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困境与斗争(通用4篇)
行业困境与斗争 篇1
保险经纪人行业的发展在国外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 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还是一门新兴行业。西方国家的保险经纪人在投保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德国, 保险经纪人能完成整个工业企业保险业务的一半以上。在保监会2012年7月19日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保险行业发展数据, 上半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8532.3亿元, 同比增长5.9%, 增速较一季度末提升1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保监会http://www.circ.gov.cn/web/site0/tab40/i208555.htm) 由此可见, 我国保险经纪行业在稳步向前发展。但是保险经纪人公司在客源上的竞争异常激烈, 并且保险经纪人行业面对着各种困境,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保险经纪人行业的困境
由于保险经纪人行业的投保的环境飞速的变化, 使得保险经纪人公司在客源上的竞争异常激烈。也由于我国保险经纪行业发展时间不长, 因此有规模较小的特点, 在规模竞争上与同行业相比不具备优势。因此保险经纪人行业面对着各种困境,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高素质的保险经纪人才极其缺乏
我国保险经纪人行业主要是业务员通过电话、电视、银行直销获得客户。在国民心中的保险经纪人就是通过电话进行推销保险的业务员。这只是真正的保险经纪人工作的一个部分, 他们更专业的地方体现在用自己本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委托人要投入的保险做出评估并提供相关服务。
我国保险经纪人行业有流动性大的特点, 因为保险行业在中国的社会承认度不高, 普通国民保险意识不强, 导致了保险经纪行业高素质的保险经纪人才极其缺乏。有数据显示保险经济人才极其缺乏, 缺口高达几十万人, 而高素质人才更是稀缺。
(二) 条款固化无法体现专业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修订) 总则第六条规定:保险业务由依照本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保险组织经营, 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保险业务 (http://www.circ.gov.cn/web/site0/tab68/i94860.htm) 。保险监管政策不允许经纪人设计条款, 只能使用保险公司报备的条款, 这就使保险经纪人在投保方面受到非常大的制约。只能在政策法规和保险公司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投保, 造成我国保险市场的条款固化导致无法体现其专业价值。
(三) 社会地位比不上西方国家
我国的保险经纪人行业发展时间短, 因此比不上西方国家制度的完善。由于社会公众对该行业认识不全面, 使得该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远远低于西方国家。比如德国, 保险经纪行业深入民众的衣食住行, 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保险经纪人在其国家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二、相关的对策
根据我国保险经纪人行业的发展困境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一) 积极培养保险经纪专业人才
保险经纪专业人才是我国保险经纪人行业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我国要培养出保险经纪的专业人才, 要靠三个支持:政府支持、社会支持、公司支持。政府应该对保险经纪人做适当的宣传, 让社会接受保险经纪人, 认可保险经纪人。除了这点还有应该提倡高校开设关于保险经纪人的相关专业,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另外还要靠社会的认可与支持。社会的认可与支持才能让保险经纪行业招募到更好的人才来进行培养。保险行业的各种业务更新速度很快, 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公司进行培训让保险经纪人学习当前业务, 因此经纪人的培训会给公司带来可观的收入。比如中国人寿就招聘本科毕业生中的优秀人员纳入干部管理培训体系中, 这给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 合理应用联合经营策略
在我国保险经纪行业中, 为了增强市场影响力, 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公司与公司之间应加大合作力度, 应用联合经营策略。这样才能使得我国保险经纪企业在国外保险企业的冲击下站稳脚跟。
(三) 应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开发国内市场
我国的保险经纪人行业投资应主要把眼光放在国内市场。有以下两大方面的原因:
首先, 西方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因为其人口出生率太低甚至在一些国家已经保持了很多年的负增长, 并且保单费用太高, 使得客户购买保险的意愿不断降低, 这就导致了西方市场的发展潜力较低。其次,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我国的保险行业投资有着巨大的潜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国家中, 我国是现阶段保险行业最有潜力的国家。西方国家的保险行业都来中国进行投资, 那么我们更应该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开发的国内市场上。
(四) 大力宣传扩大保险经纪人的影响力
为了保险经纪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对保险经纪人行业大力宣传以扩大保险经纪人的影响力。一个好的保险经纪人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 因为保险经纪人有比平常人多的人际关系网, 而一个好的保险经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更为庞大。有了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才使得成功推出新产品成为一种可能。
三、总结
