慢性并发症/合并症

2024-08-18

慢性并发症/合并症(共7篇)

慢性并发症/合并症 篇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的代谢异常综合症,其病程长,属于终身性疾病,同时引发其他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而且它还能造成患者抑郁、焦虑、悲观等情绪的产生,从而在更深层次上影响其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该病还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使病人的血糖维持平稳就能有效的避免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 这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为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为主, 在大血管病变中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 而糖尿病肾病则是主要的微血管病变。 主要特点是损伤患者心、脑、 肾等生命器官, 而如何减轻其损害则是糖尿病防治的关键。 通常,糖尿病患者因为血中胰岛素缺乏造成脂肪代谢异常和血脂增高, 同时增加的血小板粘附性凝聚性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而动脉粥样硬化正是冠心病的主要引发因素,而且在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例数,大约一半与冠心病有关。 此外,动脉硬化也会导致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概率要高出2~3倍[2]。 由此可见,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以及防止是很有必要的, 该研究对所选取的患者进行研究, 探究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并发症的种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563例, 其中男性患者共有283例,女性患者280例,年龄20~81岁,平均年龄 (58.41±11.34) 岁 , 病程3个月 ~31年 , 平均病程 (7.2 ± 5.8)年 ,以上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并排除具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以及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 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研究以上糖尿病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

1.2方法

该研究所参照的标准为1997年的ADA(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 。 并发症主要包括:眼部并发症: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 糖尿病相关性失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脑血栓、脑出血、脑梗死、高血脂、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足;肾脏并发症;神经并发症。 查阅并分析以上所有患者的资料,最后统计整理,归纳患者的发病类型以及发病原因。

1.3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使用的统计学处理软件为SPSS18.0,并对以上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检验。

2结果

经过对所有患者的慢性病发症的类型进行总结, 所有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足3.91%,合并高血脂52.93%, 合并冠心病15.10%,合并下肢血管病变7.10%。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来,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发病率最高, 为52.9%。

3讨论

糖尿病是作为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 主要特征为高血糖为。 而胰岛素作用障碍或者胰岛素分泌缺陷是主要致病机制,并且导致患者引起糖以及水、电解质等物质代谢异常。 高血糖的长期出现,将会造成患者身体器官出现慢性并发症。 并且在l型糖尿病患者非常明显,约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0%,而且该疾病发病初期没有显著症状,等到患者确诊时往往已经有3年以上的慢性病程,而且大部分患者已经产生了大血管病变。 和1型糖尿病患者相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各种慢性并发症的风险要高很多[3]。 结合该研究 ,经过对所有患者的慢性病发症的类型进行总结,所有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足3.91%,合并高血脂52.93%,合并冠心病15.10%, 合并下肢血管病变7.10%。 这表明该院糖尿病患者就具有非常高的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典型的就是大血管并发症和高脂血症。 有鉴于此,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首要任务就是有效控制血糖,然后就是对各种慢性并发症实行积极的对症治疗。

糖尿病具有较多的并发症较多, 而且通常出现并发症之后才能确诊。 因为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制约,同时专科诊断能力相对不高, 从而造成不少患者没有早期诊断,进而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综合治疗是重中之重,尤其是要稳定血糖和血压,降低患者的血脂,从而预防严重不良后果的出现[4]。 而且在及时、规范治疗下,各类并发症将得到明显的延迟和控制。 高血糖的长期出现将毒害患者胰岛B细胞, 并造成胰岛细胞衰亡。 因此口服药不能很好控制患者血糖时,胰岛素治疗将被优先实施。 具体而言,胰岛素抵抗(IR)主要是指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生化反应没有达到正常水平的情况,在肥胖症、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上,胰岛素抵抗都起到重要影响。 对此, 需要通过一定的药物干预等措施来对胰岛素抵抗情况进行改善,从而对高胰岛素血症进行降低,进而在防治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行为干预胰岛素抵抗上,锻炼、饮食等方法都能起到一定效果;而在药物干预上,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较多胰岛素的情况,并且没有有效控制住血糖,那么就应当考虑二甲双胍或者拜糖平的治疗;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对饮食和运动进行控制干预,还要增加降糖药物的应用。 除了改善胰岛素抵抗外,对患者血液流变学予以改善, 并对氧自由基进行清除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糖尿病患者中,因为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增强了红细胞粘附性以及凝血功能, 从而促使血液出现高聚集、高凝固以及高粘附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各类慢性并发症尤其是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大。 另外,糖尿病患者体内增加了一定的自由基, 并且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出现降低,从而在体内蓄积了更多的自由基,进而容易发生相关并发症。 对此,必须对血液流变学予以改善。 临床上可以应用阿司匹林或者潘生丁的治疗,同时适度联合丹参、川芎等中药治疗后,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改善功能[5]。

在平时的生活中,患者应该合理的安排休息,避免出现过度劳累的情况,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紧张的心情, 保持以了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并随时关注自己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向医生求助。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患者应该注意控制饮食,尤其是本文的合并慢性并发症的患者,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所以患者应该遵医嘱,对自己的日常膳食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搭配,以减轻胰脏负担为目的,同时使药效更好地发挥,糖尿病患者在限制糖的同时,不需限制盐的摄入,尤其是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饮食治疗中,不能过分的对主食进行控制,应该将控制的重点放在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上[6]。

