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规划工作

2024-06-17

合理规划工作(共12篇)

合理规划工作 篇1

前言

遥感 (Remote Sensing) 是通过遥感器“遥远”地采集目标对象的数据, 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获取[1]有关地物目标或地区的信息的一门科学和技术。遥感采集的数据包括电磁波 (光、热、无线电等) 、力 (重力、磁力等) 、声波等。文中提到的遥感只涉及电磁波遥感的范畴, 包括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是指从远距离甚至外层空间的工作平台上, 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 通过摄影或扫描的方式, 获得地物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特征。

遥感在地质学上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 人们利用遥感视域宽、信息丰富、具定时性定位性的特点, 研究地球表面及表层的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电磁辐射特征, 识别地质体的物性及运动状态, 从而为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区域地质调查、环境和灾害地质监测等研究提供帮助。我国遥感地质起步较早, 经历了从航空遥感到航天遥感、从目视解译的“图像遥感”到计算机处理[1]分析的“数字遥感”、从定性解释到定量分析的过程, 从而在理论研究及应用方法上均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遥感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区域的宏观数据, 以直观清晰的图像显示地物景观, 反映大量地表和浅地表的地质信息还可以通过那些受地下隐伏地质体、隐伏构造控制和影响的地物的异常信息来间接识别隐伏地质特征。从而对物探、化探、钻探等勘探手段进行有效的补充,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勘查手段的不足,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研究, 在“七五”“、八五”期间, 经过科技攻关研究和应用实践, 将遥感方法广泛应用于大比例尺成矿预测, 获得很大成功, 形成了一套可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和标准[2~4]并进行推广和应用:在基础地质方面, 遥感应用[5, 6]于岩性识别和地层分类,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被广泛应用于遥感地质填图。在矿产地质方面, 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 识别构造、蚀变等与成矿、控矿有关的地质信息, 结合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 进行综合地质找矿, 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很显然, 遥感的技术优势使得它在地学领域尤其是宏观地质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无法被其它方法所取代的。

遥感在矿产资源勘查方面的应用

这是过去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方面应用的主要领域。国内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大量应用研究和实际应用, 赵元洪、马建文、马建伟、徐瑞松等人分别在浙江、秦岭、广东等地对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金、多金属矿化遥感色调异常信息的提取及其在找矿中的应用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效果, 但总的看来, 国内大多数地质队利用遥感信息指导找矿还不十分普遍, 目前主要还限于一些专业遥感应用研究人员在作一些探索性应用, 而且这种应用及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区域内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方面的应用

这方面应用的思路是, 根据已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 从遥感图像上提取相应的控矿地质构造信息 (如不同级次的断裂、岩浆岩、有利地层等) , 结合地质资料、矿产及物化探资料综合分析, 推断找矿有利地区。从遥感图像上提取的地质构造信息, 有些是前人未认识到的 (如环形构造、隐蔽线性构造等) , 这些信息有可能对找矿有较好指示作用。但是, 由于验证工作做得不够, 有些人对这种信息提出质疑, 对这些信息究竟是何种地质构造信息、对找矿有何指示意义, 还不能作出肯定结论。目前, 大多数人对遥感图像上提取的这些地质构造信息一般均推测为隐伏岩体、隐火山机构、热动力作用晕圈、矿化蚀变晕、油气微渗漏晕圈以及韧脆性剪切变形带等。尽管有人从统计学观点出发, 曾对一些矿床分布与环形、线性构造的关系作过统计分析, 认为大多数矿床均分布在环形构造内及线性构造交汇和密度最高部位, 但由于验证工作不够, 尚不知这些环形、线性影像究竟是何地质构造现象反映, 即其控矿意义尚不能从地质上作出圆满阐述。此外, 由于一些认识上的差异和遥感信息的模糊性, 导致了一些解译结果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这些都是影响遥感应用的因素。因此还应通过一些实际试验来探索遥感信息形成机制 (地质机制) 和干扰因素, 以提高遥感信息识别及其解译的实用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2.直接提取矿化蚀变遥感信息, 指导找矿的应用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应用实例较多, 现不一一枚举, 目前应用于指导找矿的遥感信息主要有油气微渗漏遥感异常信息, 铁离子及OH热液蚀变信息、金属离子毒害植被反射光谱异常信息等。

(1) 油气微渗漏遥感异常信息主要是由于油气微渗漏造成地表物质成分发生变化, 即所谓烃类物质微渗漏的蚀变现象, 如粘土化、碳酸盐化、铁离子还原 (红层褪色、磁铁矿化) , 以及地表植被遭受毒害生态发生变异及长势受到抑制的“病害现象”时反射光谱发生变异在遥感图像上显示为色调异常。虽然在进行油气勘查时, 仍需结合其它信息综合分析, 目前尚不可能直接依据遥感信息确认油气田, 但遥感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中已显示出许多优点, 如缩短勘查时间、提高勘查命中率、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等。

(2) 铁离子及OH蚀变遥感异常信息

国内外皆进行过大量应用研究, 并为此设计了专门探测通道 (如TM) 。在基岩裸露区, 这种蚀变岩遥感异常信息显示较好, 但也存在一定干扰, 即这种遥感异常信息显示不一定是矿化引起, 还有大量表生或非矿作用形成的遥感信息 (如表生粘土化、含铁岩石及铁质污染等) 。目前国内有不少专家开展了这种信息提取及应用研究, 并已取得一定找矿效果, 新疆、内蒙 (撰子山) 、安徽、青海、甘肃北山一些金矿及多金属矿的发现, 这种遥感信息均发挥了一定作用。

(3) 受金属离子毒害形成的植被遥感异常信息

在植被覆盖区, 不易直接获得基岩的矿化蚀变遥感异常信息, 但一些矿化、蚀变岩石及其扩散晕中, 因金属元素富集, 可使其上覆盖的植物遭受毒害, 而发生生态变异和长势差的病害现象, 并导致其反射光谱发生变异, 与周围正常植被反射光谱形成差异, 从而出现反射光谱异常 (在遥感图像上即色调异常) 。人们可通过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和识别这些异常信息, 来指导找矿。这种异常信息提取, 国内外许多学者均开展了大量研究, 并且在找矿中取得了一定成功, 我国秦岭、海南、广东的一些金矿和铜-多金属矿的发现, 这种遥感异常信息均起到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 尽管由于一些遥感找矿标志信息较为微弱, 并存在大量干扰信息, 加之人们认识的差异及对矿床成矿规律认识的不完善, 致使目前提取的一些遥感异常信息和认识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的现象, 但应该承认, 遥感信息中确实包含有大量对找矿有用的信息 (一些找矿应用研究实例已经证明)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遥感信息, 充分发挥其在找矿、缩小靶区、加快勘查速度方面的作用。

遥感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划工作中的应用

如前所述, 我国是一矿产资源大国, 但又是人均矿产资源相当贫乏的国家, 因此必须十分注意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对矿产资源开发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过去一些矿产资源, 有的因国家急需, 有的由于一些地方及个人在利益驱动下, 未经合理规划就进行开发, 由于开发较粗放, 不仅使一些矿产资源未能充分回收造成了资源浪费, 还破坏了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这些现象是不乏其例的。如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大量煤炭资源, 已建成一批露天及地下生产矿山, 由于交通运输能力有限, 致使采出的煤炭大量积压, 甚至引起自燃, 造成了很大损失。又如贵州省是一个石灰岩岩溶地貌广布的地区, 由于土层覆盖薄, 加之该区年降水量大而集中, 若干年来由于工矿业不合理开发 (如乱采滥挖乱堆、大规模砍伐植被、表土剥离, 一些土法冶炼锌、炼汞排放的废气、废水及堆放的废渣大量污染土地、损害植被以及引发水土流失) 已导致1290 km土地荒漠化, 甚至石漠化。因此, 矿产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合理规划, 否则将造成矿产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一般矿产资源的开发规划分为宏观战略性的开发布局规划和具体的矿山开发设计规划。

宏观的开发布局规划, 主要指对已勘查清楚的矿产, 作出是否开发的决策和规划。确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 如根据交通、供水、能源情况规划炼铝厂、坑口电厂的建设。这种规划一方面要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和矿产开发的技术经济指标, 同时应考虑矿产开发建设的地理环境 (包括交通、地形、供水、能源等) 和各种矿产与配套工业的联系情况。在这方面, 遥感在自然地理环境评价方面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的。

具体的矿山开发设计规划, 主要根据矿山开采条件、自然地理环境 (如地形、地质环境及地表水、地下水对矿坑的影响) , 规划矿山开采规模、开采方法、矿山建筑 (如选厂、尾矿库) 的布局等。过去由于这方面开发规划设计不周, 而造成矿井突水、污染、尾矿坝坍塌的事故不断发生。

遥感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划工作中可发挥哪些作用, 需要加强研究。过去已有利用遥感信息为这两种规划提供依据的应用实例, 如河南焦作煤矿区矿井突水十分严重, 西安煤田地质局航测遥感中心及煤炭开发设计院曾用遥感资料调查矿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联系, 以及地下水的补给渠道, 为治理矿井突水, 也为矿井的布置提供了有用信息。另外曾有矿山设计院利用航空像片进行矿井、选矿场、尾矿库、民用建筑布局的规划设计工作, 因为遥感图像上矿区周围的地形地貌、地质灾害体 (滑坡、崩塌) 、植被覆盖等信息均显示清晰, 各种地物相对位置、相互关系一目了然, 较地形图上信息要丰富、直观得多, 故对于安全的尾矿库、选矿场址的选择均十分有利。

