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程序教学法

2024-07-30

化学实验程序教学法(共12篇)

化学实验程序教学法 篇1

实验教学是中学理化生、小学科学学科教学最重要的教学形式, 是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验室是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的主阵地, 实验室规范管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 因此实验教学完成情况和实验的开出率是评估学校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指标, 也是对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几年来, 我一直负责县 (区) 实验教学管理工作, 在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和实验教学程序方面下了一定的工夫,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体会到加强实验教学的规范管理和程序管理, 对学校的实验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如下。

一、任课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全面考虑

任课教师要在学年之初, 针对全年的教学内容, 写好实验教学计划, 包括拟定实验材料、药品采购计划, 生物标本制作计划等, 每学期提前计划实验项目, 写好实验教学进度表, 交给实验员, 以便学校进行仪器设备的补充。这一环节是整个学年实验教学的起点和基础。

二、任课教师要精心备好演示实验

1. 每个演示实验, 任课教师要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实验室所能提供器材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实验方案, 做到因地制宜。

2. 根据所需要的器材填写《演示实验申请单》, 并至少于开课前3天交给实验员。

3. 实验员根据任课教师提供的通知单, 清查并预准备仪器, 检查设备是否充足完好, 将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一个初级预案, 并将准备时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要协助实验员准备、试做、分析实验, 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保证课上演示实验的成功率。

4. 课堂演示实验完成后, 教师认真清点仪器, 填写《演示实验记录卡》, 重点是记录实验进行情况、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为以后的演示实验留下参考性资料。实验员和教师共同签字。

5. 实验员清洗仪器, 放回原处, 记录药品损耗情况, 并将危险化学品的消耗作为重点, 详细计量使用数量和结余数量, 实验员和任课教师共同在消耗品使用记录上签字。

三、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

1. 实验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实验方案填写《分组实验申请单》, 提前一周交给实验员。

2. 实验员提前做好仪器药品材料的准备工作, 把实验中注意的问题与任课教师沟通。

3. 实验课前, 教师和实验员应一起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并试做实验。

对较难的实验要提前培训部分实验骨干学生, 并要研究过去的实验记录中发现的问题和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以便进行模拟试做, 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4. 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明确目的、原理、步骤后再动手进行操作。

5. 如果是首次实验课, 教师要讲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师和实验员应巡回指导, 学生提出问题应及时解决,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理象, 并做好记录。

6. 实验结束后, 学生应认真整理、清洗仪器, 并写出实验报告, 教师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 对失败的实验分析原因, 有条件的情况下, 允许学生重做实验。

7. 实验课完成后, 教师和实验员共同填写《分组实验记录卡》, 重点记录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对实验的改进意见, 并共同签字。

8. 实验员整理清洗仪器, 维修损坏仪器, 使仪器保持良好状态, 放回橱内, 并填写好《仪器维修保养记录》。

四、指导学生做好探究性实验

探实验性实验是初中、小学阶段学生实验中较为重要的形式, 它对实验室管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新课题, 几年来我区实验教学管理中提出了几个关注:

1. 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 教师的实验预设是实验仪器准备的重要依据, 要求教师对学生探究性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全面的预测, 保证实验室设备大体准备到位。

2. 关注学生以往实验记录:同一年龄段的学生, 个体虽有差异, 但存在很大的共性, 探究实验的过程大体是相似的, 实验员和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以往探究实验记录准备实验器材。对本次实验出现的新情况要进行记录, 以备以后的实验参考。

3. 关注探究实验本身特点:

探究性实验提倡用简单易行的、合理的实验设计, 冲淡学生怕实验准备工作麻烦的情绪;用新材料、新工具降低实验的操作难度。简约化的实验设计, 装置简单, 操作简便, 现象鲜明, 节省药品, 节约时间, 安全可靠, 整个实验过程没有过多的干扰, 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探究目的上。教师引导学生用现有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

五、加强检查评价, 促进管理

学校仪器室的管理, 我区一直采取分类管理, 分橱存放、盘架式管理的模式, 仪器按计量、通用、专用、挂图、标本、模型、玻璃以及实验工具等分门别类排放。排放顺序、位置以配备目录的序号为主要依据, 个别体大仪器可适当调整位置。各橱柜应张贴仪器橱内卡, 内容包含:编号、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等。各器材除易损易耗外, 都应有相应的编号。对各种新购入的仪器经验收合格后编号入橱, 根据仪器的轻重、长短、形状、性能制作不同的盘架, 方便存放和整体管理。根据每种仪器的不同特点, 制定不同的保养方案并汇编成手册, 强调各种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修管理, 做好防尘、防锈、防潮、防蛀、防腐、防变形、防老化、防粘等工作。保养手册分发到每所学校, 使实验人员熟练掌握。在每学期一次的实验室检查中, 在抽查仪器设备使用表册及实验教学档案的同时, 抽查实验管理人员维修保养管理仪器设备的情况, 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常抓不懈。

坚持实验教学的考核制度, 是完成好实验教学的有力措施。实验教学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实验原理掌握和实验操作技能水平, 包括组装实验装置, 填写实验报告等, 学生实验做到单独考核, 单独记分, 成绩列入学生该学生学业成绩。初中毕业生在升学考试时, 我区还将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列入升学总分。我区将抚宁二中实验教学管理的评价经验在全区推广, 让学生、实验员评价实验课的开展情况, 并将考查评价的结果记入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 每个任课教师都填写实验准备情况评价表, 来评价实验员的工作。以上措施使学生、实验教师和实验员都参与其中, 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实验教学的开展。

我认为, 实验室规范管理, 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教学的各个程序的管理, 都是为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实验能力服务的, 所以重视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工作, 严格按程序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管理工作中是不可偏废的, 而且要更加深入地加以落实。

化学实验程序教学法 篇2

第六次实验: 友元的使用方式

1.学时:2课时; 2.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3.实验目的:

(1)了解友元机制的由来和本质;(2)理解友元机制的主要作用;

(3)掌握友元函数、友元成员和友元类的声明、定义和使用方法,并注意友元机制的安全风险问题。

4.实验内容:

实验题目1:友元函数的声明、定义和使用(1)程序功能简介

编程实现一个类的友元函数的声明、定义和使用代码。(2)程序设计要求

① 采用声明和定义分开的方式实现一个类的友元函数;

② 通过调用友元函数,实现对一个类内所有访问权限的成员进行访问,验证友元机制。(3)程序设计说明

① 参考教材例4.2(见P86)、例4.3(见P86)、例4.4(见P87)。(4)撰写实验报告

参考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题目2:友元成员和友元类的声明、定义和使用(1)程序功能简介

编程实现一个类的友元成员和友元类的声明、定义和使用代码。(2)程序设计要求

① 采用声明和定义分开的方式实现一个类的友元成员和友元类; ② 通过调用友元成员以及友元类的对象,实现对一个类内所有访问权限的成员进行访问,验证友元机制。(3)程序设计说明

① 参考教材例4.5(见P91)、例4.6(见P92)、例4.7(见P93)。(4)撰写实验报告

参考实验报告模板。实验题目3:利用友元机制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1)程序功能简介

设计一个点(Point)类,其中包括一对坐标数据成员、一个求两点之间距离的友元接口和显示坐标点的成员函数,并用数据进行测试。(2)程序设计要求

① 首先,采用友元函数distance()的方式实现友元接口; ② 其次,采用友元成员distance()的方式实现友元接口; ③ 最后,尝试采用友元类的方式实现友元接口。(3)程序设计说明

① 在头文件中声明类,在程序文件中定义类的成员函数; ② 采用构造函数进行对象的初始化;

③ 对于友元成员和友元类两种实现方式,可以另外定义一个求解两点距离的ComputeDistance类,将distance()作为该类的成员函数。(4)撰写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程序教学法 篇3

[关键词]化学教学 探究式 教学模式

在全新的新育思想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构建了“五阶段五中心”的基本问题解决的中学化学探究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它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其内容如下。

一、呈现化学问题,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中心

呈现化学问题,是模式的第一个要素和实施环节。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必须得到一个明确的任务,或者在某一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一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直接提问,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有趣的问题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能够很快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个具有挑战性鼓舞性问题能马上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并迅速将其带入愿意学习的思维境地。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可由家中蒸馒头谈起并提出问题:“面发了酸了怎么办?”(学生答:加碱。)“这里说的碱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学生答:碳酸钠。)“属于哪一类物质?”(学生答:盐类。)“它的酸碱性如何?可以用哪些实验加以验证?”进而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他们会从实验中发现“为什么碳酸钠溶液会呈碱性”“其他盐的酸碱性怎么样”等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矛盾就自然地交到了学生手中,起到了激发兴趣、引导探究的作用。