患者在住院期间, 医护人员应该多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 发病症状等, 令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危害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基本措施。 针对不肯听从医嘱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耐心反复地讲解胰岛素治疗的价值及对各种并发症预防的意义, 同时也要教育患者及亲属认识护理的重要性及某些具体操作,如血糖、尿糖的自我监测,如何严格无菌操作下注射胰岛素,对低血糖反应并发症的表现和处理进行宣教。 再者,由于该病的病程长,为患者以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负担,为此,应当根据患者心理情况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 不仅要进行集体性的健康教育,还要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7]。 结合患者个体上差异,实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 往往由于会形成各种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极大痛苦,还会给其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 并且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因为饮食控制和长期服药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困扰, 尤其是胰岛素的长期注射,往往会引起皮下组织变性、 萎缩以及坏死的情况, 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患者形成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所以,应当指导患者进行多部位轮流皮下注射的处理, 有条件的患者可以采用笔式注射器注射胰岛素,从而缓解患者痛苦。 对于患者表现出来的消极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倾听患者的心声, 给予针对性的安慰和关心, 通过交流沟通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耐心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并予以解答,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并积极配合相关临床治疗,从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慢性并发症/合并症 篇2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禹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产妇100例, 年龄23 ~ 31岁, 平均 ( 28. 3 ± 1. 2) 岁; 病情严重程度: 轻中度54例, 重度46例; 均未患有肾病以及糖尿病和其他内科并发症。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观察组年龄23 ~ 30岁, 平均 ( 28. 6 ± 1. 3) 岁; 病情严重程度: 轻中度26例, 重度24例; 孕周38 ~ 41周, 平均 ( 39. 5 ± 1. 5) 周。对照组年龄24 ~ 31岁, 平均 ( 28. 5 ± 1. 3) 岁; 病情严重程度: 轻中度28例, 重度22例; 孕周39 ~ 40周, 平均 ( 39. 6 ± 1. 4) 周。两组产妇均为初产妇。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诊断标准 ( 1) 慢性高血压。产妇妊娠< 20周或未妊娠时血压> 17. 3 /12. 0k Pa者为慢性高血压, 其中舒张压在1 3.0~14.8k Pa之间或收缩压在18.5~21.5k Pa之间者为轻中度, 舒张压>14.8k Pa或收缩压>21.5k Pa者为重度。 (2) 先兆子痫。患者妊娠期间高血压增高, 舒张压增高>2.0k Pa、收缩压增高>4.0k Pa, 且发生全身水肿或尿蛋白。

1. 3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硝苯地平降压治疗, 当患者发生先兆子痫时给予硫酸镁治疗, 并对其进行有效镇静和低流量吸氧等基础治疗, 直至患者妊娠停止。观察组患者从妊娠第4个月予以硝苯地平 ( 上海新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1222, 生产批号: 38150506 ) 10mg治疗, 复方丹参注射液 ( 上海新亚药业高邮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32021088, 生产批号: 412081) 15ml加入5% 葡萄糖溶液 (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1020634, 生产批号: B14112108) 200ml中, 静脉滴注。同时将10% 硫酸镁 ( 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3974, 生产批号: 1409504) 40ml加入5% 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 1次/ d, 7d为1个疗程, 每月治疗1个疗程。当患者发生先兆子痫时增大用药量, 静脉滴注10% 硫酸镁70 ~ 80ml, 对患者进行有效镇静和低流量吸氧等基础治疗, 当妊娠停止时终止治疗。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进行补铁及补钙等孕期常规保健。

1. 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先兆子痫的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围生儿情况。其中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剖宫产、视网膜病变、胎盘剥离和肺水肿; 围生儿情况包括新生儿死亡、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和小于胎龄儿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患者先兆子痫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先兆子痫发生率、早发型先兆子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 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视网膜病变、 胎盘剥离和肺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

2. 3两组患者围生儿情况比较观察组新生儿死亡、早产、 死胎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两组患者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3) 。

3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并发先兆子痫又被称为叠加先兆子痫。慢性高血压是一种发生于全身的血管病变疾病, 发病前期仅表现为身体各小动脉痉挛, 并未出现显著的病理形态变化, 但随着病程的发展, 患者会出现小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及脏器等部位供血量不足和管腔狭窄等[3,4]。此外,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妊娠之后子宫- 胎盘之间的血流量降低, 导致子宫- 胎盘的供养和供血量不足, 易出现血压增高和血管痉挛等症状, 这也是导致患者发生先兆子痫的重要因素之一[5]。

复方丹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以及高血压脑病的药物, 在产科中该药物可作为重度先兆子痫的辅助治疗药物, 对于围生结局具有显著效果。硫酸镁是治疗先兆子痫的主要药物, 该药物可有效扩张发生痉挛的血管[6]。 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先兆子痫的发病率和早发型先兆子痫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说明复方丹参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并发先兆子痫的治疗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产妇围生期结局, 降低了先兆子痫的发病率。观察组产妇视网膜病变、胎盘剥离和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率比较, 差异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降低产妇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 有效改善胎盘循环, 但不影响产妇的凝血功能, 因此复方丹参治疗先兆子痫及预防先兆子痫的发生均不会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给予产妇硫酸镁治疗时, 应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浓度, 可有效预防恶心和头胀等不良反应发生, 延长孕周的同时改善了产妇脑部的供氧量, 降低了新生儿脑瘫发生率。观察组中新生儿死亡、早产、死胎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两组产妇中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比较, 无显著差异。说明复方丹参联合硫酸镁能有效改善围生儿预后。

