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会计风险

2024-08-04

金融会计风险(通用11篇)

金融会计风险 篇1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各种风险,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在会计活动和审计活动中出现的风险,保护相关人员的财产和利益不受侵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的种类和性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不断地向多样化和复杂化发展,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和审计工作的风险。而人们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还大大提高了工作内容和工作难度。在社会中大部分人认为会计审计的工作应该保持绝对正确性,可以完全得到信赖,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实际工作中人们期望和最终结果之间的期望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减少出现的风险,把风险降低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就要加强相关工作的预防措施。

一、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在会计和审计活动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相关工作中会计要对信息进行大量的处理,就要进行估计和判断,是要以假设为前提的,然而在现实中这些假设并不都是存在的,这样就导致会计风险的产生,审计活动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是活动过程中所固有的。另外,其他的一些因工作性质不同而产生的风险也是有的,由于会计的工作局限性和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在相关报表中只能接近的表示出相关企业经营状态和经济情况,企业相关人员在利益上的差异可以使会计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信息偏离实际情况使信息出现错误,造成会计活动风险。同样在审计活动中也离不开职业判断,这个判断影响到工作的全过程,而工作人员受到工作经验和工作水平的影响,就可能导致同一问题出现不同的结果,使审计风险存在成为必然性。在实际工作当中,会计和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比较复杂,存在于实际工作当中的各个环节之中,会计、审计活动风险有本身原因造成的,也有其他人员的行为影响到的;有可控制的,也有不可控制的;有扩张型的,也有抑制型的。在审计活动中,从他的工作环节当中可以看到有关聘约方面的,有关计划的,证据不足和过多造成的风险,还有进行工作时的抽样带来的,以及工作报告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

二、在实际工作中控制风险的方法

1.从风险的可控性出发制定措施。在工作当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在风险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由于造成风险原因的多样性,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风险也会随着发生,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这些影响风险的因素,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减小损失。在会计活动中,同一经济事项往往制定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处理方式,在同时也增加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限制这种选择的可能性,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各种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实行会计风险预警机制等方法,进而及早的发现、识别和控制会计风险。同样,审计风险也是可以控制的,在审计风险的因素中,检查风险和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当评估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水平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的水平就越低,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评估,如评估固有风险的因素,通过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等从而有效的进行风险检查工作。对于会计风险中的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加强业务学习和改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进而从根本上控制风险。对审计风险来讲,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通常受到项目性质和企业内部的一系列情况因素的影响,这些原因都与审计工作人员本身无关,审计人员在工作当中,只能评估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高低,而不能影响和减少已存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高低。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和强化审计职能风险意识,使审计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审计风险给个人、集体带来的危害,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净化工作内部环境。究其根源,审计风险的产生,很多时候是由于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的干预和压力造成的,在实际工作中要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加大力度进行整治,以形成良好的职业环境;相关会计行业也要加大检查和审核力度,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这些都可以降低审计风险。另外在审计工作进行前,要了解被审核的对象的一些有关问题,不能为了省事而马虎处理,更不能为了自身利益而影响正常工作进行。另外采取灵活方便的审核方式,既可以节约时间、减少成本,还可以使结果更加准确和可信。

3.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正确的会计风险意识,勇于承担并能善于分散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现代的企业中,要有正确的风险观念,不能只顾收益而不考虑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把风险意识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工作人员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要对财务风险有灵敏的、准确的判断力和解决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总结已有的工作经验,制定有效的方法,减少企业损失,在工作中要分工明确,使企业内部各个财务关系清晰明白,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损失。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我国会计和审计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及正常化,相关企业要在企业内部提高风险意识,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从各个环节入手,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减少企业损失。

参考文献

戈钢.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J].时代金融,2014,(12).

金融会计风险 篇2

我们可以从近年屡次发生的金融危机中看出,加强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对于促进我国金融事业发展、保障金融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文将针对当前我国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规避金融会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会计风险;对策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关系的发展,金融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金融业,近年屡次出现的金融危机,面对着竞争压力,金融风险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成为国际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后,会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呈现出与经济发展度成正比的态势,经济与会计的发展同等重要。

金融会计在这个金融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所发挥的作用是极其突出的。

会计的核算错误以及信息提供失误,及主客观条件的恶化,会导致金融管理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决策失误。

以上就是金融会计风险的最主要内容。

如果不能及时规避金融会计风险,金融管理机构将会在经济效益、资产、信誉等方面的蒙受巨大损失。

一、我国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1.金融会计的核算风险。

在我国金融会计风险中,比较常见的表现方式就是金融会计核算风险。

其主要表现在履行会计职能时,由于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当,如:凭证审核不严、账务处理不及时、账务核查不到位等未按正常会计程序操作的行为。

这些行为导致会计的核算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当前的资产质量,不能弥补各项准备金核算的.实际损失。

某些金融管理机构甚至为达成盈利或者业绩考核合格的目的,通过其会计部门采用虚增或虚减利润的方式加以掩盖。

2.金融会计的结算风险。

会计结算编制是金融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其对金融管理机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的颁布实施,银行在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等方面有了充分的依据。

而我国也在会计核算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然而落实到实际情况中,银行、企业以及司法部门因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存在不一致而造成冲突,或有些金融核算人员仅根据自己习惯的核算方式进行操作,缺乏业务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越权办理大额支付。

这些情况屡见不鲜,因而造成金融会计的结算编制数据失真,增加了结算的风险。

大额提现作为结算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大额提现审核的不严,银行也由于结算业务以结算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而面临着相对严峻的金融风险。

3.金融会计的监督风险。

金融会计的日常监督工作由专门的监督部门负责。

我们所说的监督风险是指金融会计监督职能较为软弱,相关监督部门无法在其中起到强而有力的作用,监督职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我国的《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明确做出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照相关法律进行合法经营。

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仍出现盲目追求存款规模、违规借贷、越权承兑、私设小金库等情况,以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由于缺乏相应的会计惩罚制度,会计监督不能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这将导致金融管理机构的资金风险。

4.金融会计的案件风险。

金融经济的发展背后伴随着高科技金融犯罪的滋生,社会上的不法分子瞄准金融管理机构,使得各类金融恶性事件花样层出不穷。

比较常见的恶性事件有信用卡恶意透支、支票汇票造假等。

有些监管人员甚至监守自盗、以职务之便谋取私人利益。

这些不法行为使得金融管理机构的会计部门受到极大的影响,从客观上增加了经营风险。

5.金融会计的制度风险。

金融会计因制度而造成的风险在外部与内部兼而有之。

在外部,目前国有银行的贷款坏账、甚至是死账的情况屡见不鲜,即便是按照年末贷款余额科目提取坏账准备,对于已造成的贷款损失仍然是杯水车薪,而且由于实行分期摊销的手续较为繁琐,已造成实际损失的坏账往往无法摊销。

在内部,银行受到业务指标的影响,为维护自身利益和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违规掩盖信贷资产的质量和风险,导致坏账长年累月的堆积沉淀,进而无法对银行的经营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金融会计风险也由此加大。

二、我国金融会计风险的成因

1.市场经济产生的激烈竞争。

在改革开放中,我国的经济体制被定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中固有的经济缺陷也在不断暴露,来自各方经济形式的冲击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市场。

由于经济体制的滞后,经济得不到全面性而彻底的发展,未能健全市场准入标准的同时,国内国外的金融管理机构不断出现,虚高的账面回报率令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各地涌现出投资热潮,违规经营的可能性也相应加大,这也增加了国家对金融管理机构的监管难度。

与此同时,金融行业过快的发展使得我国的金融会计忽视了谨慎性的原则,造成金融会计数据无法真实反应企业的利润水平。

2.金融管理机构制度的不足。

我国尽管针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和制度,但是其更新速度无法跟上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也使金融管理机构在发展中存在金融会计风险。

一方面,目前我国对于金融管理机构的监管仍存在空白区域,对于金融会计岗位的设置上缺少应有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牵制,这方面在规章准则中还不够完善,会计行业整体监督水平不高,缺乏足够的防范金融会计、控制风险的能力。

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对于金融管理机构的政治干预,使得其在政治手段下进行金融活动,对于市场的公平竞争起到一定程度的扰乱,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受到了干扰。

3.忽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

目前,由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与专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长不相适应,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大量需求会计从业人员,然而,这种短时间内对于金融会计的人才吸收,也使得金融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道德素养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态势。

在工作中,部分的会计从业人员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受到来自外界的金钱诱惑,个人主义思想侵蚀严重,为达到个人目的故意编造一些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获得高额的利益;有些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仅能应付部分的业务需求,整体素质都有待提高。

