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设施建筑

2024-06-18

养老设施建筑(共10篇)

养老设施建筑 篇1

0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飞速, 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人们在享受社会带来的红利的同时, 许多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其中, 关于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 老年人居住环境作为养老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视。据统计, 我国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已达15. 5% 。以此发展, 到21 世纪中叶, 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 超过4 亿, 到那时, 每3 个人中就会有1 个老人。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70% 以上的城镇老人居住的旧楼房无电梯, 高龄和患病老年人出行困难。2012 年农村留守老年人已达5 000 万人。“失能老人”的总数已经超过3 700 万人。高龄、失能和患病老人的照料护理问题, 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1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理念

在进行养老建筑设计时, 设计者要明白, 养老机构是老年人集中的居所, 它重点不是治疗, 而是保证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并提供一个应对生命衰亡过程的积极环境。考虑到养老院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通常更虚弱, 需要更充分考虑其身体、心理、情感的需求, 我们积极探索, 几经考虑, 在设计中实现四个“化”———全面化, 通达化, 庭院化, 舒适化。最终建设成为一座设施完善、服务良好、环境幽雅, 集养护、医疗、康复、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养老设施建筑。

2 养老设施的建筑内容

养老设施建筑包括老年养护院、养老院、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针对的人群主要包括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及介护老人等。由于针对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 从医疗服务, 日常培训, 兴趣爱好到饮食起居, 都要充分考虑到这类人群的特殊性, 为他们提供360°全类型功能服务。养老设施建筑应配备有培训中心, 老年大学, 康复医院, 游泳馆, 营养餐厅, 超市等综合服务机构, 将日常生活护理一切全揽。使得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温暖的日常呵护, 使需要疗养的老人可以随时快捷的得到护理和疗养, 也可使健康的老人有丰富多彩的日常活动, 考虑不同的人群, 充分实现人性化设计。

养老设施建筑还应包括各公共部门的高识别性, 通路的快捷性, 以及行进过程的无障碍化。在设计每一个公共部门时, 都侧重于它们的识别度。例如入口位置明确, 在显著位置有易于人们找到的标识。另外, 从室外道路到每一个居住单元, 公共配套建筑, 都进行了无障碍化的处理。从入口台阶到室内楼梯, 再到电梯、卫生间都要进行特殊处理。台阶、踏步和坡道应采用防滑、平整的铺装材料, 不应出现积水。在台阶转换处设明显标志。走廊转弯处的墙面阳角做成圆弧或切角。

3 养老设施建筑的整体规划

在养老建筑设计总图的整体规划时, 采用多层次的景观绿地系统, 并在每栋养老建筑处设置了各自的景观庭院。在庭院中老年人能够身心放松, 而且能促进健康、延续衰退并提高生活质量。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宜于居住用房就近设置。老年人由于年龄、生理、心理等比较特殊, 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较高, 在总体规划中应根据养老设施的不同类别进行合理布局, 功能分区、动静分区应明确, 交通组织便捷流畅, 标识系统明晰, 连续。将建筑, 环境及人文因素整合在一起, 共同实现了老年人理想的生活环境。

4 养老设施居住单元的设计

在养老设施建筑中, 居住单元作为老人经常居住的空间, 在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养老院居住单元, 力求达到居住环境的全面舒适化。在居住单元均配备功能充分的护理辅助空间。此外, 加宽的走道方便了轮椅的进出, 开敞明亮的公共活动厅会成为老人喜爱停留的地方。在设计失智老人用房时, 用房外窗在可开启范围内采取防护措施, 房间门采用明显颜色和图案进行标识。在设计老年养护院和养老院的居住用房时设置阳台, 阳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阳台高度为1. 1 m, 且距地面0. 3 m的高度范围内不宜留空; 在阳台处设置晾晒装置; 开敞阳台做好雨水遮挡及排水措施;介护老年人中失智老年人居住用房采用封闭阳台。在每个养护单元均设护理站, 护理单元的规模床位数为50 床设置一个护理单元。且位置明显易找, 适当居中。居住单元中每层设置污物间, 且污物间靠近污物运输通道, 并设计有污物处理及消毒设施。老年人居住用房设计有安全疏散指示标识, 墙面凸出处、临空框架柱等应采用醒目的色彩或采取图案区分和警示标识。

5 养老设施的绿色建筑设计

在养老设施建筑设计中, 绿色建筑设计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养老建筑在设计中,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推进可持续发展,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就称为绿色建筑设计。下面从三方面阐述养老设施中的绿色建筑设计。

5. 1 节地与室外环境

1) 从项目选址、总平面规划设计满足规划部门的要求。未非法占用及破坏需特殊保护的区域。

2)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建筑场地内无洪涝灾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 电磁辐射均做了防辐射设计对周边无电磁辐射等危害; 依据《场址检测报告》, 土壤氡浓度含量不大于20 000 Bq/m3, 不造成威胁。

3)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无排放超标的污染物。

4) 经日照分析, 内部楼座均满足国家规范规定的冬至日2 h日照标准。

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场地内环境噪声值昼间50 d B, 夜间40 d B, 符合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的0 类区域要求。

6) 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遮阴措施的面积达到10% 。

7) 规划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 m。周边规划有两条以上的公交线路, 项目出入口距离最近的公交汽车站的距离不超过500 m。设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交站点。场地内人行通道均采用无障碍设计。

5. 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 未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和制品。2)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 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公建公共部位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3) 建筑均采用外保温形式, 冷桥部位均做55厚真金板, 避免了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4) 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均低于GB 5011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5) 主要功能房间均能通过外窗看到室外自然景观, 无明显视线干扰。6) 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满足GB 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的要求, 面积大于70% 。7) 控制主要功能房间的眩光等。8) 建筑的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 次/ h的面积比例达到60% ≤RR < 65% 。

5. 3 建筑隔声

1) 按《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规定本设计对房间的楼板、隔墙、吊顶等部位做了相应的隔声减噪措施。地面以上公共部分的走廊均选用吸声系数为0. 30 ~ 0. 40 的矿棉吸声板吊顶。

2) 按《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规定本设计对产生噪声或震动设备的房间及设备均采用隔声减振措施。

6 结语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面临的共同性话题, 中国也不例外, 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人口“空巢”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十二五”时期, 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 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作为一名设计人员, 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

摘要:根据养老设施的建筑设计理念, 介绍了养老设施的建筑内容, 从整体规划、居住单元、绿色设计等方面, 阐述了养老设施建筑设计的要点, 使养老建筑的设计实现全面化、通达化、庭院化、舒适化。

关键词:养老设施,建筑设计,整体规划,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GB 50867—2013,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S].

[2]JGJ 122—99,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S].

