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项目化计算机应用

2024-10-20

课程项目化计算机应用(精选12篇)

课程项目化计算机应用 篇1

一引言

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 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学校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大多数计算机课程都是以通过等级考试为教学目标的。虽然学生在教学中能初步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 但如何将计算机教学更好地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相结合, 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一直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思考的问题。以笔者正在进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例, 授课内容主要为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 在授课过程中, 笔者尝试用项目化教学进行授课, 将学生以后会在学习、工作中碰到的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 将教学内容项目化, 让学生在解决项目的过程中学到相关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下面笔者将以Power Point软件应用教学为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来谈谈项目化教学。

二什么是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化教学一般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完成任务。

在项目化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是核心。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的是指导者、督促者的角色, 学生则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 进行的是自主探究学习。

三项目化教学的过程

1. 结合教学内容, 确定项目化教学目标

以Power Point教学为例, 考虑到笔者所在学校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 且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年就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制作一份清晰、美观的职业生涯规划演示文稿就成了许多学生想要学习Power Point软件操作的首要目的。在了解了这一点后, 笔者决定以此为契机制定项目化教学目标, 即用Power Point软件制作一份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演示文稿。

2. 项目化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 情景设置。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以后, 那么如何设计项目化教学过程呢?第一步就是情景设置, 在进行此项目化教学前, 学生已掌握了Power 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 如演示文稿的制作、修饰等。而该项目化教学的目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演示文稿的动态设计, 首先笔者通过展示一部分制作精美的职业生涯规划演示文稿把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中来, 并告诉学生本次项目化教学要掌握的知识点就是Power Point操作中演示文稿的动态设计。

第二, 操作示范。在确定了项目化教学的情境后, 笔者决定先选择其中一个小项目进行操作示范, 从制作演示文稿中对象的动画设计入手, 使学生对演示文稿中的动态设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为在后续的自我探索中指明了方向。

第三, 独立探索。通过示范操作的小项目, 结合该项目化教学的目标, 首先要求学生在制作前收集自己所需的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素材, 如图像、音乐、视频等。其次, 为了此次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笔者要求每个学生都先准备好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提纲。最后结合示范的小项目, 让学生自我探索演示文稿的制作, 特别是在加入外部素材元素后, 会对演示文稿的动态设计产生什么影响, 这也是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 同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四, 协作学习。完成探索过程后, 学生就可以正式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在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中, 笔者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 要求每人都要制作一份职业生涯规划的演示文稿。在制作的过程中, 小组内部可以共享收集到的制作素材, 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分析解决办法, 并做好记录。

第五, 学习评价。项目化教学的最终成果直接体现在学生的演示文稿作品上。通过对照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的评分标准, 首先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再进行小组评价, 最后是教师评价。综合以上三项评价, 得出该项目化教学的评价结论, 即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了Power Point中的演示文稿动态设计操作。

四项目化教学过程需注意的问题

1. 教师的指导作用要充分发挥

在项目化教学中, 教师都是项目化的设计、实施方案、评价方式的指导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鼓励学生创新思考, 培养他们计算机实践操作的能力。

2. 选择项目要有实践性、可操作性

在职业教育中, 项目化教学是教学过程与所学专业内容结合的最好方式之一。在项目的选择上, 要做到符合学生专业的要求, 不能脱离实际。这样学生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 在学校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有用武之地。

3. 充分调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 虽然教师起着指导作用, 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自我学习的意愿、自觉学习知识才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通过项目的学习, 学生能够理解把握理论知识, 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在项目化教学中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

五结束语

职业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在职业教育方法改革中, 项目化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它在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学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都有着很好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笔者将继续探索项目化教学方法, 将它更好地应用在计算机教育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黄晋.具有专业特色的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09 (29)

[2]黄林国.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 2011 (14)

[3]陈坤健.“计算机基础”项目化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3)

[4]李琳.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2 (2)

课程项目化计算机应用 篇2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计算机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比较抽象,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以适应该课程的特点。结合计算机课堂实践,并合理安排相关知识点,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既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融“教、学、做”于一体,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项目教学法;总结评估

计算机应用课程是技工学校的必修文化课之一,顺应了知识经济到来这一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将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认为在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是一个实际有效的方法。“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传统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1项目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将现有的教学资源细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运用得当的情况下,项目教学法不仅能充分调动计算机课堂上具有“特殊个性”的学生群体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全班学生在快乐地学习计算机的同时,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2项目教学法容易产生的问题

2.1课堂把控不当,容易让项目教学流于形式

项目教学从表面上看,是把每个知识点分成若干个独立的项目,然后通过项目任务书下发给每位学生独立完成,老师也不用费力地去讲。看似简单,实际上稍有不慎,项目学习就会流于形式,为学生制造聊天的好机会。要想避免这一问题,关键是老师要适当干预和调控,切实充当好一个多角色的教师。

2.2小组成员分配不当,容易导致项目的被动和依赖

项目教学的另一问题就是有个别学生可能过分内向、被动,以致过分依赖他人,或造成一人统治整个项目组学习的局面。为此,老师和小组组长应负起责任,给这部分学生尽可能多的鼓励和机会,让他们逐渐地适应小组的学习,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3教师项目分配不当,容易延迟课堂教学的正常节奏

因为项目教学法的引入,学生项目学习要占用许多时间,而且老师还要进行重点讲解,这样有可能导致课时紧张。这就要求教师应精心备课,切实作好每一环节的安排;学生应在课前自学老师下发的学习资源,找出自己不易理解的地方,以便在上机学习时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在学习过程时就不至过于盲目,浪费太多的时间。另外,若有的项目难点比较多,教师可以让学生就项目中难以操作的部分进行任务分解,分配给项目组中每位同学进行讨论解决,其它尚未解决的部分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

3“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计算机应用这门课程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不加思索地照搬书上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比较薄弱,不会灵活运用,对于整门课程很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总觉得教师在授课期间教的技能都会操作,但课后没有强化练习,感觉什么也没学到,更别谈承担大型计算机项目。通过实践,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了计算机课程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到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了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3.1项目描述

首先,教师科学地合理选择既对学生的“胃口”,又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的项目。最后确定计算机应用这门课程安排22个项目,做好每个项目的任务书和展示要制作的案例效果。通过“项目”的实践,既注重了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又强化了技能训练。例如我根据WORD的教学目标、社会需求以及学生的职业意向,确立了办公文件的管理、海报的制作、个人简历的制作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完成,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