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篇3

关键词:金融会计 风险 防范化解

1、金融会计及金融会计风险

金融会计是金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会计的重要性,要求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活动的核算监督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必须准确,不允许有虚假情况,要符合客观实际。

但是,金融会计也面临着复杂的外围环境和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各种风险。所谓风险,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风险为可测定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对特定情况下未来结果的客观疑虑;风险是损失出现的机会或概率等等。所谓金融会计风险,就是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金融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2、金融会计与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类型

2.1、信息失真风险

会计信息是反映机构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单位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会计信息失真会带来诸如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高昂、企业筹资困难等问题。有的金融机构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制作和提供虚假的、不完整的会计信息,在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上做文章。这严重影响了国家对金融机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评价分析,将给国家和金融机构本身带来很大风险。

2.2、操作管理风险

这一类风险主要是会计操作上的失误造成的风险。金融机构中的会计、账簿经办员由于责任心不强或缺乏相应的法律观念,在经济业务办理中出现错误,给金融机构带来财产损失。金融机构中的会计专业性很强,面临的风险也比较大,因此金融机构的会计人员在处理现金资产、相关凭证和票据账簿时要严格执行程序,否则一旦发生漏洞或失误,将给金融机构带来严重损失。

2.3、支付结算风险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支付结算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在金融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减少了因支付结算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基层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层会计人员越权办理大额提现业务,如果审核不严,极易造成财产损失,从而带来支付结算风险。

2.4、误导决策风险

由于金融机构的会计部门工作职责不到位,没能够及时准确地向领导层提供决策需要的相关信息,或者忽视了核算分析造成了操作中出现问题,以至于领导层在决策上出现失误。决策上的失误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就是金融会计中的误导决策风险。

3、防范与化解金融会计风险的措施

3.1、建立与实施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要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在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要实现经济业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的分离,其他反映会计信息的报表应当由会计人员独立编制,防止人为改变会计信息的情况发生,控制人们故意行为造成的金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二是加强内部风险控制。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健全完善审批和授权程序,加强会计处理流程、支付结算程序、内部交接的管理,尽量从内部和源头防范或减少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

3.2、建立适应商业化经营的金融会计新体系

一是要加强统一管理,全面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净化金融会计风气。重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力度,严格整治虚假凭证、账簿和报表的现象,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要统一金融会计管理体制,防止机构内部各部门因承担责任而相互扯皮、推诿。每个部门要责权明晰,部门每个成员也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实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承担”的良好氛围,减少责任不明确造成的损失和风险。

3.3、完善金融会计的信息揭示与披露系统

首先,金融机构在接受贷款申请时要严格要求贷款企业提供相关的会计报表,报表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对于会计报表不真实的贷款企业不予提供贷款,并且交由相关部门查实。其次,金融机构除了要求贷款机构提供会计报表外,还可以要求其提供反映会计信息的其他相关资料,提高对会计信息的审核力度。只有通过实施完善的会计信息揭示披露程序才能够有效防范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金融会计风险。

3.4、构建金融会计风险监督系统

对金融会计风险的监督需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考虑。事前监督主要是对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制定与实施,对不符合金融风险指标的要及时更正,保证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比如反映金融市场风险的利率风险率,反映损益状况的资产盈利率等。事中监督也就是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动态监管,对正在发生的经济业务内容通过与金融风险指标的核对,进行控制和修正,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不合理的经济业务事项;此外,事中监督还包括对金融机构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进行的监督。事后监督是指在发生了金融会计风险之后采取相应措施,挽回一定损失,把金融会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比如通过对各种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再检查分析,发现其中的漏洞,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以防范下一步的金融会计风险。

4、结语

在金融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会计面临的风险日益多元化,这也将给金融机构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在经营管理中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减少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值得每一个金融机构管理者深思。

参考文献:

[1]霍冰.《试论我国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胡亦明主编.《任重道远的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规范化问题》,上海金融2001年第11期.

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 篇4

(一) 金融会计风险的定义

金融会计风险, 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 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 使金融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 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类型

1. 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风险是指由于会计核算诸多环节失控所带来的种种风险。例如:现金收付业务的差错、有价单证和空白凭证管理混乱、财务处理混乱、会计科目滥用、账务核对不及时、虚假列支造成利润不实等。

2. 会计操作风险。

会计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结算业务的处理过程中, 因各种人为的失误、欺诈及意外事故引起的风险。银行会计面对大量结算票据、现金资产, 以至密押、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 如果经办人员责任心不强和法制观念淡薄, 容易发生工作疏漏, 由此造成的资产损失是巨大的。

3. 信息失真风险。

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信息进行反映, 但是, 为维护自身利益达到经营指标、捞取政治资本等目的, 不少银行违反金融政策和上级行有关要求, 在会计信息处理上大做文章, 致使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充分。

4. 会计监督风险。

会计监督风险是指由于金融会计监督职能相对软弱, 无法起到有力的监督作用而造成的风险。虽说我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均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依法经营, 但不正当利益的驱动带来了金融会计风险。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原因探究

(一) 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

现阶段, 市场化的进程中, 不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 如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等。我国不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就成为制约金融会计业务风险控制的制约性因素, 宏观监管缺乏有效性, 很难做到有效防范风险的管理目的。

(二) 对金融会计风险的控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当前, 有关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 造成对风险的控制认识存在不完整和不充分。主要表现在:首先, 将金融风险的控制视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 认为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构建环环相扣的、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其次是对风险控制的方式、手段及方法上不存在整体性认知;再次, 对会计职能的认识不充分, 将风险控制的责任推至审计、管理层或稽核部门, 忽视自身的会计管理职责。

(三) 内控机制弱化, 缺乏评价指标

随着科技的发展, 会计金融监管的中心已经从原本的监管业务差错向会计风险控制与防范转变, 因而就出现了原有的金融监管力度下降:首先, 事后监管, 对会计风险的事前、事中的监管防范效度不够;其次, 监督手段相对落后、监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下的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 会计风险的监督手段、监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再次, 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 没有及时适应监督重心的转移, 缺乏对内控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 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

(四)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欠佳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人员知识不到位, 规范性操作意识不强, 因而, 在处理会计业务时, 随意性较大;二是会计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会计业务的发展;三是会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

三、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 加强金融会计队伍建设,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企业员工的素质偏低会给金融行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所以对于金融行业来说, 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会计队伍, 使金融机构能够稳步的发展。首先, 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培训, 使其能够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对会计人员做定期的考核, 将工资与表现紧密结合, 实行能者居之的管理方案, 改变他们不负责任的作风;最后, 要定期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培养全能型的会计人才。

(二) 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制

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应该针对金融机构实行上下监管的管理体制, 加强企业人员的内部控制,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从而使企业具有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 并且要求会计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业务流程。与此同时, 企业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指标体系, 使会计具有预防风险的能力, 如果一旦出现风险状况, 也能够做出快速的反应, 能够处理必要的金融风险。

2.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 充分发挥金融会计的监督作用。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的核心目的就是使金融会计和监管主体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不同的管理机构之间要相互沟通, 使企业监管人员能够对金融会计的状态做及时正确的了解, 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金融会计的监督作用要时刻得到体现, 优秀的金融会计要能够在事前做好对金融风险的洞察力, 及时发现和改善企业存在的金融管理问题。

(三) 不断完善金融企业的会计制度

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成员, 金融会计的个人素质和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金融风险的发生, 因此为了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 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 确保会计在进行资产估算时的准确性。同时, 金融机构在准备呆账准备金的时候, 不要仅仅依赖于贷款, 对呆账的认定要及时准确, 并且不能仅仅局限于行业的规定, 好的会计人员要能够审时度势, 及时地发现和处理金融企业的呆账信息。

(四) 改善金融会计的信息揭示系统

金融会计信息揭示系统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改善现代金融企业资产核算不真实的情况, 金融风险产生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企业的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可靠, 导致银行等信贷机构无法判断企业的真实情况, 所以,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 企业贷款时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做具体的核对。当然, 要完成这一目标, 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于金融会计信息揭示系统。金融会计的信息揭示主要可以起到完善金融会计报表的目的, 同时可以随时限制银行对外业务的风险指数。防止企业产生不必要的金融风险。

(五) 协助金融企业积极推进责任会计制度

责任会计的推行也是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即将金融会计风险进行分散处理, 这样有利于企业随时发现自身的问题, 从而积极地解决问题。当然, 这需要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支持, 主要原因在于责任中心会因此产生很多的财务报表等文件, 计算机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 通过责任会计制, 可以有效地实现金融企业的分权管理, 充分实现权责利的完美结合, 从而不断地提高金融会计的核算质量, 减少金融会计风险。

四、总结

金融行业的发展给企业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而作为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会计的责任更加重大。金融会计要具有良好的财务核算以及监督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金融风险不断地减少。要提高金融会计本身的能力, 近年来,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 金融行业受其自身特点的影响, 风险不断地出现, 因此, 金融机构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改善原有的经营管理制度, 培养全面的会计人才, 并充分发挥会计在金融企业中的作用, 进而从根本上减少金融会计风险的存在, 促进金融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大.银行会计的风险与有效防范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2) :81~82.