遥感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环境评价, 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划提供依据方面, 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遥感图像上一个地区地形地貌、植被、地质灾害分布、生态环境现状信息均十分丰富。通过遥感图像分析, 还可对矿产开发后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及土地污染等作出评价 (根据一个地区自然条件, 评价其对有害气体、废水的自净能力, 即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价) , 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划提供依据。

遥感在矿产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采矿业已达相当规模。据统计, 全国现有国营矿山上万座, 乡镇集体矿山及个体采矿点二十多万个, 每年矿石开采量已达69亿t, 仅煤炭产量即近14亿t。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极大满足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大量存在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现象, 如许多矿山普遍存在回采率低的问题;有些矿山由于技术条件限制, 只注意主矿种利用, 不注意伴生有益组份的综合利用、综合回收, 大量伴生有益组分白白流失。一些土法炼汞、炼锌、炼硫作坊因采用落后的冶炼方法, 不仅使大量有用组分随烟气流失, 而且污染环境。据估计, 每年流失掉的有用组份价值达数百亿元。

除此以外, 矿产资源开发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也有密切关系。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不仅造成矿产资源的损失和破坏, 而且也破坏着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如我国南方和西北地区的一些五小企业, 因乱采乱挖, 土法开采、土法冶炼, 不仅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 引起严重水土流失, 使大面积土地荒漠化, 同时排放的尾矿、废气、废水还污染大量耕地和水体, 仅贵州省这种污染荒漠化土地就达720 km。目前全国仅金属矿山尾矿排放量已达40亿t (不包括矿山开采剥离的大量废石) , 且还以每年3亿t速度增加, 尾矿侵占和污染的土地面积已达670km, 间接污染土地面积已达6 700 km。据估计, 全国因污染造成的损失, 每年已达900亿元。由此可见, 矿产资源开发已急待加强管理和保护。

在矿产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利用遥感手段, 获取矿山开采、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以及资源损失的信息。现将已开展的遥感监测和可能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 利用热红外遥感信息, 监测煤炭自燃分布和灭火效果。如煤田航测遥感局与欧共体合作, 开展“中国北方煤田自燃环境监测”, 共发现煤田自燃火区56处, 为国家制定灭火治理规划提供了依据;同时还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新疆大黄山、小龙口等矿区煤层自燃灭火效果并指导灭火工程实施, 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保护煤炭资源作出一定贡献。

(2) 一些矿山的植被恢复、土地复垦情况的监测。目前国家已限令矿山开采后必须进行回填、土地平整、覆土和土地复垦。由于遥感对这些地表信息监测效果很好, 可积极利用遥感进行监测, 为矿产开发管理提供服务。

(3) 监测矿山尾矿、废水、废气排放及污染状况, 为治理和管理提供依据。这也是遥感可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

(4) 监测因乱采、乱挖、乱堆所造成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监测阻碍河道行洪的状况以及可能因此引起的滑坡、泥石流、地面坍塌等地质灾害的情况, 为保护土地、植被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服务。

结论

随着RS (遥感) 、GIS (地理信息系统) 、GPS (地理定位系统) 的发展, 遥感数据的可解译程度与解译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影响遥感解译的不确定性因素在不断减少, 3S技术是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极好工具, 应该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地矿部门开始建立该系统。如将矿山开采规模、开采方式、回采率、回收率、伴生组份回收及综合利用情况、尾矿量、尾矿中各种有用组份含量, 开采方式、选矿方法 (甚至机械设备型号) 、矿石储量、矿石物质成分、品位、矿石保有量以及开采环境 (地形、交通、供水、能源、植被, 甚至气候、降水) 等信息分别建立信息库, 通过上报的各种信息 (包括遥感监测的信息) , 分析矿产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资源合理开发、合理利用情况, 以便及时进行针对性管理。相信随着国土资源部的成立和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合理利用必将出现新的局面。

摘要:遥感技术作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应用于矿产资源预测已有多年历史。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 遥感技术的作用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进行合理开发规划、管理、保护的意义, 回顾了遥感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和资源破坏情况监测方面的应用, 并论述了遥感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划、管理、保护方面应用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遥感,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划、管理、保护

参考文献

[1]赵鹏大, 陈建平。地质异常理论与遥感地质研究[J], 大自然探索, 1996, 15 (56) :29~34。

[2]楼性满, 葛榜军。遥感找矿预测方法[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4。

[3]周维屏, 陈克强, 简人初, 等。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新方法[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3:15。

[4]薛重生。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地质科技情报, 1997, 16 (增刊) :15~22。

[5]甘甫平, 王润生, 江思宏, 张宗贵, 郭小方, 王青华。基于完全波谱特征的成像光谱遥感岩矿识别技术及其应用地质科学[J], , 2000, 35 (3) :376~384。

[6]迟国彬, 李岩。成矿地质环境遥感信息识别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 环境遥感, 1996, 11 (2) :94~101。

合理规划工作 篇2

赵海红 郭玉民

近几年来,随着价值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业务流程再造作为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依托,日益受到各商业银行的重视。柜面作为银行对外服务的窗口,与客户的接触最为紧密,客户对银行服务的认同和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柜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实施柜面业务流程再造、改善柜面服务,寻求差别化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各家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一、银行传统柜面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银行柜面业务流程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活动和组合,以客户信息与银行内部资源信息为加工对象。在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中,同时包括有内部或外部客户,共同构成了自始至终的一个完整的为客户提供某种或几种金融服务的功能。流程的运作需要人员、数据、技术资源和信息系统的合理组合为平台。与国际先进银行比较,我国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种类繁多。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柜面业务流程基本按照产品来制定的,种类极其繁多,如存款类、贷款类、代理类、银行卡类、外汇类、电子银行类等,从而带来柜面培训难、系统设计难、客户服务支持难的局面。

(二)环节繁琐。在系统操作设计方面,人性化不够,如可以在一个交易完成的业务分为多个交易;需要重复输入的要素没有记忆功能;各系统之间没有实现自动接口,仍需手工处理等。

(三)授权控制不科学。基于风险考虑,在业务系统中设置了复核或授权,系统通过授权复核实现了风险由“人控”到“机控”的跨越,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在授权方面,尤其是对于一些风险较小的业务和交易,受授权复核的限制,一方面柜员排队等待授权,造成柜面交易速度较慢,效率较低,客户耗时较长;另一方面日常业务授权过多,容易造成授权流于形式,不利于风险的控制。

(四)相互隔离。从某一个客户需求来看,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常常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分属于多个部门进行管理,增加了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工作,交易费用因此大为增加。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金融产品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日益提高,顾客开始变得更加有选择性,银行同质化的产品将转化为多样化、差异化以满足顾客需求,传统的片段化的业务流程框架就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柜面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内容

银行营业网点柜面流程再造的指导思想是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单点接触,即客户将面对一个人,改变客户被动围绕着银行操作流程转的局面,体现的是一种后台为前台服务、前台为客户服务的大服务格局。实施柜面业务流程再造就是通过提高业务集中处理程度,实现内部风险控制加强、对外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等预定目标,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基本内容包括:

(一)营业网点要逐步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进行客户细分和市场定位、与客户直接面对面提供服务的基础和平台,是业务流程再造的依托。在营业网点的管理方面,一直沿袭监管部门的分类管理方法,分为分行、支行、分理处、储蓄所等;在功能上,分为对公网点和对私网点。这种分类差别化服务不够,不能及时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设计合适的产品。

(二)柜员由核算交易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将柜员从繁重的柜面业务中解放出来,在业务操作方面向简单化转变,在服务上向营销产品转变。

(三)中后台业务的集中处理。这是“以客户为中心”

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后台为前台、前台为客户的一种大服务格局。

(四)与柜面业务流程相关的周边配套改革。柜面流程再造涉及组织架构改革、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等方方面面,最难的环节就是如何保证客户服务流程的标准化,提升客户的体验值以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因此,要从客户服务预约、进入网点、面对柜员直至完成交易离开网点的全过程,明确网点各服务岗位的职责,并通过银行各岗位之间的协同,开拓客户的需求,推动银行产品和服务的销售。

三、柜面业务流程再造应统筹兼顾

实施柜面业务流程再造涉及到不同的部门及岗位,与部门、岗位职能定位有关,还涉及业务办理层面和柜面管理层面。因此,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与风险控制的关系。柜面流程再造是方向,风险控制是保障。目前营业网点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有效的柜面风险评估体系,缺乏对操作风险敞口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过程管理;二是没有根据差别化的客户制定差别化的风险管理策略;三是流程再造过程中缺少必要风险控制环节的风险评估;四是风险控制技术含量较低。

(二)与业务系统的关系。流程优化要以业务系统为基础,业务系统如何操作,流程标准就应如何操作。随着业务系统的不断优化,流程标准要随之变化;反之,要对业务系统不合理之处提出优化意见。

(三)与现行制度的关系。流程优化应对现行制度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必须充分考虑外部监管的要求。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业务系统本身就允许柜面操作对现行制度有一定的突破;二是流程优化的过程也是对现行制度进行梳理的过程;三是随着新制度的实施,现行制度本身也需要有一个新的突破。

幸福小家,合理规划 篇3

可爱的宝宝诞生了,家里平添了更多的欢声笑语,可别小看了这小人儿,一年的费用还真是一大笔数目。尿片,奶粉,玩具、书籍、早教……样样都不能缺。如何优化利用这笔开支,成了现代家庭理财的一个大学问。今年我们将特设理财栏目,每期邀请理财师针对一个家庭案例,提出具体的理财建议,优化设计,开源节支,为宝宝创造最优质的生活。让我们相约在“理财起跑线”上。

案例:

张先生,国有IT公司中层干部,年薪14万,并持有公司股份市值10万元:张太太,国企员工,年薪4万,宝宝10个月。一家人现住80平米,88万元的福利房,2008年上半年需向单位再缴纳4万元,以办理过户。夫妻二人另有50平米,65万元的学区房,公积金按揭10年,每月还款2800元,现两人公积金帐户分别余额2800元和2000元。为投资宝宝的教育金费,该学区房现以1500元/月出租。2007年张先生20万元购买新车,每年用于汽车的支出是2万元。夫妻二人另有积蓄4万元,5000元/年的平安万能险及117元的平安附加险。

理财目标:12008年要交4万元左右的购房款;2进行合理的保险规划:3孩子教育及老人养老。

财务分析:张先生一家作为典型的上升阶段的三口之家,财务状况较稳健,但金融资产较少,投资与净资产比率较低。家庭保障不足,存在潜在风险。对未来可能增加的支出估计不足。这将会给整个家庭的财务状况带来隐患。

理财建议:

1预留3万元作为紧急预备金,其中1万元,活期形式存放,另外2万元可以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另外可申请一张信用卡,最长有50天的免息期,可作周转之用。

2离交福利房款的日子大概还有近半年之久,可以把活期中的1万购买优质配置型基金,并且从现在开始把月结余5000元以定期定额的方式购买同样的基金。市近期虽在调整,中长线趋势未变,据过去的数据表明近年年收益率可达到10%。

3现在张先生家买的万能险比较灵活,但作为保障则费用相对太高,作为投资则收益率较低,建议将5000元/年全部投到投资帐户中去,并另外购买保险进行保障。

4由于张先生想让小孩受到好点的教育。按照目前大学生活4年需要人民币15万元/人计算,假设通货膨胀率为5%年,那么小孩18岁上大学时需要准备35万元左右的资金。在2008年付完购房款后将每月结余700元采用定期定额投资的方式购买一些优质配置型基金,进行长期投资,保持年平均收益为10%。积少成多,并且现在购买的万能险收益到时也可作为补充,这样完全可以把孩子的学费准备妥当。

企业绿化的合理规划 篇4

企业绿化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环节, 可以构建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符合当今以至未来环境改造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 它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 是企业外部形象的体现。

良好的企业绿化建设, 有以下意义。

1. 美化环境, 树立企业形象

企业绿化是企业总体平面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地可以很好地衬托和遮挡企业的建筑、道路、管线设施, 使建筑更美, 使枯燥、呆板的厂区生意盎然。一年四季有乔木、灌木、草、花的季相变化, 千姿百态, 景观丰富, 使人感到心情愉悦, 富有活力。同时, 绿地可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准和职工的精神风貌, 对外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增加客户的信任感, 也是企业经济实力的象征。

2.改善工作环境

企业环境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工人的身心健康和劳作能力。绿地能消除或减弱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不良刺激。绿色对人的心理还有安抚作用。据专家研究, 工人在车间劳动四小时后到树木花草环境中, 休息15分钟就能恢复体力。合理的植被还能隔离噪音和污染物, 营造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工作环境。

3.调节改善小气候

夏季林荫下气温比无林区低3℃~5℃, 比有建筑物地区低10℃左右;草坪的温度比沥青路面低8~16℃;墙面有垂直绿化比没有绿化的红砖墙表面夏季低5.5~14℃, 冬季能稍稍提高温度, 起到隔热保暖的作用。另外, 绿化还可增加空气湿度, 使空气湿度高2℃~5℃。

4.改善生态环境

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然后释放氧气, 吸收有害气体如SO2、HF、NO2等, 还能吸收放射性物质、吸附粉尘和烟尘。比如工厂污水处理场的绿地中种植能吸收有害物质的水生植物 (如睡莲、芦苇、田蓟等) , 可杀死水中细菌。同时, 利用处理净化后的废水种树、栽花、养鱼, 还可通过植物监测环境污染和治理效果。

企业绿化普遍存在的问题

1.布局没有融入创意, 千篇一律

大多数企业绿化的规划设计手法陈旧, 似曾相识, 设计人员对企业绿化的特殊性、系统性缺乏了解。绿化一般局限在前区广场或者厂区主干道两侧, 且设计、布局甚至植被的选择都差不多, 缺乏新意。

2. 绿化面积不够

企业绿化率低, 主要是没有合理充分利用空地, 或者硬质景观比例太多。

3.植被栽种地不合理

企业植被栽种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 植被位置不当。一是离建筑物太近, 影响通风采光;二是离地下管线区太近, 影响管线正常运行。

4.没有形成多层次立体绿化

多数企业绿化都只是地面栽种植被, 墙面、屋顶等空间很少涉及, 绿化显得单一。

企业绿化规划的原则

企业绿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作, 要多花心思、独具匠心。在作绿化规划时, 有几个原则应遵守:

1.将企业的生产安全放在首位

在车间绿化时, 要了解生产特点, 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 使绿化实用性、适应性更为突出。绿化绝不能影响地下地上管线、道路的规划和生产所需的采光等, 还要考虑植物的耐修剪程度, 合理选配树种, 达到防火、防爆、安全生产又美化的标准。

2.绿地建设应与总体规划同步

工厂绿地规划是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应具备长远目光, 在工厂建设总规划时就进行绿化规划。要本着统一安排、统一布局的原则进行, 并与全厂的分期建设协调一致。

3. 利用统一与变化的方法, 使整个厂区内部的空间合理布局。

把零碎分散的绿地规划成点、线、面相结合, 自成一体的系统。

4.合理利用空间, 提高绿化率

企业用地都很紧凑, 要以最小的绿地获取最大的绿化覆盖率, 须充分利用每一块绿地, 做到“见逢插绿”。

开辟多种形式的绿地, 以提高绿地率、绿视率, 使绿地率达到相应指标要求。比如厂区的绿化不仅是地面栽植, 还可以发掘厂区建筑的墙面、屋面、棚架等再生空间, 利用攀缘植物进行附壁式、廊架式、篱垣式、立柱式和垂挂式设置, 形成立体的、多层次的绿化空间。从目前大多数厂区绿地布置形式单一的局面中突破出来, 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

企业各类绿地的合理规划

由于企业性质、规模、类型的不同, 绿地总平面布置的差别也很大。几种普遍采用的绿地类型有:

1.厂前区绿地

厂前区是指工厂入口大门周围的区域, 是衔接工厂内外道路的枢纽地带, 也是给来宾第一印象的地方。绿地布置应将其与城市道路的关系融合进去, 并在整体上给人大方、整洁的感觉。在宽大的厂前区还可与山水园林的布置相结合, 形成浓厚的绿化气氛, 让环境更优美。通常栽植观赏花木, 铺设草坪, 辟水池, 设山泉, 修小径等, 还可放置靠椅, 灯座, 形成舒适、优美、安静、清洁的企业外在环境。

2.生产区绿地

生产建筑是工厂的主体, 所以厂内生产区绿地占地面积大, 分布广。该区绿地的功能应首要满足生产使用要求。根据生产建筑的生产不同特点, 室外绿地布置也有所不同:化工车间, 宜种植抗性强、生长快、低矮的树木;高温车间, 应充分利用其附近空地, 广泛栽植高大的落叶乔木和色浓味香的花灌木, 以构成浓荫蔽日、色彩淡雅的凉爽、幽静环境, 便于消除视觉疲劳;对于噪声强烈的车间, 宜选择枝叶茂密、树冠矮、分枝点低的乔灌木, 密集栽植形成隔音带;对于产生污染物和噪音等有害物质的厂矿车间, 应选择生长迅速、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进行多行密植, 形成多层次的混交。对于食品、光学、精密仪器制造车间, 宜选择无飞絮、无花粉、落叶整齐的树种, 同时注意低矮的地植被和草坪的应用, 减少尘土飞扬, 形成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工作环境。

3.道路绿地

道路是厂区的动脉, 道路绿地通过道路延伸至厂区各处, 并构成网络联系着其他工厂绿地。在厂区道路绿地规划中, 首先应确保道路绿化满足庇荫、防尘、降低噪音的要求, 并且满足交通运输安全和管网位置互不干扰的功能需求, 然后再在景观效果方面下功夫。一般在主干道路或厂区入口道路两侧, 应尽量采用乔木、绿篱和花卉、地被、草坪相结合的种植模式, 有层次地布置好各类植物, 形成幽美壮观的绿色长廊, 乔木以7-10米为佳, 一般高度不低于四米;同时根据使用要求, 还可与人行道相结合, 形成休息林荫道, 在其中布置座椅、雕塑、宣传栏、休息亭等小品设施。在厂区次要道路, 则宜根据情况布置简洁的绿化带或行道树。如果路较窄, 或一侧管线多, 可以采取道路一侧绿化的方式。

4. 防护带绿地

厂区内防护绿地的主要作用是隔离生产中产生的烟尘、有害气体等污染物, 减轻对厂内职工和附近居民的影响, 降低有害物质、尘埃和噪声的传播, 以保护环境的清洁。防护绿地的布置一般有透风式、半透风区和密闭式三种。三种形式均由乔木和灌木组合而成, 而且三种形式常混合布置, 防护效果较好。此外, 也有一些厂区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果树混交林带的形式, 目的是既保护环境卫生、利于工厂生产和工人休息, 又获得生产水果、木材等多种经济效益。

5. 再生空间的绿化

再生空间绿化主要有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棚架绿化。

屋顶绿化, 可在较宽阔的建筑物屋顶栽种植物, 构成空中花园。不仅可以调节气温, 还能丰富人的视线, 提高建筑隔热保湿性能, 改善生态环境。屋顶绿化能吸收、阻挡太阳的辐射, 避免因阳光暴晒引起的热胀冷缩和风吹雨淋, 保护建筑材料和设施。

