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习语文(共12篇)
快乐学习语文 篇1
语文是一门重要而古老的学科, 它是真正立足于民族之根的文学。每一个孩子都是具体而唯一的, 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意义不亚于人生的启明灯, 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传授和分享, 把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 尽情徜徉。但目前的困境是学生视语文学习为负担, 不说积极去拓展课外的语文知识, 单单对于课堂内的语文学习也觉得味同嚼蜡。“教不严, 师之惰”, 这其中教师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深感于此, 笔者从教师角度来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热爱教书, 关爱学生
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教书是愉快的事业, 你越教就越热爱你的事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也不正包含着你的一份辛勤的成绩在里面吗?”语文教师只有把教书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去经营, 才会有责任感, 才会想方设法把语文课上好。作为一名光荣而有使命感的语文教师, 把文章中瑰丽的语言、精巧的构思、深刻的哲理……融进教学中, 源源不断向学生输送。这期间, 教师必然会享受到语文课的趣味。
除了对教书的热爱, 对语文的热爱, 还有对学生的关爱, 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孟子曰:“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教师要关爱自己的学生, 才会赢得学生的亲近和尊敬, 师生关系才会真正融洽。批评学生的时候不要侮辱学生, 切忌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 心安理得地压制强迫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 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一个自尊心和面子上随时受到伤害的氛围中, 他的第一选择不是学习的需要而是保护自尊心不受伤害。教师关爱学生的目光一定要触及每一位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充满被尊重和重视的阳光, 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要站在生命的高度, 站在人类的历史高度, 与学生一起前进。
二、转换角色, 平和心态
语文教师要有角色转换的意识, “如果是我的孩子”, 我该怎么教。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 就会超越功利性去教语文育学生;“如果我是学生”, 能从这堂语文课中学到什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根据他们的年龄、心理、阅历去理解去解读去备课, 就更有针对性, 就不会居高临下地压抑学生思维, 就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使学生缩短与语文的距离, 与语文产生亲切感。
一些学校对教学价值的认识出现了简单化的倾向, 操作中重视卷面分数而忽视过程和综合评价。实践中, 一些教师被眼前一时的成绩所左右, 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教学不是为了卷面上的分数, 如果只以分数论成败, 那么爱因斯坦、钱学森等人也不会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学生不是工厂里的零件, 经过学校加工, 个个符合ISO9001的标准, 否则就淘汰。笔者相信诗仙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之言论。语文素养并非一朝一夕能获得的, 须有较长的积淀过程, 这就决定了语文是慢工出细活, 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不温不火、不急不躁、细水长流。语文教师有了良好心态就能微笑地对待每一天, 微笑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微笑地对待每一堂语文课。笔者相信学生日后回忆, 对当年初中语文学习定会会心一笑。
三、以书会友, 潜移默化
语文教师除了对课堂内容了如指掌, 对课外知识也应广泛涉猎。学生对语文的喜欢很可能是源于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引经据典, 侃侃而谈。如与学生一起分享钱钟书的《围城》:“赵辛楣看苏小姐留住方鸿渐, 奋然而出”;“孙小姐被学生作弄, 全班笑得前仰后合, 孙小姐奋然出课堂”。这个“奋然”多么传神!玩味着眼前字句, 揣摩着作者意图, 感悟一些人生道理, 不也快哉。
对于阅读, 自然更没有框框架架。报纸、杂志, 小说、散文, 甚至广告, 均是吸收知识、扩展视野的好素材。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能落实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 初中三年大到每学期, 小到每星期看哪些书得有具体内容, 具体任务, 甚至从哪一页看到哪一页。学生在家看不完, 语文教师大可抽几节语文课放心让学生们看, 切忌泛泛要求学生自己把握。鼓励学生随时带一本好书, 在等车等人的时候随意翻翻, 假以时日, 便会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阅读数量上去了, 语文课上师生就往往能心有灵犀, 思想知识碰撞的火花就会闪烁。当然要想学生好学, 必须先生好学。惟有酷爱阅读的先生才能教出酷爱阅读的学生。
四、一起质疑, 积极探索
学生爱问“十万个为什么”, 老师应该深感欣慰, 他们的求知欲, 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 语文教师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对待学生的质疑。因为质疑也需要勇气, 如果随意忽视, 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可能多多少少受挫, 说不定下次就从积极参与者变成无关的看客了。
鼓励学生质疑, 语文老师也要有质疑, 会质疑。譬如, 笔者在教《丑小鸭》时脑子闪过一个问题, 立刻设问: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天鹅蛋, 如果它是鸭蛋, 如何能变成天鹅呢。这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他们七嘴八舌的说“丑小鸭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才会努力追求啊”, “丑小鸭如果知道没有白天鹅的潜质, 结局就不一样了吧”。“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是:要面对挫折, 坦然应对, 坚持不懈, 定有美好的未来”。教师有了“山重水复疑无路”, 学生来个“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一来, 教学相长, 师生同乐。
五、捕捉精彩, 教与幽默
教师更要像一名优秀的摄像师, 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 特别是学生的闪光点。举个简单例子, 一次在上《陈太丘与友期》的县公开课上, 笔者请一学生朗读全文。这位学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 赢得了全班学生不由自主地热烈掌声。笔者趁热打铁, 询问道:“你能握一下我的手吗?”学生不禁喜出望外又夹杂着一些激动, 兴奋地握着。从握手这一小小细节中, 笔者察觉到了学生被自谦式的表扬感动了。还有一次, 笔者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听写, 某女生可能一时嘴快, 随口说成了“草纸”, 全班哄然大笑。这时笔者发现这位女同学面有尴尬, 尽管她平时学习成绩很一般, 笔者不但没有呵斥她, 反而借机表扬了她一下, 说这位同学告诉我们, 有些文字是不能随便省略的, 比如给人“一把刀”和给人“一刀”有本质的区别, 全班再次豁然一笑。这位女生特意冲我微笑, 这微笑有一份感谢在里面。
六、把握时讯, 与时俱进
教师可能比较推崇“五步法”或“六步法”之类的教学模式, 先解题后注音再释词而后分段等。这种做法对于涉猎好奇, 追求新鲜信息的中学生来说似乎有点照本宣科, 了无生趣。语文老师应该是传递时代信息的先锋, 把最新最真的东西传递给学生, 把新鲜的事, 有意思的事, 大事小事身边的事, 带进教室晒一晒。这样既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又能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 一举两得!比如, 今年春晚本山大叔的《同桌的你》, 似乎找不到以前那种放肆欢笑的包袱, 到底有哪些原因;又或者大家对于目前两会代表的某些提案有什么看法;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又对我国有哪些潜在影响等等。如此, 课堂的小语文走向了生活的大语文, 真正做到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学生从热爱语文到关注生活, 自然乐趣起来了。
上述六点, 是以笔者与学生和谐欢乐相处多年有感而发。作为一名语文老教师, 且不论学生从我这儿学到什么, 但是我看到他们清澈的眼神, 会心的微笑, 健康的体魄, 就会意识到这是一名语文老师的意义所在, 快乐所在。笔者不敢奢望“桃李满天下”, 只想追求快乐的语文教师, 快乐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论语文教学中的减负增效, 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9 (12)
[3]王文, “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 [J]语文学习[J], 2003 (5)
快乐学习语文 篇2
呼吁大家重视语文基础,拿下选择题是你高分的基石。
最佳的状态是一道不错,错一两道也无妨,错太多你的语文就危险了,除非你作文只扣几分(你确定你能只扣几分吗?)
