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生态

2024-10-17

银行生态(共8篇)

银行生态 篇1

10月17日, 山西省林业厅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西省分行签订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山西省林业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书》。

《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合作内容、合作原则及方式, 依据“省级统贷统还、政府购买服务、银行整体授信、按照项目核准、分批发放贷款”的模式, 省农发行将在“十三五”期间对山西省生态储备林基地建设、国家和省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林业扶贫工程、国有林区和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等领域给予支持, 为全省林业提供150亿元的信贷额度, 支持山西林业生态建设。《协议书》的签订将加大融资力度, 进一步推动林业精准扶贫、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工作。

同时, 为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省林业厅在全国扶贫日当天, 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扶贫活动。在林业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兴县、岚县、静乐3个试点县, 成立了林业扶贫现场咨询服务小组, 开展以“荒山增绿、农民增收”为主题的林业生态建设脱贫攻坚现场咨询服务活动;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 围绕贫困户精准脱贫, 由林业科技人员组织开展科技人才培训服务活动, 另外还组织林业干部进驻平顺县芦沟村等9个村开展帮扶活动。

银行生态 篇2

【摘要】古浪县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全县农村人口33%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经济收入少,年平均收入在贫困线以下,开展移民搬迁是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

【关键词】金融扶贫 古浪县 移民搬迁

一、引言

让贫困地区人民通过生态移民消除贫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近期,我通过对银行业支持国扶贫困县古浪“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进行了调查,掌握了银行业支持贫困地区生态移民中的做法,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

二、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基本情况

2011年,古浪县启动实施高海拔区域农牧民“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以来,紧紧围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发展壮大增收致富产业,计划5年内,将南部山区贫困群众整建制、大批量搬迁到项目区,力争把该区域打造成为节水灌溉示范区、设施农业样板区和易地扶贫开发综合示范区。至2014年底,全县从高深山区搬迁移民达3.54万人,占高深山区人口的80%以上。先后建成了感恩、阳光、黄花滩、高峰、马路滩、金滩、圆梦等7个移民村。其中,2012年实施的第一个移民村―感恩新村社区,整合资金1.3亿元,群众自筹0.9亿元,新建住宅918套,搬迁贫困群众918户4416人;2013年实施的第二个移民村―阳光新村社区,整合资金1.44亿元,群众自筹1亿元,沿金色大道南北两侧建设A、B、C三个小区,新建住宅1035套,搬迁贫困群众1035户5000人。2014年实施的圆梦新村社区,总投资2.85亿元,新建移民住宅1000套,来自新堡、干城、横梁等10个乡镇的1000户山区群众春节前全部入住新房。下山入川后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的1500多元增加到3500元至5000元左右。从根本上解决了搬迁群众就医难、行路难、上学难、增收难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了房屋统一设计、产业统一开发、基础设施统一配套、生态环境统一治理和“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辖内银行机构积极支持这项下山入川、扶贫治本、生态建设的民生工程,共向移民搬迁户发放贷款2.86亿元,支持移民搬迁户6070多户,受益人数达24700多人。

三、银行业支持移民搬迁工程措施

(一)调查摸底,对接沟通,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以来,县域银行业机构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开展调查研判,积极向上级行申请生态移民项目资金,努力支持搬迁工程。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古浪县农村信用联社,安排异地搬迁所属乡镇的信用社与当地乡镇和村组干部进行对接沟通,随同乡镇干部深入集中安置点,走村入户了解搬迁户资金需求并登记造册,主动为搬迁户提供信贷咨询服务,建立信贷需求台账和供给台账,打好金融配套服务基础。信用联社由点到面,积极探索推广经验、方法,建立和完善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相关制度办法,明确了推广工作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农户资信调查、评级授信、张榜公示、实行阳光柜台办贷等各项工作,为1270户移民搬迁户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470万元,基本满足了移民搬迁农户的生产生活资料需求,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

(二)合理布局,创新模式,积极投放三大惠民贷款

县域银行业机构坚持银政联合、协同作战、联合办理、一条龙服务等措施,将金融扶贫惠农工作与移民搬迁工作结合起来,加快贷款审放速度,扩大贷款覆盖面。在建立4家便民金融服务站,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基础上,成立了7家便民服务点和22个村级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协会,真正把银行设在了贫困群众的家门口。同时,实行“三集中”贷款模式,“一站式”办公,对群众贷款需求集中调查,为群众集中审批贷款,在金融机构各营业网点设立惠农贷款专柜,为群众集中发放贷款。累计为14600多户贫困户发放“妇小贷、双联贷、双业贷”等各项惠民贷款近30多亿元,其中为下山入川的贫困群众放贷2亿多元,户均3万元以上。在“三大贷款”的撬动下,下山入川群众脱贫致富产业迅速壮大,特别是以肉羊育肥为主的设施养殖业规模迅速扩大,贫困群众来自设施养殖业的收入占到纯收入的50%以上,达到了“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三)落实政策,稳步推进,积极部署异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的发放工作

易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是贷款银行在符合信贷制度的前提下,向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发放的、由财政贴息的建设住房贷款。2014年,省委省政府下发《甘肃省异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管理办法办法》后,作为承担全县易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发放工作的当地农村信用社,第一时间对当地搬迁户进行了调查排队,制定了《古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异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实施细则》,并按照县发改局提供的异地扶贫搬迁计划,组织安排贷款规模,开辟异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绿色通道”。

四、存在问题

(一)信贷资金需求量大,农村信用社独木难支

一是信贷资金总量难以完全满足需要。以古浪县移民户均住房面积79.5平方米测算,房款13.94万元,除去公租房、危旧房和易地搬迁项目补助资金,每家需自筹3~5万元,加上房屋装修、修建养殖暖棚投入,户均至少需8~10万元的搬迁资金。除去自有资金,户均需贷款5万多元,信贷支持难以足额跟进。二是信用社独木难支。目前,国有大型银行的县域网点少,农发行只向涉农企业发放贷款,在乡镇设立的邮储银行二类网点具备贷款功能的很少,基本不发放贷款,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户生产、消费、建房等日常需求的主要资金来源,面对如此浩大的惠农民生工程,难堪重负。

(二)财政贴息不及时,对异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的发放造成一定的影响

古浪县信用联社作为支农惠农主力军,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0%以上,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6.85亿元,到目前尚有95万元利息未补贴到位,形成1553万元逾期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府贴息不及时,逾期贷款清收缓慢,不仅影响农村信用社经营成果、考核指标,而且直接影响了异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的发放进度。

(三)还款来源确定性差,贷后管理风险凸现

一是大部分移民搬迁户本身经济实力较差,部分移民点的搬迁农户土地正在分配阶段,搬迁后能否寻找到稳定的收入来源,具有一定不确定性。二是农户新搬迁的房屋房产证,所经营的日光温棚和养殖暖棚产权证及分配土地的土地使用权证未发放,无法落实抵押登记。

