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小学语文学习资源

2024-06-30

拓展小学语文学习资源(共12篇)

拓展小学语文学习资源 篇1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由于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充足的语文文学的积淀, 才能让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小学语文学习的载体主要是课本, 这对学生的积累是大大不够的, 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 则应该采用拓展性的阅读教学方法。拓展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向更多的方向进行阅读的延伸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将拓展性阅读延伸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以课堂和课本为中心, 进行有目的性的拓展延伸。本文就拓展性阅读的具体教学方法做了简单介绍, 希望能够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总体素质的发展。

一、拓展阅读下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能够结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是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本教材的内容虽然符合小学生心理文化素质发展的水平和文化素养提高的需要, 但是学生课本学习的本体都是一样的, 不能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兴趣爱好。课本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所以在进行拓展性阅读时, 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有区别的阅读材料的选择和积累。兴趣体现的最大一方面就是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性阅读的题材和内容的选择,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让他们结合自身情况记忆自主选择阅读的内容和题材, 并且学生在阅读之后可以对读后感进行记录和积累等。除了在内容题材上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性阅读时, 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比如在阅读前为学生设下悬念,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 或者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补充相关的成语故事或神话传说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等, 这些方式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灵活运用。

二、拓展阅读运用到课堂导入

小学生好奇活泼、天真烂漫, 所以当进入课堂学习时, 他们并不能一下子就进入学习状态, 这时进行课堂的导入就十分必要。课堂导入能够引起学生学习课堂内容的好奇心, 使其在好奇心的引导下提高听课的效率。而拓展阅读就是一种课堂导入的方式, 课前导入的拓展阅读是课堂学习的“热身”。为了让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率更高, 在课堂导入环节, 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准备一些与本节课学习相关的文本资料, 学生通过对文本资料的阅读而慢慢进入学习的状态, 或者教师还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把要教授的课本教学转化成猜谜形式的课程导入, 学生在好奇心的指引下能够更加认真地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比如我在进行《影子》这篇课文的教学时, 在上课开始时, 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 黑身黑腿黑黑头, 灯前月下跟你走, 就是从来不开口。我走它也走, 我停它也停, 光弱它不在, 光强它显形。学生听后十分激动, 议论纷纷, 我告诉他们, 今天进行的课本学习就和谜底有关, 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下认真地学习了这篇文章, 在学习的过程中谜底也就自然解开了, 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阅读下创造阅读情景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的氛围有很大的关系, 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有所提高, 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拓展阅读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为了创造这种环境, 首先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机制, 师生之间能够平等的对话, 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 对于学生在拓展阅读后所获得的感想, 学生之间可以是不一样的, 他们可以互相交换自己关于阅读后的收获和感想, 而不是学生按照教师的想法和思路去得出阅读感想和结论。其次, 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包括一些硬件设施的支持, 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为学生展示与拓展阅读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等, 让学生在接受大量的感性知识后, 能提炼出自己理性思维的结果。同时,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表演来重新对阅读内容进行塑造, 通过二次理解来达到拓展阅读的效果。比如, 还是上面提到的《影子》这篇课文, 我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结组来表演学生的人影。学生认为的人影是一种依附于人的怎样的存在, 都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理解和相互配合来表演出来, 通过这一活动, 学生不仅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 而且对人生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四、拓展阅读下表达情感体验

阅读的感情和感想是转瞬即逝的, 为了充分地记录自己的真实情感, 就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中有选择性地进行记录, 对自己阅读感想的记录也是把握文章情感的一种方法。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练习过于注重阅读理解方式的训练, 而忽视了对阅读文本的情感把握, 这违背了阅读教育本身的真正意图, 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文本相关背景知识的拓展, 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文本的内容和背景来提炼和感受文本的情感, 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记录, 以作为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通过这种不断的积累,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

总而言之, 面对小学语文阅读这一难点问题, 拓展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这一方法灵活地应用于教学, 以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拓展小学语文学习资源 篇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更高的独立思考水平,知识经济的发展中知识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个体的发展也必须在终身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概念下考虑,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地学习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

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讲授、注重对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意义的真正获得,标准答案扼杀了人的独立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学校计算机校园网络建设、多媒体课件应用越来越为基层学校与教师所重视,大家试图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状。但是如何更有效运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新技术为充分发展学习者潜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切实探索。计算机应用于课堂教学,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有的一些多媒体课件由于其本身制作技术等方面的局限,存在着交互性不强,学生参与性不足等问题;计算机还只是教师讲授的辅助工具,还没有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认知工具。

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海量的知识信息以超文本链接方式组织在一起,网络技术的特质要求学习者具备充足的学习动力,要求学习者主动行为。无论从学习素材的角度,还是学习者主体性的发展,基于Internet应用的学习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所谓Internet学习环境是指:计算机设备通过电话线路(或其他线路)经由Internet连接到世界各地的学习资源;学习者通过这些设备查询有关资料、与其他人士进行交流。这样的环境可以是单独的一台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也可以是配置齐全、局域与广域环境融合的局域网。

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知识是能力发展的素材,人与知识素材的积极互动是能力发展的前提。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学习的唯一与最终的目的,因为世界无比丰富多彩,我们无法穷尽知识的海洋;世界不断地发展着,我们无法预先了解未来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随时获取改进我们生活所必须的知识。知识的掌握的确重要,但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