有人问怎么个重视法?你每天都要看,不要积累了一些就完全放任不管。
广东卷考查字音、成语(词语)、病句,这些要靠个人,我帮不了你,我只能鼓励你去学。语文篇主要谈简答题技巧和作文。
古文部分
这个算是让很多人捉摸不透的东西,包括我学了一年高三还是觉得自己一窍不通,考试基本上连蒙带猜。
但不管怎么说,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的。
为了学好古文,你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课本文言文过一遍(当然我也就跟着老师过了一遍就没有再看了),然后熟识18个文言虚词、120个文言实词(自己找资料吧,很多教辅上都会有的,比如基础知识手册),熟识传记常用字的意思(这个和120个实词有一定的差异并且更加实用)。
接下来是做题。做这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汇编题。
错很多甚至全错那都是常有的事,连语文学霸也难以幸免。
在你怒摔试卷之后,记得把译文翻出来,一个个对照着看,把一些不懂的字,包括实词虚词,用荧光笔划出来,再用红笔写下它的意思,直到你的卷子一眼望去全是密密麻麻的笔记。 震撼吧,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没事干就当看故事翻一翻你的笔记,这时你可能会发现:哇,这个词好像出现了很多次了,原来在古文中是这样用的。那么恭喜你,你就有收获了。
古文没有什么诀窍,却不代表你可以放纵不管,我给了你一个学习的方向,相信我落实做好一定会有收获。
古诗部分
你应该知道有很多学校根本不讲古诗,原因很简单,讲了也白讲。
所以我对此也表示无力,我们只能祈祷高考古诗的寓意尽量明显一些,情感尽量好把握一些。
你要问我,天啊,这个古诗我怎么就理解为另外一个意思了,然后还能巴拉巴拉讲一堆道理出来,我只能说,我们都一样。
快乐学习语文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朗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74-01
几年的语文教学,从一开始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猛醒,让我感觉到语文课恍若是一个华丽的大舞台。灯光下,画一般的图片,歌一般的诗句,诗一般的音乐悉数登场。课堂里,抽丝剥茧的内容分析,大张旗鼓的人文熏陶,喧宾夺主的课外拓展逐一亮相。我不禁赞叹,学语文是一种乐趣,教语文是一种幸福!教学中的忙碌与辛苦,积淀的是一点点的怎样上好语文课的经验。我觉得语文课堂应该是情感的课堂,一位语文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演奏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难忘的乐章!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低年级的语文教学?
1 保证课堂40分钟的高效
第一是关注学生的课堂纪律。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课堂上,我努力营造和谐、活泼的氛围,努力让自己的语言变得更加亲切,充满激情。我特别注重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请注意读书的正确姿势、你的声音真美、你的回答太精彩了。”“谁最聪明?谁的答案更好?谁能把老师问倒了……”“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简短的语言,更让学生满心欢喜,积极思考。在生生、师生不断互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日渐浓厚。
在教学中,我喜欢采用游戏教学,比如,学习生字的时候我用串糖葫芦、猫捉老鼠、摘果子、开火车、百宝箱等各种游戏,并且把这些游戏都编成了儿歌,学课文时,我用千里传音、声音爬楼梯等游戏,这些游戏都让我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激情,孩子收获了知识,同时体会到学语文的快乐。
第二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为低年级教学主要是识字,课件中对于生字的设计要多种多样,反复学习,强化记忆。如果我们不借助课件,单纯让孩子去记生字,从人的认知规律来说,没有兴趣的记忆是很烦躁的。有了课件中的精美图画,不同颜色的字体,再加上动画放映,孩子的兴趣就会提高。这样一节课下来,孩子学的很轻松,记得很牢固。
第三是关注速度慢的孩子,整体上提高全班孩子的学习水平。不同能力的孩子,掌握的知识量不一样。对于这个问题,或许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困惑。针对这种情况,我想提出以下建议。
(1)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根据学习程度不同给孩子排座位。学习速度快的和相对慢的,识字量少的一起,这样在学习中互相带动,互相促进,两人便形成了“比、帮、赶、超”的学习风气。
(2)在教学中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讲每课的生字时,我先示范,再让孩子写,写的时候我会一个一个的指导,纠正,发现孩子容易错的笔画时,我接着全班示范、讲解,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正确、熟练的掌握。
(3)注意艺术的语言。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学习效果最好。我们班一个孩子叫刘长扬,刚开始学习自主性很差,一点兴趣也没有。有一次语文课上,长扬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并且回答的很准确,我在全班孩子面前说:“长扬,你越来越棒了,在老师心里,你是最聪明的!今天你回答问题这么好,那我相信这课的生字你会记得很好!”听了我的话,全班同学为他响起了掌声,长扬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第二天,我刚进教室,长扬跑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这课的生字我都记住了,并且我都预习完下一课了。”长扬那胜利的喜悦让我体会到他对学习的乐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成绩的好坏不单单靠几个尖子生,更要靠大多数中下等生和后进生,只有使大多数学生各方面都得到进步才能保证课堂纪律有序进行,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成绩。
2 如何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考查学生学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最为简单和可靠的的方法不是考试,而是给他一份陌生而适宜的阅读材料,要他们直接朗读。那些能够读得流利通顺并且富有语感的,必定就是具备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的。”
(1)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结合教学经验,我稍加总结,朗读课文要做到“三起”和“四到”。
“三起”是:把书拿起;把气提起(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要以饱满的精神,洪亮的声音朗读,抑扬顿挫才能读得分明。气不提起来,无精打采的朗读,感情很难到位。);把腰挺起。“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和脑到。
(2)注意朗读指导。
教学时,注重了词、句、段、篇以及标点符号的指导,效果较好。
首先,我让学生试着读课文。范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用铅笔画出喜欢的词语,再把课文读熟,接着我再用卡片出示重点词语、难读词语,指名朗读,对于难理解的词可作重点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再指名朗读,让学生从口里读出来的是词,而不是字。其次,一些比较长的句子,学生也很难读得好,我引导学生把长句子找出来,先试着朗读。最后,把长句子投影出来,让学生在一次次朗读中,体会到长句子不难读,只要抓住主要词语、句子的主要部分就可以读好。另外,对于文中段的朗读,我主要是让学生注意在读中体会其中的意思。标点符号的朗读,要使学生知道:“问号”要读出升调,“感叹号”要读出加重的语气,等等。这样,经过多次指导,学生就逐步掌握了朗读方法。
(3)朗读的目的要明确。
一篇课文,不是读十遍二十遍就叫做重视朗读,学生每一次朗读,都要有目的,老师都要提出要求,如我在上《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一课时,在精读阶段,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逐段读课文,做到有的放矢,如我指名读这一课中的2~4自然段时,要求学生思考:小燕子三次飞往菜园,每一次都发现了什么?最后让学生齐读,思考: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这样就达到了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在读中逐渐理解课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郁红妍.兴趣为语文学习双翼[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
[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M].语文出版社,1993,5.