2.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引发探究

化学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变化性使其自身充满了探究的悬念,易引起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这是教师经常采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的适用范围很广,例如: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物性质及其反应产物的验证性研究;按一定要求制备,验证物质性质的实验设计(装置、药品、操作);证明概念、理论或习题的有关实验探究;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创新实验探究等等。

3.通过一些探究性习题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探究性习题,也称探索性试题,其特征是题目本身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或是得出结论的方法,只是提出了可能,需要经过观察、分析、猜测、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才能得出结论的一类新型试题。利用探究性试题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教师身边有良好的探究性试题,本文在第三章中的纸笔测验对其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4.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的过程,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会到形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5.结合生活、生产和当前科技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和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实践性和深刻性。

二、学生的信息搜索阶段,以收集资料为中心

学生明确探究任务之后,就要根据问题情境的要求收集相关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可以查阅课本,可以网络查询,可以通过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也可以咨询专家与伙伴协商交流。

搜集信息的过程和质量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最终效果,如果资料收集不全或者收集的资料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收集资料的能力对于问题解决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陌生的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而言,更是举足轻重。

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找出问题解决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精制和组织,以利于问题解决过程中信息的提取和迁移。对资料的精制和组织就是把获得的资料与已有的知识用适当的线索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认知结构。精制和组织的方法有:找出新资料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联系,如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和并列结合关系;对学习材料列提纲,作图解或画概念图;理解新信息的涵义,对其进行分类和概括等。

三、学生的信息整合阶段,以形成假设为中心

收集完资料之后,就要促使问题初始情况,向目标情境的转化,就必須提出种种可解的途径、假设和目标。

情境假设,所谓假设是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规律,对未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规律所做的一种推断和解释。假设不仅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结果、一种思想。所谓“方法”就是指根据已知对未知进行推断和解释的思维过程,所谓“思想”是指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科学理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被认为是正确的理论也有可能被进一步修正,甚至被推翻。所谓“结果”是指由推断所得到的假定性结论。

提出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出假设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注意对问题进行分析、了解。牢牢掌握问题的目标情境与问题的主要特征,将精力集中在问题目标情境上。学生可以是自己提出假设,也可以是合作提出假设。提出假设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整合已有知识的过程,又是超越已有知识,更新理解的过程。

四、解决问题阶段,以选择策略为中心

选择恰当的策略是问题解决中很关键的一步。从本质上讲,问题解决就是要通过合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以缩短问题初始情境和目标情境之音质差距。这是解题的实质性步骤,常用策略有以下几种。

1.双向推理。双向推理即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进行顺向推理,重视运用未知条件进行逆向推理。教学实践表明,顺向推理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逆向推理都难以践行。在进行逆向推理时,主要采取确立“子目标”的办法,帮助我们明确思维方向。一旦建立了子目标,我们就把难以捉摸的“总目标”转化成了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更接近的从而容易解决的“子目标”,子目标成了我们的思维方向。在运用子目标时,一定要防止把子目标(未知条件)当成已知条件来思考。

2.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解题时,要注意克服定势,进行发散思维。所谓定势是指问题解决过程中,只考虑一种思路,一条道走到黑,钻牛角尖。实验发现,中等生和学困生解题往往只考虑一条思路,当这一条思路走不通时,就感到束手无策了,而尖子生总是考虑几条不同的思路,并最终在多次尝试失败之后找到一条正确的思路。因此,我们解决问题时,要思维灵活,从多种解度看问题,从多种途径寻找答案,这就叫发散思维。与发散思维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必须善于评价自己的思路,找出自认为比较好的一条,集中精力地优先加的考虑。我们称这种思维叫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只有和集中思维结合起来才是高效的创造性思维。

3.类比迁移。类比迁移指运用先前已解决问题的现在知识去指导新问题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实际上是利用学生早已熟悉的事物,通过类比去同化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将陌生的新知识,新问题变成为学生所熟悉的可解问题。

五、师生反省评价阶段,以合作交流评价为中心

“协作”和“交流”不仅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素,而且也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阶段中,要求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法,把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显现给同伴,从中选取最优方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实现,也促进学习者进行自评,以便了解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从另一方面讲,对某一次问题解决加以总结和交流评价,交进问题解决者改进问题技巧,提高问题解决效率的绝好机会,也有助于学生学会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帅保国等.论问题式学习中的“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5(7).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浅谈“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 篇4

“C程序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1]。近十几年来, C语言一直是较热门的世界编程语言之一, 它的表达能力强, 语法功能丰富, 使得大多数高职院校、本科院校都把它作为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进行讲授。

光靠听课和看书是学不会程序设计的, 学好C程序设计既要掌握概念, 又必须动手编程, 还要亲自上机调试运行。[2]对于初学者来说, 实验课是学好C程序设计的重要一环, 实验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对C程序设计掌握的好坏。

黄河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开设C程序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C的基本语法概念、解题思路、基本算法等的学习, 使得学生具备基本的构造算法能力、动手编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为后续的数据结构、高级编程语言等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如何培养上述这些能力, 是我们在设计实验教学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3]。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C语言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程序设计, 而且理论课堂上教授的目的是突出基本语法知识点, 例题侧重于说明问题, 而无法对大而全的程序进行讲授, 但是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2 个课时, 来注重分析设计以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4,5,6]:

2.1 实验内容单一

之前的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验证C的基本语法知识为主。实验教学内容围绕验证课堂讲授知识点设置, 不如输入输出实验、分支程序实验等, 以单一的基础型、知识型、验证型实验为主, 并且更新慢, 而综合型、设计型的实验较少。

2.2 调试能力差

教材及课堂教学通常注重基本语法规则的讲授, 对程序可能错误的情况 (当然可能的情况很多, 也没法讲完) 以及解决方法涉及的较少, 各种实验平台的Debug调试工具使用方法未做介绍或一带而过, 导致学生不知道有Debug或者不会使用De-bug工具, 当面临复杂问题的逻辑错误或运行错误时, 往往手足无措, 不知道如何解决。

2.3 依赖性大

由于C语言概念复杂, 规矩繁多。实验课上一个小的标点符号的错误就会导致程序运行失败, 很容易使人产生难学, 学不会的情绪。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一些学生在上机过程中遇到问题后, 立刻举手找老师解决, 缺乏主动学习能力。

2.4 未能实现差异化教学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 刚刚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 一切还都是那么的新鲜而又陌生, 在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上都需要有个适应转变的过程。另一方面, 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部分学生可能在高中阶段因为参加信息技术竞赛而对编程有了相当的基础, 还有些学生可能都没有除了上网以外, 对编程基本没有概念。在教学中往往只照顾大多数即中等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 而这使得基础薄弱和扎实的学生在实验课上都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

2.5 实验成绩评价单一

考核方式是实验教学的重要一环, 将各次实验报告成绩综合是目前的做法, 该做法的弊端是:首先学生在课下书写实验报告, 有部分抄袭现象发生, 另外, 课下书写的实验报告也不能真实地反应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等细节。不能立体地反应学生的真实状态。

三、教学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以上这些教学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在平时的实验课教学中, 我们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改革、提高。

3.1 切实完善实验内容

充分了解教学大纲, 在实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使实验题目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面, 比如百钱百鸡问题、杨辉三角问题等。另一方面, 在设计实验题目时, 还需要在整体基本水平的基础上引入差异化的题目, 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 我们在实验教学内容里引入了一些验证性实验题目, 这些题目和课堂理论教学结合紧密, 是过渡性题目, 目的是使得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够跟上进度, 同时确保大多数学生掌握编程基本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 这些验证性的题目还起到帮助学生掌握VC++6.0 编程环境, 会编辑、编译、运行、懂简单的Debug。为后面的复杂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打下基础。

此外, 在C实验教学中还引入1-2 个主题实训作业, 相当于一个缩小版的课程设计的训练量, 这些主题作业和理论课堂教授相结合, 以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主题作业中, 而不必等到学期末才能开始;另外, 同一个主题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置难度差异将其分组 (难度高、中和低) 。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来决定自己的主题作业的难度, 对于有兴趣的同学, 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从低难度到高难度逐个击破, 以进一步加强他的成就感, 替升学期兴趣。

针对个别特别拔尖的学生, 我们也允许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设计实验题目, 只要经过老师的同意即可。

