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的喜与忧

2024-05-19

快递的喜与忧(精选12篇)

快递的喜与忧 篇1

全民医保是落实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政策, 是保障人的生存权利的重要措施, 更是国家新医改力推把资金投入到需方的基本制度。我区城镇职工医保在2003年4月建立, 于2010年10月成功并入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医保由2006年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2010年建立的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合并而成, 于2012年11月成功并入市级统筹, 全民医保政策在我区全面覆盖并成功运行达3年之久。居民医保经过多年的运行, 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 但目前出现了住院统筹资金严重不足的现状, 巨大的资金缺口将影响到老百姓的就医报销。

一、我区居民医保运行现状调查

我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南部, 辖22个镇街, 面积1825平方公里, 人口92万 (其中城镇职工29.5万、城乡居民62.5万) , 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 近70%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由城乡居民医保所覆盖。接龙镇城镇职工3000人, 参保率100%;城乡居民接近59000人, 近几年参保率均在96%以上, 居民医保覆盖全镇人口达到96.8%。

我区居民医保筹资标准由2006年100元/人 (个人20元、财政80元) 到2013年一档300元 (个人60元、财政240元) 和二档390元 (个人150元、财政240元) 。门诊年报销额由20元增加到60元;住院报销比例一级医院一档由50%提高到80% (二档为85%) 、二级医院一档由30%提高到60% (二档为65%) 、三级医院一档由20%提高到40% (二档为45%) 。目前我镇居民在接龙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时的毛报销率在71%以上, 对城乡居民来说, 看病贵和就医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全民医保带来的好处, 也对居民医保政策有了充分的信任。

从我区资金筹集与使用情况分析。根据区人社局召开会议的通报情况:2012年全区62.5万居民筹资1.97亿元, 当年门诊及特病使用资金3500万元、住院支出1.64亿元、住院大病二次报销640万元, 当年合计支付2.054亿元, 加之上年超支金额共缺口1970万元。2013年全区筹资2.3亿元, 因纳入市级统筹提取门诊账户、特病门诊等, 全年留给住院可报销资金为1.175亿元, 即比2012年实际报销资金减少6240万元。这意味着住院可报销资金在筹资水平增加时不增反降, 实际分配给各医疗机构的住院报销资金在2012年的基础上只降不增。从2013年1季度全区门诊使用资金710万元、住院5530万元来分析, 全区住院可报销资金会在半年内全部使用完。从接龙镇中心卫生院提供的数据分析来看, 该院已经在5个月内报销了444万元, 在6月份报销后已经超过了分配的747万元住院统筹资金, 这将导致下半年我镇居民在接龙镇住院就医时不能报销, 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二、居民医保资金崩盘带来的严重问题

医保纳入市级统筹政策, 是贯彻实施国家基本医疗保障的途径, 符合群众的要求。但就我区居民医保上述现状而言, 将会带来以下严重问题及连锁反应。

一是符合住院治疗的病人将得不到报销。

二是会严重影响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总额支付完毕的情况下, 如果人社部门或财政部门不给予保障, 将导致医院要么少收治住院病人, 要么收治病人后不给病人报销医疗费用。在基层没有哪家医院愿意垫付本应属于医保政策报销的医疗费用, 况且这样下去医院能够垫付得起吗?

三是不能报销将会影响下一年度的居民参保积极性。这一矛盾对我们山区镇来说更加突出。一旦群众参保后享受不到报销的权利, 群众对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就会不信任, 这将直接影响到下半年宣传、动员参保和收缴参保经费。

四是严重影响卫生民调指标。居民医保资金崩盘会把群众的不满情绪无端转嫁给我们乡镇卫生院, 甚至增加民众对党和政府、对村委会、对新医改和医保政策的不满, 影响政府对民生问题的解决。

三、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居民医保实施多年来, 广大居民都能够看得起病, 患者均能在第一时间就医, 这极大地激发了城乡居民的正常医疗需求。据接龙镇中心卫生院提供的数据, 居民在镇就医后毛报销率超过71%, 且同类病种的总医疗费用是二级医院的60%、三级医院的40%, 农村卫生院的医疗费用相对低廉, 基本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

二是人口老龄化导致一些疾病进入高发期, 将耗费大量的医疗费用。在我镇农村居住的大都是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他们的医疗需求正在逐步增加;而中青年几乎全部在外地务工, 这部分人短期内不是需要很大的医疗费用支出。

三是随着疾病谱的变化, 高血压、糖尿病、慢支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急剧增多, 这类疾病需要长期反复治疗。

四是城乡低保及五保老人的大病医疗和临时医疗困难救助等惠民政策, 给这些病人减轻了就医负担, 他们就医除正常医保报销外, 还可以享受大病救助报销, 在基层卫生院自付比例不超过10%, 因此他们愿意选择在基层卫生院治疗和康复。

五是由于居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报销起付线最低 (100元) , 报销比例最高 (一档80%) , 医疗收费标准明显较低, 极大地引导群众在基层就医, 这符合新医改的设计初衷, 是节约医保资金的渠道之一。

四、对居民医保资金崩盘问题的看法及防治对策探讨

(一) 对统筹资金分配和产生崩盘问题的看法

1.认为区内住院统筹资金分配不合理。接龙镇参保人数5.9万人左右, 才分配统筹资金474万元;按全区参保62.5万人平均分配统筹资金1.175亿计算, 我镇应该分配1109万元, 实际分配474万元, 这对接龙镇的居民是不公平的, 以几个中心镇分配指标来对比分析可以说明。

2.居民医保制度设计上存在问题。与城镇职工医保相比, 在筹资水平较低的现状下, 报销率达到一档80%、二档85%, 在一级医院实际报销率超过71%, 在低缴费的水平时是否合理值得考虑, 毕竞居民医保筹资水平远远没有达到城镇职工医保的标准, 而报销比例已经十分接近不可取, 建议上级需要考虑制度设计问题。

3.在居民医保实现市级 (即省级) 统筹后, 随着大医保体系的建立 (大社保局成立) , 应加大对统筹资金的宏观管理, 充分发挥统筹资金的调剂作用, 而不是将统筹资金缺口压给基层医疗机构, 这样他们也承担不起。以我院为例, 2013年1月~6月实现发生报销费用为:门诊定额407619.9元、住院统筹资金5650113.06元 (其中乡村医生门诊定额114892.47元、乡村医生统筹17404元、市外就医回镇报销148359.7元) , 合计报销6057732.96元;今年1月~6月份已经收到居民医保款526.74万元, 加上2012年欠拨统筹款120.83万元, 实际欠拨资金199.86万元 (其中今年欠拨79万元) , 已经全部挤占了镇卫生院周转资金, 镇卫生院将不能再承受垫资的状况了。如果从7月份起超过分配总额被上级100%扣除, 把责任全部落实给医院的话, 这可能是逼上梁山。

(二) 资金崩盘防治对策探讨及建议

1.请各级管理部门把这个问题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课题进行专题调研, 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莫让新医改和居民医保倒退。建议将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之间的资金调剂, 或将市内各区县资金统筹使用, 真正达到市级统筹保障作用, 为今后全国统筹发挥更大保障作用。

2.对合理增长的住院病人报销资金应该给予支持, 即在总额超支的情况下, 建议由国家、市、区三级财政给予合理支持补助, 让参保居民享受到应有的权利, 否则政府、医院和群众三方均不满意, 无形中增加改革的成本, 加大民众对解决民生问题的不信任。

3.上级政府协调做好药品定价及招标采购配送工作, 严防药价虚高和廉价药品无人配送的怪现象。建议对基药实行全国定点生产, 统一价格和统一配送, 这也有利于消除社会对医院的负面认识。

4.医保管理机构加强统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控制, 加大住院病人就医合理报销的审核力度, 让有限的医保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另外, 建议选择单病种实行定额付费, 这对病人和医院来讲都是最好的管控措施。

5.加强对民营医院的监督管理, 防止医保资金的不正常使用。一些民营医院, “低价包干”、“零付费”治疗疾病, 还有一些所谓的“免费配餐”治疗, 都是噱头, 他们不是慈善机构, 其间必然存在问题。

6.在制定今后医保政策时, 其报销比例建议维持在一档80%、二档85%即可, 随着今后筹资增加还可以填补当前的资金缺口。试想报销比例越高, 群众自付比例就越低, 也越易导致健康高消费, 在群众健康观未改变的情况下, 医疗支出难以得到控制。

7.引入商业保险机制, 共同分担医保资金超支的风险。建议拿少许医保资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引入商业保险机构的管理模式, 共同分担医

快递的喜与忧 篇2

一个国荚冬一个民族,必须将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往;而国人从小接受真正的传统文化熏陶,更是非常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京剧经典唱段进课堂,确实是件好事。教育部此举并非是为了培养一批名角或者一批票友,由于京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像周杰伦、刘德华的歌曲那样流行和传唱,但是通过从学生时代起普及京剧经典唱段,至少能让中国的青年对祖国的这一传统艺术有所了解,而不是对此一无所知。

