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安全问题(精选12篇)
城市交通安全问题 篇1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快速发展, 城市交通持续高强度投资, 城市道路面积快速增加, 机动车拥有量高速增长, 其中汽车数量增长速度惊人。截止2013年底, 我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百万辆, 其中北京、天津、成都、深圳、上海、广州、苏州、杭州等8个城市汽车数量超过二百万辆, 北京市超过五百万辆, 已经进入汽车社会。但交通参与者整体交通安全观念和交通文明意识仍比较滞后, 交通违法行为常见多发, 城市交通安全问题突出。
1 城市交通安全问题现状
1.1 出行总量快速增加, 拥堵问题突出
不管是特大型、大型城市, 还是中小市, 普遍存在城区面积快速扩大, 人口迅速增加, 机动车特别是汽车数量增长速度惊人的现象。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城市人口分布和功能定位, 不能满足交通畅通的需要。一般地, 新城区交通状况好于老城区, 但都不同程度呈现拥堵状况。
1.2 交通出行方式多样, 事故点多
在交通流中, 地铁、轻轨、快速公交、普通公交、小客车等公共交通方式约占总出行量的一半, 其余私家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和步行等也占一半。除了轨道交通委封闭式专用道路、城市快速道路为部分封闭式机动车专用道路外, 其余道路大部分为混合型道路, 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之间事故点众多, 常引发交通事故。
1.3 道路设施和安全设施不完善、不平衡
道路交通设施和安全设施的硬件条件、交通标线、交通组织和应急救援等方面, 部分城市的部分地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大部分道路设施和安全设施不完善。总体而言, 大城市的道路设施和安全设施优于小城市, 新城区的道路设施和安全设施优于老城区。
2 影响城市交通安全的因素分析
2.1 人的交通安全特性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在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中, 人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 人为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居多。人不仅包括行人, 而且包括驾驶人和乘客等所有的道路使用者。
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 最突出的是机动车驾驶员的不正常驾驶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严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机动车驾驶员数量急剧增多, 出现大量新驾驶员, 驾驶技术不能完全符合要求, 而且由于部分驾驶员违章驾驶、驾驶适应性差, 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行人的一些违章现象也导致了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交通安全法规倾向于保护行人, 无形中使行人产生了一种优越感, 与机动车争道抢行, 普遍存在着行人无视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示牌、不走人行横道和天桥而翻越护栏等不安全行为, 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违规现象突出。电动车具有美观、快捷、价廉、使用成本低等优点, 在近几年得到广泛普及。由于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员缺乏交通安全知识和交通安全意识, 95%以上的电动自行车不同程度超速, 时速最高超过50公里。在道路上不按规定的路线行驶、随意变更车道、调头、逆行、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指示, 违法进入机动车道行驶, 与机动车和行人争抢道路, 常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2.2 车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我国机动车的种类多, 工作性能和安全性差别大, 许多车辆带着安全隐患行驶。特别是一些车辆, 明显改装, 车辆技术状况差, 却依然行驶在道路上。部分经营性车主为了谋取利润, 采用多拉快跑、只用不修等驾驶方式, 导致车辆的技术状况严重不满足行车标准, 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
2.3 环境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城市道路环境对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一个城市的地形和自然天气等因素, 在雨雪天气中, 路面湿滑, 驾驶员驾驶车辆特别是在坡道和上下立交桥处, 容易发生车辆打滑和追尾等事故;在大雾天气中, 能见度低, 容易导致追尾等事故的发生。社会环境是指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 交通信号、交通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是否完善, 道路设计是否合理。在没有完善的交通设施的城市道路上行驶, 容易导致交通事故。除此之外, 交通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交通安全管理各部门协调不够,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
3 提高城市交通安全的对策
3.1 适度超前设计, 优化路网规划设计, 提高工程质量
改善城市交通安全状况, 首先要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适度超前道路设计, 能够满足以后一定时期城市道路发展要求。以城市的空间结构与生产力布局为前提, 优化城市路网规划, 从各个方面综合衡量、论证, 实现路网密度和网络结构的合理配置。通过调研, 制定适应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要求和天气状况的路网工程方案, 并考虑实际提出应急解决措施。在路网建设的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国家相关标准, 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3.2 实施交通综合治理
强化行人与非机动车辆驾驶员交通安全的意识, 提高现有道路的最大利用率和通行能力。按照《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2]64号) 文件的要求, 通过提高运输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 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 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 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交通意识和交通安全的教育和宣传工作, 采取播放宣传片、悬挂宣传标语、图片展览、开展专题活动等形式, 营造强化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严格执法, 对占道行驶、超速行驶、无证驾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驾驶带有安全隐患机动车等影响交通运行的行为加大执法力度, 加大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驾驶员在交通安全事故中的责任追究力度。
3.3 加强交通安全科研投入, 推广交通安全新技术
近年来, 国家加大了对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研究、城市道路的适应性研究、对车辆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和环境适应性、交通事故有效干预等方面的研究, 但投入力度还偏小, 不能满足科研需要, 应进一步加大力度, 结合我国城市实际展开研究。
ITS系统,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实用阶段, 我国部分城市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城市重要路口均布置有监控系统, 但这些系统注重驾驶违章, 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监控系统的效能, 为交通安全服务。有利于交通安全的驾驶员状态监测仪、车辆导航系统、路面凹凸曲度测试仪、称重仪等技术装备, 应从提高交通安全的角度, 积极推广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使得城市道路交通快速发展, 城市交通安全问题严重, 交通事故多发。本文在分析影响城市交通安全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提高城市交通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交通安全,城市道路,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侯心一.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隐患特征及管理对策: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 2014 (5) :52-57.
[2]贺椿秦.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4 (2) :158-159.
[3]王文涛, 张启.加大行人和非机对城市交通安全畅通问题的几点思考[J].交通标准化, 2006 (1) :79-81.
[4]李錦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3.
[5]杨廷飞.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9.