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对同一主题领域素材宽泛的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他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从人思维发展的过程来看,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拓展与利用 篇3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 课程资源 拓展与利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40-01

教材是语文实践活动的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凭借,它是许多一线优秀教师和语文教育专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具有较强的典范性。然而,教材容量毕竟是有限的,为此,教师要在立足教材,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开发资源,进行相关拓展与利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遵循科学性原则,有效拓展教学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紧紧围绕文本展开,使之能够扎实、深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然而,笔者发现一些教师的做法并不科学、合理。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大江保卫战》第1自然段时,考虑到学生对洪水来临时的场面缺乏感性认识,于是从电影中剪辑了相应的片段。播放此片段后,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抓住“暴怒”、“奔腾不息”等词语,理解文本中所描写的危急情景,最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而另一位教师则没有急于展示情景,而是先要求学生直面语言材料,并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句子;在感受到形势万分危急之后,再通过播放课件引导学生一起走进洪水肆虐的情境之中,然后鼓励学生交流观后感受。两种做法都运用了相关影视资源,可第一位教师情境呈现得过早,尽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却削弱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降低了教学实效,剥夺了学生展开想象的时空。第二位教师则能够着眼于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呈现教学情境,这样不仅印证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通过观看情境进一步地走近文本、理解语言,这样的安排设计是符合语文学习和多媒体使用规律的,是科学而有效的。

(二)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设计

比如,一位教师教学一年级的归类识字,上课伊始,就利用课件播放《踏雪寻梅》的第一句歌词——“雪霁天晴朗,蜡梅处处香”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听,这样做不仅不能增进学生对蜡梅的认识,反而会使他们觉得晦涩难懂,对蜡梅的认识更加模糊。其实,倒不如在认读词语、观察图片后给学生呈现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蜡梅花,脸儿黄……别的花儿怕冬天,只有蜡梅开得旺。”学生拍手念儿歌,既生动有趣,又加深了他们对蜡梅不怕寒冷的品性的了解。

二、依据课标要求和文本特点,进行关联性拓展

每一篇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根据这些特点来拓展相关资源。语文课堂丰富资源的拓展,既要注重课其形式和内容,又要注重通过资源的引入提高教学效率,这样才能获得最大效益。课外资料的补充不能仅仅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教师要善于对材料进行加工或深度开发,使之富有一定的“含金量”,即教学价值。拓展的思路和方法很多,比如教学《钱学森》一文,就可以使用对比性拓展的方法。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此文后,进行相关文字资料的拓展,即将所选的文章《祖国,我回来了》印发给学生。这是因为跟《钱学森》一样,这篇文章赞美了科学家爱国、奉献的精神。在学生阅读之后,笔者要求学生依照倒叙的写法对文章进行改写,借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对《祖国,我回来了》这一资源的运用,笔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内容的了解上,可把两篇文章(或某一段落)进行比较,比较它们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等等。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熏陶,还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写作方法的迁移,真正让引进的资源发挥多方面的作用,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再如,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根据课程目标,第三学段针对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初步感受文本中形象的特点,领略文本语言的优美,能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跟他人交流。可是,执教者却在这堂课上却花了相当多的时间介绍李清照的身世与爱情故事,这样,学生吟咏品味、含英咀华的时间被占用了,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物之美及抒发的情感,就成了空中楼阁。这是无视课程内容的表现。

三、捕捉生成性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材不是学习的唯一知识源,教师要善于根据学情灵活地处理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中有的知識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就不一定要多讲,甚至一带而过;但有些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如关于知识的拓展与外延,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就可以适时、适量地讲好。尤其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资源,教师更要珍视与运用。例如,笔者教学《蜗牛的奖杯》,一位学生把“奖杯”读成“奖怀”。笔者适时捕捉这一错误资源:“非常感谢,你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板书“杯”与“怀”)瞧,它俩长得多像!谁有好办法区分一下这对‘双胞胎?”一学生说:“‘杯是木字旁,‘怀是竖心旁。”笔者给予赞许:“你观察得真仔细,让我们一下子就把它们区别开了,你能教大家读两遍吗?”教学过程中,笔者能够及时捕捉并运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调整教学思路,将错误作为一种生成性资源来有效利用。其实,只要我们坚持做有心人,就会发现课堂上、生活中的资源极其丰富,只需信手拈来,就可为我所用。

拓展小学语文学习资源 篇4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

1. 拓展性。

拓展性是选择语文拓展阅读资源的基本要求,若是拓展性缺失,那么拓展阅读势必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若是拓展性太强,就又会导致拓展阅读资源超出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不能达成预期中的拓展阅读效果。所以,在选择拓展阅读资源时,必须加强对拓展性的考量。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拓展阅读展开的时机,若是在教学之后进行,那么阅读资源的选择势必就要和教学内容相贴合。若专门拿出一节课时进行拓展阅读教学,就需要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围绕教学目的进行阅读资源的选择。比如,在教学完《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选择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进行拓展阅读,其不仅非常贴合课文,更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古典文学的魅力。