[2]王翠兰.我国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时代金融, 2013 (2) :36~37.

[3]宋敏.分析金融会计视角下的金融风险防范[J].时代金融, 2013 (2) :71~72.

[4]张安棋.分析金融会计风险形式及预防对策[J].时代金融, 2013 (6) :164~165.

[5]李斌, 邹珊, 周望莲, 曾立平, 李孟来, 易红林, 王敏.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基于湖南省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差错案例的分析[J].金融经济, 2013 (6) :173~175.

[6]彭帆.金融企业会计风险防范初探[J].现代商业, 2013, 14:26.

[7]张彦群.试论规避金融会计风险的具体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1) :212~213.

[8]曾慧荣.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9) :192.

[9]彭帆.金融企业会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 2013 (11) :211.

论金融风险的会计防范措施 篇5

关键词:金融风险;会计防范;措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动脉,是市场配置关系的主要形式。金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体系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由于金融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又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一旦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很容易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局限性、系统性的金融风波,从而导致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所以,如何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银行管理活动中一个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内容,文章拟从会计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

风险是指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经营活动的运作过程与银行会计十分密切,几乎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银行会计的核算与操作。所以,银行风险也可以理解为银行会计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核算风险。银行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银行业务进行核算。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會计核算方法不佳、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就容易发生风险。因为,会计核算工作的环节非常多,在资产、负债及中介业务中,每日都要进行大量的现金收付、凭证受理、科目运用、帐户登录和结计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风险发生联系,很多银行风险是与某个会计核算环节的失控有关。

2. 票据结算风险。结算业务是银行一项重要的中介业务,它是通过银行提供各种支付结算的手段与工具,为客户实现经济活动中的货币给付转移。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支付数量的日趋上升,以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业务也给银行带来了诸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从票据当事人看,有其本身票据填写不清带来的风险;第二,从结算中介人看,有操作失误或任意违规而造成的风险;第三,从结算环境看,有票据犯罪日益增多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也有银行、企业以及司法部门对处理票据纠纷依据的法律、规定理解不统一而带来的风险。

3. 结算编制风险。从会计工作的程序看,结算编制是最后的环节。在银行业中,结算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结算数据的不真实,其中尤其是利润反映不真实。当然,这种情况的存在,有技术或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从人为的因素来看,不可忽略的问题是虚假性。如有的金融机构为了本单位或其他某种要求,会计部门在结算报表上做数字游戏,或虚增利润,或虚减利润,另外,搞账外账?想以此取得业绩考核名次或达到暗留盈利的目的。结算利润是反映经营者最终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其数据不实,不仅会影响单位,也会对上一级部门(如总行一级法人),乃至对国家隐藏风险。从技术或制度的原因来看,主要是合理性问题,如呆帐、坏帐、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是否合理,应收利息计提的标准是否合理等。

4. 会计监督风险。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的职能是实施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就是对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但是目前金融会计监督职能相对软弱,如:商业银行转轨后,效益成本观念得到很大增强,但也有一些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只求存款数量,不讲存款结构,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盲目互相攀比,豪华装修营业办公用房,费用开支增加。对于这些不合理或不合法的经营,会计部门一般无法起到有力的监督作用,而这种经营的亏损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剧,发展严重将会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前途。

5. 人员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银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态度不佳,操作行为不规范,从而容易发生会计差错;二是还有个别银行会计人员品质恶劣,他们内外勾结,肆意侵害银行利益,从而发生经济案件;三是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目前有些金融机构会计岗位的设置面临两难局面,因业务量上不去,人员配备就不足,这样会计岗位的设置就无法达到科学合理,混岗、兼岗、业务处理“一手清”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金融机构从本身的经营成本角度考虑,导致会计人员配备不足;四是金融机构在会计核算方面的漏洞,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制定的不完善,制度不完善会影响会计人员经办业务的质量,同时会影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二、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1. 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我国的经济环境已由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模式。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市场经济所常见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市场存在着不公平的竞争、市场的约束机制缺乏等等。目前,从我国的情况看,社会平均利润率尚未形成,而金融机构的账面投资回报度又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涌入。在缺乏健全的市场准入标准情况下,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色彩,各地金融机构剧增。大量增加的金融机构,虽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和社会性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但违规经营、从事非法活动的可能性增加了,从而银行风险日趋增大。2. 仍欠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严格地说,即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有比较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仍可以将银行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管理模式,仍有一些欠缺。其一,在宏观监管方面,其监管内容还需强化各银行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因为,地方政府的保护措施,可以使某些银行享有更多的的“政策”优势。另外,对于有的银行以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为前提的竞争行为,宏观监管也缺乏有效性,表现为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从而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其二,在微观管理方面,银行的内部控制薄弱,表现在制度建设滞后、内控体制不顺、权利制约失衡、会计信息失真等,较易发生银行风险。

3. 相对落后的会计运作手段。现代银行的发展,要求现代会计手段的配套。现代会计手段一方面表现在会计电算化的形式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会计核算监督制度优化的内容上。会计电算化既可以简化会计人员的手工劳动量,加快会计信息的传递,也可以严格会计操作手段,规范会计核算程序。而后一方面对于防范银行在会计核算方面的风险尤其重要。会计核算监督制度的优化,则可以从根本上促进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完善。但在目前我国银行业,会计电算化仍较落后,应用程度不高,覆盖面不广,会计软件的开发跟不上实践的需要。在会计核算监督制度上,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不能仅停留在满足事中、事后算账的水平上,而应该具备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银行风险的发生。

4. 有待提高的会计素质。从总体上看,银行会计工作人员的学识水平、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等仍需加强和提高。从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看,人员素质因素不可忽视。实际上,许多风险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会计人员的工作有关联。

三、银行风险的会计防范措施

1. 强化会计业务制度体系。会计业务的制度体系是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会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内控制约机制的充分发挥。在加强会计业务制度体系建设时,要注意其全面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协调性,即这一制度体系在会计业务中覆盖要宽广,操作要规范,不能脱离实际,并能有效与其他部门配合,一套完善的会计业务制度将有利于堵塞漏洞,化解风险。

2. 重视会计核算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在建立了全面的会计制度体系后,接下来的具体工作是严格执行。我们认为,在会计核算中要强调真实、准确、完整、合法;而在会计监督中要强调独立、严格、及时、有效,尤其是重视会计业务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因为事后发现问题往往无济于事。而严格会计业务事前和事中监督,可以力求把风险消除在日常工作处理中,从而减少损失。

3. 发展现代会计运作手段。现代会计手段既表现在形式上,也表现在内容上。内容上指强调会计核算监督制度的完善,形式上则是指会计电算化方法。银行业应大力推广业务处理电算化,这样对改善服务、增强竞争力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它的推广运用可以规范会计操作程序,减少人工处理业务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减少差错和违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有了会计电算化不等于万无一失,因为电脑处理系统本身有一个是否完善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操作管理问题。如果对此掉以轻心,仍会潜伏较大的风险。

4. 加强银行会计队伍建设。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的任务。我认为,首先,银行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统一认识,重视了会计工作在防范银行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在岗位设置,人员配置上给予支持。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财经制度和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最后,以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防范风险。

5. 建立有效风险预警机制。当我们强调要将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时,风险预警机制就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在会计工作中,要设置一系列有效的指标体系,通过日常核算,反映出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银行决策部门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贺晓波,张宇红.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管理现代化,2001,(4).

2.张传良.建立我国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设想.亚太经济,1999,(2).

3.阳洁,胡静.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评价与分析.经济问题,1999,(5).

4.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5.(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论财务会计概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6.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著.吕长江译.高级管理会计.1999.

