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立法研究

2024-05-25

图书馆立法研究(共11篇)

图书馆立法研究 篇1

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机构, 其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我国, 图书馆立法没有明显的连续性。立法进程的表现为起伏波动, 在探索中前行。立法过程中还有面对一系列具有国情特色的程序上的特点, 包括因立法经验积累不足而带来的立法过程的曲折反复、因图书馆事业体制的复杂性所带来的立法适用性的调整困难、因图书馆理念与图书馆制度间的诸多矛盾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等。图书馆国家立法的缺失, 以及图书馆国家立法工作启动以来, 各种问题的出现, 使得图书馆国家立法的工作进展缓慢。真对上述现象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握立法时机

我国人大代表曾就图书馆法立法有过多次提案, 每一次议案的提出, 对于图书馆立法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但直至今日, 图书馆法仍然处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 迟迟都不见出台。图书馆国家立法未能成形的原因, 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对于图书馆学界以及法律界来说, 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 考虑各种因素, 平衡各方利益都是至关重要的。国家法制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社会发展, 政治经济形势都促使立法工作更趋于复杂与具体, 各行各业的立法需求很多。然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 对于图书馆来说, 把握时机, 至关重要。

二、拓展立法空间

图书馆国家立法工作的启动将社会的目光都集中在立法的国家层面上, 但图书馆法制建设远远不是一部法律所能解决的。国家立法只能是基本大法, 在实际的司法实践当中, 还需要各级地方图书馆立法, 以及图书馆相关法律作为主体来支撑。

我国幅员辽阔, 各省 (直辖市) 、市在社会、经济等方面发展不均衡, 各地人民风俗习惯、地理地貌也是各不相同。就目前而言, 颁布图书馆法律法规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对于广大中西部省份, 图书馆如何立法、怎样立法, 是图书馆法制建设薄弱的环节。

拓展图书馆立法空间, 一来是指图书馆立法的地域性, 二来指的是要扩宽图书馆立法内容。现代技术的提高, 图书馆工作领域的拓宽, 对图书馆立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立法在保障传统图书馆的同时, 如何在电子资源建设、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图书馆等新型发展方向上对图书馆予以法律上的保障。

三、明确立法方向

图书馆立法需求是多方面的, 无论如何完善, 都不可能将所有的需求都完美的体现在立法层面上。在制定图书馆法律法规的同时, 既要有概括性, 更要有针对性, 明确了立法的方向, 立法才会有现实的动力。图书馆立法不是一蹴而就的, 如果不能协调好各个因素, 那么久只针对一方面立法, 未尝不是以退为进的思路。在逐渐积累法律实践的基础上, 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与充实, 是立法行为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四、权衡立法内容

法律条文的制定, 既有形式上的要求, 更有内容上的要求。图书馆工作各方面都需要来保障, 哪些是可以上升到立法层面的这个必须要考虑。一旦上升到法律层面, 就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法律权限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行政法规文件。图书馆立法涉及国家、国家机关、自然人、法人等法律关系的主体, 又涉及行为、物、精神产品和信息等法律关系的客体。主客体之间的复杂性要求图书馆立法在内容上必须在保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上, 平衡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故在立法层面上, 对内容的取舍, 对内容的把握程度都是图书馆立法活动能否得以真正实施的必要因素。

五、保障立法实施

图书馆立法结果不是一纸空文, 只有将现有的图书馆法律法规实施好了, 才有资格在更广泛的层级上拓宽图书馆立法的空间。

图书馆立法是为了促进和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立法的成功与否, 就要体现在其施之于实践的社会效果—在立法初始阶段就需要充分关注立法的效果, 我国图书馆立法过程中对效果预测的重要性有了相当的认识。立法伊始既需充分研究国外图书馆立法历史和现状, 更需要充分研究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全面考察综合社会因素对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法制建设的影响, 才能更准确地使预测接近于真实。

在确立要通过立法来实现图书馆事业发展保障之后, 同时还需要对立法的效果形成基础的心理预测。预测是对事情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的预先估计和评测, 图书馆立法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 不能仅仅是只针对当前的现实“运筹帷幄之中”, 还要能保证所制定的法行之于实践时能“决胜千里之外”, 这就需要在立法时不光要总结以往经验、把握当前所需, 还要确证所制定的法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即要求做好效果预测。

总之, 就目前而言, 图书馆立法进程并不是以完成图书馆法的制订为终极目标, 形成一部成文法律只是局部的成功。图书馆法治建设是要构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 营造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的优化与法律的完善是良胜互动的, 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远大于制定法律的难度。图书馆法的出台势必会加快图书馆立法的进程, 但图书馆立法进程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在今天社会各界翘首盼望图书馆法出台的同时, 普及现代图书馆理念才是从根源上解决图书馆立法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慰慈, 董众.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8

[2]陈源蒸.中国图书馆百年纪事 (1840-2000) [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

[3]张树华, 张久珍编著.加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著.中国改革开放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2

[5]王惠翔.我国图书馆立法回顾、现状及展望, 图书馆学研究论文集[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6

我国图书馆立法现状问题与前景 篇2

[关键词]图书馆;法制建设;现状;问题;前景

[中图分类号]D9234;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5-0021-03

The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 Prospects of

Legislation of Library in Our CountryLiu Kaiguo

(Library,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Huanggang 438002,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issues of legislation of libraries,the author thinks if we enhance the study of thoeries of legislation of libraries,clarify the content and goal of legislation of libraries,study the new problems in digitization and network,enhance the legislative environments construction of libraries,implement the legislative organzing and advocacy,set up the feedback channels and mechanisms in legal environment of libraries so as to to draw attention of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o the legislation of libraries,the national legislation of our library is expected to come out in the near future.

[Keywords]library;legislative construction;current situation;issue;prospect

1 我国图书馆立法现状

11 缺失图书馆基本法《图书馆法》

虽然我国《宪法》中有专门条文调整图书馆事业发展,但是总括性的,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由于缺失图书馆基本法,图书馆建设的目的、经费、藏书建设、人员素质要求等等,都没有明确的标准和法律条文加以约束,致使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缺少国家法律的庄严性、强制性和权威性。

12 地方性和系统性图书馆立法成果丰硕,但条块分割,各行其是地方性图书馆立法多关注公共图书馆,系统性图书馆立法多关注本系统的图书情报事业,这些法规文件就图书馆的性质、方针、任务、主要业务工作和干部队伍作出的粗线条的原则性规定,定性条文多,具体措施少,操作性不强,且条块分割,各行其是,使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平衡,信息资源布局不合理,管理体制、流通模式和分类标准不一致,区域之间缺乏合作与协调等等。

13 图书馆相关法覆盖面很宽,但权利义务规定不平衡图书馆相关法覆盖面很宽,说明社会的图书馆意识正在增强,但与地方性和系统性图书馆立法往往侧重规定图书馆的权利相对,图书馆相关法则要么语焉不详、要么侧重规定图书馆的义务,却未涉及图书馆为完成这些义务所需的权利,说明图书馆的相关法与专门法的配套衔接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我国图书馆法制建设与国际接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虽然已加入了部分与图书馆有关的国际条约、公约、协定等,但与图书馆有关的相关国际法文件达几十部,说明我国图书馆法制建设要完全与国际接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如何尽快地加入、签署有关国际公约,将是我国图书馆法律保障体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而保障我国图书馆事业也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步骤。

2 我国图书馆立法存在的问题

21 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尚待广泛认同,社会认知度低,整个社会对图书馆立法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三种类型的图书馆分别归口于文化部、教育部、科学院。虽然国务院赋予了文化部指导和管理全国图书馆行业的职能,但实际上因为缺乏法制及经济的制约,文化部要发挥其指导和管理的作用是非常困难的,这就从客观上造成了各行业图书馆的体制无法理顺,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文献资源的重复浪费,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难以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全国文献资源的保障体系也难以建立,更无法使信息资源达到共享。虽然图书馆在保护文化遗产、传播知识和信息、开展终生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但由于它与国计民生的关联表现出隐蔽性和滞后性,作用不能立竿见影,不能创造直接的社会效益,使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社会认知度低,致使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得很不充分,对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更是难以显现,从而造成整个社会对图书馆立法的重视程度不够,就是图书馆人自己,对此的关注也很有限。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我国图书馆立法现状、问题与前景May,2010Vol30 No522 寻求政策保护大于立法呼声,图书馆立法宣传力度小新中国成立以来,图书馆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国家也颁布了一些政策性文件来促进图书馆发展,致使图书馆界以政策代替法律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无法从政策中得到妥善解决时,图书馆界的一般作法是求助于上级主管机关的行政命令,而不是从法律中寻求解决。但政策毕竟没有法律约束力,原则性较强,可操作性较差,执行起来经常打折扣。而对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工作了解较少的法学界的立法重点主要放在经济立法上,对图书馆法基本没有进行过必要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由于我国图书馆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并不了解党和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高度重视,不了解国内图书馆的条例和规程,也不了解国际上图书馆立法的概况和立法的内容,也领会不到图书馆立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馆藏资源、网上资源利用的保障性,读者更不知道如果有了图书馆法,就可以运用它来维护自己利用图书馆的合法权利。凡此种种,就在于图书馆界寻求政策保护大干立法呼声,图书馆立法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图书馆立法的观念没有深入民心。

23 图书馆界在图书馆立法内容、目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我国图书馆界的一些专家学者,一直在为制定图书馆基本法、建立图书馆法制体系奔走呼吁,也发表了大量论文探讨图书馆法规的有关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借鉴国外图书馆立法经验,就图书馆法立法程序、立法机制以及立法内容、立法目的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讨,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图书馆立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但在图书馆立法内容、目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一是许多人将图书馆法理解为图书馆管理法或经费保障法,其立法的目的或意义在于以法律的形式来确定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保证国家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提高图书馆员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等。二是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中把图书馆立法视为解决若干实际问题的主要方法,被提升到一个近乎万能或神圣的高度,并过多强调社会和政府对图书馆的重视,而忽视了图书馆界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