养老设施建筑 篇2

《通知》要求,各地要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应该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40张。《通知》表示,应使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为强化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审查和建设监管,《通知》强调,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查过程中,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严格贯彻落实《意见》所提出的人均用地不低于0.1平方米的标准,依据规划要求,确定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建设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

为做好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监督检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检查。监督检查报告于当年11月底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据悉,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新建城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新建居住(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实际配套情况、工程建设标准执行情况等。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将对各地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适时进行专项督查。

为严格执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宣贯培训,从2014年起,将有关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培训纳入执业注册师继续教育培训要求,使从业人员全面掌握、正确执行标准规定,提高从业人员技术能力。

此外,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城市、镇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中,应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评估,对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滞后或总量不足的,应在城市、镇总体规划修编、修改时予以完善。

养老设施建筑 篇3

目前,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养老服务设施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急需提高。《通知》的发布, 表明各部委已经准备联合解决这一难题。业内人士认为, 为了让《通知》落实到位, 还应推出一些后续政策, 如拿地及税收方面的优惠, 帮助养老产业发展壮大。

(一)

养老问题需要协同解决

截至目前,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超过了2个亿, 占总人口的14.9%。但是我国拥有养老床位数量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也低于有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加上家庭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因素, 未来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以河北省为例, 河北省目前全省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为18.5万张, 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为4.78万张,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只有23张。

河北某市民政局人士还透露, 部分现有养老设施不符合设计规范, 如乡镇建设较早的敬老院, 因历史原因设计要求不高, 设施配套不够完善;民办养老机构大多是旧房或租房改建, 硬件配套设施达不到要求。他说,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小, 且多数社区缺乏生活、保健、娱乐等服务功能。”

去年9月,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 (下称《意见》) 。在这个《意见》中, 对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 包括在投融资、用地、津补贴、税收减免等各方面,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认为, 由于养老设施建设是一个大概念, 涉及民政、财政、住建和国土等多个部门, 这些部门如果不协商解决问题, 就会出现真空地带。所以, 《意见》之后, 各有关部门肯定还得采取进一步的具体措施。

(二)

政府养老思路调整

于是, 作为对《意见》的深化要求和具体部署, 《通知》应时出台了。

《通知》提出,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要求, 结合老年人口规模、养老服务需求, 明确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并将有关内容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 加强区域养老服务设施统筹协调, 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

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杨团看来, 《通知》的表述, 说明面对养老服务紧缺问题, 官方部门认识到应举全社会之力提供养老服务, 仅仅靠政府去提供养老服务是远远不够的, 对政府直接兴办养老设施的思路已经作出了调整。

按规划落实布局

目前, 一些养老服务设施虽然地处城区, 但由于用地限制, 缺乏扩建或改造的余地, 导致出现床位少、空间少、入驻需排队的现象, 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规划保障, 许多养老服务设施不得不建在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郊区, 不同程度地存在入住率低、效益低等问题。

对此, 《通知》要求, 在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 要按照城市、镇总体规划要求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布局、配套建设要求, 因地制宜地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和规模;编制养老设施规划应与城市人口布局规划、建设用地规划、居住区或社区规划、医疗卫生规划等相关配套设施规划进行协调和衔接, 积极推进相关设施的集中布局、功能互补和集约建设。

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查过程中,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严格贯彻落实《意见》所提出的人均用地不低于0.1平方米的标准, 并依据规划要求, 确定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建设标准, 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

培训从业人员

与养老床位相比, 专业护理人员和社工的短缺也一直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据专家介绍, 有些社区也引进社工, 开展了志愿者为老服务, 但志愿者大都是学生、党员或者在职职工, 他们服务的时间和内容非常有限。目前我国对社工组织培育不足, 其人员流动性大, 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养老护工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低, 护理技能差, 而这个行业低廉的收入和较低的社会地位, 也难吸引具有一定素质的人从事此行业。

为严格执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宣贯培训, 从2014年起, 将有关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培训纳入执业注册师继续教育培训要求, 使从业人员全面掌握、正确执行标准规定, 提高从业人员技术能力。

加强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落实要求的重要抓手。《通知》强调,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监督检查,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新建城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新建居住 (小) 区养老服务设施实际配套情况、工程建设标准执行情况等。监督检查报告于当年11月底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住建部将会同国土资源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部门, 对各地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适时进行专项督察。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会同国土资源、民政和老龄办等部门, 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建立协作机制, 制订年度计划, 明确工作任务, 落实责任单位, 共同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 使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 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张~40张。

住建部总经济师冯俊强调, 这个文件刚发不久, 要马上起到很明显的效果, 当然需要一些时间。现在不仅中央政府认识到了, 地方政府也认识到了, 接下来就该按照中央有关要求, 把这项工作继续推进。

(三)

探索“公建民营”

近年来, 养老设施用地是个“头疼的问题”, 此前关于养老设施用地的政策和文件出台不少, 最大的障碍是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

而地方政府之所以不愿兴建养老设施, 是因为许多非营利养老设施需无偿划拨建设用地, 这会直接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甚至政府还要额外增加财政投入, 投资和运营这些养老服务设施。

而这次《通知》作出了硬性要求, 地方政府的压力自然变大了, 不得不行动起来。在陈国强看来, 尽管《通知》并没有就养老设施的建设主体是民办还是公办, 以及土地和税收政策予以详细明确, 但已经暗含养老服务设施应当作为一种特殊的建设项目, 并配备相关的政策。

陈国强认为, 养老服务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其既具有营利性, 又具有福利性, 在庞大的养老人群中, 存在数量不菲而经济实力欠佳的群体, 如何让这部分人也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养老服务, 是各级政府部门绕不开的责任。对于中低收入老年人来说, 养老问题应主要由政府和社区来解决, 因此, 各级政府部门需要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 为低收入或经济实力不济的群体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 让他们也能够老有所养。

有专家指出, 在目前现有的全国4万多家社会养老机构中, 公办养老机构约有3.15万家, 约占养老机构总数的75%。然而, 不少公办养老机构效率较低, 管理不善, 亟待改革。既然政府已经明确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原则, 接下来就应该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积极稳妥地把专门面向社会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床位应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管理运营, 积极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 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

化解民资阻力

不过, 尽管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我国养老事业成功的关键已形成共识, 但目前民营资本对养老行业“望而生畏”, 大多不敢涉足, 进入的也运营维艰。

在2011年底成立的北京寸草春晖养老护理院为民营背景, 设立在北京人口密度较大的老社区, 共投资1000万元。院长王小龙透露, 房租、人工两项占了养老院成本的90%, 一年150万房租, 外加300万的转让费, 相当于用写字楼的价格办了养老院。“政府重视, 但力度远远不够。开业一年多共有10来万元政府补贴, 和投资1000万比是杯水车薪。我们租房做养老却没有建设补贴, 还要交所得税。”为此, 他呼吁, 政府应出台鼓励政策, 用一个支点政策把民营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解决中国养老难题。

济南万泰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是以老年人护理为主业的养老服务公司, 经过4年的运营, 目前已经收回投资, 开始盈利。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虽然公司已经营4年, 但是整个养老服务业还处于探索过程中, 因为受到地域、人员、运营等多个条件的局限, 公司的商业和产业模式等尚不成熟, 且整个投入和产出还不太对称。

此外,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 民间资本本身具有逐利性, 但由于社区养老以公益性为主, 盈利微弱, 加上医疗纠纷等风险, 民间资本多数不愿涉足。