但是,京剧的表演程式相当复杂,不但要分“生”、“旦”、“净”、“末”、“丑”,还讲究“唱”、“念”、“做”、“打”,对于普遍缺乏京剧知识的孩子们来说,不要说能唱上几句,恐怕要学会听懂就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此一来,京剧进课堂,是否会让中小学生们觉得“学习增负”呢?自然堂化妆品套装价格此喜中之一忧也。

其次,教育部分决定推行“京剧进课堂”,事先并未通过媒体展开民调,没有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于是选择的“指定唱段”是否具有科学性和操纵性呢?例如其中除“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这样的传统唱段外,还有大量***时期的样板戏选段,这些选择是否恰当呢?此喜中之二忧也。

此外,如教育部分官员所称,“京剧进课堂”是为解决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降低题目,此论也值得商榷。由于京剧固然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一大瑰宝,但京剧并不具有唯一性。其他地方戏如沪剧、越剧、淮剧、豫剧、粤剧,还有我们四川的川剧等,都不能说就比京剧等而下之。大力发展京剧没有错,但唯有“京剧进课堂”,对其他戏剧的发展是否公平?会不会有害于民族文化的全面繁荣?此喜中之三忧也。

“老小孩”的喜与忧 篇3

喜:童心可增加生活乐趣

人到老年,能够主动寻找童趣,当当“老小孩”,可使生活过得轻松愉快,充满阳光。一项调查表明,那些童心未泯的老年人,不但精神愉快,生活充满乐趣,而且身体更加健康。那么,老年人怎样发挥“老小孩”的积极作用呢?

一是追忆童年。老年人随着年龄的递增,大脑中新的痕迹逐渐淡化消失,而最为清晰的记忆就是童年的光阴。老年人不妨经常追忆童年时代的乐事,比如捉迷藏、放风筝、捉蝈蝈,等等。如果身体条件许可,还可以回到童年时代居住生活的地方,故地重游,可以使童心再度焕发。

二是保持童趣。童趣的表现之一是富于幻想。童年的幻想鼓励着孩子探索求知。老年人也应这样,积极的幻想,会激发老年人创造的灵感,让生活充满活力。

三是多交童友。老年人不仅可以和自己的孙辈玩耍,也要多亲近身边的孩子们。这样,会从和孩子的相处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温童年的时光,使心灵上得到极大的慰藉,消除心理的压抑,减少孤独和寂寞。

四是多看童话。简单的童话和寓言,往往极富哲理和幽默感。因此,老年人经常阅读童话书,不仅可以使自己捕捉到童年生活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情感,充实生活。有兴趣时还可以把看过的童话讲给孙辈们听。一切疲劳和烦恼,都会在孙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消除干净,使老年人逐渐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益于健康长寿。

五是寻找童乐。孩子心中最容易留住快乐时光,最容易感到快乐,即使不愉快也会转瞬即逝,泪珠还挂在脸上就破涕为笑了。人到老年,往往会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这些消极情绪对身体是极为有害的。因此,老年人也应像孩子一样,多寻找快乐,对生活要知足常乐。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想得开,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

忧:“老小孩”是衰老的表现

当然,“老小孩”还有另一种情形。有些“老小孩”心理是人体衰老的一种表现,主要是大脑结构的改变和脑功能退化的结果。比如,脑细胞营养缺乏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脑体积缩小和脑神经纤维变短。这种改变发生在大脑额叶时,就会出现记忆力减弱、遇事容易激动以及行为幼稚和怪异等;发生在颞叶时,就会出现语言迟钝、听力减退、视力下降等。这是“老小孩”现象的消极表现。

怎样减缓甚至避免“老小孩”的消极现象呢?

一是环境的调控。一般说来,越是家庭环境安逸,老伴关系融洽,子女又倍加照顾,“老小孩”行为可能越明显。正如儿童不成熟一样,其实是依赖心理在起作用。作为子女,当然应宽待这样的老人,碰到有意见分歧时,应尽量不计较他们的态度,而用温柔的语言去帮助老年人控制情绪,使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要坚持说理,使这样的老人能提高认知,保持应有的理智。对这样的老人,只要没有脑器质病的证据,就不必过分照顾,凡老人自己能做的,最好让其自己动手。这样有助于减轻此类“老小孩”现象。

国际板的喜与忧 篇4

所谓国际板, 一般是指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司到境内市场发行上市。适时推出国际板实质上是符合国际资本市场惯例的一大举措。目前, 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几乎都拥有国际板, 特别在金融市场最发达的纽约和伦敦。截至2009年年底, 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境外上市公司比例分别达到了22%和21%。这使得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量大大提升。在伦敦证券交易所, 其外国公司股票的交易量和市值甚至超过了本国公司的股票。以上海为例, 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必须适时推出国际板。

建立国际板的意义不仅于此, 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它能促成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的开放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允许外资进入本国市场;二是允许内资投向海外市场。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历程是以引进国际资本为主线的单向开放。国内投资者投资境外企业和境外企业到国内交易所上市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建立国际板既打破这种限制, 同时也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建立国际板还能促进境内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优质跨国企业到A股上市必然会加大境内上市公司的竞争压力, 促使境内上市公司不断完善自己, 从而提高经营业绩。除此之外, 这些优质企业对境内企业来说还是很好的样板。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优质企业的管理经验、运营模式以及先进技术, 从而促进境内上市公司的规范化管理。

二、我国建立国际板的进度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已经20多年, 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规范的过程。如今, 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在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否认的是, 中国证券市场还是个新兴市场, 与国外成熟证券市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开放程度还比较低。证券市场最大的问题还是国际化。事实上,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很早。1991年底推出的人民币特种股票 (简称B股) 为引进外资提供了重要的渠道, 是我国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截止2009年6月B股市场上市公司已有109家, 总市值达到3585.84亿元。1993年6月, 随着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 从此拉开了中国境内企业海外上市的序幕, 中国境内企业开始在美国、伦敦、新加坡等证券市场发行上市, 这为进一步开放我国证券市场奠定了基础。2004年推出的QFII和2006年推出的QDII则是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两大重要部分。从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道路中,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采取的是渐进式的开放战略, 建立国际板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开放战略的布局。2009年, 上海对外发布《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两个中心”建设实施意见》, 表示积极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板建设, 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在上交所上市。自此, 国际板的推出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时表示, 国际板相关工作正在积极研究之中, 各方面法律制度也在积极梳理当中。虽然, 现阶段在我国推出国际板仍面临着许多难点问题, 但建立国际板是我国资本市场走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也是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布局的一步, 它的推出是必然的。

三、国际板建设中的难点问题:

1、制度建设层面存在障碍。

制度建设是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 对国际板的推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新兴加转轨时期, 证券市场的基础制度尚不完善,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板的推出。

制度建设层面的障碍主要表现在: (1) 新股发行制度还存在严重缺陷。首先, 证券发行的询价机制名曰市场化, 实则与市场脱节。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直接询价方法不同, 我国主板市场的询价机制包括初步询价和累计投标询价两个部分。在初步询价时, 不用支付任何保证金, 也不必申购, 这就导致很多询价对象随意报价, 高报不买或是低报高买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最终使得新股定价机制失真。其次, 新股上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的规定, 为上市首日提供了巨大的套利空间。购得新股的投资者在上市首日抛售手中的新股即可获得丰厚的利润。再者, 发行过程有失公平, 偏向机构投资者。只能网上申购的个人投资者与占据了网下申购优势的机构投资者相比, 新股申购中签率明显更低。新股发行制度的这些缺陷都是新股发行市盈率普遍偏高的导火线。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 国际板很可能成为“圈钱板”, 国民资产会因此而大量流失。 (2) 我国汇率制度面临很多问题, 例如:人民币汇率不是真正的市场化汇率, 外汇市场上交易主体缺乏、交易币种少, 汇率的调节机制不完善等。国际板的推出将会加大并加快国际资本的流动, 这对我国现行汇率制度来说无疑是个严峻的挑战。 (3) 主板市场退市机制操作性不强。上市公司退市机制是证券市场机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的退市机制能够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 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我国主板市场的退市制度不够市场化, 退市标准过于单一、模糊。这意味着在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上废掉了最重要的武器之一。所以, 为了保证国际板上市公司的质量, 还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境外上市企业退市制度。 (4) 与上市相关的《公司法》、《证券法》需要做相应修改。

