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性赛事

2024-09-13

商业性赛事(共4篇)

商业性赛事 篇1

前言

参加体育运动已成为当今一种时尚。由于体育赛事具有强大的观赏性等特点, 人们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度也越来越来高, 因此体育赛事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加深。近年来, 伴随着媒体的飞速发展, 体育赛事的宣传力度越来越大, 一些体育赛事的影响力也扩大到体育范畴之外。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 不仅能够吸引社会的关注, 扩大赛事的影响力, 又能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但体育赛事的组织需要大量的财力为基础, 这对体育赛事的开展是个难题。为了解决这难题, 如今全球知名的体育赛事都进行着巨大的商业开发, 在赛事成功举办的同时, 参与企业通过赛事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陕西省拥有各类普通高校106所, 在校生人数过百万, 每年都将组织一些大学生体育比赛, 并且也能够引起多数院校的关注。但目前, 陕西省高校的体育赛事整体情况并不乐观。具体表现在:参赛院校少、社会关注低、竞技水平不高等方面。这与陕西省高等教育的现状严重不符。本文对省高校的体育比赛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加强赛事的商业开发是完善赛事的的一种有效方法, 并提供一些科学理论依据。

陕西省高校体育赛事商业开发现状

陕西省高校的体育赛事采用省教育厅主办, 省学生体育协会协办, 会员学校承办的单一行政模式运作。比赛的项目本文以2007年、2008年的情况统计为;2007年:大学生足球赛;大学生暨校长、主任杯乒乓球赛;大学生篮球赛;第29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学生健康活力赛;第三届大学生网球赛;大学生排球赛;共7项;2008年:大学生足球赛, 大学生排球赛, 大学生乒乓球赛, 大学生篮球赛, 第四届大学生网球赛, 第30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 学生健康活力大赛, 大学生游泳比赛, 共8项。在两年中所开展的15次体育比赛中, 仅有4项进行了商业开发, 分别为2007年的大学生足球赛、乒乓球赛、第29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以及2008年的大学生足球赛。参与的商家涉及有移动公司、保险公司、鞋业公司。参与赛事的方式基本上以赛事冠名权和秩序册封面的广告为主。

陕西省高校体育赛事商业开发分析

1. 优势

陕西省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大省, 体育实力在全国拥有一席之地。在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235所试点高校中, 陕西拥有10所, 占全国总数的4%。并且近年来, 部分项目在全国高校的体育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如:西安交通大学男子篮球队, 西北工业大学男子篮球队, 西北工业大学羽毛球队, 西安工业大学女子篮球队等。陕西省拥有一些全国知名高校, 每年向全国招收新生几十万名。并且高校分布在陕北、关中以及陕南等广大地区, 全年参加高校比赛的总人数近万名。参与人数多, 面积广, 在大学生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陕西省是又是西部经济强省, 产业面积广, 特别是关中平原拥有许多实力雄厚的高新企业。并且西安市经济条件雄厚, 城市人口众多, 拥有大量的体育爱好者。这均是陕西高校赛事商业开发的良好基础。

2.劣势

陕西高校体育赛事商业开发的不利有:高校分布广泛, 不利于集中;体育赛事整体水平不高, 无法吸引更多的商家青睐;体育赛事缺乏社会影响力;赛事安排不科学, 缺乏综合赛事;部分高校还没有意识到商业开发对体育赛事的巨大促进作用;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案保证商家的利益。

建议

将商业开发引入省高校的体育赛事中, 来促进和提升体育赛事的整体水平, 是目前陕西高校面临的新问题, 也是高校赛事发展的新方向, 本文分析并提出以下建议:

1.要认识到商业开发对高校赛事的作用。现代体育赛事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就需要放弃自办比赛的传统模式。陕西高校体育赛事应努力适应新形势下体育赛事的发展规律, 加强市场运作能力, 吸引社会资金, 为赛事带来更大的活力。

2. 科学、合理的安排高校体育赛事。

将高校体育赛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并增加高校的综合体育赛事, 以吸引更多的院校参加, 扩大社会影响力。

3. 认真分析赛事, 寻找合适的赞助商。

在筹备比赛前, 要认真分析赛事, 寻找赛事潜在的商业价值, 有目的寻找赞助商,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赞助商的利益。