2. 目的性。

进行拓展阅读教学往往都带有一定的目的,并没盲目地展开教学。所以,在选择拓展阅读资源的时候,也需要对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加强考量。就语文教学的实际目的来说,主要集中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不同的教学目的,所需选择的阅读教学资源是不一样的。比如,若是出于写作目的,那么在选择拓展阅读资源时,就需要选择语言文字较为优美、内容逻辑清晰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若是为了实现“说”这一教学目的,那么阅读资源的选择就应该以对话内容较多的文章为主,通过人物对话了解说的艺术。若是出于读的目的,就应该选择一些可读性高、内容丰富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以此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在拓展阅读教学中,就应该以教学目的为先导,进行拓展阅读教学资源的选择。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资源的实际运用

1. 课后进行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的展开时机比较多样,根据教师自身对教学活动的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置拓展阅读教学。在教学课后进行拓展阅读,就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开展时机。比如,在教学完一篇课文之后,学生可能对其中的相关内容还存在认识不足,或是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所以,就需要通过拓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知相关知识点,以便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之后,学生可能对于文章的部分内容理解不够透彻,像“《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若是学生对《七色花》以及《血泪仇》不熟悉,那么自然就无法理解作者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感。所以,为了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就可以引入《七色花》以及《血泪仇》中的一些片段进行拓展阅读。如此,通过拓展阅读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2. 专项拓展阅读。

阅读是语文考试的必考项目之一,其所占分值往往较高,对学生的语文成绩能够产生较大影响。所以,专项拓展阅读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由于专项拓展阅读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选择拓展阅读资源时,就可以更多地对文章的可编排性进行掌控。可编排性即指对一篇文章能够进行重新编排或是问题设置,如在教学《梅花魂》这一篇课文时,就可以通过专项拓展阅读的方式展开。通过对文中的核心意象———梅花进行辨析,学生可以明确作者对外祖父的墨梅图情感的理解和认知,并且用梅花这一意象深刻表达了海外华侨思念祖国之情。所以,专项拓展阅读就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文中的梅花有何作用,地位如何?墨梅图在文中体现了怎样的作用?通过这样的问题,就可以促进专项阅读更加深入。

3. 以拓展阅读资源丰富语文课堂。

拓展阅读资源可以起到丰富语文课堂的作用,不论是进行拓展阅读教学,还是常规语文教学,拓展阅读资源都可以为教学活动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在常规教学中,可以利用拓展阅读资源对课堂进行补充,针对课堂存在的薄弱环节,引入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源对其进行强化。再如,进行写作教学时,也可以引入拓展阅读资源,从阅读资源中挖掘可用于写作的相关素材和技巧,以提升教学效果。

拓展阅读资源对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选择这些阅读资源的时候,需要秉承拓展性和目的性的基本原则,加强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教学后、专项阅读等环节加强拓展阅读资源的应用,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的重要课程,更是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课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阅读资源进行拓展,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由此,本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方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述,然后对其拓展阅读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展开深入探究,以期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助推作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资源,选择,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晓贞.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和运用探讨[J].课外语文.2013.06:50

[2]梁夏玲.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和运用[J].学园.2015.09:114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方法 篇5

“一纲多本”的指导思想,极大丰富了语文教材,通行的每一版本语文教材都蕴含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被选入语文教材的文本都是经过细细斟酌、精挑细选而来,这些文本既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又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协调,因此是语文阅读的一大重要资源与宝库。

为此,开展拓展阅读教学,要首先立足语文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文本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寻找恰当的角度进行拓展阅读教学。立足文本是拓展阅读的基础与前提,但拓展阅读却不能局限于教材文本这一范围,而要跳出文本的束缚,拓展阅读内容,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内部动力。

激发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对阅读的热爱,将会使其受益终身。为此,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提高阅读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例如,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薄弱,为此,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故事性强、附带插画的相关书籍,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订阅一些小学语文报刊,有价值的小学语文报刊往往集知识性、趣味性、丰富性于一体,是进行语文拓展阅读的重要领域。

二、拓展阅读时空,营造阅读氛围,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拓展阅读,既指阅读内容的拓展与丰富,也指阅读时间与空间的拓展与丰富。充足的阅读时间与丰富的阅读空间,是实行拓展阅读教学的基础,缺乏时间与空间的保证,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很难落于实处。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停留在课堂之上,然而课堂时间极为有限,阅读很难持续、深入地进行。

为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前与课后阅读,使阅读成为一种出色的习惯。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草船借箭》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

除了拓展阅读时间之外,教师也应当打破教室这一空间的束缚,带领学生走入当地的图书馆、书店等,向学生展开一个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打破课堂与教室的束缚,拓展阅读时间与空间,教师要注重营造阅读氛围,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具有爱玩、爱做游戏的天性,并且注意力保持时间较为短暂,很难真正静下心来进行阅读,因此,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图书馆、书店,教师要注重引导,营造温馨、安静的阅读氛围,使每一个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尽情地开展阅读活动。

三、开展阅读活动,加强阅读交流,深化学生阅读的质量与深度

要想提高小学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一些阅读活动是极其必要的。一方面,由于活动具有丰富性、趣味性,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与动力,使他们乐于阅读;另一方面,阅读需要交流与沟通,开展活动为学生进行交流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面对同一个文本,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与理解。阅读活动,使阅读从自我阅读走向了对话,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与深度。