记者了解到, 制约民间资本投资养老行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投资大战线长、成本回收慢、短期难盈利;风险大又没有保障, 而老年人病多、易发生意外, 这些将给养老院带来很多责任和麻烦, 有时一个医疗纠纷拖垮一个养老院;政府鼓励措施少, 配套政策又不到位, 如社保医疗卡等还不能同养老院内的医疗机构联网等。

因此, 既然扶持社会力量介入社区养老是大势所趋, 政府部门就应进一步制定好优惠政策, 在税收、融资、土地、城建、金融、水电管理和交通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阎青春强调, 一定要把养老服务市场清晰地划分为两个市场, 即基本养老服务市场和高端盈利性养老服务市场, “政府的归政府, 市场的归市场”。惟有此, 中国的养老产业才能真正迎来商机。

解决拿地难题

《通知》称, 编制养老设施规划应与城市人口布局规划、建设用地规划、居住区或社区规划、医疗卫生规划等相关配套设施规划进行协调和衔接, 积极推进相关设施的集中布局、功能互补和集约建设, 充分发挥土地综合利用效益, 并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和规模。

对于北京这类一线大城市而言, 养老服务设施启动后如何收回成本显然成为难题。

陈国强说, 目前国内有些房企开始在某些项目中配套养老服务设施, 由于养老地产维护成本高, 现在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并没有十分成熟的模式。

“就机构养老的拿地问题, 应当采取混合方式, 不能单视为住宅或商服用地简单走招拍挂程序。”陈国强说, 如果单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和公办养老机构去解决社会养老显然很难, 民营机构和社会资本如何介入需要找到平衡点。

北京已经出台政策明确: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 今后将由政府部门划拨土地, 不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营利性养老机构, 应在限定地价、规定配套建设和提出管理要求的基础上, 采用招拍挂等方式供地。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长廖永林也表示, 目前一些公办养老院能享受的政策支持, 民营养老院享受不到, 还有改进的地方。他透露, 只要是符合城市规划且确实是从事养老事业的民办养老机构, 未来在用地方面也可能享受到政策扶持。

武汉市民政局副局长徐元明等人建议, 应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改扩建等形式, 对废旧厂房、闲置校舍和空余办公用房等资源进行改造, 使之成为养老服务设施, 以缓解土地供应不足的压力。

小议民用建筑防火设施安装技术 篇4

关键词:民用建筑;消防水箱;消火栓水泵

现行民用建筑消防水箱以及消火栓水泵安装规范不是特别清晰,形成设计与安装过程中的诸多困惑,因为在设计、审查施工图及各建审环节中的条文理解差异,极易造成设计与施工混乱。对此,有必要加以改进。

一 消防水箱的安装

(1)安装条件

建筑防火规范中规定,安装有常态高压给水体系,且可以保证消火栓与自动喷水系统能在最不利点形成足够水量、水压的建筑物,或者是建筑物内有干式消防竖管的情形下,可以不必再另外安装消防水箱。在建筑物内设置有临时性给水系统的情况下,应当再安装消防水箱,消防水箱要包括水塔、气压水缸、分区给水水箱等设施。依据这样的规定,若供水条件难以保证消火栓在最不利点有足够的水量与水压时,需要安装消防水箱。以我国现有城市建筑发展水平来看,安装消防水箱的民用建筑占多数。

(2)安装价值

普遍的城市市政给水压力在0.30MPa左右,普通六层构造物,建筑高度约在20m,最不利点水压为0.42MPa。市政给水不能满足消防用水要求,需要安装水箱,水箱位置在最高点,即超出构造物20m的范围且低于自来水水头。只有当自来水处在事故检修的时候,水箱发挥作用,现在很多城市的消火栓系统与自来水管网都属于环状管网,由于检修管网造成的消火栓难以正常应用的情况非常少。我们面临的工程实际情况在于,很多民用建筑中安装了多个消防高位水箱,使得建筑施工与维护成本升高,水箱定期更换储水对水资源又是一种浪费,而消防高位水箱的灭火效果有限。

(3)安装建议

如果城市市政给水水压超出建筑物规定高度,可以不再安装消防水箱,消防高位水箱的安装要依据自来水实际供应情况加以区别对待地。对于环状、高保障率的自来水管网来说,应引入两条引入管,有较高给水压时,可以不必安装消防高位水箱。对中小城市来说,可通过可靠的自来水供水设计,提升自来水给排水效果,满足消防用水要求,使室外的消火栓同环状管网相符合,而不必再另外设置泵房和消防水池。只有在枝状管网的民用建筑中,或者是市政给水难以有效供应的范围里,因为供水得不到保障才需要安装消防高位水箱。

二 消火栓水泵的安装

(1)安装条件

依照建筑防火规范,若给水条件难以保证水量与水压在最不利点的供应,需要安装消防水箱,若消防水箱无法满足所有位置的消火栓供水压力,则分别在每一室内安装启用消防水泵的摁钮。安装消火栓的原则是可以让水枪充实水柱达到室内所有位置。消防高位水箱若想达到最不利位置的消防要求,应当至少比消火栓高过20m,意即水箱间比屋面高过18m,这样的要求很多民用建筑都难以做到,这就说明安装有消防高位水箱的民用建筑,各室内都应当安装启用水泵的摁钮。绝大多数的民用建筑尤其是高层的民用建筑,在此原则下,即便市政水压满足建筑高度要求,也需要设置消防水箱,而有了消防水箱,当然也就需要安装消防水泵。可是城市民用建筑的多层特点,决定了其发生火灾时的外部救援特点,而多数民用建筑安装消防水泵的目的更突显的是自防与自救,这样的做法同实际情况不合。

(2)安装价值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原有的建筑防火规范条文里没有考虑到民用建筑同工业建筑的区别,也没有考虑到不同市政供水对于建筑消防设施的影响。一些仓库和工厂,因为工艺与原材料的危险性,有必要提升消防设施级别以保证消防效果,因此设置消防水箱与水泵,一些建筑因为发生火灾的危险系数非常高,火灾发生后的人身财产损失很大,规范中明确要求安装自动喷水系统,并基于此安装消防水箱同消防水泵。还有一些构造物因为其位置是在远郊、消防队员没以及时赶到,且不具备符合要求的市政供水条件,有必要安装消防水箱同消防水泵。

(3)安装建议

新建筑防火规范中区别了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防火设施安装方案,充分考虑了建筑所在区域的市政供水水平和消防能力,制定了不同的消防水箱与消火栓水泵安装条件。若城市自来水可以满足消防系统用水水量及水压要求,且服务水头高过建筑物高度,则可无需消防高位水箱。安装有消防水箱的,消防水箱静压要求不应同消防水泵有关联。

三 总结

民用建筑普遍存在着火灾隐患突出、火灾扑救困难等特点,在高层民用建筑中问题尤其突出,还存在火势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困难等特点。消防设施的安装一定要照顾到这些实际情况,在安装消防水箱与消火栓水泵时形成有具体价值的安装程序与安装结果。

参考文献

[1]聂波 如何加强民用建筑电气线路的火灾防范[J]-价值工程 2011,30(6)