垂直绿化可根据墙面和厂区建筑的形态结构, 选择装饰性的攀缘植物。

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篇5

摘要: 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一个人发展的核心阶段,是个体转型社会化的中转站,和高中生活有着极大的差异,把握好大学的过渡期可以让大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占据先机,所以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将对大学生活规划的方向,内容与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活;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是人树立理想和积累知识与能力的最为关键的阶段,也是人生历程的新的起跑线。入学伊始,大学生对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应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和合理的规划。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能在大学阶段学会解决问题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地提升自己,以增加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大学四年完善科学系统的发展规划,将能帮助我们秀出最具活力的能量,成为一名专业精通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一.大学生面临的两大考验

1.1转型。从残酷繁忙的高考生活转到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部分人逐渐发现现实中的大学与幻想中相差甚远,缺少约束的自我掌控的生活难以自律,越来越多的人也因无法适应这种生活而迷惘,甚至堕落,沉迷于电脑游戏或小说的虚幻世界中难以自拔。另有部分人曲解大学的真谛,片面的追求所谓的社会化忽视了学习,或是把大学当作了玩乐的天堂,或是忽视一切的“死学习”缺少社会技能的提升。

1.2就业。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无法否认的现实,更是一个社会焦点问题。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同步冲击,大学生成功发展必须具有与新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就业能力,否则在高校扩招,专业扎堆与地域经济空间分布不均的社会大环境下,很容易被淘汰,成为毕业失业大军中的一员。

二.大学生活规划实施流程

大学生活规划实施流程大体可以划分为:自我定位与评价、确立长短期目标、具体实施方案、执行、评估与反馈总结等步骤。在规划流程中准确的自我定位评价是基础与核心的环节,这一环节如果不能顺利实施,可能会导致整个大学生活规划的某个环节出现严重问题。

2.1自我定位与评价。其内容为性格、兴趣、思维模式、智商、情商等方面的定位与评估。通过与家人朋友老师的交流和自我反思,多方面全方位的找准自己的位置,达到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和了解,方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规划,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从规划中获得更多的益处。此外多和本专业的学长学姐沟通,了解这四年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同时与老师或者从事本专业的长辈询问对专业的疑惑与前景,前人的经验之谈会指明你前进的方向,少走很多弯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2.2确立长短期目标。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漫无目的活着,荒废大好时光,树立一个合理的目标是大学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首先要确定四年后的方向是选择某一家企业就业,或是继续读研究生,还是出国留学。还可以更详细一些,选择国企私企或外企,选择保研还是考研,选择欧美还是日韩。这些四年后你所选择的路所应具有的基础与能力便是你四年里需要逐步完成的各个短期目标,通过短期目标可以使你每一步都走得很稳,编织成一道网,装住你的梦想,也是鼓舞自己奋斗努力的动力源泉,一次又一次走向目标,最终完成质的转变。但必

须注意的是目标要举样可执行性,决不能好高骛远。

2.3具体实施方案。完整的计划实施方案应当包括:目标确立、实施方法和实施反馈。目标只是前路上的一盏灯,怎样达成目标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必需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只有量身打造的,才是最优解。要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需要进行大量的尝试,也需要了解更多人的做法进行择优取精,建立一套个性化的高效解决方式,会让自己受益终身。及时的反馈也非常重要,汲取失败和错误中获得的经验,可以不断地纠正航向,人甚至传将思想你真正想到达的彼岸。

2.4执行。无论理想有多么美好,无论目标制定的多么详细,无论方案制定的多么具体可行,如果不能真正执行和实践,都是空中楼阁,做白日梦罢了。良好的执行力是重中之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监督,共同进步,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执行力。也可以通过不断地完成一件件小事来提升自己执行的能力。多想想成功后的快感可有效增加行动的动力。

2.5评估与反馈总结。这是一个反思提升的过程,而且事情往往是瞬息万变的,也没有人可以在一开始预测到结果,所以在现实和计划有冲突是必须要学会变通,灵活地改变修正自己的实施方案,切不可钻牛角尖,同时及时的总结可以为自己积累必要的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提升甚至飞跃。

三.大学生活规划涉及方向

3.1进行新领域的尝试。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对专业并不了解,以致对专业兴致乏乏,那么在新领域的尝试自然尤为重要,不仅会开拓你的视野与见识,而且很可能帮你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一个人只有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才能最快最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果你对该领域热情洋溢,愿意为其废寝忘食,认为自己在享受而非工作时,激情与快乐会使你成功。

[1]张亚勤曾经说:“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

3.2学会思考与自修。在大学里一切都需要靠自己,掌握自我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正如李开复曾经说过:“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以不变应万变是适应社会的捷径,是大学生应当学会的能力。

3.3参与社交与群体活动。人是过群体生活的,没有正常人可以脱离社会存在,那么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便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参加几个社团,多多参与团体活动,不仅可以从中交到很多不同性格的朋友,更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阅历,从中积累为人处事的宝贵经验,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培养我们的社交能力,应该珍惜。除此之外,更要完善自己的性格,改正自己的坏习惯,学会向更优秀的人学习,取他人之长,揉百家之长化为己用。还有一点就是学会团队作战,未来的社会多元复杂又细微,意味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足以适应这个社会的,合作双赢方是主流。

3.4大学各科目的学习。大学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以不挂科为标准的大学科目学习是万万不可的,要了解无论是出国考研或是公司录用都是有很高的绩点要求的,到大四面临毕业时方才醒悟的悔之晚矣。不能忽视英语的学习,也不能以四六级考试作为学英语的标准,在国

际化的今天,如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要把英语作为一门真正的语言去学习,而非应付考试。同理,在信息化的今天,每个人都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高等数学是理工科深入研究的基石,不能不认真对待。

3.5坚持锻炼。长期不懈的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更可以保持精力的充沛,磨练自己的意志,使思维变得更为清晰敏捷、工作完成得更快,而且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合作学习也更加顺畅、富有成效。

3.6博览群书。大学拥有着丰富的图书资源,涵盖各个领域,若不能充分利用这个机会,那么则是天大的浪费。读万卷书,如今各学科相互交叉的情况使得偏于一隅之地的人无法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博览丰富的不仅是大学生的知识量,更是对未来多元的把握。

四.合理科学的对大学生活进行规划,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是在这个愈加激烈的竞争型社会里增加自己的权重。另一方面丰富的大学生活会留给用汗水和泪水奋斗过的大学生永难忘缺的美好回忆。

[参考文献]

找准定位合理规划 篇6

直升机在城市中的应用一定要符合城市的功能定位,尤其是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一定要因地制宜,把有限的资源放在“刀刃”上。

如黄山、张家界这样的旅游资源型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配套的支线航空运输体系早已建立起来,但从市区到景区的最后一段旅程始终是高端旅游的“最后一公里”瓶颈,极大地影响了旅游城市的收入和游客对当地的体验。事实上,直升机能够在不破坏环境、景观的前提下建立空中捷运通道。此外,直升机空中观景平台不仅可以大视野多角度观赏名胜,还可以发掘新的景点,提高景区的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

以上情况针对中小型城市,对于大型城市而言,综合发展各类飞行队的同时应当针对城市的特点发展一些特色飞行队。圣保罗是巴西和拉丁美洲的金融中心,一批国际著名银行驻巴西总部和巴西国内各大银行的总部均设于此。这座城市富人云集,但贫富差距很大,社会治安条件并不乐观。据统计,圣保罗是持械犯罪率最高的巴西城市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圣保罗的直升机已经取代了防弹押钞车,承担着银行间现金运送的任务。另外,这座城市的上空任何时候都有警务直升机待命,如接到报警,二分钟之内直升机就能飞临现场。虽然没有具体的数字统计,但毋庸置疑的是,直升机对于维护社会治安,警示违法犯罪行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合理规划工作 篇7

1 村庄规划现状

胡庄镇村庄经过几轮合并,目前共有行政村16个,人口规模都较大。大部分村庄都未曾编制过建设规划,也有一部分村庄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我站做过规划。总体来看,村庄一级的建设基本处于无为而治的状态。

2 编制村庄规划的必要性

1)原有的村庄建设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由于缺少专业设计部门的技术力量,绝大部分的村庄原有满足农耕生活方式的建设形态和方式,与飞速发展的现代工业文明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即使在过去曾编制过规划,也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难以为村庄的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2)行政村区划调整后,有一部分行政村由几个自然村组成,从节约土地的角度和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来考虑,对原有一些居民点必须进行逐步搬迁合并。没有系统完整的村庄规划,就很难做到迁并工作的科学合理和长期有效的执行。

3)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全镇农民的整体收入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农村正在迎来继草房翻瓦房、瓦房翻楼房之后的第三次建设高潮——楼房翻别墅,把握住这次机遇,在科学合理规划的指导下,村庄建设就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达到改变建设面貌的成效。而机会一旦错过,未能正确有效的对建设高潮进行引导,造成的不利影响将不是几十年就可以修正过来的。

4)交通方式的改变对村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小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当汽车时代来临时,村庄的交通条件终于成了一个不能不解决的大问题。

5)当村民从温饱过渡到小康之后,村庄的生活环境必须与人的生活要求相适应,合理的环卫设施、怡人的绿化景观、规模适度的公共活动中心,都成为村庄必须具备的物质要素。经济水平提高后,村庄的建设必须在整体上更能提高人的生活品质。

3 编制村庄规划的机遇

无论是村庄规划还是其他规划,都要涉及到用地的问题,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是编制各种建设规划的前提依据。在一般情况下,村庄总体规划研究用地发展方向时,是不允许考虑占用基本农田的,因为每一份的基本农田使用都要得到国务院的批准,而可建设用地是由国土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划定的,由于部门职能的分工不同,国土部门划定可建设用地时考虑的角度,与规划部门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使一些村庄在规划编制上存在用地问题。