城市交通安全问题 篇2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会凸显出来,城市公共安全将随之进入一个高风险阶段。2009年,我省人均GDP约为26000元人民币,约合3800美元,开始进入到这一阶段,此后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呈多发态势,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加大,社会安全面临新挑战。因此,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成功防范和控制各类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是我省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国历来重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但是,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部分领导和群众缺乏安全风险意识。一些领导存在侥幸心理,没有把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纳入到城市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中来,得过且过。许多群众缺乏防范风险的观念,对于危机的征兆反映不敏锐,应急避险的常识少,自救互救的能力差;二是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我省多数城市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偏低,再加上年久失修和人为损坏,安全欠账较多。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安全进行监测、预警、调查、评估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滞后,严重降低了维护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能力;三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尚未建成。成熟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在内的复杂系统,应急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当前我省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还是以应急处理为核心,忽视了预防、监测与评估,缺少完整的体系和流程设计;四是社会参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不足。城市公共安全涉及整个社会,它的实现依赖于政府、社会组织、私人机构以及市民个人的共同努力。但目前我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安全管理的规模较小、主动性也不够,主要是在应急处理阶段通过政治动员形成的捐款捐物和现场支援。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并完善我省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强化对全民的城市公共安全宣传和教育。一方面,要借助专业训练机构常态化、制度化地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安全风险意识灌输和相关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努力使他们了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职责所在,并掌握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程序、方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防范和处置各类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样性、经常性地对公众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自救互救能力培训,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还应定期开展火灾、地震等危机应急演练,力争让广大群众在面对城市公共安全危机时不仅能够沉着冷静地开展自救,而且能积极主动地协助政府进行互救。
第二,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增加防灾减灾的内容,对公共交通、通信、电力、煤气、水利、热力、气象等重要基础设施,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各个环节,严格落实抗灾设防标准,积极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增强抗灾基础能力。提高企业、医院、学校、大型商场、文化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抗灾设防标准,统筹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定期深入开展地毯式、全方位的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合理规划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科学确定储备物资的品种和规模。建立吉林省城市公共安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将独立分散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努力构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
第三,尽快实现从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到“全面管理”的转变。对于城市公共安全来说,应急管理固然重要,但仅有应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我省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应急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准备与恢复工作,努力实现全面管理。坚持防处并重、以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定期排查、实时监测的动态防范机制,对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根据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原理、机制和过程,及时制定公共安全管理指南、各种应急预案,建立信息联动系统,培训专业救援队伍,做好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准备工作。改变过去即时性、被动性地对灾难后果进行恢复的做法,以防灾、减灾思想为指导,力求在恢复和重建工作中,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下一次城市公共安全危机的发生。
关于我省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建议 篇3
全省有公交车辆10951台,500多条营运线路,长度6000多公里,全年总行驶里程6亿多公里,总客运量10亿多人次。全省有公交企业88户,国有企业20户,占22%;民营企业68户,占78%。民营企业最多的是长春市,除公交集团外,24家是民营。这在全国绝无仅有。个体经营户255家,吉林市最多,147家,占个体经营户总数的58%。公交车日运量435万人次,长春市日运量200万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1.公交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目前我省公交出行分担率平均为15%左右,长吉两市也就在20—30%之间,其他城市则只在10—15%之间,远远低于全国先进城市30—40%的水平。公交运力不足,高峰运力紧张等问题更为突出。随着城市的发展,由于多家经营公交线路,需要新开线路、对原有线路进行调整和延长,线路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各家线路的收益,因此,堵车、拦路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公交市场的稳定和市民的出行,导致城市公交吸引力不足,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建设低碳交通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公交服务质量与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当前,我省城市公交体系结构单一,设施容量不足,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低,公交服务水平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交通需求。长、吉两市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主休、多种方式协调发展的公交服务网络系统;其他城市也都存在公交线路少、发车频率低、换乘不方便、舒适性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公交对市民出行的吸引力。
3.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长期以来,我省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中没有把公交配套设施纳入统一规划,给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许多城市在公交站点、场站、枢纽站等设施建设及车辆装备的配置、更新方面得不到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部分城市在市区原有的公交换乘站、停车场、保养场等公交设施用地,由于土地增值而被政府回收用于其他开发项目,缺乏公交车停车场、首末车调度室。
4.公益性地位不突出,公交发展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城市公交是人人均应享有的重大民生工程,它同医疗、教育、环保等事业一样,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应把它纳入公益事业中,予以优先发展和财政补贴。目前我省城市公交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投入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公共交通政策、资金支持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结果是公交服务水平低,车辆档次较低,车况较差,速度慢,线网布局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区域存在公交盲区。另外,由于缺乏科学的公交企业成本核算机制和长效规范的补偿补贴机制,政府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导致城市公交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工资偏低,劳动强度过大。长春85%的车是一位驾驶员,按要求一辆车应该有2.5个驾驶员。目前仅长春市驾驶员缺岗近2000人,全省缺4000人。
三、对解决问题的建议
1.必须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应该尽快把全省城市公交全部纳入公益事业中来,对现有公交经营进行整合,建立政府统筹的城市公交体系,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专项经费予以支持(这部分资金可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从城市新建住宅楼等公共设施配套费中拿出一块;二是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块;三是从城市维护费中安排一块;四是从地方财政预算中预留一块)。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将公交全部收回国有,由政府统筹,如北京、上海、深圳、河南、杭州、成都、南京等。
2.将城市公交发展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落实好城市公交设施用地,把公交场站作为新建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一项内容,规划并划拨出公交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调度中心、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等设施;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
3.逐步实行智能化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智能调度监控系统,便于车辆运行和服务质量、安全等监控和应急处置。
4.提高驾驶员工资,使之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这样才能提高驾驶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
城市交通问题与城市地下物流系统 篇4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地域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日趋庞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繁荣背后,诸多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城市交通问题更是让人体会深刻。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以后,我国城市交通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车变多了,路变宽了,人们出行的选择更多了。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城市居民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交通困难。
据专家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以小汽车为背景的城市交通问题将有一个大发展,并成为城市问题的第一号难题。如果不从政策、投资、建设、管理和规划上认真加以解决,必将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在享受交通带来的便利时,对此严峻形势一定也会有十分深刻的感受。那么,现代城市交通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