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由于生活经验贫乏、知识储备较为薄弱,阅读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阅读中存在的认知偏差,吸收其他同伴的感受与观点;同时,小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阅读活动帮助他们挖掘自身潜力,最终起到很好的取长补短的作用。开展阅读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诗歌朗诵活动、阅读交流会、阅读成果展示活动等。

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时,由于这一组课文展示了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如《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以及《和田的维吾尔》,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并通过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向同伴、老师展示阅读情况。

参与活动的主体除了学生之外,教师与家长也可以走进阅读活动,通过倾听、引导、交流、欣赏等,对孩子的阅读给予支持与鼓励,也有利于提高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传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提高拓展阅读的有效性

拓展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培养能力、熏陶情感与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但要想真正提高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其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还需要教师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发性,他们尚未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久而久之,不仅无法实现拓展阅读教学的效果,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

拓展小学语文学习资源 篇6

多年来的教学,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学设计中尤其注重开发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引导他们跳出课本,创新教学设计的形式和内容,到语文知识的大海中尽情遨游。

那么,怎样才能拓展语文学习资源呢?在这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仅供参考。

一、利用阅读。引导促进学生语文积累

课文阅读是语文积累的一项主要内容,古人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而目前小学生积累明显不足,在作文中,许多学生一提笔就无话可说。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让学生发展自我空间,增强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正确引导。

课外阅读不是茫然的,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课前阅读。在教学前,布置学生去阅读,向学生推荐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例如:学《卢沟桥的狮子》时让学生去查阅“七七事变”,以及卢沟桥的介绍或图片。另一方面,在课后推荐读物,如学完《黄继光》一课后,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故事。再如学完《壮丽的青春》,向学生推荐金敬迈长篇小说《欧阳海》。通过阅读,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到更多知识。除此外,还可在课内提供一定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交流介绍。这样,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

二、创设情境,提高习作水平

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学生脱离了现实生活,无话可说。其实,语文学习的天地广阔,涉及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巴金说:“我写文章如同生活。”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育的和谐性就在于如何把人的活动与下述两种技能协调和平衡起来:一方面,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理解;另一方面是自我表现……”这正好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拓展学生写作素材,才能让学生从生活的现实中感到表达的需要,作文正是用语言文字来反映生活,一旦离开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教学中,应经常把课内外练习设计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联系,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从中获得真切感受,萌发出内心新的体验。及时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表达出来。

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其学习语文的能力

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出其实用性、价值性和其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学生最喜欢“找碴儿”,因此,可结合教学实际给学生一些机会,如开展“改正错别字”活动,让学生交换改作文、找错字,让学生到生活中找错别字,让其认识到错别字的危害。通过类似活动,使学生在动口、动眼、动手、动脑方面得到训练,让多种器官“协同作战”。

培养语文能力,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灵活把握,巧于创设情境,适时能上能下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就能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探究、研究”听起来仿佛是那么神圣而神秘,好像不是小学生所能做的,而现今“研究性学习”已经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小学生往往对事物充满好奇,特别好问,他们具有创造和研究的潜能。过去学生大都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而现在则要求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进行积极探索、学习、并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学时,有必要布置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练习,这样,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诱发学生向高层挑战的求知心理,同时电激发了创造灵感,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学习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它就像是一座被埋藏的“宝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肯去挖掘、去发现,只要我们切记“生活处处皆语文”,懂得如何去拓展学习资源,创新教学设计,把语文学习延伸到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定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 陕西省大荔县苏村镇中心小学

拓展小学语文学习资源 篇7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多维拓展的必要性

从语文的特点来看,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 学生在课本中所接触的其实都是文化, 学习的内容都会在精神层面上对学生产生深刻且深远的影响,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注重语文的熏染作用之外, 也应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体验给予足够的重视。以阅读为例, 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体验, 教师在对标准答案进行讲解的同时也应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 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保持自身的个性。从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来看, 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 无论是对自身生活的安排或是对社会的看法都有着自身的期待和憧憬, 在遇到问题时, 更侧重于发表自身的观点并被人接受, 因此, 在心理上更向往自由的学习空间。况且高中阶段, 学生对学习已经有了自身的见解和认识, 因此更乐于通过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从多元理论来看,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合适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三点来看,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思维, 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中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拓展思维的途径

(一) 尊重学生主体性, 给学生预留空间自主学习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教师除了对课堂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以外, 也应该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自行阅读体会自己感兴趣的文字, 不仅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也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对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对自身的课堂内容进行一定的压缩, 以便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 在对一篇课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 教师只需要对较难的部分进行适当的讲解, 剩余的大部分时间, 可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去品读课文, 最后相互讨论, 说出各自的想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 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二)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自主学习的同时, 拓展思维

除了课堂上的内容外, 教师也应鼓励学生阅读《读者》等课外读物, 以作为学生在课堂外的补充, 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 也能够实现学生对自身内容的补充。除了《读者》这一类读物之外, 教师也可通过鼓励学生阅读或观看经典的读物或电影, 并写下感想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在课外时间实现自主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也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深度上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形成拓展学习的基础