3.2项目完成过程

我在提出项目设想前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及学生的原有基础。在介绍项目任务的内容,进行项目细化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毕业论文的制作”这个项目可以细化为“页面设置”、“属性设置”和“应用、修改及定义样式”、“设置标题的多级编号”、“生成目录”、“插入分隔符、分页符”等,通过这些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吸引了学生的制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独立完成整个项目。

3.3成果展示

项目完成后,我让小组成员派代表对毕业论文的制作的效果进行展示,在展示的同时并加以介绍本组作品,制作过程,所应用的知识点,所遇到过的问题等。

3.4总结评价

项目结束后,我从职业操守、专业技能、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给予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科学性评价,并可以通过问卷星在线测评系统对学生进行自评和她评。通过总结报告,可以反映出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方法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在课堂中重点介绍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强化训练,举一反三,巩固对项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操作,让每位学生学会学习,快乐学习,学有所获。

4结语

总之,在计算机课堂中巧妙运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当今流行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头脑风暴法,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不但让学生学到了基本技能,而且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教学中巧用项目教学法,体现了技工学校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打造了一批合格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专技人才,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栋松.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1):47-48.

课程项目化计算机应用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行动

我国在重大会议上指出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对于计算机应用类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上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需要打破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尊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使得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本文就是对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行动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相关教育人员有所启示[1]。

1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社会步入大数据时代,对于计算机应用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上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但是对于我国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其中存在很多的不良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增,学生承担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力。计算力应用类专业学生毕业后,本身具有素质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学生不能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毕业生往往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是实践能力较差,需要在岗位上磨练较长时间才能适应岗位工作。追溯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在以往学习的过程中。相关教育人员并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成效得不到良好保障。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学中不能突出课程教学重点,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多而不精,学生具有的职业能力较差,就业竞争力也受到一定的不良影响。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过于落后,不能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导致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社会企业想要聘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从而缩减企业对于员工培训的成本投入,延长人才的使用期限,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2]。

2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可行性、必要性研究

2.1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课程教学活动开展希望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众多软件的操作技巧。很多软件的操作都过于复杂,操作方式众多,而且多项操作之间没有存在明显性的联系,知识内容也过于分散,学生很难再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目标而言,不仅需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巧,还要使得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作品制作。项目化教学模式就是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良好地融合,强化知识点的衔接,加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2 计算机应用类专业教学院校的特点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希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计算机应用类教学院校与社会企业往往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与相关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校企合作模式创建,教学院校为企业定向地培养人才,使得学生就业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计算力应用类专业落实项目化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参与社会市场调查,以及项目规划等众任务中去,能够加强对社会岗位的理解,明确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促使自身就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项目化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职业道德,还能增长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而且教学院校可以将职业岗位的需求编制为项目,并且将其与课程教学进行良好地融合,丰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保障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3]。

3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Photoshop的设计与制作是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所以学生必须要能够掌握Photoshop软件的各项操作技巧,能够独立应用Photoshop软件完成作品制作,下面就对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3.1 Photoshop课程教学目标

项目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巨大差异性,其中最为鲜明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现方式不同。以往传统的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主要是通过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检验。但是对于Photoshop软件教学而言,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教学目标具体的阐述为通过教学活动开展,能够使得学生依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利用Photoshop完成作品制作。

3.2 Photoshop软件项目化教学过程

Photoshop软件项目化教学模式开展可以分为以下内容,教育工作人员可以与杂志社的编辑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明确项目开展的背景和环境,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对于需要设计的图片进行修饰和处理。学生需要了解杂志图片的排版方式和处理需求,认真地对图片进行处理。在处理完成后学生需要对修饰和设计的图片进行分析,审核图片效果是否满足杂志排版的实际需求。发现不良问题后需要及时地进行修整,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在此过程中不能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扰,而是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及对学生的作品成效进行评价。

4 结语

项目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能够促进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改革。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使得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加强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融合,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缩减教学与社会岗位之间距离,使得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有效的增长。

参考文献:

[1]蒋桂梅.基于项目化的课程实践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5):15-16.

[2]孔英,褚晓广.基于案例项目任务驱动的计算机硬件课程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3(06):22-23.

课程项目化计算机应用 篇4

1、项目化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1.1 项目化教学设计理念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根据需求利用Word编辑处理文档, 能用Excel制作报表, 能用Power Point制作演示文稿, 能利用网络查找信息、载信息, 能对计算机中的文件进行管理的能力。在课程的教学中, 具体的设计理念如下:

一是从各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 紧紧围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精心选取各种专业相结合的典型项目、案例, 引入到授课过程中, 努力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计算机基础知识相结合。

二是教学内容项目化, 便于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学习项目, 使不同专业选择性地学习该职业岗位的专业项目, 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传统学习方式与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结合, 将“网站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思想融入到课程网站建设之中。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任务,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是采用项目化教学的考核,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 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和表现。

1.2 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调研各学院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的分析及信息化社会对从业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 将各专业岗位与计算机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整理归纳, 为本课程确定4个典型的工作任务 (所包含的知识点是静态的) , 但不同专业可以根据专业需求选择不同载体, 在项目选取与设计时尽可能地考虑到专业需求, 与专业结合。因此我们设计若干个不同专业的学习情境和若干个任务。见表1, 表2。

在项目设计时, 我们以尽可能贴近专业、培养技能、学生主体的思路设计学习情境, 将知识体系和技能训练有机融合,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 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融入到整个教学设计中,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2、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与考核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根据教学进度, 围绕这四个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 , 把以一系列贴近专业的实例为主线, 选择真实项目为教学任务和导向, 进行项目化教学, 改变不管是对什么专业, 均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满足不同专业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做的各项工作, 以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为教学方式, 把实训划分为若干个项目, 每一个项目划分为若干子任务, 见表2。在课上, 每项工作任务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 教师引导点评为辅。每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6个步骤进行。在作项目的过程中, 老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及讲解, 引导学生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同时,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三者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 即“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上教学”三者结合, 课堂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问答式教学把计算机课程讲得生动活泼。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补充, 实践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为此, 我们合理安排实践课教学时数, 以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上机教学和管理, 调动学生操作的积极性。网上教学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也可以满足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 方便自学。为此, 课程网站提供有“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在线练习”、“专业应用”、“在线答疑”等多项教学资源, 供学生课外灵活自由地学习。