首先,在城市交通自身发展、规划与布局上,存在一系列问题。○1城市交通流量增长迅速,道路设施的建设滞后;○2以小汽车为主的私人交通发展迅猛,公共交通发展缓慢;○3城市路网规划缺乏前瞻性,布局比较混乱,比如武汉市的轻轨建设,路线选择以及运营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4城市道路枢纽建设的重视程度低,客货流的连接以及交通方式转换的能力较低;○5由于前面的诸多原因,也导致城市公共交通结构单一,混合交通秩序混乱,进而引发低效和安全事故等问题。
其次,城市交通带来许多“次生问题”。○1交通拥堵,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导致时间损失以及生产率的降低(乘客旅行时间的延滞与心情的影响);○2交通事故,车与车、人与车“争道”,交通事故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闻;○3交通污染,城市居民暴露在废气与噪音里,与它们不得不发生“亲密接触”;○4由此引起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仅关乎现代城市的形象,更给城市未来发展提出了挑战。
最后,在人、货分流的运输体制下,运输工具基本做到了“各行其是”。然而,道路规划与运营大多并未明显区分,导致客、货争道,更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交通问题。尽管许多城市作出了货运的管制规定,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交通拥堵状况,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城市货运的受限与低效。
2 现代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新途径——城市地下物流系统
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建议,许多城市也实施了各自成功的方法,诸如城市路网的规划与布局、货物流通中心的设立、交通管理措施的改进、汽车排放技术的更新与排放水平的限定、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等。显然,这些措施会在现有基础上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可是由于城市人口与地域的高集中化以及急剧膨胀,城市地表空间的利用率很快就会接近上限。尤其对于特大城市,城市交通在地表与空中之外,必须寻找“第三空间”,否则将会使其陷入困境之中。
地下交通由此受到学界与官方的青睐,地铁、管道,作为最常见的地下客、货流通方式,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长足的发展。而最近兴起的地下物流系统,则给城市交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野和解决途径。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在地下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上,给现代城市作出了成功的表率。
经验表明,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相比传统运输方式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占地面积小,与地面交通互不干扰;更好地连接各种运输方式,也使城市与郊区货运联系更为便利;不受气候的影响,几乎无噪声和空气污染、能耗低;可实现全自动、智能化、连续稳定运行;运行速度快、准时、安全;运载工具寿命长,不需频繁维修;使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开发和利用,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促进了城市发展。
3 国内外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发展现状
地下物流的建设源于国外,最早出现于管道运输与地铁邮件传送,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从目前来看,中外学者更多从理论上认同其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建设性作用,但由于其涉及到投资、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因此实际应用并未得到广泛的发展。
无疑,许多国家与城市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在了前列,许多欧美国家和日本就是其中的典范。在理论构建上,地下运输物资种类、驱动力类型、应用领域、城市物流系统框架模型、地下物流系统构建等方面,他们都作出了相应的研究。
第四届地下物流国际研讨会(ISUFT2005)主席Henry Liu发文指出,目前各种类型的地下物流运输在一些国家取得了明显的成功,比如日本的PCP(气力囊体运输管道)、荷兰的AGV(自动牵引车)、德国的AGV(自动牵引轨道);同时应用PCP运输的物资主要包括矿产、固体废弃物、包裹、集装箱。Michael A P Taylor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城市物流体系框架,并将地下货运系统单独列出,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2008年于印度举办的IEEE国际研讨会上,则有学者撰文构建了地下货运系统,该系统由管理信息中心、货物中心、地铁运输、操作工四部分共同组成。
在实际应用当中,荷兰与比利时的最新成功案例将会给我们指明一些必要的方向。荷兰最近实施了OLS-ASH(连接荷兰Aalsmeer Schiphol Hoofddorp三地的地下物流系统)试点工程,它将鲜花市场Aalsmeer、Schiphol机场、Hoofddorp铁路中转站三个不同的地点,通过自动地下运输系统连接起来,以运输鲜花等时效性强的物品。比利时Antwerp港的集装箱运输业务日趋繁忙,从1995年到2005年业务量增长了两倍,并且占到所有货物运输量的75%以上,运力紧张的问题使当地部门想法构建了地下物流系统,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并使港口业务得到持续发展。
相比国外,国内更多停留在理论构建与应用论证阶段。许多学者从缓解交通问题、城市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社会构建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城市地下物流系统构建的思路。还有学者从国外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实践中寻求解答,而在城市建设中讨论比较多的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尤其是北京市对于地下物流系统构建关注的程度最高也最引人注目,并已出了相应的规划。
总之,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理论趋于成熟,实际应用则方兴未艾。而国外的成功案例证明其突出的优点,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这种“新兴”的物流方式一定会在中外的城市共同得到发展。
4 我国发展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结合我国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现状,笔者以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并对其提出尝试性的对策分析:
4.1 初期成本
尽管各国对地下物流系统的建设标准以及所采用的运输方式各不相同,导致建造成本存在差异,但相对于地面物流系统而言,初期成本依然较高,并且适宜运输的货物范围相对较小。单纯管道式运输,适宜的货物自然受限,而现代正兴起的其他地下物流方式,货物范围则更为广阔。从目前各国的研究与使用情况来看,地下物流系统与地面物流系统相竞争的直接经济效益还比较薄弱。
针对此,我国各地要切实根据自身情况,对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综合考虑与分析其对城市物流、经济、生态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决策与建设提供依据。
4.2 投资方式
城市交通建设在我国一般属于政府公共项目,其投资也往往采用政府直接投资或发行债券的方式。然而,由于地方财力限制,以及后期运营成本回收缓慢,不可避免使政府决策产生疑惑与困难。因其效益不仅仅在经济方面,并且未来城市的发展也迫切要求越来越多的地下物流系统建设和运行,使我们对其投资的方式不得不进行更多的思考。
借鉴其他项目工程建设投资的成功经验,笔者以为,可以实行下面几种投资方式:○1“政府投资+社会融资”的参股方式,根据参股比例的大小,可以选择由政府或者其他社会实体来进行主导经营,而其他投资主体则以后继利益分享的方式来获得投资回报。○2“政府主导投资+企业租赁经营”的企业制方式,政府以土地、地下交通设施作为主导投资,将其租赁给企业,并将地下物流系统设备购置以及具体运营交由其负责与完成,在一定年限内政府只是收取相应的租金与管理费用,期满以后则整个地下物流系统归属于政府部门。这样既降低了政府投资成本,也使其运营更具灵活性和市场针对性。○3“地下物流系统+物业”的方式,诚然地下物流系统对于整个城市的交通改善与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但其直接经济回报预期并不理想,在政府投资建立地下物流系统并对其运营实行管理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其对城市其他方面的影响,比如对制造业、商业、地产等领域的推动作用等,从而以“物业管理”的方式对其征收一定费用,实现双赢效果。
4.3 技术角度
地下物流系统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并且其运作过程复杂,在工程制造、路网布局、交通转换、智能监控等方面技术难度大,且要求较高。尽管我国近年来城市管网与地铁建设获得了一定经验,给未来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建设提供了一些借鉴。但由于技术的相对落后以及实际经验的欠缺,我们依然要十分慎重,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与实证工作,争取技术突破与综合调度。杭州地铁工地塌方事件、许多城市路网盲目规划,更给我们提出了必要的警示。
4.4 运营方面
我国公共基础设施的运营手段相对单一,经济效益明显偏低,投资回收期漫长甚至长期亏本经营。同时,如果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则需要提高物流系统使用者的使用成本,这无疑会使他们转而使用地面方式,而使得地下物流系统的综合效益更加难以发挥。如何发挥综合作用,并提高其经济效益,我们必须在运营方面作出更多的思考。
结合中外学者的研究以及城市实践,笔者以为下列方式有助于提高地下物流系统的运营效益:○1基础设施的共同利用,通过科学地设计线路与网络,使其不仅应用于物流,更可使其他基础设施部门共同受益,北京市的地下管网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2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在物流之外,适当扩展地下空间,为城市的商业、娱乐、文化等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3货运场站的建设与运营,地下物流系统与地表的交接之处,既是运输线路的中转,往往也是运输方式的中转,在此货物的集散成为最受关注的领域,通过货运场站的投资建设(或共同出资)与运营,既为系统本身的运作提供了支持,也拓展了其运营盈利能力。
5 结语
城市地下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物流方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我国理论与应用领域也已进入到实证与建设阶段。它具有较传统物流更为明显的综合优势,但其本身在成本、投资方式、技术、运营等方面依然存在系列问题。借鉴于其他物流方式的运行,以及国外的成功经验,只要我们认真切实地科学论证与分析,就一定能够找到有效的建设与发展途径。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发展不合理并导致一系列问题,同时人货分流的运输体制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些现象。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城市地下物流系统方面的研究与建设,给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结合国内外的现状与趋势,文中指出了地下物流系统的综合优势,对我国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建设的主要问题作出了分析并尝试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城市交通,城市地下物流系统,主要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钱七虎.建设特大城市地下快速路和地下物流系统-解决中国特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新思路[J].科技导报,2004(,4).
[2]马祖军.地市地下物流系统及其设计[J].物流技术,2004,(10).
[3]张敏,杨超,杨珺.发达国家地下物流系统的比较与借鉴[J].物流技术,2005,(3).
[4]张明聚,钱七虎,唐珺.现代地下货物运输系统折研究与进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11).
[5]李鹏,朱合华,王璇,彭芳乐.地下物流系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2).
[6]Hugo Gordijin.Underground Freight Transport In The Netherlands In The Next Century[J].Tijdschrift voor Econonische en Sociale Geografie,1999,Vol.90,No.2.
[7]Arjan Van Binsbergen,Piet Bovy.Underground Urban Goods Distribution Networks[J].Innovation:Th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00,Vol.13,No.1.
[8]Ben-Jaap Pielage.Underground Freight Transportation:A new development for automated freigh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 the Netherlands[J].2001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2001.
[9]Henry Liu.Use of Pneumatic Capsule Pipeline for Both Underground Freight Transport and Tunnel Construction.Invited presenta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Underground Space(IACUS)Beijing,China,November18-19,2006.
[10]Bert Vernimmen et al.Underground Logistics Systems:A Way to Cope with Growing Internal Container Traffic in the Port of Antwerp-[J].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echnology,August2007Vol.30,No.4.