高中阶段, 培养学生自发地进行拓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学科的学习, 本身就是一个发现、解决、升华问题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 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领悟出问题的实施。对此,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质疑的方法, 鼓励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 在遇到问题时, 由学生自身进行讨论、总结和概括, 最后给出各组的答案, 同时教师给出相应的答案和评价,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也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比如, 在对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进行总结的过程中, 教师就可先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并进行总结, 然后由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这样, 学生的拓展学习能力就能够大大提高。

(四) 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

语文知识竞赛就是对语文常识和基本知识进行竞答的比赛,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是促进学生拓展学习的有效策略。定期举行语文知识竞赛的方式,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也有助于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此外, 这种分组模式的知识竞赛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 将“为虎作伥”“穷兵黩武”“买椟还珠”等容易写错或读错的字词进行整理和归纳, 组织学生进行个人阐述,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基础语言水平。“我国的唐宋八大家都有谁”“四书指什么”等内容的归纳整理,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常识。

三、结语

语文不是一门靠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以及试卷标准答案的记忆来就能够有所提高的学科, 它考察的更多的是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需要对基本的课本知识进行讲解以外, 也应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自主学习, 拓展思维。只有这样, 才能够实现学生能力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邓凯球.拓展高中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空间”[J].科技信息, 2006 (3) .

[2]方文飞, 潘建华.先学后教:高中文言文自主学习策略[J].现代教育论丛, 2011 (1) .

[3]邸珍玉.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2) .

[4]姜灵妍.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5) .

拓展阅读——伸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篇8

确实,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大量阅读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言材料及其表达方式, 促进语言的规范化。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接受人类文化熏陶, 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所以, 没有语言积累, 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 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课外的大量阅读填补了课内的不足。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拓展阅读:

一、 拓读作者简介, 激发阅读兴趣, 积累文学知识

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都是名家名篇, 然而学生对作家知之甚少。了解作家的身世, 了解作家写作的背景, 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探究文章的兴趣, 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所以, 我们可以从课文作者出发选择拓展阅读材料。比如, 学习《爬山虎的脚》、《生命生命》等这类名篇, 就可以在教学伊始, 提供给学生一段作者的简介, 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快的阅读, 从中了解作者, 激起阅读兴趣。

二、拓读时代背景, 拉近文本距离, 产生共鸣

由于教材中有些课文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相差甚远, 因而制约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为学习课文、体会文章蕴义、理解课文语言服务。拓读时代背景的意义在于:

1.拓展背景, 加大信息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革命传统题材类的课文。这类课文叙述的故事与当今儿童的生活体验存在比较大的距离, 学生阅读这样的课文, 缺少阅读经验的积累。光读这样一篇课文, 它给予学生的阅读信息比较单薄。因此, 我们必须补充给学生相关的阅读资料, 实现学生纵向多纬度的立体性阅读, 提高阅读革命题材类课文的数量和质量。在学生基本读通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 并随文识字后, 教师提供补充阅读资料。 (瑞金沙洲坝的有关资料)

补充阅读了这些简短的文字, 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这口井对当地老百姓的重要意义, 体会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热爱, 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这样的阅读中, 还能巩固新学的生字, 补充认识另外一些生字。这样的拓展阅读, 也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2.开阔视野, 加深理解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故事, 表达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爱心。在两课时的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燕子受难”、“救护燕子”两部分内容, 感受气候的恶劣、情况的危急以及人们的爱心, 然后提供拓展阅读材料。

案例:

师:“燕子专列”之所以能行驶在瑞士的国土上, 这跟瑞士爱鸟的良好风气是分不开的。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篇文章, 谈谈自己的感受。阅读《爱鸟的瑞士人》

通过阅读这份拓展材料, 使学生认识到瑞士人爱鸟、护鸟的行为不是偶尔为之, 而是已经深入人们心中, 鸟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员。这样的补充阅读, 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使学生对课文的蕴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3.搭建桥梁, 走进生活

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讲的是作者在国外漂流旅行中丢失了背包, 在身无分文、极度疲劳、饥饿的状况下, 宁可晕倒也不用国旗交换面包的故事。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 揣摩人物心理, 想像人物言行, 感受到作者在极度困难的境况下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品质。然而, 对学生来说, 作者毕竟是陌生的, 尽管已经通过文本阅读, 作了心灵上的交流和对话。所以在课堂上, 教师还选择了一些学生在生活中能够了解到的相对熟悉的知名人物、事件, 如容国团、北极科学考察队、“神州”五号等, 让学生明白, 这样的事, 都与国旗有关, 都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荣誉。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就是教育, 在生活里找教育, 为生

活而教育。”这样的阅读教学, 为语文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让语文走向生活, 让生活走向语文。让学生在这样的阅读经历中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4.拓展阅读 创设情境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 阐述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有位老师是这样上的:

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 我们对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保护地球, 珍爱生命, 是我们的共同信念。可是,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想。下面我们先阅读两条网上的消息。

消息一:布什抛弃《京都议定书》

消息二:布什不参加“拯救地球”会议

师:读完这两条消息, 你有什么想法?