2、技术操作层面出现难题。

推进国际板还将出现许多技术层面的难题, 它们主要包括: (1) 上市主体的选择, 建立国际板是为了吸引国际优质企业到我国来上市, 到底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才算“优质”, 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红筹股是否优先等问题都是国际板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 (2) 以何种形式发行上市。境外上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行普通股的方式, 另一种是发行中国存托凭证的方式。到底以何种形式发行还得权衡二者的利弊。 (3) 究竟单独开辟一个国际板, 还是与主板合并。由于国内资本市场还未完全开放, 还没条件对外国公司和国内公司实行完全相同的制度, 这就需要单独开辟一个国际板, 但单独开辟一个国际板又可能会因投资不足而遭到毁灭性的冲击, 重蹈日本东京的国际板覆辙。 (4) 股票发行制度上的差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股票发行都采用注册制, 而我国采用的是审核制, 国际板是选择注册制还是审核制必须审慎抉择。

3、监管层面力量薄弱。

有效的监管是证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建立国际板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则的国别差异加大了我国市场监管的难度。在我国证券市场上, 欺诈、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力量还很薄弱, 监管机制还存在许多》转32页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 (1) 我国证券监管行政性色彩浓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用行政手段进行监管, 具有严重的时滞性和随意性, 这也必将导致证券监管效率低下。 (2) 证券监管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证券法规体系, 现有法律法规的衔接性也比较差, 这就导致了证券监管手段不足, 违法证据搜集困难, 执法力度弱等一系列的问题, 大大削弱了市场监管的效率。 (3) 证券监管组织体系不合理。与美国统一全面监管的模式不同, 我国证券监管属于多头监管的模式, 监管的主体除了证监会之外还有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政府部门。在这种组织体系中, 政出多门的现象严重, 导致了市场经常性的波动, 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4) 市场自律监管职能不完善。市场自律监管能够灵活、高效地处理证券市场的问题, 是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监管形式。但我国证券市场政府监管多于自律监管, 自律组织还不健全, 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体系, 难以协调工作。允许境外企业在A股上市, 表明国内市场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市场, 所面临的风险会更大, 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证券市场监管机制, 何以保障国内投资者的利益?

4、证券中介机构存在功能缺陷。

证券中介机构从广义上讲就是在证券市场上为参与各方提供服务的机构。境外企业到A股来上市, 它们的总体经营业绩不仅受中国市场的影响还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投资者要进行有效的投资就必须对国内外市场的综合因素进行研究。这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 是很有难度的。再加之地域遥远和可得信息不足等原因, 投资者对这些境外企业都没有深入的了解, 需要真正的中介机构来为他们进行调查与分析, 提出投资建议。另一方面, 来国际板上市的境外企业由于对我国情况不熟悉, 也需要中介机构的帮助。虽然, 我国证券中介机构的业务已涉足证券的承购报销、发行、交易、财务顾问等内容, 但还存在着较大的功能缺陷, 很难满足国内投资者和境外企业的需求。所以, 完善我国证券中介机构也是国际板建设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目前, 在我国建立国际板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渐近的过程, 但是, 从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战略布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及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来看, 开设国际板已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张杰.国际板切忌大跃进[J].Directors&Boards, 2010 (01) :24.

[2].皮海洲.国际板:时机尚未成熟[J].首席财务官, 2009 (09) :22.

[3].刘珍芳, 易锐.国际板:境外企业A股上市: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必然选择[J].宜宾学院学报, 2009 (03)

[4].王玉之.我国汇率制度的缺陷及改进措施初探[J].科技广场, 2009 (04)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通过了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要为人类造福。

2、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将学科、爱科学的热情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怀着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并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能持有正确的态度。

3、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通过辩论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学生通过关注周围的生活和收集有关科技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世界,让学生通过辩论赛、故事会等活动,认识到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危害人类,我们应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教学重难点

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并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能持有正确的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互动一(衣)。

1、教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吴家嘴村小学六(2)班的讨论会,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五依蒙和朱爱先两位同学,进行发言,先说说衣服与科技的关系。

2、再请班级同学根据已收集的资料对王依蒙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

3、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服装上的商标牌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看看服装的面料成分是什么,其中包含着哪些科技成分。

4、请同学扮演科学家,充满自豪感地为介绍智能服装。

二、教学互动二(食)。

1、教师请同学说说今天家里吃了什么饭菜,再请同学说说这些饭菜和科技有无关系,有怎样的关系,例如所吃的蔬菜是大棚蔬菜,米饭是杂交水稻生产的,一些肉类食品是养殖加工生产的等。

2、教师为同学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和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的故事,并让大家谈谈感受。

3、请同学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说说食品生产中还有哪些科技发明。例如罐头的发明、杂交水果的培植等。

三、教学互动三(住、行)。

1、教师给学生展示摩天大楼和磁悬浮列车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我们的居住与出行和科技有什么样的关系。

2、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观察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技术先进的建筑和交通工具。

3、教师为学生介绍磁悬浮列车。

4、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跨越时空的来信”,想象未来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

四、教学互动四。

1、将学生分成四个组,就“衣食住行”每组就某一方面来谈。

2、再请每组同学设想一下50年以后我们的衣食住行将会是怎样的,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来发言。

五、教学互动五:“开心词典”。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我发现同学们都对科技发明很感兴趣,现在我们就来个班级“开心词典”看看对我们生活中的科技发明知道多少。

1、教师将每组设立为一个答题组,并宣布答题规则,题目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答错不扣分,抢答题错扣分,教师可以请同学上来担任分数记录员。

2、教师宣布题目,题目可以涉及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科技发明,例如,电灯的发明人是谁,贝尔发明了什么等,题目的形式可以多样,由教师自己把握。

3、比赛结束,教师宣布各组的得分情况,并评出名次,对取得较好的组给予鼓励。

六、教学互动六。

1、请同学将课前准备好的一些科学家、发明家的成长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讲故事时尽量绘声绘色,让其他同学能听到饶有兴趣。

2、听完故事,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这些科学家、发明家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这些科学家、发明家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崇高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七、教学互动七。

1、教师给大家介绍电脑的发明及其发展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电脑不断地更新换代。

2、分组讨论电脑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请学生说一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不要仅限于电脑网络的作用,引民生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想想电脑还用在了哪里,例如,陪妈妈去银行,看到柜台里的叔叔阿姨在使用电脑办理业务,使学生认识到现今电脑技术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

3、根据刚刚大家的讨论,让学生认真填写课文第87页中的问题。

八、教学互动八。

科学技术和我们小学生生活、学习有哪些关系呢?让学生思考。

九、总结。

师:看来,科技确实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看过有关机器人的电影吗?有说说你看过的有哪些片吗? 师:这些影片都讲了些什么?

教师总结:看来大家对这类影片还蛮感兴趣的,这些影片大多都是讲科技的发展使机器人具有超凡的智能,在未来要征服了人类,甚至要毁灭地球。虽然这些影片是科幻片,内容都是虚构的,但也反映了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担忧,看来,科学技术也有让人烦恼的一面啊。

二、教学互动一。

1、教师请学生感情地朗读课本中《暑假真长》的材料。

2、教师让学生体会韩乐同学的感受,说一说你是怎样度过暑假的,是不是也和韩乐一样感到寂寞。

3、教师告诉学生长时间在家里看电视,上网不利于身以健康。建议学生多到户外,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三、教学互动二。

1、教师请学生谈谈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水平也提高了,但为什么得癌症的人却比以前多了。

2、教师请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说说化肥、农药、汽车、建筑材料等科技产品对环境造成了哪些污染,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3、请学生说说除了上述的科技产品以外,还有哪些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四、教学互动三。

1、教师请学生以科学家理查德?费曼的口吻朗读《科学的价值》。请学生说说理查德?费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忧,他是“杞人忧天”吗?

2、教师播放原子弹爆炸后的情景录像材料。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广岛就像一股烟似的眨眼间就消失了”。

4、向学生展示受到贫铀弹辐射的伊拉克儿童的照片。

5、请学生谈谈如果发生核战争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

6、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英国诗人拜伦《黑暗》中的一段诗句: 我做了一个梦,又不全是梦; 明媚的太阳突然无影无踪,黯然失色的群星在漆黑的茫茫宇宙中游荡,冰冷昏暗的地球虚悬在没有月色的天空。黎明来而复去,白昼从不降临;

人们在恐惧和孤寂中冷漠无情,亿万颗凄凉的心都在为自己的祈祷光明。

师:这种景象可怕吗?这段诗句是一名科学家在描述“核冬天”来临时的景象所引用的。

7、教师给学生介绍何谓“核冬天”,它会给地球带来怎样的灾难。

8、师:既然核武器这样可怕,为什么那么多的国家还渴望拥有它呢?应不应该全面禁止生产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呢,请学生谈谈,对待核武器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9、教师向学生展示核电站的图片。

10、师:核武器具有那么大的杀伤力是利用了核能,而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核电站也是利用了核能,它们的不同之处就在:核武器会给人们带来灾难,造成生灵涂炭,而核电站为人们提供了电能,为人类造福。

五、教学互动四。

1、教师请学生看课本中的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克隆技术及其发展。

请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说说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可以为人类造福。