感悟语文 快乐语文 享受语文 篇4
一、品味朗读的乐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让学生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把指导“读”贯穿始终, 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领悟、读中明理、读中品味。我曾观看了支玉恒《他是我的学生》的教学视频与大家共享。支老师执教的《他是我的学生》, 是地地道道的指导学生的读书课, 真正体现了以读为本, 让学生读中体验。课上, 支老师安排了四次读课文:第一遍读, 主要是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充分读的基础上, 让学生谈读书后的感受,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第二遍读, 主要培养学生的感悟, 加深理解。读中, 老师或让学生先读, 老师再范读;或老师读前半句, 学生读后半句;或老师带着学生读重点句……而后让学生说说:这样读, 你有什么感受?真正体现了读悟相融, 把读当作理解的手段。第三遍读: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反复读后, 抓住最根本的“生”与“死”这两个字展开教学, 理解阮恒“害怕”与“坚决”的心里矛盾。让学生去读, 读中揣摩。第四遍读, 则是让学生吟咏品味, 升华情感, 体会阮恒“为了朋友的死, 宁可自己死”, 这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就这样老师通过不同层次的读, 让学生真正在书中走了四五个来回, 把书读通了, 读懂了, 读出味来。在读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读书的方法, 揣摩出文章的情感, 理解了文意, 受到情感的熏陶, 思想的教育, 是真真正正学生读书课。
二、唤醒感悟的喜悦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知识是靠自己在读中获得, 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 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教学《一分钟》时, 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从内心深处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我设计了蛙跳活动, 让孩子们在课堂里一分钟尽情的跳, 不停地跳:从开始的个个喜形于色、兴致勃勃, 到最后的气喘吁吁, 跳不动了。这一经历, 使孩子们感悟到一分钟有时很短有时很长。在教学中, 把这感情的时间教给学生, 让他们主动的学习、主动的感知、主动的体验、主动的领悟。
三、享受思考的快乐
语文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语文”并同时获得思维的发展和精神的升华。思考是艰苦的过程, 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 但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 所产生的效益带来的那份慰藉, 确实是一种享受。由此可见, 给予耗费学生思考的时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因此, 我在活跃课堂气氛, 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 更要给学生静静的读书静静的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在积极有效的思考中品词析句。教学《西门豹》时, 我按常规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1.读了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2.读了课文你心里佩服不佩服?3.读了课文你心里有没有愤怒?4.读了课文你心里有没有同情?5.课文中有没有使你奇怪的地方?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时的课堂气氛由片刻的宁静迅速转向活跃。感兴趣的是这些问题与自己读课文时的感触息息相关, 似有触动、又不确切。费心思的是不能很轻易地就回答出来, 需要仔细思量才行。只见学生时而书声琅琅、时而议论纷纷、时而凝思思考、时而跃跃欲试。这样设计问题为学生起到了一个“激趣”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样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感受、体会的空间, 一个情感、思维的自主感受和发挥余地。
四、体验交流的情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学《珍珠泉》一课时, 我先问“你见过泉水吗?”而后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珍珠泉的美丽; 学生欣赏后, 交流对珍珠泉的印象;而后引导学生自学自悟,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 感受作者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最后,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过一次做导游的瘾, 再现课文内容。这是一种积累, 更是一种积累和运用的升华。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智慧潜力。不仅呵护了孩子们的童心, 满足了孩子梦的愿望, 也对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与理解。
五、展示睿智的惊喜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 千万别让老师的“告诉”扼杀了孩子的一切。而是应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的展示。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 我模仿支玉恒老师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给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要求学生将五个自然段的内容分别写一个抒情的句子。看谁写得抒情, 生动, 有创意, 我当场给以奖励, 并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而后, 非常自豪的读出自己的作品和姓名。孩子们毫无保留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展示了睿智, 课堂呈现了空前的活跃, 激情, 兴致盎然, 以至学生不愿下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不但重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勇气、自信心、自豪感、成就感、自我意识、集体意识、环保意识、责任心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进行了卓有成效地创造性劳动。
生活有多广阔, 语文就有多广阔;生活有怎样的色彩, 语文就有怎样的色彩;生活有什么滋味, 语文就有什么滋味。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教学的创造空间是不可估量的。让我们共同携手, 以课改精神为指引, 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引领孩子们主动发现, 积极创造, 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晓峰.让读书成为快乐的事[J].文教资料, 2011年25期
[2]陆亚芳.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J].生活教育, 2011年12期
[3]苏玲玲.“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减负增效[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1年06期
初一语文学习重点及语文学习误区 篇5
说可以,因为语文考试有自己的方法。事实上,对各种各样的语文试卷加以分析总结,可以发现,初一语文试题可以分成一些固定的题型,每种题型会有固定的解题思路,固定的解题思路决定了语文试题的答案都是唯一的,无论文字表述如何千变万化,答案中的采分点(或者说答题要点)都是固定的。而这些语文的题型及解题思路都是可以通过训练牢固掌握的。因此,如果学生能够有意识进行这方面能力的训练,掌握了题型和相应的解题思路,语文成绩达到110分以上,没有问题。
说必须,因为语文总分580,比较好的重点高中的普通招生录取分数线大致在530-560的区间内,这意味着学生中考总扣分必须控制在50分之下,即使孩子的体育能考到满分,平均到五科文化课上,每一科的扣分都应该控制在10分或者10分以下。具体到语文,如果中考分数达不到110分,只拿到100分或者更少,就需要其他有一科拿到接近满分来弥补,而中考真正能拿到满分的学生相对来说还是少的。因此家长和孩子必须建立起一个概念“初一语文成绩可以并且必须达到110分”。当然,再往上更好。
初一语文学习三大好习惯
学生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初一的语文预习包括字词的梳理,文学常识的积累,还包括文章的浅层次理解。一个生字词的学习,包括它的音、义、形,还包括它的使用。如果说浅层次的掌握是这个词运用得对,那么高一点层次的就是这个词用得好。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就能提高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效率。
预习中还要做到把文章读一遍。学习经典文章的目的是交流,是阅读别人的智慧、体会别人的感情。在预习的过程中,自己要先走进作者的文章,走近作者是不可或缺的。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已经不仅仅是小学时候被动简单地接受,而是一种比较,在比较中改进自己而不是简单地填充自己。在现在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尤其重要。
除了预习,学生还要养成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包括记什么和怎么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做好了,是一种很重要的提醒,知识的强化,重点的提醒。但是记什么呢?有个原则,不知道的要标记,知道不透彻的要标记,重点的要标记,和自己理解有偏差的要标记。
感受灵动课堂,快乐学习语文 篇6
【关键词】灵动;激起;合作;快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面对充满灵性的学生,构建灵动的课堂,应该成为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教学是一个资源生成的过程,新的课程资源、新的生命信息,对教师的智慧提出了新的挑战。营造课堂的鲜活与灵动,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学生热爱生活,才会学语文,会学语文了,就会更热爱生活。这是快乐学习语文的情感。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呢?