3.2 强调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提供自我发挥的空间。实验教师不仅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模式与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投入度, 还要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种主动能力的培养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 能够进行独立思考, 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并练习debug调试程序的方法。从而在降低学生依赖性的同时, 达到提高调试能力的目的。

以学生为主体, 绝不意味着教师放任不管, 在学生自己进行编程、调试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在实验室中不断巡视, 以及时注意并解决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

3.3 强化实验过程管理

每次实验结束后, 教师都要将下一次实验题目布置给学生, 该题目涉及的知识点需要一并下发, 让学生能够提前准备, 并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学习。

每次实验课开始前, 学生要能够画出实验题目的程序流程图, 最好能编写出程序或部分核心代码。老师应该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并进行适当地评价记录。

在每次实验课堂上, 学生应尽快将自己的程序输入计算机, 并进行调试验证, 教师应在机房进行巡查, 不仅要及时解决举手的学生的问题, 还要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巡查中发现的学生犯的共性问题, 比如:采用缩进形式编写程序, 死循环的跳出方法等。

每次实验课后, 学生要应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并在离开实验室用网络进行提交;教师应及时对实验报告进行批阅, 并对好的提出表扬, 差的进行不点名的批评指正。时间允许的话, 教师也可召集部分学生做一些相关师生互动。

3.4 建立立体评价体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构造算法、动手编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需要有一套合适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激励和引导。

此外, 老师对学生实验前的准备情况、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状况做出评价并及时反馈, 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其在实验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从而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 巩固获取的知识, 明确需要补充的短板, 并进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我们建立的立体评价包括三个部分:实验准备和过程评价 (具体来说即为实验开始前老师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并进行评分记录, 实验过程中对同学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增加激励性评价 (实验过程中及时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 使其体会到编程的成就感, 从而替升学习编程的兴趣) ;创新作品加分, 针对主题作业完成较好, 有自己思考创新的实验报告, 适当给予加分处理, 鼓励学生创新。

另一方面, 加大力度打击抄袭现象, 不管是何种性质的实验题目, 都要求自己独立完成, 可以就某些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 但不能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目前的做法是发现抄袭者, 该次实验记为0 分, 对于被抄袭者的实验成绩要酌情扣分。

四、总结

文章首先罗列了“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提出了我们在教学中的改进及实践方法,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 完善实验内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实验过程管理以及构建立体评价体系的一系列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之前的问题, 大多数同学对C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被培养出来, 近年来部分学生在全国软件人才设计大赛C/C++语言组的竞赛中获得了较好的名次。

摘要:“C程序设计”实验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本文首先探讨了以往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 提出了采取完善实验内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过程管理以及构建立体评价体系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好地提升。

关键词:C程序设计,实验能力,成绩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谭浩强.C程序设计 (第四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4.

[3]储岳中, 秦锋, 刘宏申.“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几点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2 (12) :22-25.

[4]李瑞生, 王秋云, 安德智.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4) :193-195.

[5]孙慧然, 刘刚, 孙静波.“程序设计基础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4) :309-310.

化学实验程序教学法 篇5

学分:4

实验学时:16

实验个数: 6个实验学分:1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类专业 教材及参考书:《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郑莉、董渊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大纲执笔人:杨军

大纲审定人:

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实验大纲是面向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C++程序设计》实验课计划指导大纲,是依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计划指导大纲编制。本课程主要讲述了利用C++进行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既有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又包括极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本实验大纲力求结合该课程教学计划大纲的相应内容,由浅入深的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利用C++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程序,编写,调试程序的能力,使之能把程序设计应用到今后的专业学习中。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思想和编程思路,初步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学会调试程序,能独立编写实用的小型程序。2.实验要求

学生应该自始至终贯彻课程中所介绍的程序设计风格,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应独立完成所布置习题。为保证尽量在统一安排的上机时间内编译运行通过程序,学生应事先设计好程序。

三、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课程(071016)

序号

实验编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必做

选做

学分数 实验类型

内容提要

基本操作

验证

综合设计 1

类与对象

函数重载,类的设计与使用 2 2

C++程序的结构

作用域与生存期,静态成员

3

数组、指针与字符串 √

√ 三种常见编程元素的使用

4

继承与派生 √

派生类的设计与使用

5 多态性 √

运算符重载、动态多态

6

模板和文件 √

模板,异常处理机制的设计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类与对象

(设计性实验

4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类的定义和使用;掌握类对象的声明;练习具有不同访问属性的成员的访问方式;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过程; 学习类组合使用方法;

使用VC++的debug调试功能观察程序流程,跟踪观察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成员函数的执行顺序。实验内容:

编写重载函数Max1可分别求取两个整数,三个整数,两个双精度数,三个双精度数的最大值。

写一个函数,具有一个引用作为形参参数,在函数中改变引用变量的值,观察实参变量的变化。

定义一个CPU类,包含等级(Rank)、频率(frequency)、电压(voltage)等属性,有两个公有成员函数run、stop。其中,rank为枚举类型CPU__Rank,定义为enum CPU_Rank{P1=1,P2,P3,P4,P5,P6,P7},frequency为单位是MHz的整型数,voltage为浮点型的电压值。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定义一个简单的Computer类,有数据成员芯片(cpu)、内存(ram)、光驱(cdrom)等等,有两个公有成员函数run、stop。cpu为CPU类的一个对象,ram为RAM类的一个对象,cdrom为CDROM类的一个对象,定义并实现这个类,为以上的类编写构造和析构函数,观察组合类和内嵌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

为题目2)的类编写复制构造函数,在主函数中利用复制构造的方式创建新的对象,观察对象的状态。

思考并回答以下概念:函数重载,引用,类,对象,数据成员,函数成员,访问属性,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类的组合,内嵌对象,初始化列表,复制构造函数。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PC+Windows 2000+VC 6.0 实验二

C++程序的结构(设计性实验

2学时)目的要求:

观察程序运行中变量的作用域、生存期和可见性; 学习类的静态成员的使用;

学习多文件结构在C++程序中的使用。实验内容:

实现客户机(CLIENT)类。定义字符型静态数据成员ServerName,保存其服务器名称;整型静态数据成员ClientNum,记录已定义的客户数量;定义静态函数ChangeServerName()改变服务器名称。

利用多文件结构实现题目1),在头文件client.h中定义类,在文件client.cpp中实现该类,在文件test.cpp 中测试这个类,观察相应的成员变量取值的变化情况,要求ClientNum能够实时记录客户机对象的数量。

思考并回答以下概念:类的静态数据成员,类的静态函数成员,多文件结构,文件包含。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Windows 2000+VC 6.0 实验三数组、指针与字符串实验(设计性实验

4学时)目的要求:

学习使用数组;学习字符串数据的组织和处理;学习标准C++库的使用; 掌握指针的使用方法;练习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的内容;练习通过动态内存分配实现动态数组,并体会指针在其中的作用; 分别使用字符数组和标准C++库练习处理字符串的方法。实验内容:

编写一个类用于处理3×3矩阵转置,测试转置的效果,输出转置前后的矩阵。

定义一个具有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类,如实验一的CPU类,定义一个CPU的对象数组,观察构造函数的析构函数的调用过程。利用动态内存分配的方式重新完成题目2)。

使用系统提供的string类定义字符串对象并初始化,实现从原始字符串中提取一个子串。选做:定义一个Point(二维点类)的对象数组,利用该数组实现直线的线性拟合。选做:定义一个动态数组类。

思考并回答:数组,指针,对象数组,动态内存分配,默认构造函数,标准类库,字符串类 string,线性拟合。

3.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Windows 2000+VC 6.0 实验四继承与派生

(设计性实验

2学时)目的要求:

学习定义和使用类的继承关系,定义派生类;熟悉不同继承方式下对基类成员的访问控制; 学习利用虚基类解决二义性问题。实验内容:

定义一个基类Animal,有私有整型成员变量age,构造其派生类dog,在其成员函数SetAge(int n)中直接给age赋值,看看会有什么问题,把 age改为公有成员变量,还会有问题吗?编程试试看。

定义一个基类BaseClass,有整型成员变量Number,构造其派生类DerivedClass,定义该派生类的对象,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情况。

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具有MaxSpeed、Weight等成员变量,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自行车(bicycle)类有高度(Height)等属性,汽车(motorcycle)类有座位数(SeatNum)等属性。从bicycle和motorcycle派生出摩托车(Motorcar)类,在继承过程中,注意把vehicle设置为虚基类。如果不把vehicle 设置为虚基类,会有什么问?编程实验及分析原因。

思考并回答:继承,派生,子类对基类成员的访问权限,继承方式,继承时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虚基类