考核方式:该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又重操作的基础课程, 为了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们采用过程考核和项目成果考核结合+终结性的考核形式 (见图1) , 改变了传统的“模块测试+平时上机+全区计算机等级考试”考核形式, 学生自愿参加全区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原则。其中以过程考核和项目成果考核结合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评价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当学生完成任务后, 教师通过项目抽查, 对比评价, 来了解并检验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 教师利用极域教学平台, 跟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及作业回收情况。

参考文献

[1]李丽琼, 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J].福建电脑, 2013年第2期

[2]黄林国,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 2011年, 14期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项目原型 篇5

[实验的名称;应力求简短、反映实验的核心内容/建议在一行语句之内]实验目的[实验预期达到的目标。采用掌握/会(针对技能点)、理解/了解(针对知识点)等词汇分条描述]实验类型

[在以下类型中选择一类:基本型、综合型、探究型]实验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指明实验覆盖了“教指委”制定的知识体系及实验体系中的哪些知识点和技能点;注意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正确编号(允许进行下一级的详细拓展)]实验任务

a)实验的具体内容,即实验题目的具体描述

b)具体的实验要求,包括要求达到的目标或程序设计实验要求验证的测试用例等; c)具体要提交的实验结果(可选)。实验条件[可选]

[实验的系统环境、仪器设备、需要的软件等;若对环境无特别要求,如程序设计等课程,该项可省略]实验分析[案例必须]

[该部分包含下列内容的全部或部分]:

a.问题的分析;

b.完成本实验需要补充的额外知识;

c.对实验原理或实验方案的提示;

d.对程序代码的分析或给出的流程图或伪代码;

e.实验难点、经常性错误的分析。参考方案/答案[案例必须]

[该部分包含实验的解答(步骤),如程序源代码,多媒体样例作品、实验完成后的截图等;该部分也包含一些额外指导,如视频指导的资源地址以及Step by Step的指导等]思考问题[可选]

课程项目化计算机应用 篇6

关键词:建构主义;计算机;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2-0057-04

一、引言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并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从而进行富有个性地学习。

项目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把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进行知识的构建,[2]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效果而不是项目产出的结果。[3]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和传统的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需求的转变

项目教学法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以及项目參与者对项目主题的认同感和解决问题以后的愉悦感。学习不再是“刺激—反应”的过程,而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学习者在了解一般的原理、原则的基础上,将主动学习发展为探索新情境、应用自己的能力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

2.教学角色的转变

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注重激发项目创意,其任务更多地落在改善和促进学习者潜力的发挥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创设学习机会以及解决问题的参与者、组织者和互助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建构者。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最终达到使学生独立学习的目的。

3.教学范围的改变

通过项目主题所包容的跨学科的综合内容来达到教学完整性和综合性,这在传统的单个学科专业的学习中不能实现。如何将生态、农业、机械学科与信息技术结合,形成综合项目,项目教学的跨学科性为综合教学开辟了新途径。

4.学习责任的改变

由于项目教学的社会关联性质,使其可以展示学习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这使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正确应对的能力。在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被剥离出来,学生学习的责任仅限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不是对知识的应用。在面向工作世界的项目教学法中,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相互关系和矛盾问题,以及项目活动及其结果产生的社会关联作用和应用于以后职业工作的意义,从而发展为更高的责任感。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项目设计,构建情境

项目主题可以由一个外界的任务委托引发,或者一个或几个人提出一个项目构想或项目创意,从而在一个事先约定的范围内对项目创意进行分析,按一定的规则或条件对提出的任务进行结构化处理,提出问题并确定项目结果的使用价值,形成一个项目的大致框架草案。项目设计的主要原则是要构建一个现实的项目情境,使学生有学习体验,也有“亲临”在项目情境中的体验,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2.项目计划,分工协作

项目案例通常是综合性强的实践案例,有些案例贯穿于整个教材甚至超出教材内容。因此教学中应分解案例,形成具体项目任务。案例的分解主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软件开发的实际工作流程,可以依据项目具体功能,将项目分解为具体模块,分析每一模块所关联的知识点以及模块间交叉的知识点, 使得知识的学习打破传统的体系结构,代之以建立在任务解决基础上和知识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化学习过程中,每个项目模块落实到不同的小组成员。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组内成员进行协作交流和小组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实现任务组内实施,项目整体完成。[4]

3.项目实施,沟通会话

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做出反映。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沟通会话过程也是协作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沟通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4.项目总结,意义构建

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在项目实施完成以后,进行项目的总结,挖掘项目具体内容与知识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通过项目的实施,在学生的大脑信息库中产生留下知识链条,遇到类似问题能够产生关联。

四、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不同课程有不同的性质,同一门课程有不同知识点,相同知识点有不同应用,这些都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建立支架,开始课程

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在计算机课程中,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占非常重要的地位,《VB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都属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授范围。在任何一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最初阶段,须对这门课程进行内容与方法构建。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课程中,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先为学生建立一个知识点支架(见图1),以后的所有章节都沿着这个支架展开,使学生对这门课程要传授的主要知识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2.抛下锚点,开展项目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称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因此,將不同的知识点设计成相应的项目,建立知识锚点,成为项目教学法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也是沿着锚点追逐知识的过程,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来源有以下几个途径。

(1)课堂设计

在计算机专业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Web程序设计》等课程均有较强的操作性,适合开展课堂项目教学,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优质教学项目,并将其“抛”在各知识点中,建立锚点,学生沿着锚点和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在这一教学环节点,采用“教师抛描,学生追逐”良性互动的原则。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在《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电子商务》等课程课堂教学后开展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设计并完成综合性项目任务。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先拟定不同的项目主题,要求分组开展,通过学生相互沟通、协作、探索,最后以设计报告和设计作品的形式提交。在这一环节中遵循“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分工协作”的原则。

(3)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在所有课程都结束后进行的检验学生综合水平是否达标的环节,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有完整功能的项目,更注重学生作品的质量而非学习过程,一般要求多门课程交叉整合来完成,完成的周期较长,这一环节遵循“学生探求,教师把关,返馈完善”的原则。