作者单位:华夏银行南京分行。

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分析 篇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 金融行业各种体制和部门也需要进行改革, 金融行业涉及到的各种风险也需要对其不断分析, 尤其金融会计风险分析, 它对整个金融行业, 甚至整个国家经济都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将要介绍金融会计风险的种类:

1. 虚假核算, 会计信息失真

银行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对会计信息进行核算, 这些会计信息必须是真实的、完整的, 会计人员对真实会计信息核算的目的就是能够真实反映出银行业务的整个业务过程, 让其相关人员能够真实了解银行业务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就说, 银行的任何业务活动都可以运用会计信息反映出来, 高层管理人员或者其他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查看会计信息和资料 (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 就可以知道银行的业务现状 (资产有多少, 现金多少等) , 以便其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帮助银行健康发展。但是, 如果银行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出现了会计核算方法不当、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某个核算环节失控等问题, 就会引起金融会计风险, 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目前, 银行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或者获得更大利益, 常常会做一些违反金融政策要求的行为, 要挟会计人员不规范核算会计信息, 导致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完整, 还会出现一些真账假表, 假账假表、随意调整收支科目等现象, 进而掩盖信贷资产的风险以及质量, 影响到相关人员对银行经营状况的客观评价, 从而做出错误决策产生更加风险。从会计角度来看, 结算编制是会计程序中的最后环节, 结算数据不真实是导致结算风险的最关键因素, 尤其反映出不真实的利润, 影响外部人员对其客观评价。这种情况可能是技术或制度方面的不完善造成的, 但也有可能是认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 主要做法就是虚假做账。

2. 违规操作, 产生支付结算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的改革, 银行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与发展, 尤其电子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 会计结算体制也不断电子化, 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以便充分发挥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的作用, 使得会计信息能够保持真实性、系统性、完整性, 从而帮助银行业健康发展。然而, 在实际的银行工作中, 许多基层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和风范防范意识比较缺乏, 不严格按照规程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 比如出现越权办理结算业务, 对大额体现情况审查不严格, 这些都是非常容易产生支付结算风险, 使得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充分, 影响到整个金融业务的安全。同时, 以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业务也会给银行带来很多风险, 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现状以及信誉, 还会导致高层管理人员的做出错误的决策。票据很容易给犯罪分子带来机会, 进而会给银行带来巨大风险, 影响到银行业投资或债务风险, 还有一些其他的票据带来的风险, 比如票据填写不清晰, 导致银行会计计入错误;高层管理人员为了自身利益, 胁迫会计人员进行违规操作而造成的风险;会计人员由于不熟悉票据支付程序或者规范造成操作失误, 给银行带来了支付结算风险等。

3. 职能软化, 产生会计监管风险

会计监督是除了会计核算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职能, 企业或者金融业通过正确使用会计监督职能不仅仅可以及时发现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还可以使得各个单位不敢施行违规行为, 促使每个单位的经营活动变得更加合法化、合理化, 从而使得整个经济环境更加干净。然而, 目前的金融会计监督职能相对比较软化, 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监督作用, 其主要原因是受到传统经营理念的约束, 比如, 银行业主要业务是让人们把自己的钱存入银行, 传统的存款理念就是讲究存款数量, 不注重存款结构或者换其他途径提高存款利率, 使得经营状况得不到好转。同时, 许多金融行业存在盲目攀比, 豪华装修营业办公室, 增加一些不合理的费用支出等现象, 然而会计部门却没有很好地使用会计监督职能, 使得产生亏损风险, 还会连锁的引发一些其他的费用, 从而给银行业带来严重的金融风险。此外, 在不正当的利益驱动下, 银行会违规发放一些贷款、违章拆借、账外投资、私设小金库、越权承兑、贴现银行汇票等不合法行为, 造成这种现象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会计核算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监督职能软化, 还有就是会计惩罚制度或者措施还不够强化, 从而进一步助长了违规经营状况的滋长, 加大了金融会计风险, 使得金融业不能够正产运转。

4. 内控不严, 产生会计人员管理风险

虽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会计工作大部分也使用计算机进行操作, 但是会计工作主要还是会计人员来进行, 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高低, 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由于我国金融会计事业相比西方国家来说起步较晚, 会计方面的人才还是受到限制, 可能会计人员数量已经满足市场需求, 但是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和整体素养还没有达到标准。金融会计人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许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素质较低, 由于不熟悉专业规范、会计核算程序, 常常会出现一些违规操作, 进而使得会计核算出现错误, 会计信息失去真正的价值, 从而银行经营状况不能够被真实反映。其次是个别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品行不高, 他们为了自身利益, 与外面的人进行勾结, 损害银行利益和他人利益, 从而产生一些经济案件,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然后就是金融会计岗位缺少一些相互牵制或制约的程序, 使得金融风险很容易产生, 不易及时发现会计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 从而引起更加的金融会计风险。最后是金融机构在会计核算方面出现一些漏洞, 规章制度、操作程序都不够严密, 这样不仅仅会影响到会计人员经办业务的质量, 还会影响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 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金融会计新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金融会计风险的种类和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 所以, 必须对现有的会计体系进行不断的整改, 在互联网和信息交流如此迅速的今天, 我们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措施对金融会计体系进行查漏补缺。加强会计的工作秩序, 努力避免做假账的现象, 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 内控制度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非常重要, 它的基本要求之一是需要独立的会计及核算体制, 在这个体制中, 会计的核算程序要严格遵守制度的规定, 会计人员直接接受会计主管的领导, 每个人员单位负责自己的会计核算部分, 一旦出现问题要把责任落实到人, 切实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管控, 保证不再任何一个方面出问题。与此同时, 还要注意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工作, 会计工作在一个金融机构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脱离了其他任何一个部门的配合, 都不可能完成会计的核算工作, 所以说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对于会计的风险规避非常重要。除此之外, 还要注意账外经营的问题, 账外经营的出现充分体现出管理机构内部制度的缺失, 不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积极地改进管理的制度和机制。在会计核算中, 必须坚决避免账外经营的现象, 这样会严重影响金融会计职能的正常发挥, 使整个核算并没有真正涵盖资金的所有去向, 并不能对之前的成绩和以后的发展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随着时代的发展, 账外经营的方式和方法越来越高深, 这就需要管理者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制度来约束会计的核算问题, 真正做到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2. 建立强大的会计监督预警体系

在金融会计的风险规避中,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预警体系非常重要, 在日常的管理中, 预防比惩罚更有效, 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以后才去想办法弥补和惩罚, 而且金融会计方面的问题在发现之后想弥补并不容易, 所以必须加强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和预警。对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不能掉以轻心, 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纠正前进的方向, 才能有效规避金融会计的风险, 从而尽量减少损失。风险预警体系一般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部分, 在事前的风险预警中, 要对一些流动性风险指标和资本不足的风险指标等情况进行控制, 争取在各个风险发生之前就将风险进行规避。事中监督指的是在金融机构的经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 在运营过程中, 必须要对每一项具体指标进行核算, 发现问题及时评估风险, 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 努力将风险见到最低。在事后的监督中, 要通过原始的会计核算凭证和账簿等原始材料, 对金融会计的核算进行审查, 全面评估机构运行的稳定性, 对各个部门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 及时解决, 保证整个机构体系的正常运营, 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3. 严格执行会计各项管理制度

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各个部门正常运转的最根本保证。同样, 金融会计风险的产生与管理制度不严, 不按照制度办事有着很大的关系, 金融会计的核算制度与其他管理制度是有区别的, 在整个管理制度中, 从开始到结尾都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 一旦有哪一项制度没有认真贯彻, 都会导致风险的发生。所以说, 严格的执行会计的各项管理制度对于金融会计的风险规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其中, 岗位的科学配置非常关键, 不同的岗位要负责不同的职责, 不要出现职责的不明或者权利的交叉, 金融会计的核算是一个庞大而又需要认真的过程, 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出现纰漏。与此同时, 金融会计的计算又是一项非常繁琐的过程, 面对庞大的数据, 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保证不出一点错误, 要想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 就必须有一个科学完备的管理制度作为前提, 让每个人都能够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完成任务, 落实责任, 这样才能有效减低金融会计的风险, 保证所有的环节都正常有序的进行。除此之外, 部门的主管领导也要经常对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不断的检查, 事实证明, 经常性的检查和调整能够有效避免会计人员出现犯罪行为的几率。同时可以在机构内部对员工实行轮岗制度, 经常调动岗位, 在岗位交接时还可以阶段性的清点数据, 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防止金融跨级中的人为风险。

4. 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再完整的管理体系也必须要有人来遵守才能有效的实施, 如果每个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金融会计的风险并自觉地遵守有关的制度法规, 并且能够严于律己, 不做违法的事情, 那么整个管理的过程就将非常简单而高效, 所以说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建设非常有必要。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金融会计工作以及正确对待金融会计的风险, 同时还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员工进行思想方面的培训和引导, 可以用身边发生的案例来慢慢培养员工的思想, 对于违法乱纪的人员, 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严厉的处罚, 绝不姑息;同样对于表现突出, 能够自觉遵守制度, 并服从管理和监督的员工, 也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 让整个机构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员工都努力诚实的工作, 增强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 还要适当的给予员工物质上的嘉奖, 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的更加出色。除此之外, 还可以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和学习, 增强员工的专业技能, 让他们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并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王翠兰.我国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时代金融 (中旬) , 2013, (1) .