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PC+Windows 2000+VC 6.0 实验五多态和运算符重载(设计性实验

2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运算符重载的方法;学习使用虚函数实现动态多态性。实验内容: 定义Point类,有坐标x,y两个私有成员变量;对Point类重载“+”(相加)、“-”(相减)和“==”(相等)运算符,实现对坐标的改变,要求用友元函数和成员函数两种方法实现。对Point类重载<<运算符,以使得代码 Point p;cout<

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有虚函数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在主函数中用不同的方法调用Run、Stop成员函数,观察这些函数的执行结果,思考如何实现动态多态性,如果Run、Stop没有被定义为虚函数,执行结果会怎样,把结果和分析写入实验报告。选做,利用类完成求函数的积分(参考教材)。

思考并回答:多态,实现多态性的方法,虚函数,运算符重载,前++,后++,实现运算符重载的方式。

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PC+Windows 2000+VC 6.0 实验六模板和文件

(设计性实验

2学时)目的要求:

理解模板的作用和语法。

学习掌握C++文件处理类的基本用法。实验内容:

使用函数模板实现一个求3个数最大值的函数,并完成测试。

编写程序,用二进制方式打开指定的一个文件,在每一行前加行号。选做,练习使用STL中的vector模板类。选做,定义一个异常类CException,有成员函数Reason(),用来显示异常的类型。在子函数中触发异常,在主程序中处理异常,观察程序的执行过程。思考并回答:模板,函数模板,类模板,文件,文件读写,文件流类,文件操作方式,文件存储方式; STL,容器,异常处理。

3.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PC+Windows 2000+VC 6.0

五实验报告的格式(本部分要求各学院设计成表格作为教学大纲附件)

实验完毕,应用专门的实验报告本,根据预习和实验中的现象及数据记录等,及时而认真地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序号)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二)仪器工具及材料列出实验中所使用的主要仪器工具及材料。

(三)内容及程序应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步骤流程。

(四)结果及分析应用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将数据表示出来。根据实验要求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误差处理。

(五)问题讨论结合有关理论对实验中的现象、产生的误差等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应注意的事项,也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六、考核方式、方法及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1、考核方式、方法: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课成绩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总成绩的15%,即共15分。考核方法为采用实验课随堂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及现场提问让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及答辩情况给分次给出平时成绩,共5分。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应将自己的实验过程,结果,经验写入实验报告并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成绩占10分,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质量及实验出勤情况打出。

2、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评定各级成绩时,可参考以下标准:

(一)优秀(很好)14-15 能正确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能独立、顺利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会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掌握所学的各项实验技能,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报告及其它各项实验作业,有一定创造精神和能力。有良好的实验工作作风和习惯。

(二)良好(较好)13-14 能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认真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掌握所学实验技能的绝大部分,对难点较大的操作完成有困难。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和其它实验作业。有较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

(三)中等(一般)11-12 能粗浅理解实验目的要求,能认真努力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但技巧较差。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掌握实验技能的大部分。有30%掌握得不好。能一般完成各项实验作业和报告。处理问题缺乏条理。工作作风较好。能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努力。

(四)及格(较差)8-9 只能机械地了解实验内容,能一般性地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能完成60%所学的实验技能,有些虽作但不准确。遇到问题常常缺乏解决的办法,在别人启发下能作些简单处理,但效果不理想。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能认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有小的习惯性毛病(如工作无计划,处理问题缺乏条理)。

(五)不及格(很差)0-7 盲目地操作,只掌握50%的所学实验技能。有些实验虽能作,但一般效果不好,操作不正确。工作忙乱无条理。一般能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但常有小的错误。实验报告较多的时候有结果,遇到问题时说不明原因,在教师指导下也较难完成各项实验作业。或有些小聪明但不努力,不求上进。

七、实验主要应配套仪器设备及台(套)数(以一个实验教学班40人为标准)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计算机

40台

C++开发工具软件

1套

网络版

八、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化学实验程序教学法 篇6

一、“化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程序

概括地讲,“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以问题为导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小组交流切磋为手段,以教师点拨小结为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而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具体有五个环节:

1.出示问题

教学者可以在每节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并抛出问题。出示的问题既可以是一个贯穿整节课的总问题,也可以是并列或首尾相接的一组问题。

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目的性,依据并反映课程标准的重难点。2、主线性,能够贯彻整个课堂的始终。3、激发性,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吸引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热情。4、可操作性,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入手解决的。5、层次性,如果本节课设计的是一组问题,那么几个小问题应该是一环扣一环的,螺旋式上升的。另外,出示问题时间不宜太长,以1-3分钟为宜。

2.自主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激发和带动学生思考,即“自主探究”——在老师的引导和推动下,学生主动地去自学教材,在教材中寻找线索,或主动地向别人请教,或主动地动手实验推测等。

自主探究大致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主实验进行探究,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可自己动手完成实验然后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实验可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完成,也可根据教材上演示实验操作要求完成。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绝大多数“元素化合物”和一些“基本理论”等内容的教学。另一种方式是自主分析材料信息进行探究,即让学生分析老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思考,提取有效信息,归纳结论。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大多数“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等内容的教学。两种模式各有所长,教学者应当因时因地制宜,各取所需或兼而使用。

为了保证自主探究的实效性,教师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预设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知识储备。二是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如表扬积极思考问题进行探究的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俯下身子参与学生的讨论中等。三是掌控好探究的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据具体问题而定,一般自主探究时间占到整堂课的三分之一左右。

3.交流切磋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究后,接下来进行成果交流。可以先小组内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进行交流。交流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某些疑问甚至争执,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即“相异构想”。这时可以展开学生与学生间的讨论,也可展开学生与老师间的讨论,在相互切磋、相互评价中达到对问题的修正和完善。这个环节如果能达到群情激奋、争辩不休的状态为最佳。该环节应注意两个问题:其一,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根据问题抓重点、抓主线、抓联系。其二,指导学生学会聆听,学会质疑,积极参与。真正实现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该环节用时应占整堂课的四分之一左右。

4.小结提升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探究和交流,接下来需要梳理知识、总结方法。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小结,随后教师归纳整理,勾勒出这节课的主线及网络图。另外,教师还需要对该堂课的教学重难点予以强化,对学生想不到的知识做好提升,同时总结涉及到的学科思想、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本环节大概用时占整堂课的1/4左右。

5.训练拓展

最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还应编制一些题目,让学生当堂训练,及时反馈。最好还能设计一些拓展题,使课堂知识得以延伸。

综上所述,一堂课以自主学习知识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采用凸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该教学模式区别于其他常规模式的最大优点是: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特别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知识本身,从而很好地达成了高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基本教学要求。下文我们通过五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二、化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环境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全面应用化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学者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该模式适合的学生

首先,尽管该模式适合的学生可以是全体学生,但使用时要把握两点:根据学生基础,确定问题设计。学生基础包括知识基础、思维品质基础和学科素养基础。知识基础即指新知识的建立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思维品质基础包括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活性和思维深广度;学科素养基础包括一定的化学学科思想和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这些基础需要教师对学生有意加强和培养。刚开始使用“自动探究”教学模式,学生可能不适应,这时教师就需要放慢脚步,提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先适应该模式,然后再帮树立信心和热情,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二,建立小组互助,保证全员参与。新课程要求让学生全员发展、全面发展。但每个班学生根据基础都可以分为好、中、差三种,有的差距不大,有的很大。如何才能照顾到全部学生呢?一个有益的尝试便是以小组活动为单位,分组时每小组三类学生都要搭配,让好学生帮中等生,中等生帮差学生,展开生生间互帮互助。争取小组内解决个别的、难度小的问题,班内解决共性的、重要的、难度大的问题。这样通过小组合作互助,能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避免两极分化。

2.该模式适合的课型

通过反复实践,发现该模式适用各类型的绝大多数的新授课,如元素化合物课、理论课、以及概念课和实验课等,但习题课和复习课需将该模式中的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变为“自我展示”,方可适用。

如“金属钠的性质”一节,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演示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描述现象,归纳对应性质,书写方程式,最后通过练题巩固落实,整节课学生在被动接受。而“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则只设计一个问题“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让学生思考(钠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水发生反应),并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很投入),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整节课从始至终学生参与积极,笔者通过两个平行实验班做对比测试发现,采用后一种模式的教学成绩明显好于前者。

3.该模式各环节的时间分配

五个环节中以“自主探究”和“交流切磋”两环节为核心和关键,这两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所需时间应共占到35分钟左右;而以教师为主的小结提升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出示问题在保证效果的情况下,越直接越好,一般控制在3分钟之内。教师应根据内容、课型和学生活动情况具体调整。

4.该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同时,“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要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让自主学习,学生能通过动脑动手解决的让学生自主探究。第二,要比使用传统教学模式需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更灵活地思维,因为使用该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就会提出许多想象不到的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在课前储备足够的专业知識和预设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备课时要做到“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心中有人”(学生)。第三,要有良好地评价机制。观察各个环节中学生的闪光点和问题,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多激励和鼓励学生。第四,要有足够的掌控课堂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向主干知识靠拢。

5.该模式使用效果的评价

评价任何教学模式的都是看它的实效性,我们可做对比试验求证其优劣。另外,注意两点:1、该模式中“自主探究”和“交流切磋”两环节,需要学生投注热情,积极参与,但切忌形式上的热闹思维上的肤浅;2、切忌大多数学生的自主探究掩盖少数学生的“假公济私”。

参考文献

[1] 张险峰.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开展探究学习.上海教育科研,2007(8).