(4)SRTP大学生科研训练

这一环节和前几个环节不同的是具有选拔性。较优秀、有较强创新意识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申请立项资助,来完成一项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独立项目,在这一环节中,遵循“共同探取,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原则。

(5)教师的教学、科学研究项目

这一环节具有自愿性、选拔性,通过具体项目的参与,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更真实的体会,适合求知欲较强,踏实耐劳,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汲取而非有形报酬的学生参与,在这一环节中,主要遵循“教师主导,学生配合,师生双赢”的原则,具体如表1所示。

3.随机教学,知识升华

在教学过程中,同一教学内容,常常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因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因此,同一知识点多次进入,这种多次进入不是一般的巩固或简单重复,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和侧重点,最终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下例是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随机教学法在“数据独立性”多次出现的处理,见图2。

数据库的概念: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具有一定数据独立性的数据集合(第一次出现)。

教学重点:解释独立性概念(数据和程序之间具有较小的相互依赖性)。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二级映像:外模式/模式的映像,模式内/模式的映像,提出二级映像的原因,保证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第二次出现)。

教学重点:独立性的体现(当外模式发生变化时,由于外模式/模式的映像的存在,模式不用发生变化)。

视图:对应于外模式(第三次出现)。

课堂项目设计:教师信息查询系统

情景设计:当teacher表中的age(年龄),变为birthyear(出生年月)时,如何保证应用程序不变:

对策:改变t1(外模式)/模式(teacher)的映像

Alter view t1

As

Select no,name,year(getdate()-birth) as age,sex

保证了当teacher发生变化时,由于t1/teacher的映像存在,程序不用发生变化。

上例中“数据独立性”先后三次在不同的场合出现,对于这三次的出现有不同的处理,保证同一知识点在不同时期出现有着不同的意义与目的。

五、项目教学法效果分析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于2013级本科生开展了项目教学法,具体作法是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相互渗透,将原本在理论课堂中要讲解的内容,在实验课堂中设计成实验项目,因此节约了理论课的课时,同时拓宽了讲授内容,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提升了教学效果,表2是2012年开展项目教学法以前与2013年开展项目法后教学效果的对比情况。

1.提高教学效率,拓宽了教学内容

项目教学法开展后,在相同的学时内,将教学内容拓宽了25%,在相同的时间内传递了更多的信息量。

2.增强了自觉意识,提升实验的紧迫感

在开展项目教学法后,学生的实验主动性和实验热情有较大提升,因此和未开展项目教学法相比较,学生的实验效率提升了15%,具体见表3。

3.提升了学习的兴趣,提高实验达标率

比较项目教学法开展前后,如表4所示,实验的合格率与优秀率各提升了4%,实验达标率共提升了8%。

構造教学效果G,为内容扩展率N,实验效率X,实验达标率的函数D。

G=w1*N+w2*X+w3*D

其中,w1,w2,w3为N,X,D,所占的权重,本文中取w1=w2=w3=0.33,求得2012年同2013年相比教学效果增益如表5所示。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以内容扩展率、实验效率、实验达标率为指标来衡量教学效果时,发现在开展项目教学法的前后,教学效果有7%的增益。

六、结束语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在项目教学法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建立支架”、“抛下锚点”、“随机学习”等学习模式,使知识在建立总体的支架后,分成不同的项目展开,并对已出现过的教学内容再随机进入,使知识得到巩固与升华。通过在计算机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法,对比传统教学法,在教学内容率、实验效率、实验达标率为指标衡量教学效果的情况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5-7.

[2]冷淑君.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研究,2007(7):119-120.

[3]张兰芳.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及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37(6).

[4]傅四保.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项目教学法初探—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育,2011(2):55-58.

课程项目化计算机应用 篇7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基础实验课。由于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 计算机的使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 因此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已成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技术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有关本课程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为主的课程,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并且掌握上机操作的初步技能及方法, 学会一种中文输入法, 具有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表处理软件的能力, 并初步具备应用Internet的能力。要求学生: (1) 了解计算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一般结构及基本概念, 系统地掌握中、西文DOS的基本知识、各种命令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能在DOS环境下熟练地进行磁盘、目录和文件的实际操作以及汉字的输入, 这是全书的基本要求, 也是重点之一。 (2) 在上述基础上, 完整地掌握Windows和office软件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方法;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及对病毒进行防治的一般方法。 (3) 通过BASI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 掌握顺序语句、选择语句、循环语句的概念和使用方法。通过学习, 掌握程序设计的初步知识。在学习过程中, 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微型计算机、DOS、Windows和Word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的使用方法。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实践环节, 多上机操作, 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加深对软件的深入理解, 为今后在其它的课程中使用计算机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问题突出

很久以来,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基本是众多学生面对教师, 教师依次完成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原因、过程、结果的分析讲解, 其间添加师生谈话或一问一答, 最后做一个课堂小结。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一直都是扮演着指挥者和灌输者的角色,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不能很好地将知识融化成自己, 也不能很好地将学习的知识消化。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整体知识框架的形成, 但是却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容易使学生形成“接受———记忆———再现”的思维定势。如果不能及时改变这种教学的模式和学习的状态, 学生后面会越学越吃力, 最后完全失去学习的兴趣, 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各个细节的知识点, 从而让学业受到很大的影响。更有甚者, 这种一灌到底的教学方式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活生生”的学生甚至成了“被窒息”的人。这就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才应该是主角,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目前的教学关系就是:我讲, 你听;我问, 你答;我写, 你抄;我给, 你收, 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完全违背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 与高职院校要求背道而驰。这就需要采用项目化教学法, 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内容提供实践的参考与检验, 可以帮助高职生更好地认识书本的课外知识。

3 项目化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应用与实践

3.1 项目分类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数据的表示方法、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微机结构特点以及常用外部设备等。整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在介绍软件系统时, 重点介绍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在介绍硬件系统时, 以五大功能部件为主线, 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学生接受探究实践活动的培训, 如实践学习项目的选择, 实践项目的注意事项。组成小组, 成员间分工协作, 设计探究实践的初步方案, 提交给教师。进入实验室,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对应的项目, 利用课本知识完成, 接受教师检查。小组内交流实践方法和过程, 进行操作。

