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合并症

2024-09-30

慢性合并症(精选10篇)

慢性合并症 篇1

摘要:目的 讨论如何对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进行护理。方法 对于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的患者根据不同种类进行不同的对症护理。结果本组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的患者82例, 显效50例 (60.98%) , 总有效率90.24%。结论 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的护理在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患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 护理措施有效可行, 使患者恢复了自信,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缓解了患者的病情, 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糖尿病,慢性合并症,护理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 主要可能引起眼病、肾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等慢性合并症[1]。患者多出现口渴多饮、多尿、易饥多食和乏力、体质量减轻等症状[2]。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的护理在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我院选取82例慢性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患者进行对症护理和疾病预防, 取得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患者82例, 其中男45例, 女37例, 年龄30~80岁, 平均55岁, 其中1型糖尿病43例, 2型糖尿病39例。

1.2 对症护理方法

1.2.1 眼病护理:

糖尿病患者引起视力障碍的比例达到正常人的20倍以上, 常见问题有白内障、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3], 对于眼病患者的护理, 首先要定期帮助患者检查血糖, 控制患者少吃含糖量过高的食物, 不要抽烟, 同时避免提重物和登高。由于患者患有糖尿病, 又面临着失明的痛苦, 所以眼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也特别重要, 护士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 热情的帮助患者, 给予患者康复的信心。

1.2.2 肾病护理:

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是正常人的17倍, 常引起蛋白尿、水睡、血压上升等临床症状, 有些严重的患者会造成肾功能衰竭或者尿毒症, 必须长期洗肾来维持生命。对于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 首先要控制血糖, 定期进行检查。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 护士要注意患者的言行, 给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 帮助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1.2.3 神经病变:

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主要表现在四肢, 尤其以下肢更为明显, 很多患者对烫伤、碰伤、疼痛、溃疡等不在意, 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护士要向糖尿病患者讲解下肢损伤的重要性, 对于已经患有合并症的患者要进行清洁伤口和用药指导, 细心的帮助患者检查伤口, 告诉患者减少运动, 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每天给患者测血压血糖。

1.2.4 心脑血管病变

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 要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肪和血压, 严格控制患者饮食, 告诉患者少吃动物内脏等胆固醇过高的食物, 尽量不吃或少吃烤、煎、炸的食品, 不要吸烟饮酒。多吃粗粮谷物,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保证饮食的健康。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容易出现抑郁、轻生的心理, 对于这类患者护士要和患者交流, 给予患者必要的讲解, 并且告诉患者家属关心患者, 可以陪伴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1.2.5 自主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常出现的症状为恶心、腹泻、呕吐、大小便失禁、便秘、小便困难、姿势性低血压、出汗减少和性功能障碍等。对于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 护士要进行安慰和关心, 不能嫌弃患者, 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让患者拥有信心和勇气面对自己的疾病。

1.3 疾病预防:

要积极配合医师治疗糖尿病, 定期检查眼底、心脏图、神经系统和患者的双足, 控制血糖血压的稳定性, 注意饮食的选择和控制, 避免过度肥胖, 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 按时服用药物, 对于身体的不适症状采取重视。同时给患者讲述关于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的有关知识, 帮助患者增强自我护理的意识, 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 引导患者正确的使用降糖、降血压药物和控制胰岛素, 告诉家人陪伴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 但是要注意尽量避免足部受伤, 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

2 结果

本组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的患者82例, 经过治疗与护理, 显效50例 (60.98%) , 有效24例 (29.26%) , 无效8例 (9.76%) , 总有效率90.24%。

3 讨论

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4种, 可以引发80多种慢性合并症, 其中以心脑血管病、肾病、眼病、下肢病变和神经病变为主, 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使患者出现怀疑、恐慌、绝望的情绪, 严重者甚至出现抑郁、自杀的倾向[4], 所以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的护理在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患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我院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患者的对症护理和疾病预防,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 首先, 患者的饮食护理极为重要, 要注意少食多餐、保证正确的生活规律, 少吃胆固醇过高的食物, 同时注意血糖血压的变化, 尽量不要吃烤、煎、炸的食物。在注意饮食护理的同时, 保证患者心情愉快也非常重要,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用自己的热情感动患者, 给患者温馨舒适的病房, 保证患者心情舒畅, 对于眼病患者的护理要注意不要让患者提重物和登高, 对于肾病患者的护理应该注意蛋白尿、水睡、血压上升等临床症状, 避免肾衰竭和尿毒症的发生, 神经病变的患者要注意伤口的检查和护理, 保证患者伤口的清洁, 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疾病预防, 告诉患者注意按时使用药物且注意定期到医院检查, 对于不适症状和过度肥胖采取高度重视, 从而减少患病的比例。我院在对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的护理过程中, 使患者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增进了护士和患者的友谊,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增加了康复的比例, 减少了患病和复发的比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马艳书.糖尿病及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19) :83.

[2]刘峰.糖尿病的护理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 (9) :58.

[3]刘红梅.浅谈糖尿病及合并症的诱发因素与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12) :155.

[4]张林风.糖尿病的饮食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9) :166.