3 我国图书馆立法前景

31 加强图书馆立法理论的研究,明确和澄清在图书馆立法内容和目的上观念误区我们应该认识到,图书馆法是读者保护法;应该认识到图书馆的权利从根本上说是读者的权利,而不是图书馆行业保护法,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解决图书馆的所有问题,更不能指望以图书馆法抵消著作权法对图书馆的影响;应该认识到通过立法保证图书馆事业发展,解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难题只是手段,根本的目的是为读者服务,满足社会对图书馆的需要;应该认识到图书馆立法中确立的所有规范,应以符合和满足读者阅读权益为前提,图书馆承担的社会职责就是保障公众知识和信息的获得权、接受权、利用权,使图书馆法具有监督政府切实承担起保障公民阅读自由或者信息自由的职能,使图书馆法具有调节政府与公民通过图书馆进行阅读、享受公民文化权利和信息公平之间关系的职能,从而督促政府承担起保障公民阅读权利的责任,其必然措施就是要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就必然促使图书馆法早日进入人大立法程序,以规范国家、社会、图书馆、读者等相关主体围绕图书馆所产生的具体行为。

要加强对图书馆立法的理论研究,要培养一支既熟悉图书馆事业又精通法律的专业研究队伍,组织全国性的有关图书馆法律政策研究的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图书馆界掀起一个立法理论研究的高潮,为图书馆立法推波助澜。要研究古今中外的法学理论,借鉴国外图书馆立法的先进经验和法律体系,分析我国图书馆立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的内容和方法步骤,给立法的组织机构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协助其完成相关的工作,争取制定出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公认的自由、平等、公正理念的图书馆法。

32 以立法为契机,加强图书馆法制环境建设

图书馆法制建设绝不仅仅是制定一部图书馆法,而是要构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营造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法制环境,而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法的正义是图书馆立法的最高价值取向。图书馆法是权利保障性的法,其目的在于保障读者权利的实现,因而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要从“道德主治”的“读者第一”转向“法律主治”的“读者权利”。读者的权利就是图书馆的权利,图书馆只需具有主张和维护利用者权利的权利,而无须具有自身特有的另类权利,图书馆维护和保障读者权利的过程也就是主张和维护图书馆自身权利的过程。只有坚持以读者为中心,把以读者权利为中心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是图书馆应该履行的公共文化设施应尽的职责,这也必将使图书馆深入人心,使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提高图书馆的认知度,从而引起社会和读者关心自己的权利,重视图书馆立法。

加强图书馆行业自律规范建设,逐步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以及《图书馆服务宣言》的制定和发布实施,是在图书馆法治环境建设的平台上考虑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体现了法制和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它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作为图书馆的馆员所要具备的职业理念、职业精神和职业行为,对于提高图书馆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图书馆应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准则》、《宣言》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根据《准则》、《宣言》的基本内容制定修改和完善与它们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图书馆还应该从现在起,要在图书馆内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从学识、技术和能力上提出基本要求,逐步提高图书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以确保读者权利的充分实现,使图书馆具有依法行使国家赋予它的保障公众知识和信息的获得权、接受权、利用权的这个社会职责的能力。

33 继续做好立法组织和宣传工作,建立图书馆法制环境中反馈渠道和反馈机制,唤起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立法的重视漫长的封建社会使“人治”的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意识形态,致使法制观念淡漠的人们对图书馆立法的意识也相当的薄弱,所以就迫切需要图书馆界采取多种深入、持久及有效的措施,来宣传图书馆立法的“自己享受权利,让图书馆履行义务”这样的目的和内容,来唤起广大读者及社会大众对维护其阅读权益的意识,做好与读者、法学界、文化界、新闻界、人大代表和国家立法机关的沟通和协调,引起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立法的普遍关注与支持,从而为图书馆立法作舆论上的准备。同时,图书馆界应该增强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公关意识,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自己的运作行为和管理模式,实行依法治馆,其内部应团结一致,统一思想,积极组织专门研究图书馆立法的学术团体,协助并促进由文化部牵头的图书馆立法工作的深入研究,并建立和健全图书馆法制环境中反馈渠道和反馈机制,使全社会了解图书馆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以期唤起公众对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让社会各界都来积极参与图书馆立法,为实现最终提请最高权力机关通过实质性的图书馆法奠定基础。

34 研究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立法面临的新问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图书馆工作造成了强大的冲击,图书馆不论在实体形态还是工作方式上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图书馆界应当清醒地看到,数字化、网络化不仅给图书馆充分发挥职能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而新技术的发展还给图书馆带来诸如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运营、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服务的有偿性和无偿性等政策和法律性问题。在图书馆立法进程中,图书馆界需要认真研究数字图书馆立法工作的必要性、图书馆法与著作权法的关系及协调等新问题。

当前,世界图书馆立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图书馆立法较早的西欧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对过去数十年图书馆立法的经验进行总结和评估,以制定出符合新形势需要的新图书馆法的问题,这对我国来讲,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契机。认真研究解决好多年来我国图书馆积累下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实现图书馆的依法治理,是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国家立法机关重视,各主管机关、图书馆以及社会积极参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国家立法有望在不远的将来问世。

参考文献

[1]蒋正扬.关于我国图书馆立法问题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2):63-64.

[2]张小平.图书馆立法的研究重点[J].图书馆建设,2006,(5):14-16.

[3]刘培兰.解读我国图书馆立法进程中的几个问题[J].现代情报,2008,(7):37-39.

[4]何力.迫在眉睫的图书馆立法[J].科技资讯,2008,(3):244.

[5]尚灵芝.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立法的必要性[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3-86.

[6]席彩丽.图书馆立法“热”背后的冷思考[J].情报探索,2008,(11):25-26.

[7]李国新.中国图书馆法制建设:现状与问题[J].图书馆建设,2007,(6):10-14,18.

[8]赵龙英.图书馆立法相关问题探析[J].贵图学刊,2008,(3):60-61.

公共图书馆立法研究 篇3

虽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我国的立法工作步伐相当迅速, 一大批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也为促进国家《图书馆法》的尽快制定和颁布, 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但从1993年文化部拟定立法计划以来, 我们呼唤了近20年的《图书馆法》迄今仍然还没有出台的迹象, 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疑虑与困惑, 引发出我们对于这一表象的分析与思考。

1 制约我国图书馆法建设的原因分析

那么究竟是那些因素制约、影响了图书馆法的立法进程了呢?一言以蔽之, 主要是图书馆整体工作在我国政治、经济活动中, 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目所起到的作用, 尚难以引起政府、国民、社会的足够重视而造成的。另外, 我国目前正处在新旧体制的转型、交替时期, 各种政治、经济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 监督、制约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跨系统、跨行业的利益协调工作, 仍旧还有很大的困难和矛盾, 这些都是影响、制约图书馆立法进程的重要原因, 概括起来说, 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1 思想观念上的制约因素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广大人民群众, 特别是对立法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的部门或领导, 对图书馆工作在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难以认同, 对图书馆立法意义认识不足。甚至在我们图书馆界也有人认为, 在国情国力尚欠缺的情况下, 强行或硬性立法, 即便是国家大法, 也可能形同虚设, 成为一纸空文, 特别是很难从经费上为图书馆事业提供坚实的保障!甚至还有人认为, 图书馆作为一项具体的事业, 没有必要从国家法律的角度进行规定。

1.2 政治体制上的制约因素

1.2.1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 有一些破坏或影响法制进程的消极面存在。

如把行政计划置于法律等同地位, 并起代理、顶替法律的作用。这种政治体制反映在法律上就会使法律制度带有明显的命令性、随意性和不严肃性。

1.2.2 图书馆经费的直接来源是政府财政, 若要通过立法来保证图书馆的经费, 其实质就是建立一种对政府的法定约束机制。

而从我国目前的立法实践看, 立法主体多为政府的主管部门, 换言之, 立法主体本身就是当事人。政府主管部门在立法中既要让图书馆界满意, 又不会对政府的工作有太大的制约, 这显然增加了立法的难度。

1.2.3 立法是政府的事, 由于研究或推进图书馆立法的个体, 缺

少与图书馆事业主体的利益关系, 其立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必然相对薄弱, 这也是制约图书馆法出台的另一因素。

1.3 经济发展上的制约因素

1.3.1 立法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产物, 因而法制建设不能不受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与影响。

虽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财政收入有了快速、明显的提高, 图书馆事业经费有了较大的改善, 但从图书馆发展需要和立法所能提供的经费保障来说, 尚有一定的缺口和差距, 特别是与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 更是难以相提并论;

1.3.2 图书馆立法本身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它除了庞大

的人力、物力资源外, 也同样还需要在协作协调、网络建设、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投入巨额资金。就目前还有很多市、县图书馆经费非常紧张的状况看, 国家或地方财政也很难毫无顾忌地为此而慷慨解囊吧?