3.2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

对学生提出的初步方案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师对每一个小组探究实践方案做到心中有数, 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提醒学生注意学会倾听和吸纳别人的意见;指出探究实践注意事项。例如在操作EXCEL表格时, (1) 熟练掌握工作簿中表的插入、删除、工作表组的选定和使用等操作。 (2) 熟练掌握工作表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工作表的打印等操作。打开和关闭等操作。重命名、表间的切换、默认工作表数目的改变、查找与替换, 数据的选取、移动、复制和格式。 (3) 熟练掌握单元格的操作:删除与清除, 行列删除与增加, 掌握单元格的相对地址、绝对地址和混合地址的引用方法, 了解三维地址的使用方法。 (4) 熟练掌握如下Excel常用函数使用:SUM, AV-ERAGE, COUNT, SQRT, MAX, MID, MIN。

3.3 教学效果

训练高职学生对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高职学生利用现代化学习手段进行快捷、高效学习的意识, 学会资源共享, 欣赏他人, 提高自己。教师领引, 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消耗。使学生减少盲目性, 树立自信, 学习借鉴他人的探究经验和方法, 以实际行动启发学生要善于资源共享。及时了解各小组情况, 确认差异, 及时纠正错误, 激励参与, 注重过程评价。遵循探究项目的过程性规律, 让学生体验科学实践的成果都不是容易获得的, 耐心、细心是重要的。了解学生探究实践总体情况, 组织学生之间进行探究项目结果的交流, 即“分析实践结果, 得出实践结论”、“表达与交流”。提出进一步探究活动的建议, 提供进一步探究项目实践指导和实践条件。使学生获得了科学探究活动的经验, 初步确立了严谨的作风。学会了分享成功的快乐, 或敢于面对失败。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分析原因, 尊重客观事实。

实践证明: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 更能适合各行业的实际需要, 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是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老师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下将结合高职教育要求对《计算机应用基础》高校课堂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具体地阐述。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参考文献

[1]丁玲.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07) .[1]丁玲.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07) .

[2]王阳.探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改革[J].网络财富, 2010 (18) .[2]王阳.探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改革[J].网络财富, 2010 (18) .

[3]徐丽珍.高职VI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福建电脑, 2009 (10) .[3]徐丽珍.高职VI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福建电脑, 2009 (10) .

[4]王晓.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探索[J].价值工程, 2010 (22) .[4]王晓.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探索[J].价值工程, 2010 (22) .

课程项目化计算机应用 篇8

1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学一年级学生, 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比较强, 但缺乏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结合实际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提高服务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我们设计的任务即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实用性, 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在。因此,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主, 面向应用, 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 以项目化教学为主要表现形式设计工作任务, 从而培养学生应用计算的能力与素质, 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项目任务的确定

在本课程的项目设计过程中, 我们始终坚持以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 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具体任务覆盖整门课程。贴近各专业需求, 注重学生专业续航能力和实际工作技能的训练, 培养出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如表1) 。

3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良好的情境设计使得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真实更自然, 同时良好的情境设计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我们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用Word软件制作一份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冰雪旅游周报”这一教学单元为例进行课堂设计。

(1) “情境引入, 激发兴趣”。通过课件展示形式各样、漂亮的简报, 让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的实用性。然后课件展示教学目标进而告知教学内容、目的。

(2) “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通过课件出示学习任务。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精彩点拨两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先参照书上的操作步骤, 自己动手实践操作。

(3) “激情创作, 发现新知”。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提出完成任务发现的新知识及存在问题。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讲解并引导学生通过查询资料, 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4) “集体展示, 巩固拓展”。学生自评、互评, 体现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性、全体性、激励性的原则。对学生成果, 我会尽量找出其优点, 给予表扬。

(5) “知识扩展与延伸”。根据学生成果, 实现层次性、个性化点拨, 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所有学生学有所得, 使每个个体都获得最佳发展。

4 考核方式的创新

考核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一张试卷定胜负的考核方式, 以培养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为依据建立一个多维度、全过程跟踪的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1) 评价内容:变以传统重知识的单一评价为知识、能力并重凸显能力的复合评价。

(2) 评价过程: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注重过程的评价。

(3) 评价主体:变教师评价为教师学生双边参与的评价。

通过项目设计报告、项目成果验收、项目演示答辩等方式综合考核学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 (如考勤、课堂表现) 的监控, 有效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引导学生向岗位要求看齐。

我们必须与时进取,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摘要:目前在高职教学中进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国新一轮职教课程改革的共同选择。项目化课程改革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要成功地实施好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 就必须坚持职业教育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能力为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 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本文主要从确定项目任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以及考核方案三方面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课程改革,项目化教学,工作任务,单元设计

参考文献

[1]巨瑛梅, 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课程项目化计算机应用 篇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 计算机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计算机操作成为人们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当今职场发展需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高职院校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理解计算机文化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具备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 并对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安全与维护具备一定的了解。如何根据课程的目标与特点, 来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1 课程教学现状

1.1 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 高职院校较注重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全面性, 所选取的教材内容面面俱到, 且许多知识点基本属于本科专业教材的压缩版[1]。教材内容和编排方式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范围, 导致学生所有知识都学, 但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

1.2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 招生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原来的全国统一高考发展成为现在的高职单独招生、技能高考、五年一贯制等多种招生方式齐头并进, 从而造成高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1) 城乡差异,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接触较少; (2) 性别差异, 男生普遍对电子、网络感兴趣, 从而在电脑操作能力上比女生稍强; (3) 基础差异, 有些学生是从中职升入高职, 在中职阶段已学过计算机和常用软件操作, 起点较高。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由于学院师资力量、课时安排和上机器材等限制, 无法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对一”教学。有些学生上机练习时, 遇到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长期积累后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3 学习中过于依赖教师

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对机房硬件的换代与升级, 已能基本满足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但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课上知识点较多, 学生即使能跟上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进度, 也只是完成了课堂的实操任务, 课后学生却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举一反三, 将学到的操作技能加以巩固和提升。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不断探索, 提出基于项目驱动法的课程教学改革,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从工作岗位导出典型工作任务, 由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教学项目, 实现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有机结合。满足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融教于做、做中促学的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 能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 项目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3.1 项目设计原则

项目驱动教学法中, 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整个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制定合理而实用的项目。在进行项目设计时, 可根据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和渐进性, 将一个项目划分成若干个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任务, 每个任务涵盖相应的课程知识点及其重、难点。

3.2 教学项目设计与实施

在教学单元设计中, 打破传统的按章节设计, 改为围绕项目设计, 采用“任务描述—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小结—课后实训”的方式来设计任务的实施过程[2]。