当然,国土规划与建设规划也是不断相互调整,相互适应的。在国土规划执行期间,用地不可以与土地利用规划冲突,建设规划要适应土地规划。当土地规划调整时,建设规划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提供参考。而国土部门目前正在着手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代替执行了八年的(1997年版~2010年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因此,一些行政区划调整,需要并迁的村庄和经济发展速度快的村庄,应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大好机遇,通过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为村庄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4 编制村庄规划的要点

纵观曾经编制过的村庄规划,总体来说村庄的现状主要存在使用功能不全,道路系统不完善,景观环境不怡人等问题。所以在本轮的村庄规划编制中,应注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树立正确的规划指导思想,村庄规划与镇区规划、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区别,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不能全面套搬城镇规划的方法,在用地安排上不能面面俱到,在空间尺度上也应适应村庄的要求,不可贪大求多,脱离村庄的实际功能需求。

2)做好村域规划,在村域范围内对村庄的用地进行全面的统筹,特别是现状居住用地分散和行政村合并的村庄,应在综合分析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建设用地作适当调整,有效地做到用地分类明确,节约土地。

3)深化村庄建设规划,村庄的规划一般在两三千人,用地也就30 hm2左右,如果规划深度只做到用地规划,对村庄的建设缺乏实际指导作用,可操作性不强,应根据省村庄规划导则,深化规划成果,认真做好村庄建设规划,基本达到详细规划的深度。村庄在实际操作中,可有效的根据建设规划来指导村庄的建设。

4)增加分期规划,村庄规划导则对分期规划没有做要求,但从村庄实际来看,增加分期规划图,对村庄的建设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村庄可以在规划的指导下分步有序的进行建设,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改变村庄面貌的目的。

5 结语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村庄建设的指导,通过村庄规划的实施,有效的达到改造村庄面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美化生存环境的目的。目前胡庄全镇16个村已全部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全镇实现规划全覆盖,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村庄建设规划实施管理,实现奔向小康社会的广大农民建设和谐美好的村庄愿望。

摘要:通过胡庄镇全镇村庄规划编制现状的分析,对村庄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机遇作了一些探讨,并根据已经完成的试点村庄规划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村庄规划,编制,建设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S].

平原城市排水系统的合理规划 篇8

在华北平原城市水系比较少,在地势较低并且平坦的区域,可以适当地规划人工景观河道或者人工湖。人工河道可以有效地减少排水管道的沿途排水距离,从而减少干管管径。人工河及人工湖还可以起到调蓄作用,缓解特大暴雨对雨水管道的排水压力。通过规划人工河道及人工湖可极大地改善区域排水问题,同时又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符合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 重力自流与雨水泵站相结合

平原城市排水的方式因地形不同而有多种方式,在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区,排水方式都是重力自排,排水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时,就可采用自排和泵站相结合方式。当城市地面高程比过境河流一定频率洪水位低很多,且河流高水位持续时间比较长, 土方的来源比较困难,填方城市地平成本较高时,排水方式只能采取泵站排水,但在天然城市地面高程与过境河流洪水位的高差相近或高水位持续时间比较短并有土方来源的地区,应该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当地与排水有关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进行必要的方案比较,规划确定排水方式是采取泵站强排还是重力自排,以及通过什么措施实现重力自排。有些平原城市的排水系统,在非汛期时,雨水可以通过重力自排排入下游水体;到汛期,河水水位相应上升,引起顶托,使城市排水不畅,城区容易产生积水,甚至发生河水倒灌现象。

3 合理地确定设计参数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为:

式中:ψ———径流系数;

P———暴雨重现期;

t———降雨历时;

F———汇水面积;

A1, c, b, n———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3.1 径流系数ψ值的确定

径流系数为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是影响雨水设计流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影响径流系数的主要因素为地面覆盖种类的透水性。在常规的设计中,计算某个汇水区域的雨水量时,常采用的是区域综合径流系数,这种计算方法会造成每个设计雨水管段的流量不是十分准确,从而影响管道设计时管径、坡度的选择不准确。在北方平原城市雨水设计流量计算过程中,如若区域控规设计已经完成,径流系数应该根据控制性规划的用地比例,分别计算出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屋面、面积铺砌便道、非铺砌土路、绿地的面积,按照径流系数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出比较准确的数据。即:

ΨAV———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a);

Ψi———相应雨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F———全部汇水面积。

3.2 暴雨重现期P的确定

暴雨强度重现期P的选择直接关系着管段设计流量的大小。在雨水管渠设计中,若选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计算所的设计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断面相应大。这对防止地面积水是有利的,安全性高,但是同时在经济上却因雨水管道管径增大而加大了工程投资。若选用较低的设计重现期,雨水管道管径减小,节省了工程投资,但可能会经常发生排水不畅,地面集水而影响交通。

3.3 集水时间t的确定

集水时间t是指雨水从汇水面积最远点到流到最近雨水口的时间t1和在干道中的流行时间t2,即:

m——折减系数,管道采用2,明渠采用1.2,陡坡地区管道采用1.2~2。

平原城市的坡度一般都极小,所以影响t的主要因素就是集水距离。在一般设计中采用的集水距离一般为120~150 m。但是在实际设计中,道路雨水的起点,并不是计算雨水系统的真正起点,而应是厂房、小区内排水系统的起点。因此,集水时间需要考虑雨水在厂房、小区雨水系统的地面集水时间和管道流行时间。

3.4 汇水面积的确定

大中城市的雨水管网系统设计时,主干管的定线尤为关键,定线原则是使汇水面积内的雨水通过支管收集尽快汇入干管并尽快由管道就近排入水体。其中管网布置形式因根据地形而定。汇水面积的划分应要多方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地按当地现状排水情况划分。设计中,如果地势比较平坦,街区控制规划不完善的地区,雨水应该平均排入四周的雨水管网,如果街区地势有一定坡度或者有详细的控制性规划,则不能简单的划分,应根据该排水区域的坡度和实际的控制性规划来详细划分汇水区域。

4 雨水收水口形式的确定

近十几年,雨水口的类型、尺寸发展很快,但是雨水口的收水能力试验以及相关的科学论证和分析却鲜有成果,基本还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在暴雨来临实际收水时,绝大多数箅孔处于闲置状体,起不到应有的收水作用。如以前较为流行的点式雨水口,平时很容易被杂物堵塞,并且当路面纵坡比较大时,雨水往往会翻越过雨水口,收水效果不佳。所以,应该改变以前的点式雨水口,采用线形雨水口,这样即使在道路纵坡比较大时,也不影响收水效果。除此之外,在道路纵坡比较大时,对于地势低洼、树枝杂物比较多的路段,应采用平箅式多箅雨水口,形成连续线形收水口,收水效果更加。

5 排水管材的选择

近年来,塑料管道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价格较之以前也越来越便宜。由于塑料管的内壁粗糙系数小,过水能力比同等管径的钢筋混凝土要大。在同等设计流量的情况下,塑料管可以有效地减小埋深,管径等,这些都是在平原城市雨水管网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平原城市雨水管网设计中,应大力推广塑料管材,以减少管径和坡度,进而减少埋深。

摘要:平原城市地势平坦, 坡度小, 河道水位比较高, 导致城市排水困难。针对此特点, 结合焦作市的情况, 对排水规划、设计参数和排水规划进行合理的分析, 达到优化设计和科学排水的目的。

关键词:平原城市,排水规划,雨水系统,设计参数

参考文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2011年版) GB50014-2006[S].

[2]防洪标准GB50201-94[S].

配电线路的合理规划设计分析 篇9

配电线路指的是从降压变电站把电力输送到配电变压器或者是将电变压器的电力输送到用电单位的线路。一般情况下, 当配电线路的电压为3.6kv~40.5kv时, 称其为高压配电线路, 当配电电压不超过1kv, 而且频率不超过1000hz, 直流不超过1500v时, 称其为低压配电线路。通常配电线路的建设要求要安全可靠, 从而能够很好的保证供电连续性, 使得线路的损耗能够降低, 从而提高输电效率, 使得电能质量能够得到良好的保证。

二配电线路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 合理利用能源

应该认真科学的对能源的分布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而能够对配电网的骨干网架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布局。

(二) 适当提高经济效益

对于一些新建立的输变电的工程项目, 应该从该地区进行经济建设的整体利益出发, 并且还应该通过十分严格的科学计算同时应该经过经济分析以及可行性的研究, 从而使得整个电力建设能够符合客观的经济规律, 使得投资效益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进而使得整个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很大的提高。

(三) 电网配套发展

电力的生产、供应以及销售看似相互独立, 但是同时其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 因此, 必须同时的加大输变电的设施, 充分调动通信自动化的规划以及建设。

(四) 环境保护

在进行配电线路的规划以及设计时, 肯定会采用一些新技术以及新的设备, 从而便可以使得一些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设备能够进行淘汰, 从而使得环境保护的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三配电线路的合理规划设计

(一) 正确选择配电装置

在对裸导体以及电器进行选择时, 应该注意环境温度应该符合一定的要求。在选择屋内的导体以及电器时, 如果有通风设计温度的资料, 最高温的设定应该为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再加上5度, 当温度比仪表电器所允许的温度还低时, 应该注意对其采取保温措施, 避免冰雪事故的产生。同时还应该注意, 用于隔离开关锁设定的破冰厚度应该适当高于最大的覆冰厚度。在对配电装置的最大风速进行设计的时候, 应该采用距离地面10m高, 并且30年一遇的10min的平均最大风速, 当风速超过35m/s的地区, 对配电装置应该采取降低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度, 从而使得设备以及基础之间的固定措施能够得到加强。对于设置在居民区以及工业园区的配电装置, 应该对噪声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 使得其能够满足相关的规定以及标准。对于海拔高度超过1km的地区, 配电装置应该注意选择适宜于高海拔地区的电磁产品以及电器。在此基础上, 还应该注意配电装置的抗震设计业应该符合一定的标准。