[2]张京辉.孙素景 民用建筑渗漏水防治研究[J]-城市建设 2010(19)

[3]李翠梅.刘遂庆.陶涛 对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栓口出水压力的探讨[J]-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5,25(4)

日本养老设施的人文化设计 篇5

规划布局合理, 选址多在城市中心

该养老院位于城市中心, 虽然建筑占地面积不大, 但是规划布局合理, 日照充沛。建筑旁边是一片城市绿地, 环境优美, 绿地对面就是城铁。同行的人员告诉我们, 在日本, 凡是风景秀丽的地方只要看到漂亮的房子与院落, 不用猜也知道大多数是养老院, 可见日本养老设施十分完善。

安全是首要因素

我们参观的这座养老院是一座4层建筑, 米黄色的外墙, 白色的窗户压顶, 通过横阳台的外廊连接起来。在日本, 很多建筑的外部都设有互通的连廊, 同行的专家告诉我们, 因为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 除了在建筑上采用高强度的抗震结构外, 在发生灾难时逃生更加重要, 而外廊则最方便疏散。

立面以简洁实用为主

日本的建筑并不是以大气磅礴取胜, 建筑立面造型也不夸张, 一切以实用美观为主, 但是细节设计科学合理、耐人寻味。

这所养老院的外立面看起来非常简单, 没有夺人眼球的造型, 但细看各种小构件, 尺度宜人、细致温馨, 立面材料精致考究。养老院的大门在二层连廊的下面, 虽不注目却小巧精致, 门口摆放着供老人休息的座椅和花草绿植, 处处透着温馨感。

以人为本的运营宗旨

众所周知, 日本养老院的精华不在于它的外表, 而是在它的内部高品质的硬件设计、周全的设施, 从居住房间到活动室、餐饮起居、医疗保健、休闲娱乐, 无不透露出对老人的关怀。院方领导介绍说, 在日本, 养老院不是被定义为收容机构, 它的运营宗旨不是收留和安置老人, 而是尽可能延续老人现有的生活, 给老人提供一个舒适的晚年生活。所以他们的养老院大多选在城市中心区域, 靠近地铁和高铁站, 方便子女探望。

1.养老院外观

2.典型的日本外廊式建筑

3.典型的日本外廊式建筑

整合型多机能养老形式

目前, 日本的养老服务主推“小规模多机能的社区养老模式”, 不主张建大型养老院, 而是强调老人们在自己的家中或是在社区内养老。虽然养老院的规模不大, 但是在日本, 兴建一所养老院需要很长的时间, 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的管理、服务, 所有环节都要周密筹划。另外, 投资者需要做多方面的调研, 在社区内兴建一所养老院, 必须要听取周围居住老人的意见, 要最大限度满足老人们的需求。

完全按照老年人需求设计

该养老院的设计完全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 各种细节都体现了对老人的体贴与照顾。比如房间的布置, 照顾到每一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心理感受, 并根据每位老人的情况制订不同的护理要求;每个房间的色调都是淡淡的米色, 里面摆放了很多老人自己的家具物件, 房间门口除了贴着名字外, 还挂着自己喜欢的小饰物, 方便老人识别自己的房间, 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很大的安慰和满足;走廊里不设转角, 扶手的高度既能让老人走动时把扶, 也方便老人坐轮椅时使用;工作间为开放式, 没有玻璃, 餐厅会根据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的营养配餐。

4.养老院门口精致的座椅

5.走廊

6.养老院内各种公共活动场所

7.养老院内各种公共活动场所

8.养老院内各种公共活动场所

9.居室内可以摆放老人自己带来的物品

10.多样的社团活动

11.屋顶花园平台

12.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设置的不同浴室

此外, 每位老人手上都佩戴“定位仪”, 无论老人走到哪里都能快速地找到, 如果老人遇到麻烦, 只要按动按钮, 护理人员会即刻赶到。

个人空间、集体空间与花园休闲空间相结合

养老院每一层都设有活动室和相应的辅助服务空间, 老人们可以一起泡茶、插花, 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每一位老人的房间都能通向屋顶的花园平台。每一位服务人员都面带笑容, 亲切自然, 因为她们都受过严格的训练, 除了培训各种专业的护理知识, 还要给老人“家庭感”, 不会把老人当成“老小孩”一样去溺爱。据说日本正努力实施在每一所小学校旁边建造一所养老院, 让老人与孩子定期亲密接触, 彼此受益。

用多元化形式打造养老产业

在日本做养老项目, 软件硬件缺一不可, 养老产业也并不是地产商的专利, 很多其他行业或者慈善机构都会参与进来, 比如日本著名的电器厂家松下就在东京、大阪等地经营着多家养老院, 日本著名的化妆品公司DHC也进军社区日托机构这一养老领域, 很多百货店会将过季的产品捐给养老院, 养老产业面临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养老产业的未来展望

当前我国的养老产业建设还处在一个初步阶段, 尤其是在经营模式及运营理念上, 比起发达国家均有差距。在国内, 老年人属于弱势群体, 很多老人没有很多积蓄, 而国内设施比较完善的养老院收费又很高, 不少老人只能望而兴叹, 即使能负担起养老院收费的老人, 又需要有监护人并且能够生活自理等等多重条件的要求。而相对来说, 日本老人积蓄较多, 不需要留给子女很多遗产, 况且不论在家中养老还是在养老院养老, 90%的费用都是政府买单, 因此日本老人相对拥有更加保障的晚年生活。

养老设施中辅助服务空间的设计 篇6

然而许多养老设施中的辅助服务空间都存在一定问题, 如使用空间不足、服务流线混乱、洁污混杂等, 大大降低了设施整体的服务质量及老人的生活品质。

在对国内养老设施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笔者试图从现状问题与需求出发, 结合国外养老设施中辅助服务空间的设计经验, 重点围绕以下三类辅助服务空间的设计展开探讨: (1) 洗衣晾晒空间; (2) 污物处理、清洁空间; (3) 储藏空间。

一、辅助服务空间配置存在的问题

1. 洗衣晾晒空间不足、流线混乱

(1) 使用空间不足导致借用其他空间晾晒现象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 一些养老设施前期设计中未设置专门的晾晒场地, 服务人员只好利用消防楼梯间晾晒衣物 (图1) , 不仅不利于衣物的通风与卫生, 容易滋生细菌, 也影响了设施中老人上下楼梯, 同时也不符合消防要求。在其他一些设施中, 我们也看到了由于晾晒空间不足, 利用走廊扶手、公共卫生间等空间晾晒衣物、被单, 甚至利用轮椅搭放晾晒的情况, 严重影响了空间美观, 也常给老人活动带来一定阻碍。

(2) 服务流线混乱降低工作效率

目前中国养老设施普遍没有充分重视衣物清洗工作的整体流线设计, “收洗烘晾烫”过程往往需周折于整个设施中。特别是在国内养老院中, 烘干机的使用并不普遍, 通常需要利用室外场地晾晒衣物。在调研中我们观察到, 如图2所示, 一家养老设施将洗衣间布置在地下室, 而晾晒场设置在裙房屋顶平台, 开始未设置叠衣间, 后来在其他楼层临时找空房间替代。服务人员向我们反映, 洗衣、晾晒、叠储过程中需要将大量衣物来回搬运, “每天腿都跑肿了, 还嫌我们做得慢”。