以Excel2007的应用为例,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一个典型的项目“期末考试成绩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将该项目按知识点划分为制作、统计和分析3个任务, 每个任务作为一个教学单元, 每个教学单元按以下5个步骤组织教学:

(1) 任务表述。通过一个真实情景, 引出本任务要解决的问题。

(2) 相关知识。介绍完成本任务中涉及到的相关准备知识。例如在“统计期末考试成绩表”任务中, 相关知识点就包括公式的建立、公式中的运算符、单元格的引用、函数的输入等。

(3) 任务实施。布置本任务的具体操作要求。例如在“统计期末考试成绩表”任务中,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就属于具体操作任务, 其中包括对总分、平均分、各科最高/低分、补考门数、升留级、奖学金等数据的计算。教师可综合运用操作演示、分组讨论等教学方式, 注重对学生的鼓励与启发, 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训练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

(4) 任务小结。选择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进行演示和交流, 教师随后进行点评和总结。

(5) 课后实训。布置课后学生实训的目标、要求和内容, 达到知识点巩固与提高的目的。在Excel2007应用的课后实训中, 以“销售业绩表”为主线, 对应项目中的3个任务, 实现课堂与课下的有机融合。

3.3 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效果及评定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宏观教学设计上实现了以项目覆盖知识面、以项目体系构建教学布局的教学新思路[3]。项目教学中, 学生学习的形式可以小组为单位, 采取合作学习方式, 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每组成员在学习中共同探索的收获能够为全班同学共享。

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以知识为标准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做法。实施项目教学法后,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为依据。可分3个层次来考核: (1) 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 (2) 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 (3) 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各组员对本小组的贡献情况进行互评。最后综合3个层次的评定结果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4 结语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 既是对这一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具体化, 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的创新。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较完整、实用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真正推进学生实践应用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摘要: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出发, 结合教学实践, 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 并阐述了此教学模式下的具体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李春秋.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J].河南科技, 2013 (4) :243-244.

[2]聂俊航, 夏奕, 刘宗旭.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3.

课程项目化计算机应用 篇10

1 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中一直被广泛的应用着,一直是一种典型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就在于能够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实践活动和研究活动融合在一起。项目教学法是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独立的方案设计、信息收集、方案实施等活动,最终完成老师所交代的任务,这一过程是一个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学生角色的转换。

1.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可以追溯为瑞士的皮亚杰,他曾说过:“人类就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这种理论的中心思想观念为,知识的获得是人在一定的情境当中,也就是置身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下,通过其他人的帮助,以及利用可利用的学习资料,从而实现知识建构的,而不是通过教师的教授而获得的。所以,建构主义理论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老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要时刻为学生渗透建构主义理论,让他们形成一种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学生要独立的完场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要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要根据自身的经验,加之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加工,从而获得自己的知识。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社会性、主动性以及情境性,同时它也强调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从问题开始,不应该从结论开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学生能够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1.2 情境理论

对于项目教学法来说,其产生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情境学习理论,这种理论在我国的研究深度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西方学者认为,情境学习其实是一种与人类知识的本质密切相关的理论,它主要是对人类如何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实现自身发展进行研究的。情境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应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一种是通过教授一般技能,并使其迁移到更多情境中去。另一种就是要求在应用情境中进行技能与知识的教授,认为知识必须要在相应的背景中进行学习。而这种背景可以是真实的工作环境,也可以是对真实环境的高度模拟。

2 可行性

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这种可行性可以从可应用性和实践性两个方面来分析。

2.1 可应用性

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项目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很多的优势。首先,完成计算机软件开发任务所进行的成本投入比较小。计算机软件开发所需要的设备主要就是计算机,以及组成网络。与其他资本投入较大的学科相比,具有资本上的可用性,比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其所需要的仪器设备都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土木工程专业,要想实现项目教学需要大量的工程材料,投资较大而且过程太过繁琐,操作安全控制难度也较大。相对于这些专业来说计算机软件教学所需要的设备比较容易获得,而且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老师能够有效的控制课堂。其次,计算机软件教学所开发的项目是软件,其所需的物资成本比较低,一旦开发失败,其所承担的经济损失也是比较低的,相对于大投入的汽车运用与维修、土木工程专业来说这一优点就异常的明显。

2.2 实践性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软件课程中具有可持续实践性,项目教学法几乎可以贯穿于计算机软件课程的全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反思自己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存在哪些薄弱的地方,从而积极主动的去补充自己的理论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计算机软件教学全过程中,学生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检验自己的学习结果,形成反思,实现知识能力的升华。

3 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需要根据一定顺序来进行的,大致可以分为项目的选取、项目的实施、评价和验收、项目的总结等4个部分进行。

3.1 项目的选取

首先,所选择的项目要包含大部分教学内容,知识点覆盖全面,在包含课程内容中的知识点的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具有延展性的知识点,适当超纲也是可行的,这样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实现知识的扩展。其次,所选项目要难易适中。在进行计算机软件课程开发项目时,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数据库、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知识,因此,在选择开发项目时,一定要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项目,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能力的锻炼。最后,所选项目不要过于复杂。由于是根据教学内容而进行的项目开发,因此,开发时间也受到课时的限制,因此,在选择项目时一定要把握好时间,比如学生可以进行学成成绩管理、图书管理等系统的开发。

3.2 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是进行项目教学的主体过程,这一阶段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这一过程重点在教师,首先教师要对所要开发的计算机软件项目进行任务分解,根据该项目所覆盖的课堂知识点不同,分成不同的任务,从而在不同的课堂中进行研究开发。其次,制定软件开发计划。教师进行任务分解之后,会在不同的课堂中把任务分配给学生,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去探索开发,但是在学生行动之前,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制定开发计划。学生要根据任务有小组长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查资料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来确定实施计划。最后,是分解任务的实施过程。这是一个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此时,教师要精讲知识点,明确告知学生此阶段所要进行的软件开发文档,并进行简单示范。在每堂课结束之前还要组织学生对自己小组所完成的项目进行简要阐述,同时,学生还要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应该完成的文档和任务进行讨论,教师要旁听并且及时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使学生把软件的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方法和理论都灵活的应用于实践当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3.3 评价和验收

软件课程开发项目的评价和验收就像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小结一样,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对本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那么,项目的评价和验收也是对学习结果所进行的评价。对于理论知识的评价可以通过一般的考试来检验,考试的形式也可以有很多种。而对于实践探究的部分,就要由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同组评价以及老师评价等几个方面来组成,而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比例对这些评价进行总结给分,最终形成学生实践部分的成绩。其实,评价和验收主要还是为了找出学生的不足,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3.4 项目的总结

项目整体完成以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总结。项目的完成是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努力,共通探索所获得的结果,是集体的力量的体现,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们在相互合作中取长补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项目总结,对本次计算机软件开发项目教学的得失进行分析,对学生表现突出、积极的地方及时的给予表扬,同时对开发过程中各组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并组织学生相互学习,以此来实现共同进步。

4 结语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程。计算机软件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改变了计算机软件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苇丽梅.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赵香会,贺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C#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J].科技信息,2009,(33).

