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趋势(共10篇)
评估趋势 篇1
随着科技发展, 时代进步, 培训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越来越被企业高层领导所重视, 投在培训上的资金也越来越多。然而培训效果如何、培训的投入是否值得, 就成了困扰领导和培训部门的一个难题。的确, 当问及受训员工的感觉时, 他们的反应通常是“效果不错”。但是“不错’到什么程度, 很难解释得清。许多企业老总已经将培训看成是一项对未来的投资, 他们更加关注培训的实际效果。如何评估培训效果, 总结经验将培训活动开展得更好呢?
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应该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培训需求分析, 然后是课程设计, 接着是具体的授课过程, 最后是效果评估。这是一个闭环的流程。要使培训有效果, 这四个步骤缺一不可。建立完整的培训评估流程, 科学地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 对于企业了解投资的效果、界定培训对组织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所做出的成绩非常重要。
完整的培训效果评估流程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一、评估准备阶段
1. 培训需求分析。
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 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取各种方法和技术, 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 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的内容。它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的前提, 也是培训评估的基础。另一方面, 培训评估的结果又是培训需求分析的一个输入, 可以为培训需求分析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以便对培训的相关环节作进一步改进。
2. 确定培训评估目的。
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前, 培训主管人员就必须把培训评估的目的明确下来。多数情况下, 培训评估的实施有助于对培训项目的前景做出决定, 对培训系统的某些部分进行修订, 或是对培训项目进行整体整改, 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同时, 培训评估的目的将影响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所要收集数据的类型。
3. 建立培训评估数据库。
目前, 培训效果的评估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 因此数据的收集也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定量数据包括:生产率、产品质量、事故率、设备完好率、员工流动率、销售额、成本、利润、投资回报率等。定性数据包括:内外部顾客满意度、士气、工作氛围、工作积极性等。企业培训效果评估中, 定量数据使用得非常广泛, 而且极具说服力。
二、评估实施阶段
1. 确定评估层次。
培训评估应本着实用、效益的原则, 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 对各项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具体可以遵循以下办法:一是对所有课程都可以进行第一层次评估;二是对要求员工掌握知识或某项技能的培训, 应进行第二层次培训。三是对以下培训进行第三、四层次的评估:耗时三个月以上的培训项目;投入较大的项目;解决顾客投诉方面的培训;培训效果对组织很关键的项目;组织管理层十分关注的项目。
2. 选择评估方法。
培训评估按时间可以采取即时评估、中期评估和长期评估。即时评估是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的评估, 而中期评估和长期评估则是受训员工返回工作一段时间后的评估。
对不同层次的评估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第一层—反应层。需要评估以下几个方面:科目、教师、设施、场地、材料、方法、内容、自己收获的大小等。对反应层的评估可采用问卷、评估调查表的方法。具体的衡量尺度, 可采用4分法 (极好、好、一般、差) 、5分法 (极好、很好、好、一般、差) , 或者7分法 (1到7分) 、10分法 (1到10分) 。一般而言, 5分法比较容易操作, 但区分度不如7分法。这些方法易于实施, 花费时间短。但是这些方法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 比如以偏概全, 主管性强, 不够理智等。
第二层—学习层。主要是测量学员对原理、事实、技术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主要的评估方法有:关键人物法、笔试、技能操作等。培训组织者可以通过上述评估方法了解学员在培训前后, 知识和技能方面有多大程度的提高。另外, 强调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有利于增强学员的学习动机, 对培训讲师也是一种压力, 使他们更负责。更精心地准备课程和讲课。
第三层—行为层。行为层的评估往往发生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 由上级、同事或客户观察学员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有差别, 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培训所学的知识。主要的评估方法有:观察、主管的评价、客户的评价、同事的评价以及学员的自评等。也可采用比较评价法, 即测量参加培训与未参加培训员工间的差别。
第四层—结果层。结果层的评估可采用收益评价法, 计算出培训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 还可以通过可量度的指标, 如事故率、生产率、员工流动率等, 与培训前进行对照。
3. 收集、分析评估原始资料。
原始资料的收集、分析是培训评估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 第一层的评估收集培训评估调查表, 第二层的评估收集笔试试卷及现场操作考核结果, 第三、四层次的评估收集员工满意度、员工流动率、顾客满意度、生产率、设备完好率、财务利润和产品质量等。数据收集后, 调动数据库中的数据, 与原始数据进行对比, 从而得出评估结论。
三、评估总结阶段
1. 确定培训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培训项目概况, 包括项目投入、时间、参加人员及主要内容等;二是受训员工的培训结果, 包括合格人数, 不合格人员及不合格原因分析, 另外还应提出不合格者处置建议, 对不合格员工应进行再培训, 如果仍不合格者, 应实施转岗或是解聘;三是培训项目的评估结果及处置:效果好的项目可保留, 没有效果的项目应取消, 对于有缺陷的项目要进行改进。
2. 跟踪反馈。
培训报告确定后, 要及时在企业内进行传递和沟通。一些企业往往忽略了这点而造成培训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培训评估报告应传递到如下人员:一是受训员工, 使他们了解培训的效果, 以便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改进;二是受训员工的直接领导;三是培训主管, 他们负责培训项目的管理, 并拥有员工人事聘用建议权;四是组织管理层, 他们可以决定培训项目的未来。培训评估报告传递后, 重要的是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并不断跟踪。培训主管可以根据培训效果调整培训项目, 对于员工反应好、收效好的项目可以保留;对于没有效果的项目可以撤销;对于某些部分不够有效的项目可以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对于某些领域欠缺的项目可以新增。