五、几点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机制

目前,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硬性制约还在资金上。通过最高限价、委托代建、引进企业垫资建设、最大限度缓解资金压力,努力把住房建设成本控制在群众可承受范围之内。一是将搬迁配套资金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通过土地增值和市场运作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确保配套财政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搬迁农户手中。二是在补贴的同时,对搬迁移民实施普惠式扶持,通过提供教育、医疗服务,就业岗位支持,使搬迁后的农户搬得出、稳得住。

(二)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信贷投入

一是对在支农和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工程中提供信贷资金的金融机构,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对金融机构发放的移民搬迁贷款,及时予以财政贴息。二是政府出资成立风险基金,对移民搬迁贷款提供担保,在贷款不能收回时用风险基金予以一定补偿。三是加强地区信用环境建设,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将农户和村组的信贷违约与就业岗位推荐和后续财政支持相挂钩,杜绝将信贷资金当做财政补贴的观念和做法,减少信贷资金财政化风险。

(三)银行机构合理分工,结合特色协同支持

在确保信贷资金用途明确,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引导各类机构结合实际提供特色化的金融支持。积极引导政策性银行提供生活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等生产设施的建设支持;引导大型银行通过支持县域和乡镇小企业发展,为搬迁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和生活来源;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利用网点广、乡村熟的优势,积极投放小额农业生产贷款,支持搬迁后的农户开展农业生产,寻找致富之路。

(四)审慎推进信贷审核,有效管控信贷风险

一是要选准对象,在金融支持移民搬迁的同时要关注信贷风险,落实新老贷款管理责任。二是根据财政扶持资金到位情况及农户后续生产生活能力变化情况,合理确定授信额度。三是要根据农户实际经济能力,认真测算农户还款能力,合理制定还款期限和还款计划,确保信贷资金能到期顺利收回。

银行生态 篇3

由于较高的安全性,银行理财一直是投资者抵御“通胀”的常规选择,但是伴随经济进入新常态,尽管理财规模持续增长,上半年银行理财客户收益并不乐观。

根据日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显示,上半年,封闭式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从年初的4.2%下降至3.7%。

而封闭式产品按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数据,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3.96%,净值型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4.58%,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表现优于非净值型产品。

事实上,面对“资产荒”的现状,各家银行都在大力推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自2015年开始在银行试点以来,已经有超过20家银行发行。

相比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具有预期的收益或者固定收益,净值型理财产品更趋向于基金产品。净值型理财产品有什么特点?对于多数投资者来说,又该如何选择净值型理财产品呢?为此,《投资者报》记者采访了2015年银行理财榜单中净值型产品转型前20名的银行,许多银行表明了态度和观点。

源自打破刚性兑付需要

当前宏观经济走出“L型”,大类资产收益率在低位运行,理财资产配置压力加大。业内认为,负债成本与投资收益难以平衡的问题依旧突出,进一步解决“刚性兑付”问题是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促使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净值型理财产品,不断提升产品规模与相对占比。

“在当前大类资产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净值型产品通过负债成本和投资收益的匹配,极大地缓解理财产品的兑付压力,使理财产品的收益特征进一步‘去存款化’,实现资产负债平衡管理,培育‘买者自负’的成熟投资者。”业内一位人士称。

中国农业银行向《投资者报》披露,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农行净值型产品占比达到36%,较年初大幅增长。其中,进取系列产品自成立以来的平均兑付收益率达到5%左右,居于同业前列。而作为去年净值型产品占比同业排名第10的银行,农行近年来在大力推动理财产品由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发展。

“与基金产品相比,净值型理财产品在投资运作上更加稳健,能够有效抵御市场大幅波动风险,保护投资者资金安全;也是商业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一款利器,能充分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农业银行称。

那么,什么是净值型理财产品?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期限是封闭的,收益率大多是固定的,但是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期限是开放式的,收益率不确定,根据理财资金的运行情况而定,产品净值定期变动,而一般银行会定期对产品净值进行披露,也使得投资运作更加透明。

净值型占比持续升高

记者注意到,上述银行在积极提高净值型产品占比。工商银行相关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披露,现有广义净值型产品占比约为90%,包括开放型产品、挂钩型产品、封闭净值型产品等多个类别。

而作为2015年净值型产品转型第9名的南京银行则表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存续的净值型产品包含开放式净值型、封闭式净值型和类净值型理财产品,净值型产品存量较全行理财产品存量占比也有约15%。

受统计口径的不一,各家的数据略有差异,但从采访回复来看,随着市场利率的下行,资产端收益的下降快于资金端,增加开放式净值型产品,降低资金成本,一定程度减轻投资端压力,又兼顾投资组合和资产久期更灵活、流动性管理更便捷的优势,各家银行都在加大净值型转型的工作,且目前净值型的实际收益率也要普遍高于固定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

从银行理财2016年半年报来看,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6.05%,较去年年底的5.83%继续上升。而从上市银行半年报看,招行、兴业、宁波等多家银行开放式和净值型理财规模的占比均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中小银行发力成亮点

“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等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客户优势,客户信任度高,利于净值型产品的发行,而中小城商行由于各类投资市场的投资资格受限,为了做大做强资管品牌,提高客户忠诚度,往往会把净值型产品管理的相对稳健,而当各类投资市场风险较大时,部分中小城商行净值型产品的净值表现可能会优于大中型银行。”某位资深银行理财研究人士表示。

这一点在2015年银行理财榜单中净值型产品转型前20名单中也有体现,如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商行、杭州银行、渤海银行分别列第1、第8、第9、第11、第14、第15、第16和第19名。

“减少对债权杠杆的依赖就必须加快培育权益类融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银监会推出的理财管理计划具有财产独立、破产隔离、单独建账、单独管理、单独核算、投资标准化金融工具、集中登记、规范披露等特征,属于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有利于促进理财业务回归代客理财本源,帮助银行摆脱刚性兑付压力,并引导银行理财业务透明化、规范化,脱离“影子银行”风险。

南京银行产品人士也表示称:“未来,伴随常规基础资产收益率的继续下行,银行理财需要不断调整大类资产配置类别和比例,推进大类资产配置多元化,实现风险收益平衡下优化资产配置。当前债券收益率已经降至较低水平,叠加地方平台和信用债的风险逐步暴露,银行理财会有继续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的动力,预计权益类及另类投资占比会继续稳步提升。”

在他们看来,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的选择,投资者首先需要对产品发行人进行选择,挑选具有较优投资管理能力的银行发行和管理的产品;其次,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流动性管理需求,选择风险等级和产品周期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需求的产品;购买净值型产品后,可以定期关注产品的资产配置和净值变化情况。