此外,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产妇基础血压较高, 复方丹参联合硫酸镁虽可改善产妇子宫动脉中的血流以及胎盘微循环, 但无法降低血压, 且孕期所使用的降压药物主要为硝苯地平, 用药环境的血压不能太低, 否则会降低子宫- 胎盘的灌注量[7,8]。所以, 医生及产妇为避免产时脑血管意外和胎盘早剥等突发状况的发生, 通常会选择剖宫产。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产妇的胎儿生长与正常情况相比较小, 宫内生长也受到一定限制, 自然分娩会因为宫缩导致胎儿发生宫内缺氧, 因此大多选择剖宫产分娩。

综上所述, 复方丹参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并发先兆子痫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有效预防先兆子痫的发生, 降低胎盘剥离等发生率, 且不会增加产后出血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并发先兆子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禹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产妇10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予以硝苯地平+硫酸镁治疗, 观察组从妊娠第4个月予以硝苯地平+复方丹参+硫酸镁治疗, 观察两组产妇先兆子痫的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围生儿情况。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剖宫产、视网膜病变、胎盘剥离和肺水肿;围生儿情况包括新生儿死亡、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和小于胎龄儿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先兆子痫的发病率和早发型先兆子痫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妇视网膜病变、胎盘剥离和肺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中新生儿死亡、早产、死胎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产妇中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复方丹参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并发先兆子痫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有效预防先兆子痫的发生, 降低胎盘剥离等发生率, 且不会增加产后出血及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

关键词:高血压, 妊娠性,先兆子痫,硫酸镁,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刘晓莉, 刘亚君, 张为远.14省、市、自治区妇女妊娠年龄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的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 (1) :19-22.

[2]任秀玉, 崔星慧.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并发先兆子痫的预防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13 (13) :16-18.

[3]徐美春, 吕玲, 高冬霞.心理压力、妊娠压力和慢性高血压及三者结合对先兆子痫风险发病的评估[J].医学综述, 2015, 3 (12) :2302-2303.

[4]王桂英, 李晓静, 李学军, 等.早发型先兆子痫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及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 2014, 5 (11) :2118-2120.

[5]骆秀琴, 吴敏卿, 胡建英.妊娠慢性高血压合并先兆子痫新生儿结局分析及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 (3) :416-418.

[6]蒙菲, 苏国生.妊娠高血压患者199例疾病监测与预防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20) :2211-2212.

[7]高永梅, 丛云凤, 王虹, 等.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实施标准化健康宣教[J].吉林医学, 2011, 32 (32) :6916-6917.

慢性并发症/合并症 篇3

关键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活产,新生儿体质量

新生儿体质量是反应胎儿在宫内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 出生体质量过低或超重均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出生以后的健康有关”[1]。因此, 将出生体质量控制在正常范围是优生优育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新生儿体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对于预防和减少低出生体质量儿和巨大儿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研究拟对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浏阳市妇幼保健院和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13281名单胎活产产妇进行医学检查和问卷调查, 探讨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与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 为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浏阳市妇幼保健院和浏阳市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 (28周≤孕周≤42周) 。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 调查问卷为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制作的中国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孕产妇个案调查表》, 问卷由经过培训合格的妇产科医生填写。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姓名、出生年月、入院日期、出院日期、婚姻状况、受教育情况等;②孕产情况:妊娠次数、产次、剖宫产次数、产前检查次数、终止妊娠日期、终止妊娠方式、终止妊娠孕周、本次妊娠胎儿数等;③本次合并症/并发症情况:本次有无与妊娠、分娩相关的合并症/并发症及其类型。本研究按照《儿科学》[2]的诊断标准将新生儿体质量分成3组, 低出生体质量儿是指新生儿体质量<2 500 g、正常体质量儿是指新生儿体质量为2500~3 999 g、巨大儿是指新生儿体质量≥4 000 g。

1.3 统计分析

将调查表统一录入“中国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网络直报系统”, 然后将所得数据用Excel导出。应用SPSS 16.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 挑选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的因素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发放问卷14 670份, 收回问卷14 593份, 问卷回收率为99.5%, 剔除不合格调查表、住院保胎以及双/多胎及死胎产妇的调查问卷1 312份, 有效问卷13 281份, 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1.0%。其中产妇平均年龄 (26.5±4.1) 岁, 最大56岁, 最小15岁;已婚13 195人 (99.4%) , 单身/离异/丧偶/同居86人 (0.6%) ;受教育情况:大学或以上1 972人 (14.8%) , 高中5 905人 (44.5%) , 初中5 061人 (38.1%) , 小学及以下343人 (2.6%) ;

2.2 本次妊娠情况

产检次数:<5次1 308人 (9.8%) , 5~9次8 577人 (64.8%) , ≥10次3 396人 (25.6%) ;阴道分娩7990人 (60.2%) , 剖宫产5 291人 (39.8%) ;终止妊娠孕周平均为 (38.8±1.6) 周, 最大42周, 最小28周。

2.3 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次调查的13 281人中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者1 800人, 检出率为13.6%。