(二) 导体、电器的设计以及选用

首先, 应该注意配电装置的绝缘水平, 应该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同时所选用的电器所承受的最高的工作工作压力不应该比此回路的最高运行电压还小, 而选用的导体电器长期所允许的电流不应该比该回路最大的持续工作电流还小。在对电器以及导体的热稳定、动稳定以及电器的开端电流多用的短路电流的验算过程中, 应该按照一定的规范标准进行计算, 同时还应该考虑电力系统的长远的发展。当采用熔断器来对电压互感器的回路进行保护时, 可以不对动稳定以及热稳定进行验算。同时应该注意, 裸导体的正常的最高工作温度应该小于70摄氏度, 而管形导体以及铜芯铝线的工作温度应该小于80摄氏度。在电路正常运行时或者是短路的时候, 电器引线的最大作用力应该比电器端所能够允许的荷载药效。设置在屋外的配电装置的套管、导体以及绝缘子等, 应该以当地的气象条件以及不同的受力状态为依据, 从而来看经济上是否合理, 在此基础上, 还应该看对以后的运行维护、抢修是否比较方便。

(三) 配电线路路径的设计

1) 总线路的设计。

总的线路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分别是设计的依据、线路的走径以及工程概况。其中总线路的设计依据应该从设计的基本原则来出发, 同时应该注意其是否能够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同时还应该依据相关文件的规定, 并且按照设计的线路进行严格的执行, 在此基础上, 应该要列出任务书、需要签订的设计合同、审批的文件以及编号等等。其中路径的设计应该从路径长度、交通条件、水文地质以及地形地势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同时还应该通过一定的分析以及比较, 从而选择出一条最佳的线路。而工程概况包括线路设计的各个方面, 而通过工程概况能够将整个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整体的了解。

2) 搭杆以及基础的选择。

配电线路的搭杆型式有四种, 分别为耐张搭杆、转角搭杆、直线搭杆以及终端搭杆这四种型式。在对塔型以及搭杆高度进行选择的过程当中, 应该注意其是否经济而且运行维护是否方便。其中, 耐张搭杆应该尽可能的选用高度较低的搭杆, 以保证其受力的良好。除了跨越, 应该尽量的使用悬挂点高度适中较为合适, 从而能够保持排杆定位的导线以及地线的平滑, 进而能够保证受力均匀合理。

3) 线路机电的路线设计。

气象、导线的架设技术、金具组装、绝缘子串以及导线的防震等内容都属于线路机电的部分。应该努力将线路进行合理的调整, 使得其能够在所有可能发生的恶劣的气象条件下, 都可以保证安全正常的运行。而且架设线路导线的最大的使用应力以及材质的结构等等方面应该要达到电力输送的要求, 使得防震措施有很大的提高。

四结束语

电网的建设属于基础公共设施, 而且其也是保证地区建设以及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 而配电线路的设计作为电网建设当中较为重要的环节, 因此, 应该予以重视。我们应该在充分了解配电线路设计的合理利用能源的原则、适当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电网配套发展的原则以及环境保护的原则的基础上对配电线路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设计, 进而能够选择正确的配电装置, 对导体以及电器进行设计以及选用, 最终确定一条最佳的配电线路的路径, 保证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摘要:电力工程的实施以及运行与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有着很大的关系, 因此, 应该在配电线路的设计阶段, 对各个部分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及规划, 从而保证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配电线路, 其次简单说明了配电线路规划设计的合理利用能源、适当提高经济效益、电网配套发展以及环境保护这四方面的原则, 最后从正确选择配电装置、对导体和电器的设计选用以及配电路径的设计这三方面介绍了对配电线路的合理规划设计。

关键词:配电线路,原则,合理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勇.小议新建线路的规划设计以及配电线路的改造, 中国科技财富, 2011 (3)

[2]杨宪易.浅析配电线路设计的要点, 民营科技, 2011 (12)

合理规划工作 篇10

(一) 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定义

战略风险从字面上看可以理解为战略与风险的结合, 是战略管理与风险管理的交叉。把战略风险理解为对风险的战略管理, 它是以风险作为出发点, 通过战略的思维方式、运作模式来管理风险, 是把风险当成一种行为来进行战略管理, 换句话说风险就是一个企业在同行业中排名发生降低的可能性。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是指在分析组织内外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的基础上, 指出财务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并提出风险应对策略, 以减少预期损失的管理过程。

(二) 形成财务战略风险的因素

财务战略风险主要源于战略本身所确定决策正确与否, 财务战略方针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规律以及战略资源、竞争能力结构是否匹配。主要影响因素来源于四个方面:战略环境、战略资源、竞争能力和财务能力战略。企业财务战略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 一般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创新等环境, 内部环境归结为市场因素, 体现在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市场规模的大小、市场增长率以及周期性因素。行业竞争结构因素, 体现在行业结构分析重复过程, 结构分析对企业的可预测性。

财务战略资源是指财务系统用来完成财务战略目标的人、财、物以及时间等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总称, 是财务系统可以控制和拥有要素的存量与流量, 具有知识性、有限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企业成功和竞争优势的来源。一般包括人力、信息、组织管理、技术、市场、资金资产等资源。企业竞争能力表现为企业运用资源参与竞争的综合反应能力, 包括管理控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等, 体现在支持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实现的程度或不和谐程度, 带来企业发展的战略风险。财务战略能力是财务系统协调财务战略资源的能力, 尤其表现为为了实现财务战略目标而组织财务战略资源和运用财务战略流程的能力。包括筹资战略风险、投资战略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和利润分配战略风险等因素。

二、以价值为基础的财务战略

(一) 树立以价值为导向的财务战略目标

作为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 可以是利润最大化, 也可以是每股盈余最大化, 还可以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即企业价值最大化。但由于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所获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所获取利润和所承担风险的关系等因素, 每股盈余最大化也没有考虑每股盈余取得的时间和每股盈余的风险等因素;只有股东财富最大化即企业价值最大化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而且由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所进行的是价值管理, 而价值管理又是综合性的管理工具, 既可以用来推动价值创造的观念, 并深入到企业各个管理层和一线职工中, 又与企业资本提供者要求比资本投资成本更高收益的目标相一致, 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因此, 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就要求企业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

(二) 建立以价值为基础的系统和具体的业绩衡量标准

以价值为导向的财务战略须形成一系列的业绩衡量指标, 这些业绩衡量指标既包括财务的业绩衡量指标, 也包括非财务的业绩衡量指标。其中:关键性的财务业绩衡量指标包括经济利润、总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净现值、股价、股票市值等, 关键性的非财务业绩衡量指标包括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产品与创新以及员工与服务等。这些指标衡量的目标与价值管理战备目标一致, 并可以对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起到较好的补充作用。传统的业绩衡量标准主要有产量、市场份额、产值、销售收入及其增长率、会计净利润、每股收益等。在这些业绩衡量指标中, 产量、市场份额指标在提供财务业绩信息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有可能出现在企业亏损的情况下还增加产量和市场份额的情形, 从而不能及时反映出企业价值已经遭到损害;产值、销售收入及其增长率指标, 忽视了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会计净利润、每股收益指标只注重账面利润, 忽视了资金成本。这些业绩衡量指标体系都有可能损害企业价值。

三、建立柔性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体系

(一) 合理配置企业财务资源

管理资源是指有助于组织实施、调控企业达到其所确定战略目标的管理性资源, 如企业家、管理人才及企业特有的管理控制模式等。例如资金、资产、资源的不足, 可能导致企业运转不畅、对企业营运活动支持度降低, 从而难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产生战略风险。要想实现柔性财务战略风险的管理就必须使其有限的资源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达到最完备、最优的组合和整合, 使更多有价值的财务资源成为共同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财务资源的效率, 实时升级财务资源, 并把资源转换成有效的财务战略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合理配置资本金来源、合理设置企业融资结构、优化投资结构、财务风险分析等。

(二) 提升财务战略风险的柔性

首先, 改善财务战略的主体。财务战略主体治理结构及其效率优化是提升财务战略风险柔性的基点, 需要财务战略主体就需要不断调整其组织结构, 优化其治理效率, 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财务战略主体应寻求一种拥有高效柔性的组织结构, 具有的特性包括:无边界化 (转化为企业所有部门的责任) 、学习发展性。同时建立健全的财务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 获得真实可靠的财务战略信息, 使财务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其次, 提高财务战略系统处理信息效能。要让财务战略系统处理信息具有以下功能:智能化功能, 分析企业财务战略面临各种状况并提供相应决策功能;透明化功能, 能够及时、准确的揭示企业财务战略的各种财务信息状况;战略信息的管理功能, 包括对财务信息的预测、决策、控制、监管、协调。最后, 优化财务战略环境。做到净化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效率的财务战略客体环境, 提升财务战略管理人员的主体环境, 净化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的财务战略共享环境。

(三) 建立企业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文化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文化的知识层面是指企业财务战略的日常风险和危机管理过程中形成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积累, 主要包括对财务战略风险的评估、识别、风险收益权衡、风险绩效评价和风险管理模型开发等。企业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文化知识层面主要体现为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分析和学习能力。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 (1) 完善财务文化测评体系, 通过该体系的测评与诊断充分了解企业的价值取向和风险态度, 发现企业整体的风险文化状态与水平, 找出薄弱环节, 进行改进和提高。 (2) 促进员工互相学习,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倡导相互学习的理念, 形成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氛围、行为规则。 (3) 创新企业文化, 定期对组织成员开展高效的教育培训, 包括向组织成员宣传组织的共同愿景、共同价值观及道德取向, 先进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理论和知识, 不断地强化、改进成员的思想意思形态。