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 篇5
饮用水安全及保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必须放在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位置。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城市饮用水保障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近几年来,我国城市供水水源、净水厂、供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取得较大进展,污染源治理和饮用水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但是饮用水不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城市水源地水质不合格、水源地污染和水量不足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供水管网建设落后,导致二次污染,有的水质监测和检测能力不足,应急供水能力较低。要在实施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同时,切实做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要按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创新机制、强化监管的原则,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科学规划水源保护区,建设水源地隔离防护设施,实施污染源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保障水质安全。
二、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调配水源。科学改造和扩建现有水源地,科学规划新建水源地工程,提高供水能力。
三、加快城市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改进净水工艺,改造供水管网设施,统筹安排新增供水工程。
四、建立健全从水源地到供水末端全过程的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制定和完善应急供水预案。落实供水监测检测值班制度,扩大监测范围,增加重点监测断面和监测频次,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强化水厂处理措施,改善安全供水条件,防患于未然。
五、加大投入力度,理顺价格机制,完善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和评价标准体系。
城市交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篇6
[关键词]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策略
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直是学者和政府关心的问题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已不仅仅是以城市化率为指标来衡量城市发展的一个问题,同时也融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第二次城市化的一些特征,即城市人口和就业向周边地区分散并逐步形成城市次级中心的过程。
随着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机动车数量也逐年上升,现在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一辆机动车,车辆的增多,对于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运用一些高新的技术对于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社会化,这已经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了。
一、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问题
1.人民的文明交通意识薄弱
现在人们的个人素质虽然有了很大的增强,但是在交通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不文明情况,比如过马路的时候,不看红绿灯,只要有几个人一起就敢直接穿过马路;司机也是不按照文明驾驶的要求进行,随意变道,不打转向灯,造成一定的意外事故。在夜晚的时候,两车交会的时候,居然使用远光灯,在交通拥堵的时候,随便乱按喇叭,影响正常的通行。这些都是在城市交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行为。还有就是,有一些开车的人都有路怒症,被别人超车后,心理不服,也要加速超车。另外,居民对于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还认识不到位,有些居民根本不知道路边的交通标志是什么,对于一些交通信号灯也不懂。这样势必会造成交通混乱的局面,导致事故频频发生。
2.城市交通规划不合理
我国的城市交通管理,逐步朝着智能化的发展迈进,要实现智能化,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依赖于当前城市的整个交通规划。我国以往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要求是希望朝着多又快的方向发展,不仅要求速度上去,规模方面也要扩大,比较看重经济和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整个城市的未来的长远发展。
在对于整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从各个角度去定位城市的发展,并没有做出一个长远的规划,在设计交通道路的时候,还没有考虑好,就盲目地进行施工,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的利益,从而造成今后管理的诸多问题出现。这种先天存在的不足,今后也很难进行改变,对于城市交通的发展极为不利。
3.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程度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前进,科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交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主要基础,为了和当前社会的发展之间相互适应,就必须增强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的力度,不过,当前我国的城市交通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电子监控设备比较少,智能化的性能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都需要不断地加强。一些交通路段没有减速设计、防滑设计等,这样都将会造成一定的交通事故的潜在威胁。还有就是城市道路中的一些定位系统、反馈系统都不是很完善,不能及时地将路面的信息反馈。
二、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对策
1.城市交通网进行合理规划
对于我国的城市交通管理,不仅要达到智能化,而且也要进行合理地布局和规划,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城市交通网的顺畅。在智能化方面,我们首先要针对城市的交通网络进行布局,从而为城市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奠定基础。在进行布局规划的时候,要全面的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城市人口方面、今后城市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考虑。综合衡量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出科学化、合理化的交通道路设计。
对于城市交通网,不需要设置得太过密密麻麻,也不能过于疏散,在设计上要合理进行配制,在主要城区主要是指状的发展模式。指状轴向发展线主要是利用城市郊区地区的建设发展作为主要的特点的,一开始是指状发展,而后是依托比较便利的交通条件进行的,而后一些城市的建设吸引了很多人效仿并进行扩展。對于一些公交站点、地铁站点、火车站等要进行合理地选择地点进行建设,特别要考虑人口的多少,以及周遭的环境条件方面。
2.改进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
在大城市,每到上下班的时间,就会出现汽车行人拥堵的现象,也是事故频发的时间段,这对于我国的交通道路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增强城市交通的效率,保证交通秩序的顺利进行和安全。必须要从智能化方面进行着手,不断优化我国的交通智能化管理体系,不仅要将我国的交通信息控制系统上增强,也要加大电子监控系统的设置,设置交通事故预警和救援体系,一旦出现事故,就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实施救援等工作。与此同时也要增强交通中的电子监控设施的覆盖范围,及时反馈所监测到的道路状况,针对那些违章的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并进行处罚,对于出现事故的地方,能够及时发现,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救援。城市交通管理要实现智能化,就必须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的城市交通更加的和谐和顺畅,保证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要在交通事故预警方面多进行改革,一旦遭遇不测,能够及时与110、120取得联系。还要给车主的车辆按照定位系统,从而给出行的人提供道路情况,引导他们走出拥堵的交通道路。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城市交通一座城市进行发展基础,但是目前交通事故多发,使得交通道路出现拥堵、不文明的交通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情况都将造成我国城市交通的管理松散,交通路况越来越差。因此,要避免出现城市交通管理的一些问题,就要对城市交通管理进行合理地规划,多增强智能化设施的运用,给交通道路以适时的信息,使得我国的城市交通管理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张锦,单歌锋.我国城市交通问题形成的原因[J]. 科技资讯. 2011(15) .
[2] 张翔.北京、广州、成都缓解城市拥堵措施的比较[J]. 交通与运输. 2011(02) .
[3] 张海宁. 轨道交通綜合体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J].中外建筑,2011,(11):56-57.
[4] 李文帅,矫苏平. 多义空间的动态功能及其设计方法[J].安徽建筑,2011,(04):56-59.
[5] 陈云.杭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对策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12):65-66.
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研究 篇7
一、当前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交通拥堵。
近些年, 随着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 我国城市道路虽然已逐渐符合国际标准, 但是真正达到国际标准的只有部分新修建的道路, 大多数未符合国际标准的道路想要重建或扩建是十分困难的。并且, 道路的宽窄并不是造成交通拥堵的直接因素。如, 香港繁华的铜锣湾、湾仔、中环地带, 虽然马路普遍很窄, 最宽的马路也不过四车道, 很多地方都是两车道, 但车辆和行人却井然有序, 而且车速明显比内地高, 很少有堵车现象。
2. 道路基础设施不足。
主要表现在, 在发生交通拥堵时, 没有紧急备用车道供其他紧急事务 (如消防车、110车辆等) 车辆使用。
(1) 缺乏紧急备用车道。在中国城市交通持续拥堵的情况下, 消防车堵在道路上的情况应怎么解决呢?笔者认为, 预留紧急备用车道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在修建或扩 (改) 建道路时, 可以参照高速公路的做法, 在路侧留出足够的空间作为应急车道。对于原有道路, 则可以把非机动车道作为紧急备用道路。
(2) 公交车站空间不足。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交优先时, 设立城市公交快速路、专用道等, 已成为许多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首要办法。然而公交车多了、载客量大了, 某些站牌的公交车前却排起了长队, 许多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也开始拥堵了。另外,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公交车站是多个线路的公交车站设在同一位置, 同时到达的公交车辆排队、并行, 造成局部的交通拥堵和混乱。所以, 只单纯增加公交车数量, 并不能真正解决城市拥堵现象。要想解决公交车站空间不足的问题, 首先, 需要清理公交车站周围空间, 适当减少报亭等商业类障碍物。其次, 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 建立“港湾式”公交车站, 减少影响道路交通的几率, 改善公交候车环境。
(3) 停车设施不足。目前, 我国城市大多停车设施严重不足, 造成了车辆的随意停放。为这一问题, 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出台多种措施。其中, 常见的一种做法是“路边停车”, 但是这种做法往往是适得其反。在我国城市中心区, 道路一般较窄且交通繁忙, 如果在路边划出停车区间, 占用了通行空间, 反而会使道路变得更窄, 加剧交通堵塞。要想改善停车设施不足, 政府部门可以在商业中心区建立公益性地下停车场, 费用由政府、商业区管理者及商户共同出资。
3. 交通秩序混乱。
在未作物理分隔设施的道路上, 常常出现多种车流混合通行、“各行其道”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具体表现如下。
(1) 行驶秩序不明。我国城市交通为典型的混合交通, 交通参与者主要由轿车、公交车、小货车、摩托车、非机动车 (包括助力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 、行人等组成。而我国城市道路一般仅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没有针对我国的多种交通参与者进行详细的车道划分。其中, 影响最大的就是摩托车、助力摩托车等高速车辆。因其没有特定的行驶空间, 既可在机动车道行驶, 亦可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 不仅影响机动车道的行驶秩序, 也影响了非机动车道的行驶安全性。因此, 在道路空间允许的情况下, 应为其设置专用车道, 以建立良好的机动车道秩序。
(2) 不会与他人分享道路。交通行为实质上就是“与他人分享道路”的行为。在我国城市交通行为中, 很多交通参与者不会与他人分享道路, 秩序感较差。在道路上, 常见行人任意横穿道路, 机动车通过人行横道不减速、不停车, 机动车压线行驶、不让行, 摩托车、电动车以较高速度 (接近40 km/h) 任意占用机动车道等现象, 致使多种交通车辆交叉混行, 极易发生碰撞事故, 引起交通拥堵。
(3) 非法侵占道路空间。我国城市流动摊贩、沿路商铺占道经营等现象较为普遍。通常, 占用的交通空间是人行道, 致使行人通行困难, 甚至被挤至非机动车道, 继而使非机动车辆串行至机动车道上, 引起通行秩序混乱, 降低了车辆的通行速度, 引发交通拥堵。
4. 交通法规不完善, 执行力度不足。
(1) 交通法规执行效果打折扣。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消防法》规定, 消防车辆执行紧急任务时, 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 不得穿插超越。阻碍通行的, 可以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处以警告、罚款甚至拘留。而这样的规定, 在执行中常常无法严格执行。对于路况是否存在避让条件、司机是否构成故意阻拦或存在过失等也存在争议, 加之现行法规的执行缺乏明确细则。但是, 在国外交通法规的执行却很严格, 如本文开头案例, 德国法律给予执行任务的消防车以充分“特权”, 任何车辆听到消防车的笛声必须立即让行。