2、师:虽然克隆技术在很多方面造福人类,但有人设想甚至尝试克隆人,却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讨论。

请学生朗读《“夏娃”诞生》。

师:看来克隆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你赞成克隆人还是反对克隆人呢?请学生互相交流。

3、组织“要不要克隆人”的辩论会。

师:这次的辩论会上,双方同学都表现得很好,都能有理有据地表明了各自的观点,通过这次的辩论,大家应该认识到,克隆人的出现将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的麻烦,我们应该反对克隆人,但是同时,我们应支持冶疗性的克隆研究,并加强对治疗性克隆研究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人类的尊严和国际公认的生命伦理原则不受损害。

4、教师向学生展示漫画《克隆人》。请学生朗读“联合国通过禁止克隆人宣言”。

全班同学合作,写一封“反对克隆人”的倡议书,并在课后贴在班级墙报中。

六、结束。

重疾险的喜与忧 篇6

理赔回归医学标准

开发重疾险的初衷是为了给罹患重大疾病的消费者以经济补偿,但市场上的很多重疾险产品受到质疑,是因为在保险责任确认上的一些苛刻要求,比如要求恶性肿瘤一定要提供切片,而在临床诊疗中,通过涂片、穿刺等多种医疗手段都可以实现确诊。在被保险人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总以必须严格按照保险条款的标准进行赔付为由,拒绝理赔,让很多消费者发出重疾险“保死不保生”的怨言。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办法》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尊重被保险人接受合理医疗服务的权利,合同中的疾病诊断标准应当符合通行的医学诊断标准,即让理赔标准回归医学标准。

《办法》的这条规定对投保人的益处颇多。中央财经大学郝演苏教授表示,在《办法》正式实施(2006年9月1日)后购买健康险的消费者,如果因保险合同规定明显违背医学标准或不合理,得不到理赔时,是可以依据《办法》的有关条款进行抗辩的。一位保险代理人也表示,她所在的公司在实际理赔中已经按照《办法》的规定在执行,比如保险产品对良性脑肿瘤的理赔条件为“已经施行开颅手术切除”,但当被保险人只做了放射治疗,而没有做开颅手术时,保险公司仍然理赔了。

产品迎来创新期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以下简称《重疾定义》)出台,对重疾险产品中最常见的25种疾病的名称,定义进行了统一和规范,对重疾险的除外责任、条款中出现术语的解释作了统一,对重疾险条款和宣传资料中疾病的排列顺序、疾病名称的表述方式也作了规定。同时,《重疾定义》要求,各保险公司定名为“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必须包括这25种重大疾病中发生率和理赔率最高的6种疾病。

《重疾定义》的出台,不但让消费者在比较条款、选择产品时更容易,还会让保险公司在产品、服务创新上下更多功夫,以吸引投保人的目光。比如,信诚人寿近期推出的信诚附加及时予长期疾病保险,在部分疾病症状较轻、达不到赔付的程度时,就可为被保险人提供占基础保险金15%的援助保险金,创业内之先河;而人保健康公司的关爱专家系列重疾险,不仅包括了《重疾定义》中圈定的6种必保疾病和19种可选择疾病,还把包括终末期慢性呼吸功能衰竭等6种疾病纳入保障范围,并可为投保客户提供体检、健康咨询、家庭医生在内的多项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纯保障型产品仍较少

所谓生存给付责任,即被保险人生存至约定年龄或约定期限时,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约定的金额给付被保险人生存金,保险合同继续有效。

在《办法》出台以前,很多健康保险,尤其是重疾险的保险条款中都有生存给付责任。有病赔钱、无病还本,一直是很多保险公司在销售返还型健康保险时的一大卖点。无病还本虽然满足了一些消费者买保险不愿意赔钱的心理诉求,但一般来讲,购买返还型重疾险要支付的费用较高,相当于投保人用利息支付了保费。对于交费能力不高的消费者来说,这种保险并不合适。

《办法》规定,不允许医疗保险产品和疾病保险产品包含生存给付责任,很多消费者认为可以还重疾险专门针对重大疾病导致的损失进行补偿的本来面目了,但今年元旦前后,很多保险公司推出的新重疾险产品却不尽人意。

中国企业的喜与忧 篇7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高速上升的通道中。在过去的2007年里,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企业正在通过全球资本市场重现价值,中国商业作为一个整体正在被重新估量。

但正是在这一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下,去年12月8-9日,在京参加“2007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企业家们却发出了“冬天随时可能到来”的警告。

繁荣前所未有

2007年12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7 (第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表示,从2004年以来,153家央企的资产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3万亿元,相当于每年诞生一个中石油。“去年,央企利润达到了6000亿,原来预计今年达到9200亿,但是按现在的增长势头,预计到年底可能接近1万亿。”

作为国有资产大管家的李荣融还表示,2003年中央企业只有6户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到了2006年已经有16户,就是在4年中增加了10户。“过去不少人都认为国有企业是搞不好的。但我的意见是,国有企业首先是企业,无论什么所有制企业,都需要遵循企业发展的规律,符合规律才会不断地发展成长。”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也在年会上表示,中国移动不仅是在网络的规模、用户的数量上是全球电信企业的第一,而且在市场的价值也是全球电信企业的第一位。王建宙说,除了多年的努力外,中国对于移动通信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这种需求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而这是全世界其他的电信企业所不具备的条件。

凡此种种,似乎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繁荣时期。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更是在年会上乐观表示,中国经济还能再继续繁荣10~20年。促进过去30年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在今后10年到20年“基本还是会存在的”,这决定着中国繁荣还能再持续10~20年。

一系列繁荣的景象还得益于中国股市的暴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A股增长了6倍,H股则增长了4倍以上。

从今年的股市上看,A股和H股的连续上涨,使得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价比翼齐飞,终于有了在全球十大市值排行榜上叱咤风云的机会:1 1月5日中石油A股上市当天,以其A+H收市计算的总市值计,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市值上市公司。而中移动、工商银行、中石化早已稳居“十大”,中国人寿也曾一度晋升“十大”。

不过,这样的“神话”并没有结束:目前万科的市值是美国前四大房地产市值的1.5倍,并成为全球最大房地产开发商;招商银行的市值也超过了著名的德意志银行;刚刚在H股成功上市的阿里巴巴,又一举成为首家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

危机一触即发

“我为什么上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在准备‘过冬’。”在2007年12月8日的年会上,刚刚带领阿里巴巴完成在港上市的马云语气沉重地说。

尽管认同中国经济的繁荣将继续保持,但企业界的领军者和经济学家们还是感到一些不安。他们凭借敏锐的嗅觉,似乎已经预感到未来充满变数,必须随时警惕可能到来的调整。

“最近我特别紧张,也特别小心。”马云说,“我不觉得现在是繁荣时期,股市繁荣并不意味着真的繁荣。”在马云看来,如果把繁荣时期比做夏天,那么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准备“冬天”的来临,“夏天”要少做运动,多思考、多静养。

跟马云一样担心“冬天”到来的,还有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柳传志在演讲中认为,A股平均市盈率实际上已经超过100倍。“此前曾经公布的A股平均市盈率是60倍,但是有很多大企业都在把炒股票赚到的钱当作利润,和市盈率综合在一起计算,所以市盈率可能已经超过100倍。”柳传志认为,在现在的大好形势下,企业应该立刻开始关注可能遇到的波动。人民币汇率、股市的市值以及通货膨胀的因素等,这些都很敏感。一旦某一因素触发,可能引起大的连锁反应。

“联想体系下面的实业公司正在调整战略和加强执行的能力。”柳传志透露说,“最近把所投资的企业理了一遍,看哪些是属于价值创造型的。该培育的培育,该退出的退出!”同时,投资公司除了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资金应对可能到来的“冬天”,还要推动被投资的公司在业务领域做好应对准备。

“某媒体刊登了一则消息,说招商银行的市值已经超过了德意志银行,这当然是一个好事,但是我并没有为这个事而激动。”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演讲中说,“因为我知道衡量一个银行的水平,不仅仅是市值,特别是在中国,目前这样一个阶段,市值不能表现你的竞争力,你的管理水平。所以,当大家为了股票所获得的丰厚收入而庆祝的时候,我们的心里还是比较沉重的。”

繁荣就是生产能力的过剩,每天都在创造生产能力,当生产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就是危机。马蔚华说,中国的银行和世界银行相比,我们的市值可以超过人家,我们的总资产也可以超过人家,但是不意味着我们的管理水平能够比别人强。

中移动的王建宙也表示,虽然中移动在市场价值是全球电信企业的第一位,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软实力如品牌优势、创新能力等。并且,中移动还远远没有达到这样一个规模的企业在国际上应该所发挥的作用。

此外,王建宙认为企业不要老是考虑排名,因为企业不是体育运动比赛,体育运动比赛你只要得一次世界冠军就是终身的成就了;而企业最重要的是持续地、长久地发展。“有多少个当年显赫一时的企业,现在连他们的名字都看不到了,在IT企业也是这种变化,所以我们必须看清自己。”王建宙说。