2.4 新生儿体质量情况

新生儿体质量最重5 800 g, 最轻500 g, 平均体质量3 267.5 g (男婴3 320.6 g, 女婴3 208.8 g) ;低体质量儿545人 (4.1%) , 其中早产低体质量儿339人 (占低体质量儿的62.2%) 、正常体质量儿11 814人 (89.0%) 、巨大儿922人 (6.9%) 。

2.5 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与新生儿体质量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选择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肝病、羊水过少、妊娠合并性病、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心脏病、低蛋白血症、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低下、高脂血症、妊娠合并生殖器肿瘤/囊肿、羊水过多、肾病等19种可能与新生儿体质量相关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进行χ2检验 (α=0.05) , 结果显示: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贫血、妊娠期糖尿病、肾病、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羊水过少等11种合并症/并发症与新生儿体质量有关 (P<0.05) 。见表1。

2.6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与新生儿体质量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以新生儿体质量分组作为应变量 (正常体质量儿=1, 低体质量儿=2, 巨大儿=3) , 选择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的11个自变量纳入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结果显示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羊水过少5种合并症/并发症与新生儿的体质量有关。见表2。

注:覮确切概率卡方值

3 讨论

3.1 新生儿体质量

此次调查的13 281名新生儿中89.0%的新生儿体质量处于正常范围, 11.0%的新生儿体质量异常。其中, 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为4.1%, 高于上海、天津等地报道的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率[3,4], 比2007年全国低出生体质量率4.7%稍低[5], 但已达到发达国家低出生体质量儿3.0%~6.0%的水平。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是衡量社会发展和妇幼保健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 因早产所致的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占总低出生体质量儿的62.2%, 而早产儿相对于足月儿来说, 其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有很大差异, 主要表现在:早产儿肺部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易导致通气困难、肺发育不完善;此外, 早产儿肌肉张力低、大脑血管非常脆弱、血容量少、表皮薄、皮下脂肪含量少等, 正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 而使新生儿易发生窒息, 若这些新生儿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 所造成的危害可持续终生, 甚至危及生命。浏阳市巨大儿的发生率为6.9%, 与于冬梅[5]报道的全国调查结果接近, 但低于ENGIN[6]报道的发达国家9.0%的水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巨大儿的发生与多种遗传、环境等有关”, 对母婴安全均产生不利影响[7], 此类胎儿通过正常产道常常发生困难, 需手术助产, 且发生难产的风险较大。就母亲而言, 易出现子宫破裂或严重的软产道损伤、尾骨骨折、尿瘘和粪瘘等;新生儿则易发生窒息、颅内出血、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或手术时产伤, 严重者可造成死亡等。研究结果提示:在孕期保健工作中, 需加强胎儿宫内发育的监测, 及时发现胎儿体质量的异常, 并给与正确指导, 以减少母婴的危害。

3.2 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本次被调查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检出率为13.6%, 仍处于较高水平, 与易念华等[8]报道的孕产妇危急重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接近, 其中主要合并症/并发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7.4%) 、贫血 (2.8%) 、胎膜早破 (2.5%) 、妊娠期糖尿病 (1.9%) 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母亲及胎儿健康, 甚至会导致孕产妇死亡。因此, 在孕产期保健工作中, 要对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给予足够重视, 尤其是对检出率高的疾病, 应给予重点关注, 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笔者认为, 为了减少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和保障合并症/并发症孕产妇的安全, 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市、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 加强医疗保健人员高危评分的培训, 使其能及时筛查出围生期高危妊娠的固定因素 (即整个孕期永存因素) 和动态因素 (可变因素) , 实行专册登记, 重点监护, 对于病情复杂而严重者应及时转诊;二是加强对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孕期保健专业培训, 使其能对妊娠期间发生率较高的急危重症快速地进行判断和及时地处理, 同时建立完善、有效的转诊制度, 保障母婴安全。

3.3 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与新生儿体质量关系

3.3.1 前置胎盘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 国内前置胎盘发病率为0.2%~1.6%, 国外为0.3%~1.9%。本次调查的13 281例产妇中, 妊娠合并前置胎盘95例, 发病率为0.7%, 与顾颖[9]报道的0.9%接近。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妊娠合并前置胎盘者新生儿体质量异常是无妊娠合并前置胎盘者的2.134倍, 单因素分析结果也证实了这点, 前置胎盘者低体质量儿的发生率 (25.3%) 远远高于无前置胎盘者 (4.0%) 。研究表明, 前置胎盘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 是导致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10,11,12], 严重时危急母儿生命, 其具体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可能与多次刮宫、子宫手术史损伤子宫内膜有关。因34周以前中央型前置胎盘易出血且凶猛, 为了减少对母婴的损害, 需进行治疗性引产, 故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相对增高。而有部分前置胎盘的孕妇孕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 导致胎儿的慢性缺氧, 引起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增加[13,14]。综合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作为医务人员, 应加强对服务对象有关计划生育知识的宣传, 避免多次刮宫或引产, 预防生殖道感染, 减少子宫内膜损伤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3.3.2 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往往起病急, 发展快, 若处理不及时, 可威胁母儿生命。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可能与孕妇患有严重高血压、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有关。此次调查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3%, 低于国内胎盘早剥发生率0.5%~2.1%[15]及国外胎盘早剥发生率0.5%~1.8%[16]。这可能与分娩后对胎盘检查的仔细程度有关, 有些轻型胎盘早剥患者症状不明显, 易被忽略。本研究证实胎盘早剥与新生儿体质量有关系 (OR=2.58) , 即有妊娠合并胎盘早剥者所生新生儿体质量异常是无妊娠合并胎盘早剥者的2.58倍, 由单因素分析结果可见, 胎盘早剥孕妇所生低体质量儿率 (29.7%) 明显高于无胎盘早剥者 (4.0%) 。妊娠合并胎盘早剥时, 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 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 导致胎儿慢性缺氧或早产, 从而影响胎儿体质量, 故低出生体质量的发生率增加。因此, 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 应加强孕期管理, 防止外伤, 避免性生活与重体力劳动, 同时也应鼓励孕妇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作适量运动, 避免长时间仰卧, 并积极治疗。