慢性肾衰合并急性左心衰临床分析 篇2

急性左心衰是慢性肾衰竭(CRF)非常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CRF主要死亡原因[1]。急性左心衰也是CRF的可逆因素之一,因而积极有效地控制急性左心衰对改善CRF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对近6年来进行维持性血透的C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2011年6月收治CRF患者51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其中39例患者发生过急性左心衰,共78次;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21~74岁,平均48.2岁。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10年,透析间隔时间2~7天。所有39例患者均出现明显浮肿,体重增加2~7kg;均有不同程度贫血,Hb 51~105g/L。其中28例Hb<90g/L;8例病前有肺部感染。42例次心电图提示ST-T改变,3例次阵发性心房纤颤,3例次频发室早;72例次血压控制不良,BP 160~220/100~130mmHg,22例次BP>200/120mmHg。

临床表现:患者表现为水肿出现或加重,心悸,突发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咳嗽,胸闷,咳白色或者粉红色泡沫痰,口唇发绀,双肺布满湿啰音,哮鸣音,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

治疗方法:⑴抢救措施:①予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②高流量吸氧;③心率>120次/分,予西地兰缓慢静推;④控制血压,根据病情,轻者予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硝酸甘油,重者静脉泵入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把血压降低到130~150/80~90mmHg左右;⑤明显喘憋或精神紧张者,可肌注吗啡5mg。⑵紧急透析:无透析禁忌证均尽快安排血透,以可调超滤先快后慢的模式进行,在透析开始的0.5~1.0小时内先单纯超滤,脱水量视心衰症状是否改善而具体调节。一般在1000~2000ml。后改为常规透析。贫血严重者在透析过程中予输血治疗。⑶后续治疗:①增加透析次数,1次/日,连续2~3天。调整干体重;②纠正贫血,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③调整降压药物,使血压达标。④补钙降磷,合理使用活性维生素D3;⑤合并感染,尽快控制感染。

结 果

经上述治疗后,患者心衰症状明显缓解,经后续治疗,能改善全身症状。有2例因来院时间过晚,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在抢救过程中死亡。治疗有效率98.1%。

讨论

终末期CRF患者因体液潴留,高血压、贫血、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动静脉内瘘、肺部感染、冠脉病变、尿毒症性心肌病、甲旁亢,氧化应激等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2]。我院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经济欠发达,所以维持性血透患者由于经济原因多数每周只能透析2次,透析不充分,间隔时间长,导致慢性容量负荷过重,每次透析都不能达到干体重。有的患者不節制饮食,水钠摄入过多,也容易导致水钠潴留,诱发心衰。而由于经济原因,部分患者不能坚持使用EPO,静脉用铁剂,活性维生素D3,降压药等药物,导致贫血,甲旁亢等并发症发病率高,也是诱发心衰的主要原因。所以,充分透析,积极有效控制血压平稳达标,纠正贫血和电解质紊乱,控制水钠摄入,控制体重增长,是预防并发心衰的有效措施。

血液透析可清除体内积聚的水和有害物质,可调超滤先快后慢的模式早期快速超滤脱水,能在短时间内减少体内循环血量,有效减少左心室舒张期容量,迅速减轻肺水肿,缓解急性左心衰症状[3]。所以一旦确诊CRF并急性左心衰,只要患者无透析禁忌证,即应尽快进行超滤脱水,在心衰症状纠正后及时转为常规血液透析,清除体内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经过抢救,患者心衰症状控制,但后续治疗至关重要:保证透析的充分性;控制体重增长,透析间期体重<5%,每次透析均能达到干体重,保持肺间质干燥;积极控制血压达标,纠正贫血,使血红蛋白达标;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调节钙磷代谢,预防甲旁亢;加强对患者的宣教,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等措施是有效防治终末期CRF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的综合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肾脏病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 梅长林,马熠熠.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疾病实践指南[J].中国血液净化,2006,5(6):291-294.

3 Ronco C,Ricci Z,et al.Ultrafiltration in patient with hypervokmia 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blood purify[J].2004,22:150-163.

慢性合并症 篇3

关键词:COPD,合并症,死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在世界范围内大于40岁人群患病率为10%, 是世界第4大死亡原因[1]。2011年底颁布的COPD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首次将合并症作为一个章节写入, 首次提出COPD综合评估的概念。COPD综合评估是根据患者症状、肺功能、急性加重史、合并症对全身的影响进行全面系统评估, 指导治疗。2013年中国COPD诊治指南亦将合并症作为很重要的方面具体阐述。目前对COPD合并症调查的资料相对较少, 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5年COPD住院患者存在的主要合并症情况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以期对COPD患者的稳定期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病案室通过电子病案系统检索2008年5月-2013年5月出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慢性阻塞性性肺病急性加重的患者514例, 其中男437例, 女77例, 平均年龄 (82±8) 岁。所有患者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2]。其中死亡患者162例, 男125例, 女37例, 平均 (86±8) 岁。

1.2 方法

查阅符合条件的病历按上述常见5类合并症进行统计, 并记录肺功能。COPD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如下。

1.2.1 COPD诊断

出院诊断有COPD, 或AECOPD。排除标准: (1) 肺功能测定FEV1/FVC>70%; (2) 哮喘; (3) 支气管扩张症; (4) 尘肺; (5)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1.2.2 COPD合并症诊断

心血管疾病 (明确诊断为冠心病, 高血压病, 心力衰竭、心房纤颤) , 肺癌均有明确病理诊断, 糖尿病诊断均已明确诊断并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的诊断需要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值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比较低于2.5个标准差, 或者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证据。焦虑抑郁需要有焦虑量表或有口服抗焦虑治疗。

1.3 死亡原因分析

按肺功能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对COPD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合并症分布

514例患者中存在合并症的455例, 无合并症的59例。其中心血管系统合并症占72.0% (370例) , 骨质疏松症占62.0% (318例) , 糖尿病占50.0% (257例) , 焦虑症占15.0% (77例) , 肺癌占12.0% (61例) 。

2.2 不同个数合并症情况

514例中存在1种及以上合并症的占98.0% (445例) , 存在2种及以上合并症的占85.0% (386例) , 存在3种及以上合并症的占40.0% (182例) , 存在4种及以上合并症的占18.0% (82例) , 存在5种合并症的占9.0% (41例) 。

2.3 死亡原因

轻中度COPD患者29例, 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肺癌 (45.0%) 、心血管系统疾病 (28.6%) , 其次是呼吸衰竭 (21.4%) 。见图1。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133例, 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 (48.0%) , 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疾病 (34.0%) 、肺癌 (10.0%) , 见图2。