银行生态 篇4

自从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 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金融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国有银行全面完成股份制改造, 商业银行逐步进行混业经营、多元化发展及外资引进, 正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市场, 这些改变都无一不涉及到银行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市场定位。然而, 传统的与银行相关的管理理论及方法已经不能解决银行业的现存问题及发展战略了, 所以, 我们需要从新的视角来考虑银行业的战略发展问题。金融银行业组织具有着许多生态特征, 利用组织生态学里的生态位理论指导和说明金融银行业的战略发展, 这是一个新颖而又具有实践意义的论题。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组织生态学概述

组织生态学是建立在组织的种群理论上的新兴学科, 它系统地解释了企业个体与企业种群间的相关关系, 其中综合运用了生物、社会、生态等多种学科知识;目前它主要包括以下五条研究主线:种群类竞争问题;企业组织的年龄问题;环境干扰变动对组织的作用问题;通用组织与专有组织存活战略的区别问题;种群内部及不同种群之间的竞争问题。

2.2 生态位概述

1977年, 弗里曼与汉纳提出了组织生态位的概念。对于企业组织而言, 它主要是指企业能够在一个大的资源环境里可以利用到的资源空间部分, 它明确组织在这个生态环境里的具体位置, 是企业在自己行业里竞争强弱的标志。在这个组织生态位里, 它的宽度对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正向作用, 弗里曼和汉纳把这种关系称为分配原则。

3 银行相同战略趋势的原因分析———以生态位的视角

3.1 严苛的分业管理

一个组织所在的生态位里, 各种利益相关者会对企业组织有很多要求和行为规范标准, 企业为了能够适应环境和配合好各种利益相关者, 就必须逐渐同其他竞争者一样规范自己。我国银行业正是由于在这种生态位里有着严苛的分业管理, 不能从事金融行业里像证券与保险这样的业务, 所以最终从事同质性高的业务, 于是就导致各银行之间的经营业务战略越来越相似。

3.2 模仿可规避风险及打击竞争对手

模仿是一种常见的行为方式, 其产生于各种不同的业务领域。企业在引进新产品和新工艺时模仿对方, 也在通过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模仿对方, 并在市场准入和投资的时机中模仿对方, 尽管它的频繁发生, 模仿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原因和影响。企业模仿对手, 是因为他们认为如此可以避免落后于他们的对手背后, 或者是因为他们相信, 别人的行动传达着可利用的信息。进行与对手匹配的行动可以加强竞争, 或者, 也会因模仿而促进相互勾结, 从而降低竞争。所以很多银行在面对金融环境高度变化和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时, 他们会选取行业内竞争对手所采取过的相同的策略, 这是建立在假定竞争对手的策略是有用的和卓有成效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模范。通过采取相同战略后, 这些银行就可以规避风险与降低不确定因素, 同时还避免了竞争对手具有相对优势。

3.3 专业知识体系相同

目前, 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体系的相似导致银行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层等受到的专业素养训练及背景知识类似。因此, 类似的金融机构管理层做出的战略决策与市场决定也具有相当的模仿性。这还体现在日常发生的如任命升迁、转职到其它单位及工作之间的沟通过程。随之在不同银行传递的是相似的工作方式及事业价值观念。在处于同一市场大环境下, 银行金融机构面对市场变化及压力便会做出相似及具有模仿性的举措。例如, 调任建行行长的原中行行长王雪冰, 将中行里实行的管理措施及管理思维方式带到建行, 致使两行在战略、规划、理念及运营方式上具有很多相同点。

4 金融银行业发展战略的建议

4.1 银行业战略的定位

范围宽泛的生态位使得企业的适应范围变大, 从而降低了企业的适应环境的效率, 并且使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反而言之, 范围较为狭窄的生态位将增加企业适应环境的程度, 同时, 因为企业适应范围受到诸多的限制, 企业的发展表现出较强的专业化特性。一般而言, 规模大的企业无论是经营风险程度还是组织惯性程度都比规模小的企业要高, 并且其组织变革较为僵硬, 因而宽泛的生态位是其最合适的定位选择。因此, 对我国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四大国有控股的银行而言, 如果能发展扩张其银行网络,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那么这四大银行的竞争水平大大提高, 并且外资银行很难超越。然而, 假若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没有改变现阶段的状况, 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并采取有效措施补救已经发生的高额不良贷款, 那么这些银行的市场份额 (market share) 将大大缩小。

相比四大银行, 中小商业性质的银行规模较小, 范围较窄的生态位环境模式是其最佳的战略定位。也就是说, 中小商业银行应当选择“小生环境”的生存发展模式, “小生环境”是指在自身狭小的生态环境中占据并保持优势, 发展蓝海战略, 通过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来抵抗竞争对手的威胁和压力, 在行业垄断四大银行的核心区域之外的领域利用自身特有的优势, 在这些特殊区域的产品设计上优于大型银行, 通过在某一领域积累专长和其他资源条件, 推动中小银行的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并不断完善产品。中小商业的银行应当将其战略着眼于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 包括地理区域、经营范围、技术水平、销售额等众多方面。因而中小银行应在作出决策之前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验证新办业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利用业绩指标来衡量评判现有业务的优劣, 对业绩一直处于低劣水平的业务应财务放弃战略, 对业绩表现优良的业务采取支持性质的战略, 如“明星”战略、“现金牛”战略等。

4.2 战略联盟实现共赢

当生态位发生重叠时, 可以通过生态位的相对分离, 减少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 同时利用各方的资源优势, 实现竞争力的整合和战略联盟双方的共赢。企业生态位表明企业占有及掌控的市场各种资源状况, 也标识着企业适应环境及拓展业务范围的能力。企业通过集合市场各种资源, 与处于相似生态位的企业开展竞争角逐。当自身的生态位宽度逐步增长, 内在增长率为0时, 表明企业可控制资源的增多、涉及的市场范围增大, 由此会导致生态位重叠程度加大, 市场竞争加剧。加之企业受制于诸多自身内部因素, 内在增长率难以保证。而相反的情况是, 企业具专业化的生态位的重叠程度低, 可避免市场过多的竞争。同时在某一特定阶段获得较高的企业内在增长率。不过, 受制于其较窄的生态位宽度, 该企业难以快速适应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及客户需求的多样性。

5 总结

本文通过使用生态位的理论视角探讨我国银行业的战略问题, 分析了银行战略相同的原因, 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这有利于银行战略创新和文献知识的巩固。未来银行业的发展需要根据自身的生态位的宽度及高度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 此外, 在银行间生态位重叠程度高时, 应该考虑协同共生的战略联盟模式, 即根据自身属性寻找生态位互补, 避免在同一生态位过分竞争, 谋求银行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摘要:参考借鉴组织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以生态位的视角来探讨与分析我国金融银行业的发展战略问题, 在对我国银行业战略趋同原因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银行生态 篇5