[2] 王祖浩,等.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化学实验程序教学法 篇7

关键词:汇编语言,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1 汇编语言及其教学现状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系统结构等核心课程的先修课。汇编语言与硬件有重要联系, 用汇编语言获得的可执行程序具有运行速度快、占用内存空间少等优点, 能更有效地对硬件设备进行控制及开发。另外, 学生掌握汇编语言, 对其深入学习计算机工作原理、程序设计技术和程序调试技术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其它高级语言相比, 汇编语言存在指令繁多、寻址方式多样、程序可读性差、编程效率不高等缺点, 这使得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此外, 学生的学习目的相当务实, 有些学生认为即便是在计算机应用场合, 使用汇编语言的可能性也很小, 所以怕苦怕难, 没有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实际上, 只有通过学习汇编语言, 学生才能深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从朦胧的计算机世界中走出来, 进而理解编译和解释程序, 在审视高级语言的时候, 才能够透彻地理解最根本的计算机技术[1]。所以, 不了解汇编语言, 不仅会导致学生认知水平降低, 编程开发手段贫乏, 更会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失衡。

2 实验教学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在培养人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 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方面, 实践环节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课堂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实验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学习场地, 学生通过对实验内容的思考, 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巩固;实验过程中的操作, 可以发现理论教学的不足;实验过后的心得分析, 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实验还可以将算法的实现和计算机的操作过程相结合, 使学生体会到算法的逻辑含义是通过计算机的实际执行过程实现的[2]。

汇编语言与硬件关系密切, 通过实验课, 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CPU、寄存器、存储器、接口及外部设备的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编辑和调试程序能力的关键环节。

3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内容安排方面

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学习需要理论联系实践, 实验课是学好计算机语言的必备条件, 汇编语言的学习亦是如此, 实验课程开始越早对学生的学习越有利。《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教材安排顺序一般是: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组织、汇编要素、基本指令、程序设计、输入/输出、系统调用、高级汇编语言技术。实验教学往往是配合理论教学进行, 通常在理论课程第5~7周后, 实验课才得以开设。这样的教学安排效果并不理想, 在实验课程开设的前几周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从而对汇编语言产生厌学情绪。

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对专业课程的课时进行压缩的现象, 使得《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压缩, 实验课时的压缩相对于理论课时更加严重, 导致实验内容的安排不能覆盖该课程的重点, 而且重点实验内容也相对浅显, 无法进行深入研究。

另外, 有些教师围绕课本基础结构部分的知识讲授, 没有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扩展, 对实验内容的设计也比较浅显, 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这些行为都导致了学生对汇编语言的学习兴趣降低甚至放弃。

3.2 学生态度不够端正

很多学生认为实验课不重要, 实验做得好否对最终的成绩判断没有关联。目前多数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判定, 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这就使得很多学生重理论、轻实验。另外, 汇编语言不像其它高级语言那样应用广泛, 学生认为其对就业帮助不大, 从思想上轻视汇编语言, 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实验课程更是不愿付出精力, 甚至出现拷贝代码的现象。

3.3 考核体系不明确

汇编语言的实验教学环节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导致没有明确的评价体系。在进行实验课时, 有些教师只是布置了相关的实验内容, 实验过程没有进行必要的监督和辅导, 导致学生对实验教学态度怠慢, 出现学生在实验课上玩游戏和课下实验报告抄袭的现象。

4 提高汇编语言实验教学效果的措施

4.1 合理设置实验内容

实验课的内容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以启发思维为主。对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只要能达到实验目的, 其实验过程和步骤可以多样, 通过实验课复习理论知识, 引出欲讲解的新内容。针对学期初不安排实验的问题, 可以尝试开展“先实验后理论”的教学, 在实验中理解基础理论, 加大实验课的比例并且及早实行开展实验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行以“学生动手为主, 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模式[3]。

4.2 引入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汇编语言指令繁琐, 初始使用时比较抽象, 学生对待实验内容往往无从下手, 所以任课教师应该先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起初的实验内容, 教师应该进行详细的演示, 可以先引导学生“临摹”, 避免学生出现无从下手、丧失信心等问题。后面的实验内容可以进行讲解并提示实验方法, 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按照此方法进行实验, 鼓励学生创新, 并在考核中给予一定的奖励。每次实验内容, 任课教师都要进行总结, 以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通病”。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实验一般设置16~24学时, 存在实验学时偏少的问题。为了尽可能提高实验效率, 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实验内容, 给学生留出时间准备。如果在实验课上临时给出实验内容, 大多数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实验目标, 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实验内容进行准备后再上机操作, 大多数学生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 树立了信心, 就会产生学习兴趣, 并主动在课下花时间钻研有关课程实验的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也可以设计一些综合应用实验, 让学生分组完成。每组选出一位组长, 负责组织学生课下进行实验内容的预习、实验方案的制定和课上组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工作。教师在进行实验考核时, 要对每个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对于完成较好的组, 给予成员一定的加分, 以鼓励学生注重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一般需要16~18个教学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段时间内, 很少有学生能对其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大部分学生都是以成绩驱动自己的学习, 所以需要一套严谨的实验考核体系, 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过程[4]。笔者学校的实验课程成绩由学生出勤、预习、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4部分组成, 涵盖了学生实验上机的全过程。各部分的比例按10%、20%、40%、30%的权重计算实验总成绩。除了出勤情况外, 预习、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这3部分按等级评定, 每个等级对应的分数为:A (90~100) 、B (80~89) 、C (70~79) 、D (60~69) 、E (50) ;对于前4个等级, 教师可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给出该等级的加减等级。以A等级为例, A+对应100分, A对应95分, A-对应90分, 这样每个等级都有对应的分数, 可以做到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过程。

5 结语

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 分析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指出了实验教学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并对汇编语言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可行的措施, 即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引入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和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 从而达到发掘学生潜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习汇编语言兴趣等目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还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探索, 引入多种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使汇编语言对计算机专业课程后续的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正红.对汇编语言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J].信息与电脑, 2012 (6) :198-199.

[2]木林.《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的探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2 (4) :92-95.

[3]张学, 陆庆.汇编语言实验教学的思考[J].教学研究, 2009 (15) :81-82.

[4]侯宏霞.提高汇编语言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 :173-174.

[5]金海溶, 周苏, 孟学多.用实验方法改革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J].计算机教育, 2007 (1) :34-37.

[6]尹红征, 翁梅.汇编语言教学实践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21) :245-246.