1.3.3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促进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而经

济的快速增长也引发或激化了各类社会矛盾, 因而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秩序稳定、合理、规范运作, 必然首先抓紧经济和与经济有着紧密联系的, 相关行业的立法工作, 这也就相对制约了, 包括图书馆法在内的其他部门或行业立法的总体进展。虽然近年来的立法步伐相当快, 立法的水平与质量也在逐年提高。但是, 百业待兴, 百废待举, 各项事业都迫切需要借助法律的力量和经济的支持加以协调, 所以总体立法任务更加紧张、艰巨, 经济压力更是巨大、沉重, 作为一项行业分支立法的图书馆法, 也必然受制于到这种总体发展相对迟滞的影响。

2 推进图书馆立法进程的几点建议

2.1 加紧地方性法规的建设工作

在国家图书馆法尚未出台之前, 各省、市的政府部门, 完全可以结合地方实际情况, 不必等、靠、要地, 制订出地区图书馆法, 来规范、管理、推进当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这方面, 上海和深圳已为我们摸索出了一切实可行的道路。如1996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办法》。1997年, 深圳市人大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 (试行) 。而这两个市图书馆在全国第二次评估定级活动中, 也双双被评定为一级馆。从两个地区图书馆事业稳步、快速发展的实践来看, 加快地方性法规的制定, 不仅可以促进本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同时也能为国家图书馆立法的建设提供动力和经验。

2.2 加紧图书馆立法的宣传工作

尽管中国图书馆法还未正式出台, 但是立法宣传必须走在前面。现阶段我们的宣传还仅仅只是行业内的行为, 仅仅是通过图书馆界的报刊、杂志来进行鼓动, 这样立法的宣传强度小, 范围窄, 影响弱。所以, 要想推进图书馆立法进程, 就必须突破行业界限, 如在全国性的重要媒体上, 采取多种形式, 大张旗鼓的宣传立法意义, 营造立法氛围。同时还要与全国人大、政府财政、法制等部门、各专业主管机关、尤其要向主要决策层进行宣传, 提高有关领导的图书馆意识和立法观念, 加强联系, 密切协作, 充分做好立法舆论的宣传筹备工作, 这是加快图书馆立法进程的关键环节。

2.3 加紧图书馆立法的组织工作

成立跨系统统筹图书馆事业的国家领导机构, 是推进图书馆立法进程的先决条件。由它来研究如何协调、组织全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自动化系统的总体布局与建设;如何确定图书馆竞争和获取利益等科学有效的原则和机制, 如何尽快解决图书馆总体建设中的一系列难题;如何研究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划并提出建议, 尤其是在当前已基本具备了图书馆立法条件的情况下, 更需要这种强有力的组织, 来保障浩大繁琐的立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是推动我国图书馆立法进程的首要任务。

综上所述, 外因还是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 只要我们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主动、勤奋、创造性的拼搏努力, 以震撼人心的工作成绩和效果, 赢得政府的重视、关注及全社会的呼吁、支持, 一部崭新的国家图书馆大法, 不久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摘要:根据我国图书馆立法建设的现状, 从宏观上分析、思考了制约我国图书馆立法进程的各种因素, 并针对有关原因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图书馆立法进程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立法,分析思考

参考文献

[1]周东飞.浅析图书馆立法的现实意义、基础定位及立法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 2006, 43-45.

[2]冷一江.中国图书馆法缺失原因探析[J].图书情报知识, 2004, (6) :86-88.

图书馆立法研究 篇4

七、关于立法语言文字的立法

立法语言与立法质量 高质量的立法与科学的立法语言。是一个事物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这不仅是因为,成文法最显著的外部特征之一,在于它由文字以及由文字构成的语言排列、组合而成,因而语言文字成为一切成文法最基本的要件。而且更加主要的是因为,作为成文法最基本的构成要件的语言文字,随着成文法的历史发展不断演进,成为深具特色和优点的一种专门的语言文字──立法语言文字。立法语言文字在成文法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委实意义重大、不可或缺。立法语言文字是立法主体表述立法意图、目的和体现立法政策的一种专门载体。没有立法语言文字,立法主体的这些立法观念便无以反映,无以为人所知,因而也就不可能得以实现。立法语言文字不仅比一般的语言文字严谨、规范、简洁、通俗、明确,而且它也是所有法的语言文字中最为严谨、规范、简洁、通俗、明确的一种语言文字。立法语言文字在各种语言文字中也是最便于超越人们之间的文化程度、性别、职业、经历等等的界限,而为各种不同的人们或社会主体所认识所理解的一种语言文字。立法语言文字的特点和优点,使其能够将立法主体的立法意图、目的和它们所要体现的立法政策,有效地、充分地反映出来。科学的立法语言文字,既是保证立法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保证法的有效实施的有效工具。一个法律、法规、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法的文件成功与否、科学与否,固然与立法的条件成熟与否,与立法者思想水平、知识水平以及对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了解的深度直接相关,但无庸置疑也与立法者的语言文字水平如何密不可分。

注意以立法方式规定立法语言制度 为了立出好法,许多国家的立法主体注意在提高立法语言文字的质量上采取措施,包括聘请法学家、语言学家等参加法的起草,对草案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研究、修改或提出修改建议,特别是以立法的方式规定立法者或法案起草者应遵守的立法语言文字制度和技术。例如,为保证法的起草者能够遵循正确的法的语言文字起草法案,《美国统一和标准法案起草规则》明确规定:“法律起草者准备统一标准法时应当遵守这些起草规则。”实践证明,这样做很有益处。中国自古以来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大国地位,中国立法在语言文字技术方面也应有与这种大国地位相匹配的水准。研究和借鉴国外、境外关于立法的立法,不可不注重研究和借鉴国外、境外关于立法语言文字的立法。

国外、境外关于立法语言的立法,大体涉及这样一些方面:

(一)关于立法语言文字一般要求的立法规定

立法语言文字问题,包括句子使用、字词使用、标点符号使用、语气语态使用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对立法语言文字作出规范,就是对这些要素的运用设定法的要求。不仅如此,在这些问题之外,还有对以上问题具有统领作用的.关于立法语言文字的一般要求问题。这些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采取立法语言文字形式 法中的语言文字应采取立法语言文字形式。成文法固然需要以语言文字予以表现,但并不是任何一种语言文字都可以承担表现成文法的任务。法中的语言文字,不同于文学语言文字,立法者不能用小说、诗歌、散文这类文学形式表现法中的语言文字,不能用形容的、夸张的、抒情的、比拟的、象征的这类文学手法表现法中的语言文字。法中的语言文字也不同于学术研究的语言文字,不同于一般公文的语言文字,不能用这一类的语言文字表现法中的语言文字。法中的语言文字应以专门的语言文字形式亦即立法语言文字来表现。对此,前罗马尼亚《立法技术总方法》所规定的一般要求是:规范性文件草案的措辞应 “采用法律规范所固有的命令形式。”(第8条)“草案的措词应当以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定所固有的命令形式来表达”。 (第99条)《立法技术总方法》的这两条规定,只是强调法案应以命令形式这种方式来表达,而命令形式并不是立法语言文字的全部表现形式,因而是不全面的。但在众多的有关立法语言文字的立法规定中,《立法技术总方法》的这两条规定,是为数不多的专门设定制度要求法案应以立法语言文字形式来表现的立法规定。

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立法保障 篇5

摘要:本文从图书馆法的概念、作用入手阐述了图书馆立法背景的必要性、可行性,同时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论述了公共图书馆立法中应采取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1-0017-02

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宣布,《公共图书馆法》已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项目。这是国家全面提升我国图书馆服务水平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举措,对于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获取知识和信息需求,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立法是实现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1公共图书馆立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近年来,虽然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图书馆法》)的呼声一直很高,国外也非常关注我国图书馆的立法情况,但至今我国尚未制定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图书馆法,这一方面不利于图书馆工作的统一化、 标准化,导致图书馆管理系统技术含量低、质量不稳定,标准化程度不高,也不利于唤起公众对图书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全球范围来看, 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国家,都颁布了图书馆法,对促进保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文件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图书馆法制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2立法保障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应在国家图书馆事业建设中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在信息社会,图书馆作为搜集、审核、加工、整序、评价、传播文献信息的机构,其职能、藏书结构、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都发生了变化。随着因特网在全球的普及,许多虚拟图书馆的出现,使传统图书馆有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图书馆立法才能保存我国优秀古代文化典籍,培养中华文化传人,使文明之火代代相传,发挥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只有通过立法才能加强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宏观管理,明确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顺利蓬勃发展。因此,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已是当务之急。

1.3立法保障是图书馆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

近20年来,欧美各国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功能,纷纷采取措施,修订图书馆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和解决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出现了图书馆立法的高潮。例如:1989年美国提出新的《图书馆服务和技术法案》,对原有的图书馆法进行修改,进一步提高了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了图书馆网络建设与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职能,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加快图书馆立法步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营造广大人民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是国家教科文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文献收藏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以及建筑物的文化符号功能等,构成了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文化要素,是实行依法治国所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因此,加快图书馆立法步伐,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战略性任务的内在要求,使图书馆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的重要议题。 

欧俊洁: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立法保障

2.2保证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专门的行业法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各项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图书馆法是民主观念及其实践的产物。它是建立、维护和管理图书馆的人际关系、馆际关系和公共关系、加强管理主客体之间的协调与联系的基础和保障,主要是用来规范图书馆自身各项活动的法律,图书馆法就是推动整个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保护符合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利益。其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明确公共图书馆与读者的权利和义务,使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调动读者利用公共图书馆的积极性。第二、保障人民群众阅读内容健康、 知识丰富、有益身心的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物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图书馆法将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以保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规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贯彻实施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使图书馆管理走上正轨。

2.3符合文化发展轨道的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知识经济、 网络经济的迅速崛起,人们对公共图书馆中各类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需求值越来越高,这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图书馆事业要想体制改革进展顺利,保障公共图书馆事业全面、稳定、持续发展,就要依靠图书馆法来进行保障。因此,尽快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法,使我国图书馆进入科学的法制管理轨道,实为当务之急。

3立法对策

3.1加强立法的宣传工作

1983年克尔齐斯和利顿的《世界图书馆事业——比较研究》一书认为:“图书馆立法依赖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文化结构、民族状况和立法者对图书馆的认识,人们对图书馆的使用和需求认识的越充分,在制定的图书馆立法时就会越有针对性”。可以说,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立法之先进,应归功于图书馆意识。因此,要采取不同形式,主动与国务院法制办及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新闻单位加强联系,既要分工负责,又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力做好图书管理法的社会宣传动员工作,尤其向各级领导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图书馆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以期带动群众搞好立法工作。

3.2加强立法的组织工作

建议国务院和省级地方政府成立跨部门的图书馆教育领导机构,整合各方面的信息文献资源,统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这是集中管理全国图书馆事业必要措施。由其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中长期规划开展研究,并向国家宏观管理部门提出建议,协调组织全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自动化系统的总体布局和建设,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国家图书馆,建立起竞争、利益等科学有效的原则和机制,加强读者服务工作, 健全读者服务体系,提高馆藏文献资料的利用率等一系列难题。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图书馆立法的主要条件已基本具备,更需要吸引、 组织和动员广大民众来保障立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3.3加快立法专项研究

图书馆法是国家为协调社会需求与图书馆的关系,保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法,职能机构和各系统图书馆还要依据图书馆法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形成一套比较完整 、系统、科学的操作规程和制约机制,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图书馆法作为国家权力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权力,绝对不是一项简易、草率的工作,而是必须建立在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此,必须组织法律学和图书馆界的专家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总结图书馆在创新服务和公益性服务方面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刘小琴.《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制定工作的进展、思路与主要内容[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2).