(2) 我国交通违法成本低, 难以有效遏制违法。如, 深圳当地对闯红灯交通违法行为处罚标准如下:驾驶机动车行经无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 而未减速行驶的, 处200罚款;遇行人正在通过时未停车避让的, 处500罚款。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 这些处罚代价很低, 不能形成有效威慑。另外, 警员值守、搜集证据、开罚单及交罚款都需要专人负责, 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处罚体系, 所以, 有些人即使某些方面交通违法, 但并未受到处罚, 没有形成“违法必究”的环境, 也给一些交通违法者造成侥幸心理。
(3) 以多交罚款代替扣分。目前, 我国的城市交通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驾驶员通常以多交罚款代替扣分;而交通执法者亦积极采用罚款的方式取代扣分, 甚至罚款数额还可以讨价还价。这种做法实质上降低了违反交通法规的成本, 不能有效遏制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 同时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4) 公信力下降。公车、特种车辆在非执行任务时在道路上的特权行驶直接导致了公信力下降。作为国家权力机构, 在外的表现代表着一个国家整体素质水平的高低, 具有对法律法规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因此, 公车和特种车辆应从自身做起, 给老百姓做出好的示范, 是提升公信力的有效手段。另外, 国家还应加大对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 使公众意识在硬性规定的配合下得到提高, 营造一个“良性循环、文明驾车、安全驾驶”的行车环境。
5. 交通管理体制不合理。
(1) 城市交通管理主体分散。目前, 我国不同城市对于公路、铁路、民航、公共交通、出租车等, 管理主体分散在各个不同的部门, 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 从而造成了各个管理主体区域分割、部门分割、各自为政、衔接不畅等问题, 影响了综合运输总体效益的发挥。
(2) 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配置不合理。城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一方面承担了过多的建设、经营管理等具体事务, 行使了很多本应由行业、协会或社会自行管理的职责;另一方面, 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未能有效行使其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重要的政府职能。另外, 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机构之间职能分配不明确, 职能界定不清晰, 影响了交通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等职能的发挥, 在一定程度上也割裂了交通行政管理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3) 交通管理部门与政府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多数城市的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客货运输和道路交通管理等职能分属建设、公安、交通等部门, 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也不同, 没有统一的核定标准。另外, 对于城市公交和道路客运经营者在市场准入、从业资格、车辆技术条件、经营范围及经营行为的要求等各不相同, 对其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承担赋税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二、改善城市交通问题的建议
1. 改革城市交通管理体制。
(1) 组建“大部门体制”的交通行政管理部门, 对城市道路运输和城市交通进行统一管理。该部门主要负责宏观决策、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综合协调等职能。
(2) 组建专业化的交通管理机构。主要构负责决策、综合协调及监督之外的执行职能, 具体又分为公共运输管理机构、基础设施管理机构、港航管理机构、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综合执法机构。
(3) 组建非常设的监督组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设立由各类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 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执法评议委员会等非常设的监督组织, 定期对交通管理和服务质量进行审查和评议。这些非常设的监督组织可以保障交通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2. 加强交通管理, 治理交通违法行为。
纵观我国城市交通, 汽车保有量愈多, 交通问题愈多, 尤其是交通拥堵问题。各个城市都针对交通问题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 采用各种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措施缓解交通问题。如, 交通需求管理、智能交通系统以及拥挤收费、不停车收费等。
3. 建立健全交通法规, 加大处罚力度。
目前, 我国的交通政策与法规虽不完善, 但引起交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执法不严”。城市道路随处可见路边违规停车、闯红灯、不让行、行驶串道等违章现象。要想解决秩序混乱的问题, 还应从源头上解决。具体做法如下。
(1) 对交通参与者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可以通过驾正审验制度、现场安全教育提示、安全教育基地等方式进行安全教育。
(2) 通过技术手段严查违法者。如, 增加电子警察和路面巡逻交警数量威慑违法者, 提倡新手靠右, 让开中心线旁快速通道;在交叉口位置设计电子文字提示, 提醒驾驶员黄灯亮起做好起步准备, 绿灯亮快速通过;采取拥挤收费措施等, 以改善通行秩序。
(3) 加大、加重处罚标准, 提高违法成本。
4. 增强公众法制意识, 为治理交通问题夯实基础。
城市公共交通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8
1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的关键
2 0 0 6年1 2月1日, 为进一步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由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那么,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
众所周知, 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目前, 每年有1 8 0 0万人从农村迁往城市, 每年城市新增建筑面积大约有1 0亿平方米。伴随着人口向城市集中, 城市交通需求的总量急剧增长。与此同时, 我国汽车化水平逐年提高。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全国民用汽车特别是小汽车的绝大部分在城市范围内使用。
在城镇化和汽车化的大背景下, 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和迫切问题。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近几年小汽车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大量占用城市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道路资源, 致使许多城市出现交通拥堵。而城市公共交通则是有效利用道路资源的交通方式, 道路占用长度远远低于小汽车, 且载客量大, 发展公共交通对于缓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至关重要。
城市公共交通还是一种经济高效的交通方式, 有利于降低社会总成本;它是全社会都可用的交通方式, 尤其是解决低收入人群出行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 发展公共交通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另外公共交通污染率低,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有利于环境保护, 而不断增加的小轿车则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 如环境恶化、能源紧张、生活质量下降等等。目前, 大城市交通问题十分严峻, 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交通堵塞现象十分严重, 交通拥堵在时间与空间上呈现蔓延扩展趋势, 拥挤程度也在不断加剧。因此,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 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2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工作滞后, 规划内容不完善, 各种交通方式之间还未能做到充分衔接和协调, 城市公共交通中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出租车等组成部分难以发挥系统的整体性。二是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大运量公交系统建设缓慢, 公共交通线网覆盖不均衡, 公交运力结构失衡, 没有真正发挥大运量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在大城市交通出行中的主力军作用。公共交通设施用地被侵占或者被改变用途的情形较为严重。三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缺乏系统完善的法规保障和政策支撑体系。四是许多城市公交场地建设严重不足, 公交换乘枢纽设施建设滞后, 线网密度、场站覆盖率低, 公交专用道建设步伐缓慢。五是在市场化进程中, 对公交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财政补贴补偿机制, 只注重经济效益, 公共交通的公益性难以体现, 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及安全水平与群众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车况差、超载运行较为普遍, 安全设施投入不足, 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六是城市公共交通经营不够规范, 有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垄断经营, 造成运行效率低。
3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若干对策
3.1 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第一, 合理规划设置场站和配套设施。第二, 加强城市交通换乘枢纽建设。交通换乘枢纽是一体化交通系统的关键环节。符合条件的地区要建立换乘枢纽中心, 引入各种交通方式, 实现公共汽 (电) 车、大容量快速公共汽车、轨道交通之间的方便快捷换乘, 以及城市交通与铁路、公路、民航等对外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换乘枢纽中心要配套建设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 配备相应的指向标识、线路图、时刻表、换乘指南等服务设施, 方便群众使用。第三, 推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 改造传统的公共交通系统, 以信息化为基础, 促进乘客、车辆、场站设施以及交通环境等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 推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
3.2 确实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的道路优先使用权
第一, 科学设置优先车道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要通过科学论证, 合理设置公共交通优先车道、专用车道 (路) 、路口专用线 (道) 、专用街道、单向优先专用线 (道) 等, 调整公共交通车辆与其他社会车辆的路权使用分配关系, 提高公共交通车辆运营速度和道路资源利用率。
第二, 加强优先车道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管理。城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公共交通优先车道监控系统, 加强优先车道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管理, 对占用公共汽车专用道、干扰公共交通车辆优先通行的社会车辆依法查处, 保证公共交通车辆对优先车道的使用权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的正常运转.提高公共交通车辆的运行速度和准点率。
3.3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改革
第一, 改革投融资体制。要按照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总体要求, 鼓励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公共交通投资、建设和经营。鼓励和支持公共交通企业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要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周边地区用地开发统筹考虑, 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
第二, 推行特许经营制度。有序开放公共交通市场, 实行特许经营制度, 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在实施特许经营的过程中, 要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 盲目拍卖出让公共交通线路和设施经营权, 严禁将同一线路经营权重复授予不同经营者。对经营恶化、管理混乱、安全生产隐患严重的企业, 要依法收回特许经营权。
第三, 加强市场监管。城市公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公共交通企业经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 规范经营行为, 依法查处非法营运、妨碍公共交通正常运行、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等行为。要逐步推行等级服务评定制度, 开展文明线路创建活动, 加强行业自律, 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第四, 提高服务水平。公共交通企业要科学调度车辆和编制运行图, 加大行车密度, 及时疏解客流, 缩短乘客等候时间。要加快车辆更新步伐, 积极选用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车辆, 淘汰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条件差的车辆。要加强对公共交通场站、车辆、设施装备等的维护保养, 为群众创造良好的乘车、候车环境。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公共交通规划设计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指出了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 全面分析了当前城市公共交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同事, 根据笔者的工作体会给出了具体的对策,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赵同勤.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问题[EB/OL].http://www.eo1.cn./2007-09-06.