浅谈C程序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篇8

C语言是各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 是理工科各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是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学好C语言程序设计关键。目的是通过上机实验, 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 使学生在实验中提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达到掌握理论知识, 提高操作和编程的能力。就目前来看, C语言实验课程存在如下问题:1)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其实验教学环节应该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但在很多高校还没得到足够的重视;2) 在实验设置上, 主要是验证性实验, 几乎没有综合性实验。3)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注重对语句语法的剖析, 对算法进行剖析过于简单, 使学生在上机编程时没有软件工程的概念, 往往对编程无从下手。4) 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出专业特点, 学生学习后不能和专业连接起来, 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

2. 教学改革方法

针对这些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如下探索和尝试。

2.1 提高学生的兴趣

许多高校在大学一年级或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开设"C程序设计"课。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编程, 学生面对抽象的常量、变量, 全由符号组成的繁杂的函数、表达式等等, 不能理解, 对于编写程序更是望而却步。为此可以增加c语言实验课的课时比重, 把一部分理论课内容移到实验课上, 这样边讲解边验证, 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 让学生感受到程序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本人对程序的录入、编译、连接、调试、运行, 不仅掌握集成编程环境的使用, 体会各种指令的功能并且加深了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2.2 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

学生一拿到题目就动手在机器上编写, 哪怕是很简单的程序也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对于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常常是尝试了很多次也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这种让计算机代替人去思考问题的现象在任何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中都是经常出现的严重的错误, 要让学生明白, 计算机只是在验证或者实现人的想法, 计算机是不会思考问题的。因此, 从第一节课教师就要贯穿"数据结构+算法=程序"的思想, 引入软件工程的理念, 引导学生去拿到题目首先要从理论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养成软件工程设计规范的良好习惯。在每个实验项目之前, 要对该项目进行预习, 首先要分析该项目的解决思路, 即"可行性分析";然后分析这个程序需要什么样的输入, 即"需求分析";这些输入和输出都是什么类型的数据,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算法并分解为几个步骤来实现, 即"概要分析";对每个步骤是用一个函数来完成还是用几条语句来完成, 是使用循环结构还是选择结构, 并确定所需要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 必要时可以先写出伪代码, 这就是"详细设计";编程, 调试, 对给定输入得到正确输出, 这就是测试。这样, 不用讲很多抽象的概念, 就能培养学生从"数据结构+算法=程序"及软件工程的角度去系统分析问题的好习惯。

项目资助:淮海工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2007012

2.3 突出专业性

C语言课程普遍存在各专业使用同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 教师只是简单对课本知识进行重复, 这种情况对计算机专业教学上没有什么优势, 其他专业则认为学完亦无用, 致使学生兴趣不高, 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讲授同一个内容, 对不同专业要精心设计与专业相关的实验项目, 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实验项目,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习。毕竟, 现在c语言已经作为各理工专业的应用语言出现, 只有让学生看到c语言在自己所学专业的具体应用, 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被激发出来。比如, 学硬件专业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和硬件关系比较紧密的实验项目。总之, 作为教师, "因材施教"是一个基本的教学原则, 虽然现有的情况是实施这个原则很难, 但还是要尽可能地有针对性地精选实验项目让学生实践,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 建立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平台围绕

充分运用音像设备、多媒体工具软件, 利用校园网建立师生双向互动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网络平台, 把老师的实验教学过程和优秀学生的实验操过制作成音像多媒体课件, 放到网站上, 作为学生课前和课后学习的辅导资料。由于网络课件不受时间限制, 以及网络课件的针对性和可选择性,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 在网站上开设留言板, 使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互动, 在互动讨论中达到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的效果。同时, 还可以开放实验室, 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就能到机房编写, 调试c程序,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 还可以利用电子信箱、博客等形式和学生交流。总之,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才能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 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2.5 课外实践活动是c程序实验的有效补充形式

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外实践是课内实践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和深化, 可以弥补由于实验课课内时间限制而无法进行开放性、综合性实验的不足。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如组织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 组织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等。通过课外实践活动, 让学生接触到前沿问题, 学习综合性的、大的实验项目的编程。这样就增加了课内实践的信息量, 提高了课内实践的教学效率, 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使学生的编程能力得到更快地提高。

3. 结束语

本文首先论述了c语言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然后提出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 这些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利用c语言进行编程的能力,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提出的改进c语言实验教学的措施, 对其它的课程的实验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C语言实验是《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各种原因, C语言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首先归纳了现有C语言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C语言,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洁.C语言实验教学初探[J], 科教文汇, 2007.8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探讨 篇9

在C语言实验中,主要是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读、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上机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实验的方法技巧等。以下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总结如何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1 编写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实验讲义,注重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

目前,C语言实验方面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很多,但是绝大部分内容广泛,针对性不强,不好直接拿来当作学生的实验指导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没有明确的实验目标,实验兴趣不大。上机时一些学生无所事事或玩游戏,不但害了自己,还影响其他同学。第二,现有教材中上机实验都立足于C语言本身的一些语言规则,和实际开发脱节,没有较容易理解和生动有趣的范例,比较死板、枯燥。第三、现有实验大多注重语句、语法等,没有把编程解题思路和程序测试等放在首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为此,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专业特色和教学要求编写针对性较强的实验指导书,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每个实验目的明确;(2)明确实验预习内容,让学生每次实验都作好预习准备;(3)实验指导部分重在指出此次实验的重点内容、不易理解和易出错的环节,而不是理论教材的重复讲述;(4)精选实验题目,以达到每一道题都能体现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并较多地设置“陷阱”,尽量让学生出错,把问题留给学生去思考和解决。根据难易程度分必作题和选作题,必作题要求在上机时间内完成,选作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参考,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 规范实验活动过程,量化评分标准

学生是实验的主体,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学生必须要对实验有足够的兴趣和重视。然而,认为实验课无关紧要的思想还是比较普遍,因此作为实验教师就应当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规范整个实验过程,在C语言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2.1 检查实验预习报告

由于是程序设计课程,如果学生上机时才来思考、写程序和调试,绝大部分同学根本不能完成实验任务,甚至根本没法动手。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在自编的实验指导书中设有“预习与思考”内容。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思考相关问题并将“实验内容”部分的源程序写好。每次上课前,老师严格检查实验预习报告,凡没有预习的同学一律不允许进实验室。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一定时间的预习和思考,实验教学效果较明显。

2.2 严格考勤制度和实验现场考评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科研能力及合作精神,绝不允许“一人动手大家看”这种“放羊式”现象出现。学生在做完实验后都必须由教师检查其结果,打分后方可离开,凡无结果或结果不理想者,必须补做或提供条件让其重做,促使学生在实验中勤动手,也使学生们具有成就感。对于部分综合型的实验尤其强调分工合作,实行小组长负责制,争取小组成员一起协调配合完成。

2.3 认真批阅实验报告加强反馈

每次实验结束,要求学生上交实验报告。对每一份实验报告都认真批阅,在不正确的地方作出批注,并提示学生错误的原因让他进一步思考;对表现好的学生下评语给予鼓励。这样做有几个好处:(1)能够检验学生上机实践的效果;(2)能及时发现和校正学生所出现的问题;(3)能够激发学生对此门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4)老师能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实践证明,认真批阅实验报告后,下次同学们上机时会更认真,所写的实验报告更工整、规范。

2.4 量化评分标准

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实验操作能力是评价学生成绩的一个主要方面,不能仅以试卷的形式来评分,因此需要制定了严格的评分标准,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分数形式量化,比如可这样规定(实验成绩30分):其中操作和实验结果10分、实验报告5分、实验考试5分、提问5分、纪律5分:包括迟到早、旷课、环境整洁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有紧迫感,杜绝“放羊”现象的发生。

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在以前的实验教学中,老师在上机之前将实验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先作讲解,在实验过程中,当学生问到问题时,马上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甚至帮学生将问题解决,很少让学生去思考。这样可能下次学生遇到相同的问题时仍然没法解决。然而,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否积极开动脑筋,所收到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切实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1)在课前,针对本次实验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后作答,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应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对教师所提的问题积极思考,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解决;(2)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问题,并不马上将解决的方法都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分析,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错误,如果要解决它有哪几种思路,留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自己思考。比如针对以下3个C语句:int b=7;float a=2.5,c=4.7;a+(int)(b/3*(int)(a+c)/2)%4,让学生计算表达式的值并上机验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让学生用笔计算,之后上机验证,看两个结果是否一致。一般会发现一部分学生出错,就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他们思考:(1)整个表达式的结果是int型还是float型?(2)(int)(a+c)的结果是多少?是整型还是实型?(3)两个整型数据相除结果是什么类型?(4)“%”运算符的功能是什么?左右两边的数据要求是什么类型?