[2]李国新.凝聚力量重点突破以扎实的研究成果为图书馆立法提供支撑[J].图书与情报,2010(1).

[3]骆小婷.制订《中国图书馆法》之前应作好的几件工作[J].图书馆界,2009(4).

[4]周九常.我国图书馆立法: 新的认识与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3).

[5]张蕾.从地方性法规看我国图书馆立法内容的发展趋势——以《北京市图书馆条例》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6).

(编校:马怀云)

我国图书馆立法问题研究 篇6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早就强调“每个国家都应该建立图书馆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已经制定了270多部法律, 但图书馆法一直未面世, 图书馆立法势在必行, 就我国图书馆立法问题展开论述。

1 我国图书馆立法的重要性

联合国科教文化组织早在其文件中曾专门指出:“为了提供永久性和不断发展的国家图书馆事业, 全面管理和协调只有靠立法才能获得”。

图书馆立法是保障、指导、协调图书馆建设和促进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根本上协调和优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及其动作机制, 它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摆脱困境, 走出低谷, 走向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 也是我国图书馆事业融入国际图书馆事业的必由之路。实现我国图书馆立法, 已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唐晓薇在其《新环境下加快图书馆立法和法治建设的思考》中阐述到:“只有图书馆立法才能体现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并赋予图书馆发挥这些功能的条件;立法是国家对图书馆进行统一控制的手段, 也是图书馆全而合作并形成一个完善的国家图书馆系统的必要步骤。只有通过立法才能建立和完善一个永久的、不断进步的国家图书馆服务系统”[1]。

李友仁在其《我国图书馆立法问题研究》中阐述到:图书馆法是保证图书馆事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关键所在;图书馆法是图书馆经费的根本保障;图书馆法是解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图书馆发展缓慢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只能通过图书馆立法来解决。

2 我国现代当代图书馆立法的实践

文化部于1955年颁发《关于加强与改进公共图书馆工作的指示》, 第一次较为全面地对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及业务工作流程作了规定。同年文化部抄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工会图书馆工作的规程》。1956年高教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试行条例 (草案) 》。1957年图书馆颁布《全国图书协调方案》。1981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 (1987年国家教委修订后改为《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1982年文化部颁布了《省 (自治区、市) 图书馆工作条例》。1987年中国科学院颁发《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暂行条例》等。1993年全国性法规《图书馆法》。2001年4月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和社会文化图书馆司联合在天津召开了“图书馆法”专家座谈会, 以这为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的制定工作已宣告正式启动。2003年3月《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 (试行) 》正式颁布。2004年12月国务院已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 (送审稿) 批转至各省、市、自治区征求意见。2005年11月文化部官员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七届学术研究委员会成立人会上通报了一度停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立法进程重新启动的消息。

3 图书馆法的概念及图书馆立法的内容

图书馆法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有关保护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法律, 是关于调整图书馆系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是调整国家与图书馆、图书馆与读者、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 起着规范和管理图书馆的各项活动, 协调图书馆内部及与其他社会关系的作用。

根据对国外图书馆法的内容研究, 我国图书馆立法应该涵盖以下内容:a.关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则、目的的规定;b.关于图书馆性质、地位、任务和社会职能的规定;c.关于图书馆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d.关于用户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e.关于图书馆的经费和建筑与设备的规定;f.关于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规定;g.关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h.关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业务技术规范与服务标准管理体制的规定;i.关于政府在图书馆建设应该承担职责的规定;j.关于各类型图书馆发展与布局的规定;k.关于图书馆社会监督、法律职责的规定;l.关于著作权合理使用问题的规定;m.关于图书馆评估、评价方面的规定;n.关于图书馆服务的理念和原则的规定。

4 我国图书馆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1 国家宪法指导原则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是制定一切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也是制定图书馆法的基础和准则。图书馆法必须始终以宪法为指导, 严格遵守宪法所规定的有关条文及其所反映的基本精神进行工作。

4.2 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我国图书馆立法的过程中, 虽然能够借鉴国外图书馆立法中的做法, 但必须从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实际情况出发, 必须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符合中国国情, , 突出中国特色。

4.3 要遵循协调性原则

图书馆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 在不违背宪法的条件下, 一定要做到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统一, 协调好图书馆事业与其他事业的关系, 协调好图书馆自身内部的关系。

4.4 公益性和无偿性原则

图书馆是以保证公民的文化权利为宗旨的, 所保存的信息是社会共同的财富, 理应全社会共享, 图书馆无偿地传递信息, 传播知识是历史的选择。公益性和无偿性原则是图书馆立法应坚持的根本原则。

4.5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图书馆立法既要重视社会效益, 又要重视经济效益, 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结束语

图书馆法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法律保障和依据, 图书馆立法是保证中国图书馆事业获得持续、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为我国图书馆立法而努力, 尽早制订出我国的图书馆法, 确保图书馆事业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图书馆立法应该充分发挥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 国家、政府在图书馆立法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法律人士和图书馆专家、学者的主体作用, 法律人士和专家、学者对图书馆法研究比较深入;充分反映并发挥图书馆实际工作者和用户的建言机制, 图书馆实际工作者和用户是图书馆事业的主体及服务对象;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机制, 发挥社会监督, 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摘要:论述了图书馆立法的重要性、我国图书馆立法的实践、图书馆立法的内容、图书馆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图书馆法,图书馆立法,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唐晓薇.新环境下加快图书馆立法和法治建设的思考[J].情报探索, 2007, (5) :25-27.

[1]姚家祥.论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的国家职责[J].经济众说, 2006 (11) :21-22.

[2]刘朝霞.对当前我国图书馆立法问题的再思考[J].现代情报, 2004 (4) :6-7.

[3]尹雪梅.根据法学理论谈谈我国的图书馆法[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1 (6) :19-23.

[4]王可, 蒋玲, 徐睿.我国图书馆立法回顾与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 (4) :221-222.

我国公共图书馆经费立法问题研究 篇7

1《公共图书馆法 (征求意见稿) 》中关于公共图书馆经费的相关内容

研究制定《公共图书馆法》的目的是保障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顺利发展, 就目前而言, 我国公共图书馆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还是问题重重, 有待解决。因此, 需要专门的公共图书馆法出台, 以保障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顺利发展。

1.1《公共图书馆法 (征求意见稿) 》初具雏形

自2001年起开始的我国公共图书馆立法工作, 到2010年初具雏形的《公共图书馆法 (征求意见稿) 》 (下文简称“《征求意见稿》”) ,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立法工作已走过了10个年头。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启动可以细分为两次启动, 早在2001年就提出启动我国《图书馆法》的立法工作, 但在2004年中断。2008年11月, 文化部再次启动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工作, 这是继2001年启动的立法工作的一次重大的发展[2]。虽然, 到现在为止, 《征求意见稿》只是一部草案, 还没有通过全国人大会议表决通过, 但已明显可以看出政府、社会各界对公共图书馆的重视,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法已经呼之欲出。

1.2《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公共图书馆经费的规定

经费是支持和保障公共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的经济基础, 《征求意见稿》针对公共图书馆经费问题, 做出了相关的规定。

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 并将公共图书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政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图书馆的经费, 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应当专款专用, 不得挪作他用。” (1)

第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向公共图书馆捐赠文献信息资源、资金、设备等, 支持公共图书馆建设。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 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向公共图书馆捐赠文献信息资源、资金、设备的, 捐赠人依照有关法律享有税收等优惠。国家鼓励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公共图书馆社会基金, 专门用于图书馆事业发展。” (2)

2《征求意见稿》中有关经费立法的几个问题

尽管在《征求意见稿》中对经费问题作出了规定, 使得经费在法律层面上有一定的保障, 但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现实情况来看, 这些规定无法真正使经费得到有效的保障, 仍有不足之处。

2.1 财政拨款问题

一般说来,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 即当地政府每年将财政收入中一定数量的资金划拨给公共图书馆, 用以支撑公共图书馆各项建设, 以及维持其有序发展。虽然还有社会捐赠和建立基金的方式扩大图书馆的经费来源, 但实际可以筹到的经费还是很有限的。

从图1可以看出, 虽然近几年来, 我国各地区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但对比表1中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来看, 其实经费拨款情况不容乐观。我国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如陕西、新疆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所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分别是0.12%和0.17%, 经济比较发达的北京、江苏地区, 比例只有0.14%、0.10%, 而财政收入最多的广东其比例也只有0.15%。我国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所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为0.10%~0.30%。相比较表2中的国外一些国家而言, 我国各地区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仍然偏少。

经费是公共图书馆实现正常运作的经济基础, 一旦出现短缺, 短时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弥补不足, 但是长此以往, 必然会对图书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甚至会使公共图书馆关闭。美国是公共图书馆发展良好的国家之一, 但是也曾因经费短缺而造成公共图书馆关闭。“在2007年, 美国俄勒冈州杰克逊县的15个公共图书馆, 因财政紧缺而被迫关闭6个月之久, 堪称美国图书馆史上规模最大的闭馆事件。”[3]

(注:以上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图书馆年鉴2010》)

2.2 购书经费问题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开展一切服务的基础, 因此应当重视文献资源建设, 保证文献的适量、适时增长, 对图书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 购书经费一直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有些图书馆削减购书经费, 或将经费挪作他用。如南阳市图书馆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 有8个阅览室, 60多万册的总藏书量, 曾在全省名列第四, 但由于购书经费的短缺, 造成图书馆的图书破旧、过时, 文化资源总量偏少, 对读者缺乏吸引力, 最终导致众多读者大量流失。因此可以看出, 购书经费一旦缺少, 图书馆就无法购买新书, 读者的阅读需要不能满足, 从而造成馆藏量下降, 以至于流失大量读者, 使得图书馆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丧失。