3.3.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是妊娠期特有疾病。该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 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期病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15], 是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17,18,19,20], 也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重要原因。浏阳市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7.4%, 较全国发病率9.4%~10.4%稍低, 处于国外发病率7.0%~12.0%水平。本研究表明,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新生儿体质量有关 (P<0.05, OR=2.14) , 即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生新生儿体质量异常是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的2.14倍。因此, 医务人员需做好此病的预防工作, 如加强健康教育, 使孕妇掌握孕期卫生基础知识, 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减少动物脂肪及过量盐的摄入, 保持足够的休息和愉悦的心情, 适当补充钙剂 (1~2g/d) 及吃富含钙剂的食物如奶制品等。

3.3.4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 即妊娠已有糖尿病和妊娠后才发现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 后者又称妊娠期糖尿病 (GDM) 。GDM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 对孕妇而言, 妊娠期糖尿病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正常妇女的3~5倍, 巨大儿的发生率高达25.0%~40.0%, 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为21.0%, 胎儿畸形率为6.0%~8.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率增加[21]。GDM发病率世界各国报道为1.0%~14.0%, 我国为1.0%~5.0%[15], 而本次调查GDM的发生率为1.9%, 与上述报道一致。从本研究结果可得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生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儿, 多因素结果也表明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体质量有关系 (P<0.05, OR=2.883) 。相关研究证实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胎儿发育异常 (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 [22], 其原因可能为:一是孕妇血糖高, 胎儿长期处于母体高血糖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环境中, 促进蛋白、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解作用, 导致躯干过度发育;二是早期高血糖抑制胚胎发育及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 影响胎儿发育。因此, 需督促孕妇加强产前检查、合理营养、常规于24~28周开展糖筛查试验, 从而达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目的。

3.3.5 羊水过少

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 m L, 或B超羊水指数≤5 cm即可诊断羊水过少, 此次调查中, 羊水过少发生率0.7%, 高于国内报道的羊水过少发生率0.4%~4.0%[15]。虽然羊水过少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但多数学者认为引起羊水过少的常见原因是胎儿泌尿道畸形、胎盘功能异常等。由于胎盘功能不良, 胎儿宫内慢性缺氧, 从而引起胎儿生长受限 (FGR) , 导致低出生体质量的发生率增加[23,24]。ERIKA等[25]也认为FGR与羊水量减少呈线性关系, 羊水过少是FGR的特征之一。同时,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羊水过少者所生新生儿体质量异常是无羊水过少者的1.816倍, 且羊水过少者所生低体质量新生儿率 (18.9%) 远高于无羊水过少者 (4.0%) 。羊水过少是胎儿危险的重要信号, 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 与正常妊娠相比, 轻度羊水过少围生儿死亡率增高13倍, 而重度羊水过少增高47倍[26]。

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护理 篇4

关键词:糖尿病,慢性合并症,护理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 主要可能引起眼病、肾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等慢性合并症[1]。患者多出现口渴多饮、多尿、易饥多食和乏力、体质量减轻等症状[2]。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的护理在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我院选取82例慢性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患者进行对症护理和疾病预防, 取得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患者82例, 其中男45例, 女37例, 年龄30~80岁, 平均55岁, 其中1型糖尿病43例, 2型糖尿病39例。

1.2 对症护理方法

1.2.1 眼病护理:

糖尿病患者引起视力障碍的比例达到正常人的20倍以上, 常见问题有白内障、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3], 对于眼病患者的护理, 首先要定期帮助患者检查血糖, 控制患者少吃含糖量过高的食物, 不要抽烟, 同时避免提重物和登高。由于患者患有糖尿病, 又面临着失明的痛苦, 所以眼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也特别重要, 护士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 热情的帮助患者, 给予患者康复的信心。

1.2.2 肾病护理:

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是正常人的17倍, 常引起蛋白尿、水睡、血压上升等临床症状, 有些严重的患者会造成肾功能衰竭或者尿毒症, 必须长期洗肾来维持生命。对于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 首先要控制血糖, 定期进行检查。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 护士要注意患者的言行, 给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 帮助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1.2.3 神经病变:

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主要表现在四肢, 尤其以下肢更为明显, 很多患者对烫伤、碰伤、疼痛、溃疡等不在意, 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护士要向糖尿病患者讲解下肢损伤的重要性, 对于已经患有合并症的患者要进行清洁伤口和用药指导, 细心的帮助患者检查伤口, 告诉患者减少运动, 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每天给患者测血压血糖。