3 讨论

慢性合并症 篇4

【关键词】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理类型;非小细胞癌

每当谈起癌症,首先想到的即是肺癌,而肺癌已“荣登”全球癌症发病排行的榜首。其发病和死亡率却还在不停地上升[1]。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情况下再发生肺癌的概率高出一般普通人群1到10倍[2]。更加令人不安的是在我国COPD属于多发病种。而且以上两种疾患都与年龄相关,都是随年龄的增加而患病率和死亡率也都有所增高。另外,吸烟的人与不吸烟的人相比而言更容易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此时,将来我院治疗的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78例病例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收住院的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例共有人数78例,其中2例是在体检时发现。当中男性居多数共为64例,占总病例数的82.1%,女性居少数为14例,在此所有病例中吸烟者有57例,占所有病例总人数的73.1%,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40岁,年龄最大者为80岁,年龄跨度达40年。

1.2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76例(97.4%),胸闷、气短加重50例(64.1%),痰中带血及咯血40例(51.3%),进行性消瘦20例(25.6%),发热10例(12.8%)。

1.3确诊方法气管镜检查确诊48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20例,B超引导下经皮肺活检4例,淋巴结活检4例,胸水或心包积液2例。

1.4病理类型鳞癌33例(42.3%),小细胞肺癌30例(38.5%),腺癌10例(12.8%),腺鳞癌5例(6.4%)。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ⅢB16例(33.3%),Ⅳ期20例(41.7%),ⅡA期3例(6.25%),ⅢA期8例(16.7%),ⅠB期1例(2.1%)。而小细胞肺癌局限期16例(53.3%),广泛期14例(46.7%)。

2讨论

目前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具有延缓的病程、進展过程缓慢、发作经常反复、病情逐渐加重等临床特点,该种疾病可以引起人体很多器质性改变,和各种临床表现,如咳嗽,胸闷,咳痰,气短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发病率较其他人群的肺癌发病率更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都是呼吸系统中的很常见和多发的病,这两种病发病率都是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逐渐增高的[3],可见该病的发病率是和年龄有关的。此外,吸烟的程度也决定患这两种病的几率的大小。烟雾包括3800多种化学物,主要有生物碱,酚类,醛类,烷烃,一氧化碳,重金属元素等,这些都导致吸烟比不吸烟的人更易患肺癌。针对患者还容易有焦虑抑郁的状况,如果想使机体有一个较好的免疫功能,即,使机体达到平衡状态需要有个很好的心里状态,这可以让已经发生的恶性肿瘤处在自限的状态。当前对于治疗肺癌的模式正在由以前一直使用,使生存期延长转变向有较好的生活质量,然而疾病本身的直接表现并不是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唯一因素,还包括负性的情绪会影响该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都是广大医务人员需要注意和改正的,在当代社会作为医务人员我们不仅应该把患者的病治好还应该注重他们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上诊断COPD合并肺癌的方法,就是要仔细询问病史,更应该认真察看该病患者临床上的情况变化,并且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气管镜检查,经过皮肤穿刺活检等各项检查都是可以使发生误诊或漏诊的几率减少或避免并且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因此可以使COPD并发肺癌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或使生存期延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土和国卫生部.<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214-215.

[2]查人俊.现代肺癌诊断与治疗[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2.

慢性合并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8月—2010年8月淮安市中医院普通病房心血管内科门诊和住院慢性心衰合并抑郁患者80例。均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力衰竭诊断及分级标准[2], 抑郁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3版) 》 (CCMD-3) 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3], 达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前17项评分≥17分, 且符合中医郁证肝郁血瘀诊断标准[4]。依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 男28例, 女12例, 年龄46岁~70岁 (63.5岁±5.4) 岁;病程0.8年~13.0年 (3.55年±2.77年) 。对照组40例, 男26例, 女14例;年龄44岁~72岁 (63.3岁±5.7岁) ;病程0.7年~14.0年 (3.45年±2.84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慢性心衰常规治疗。地高辛0.125 mg, 每日1次, 呋噻米20 mg, 每日1次;贝那普利10 mg, 每日1次;美托洛尔12.5 mg, 每日2次。研究组加用舒郁散, 组方:柴胡12 g, 郁金10 g, 香附12 g, 枳壳10 g, 白术12 g, 茯苓12 g, 酸枣仁20 g, 桃仁10 g, 红花10 g, 地蝎10 g, 全虫10 g, 丹参20 g, 炙甘草6 g。每日1 剂, 分早晚两次温服。 4周为1个疗程, 两组均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安全性检测:治疗前后的一般项目检查, 血、尿、粪常规检查, 肝、肾功能检查。疗效性观测:每日记录1次症状的变化, 并根据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予以标明轻、中、重, 记录舌苔脉象;治疗前后抑郁量表对患者评分;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及血浆 B型利钠肽 (BNP) 水平。

1.4 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4]标准。抑郁疗效参照HAMD抑郁量表方法评定。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中医症候疗效 (见表1)

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抑郁症状改善比较 (见表2)

两组治疗后抑郁积分较治疗前下降 (P<0.01) , 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P<0.05) 。

2.3 两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 (见表3)

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降低 (P<0.01) , 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P<0.05) 。

2.4 两组治疗前后BNP水平比较 (见表4)

两组治疗后BNP水平均降低 (P<0.01) , 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P<0.05) 。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最后的病理过程。由于患者长期处于疾病状态, 病程迁延反复, 生活质量下降, 经济负担较重等原因, 容易并发抑郁症, 且心功能越差的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几率越高。抑郁症患者由于对治疗建议依从性差,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差, 加重炎症过程, 血栓形成和内皮功能障碍等原因, 使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死亡率增高。 《景岳全书·郁证》 有“因病而郁”和“因郁而病”之分, 心衰合并抑郁症是二者兼有之。两者相互影响, 所以双心医学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