师:鲁迅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我们要想办法让布什转变态度, 改变注意。假如布什就在我们面前, 我想请同学们来劝他。请你先写好劝说稿。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到课文里找说服布什的理由, 还可以将课外书中学到的有关知识运用进去。要注意劝说的方法, 劝说的技巧, 劝说的态度。 (生写劝说稿, 教师巡回指导)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教师应着重考虑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设计种种语文实践活动, 使每一个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语文实践,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课时, 当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让学生拓展阅读了“布什抛弃《京都议定书》”和“布什不参加“拯救地球”会议两份补充材料。并在阅读后, 让学生劝说布什总统, 并将劝说的话写下来。这样的教学设计,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很好的语言实践情景。

三、拓读同题材文章, 开阔视野, 加深理解

有些课文内容比较浅显, 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 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以及学习需要, 提供一些课外补充性阅读材料来丰富教学内容, 加大课堂的阅读容量, 使学生获得大量信息, 开阔视野。

1.对比阅读 训练思维

我上学期听一位老师上过一篇选读课文《麻雀》, 文章内容浅显, 教师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了一篇《藏羚羊的跪拜》, 体会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让学生明白, 虽然爱的形式不同, 但爱的内容是相同的。这样的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母爱的感受, 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2. 欣赏阅读, 提高素养

有些文章含义深刻, 学生阅读课文较难理解,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领悟, 当课文结束时, 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 使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又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比如:人教版四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这组课文都是描写战争的, 让孩子们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关注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聆听人类对和平的呼唤。在我们学生的眼里, 战争似乎里他们比较远, 为了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 在教学中除了要好好利用课后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还应该提供一些相关的文章。比如, 在上完《夜莺的歌声》后让学生欣赏《女英雄卓娅的故事》。好的作品, 只嫌少, 不嫌多, 多多益善。

四、拓读不同体裁文章, 求同存异, 学习写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是童话, 有的课文是诗歌, 有的课文是浅显的科普文章等, 体裁丰富, 形式多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根据同一个题材, 提供给学生不同体裁的文章, 丰富学生的阅读经历, 享受不同语言形式带来的语言魅力。如, 在读好五上册《新型玻璃》这篇科普文章后, 让学生读读童话版的《新型玻璃》, 让学生明白, 科普类知识也可以用这么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表达。

拓展小学语文学习资源 篇9

一、找准教学切入口,真正认识“真、善、美”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稿)》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情趣。”苏教版小语教材的选文注重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注重传统美德的熏陶和传承,用真善美的人性感染人和教育人。这就要求我们对语文教材的内涵用心挖掘,找准切入口。

1.激起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

《我要报效祖国》中的乒乓女将邓亚萍立志为国增光,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时刻不忘报效祖国;《钱学森》记叙了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卓越的贡献;解放军战士黄晓文在与长江特大洪水顽强斗争中显示出的铮铮铁骨……教材中这些先进人物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成就,闪耀着人格的光芒,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满腔热忱应该贯穿我们语文教学的始终。

2.传承仁爱孝敬的传统美德

《奶奶的白发》浓缩了祖孙三代之间的亲情;《陈毅探母》展现了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孝敬老母亲的情怀;《沉香救母》已经广为传诵,是老少皆知的神话故事;《掌声》揭示了“人人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掌声奉献给别人”;《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和《给予是快乐的》教人学会奉献……尊老爱幼、仁爱奉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这种美德的教育和养成十分重要。

3.塑造自尊自强的个性品格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过小骆驼由自卑到自豪的心理转变,说明人要正确认识自己,自信地面对人生;《骑牛比赛》、《军神》、《卧薪尝胆》、《第八次》、《征服世界第一高峰》,都说明了“人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和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赢得他人的尊重”的道理;《山羊过桥》教育学生“主动退让”……相信读了这些课文,孩子们的道德“独木桥”也会变得宽广。

4.树立笑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微笑着承受一切》的桑兰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始,即遭遇了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度过的噩运,但她用无比坚强的勇气直面一切,以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海伦·凯勒》主人公身残志坚,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刻苦地学习,考上了大学,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的那位老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针对青少年心理特点进行珍视生命教育,上述课文的教育功能是不可言喻的。

此外,还有团结协作方面的,如:《学会合作》、《天鹅的故事》等;有爱护自然方面的,如《珍珠鸟》、《放小鸟》、《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有诚实守信方面的,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诚实和信任》等……总之,苏教版小语教材充满了德育因素,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二、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激起情感共鸣

怎样充分利用教材中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积极的个性呢?我认为在教学中不应是搞贴标签式的说教,而是凭借的语言材料教材的优势,丰富教学形式,变枯燥为鲜活,激活共鸣点。比如我在执教《爷爷的芦笛》后,播放音乐《真心英雄》,要比单纯的说教更能激发起学生对文中揭示的道理“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理解,当孩子们随着录音机的乐曲唱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激活了共鸣点,再让孩子们谈谈学习后的收获,真是事半功倍呀!另外,古诗名句的引入、名人或成语故事的讲述、为英雄画像、排演课本剧、音像资料的应用等形式,会象磁石一样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把握重点,解决难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在阅读中延伸情感