综上所述, 我国保险经纪人行业现在所面临的三大困境主要有高素质的保险经纪人才极其缺乏, 条款固化无法体现专业价值和社会地位比不上西方国家三个方面。针对其面临的问题, 问题提出了四点对策, 分别是积极培养保险经纪专业人才、合理应用联合经营策略, 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开发国内市场上以及大力宣传扩大保险经纪人的影响力。作为一个新兴行业, 随着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我国保险经纪人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摘要:保险经纪人行业的发展在国外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 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还是一门新兴行业。由于我国保险经纪行业发展时间不长, 因此保险经纪人行业面对着各种困境。本文分析了我国保险经纪人行业的三点困境并针对这三点困境提出了四点解决办法。
关键词:保险经纪人,困境,对策
参考文献
[1]周爱玲.孙林英.如何培养保险经纪人才.[J].职业时空.2009 (22)
[2]马明明.保险经纪人行业的困境解读.[J].经济导刊.2010 (3)
[3]连丰.中国保险经纪人发展现状及对策.[J].市场论坛.2011 (1)
行业困境与斗争 篇2
关键词: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困境,模式,探索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正在进行之中, 但是高职英语教学似乎始终没有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不仅教学目标没有变化,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这种形势下, 学生根本提不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背景下, 跨行业英语教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将行业英语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但是行业英语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阻力却是不容忽视的。
一、高职行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1 . 高校未认识到行业英语的重要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是模仿本科院校, 通过考试检验学习效果。在这种环境下,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行业英语还是一个非常新鲜的词汇, 在很多教师看来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已经包括了所有的教学内容, 但是至于怎样将学生职业发展和这些技能结合起来却并未对其进行关注。行业英语是在基础教育教学前提下的一种提升, 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高职院校缺乏“双师”型教师。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具有两种基本素质, 一种是引导和讲解英语知识的能力, 二是要具有通向相关行业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专业知识的能力, 即“双师”型教师。但是现在的现实条件确是很多教师在行业知识这方面是明显缺乏的甚至不能通过英语对自己的专业进行准确的表达, 这些教师可能会存在表达不流畅、句子结构分析能力不强等问题。大量实践证明, 目前的语言类教师已经不能使教育要求得到满足, 急需培养大量的“双师”型教师。
3.教材开发和研究明显滞后。目前高职行业英语教材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中, 相关部门并未制定出统一编制行业英语教材的计划。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变化, 行业英语教材的内容越来越新颖、丰富, 但是却存在着知识陈旧、良莠不齐、选材不当等问题。很多教材并没有针对目前的工作流程展开认真分析,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不强。
二、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1.建筑英语教学模式。我校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建筑工程系的优势, 坚持学以致用的办学原则, 对教材体系进行开发。教材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 教学贴近建筑专业技能与文化。通过英语这种工具加深对建筑设计和工程监理等方面的了解, 同时强化学生将英语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4T”是其主要教学特色, 主要是指“Taste”“Task”“Tackle”“Test”分别代表“工作体验”“实践任务”“解决问题”“综合考核”。这种教学模式将语言运用环境和真实工作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 促进英语教学与建筑管理等技术进步更新的同步性, 将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解决。
2.印刷英语教学模式。我校探索出的教学模式对目前高职印刷专业英语技能提高需求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制定出了相应的英语应用能力标准。将课程整体设计为5个板块, 各个板块教学内容的设计都以岗位实际工作内容为中心, 突出对学生听和说两方面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突破, 通过多层次、立体性的教学推动英语教学的发展。实践教学方面是这种教学方式尤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B校与5家企业合作, 建立起学生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 通过专业技能训练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
3.航空乘务英语教学模式。我校开发出的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在此基础上提出“1+1”教学模式, 为了对学生英语基础上的不足进行弥补, 选择中英文对照本作为教材, 在教学课堂中分别通过英语和汉语进行教学, 对学生进行培养, 进而达到一种“1+1>2”的效果,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教师不仅可以准确抓住学生语调等基础知识, 还可以通过双语训练锻炼学生用英语与乘客交流的能力, 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众多教学困境背景下, 一些高职院校与自身本学条件与特色相结合探索出一些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行业教学模式, 本文以建筑英语教学模式、印刷英语教学模式以及航空乘务英语教学模式为例对目前高职院校在行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上作出的努力进行分析, 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熊倪.高职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选择与实践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2) .