中医学认为抑郁症属郁证范畴。多为七情所伤, 情志不遂, 或郁怒伤肝, 导致肝气郁结而发为本病。故病位主要在肝。肝喜条达而主疏泄, 长期肝郁不解, 肝失疏泄, 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其中一方面肝郁乘脾, 生化不足, 无以濡养心脉;另一方面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 痹阻心脉, 亦导致心失所养。故治疗应疏肝解郁、健脾活血。舒郁散中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 柴胡、郁金、香附、枳壳疏肝解郁, 白术、茯苓、酸枣仁、炙甘草健脾养血, 加用桃仁、红花、地蝎、全虫、丹参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全方气血同治, 通补兼施, 共奏疏肝解郁、健脾活血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慢性心衰患者伴抑郁时血清hs-CRP水平明显增高[5]。本研究显示, 研究组血清hs-CRP水平及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说明舒郁散有改善心功能作用。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及抑郁量表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表明舒郁散可显著改善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症状。

摘要:目的 观察舒郁散治疗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血浆B型利钠肽 (BNP) 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的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40例。均予以慢性心衰常规治疗, 研究组加用舒郁散。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 (HAMD) 抑郁量表积分、血清hs-CRP、血浆BNP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HAMD抑郁量表积分、血清hs-CRP及血浆BNP水平的下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舒郁散治疗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抑郁症,舒郁散,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B型利钠肽

参考文献

[1]刘萍萍, 张健, 杨跃进, 等.心力衰竭病人焦虑抑郁调查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 2007, 22 (4) :285-288.

[2]张子彬.充血性心力衰竭学[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2:211.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87-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81.

慢性合并症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 均经综合方法确诊为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 依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第1组 (对照1组) :单纯接受波姆红外光治疗的24例;第2组 (对照2组) :单纯接受中药口服治疗的10例;第3组 (治疗组) :接受波姆红外光和中药口服治疗的26例。在影响宫颈愈合的基本因素, 如患者年龄、病史长短、病灶大小、生活条件等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 记录患者宫颈治疗前后阴道镜下宫颈表面光滑程度, TCT, HPV-DNA, 活组织检查HPV消除情况, 治愈时间。3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5.2岁、36.6岁、35.8岁。3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确诊方法

慢性宫颈炎临床可分为糜烂、肥大和 (或) 宫颈息肉、腺体囊肿、裂伤、外翻等病变, 其中最常见的病变为宫颈糜烂。辅助检查:人乳头瘤病毒荧光定量 (HPV-DNA病毒学) 检测, 膜式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系统 (TCT) , 阴道镜, 活组织检查。宫颈出现临床Ⅱ~Ⅲ度的宫颈糜烂, 均行以上辅助检查。

1.2.2 治疗前准备

阴道放药妇炎康/双唑泰栓抗炎半个月后月经干净3 d~5 d行宫颈波姆红外光治疗。

1.2.3 治疗方法

用北京波姆红外技术公司生产的BPM-I-Ⅲ-B型红外光仪治疗宫颈, 选择光疗仪功率在18 W, 与宫颈相距0.5 cm, 垂直照射, 使糜烂面组织呈灰白色, 深度为见宫颈呈喇叭样形状为止, 照射面积较原病灶大0.5 cm~1 cm, 时间30 s~5 min不等。为促进组织生长, 抗感染, 治疗后1周术者为患者上药, 并将已坏死的组织用碘伏抹洗干净, 之后2周3 d~5 d复查1次, 下次月经干净后2 d根据宫颈情况复查, 上药1~2次。宫颈物理治疗后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 用逍遥散加减 (当归、柴胡、杭芍、白术、青皮、陈皮、郁金、黄芩、茯苓、半支莲、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红花) 每日1剂, 需要连续口服25 d。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见表1、表2。

χ2=10.60, P<0.005, 各组宫颈糜烂面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优于其余2组。

χ2=14.86, P<0.005, 各组HPV荧光定量改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另2组。

3 讨论

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最常见的病变, 子宫颈糜烂与早期子宫颈癌从外观上难以鉴别。99.8%的宫颈癌患者中可以检测到人乳头瘤病毒 (HPV) , 而HPV阴性者几乎不会发生宫颈癌。近年来, 波姆红外光在临床应用上得以迅速发展, 因其特有的优越性:它主要是通过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对一定光波能量的照射量不同选择性吸收的特点, 利用红外和可见光辐射的光热效应, 使局部病变组织蛋白质发生凝固、变性、坏死、脱落等一系列反应, 促进新的鳞状上皮细胞生成, 恢复创面, 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1]。同时有良好的消炎、杀灭病变细胞的作用。患者无痛苦, 不出血, 特别是能恢复正常宫颈柔软质地和外形, 无瘢痕, 未生育的妇女也可以治疗。而治疗后的定期复查、上药更能促进组织的生长、愈合。

以往治疗慢性宫颈炎多用龙胆泻肝汤加味或五味消毒饮加减虽能消除局部宫颈的炎症, 但对于HPV病毒感染的宫颈炎效果却无相关的报道。逍遥散加减治疗HPV感染的慢性宫颈炎有其独特之处, 以疏肝理气, 解毒散结为原则, 药理作用较为广泛, 具有加强机体免疫力, 补血, 补气, 改善微循环,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排毒解毒, 中和细菌毒素, 改善盆腔局部的微循环和组织营养, 促进炎症物质和积液的消散吸收, 松解瘢痕粘连等作用。因此配合红外光对宫颈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长期慢性的宫颈炎症刺激可能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HPV又是宫颈癌发生的一个诱因。宫颈癌引起重视是好事, 只是得到一个已成事实的结果;防, 才是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从预防上做起, 可以把宫颈癌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由于宫颈糜烂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对广大女性朋友来说, 最为切实可行的防癌途径就是积极治疗宫颈糜烂, 及早阻断宫颈癌变。

参考文献

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563例, 其中男性患者共有283例,女性患者280例,年龄20~81岁,平均年龄 (58.41±11.34) 岁 , 病程3个月 ~31年 , 平均病程 (7.2 ± 5.8)年 ,以上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并排除具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以及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 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研究以上糖尿病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