教师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大语文观,要指导学生主动地博览群书,加大阅读量。譬如,在《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教学结束后,我饱含深情地说:“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宏伟篇章,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关这方面的书很多,课后希望同学们找来读一读。”时过一月,我作了统计,全班所有的同学都读了这方面的书,学生读了这些课外读物还写了读写笔记,收获颇丰:既使自己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有所增长,又对英雄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读物中饱含的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情感、伟大的思想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有效运用语文实践课“,放飞”心灵

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生活处处有语文。同样,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也应该强调和实践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海阔天空中“放飞”自己的思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收到实效。记得在教学《说勤奋》一文后,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把搜集来得勤奋成材的故事整理整理,再利用班级特色办一期专题小报,介绍关于勤奋的名言警句、故事佳作等。在班会课上还让班干部组织排演的小品《20年后的我》闪亮登场,学生看到勤奋和懒惰20年后不同的境遇,联想自己,真是感慨颇多。

拓展小学语文学习资源 篇10

一、精心设计,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综合性材料, 充分开发资源, 做到课外内结合, 校内外结合, 学习与实践结合,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运用语文, 增长才干, 形成能力。

1. 挖掘元素, 丰富教材

(1) 从文章的中心挖掘可实践操作的主题。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后, 引导学生调查人与环境的问题, 上网收集有关材料, 宣传环保知识, 可以引导学生对周边的环境, 如学校、家乡等环境问题进行调查, 写出调查报告。

(2) 根据课文所学知识挖掘实践空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例子, 努力挖掘可以实践的空间, 让学生借助例子, 丰富教材, 让学生习得更为广阔的知识。如学习《北京的春节》, 文中提及到的腊八粥、腊八蒜、逛庙会、玩空竹等, 因为地域问题, 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十分贫乏, 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 学生只能囫囵吞枣。为了让学生对北京的春节有更多的了解,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 通过上网、查书籍、观看音像资料等方式去浏览更多关于北京春节的知识, 再让大家互相交流, 那样学生的知识面就更广了。

2. 实践演练, 丰富内涵

每册的语文教材, 很多的课文内容生动有趣, 学生学起来饶有趣味, 有的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来表现, 有的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来加深理解、感悟, 如学习《晏子使楚》一文时, 故事生动易懂, 在导学楚王侮辱的过程中, 我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又可以锻炼表演的才能。

二、拓宽渠道, 开拓语文实践空间

“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出课本, 走出课堂, 走进社会, 步入实践的广阔天地, 它能把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 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 提高能力。”只有不断开拓实践活动的空间, 让学生不断地实践交流, 那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不断提高。

1. 学科融合, 拓展视野

“增强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 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语文教学也要体现融通性, 打破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隔膜, 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知识。如在学习二年级的《秋天的画》后, 可以引导学生把心中的秋天画下来, 也可以引导学生收集秋天的树叶, 制作书签、拼图, 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制作这幅画的过程等。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 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美术、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参与其中, 能收获无穷的乐趣。

2. 贴近生活, 提高能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教育名言, 揭示了语文和生活的深层联系。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平台, 让语文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我校大队部每月都有主题活动, 这为我们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另外, 还可以结合学校的春游、秋游等活动进行语文实践。如组织学生到康有为故居参观, 让学生收集康有为的生平事迹, 写参观记等。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走向生活, 学到教科书里学不到的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关注生活, 融入社会

不同的时代, 都是特有的时代文化。我们的学习必须补充大量的时代信息为内容, 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 同社会合拍, 让学生观察生活, 开阔学生视野, 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融入社会, 适应社会。

(1) 关注家庭生活。如学习了《凡卡》一文后, 开展“我与凡卡作比较”活动,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 和家长的交流, 了解自己家庭的物质环境, 家庭成员生活情趣等, 并与凡卡相比较。在相互的交流汇报中体味家庭生活的乐趣, 知道自己的生活优越性,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学习, 不断上进。

(2) 了解社会新动态。学校、家庭、社区, 是学生接触最紧密的地方, 关注社会生活, 融入社区生活, 是学生增长见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实践活动的范围可拓展到社区、工厂、商场、市场……如我校曾组织学生到环保工业园去参观, 了解本田汽车制造的某一个工序等, 然后写成参观记、访谈录等。组织学生到广泰商场去了解服务员一天的工作情况等, 让学生去访问服务员、客人, 然后整理写成日记心得等形式, 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研究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研究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应该被进一步拓展,通过跨学科的方式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学生在更加灵活的环境中,通过学习内容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要拓宽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增强语文实践能力。这一新要求实际上也是在强调,学生各阶段的语文学习都不应该仅仅是局限在基本的语文教学教材和单纯语文这一门学科内容的涉及,而是拓展学习的宽度和广度。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小学语文拓展教学也就有了及其重要的意义。对于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对于实际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重要性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其自我控制能力一般较差,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不容易被激发并且通常也不能集中较长的时间,这无疑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增加了难度。而相对于基础的语文教材来说,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素材一般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也更加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此外,没有了考试这一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轻松,也更容易融入到阅读中。

例如在学习课文《一夜的工作》之后或者之前,教师都可以选择适合的阅读文章提供给学生。甚至可以播放有关周总理的纪录片、电影等,通过这种更为形象、生动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补充。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对于语言的掌握和使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阅读教学则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不同类型的阅读素材,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指导下,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例如古诗、散文、童话等不同类型作品的选择的组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语言语言表达形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对某一种语言形式的兴趣。