御寒总动员

“一切的危机都是过剩生产能力的危机,这些过剩生产能力都是在繁荣期创造出来的。”一向乐观的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提醒说,企业应在繁荣期思考,繁荣期之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樊纲建议说,如果企业在繁荣期不把资金链绷得很紧,到了低潮期就还有富余的资金,可以做到低成本扩张。

“中国经济当然繁荣,但繁荣里会有变化。”北京大学、长江商学院教授周其仁也认为,对于相当一部分行业和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恐怕还要准备“御寒”。“我在广交会上发现订单情况跟往年比不是那么好,这个变动到底多大我不敢讲。但是,要引起各位的注意,因为这不是小变化,这是蛮大的一个变化。”

周其仁表示,在未来的半年、一年内,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可能会发生阶段性的较大变动。他提醒说,中国企业在作未来形势判断和进行决策的时候,要做好两个准备:第一,年底、年初应该高度注意企业的安全;第二,要认真规划寻找新的机会,无论是对内或对外投资。危机往往出现在大家都头脑发热的时候,正如巴菲特所说,人人都做的事情是很危险的。“等到发生调整以后,有一些冷的迹象出现,这时是投资的好机会。”

面对繁荣背后的隐忧,波士顿咨询公司大中华区主席麦维德认为,当前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他强调指出低成本制造只是一个短期战略,如果中国企业活得更长一些、更成功一些,就必须增加创新。此外还应该小心选择竞争的地点和方式,好好管理自己的形象和品牌。

华旗资讯总裁冯军则表示,早晚有一天中国会富起来,成本优势会逐渐消失,合作伙伴也会随时把重心转移到其他没有发展起来的国家。“中国发展靠OEM (授权贴牌生产)只能是短期利益,这从品牌和长期发展来看是不行的。”

冯军认为,合作的前提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中国企业和欧盟当地企业地位比较平等,而在美国市场,目前中国企业与当地伙伴的合作仍处于不平等地位。因此,冯军认为,目前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进军欧洲市场更容易获得当地合作伙伴的支持,同时双方的合作也更能顺利展开。

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则强调了拥有先进技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在不同的阶段是不一样的。“我们刚成立时选的技术,并不是最新的技术,而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如果我们采取最新型的技术但不能盈利,那么很快它就会失去生命力。”但企业一旦渡过了生存期,就要发展。这时需要进行后续的技术的储备和研发。“我们每5年必须有一个作为‘撒手锏’的技术。否则,你很快会被后来者超越。”

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有限公司总裁林正刚则建议,中国企业要懂得选择与放弃。他说,一个公司,无论有多大,资源是有限的。需要懂得放弃一些东西,把资源抽出来,放在更有希望的技术里面。

川南稻农的喜与忧 篇8

机收比人工节约一半的成本, 川南机收为何“难”?

2009年8月12日, 四川省 (川南片区) 水稻机收现场会在泸县云龙镇云丰村召开。

四川省农机局副局长刁学峰、管理处长夏攀峰、科教处长杨柳, 来自泸州、宜宾、自贡、内江、资阳5市的区县分管领导、农机系统领导、专合组织及农机大户代表50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

现场会组织了10台适合川南丘陵山区水稻收割的中小型联合收割机作业展示, 以久保田、洋马等60马力以下的两行机和四行机为主。尤其是两行机, 由于机身小, 重量轻, 收割快, 转移方便灵活, 快速地收割着田里的水稻。现场会气氛热烈、场面壮观, 让很多人观看了一两个小时都不愿离开。

据了解, 川南片区水稻机收现场会之所以选择在泸州举办, 是因为泸州联合收割机达到了54台,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另外, 泸州水稻收割期早, 一般比其它市州早20天左右。机收现场的云丰村示范点实行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即种粮耕作、抽水、插秧、喷药、收割等过程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缺乏的问题, 使农户种粮省力省时, 并能节支增产, 其做法值得借鉴。

本次现场会的成功召开, 为探索川南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收割新模式, 打开川南丘陵地区机收水稻工作新局面, 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 促进农民节支增收, 推进川南丘陵地区水稻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全程机械化具有开创性意义。

川南是我省水稻主产区之一, 面积约为850万亩, 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近30%, 但水稻机收面积仅为13万亩, 机收率为1.5%, 远远低于全省26%的平均水平。如果该片区能达到达到全省机收平均水平, 一季水稻则大约可节省人工成本3.1亿。

基本上所有的稻农都会算这笔账, 机收水稻每亩只需150元左右, 收割效果好, 速度快, 省心省事, 而且比请人收割要节约一半的成本。况且现在农村是“386199”部队, 季节性劳动力非常缺乏, 劳动力成本因此大幅提高, 一般请人收割一亩花要300多元。机器收割水稻省时省力, 操作快捷方便。

面对如此大的差价, 近几年来, 水稻跨区机收在成都平原、川中、川东等丘陵地区蓬勃发展, 但为何在川南遇“难”。

川南多为丘陵, 田块小且分散, 客观上并不适合大规模的机收作业, 这是客观事实。然而, 川东等丘陵地区的机收率到2008年已经达到181.25万亩, 比2005年增长了6倍, 机收率更是达到23%。

现场演示会吉峰农机采销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刘颢告诉笔者, 生产适合丘陵甚至山地使用的水稻收割机早已不是技术上的难题。但村民却有另外的顾虑, 机械收割好是好, 就是必须把水田里的水放干了才能开机器进去, 但水放干了, 明年要是雨水不好, 栽秧又没办法。若屯冬水田, 只种一季中稻, 这样一来田里的泥脚太深, 60~70cm很普遍, 一般只能应付30cm左右的小型收割机一进去就会陷在泥里。

植入式广告的喜与忧 篇9

植入式广告 (Product Placement) , 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 通过场景的再现, 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印象, 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植入式广告与传媒载体相互融合, 共同建构受众现实生活或理想情境的一部分, 将商品或服务信息以非广告的表现方法, 在受众无意识的情态下, 悄无声息地灌输给受众。因其隐秘的特点, 通常也被认为是隐性广告或称其为软广告。植入式广告运用范围极其宽泛, 广泛运用于电影、电视、晚会、报纸、杂志、网络游戏、手机短信, 甚至文学作品当中。平面媒体中的软性广告、新闻稿、健康专栏、科普专栏等都可算作植入式广告营销范畴。

如今的电视观众已经对电视硬广告的“豪夺”逐渐失去了兴趣。在欧美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能够过滤电视广告的录像机, 很是一阵热卖, 因此怎么使广告能够“软切入”观众的眼球, 不会破坏影视节目的整体效果又能使广告效果深入人心, 成了广告业内人士探索的一个新方向。而植入式广告开辟了一条广告传播新途径。

较早的植入式广告, 是1951年由凯瑟林·赫本和亨莱福·鲍嘉主演的《非洲皇后号》, 影片当中明显地出现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镜头。1982年, 美国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外星人》中, 小主人公用里斯巧克力吸引外星人的画面已成为植入式广告的代表。在国内, 葛优和吕丽萍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首次采用了类似植入式广告的表现形式, 当时在剧中播出了百龙矿泉壶的随片广告。而植入式广告作为全新的广告形态为国人所熟知, 并且受到越来越多业界人士关注的就是冯小刚执导的《天下无贼》, 而《非诚勿扰》更是将植入式广告演绎到了极致。

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常见到的商品安放在电影电视中是司空见惯的, 在影视剧中软切入产品形象不仅可以增加剧中的生活情趣, 同时也是在引领时尚消费, 是可以让人接受而不会产生反感的, 但是过多过滥的广告会引起观众不满的情绪。所以植入式广告也不是万能的, 因为当产品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观众眼中的时候观众认为有可能是剧情需要, 但是如果再次看到产品形象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抵触心理, 从而让植入式广告大白于心智之中, 失去效力。植入式广告和传统式广告比较, 有其自身优势:它是一种主动、深入、灵活、渗透式的营销方式;能较快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迅速传达产品核心功能和新信息;广告、品牌和节目几乎没有受到干扰, 广告味淡化, 易被观众接受。从目前所见各种媒体内容的植入方式, 植入式广告一般分为四种运作模式:场景植入、对白植入、情节植入和形象植入。植入式广告跟传统广告形式相比, 最大的优势在于隐形性。比如通过特定的道具, 好像在不经意间出现的特写镜头, 或者主角的语言都可以是广告表现的形式。而且因为植入式广告一般是跟比较成功或者比较有影响力的节目联姻, 所以广告的实际到达率比较高, 千人成本低。从形式上看, 普通电视广告播放通常被安排在特定的时段, 并且会有特定的颜色、字体、音响等技术手段提醒受众“这是广告”。从编排上看, 普通广告和其所依附的电影作品或电视节目, 在时间和内容上通常没有关联性, 广告片独立于所依附的载体之外。与此相反, 植入式广告则将节目内容和商品信息合二为一, 深入节目内涵, 强化了广告所承担的叙事功能。植入式广告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 同时它将广告信息精心编码, 使受众在无意识的状态下, 在一种绝佳的信息接收环境中, 感受到商品或品牌信息, 从而接受了广告信息的刺激, 这种广告效果是普通广告所不能达到的。