2.3 为节省经费大量裁员, 导致图书馆专业水平下降

除了购买文献资源、增加图书馆的硬件设备,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福利, 对图书馆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些图书馆为了缓解经费缺乏的压力, 采取大量裁员的措施, 取消在编人员, 只是在有需要时再招聘临时的工作人员。从表面上看, 此举似乎缓解了经费压力, 但是长此以往, 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缺失、人员设置的不合理, 使得图书馆在进行读者服务、文献采购等方面缺少专业性, 最终还是影响图书馆正常的发展。

3 我国公共图书馆经费立法的几点建议

3.1 立法保障公共图书馆经费

国外关于图书馆的专门立法, 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西方近代图书馆法律制度已经发展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 并提出来图书馆的设立与经营必须要有法律依据的思想[4]。现如今, 已经有80多个国家出台了图书馆专门法。虽然各国图书馆专门法的名称有所不同, 但都对图书馆经费有明确的规定, 有些国家规定了公共图书馆经费的来源保障, 有些国家规定了具体的经费数额, 还有些国家规定的是经费所占当地税收的具体比例, 这对我国图书馆立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征求意见稿》虽然已经注意到经费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并将其写入政府规划及经费保障的条款, 但仅仅是纳入政府的财政政策, 真正可以给公共图书馆拨多少经费, 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一旦在法条中并没有明确规定, 那么根据每个地方发展政策的不同, 划拨给图书馆的经费就会有所差别, 从长远看, 必然会导致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不平衡。因此, 在法条中明确规定图书馆经费在当地财政收入中的所占比例是十分重要的, 在《公共图书馆法》中应当对经费的数额作出明确的规定, 但是考虑到我国各省市财政收入不均衡的实际情况, 可能无法作出具体的数字规定, 但也应该规定一个比例, 保障各省市每年划拨给公共图书馆的经费都不低于一个固定的比例, 并可以随着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有所增长。

3.2 立法保障购书经费所占比例

既然馆藏建设对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命脉, 那么在其各种经费开销中, 购书经费应当占据重要的比例。但是, 纵观《征求意见稿》却没有对购书经费做出一定的规定。

相比我国公共图书馆地方性政策法规,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购书费不能低于总经费的百分四十。” (3) 《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购置费, 保证公共图书馆年入藏文献资料逐年增长, 其中省、市、州、县年入藏文献资料应当分别不少于10万、2万和5000册 (份) 。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料购置费实行专款专用。” (4) 因此, 《公共图书馆法》也应当对购书经费在总经费中的比例做出具体的规定。

3.3 完善监督机制, 保障经费合理使用

要想保障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可以得到合理的分配使用, 只靠法律的约束是不够的, 在必要的时候应当有一定的监督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图书馆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3.3.1 自行监督

可以在图书馆内成立专门的部门或者任命专门的人员, 由他们负责对本馆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可以在每年接受财政拨款后, 首先制订本年度本馆使用经费的计划, 在年底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并与之前的计划进行比较, 最后在本馆内公布经费的使用情况。

3.3.2 读者监督

图书馆将经费用于购买文献资源、增加馆舍面积、购买硬件设施, 最终的受益者都将是读者用户, 图书馆如果未能合理使用经费, 将会损害读者权益, 因此, 读者有权力和义务对图书馆经费的使用境况进行监督。图书馆应该将经费的使用情况向读者公开, 以便读者进行监督。

3.3.3 政府监督

在我国, 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 因此, 政府也应当对图书馆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并且,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与图书馆自行监督和读者监督相比, 政府监督更具有威慑力。

4 结语

虽然《征求意见稿》已经初具雏形, 但在经费保障方面还不完善, 可以说经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但这已是我国为支持图书馆事业发展, 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的一次重要的突破。一部《公共图书馆法》并不能解决图书馆发展中的所有问题, 这应当只是一个开始。今后, 随着图书馆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必将不断发展。

摘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整体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在支撑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之中, 经费对公共图书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正式出台一部有关公共图书馆的专门法律。本文就《公共图书馆法 (征求意见稿) 》中有关经费立法的具体问题做一探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经费,立法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慰慈, 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

[2]李国新.《公共图书馆法》立法进展[J].图书馆建设, 2010 (10) :1-2.

[3]张晶晶, 吴丽娟.美国公共图书馆关闭事件及其带来的启示[J].深图通讯, 2008 (2) :51.

我国图书馆立法分析 篇8

1 图书馆法的立法必要性

图书馆法是调节国家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等在图书馆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 是国家领导、组织和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手段。

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250多部图书馆法规, 全世界约有1/3的国家有图书馆立法。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颁布单行的图书馆规章以来, 深圳、上海、北京先后进行了地方立法和探索,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 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国家立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已有全国性的法规:《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 地方性的法规:《深圳市图书馆条例》、《上海市图书馆条例》、《北京市图书馆条例》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费投入、理顺了管理体制、保障了业务队伍建设等制约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问题, 保证了图书馆各种资源的配置。

但目前, 我国尚无一部统一的的综合性图书馆法。在我国很多地区, 地方性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和科研院所图书馆在规划建设及管理上缺乏法律依据, 存在着无序状态。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需要制定适合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使图书馆事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因此, 制定出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法是非常必要的。

2 比较国外图书馆立法, 我国的图书馆法应规范的一些内容

2.1 图书馆法的体系

从国外图书馆立法过程看, 多数国家是先有职能法、专门法, 然后才有图书馆基本法, 再以基本法为依据订立相应的具体实施规则。总之, 核心是依靠图书馆法, 明确图书馆的法律地位及运营的基本原则, 确立现代图书馆观念。

例如日本, 其图书馆立法以《图书馆法》为核心, 并与《国立国会图书馆法》、《学校图书馆法》、《大学图书馆基准》以及其它相关法律相结合,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图书馆立法体系。各法之间虽调整关系各有不同, 但各法之间仍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互为补充, 在立法范畴上表现出法律规范的整体性[1]。

再如美国, 它们以全国性的《图书馆服务和技术法案》和其他图书馆相关法律法规如:《初等和中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医学图书馆资助法》等以及各州图书馆法相结合, 构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保障了图书馆事业的顺利发展和长远进步。

图书馆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 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单靠一部图书馆专门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 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各地方人口密度, 文化程度也不同。因此, 协调好图书馆法与我国的教育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律的关系, 建立以一部国家性图书馆基本法为核心, 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适应本地区情况的地方性图书馆法律法规为辅助的完整而系统的法律体系。

2.2 图书馆的管理机制

我国图书馆分为公共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三大体系。各类型图书馆系统各行其是, 各自为政, 并分别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图书馆的条例和文件。这些条例和文件均是根据本系统的特点而制定的, 因此多属于行政性法规, 缺乏系统性、协作性, 难以从宏观的角度去调控整个图书馆领域[2]。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由文化部管辖, 虽然学校内部设置的图书馆隶属学校管理, 但在业务指导上仍然归属于文化部门。因此, 公共图书馆不能很好地为教育服务。造成社会上的公共图书馆与教育脱节。而高校图书馆和科研院所专属的图书馆又不对大众开放, 使得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资源信息不能被公众利用, 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日本图书馆事业始终由文部省领导, 属于教育机构。日本教育界的纲领性文件《教育基本法》明确规定“国家、公共团体必须设置图书馆、博物馆、公民馆等, 以致力于教育目的之实现。”

我国应建立图书馆事业得专门主管机构, 统一规划同一系统、同一地区和全国图书馆的建设发展, 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也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支持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通过立法完善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体制, 最终实现对我国图书馆的全面和系统的管理。

2.3 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与资源共享是当今世界图书馆事业发展主题。

美国1996年通过的《图书馆技术与服务法》, 涵盖到各类图书馆, 包括中小学和大学图书馆。并规定了促进的相关内容。这从规定的用于馆际互借、信息共享和网络建设经费占分配的很大比重就可以看出来。美国的图书馆立法重视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确保了图书馆事业的飞速发展。

日本图书馆法第3条第4项规定:要与国立国会图书馆、地方公共团体议会的图书室、学校图书馆或图书室、其他图书馆加强联系和协作, 进行图书馆资料的馆际互借[3]。

“国际图联”在1976年提出了“出版物世界共享”的规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8年将这一规划纳入该组织的计划之内并再次重申了“实现全球文献资源共享”的思想。从各国的图书馆法可以看出, 国外比较注意加强对图书馆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如, 英国通过《关于建立不列颠图书馆的法令》, 把国家中央图书馆、国家科学发明参考图书馆等5所大图书馆联合成为“不列颠图书馆”, 统归“国立图书馆委员会”领导, 改变各馆分散运作的模式, 以适应信息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趋势[4]。图书馆的立法,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资源共享的快速发展和建立国外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我国还要通过立法建立统一的分类标准和信息平台, 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图书馆法还应规定图书馆有义务开展馆际互借服务, 并鼓励图书馆与不同系统的图书馆甚至是国外的图书馆建立资源共享。

2.4 图书馆经费的来源

通过立法明确图书馆的经费来源, 可以很大程度上确保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美国是通过立法来确保图书经费来源的, 以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图书馆经费拨给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美国各州图书馆法对图书馆经费来源都有明确的规定:一是根据财产征收图书馆事业特别税;二是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拨出一笔专款作为图书馆资金;美国的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国会制定的图书馆法从联邦政府那里获得资金支持。1964年通过的《图书馆服务与建设法》规定, 联邦政府对10万人以上的城市公共图书馆予以特殊补助。1982年, 美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费达23亿美元, 其中, 地方政府开支占79.2%, 州政府补助占7.7%, 联邦政府补助占3.7%, 基金会和私人资助占9.3%。1985年10月, 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富尔顿公共馆通过了3800万美元债券的投票表决, 用来建设新的图书馆和改善服务设施。这样, 美国公共图书馆不仅有灵活的经费保障、筹措机制, 而且还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予以保证, 使图书馆经费从获取到使用的整个过程都置于民主、透明、合法的环境中。再者, 美国成熟健全的法律体系, 也为图书馆经费管理体制的有效发挥提供了保障[5]。