[2]杨战玮.简析我国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J].时代金融 (下旬) , 2014, (2) .

[3]王慎涛.浅议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时代金融 (下旬) , 2015, (3) .

[4]李焰.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化解[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6) .

防范金融风险的会计对策 篇7

一、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银行的会计风险首先是在制度方面, 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和内部监管体系的不健全, 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目前银行的记账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 没有依据会计谨慎原则来全面指导银行的会计行为, 给银行带来金融风险;银行的内部监管不力, 银行的会计内容控制环节分散, 没有系统地对整个银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风险控制;同时, 银行的各个分支机构都只对主要负责人负责, 缺乏内部管理和监督的制度约束, 无法有效地防范风险。

其次, 业务繁杂, 没有适时根据业务种类进行合理确的职能划分, 管理混乱。银行的工作中不仅仅包括日常的柜台业务、贷款业务, 还有一些信用卡、网银、校园卡等零售业务, 这些业务分散地夹杂在其他的工作中, 没有明确的后续管理工作的规定, 无法进行有力的管理。

同时, 银行人员的素质也是风险产生的一个方面。银行的工作基本是下放基层, 主要是由各个分支机构的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处理和会计的初步工作,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 银行业的不断发展, 银行会计业务人员的需求不断上升, 但是真正具备银行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人才不足成为银行风险防范的隐患。

二、防范风险的会计对策

(一) 完善银行会计制度

加强内部控制, 根据银行的规模和业务特点, 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会计内控制度, 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准确把握银行的实际会计信息, 并有效地控制风险;规范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确保各项会计工作的流程按制度规范进行, 保证操作环节的透明度, 通过过程控制规避风险;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谨慎性原则, 对于重要的空白凭证的领、用、存行为做好严格的登记管理, 对于涉及款项较大的业务处理要通过严格的审批制度来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银行资金的安全;建立健全值班守库制度、岗位制度、押运制度以及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避免出现制度上的漏洞。

(二) 加强内部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

1. 以内部评估制度的推进来提高全行内控管理水平。

从业务部门检查、外部监管和稽核三个方面综合评价会计工作, 如果在监管过程中发现了问题, 可以及时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并对整改的效果进行后续的跟踪, 直至该环节的问题不再出现;差别化设定评估的频率, 即在进行风险状况评估后, 根据风险级别的高低、内部控制状况好坏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来对具体出现的状况设定估计的频率。

2. 加强过程控制, 加强各级员工的沟通交流, 及时发现和解决业务流程中的问题。

把流程控制做为监管的核心工作, 通过对过程的控制来推动银行业务流程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发现工作中的问题, 并多方的探讨解决方案, 及时反馈业务信息, 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质量。

3. 赏罚分明, 通过奖惩政策来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规范, 并激励员工在会计工作中对金融风险预防的积极性。

(三) 严格档案管理

会计工作以原始凭证为核查的基础, 会计档案作为银行各项业务的经营、财务工作的处理等行为中的重要证据和史料需要严格保管, 应该统一集中保管, 不宜外借。对此, 银行应该安排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管理, 按照档案的类别和年限进行整理入柜;如有内部人员需要查阅, 需在会计档案查阅登记本上进行登记, 如外部人员需要查阅, 需要经过银行行长的批准。通过严格的档案管理, 保证原始档案的完整和真实。

(四) 打造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员工素质决定着工作质量, 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了, 会计工作质量才能有效的改善。对此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1. 合理聘用和选拔会计人员。

根据各岗位的工作需求, 聘用具有专业的会计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和职业素质较高并且无不良记录的人员从事银行的会计工作, 从人员的选拔开始建立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2. 增加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职业道德教育, 把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敬业精神融入到日常会计工作过程中,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树立起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

3. 重视会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对自己岗位的业务知识的学习, 对于新进员工, 要通过专项的岗位培训结合会计骨干实践辅导以及定期测试的方式, 快速的学习和掌握自身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其次, 要及时了解和学习新的经济、金融、会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 与时俱进, 及时地调整和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有效地防范风险;最后, 还要加强会计人员间的学习和交流, 通过一个良好活跃的学习氛围来不断提高整体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三、小结

银行在的运营管理过程中, 要严格各项制度的制订和落实, 并且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 通过有效的内控措施来防范银行的金融风险。只有最大化地加强管理、规避风险, 才能确保银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玉.浅议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及防范[J].劳动保障世界, 2010 (16) .

审计风险与会计风险异同浅析 篇8

关键词:风险,审计风险,会计风险,异同比较

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 总是存在众多的风险, 而在会计活动和审计活动中, 则面临着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研究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 探索它们的本质特征, 对于正确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 尽可能地防范、减少、规避风险, 保护财会和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涵义

风险, 是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结果的不确定性, 总是与一定的损失相联系。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未来事项的结果所持的怀疑态度。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现性和客观世界的复杂性,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一般认为, 会计是根据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要求对有关的经营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 并利用其对经济活动进行监控的过程, 目的是取得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表现为会计报表。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 会计报表应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真实信息。然而,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 这种信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从而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我们把这种由于错报、漏报会计信息, 使会计报表反映失实乃至误导报表使用者而给其带来损失的风险, 称为会计风险。

审计风险作为审计活动的产物, 也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偏离。在审计活动中, 审计主体在对审计客体实施了审计以后, 需要根据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审计证据, 对审计客体的财务报表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评价, 并提出审计意见。由于审计人员的意见或结论是建立在一种职业审查和专业判断基础上, 因而总存在偏离客观事实、甚至与客观事实完全相反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审计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时给利用审计服务的各方带来损失, 导致审计人员需要对后果承担责任, 这种可能性就构成了审计风险。

二、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联系

1.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同具有客观性。

首先, 会计活动与审计活动都存在着固有风险。财务会计作为一种信息处理系统, 是基于一系列假设为前提的, 这些假设是对不确定的客观经济环境所作的一种描述, 并以其作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理论基础。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这些假设并不总是成立的。如基于持续经营及由此而产生的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必然要使用大量的估计和判断, 基于币值不变的货币计量假设等等。必然导致会计风险的产生。审计活动本身也存在着固有风险, 审计固有风险是会计核算工作本身发生差错的可能性, 是被审单位经营活动中所固有的, 因此也是与生俱来的风险。其次, 会计活动与审计活动还有因其工作性质而产生的风险。由于会计理论、会计方法的局限性和经济背景、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 会计报表只能近似地反映企业财务状态和经营成果的全貌。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在利益追求上客观存在的差异性, 使得他们都有可能对会计行为施加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的影响, 从而使会计信息偏离客观事实, 导致会计信息出现错报和漏报, 进而存在会计风险。同样, 审计风险的客观性也是审计工作的判断性质所决定的。审计工作离不开职业判断, 判断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而审计人员受工作经验、执业水平的限制, 对于同样的问题可能产生不同的判断, 使审计风险的存在成为必然。

2.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同具有多样性。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复杂, 形式多样, 存在于会计、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会计风险按其产生的原因划分, 有会计本身的固有风险, 也有会计人员的行为风险;按其可控程度划分, 有可控制会计风险, 也有不可控制会计风险;按其表现形式划分, 有扩张型的会计风险, 也有抑制型的会计风险等。审计风险按其产生的环节而言, 有聘约风险、计划风险、证据不足或证据过量风险。进行审计抽样时存在的抽样风险, 符合性测试存在的信赖不足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 实质性测试时存在的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 编写审计报告时存在的审计报告风险等。审计风险按其产生的原因划分, 有经济事项发生和处理过程本身的差错而引起的, 也有来自客户方面的风险, 如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管理当局的舞弊等, 还有来自审计人员方面的因素, 如审计方法不当、审计证据不足、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等, 从而使审计风险又可划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3.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同具有可控性。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但人们在风险面前并非无能为力, 因为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因而,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这些影响风险的因素, 达到控制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目的。如现行会计准则中, 对同一经济事项往往规定了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 但这同时也增加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 我们可以通过限制这种选择的可能性, 降低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 进而降低会计风险。同时, 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各种社会监督机制,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试行会计风险预警机制等办法, 及早发现、识别和控制会计风险。对审计风险同样是可以控制的。在审计风险三个因素中, 检查风险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 当评估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越高,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就越低, 因此, 人们就可以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评估, 如评估影响固有风险的因素, 通过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等, 据以有效地控制检查风险。