2018云南迪庆银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坚持生态优先 实现资源要素差异化分配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坚持生态优先 实现资源要素差异化分配。

作者: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人民政府县长 黄阳栩

浙江省泰顺县面积为1761.5平方公里,人口37.3万,县域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生态县。近年来,泰顺县探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做法

多年来,泰顺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深入推进生态移民、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生态化转型发展之路。

一是探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高标准打造生态屏障。围绕“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到规划当中,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县域总体规划、旅游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科学评估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各片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划定自然生态红线区和生态功能保障区总面积达1312.9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74.5%。近年来,泰顺关停并转石材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00多家,累计100多个投资总额约70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因环评问题被拒之门外。

二是探索实践生态移民模式,高标准拓展生态富民空间。出台避让搬迁“1+8”政策,整合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农民异地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等政策资源,创新推行生态大搬迁,促成人口、产业、资源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有效减轻偏远山区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生态环境压力。同时,将大量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统一实施复垦,仅宅基地整治可复垦耕地1360亩,可腾挪出规划空间和耕地占补指标1000多亩。

三是探索构建“生态旅游”业态,高标准打造生态产业体系。围绕“全域大景区”的定位,深入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形成以县城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廊桥氡泉”“乌岩岭飞云湖”为特色的产业片,打造廊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平台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diqing.offcn.com

四是探索实施生态治理举措,高标准改善人居环境。坚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全面落实“水十条”,不断加强森林生态管控治理,重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统筹“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大拆大整”“四边三化”“两路两侧”等政策资源,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联动推进城乡环境“三级共建”,实现全县19个乡镇21个水质监测点位全覆盖。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县界河流交接断面、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等达标率均为100%,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生态乡镇全覆盖,创成国家生态县、省级森林城市、全国首批“碳汇城市”。

五是探索创新生态保护机制,高标准推进要素生态化配置改革。在全省取消对26县GDP考核之后,泰顺紧密结合国家试点和自身实际,创新出台以环境改善为核心、生态贡献为标尺、要素分配为动力的要素生态化配置综合改革。坚持生态优先,按照分类乡镇生态化考核结果的不同档次,实行资源要素的差异化分配,形成“竞争促绩效、绩效分资金”的要素资源使用管理良性循环。

面临的挑战和下一步建议

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泰顺等山区县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政绩考核导向作用不够明显。有的党委政府为了取得靠前的考核等次,未能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二是配套资金不足。一些生态项目投入大、见效慢、回报周期长,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三是体制改革空间制约明显。在推进生态项目落地方面,因建设用地指标少、申报周期长、审批困难,存在重大招商项目等土地不足的现象。四是一些生态产业发展水平低、集聚度差。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难以形成较大的生产园区。五是生态项目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政府项目业主存在项目规划不专、管理能力不足,难以实现集约化、精细化管理,导致生态项目存在变更多、超概算等问题。同时,对施工企业资质调查不全,缺乏负面因素预判力,导致生态项目建设屡屡受阻,建设资金绩效难以实现最大化。

对于基层地区尤其是山区县来说,如何才能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笔者有如下建议:

在考核中更加突出生态保护导向。对于重点生态功能区,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惠民等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考核分值比重,逐步淡化经济类指标考核。同时,提高单位生态指标奖补额度,让考核导向更加精准、更加科学,让重点生态功能区更加集中精力投身生态建设和保护,实现生态建设“强项更强、优势更优”。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diqing.offcn.com

完善生态补偿激励政策。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进一步完善绿色奖补机制,对生态保护、水源保护等重点区域实行特殊的扶持政策,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支持发展“飞地经济”模式。“飞地经济”作为山海协作创新载体,是生态补偿的有益补充。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用地、税收奖补等政策支持,鼓励限制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开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飞地经济”合作,助推山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生态产业扶持力度。根据不同的地域产业优势,实行差异化扶持政策,促进全域旅游、现代农业等地方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促进山区绿色转型发展。同时,加大扶智力度,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实行有目标性的靶向式、订单式选派,精准匹配生态产业与人才,培训地方产业人才,弥补山区人才短板。

推广交流各地实践经验。如近年来,泰顺在“要素生态化综合配置改革”“生态大搬迁长效机制改革”的探索实践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推动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可给其他要素资源缺乏、经济基础薄弱、生态保护责任重的山区县提供一定参考。

激发山区县干部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重点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建立“以实干论英雄、以克难攻坚选英雄”用人导向,制定科学有效的考绩办法,倒逼干部争当“改革型”“担当型”干部,推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执行力大提升,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集聚强大内生动力。

更多云南迪庆州银行招聘信息关注迪庆中公教育

银行生态 篇6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 利率市场化 业务转型 用户思维

金融生态环境指的是与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相关的所有宏观、中观、微观因素的总和,它是金融业合理运行的基础。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所依赖的金融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金融生态环境下,商业银行应及时分析金融生态环境对其传统业务造成的影响,并进行合理预估,全方位梳理、调整经营发展思路,通过业务转型升级来适应新金融生态环境,把握生存与竞争的主动权,保障自身经营发展战略的科学性。

商业银行所依赖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

(一)宏观视角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兼顾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并不断升级优化,经济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外部经济环境。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风险向金融传导的渠道也更趋错综复杂。同时,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其在资金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金融结构的优化。随着国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将不断被激发,商业银行在此环境下如何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以契合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其稳健发展的关键一环。

(二)中观视角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以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此环境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1.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2015年5月,我国开始正式实施《存款保险条例》。6月2日,人民银行推出《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这为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方面有助于发挥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金要素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将倒逼商业银行不断增强自主定价能力,改变过度依赖息差收入的格局,加快粗放型盈利模式转型。有效抓住这一机遇,提升资金定价能力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2.互联网金融衍生出新的金融竞争逻辑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近两年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已催生出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多种互联网金融业态,衍生出新的金融竞争逻辑,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鲶鱼效应”。iResearch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万亿元,同比增长50.3%;2014年我国P2P交易规模已高达5000亿元,是2013年的5倍。根据私募通的相关统计,2014年国内典型的13家众筹平台共发生融资事件9088起,募集总金额为13.81亿元。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汇业务的分流,尽管目前从规模上看还不足以撼动商业银行的地位,但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已不再局限于银行业内部,更来自于跨界竞争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业银行面对新的竞争逻辑,必须具备忧患意识,积极融入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创新传统业务。

3.金融脱媒不断弱化银行的中介功能

金融脱媒是经济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快,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重要性在不断降低,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不断弱化。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扩容,实体经济融资渠道逐渐多样化,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渠道将不再是优质客户的唯一选择;另一方面,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猛发展,冲击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金融脱媒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不容小觑,它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和成本,而且降低了银行优质客户的粘性,弱化了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功能和信息功能。