1.2方法

该研究所参照的标准为1997年的ADA(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 。 并发症主要包括:眼部并发症: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 糖尿病相关性失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脑血栓、脑出血、脑梗死、高血脂、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足;肾脏并发症;神经并发症。 查阅并分析以上所有患者的资料,最后统计整理,归纳患者的发病类型以及发病原因。

1.3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使用的统计学处理软件为SPSS18.0,并对以上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检验。

2结果

经过对所有患者的慢性病发症的类型进行总结, 所有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足3.91%,合并高血脂52.93%, 合并冠心病15.10%,合并下肢血管病变7.10%。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来,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发病率最高, 为52.9%。

3讨论

糖尿病是作为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 主要特征为高血糖为。 而胰岛素作用障碍或者胰岛素分泌缺陷是主要致病机制,并且导致患者引起糖以及水、电解质等物质代谢异常。 高血糖的长期出现,将会造成患者身体器官出现慢性并发症。 并且在l型糖尿病患者非常明显,约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0%,而且该疾病发病初期没有显著症状,等到患者确诊时往往已经有3年以上的慢性病程,而且大部分患者已经产生了大血管病变。 和1型糖尿病患者相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各种慢性并发症的风险要高很多[3]。 结合该研究 ,经过对所有患者的慢性病发症的类型进行总结,所有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足3.91%,合并高血脂52.93%,合并冠心病15.10%, 合并下肢血管病变7.10%。 这表明该院糖尿病患者就具有非常高的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典型的就是大血管并发症和高脂血症。 有鉴于此,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首要任务就是有效控制血糖,然后就是对各种慢性并发症实行积极的对症治疗。

糖尿病具有较多的并发症较多, 而且通常出现并发症之后才能确诊。 因为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制约,同时专科诊断能力相对不高, 从而造成不少患者没有早期诊断,进而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综合治疗是重中之重,尤其是要稳定血糖和血压,降低患者的血脂,从而预防严重不良后果的出现[4]。 而且在及时、规范治疗下,各类并发症将得到明显的延迟和控制。 高血糖的长期出现将毒害患者胰岛B细胞, 并造成胰岛细胞衰亡。 因此口服药不能很好控制患者血糖时,胰岛素治疗将被优先实施。 具体而言,胰岛素抵抗(IR)主要是指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生化反应没有达到正常水平的情况,在肥胖症、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上,胰岛素抵抗都起到重要影响。 对此, 需要通过一定的药物干预等措施来对胰岛素抵抗情况进行改善,从而对高胰岛素血症进行降低,进而在防治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行为干预胰岛素抵抗上,锻炼、饮食等方法都能起到一定效果;而在药物干预上,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较多胰岛素的情况,并且没有有效控制住血糖,那么就应当考虑二甲双胍或者拜糖平的治疗;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对饮食和运动进行控制干预,还要增加降糖药物的应用。 除了改善胰岛素抵抗外,对患者血液流变学予以改善, 并对氧自由基进行清除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糖尿病患者中,因为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增强了红细胞粘附性以及凝血功能, 从而促使血液出现高聚集、高凝固以及高粘附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各类慢性并发症尤其是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大。 另外,糖尿病患者体内增加了一定的自由基, 并且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出现降低,从而在体内蓄积了更多的自由基,进而容易发生相关并发症。 对此,必须对血液流变学予以改善。 临床上可以应用阿司匹林或者潘生丁的治疗,同时适度联合丹参、川芎等中药治疗后,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改善功能[5]。

在平时的生活中,患者应该合理的安排休息,避免出现过度劳累的情况,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紧张的心情, 保持以了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并随时关注自己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向医生求助。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患者应该注意控制饮食,尤其是本文的合并慢性并发症的患者,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所以患者应该遵医嘱,对自己的日常膳食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搭配,以减轻胰脏负担为目的,同时使药效更好地发挥,糖尿病患者在限制糖的同时,不需限制盐的摄入,尤其是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饮食治疗中,不能过分的对主食进行控制,应该将控制的重点放在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上[6]。

从心脾论治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 篇8

病机分析

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有多种论述, 但对其病机认识总体来说趋于一致, 认为心衰病机的特点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 标实以瘀血、水饮为主。曹雪滨等对21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分析[6], 认为气虚血瘀为最基本的病理机制。慢性心衰合并贫血患者,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血液生成不足或因久病不愈, 慢性损耗而致血液亏损。《血证论》曰:“血生于心火而下藏于肝, 气生于肾水而上主于肺, 其间运上下者, 脾也。水火二脏, 全赖于脾。食气人胃, 脾经化汁, 上奉心火, 心火得之, 变化而赤, 是谓血。故治血者, 以治脾为主”。血液之生成代谢与五脏相关, 其中心脾两脏特殊的生理功能决定了其在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症治疗中的重要意义。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与心脾两脏之间功能有密切联系。

心气 (阳) 虚损及脾, 脾虚则生化水谷不足:五脏之中, 心属火, 脾属土, 心脾乃母子关系。心衰以心气虚为本, 气属阳, 心气虚损及心阳。脾为心之子, 火不生土, 脾阳不振, 健运失职, 所谓“母病及子”。因此, 脾的正常生理功能需依赖于心阳之温煦。脾胃属土, 位于中焦, 灌溉四旁, 主受纳水谷精微, 化生气血, 以养四脏。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 变化而赤, 是谓血”。在脾的运化作用下, 水谷精微之气得以吸收, 在心火的炼化下并注于血脉而成血液。《景岳全书·传忠录·藏象别论》曰:“血者, 水谷之精也。源源而来。而实生化于脾”。若中焦脾土虚弱, 不能运化水谷, 不能化生精微, 则气血生化乏源, 可致贫血。《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 浊气归心, 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 经气归于肺, 肺朝百脉, 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 行气于府, 府精神明, 留于四脏”。脾之功能失司, 气机升降不利, 全身气血运行不畅, 生化水谷之力不足, 必然反过来加重心气 (阳) 虚, 进而加重心衰及贫血, 此乃“子盗母气”之理。