4.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同具有潜在性。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 但这种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 潜存于会计、审计工作中, 它们是否发生, 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的大小, 即能否从潜在的风险转化为现实的风险, 这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会计信息存在错报或漏报的现象, 但没有被发现, 或虽被发现未能被追究, 则会计人员不会或不会全部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同样, 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虽然判断失误, 或者由于违约、过失、欺诈等原因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告, 但没有使依赖审计报告作出决策的报告使用人遭受损失, 既使审计人员的行为偏离了审计准则的规定, 也仅仅是潜在的风险。只有当审计委托人或依赖审计报告的社会公众要求追究这种责任, 或要求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时, 这种潜在的风险才会转化成现实的损失。

5.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同具有严重性。

无论是会计风险还是审计风险, 造成损失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是会计的生命。就一个单位而言, 会计信息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根据, 也是改善其内部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就整个社会而言, 会计信息是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依据,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会降低企业的形象, 而且会使社会资源逆向配置, 阻碍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危害。为此, 《会计法》制定了严格规定,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伪造、变造会计资料, 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样, 审计人员由于违约、过失、欺诈或审计失败等原因, 不但可能给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 还可能给审计委托人或依赖审计会计报表的第三人造成重大损失, 严重的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紊乱。对此, 按照相关法律和规定, 审计人员也要承担行政、民事或刑事责任。

三、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主要区别

1.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产生基础不同。

风险源于责任。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虽然表现形式多样, 但其根源产生于相应的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 而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是需要严格区分的。会计责任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如果一个单位的会计人员或管理层没有尽职尽责地做到这一点, 就必然面临着巨大的会计风险。审计责任是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 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审计人员为了履行其职责, 必须对审计工作作出合理的安排, 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去执行审计业务, 以便有合理的把握去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所存在的重大错误、舞弊以及对会计报表有直接影响的重大违反法规的行为。否则, 同样面临巨大的审计风险。但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者免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正是由于其产生的基础不同, 这就在根本上把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区分开来。

2.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构成因素不同。

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除具有多样性特征外, 与之相联系的是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的构成因素不同。构成会计风险的因素除了会计本身固有的原因外, 主要是会计人员和管理层的行为风险。会计人员和管理层的行为风险又是由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两方面组成, 技术风险是指会计人员在业务处理上操作失误或理解偏差而产生的风险;道德风险是指由于在委托代理关系中有关各方行为目标的不一致而产生的对各自利益的追求而产生的风险。而审计风险的构成因素, 依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第四十七号审计标准说明, 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因素构成。

3.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可控程度不同。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比较 篇9

1、会计风险概述

所谓风险, 就是在某个时间和空间中, 人们的某项活动可能带来的危险或者损失, 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 具有不确定性, 但是它的发生是客观的。而风险的不确定性可能为企业或个人或者带来利益, 或者带来损失。

而会计风险的产生则是因为会计信息具有不准确性, 而会计信息的不准确会给多方面带来损失, 不仅包括企业, 同时会计人员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为这些损失负责, 与此同时, 经济活动中的公众也会遭受经济损失。错误的会计信息也会降低资源的使用效率, 误导资源流向, 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阻碍。

会计信息失真会给企业的形象产生不利影响, 降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 如果出现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信任危机, 为违法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会计风险愈演愈烈, 一些企业甚至为了私人利益是而视会计风险为无物, 这些行为不仅为企业, 个人带来的严重的损失, 而且还严重的威胁到了国家的利益, 因此, 预防会计风险已经成为了整个经济领域以及经济的研究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综上所述, 会计风险就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 会计人员因为会计信息的失真而引起损失的各种可能性。而且, 因为会计风险的对象可以分为会计人员, 管理者以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所以, 根据会计风险的影响对象的不同, 我们将会计风险分为会计人员的责任风险、管理者的责任风险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损失风险。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信息统计的时候出现错报, 漏报的现象。第二, 会计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第三就是会计人员整理会计信息缺少准确的依据等。正是因为这些原因, 使得我国的会计风险与日俱增。

2、审计风险概述

在国际审计准则中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因为财务报表中出现了严重的错误, 而审计师对这些财务报表提出了不相应的审计意见而产生的风险。而我国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为, 审计风险是财务报表中存在错误,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后提出了不恰当的意见的可能性。从这个概念中, 我们可以分析出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就是造成审计风险的主体是注册会计师, 原是存在重大错误的财务报表, 没有被注册会计师为发现的可能性。而财务报表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按照相关的会计规范向审计部门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第二, 被公允的财务报表却被注册会计师认为是错误的。从这两层含义上,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审计风险的定义虽然与国际上的标准在语言表述上存在着不同, 但是实质上却是相同的。

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含义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审计风险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 客观性。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管, 总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误差, 而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道德也决定了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正是因为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决定了我们只能认识它, 不能根除。

第二, 普遍性。只要存在审计活动, 就会存在审计风险, 而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 离不开审计, 而经济活动无处不在, 这就决定了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

第三, 可控性。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是客观的, 因此只要正确的认识审计风险, 对审计风险领域进行正确的分析, 就可以以此为根据而采取正确的措施, 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 将风险程度降到最低。

二、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联系

1、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共同点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虽然在概念上具有本质的不同, 但是因为它们都存在于经济活动中, 所以它们也具有共性。

第一, 二者都具有客观性。这两类风险都是实际存在的, 不因为人们意识的改变而改变。而且, 财务会计进行信息处理时都要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 但是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 这些假设条件都是无法达到的, 所以, 只要存在会计工作, 就会发生会计风险。而审计风险也是因为对经济活动进行处理的时候发生的差错, 是与生俱来的。这些就决定了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措施对它们进行认识, 进而降低它们对社会所造成的损失, 而不能彻底的消除。

第二, 二者都就有多样性。造成这两类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 而且会计与审计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形成风险, 因此, 按照不同规定依据进行分类, 可以将他们分为各种类别。如会计风险可以分为自身存在的固有风险, 会计人员引起的行为等;而审计风险按照产生环节不同可以分为与客户相关的聘约风险, 计划时的计划风险以及抽样风险等。同样的, 还可以按照风险的影响对象不同, 影响程度不同等因素进行划分。

第三, 二者都存在可控性。虽然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都具有客观性, 但是这并不代表人们无法认识风险。随着风险产生的原因的不同, 风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所以, 我们可以通过对风险产生的因素进行认识, 进而对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进行控制。我们可以通过减少会计处理方法的种类间接的减少信息失真状况的发生, 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进而降低会计风险。同时, 我们也可以通过对会计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管来降低会计风险。而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我们可以从审计风险的三个因素入手, 即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审计自身固有的风险以及对审计进行控制所产生的风险, 通过对三个因素之间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检查风险之间的反比关系来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所以, 我们可以通过对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进行分析而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

2、会计风险与审计风向的区别

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 二者产生的基础不同。会计风险产生是因为会计责任, 而审计风险的产生是因为审计责任, 而这两种责任却具有本质的区别。会计责任是因为企业内部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而对企业的资产及财务资料进行管理, 而审计责任则是保证审计报告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而具有准确性。此外, 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会给企业带来会计风险的潜在威胁, 而审计人员要通过工作的严谨态度来发现审计报表中的错误, 不然也会引起审计风险。但是审计人员的责任只能由自身承担, 不能被转移, 根据这一特点也可以区分审计风险与会计风险。

第二, 二者的风险构成不同。两种风险产生的不同原因, 决定了它们具有多样性, 进而决定了它们也具有不同的构成因素。根据会计风险发生的原因分析可知, 会计风险包括行为风险, 这主要是因为会计人员的行为引起的, 还包括因为会计人员的道德与能力而引起的道德风险与能力风险。而审计风险则包括审计活动自身具有的固定风险, 对审计活动进行控制与审查引起的控制风险以及审查风险。

第三, 二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控度。在会计风险中, 会计人员只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对会计的固有风险进行控制, 而对于因为会计的技术问题所产生的风险, 会计人员同样也可以通过业务能力的提升而对其进行控制。但是对于审计中的固有风险来说, 它经常会受到审计的对象的不同而产生影响, 因此面对它进行控制就不能依靠审计人员能力的提高, 需要了解项目相关的性质, 财务状况等。所以, 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只能够从其他两类风险进行。因为控制的风险类别不同, 具有的风险控制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综上所述, 审计风险与会计风险之间即存在着相同点, 也存在着不同点, 这有对他们进行比较分析, 才能对它们进行更好的掌握, 进而将其风险控制到最低, 降低企业, 个人和国家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继兰, 胡元华:《试论会计风险和防范》, 《山东经济》, 2002年第5期