(三)微观视角

目前,中国银行业已基本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的银行组织体系。近年来,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发展禀赋,对于战略布局、盈利方式、风险管理等方面逐步进行了差异化调整,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

1.战略布局综合化

在“大资管”时代背景下,随着相关监管部门分业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积极应对传统业务转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布局金融全产业链,其谋求混业经营的步伐不断加快,从而实现自身战略布局的综合化。2014年以来,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十余家城市商业银行密集布局金融租赁产业,寻求业务领域和经营范围的延伸和拓展。2015年6月10日,国务院提出发展消费金融,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与银行传统业务实现错位互补。6月18日,人民银行建议鼓励银行设立互联网金融子公司,重塑行业秩序。战略布局综合化将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自身资源集约、业务协同、效率优化。

2.盈利格局差异化

在新金融生态环境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传统的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已发生微妙变化,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客户群体、营销渠道、人力资源等禀赋优势各异,整个银行业盈利格局呈现出差异化特征。截至2014年末,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持续下滑,由2011年的36.3%降至2014年的9.65%;净息差逐步收窄,由2011年的2.8%下降至2014年的2.7%。从图1可以看出, 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对于其各自营业收入的贡献度呈现出差异化特征。陆岷峰、李振国(2015)研究发现,大型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依赖于规模效应驱使的利息收入,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主要靠中间业务来维持利润增长。随着新金融生态环境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深入,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盈利格局差异化特征将日益显著。

数据来源:各商业银行2014年度报告

(编者注:去掉右轴数据的百分号)

3.风险管理复杂化

随着新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经营所面临的风险点不仅来自于宏观层面,更来自于行业层面和微观层面,增加了银行风险管理的复杂化程度。从宏观上看,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局面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风险隐忧,对银行存量信贷风险防范造成较大压力;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市场风险可能加剧,而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环境下,也存在着跨界风险传染的可能。从微观上看,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对其流动性风险管理带来一定挑战,一些机构“存款丢失”事件频发也反映出银行内部操作风险较为严峻。这一系列的风险来源点将对商业银行传统风控体系、风控流程、风控文化形成挑战,因而风险管理趋于复杂化将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常态。

新金融生态环境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

(一)传统资产业务方面

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商业银行传统资产业务已产生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商业银行自身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上。

从资产规模的变化趋势来看,整个银行业信贷增速呈逐步放缓趋势。根据银监会相关统计,截至2014年末,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为13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长率连续四年呈下降趋势(见图2)。导致这一趋势的诱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民间投资乏力、房地产市场风险积聚、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隐现,商业银行粗放型的信贷投放难以为继;二是金融脱媒在一定程度上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直接融资服务,降低了银行信贷在企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三是P2P、众筹等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分流了商业银行小额信贷服务业务;四是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约束规定限制了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速度。资产规模的增长对收入贡献的边际效用将逐步降低。

从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来看,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向银行体系传导,直接导致商业银行整体资产质量出现隐忧。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的均值出现了“双升”趋势。截至2014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8426亿元,同比增长42.3%;不良贷款率为1.25%,比上年末上升0.25个百分点(见图3)。尽管银行监管部门和银行自身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化解了“双升”局面,但是由于部分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行业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摆脱经营困境,银行业资产质量欠佳的现状可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一种常态。银行资产质量的变化考验着其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和资产管理策略。

在新金融生态环境影响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将改变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业务经营思路,必须寻求业务的转型升级。

(二)传统负债业务方面

在新金融生态环境下,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也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具体体现在负债规模、负债结构、负债成本的变化上。

从规模上看,银行负债规模增速逐步趋缓。截至2014年末,商业银行负债规模达12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存款规模为98.34万亿元,同比增长9.6%。银行负债规模的变化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的不断扩容冲击了银行存款来源。据测算,货币市场基金每分流2%的活期储蓄存款,净息差就将下降近1BP。二是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存款替代产品日益丰富,银行存款流失压力上升,存款增速下滑趋势明显(见表1)。

从负债结构来看,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因素的影响下,近五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负债结构呈现出微妙变化(见图4)。存款理财化趋势不断增强,商业银行过去传统的被动负债格局将被打破。自2014年以来,新型货币市场基金持续保持着对银行活期存款及定期存款的替代性优势。为提升负债能力,银行主动进行的存款理财化行为将持续。

从负债成本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自2012年以来,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不断扩大。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自8月26日起,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在存款压力明显增强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型商业银行“一浮到顶”的揽存大战加大了自身的负债成本。在新金融生态环境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成为决定其负债业务发展的关键。

(三)传统中间业务方面

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创新发展给商业银行传统中间业务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其中最核心的影响在于银行中间业务客户粘性不断弱化。其原因在于:一是新兴线上渠道成为主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于金融领域,移动金融改变了用户的金融消费习惯。用户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线上平台满足自身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银行传统的物理网点渠道粘性不断下降。二是超值的用户体验契合用户消费心理。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凭借多重优势将用户基本金融服务内嵌入自身平台中,不仅以便捷、高效、安全的方式提供第三方支付结算、资金归集、生活缴费、投资理财等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还通过积分、折扣、抽奖等多种优惠活动来提升服务附加值,完全契合了用户的消费心理。例如在支付结算业务中,2014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80767亿元,同比增长50.3%,其中支付宝占比49.6%,财付通占比19.5%,快钱占比6.8%,汇付天下占比5.2%,由此分流了银行大量的支付结算业务(见图5)。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客户粘性的弱化对于业务拓展增添了不小的阻力。如何增强客户粘性将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新金融生态环境下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转型的建议

在新金融生态环境下,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积极寻求业务转型升级,以契合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各商业银行把握生存与竞争主动权的关键。

(一)坚持资产规模与资产质量优化并重,实现内生性平衡

在新金融生态环境下,“大资管”时代即将到来。建议商业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即从过去追求资产规模扩张向资产规模稳健与资产质量优化并重的方向调整,实现资产的内生性平衡。要实现这一转型目标,就必须对传统的零售业务和公司业务进行“深耕”。

一方面,零售业务作为未来银行竞争的焦点,是商业银行创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领域。在零售资产业务转型方面,可积极融入互联网技术、思维和平台,以“用户思维”加强营销策略和营销渠道重构,加强业务流程再造,运用大数据风控体系推动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公司业务如何实现“轻资产”转型是摆在大中型商业银行面前的一大难题,而交易银行模式为这一难题提供了突破口。交易银行具备多重优势,对商业银行的稳步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成为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可将交易银行业务模式作为公司业务的重要拓展方向,通过“流动银行”专业化、特色化、综合化的投融资解决方案,提升银行优质大中型客户的粘性,从而提升公司业务的整体效益。

此外,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在优化和丰富资产业务品种结构的同时,注重不良资产的核销和处置,以提升整体资产质量。