一、寻找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但又是一门不是那么容易学好的科目,是一门听得懂,但常考得不理想的学科。因此,学生常提不起兴趣来,语文慢慢地在被边缘化,这也是作为语文老师的悲哀。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呢?我做了个尝试,每教一个新的单元,必先认真地解读单元提示,寻找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激起他们的学习语文的热情。王荣生老师曾说:“ 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那么应如何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中放飞自己的心灵,快乐学习语文呢,下面我将就初中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教学谈谈自己对语文课的认识。
这一单元学习的目的是关注民俗、民间文化,学习这单元应引导学生学会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让他们学会去感受生活,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为生活服务,从而达到主动学习语文的目的。当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时,学生自然就爱学习了,当学生爱学习了,各种良好的效应就会很快地凸显出来,课堂上就能跟着老师的指导主动深入思考和探究。如:上《端午的鸭蛋》之前,我先让学生收集当地的各种名小吃,并把它们拍下来,写上几句能体现小吃的特点,让同学们一听也很想吃的话,然后小组交流、汇总,再班级展示。说到吃的,同学们就特感兴趣。一些平时不怎么积极的同学也积极地去收集。我利用上新课之前的半节课时间让他们交流。同学们热情高涨,照片拍得很不错,而且写的几句话也很有味道:如有同学介绍同安“封肉”:将整块的肉装盆,加盖入笼蒸熟之,上桌才掀盖,所以叫作“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了“封肉”,侨胞回乡探亲时,也一定要吃这道家乡风味菜,色香味俱全哦!同安炸枣 :“外酥内韧,香甜可口”。 不但“味道好极了”,还有“甲天下”滋味。 連乾隆皇帝尝了都叫好的哦!绝对美味!同安碗仔果:怎么形容呢?一个字——好!两个字——真好! 三个字——真好吃!同安大肠血:冬天,喝一口,辣辣的,暖暖的,暖透心窝!猪脚面线:吃一口,去一年霉气,一碗猪脚面线,寄托了我们对于来年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等等。看到一些平时不是很认真的学生照片也拍得那么好,讲得那么有趣,我适时地表扬,就势导入新课的学习,学生有了热情与好奇心,就很投入地阅读《端午的鸭蛋》。
二、在与同伴学习中获得快乐
《昌乐二中的秘密》中谈到: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和主动探究,重视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理解,鼓励不同观点之间的争鸣和碰撞。让学生多一点个性张扬,少一点自我贬抑;多一份自信与自尊,少一点自轻与自贱;多一点自主选择与自主承担,少一点轻信盲从与不负责任。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端午的鸭蛋》的作者汪曾祺作为一代语言大师,非常讲究语言艺术,他曾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些在《端午的鸭蛋》都有具体的体现,而且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出几句在小组交流,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组长起到组织、点评的作用,并推举写得最好的同学上台发言,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接着我设置了拓展训练:汪曾祺先生笔下端午的鸭蛋如此让人神往,揭开记忆的一角,请从色、香、味、感受等方面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吃,能在平淡、朴实的语言中抒写真情,字数200字左右的片段。当学生学完课文再来具体些写自己喜欢吃的小吃时,语言还真有点儿汪大师的味道。让他们小组交流推荐写得最好的到班级交流。学生在合作中获得了轻松与快乐。学生有了这种快乐与乐趣,我又推荐了汪大师的几篇文章让学生课后去读读,再更深入感受大师的文风,他们都有了浓浓的兴趣,鼓励他们读完后,组长再组织组员交流。
这样整个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学生在与同伴真诚的交往合作中交流情感,在情感交流中促进学习,老师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经历成功,体验自我价值感,从而也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昌乐二中的秘密》中写到:教师要勇于将舞台让给学生,不与学生争风头,要在学生展示、点评过程中学会沉默,学会等待,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甚至争论中获得真知,要让“听”的课堂变成“说”的课堂,让“静”的课堂变成“动”的课堂,让“教”的课堂变成“学”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习的超市。
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
心理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勇气。”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就感。
当学生上台交流、我适时给予鼓励、肯定,并让学生选出写得最好、念得最好的三篇,我把自己亲手做的蛋挞奖励给学生,并奖励几个平时学习不够认真,但本堂课能认真写作的学生,当我发奖品时,学生十分兴奋,我发现一个小小的蛋挞被学生分成了六口,一人一口,他们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快乐,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感受到获得肯定的喜悦。我再鼓励学生把自己写的作品投到《厦门日报》的花季专刊,有一个学生写的《同安大肠血》被发表在报纸上。这位学生本来不是很喜欢学习语文的,但自从文章被发表后,我在班级里表扬了她,并把我亲手制作的面包送给她吃时,她激动万分,从此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绩不断地提高。我常常鼓励学生把自己感觉写得不错的作文投到各种报刊杂志中,当学生的文章被发表了,我会在班级里念,并把它张贴在学习园地里。这些学生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喜悦,更为自信,特别是拿到稿费时,不管是十元或三十、四十元,它的意义与价值已超出了这几十块钱。
因而积极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消除压抑、焦虑、恐惧、紧张,及时捕捉学生的“小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形成良好的“课堂情感场”,显得尤为重要。
灵动的课堂,就是珍惜课堂的生成资源,教师用好课堂生成资源,教师关键要做好课堂生成信息的“重组者”,把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转化为新的教学问题,纳入教学内容,成为教学的闪光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方向性。
尽量多地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和课外去想、问、说、试、做,让他们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得到合理有效的训练。充分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中,放飞梦想,快乐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2]昌乐二中的秘密. [DB]. 昌乐二中二七一教育科技中心.
[3]余文森.课堂教学文本. [DB/OL].2006.