1.2.4 心脑血管病变

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 要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肪和血压, 严格控制患者饮食, 告诉患者少吃动物内脏等胆固醇过高的食物, 尽量不吃或少吃烤、煎、炸的食品, 不要吸烟饮酒。多吃粗粮谷物,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保证饮食的健康。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容易出现抑郁、轻生的心理, 对于这类患者护士要和患者交流, 给予患者必要的讲解, 并且告诉患者家属关心患者, 可以陪伴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1.2.5 自主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常出现的症状为恶心、腹泻、呕吐、大小便失禁、便秘、小便困难、姿势性低血压、出汗减少和性功能障碍等。对于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 护士要进行安慰和关心, 不能嫌弃患者, 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让患者拥有信心和勇气面对自己的疾病。

1.3 疾病预防:

要积极配合医师治疗糖尿病, 定期检查眼底、心脏图、神经系统和患者的双足, 控制血糖血压的稳定性, 注意饮食的选择和控制, 避免过度肥胖, 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 按时服用药物, 对于身体的不适症状采取重视。同时给患者讲述关于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的有关知识, 帮助患者增强自我护理的意识, 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 引导患者正确的使用降糖、降血压药物和控制胰岛素, 告诉家人陪伴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 但是要注意尽量避免足部受伤, 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

2 结果

本组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的患者82例, 经过治疗与护理, 显效50例 (60.98%) , 有效24例 (29.26%) , 无效8例 (9.76%) , 总有效率90.24%。

3 讨论

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4种, 可以引发80多种慢性合并症, 其中以心脑血管病、肾病、眼病、下肢病变和神经病变为主, 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使患者出现怀疑、恐慌、绝望的情绪, 严重者甚至出现抑郁、自杀的倾向[4], 所以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的护理在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患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我院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患者的对症护理和疾病预防,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 首先, 患者的饮食护理极为重要, 要注意少食多餐、保证正确的生活规律, 少吃胆固醇过高的食物, 同时注意血糖血压的变化, 尽量不要吃烤、煎、炸的食物。在注意饮食护理的同时, 保证患者心情愉快也非常重要,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用自己的热情感动患者, 给患者温馨舒适的病房, 保证患者心情舒畅, 对于眼病患者的护理要注意不要让患者提重物和登高, 对于肾病患者的护理应该注意蛋白尿、水睡、血压上升等临床症状, 避免肾衰竭和尿毒症的发生, 神经病变的患者要注意伤口的检查和护理, 保证患者伤口的清洁, 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疾病预防, 告诉患者注意按时使用药物且注意定期到医院检查, 对于不适症状和过度肥胖采取高度重视, 从而减少患病的比例。我院在对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的护理过程中, 使患者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增进了护士和患者的友谊,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增加了康复的比例, 减少了患病和复发的比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马艳书.糖尿病及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19) :83.

[2]刘峰.糖尿病的护理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 (9) :58.

[3]刘红梅.浅谈糖尿病及合并症的诱发因素与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12) :155.

慢性并发症/合并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4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 年龄23~42岁, 平均年龄 (28.9±2.5) 岁;孕周36~41周, 平均 (38.5±0.9) 周;其中初产妇73例, 经产妇51例;孕前检查中经B超证实子宫肌瘤48例, 孕期经B超证实56例, 20例为剖宫产术中证实。124例患者中, 单发子宫肌瘤101例, 多发性子宫肌瘤23例。单发子宫肌瘤中, 浆膜下肌瘤为59例, 肌壁间肌瘤为52例, 黏膜下肌瘤为11例。

1.2 研究方法[2]

以回顾性方法对患者病例进行分析, 根据子宫肌瘤类型的不同分为3组, 分别为浆膜下肌瘤组、肌壁间肌瘤组、黏膜下肌瘤组。将肌壁间肌瘤组根据肌瘤大小分为3组, 分别为小型组 (直径不超过2cm) 、中型组 (直径在2~5cm之间) 、大型组 (直径超过5cm) 。对比分析各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数单位以χ2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子宫肌瘤类型下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见表1。

2.2 不同大小子宫肌瘤类型下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见表2。

3 讨论

目前已明确子宫肌瘤细胞中雌孕激素受体和组织中雌二醇含量较正常子宫肌组织高, 雌孕激素还与子宫肌瘤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 并且雌孕激素及其受体是相互促进的。近年研究发现, 子宫肌瘤细胞中存在多条克隆性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异常, 其中7、12、14号染色体异常最为常见, 子宫肌瘤细胞本身存在遗传密码的改变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直接原因[3]。根据肌瘤生长部位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 子宫体肌瘤多见。子宫肌瘤常为多发性, 根据肌瘤的生长位置可分为肌壁间、浆膜下和黏膜下三种类型。所有的肌瘤开始生长时均为肌壁间肌瘤, 肌壁间肌瘤占总数的60%~70%, 浆膜下肌瘤占20%~30%, 黏膜下肌瘤仅占肌瘤的10%[3]。黏膜下肌瘤较多引起临床症状和影响妊娠, 被认为是临床最重要的类型。