四、基于企业不同时期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制定

(一) 企业初创期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制定

企业在创业初期一般采取集中战略, 因为初创阶段的企业注重的是生存和进行初步积累的问题, 没有稳定的市场份额。企业既然面对较大的经营风险, 那么在财务战略的选择上, 就不应再让企业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 因而要开辟一个小范围的根据地市场。在投资方面, 集中使用人、财、物等资源进行深入钻研以致精通有关的专门技术, 塑造自己核心竞争力。在筹资战略上, 主要以内部融资为主, 外部融资为辅, 避免过大的负债结构, 降低财务风险。在收益分配上, 采取剩余股利政策, 使得企业有足够动力进行发展。

(二) 企业成长期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制定

企业成长期的风险特点主要是:企业容易进入多头投资的陷阱;不能敏锐地抓住进入一个发展前景更好行业的机会, 或者不能集中力量, 加快成长速度。此时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需求、对自身的发展规模不能合理规划、技术开发和巨额的资本投入形成大量的固定资产。企业要想具有长足的发展, 这个阶段就需要有独特的、竞争对手无法迅速仿制的核心能力。走一体化战略使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上的优势, 使企业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一种战略。这个阶段的财务战略制定, 可以进行如下改进。在投资方面, 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化的快速扩张为目的, 进行规模投资, 边投资、边回收, 以增大现金流、扩大市场占有率为投资战略的主导思想, 采取的投资方式包括外延型投资和购并投资。在筹资战略上, 转化为以负债融资为主、内部融资为辅, 确定适当的负债比例、优化资本结构。在收益分配上, 采取发放以较低股利为起点的稳定增长型股利政策。

(三) 企业成熟期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制定

企业进入成熟期后, 竞争环境趋于稳定、企业增长速度下降、买方市场形成、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此时, 企业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及时开发产品的新系列和新用途, 占有市场的主动权。在这一阶段, 在财务方面企业一般处于偿债的高峰期, 筹资活动难以带来正的现金流量。资本能力强的企业将通过兼并、合资等方式实行中心多元化或混合多元化战略, 以现有产业提供的资金支持进入新的产业, 同时分散资本风险。这个阶段的财务战略制定, 可以进行如下改进。在投资方面, 进行多元化投资和非相关多元化投资, 分散或规避风险增加企业资本风险。在筹资战略上, 以股权筹资为主并配合内部利润积累的方式, 降低企业资本成本, 为企业衰退期减轻偿债压力。在收益分配上, 采取固定股利的分配政策, 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 稳定股票价格。

(四) 企业衰退期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制定

衰退期企业销售水平和利润急剧下降甚至亏损, 企业产品逐渐丧失其市场地位和知名度。进入衰退期,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组织, 降低成本等方式实施紧缩战略, 增强企业竞争力而最终生存下去。也可以通过专营、合作承包、出售部分或全部业务、资产置换等形式出售整个企业或部分企业退出经营, 实施退出战略。这个阶段的财务战略制定, 可以进行如下改进。在投资方面, 主要是投资紧缩战略, 通过采取削减分部和精简机构等措施, 盘活存量资产, 节约成本支出, 集中全力增强企业现有核心竞争力。在筹资战略上, 内部融资为主, 配合收缩转移的投资战略, 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在收益分配上, 采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分配战略, 把部分利益分配给股东, 保持股东对企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李月娟.企业战略、财务战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北方经济, 2009 (7) .

[2]周鹏.试论财务战略管理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佑威国际破产案例研究.商业经济, 2009 (5) .

[3]王缨.浅议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科技信息, 2008 (19) .

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是关键 篇11

布局调整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布局,是指农村中小学在哪里办学的问题。合理的教育布局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与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变化密切相关。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既是税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转型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

农村税费改革的自然选择。2001年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在农村实行“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这是对原有农村基础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明确将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由农民转交给政府。但是由于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来的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费,而国家的投入机制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资金投入不到位,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普遍减少,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证,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面临困境。“以县为主”的投入体制面临这样的窘境:教育财政在县级财政占有较大份额,农村教育支出成为欠发达县区的沉重负担;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财力悬殊;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县与县间的差距、协调县级政府财力方面发挥的作用小。这样一来,县级以上政府希望通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财政压力,于是布局调整就成为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的一种自然选择。

农村城镇化的必然结果。城镇化必然要求人们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这使得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动人口的涌入使得流动人口生源地的中小学生源不断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育不是按行政建制的乡、村分散人力、财力、物力,而是撤乡并镇或在中心镇重点加强初中校建设,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设置、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在乡镇或中心村办小学,即按人口规模和转移趋势规划学校布局,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诉求。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享有平等的教育理想、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中国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城乡发展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一方面体现在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率上,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教育质量的差异。农村中小学无论在办学条件还是在师资水平上都远远落后于城市中小学。在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政府已经注意到教育发展和资源投入的差距,重视东西部、城乡间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逐渐调整和倾斜政策,使东西部、城乡间的普通中小学尽可能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配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使中小学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得以彰显。但是,农村教育过于分散的办学模式,无法使政府均衡地进行资源投入和师资配置。因此,通过中小学布局的调整,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调整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和教育质量低的中小学,集中投入,提高定点学校的教育质量,使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实现区域(县、市、区)内或更大范围内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题中之义。

对优质教育的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想方设法将子女送到教育质量好的学校,有的家长为了让子女“就近入学”,专门在重点学校所在的区域买房入住,以方便孩子上学。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家长经过对比后,把孩子带到城里,让孩子尽可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而农村的乡、村办学模式难以满足农村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追求优质是教育工作者和各级政府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最终归宿。这是由于优质教育、高层次的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劳动能力,改变人们的社会地位,带来经济和非经济的收益。希望孩子通过教育获得较高的文化素养,获得较好的职业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共识。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农村地区中小学布局分散,办学条件差,学校和班级规模普遍较小,复式班过多,老师负担重,这些都与人们追求优质教育的需求相矛盾。因此,农村中小学必须进行布局调整。

农村生源减少的必然要求。教育的对象是人,人口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学校布局的调整。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等变化都会导致学校数量和分布的变化。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到90年代中后期,在一些农村学校,出现了生源不足的情况。据有关预测,在2001年到2011年,我国小学适龄人口将迅速减少,由12945万人减少到11199万人,减少幅度达16%;初中适龄人口则在2002年开始减少,由2001年的7081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5567万人,减少幅度超过小学,达到21%。学龄人口的减少,这在学校的在校学生数中有所体现(见表1)。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2001至2005年普通初中、普通小学在校学生人数逐年降低。此外,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也使得农村中小学生源相对减少。2003年11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妇联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统计: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其中18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有1982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另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达1.14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其中举家在外务工人员2430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有643万人。

表1:各年份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对教育效益的追求。效益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的消耗量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比。要达到经济效益,就是用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成果。在学校布局调整前,农村教育资源分散,导致一村一所小学,一个乡镇一所初中。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人口大规模流动和城市化等因素使得农村学校生源数量减少,现在一个村只有40~50个学生。生源减少,班额不足,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师资和其它教育资源的的严重浪费。因此,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办学规模效益,降低浪费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进行学校布局调整的原动力。

管理效率的迫切要求。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学校的教学点越多、越分散,教育管理成本就越高,管理缺乏效率,工作就不方便开展。原有的农村中小学布局分散,规模小,教育资源和师资非常缺乏,学校内部组织不健全,既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也不利于地方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管理。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留守儿童的规模越来越大,其监护人监管不力,难以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管理此类学生的难度增大。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学校布局调整,将生源和教育资源有效地集中起来,实行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统一规范管理,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合作精神,这对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的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可以防止他们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同时,布局调整能起到优化师资配置、缩小学校间教育差异和促进寄宿制学校发展的作用。

布局调整面对的问题

中小学布局调整有两个内涵:一是实行学区制,在一个县域内划分不同的学区,这样可以跨行政区划办学;二是学校合并。这样的布局调整政策实际上有一个不言自明的价值预设:通过布局调整可以扩大学校规模,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但是政府这种预设并不会自动获得当地社区的认可和当地村民的支持。事实上,政府、学校、家长、村民都有自己的利益打算,都想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公平与效率的冲突。学校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利用与教育的均衡发展。一般而言,学校布局的调整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便于学生入学,二是有利于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在现实生活中,这二者存在着矛盾:从学生入学的方面考虑,学校越分散越好;从提高投资效益的方面考虑,学校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在这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遇到了公平与效率应该如何取舍的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属于政府行为,政府应该主持公平。因此,在公平与效率之间,义务教育阶段要在公平优先的基础上兼顾效率。