3.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素材一般是教学内容延展,其中不可避免的也会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适合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道德观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观念。

例如在学习完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詹天佑》后同步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阅读一些有关中国铁路建设的文章。例如《驴拉的火车》、《青藏铁路》等。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了解铁路建设的不易和艰辛,还可以再结合有关詹天佑所在时代中国状况的材料从而让学生对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坚毅的品格有一个更为充分的了解,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1.素材的选择应该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不论怎样来说,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不应该脱离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拓展阅读素材的选择,一是对于教学内容的补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印象。二则可以引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对于三国的背景、人物关系以及周瑜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有所了解,教师可以选择《三国演义》中的一些内容让学生阅读。例如《三国演义》有关诸葛亮和周瑜的故事都是很好的拓展阅读材料。选择《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和周瑜的故事,这样虽然在内容上有所差别,但是文章的主题相似,都涉及了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智斗”。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将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再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自己找出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周瑜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的基础和关键,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也是如此。不论是对于教师的实际教学还是学生自己的阅读效率和质量来说,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都是一个关键性的内容。除了教师对于正确阅读习惯的介绍之外,教师更应该重视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观察,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阅读方式并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表扬。

例如在阅读小学语文课文《草船借箭》相关的拓展阅读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前首先思考一些问题,例如“文章体现了诸葛亮(或周瑜)怎样的性格特点?”、“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样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可以使学生阅读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条理性。此外,教师也可以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笔标注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者是片段,在一遍阅读之后再对标注的内容进行反复阅读并进行思考。

3.营造适合的拓展阅读氛围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活泼好动的天性可能很難长时间的坐下去阅读一篇文章,尤其是对于不同于课文教学的语文拓展阅读来说,没有了课堂教学这一形式的束缚,这一现象可能会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适合语文拓展阅读氛围的营造就显得十分重要。

例如,我校各班建立的班级图书角,学校设置的小书吧、图书室都成为了学生进行语文拓展阅读的场地,这样在具有浓厚阅读氛围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投入到拓展阅读中。组织学生定期举办阅读交流会,邀请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并且,读书对子、班级间读书交流会等都是很好的适合拓展阅读氛围的营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在拓展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各项语文学习能力以及学生正确道德品质养成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语文拓展阅读并对此积极提供机会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百川.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2).

[2] 冯惠.关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俪人:教师,2015(21).

[3] 郑彩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析 篇12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扩展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较强语言学科,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言行举止包括品格的修养。所以,在教学中,要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增加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2]很多学生对教材的内容不感兴趣,这时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课外读物融入到课堂,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能在阅读课外读物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喜爱,创设愉快的语文教学氛围,进而更好地融入到语文学习中。拓展阅读作为小学语文基础教学工作之外的一种活动,教师要想保证这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首先从根本上意识到拓展阅读的现实意义,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拓展阅读活动中,为其文学素养的提升、人生价值观念的建立、知识面的不断拓展提供更加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二、语文拓展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修养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文学积淀。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熟知文学知识的人,在他的谈吐和行为举止上都大有不同。[3]小学生是接收教育的初级阶段,这时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人格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养成。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课外拓展阅读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使人文修养得以提高。

(二)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课外阅读打破了课堂语文教材的限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而应用到学生的读写环节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拓展阅读时,要引领学生注意经典语句的搜集,培养学生的语感,对一些经典的段落进行有意识的识记,进而在以后的写作中让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阅读的措施

(一)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的教学资料是语文教科书,尽管语文教科书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内容相对充实,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只用教科书进行教学,就会显得有些单一,导致教学比较单一,知识结构不全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厌倦,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4]向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课外读物,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丰富性。比如四大名著,针对小学生编著的四大名著通常都配有精美的图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推荐中国的课外读物,还可以适时向学生推荐一些西方国家的儿童课外读物,比如《简爱》,能在早期给学生建立中西方文化的差距,对中西方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开展读书月活动。读书月活动是为学生提供的一个课外阅读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就自己所阅读的课外读物畅所欲言,或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表达学生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所学到的知识,同时在读书与活动中可以将学生在阅读中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起来。[5]比如,在阅读四大名著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在其中学到的成语和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诗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就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教学,由于是学生自身搜集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三)通过阅读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参与性。在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并非每一个都会积极地参与,仍旧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看书,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些切实的过程激发学生。[6]因此,利用比赛就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参与性。比如在教师指定一本课外读物之后,阶段性地组织该课外读物中的成语比赛或是故事接龙,并设置相应的奖励,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其中,继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的参与性。不仅可以最大限度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7]

结语

总的来说,拓展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在进行拓展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当前的教学层次推荐适合的书籍,切勿“超纲”,才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8]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在课外阅读中吸收知识,并充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35-37.

[2]杨丽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讨[J].才智,2015,27:136.

[3]刘乙萱.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才智,2015,11:99.

[4]邵飞,邵明晓.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127.

[5]赵丽娜.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4,14:82.

[6]王鲁梅,胡顺伟.关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14,33:75.

[7]雷伟凤.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训练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5:119-120.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导入之美下一篇:蛋白质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