[3]石铁峰.高职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24).

[4]陈素芬,朱渊萍.项目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6).

课程项目化计算机应用 篇11

一、在项目教学中谈项目开发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体系、经济体系和教育体系不断地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在变化,为适应这种需要人们的能力在提高和扩展,现代社会要求人的能力有三个方面: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教师就应改进传统教学方法,以适应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要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改变教师传统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使整个教学更具实践性和实用性,项目教学法则是这种要求下的产物。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整个过程活动都是真实的,是现实生产生活的一种反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到了今后就业所必需的技能,包括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更加容易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融合在一起。

要进行项目教学,就必须改革我们原有的教学内容,也就是先有项目,才能谈项目教学,那如何才能开发出适合我们职中学生的项目呢?

二、为什么要进行项目开发

本文的研究目标通过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Windows XP操作系统部分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设计、运用的反思性研究,开发和设计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让学生在具体项目的完成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交往情境,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培养符合未来劳动市场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提高中职学生运用计算机的综合能力,在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提高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怎样进行项目开发

怎样对Windows XP操作系统部分作项目开发呢?我认为应该通过对中职学生应具备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关键知识点的分析和再组合,开发、设计出包含这些知识点的具体活动项目,然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具体运用和实施,验证、总结能培养出学生信息技术关键能力的、行之有效的Windows项目,从而为项目教学法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道路。

四、Windows XP项目开发实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Windows XP操作系统部分设计了六个项目,适用对象为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1.项目一:DIY自己的学习工作环境

(1)参考课时。2学时。

(2)学习目标。掌握Windows XP桌面的构成和可变元素;了解“开始”菜单,学会自定义符合自己习惯的“开始”菜单;理解任务栏的作用和功能组成;掌握创建快捷方式的方法,记住正确的方法并注意养成好习惯;学会重新布置桌面的操作;了解整理桌面的必要性,养成定期整理桌面的习惯。

(3)工作任务。小丽的计算机装上了最新版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小丽每次在使用新的操作系统时,总要先按照自己的工作习惯进行一下设置。现在让我们和她一起来看看在Windows XP中如何启动程序,并对排列图标、添加快捷方式、输入法等设置进行操作吧!

(4)相关实践知识。正确打开计算机,浏览Windows XP 桌面;启动“记事本”程序;通过语言栏设置输入法为“微软拼音输入法2003”;将语言栏固定在任务栏的右侧;隐藏语言栏;在记事本程序窗口中输入以下文本: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然后设置窗口为最小化;在“桌面”中显示“我的文档”图标;在“桌面”上添加“计算器”的快捷方式;按照“类型”排列桌面图标;通过“开始”菜单、“控制面板”来设置自动隐藏任务栏;将桌面上的“计算器”快捷方式图标加到快速启动栏;将记事本程序添加到“开始”菜单;切换“开始”菜单为“经典Windows”样式。

2.项目二: 设置自己喜欢的桌面

(1)参考课时。2学时。

(2)学习目标。①学会桌面墙纸和主题的设置。②学会桌面屏保的设置。③掌握屏幕分辨率的设置。④掌握屏幕刷新率的设置。

(3)工作任务。星期天小丽到阿兰家里去做客,看到阿兰计算机的桌面是一幅很漂亮的图片,非常羡慕。这时阿兰告诉小丽,设置这样的桌面并不复杂,只要准备好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就可以了。于是,就有关如何设置屏幕保护程序、桌面主题、外观配色、屏幕分辨率、刷新频率等问题,阿兰给小丽一边讲解一边操作。小丽终于笑了,因为她学会了。

(4)相关实践知识。①选择一张喜欢图片,设置为桌面墙纸。②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变幻线”,等待时间为15 分钟。③设置桌面主题为“Windows XP”。④设置外观配色方案为“银色”。⑤设置屏幕分辨率为800×600 像素。⑥设置屏幕刷新频率为75 赫兹(Hz)。

3.项目三:高效管理文件资源

(1)参考课时。2学时。

(2)学习目标。了解浏览文件的方式;掌握通过搜集文件和文件夹的信息,方便对一些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熟悉文件和文件夹基本操作;掌握使用系统自带的工具搜索需要的文件或文件夹;理解权限的作用,学会通过设置权限来给不同的用户对某文件不同的访问等级;理解EFS,学会使用EFS,并清楚使用EFS的注意事项。

(3)工作任务。①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文件随便被别人看,涉及到公司的机密就更是这样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企业里的场景,看看应该怎样保护用户的文件不被其他人看到?XP提供了完善的用户账户机制,用户之间是不可以看到对方文件的。那么,文档安全吗?(引出文件权限)。②给文件设置权限,确实可以防止未被允许的用户访问你的文件,但是,我们来看看,管理员想要看到用户的文件内容,有没有办法?(引出管理员强制更改文件权限)。③那么我们能不能防止管理员看我们的文件呢?权限是肯定不行了,我们试试加密吧(引出加密文件系统)。

(4)相关实践知识。新建文件夹;更改文件夹属性;文件及文件夹的重新命名;资源管理器的使用;将磁盘文件格式转为NTFS;对需要保护的文件或文件夹进行EFS设置。

4.项目四:用户账户管理

(1)参考课时。2学时。

(2)学习目标。①理解创建新账户的意义。②学会如何添加一个新用户。③掌握对新账户进行图标和密码的设置。④学会不同账户间的切换操作。

(3)工作任务。当小丽不在办公室的时候,她的同事有时会使用她的计算机。Windows XP 允许多个用户使用一台计算机,只要设置不同的账户就可以了。还可以对不同账户设置密码、图标和不同的登录方式。