比起“填鸭式”的灌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对本实验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学到的知识也更扎实。

4 设计综合性的实验

以往大多数同学在学完C语言后,普遍反映能看懂例题,但遇到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这主要是教材上的例题缺少实际意义。为此,我们可以设计短期任务与长期任务结合的上机内容。以一个大题目作为长期任务,再按不同功能模块分解开来,形成一个个短期任务。每一章学过之后要求完成一项或几项编程作业,而各章的编程作业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实际上它们都是一个较大型较复杂程序的组成部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任务形成一种连贯性,在整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始终都有一个总任务的驱动,而学生又在一个又一个短期任务的驱动下,体验着一次又一次迈向成功的喜悦。例如,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课程设计的长期任务,从常用输入/输出语句printf和scanf开始,让学生编写主函数并在主函数中调用若干个空函数形成一个文本型菜单的雏形;学习常用数据类型后,再编写一个验证密码输入的函数;选择结构后,要求编写一个菜单选取函数;循环控制和数组后,要求建立班级课程的成绩输入输出函数;学完结构体类型后,要求使用结构体数组来存储和处理学生的信息;学习链表后,要求利用单链表动态管理学生的成绩;最后在“文件”这一章,要求利用文件操作完成学生成绩管理。当学完整个课程,完成了平时要求的各项编程作业之后,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完成的远不是零碎的程序段,而是在制作程序的各个部件,只要通过简单的程序拼装,就可以构成一个比较复杂的程序。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最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来审视整个程序的设计,并通过上机进行综合调试,达到提高编程能力的目的。

5 采用协作方式的实验组织形式

协作学习由David W.和Roger R.Jonson教授提出,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采用协作方式来组织实验,是值得广大教师探讨并推广的一种形式。在C语言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一人一机基础上,利用局域网,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协作实验,将实验心得体会、结论等在网上共享。改变以前那种各自为阵,互不往来的实验组织方式。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6 结束语

C语言的实践教学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对C语言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体会,提出了增强实践教学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想结合的思想,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的同时,也锻炼和培养了都手能力,为大学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实践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当然,对于实验课的教学,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一门基础课,实验教学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如何强化C语言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和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C语言,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化学实验程序教学法 篇10

1 VB简介

Visual Basic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包含协助开发环境的事件驱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 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设计界面。微软公司把许多新的数据访问功能加到VB中, 3.0版以后的VB具有数据库连接和数据处理功能。用户只需要根据需求将所需的对象直接添加到窗体上, 而不必为这些对象的创建去编写繁杂的代码, 用户所需要编写的代码只是这些对象要实现的功能。Visual Basic将Windows编程的复杂性“封装”起来, 能够高效率地开发一些应用软件。目前课堂教学中使用的集成环境是Visual Basic 6.0。

2《VB程序设计》实验课程体系设计

2.1 实验课程目标

《VB程序设计》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必修课程, 主要讲授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实验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 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VB的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建立与程序设计相关的各种基本概念, 理解程序设计的步骤及各阶段之间的关系, 掌握运用VB程序设计语言编程的基本方法, 包括对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进行算法设计、如何编写程序代码以及如何对代码进行调试等基本功能[2]。学习编写、调试程序的一些思路和技巧, 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应用Visual Basic语言分析、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基本能力。

2.2 实验教学内容

VB程序中的所开设的实验都针对某个具体应用精心设计, 并以该应用为主题展开, 通过这些实验的实施, 学生应该认识Visual Basic6.0的编程环境、面向对象的概念、可视化编程的优势;会使用Visual Basic6.0编写简单的程序、使用其中的控件建立友好的程序界面、使用各个基本事件;掌握各控件的基本属性、事件、方法, 掌握面向对象编程及可视化编程的一些技巧, 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流程。主要内容包括:Visual Basic程序开发环境 (标题、菜单、工具栏、窗体设计器、工程资源管理器、属性窗口等) ;Visual Basic程序的数据类型、变量、常量、数组、运算符、表达式;数据输入输出函数和方法;控制结构与过程;标准控件的常用属性、方法和事件;数组的概念和基本操作;菜单程序设计、文件操作和其他的一些高级主题。

2.3 实验教学实施

2.3.1 实验教学安排

《VB程序设计》的实验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辅助, 注重考察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以具体的实验项目作为目标来组织实验教学的运行。实验教学中除了安排一些验证性实验项目以外, 还要根据学习需求开设适当的综合性实验。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了10个验证性实验的同时, 设计“简单的学生选课系统”作为综合性实验, 实验中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实现对象的添加、相关属性的设置以及代码的编写等。选课系统是学生都熟悉的一个案例, 通过对平时学习中接触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将一个看上去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熟悉的模块[3], 设计不同模块的基本界面、设置控件属性、完成代码的编写, 使程序的复杂性大大降低。

2.3.2 实验教学策略

VB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 因此, 在实验教学组织过程中, 要选择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案例由浅入深的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认识实践操作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初学时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案例, 让学生设计一些美观简洁的界面, 编写简单的代码实现结果的输出, 帮助学生很轻松的进入学习状态, 消除学生对上机实验的畏惧心理。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些简单程序的编写后, 学习的兴趣会进一步提高, 可以逐渐的引导学生去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 鼓励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 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实验中还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适度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2.4 实验教学评价

《VB程序设计》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对课程考核时更加重视实验环节的考核, 着重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实验教学中要考察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 注重考察学生的态度和能力, 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的创造力, 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和成长, 充分体现评价在教学中的激励作用。

3《VB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应用举例

本文以“简单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为出发点, 综合利用所学VB中窗体、标签、命令按钮、文本框、列表框、组合框、框架、时间控件等常用控件, 借助于VB中三种程序设计结构以及用户界面设计来完成本次实验内容。 (如图1所示)

在这个实验项目中, 学生要完成登录界面、学生管理界面、名单录入和选课系统界面的设计和编程, 并重点实现学生管理系统中“名单录入”“选课系统”模块功能。通过典型问题的设计、编程、调试过程,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4《VB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反思

4.1 存在的问题

第一,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影响。VB程序设计语言具有良好的可视化界面, 但是由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语言的学生, 在编写代码时经常用出现控件属性赋值以及一些语法错误, 程序调试出现问题时会有一种挫败感, 部分学生能在找出错误并进行改正, 一些同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会因此大大降低, 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严重影响实验学习质量。

第二, 实验教学活动的设计对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影响。有些授课教师按照备课组统一制定的实验开课计划、实验大纲开展教学活动, 实验项目比较统一。这种教学设计的缺点是从课程的角度安排实验教学, 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环节。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的差异性, 实验完成的进度和质量自然不同。

第三, 师生之间双向交流不够对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有些学生实验中遇到问题及时查阅书本, 求助同学, 却不愿意与老师交流, 以致教师没有掌握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些老师注重学生的独立完成实验情况, 却没有及时关注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导致这些学生带着问题在学习。

4.2 改进措施

《VB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开展合理的有计划的实验教学活动, 使学生更深入掌握VB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并为培养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力红, 鞠慧敏, 崔武子.互动教学, 激发学生潜能——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的一点体会[J].计算机教育, 2006 (12) :32-35.

[2]景运革.VB程序设计的教学探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8 (10) :108-110.

[3]王琦, 李影洁.由VB实验课问题谈VB教学的改进[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 (19) :74-75.

化学实验程序教学法 篇11

【摘 要】分析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教学现状,探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有效策略,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教学 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48-02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程序设计能力还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实验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所致,传统教学模式仍在程序设计教学中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教学成效的提升。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种先进的实验教学模式,它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目标,在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大胆设计解决某个领域的相关问题,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够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核心途径。相对于其他教学模式,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巩固相关知识、培养工作能力、养成科学作风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能够在提升教学成效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更加有利。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当进一步强化开放式实验教学,进而培养出更多具备较高程序设计能力的人才。本文试分析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教学现状,探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有效策略,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传统实验教学围绕教师开展,教师依据实验大纲和教学大纲进行实验任务的布置,学生被动执行实验任务。这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JAVA、C++中,会使得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最终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由于实验教学中学生缺乏明确目标,学生无法对实验课程产生强烈兴趣,他们机械化完成实验任务时创造性思维发展会受到抑制,其程序设计能力很难得到实质上的提升。指导教师的辅导对象往往是个别有兴趣的学生,很难提升整体实验教学效果。通过对多年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教学进行了解不难发现,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通常带来以下问题:

(一)实验教学形式僵化,学生思维难以发散

教师开展一段时间理论课程后就会安排实验课程,并依据教材配套实验任务演示讲解,然后给学生预留一定时间完成实验任务。配套实验任务设计通常能够较好地实践和验证阶段性理论知识,但是这种设计形式下的实验教学也具有形式僵化、内容陈旧等问题,教师依据实验步骤进行正确结果的演示,学生模仿教师进行实验步骤的重复。这种情况下学生思维很难得到锻炼,如果完全依据教师演示就会获得相应的实验结果,但是一旦出现偏差学生就不知道怎样处理。一旦出现问题学生通常会直接请教教师,或者重新进行实验步骤,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学生很少会去思考,实验结束后收获很少。

(二)实验过程被动,实验结果唯一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被动地进行实验,他们机械地进行实验操作,只是简单重复一遍实验指导书,这样就能够获得合格的实验结果,很多学生完成试验后很难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只是简单地抄写同学的实验报告,他们连实验的内容都没有掌握。当前,很多高校学生实验报告的内容都基本相同,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会对实验进行探索和研究,实验教学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设计和实际相脱离,程序和问题相脱离