日本图书馆法中明确规定, 国家应在其预算范围内拨专款支持地方政府兴办图书馆。日本图书馆法第十九条规定:“公立图书馆在设置规模和经营等方面必须达到最低标准时, 才能接受由国家支付的经费。”。日本《公立图书馆标准》对图书馆的职员数量、图书资料数量、外借工作量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如果图书馆的运行情况达不到标准, 将得不到国家的财政支持。也就是说对图书馆经费的投入, 是和社会效益方面紧密联系的。

图书馆是公益性事业, 是政府从事公共服务的领域。应通过立法保障图书馆经费来源,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兴衰, 国家财政来源于全社会公民的纳税, 因此要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即要将图书馆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并与整体财政增长状况相适应。在立法过程中应考虑规定国家设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明确专项资金以国家拨款为主。另外, 相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 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在投入上应有所倾斜, 国家要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进行经费上的扶持。将图书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是对图书馆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保证。同时, 还应规定, 按当地人口数量及平均文化程度, 确定及适时增加购书经费数额, 使图书馆的馆藏不断增加。

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专项基金, 是国家对发展图书馆事业支持的体现, 对地方各级政府也起一种示范的引导作用, 同时又使国家文化行政部门有了一种有效调控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经济手段。目前国家已经设立了“出版发展专项基金”、“宣传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等[6], 所以, 为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我国设立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是非常有必要的。

2.5 版权保护

图书馆虽然在保存珍贵文献复本等方面享有一定的法定许可权限, 但在通过复制等行为为服务读者的过程中, 容易在某种程度上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这需要规范作品的复制行为[7]。在实际工作中, 我国图书馆的许多业务活动都版权问题, 如图书馆复制与影音服务中的版权问题等。英国、日本等国均用法律规定了图书馆影印品须付版权费。因此, 在我国的图书馆建设中, 就需要立法对图书馆工作中的版权问题做出规范, 既能够合理引用文献, 也能维护版权权益。同时, 还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专利法》、及《著作权法》等与图书馆法相关的配套性法律以期与国际管理接轨, 扩大国际交流和促进资源共享。例如现代化图书馆的音像制品、电子阅览室的多媒体读物等, 都有被大量复制的现象。虽然我国著作权法第39条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 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但西方一些国家规定这属于侵权行为, 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与国际相兼容的版权制度。

3 结束语

图书馆法是管理图书馆最有力的手段, 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法律保障和依据。制定完善一部完整、统一、全面的国家图书馆法, 建立健全我国的图书馆法律体系, 形成一个不断完善的国家图书馆事业的法律系统, 无疑有助于加强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宏观管理, 有利于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图书馆法的立法现状, 结合我国的国情, 对我国图书馆的法律体系、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图书馆的经费来源、版权保护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法,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石玫, 满达人.现代日本图书馆立法对我国图书馆界的启示.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9)

[2]崔晓文.美国图书馆立法发展及启示.图书馆建设.2008 (8)

[3]吴长领.中外图书馆法的比较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24)

[4]胡勤.制定我国图书馆法基本原则的思考.现代法学.1999, (2) .

[5]刘卫华.美国图书馆立法效果.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10)

[6]陈斌.图书馆立法势在必行.科学咨询.2008 (12)

公共图书馆立法的思考 篇9

凭心而论, 即便是从即刻起, 图书馆法马上就颁布实施, 那无论与国外图书馆立法时间相比, 还是与国内各行业立法工作速度来衡量, 图书馆立法进程都是相对滞后、缓慢的, 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 我国图书馆法制建设究竟还存在着些什么问题?是那些原因制约了立法进程?我们应如何调整和改进?在此, 笔者想仅就这一问题, 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和见解。

1 我国图书馆法制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1.1 图书馆法尽快出台的必要性

图书馆事业要走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 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即用法律的形式, 把党和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方针、政策、任务等规定下来, 将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才能从根本上协调和优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及其运作机制。这是是我国图书馆事业摆脱困境、走出低谷、走向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客观需要。

1.2 图书馆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图书馆业虽然有了些法律条文, 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在国家法律层面上, 图书馆法却千呼万唤出不来。这就导致了长期以来因图书馆法律地位不明确而产生的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

a.硬件设备一流, 软件服务三流;

b.专业人员因为待遇不高而流失严重, 造成图书馆专业人员青黄不接;

c.由于法律地位不明确, 管理与市场经济不配套, 服务效率和意识低下, 图书馆事业发展不景气;

d.现行体制上所形成的条块分割, 多头管理, 自律无依据, 各自为政的局面难以协调, 已经严重地制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e.图书馆经费不足, 以及资源共享建设中, 因利益之争暴露出来的诸多矛盾未能得到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因此, 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图书馆法势在必行。

2 制约我国图书馆法建设的原因分析

那么究竟是那些因素制约、影响了图书馆法的立法进程了呢?笔者认为, 一言以蔽之, 主要是图书馆整体工作在我国政治、经济活动中, 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目所起到的作用, 尚难以引起政府、国民、社会的足够重视而造成的。另外, 我国目前正处在新旧体制的转型、交替时期, 各种政治、经济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 监督、制约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跨系统、跨行业的利益协调工作, 仍旧还有很大的困难和矛盾, 这些都是影响、制约图书馆立法进程的重要原因, 概括起来说, 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2.1 思想观念上的制约因素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广大人民群众, 特别是对立法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的部门或领导, 对图书馆工作在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难以认同, 对图书馆立法意义认识不足。甚至在我们图书馆界也有人认为, 在国情国力尚欠缺的情况下, 强行或硬性立法, 即便是国家大法, 也可能形同虚设, 成为一纸空文, 特别是很难从经费上为图书馆事业提供坚实的保障!甚至还有人认为, 图书馆作为一项具体的事业, 没有必要从国家法律的角度进行规定。

2.2 政治体制上的制约因素

2.2.1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 有一些破坏或影

响法制进程的消极面存在。如把行政计划置于法律等同地位, 并起代理、顶替法律的作用。这种政治体制反映在法律上就会使法律制度带有明显的命令性、随意性和不严肃性。

2.2.2 图书馆经费的直接来源是政府财政,

若要通过立法来保证图书馆的经费, 其实质就是建立一种对政府的法定约束机制。而从我国目前的立法实践看, 立法主体多为政府的主管部门, 换言之, 立法主体本身就是当事人。政府主管部门在立法中既要让图书馆界满意, 又不会对政府的工作有太大的制约, 这显然增加了立法的难度。

2.2.3 立法是政府的事, 由于研究或推进图

书馆立法的个体, 缺少与图书馆事业主体的利益关系, 其立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必然相对薄弱, 这也是制约图书馆法出台的另一因素。

2.3 经济发展上的制约因素

2.3.1 立法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经济发展

的必然结果和产物, 因而法制建设不能不受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与影响。虽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财政收入有了快速、明显的提高, 图书馆事业经费有了较大的改善, 但从图书馆发展需要和立法所能提供的经费保障来说, 尚有一定的缺口和差距, 特别是与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 更是难以相提并论;

2.3.2 图书馆立法本身也是一项巨大的系

统工程, 它除了庞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外, 也同样还需要在协作协调、网络建设、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投入巨额资金。就目前还有很多市、县图书馆经费非常紧张的状况看, 国家或地方财政也很难毫无顾忌地为此而慷慨解囊吧?

3 推进图书馆立法进程的几点建议

3.1 加紧地方性法规的建设工作

在国家图书馆法尚未出台之前, 各省、市的政府部门, 完全可以结合地方实际情况, 不必等、靠、要地, 制订出地区图书馆法, 来规范、管理、推进当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这方面, 上海和深圳已为我们摸索出了一切实可行的道路。如1996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办法》。1997年, 深圳市人大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 (试行) 。而这两个市图书馆在全国第二次评估定级活动中, 也双双被评定为一级馆。从两个地区图书馆事业稳步、快速发展的实践来看, 加快地方性法规的制定, 不仅可以促进本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同时也能为国家图书馆立法的建设提供动力和经验。

3.2 加紧图书馆立法的宣传工作

尽管中国图书馆法还未正式出台, 但是立法宣传必须走在前面。现阶段我们的宣传还仅仅只是行业内的行为, 仅仅是通过图书馆界的报刊、杂志来进行鼓动, 这样立法的宣传强度小, 范围窄, 影响弱。所以, 要想推进图书馆立法进程, 就必须突破行业界限, 如在全国性的重要媒体上, 采取多种形式, 大张旗鼓的宣传立法意义, 营造立法氛围。同时还要与全国人大、政府财政、法制等部门、各专业主管机关、尤其要向主要决策层进行宣传, 提高有关领导的图书馆意识和立法观念, 加强联系, 密切协作, 充分做好立法舆论的宣传筹备工作, 这是加快图书馆立法进程的关键环节。

3.3 加紧图书馆立法的组织工作

成立跨系统统筹图书馆事业的国家领导机构, 是推进图书馆立法进程的先决条件。由它来研究如何协调、组织全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自动化系统的总体布局与建设;如何确定图书馆竞争和获取利益等科学有效的原则和机制, 如何尽快解决图书馆总体建设中的一系列难题;如何研究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划并提出建议, 尤其是在当前已基本具备了图书馆立法条件的情况下, 更需要这种强有力的组织, 来保障浩大繁琐的立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是推动我国图书馆立法进程的首要任务。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外因还是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 只要我们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主动、勤奋、创造性的拼搏努力, 以震撼人心的工作成绩和效果, 赢得政府的重视、关注及全社会的呼吁、支持, 一部崭新的国家图书馆大法, 不久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1) 周东飞.浅析图书馆立法的现实意义、基础定位及立法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 2006:43-45.

(2) 冷一江.中国图书馆法缺失原因探析[J].图书情报知识, 2004, (6) :86-88.