4. 借助中介机构充分挖掘赛事资源。

重视中介机构的作用, 发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市场运作能力。最大限度的开发赛事的潜在市场, 增加赛事的附加值, 提高赛事的整体实力, 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5. 创造品牌赛事, 扩大赛事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提高竞争性, 娱乐性, 广泛参与性, 欣赏性来提高赛事的潜在价值, 对赛事进行有效的包装, 扩大媒体宣传, 增加赛事的影响力, 创造高校体育赛事的品牌。

6. 提高赛事管理, 保证赞助商的利益。

赞助商参与体育赛事是为了获得一些回报, 如:提升企业的形象、推广品牌、拓宽市场等效应。所以体育赛事应以提高赛事的质量, 为商家提供一些便利、优惠的条件来保证商家的利益。

结语

体育赛事加强商业价值的开发是现代体育比赛的必然要求。陕西省是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省份之一, 学校整体实力雄厚, 在校学生人数众多。作为陕西省的省会—西安市, 拥有全省80%以上高校, 据调查显示, 西安到2010年体育人口将达362万, 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省高校的体育赛事又有行政部门给予支持, 如果对赛事进行全面的商业开发, 必将使高校的体育赛事表现出新的活力。

摘要:本文用文献法、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对陕西省高校的体育比赛进行调查、分析、探讨, 并对将其引入商业化运作进行分析、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陕西,高校,赛事,商业,探析

参考文献

[1]史兵.陕西体育产业发展体制与观念研究.体育文化导刊, 200 (34) .

[2]陈立龙.我国大众体育竞赛的商业价值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5) .

[3]徐纪坷, 唐大鹏.试析我国高校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开发.内江科技, 2006 (4) .

[4]李洛.企业参与体育赛事赞助的推力好和阻力分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 (1) .

商业性赛事 篇2

快发展体育产业

激活市场 松绑赛事(体坛聚焦)

本报记者 陈晨曦 刘硕阳 范佳元

《 人民日报 》(2014年09月04日版)

9月3日,国务院关于“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的消息一经公开,就在体育界内外引起震动。一边,民间办赛力量奔走相告,认为体育演出市场的春天即将到来;而另一边,国家体育总局在巨大的震动之中却一片沉寂,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讳莫如深。

取消审批权,改革力度空前

今年4月,著名篮球运动员、全国政协委员姚明“取消赛事审批 激活体育市场”的发言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民间对于办赛审批权放开的呼声也更加高涨。对此,掌控着赛事资源的国家体育总局难以做到充耳不闻。

就在不到一周之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还在一次会议上对赛事审批改革公开表态,表示体育总局已经拟定了《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重要赛事名录》,对列入名录的赛事活动进行规范,对未列入名录的赛事活动予以放开。“对于在华举办的国际赛事,在执行外事制度、尊重国际体育组织规则的前提下,分A、B、C三类管理,其中C类交由地方管理。”

但显然,国务院的部署比国家体育总局的计划改革力度更大。

国家体育总局体研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说:“在整个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中央认为体育产业是有前途的消费点并明确政策。众所周知,此前体育发展突出的是锦标和金牌,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普通老百姓享受不到位。此次是由发改委牵头起草政策,不再是体育部门牵头(只是配合),所以很多提法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这次针对的都是关键问题,比如赛事审批、电视转播权、大型场馆利用、职业体育联盟等,都是长时间以来大家十分关注的核心问题,这一次在„部署‟中都明确提出来,看得出是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另外,在体育机制和发展方式转变上,„部署‟突出强调了市场的力量来破除条条框框。”

对于巨大的变化,一位地方体育局的官员表示“并不突然”,“放开体育表演市场,给商业赛事和群众性赛事„松绑‟,在理念上往前跨了一步。以前都是体育系统自己办赛事,不接地气,很多社会力量无法参与其中。取消赛事审批,在我看来也是必然的,它本身就是社会体育发展的桎梏。”

体育社会学家卢元镇表示:“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赛事审批,对于中国体育的发展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如果能够推进,对于体育系统内部将是一次撬动。中国的体育改革进行了这么长时间,每次都难以进行下去。一些项目的职业化程度总是不能和世界接轨,也是由于操控赛事审批的既得利益者不肯放弃手中的利益而导致的。”

国家体育总局的官员承认,赛事审批确实会滋生腐败、产生垄断,“赛事取消审批总体上来说是进步的,能够推进体育发展和活跃程度,靠垄断批文吃饭的人就会受到影响”。

秦皇岛乔氏台球运动推广有限公司负责人乔冰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在此之前,为了获得一项中式八球比赛的批文,他可谓历经磨难。他说:“这预示着产业的春天。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会保证投资者的权益,形成一个全民参与的体育市场。”