城市交通安全问题 篇9
当今世界, 城市燃料燃气化, 城市燃气管道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大多数大中城市相继建立了管道燃气设施。随着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城市燃气管道化将会有一个新的飞跃发展。确保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需要城市各级政府给予充分地重视,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也是城市燃气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2 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
2.1 对地下管网缺乏规范管理, 增加了不安全因素近年来,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旧城区的改造, 给燃气管道敷设带来了便利条件, 给发展燃气管道用户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 由于城市管理的条块分割, 对地下管线缺乏规范管理, 少数建设单位不按规范施工, 有些市民安全意识薄弱都给城市燃气管网运行增加了不少安全隐患。局部地区严重威胁着城市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
2.2 违章建筑严重影响了城市燃气管网及设施的安全运行城市燃气管网和设施上的违章建筑是埋设在城市中的严重安全隐患, 少数居民乱搭乱建, 有的占压在燃气管线上, 有的将燃气调压设施封闭在违章建筑内, 燃气抢修维修人员无法进行正常的维护保养工作, 只要燃气管网及设施被损坏漏气, 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燃气安全事故。造成燃气管网和设施上违章建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历史的原因:如相关的城市管理法规不健全, 过去城区地下管线施工没有完全纳入建设规划监管的范围, 导致地下管线资料不全;有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因, 有的单位为了小集体的利益, 在未办理规划手续的情况下, 擅自在燃气管道上及调压设施旁乱搭门面房, 也有的单位和个人为扩大占地面积, 私自在调压箱安全距离的空地内搭建扩建各种违章建筑。有的违章建筑内住人, 有的违章建筑内开饭店、开茶楼, 有的违章建筑内做厨房, 一旦燃气管道被损坏, 造成燃气大量泄漏, 其后果难以预料。
2.3 道路和建筑施工损坏燃气管道, 造成燃气泄漏安全事故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 城市道路及旧城改造建筑施工频繁, 再加上城区通信电缆、电力电网地改造给燃气管线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燃气管线及设施被施工挖断及损伤的现象时常发生, 屡见不鲜, 少数施工单位不按规范施工, 破坏了燃气管线隐瞒不报, 也不通知燃气企业维修, 仍将被损坏的燃气管线掩埋地下, 给燃气管线运行留下了安全事故隐患。今年常德华油燃气公司管辖区域1-9月份由于道路施工等外界因素损坏燃气管线先后10余起, 造成居民用户不能正常用气, 商业用户不能正常经营, 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4 燃气管道安装工程质量监管不到位, 给燃气管线运行留下了安全隐患在燃气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 由于监理公司现场工程质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单位现场质监员对燃气管线安装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 有的沟槽深度达不到要求, 有的钢管在埋设过程中, 将没有做好防腐处理的钢管, 或将已被损伤防腐层的钢管直接埋设地下, 使被损坏防腐层的钢管直接与土壤接触, 加上南方土壤潮湿, 从而加快了燃气管线的腐蚀, 使原来可以使用20年-25年的管线只能用10年, 甚至更短的时间, 会因管线锈蚀穿孔而漏气, 给燃气管线安全运行埋下了安全事故基因。
2.5 用户私自改装燃气管线, 给燃气管线安全运行及用气安全造成隐蔽的危害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生活质量得到了普遍提高, 城市大部分居民对房屋装修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 按照燃气管线《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要求, 应采用明装, 不宜采用暗装, 穿越卫生间不应有接头, 外加装套管, 但少数居民用户为了装修外表美观, 私自改装户内燃气管线, 将燃气管线密封在装饰墙内, 有的甚至隐蔽在整体橱柜内, 没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也没有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 给燃气管线安全运行和用户的用气安全造成长期隐蔽的危害。一旦燃气泄漏, 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
3 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对策
因城市燃气管道具有开放性 (铺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隐蔽性 (埋设地下) 、危险性 (燃气泄漏后极易造成事故) 和长期性 (使用时间长) 的特点。所以要使其安全可靠的运行, 必须要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乃至全市市民的共同关心。
第一, 各级政府都必须充分认识到燃气管道上违章建筑的危害性, 加大拆除违章建筑的力度。近几年来, 市政府成立了专项工作协调组织, 按照谁搭建谁拆除、谁批准谁协调的原则, 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把拆除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 下达拆除违章建筑的通知, 把燃气管道上的违章建筑大幅度降下来, 提高燃气管道的运行安全系数。在具体做法上, 把拆除违章建筑和燃气管道和设施改线、移位结合考虑, 对于拆除难度很大、拆除资金很多, 燃气管道和设施改线、移位又具备条件, 且费用比拆除费用低的开始考虑管道改线设施移位。
第二, 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格把关地下管线施工报装审批程序, 规划、城建等政府的职能部门在核发工程施工规划许可证时, 凡涉及或影响到地下燃气管线的, 应要求建设单位先与燃气安全主管单位及管线业主单位进行衔接协商, 工程施工范围大、工期长的建设项目,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组织召集各地下管线业主单位及工程施工单位召开工程施工协调会议, 并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后, 再核发工程施工建设规划许可证, 以控制施工外界因素损坏燃气管线造成燃气泄漏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 进一步加强燃气管道安装施工质量的监管工作, 提高燃气管道安装施工质量。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监理制度和监理程序, 另一方面公司要提高燃气管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求他们熟悉燃气设计安装规范标准。对燃气管道的设计、材料选择, 沟槽开挖, 防腐处理, 管线焊接, 管道铺设及竣工验收等要有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要求。且要明确责任人, 确保燃气管线达到国家燃气安装质量标准。
第四, 积极选择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敷设和改造城市燃气管道。逐步选用钢骨架PE、PE管等新材料, 采用新型连接方式的燃气引入管。结合西气东输工程对输送天然气要求, 对老的燃气管道, 可以采用穿PE管技术, 管道内衬技术, 逐步对有隐患的燃气管线进行改造, 这样既消除了燃气泄漏安全隐患, 又能延长燃气管线的使用年限。
第五, 加强燃气管线及设施的安全巡查工作力度, 对燃气管线调压箱、阀门井、凝水缸等设施实行分片分段包干责任到人, 按照燃气设备管理要求, 定期对调压器、阀门等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同时利用先进的燃气检漏仪器设备, 有重点地对管线进行检测,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提高燃气管线安全运行的科技管理水平, 保障燃气管线及设施的安全运行。
第六, 加强对市民进行维护管道燃气设施安全的宣传工作, 利用新闻媒体、电视、报纸等向市民宣传维护燃气设施的安全知识及地方燃气法规, 通过宣传教育, 使广大市民树立自觉维护管道燃气设施的安全意识, 同时呼吁国家尽快出台统一的燃气行业管理法规, 使燃气行业的管理工作进入法制轨道, 促进燃气企业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城市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城市燃气管道安全运行的管理, 需要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这既要依靠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又要依靠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 最重要的是要依靠公司的领导和员工, 本着对社会、企业、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 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 确保城市燃气管道安全运行。
摘要:随着管网的不断发展延伸, 各种对管网设施及用气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越来越多, 给我们确保输配系统正常运行及安全供气带来很多问题, 发现解决这类安全隐患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 故提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城市管网安全运行问题的分析和采取的对策, 以供参考。
关键词:燃气管网,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浅析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 篇10
1 成都市交通现状
“成都中心城区4%的面积承担着全市45%的人口,人口密度9 300人/km2,岗位密度5 500人/km2,近1/3的岗位分布在一环以内。”
这是去年美国栢诚公司提交的关于成都交通状况的中期报告数据,说明成都市主城区的交通压力非常大。“城市规划实施失控,交通规划难以匹配。”美国栢诚公司提交的中期报告显示,高密度单中心城市形态造成高强度向心交通,让城区交通压力增大。这样的高密度发展,造成高峰期向心交通集中,潮汐现象严重,径向通道难以承受。
目前,成都市内交通堵塞情况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据有关人员调查发现,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成都市区的拥堵集中表现在上下班高峰时间。以西部区域为例,从天府广场到西三环约12 km的路程,以前自驾车约需要0.5 h,而现在基本上要在50 min~70 min。如果乘坐公共汽车,则需要1.5 h~2 h。
2 针对现状的实验
本人做了一个实验,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地方来实际考察交通情况。一个是成都市区三环外的卫星城,一个是市区内二环上的一个目的地,以早上8点出发,分别选择两种线路来试验,如表1所示。
从上面这个试验不难发现,同是早上8点出发,这个时候是出行早高峰时间,如果从城区外进入主城区,选择不同的出行路线,将会对出行带来不同的影响。其中一点就是如果选择从城区外直接穿城,那将会非常的拥堵,但是选择从城外绕行,将会节约时间。这就说明了成都市的交通压力就在主城区。
3 分析