2. 污物处理、清洁空间混用, 通风欠佳

(1) 空间混用造成洁污不分

在调研中, 许多设施中出现了公共卫生间与污物处理室、清洁间混用的情况。如图3, 某养老设施中利用公共卫生间的洗手台清洗脏污的被单, 或涮洗抹布、墩布等, 不仅为老人使用卫生间带来严重不便, 同时也难以满足护理人员清洁操作的需要。目前的养老设施设计规范中仅提及设置污物间, 未细化其功能, 也未提及清洁间、污物处理室的具体设置要求, 导致在设计中没有重视污物处理与清洁空间的配置。

(2) 通风晾晒条件欠佳使清洁工作不便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 一些设施中虽然设置了单独的清洁间, 但往往是黑房间, 缺少通风采光与晾晒空间, 无法满足清洁人员晾晒湿抹布、墩布头的需求, 为服务人员的清洁工作带来了不便, 也不利于消毒杀菌。并且, 在许多较为高档、服务管理严格的老年公寓中, 进入老人房间时均要求使用该房间专用的墩布头和清洁布打扫以保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这样一来, 每天保洁作业后都会产生大量的抹布、墩布头需要晾晒、通风 (图4) , 若没有足够空间晾晒则可能堆积发霉、产生不洁气味, 不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

3. 储藏空间不足, 洁污不分

(1) 利用老人居室做公共储藏间造成空间浪费

在调研中发现, 许多养老设施建设初期出于尽量多布置床位的考虑, 没有设置足量专门储藏空间, 投入运营之后储藏空间不足。在前期入住率不饱合时还可将老人居室空置作为储藏间使用, 后期入住老人增多却难以腾出房间, 最后反而造成空间利用上的浪费。并且, 由于老人居室空间较大, 常常是洁物、污物共处一室, 例如将干净的床单、被罩与垃圾、清洁车等物品合置于一间, 造成了洁污混杂的情况。又由于是暂借老人居室作为储藏间, 空间中往往不配置壁柜、储藏搁架, 致使物品随意堆放, 较为杂乱。

(2) 物品储藏洁污不分带来卫生隐患

将其他空间兼做储藏空间使用也造成了洁污不分的情况。在调研中我们观察到, 由于共用浴室平时仅在部分时段使用, 一些养老设施将轮椅、点滴架等物品放置于公共浴室中, 老人洗浴时再移出, 对老人入浴卫生产生了影响。一些养老设施甚至利用空调机房、污物间等空间临时储藏干净的织物, 也带来了一定的卫生隐患 (图5) 。

4. 小结

反思上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原因可归结为四方面:首先, 养老设施的建筑设计者往往由于经验所限, 无法深刻理解服务管理者的工作流程与方法;第二, 投资建设方经常以出房率为首要考虑因素, 不重视辅助空间的设计;第三, 由于目前中国养老设施建设尚不成熟, 运营管理者很少能够参与到前期策划与设计中, 难以对辅助服务空间的设计提出自己的需求;第四, 设计规范中对养老设施辅助服务空间的功能要求、面积指标的叙述较为笼统, 导致设计、审查过程中对辅助服务空间设计无标准可依。上述的种种原因最终导致对辅助服务空间设计考虑不细, 在使用中出现诸多不便。

二、辅助服务空间的配置与设计要点

1. 洗衣、晾晒空间应分层设置, 保证流线紧凑

(1) 养护单元中宜配置洗衣、晾晒空间

养老设施不同于医院有统一的病服, 老人往往不愿意将自己的衣物, 尤其是内衣裤与其他老人衣物集体清洗, 服务人员分拣起来也很麻烦, 并且护理型老人由于失禁等原因, 衣物需要随时进行污物处理、洗涤。因此, 养老设施中老人的衣服并不一定都拿到中央洗衣房统一洗涤, 而多数在每层或养护单元内分别洗涤、晾晒, 每层或每个养护单元需单独设置污衣暂存、洗衣、晾晒、熨烫折叠、储藏的空间。在设计时, 需要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线, 紧凑布局功能, 帮助提高工作效率 (图6) 。该区域可以与公共浴室、污物处理室就近布置, 方便及时处理洗浴后产生的脏毛巾和衣物等。同时, 可通过设置小阳台等方式使晾晒空间有自然的通风和采光 (图7) 。[1]

(2) 各层洗衣房宜上下对应, 以服务电梯联系, 集约动线

各层洗衣房位置宜上下对应, 并就近设置服务电梯, 与中央洗衣房相联系 (图8) , 便于多种洗衣方式灵活转换。服务电梯的位置也宜接近各层污物间及洁净织物储藏间, 方便运输脏的被服至洗衣房, 以及将洗净被服运送至各层。[2]

2. 污物处理、清洁空间宜分区设置, 保证通风晾晒条件

(1) 各功能宜独立设置或有所分区, 便于操作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 污物处理室主要用于处理失禁老人弄脏的床单、衣物等;清洁间则主要用于清理保洁用具、储藏保洁推车。污物处理与清洁工作性质不同, 需要相对独立的操作空间。一些设施中污物处理与清洁工作由护理员统一完成, 一些设施中则是通过保洁工作外包等形式由不同人员完成。因此, 考虑由护理员统一完成时, 可集约布置污物处理与清洁功能, 合理分区, 方便工作人员的清洁操作 (图9) ;而考虑由不同人员分别完成时, 可设置相对独立的污物处理室与清洁间。

(2) 确保自然通风、采光条件与晾晒空间

弄脏的被服及拖把、抹布等清洁用品往往较为潮湿且带有一定不洁气味, 因此良好的通风条件与充足的晾晒空间非常重要。未来, 随着管理服务的精细化, 老人居室的清洁用具区分将更为严格, 需要更多清洁用品晾晒存放空间。并且, 在冬季、刮风下雨天气也需要在室内空间进行晾晒。因此, 有条件时可考虑安装复合晾晒杆、放置活动晾衣架等, 满足清洁工作需要。

3. 储藏空间应充分利用边角空间, 按类分区

在养老设施中, 除了《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设置的集中备品库, 每层或每个养护单元还应设置一定的储藏空间, 方便护理人员就近取用、管理物品。单元中常需储藏或暂存的物品包括:洁净织物、备用部品、生活用品、餐具、文档、污物、清洁工具等 (表1) 。

(1) 每层或每个养护单元应设置小储藏间

一些体量较大、体型不规整的物品, 如被褥、小推车、备用家具等可存放于储藏间中, 一目了然、便于管理。通过调研总结出, 对于50床左右的养护单元, 配置一间6~10 m2的储藏间较为适宜。