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 篇7
一、灿烂的微笑, 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开始
曾听一位名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会微笑的老师, 不会是一个好老师。”我想, 这句话不无道理。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要居高临下地看学生, 如果这样, 无形之中就在学生面前设置了一条无法进入学生心灵的“沟壑”。不进入学生心灵, 学生又怎么与你零距离沟通?久而久之, 你与学生就会形成一种酷似“阶级的对立”, 即使你的课堂没人敢说话、睡觉, 但你的课堂也只是“一潭死水”。而我正是由于某些学生影响了自己的笑容, 而自己的笑容又影响了语文课堂气氛, 真是得不偿失。
想上一堂好课, 我认为, 教师首先要学会微笑, 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 让他们敢于走进教师的心灵。这样, 你便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为你的语文课堂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课堂上, 如果学生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那么你的语文课堂便充满了和谐, 充满了活力。
二、抑扬顿挫的语言, 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保障
“言为心声”, 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 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的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 一个语速, 没有节奏, 没有重音, 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三尺讲台, 其实就是教师每天的“舞台”, 如果一支曲子千篇一律是一个曲调, 那谁还愿意去听呢?同样的道理, 成年累月的课堂, 一成不变的语调, 那和寺庙的和尚念经又有什么不同?所以, 我们语文教师宜该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 充满激情。让学生上你的课堂, 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 与其说在学习语文知识, 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课堂。激情进入语文课堂, 必将使语文教学更加魅力四射, 风采迷人。
三、拓展和延伸, 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基石
根据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科学地补充教材, 准确地加工重组教材。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练习少, 表面看难度减轻了, 而实际上留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空间拓展教材。教师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 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当前还没有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情况下, 语文实践活动完全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占一席之地。教师利用生活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挖掘素材, 让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沟通课堂内外,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 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形式的选择应依据活动的内容, 尊重学生的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突出趣味性、体现实践性。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有:
(1) 故事会。故事永远是学生的最爱。让学生讲哲理故事, 悟人生哲理;让学生讲智慧故事, 做睿智之人;让学生讲历史故事, 晓民族之事。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读诚信故事、讲诚信故事、做诚信小公民”的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 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内容, 拓宽了视野。
(2) 辩论会。辩论是一种锻炼口才的好形式。学生往往能在激烈的思辩中飞扬个性;在“唇枪舌战”中锤炼语言。
四、幽雅的教态, 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催化剂
没有教态的帮助, 一个人说话会变得很拘谨, 但是过多或不合适的肢体语言也会让你这个人让人望而生厌。自然、自信的身体语言会使我们的沟通更加自如。如果能用活泼的肢体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 学生就愿意和老师亲近, 老师的引导就能充分发挥作用。我们不难想象, 如果老师抱着手臂对学生说话, 学生对老师的感觉肯定很差。我们班这几天纪律差, 去了我一般把手放在布兜里。能不动手就不动, 可想学生的积极性怎么会高。教师的肢体方式, 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记得, 以前我在讲课外习题: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的母亲在地坛里寻找儿子的一个画面, 就是端着眼镜好像是在茫茫的大海上寻找一条船, 我就用学生的眼镜模仿了一下, 同学们就很快的想到母亲那焦急的样子, 进而想到了母爱的那份伟大和无私而且兴趣也顿时高涨了许多。
语文教学与快乐学习 篇8
一、公开课初探“快乐学习”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2003年5月在县优质课评比活动中, 我幸运地取得了决赛的资格。接到教研室的通知后, 我非常高兴, 立即着手编写教案《故宫博物院》。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所以在备课上我很下功夫。首先吃透教材, 把课文内容通读好几遍, 查阅有关资料, 并向同行虚心请教, 然后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为了能激发全体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 我在设计教案时, 就尽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 尤其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绝不冷落他们, 而是多创设机会,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发现闪光点就表扬, 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的潜能苏醒过来, 使他们感到“我要参加, 我能完成”。
在教案编好以后, 我反复阅读, 熟记于心。为了便于学生感受故宫的规模宏大,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便于学生直观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 增加课堂的感染力, 我还制作了不算精美的课件, 使抽象的说明生动化、形象化。
准备工作做好以后, 我决定先借班试讲, 并邀请领导和语文组的骨干成员前来听课, 请他们给我找缺点、提意见。
由于准备充分, 各个细节处理得都不错, 因此在开课时, 面对众多的评委和老师, 我基本不紧张。首先是故事的导入, 引起学生的很大兴趣;其次是四人小组讨论 (找出说明参观路线的词语, 并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示意图) , 学生讨论得很热烈;接着分组活动:学生推荐景点, 找出他们最喜欢的景点并以“我喜欢%%%%句, 因为它使用了%%% (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 , 表现%%% (说明对象) %%%%特征”的形式介绍, 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课堂气氛活跃, 效果非常好。针对课堂作文《介绍我的学校》, 学生们能够运用当堂所学的知识, 按照空间顺序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学校, 而且说明方法使用得很精当, 活学活用, 博得满堂喝彩。
此次比赛我荣获一等奖, 当然荣誉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领悟到了———语文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必须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 让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 都能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二、观摩课精心打造“快乐学习”
2007年4月, 我很幸运地被安排面向全县开一节观摩课《芦花荡》。在接到任务后, 我既兴奋又紧张。回到学校后, 立即潜下心来, 认认真真地反复研读教材, 查阅各种资料, 设计草案。草案成稿后, 我反复阅读, 把不满意的地方认真修改, 直至满意为止。经过两个不眠之夜, 我苦心经营的教案和课件, 终于出炉了。
在教案编写好后, 我又反复演练, 不断修改, 切实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夜已深了, 但我还在一遍一遍地讲给自己听:如何导入?重点、难点如何突破?如何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 快乐学习, 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反复的修改, 终于字句顺畅, 条理清晰, 各个教学环节环衔接紧凑, 过渡自然。并做好了应急处理, 对于哪些地方可能出现的状况, 如何处理, 都做到精心准备。思前想后, 觉得一切都满意之后, 才放心去睡。
由于准备充分, 进入课堂后虽然面对台下近百名前来探讨语文教学的教师们, 我倒也不觉得紧张, 按照自己既定的思路, 娓娓道来。由于导入设计精妙 (看一段“荷花淀战斗”的视频后, 让学生自由谈感想) ,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 无拘无束, 踊跃发言, 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当我问道:“通过预习, 你们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学生们踊跃发言, 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分角色朗读把课堂气氛推到高潮, 小品表演寓教于乐, 台下掌声一片。看到学生精彩的小品表演, 我随机设置了“现场采访”活动, 让学生结合小品, 当回小记者, 共同探讨小品中“老头子”的人物性格。学生们非常投入, 问答非常精彩, 博得满堂喝彩。看到学生神采飞扬、快快乐乐的样子, 听到领导和老师们的啧啧赞叹, 我体验到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 我深深懂得:教学是一门艺术, 轻松快乐的课堂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情绪, 激发起学生想表达的欲望。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引领学生智慧地学习, 教师就必须讲究教学的艺术方法。
三、送课下乡共享“快乐学习”
前不久, 为了配合县委县政府的送文化下乡活动, 教育局安排一批骨干教师送课下乡, 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既然是送课下乡, 就要努力把课上好, 要真正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实效, 给人亲切感、真实感, 不能让人感到形式主义, 是在作秀。
在编写《桃花源记》教案时, 我费尽了心思。首先, 我认真分析了农村学生的情况:农村教学条件不太好, 学生的生活环境淳朴简单, 那里有田野、小溪, 有鲜花有青草。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注意一贴近他们的生活, 二除了设计好“教”和“学”之外, 对于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了设想, 如果遇到与实际教学环节不一致的情况, 我要怎样取舍?怎样将精彩留给学生, 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
在开课那天, 由于课堂气氛民主、和谐, 原定教学环节“读”、“说”、“写”三大板块的教学内容, 最后被迫作出调整。原因是在“读”时, 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 对于重音、节奏和停顿都有自己的看法;在“说”时,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谈情感、谈体验非常踊跃。尤其是在探讨本文的思想意义时, 大家积极发言, 各抒己见, 并逐渐形成两大派。一派认为:作品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 反映了人民希望摆脱剥削压迫的愿望, 对推进社会进步有积极意义。另一派认为:这只是一种幻想, 有复古倾向, 是不可能实现的。双方各执一词, 在这种情况下, 我就改变计划, 引导学生举行一次小型辩论赛。要求:1.发言要有观点;2.要有依据;3.要有评价。一石激起千层浪, 双方引经据典, 辩论气氛异常热烈。虽然“写”的环节尚未完成, 但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 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相信学生, 尊重学生, 切实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全过程参与, 让学生在参与中增长知识, 提高能力。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 篇9
一、不要让孩子累在起跑线上
我们常常在说,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那么, 他们的起跑线到底从什么年岁算起?这个定义不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看看现在的孩子们, 小学年纪, 书包甚至要赶上他们的体重。在教师灌输式的教学下, 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和题海练习, 好似流水线的机器。放开日常课程不说, 就连属于他们自己的周末也统统被家长的强行安排占满了。本该属于孩子们的天真烂漫的时期, 却成为一个沉甸甸的童年。这样的记忆会给他们的将来带来什么, 我们不好下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快乐和自由本来应该是孩子们应该享有的权利。我们不可否认, 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 他们拥有电脑、麦当劳和数不清的零食和玩具, 但是他却没有童年, 想想自己小时候的童年是快乐和自由的, 而现在, 父母“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期望, 学校升学率的竞争、教师的考核都把过重的学习负荷压在了孩子们小小的肩膀上, 这样的担子实在不轻。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希望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有能力适应社会的, 而这种能力的培养, 单纯地依靠强压下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孩子走向成功未来的起跑线在哪里, 抓住了起跑线的机遇就能成功吗?其实一个人的成功需要长久的历练。这就像马拉松长跑一样, 如果你在起步的短距离内一股劲把力气用完了, 那么相信到达终点的机会都没有了。这需要长久的耐力, 需要不懈的坚持。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 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不要想象有什么起跑线, 从小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 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 喜欢学习, 这其实就已经步入了起跑线。而这样的起跑线才是孩子们愿意接受的。不要让我们的思想太早地压在孩子们的身上, 更不要把孩子累倒在所谓的起跑线上, 轻装上阵, 相信他们会跑得更远, 飞得更高!