成都城市交通的构架是“井+环”的路网结构,绕城高速公路和三、二、一环路构成城市的环状交通路网,东城根街、红星路、滨江路和新华大道构成了“井”字形结构。而城市的经济、文化、餐饮和娱乐中心又靠近中心地带,每日多个时段,前往市中心的人流、车流丝毫不减。城区一些路段的交通早高峰已由原来的7时~9时,延长至上午的10时,晚高峰时,有的路段甚至要延长至晚8时,交通压力才能稍稍缓解。周末时分或节假日,这样的情形还要严重。
另一个原因就是地铁施工。1)地铁工期长,比如今年将开通1号地铁线,长度18.5 km,但建设时间用了近5年;2)地铁站点建设必须采取明挖手段,大约1 km就有1个站点,未来近10条地铁线的施工覆盖面将很大,对现有道路的占用将会更多;3)地铁修建导致部分公交线路不断调整,给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了影响。
此外,城市道路改造施工也造成一些暂时的拥堵。而这种较为频繁的改造,主要是由于前期规划不周全造成,或是满足地铁、管线走向等特殊需要。
4 解决的方法
1)城市交通建设的总体规划。
城市交通战略的缺失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交通拥堵主要是交通供应不足与需求过大的矛盾。我国现在城市发展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中心城区土地无序开发造成城市人口和交通过于集中,应该实施分散发展战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密度过大的矛盾,规划时刻考虑支持中心组织结构的城市网络。
2)对城市道路的廓清。
城市道路功能分为六个层次:城际高速路、城郊与城市主干道的快速路、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生活区道路。但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中,普遍存在道路功能定位不清,导致行车错位,引发交通拥堵的现象,因此需要从优化城市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入手,区分道路功能定位,分层次进行适应性改造,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步伐,增加路网密度。
3)提高现有道路使用率。
混合交通严重、道路资源低效配置、动静态交通相互争夺空间等原因使得城市现有道路资源利用低下,采取有效措施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第一,对现有机非混行道路进行改造,使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分离,能有效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第二,交叉口是道路系统中最薄弱环节,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干扰,极易造成交通拥堵,设置行人过街天桥(地道),能给行人提供安全的过街条件,减少对机动车辆的干扰,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第三,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存在停车难问题,因无停车场地而占道停车,导致车辆遇阻或减速的现象十分普遍,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兴建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尽快缓解“停车难”问题。
4)倡导绿色交通。
绿色交通是以“步行优先”以及增加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尽量减少私人机动车的使用原则。发展绿色交通,其主旨在于减少个人交通工具的使用;鼓励非机动车辆,如步行与自行车;提倡公共交通,如公共汽车、轨道交通灯等。绿色交通的运输工具选择是一个综合交通运输与生活品质的决定性问题,需要公众的共识,重新审视新的“人的价值”,进而选择绿色交通工具为其生活方式之一。绿色交通为城市交通发展指明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实现绿色交通,必须借鉴国外的经验,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进行审视和论证,全面落实绿色交通计划所提出的交通发展准则。
绿色交通决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它的价值在于逐步变为政府与公众的行动。将可持续发展从一个理念转变为一种实际的操作,需要十分重视绿色交通的具体建设问题。
参考文献
[1]段理慧.成都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13):52-53.
[2]陈赟,吴立烜.城市公交优先机制的动态博弈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7(1):86-88.
[3]文丹.城市交通问题对策探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1):32-33.
城市交通安全问题 篇1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对策
现今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使城市的交通系统越来越发达,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城市轨道交通应该保证它的流畅性和便捷性,加强它的服务质量,尽量降低它的事故率,从而推动整个交通系统的发展,间接性的推动社会的进步,并且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不足
(一)管理模式的多样化
在我国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所采用的模式都是一种投融资体制,每个城市的管理模式都有一些差异,但是大多是都会把融资建设、运营和物业的开发结合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运营模式。但是有的城市会采用分项管理,最后把数据集中再进行总管理。这样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不具有统一性,管理的标准也会不一样。
(二)不统一的管理标准
由于每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的管理模式和发展程度不一样,有的城市规模较小,有的城市的经济水平高,这就会使每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管理标准不统一。这样不仅会对管理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还会使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管理工作不能进行很好的合作和交流。
(三)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现今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快速的发展,城市之间不一样的管理制度很难被统一化。这就导致城市交通轨道运营管理的工作会出现很多的矛盾,不健全的管理制度,会使的很多问题不能够被及时的发现,只有等事故发生以后才会对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这样的管理模式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有效的开展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不仅仅只是以上这些,在轨道交通管理的工作中,我们还处于一个摸索的状态,要经过不断的学习,总结经验完善我国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制度。
二、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具体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先进快捷的轨道交通环境会改善人们的生活,缓解一个城市的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的交通结构,让城市的交通方式更加的多样化。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根据现状的城市轨道交通所产生的问题来看,总结了一下几个解决方法。
(一)适当的提高城市之间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竞争力,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
由于我国各个城市之间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使得管理标准的建立不全面、不统一,为了实现全面化、规范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就要适当的提高城市之间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竞争力,尽可能做到管理标准的规范化、统一化。并且向社会做积极性的引导工作,希望获得最大的支持,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我们要改变轨道交通行业垄断的现象,把地铁管理的效率进行全面的提高,充分的利用和借助社会的各种资源,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全面的提升地铁的盈利能力,把资金的来源渠道进行扩增,让轨道交通行业可以在民间的资本中引进。
(二)实施轨道交通多元化的投资
不断的完善我国轨道交通的运营项目,逐渐的开发新的产业,让以后的轨道交通运营更加的多元化,对新开发的项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的分析,进而让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全面化的发展。可以采取和多家城市进行合作,大家相互交流总结经验,实现全面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高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
(三)制定科学合理化的票价
我国发达的轨道交通业,更要科学化合理化的制定票价,并且要将投资多元化进行实现,做好票款的管理工作,要保证我国轨道交通的票价对投资者有一个合理的回报,同时也要加强合理票价机制的建立,从而让轨道交通的投资回报更加的科学化,综合化,让我国轨道交通进入投融资的良性循环中去。
在加强我国轨道交通的建设中,要做好运营组织的检车工作,根据每个人岗位的特性建立合理的制度,并做好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加强对维修人员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处理轨道交通紧急事故的能力,保证我国的轨道交通安全、有效、正常的运营。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生活的必需品,城市轨道交通的完善性、科学性直接影响到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更应该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工作,结合现状加强对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的素质能力的培养,建立合理的票价管理系统,增加融资的方向,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各个城市间要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双方的优秀经验,建立统一性的管理标准,进而使我国的轨道交通运营更加和谐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陆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综合效益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2]慕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能力与课程设置的分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39-40+42.