[2]颜红梅.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5) .
[3]伍帅英.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12) .
行业困境与斗争 篇3
行业报与党报及其他综合性报纸不同,报纸的定位决定了它的内容。从性质上说,行业报是党在各行各业中的喉舌;从特征上说,行业报是以本行业的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报道行业新闻与专业信息为主要内容,以专业性为主要特色。
按照有关规定,我国的非时政类报刊应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转企改革,行业报也包含在内。这个报纸群曾经背靠大树、各守其土,如今却徘徊在十字路口。行业报若失去本行业主管机关的保护,一下子被投放到市场中去,是生存还是死亡,已经成为行业报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蓬勃崛起,无疑给相对传统的行业报带来了新的压力。可以说,当下的行业报刊正遭遇“哈姆雷特困境”。
除了受体制改革和新兴媒体崛起等外部因素影响外,行业报自身竞争力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一,“机关味”重,内容不亲民。很多行业报主要为本行业主管机关服务,领导讲话、活动等内容占据了主要版面,对于受众来说,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不强,毫无时代气息与冲击力,报纸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其二,定位不准确,发展无规划。不少行业报对于什么时候体现机关报什么时候体现行业报“拎不清”;对于到底是服务行业还是兼顾社会大众也是摇摆不定,这就很容易导致行业报的内容一味求全,与当今受众精准的媒体需求不匹配,最终导致失去读者。其三,规模小,缺乏经营理念。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小规模的行业报无疑不具备资金优势。再加上不少行业报社缺乏专门的发行和经营人才,缺乏适合自己的经营理念,广告经营方式粗放。都使得不少行业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其四,人才流失严重,缺乏专家型人才。行业报相对于党报、都市报而言,更难留住人才,其发展空间小、人员配置和薪酬待遇不合理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而行业报相对于综合性媒体而言,更需要专家型的人才,即既要洞悉新闻规律又要对某一个特定专业领域十分了解。学新闻的不在行业内学习几年,难以达到上述要求;学专业的又缺乏新闻业务素质,需要系统培训。这些因素导致了行业报人才匮乏。
面对新的形式、新的环境和新的市场条件,作为行业报,我们应该积极探讨行业报在新媒体融合下的发展之路。认清形式、准确定位、面对市场、办出特色。
第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许多“老旧思维”的行业报应当大胆摆脱来自上下左右的种种束缚,自寻出路,坚决从过去陈旧的巢穴中走出来。若是任报纸萎缩或处于维持状态,难免会导致停刊、出让刊号等结局。
第二,要抓准定位,改变办报理念。行业报想要生存下去,要解决好“给谁看,赚谁钱”的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从“可读性”向“必读性”的转变,注重读者心理需求。应竭尽全力去发觉本行业有价值的新闻,而不是刊登大量理论性文章。
第三,要转变发展方式,走媒体融合之路。新媒体出现后,所有媒体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传统媒体向现代数字媒体转型已经成为趋势。要加快向现代数字传媒转型,走媒体融合、多媒体协调发展 之路。
第四,要建立健全绩效管理机制。行业报一直肩负着“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发展各行业方针政策的任务”。但“宣传”是“事业单位”的任务;“经营”是企业的市场行为。二者混合,常常会碰到宣传制约经营或是经营冲击宣传的问题。行业报想要迈开步子,就必须通过机制改革解决好“宣传、经营”分开的问题。
第五,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在人才选聘机制方面,笔者认为,行业报刊应“不拘一格降人才”,根据自身所处行业特点的需要,大力引进符合报社发展的各类新闻从业人才、专业人才。采取从其他媒体中引进、应届毕业生招聘、现有人员培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打造一支具有较强战斗力的报刊人才队伍。2)要加强在职培训与教育。新闻传媒知识日新月异,作为时时接触社会前沿的报刊记者、编辑更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及与同行经验交流。报刊社应创造条件,建立在职培训与教育的激励机制,从时间、行政、管理方面保证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各种新闻或相关行业经验交流会、轮岗培训等,以不断提高报社人才队伍的业务水平。3)要加强团队的策划能力。名栏目、名记者、名编辑相信是一张报纸的名片,也是读者忠实于报纸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采编策划队伍,对突发事件、重大事件选取独特的角度,做出符合老百姓口味的特别、专题、连续报道等有价值和有分量的新闻作品,吸引读者。
只要行业报能够在多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崛起的形势下多做思考、多些实践,并且在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道路上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就一定可以创造出与新媒体融合、转型升级的新模式。