心失神明, 全身气机失常, 水液运化功能失调:心主神明, 主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脏功能异常, 全身脏腑功能失调, 脾胃居中焦, 升清降浊, 气机升降的枢纽, 脾脏功能失调, 中气不足, 清气不升, 浊阴不降, 全身气机失常, 升降出入异常, 气血运行不畅, 水液运化失常, 而水道不利, 瘀血、水湿、痰饮等阴邪留置体内。据研究发现, 约50%慢性心衰合并贫血是由水钠潴留引起血液稀释所致, 并非真正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7]。西医所谓的血容量增多而致假性贫血, 中医认为是水液运化失常而引起的。水饮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 并由脾上输于肺, 通过肺的宣发, 将津液输布于周身、皮毛, 多余的水液在肺的肃降作用下, 经过脾的转输, 下降到肾和膀胱。脾运化水液是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功能, 由于脾位于人体中焦, 故在水液代谢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心失神明, 脾气亏虚, 水湿不运, 湿浊内生, 化痰成饮。脾肺为母子之脏, 母病及子, 致肺气虚弱, 肺失宣降, 水津不布, 水湿停聚, 湿困中焦, 脾胃运化失常, 转输不利, 可见水肿、小便不利等。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瘀血不去, 新血不生:人体血液的运行, 除了靠心气推动, 还需脾气的统摄。《医学入门·脏腑》曰:“人心动, 则血行于诸经。”从生理方面论述了心主血脉的功能依靠着心气的充沛。慢性心衰合并贫血是慢性病程, 由于心气虚而失于推动, 心阳衰而失于温煦气化, 导致血行迟缓不畅而成血瘀或因气虚致气机郁滞, 血行受阻而成血瘀, 瘀血是血瘀病变的产物, 所谓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凝。《沈注金匮要略·第十六》曰:“五脏六腑之血, 全赖脾气统摄”。由于脾土虚弱, 无力统摄, 血行脉外, 离经之血蓄积体内, 变成瘀血。如《血证论》曰:“离经之血虽清血, 清血亦是瘀血”。瘀血就留不去, 病情日久, 耗血生变, 新血无力生成。所谓“瘀血不去, 新血不生”。中医认为, “虚证”与“血瘀”有着“久病致瘀, 因瘀而虚”的关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篇中指出:“五劳虚极, 赢瘦腹满, 不能饮食, 食伤, 忧伤, 饮伤, 房室伤, 饥伤, 劳伤, 经络荣卫气伤, 内有干血, 肌肤甲错, 两目黯黑, 缓中补虚, 大黄 (庶虫) 虫丸主之”。高度概括了“虚劳致瘀”观点, 也为瘀血可致贫血提供了依据。

治法探讨

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的治疗不能简单地以补血治法纠正贫血, 而应根据综上所述的病机分析, 从心脾两脏着手, 辨证以气虚血瘀为主, 治疗应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证施治。其原因:1健脾益气可以补益心脾两脏之气, 恢复心气, 推动血液循环, 恢复脾运化功能, 以达到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 如《脾胃论》曰:“心主神, 真气之别名也, 得血则生, 血生则脉旺”。滕瑛钰认为缺铁性贫血与脾密切相关[8], 健脾补血治疗该病, 总有效率达92.1%;2健脾可以补中气, 调理全身气机, 使气血运行正常, 水液代谢正常, 从而避免血液稀释而致贫血;3健脾可以使脾旺统血, 血液循经而行, 而不逸出脉外, 益气可以血液运行通畅, 防止形成血虚血瘀;4活血化瘀可以除瘀血, 使血液运行通畅, 滋养全身脏腑组织, 以生新血。在文本挖掘贫血证治方药规律中发现, 贫血多与瘀、虚证关系密切, 活血化瘀法治疗贫血的文献频次远远高于其他治法[9]。

综上所述, 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的治疗不能单从心脏治疗, 五脏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肺、脾、肾、肝都对其起重要影响, 不能孤立地认识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的病因病机, 本文强调从心脾入手论治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的患者, 治疗原则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 加以辨证施治, 应用于临床, 从而改善慢性心衰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贫血的发生率很高, 中医对贫血的认识多归于“血虚”“虚劳”“血枯”等范畴。因此, 治疗应以健脾益气, 活血化瘀为主, 加以辨证施治, 应用于临床, 从而改善慢性心衰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中医病机分析,心脾论治

参考文献

[1]葛均波, 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66-174.

[2]Hessel F.Groenveld, James L.Januzzi, Kevin Damman, et al.Anemia and Mortality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8, (10) :818-827.

[3]Adam C.Salisbury, Mikhail Kosiborod.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Heart Failure Clinics, 2010, (3) :359-372.

[4]Paul R Kalra, Aidan P Bolger, Darrel P Francis, et al.Effect of anemia on exercise toleranc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me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3 (7) :888-891.

[5]Kirkwood F.Adams, Ileana L Pi?a, Jalal K.Ghali, et al.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09, (6) :965-971.

[6]曹雪滨, 浦斌红, 胡元会.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9, 16 (3) :13.

[7]叶春姬, 胡蓉.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1, 32 (1) :98-100.

[8]滕瑛钰.健脾补血法治疗缺铁性贫血[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10 (7) :153-154.