但是艺术的追求是完美的, 太多过滥的植入式广告不但会使观众出现抵触情绪, 更让影视制作发行者苦不堪言, 就像冯巩和牛群合说的那段相声一样:恨不得整台晚会都是小毛驴, 连毛阿敏都得“骑着毛驴上台”。现实操作中甚至出现制片方和出品方发生争执的事件:目前正在拍摄的电视剧《幸福一定强》因广告植入闹出事情, 明道等主要演员的经纪公司集体向出品方安徽卫视提出:“剧中部分广告已经伤害艺人所代言的产品, 经纪公司将要求艺人拒绝出演超出常规的植入广告剧情。”为示抗议, 明道和牛萌萌未按照剧组要求穿着指定服饰, 僵持局面影响到剧组的正常拍摄。由此可见, 植入式广告是对消费者注意力不经意的忽悠, 是一种“巧取”注意力的方式。完全变成了侵入式, 其传播效果将适得其反。所以植入式广告一定要用得巧妙, 要完全符合剧情需要, “过犹不及”向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过度植入的诸多形迹, 如果不懂得如何调控广告的植入边界, 胡乱为之, 画蛇添足, 植入式广告很快也将和大部分传统硬广告一样走到被消费者唾弃的地步。植入式一旦变为侵入式, 再好的剧目也将成为收视毒药。

中职汽修技能大赛的喜与忧 篇10

喜从赛中来

从2007年开始, 我校就参加了全国中职“丰田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的层层选拔。从起初的市赛、地区赛, 再到省赛, 我们几经磨砺, 直到2011年才有幸参加浙江省“宣成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技能大赛暨全国大赛选拔赛。尽管最终我们无缘最高级别的比赛, 但一路走来的参赛经历, 还是让我们收获了很多成功和喜悦。

大赛的开展加快了实训设备的添置2007年, 市教育局指定我校代表温岭市职业学校参加台州市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之前, 因为资金短缺, 学校对实训设备基本没什么投入, 已有的简陋实训设备完全不符合参赛的设备要求。为了能顺利参赛, 学校拨出一定资金, 在最短时间内添置了一台价值3万多元的AJR发动机实训台架和一台1万元左右的解码器用于汽车故障排除训练;花了1万元左右买了两台旧的丰田5A发动机和部分工具用于汽缸盖拆装训练,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训练和参赛之路。在经历了首次大赛后, 学校领导看到了实训设备投入的重要性, 每年都加大对比赛项目所需设备的投入。随着比赛项目的调整与扩充, 更多的设备进入了我们的实训室, 到目前为止, 有五百多万元的实训设备投入到了汽修专业实训, 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了有效保障。

大赛的开展促进了专业教师知识技能的提升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 要想学生在比赛中出成绩, 教师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指导水平。为了保证每次技能大赛顺利实施并卓有成效, 校领导将每次大赛都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 特别注重对大赛指导教师的培养。近几年, 学校积极利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 先派大赛指导教师去外省几所技能大赛成绩卓越的学校接受金牌教练的个别指导, 再利用假期把金牌教练请到学校给全体汽修专业教师做培训, 使每位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当然, 培训并不是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提升的唯一途径。每次参加各级别的技能大赛, 就是同类各级兄弟学校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大家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使指导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切实提高。指导教师在平时不断的自我学习中, 也高度重视辅导方法的研究与参赛经验的总结, 明显提高了专业知识。近几年来, 学校将教师辅导技能大赛的成绩纳入了教师考核体系, 尤其是对新引进的年轻专业教师, 要求他们尽量参加技能竞赛的辅导, 促使他们迅速融入专业氛围, 提升专业能力。我校汽修专业的几位年轻教师, 通过指导技能大赛的锤炼, 专业知识和技能进步很快, 不论在教学上还是在技能上与其他年轻教师相比都更胜一筹。

大赛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良莠不齐, 基础知识普遍薄弱, 但他们又具有勤于动手操作的行为特点。职业技能大赛就是选拔具有一定动手操作能力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它为勤于动手操作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风采与才艺的舞台, 让那些因学习成绩差而遭受偏见、一度陷入茫然的学生找回了自信。我校通过系列技能大赛活动, 经过班级内、同年级段的技能比赛, 层层选拔, 最后选出具有较强技能的学生组成学校的技能集训队, 再经过技能赛指导教师的精心辅导参加上一级的比赛。在选拔的过程中, 那些平时基础知识薄弱而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对技能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积极训练, 力争参加学校的集训队。在这种气氛下, 理论成绩优秀但操作能力不强的学生也不甘示弱, 结果是学生全面参与实训, 使以往学生上实训课怕脏、怕累、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参赛选手在学校的积极表现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学校也借此开展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和技能节活动, 为学生提供各种表现的机会,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忧从赛中出

经历了各级技能大赛后, 我们的教师成长了, 学生发展了, 实训设备也添置了。但在收获喜悦的同时, 大赛带给我们的忧虑也日渐显现出来。

压力过大, 影响指导教师的正常教学只要是比赛, 肯定会分出高低, 这就无形中给指导教师增加了压力。如果每年带队都出不了成绩, 面子上就会过不去, 如果今年得了个三等奖, 那肯定想在明年有所进步。如此下来, 指导教师都会倾注大量精力学习和研究大赛的有关内容和训练方法。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他们对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不得不疲于应付, 比如备课马虎, 对所教课程的研究不够深入等。这种情况对教师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特别是年轻教师。恰恰我校的技能大赛指导教师都是年轻教师, 有些课程他们还是第一次教, 如果不打下一定的基础, 肯定会影响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毕竟技能赛是一个方面, 还有大量的其他专业知识技能需要他们研究和讲授。

训练紧张, 影响参赛学生的正常学习参加技能比赛, 为了出成绩, 参赛学生肯定要花大量时间去训练, 仅凭课余的一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势必要占用学生的部分学习时间。特别到临近比赛时, 参赛选手几乎完全停课训练, 落下的功课是很难补上的, 再加上部分学生的基础本来就差, 在技能大赛结束后, 由于落下的功课太多, 一些选手完全失去了深入学习知识的信心。

成本过大, 影响实训设备的正常添置当前国赛所用设备均由相关企业赞助。本来企业赞助技能大赛是件好事, 可以减少举办大赛方的经费问题, 可是各级学校比赛训练的设备都要根据指定赞助企业的产品配置, 而往往指定赞助企业的产品价格不菲, 这样就增加了参赛方的资金压力。为了参加比赛就必须付出大成本去添置指定设备。比如, 参加车身修复技能大赛的整形修复机, 指定参赛品牌是奔腾, 2万元左右一台, 而普通的整形修复机只要5千元左右, 但为了比赛我们必须添置。这样一来, 本来可以买4台日常实训设备的资金, 就只能买一台用于部分参赛学生使用的大赛设备。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这严重影响了日常实训设备的添置。

扬长避短, 强化专业建设

在这几年的参赛经历中, 我们更多地体会到了大赛带给我们的成功和喜悦。对其不利影响, 我们应努力克服, 扬长避短, 切实利用技能大赛的优势, 强化汽修专业的建设。

以大赛为契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中职学生对实训课的学习刚开始是很有兴趣的, 毕竟不必端坐在课堂听枯燥乏味的专业理论知识, 实训课上的动手操作相对轻松。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们的好奇心会逐渐减弱, 学习的效率也相应降低。为此, 我们可以在实训教学中引入大赛的竞争机制, 定期抽出一两个典型工作内容进行比赛, 对比赛成绩优异的学生予以表扬和奖励, 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他们永不服输的意志品质。

以大赛为契机, 加快年轻教师的培养我校几年来的经验表明, 通过辅导技能赛, 年轻教师的专业技能成长是迅速的。但是, 因为带赛的教师基本都是固定的, 所以专业教师的成长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学校能看淡些成绩, 大胆地进行轮流辅导, 让更多年轻教师参与进来, 对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将是非常有利的, 也能加快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

以大赛为契机, 完善实训室的建设大赛各项目的工位都是经过验证的,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这为职业院校实训室建设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参照。我们在实训室建设中要参考企业的环境, 使学生的实训尽可能在职业情景化的环境下进行, 以利于学生在实习和就业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此外, 在实训设备、工具、材料采购时可参照大赛每个工位的配置, 做到合理使用有限的实训经费, 发挥最大的效益。

总之, 我们要正确对待技能大赛, 利用技能大赛的优势, 充分挖掘资源, 改善教学条件, 加强学生技能培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 并要不断克服技能大赛的一些负面影响, 切实落实“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办学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侯文胜, 郭建英, 侯雨君.全国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完全训练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彭明道.利用技能大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教研, 2011 (3) .