二、站在学生的位置制定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只有在充分理解什么是儿童本位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和学生一起快乐地学习语文, 将教学内容编成各项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接受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 融教学、用、练于一体, 形成乐意学习的气氛, 并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的体验, 寓教于乐,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途径和方法, 使语文课成为学生希望的活动。在体验中学习语文, “体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如“情感体验”“独特体验”“审美体验”“体验情感”等。这说明, 在儿童本位观的指导下, 体验是新时期最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什么是体验呢?“体验”, 则是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 充分运用眼、耳、鼻、口、手等各种器官, 自主参与学习的一种主体实践活动。它是学习者通过学习实践活动, 最终达到认识知识, 掌握听、说、读、写技能, 养成语文学习习惯, 乃至形成某些情感、观念的过程。那么如何让体验学习真正走入语文课堂, 使孩子们在体验中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呢?
1. 使用多媒体, 展现教学情境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课文的内容讲给学生, 把知识点写在黑板上, 学习比较单一, 丰富的课文内容不能展现出来, 学生感到学习起来枯燥乏味。而多媒体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综合效果, 集合了声音、图画、文字等多种功能, 把抽象的文字转换成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学生身临其境, 既看得到, 也听得到, 激发了小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了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观潮》一课时, 对于没有真正见过钱塘江涨潮的农村学生来说, 教师的讲述不能让学生有深入的感觉。可以搜集有关的视频、图片, 进行剪辑和制作, 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出来, 书本的描述活灵活现, 学生身临其境, 以最快的速度走进教学内容中, 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活动。
2. 音乐导入, 营造氛围
悦耳动听的音乐, 带给学生愉悦的享受, 缓解了学习的紧张感, 唤起了学生的情感, 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 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此, 音乐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播放一段音乐, 从而建立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草原》一课, 一首悠扬动听的《牧羊曲》立即将学生带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草原;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 课前用录音机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 让学生欣赏,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作曲家为什么要写这首动听的曲子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利用音乐导入新课, 同学们便自然而又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3. 角色表演, 再现情境
儿童是用形象思维的, 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学生头脑的表象,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 对于一些情节生动的课文, 可以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模拟情境, 以此形象地展现课文中的情景。这样, 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而且能在扮演中体验, 思考, 提高。
4. 开展有趣的游戏, 使课堂动静结合
游戏是最受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 特别是小学低段的学生, 注意力保持的时间短, 活泼好动, 对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比较感兴趣, 对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则不大注意。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 我们可以把一些知识的学习变成游戏活动。例如, 开火车识字、抽签背诗、对号入座、投篮填空、套圈答题等。这样做能够吸引和保持小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在欢声笑语中学到知识并能牢牢记住。
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 篇10
在现实的教学中, 由于语文本身博大精深的特点, 学习效果的体现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潜移默化的熏陶而不能立竿见影, 因此造成许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 语文课堂变得死气与沉闷。鉴于这些情况, 如何活跃语文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兴趣, 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将从教学的点滴收获中探索快乐语文课堂的一些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设置音乐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圣人孔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 “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知音的佳话, “好一朵茉莉花”代表中华形象飞向世界……这一曲曲动听的音乐像甘泉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可以说, 音乐的魅力是巨大无穷的。中学生都是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年, 对于音乐的喜爱是他们的天性使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适合文章情感基调的或能更好深化文章情感的音乐作品, 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尽快走入文本, 又可以深入学生内心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唐诗宋词选读》中岳飞的《满江红》这首词时, 由于岳飞是满怀抗金复国远大志向的民族英雄, 是备受后人敬仰的爱国志士, 而这首词运用了铿锵有力的语言, 气势磅礴的情感传递出词人那种深厚的爱国热情。所以, 结合本词的内容、词人的身份及情感基调, 在教学时播放著名歌手屠洪纲的《精忠报国》, 那壮阔的M TV画面、浑厚的歌声以及铿锵有力的歌词让学生深受感染, 有些学生情不自禁的唱和起来,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情感、理解爱国的内涵。在学习完本词后, 绝大部分学生当堂课即能够满含激情的背诵下这首爱国词,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的设置让课堂灵动起来。
音乐元素引入课堂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作为导入创设学习氛围, 可以作为背景音乐成为朗诵伴奏。在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 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那种柔软的曼妙的乐调在教室内缓缓流淌时, 学生很快陶醉于那“水天一色无纤尘”的优美意境中。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使用《人间四月天》中的插曲《再别康桥》, 可以使同学们在黄磊忧郁而优雅的歌声中, 去寻找康河的美景, 探寻志摩的心思。在讲现代诗《雨巷》, 时播放同名歌曲《雨巷》让学生跟着乐曲节奏朗诵, 充分体悟到江南水乡青石板小路和那丁香一样的姑娘所形成的意境美。还有《我与地坛》, 范读第一部分“我与地坛”时, 使用盲艺人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作为配音, 曲作者与文作者的身世经历何等相似, 情感又何其相通!课文第二部分“我与母亲”, 字里行间蕴含着一个伟大母亲对孩子浓浓的关爱与呵护, 朗读时, 背景音乐阎维文的《母亲》, 悠扬、真挚、深情的歌声深深地打动着学生们的心, 这样通过文字与乐曲的双重刺激, 学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怎能领会不到那份多年来想倾吐而无法说明白的情感!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说:“只有音乐才能唤醒人的艺术感觉。”如果教师适时的把音乐恰当的引入语文教学之中, 让它走进语文课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语文知识, 我想, 它定会对语文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入表演艺术让课堂快乐起来