(二)坚持主动性负债管理,实现负债业务转型升级

新金融生态环境给商业银行传统负债业务的开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建议商业银行摒弃传统负债经营理念,以主动型负债管理取代传统被动型负债管理,这也将是商业银行负债业务转型升级的主线。具体的转型策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增强主动型负债定价能力。商业银行以往曾依赖人民银行利率管制,采取被动型负债定价方式获取较高额的息差收入。而在新金融生态环境下,商业银行主动型负债定价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大小。建议借鉴国外先进银行的负债管理经验,通过差异化的负债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综合成本的最小化。

二是优化主动型负债结构。主动型负债结构的优化直接依赖于主动型负债产品的创新能力。可通过发行债券,以及借助同业负债、大额存单、央行负债、协议存款等多元化主动型负债产品,来优化整体负债结构。

三是提升主动型负债的风控水平。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主动型负债管理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将尤为突出。建议商业银行加强对新金融生态环境下中国利率市场化运行过程中新特征、新规律的深入研究,做好预测,开发适合自身发展的VAR模型、敏感性缺口模型等,充分做好风险识别、预警、防范、对冲等,构筑一整套风控体系。

(三)加强跨界合作,提升中间业务服务品质

在中间业务转型升级方面,建议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与互联网金融“跨界”竞合。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创新,互联网企业凭借自身的平台优势、渠道优势、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跨界”抢占商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积极与互联网电商企业跨界合作、进行纵向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将是商业银行稳固中间业务的一大策略。

二是塑造新财富管理逻辑。家庭财富管理和企业财富管理将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潜在增长点。当前,商业银行客户族群和高净值客户在财富管理方面的管理理念、风险偏好在逐步转变。建议商业银行顺应这一变化,积极借助“用户思维”来构筑新财富管理逻辑,通过建立和完善新的财富管理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

三是提升服务品质。优质、安全、专业的服务,是决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而服务品质的高低取决于人才和产品两大要素。要实现中间业务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加强复合型高端营销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专业化口碑效应;另一方面要加大中间业务产品研发力度,形成差异化品牌效应。

作者单位: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印颖 罗邦敏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 改进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12-07.

[2]许道文.我国商业银行盈利高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J].经营管理,2012(08):32~37.

[3]陆岷峰、汪祖刚.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持续性研究[J].经济管理与评论,2015(03):100~111.

[4]毛国英.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做好资产负债管理的探讨[J].甘肃金融,2015(05):6~11.

[5]郑志来.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J].财经科学,2015(05):34~43.

[6]王锦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测度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01):7~12.

[7]中国工商银行渠道管理部课题组.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跨行业渠道竞争[J].金融论坛,2014(07):17 ~23.

[8]司金胜.金融脱媒环境下银行业的主动负债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14(10):67~69.

银行生态 篇7

一、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金融生态环境较差, 与小微企业旺盛的信贷需求不匹配, 严重影响了小微企业信贷的供给, 必须加强有利于小微信贷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以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

1、增加中小型金融机构数量, 提高小微企业的金融覆盖率。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已经对民营银行的设置有战略部署, 借三中全会的政策东风, 一方面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 降低银行的准入门槛, 允许设立开办一些与小微企业相匹配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民营银行, 进一步增加金融供给, 使金融服务能够普遍覆盖到小微企业;另一方面在现有情况下, 政府应该重视并且大力支持地方性银行如城商行的发展, 使其加快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 以立足当地, 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2、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提高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商业银行从根本上实现经营转型, 重视小微企业信贷, 前提条件是利率市场化, 银行能够保证利润。只有这样, 大银行才能发挥资本大、网点多、技术先进的优势, 实现小微信贷的批量审批, 在总量上扩大优势;小银行发挥机制灵活的特点, 更加深入乡镇和社区, 深挖小微信贷市场, 服务零售客户。

3、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增信服务。鉴于目前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的主要是财政性担保公司的现实情况, 根据财力, 地方财政应该为财政性担保公司注资, 使其做大做强, 发挥担保龙头作用, 放大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倍数;引导财政性担保公司对商业性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进行再担保, 使中小担保机构业务增加、发展壮大, 充分发挥中小担保机构的担保作用;规范担保机构的收费行为, 降低小微企业的非利息成本。

4、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使银行容易获得小微企业的信息。针对我国企业信用信息分散、信用体系建设主导权缺位的状况, 积极推进信息共享, 将工商、税务、经贸等政府部门以及工商联、担保机构等各方面掌握的小微企业的信息进行联接, 向银行公开, 使银行能够查阅到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需要状况等信息, 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加快推进小微企业的征信, 向小微企业宣传征信的意义, 组织小微企业申报信息, 聘请独立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对小微企业做出信用评价。通过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破解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降低银行的调查成本, 提高放款效率。

二、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 推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优化市场环境, 需要打破各种“玻璃门”的阻挡, 为小微企业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推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需要扶持有发展前途的小微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引导小微企业认清经济形势, 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进行生产经营, 监督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 坚决打击破坏环境、制假售假等不良行为。

1、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 政府就应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不能对市场经济有太多的行政干预, 给小微企业发展的机会。小微企业犹如小树、小草, 尽管势单力薄, 但只要有阳光雨露, 在丛林中一样能够长久生存发展。很多百年老店的传承就已经证明, 小微企业做到“专、精”, 就能够吸引银行, 银行会上门主动营销, 资金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打破市场垄断、行政壁垒的阻挡, 给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必然选择。

2、促进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采用粗放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经营, 靠低成本实现发展, 带来的后果就是产品的附加值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资源的减少、环境的恶化, 小微企业的发展必须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 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小微企业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使小微企业自觉对生产方式进行改造升级, 依靠创新和科技实现提升和发展, 同时要出台扶持政策, 对小微企业的技术革新, 产业升级等给予财政贷款贴息, 减税减负, 激发小微企业主动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对危害生态环境、产能过剩、破坏资源又不进行转型升级的生产坚决进行关停。

3、推进小微企业诚信经营。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条件差、人员素质低、诚信不足的弱点, 政府应该在社会构建诚信氛围, 加强信用教育与宣传工作, 倡导小微企业诚实、守信, 懂得维护企业及个人的信用, 并且发动社会监督, 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的社会诚信经营环境。可以在小微企业分布较多的村庄、街道、社区等区域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搜集调查网点, 动员有威望的人员搜集调查小微企业及企业主的软信息资料, 建立小微企业诚信档案, 以提高小微企业的诚信意识, 为企业信贷融资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完善相关政策, 充分发挥政策的支持作用

1、发挥财税政策对银行信贷投向的引导作用。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对商业银行小微信贷提出了增速和增量的要求, 引导了银行信贷投向。政府还应该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 对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收益实行税收优惠, 通过减税方式, 使银行自觉自愿甚至争抢着为小微企业进行授信。同时, 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核销要给予特殊支持, 简化核销程序, 实行税前扣除, 增强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动力。