[3]韩会臣.以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加快实训教学的改革[J].交通职业教育, 2011 (5) .

[4]马立强, 崔子成.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对汽修职业教学的影响[J].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3 (8) .

搬迁老农的喜与忧 篇11

“小产权房”是一个发生在乡村的城市话题,却又直接牵涉到农民的利益,无论是新居工程还是纯粹的小产权开发,最终的目的从理论上说都是为了促进城乡统筹,减少城乡二元鸿沟,最为核心部分就是如何让农民获益。

但问题是,能否把宅基地用来搞“小产权”开发,决策权往往在基层政府手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更多停留在理论高度。究竟有多少农民认可“小产权开发”,很难统计,在小产权波及全国的这场争议中,农民成为了一个失语的群体。

9月15日中午,61岁的成都市金牛区金牛乡罗家村一组村民王其珍踩着三轮车送客之余又一次驻足在已经夷为平地的老宅基地前。散破的瓦砾之上原是老王一家住了数十年的三间老房,今年5月的最后一天,老王在安置补偿协议与拆迁过渡协议书上签字后举家搬离。

按照该村新居工程的进展,马路边上的村民将率先搬迁,考虑到王其珍一家的困难,金泉街道办事处将他原来的半砖瓦房屋属性核定为砖瓦结构。“可以选择货币安置与实物安置,我当然要房子”。王其珍说,按照每人60平方米的标准,他们一家三口可以在新居工程“府河星城”分得180平方米的安置房。

“如果儿子结婚,媳妇可以分得40平方米,并可以1200元一平方米的优惠价购买20平方米。”府河星城的房子要2009年才能交付,只要儿媳在这之前生一个孩子,又可以再分60平方米的安置房,因此老王这阵子一直催儿子早点结婚。

乡产权开发,确实让一些原本生活清贫的农民致了富,王其珍坦言,除了改善了住房,他们在过渡期间还可以每人每月享受200元的过渡补贴与100元的奖励,并一次性得到老宅补偿2万多元。

王其珍在附近租了两间民宅安置了全家,他坦言对乡产权开发了解不多,“村干部动员搬迁,我只关心我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老王一家原先共有两亩四分耕地,现在也一并交给村里统一出租,每亩每年可以从村里领取1800元分红,老王认为这与土地流转可以获得的利润相比实在微薄。种了一辈子地的他又心疼:都是肥田啊,原先种水稻,一亩收成好几百斤呢。

老王的爱人杨家朝现在享受每个月216元的最低生活保障,土地统一“出租”后,老王花6000元买了一辆三轮车送客,每天赚二三十元补贴家用。

四个月以来尽管多次路过“府河星居”,老王从未进入工地,这天陪同记者去采访,老王看着小区效果图有点发呆,销售人员告诉他分得的房子2009年有望涨到5000元一平方米时,老王恍若梦境。

老王希望“小产权房”可以合法流转,他说:“翻身,一辈子就靠这一次机会。”他悄悄盘算将可以分得的三套住房中的一套房出租给城里人作为日后的生活来源。

老王在销售处的出现让另一个城市购房者多了一个提问,“是不是我们与安置农民混居?”“府河星城”的一个销售人员介绍,安置房与销售房分在两个小区,中间以围墙隔开,且两个小区开发的绿化、间距都有所差异。

老王这才发觉,安置房的楼盘显得相对拥挤,他指着效果图调侃:这里就是围墙,这边是农民,那边是城里人。

对基层政府而言,将农村住房与城市商品房形式上进行统一,是城市化最直接的方式,发展乡产权,也是实现土地价值最有效的途径。但城市生活对老王这样世代靠土地生活的农民实在陌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陈武元说实行城乡人口双向交流也有利于城市化进程,允许城市居民到农村买房甚至创业。“府河星城”这样的新社区建成,将带动周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城市人口把城市文明带入乡村,农民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城市化和市民化。

但从土地到城市,不是一代农民就能实现转变的。四川省社科院林凌的担心是,“如果农民不能在城市就业,不能获得城市社会保障,那就不是城市化,现实是,农民由于文化水平限制,很难在城市充分就业。”

老王最直接的担心是,以前有地可以种点粮食,养猪每年还有1万元收入,以后连辣椒都要到集市购买,“上个厕所冲水都要花钱。”万一生个病,怎么办?

他自我调侃,以后你们就会看见我从高档电梯房下来,穿着这身旧衣裳踩着三轮车去赚钱,家里用的还是这台黑白电视机。

在西南交通大学门口,林湾村依靠大学城效应迅速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俨然形成了一个小城镇,村集体将门面房租给外面来的个体户,二楼则出租给学生居住。村民每年从集体领取租金分红,在林湾村的一块建设用地上,新开发的700多套乡产权房已经对外销售。

老王有点羡慕林湾村居民的生活。但又替他们着急,就这样过一辈子?土地被收走了,儿子孙子怎么办。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喜与忧 篇12

为了“配合省级语文专题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检验新课程实施以来文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召唤真正的文学教育的切实施行, 引领文学教育面向未来的美好追求”[1], 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四川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四川省2008年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课堂教学展示会于2008年11月26日至28日在绵阳中学汉龙英才学校举行。来自成都、绵阳、德阳、乐山、内江、南充等21个地市的23位优秀教师参加了展示。笔者有幸现场观摩了全部的22堂课的教学活动, 感慨颇多, 喜忧参半。

一.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主要收获

纵观整个展示活动, 首先,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关注学生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深入到我们的教学课堂;其次, 语文课程建设的主动性得到加强, 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第三, 教师的教学行为自觉地融入了对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改革的探索和思考, 文学作品教学的文学味更浓了。可以说, 展示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成功。即“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成长, 充分展示新一代语文人的新姿态和新气质——探索的勇气, 创新的智慧”[2]。笔者对获得一等奖中的三堂课印象更为深刻。

沈赫男老师执教的是诗人何其芳的作品《秋天》。沈老师的教学设计简洁实用, 教学组织循循善诱。通过评价同伴的朗读、更换原作关键字词及语序, 体会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教给学生读诗和品诗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在评诗、品诗、读诗中去尽情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和丰收、休闲、梦幻的美丽秋景。女老师漂亮的书法和学生们声情并茂的诵读让课堂熠熠生辉。

张忠文老师执教的课文是剧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茶馆》 (节选) 。上课伊始, 张老师以表演民间曲艺快板书的形式引出学习内容“茶馆”, 既传统又新颖。让学生大开眼界。接下来, 教师抓住“秦庞交锋”这个典型情节中的个性化人物语言去揭示戏剧冲突, 让学生反复揣摩、品读, 让表演、品味、鉴赏三位一体,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者和听众都兴趣盎然。教师的板书精妙、美观, 言语简洁、醇正。情趣饱满又凝聚浓浓语文味的戏剧文化大餐就此生成。

潘静老师2004年7月参加工作, 是最年轻的参赛教师之一。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潘老师的教学材料。文字浅显、意境深刻。短短的四十分钟, 杜甫的忧国之泪与思乡之情、教者的满腔热血与爱国情操交相辉映, 感染着课堂上的每一个人。老师的激情与点拨,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和升华。正如教师在结束课文时所总结的那样:我们能够理解诗人, 因为我们感动着香港、澳门的回归;我们期盼着与宝岛台湾的最后团聚, 因为统一后的祖国, 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一堂充满激情和浪漫的语文课让我们铭刻于心。

课堂上, 也有年轻教师表现出的教学机智让人惊喜。

某老师在执教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时, 教学接近尾声, 老师在拓展中引导:同学们, 当我们闭上眼睛,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会呈现眼前。是谁在晨曦初露的早上, 仔细叮咛, 为我们系上一颗颗纽扣;是谁在日落黄昏的傍晚, 倚在窗前, 焦急地盼望我们归屋。

有学生回答:爸爸妈妈是宽阔的大海, 我们永远也驶不出……说到这里, 学生不知何故停下来了。

老师马上补充:是驶不出爱的海洋吧。

学生点头称是。

于是, 这句由师生一起当堂生成的“爸爸妈妈是宽阔的大海, 我们永远也驶不出爱的海洋”就成了至理名言。

我想, 这就是文学作品, 这就是新课程改革让我们看到的文学作品教学的勃勃生机。曾几何时, 我们的语文课是那样的枯燥乏味, 原本美好的文本被一个个的考点弄得支离破碎。教学情景没有了、人物冲突没有了、语言品味没有了、社会生活也没有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课堂上的学生也不见了。我们为语文课堂上被重新激发和点燃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感到欣喜, 为素质教育实施所取得的巨大突破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忧虑