(2) 充分利用建筑边角空间设置储藏空间

在养老设施中, 出于多布置房间的考虑往往难以设置较为集中的储藏空间, 而充分利用建筑边角部位设置壁柜、地柜等储藏空间, 不仅能提高空间利用率, 也有利于工作人员靠近使用区域分区、分类储藏物品。例如, 在日本养老设施中, 设计者对走廊边的柱间窗下空间加以利用, 在柱间插入搁板, 下部即作为开敞的储藏隔间存放轮椅、助步器等物品 (图10) , 搁板既可作为台面摆放装饰品, 也可以兼作走廊边的扶手, 一举多得。其他常见的储藏空间分布还包括:利用转角空间、护理站周边空间 (图11) ;[3]在走廊某些部位设置壁柜;于建筑中部采光较差空间设置小型储藏空间等。

(3) 储藏空间应按物品洁污属性分别设置

当集中设置较大的储藏间时, 很容易造成洁污共处一室的情况。因此, 在设计时应根据洁污属性分别设置储藏空间, 尽量将清洁的织物与其他杂物、清洁用品分开放置, 并将污物置于单独的污物暂存间, 避免交叉污染。[4]

4. 小结

辅助服务空间是决定运营服务效率与品质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养老设施设计中不应忽视。设计者需要在充分了解运营护理空间需求与服务流程、动线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以效率为出发点进行辅助服务空间的布置。可考虑将功能相近的空间就近布置, 以缩短服务人员的动线。同时, 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邀请运营商或运营顾问直接参与设计讨论之中, 提出空间功能要求与修改建议, 使得各空间设计更加高效、合理。

以上给出的设计要点仅为辅助空间设计中的一部分, 笔者希望通过抛砖引玉, 引发大家对于辅助服务空间需求与设计方法的思考, 从而为中国养老设施运营高效化与服务高品质化发展奠定更加有力的硬件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燕珉, 钟琳, 林婧怡, 等.养老设施中的公共浴室设计研究[J].时代建筑, 2012 (6) :20-25.

[2]林婧怡.老年护理机构的功能空间配置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 2011.

[3]建築思潮建築所.建築設計資料 (71) :特別養護老人ホーム[M].東京:建築資料研究社, 2007.

养老设施建筑 篇7

据预测, 2030年~2050年的20年, 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 形式最严峻的时期,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人口老龄化直接考验着社会福利设施的承受能力, 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深入研究现阶段养老服务设施的特点, 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整合社会养老资源, 适度发展社会养老服务设施, 成为当前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措施之一。

1 我国现阶段养老服务设施的分类及其特征

1.1 我国现阶段养老服务设施的分类状况

我国现阶段的养老服务设施名称繁杂、类型各异, 大致有老年公寓、托老所、敬老院、安老院、养老院、福利院、护理院、护老院、护养院等名称, 而这些养老设施职能相似, 接待对象和服务内容大同小异, 分工很不明确, 分类极不规范, 给运营和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同时也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1.2 现阶段养老设施的普遍特征

1.2.1 养老形式基本依赖家庭型养老模式, 社会性养老机构仍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仍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 只有1%的老人生活在养老机构中, 但居家养老服务尚未形成有效机制, 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社会性养老机构数量少, 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不齐全, 服务人员总体素质和服务水平较低。

1.2.2 社会性养老设施的收住对象大部分为健康老人

由于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 我国现阶段养老设施的服务对象尚局限于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 而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缺乏专门的收住养老机构和设施。据调查, 我国有80%的养老机构收住对象为健康老人, 很少有为需要24 h护理和痴呆老人提供服务的养老机构, 这部分老人的养老成为难题。

1.2.3 养老机构的所有制状况单一, 总量不足, 供需结构矛盾突出

我国现阶段大部分的养老设施为国家或集体所有, 民营资本介入少。公办养老机构采取差额拨款或者全额拨款的方式维持其正常运营。在设施总量尚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 由于不同所有制养老机构的竞争力差距明显, 公有制养老机构一铺难求, 而民办养老机构却入住率极低, 供需结构矛盾突出。

2 养老设施的发展趋势

2.1 我国较长一段时期内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模式

据调查, 目前大部分老年人希望与家人一起生活, 居家养老是他们的第一选择。许多70岁以下的老人在家庭生活中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居家养老是发挥余乐的最好方式, 并且我国社会养老资源不足。

2.2 社会养老设施需求多样化

首先, 针对不同需求的老人需配备不同的养老设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现阶段的老年人有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和“未富先老”的主要特征, 不同需求的老人需要不一样的养老条件。如70岁以下的老人仍然能够在服务社会、教育子女、管理家庭方面发挥作用, 居家养老是他们的最佳选择;而生活不能自理又无亲人的老人则需要专门的护理院收住, 管理其饮食起居和康复保健。另外, 居民的家庭状况、居住区位、子女赡养能力的差别也使得人们对于养老设施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向。

其次, 针对生活无法自理老人的养老设施将成为社会性养老设施建设的重点。

从发达国家的趋势来看, 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是养老机构首先要考虑收住的对象, 养老机构首先是一项公益事业, 是社会福利的重要体现, 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关注弱势群体。

再次, 养老服务设施将加强对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关怀。

现阶段的社会性养老设施缺乏家庭的温情, 在功能性、舒适性和服务性方面仍然远远不够, 针对老年人特别害怕孤独的特点, 未来养老设施的建设将在这方面越来越完善, 形成以其先进的设备和周到的服务来吸引大量老年人离开家庭聚居在一起的局面。

2.3 社区养老将担负重要责任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很长一段时期内, 大部分老人仍将以居家养老的方式安度晚年, 在老年人从居家养老到社会养老过渡的时期内, 社区养老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

1) 将一些为老年人服务的场所、设施建在社区, 贴近老年人生活, 便于他们走出家门, 融入社区, 接受日间照料和健康指导等服务, 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包括文体娱乐、老年互助服务等;

2) 为不能或不愿出门的老人, 主要是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 上门提供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 开展治疗、康复等服务, 建立定期或不定期问候制度, 提供紧急救援和安全保障服务, 使社区成为居家养老的支撑基础。

3 发展养老设施的对策建议

3.1 科学合理的分类整合各种养老设施

以老年人居住需求为原则,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居民养老观念的更新及居民聚居方式的变化, 分类整合各级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名称和内容, 以满足不同需求状况的老年人的居住生活要求。不同的老年人具有不同的服务需求, 大致可分为三类:自理老人、介理老人和介助老人。自理老人, 指生活行为完全自理, 不需要依赖他人帮助的老年人;介理老人, 指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等帮助的老年人;介护老人, 指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对应以上老年人的分类特征, 养老设施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见表1。

3.2 建立分级分类的养老服务体系

根据我国国情, 大部分老人仍然依赖家庭养老的模式,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和家庭规模的日趋小型化, 更多的养老职能将由社会承担, 因此, 因地制宜的建立分级分类的养老服务体系, 将是未来妥善解决人口老龄问题的重要措施。

在目前阶段, 家庭养老为主要的养老模式, 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无法满足社会上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需要在社区建立综合性、多功能的服务站, 提供定期上门服务、定点集中服务等设施;另外,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老年人, 机构养老服务显得尤为必不可缺。因此, 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 社区服务为依托, 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分级分类养老服务体系是发展养老设施的必然选择。

3.3 盘活存量养老设施, 提高运营效率

增加现有养老设施的床位数, 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金、土地等资源, 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倾斜养老家庭, 推行行业市场化管理, 设立准入制度, 规范养老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4 结语

随着我国老龄问题的日益突显, 与老龄化有关的养老设施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从养老设施的分类整合入手, 分析我国养老设施的发展趋势, 并提出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发展对策, 使得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更具有实践意义, 在我国当前养老服务设施需求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焱, 张文山.我国养老设施分类整合探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9 (6) :37.