传统实验任务通常将相应理论知识验证作为重点,一些实验任务的设计目的正是验证理论。这种情况下学生即使很好地完成实验任务也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虽然能够正确运行所写程序但却无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在累加阶乘计算中,学生编写的从1加到100程序虽然能够正常运行并获得正确结果,但从1乘到100通常程序就无法获得预期的运行结果。由此可见在设计好的实验任务中很难会去到某些实际问题,而学生一旦遇到这些实际问题就会束手无策,不知道怎样处理和解决。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有效策略

作为一个新型教学改革项目,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显著区别,它通过创新实验方式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最终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开放性实验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够形成严谨认真的作风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对于完成教学目标具有推动作用,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更加具备创新素质。

在具体开放式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实验任务设计中不应当设定具体指标,只需将要体现的理论知识罗列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够自由发挥,通过自主设计提出自己的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不固定、实验结果不统一的情况下,学生就不会提交相似的实验报告,这样他们不仅会产生更大的实验热情,还会将自身的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同时和教师充分交流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方式对于那些过去不进行实验、抄袭实验报告的学生也会产生影响,由于和其他学生的实验任务不同,他们无法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只能根据教师的指导设计和完成简单的实验任务。

(一)开放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实验教学应当改变教师单纯演示、布置实验任务的做法,而是由教师从理论课出发针对某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任务的自主设计,然后在设计实验过程中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运用和验证。这样学生创新意识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实验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培养,进而推动学生科研工作方法和科研思维方式的形成,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进而更好地进行程序设计和项目开发。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火车售票模拟系统设计时,应当先将其中会应用到的理论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归纳程序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设计,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二)学生掌控实验过程,产生多样化实验结果

在提出问题、形成概念、解决问题等过程中,学生应当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这样他们才能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开放式实验模式才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运行。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学生应当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贯彻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原则,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发展成长氛围。让学生主导实验过程,不仅能够将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能够使他们产生更大的参与热情,用主动学习代替被动学习。另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产生多样化的实验结果,这样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才能够被有效激发出来,进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实验当中去,多样化实验结果还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入且广泛的思考,进而实现自身设计能力的提升。例如,在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规定程序设计步骤,告诉学生在哪个阶段应当进行什么内容的设计,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自主进行程序设计步骤的安排,然后根据自身的思路和想法进行实验,同时不定时了解学生实验进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三)问题驱动设计,程序贴近实际

对学生掌握理解计算机逻辑设计进行训练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学生能够通过程序设计对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行控制。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实现问题驱动设计,设计目的来源于问题、设计结果回归到问题。研究问题是学生进行不断学习的目的,这样学生能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更好地培养相应实践能力。实际当中程序设计应当和实际生活应用紧密结合,而不能局限于课堂上构建的理想环境。例如学生设计火车售票模拟系统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实际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一个人一次可以买几张,多个窗口同时购票情况下的先后顺序。

三、结语

在计算机得到普遍应用的今天,程序设计已经成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技能。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程序设计能力还存在较多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教学模式陈旧、落后造成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对程序设计实验教学进行强化,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替代传统教学,进而实现对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以满足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程序设计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应当有效提升实验教学的开放程度,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开放性教学思想,通过相互衔接、多种形式的开放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本文分析了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策略,希望高职院校教师能够加强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视,有效提升实验教学成效,最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永梅,马礼,孙晶静,等.培养学生程序设计、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社会科学版),2016(1)

[2]张野,宋微,冯冬茹,等.程序设计实验课堂错误转化提升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

[3]任长普,何炎明,张兆梁,等.远程开放教育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以克拉玛依电大教学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4]王晓东,朱华,王金发,等.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促进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自然科学版),2015(1)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提高学生软件设计能力的研究——创办高职高专软件兴趣小组的实践”(2014JGA438)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篇12

C语言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 是大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 也是学生学好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 C语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需要上机实验才能很好的掌握。上机实验不仅需要运行以及验证程序, 且需要充分理解程序设计的理念以及设计方法。因此, 要使学生学好这门课, 必须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 加强实验环节。学生只有在上机实践中才能真正学会如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也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

2 现阶段C语言实验课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大一的学生对编程一无所知, 对计算机编程存在一种畏难情绪, 加上C语言本身比较抽象, 一般的C程序编程又很枯燥, 所以学生普遍反映C语言难学, 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 上实验课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所以, 在上实验课时, 有些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不知道输入什么程序, 有的同学将书本上现成的程序输入进去, 根本不知道程序的功能和逻辑关系, 一旦程序出错或操作失误就束手无策了。同时,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机不是去编写、调试程序, 最后实验报告也是草草了事只求应付。

2.2 课堂教学中没有突出语言课程本身的特点

现在大多数C语言教材只注重对C语言语法的剖析, 对算法进行剖析过于简单, 使学生在上机编程时没有软件工程的概念。现在大多数的教材在编写时对算法问题只用了很少的章节来分析, 使得学生在编程时只有理论知识而不知道怎样把理论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3 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目前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一般采用的是笔试考试形式, 上机考试所占比例不够或者不进行上机考试。这样的考核形式直接导致学生不懂基本的实践操作, 对程序执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的处理、编译等功能应用检测不能到位。

3 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改革途径

3.1 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

每次上机实验之前, 教师要布置好上机任务, 要求每位同学做好预习, 写出上机实验的内容、编好程序、准备好调试所需的数据, 并进行初步的结果分析。这样, 学生可以带着任务实验, 避免了盲目的输入程序, 提高了实验效果。另外, 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 实验前的讲解以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为主, 不应面面俱到, 可以先给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去观察、去思考。实验中, 应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学生多动手, 不仅可以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可以充分地感受到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3.2 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学习C语言不能停留在学习它的语法规则, 而是利用学到的知识编写C语言程序, 解决实际问题。把C语言作为工具, 描述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由计算机帮助我们解题。只有通过上机才能检验自己是否掌握C语言、自己编写的程序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题。程序设计的核心是编程思想。程序设计就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并将其记录下来的过程。从自然语言角度来说, 就是用自然语言记录;从计算机角度来说, 必须用计算机语言记录下来。在实验教学中, 我们应该重视编程思想。编程思想应该是我们将程序设计的重点, 我们不但要自己讲, 还要学生也能讲, 学生能够理解。我们还要学生能够把编程思想用"流程图"画出来。另外, 我们要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我们要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的实验, 要学生自己想出编程思想, 自己能够用程序设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3 教学实验项目的开发

把理论教学和学生特点结合起来, 开展具体的趣味性实验项目。通过综合实验项目的开发, 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与专业相结合能产生什么样的服务实施。这样, 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现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的有机融合。以往大多数同学在学完C语言后, 普遍反映看得懂程序的设计代码意义, 但遇到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因此,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短期任务与长期任务相结合的上机内容, 以一个大题目作为长期任务, 再按不同功能模块分解开来, 形成一个个短期任务。每一章学过之后要求完成一项或几项编程作业, 而各章的编程作业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的, 实际上它们都是一个较大型较复杂程序的组成部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任务形成一种连贯性,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都有一个总任务在驭动着, 而学生又在一个又一个短期任务的驱动下, 体验着一次又一次迈向成功的喜悦。

3.4 改革成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提高及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一般都采用的是笔试考试, 试卷涵盖课程理论知识以及程序开发, 这种评价方式注重理论检测, 容易使学生把关注重点放到知识点的掌握, 而不利于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提高, 从而不能有效考查学生程序开发的能力。改革考核内容以及考核方法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调试能力的考查。首先, 考试形式由笔试改为笔试和机试综合考查, 同时, 为了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为了避免学生将问题堆积、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加了对课前预习报告的考察, 并且在平时成绩中加大了对学生平时好学程度的考察。这样, 可以更公平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结束语

C语言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与老师教两方面有机的结合, 我们要以学生的学为本,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 总结教与学的不足, 敢于进行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上是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的探讨, 通过实践发现,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慧君, 王喻红.浅谈C语言实验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第2期.[1]李慧君, 王喻红.浅谈C语言实验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第2期.

[2]文玉锋.信管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 2011年第2期.[2]文玉锋.信管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 2011年第2期.

[3]孙静.信息管理专业C语言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 2011年第7期.[3]孙静.信息管理专业C语言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 2011年第7期.

[4]胡尊美.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 2010年第1期.[4]胡尊美.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 2010年第1期.

上一篇:审讯工作下一篇:定向钻穿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