有人说, 学校教育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 只需按照程序加工而已, 对此我却不敢苟同。学校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中学生更是一群拥有美妙的幻想与极强表现欲的朝气蓬勃的青少年, 他们都希望自己被别人重视, 都希望获得鲜花与掌声, 希望有一个舞台来展示自己的特长。况且, 表演与语文教学更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强烈的展示自我的欲望, 设计课本剧让学生参与表演, 从而让学生快乐学习, 让课堂动起来。实践证明:只要给学生表演的舞台和机会, 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正如曹禺老先生所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演戏里的人, 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 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 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 “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的潜在的智力, 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
在教学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 对王熙凤出场这一小说情节, 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文本全面把握王熙凤的奸诈狡猾、善于逢迎且八面玲珑的多样性的性格, 于是我安排班级中几个特别活跃且极具表演天赋的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与心理来当众表演这一情节, 当扮演王熙凤的女生那种泼辣的笑声从教室外面传来时, 学生已充分体会到了这种“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出场方式的先声夺人的效果, 随着表演学生的精彩对白, 惟妙惟肖地表演, 全班学生都很好地把握了王熙凤这一人物性格, 这是单纯的静态的文本所达不到的效果。这一场景的演出不仅展示了学生特长, 使他们获得自信, 更加深了学生们对文本中人物性格的理解, 较好的活跃了课堂, 使得气氛活跃, 双边活动充分。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准确把握重点、难点, 以学生为主体, 精心设计和引导, 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才能使课堂表演发挥更大的作用, 才能让学生在读中演, 在演中悟, 在悟中获, 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引进影视作品使课堂活跃起来
学生的青春期几乎都是在漫漫求学路上度过, 他们每天都将自己埋在书本中“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但是他们毕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年轻人, 对于音乐、电影等娱乐活动的喜欢是理所当然的。另外, 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 厚重的经典名著改编成了电视剧、电影。影视作品以其生动具体的银幕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本质,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鉴于此种情况, 在我们教学中, 为了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适当引进与课本相关的电影与电视剧作品, 利用影视作品的优势为教学服务, 也是很好的活跃课堂的方法。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较多的中外名著节选。比如小说节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空城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等, 戏剧节选如《茶馆》《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的欣赏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教学戏剧《雷雨》时, 由于学生对于戏剧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 不能很好把握戏剧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不能通过人物语言来分析人物性格及其潜台词中丰富的涵义, 所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先播放电影《雷雨》, 给学生以立体直观的感受, 给他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再让他们结合影片与文本一起分析人物性格时, 学生们就很活跃, 都能够畅所欲言, 较好地把握了人物性格且分析也很深刻, 这样就不至于整堂课只有老师在唱“独角戏”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研究影视作品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合理引进, 使之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课堂是这门艺术尽情展示的舞台。语文是一门学科, 更是一处资源丰富的宝藏, 蕴藏了古今中外的文化奇葩, 师生饱含激情地快乐学习, 共同去探索宝藏, 欣赏奇葩, 是所有中学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梦想。那么, 让课堂像一湖溪水那样灵动, 让学生像鱼儿在水中嬉戏那样快乐。充分活跃课堂, 我们就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度过每一节语文课, 并在快乐中收获知识获得素养。
摘要:“课堂”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地方, 是一个产生思想光芒的地方, 是一个展示才华与自信的地方。高效的活跃的语文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梦想与追求。但是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是枯燥与沉闷的, 学生游离于课堂, 没有真实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效率十分低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探索了一些让语文快乐起来, 让课堂灵动起来的方法。
培养阅读兴趣 快乐学习语文 篇11
关键词:课外泛读;课堂精读;重视朗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论已逐步被广大教师认识、理解、接受、运用,并加以研究,不断创新。我是时刻尝试运用新理念教学的实践者,由开始接触课改理论的蒙蒙眬眬到艰难探索,近十年来,我一直锲而不舍地思索着、尝试着、感悟着,坚持到今天,我教学的理念已逐渐明朗化,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了,我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是引领者,师生之间的关系切不可越位。摆正师生关系是教好语文的第一步。其次,我又认识到语文教学不是靠教师的讲,而是靠学生的读,教师讲得再怎么投入,哪怕是提炼出文章全部的精髓传授给学生也不一定能变成学生的知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收获必须从读中来,从熟读精思中悟出来,这才是学生学语文的真谛。而教师的教就是让学生悟出这一真谛,那就如同找到了一把打开语文殿堂的金钥匙,到那时,语言文字的妙趣,布局谋篇的精巧,思想内涵的深入,情境意蕴的领略,都不再需要教师拼命灌输了,因为学生已真正地迈进了语文殿堂,他会真切地感受到,学语文是多么快乐呀!
一、从读入手,培养兴趣,走进书籍,开拓视野
我们是农村学校,农村的孩子书卷气不浓,家庭藏书也很少,再加上从幼儿园起就没有对书产生什么兴趣。我长期教小学高年级语文,所以我每接一批新生,开学的第一个月,每天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必有一项:回去读书、读几遍书。我心中明白,折扣是必然的,但长期引导、强化会在孩子们的心中打上烙印的。但是我不像有些老师那样每周或间周收看(其实是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笔记,因为那样我觉得是老师在摆布学生,不够民主,我向学生提了一个建议:你们自由地组合成五六人的兴趣小组,每周五,我们的小组聚在一块儿共同阅览本周读书的收获,学生非常赞同,因为他们一向习惯老师查作业,今天他们翻身做了主人,那份愉悦自然溢于言表。当他们每周五聚在一块交流时,有的学生讲得津津有味,讲不出来的眼睛里也听出了神采。再看几本小笔记本,有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有的内容干瘪,语言苍白……放在一起一亮相、一对照,那份教育的效果比你老师老生常谈强调一百倍还灵,教师就要善于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啊!长期地读下去,学生阅读的兴趣自然就培养起来了,为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因为学语文就是从读入手的呀!