取消审批,还需政策细化支持

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的取消,意味着民间办赛的活力被大幅激发,体育演出市场或将迎来一片繁荣。但在向前迈出这一大步的同时,担心与忧虑也伴随其中。

卢元镇就表示,要想100%实现赛事审批的取消,操作起来会有一定难度。“难度主要有两点:一是冠名的问题,目前„中国‟„中华‟的冠名权还在政府手里,如果政府不点头,即便是取消了赛事审批,举办的比赛不能以„中国‟等名字命名,这会影响到比赛吸引赞助等问题。另一个是安保方面的问题,没有政府的红头文件,公安部门是不出警力的,而大型活动如果没有配套的警力的话,活动是不允许举办的。所以说取消赛事审批之后,政府依旧可以在这些方面卡你。”

国家体育总局内部也有不同声音,一位官员表示:“像我们下批文的大部分赛事,基本也都是按照企业的安排办。赛事通过审批得到规范管理和提升影响,还是有好处的。社会力量举行大型赛事,安保、消防等方面谁来协调?户外运动等具有专业性、危险性的商业赛事如何规范?出现意外谁来负责?要解决这些问题,显然都有一定难度。但不管怎样,观念要往这方面转,希望相关法规和配套政策能尽快出台,让赛事回归社会和民间之后,既轰轰烈烈,又安全平稳。”

北京欧迅体育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晓东说:“我预计取消赛事审批之后,中国的体育商业赛事市场可能会乱一阵,但没有关系,因为只要是市场就会有优胜劣汰。”

取消赛事审批,并不意味着赛事以后没人管理或不该管理,对此,体育市场繁荣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有模板可供参考——赛事大都由行业协会管理。若朝此方向转变,势必会推进各行业协会的实体化,体育改革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乔冰说:“失去审批权后,协会如果再不注重发展自己的服务功能,那么其存在就毫无意义。所以协会与政府的脱钩,向服务型社会组织转型势在必行。一旦协会的角色转变,那么实体化也就水到渠成。当然,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进程中,就要看社团注册和管理制度的改革能否跟上了。只有大家都可以注册协会,相互竞争,协会才会成为真正为行业服务的组织。”

“需要更多具体政策的支持”,这是社会办赛力量的共同呼声。体育部门进行赛事审批时,会有偿提供安保、消防、医疗等方面的服务,虽然价格不低,但至少省去了不少麻烦。如今,体育部门放权,也意味着赛事公司或企业要与更多政府部门打交道,有可能增加时间和经济上的成本。

鲍明晓说:“尽管政策的字面上激动人心,但是如何把这些内容落到实处,还需要多方面的配套改革,这也不仅仅是体育部门一家的事情。”欧迅体育副总裁姚振彦也表示:“具体落实还需要细则跟进,从而保护赛事承办者的利益。这也对政府部门提出了很高要求,不能在放权之后办赛成本反而越来越高。”

此外,一些地方体育局对于群众性体育赛事有引导资金予以支持,审批取消之后,会涉及到一个资金的问题。一位地方体育局官员表示:“从扶持培育地方品牌,鼓励地方企业的角度出发,引导资金可以调整为奖励资金,对有特点、有影响力的群众性体育赛事予以奖励。但没有硬性规定,难以保证所有地方体育局都有这种服务意识。”

商业性赛事 篇3

中国式赛车

赛会搭台,车队唱戏。这是赛车以来固有的核心模式。后来有了车迷,有了媒体的报道,再后来厂商看到了这个优秀的传播平台,于是开始赞助赛车。四维赛车要素开始成型,这也是最健康的大赛车体系。

在这个健全的体系之内,还有很多相互关联的小体系。比如车手体系、车队服务、赞助商服务等等,甚至赛事附带的如赛车模特等,都自成一脉。这些小体系的良好运转,保障了赛事大体系的正常运转。

中国赛车一直处于“平面运行”状态。这也是中国赛车的特色。赛会统管也收纳一切;厂商赞助运行于赛事平台,难以落地;媒体被赛会和赞助商一分为二,立足平面上的一点、缺乏立体公正;车队被剥夺了一切,在没有发言权、没有资金来源的境地苦苦挣扎。

赛车产业有个国内赛事组织者往往刻意忽略的问题:赛车从业者作为赛车的根本载体,他们如何生存如何盈利?我们见过太多比赛透过规则去抢夺车队的收获成果、见过太多通过限制来争食的现象,这其实可以理解,在整个市场还不够大的情况下,赛会也需要生存和发展。在赞助商有限的情况下,拥有绝对强势地位的赛会想要占据车队更多资源是很自然的事。这样从根本上使中国赛车产业陷入了恶性循环。