[2]周宏星.杭州市区社会养老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西北人口, 2007 (2) :41-42.

[3]吴瑞君.人口老龄化的正面效应及其引导机制——上海市个案研究[J].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3 (5) :56.

[4]周燕民, 陈庆华.中国城市养老设施调研及设计建议[J].住宅科技, 2003 (11) :83.

[5]张祥智.村镇养老设施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风, 2008 (14) :91-92.

养老设施建筑 篇8

摘要:西北地区各县老龄化率普遍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 县城养老设施作为县域城乡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 其建设却较为滞后。本文选取西北地区陕西、甘肃两省六个县城作为研究案例, 在分析现状设施建设使用情况基础上, 针对县城养老设施建设类型少, 指标偏低等问题, 提出规划应基于区域视角构建适宜的养老设施配建类型, 并划分宏观发展指标控制、总量预测、规模控制等三个配建指标体系层级。

关键词:县城,养老设施,配建类型,适宜性指标

注:图中灰色块中数值表示其低于规范指标。资料来源:根据各县民政局提供资料整理。

浅谈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施施工 篇9

[关键字]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施;施工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施主要有消防栓、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系统、消防天窗、消防天梯、烟雾探头等,这些实施都是为了让高层建筑中的人们在遇到火灾后能够尽早的发现火灾并尽早逃生或者处理火灾而存在的。

1、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在高层建筑消防施工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角色的是施工员。施工员不仅仅是现场施工,他从高层建筑建设消防安全的设计,到现场施工,消防安全质量管理等都需要施工员积极参加。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消防安全施工时,首先施工人员要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技术交底的工作,即要时常的对施工以及施工的操作人员进行一下安全,质量,工期要求方面的交底工作。是各就其位的人做到心里有底,有数,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避免因质量或是安全等一列的问题带来的停工或是重返工等恶劣后果而影响工期。针对消防安全设施施工的特殊地方在进行技术交底时,对特殊的过程技术方案要请相关的专家进行可行性的论证,技术方案的交底必须符合相关施工验收规范、技术规程、工艺标准等相关要求。

2、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施施工

2.1自动报警系统

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施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个消防安全设施各自的特点进行施工。对于自动报警系统的安装来说,在建筑中安装的烟雾探头需要分布在合适的位置,烟雾探头和主机之间的连接也应该符合消防安全系统的结构特征,比便于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全面的检测高层建筑里面的火灾情况;同时,可以利用精密度比较高的电子感应器,对高温、浓烟能够及时、敏感的感应出来,从而,在发生火灾时能够马上通知管理人民,促使管理人员采用一定的措施。在安装报警器时,要控制周围物体的距离,尽量能够保证报警器和周围的墙体的距离要超过半米,同时,在报警器的下方不能有物体遮挡,以免影响报警器的敏感度。自动喷水系统是利用水源喷洒来扑灭高层建筑内的初期火灾的设施,在安装自动喷水系统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管道和喷头。在分布安装管道是应该考虑管道压力值的大小,避免因为管道内的压力不稳定导致了输送的水源不稳定的现象发生。对于喷水喷头来说,玻璃管道通过对高温、浓烟进行感应,然后进行喷水灭火处理。

2.2气体自动灭火控制系统

当发生火灾时,有贵重设备的场所比应该使用水进行灭火的情况下,气体自动灭火控制系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当探测器在探知发生火灾后,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就会向灭火器发出相应的火灾信号,当灭火器收到应该的火灾信号后,会自动的通过灭火指令来控制电磁阀,从而促使气体压力容器能够释放出来灭火用的气体,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火灾的烟雾蔓延到非火灾的地方。

2.3消防栓的安装

消防栓是在火灾中使用最广的一种灭火设施,在设计消防栓的时候,往往都会采用组合式的消防栓箱,将消防栓箱体藏于墙体内,在使用时将消防栓取出就可以,可以在火灾发生初期,及时的将火灾扑灭。在安装消防栓的同时,要在消防栓箱体的洞口处设置过梁,过梁的作用是保证在负载的情况下箱体不变形。同时,要在消防栓箱外面做好明显的消防栓标志,并且做好使用消防栓的方法,从而在发生火灾使起到引导使用的作用。

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施工过程中,施工员不仅仅要做到对消防安全设施的安装负责,更要做好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日记的日记记录。对每一部分每一项消防设施的安装工作更是要做好记录及其验收。及时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从根本上保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施工的质量。

3、消防安全设施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保证消防安全设施施工的顺利进行。

3.1做好组织协调工作: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施的施工设计到多方面的事情,需要与整个高层建筑的建设同步进行。因此消防安全设施的施工员要做的是协助项目经理做好相应的组织协调工作。在施工前,施工员要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或是特殊要求(包括特殊的技术要求)协助项目经理做好施工开工前的消防安全设施施工人员组织的组织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与高层建筑监理及相关施工单位人员和消防安全监督人员的沟通工作。做好消防安全设施施工与其他高层建筑建设中的沟通衔接。

3.2变更及签证: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层不变的。而施工的过程中有一点的变化,就像石头扔进海里所形成的的层层波动一样,深不可测。因此当消防安全施工人员在接到关于高层建筑设计的变更通知单后应立即的停止变更前的工作,仔细的对比消防设施原设计稿和变更后的区别或是差别,做出比对后应给与相应的标记。并且给现场的施工者发出有关的通知,做好变更后的交底工作,从而能够从容的应对高层建筑施工的变迁导致的消防安全施工的问题,更好的建设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设备。

3.3交工验收阶段工作:

(1)交工验收准备: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施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交工验收,施工员应配合协同高层建筑的管理部门和相关公安消防监督人员进行项目的验收,对那些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消防设施进行及时加以纠正。

(2)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和项目部其它的管理人员要对本次工程的一切的财产和物质进行一系列的结算工作,并进行清理,并当作成项目部成本核算的依据。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施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应该要认真的对工程进行总结,配合项目部门的经理及技术负责人要进行项目部成分的分析,计算一下节约的或是超支的数额并且给以分析原因,吸取一下经验教训,有利于下一个工程在施工造价上的管理和控制。

3.4做好后期的消防安全设施的维护工作。一套完整的消防安全设施在经过设计、施工、验收合格后,为了能够更好的投入使用,就必须要制定出完整的维护管理的方法和制度,根据维护管理办法进行消防安全设施的后期维护工作。施工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消防安全专业能力,要对消防施工项目负责,并将消防安全设施的维护工作做到位。同时,管理人员应该为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具备专业的消防安全设施安装的专业素质,并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对工作负责,为消防安全设施的安装和有效的实施提供保证。

[结语]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施施工是和高层建筑共同完成的,是高层建筑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正确的对消防安全设施进行施工是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的措施。因此,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施的施工应该受到重视,而施工员是贯穿在消防安全设施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要加强对消防安全设施施工员的培养,培养其专业消防安全知识,并对消防安全设施的后期使用做好维护工作,保证消防安全设施能够安全的使用,减少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参考文献]

[1]陈华.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研究[J].华章.2013(03):338.