摘要:在我国的报业体集群中,行业报是一个非常特殊且又十分重要的类别。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个报纸群在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发展各行各业的方针政策、传递专业信息、促进本行业改革发展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自身竞争力不强,许多行业报都面临倒闭,是生存还是死亡?当下的行业报刊正遭遇“哈姆雷特困境”。文章简要阐述行业报的现状与发展瓶颈,分析探讨行业报在新媒体融合环境下生存困境的成因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行业报,专业性,困境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波.中国行业报全观察[J].传媒,2011(3).
行业困境与斗争 篇4
股权结构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股权结构决定企业控制权结构。 以往研究发现股权结构与企业财务困境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Johnson等(2000)提出掏空理论,该理论认为控股股东会通过各种形式掏空企业,侵占公司利益,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而Friedman等(2003)则提出了与掏空理论相反的支撑理论,认为控股股东不会对企业进行掏空,当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还会利用私人资源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股权集中度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负相关。 那么,对于处于不同周期的行业,股权结构对财务困境的影响是否会所有不同呢?
2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本文采用增长率产业分类法,将所有的行业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3 类。 该方法的分类标准是通过将产业相邻两个时期的增长率(前后分别为10 年)与所有产业部门平均增长率相比较, 如果两个时期的增长率均高于平均增长率或者前一个时期接近平均增长率, 而后一个时期远高于平均增长率则为成长型行业; 如果前一个时期高于平均增长率而后一个时期低于平均增长率则为成熟型行业; 前后两个时期均低于平均增长率则为衰退型行业。
参照范从来等(2002)、姜付秀等(2005)的做法,本文以7年作为1 个期间跨度(1999-2005 年和2006-2012 年),对各行业的周期划分结果如下:采掘、食品饮料、木材加工、金属与非金属、生物医药、机械设备仪表、建筑、房地产、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电气水的生产供应属于成长型行业; 邮电通讯运输仓储、 造纸印刷、石油化学塑料塑胶、其他制造业、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综合类属于成熟型行业;农林牧渔、纺织服装皮革等属于衰退型行业。
Friedman,et al.(2002)研究发现,当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控股股东都会对企业有明显的支持,以帮助企业脱离财务困境。 廖冠民等(2006)发现股权的集中对企业走出财务困境具有正向作用;与成熟型行业相比,由于衰退型行业成长性受限,盈利能力降低,企业需要新的增长点以实现长期发展,此时股权的集中更有利于企业的生存。 吕长江(2005)研究也发现,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壳资源的作用,当行业进入衰退期时,大股东可能会抑制管理人员的掏空行为。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
H1: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低,且这种关系在衰退型行业中更加显著。
Gomes,et al.(2006)、李增泉(2005)认为,制衡的股权结构更有利于防范财务困境。 但朱红军等(2004)认为制衡的股权结构并不比“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更有效率。 吴联生(2012)研究发现,成长型行业的企业业绩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股权制衡的治理效应被限制, 制衡的股权结构反而会降低企业决策效率,增加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 本文认为,对于成熟型行业而言,由于现金流量权收益的降低,控股股东具有较强的掏空动机,此时企业股权制衡度越高,对控股股东的牵制作用也越大,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就越小。 另外,由于衰退型行业的企业风险大,加之宏观法律制度以及资本市场不完善,导致制衡的股权结构无法发挥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
H2:在成长型行业中,股权制衡度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显著正相关;在成熟型行业中两者显著负相关,而在衰退型行业中两者关系不显著。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 国有控股企业相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而言,其主要优势在于:由于存在预算软约束或当地政府出于业绩考虑对国有控股企业的政策倾斜。 本文认为,在企业所处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时,企业的盈利状况一般良好,政府不会也没有必要给予企业大力支持,而当企业进入成熟期或者衰退期时,行业的增长率降低,出于对政绩及其他政治方面的考虑,此时政府会出手支援国有企业, 因此处于成熟型和衰退型行业的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更不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因此本文提出:
H3:在成熟型和衰退型行业中,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更不容易陷入财务困境,而在成长型行业中,这种关系不显著。
3实证研究
3.1 样本的选择
本文以2007-2012 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在剔除了金融类、 文化传播类以及ST、PT上市公司后, 最终选出20个行业和9 904 个观测值。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CCER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
3.2 变量定义和模型构建
本文被解释变量为虚拟变量fd,fd=1, 表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fd=0,表明企业没有陷入财务困境。 借鉴陆正飞等(2009)的做法,本文用Altman(1968)提出的Z指数衡量财务困境,Z值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越不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当Z≤1.81 时,说明公司陷入财务困境,fd=1;当Z>1.81 时,fd=0。本文的解释变量主要有:股权集中度(share)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衡量;股权制衡度(s)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的比值来表示;股权性质(state)国有控股取值为1,其他取值为0。 另外,本文还考虑了公司规模(size)、资本结构(capital)、盈利能力(roa)、公司成长性(growth)、经营风险(oper)、年度(year)等相关变量。 为了验证前文提出的假设,构建如下模型:
4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 的结果表明:当行业处于衰退期时,企业财务状况最差,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也最大, 而成熟型行业的财务状况最好,这主要因为由于经历上一期间的高速增长, 其财务实力明显增强,并且随着增长率降低,其所需要的投入也减少了,此时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最低。 通过分析营业收入增长均值变化情况,发现成长型行业的营业收入最高,其次是成熟型行业,最后是衰退型行业,这与我们的预期一致。另外,与成熟型和衰退型行业相比,成长型行业股权更集中,股权制衡水平也更低。
4.2 回归结果分析
注:*、**、*** 分别表示在 10%、5%、1%的水平上显著,限于篇幅,仅报告了主要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
通过分析表2 可知,首先,在3 种类型行业中,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且在衰退型行业中更为显著,结论与假设1 一致。其次,成长型行业中的企业股权制衡度越高, 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低,成熟型行业则刚好相反, 而在衰退型行业这种关系并不显著,假设2 得到验证。最后,在成熟型和衰退型行业中,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更不容易陷入财务困境,但对于成长型行业而言,这种作用并不明显,假设3 得到验证。
5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 提高股权集中度有助于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当行业进入衰退期时这种作用会更加明显。制衡的股权结构并非一定是有利的,对于处于不同周期的行业而言,其治理效用会不同。另外,本文还发现在成熟型和衰退型行业中,国有企业更不容易陷入财务困境,但对于成长型行业中的国有企业而言,这种作用并不明显。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政策建议: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加快投资者保护机制建设。 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安排要有完善的外部环境与之配套,因而,应该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水平。其次,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绩效的考核与监督。 本文研究发现,当国有控股企业处于高速增长期时,财务状况一般,而在增长率下降时反而表现出更强的财务实力,这表明,在国有控股企业中存在严重的“掏空”现象,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其的考核与监督。
摘要:本文在引入行业周期的基础上,以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股权结构对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可能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股权集中度,可以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并且这种作用在衰退型行业中更明显。制衡的股权结构并非一定是有利的,对于处于不同周期的行业,其治理效用是不一样的。本文还发现在成熟型和衰退型行业中,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更不容易陷入财务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