立体的泛珠

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著名厂商MINI正在赛道上展示他们的新车,节奏欢快的街舞、MINI新车展示和赛道试乘试驾活动,很好的利用了泛珠的午间时间,既舒缓了车迷看了一上午赛车紧张起来的神经,又给予厂商一个优秀的平台。除了MINI之外,如摩托车厂家雅马哈、川崎和五羊本田也以厂商身份在本站加盟泛珠,雅马哈还将在本站发布一台新车。

这些厂家活跃的背后,是泛珠立体式发展的最新成功。“这是我们想要的泛珠,”珠海赛车场总经理陈信中先生这样说,“我甚至可以说,我们不欢迎汽车部品的冠名赞助。作为赛事的组织者,我们必须要把目标放得更高更远——这不仅仅是赛事发展的需求,更是为了给我们的参赛车队留出足够的生存空间。”

事实上,泛珠“不争食”的坚守,从根本上造就了珠三角赛车的繁荣。自赛道英雄比赛之前的冠名商“全动力”机油品牌退出之后,这个比赛就再也没有冠名。“我们作为赛会,立足点必须更高、视野更加广阔,汽车部品对我们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对我们的参赛车队来说,很可能就是存亡的关键。”事实上,在很多国内比赛中,掌握了传播平台的赛会通过规则,将这些救命粮收入自己的囊中,让很多车队烟消云散。——中国的赛车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样自毁长城的举动也可以理解为不得已,但从这里,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泛珠坚守的不容易。

长期培养车迷、全面邀请媒体、力保车队运行,泛珠赛会用自己的努力换回了迄今为止最热闹、最商业化的比赛。车迷收获精彩的比赛日,车队收获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媒体收获有价值的新闻,泛珠收获一个最有商业价值的平台。这是泛珠三角超级赛车节给国内赛事组织者的最重要一课。

体育赛事商业化进程中问题与对策 篇4

1 当前体育赛事商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 各级体育赛事的商业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但在不同体育赛事商业化运行中, 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体育赛事商业化的政策法规环境尚未形成

主要表现为体育赛事的政策法规不健全, 体育赛事的商业化管理缺乏应有的规范管理, 且往往政府干预过多, 使体育赛事的商业化受到了很多方面的束缚。同时由于多方利益群体的存在, 市场尚未形成对他们的统一协调和规范以及利益调整的机制, 这些问题使体育赛事在商业化进程中出现程序脱节, 效率低下, 成本过高的问题。

1.2 参与体育赛事的俱乐部运营地位不明确

许多俱乐部往往是企业的运动队, 或隶属于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 一般不是具有独立法人, 经费来源依赖于企业或政府, 人员配置没有自主权, 不是自我经营、独立发展的经济实体, 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 自身行为包括经营行为受限, 导致参与商业活动的机制不灵活, 主动性不强, 经营管理水平低, 市场开拓能力弱, 难于完成一定规模的赛事策划和营销活动。

1.3 体育赛事主办方商业化运作经验不足

我国的体育运动发展尚处于发达阶段, 作为体育赛事主办方的政府或企事业单位, 不是常年举办各种体育赛事, 偶尔举办的体育比赛往往经验不足, 更加缺乏商业化运作的经验, 对赛事社会价值尤其是经济价值估计不足, 在赛事经纪人选择、招投标、赛事监督等方面往往缺乏应有的商业化运作经验和信息, 表现为对整个赛事活动的整体策划不完善、不合理, 管理的水平不高, 监督力度的不够。

1.4 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作过程不规范

体育赛事市场环境的薄弱, 以及主办方的经验不足, 必然会带来商业化运作过程的不规范, 导致在体育赛事策划、招投标、权益分配、市场公平竞争等方面缺乏应有的规范, 往往出现利益纷争、暗箱操作、工作脱节、管理落后。

1.5 体育赛事的产品开发滞后, 市场价值低

体育赛事商业化的目标就是要开发赛事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但关键是要进行赛事项目、服务产品的开发, 只有项目引人, 比赛收到社会关注, 才能吸引企业的投资和媒体的宣传, 才成达到商业化的最大效益。但当前许多赛事活动的竞技项目水平低, 缺乏观赏性;竞技现场没有进行精细、完美的策划, 使场地缺乏应有广告位价值;赛事的营销推介、产品宣传不够, 其社会影响缺乏吸引力, 使赞助企业参加较少等, 最终出现赛事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大降低。