图书馆立法研究 篇10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信息服务 著作权 价值 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 G250.76 D9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2-0088-05

Dialectical Analysis of Multiple Values of the Copyright Legisl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multiple values of the copyright legisl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such as freedom, justice, order and efficiency, The use of dialectics theory such a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theory of identity and struggle of contradictions , the role theo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 between identity and struggle of contradictions, the uneven princip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adictions ,and the discipline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tc. To explore the value choice of copyright legisl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 to provide the advice and suggestions about drafting the copyright law suited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Keywords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copyright; value; dialectics

加快发展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但由于我国著作权立法的不完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和用户的著作权保护意识淡泊,使得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着诸多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对于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的著作权立法问题,国内外各界专家和学者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各抒己见,始终未达成统一。深入剖析不同观点的矛盾冲突,其实质即反映在不同价值观的问题上。因此,笔者认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法,以解决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的著作权侵权问题,要从立法的多元价值取向的辩证关系和各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权衡利弊各种价值取向,并选择一种适合各国国情的最佳价值选择方案。

所谓价值取向是指一定主体基于价值观念,面对价值冲突进行价值选择时所采取的行动方向。法的价值取向是一定的主体在法的活动中,面对法的价值冲突,进行法的价值选择时所采取的行动方向[1]。本文将主要从完善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的角度,探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我国著作立法中的自由、秩序、效率、正义、安全诸多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并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阐述各种价值取向之间存在的逻辑辩证关系,以及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如何合理、有效和科学地把握各价值取向的价值选择问题,以期为完善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提供参考。

1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我国著作权立法中的多元价值取向

在法律的诸多价值取向当中,自由、秩序、效率、正义是法律价值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它们分别或共同为各种法所追求,成为各种法在建设和完善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和发展方向。然而,由于各部门法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使得诸价值取向在具体体现时,各有不同的侧重,表现为不同的价值选择。

1.1 自由价值

自由作为法律所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是相对的,是被理性所控制的自由。在信息自由方面,对于信息所有者、信息持有者和信息使用者来说,针对信息自由的价值追求来说三方是一致的,但这三者在同时作为主体的人,并行使各自自由权利时存在相互对立、相互影响的关系,对其中一方的完全自由,就等于剥夺另一方的全部自由。例如,在信息社会中,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产生,提高了信息处理、利用和传播的效率,使人们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但同时由于网络具有的无限复制性、全球传播性和交互性,又使它与传统的物理空间不同,致使有相当一部分人把这个虚拟空间称为无主管、无疆界、无警察的三无“自由世界”。与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相比,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著作权的侵权行为更加难以识辩和控制,如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其所造成的严重侵权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自由是有限度的,是永远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如果信息利用者恣意行使自己的所谓“自由”,结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自由,这也正是著作权法作为一种平衡机制,实现公民自由的根本目的之所在,也是其重要的价值追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保护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这项规定既体现了在立法过程中所秉承的著作权使用者信息获取自由的价值取向,又体现了其自由价值取向是有一定限度的。该法条中虽未明确提及到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但这一条款已被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依据而广泛使用。如CASHL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在通过网络发送给用户的每一篇文献中,都注明了这一条款,以提醒著作权使用者遵守著作权的规定。

1.2 正义价值

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法的正义,是著作权保护立法的最高价值追求。在法的价值中,正义价值含有公平、公正、公道、平等权利等内涵,成为立法中首要的和最高的追求目标。一定的正义观念是一定时代法律的基本思想基础和精神内核,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并主导着法律的状况[2]。

在我国著作权保护法的制定过程中,法的正义价值应是其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通过规范信息所有者、持有者和使用者在信息的占有、使用等方面应遵循的行为规则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使人们能够根据法律的指导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处处体现着正义的价值取向。对于保护著作权使用者合理使用的“正义”价值取向,在第二章第四节“权利的限制”中充分体现出来;对于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正义”价值取向,在第二章第一节“著作权人及其权利”中得以充分体现。但两者的正义价值取向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在第三章“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的相关规定中,为解决两者正义价值的对立统一性,采取一种中立的态度,从而更好的发挥正义价值取向的应有作用。

1.3 秩序价值

在众多的法律价值中,秩序是法的基础价值,没有秩序,法所追求的正义、自由、效率等价值就无从谈起,秩序是法的直接追求,其他价值是以秩序价值为基础,没有秩序价值的存在,就没有法的其他价值。

著作权法是保证各类原创作品有序传播,并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信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制定著作权保护法,就是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搜集、利用信息的行动指南。这个指南在社会上确立起一种秩序,使人们搜集、利用信息的行为有组织、有规律地进行,由此,个人从对秩序的信赖中获得精神安抚,而政府和企业则得到他们孜孜以求的信息使用权,双方的利益都得以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立法的初衷即是通过立法规范受著作权保护作品的合理使用,平衡著作权人与使用者的利益,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利用秩序,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各条款中对著作权人应享有的权益、著作权使用者的合理使用、相关转让合同等具体问题进行详细规定,充分体现出对“秩序”价值的选择与应用。

1.4 效率价值

效率并非法的传统价值,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律经济学的诞生才把效率观念全面导入法律之中,提出法的宗旨是以效率价值得以极大化的方式来分配和使用资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第一章第一条即充分表明著作权立法的效率价值选择,即: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此外,在提高解决著作权问题的效率方面,在第一章第八条中规定: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被授权后,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为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主张权利,并可以作为当事人进行涉及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诉讼、仲裁活动。通过这一条款的规定可以大大提高解决著作权授权的效率问题。

2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我国著作权立法多元价值取向的辩证思考

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自由、正义、秩序和效率诸价值取向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的现象,每一价值取向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其他价值取向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从系统 论的观点来看,可以把诸价值取向看作在一个统一的大系统中。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系统的整体性来看,诸价值取向作为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其性质、功能要受该系统整体的影响和制约。从系统的结构性来看,诸价值要素的结合方式即结构,对系统的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系统的层次性来看,系统中诸价值要素在系统中具有依次隶属的层次关系,不同层次的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由此可见,要适度选择自由、正义、秩序和效率诸多价值要素在系统中的最佳价值取向,要把握它们之间的普遍联系,并站在系统的角度,权衡诸多价值要素之间的关系、诸多价值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诸多价值要素的结构方式和诸多价值要素的层次关系,把诸多价值要素放在活的有机整体中进行分析论证,以寻求系统的最大效益。在这里,系统可特定为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研究如何处理好该著作权立法系统中的诸多价值要素的关系,以发挥该系统最大功能是本文要论证的主要内容。

2.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正义、秩序、效率和自由体现了著作权立法时所遵循的不同价值准则和观念,并且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可以把其看作是在著作权立法这一统一体内部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同一性是指自由、正义、秩序和效率诸价值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自由、正义、秩序和效率诸价值要素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秩序和自由价值取向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作为法的内蕴价值的自由是理性所支持的自由,其所奉行的公式不是“人人想怎样就可怎样”,而是“人人应当怎样就可怎样”,与之相一致,法的秩序有利于公民充分享有其应有的行为自由[3]。其斗争性表现在:自由强调的是主体个性的发挥,而秩序强调的是有序状态的建立和维持,自由难免有打破既有秩序的倾向,秩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自由以维持平衡。例如,为了尊重著作权人的基本权利,建立一个安全的信息使用秩序,必须规范著作权使用者在收集、处理和应用著作权人的原创作品等各个环节的行为,用一定的规则约束著作权使用者的自由。

此外,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秩序和正义价值取向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同一性表现在:创造一个良好的秩序,有利于信息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法的正义所追求的目标,而离开了正义作为基础,秩序也会失去其维持的根基,难以为继。其斗争性表现在:秩序和正义之间有时也会产生冲突,人们有时为了秩序不得不牺牲一点正义,或者为了正义,也不得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秩序。例如,尊重著作权使用者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护其为了科学研究等非经济利益,通过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实现对著作权作品的使用权利,是法的正义要求。另外,著作权作品是信息社会的一种重要社会资源,也是著作权人的一种智力性的劳动成果,对其实行有效的保护,同样是法的正义要求。但如果过于强调对著作权人利益的保护,则形成极少数人垄断的状况,不利于信息的交流和社会的进步。同理,如果过于强调著作权使用者的正义要求,将会使著作权人的正义要求受损,造成信息获取的无序状态,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著作权立法中,不得不限制著作权人及著作权使用者的部分正义要求,以满足有利于信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秩序需求。

另外,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正义与效益价值取向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同一性表现在:只有追求正义的法,才能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一个不讲求效益的社会不是一个正义的社会,因为没有了实施正义的物质基础,也不可能维护正义。但二者中间也存在矛盾,主要表现在:效益相对来说,倾向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正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关注的是他人和群体利益;两者从不同的出发点作用于同一对象,自然会产生矛盾。例如,正义要求法律赋予著作权人对其著作权作品占有、控制更多的权利,但著作权人享受的权利越多,可供共享的社会信息资源就越少,不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阻碍各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快速发展。

综上可见,自由、正义、秩序、效率既有同一性的一面,又有斗争性的一面。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既要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又要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要对诸要素进行辩证的思考,要根据实际情况,多角度地或从相反的方向去逆向思维,并且进行“换位思考”,以探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要全面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既要重视斗争性的一面,也要善于调和与妥协,寻求一种最佳的平衡机制,以达到双蠃的目的,这将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应秉承的首要原则。

2.2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既斗争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构成事物的发展。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矛盾所固有的基本属性,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结合中才能实现。斗争性和同一性在矛盾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作用。有时同一性起主要作用,有时斗争性起主要作用。事物的发展既“相反相成”,又“相辅相成”,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过程中,要自觉利用矛盾的这两种力量,促使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著作权立法这一统一体内部的诸多价值取向,其所具有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推动着立法向着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不断完善和演变。因此,在立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诸多价值取向在同一性和斗争性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要片面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要权衡利弊,协调差异,化解冲突,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努力创造“双赢”的局面。

2.3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是指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一个矛盾统一体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性作用,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的过程中,对于诸多价值取向的选择要有所侧重,既要坚持有两点的重点论,又要坚持有重点的两点论,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应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不要把两者等量齐观,更不能主次颠倒。