[3]王红梅.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城市交通安全问题 篇12
当今世界, 城市燃料燃气化, 城市燃气管道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大多数大中城市相继建立了管道燃气设施。随着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城市燃气管道化将会有一个新的飞跃发展。确保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需要城市各级政府给予充分地重视,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也是城市燃气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2 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
2.1 对地下管网缺乏规范管理, 增加了不
安全因素近年来,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旧城区的改造, 给燃气管道敷设带来了便利条件, 给发展燃气管道用户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 由于城市管理的条块分割, 对地下管线缺乏规范管理, 少数建设单位不按规范施工, 有些市民安全意识薄弱都给城市燃气管网运行增加了不少安全隐患。局部地区严重威胁着城市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
2.2 违章建筑严重影响了城市燃气管网及
设施的安全运行城市燃气管网和设施上的违章建筑是埋设在城市中的严重安全隐患, 少数居民乱搭乱建, 有的占压在燃气管线上, 有的将燃气调压设施封闭在违章建筑内, 燃气抢修维修人员无法进行正常的维护保养工作, 只要燃气管网及设施被损坏漏气, 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燃气安全事故。造成燃气管网和设施上违章建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历史的原因:如相关的城市管理法规不健全, 过去城区地下管线施工没有完全纳入建设规划监管的范围, 导致地下管线资料不全;有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因, 有的单位为了小集体的利益, 在未办理规划手续的情况下, 擅自在燃气管道上及调压设施旁乱搭门面房, 也有的单位和个人为扩大占地面积, 私自在调压箱安全距离的空地内搭建扩建各种违章建筑。有的违章建筑内住人, 有的违章建筑内开饭店、开茶楼, 有的违章建筑内做厨房, 一旦燃气管道被损坏, 造成燃气大量泄漏, 其后果难以预料。
2.3 道路和建筑施工损坏燃气管道, 造成
燃气泄漏安全事故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 城市道路及旧城改造建筑施工频繁, 再加上城区通信电缆、电力电网地改造给燃气管线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燃气管线及设施被施工挖断及损伤的现象时常发生, 屡见不鲜, 少数施工单位不按规范施工, 破坏了燃气管线隐瞒不报, 也不通知燃气企业维修, 仍将被损坏的燃气管线掩埋地下, 给燃气管线运行留下了安全事故隐患。今年常德华油燃气公司管辖区域1-9月份由于道路施工等外界因素损坏燃气管线先后10余起, 造成居民用户不能正常用气, 商业用户不能正常经营, 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4 燃气管道安装工程质量监管不到位,
给燃气管线运行留下了安全隐患在燃气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 由于监理公司现场工程质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单位现场质监员对燃气管线安装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 有的沟槽深度达不到要求, 有的钢管在埋设过程中, 将没有做好防腐处理的钢管, 或将已被损伤防腐层的钢管直接埋设地下, 使被损坏防腐层的钢管直接与土壤接触, 加上南方土壤潮湿, 从而加快了燃气管线的腐蚀, 使原来可以使用20年-25年的管线只能用10年, 甚至更短的时间, 会因管线锈蚀穿孔而漏气, 给燃气管线安全运行埋下了安全事故基因。
2.5 用户私自改装燃气管线, 给燃气管线
安全运行及用气安全造成隐蔽的危害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生活质量得到了普遍提高, 城市大部分居民对房屋装修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 按照燃气管线《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要求, 应采用明装, 不宜采用暗装, 穿越卫生间不应有接头, 外加装套管, 但少数居民用户为了装修外表美观, 私自改装户内燃气管线, 将燃气管线密封在装饰墙内, 有的甚至隐蔽在整体橱柜内, 没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也没有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 给燃气管线安全运行和用户的用气安全造成长期隐蔽的危害。一旦燃气泄漏, 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
3 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对策
因城市燃气管道具有开放性 (铺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隐蔽性 (埋设地下) 、危险性 (燃气泄漏后极易造成事故) 和长期性 (使用时间长) 的特点。所以要使其安全可靠的运行, 必须要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乃至全市市民的共同关心。
第一, 各级政府都必须充分认识到燃气管道上违章建筑的危害性, 加大拆除违章建筑的力度。近几年来, 市政府成立了专项工作协调组织, 按照谁搭建谁拆除、谁批准谁协调的原则, 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把拆除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 下达拆除违章建筑的通知, 把燃气管道上的违章建筑大幅度降下来, 提高燃气管道的运行安全系数。在具体做法上, 把拆除违章建筑和燃气管道和设施改线、移位结合考虑, 对于拆除难度很大、拆除资金很多, 燃气管道和设施改线、移位又具备条件, 且费用比拆除费用低的开始考虑管道改线设施移位。
第二, 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格把关地下管线施工报装审批程序, 规划、城建等政府的职能部门在核发工程施工规划许可证时, 凡涉及或影响到地下燃气管线的, 应要求建设单位先与燃气安全主管单位及管线业主单位进行衔接协商, 工程施工范围大、工期长的建设项目,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组织召集各地下管线业主单位及工程施工单位召开工程施工协调会议, 并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后, 再核发工程施工建设规划许可证, 以控制施工外界因素损坏燃气管线造成燃气泄漏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 进一步加强燃气管道安装施工质量的监管工作, 提高燃气管道安装施工质量。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监理制度和监理程序, 另一方面公司要提高燃气管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求他们熟悉燃气设计安装规范标准。对燃气管道的设计、材料选择, 沟槽开挖, 防腐处理, 管线焊接, 管道铺设及竣工验收等要有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要求。且要明确责任人, 确保燃气管线达到国家燃气安装质量标准。
第四, 积极选择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敷设和改造城市燃气管道。逐步选用钢骨架PE、PE管等新材料, 采用新型连接方式的燃气引入管。结合西气东输工程对输送天然气要求, 对老的燃气管道, 可以采用穿PE管技术, 管道内衬技术, 逐步对有隐患的燃气管线进行改造, 这样既消除了燃气泄漏安全隐患, 又能延长燃气管线的使用年限。
第五, 加强燃气管线及设施的安全巡查工作力度, 对燃气管线调压箱、阀门井、凝水缸等设施实行分片分段包干责任到人, 按照燃气设备管理要求, 定期对调压器、阀门等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同时利用先进的燃气检漏仪器设备, 有重点地对管线进行检测,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提高燃气管线安全运行的科技管理水平, 保障燃气管线及设施的安全运行。
第六, 加强对市民进行维护管道燃气设施安全的宣传工作, 利用新闻媒体、电视、报纸等向市民宣传维护燃气设施的安全知识及地方燃气法规, 通过宣传教育, 使广大市民树立自觉维护管道燃气设施的安全意识, 同时呼吁国家尽快出台统一的燃气行业管理法规, 使燃气行业的管理工作进入法制轨道, 促进燃气企业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城市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城市燃气管道安全运行的管理, 需要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这既要依靠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又要依靠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 最重要的是要依靠公司的领导和员工, 本着对社会、企业、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 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 确保城市燃气管道安全运行。
摘要:随着管网的不断发展延伸, 各种对管网设施及用气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越来越多, 给我们确保输配系统正常运行及安全供气带来很多问题, 发现解决这类安全隐患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 故提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城市管网安全运行问题的分析和采取的对策, 以供参考。
【城市交通安全问题】推荐阅读:
重庆市城市交通问题调查报告08-26
论哈尔滨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探讨07-03
当前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趋势与建议08-22
城市慢行交通07-28
城市交通09-23
城市交通规划07-14
天津城市轨道交通07-18
城市区域交通信号10-14
城市交通污染05-20
改善城市交通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