教学活动展示中, 我们也看到, 课堂上还存在一些理论与实践相悖、改革流于表面以及极端的功利主义倾向。对此我们深表忧虑。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

第一句, 文学作品不见了。

应该说被选来参与这次教学展示的文学作品, 都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只要方法得当, 是完全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的。学生们也是愿意和老师一起交流看书的体会的。鉴于以下原因, 文学作品魅力大打折扣。

其一, 教学目标众多, 教学活动匆忙。感受生活、体悟语言成了空话。

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看, 部分老师的教学目的甚多, 有一个老师竟多达十二个。教学结构成了一个个的细小的目标的堆砌。所谓的文学作品的整体感知被一个个的孤立的问题所取代。给人的印象是, 一堂40分钟的课, 老师在慌忙地提问, 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疲于应付, 不知所措。教学活动就像走马观花, 显得花哨, 却并不实用, 学生收获了了。有些问题漫无边际, 而有的问题又十分繁琐, 都没有意义。老师总想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展示出尽可能多的信息, 殊不知有时连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与平时教学时真实的课堂相去甚远。比如, 有一位老师执教的《杨修之死》, 便是由一个个的问题构成的。可以说, 小说里的杨修是被曹操杀死的, 而课堂上的杨修则是被老师“问”死的。

其二, 教学模式单调, 教学预设太强。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传统的以揣摩写作技巧为目的的“分层划段, 概括大意, 归纳写作方法”为特色的教学固有模式已经不见了。然而,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程序化模式。那就是“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合作交流——细读揣摩品味——最后练读练写”。初看起来, 没有问题, 单独探究一堂课也还可取。问题是, 连续三天时间, 如果说比较多的课、甚至大多数的课, 都像这样的似曾相识, 确实是给人带来一种审美疲劳。如果我们的学生常年累月听一个模式的课, 当然也会厌烦的。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却又成了新的“千人一面”了呢。

其三, 多媒体滥用, 文本被忽略。花哨的背后是本末倒置。

有感于眼下不少课堂教学多媒体使用过度、过滥的问题, 笔者想起了三十多年前就读小学四年级时的一堂语文课。题目叫《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由于政治的和历史的原因, 那时候语文课上的文学作品很少。学校条件也差, 除了课本、就是黑板和粉笔。上课前, 老师找到了一幅宣传画挂在黑板上, 算是多媒体。老师不会讲普通话, 用的都是方言。开始上课了, 老师让大家关上书本并把眼睛闭上听范读。

……

1948年5月26日, 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 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 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 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 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 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 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 冲向暗堡, 前进中左腿负伤, 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 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 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 右手拉燃导火索, 高喊:“为了新中国, 冲啊!”碉堡被炸毁, 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年仅19岁。

……

就是这样一段话, 老师情真意切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学生。我们为董存瑞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所感染。如醉如痴。老师一读完, 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起来。先是同学自个读, 后来是大家一起读。读完以后, 老师简单介绍了董存瑞的事迹后, 就叫大家写生字生词, 做课文后的习题。下课前, 告诉大家把故事背下来, 回家讲给父母听, 算是课外作业。

就是这样一堂课, 现在想起来, 都还是那样的记忆犹新。

笔者以为, 有时候人们挖空心思去设计了很多, 到头来全是白搭。而不经意间, 让我们感动的却是那些最简单、最原始、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东西。比如, 文中提到的师生的朗读。

综上所述, 没有了自在的读、玩味的品、动人的情, 文学作品不就没有了吗?

第二句, 老师不见了。

由于知识和阅历所限,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总会有难尽人意的地方。况且新课标也倡导教师和学生要“视界融合、经验共享”, 达到教学相长, 共享成功的喜悦。试想, 如果整堂课都“以学生为中心”, 让其自由发挥, 教师站立一边, 那么教师的教又从何体现呢?俗话说“师高弟子强”。师不高, 弟子怎么强呢?归其要害, 笔者认为有三。

其一, 教材探究, 缺乏深度和创意。

有老师在执教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一文时, 遇到这样一段文字:

……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 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 她早已习惯听从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 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 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 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 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 分成两路, 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

老师给学生提的问题是:“尊老与爱幼, 哪个更重要?”

有学生答“尊老更重要”, 也有的答“爱幼更重要”。一时间, 老师难以找到合适的理由, 于是采用了课文中“我”的意见——“我决定委屈儿子,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以此教育学生要“尊敬老人”。

显然, 作者的本意并不在于“尊老与爱幼, 哪个更重要”, 重要的是一家人的相亲相爱。所以, 读者们看到了:

“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我们在阳光下, 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这里, 我们可以看出, 执教者对文本的解读是肤浅的。

笔者设想, 如果教师能把“尊老与爱幼, 哪个更重要”作为一个假问题抛给学生, 让大家在辩论中去感受爱的真谛。通过“我”和“妻子”的具体行动, 让孩子们最终懂得:尊老与爱幼同等重要, 但都不能停留在嘴上。爱是需要付出的。而这正是现代独生子女所欠缺的。

果真这样的话, 文本的解读, 称得上既有深度, 也有新意。

其二, 教学点拨, 缺少针对性和时效性。

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原因, 主要有三。一是, 教师心目中没有学生,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成了教学的工具。也就是说, 学生回答什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是否回答。因为它关系到教学的一个程序是否完成。二是, 教师的教学准备不充分。对学情研究不够。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超出预设的新问题缺乏思想准备。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只能消极应付。通常的情况是, 遇到学生的解答和预设答案相符时, 往往会喜形于色地对学生大加赞赏。反之, 则会一笔带过或匆忙地搪塞过去。甚至对学生的追问也视而不见。三是, 缺乏教学点拨策略, 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问题, 不知所措。或匆忙作答, 不能自圆其说, 让学生和听众大失所望。

第三句, 观众被忽悠了。

据不完全统计, 本次展示活动上, 有接近三分之一的课堂, 老师和学生在不同程度演戏。学生们自觉和不自觉地在按照老师的设计方式学习。师生共同创造出“良好的”、“合乎要求的”课堂气氛。

其一, 廉价的和训练有素的掌声时有发生。

所谓廉价的掌声, 指在教师的授意或暗示下, 学生集体对参与教学的师或生用掌声表示赞扬的一种教学行为。所谓训练有素的掌声, 指学生集体不经教师的授意或提示, 用掌声对参与教学的师或生表示赞扬的一种教学行为。之所以廉价, 是因为有教师的授意或提示;之所以训练有素, 是因为没有老师的授意与提示。后者比前者还要可怕。因为学生知道老师想要什么, 在投师所好, 在帮助老师忽悠观众。笔者看来, 教学一方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另一方予以肯定和褒扬, 本身无可厚非。它的问题在于, 这种“肯定和褒扬”是“要来的”而非发自肺腑。是个别老师为了展示“教学效果”的表演行为。对学生的成长也十分有害。

其二, 装腔作势的研讨比比皆是。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于是, 为了“探究”, 也为了“合作”, 我们总会看到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集体讨论。正常的讨论确实有必要。但笔者认为, 讨论需要具备下列条件:一是, 参与讨论的群体对问题要感兴趣——这就需要讨论的问题要部分地来自学生, 或者师生一起确定;二是, 问题本身要具有一定难度, 经过思考或教师点拨后是可以被学生认识的;三是有教师的恰当参与, 以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四是讨论要有结论, 且这个结论是有一定的现实生成性的。然而, 我们课堂所见的部分讨论并不具备上述条件。问题和结论都由老师课前做出, 缺乏生成。所谓的讨论, 形式大于内容, 是教学的一个程序而已。

其三, 两分钟的作文秀让人叹为观止。

课堂上, 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老师按程序处理完课堂教学任务后, 往往要当堂指导学生“练读练写”。一方面, 是为了学以致用;另一方面, 也为了展示教学效果。于是, 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仿照书上的案例, 用两到三分钟的时间写一段话。然后在班上交流。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结果是, 不到一分钟, 就有学生一边写, 一边慌忙的把左手高高举起。老师一边看, 一边鼓励, 一边数数“一个、两个、三个……”。等到老师认为学生的状态和预期效果相接近的时候, 就满意地微笑着开始抽学生起来交流。不少的时候, 我们都会听到让大家啧啧称奇的好作品。不要说听课老师自愧不如, 有时就连专业作家都要拍案叫绝。然而, 有经验的老师们就会发现, 不少作品总让我们想起在哪本作文书上见过。

笔者奉劝那些功利主义老师, 现在的“观众”, 哪有那么好忽悠的啊。“实实在在做人, 简简单单教书”, 对自己、对学生其实都是一件利好的事情。

课堂教学展示的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从那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去发现我们所需要的。有鉴于此, 笔者不揣冒昧, 抛砖引玉。不妥之处, 祈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上一篇:河南省贸易竞争力分析下一篇:路基动力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