一般情况下认为, 子宫肌瘤只要不影响受精卵种植, 均能妊娠。浆膜下肌瘤不影响子宫内膜, 也不影响受精卵种植, 故多不影响妊娠。黏膜下子宫肌瘤突出在子宫腔内, 可影响妊娠。肌壁间肌瘤要根据肌瘤的部位及其对子宫内膜的影响而定。子宫肌瘤对妊娠和分娩的影响是, 妊娠早期流产率明显增加, 多表现为习惯性流产、死胎。妊娠晚期可发生早产, 肌瘤大时亦可造成胎位不正, 使手术产率增加。分娩过程中, 由于肌瘤影响子宫正常收缩, 可使产程延长, 如宫颈肌瘤或子宫下段肌瘤, 嵌于盆腔, 可造成阻塞性难产。分娩后由于肌瘤影响胎盘剥离及子宫收缩, 可引起产后出血, 产褥期感染率亦增加。

妊娠后子宫肌瘤常随子宫增大而增大, 容易发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产后由于子宫血运突然减少, 发生退行性变的机会更多, 有时因肌瘤增大, 在盆腔内引起压迫症状, 发生尿频、尿急、尿潴留或大便困难等。带蒂的浆膜下肌瘤, 由于随妊娠的子宫上升进入腹腔以及组织疏松, 容易发生扭转。妊娠期黏膜下肌瘤存在, 可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 并且产后可能由宫腔脱出至阴道内, 继发感染及组织坏死。

根据妊娠月份、肿瘤类型、大小、部位、临床症状、患者的年龄以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而定。一般认为, 妊娠期不必急于手术处理, 经密切观察, 多数能顺利渡过妊娠及分娩。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原则是保胎、防止流产。妊娠期做肌瘤摘除术极易引起流产, 但若因误诊或不能明确诊断则需进行剖腹探查。如剖腹探查证实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应根据其类型进行不同处理。

参考文献

[1]李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70例的临床治疗及并发症临床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20) :16-17.

[2]王月玲, 杨娜, 王利娟, 等.子宫肌瘤在妊娠期的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J) .陕西医学杂志, 2004, 33 (11) :982-984.

[3]曹泽毅, 主编.妇产科学 (J)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我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60例, 年龄35~80岁, 平均年龄58岁。观察组 (有慢性并发症组) :80例, 男65例, 女15例;对照组 (无慢性并发症组) :80例, 男62例, 女18例。糖尿病诊断是根据1999年WHO提出的诊断标准, 慢性并发症全部经化验检查、心电图、超声波、血管造影、头颅CT或MRI等检查证实。

1.2 方法

对两组之间的饮食、吸烟史、运动、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血糖控制不佳、常发生低血糖等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各组的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 P<0.05差异有显著性, 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结果

2.1 饮食

饮食控制不佳 (高盐、高脂、高糖等饮食) :观察组42例 (52.5%) , 对照组10例 (12.5%) , P<0.01。

2.2 吸烟史

观察组48例 (60%) , 对照组24例 (30.0%) , P<0.01。

2.3 不运动

观察组42例 (52.5%) , 对照组19例 (23.75%) , P<0.01。

2.4 肥胖

BMI>24:观察组49例 (61.25%) , 对照组18例 (22.5%) , P<0.01。

2.5 高血压

血压>140/90mmHg:观察组:50例 (62.5%) , 对照组:22例 (27.5%) , P<0.01。

2.6 脂代谢异常

高胆固醇>3.68mmol/L:观察组42例 (52.5%) , 对照组18例 (22.5%) P<0.01;高甘油三脂>1.7mmol/L:观察组43例 (53.75%) , 对照组10例 (12.5%) , P<0.01;低密度脂蛋白>2.5mmol/L:观察组61例 (76.25%) , 对照组18例 (22.5%) , P<0.01。高密度脂蛋白<1.0mmol/L:试验45例 (56.25%) , 对照组7例 (8.75%) , P<0.01。

2.7 血糖控制不佳

空腹血糖>7.0mmol/L:观察组54例 (67.5%) , 对照组20例 (25.0%) , P<0.01;餐后血糖>11.1mmol/L:观察组50例 (62.5%) , 对照组21例 (26.25%) , P<0.01。

2.8 常发生低血糖发作史

观察组42例 (52.25%) , 对照组17例 (21.25%) , P<0.01。

3 讨论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 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 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一般认为其发生是多因素相互影响有关[1], 吸烟、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高糖血症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 尤其在糖尿病患者群中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这些因素通过对氧化应力作用、脂蛋白化学修饰作用和促凝与阻碍纤维蛋溶解等作用的共同结果。

饮食控制不佳中, 高盐、高脂肪饮食, 一直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可以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摄食过多、体力活动过少导致肥胖, 可引起一系列代谢变化和细胞因子异常如游离脂肪酸增加及脂联素降低。对于糖尿病患者, 尤其是肥胖或超重者, 饮食控制有利于减轻体重, 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等。饮食控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糖尿病患者 (尤其老年人T2DM) 饮食控制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措施。

研究发现:吸烟在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吸烟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有关;经常运动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因肥胖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下降,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 具有抗动脉硬化及抗炎作用, 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2]。对肥胖糖尿病患者, 应尽早干预控制体重, 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临床观察发现血糖控制不佳对预后影响很大, 各种并发症多, 特别是大血管病变发生率高, 猝死率高, 临床发现频繁低血糖发作和高血糖交替出现, 明显增加心脑肾等疾病的发生率, 另外血糖波动大时可使眼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改变致视力模糊。发生慢性并发症后, 糖尿病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随访中也发现糖尿病患者恢复所需时间更长。积极采取措施控制血糖、减轻血糖波动性, 可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以及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

参考文献

[1]马晓伟, 顾南, 等.T2DM人群脂联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0, 18 (1) :18~23.