二、课堂精读,深入感悟,灵活思维,超越文本
阅读有精读和略读之分,语文课堂上的读一般都以精读为主,辅以略读,因为小学生语文教科书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心编选的,就如同咀嚼食物一样,我们的每一篇课文都非常有“嚼头”,值得学生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吸收。记忆中印象特别难忘的有很多个感人的课堂,比如教《海伦·凯勒》这一课时,看了课题,学生告诉我这是一篇写人的课文,随即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海伦·凯勒是哪国人?文中介绍了她的什么事迹?课本里专门介绍她,她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吗?……有个别一知半解的学生就兴奋地说起来了。我及时让学生初读课文,一遍下来再次交流,这时候,同学们的脑海里已经有海伦·凯勒了,交流的气氛格外热烈,有的说:“海伦·凯勒真是一个不幸的人,我比她幸运多了!”有的说:“我很佩服海伦·凯勒,她虽然是盲聋哑人,但她凭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学会了盲文,还学会了说话,考上了大学,真是太了不起了!”有的说:“海伦·凯勒多么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呀!她是一个真正的强者!”……当学生自以为读懂文本的时候,我再次让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仔细读懂文中的每一句话,把感受较深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一两句感悟的话。学生静静地阅读,触摸海伦·凯勒成长的足迹和内心世界,如蚕儿食桑叶般浸润在文本里,这是我最喜欢看到的场面。一段时间结束,学生又想倾诉了,我就让学生自由地表述,你一言我一语,你方唱罢我登场,我用欣赏的目光聆听着他们的话语,有的说:“当我读到‘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这一句时,我的心好痛,小海伦真是太可怜了,她就这样隔绝了有声有色的世界,真是太惨了,她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下去呢?”有的说:“我特别喜欢文中‘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这几句话,我觉得海伦多么热爱学习呀,她渴求知识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我被她的刻苦精神感动了,她是多么地顽强啊!”……从孩子们的口中,我听到了很多很多,那个时刻,我仿佛成了聆听老师教诲的小学生,在我的学生收益无穷的时候,我也受益匪浅呀!这就是我认识到的教师是和学生一同成长的。这节课到了尾声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个说话题“海伦,我想对你说……”,孩子们争先恐后,都想与海伦亲切地交流,我充分地给予他们机会,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通过研读文本,与人物对话,多角思维,多重表达,既理解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使我们的一篇篇课文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健康、思维创新、语言表达的的有效平台。
三、重视朗读,倡导多样化,发展求异思维
语文课堂上,学生感悟到的东西往往是通过读表达出来、体现出来的,所以我特别重视学生的个别朗读、朗读评价、朗读对比、朗读提高。常用的方法是:当学生针对某句话告诉他的同学们读懂的内容时,我就自然希望他通过自己的读让别人感受到他的理解,在这个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既可以表扬他读得到位的地方,又可以指出他朗读中存在的不足,被指正的学生往往感受不到,再让这个指正的学生示范读给他听,别的学生都能作出评价,这样反复地进行朗读对比,特别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他们顿悟道:原来读书就是读出一词一句中蕴含的“味道”啊!这样的有效朗读,既调动了学生读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对文章内容的感悟,读进去,读出来,反反复复,还有什么学生学不好语文呢?此外,在学生表述的时候,我特別倡导多样化的表达,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内容,即使是阅读分析题,同样的意思,我也希望学生有多重表达,切不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这种要求有利于激励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我们语文教学上的体现大概就是这种境界吧!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不要完全采用别人的答案,说出或写出你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我教学语文,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思维活跃、充满自信、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看到他们一个个鲜活的小脑袋,可爱的面庞上扑闪着智慧的眼睛,我也真切地感觉到教语文其乐无穷!
唱响语文学习的快乐音符 篇12
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 他才可以教育学生。”的确, 教师的爱, 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要想孩子爱你的课堂, 作为老师首先要爱学生, 像妈妈一样去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觉得学习不是吃苦药, 而是喝甜汤, 美味又有营养。
一、变换形式, 让孩子爱上朗读
最近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孩子们的朗读水平。班级里总是有很多孩子读课文一字一顿, 结结巴巴, 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似的, 一点美感也没有。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就我自己的个人经验, 学语文一定要先学会读书, 在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意境:因为朗读能使你嗅到春天的鸟语花香;朗读能让你聆听夏天的风雨雷电;朗读能让你品味秋天的硕果累累;朗读能带你领略冬天的北国风光。会读书的孩子说明他会感悟, 会体会文章的内在滋味。这种语感是难以言说的, 摸不着, 看不到,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会朗读的孩子语文成绩自然不会差, 所以要想提高孩子们的语文成绩, 除了基本的字词练习, 还有一条路径就是想方设法去提高孩子们的朗读水平。那具体怎么实施呢?我决定利用一节语文课的时间来举办一次“朗读之星”比赛, 充分调动孩子们读书的热情与积极性。这一招还真管用, 很多平时在课堂上默默无闻的孩子也加入进来了。个个摩拳擦掌, 精心准备, 都想获得“朗读之星”的称号。他们有的朗诵诗歌, 有的朗读童话故事, 还有的欣然背诵起了刚学的《小松鼠找花生果》, 有了动力真是表现不俗, 很多同学超水平发挥。就连平时上课爱开小差的L同学, 也读得像模像样, 令我刮目相看。还有平时口齿不清的Y同学, 也积极举起了小手, 虽然依然口齿不清, 但我听出了他的抑扬顿挫和乐在其中的滋味。
二、启发鼓励, 让孩子远离“沉默”
就像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这在课堂上表现得十分突出, 有的孩子随时随地都想表现自己, 不管会还是不会, 都积极举手发言。可有的孩子沉默寡言, 内向到了极点, 比如我们班的T同学, 上课他从不主动举手, 经常让老师注意不到他的存在, 偶尔给他机会, 他也是带着羞涩的表情怯怯地发出极低的声音, 把耳朵凑得很近才能听到他说了什么。如果老师对他说话的语气重了点, 他的眼泪立刻就哗哗地流下来, 就像是个极易打碎的花瓶。对于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引导, 确实是个很大的难题, 我试着让他跟性格开朗外向的孩子坐同桌, 上课经常主动提问他, 经常予以表扬, 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体验融入集体、受到重视的感觉。时间一长, 他也慢慢学会敞开心扉, 不再那么胆怯, 慢慢适应了我们这种互动教学的课堂。
三、激发兴趣, 让孩子乐于学习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发现好多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得不到提高, 原因就在于他在学习上缺乏兴趣。表现在课堂上是听课不认真, 爱做小动作, 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表现在作业上就是书写不认真, 字迹不工整, 抄写错误率较高。这些孩子往往课堂上很低调, 下课后却表现得异常高调, 经常与其他孩子打打闹闹, 嗓门极大。
比如我们班的H同学, 开学起就在班级称王称霸, 让其他孩子拜他做老大, 每天打打闹闹, 欺负别人。上课从来不认真听, 回家后父母忙于做小生意无暇也无力辅导他, 我曾想着不管他了, 任其发展吧, 可是我还是放不下, 每天时时刻刻都注意着他的行为、举止, 关注他的进步和退步。每天, 哪怕只要有一点提高我就及时表扬他, 鼓励他, “小霸王”也开始变得积极求上进了, 上课会举手回答问题了, 课后作业能按时上交了, 小练习的情况也越来越好了。他的进步让我欣慰, 也坚定了我继续前行的步伐。
四、互帮互助, 让孩子共同进步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孩子, 我除了抽出一切可能的时间单独进行辅导之外, 还充分发挥了群众的力量, 动员学习好的同学与他们结成互帮互助的小组, 辅导他们订正作业或背诵课文。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这比起老师单枪匹马、独自战斗的效果要好许多。我们班的WL同学和BBX同学就是通过这样的互助小组和语文课代表、班长等学习优秀的同学成为好朋友, 在她们的帮助下, 每天背诵课文、听写词语、课堂小练习都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WL同学, 通过大家的帮助, 她的语文成绩终于能摆脱倒数第一, 考及格了。
【快乐学习语文】推荐阅读:
快乐语文学习体会09-28
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07-27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09-06
语文课上的快乐学习12-18
快乐“学习”,快乐“美术”11-21
快乐学习快乐成长07-23
快乐学习12-01
学生快乐学习06-17
快乐学习理念11-12
快乐学习成长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