[2]、王瑾:《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措施》, 《北方经济》, 2005年第4期

[3]、尹海平:《审计风险与会计风险异同浅析》, 《经济师》, 2010年第1期

金融会计风险 篇10

【关键词】网络金融  风险  风险控制  监管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地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势在必行。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金融,尤其是“余额宝”、“微信红包”的出现,在整个金融行业掀起了一番浪潮,但随着接二连三的诈骗案件的出现,逐渐暴露出网络金融所存在的许多问题,因此对网络金融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应该更加重视,控制这些风险、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十分重要。我国网络金融较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较晚,发展速度仍然比较缓慢,对于监管方面也一直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和框架。随着网络金融的高速发展及其背后隐藏的风险,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规范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网络金融风险的种类及成因

(一)网络金融风险的种类

相比传统金融,网络金融存在更多的风险且破坏力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风险。网络金融的发展高度依赖于计算机或移动设备的软硬件设施,一方面由于操作系统与业务主机应用系统之间是通过数据来通信的,尽管有多层的安全系统也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攻击,从而给网络金融的操作业务带来严重的损失,互联网的高联动性甚至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全面瘫痪;[1]另一方面,对于客户来说,网上一些恶意的更新软件,以及一些木马链接,将软件进行非法篡改,窃取客户的账户密码和个人信息并盗窃资金。此外,计算机系统停机等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会给网络金融行业带来各种程度的损失。

就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资金被盗事件时有发生,不少黑客将病毒隐藏在网址、二维码以及短信中,一旦消费者在淘宝上点开这些病毒文件,木马就会盗取余额宝或支付宝里的资金。尽管余额宝承诺只要资金被他人盗取都会予以赔付,但相关的调查、条款的不明确也可能会发生拒赔。

2.操作风险。由于技术操作人员的粗心或者是客户对操作不了解以及疏忽,导致业务操作不当或失误,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资金损失,操作命令一旦确认便不能取消,损失也无法挽回。客户必须充分了解操作软件,工作人员也必须遵守职业操守,以防止操作风险给个人或公司带来损失。

对于网上银行来说,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有:网上银行员工的粗心引发操作失误带来的损失;客户因欠缺安全操作知识而带来的操作风险;内部员工窃取客户私人资料或盗窃资金。[2]

3.法律风险。目前我国的法律对于网络金融的监管还比较欠缺,立法比较滞后,从而一些网络金融业务,例如网络信贷、众筹等钻法律的空子,进行非法融资和发行理财产品,隐瞒投资风险,实行网络诈骗,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3]并且在网络金融业务在进行跨国交易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或法律条规,也会导致法律风险的发生。此外,法律对用户在网上交易、购物的权益保护不够,当用户面临个人信息被泄露、买到假货等有损自己权益的事件时,法律不能给予相应的保护。

4.信用风险。我国的信用系统还不够完善,消费信贷发展水平较低,由于没有一个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银行对于网上银行的信用透支会采取谨慎的态度,从而使消费者不能享受到网上银行提供的成本较低的个性化信用贷款服务,银行的信誉也会受到影响,并且银行存在的操作风险和技术风险都会使客户对银行的信誉产生怀疑。此外,当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时,卖家对自己产品的欺骗隐瞒行为也会使消费者对于网上购物失去信心。

5.市场选择风险。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环境下,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网络金融业务面临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方面,在办理网络业务时,网络客户倾向于隐瞒自身的真实信息,导致金融服务的提供商不能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从而面临着经济损失,从而降低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在进行网购时,商家倾向于夸大自己商品的质量,消费者也无法区分优等品和劣等品,同时售后服务也跟不上,各个商家之间的价格竞争只会使得商品的质量逐渐降低。若网络金融市场还得不到有效监管,在未来有可能成为“柠檬市场”,劣等品驱逐优等品,整个网络金融服务质量降低。

(二)网络金融风险的成因分析

1.网络与金融机构的结合。金融业是以商品和信用为基础的,负债比例高且经营不稳定,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众对其的信任,上下游的联系紧密,一旦某家金融机构出现经济危机,就会发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金融体系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动摇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当其与互联网结合时,互联网的联动性会使这种风险更加扩大,并且风险的种类也增加,信用风险、系统风险、操作风险都随之扩大,如果某一个网络节点出现问题,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

2.管理经验的匮乏。目前在网络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还很匮乏,管理经验相对不足,风险管理建设比较之后,容易导致技术风险和业务风险的产生,使网络金融的风险因素扩大。目前的大学并没有开设有关网络金融风险管理的课程,没有进行相关的人才培训,因此管理质量也无法提升,这将阻碍网络金融服务的提升和发展。[4]

3.信用体系不健全。在进行网络投资时,实际上类似一场博弈,对双方来说,失信是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尽管这个选择不是最有利于社会的结果。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我国信用系统的不健全,对于失信行为的惩罚不严厉,相关的法律准则和约束体系不健全,违约风险大,容易触发信用风险。一方面与整个社会长期形成的观念有关,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信用系统,否则信用风险的爆发会危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4.法律体系不完善。尽管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可实用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差,并且对网络金融业务的很多领域并不涉及,对于交易者的身份认证以及电子合同的法律有效性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网上业务存在的技术风险以及网络欺诈等方面存在法律漏洞,对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不够,以及内部工作人员的处罚条例不够严厉,法律法规不健全带来的法律风险不容小觑。[5]

以“拍拍贷”为代表的P2P网贷平台来说,P2P网络借贷平台也存在着监管真空的问题,由谁管,怎么管,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监管部门尚未出台相关措施,P2P是否存在非法集资的界限也很难确定,实际操作中是否存在非法洗钱、高利贷等问题都要密切关注,金融监管部门以及政府必须纳入监管范围,不仅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以防网络诈骗和信用危机,而且也要加快建设信用系统,促进信息透明化。[6]

三、网络金融风险的控制

对于网络金融所面临的风险,必须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办法,对网络金融必须实施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同时借鉴国外优秀的监管方法,防范风险的发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互联网的软硬件设施

首先,网络金融机构必须不断提高互联网核心技术水平,加强硬件设备的升级,积极鼓励软件的研发,加强网站的安全系统维护,建议完善的安全防御系统。其次,在网上交易活动中,要联合运用多种安全手段,例如实名认证、数字证书、密码保护等,保障交易的安全进行;最后,要采用先进技术防范系统漏洞,与有关的信息技术部门合作,加强抵御木马和黑客的攻击的能力,提供一个安全的交易环境。[7]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对于机构内部员工方面,要确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职业操守以及员工的素质,对于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要严加惩戒,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应当严格,要有相应从业资格证书以及一定的工作经验。其次,对网络信贷等业务的法律条例应当更加明确,规定相关的主体和义务,要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原则,加大对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最后,对于黑客等恶意攻击行为的条款也应该更加完善,网购出现的假货行为应该严厉打击。

(三)注重人才培养

首先,应该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栽培,可以通过高校培养、内部培训、聘请外国人才等形式,财经类高校也应该设立风险管理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其次,也应该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鼓励互联网技术创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只有完善互联网技术,才能更好地提供网络金融服务。最后,大力培养网络金融监管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有完备的金融知识,也要有法律知识的储备,还要懂得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监管经验和技术,丰富监管人员的知识技能,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全方面的培训。

(四)增强客户安全防范意识

客户在进行理财投资时,应多方了解后再做决定,不要被高收益率所蒙蔽;客户应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警惕一些不法分子冒充银行所发的短信,不要轻易点击短信里的网页,输入银行账户密码;不要随意加入未知的公共Wi-Fi,某些黑客利用网民蹭网的习惯,利用路由器的网络漏洞,盗窃网民手机里的个人信息和盗刷手机银行、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资金;客户不宜将账户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电脑里应安装防毒软件,不要在公用的电脑上登录网上银行、淘宝等,以防资金被盗。

(五)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我国的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贸易总额的百分比相比其他国家高,如果不对信用体系加以完善,容易爆发信用风险,公众丧失对企业的信心,整个社会的经济会处于萧条状态。首先,应该开发个人信用数据库,方便网上银行、等机构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从而降低违约率。其次,应该开发个人信贷登记系统,实现信息共享,防范信用风险。

(六)协调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

单纯的分业监管对于网络金融来说效果并不是很好,很多网络金融产品的归类不明确,分业监管模式难以应对,例如阿里金融涵盖了多种业务,若实行分业监管,部分业务处于监管真空,因此对于网络金融,必须加快发展混业监管模式,对分业监管体制做出适当调整,协调使用两种监管模式。[8]

参考文献

[1]冯元.试析网络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4(10):61-62.