慢性合并症 篇9

【关键词】胰腺炎;胰腺囊肿;疗效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63-01

在急性胰腺炎或胰腺外傷后出现持续性上腹疼痛、恶心、呕吐、体重下降和发热,腹部检查扪及囊性肿块,应首先考虑胰腺假性囊肿可能;B超检查显示圆球形,边缘光滑且清晰的液性暗区;CT可见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的低密度阴影。慢性胰腺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多见,男性远较女性多见[1]。选取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对我院70例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对我院70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0.8±12.3)岁。

1.2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对70例患者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符合下列情况者予以手术治疗:①囊肿直径>5 cm且临床症状明显;②经2个月以上观察不见囊肿缩小;③伴有胰管结石,胆胰管梗阻等。手术方式包括囊肿空肠丫型吻合、囊肿及胰体尾切除、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囊肿外引流及囊肿胃吻合。本组患者中行手术治疗者48例,22例患者囊肿较小给予保守治疗。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上腹部压痛性包块是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体征,采用保守治疗有效率72.73%(16/22),采用手术治疗有效率97.92%(47/48),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3讨论

重症胰腺炎,来势急骤,病情凶险,存在胰腺实质的出血坏死。发病4~6周后,坏死组织、胰液等未能排泄、吸收,纤维肉芽组织包绕而形成假性囊肿。由于假性囊肿的压迫,可引起上腹胀痛不适;假性囊肿破裂,可造成胰源性腹水、腹膜炎,或并发消化道出血[2]。西医治疗本病,常用内引流、外引流或囊肿切除术等,均为有创治疗,具有一定风险。若不积极治疗,可并发胃肠道出血、囊内出血,或囊肿部位的腹膜腔内出血、感染、囊肿破裂、压迫邻近器官等。依据中医理论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从起病开始,即可迅速出现邪热由气入血的症状,如上腹疼痛固定而剧烈、拒按,痛及腰背,神志烦躁甚则昏迷,腹部皮下紫斑,血性腹腔积液等。经积极救治,病情虽得以控制,邪气消退,但正气受损,胰腺血脉损伤,瘀血难以消散,遗留假性囊肿,从而在临床上出现了上腹隐痛绵绵,痛有定处或如锥刺,舌边可见淡紫瘀斑等瘀血内停的证候群,有的患者上腹甚至可触及瘕积,B超、CT检查也可见瘕积之佐证[3]。

慢性胰腺炎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癌等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故需要应用多种诊断方法来进行鉴别和确诊。超声是诊断胆结石最为敏感的方法,经检查可以肯定或排除,但仍需注意两者是否并发[4]。目前超声鉴别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还有一定困难,尚需结合其他诊断方法,综合分析和判断,也可行超声引导经皮胰腺穿刺活检或针吸细胞学检查以求进一步明确诊断。真性胰腺囊肿多数无临床症状,如为先天性多囊胰,胰腺增大明显时,可发现腹部包块。假性胰腺囊肿多曾有急、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区创伤史,但早期可无症状[5]。常因发展较大后因发现腹部包块来诊治,或囊肿较大压迫周围脏器引起症状,如胃肠道症状或胆道受压引起黄疸等。假性囊肿破裂时可发生休克、腹膜炎或肠道症状,腹水征,原腹部包块消失。胰腺真性囊肿及较小的假性囊肿因无临床症状,过去很少作出诊断。应用超声显像可以检出1~2cm直径的胰腺囊肿,故对急性胰腺炎或胰腺创伤后的随访检查可观察其预后及转归,对有否假性囊肿形成及其大小、部位可及时提示,早期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超声对胰腺囊肿的诊断正确率高,可为首选方法[6]。

真性囊肿由胰腺组织发生,其囊肿壁来自腺管或腺泡上皮组织,囊壁内层以胰腺上皮细胞为衬里,囊液内常有胰液存在。先天性囊肿体积较小,多无明显症状,一般不需要积极治疗,但若不能排除胰腺腺瘤及囊腺癌时,应列为手术适应证。假性胰腺囊肿是继发于胰腺炎或胰腺损伤后的并发症。胰液外溢、炎性渗出,加之血液和坏死组织等液体聚积于网膜囊内,刺激周围器官的腹膜,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并形成囊壁。

参考文献:

[1]杨文兵,孟连英. CT在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14,21:229-230.

[2]李凯. ERCP经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术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14,18:242-243.

[3]董居浩. 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12,09:239-240.

[4]李留峥,彭联芳,向春明,徐雷升,俸家伟,王志萍,习源娇,于杰.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手术治疗体会[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5,01:147-149.

[5]王挥斯,毛恩强,陈尔真.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内镜穿刺引流治疗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2015,03:266-269.

慢性合并症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COPD合并肺癌患者40例, 男26例 (65%) , 女14例 (35%) , 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COPD的相关诊断标准[3], 对肺癌的诊断, 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确诊。

研究方法:将全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汇总, 对其年龄构成、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分类及分期、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一般资料:40例患者中, 年龄56~83岁, 平均71.6岁, 其中年龄<59岁3例, 60~69岁12例, 70~79岁21例, 80岁以上4例;有吸烟史28例 (70%) , 均为男性, 烟龄20~61年, 平均33年, 其中≥45年烟龄14例, 吸烟指数均>400支/年。

临床表现:在入组的所有患者中, 均存在咳嗽、咳痰等症状, 并且在秋冬季或冬春季节交替时加重, 病情常不能彻底缓解, 时好时坏, 经常反复发作, 严重时需要住院治疗。在被确诊为肺癌前, 出现咳嗽较前加重, 与季节、气候的变化关系不大, 且咳嗽变为刺激性, 伴有高调金属音10例, 胸闷、气短明显加重14例, 反复痰中带血或咯血8例, 咳嗽、咳痰、气喘伴发热、咳脓痰3例, 在抗感染治疗后, 效果不明显, 胸背部隐痛或钝痛5例, 无力、进行性消瘦17例, 左锁骨下淋巴结肿大7例, 声嘶2例。

X线胸片、胸部CT及痰、胸水细胞检查表现:胸部X线检查40例, 胸部CT 38例, 具体表现:在大部分COPD患者中, 其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均存在明显的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征象, 如果在检查时患者并发感染, 则会出现斑片状或条索状影, 合并肺癌时, 可见到占位影及肺不张12例;肺门包块7例;肺周围包块伴阻塞性肺炎11例;肺纵隔淋巴结肿大伴胸腔积液6例;单纯一侧胸腔积液4例。