2 体育赛事商业化进程存在问题的内在致因分析

体育赛事商业化是我国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 然而, 体育赛事商业化步伐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许多问题在赛事商业化进程中暴露出来, 其内在原因是多方面的, 具体来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

2.1 缺乏对体育赛事商业化的重视和统一规划

当前,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 在按照商业化经营的规律, 对体育赛事活动进行规范管理、法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导致体育赛事商业化运行的统一协调机制、环境保障机制、规范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使得商业环境欠佳, 运作不规范、赛事参与的俱乐部缺乏自我生存能力等等。

2.2 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体制尚未建立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思想意识的影响, 无论主办方还是赞助方, 都对体育赛事缺乏全面的认识, 使体育赛事的运行、规范、制度、权益分配、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商业化配置因素还不完善, 很容易在体育赛事商业化中诱发不正当竞争、欺诈行为、劣质服务、牟取暴利等, 导致商业化运作中的原料、劳务、资金、技术、信息利用效能低下, 运行成本过高, 最终使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作效益不高。

2.3 体育赛事在商业化发展尚处于不发达阶段

尤其是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 大众的参与率低, 尤其是体育赛事活动的举办还处于频率较低的阶段, 主办方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少, 还缺乏有关经验的积累, 缺乏市场考验和历练, 市场运营能力、驾驭能力还较弱, 直接导致管理水平低, 商业化效率低, 赛事及相关产品开发价值不高等问题。

3 推进体育赛事商业化进程的策略

应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 根据当前体育市场的供求关系, 尤其要针对体育赛事商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认真分析其致因来源, 积极寻求推进体育赛事商业化进程的策略和途径。

3.1 建立起各级体育赛事商业化运行保障机制

国家和地方应当制定和完善体育赛事商业化的法律法规, 建立体育赛事商业化的法制保障体系。各地还要根据地区特点, 积极制定和完善本地区的竞赛法规, 规范, 指导和协调运动员、教练员、俱乐部、经纪公司、经纪人、新闻媒体、赞助企业等权益主体间的关系,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促进他们分工效能的发挥。

3.2 要运用市场手段, 真正实现体育赛事的商业化

在我国, 赛事主办方是政府或国有企事业单位, 要实现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作, 就应当以招投标方式选取、委托体育运营企业进行体育赛事营销策划、运营, 而主办单位的责任只是监督和验收。同时应注重吸收企业以股份制形式参与、投资, 使企业由原来单纯的经济赞助, 转变成现在的股份参与, 形成赛事共同组织、责任共同承担, 风险一起担负, 利益共同享有的合作关系, 真正依靠运用市场的手段调节各方面的关系。

3.3 实施体育赛事的商业化应当循序渐进

体育赛事活动的举办需要市场经验的积累, 所以, 初期举办体育赛事的规模要小, 项目要简单, 参与主体不宜过多, 应当在较小规模体育赛事活动中注意总结经验, 尤其应当注重探索商业化运营的途径和方法, 积极主动吸取其他地区的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先进经验, 提高赛事的运作和管理能力, 循序渐进, 逐渐提高承担各种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活动的商业化运作能力。

3.4 精心打造体育赛事的产品

只有实现赛事产品的多样化、精品化才能吸引广大观众参与, 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才能使企业愿意参与商业化投资。所以, 要市场实际需求出发, 充分利用和发挥体育运动特有的潜力和优势, 精心设计比赛项目, 积极进行赛事产品研发和包装, 增加赛事产品趣味性、文化性、品味性, 以增加赛事项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5 强化商业化运作中的营销意识和促销手段

要加大赛事活动的宣传, 加大促销和推介力度, 通过赛事冠名、广告赞助、制定比赛专用品权等形式, 为企业提供有偿宣传平台与服务, 在有偿服务中实现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营。

3.6 注重培育体育消费的基础市场

市场需求的基础在于大众消费者, 要通过积极发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普及体育知识, 增强群众的体育参与意识, 提高群众欣赏能力, 引导其形成体育消费理念, 培育大众体育消费市场, 为体育赛事培养庞大的消费群体。

参考文献

[1]张海燕.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营——NBA与CBA的对比[J].经营与管理, 2008, 05.

[2]钱文军.中小城市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作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4.

上一篇:规则管理与班级管理下一篇:林木种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