[2]郑蒙.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13(02):247-248.

[3]罗海波. 消防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研究[J].消防安全.2013(03):326-327.

养老设施建筑 篇10

世界人口日趋老龄化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正在纳入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的养老发展战略已摆在各级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在我国,这个问题尤为突出。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1]。

许多老社区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创建“居家养老”型社区。但不少建筑设施建造时间久远,一些设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于是,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无障碍设计规范,对社区的无障碍设施进行调查。通过对嘉兴市的王安社区、文秀里社区、放鹤花园北区、南溪花园、文昌社区、松鹤社区以及中央花园等社区无障碍设施的调查分析,发现许多不足点,比如楼梯的踏步太高、宽度太窄,没有无障碍电梯,公厕内没有设置无障碍厕所等等。但几乎每个社区在社区的出入口、道路和场地设施这三个方面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的无障碍设施入手进行调查与设计。

1 出入口

出入口一般指室外不同空间之间的连接亦或是室内外空间之间的连接。如单元楼与室外之间的出入口,是老年人进出活动的必经之路,因此出入口的无障碍设计显得十分重要。

经调查分析,发现有以下几点现象:(1)室内外有高差,但没有设置坡道过渡,即使有坡道但坡道不符合规范要求的;(2)入口处有障碍物。

针对这两点提一些意见及设计方案:(1)根据室内外高差的高度分为两种情况。1)高差在15mm以上,无台阶设置的,如图1所示,可以用混凝土或者其他防滑材质的材料铺设坡度为1:50的坡道过渡,并设置安全扶手,入口宽度需大于1.2m,方便轮椅出入;1)有台阶,但无坡道的,在场地允许范围内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无障碍坡道,如表1所示。若场地有限,可设置升降平台,来代替无障碍坡道。(2)为了便于管理,防止非机动车堵塞出入口,有些小区在单元楼下的出入口处设置石墩子,如图2所示。此行为虽然有利于管理车辆,但给出行的老人带来不便。石墩子间距小于1.2m,轮椅无法通过,而且有些障碍物有尖锐的棱角,存在安全隐患。显然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建议在入口处安放无障碍识别标志,提醒人们勿随意停车。

2 道路

道路分为行车道、步行道及停车场。步行道主要包括与行车道结合设置的人行道,独立设置的步行道和与景观结合设置的园径三类[2]。小区道路应遵循“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原则,以方便老人的出行。

2.1 人行道

在居家养老社区中,使用轮椅来代步的老人占据大数,所以人行道应当强调无障碍设计。目前大多数旧社区都是人行道与行车道为同一道,人车混行,导致交通不顺畅,同时危险系数大幅度上升,如图3。为了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道路可采用人车分流,在行车道的两侧划分有效宽度大于等于1.2m的道路作为无障碍通道,利于坐轮椅的老人通行。针对图3路面较窄的情况下,可以把绿化带改造成无障碍通道。道路如果纵向断面坡度在1/25~1/27时,每隔长度10~15m或坡度1/17~1/12时,至少每隔10m就应该设置0.15m以上的水平部分[3]。在人行道上应防止出现电线杆、标志牌、邮筒信箱、交通标志等物侵占人行道。图4为某社区道路临时设置的坡道,侵占了人行道,给老人出行带来不便。

2.2 园径

园径,作为老年人健身、休闲、社交的场所,理应加强对道路的设计。经调查了解,园林路径大多是弯曲悠长的,从而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但这会导致老人失去方向感。因此,在道路上需设置指示牌,指示牌应放在合理且醒目之处,并色彩鲜明,便于视力不佳的老人识别。在道路两旁也要增加休憩设施,供老人途中休憩。至关重要的是园内小路路面应防滑,有不少社区为了增加公园的美感,在园内都铺设了烧结砖如图5。殊不知,人在雨后行走在这种方砖上十分容易打滑,而且其砖与砖的隙缝间容易长青苔,增加了光滑程度。因此,户外地面应当铺设防滑地砖,若是用水泥浇筑则应铺防滑条来防止老人摔倒。

3 场地设施

3.1 滤水箅子

在道路两侧都应设置滤水箅子,避免道路的积水。很多社区室外地面的滤水箅子孔洞宽度均超过了15mm。如图6所示,这样的设计虽可以加大排水量,但会给老人带来麻烦。过宽的箅子孔洞,会卡住拐杖及轮椅的小轮。建议社区可购买如图7所示的类似产品,表面有突起物可防滑,且间隙小,空隙不足10mm,可避免拐杖和轮椅轮子被卡现象的发生。

3.2 缘石坡道

缘石坡道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避免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乘轮椅者进入。通过实地调查测量,发现王安社区主道路与园径交叉口没有设置缘石坡道,如图8;文秀里社区的缘石坡道坡度,经测量计算为1/10,大于1/12,不符合规范。据规范要求,缘石坡道的坡面与车行道之间宜无高差;当有高差时,高出车行道的地面的距离应大于10mm,坡面应平整防滑[4]。为了合理地连接道路,目前有多种缘石坡道的类型,如全宽式缘石坡道、三面坡缘石坡道,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修改。

3.3 室外台阶

台阶是老人发生摔倒事故的频发地,尤其是室外台阶。室外台阶易接触水,容易打滑,因此台阶上要设置防滑条,或者采用表面不光滑的大石条,必要时在两侧设置扶手。另外应加大踏步宽度,降低踏步高度以方便老人行走。台阶的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台阶的有效宽度不应小于0.90m,并宜在两侧设置连续的扶手[5]。当台阶有效宽度大于2.2m时,应在台阶中间再加一道扶手。如图9所示,王安社区的公园中的亭子处台阶踏面瓷砖并非防滑砖,且没有无障碍坡道及扶手,不利老人行走。

4 结语

针对以上内容,经梳理得出以下结论,见表2。

目前,居家养老已然成为了当代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种方式。社区的无障碍设计就是为了消除老年人身体、能力上的差异,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上班族的压力。居住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应当逐渐引起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关注,共同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添砖加瓦。

摘要:文章结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对居家养老社区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不足之处与优化设计的建议,希望可以为居家养老社区无障碍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居家养老,社区,无障碍设施

参考文献

[1]佚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3),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5)[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12-223.

[2]顾宗培.社区室外环境的道路适老性研究[J].住区,2014(05).

[3]李琴.探讨居住区外环境无障碍设施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5(02).

[4]GB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出版社,2012.

上一篇:做好林业统计工作下一篇:互帮互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