在许多地区,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是从节约教育资源、减轻财政压力的角度来指导学校布局调整,所以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合理要求,出现强制性撤并学校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税费改革后,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能力有限,由于县级财政无力补充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待遇的经费,更无法维持数目庞大的村办小学和农村教师费用,有些地方把撤并学校当作财政甩包袱的手段,将布局调整单纯地等同于减少学校、减少教师、减少投入。正因为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存在过于强调提高教育资源效率的倾向,有些地区的学校教学点偏远,导致学生入学难,造成了农村学生辍学率的上升。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寄宿制学校建设有待完善。学校布局调整的根本动力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但是,一些县开展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却是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追求规模效益。正如上述,“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建立后,一些县级政府的财政压力变大,不少县的财力薄弱,难于承担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这些县为了减少财政压力,面对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只是简单地减少学校数量,很少增加投入,所以无法实现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布局调整后可能出现的学生上学路远、在家没人照顾的困难。但是,由于农村寄宿学校的寄宿用房与配套设施投资没有纳入当地政府的教育经费预算,及上述县级财政的现状,寄宿学校建设的配套管理很不完善。寄宿学校硬件设施薄弱,大部分寄宿学校由于受资金限制,无力配备食堂、厕所、水房、洗澡间等基本设施,给寄宿学生的生活带来困难,甚至一些农村寄宿学校存在安全隐患;寄宿学校往往缺少相关服务人员,不利于学校管理,使低龄寄宿生的管理出现问题,同时又增加了任课教师的负担;学生寄宿增加了家庭经济开支,给农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使部分困难家庭子女出现了上学难的问题;同时寄宿学生远离父母,缺少亲情关爱,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给农民带来文化空白和文明缺失。学校是以文教化的前沿阵地。在农村,哪怕一个小小的教学点,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代表。农村学校往往是村落中唯一带有文化韵味的设施和农村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传承和发展农村文化的作用。然而,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很多边远分散的学校和教学点纷纷被撤销了。无疑,这使村寨社区失去主要文化载体,给农民留下了更多的文化空白。在贵州遵义、重庆酉阳等地,部分农民因为子女远离家庭住校学习,较早地过上了“空巢”家庭的生活,再加上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他们就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了迷信与“黄、赌、毒”和非法宗教活动中。随着村里学校的消失,村落社区文化失去了载体,村落与学校间以情感为中心的交往因学校的消失而消失,留给农民更多的是文化的空白和文明的缺失,这对农村文化建设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没有深入调研,缺乏科学规划。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布局调整应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与实事求是的原则。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这样一项复杂而长期的重要工作时,缺乏对当地农村社会、地理、经济、教育等实际情况的深入调研,调整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的地方一味强调撤减,只在乡镇或人口达数万(一般为2~5万)的地方开设中心学校,严重忽略了边远地区人口密度小、地势复杂等客观因素,致使许多偏远农村、山区学生上学困难,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让学生家长非常担心。

教育部2006年6月颁布了《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指出:“有的地方工作中存在简单化和‘一刀切’情况,脱离当地实际,撤消了一些交通不便地区的小学和教学点,造成新的上学难,各地要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这一文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国各地在布局调整中没有深入调研,一味追求管理方便而过度撤并学校的严重性。

由于没有深入调研,缺乏科学规划,以及资金不到位,在布局调整后,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新增教室,只能在各班安插更多的学生,导致班额过大。目前不少合并后的中心小学班额都在70人以上,有的甚至达到百人。班额陡增不仅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尤其是目前中心学校大多实行全封闭式的寄宿管理,而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又不充足,让教师既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又要承担起管理学生和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责任,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科学规划是关键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既有人的因素也有制度的因素。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关系到政府、家长、学生、学校和当地村民等多方利益,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同时,布局调整本身又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和教育行政工作者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因此,政府和教育行政工作者要秉着公平优先基础上兼顾效率的原则,努力做好学校布局调研,科学规划布局,协调各方的利益,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合理规划工作 篇12

一、企业财务战略概述

企业财务战略是指在一定发展阶段, 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发展战略, 对财务行为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等总体情况, 进行客观、科学、合理的描述与概括。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筹资和理财活动都与财务战略息息相关。概括起来, 企业财务战略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扩张型财务战略。扩张型财务战略的显著特征是迅速扩张企业的资产和业务规模。在这种战略指导下, 企业会做出抢占有限市场份额、积极进行外部融资、留存内部收益等行为, 以满足企业快速扩张的资金需求。企业处于“发展时期”、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大、产品平均利润较高时通常实行扩张的财务战略。二是稳健型财务政策。稳健型财务战略的显著特征是平稳扩张企业资产规模的, 稳定增长财务效益。在稳健型财务战略指导下, 企业资产和业务规模扩张比较保守, 而更积极于提高经营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这种财务战略的通常是处于“成熟期”, 发展到一定资产规模、行业地位的企业。三是收缩型财务战略。收缩型财务战略通常是企业经营出现危机的“衰退期”企业为了预防财务风险, 抵御经营危机, 协调内部矛盾, 减轻外债压力, 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而被迫实施的自我保护战略。四是混合型财务战略。通常多种产业组合的集团类公司, 会针对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财务发展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 财务战略必须有为了实现财务战略目标而组织财务战略资源和运用财务战略流程的能力。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合理规划

(一) 确定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

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即以企业总体战略为核心和最高准则, 进行企业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企业资产的计划配置与使用, 创造企业效益, 确保企业资金的均衡有效流动。财务战略目标包括投资目标、融资目标、分配目标等。投资目标中重要的是论证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率和资本增值情况, 并明确规定收益指标。所谓融资目标, 即企业在某一项目、某一发展阶段事先规定好的一定融资数量、融资质量等融资任务和融资方案。融资目标的制定要在充分分析市场经营风险的基础上, 明确满足企业常规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保证企业生产成本资金来源的稳定性的融资指标。股利分配目标即股东利润分配指标、股价指标等, 是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目标。通常企业会在股利分配目标的指导下做出股利发放的决策。

(二) 企业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

科学的财务战略起到了指导作用。要实现这些目标, 还需要有效的实施策略。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要依照企业战略原则, 将战略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阶段性的任务, 将战略目标具体化;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 严格控制财务活动和资金流向;建立任务实施的组织体系, 将任务具体分配各部门、各员工的职责中。企业员工不仅要完成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还要积极参与到采取战略的实施当中, 为企业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人员保障和组织保障;对各个阶段性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明确战略实施的业绩衡量标准机制, 为下一阶段目标的实现提供宝贵经验, 确保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

三、建立财务战略风险管理体系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 企业的收益是伴随着风险而并存的。因此, 企业财务战略的合理规划以最优化、最适用为原则, 科学正确地处理好收益与风险的关系, 在风险中寻找机遇, 做出最科学的财务决策、经营决策。

(一) 合理配置企业财务资源

做好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对财务战略目标的组织实施、调度与控制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财务资源, 指的就是可以用来完成财务战略目标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时间、软硬件设备等一切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的统称, 包括企业家、管理人才及企业特有的管理控制模式等管理性资源;生产经营部门、财务会计等战略实施主体资源;还有支持企业正常运转、增加营业额的资金资源等。财务资源具有知识性、有限性和开放性特征, 是财务系统可以控制和拥有要素的存量与流量, 是降低战略危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 财务战略风险体系的建立, 首先必须做到在一定发展战略实施的时间空间内, 将更多可供利用的有价值的企业财务资源进行最完备、最优化的组织与整合, 包括资本金来源的合理配置、企业融资结构的合理设置、财务风险的科学分析报告等, 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现财务战略目标的作用, 提高组织管理效率。此外, 企业还要注意不断升级财务资源, 如优化人力资源素质、将无形资源转换成现实有效的财务战略能力。

(二) 提升财务战略风险的灵活性

首先是财务战略目标实施主体的灵活性。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是实现企业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基础。实施主体配置、实施主体能力不足、实施主体行为失误、优秀实施主体流失等对财务战略的成功实施非常不利。因此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发展, 不断调整财务战略主体的队伍组织结构, 提高实施主体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优化实施主体的行动效率。最重要的是保证实施主体的灵活性, 将财务战略目标实施主体从主要是财务会计人员, 转化成企业所有部门所有员工, 自上而下、全方面、全过程的进行战略目标实施;实现财务战略目标实施主体的学习发展性, 增强规避风险的能力。

其次是财务战略系统信息处理功能的改进。为了更加灵活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财务战略系统信息处理应该具备智能化功能, 正确分析一定发展阶段企业财务战略正面临着的机遇与风险等各种状况, 并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财务战略系统信息处理还应具备透明化功能, 及时揭示企业财务战略的盈利或亏损等各种财务信息状况;战略信息管理功能也很关键, 涉及到财务信息的预测、控制、决策、协调、监督等方面。

最后要优化财务战略环境。为财务战略的实施提供良好的财务战略管理环境;企业治理结构、管理模式等客体环境;政府、监管部门、企业之间共享环境。

(三) 建立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

财务战略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求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一种企业文化, 向企业所有部门、全体员工推广。企业要将财务战略主要日常风险;将相关部门做出的财务战略风险评估、识别、评价、风险收益权衡等分析报告;以及规避风险的相关管理技术和经验渗透到企业全体员工的常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求员工懂得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相关知识, 具备一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分析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财务风险文化知识测评系统, 了解风险企业文化推广的状态与水平等实际情况, 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行为、不端正的价值取向和风险态度, 不断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二是倡导相互学习的理念, 增强员工风险知识的学习能力, 让员工互相学习抵御风险的技巧和经验, 形成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的整体氛围, 以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三是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尤其是在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系统中, 要定期对管理队伍进行价值观及道德取向、先进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理念等教育培训。

四、结束语

企业的财务战略对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因此, 企业要立足本企业的发展阶段的实情, 建立科学的财务战略目标, 制定有效的财务战略实施方案, 明确财务战略的标准要求, 在分析企业发展各方面存在的经营风险的基础上, 构建灵活应变的财务战略风险体系, 并不断发展改进战略以达到更好的成效,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 降低经营风险, 完善发展战略, 以便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从而让企业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凤艳.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概述[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32) :214-215.

[2]王晓芸.合理规划企业财务战略, 避免经营风险[J].现代商业, 2009, (26) :135-136.

上一篇:免疫方法下一篇:中等收入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