把著作权立法看作是由诸多价值取向组成的矛盾统一体,效率、正义、自由和秩序等各种价值取向作为统一体内部的各种要素,在立法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各国的实际国情,区分统一体内部诸多价值要素之间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笔者认为,对于我国来说,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以明确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及次要方面,从而合理地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立法策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更加注重又好又快的和谐发展,并已深刻认识到只追求效率而忽视其他价值取向对我国后续发展的危害,建立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公民的著作权保护意识也将日益加强,著作权保护将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音符之一。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应把正义、秩序作为著作权保护立法统一体内部的主要矛盾,把自由、效率作为著作权保护立法统一体内部的次要矛盾来权衡利弊,并以又好又快协调发展的大政方针为指导,科学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著作权保护法。

2.4 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时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适度原则是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

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对于自由、秩序、正义和效率等各种价值取向的把握上,应遵循量变质变规律,坚持适度原则,平衡各种价值取向的利益得失。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各种价值取向的重要性及发展态势也在不断地发展,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各种价值取向将产生一定的质变,应及时判断质变发展的结果,并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著作权立法,使之更加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社会[4]。

3 结语

法的各个价值之间在本质上并不相互排斥,相反,只有彼此相互平衡、相互促进时方能实现终极目标[5]。价值选择的结果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6]。价值选择的未来倾向,是一种开放性思维模式,价值选择要能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7]。笔者认为,自由、秩序、正义和效率各价值取向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之本,诸项价值在不同国情、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献出不同的组合方式,诸项价值在著作权立法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等,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这也正是应用辩证法理论视角研究著作权立法的价值选择问题的意义之所在。此外,运用辩证法理论视角研究著作权立法中的价值选择问题,将更有利于保证著作权立法在价值选择上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便于我们更好地均衡自由、正义、秩序和效率诸多价值取向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制定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法,为保障我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征.“法的价值”与“法的价值取向”概念研究述评[J].东方论坛,2009,(6):95.

[2]孙美丽.美国和欧盟的数据隐私保护策略[J].情报科学,2004,(10):1266-1267.

[3]付子堂.法理学进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19.

[4]肖光等著.知识产权法的辩证法思考[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98.

[5]余雅风. 论我国教育立法的价值选择[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10(7):105.

[6]胡晓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诚信成本和价值选择[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81.

[7]曾志琼. 科学发展观价值选择的未来性和整体性[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42.

加快《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进程 篇11

面对公共图书馆的快速发展, 现在整个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仍然存在瓶颈, 有些根本性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所以, 加快整个图书馆立法的进程是十分必要的。 《公共图书馆法》对图书馆的发展至为重要, 而且十分急迫, 其意义、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而喻, 为适应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图书馆立法已是大势所趋。

一、 《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进程

图书馆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有关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活动的专门法规。它是建立和管理图书馆、制定图书馆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总依据。图书馆法是调节国家和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等在图书馆互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 是国家领导、组织和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手段, 具有强制性、规范性、怪廓形、稳定性等特点。

1947 年教育部公布 《图书馆规定》, 除中央政府级有关部门公布的法规外, 这一时期公布的还有各省的地方图书馆法规, 如 《湖南图书馆暂行章程》 《台湾省图书馆组织规程》等。这一时期由于民国时期的战乱, 图书馆法规名存实亡。但是这些规程与条例作为我国早期的图书馆法规的萌芽, 为早期“图书馆”取代私人藏书楼并广泛为人们所认可提供了法律保证, 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

1982 年, 文化部颁发了 《省 ( 自治区) 市图书馆工作条例》。尤其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我国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 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 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 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这是我国首次在《宪法》中出现图书馆等文化事业, 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 在方针政策上, 为以后图书馆的立法工作提供了宪法上的支持。

1987 年, 中国科学院颁发了 《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暂行条例》, 同年由原国家教委修改颁发了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中国图书馆法制研究真正的实质性推进是从2001 年开始的, 在当年全国人大上, 郭凤莲等3 ~ 4 名代表提出了制订 《图书馆管理法》 的议案。这是我国图书馆立法在立法程序上走出的第一步———提案。《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工作在2008 年11 月正式启动, 在文化部召开的立法活动工作会议上, 决定首先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牵头, 组织全国的专家开展立法支撑研究, 为法律条文的起草提供资料、事实、思路、方案、准备后, 立法工作实质性开始。

2010 年3 月, 条文草案的 “征求意见稿”由文化部办公厅发至相关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厅局, 征求意见。2010 年7 月, 文化部通过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处就条文草案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征求支撑研究专家组和图书馆法律与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意见。

二、 《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存在的几个问题

1. 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数额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是基本权益, 满足的是基本需求。对公共图书馆来说, 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包括:①文献的检索、阅读、外借; ②电子与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视听; ③参考咨询服务; ④开展阅读指导和推广活动。

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基本服务的经费需求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基本服务本身所需要的经费需求, 二是提供基本服务保障和支撑条件所需要的经费需求。“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在 “文献购置经费”条文中提出了人均购置费应达到1 元以上, 并相应地分配至省级馆的人均0. 52 元以上, 地级馆的人均0. 3 元以上, 县级馆的人均0. 18 元以上。在“教育培训”条款中明确了 “每年用于人员教育培训的经费预算应占职工年工资总额的1. 5% —2. 5% ”。

我国图书馆的组成比较复杂, 主要有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学院系统图书馆, 另外还有各企业或机关单位自办的图书馆, 每一种类型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主要由各系统自己分担, 经费比例和数额均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和规定。这种现象的存在意味着图书馆的办馆经费本身就是变量, 对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所以说经费不足是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不足的首要原因。为此, 在公共图书馆立法中, 要对明确规定经费来源, 并用立法形式给予保证。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发展的经费不足这一最大难题。

2. 公共图书馆人员的数量和比例

人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员的保障面临三个问题:职业准入、馆长选任、数量与结构。从现状看, 公共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可以说是人才紧缺与人浮于事并存, 从本质上说是数量与结构不合理并存。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关于如何计算馆员数量和比例中对于 “人员配备” 的条款中规定: “各公共图书馆应配备数量适宜的工作人员, 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员应占在编人员的75% 以上。各级公共图书馆所需的人员数量的配备还应兼顾服务时间、馆舍规范、馆藏资源数量、年度读者服务量等因素。”

近年来, 图书馆人才资源状况令人担忧, 主要表现在急需和有用的人才难以留住,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一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偏低, 事业心不是太强而有活动能力的人自然想方设法另谋高就。二是图书馆的继续培训在很多图书馆是空白的。一方面, 分配来的人员只能吃自己的老本, 一部分人感到在图书馆工作没有什么进步, 还是趁早走人为好; 另一方面, 图书馆又成为安置相关单位家属的理想之地。要改变这种堪忧局面的根本途径就是通过制定 《公共图书馆法》来规范图书馆的用人制度。

3. 公共图书馆设置的原则

公共图书馆设置的原则明确提出依据地区人口分布情况及经济、文化、教育、科学事业发展需要确定公共图书馆的数量、规模、结构和布局, 把本地区人口作为设置公共图书馆的首要依据。公共图书馆的数量、规模、结构和布局首先服从于人口数量, 这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便利性原则的体现, 也是对以往主要有行政级别决定公共图书馆规模、布局的突破。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于2008 年11 月1 日起正式施行, 该标准注重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建设的指标体系、用房类别及其使用, 为图书馆的设施建设提供了规范的文本。从而为已建、在建和将要建设的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决策规划、审查监督提供了权威的标准文献。

4. 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数量的确定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资源除了一般的纸质图书外, 还包括一些电子资源, 如计算机以及网络等。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在 “服务资源” 一章的 “计算机”条款中对省级馆、地级馆、县级馆的计算机配备数量分别确定了100 台、60 台、30 台以上的最低标准。在 “网络与宽带接入”条款中规定了省级馆、地级馆、县级馆的互联网接口分别为100M以上、10M以上、2M以上。呈缴本的入藏应符合本馆文献入藏的原则和范围, 征集的品种、数量应达到地方正式出版物的70% 。

5. 公共图书馆对于读者个人信息的保护

《公共图书馆法》不是公共图书馆或者图书馆馆员利益的保护法, 而是公众、读者利益的保护法。公共图书馆是一个掌握着大量读者个人信息的机构, 保护读者的个人信息是保障读者权益的基本要求。公共图书馆应当做好对读者信息的保护和管理, 不得向他人泄露, 不得利用读者信息从事其他活动。

6. 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化高新技术所支持的系统工程, 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数字图书馆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与分析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 等等。

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以建立丰富的数字资源为基础, 否则要实现数字图书馆就是一句空话。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 图书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素质, 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

2008 年5 月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正式开始施行, 2010 年5 月, 由文化部牵头, 中国图书馆学会召集成立的 “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联席会议”发布了 《数字图书馆政策指南》, 这些文件规范了新形势和新技术条件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内容, 是对公共图书馆法规、标准的有益补充。

三、结语

立法是法制社会里最强有力的保护与促进措施, 因此, 一切重要的国家事业的发展都需通过立法程序来加以保证, 图书馆事业也不例外。图书馆的法制建设则直接影响到图书馆事业的生存和发展。 《公共图书馆法》的制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 随着立法进程的扩大和推进, 需要修正、补充、完善的问题也还很多, 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摘要:在建设法制社会的大背景下, 如何才能使我国图书馆事业走上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进而在信息时代全面到来之际, 顺利促进全民阅读的高潮, 加快公共图书馆的立法进程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调查论证, 就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明确指出了经费不足、人才缺乏是制约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 并提出了通过立法形式解决的途径。此外, 本文还就图书馆设置的原则、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值得借鉴。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法,立法进程

参考文献

[1]肖维平, 冯守仁, 董海, 等.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 (4) :10—16.

[2]杨玉麟, 李国新, 赵洗尘, 等.《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基础与必要性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 (2) :9—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

上一篇: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下一篇:让学生走进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