慢性并发症/合并症 篇7

1临床资料

本组64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为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4月至2007年8月收治, 其中男38例, 女26例, 13~68岁。入院时均为GCS≤8分, 并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致伤原因:车祸伤36例, 坠落伤18例, 跌打伤10例。硬膜下血肿16例 (40.0%) , 硬膜外血肿11例 (17.2%) , 广泛性脑挫裂伤4例 (6.3%) , 多发性颅内血肿10例 (15.6%) , 颅内血肿3例 (4.7%) , 弥漫性脑肿胀7例 (10.9%) , 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 (6.3%) , 脑室内出血9例 (14.1%) 。

2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48例, 非手术治疗16例。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 (GOS) 评定结果[1]:I级为痊愈, 21例;Ⅱ级为中残, 10例;Ⅲ级为重残, l6例;IV级为植物样生存, 1例;V级为死亡14例, 病死率为21.9%。

3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 其预后直接与临床治疗和护理密切相关, 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治愈率, 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关健。

(1) 肺部感染:

颅脑损伤病人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除给予抗生素来预防应侧卧位或平卧位, 头侧向一侧或保持在头颈部稍后仰的位置。保持呼吸道通畅, 掌握吸痰指征, 及时有效的吸痰。每2小时翻身叩背, 改善肺泡通气量。舌后坠严重患者应使颈部抬高, 必要时置口咽通气。每日口腔护理2次, 雾化吸入, 促进痰液稀释, 若有频繁呕吐者, 应行胃肠减压, 防止误吸及胃液的反流。如果痰多不易吸出, 应早期气管切开, 病人应单人房问, 严格消毒隔离。病室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杜绝一管多用, 并观察痰液性质、颜色、量、有无臭味等, 定期做痰培养。气道内持续滴人湿化药液[2], 增加雾化次数。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 及时更换局部敷料, 防止交叉感染。

(2) 泌尿道感染:

常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 每日用1∶10的碘伏稀释液清洗会阴区和尿管近段1~2次, 并用手轻轻旋转尿管, 以防止尿管与黏膜粘连。长期留置尿管者, 每3周更换1次整个导尿系统, 防止逆行感染。患者清醒后由家属协助责任护士训练排尿功能, 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即给患者夹闭导尿管, 待患者有尿意或膀胱胀时再放开尿管, 必要时可用手轻轻按摩膀胱区协助患者排尿, 如此反复, 一般1~2d患者可自行排尿。

(3) 应激性溃疡:

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16%~50%, 其发生机理可能与下丘脑功能紊乱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 轻者仅表现为黑便, 重者则出现呕血, 甚至失血性休克[3]。应对患者进行常规留置胃管, 定期抽取胃液观察及大便作潜血试验。如无出血则尽早鼻饲流质饮食或给予肠内营养剂, 以保护胃黏膜。同时测胃液pH值, 若pH<3.5时, 是出血的危险信号, 应及时用胃酸抑制剂, 少用或停用糖皮质激素, 已有明显出血者, 则按医嘱予胃管内注入止血剂及胃黏膜保护剂或冰盐水胃内灌注。并密切观察出血量、颜色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4) 脑脊液漏:

脑脊液漏是脑蛛网膜和硬膜处有破损, 以致脑脊液可经此破损处漏至硬脑膜外, 出现脑脊液漏现象, 一般颅骨骨折最常见。主要症状从鼻腔、耳道及伤口流出澄清无色的液体。术后应经常观察伤口及耳道、鼻腔部位。如有脑脊液漏者可采取头高卧位, 头部垫一次性无菌巾, 以保持清洁, 及时更换外表敷料, 鼻腔及耳道漏液者禁止填塞, 以防逆行感染。清醒者避免擤鼻、咳嗽和用力, 大便干燥者用缓泻剂。脑脊液漏多于数日内愈合, 若超过1个月以上仍不愈合应考虑修补术。

(5) 癫痫:

癫痫发作多发生在术后, 多因脑水肿反应较重, 或者是术后脑组织缺氧及皮层运动区受刺激所致, 当脑水肿消退, 脑血管循环改善后, 癫痫可以治愈, 也有部分患者成为终身疾患。常规给予苯妥英钠口服或胃管内注入, 每日3次。若出现癫痫, 除口服药外, 还应静脉给予安定等药物控制癫痫发作, 对于局灶性抽搐, 可用安定肌内注射。癫痫发作时, 患者应卧床休息, 睡眠充足, 避免情绪激动, 发作时要注意患者安全, 防止误吸窒息, 舌咬伤以及外伤, 一般采用牙垫保护, 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癫痫持续状态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应用镇静剂时, 也要密切注意呼吸情况, 避免呼吸抑制而导致死亡。

总之,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该病产生并发症的因素很多, 需要护士不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细致耐心地观察病情变化, 做好皮肤护理、管道护理、防褥疮、防泌尿系感染, 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

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常见并发症的因素, 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4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 观察其预后的并发症。结果观察发现影响重型颅损伤预后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有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应激性溃疡、脑脊液漏和癫痫。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要细心观察和护理, 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改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1]梁小华.急性颅脑损伤54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5) :415~416.

[2]孔响方.气管切开患着气道持续湿化与间断湿化的比较研究[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7) :47.

上一篇:医药营销学下一篇:延期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