2、发挥政策的配套支持作用。为了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 效果明显, 但在出台政策时要考虑政策的落实和相关部门的配合, 尤其是地方政府应该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切实解决小微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不能只是模仿中央政策出台地方政策, 摆花架子, 而且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 发挥政策配套支持作用, 防止政策成空头支票。比如, 有些被挡在银行抵押贷款门外的小微企业, 实际占用土地, 但由于历史或政策原因不能及时取得土地证, 贷款时不能抵押, 对于这类企业, 土地证办理部门应该分析原因, 及时为符合办证条件的企业办理土地证, 为抵押贷款创造条件。

3、政策支持的“度”要合理。扶持政策的出台确实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大量扶持政策的出台也引发了一些不正常现象, 一些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是紧盯市场, 而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申请政府的补助, 甚至靠补助过日子, 靠得到政府补助为招牌去申请贷款, 发展道路已经偏移。因此, 政策支持要有“度”, 政策应该以激发小微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为主, 不能弱化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体制, 防止形成小微企业对政策依赖, 加重财政的负担。

四、打造服务平台, 助推小微企业融资

1、打造银企交流平台。小微企业贷款找不到合适的银行, 影响小微企业申请贷款。而银行在考核指标和利润的双重压力下, 对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变得很强烈, 如何寻找优质的小微企业客户也成为银行的难题。银行采用传统营销方式, 依靠客户经理在市场上寻找客户, 成本高、效率低, 必然影响小微信贷的速度及质量, 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发挥服务职能, 搭建银企对接平台, 一方面将当地优质成长性小微企业信息建立数据库并且推荐给银行, 使银行能够查阅到小微企业的规模、资产状况、经营状况、民间融资、资金需要状况等信息, 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 批量开发小微企业客户;同时, 主动联系银行, 与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将银行的授信条件及要求向小微企业介绍宣传, 使小微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银行及信贷产品。通过银企交流平台, 使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消除了信息不对称, 相互之间更易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必然促进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获得。

2、打造社会化服务平台。除政府职能部门为小微企业提供公益性服务外, 应该调动社会力量服务小微企业, 广泛吸纳融资、担保、技术、培训等专业服务中介机构入驻, 使这些机构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方向, 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方案设计、财务管理、担保等服务。比如, 关于小微企业财务硬信息短缺问题, 影响了银行的授信分析, 必然影响贷款的发放。财务硬信息的提供与小微企业自身的管理不完善、相关人员的素质较低有关, 通过社会化服务平台, 平台内的社会化培训机构会对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掌握小企业会计制度, 并且能够按照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 提供合格的财务报表。

3、打造政策宣传平台。中央和地方有关小微企业的政策出台之后, 必须让小微企业知晓, 并且能够享受政策提供的优惠才称得上政策发挥了作用。鉴于不同层次小微企业对政策的认知程度和接受信息渠道不同, 政府部门应该建立政策宣传平台, 通过各种渠道, 广泛宣传解释有关政策, 使广大的小微企业能够根据政策申请应该享受的待遇, 如税收优惠、政策补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政策, 并且监督检查政策的执行情况, 使政策效应得以实现。

摘要:小微企业在就业安置、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自身实力弱小, 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对较多, 其中银行信贷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小微企业的银行信贷难题, 需要政府在不干预银行具体信贷工作的前提下, 走生态化治理路径。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治理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峰, 尚会永.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逻辑:功能论抑或生态论[J].光明日报, 2013.9.13.

银行生态 篇8

纵观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自1995年世界上第一家网上银行成立起, 中国境内银行也紧跟互联网发展形势, 推出各银行自己的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服务, 第三方支付亦发展得如火如荼, 尤其是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年, 在这一年里, 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等传统金融业机构开始积极谋变以巩固既有优势地位, 同时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新浪、京东、苏宁等互联网企业开始在金融领域构建自己的业务模式 (见下表) 。2013年6月, 阿里巴巴联合天弘基金, 在支付宝上推出“余额宝”业务, 7月, “民生电商”在深圳成立, 8月, 华夏基金与腾讯共同推出“微理财”, 10月, 百度联合华夏基金推出“百度百发”产品, 11月, “众安在线”在上海成立, 注册金10亿元, 12月, 京东商城旗下的“网银在线”获得基金销售支付结算牌照。截至2015年6月, 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发生的投融资案例共116起, 获得融资的企业数为108家, 融资金额约为19.39亿美元。之所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更加繁荣, 一是由于国内行业发展不平衡, 资源配置不当, 服务品质及种类匮乏, 二是由于中国社保体制不够完善, 国人具有很大的储蓄及投资偏好, 能满足大众需要的互联网金融便应运而生, 三是由于中国的市场利率相对较高, 个人理财需求较大, 投资者热情度较高, 四是由于中国的投资渠道较少, 资金流动较慢, 互联网金融以其便捷与信息透明化占据了投融资的一席之地。

以余额宝为例, 余额宝诞生于2013年, 一出现便受到广泛关注, 天弘基金2015年半年报显示, 余额宝上半年为用户赚138.68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1%, 自余额宝上线以来累计创造收益396.62亿元, 余额宝用户数已经增至2.26亿, 成为全球客户数最多的基金, 以现有用户数估算, 余额宝上线以来, 万份收益最高达到1.8022元, 七日年化收益率最高达到6.76%, 平均累计为每位用户带来175元的收益。

但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相似度很高, 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 特色业务较少, 没有核心的竞争力;银行自有系统平台的安全度较低, 平台内资金和出借人的账户资金不完全分立, 集聚的资金池产生巨大风险, 容易造成非法集资、携款潜逃等问题。此外, 信用管理信息体系不健全, 疏忽了信息真实性的核查, 导致大量虚假借款信息发布, 服务平台发展落后, 没有可广泛应用的金融信息数据库。

金融机构的作用在于为客户搜集信息、计算风险与收益、加速资金流动, 当信息完全透明、资金实现瞬间融通、收益与风险完美匹配时, 金融机构便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 尽管上述三个条件没有达到, 但银行不能也无法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应做好应对信息透明化、资金融通无障碍、收益扩大化的准备, 顺应时代的发展, 回归服务本质。“互联平台”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而建立的, 旨在打破各家银行信用数据壁垒, 实现信息融通, 消除信息不对称, 建立安全系数极高的资金池以及系统平台, 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