[2]范嵩.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3]王泽华.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风险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4.

[4]何昕.网络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

[5]祁让坤.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现状及完善措施[J].时代金融,2014,(4).

[6]杨华.我国P2P网络信贷的发展与监管研究[D].湖南大学,2013.

[7]邱兆祥,毛可,安世友.网络金融发展的必然性、隐藏的问题与应对之策[J].长江论坛,2014,(5):90-94.

刍议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措施的应用 篇11

1.1 会计核算风险

金融会计核算风险主要是指金融会计在工作过程中常出现的失误所带来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包括会计在履行职能时, 不能按照相关规定运行而造成的欠款。或者由于核算过程不认真, 造成的账目与实际支出不符等现象。核算是每个会计的基本职责所在, 必须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当前, 会计核算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会计人员不能够自觉的履行自己的责任。

1.2 会计监督风险

企业会计除了要完成必要的核算外, 还要对金融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监督。目前, 许多公司存在会计监督不严, 监督作用不明显等现象。在金融业, 很多银行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 将存款规模作为银行追求的目标。而对于会计监督则不管不顾, 经常出现钱花出去之后再记账, 没有一定的计划, 这样使企业超支的情况屡屡发生。长此以往, 企业的信誉会越来越低。

与此同时, 在金融行业, 决策导向风险也时刻存在, 其出现主要源于企业会计不能够很好地实现核算和监督职能。很多应该及时发现的问题没有被上报, 致使上层领导不能够及时的把握动向, 造成严重的决策失误。

1.3 信息操纵及创新过程带来的风险

信息操纵风险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的管理层, 许多金融部门的会计信息存在虚假成分, 只是由于相关管理人员为了满足一己私利, 假账等状况不断地出现。这样使金融机构时刻存在这一种潜在危险, 并且由于不能够及时地做出风险评估, 只能进一步的恶化。同时, 由于许多管理层为了实现个人名利目标, 过分强调经济效益, 要求企业进行创新。这样不但使企业的会计承受很大的压力, 同时很容易出现不恰当的创新方式, 从而带来很大的风险。

1.4 金融企业员工自身素质低下带来的风险

由于金融业不断迅速的发展, 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 因此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也参差不齐, 很多员工不能够遵守员工规范, 工作热情不高, 甚至工作能力有问题等。造成企业规定业绩不能够顺利地完成, 甚至造成很大的损失。

2 金融会计风险出现的原因

2.1 金融监管模式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这样会存在很多的隐性风险。本地保护政策让金融行业存在着很多不公平性。部分金融机构内控能力较差, 会计信息造假等现象一直存在。

2.2 市场竞争过于激烈

经济的发展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使企业更快的发展, 另一方面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然这也给金融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金融机构进入市场的门槛偏低, 同时吸引了大量的资金, 这样为金融企业风险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2.3 金融会计素质低下

金融风险的出现其核心就是金融会计的素质较低, 由于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金融业需要的会计越来越多, 那么很多人专业水平低下, 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 这样不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少金融风险的存在。相反, 更加促进了金融风险的扩展。

2.4 金融会计手段单一

会计手段单一主要体现在金融会计核算的监督制度不合理, 还有金融会计的电算化需要改善, 金融企业的科技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同时, 金融机构对其风险的预测不够准确、方法过于单一和死板, 也是造成金融风险屡屡发生的重要原因。

3 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3.1 加强金融会计队伍建设,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企业员工的素质偏低会给金融行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所以对于金融行业来说, 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会计队伍, 使金融机构能够稳步的发展。具体做法为首先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培训, 使其能够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并且使他们养成用法律来武装自己的好习惯, 不能够因为关系, 人情等因素就不进行必要的监管;其次是要对会计人员做定期的考核, 将工资与表现紧密结合, 实行能者居之的管理方案, 改变他们不负责任的作风;最后是要定期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培养全能型的会计人才。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制

(1)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应该针对金融机构实行上下监管的管理体制, 加强企业人员的内部控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从而使企业具有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 并且要求会计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业务流程。同时, 对于相对重要的岗位或者易出现风险的地方要进行严格监管。当然, 最重要的一点是使会计人员能够意识到自己最大的任务是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 具有决策和指导的作用, 而不是简单的记账而已。所以企业会计要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 企业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指标体系, 使会计具有预防风险状况的能力, 如果一旦出现风险状况, 也能够做出快速的反应, 能够处理必要的金融风险。

(2) 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 充分发挥金融会计的监督作用。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的核心目的就是使金融会计和监管主体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不同的管理机构之间要相互沟通, 使企业监管人员能够对金融会计的状态做及时正确的了解, 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金融会计的监督作用要时刻得到体现, 优秀的金融会计要能够在事前做好对金融风险的洞察力, 及时发现和改善企业存在的金融管理问题。金融会计要能够了解金融风险的指标, 一旦出现金融风险, 那么就要进行及时的补救。

3.3 不断完善金融企业的会计制度

一是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成员, 金融会计的个人素质和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金融风险的发生。因此为了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 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 确保会计在进行资产估算时的准确性。如可以改善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方法, 增大提取范围和提取比例, 如果贷款出现问题, 金融会计应根据其出现呆账概率的大小, 提前准备好呆账准备金, 直到呆账准备金足够多时, 便可以不再提取。同时, 金融机构在准备呆账准备金的时候, 不要仅仅依赖于贷款, 对呆账的认定要及时准确, 并且不能仅仅局限于行业的规定, 好的会计人员要能够审时度势, 及时的发现和处理金融企业的呆账信息。

二是对坏账信息的处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坏账资金的提取与其损失相吻合, 银行可以利用账龄分析法来完成坏账资金的准备, 同时, 坏账资金准备的比例也不能一成不变, 而是要根据账龄的性质做适当的调整。银行也应该未雨绸缪, 将每年银行所产生的利润拿出一部分作为金融风险预防资金, 金融机构要随时关注贷款企业抵押的固定资产的市值, 一旦这些资产市值出现大的变化, 银行应及时对其估算值做出调整, 以防止银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三是改善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案, 随时关注技术更新较快的资产并进行加速折旧方案, 同时企业的创新和改革也十分必要, 尤其是对于金融机构的会计制度来说, 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金融风险的产生。

3.4 改善金融会计的信息揭示系统

金融会计信息揭示系统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改善现代金融企业资产核算不真实的情况。金融风险产生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企业的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可靠。导致银行等信贷机构无法判断企业的真实情况。所以,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 对于企业贷款时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做具体的核对, 当然, 要完成这一目标, 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于金融会计信息揭示系统。如企业在申请贷款时, 银行可以要求其必须呈交由注册会计师批准后的真实财务报表和现金流量表。银行可以要求企业提供现金流量的相关信息, 而不是只做静态财务的考核。如果贷款数额较大, 银行要要求企业提供完善的财务报表, 并确保其偿还能力。而对于银行本身来说, 金融会计要能够客观地记录银行的财务报表, 及时发现易出现金融风险的信息和情况, 并将其上报上级领导。金融会计的信息揭示主要可以起到完善金融会计报表的目的, 同时可以随时限制银行对外业务的风险指数。防止企业产生不必要的金融风险。

3.5 采用先进的技术协助金融企业积极推进责任会计制度

责任会计的推行也是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即将金融会计风险进行分散处理。这样有利于企业随时发现自身的问题, 从而积极地解决问题。当然, 这需要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支持, 主要原因在于责任中心会因此产生很多的财务报表等文件, 计算机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通过责任会计制, 可以有效地实现金融企业的分权管理, 充分实现权责利的完美结合。从而不断的提高金融会计的核算质量, 减少金融会计风险。

4 结论

金融行业的发展给企业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而作为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会计的责任更加的重大。金融会计要具有良好的财务核算以及监督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金融风险不断地减少。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提高金融会计本身的能力。近年来,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 金融行业受其自身特点的影响, 风险不断地出现。因此, 金融机构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改善原有的经营管理制度, 培养全面的会计人才, 并充分发挥会计在金融企业中的作用, 进而从根本上减少金融会计风险的存在, 促进金融企业的快速发展。

摘要:金融会计风险是金融风险中最值得关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金融会计风险无处不在。本文针对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和原因, 提出了预防金融会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如从根本上改善金融机构的管理和经营制度, 不断完善金融企业的会计制度, 确保金融企业信息的真实性等。总之, 金融风险时刻存在, 不容忽视。

关键词: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上一篇:预激综合征伴房颤下一篇:骨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