(4)相关实践知识。①添加一个新账户。②设置该账户为受限账户。③为该账户设置密码。④设置该账户的个性化图标。⑤设置登录方式为传统的提示使用者输入账户名和密码的登录方式。⑥从当前用户切换到新建账户。⑦注销新建的账户。⑧删除新建的账户。

5.项目五: 磁盘管理

(1)参考课时。2学时。

(2)学习目标。了解清理硬盘的方法;掌握诊断系统故障的小工具;学会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了解磁盘碎片的概念,学会整理磁盘碎片以及此操作的作用。

(3)工作任务。小丽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定期对磁盘进行清理,释放一些空间,整理一下磁盘碎片,从而使计算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有时,因为一些已损坏的文件存在磁盘中无法清除,以及病毒感染等多种原因,还需要对磁盘进行格式化操作。

(4)相关实践知识。对磁盘进行清理;对磁盘进行磁盘碎片整理;格式化磁盘,并设置磁盘文件格式。

6.项目六:打印机的安装与设置

(1)参考课时。2学时。

(2)学习目标。①学会打印机的连接。②掌握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安装。③学会网络打印机的设置。

(3)工作任务

因为经常要打印一些文件,公司里新买了打印机HP LaserJet 1020,于是,小丽将该打印机连接在了计算机上。小丽的新问题是:如何使打印机正常工作,并且使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也可以使用该打印机。

(4)相关实践知识。①将 HP LaserJet 1020 打印机正确地连接到计算机上。②手动安装打印机的驱动程序。③共享该打印机。④添加网络中的打印机。

以上六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建议为:先导入项目,再提出具体任务,给学生作简单的分析,然后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完成,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完成,结束后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展示、交流和讨论,教师对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和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样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益,真正做到向课堂要质量。

课程项目化计算机应用 篇12

一、项目课程的特点分析

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 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和贴近度, 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项目课程有下列几个明显的特点:教学内容符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 教学环境模拟实际工作环境, 教学内容直接来自或高度模拟实际工作, 教学过程符合实际工作过程, 以工作过程为线索划分职业岗位所需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逻辑结构, 把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融合于教学项目中, 以IT职业岗位工作评价标准来评价项目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课程的开发途径

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建设途径与学科体系课程相比相对比较复杂。项目课程的开发应具有以下几个内容:

项目课程的开发首先必须进行计算机应用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得到课程的门类、课程的结构, 只有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工作分析, 才能准确把握工作结构。通过工作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课程群, 形成课程体系, 划分课程的边界;在课程的边界划分过程中确定课程的目标定位与功能, 确定课程和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课程的目标定位, 详细分析课程担负的实际工作中的工作任务, 设计和确定课程的结构, 设计课程应包含的项目个数, 确定项目和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课程内的项目可以是一个IT职业岗位的一个工作内容、一种服务、一份计划、一份需求分析等, 如一个网站的开发。项目内容应包括完成项目所需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 提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拓展性的知识, 以及完成一个项目应具备的、项目应经历的一系列过程, 如步骤、时间、经费预算等。接下来是教学环境的准备, 教学材料的建设、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教学的评价等课程建设内容。

三、项目课程的教学策略与实施步骤

教学策略的确定是项目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内容。项目教学法是项目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技能并建构理论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具有:有应用价值的项目、学生自主性、有计划的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相应的社会情境、教学内容的多元性等几个关键要素。

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每个项目的工作任务, 然后根据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本文认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应具有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工作任务。即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背景下, 确定课程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 包括知识和技能, 实际上在课程开发的时候就应该完成; (2) 项目分析。在教师的主导下, 分析项目的工作活动内容或工作任务, 分析本项目在课程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分析学生通过本项目的训练与学习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 (3) 制定工作计划。在项目分析的基础上, 制定完成本项目的具体工作计划, 由学生主导、教师辅导; (4) 尝试完成工作任务。学生自主探索性开展项目工作, 发现困难、提出关键问题;在教师的指引下查阅并理解和记住完成项目所需的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 (5) 实施计划、完成项目。由学生为主导, 根据工作计划、工作分工和工作规定的时间, 以及项目完成的规格要求, 完成工作任务。 (6) 项目检查评估。项目完成后开展学生自我评估和教师评价; (7) 项目总结和资料整理。对项目的完成过程进行总结, 对项目工作用到的技术资料、知识素材等进行分类整理, 教师主导; (8) 课后练习。教师设计和布置类似的项目, 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四、项目课程教材结构设计

教材开发是项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 项目课程教材的结构设计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来定。本文把项目的结构总体上设计为以下几个部分:项目引言、项目名称、项目概述、项目学习目标、项目相关知识、项目工作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技术提示、项目小结、练习设计、参考资料等。根据项目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工作任务, 但一个项目内部也可再细化为若干个工作任务, 项目中的任务相当于传统教材中的节。每个工作任务也可以有自身的组成结构, 工作任务的结构可以参照项目的结构来简化设计。

项目引言的作用在于引出项目的性质、地位和属性;项目名称是一个项目的标题与行动纲领, 在命名时应注意以工作内容语言来命名, 并注意与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结合;项目概述是对项目工作活动内容或目标的准确概述;学习目标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项目相关知识包括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以及扩展性知识, 在教材中这三部分知识可不进行具体的区分, 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出现, 但不应有所缺失;项目工作计划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 为完成项目而设计的工作进程;项目实施是用来指引学生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项目工作的实施, 可以包含具体的工作步骤;项目技术提示是针对项目实施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而安排一些技术提示点, 指引学生的行动;项目小结是在一个项目完成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提高;练习设计是通过相关类似的项目课题的设置来考察学生对本项目的学习情况、掌握的程度,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本项目的教学目标;参考资料是为了促进项目知识的学习而选取的类似案例、相关资料, 案例选取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切合性和启发性。

五、项目课程教学评价策略

项目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三方面。其评价标准要立足社会需求, 教学的成功与否要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岗位工作能力、能否真正胜任具体的岗位工作为标准。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接轨, 实现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协调。其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其评价过程不仅要落实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环节, 要着重落实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环节, 并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的规范程序及方法体系。

上一篇:QDII下一篇:量化分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