二、互联平台的体系设构

(一) 核心功能

面对银行高利润的诱惑与理财需求的短缺, “互联平台”的建立能够让银行在这个去银行化的互联网金融时代有新的立足点, 消除金融信息不对称等信任危机, 满足中小企业等的金融需求。其核心功能仍然是在优化资源的时间和空间配置, 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契约的形式多样化, 但其内涵不变, 金融风险仍然存在, 仍然需要审慎监管。互联平台可以从技术上降低交易成本, 消除信息不对称, 拓宽物理边界, 从而提高自动化风险管理效率, 促进金融创新。

(二) 体系架构

互联平台拥有三大支柱, 即支付、信息处理、资源配置。在支付方面, 通过线上线下相互支持与配合增加银行与客户的接触频率, 降低服务成本;在信息处理方面, 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避免“蝴蝶效应”与“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防范信息泄露;在资源配置方面, 高回报率并不代表高收益, 而是代表高成本, 尽管标榜高回报率会收获一批储蓄意愿强的客户, 但贷款意愿强烈的客户则无法承担高成本, 因此应建立长期平稳的回报率, 这样对投资者来说有稳定长期的收入, 对银行来说也不必承担高成本带来的风险。

互联平台主要处理的问题是信息与效率的问题, 由于银行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大众的信任, 所以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建立平台与银行的协作方式与规则, 如何设立平台风控模式与机制, 以及如何打造系统平台体验、IT安全性等问题。只有将系统设计好, 把流程、安全、移动端平台、客户体验、风险控制及人才培养设立好, 才能为今后的创新奠定好基础, 提高平台利用率。在支付方式方面, 以移动支付为基础, 个人和机构都可在互联平台支付中心建立对应银行账户;在信息处理方面, 互联平台应建立云计算基地, 能够处理银行海量的数据处理需求, 同时建立完善的投诉反馈机制, 在网络投诉方面做到第一时间处理, 允许供需双方的信息通过社交网络揭示和传播, 以人际关系为核心, 通过数字化将真实的社会关系呈现在网络上, 并加以拓展, 从而降低联系成本, 丰富关系数据, 通过高度的诚信度增加违约动机的约束能力;在资源配置方面, 在供需信息相对对称、交易成本极低的条件下, 互联平台能够使信息快速流通、交易快速进行、中小企业及个人投融资渠道畅通成为现实。

(三) 建设思路:

“互联平台”的建设思路应从客户思维转向用户思维, 重点放在积极处理投诉问题、简单化产品特征、保持用户粘性等方面。银行用户流量转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是银行拥有广泛的账户, 将这些既有用户继续保持在账户内, 并鼓励其成为互联平台用户是“互联平台”利用率高低的一个关键点。现在中国的银行已开始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投资P2P, 例如招商银行与人人贷, 交通银行与投哪网, 平安银行与红岭创投, 他们不仅在P2P风险备用金上进行合作, 而且逐步扩大到借贷资金、支付管理等方面, 这也是“互联平台”的功能之一, 即鼓励多方合作, 巩固客户基础, 完善技术体系、改善服务能力。

三、互联平台设立的SWOT分析

(一) 优势

银行资源丰富, 具备较稳定的客户资源、资金资源, 足以针对任何一项金融业务模式进行基础性拓展。建立统一的平台, 投入足够的开发与维护成本, 设立高效全天候的投诉反馈后台, 可以使系统安全性尽可能的提高, 实现银行间信用数据互通, 提升服务水平。

(二) 劣势

互联平台开发维护成本高,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些费用来源有待商榷。平台的运行需要拥有海量数据处理能力的计算机技术支持, 这一点如果无法保障, 则平台的可用性极低。互联网金融所宣扬的优势之一就是利益大数据能够解决信用风险问题, 很可能高估大数据的作用。

(三) 机会

如今资源共享、信息透明的互联网精神已深入人心, 在这样的条件下, 实现银行间资源共享、信息透明可以进一步推动银行业的发展与竞争, 节省互联网成本。同时由于互联平台的建立, 银行在小微企业及个人投融资业务开展方面更加便捷。

(四) 威胁:

首先, 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 新建立起来的“互联平台”很有可能在被充分利用起来之前已面临被淘汰的风险。第二, 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 企业融资渠道增多, 以社会融资模式为主导的商业银行面临收入被分流的威胁。第三, 有学者认为, 数学分析有它的好处, 但不能完全相信数据。我们也认为虽然“互联平台”上有大量数据可进行分析, 但银行仍应结合自身特点及经验开展业务。

四、结论与建议

(一) 充分利用互联平台

“互联平台”的低成本与高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业务支撑环境方面, 互联平台以一个数据中心服务整个银行体系, 减少了银行自建系统的硬件设施和人力成本;二是在交易和服务成本方面, “互联平台”以数据挖掘为基础, 打破时空制约, 建立客户与金融之间的直接通道, 简化和创新金融交易方式, 降低资金融通的成本。客户仅需要登陆一个平台, 即可办理支付、转帐、贷款等业务, 降低了时间成本;三是在信息互通方面, 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海量数据分析, 抓住客户的需求, 进行产品、交易方式与结构、营销方式、用户体验等创新, 同时获取客户的征信, 防范金融风险;四是在运营方面, “互联平台”采用集中式运营, 一站式供给, 提供全域服务, 具有集中、开放、低成本、触角广、标准化等特点, 拓展了多元化渠道建设和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对提供综合化和生活化的金融服务具有开创性意义。

(二)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下, 商业银行应通过深入的市场研究明确差异化经营战略定位, 更加注重客户需求推进产品创新, 有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服务, 最大化客户体验, 从而留住客户。

(三) 建立互联网营销渠道和物理营销渠道有效结合的经营方式

一方面, 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传统金融业务中去, 积极拓宽服务渠道。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具有在资金、风控、基础设施、认可度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是互联网金融这个新生事物所不具备的, 因而商业银行还应继承并发扬原有的物理营销渠道。若能将互联网营销和物理营销有效结合起来, 商业银行则可以这种新的营销方式, 创造新的极大的价值。

(四) 建立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共赢的经营战略

众多互联网企业拥有海量的客户信息, 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积极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有效合作, 既利用互联网企业在客户消费数据上的优势, 又利用自身风险调控的优势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 积极合作, 扬长避短, 才能实现共赢, 推动互联网金融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要:互联网凭借普惠、开放、平等、分享、协作精神, 使金融业务透明度更高、资金流通更高效、成本更低, 给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与经营模式带来巨大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银行和客户的直接联系。面对利率市场化下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贷、金融服务平台等带来的挑战, 传统商业银行仅依靠净利息收入盈利已远远不够, 在互联网技术日趋发达的今天, 不仅需要加强自身服务体系建设, 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而且需要统一合作, 建立以共享信息、提高效率、保障安全为目标的“互联平台”, 力求壮大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实力, 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与个人的金融需求。

关键词:“互联平台”,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

参考文献

[1]何师元.”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联度[J].改革, 2015 (7) .

上一篇:差异化市场营销下一篇:小型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