化验检测:对40例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分析提示,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 、癌胚抗原 (CEA) 、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 等对本病均无诊断或鉴别诊断的意义。

最后确诊:全部患者均进行了病理学检查:其中经纤支镜活检17例, 经皮肺穿刺活检8例, 淋巴结活检6例, 痰及胸水中找到癌细胞5例, 术后病理证实4例;其病理类型包括:鳞癌23例, 腺癌9例, 小细胞肺癌5, 未定性3例。

治疗及预后:对所有患者均给予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及营养支持、对症处理;本组29例患者因年龄偏大, 病情较重, 身体太弱未作手术治疗, 仅采用一些常规的放化疗及中医手段治疗, 但治疗效果不理想, 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一些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或大咯血;选择手术治疗11例, 继之化疗或放疗及相应的对症或支持疗法等。在该批患者中, 6个月死亡18例, 7~12个月死亡14例, 在两年内死亡5例, 失联3例。

讨论

COPD合并肺癌的流行病学分析:一些研究表明, 老年、男性、吸烟是诱发肺癌的高危因素, 并发现有COPD气流阻塞患者的肺癌发生率远高于正常气流者[4], 并认为, 吸烟伴有气流阻塞者也是发生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有统计资料报道,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肺癌发生率5.89‰, 而无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肺癌发病率仅2.54‰, 吸烟者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癌约占7.12‰, 比不吸烟而又无支气管炎者的肺癌发病率3.6‰高出1倍, 研究表明, 吸烟与肺癌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即烟龄越长, 吸烟数量越多, 肺癌的发生率越高[5],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有COPD病史, 且全为男性, 吸烟者占70%, 烟龄达45年以上者, 竟有14例。由此可见, 吸烟与肺癌的高发可能有关, 是肺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烟草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 能够引起COPD, 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 致癌物质反复作用于呼吸道, 会导致呼吸道细胞的增生和恶变, 此外, COPD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长期的慢性炎性刺激会损伤呼吸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对致癌原敏感性增高而促成癌变[6]。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工业的燃料及机动车排出的尾气污染空气, 这些污染物均有致癌作用, 职业暴露、营养状况不良等, 可引致支气管上皮增生紊乱, 也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7]。

关于COPD合并肺癌的诊断, 由于两种疾病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 在疾病的早期往往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使得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 当能够明确诊断时, 往往处于肺癌晚期, 失去了早期治疗机会。

归纳本研究资料, 延误或漏诊的主要原因, 包括: (1) 肺癌早期症状无特异性, COPD症状掩盖了肺癌的早期症状; (2) 患者在既往可能会因为COPD多次在医院就诊, 临床医生认为自己对患者的病情很熟悉, 认为目前的临床表现均因为COPD急性发作而引起, 从而对病史询问和相关检查不重视; (3) 在肿瘤早期, 由于瘤体较小, 不会对支气管管腔造成完全阻塞, 并且由于容易并发感染, 从而容易被误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 (4) 肺泡细胞癌浸润性在临床影像学上可表现为大叶性肺炎的征象, 特别是在基层医疗单位放射线技术所限, 很易漏诊; (5) 患者咳喘加重, 带有刺激性、伴高调金属音性质, 治疗效果不佳, 未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 (6) 患者由于有长期的COPD病史, 当出现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时, 认为是疾病的反复, 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愿意接受进一步的检查; (7) 在老年人群中, 躯体情况往往都较差, 除存在COPD疾病外, 常同时合并其他的一些躯体疾病, 导致心脏功能差, 不能耐受气管镜检查。

因此, 从上述临床资料分析提示: (1) 患者出现用原发病无法解释的咳嗽性质改变, 进行性呛咳、憋喘加重, 经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改善者; (2) 特别是在缓解期出现咯血症状, 且伴有胸痛, 声音嘶哑、低热者; (3) 影像学检查出现团块状影、肺不张、纵隔淋巴结肿大者; (4) 近期内血清学检测CEA、ESR明显增高者; (5) 既往有较长吸烟史者。当患者出现以上情况, 则应高度怀疑合并肺癌。

为了做到COPD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 应做到: (1) COPD患者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 半年1次常规胸片是发现早期肺癌的有效方法。有资料报道, 对于45岁以上、重度吸烟COPD患者, 每年胸片筛查1次, 可能使病死率降低10%; (2) 进行穿刺活检:对胸部CT片示肺内肿块者, 对于耐受性较好、肺内肿块临近支气管者, 对于颈部有明显的淋巴结肿大者, 均应进行穿刺活检, 以明确诊断; (3) 尽管痰脱落细胞检查诊断率较低, 但筛查出来的隐性肺癌患者存活率要比胸片或纤支镜确诊高得多[8]。故对于反复咳嗽、咳痰, 并无影像学明显发现的COPD患者, 反复的进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作为诊断阴性肺癌的一个实用且简便的方法。本研究全部患者均进行了病理学检查, 其中经纤支镜活检17例, 经皮肺穿刺活检8例, 淋巴结活检6例, 痰及胸水中找到癌细胞5例, 术后病理证实4例;其病理类型包括:鳞癌23例, 腺癌9例, 小细胞肺癌5, 未定性3例。总之, 为了明确诊断, 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当的诊断方法对尽早而正确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可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供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柳明坤, 刘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64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 19 (4) :608-609.

[2]李瑞, 王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8, 16 (6) :80.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4]Wang J, Spitz MR, Amos CI, et al.Mediating effects of smoking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HRNA5-A3 genetic locus and lung cancer risk[J].Cancer, 2010, 16 (14) :3458-3462.

[5]查俊人.现代肺癌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6]Matar LD, Mc Adams HP, Sporn TA.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J].AJR Am J Roentgenol, 2000, 174:1061-1066.

[7]Beckett W, Kalluy M, Sood A, et a1.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 assoeiated with environmental mycobacteria[J].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5, l13:767-770.

上一篇:基层从业人员下一篇:ARP攻击与免疫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