培训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但有效的培训对提升员工能力、企业业绩的作用往往令人为之心动。任何一种培训都必须接受效果评估, 否则培训将流于形式, 起不到任何作用。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系统, 可以有效避免培训的盲目性, 促进培训工作的良性开展, 使培训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四、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发展趋势
1. 评估方法的综合化趋向
现代培训效果评估的评价手段由定量转为定量、定性相结合, 是从推崇各种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 发展到提倡观察、交谈等定性分析, 再进一步发展到广泛收集信息, 进行解析论证, 做出价值判断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2. 评估内容的全面化趋向
现代培训效果评估已经发展到对培训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全方位的评价, 评价的内容更为宽广和全面。现代企业培训评估不仅注重培训后, 还包括事前事后评估、纵向对比评估、横向比较评估、达度评估等, 在培训效果衡量指标上, 不仅有有形的绩效指标, 还包括无形的员工满意度指标、团队效率等。
3. 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趋向
评估主体现在也趋于多元化。包括企业培训教师、学员、学员的上司、学员的下属、学员所在部门同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学员接触的客户、专业培训评估机构等。
4. 评估手段科学化趋向
现代企业培训效果评估大量运用了统计学、数学、经济学、心理学、计算软件等知识和技术。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大连培训中心)
评估趋势 篇2
技术工艺,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是否能不断领先于竞争者的重要指标依据。随着我国塑料包装材料市场的发展,与之相关的核心生产技术应用与研发必将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的焦点。了解国内外塑料包装材料生产核心技术的研发动向、工艺设备、技术应用及趋势对于企业提升产品技术规格,提高市场竞争力十分关键。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市场评估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共十六章。首先介绍了塑料包装材料相关概述、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运行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塑料包装材料产业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中国塑料包装材料产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塑料包装材料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塑料包装材料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塑料包装材料相关概述
第一节 塑料包装简介
一、常见包装塑料的种类及特点
二、塑料包装的主要形式
三、塑料包装的主要应用领域
第二节 塑料包装的地位
一、塑料包装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塑料包装在包装业中的地位
三、塑料包装占商品包装市场大份额
第三节 常用塑料包装材料简介
一、聚乙烯是消耗量最大的塑料包装材料
二、聚氯乙烯(PVC)安全性分析
三、聚丙烯(PP)工性能高
四、聚偏二氯乙烯(PVDC)
五、聚碳酸酯(PC)
第二章 2011-2012年全球塑料包装材料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第一节 2011-2012年全球塑料包装产业运行总况
一、国际塑料包装市场快速发展
二、可回收塑料包装与纸箱包装的竞争
三、塑料包装行业遭遇绿色屏障
四、全球塑料包装法规的相继出台
第二节 2011-2012年全球塑料包装材料市场动态分析
一、全球塑料包装材料快速发展
二、全球聚酯(PET)塑料包装材料受到市场欢迎
三、新型环保塑料包装材料研发与投入
四、全球塑料包装材料需求与应用
第三节 2011-2012年主要国家塑料包装材料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一、美国
二、德国
三、日本
第四节 2012-2016年世界塑料包装材料发展展望分析
一、塑料在包装工业中仍成为需求增长量最快的材料之一
二、高阻隔、多功能塑料包装材料成为许多国家的开发热点
三、节能、环保、易回收利用成为技术开发的出发点
四、开发防静电、导电的软塑包装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塑料共混物、塑料合金、无机材料填充增强的复合材料(ABC)是明日塑料之星
第三章 2011-2012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2011-2012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食品业发展迅速
二、零售市场分析
三、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发展
第三节 2011-2012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
二、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过度包装的通知
四、中国限塑令分析
第四节 2011-2012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第四章 2011-2012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产业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 2011-2012年塑料包装材料行业总体概况分析
一、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具有相当技术水平和一定规模的行业
二、发展速度较快的产品是软包装膜和中空容器
三、塑料包装材料规模以上的企业共有8000多家
四、塑料材料也成为食品包装最主要的包装材料
第二节 2011-2012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市场透视
一、中国塑料包装扩展新市场领域
二、中国塑料包装容器市场发展良好
三、中国塑料包装薄膜市场需求增加
第三节 2011-2012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热点问题探讨
一、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存在隐患
二、中国塑料包装业高端领域水平低
三、中国塑料包装袋生产业亟待规范化
四、中国塑料软包装行业问题分析
第五章 2011-2012年中国常用塑料种类分析
第一节 聚乙烯(PE)
一、聚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合成树脂
二、聚乙烯是消耗量最大的塑料包装材料,约占塑料包装材料的30%
三、低密度聚乙烯(LDPE)与 高密度聚乙烯(HDPE)
第二节 聚氯乙烯(PVC)
一、PVC塑料种类分析
二、注拉吹法生产分析
三、PVC材料的安全性分析
第三节 聚丙烯(PP)
一、聚丙烯加工性能高,主要用于塑料薄膜
二、带静电问题分析
三、PET与PETP
第四节 聚偏二氯乙烯(PVDC)
一、PVDC的特点分析
二、PVDC的缺点分析
三、复合材料与PVDC涂布材料
第五节 聚碳酸酯(PC)
一、PC是一种理想的食品包装材料
二、PC的特点分析
第六章 2011-2012年中国常用塑料包装制品分析
第一节 薄膜
一、BOPP膜
二、PE膜
三、尼龙薄膜
四、黑白膜
五、水溶性薄膜
第二节 容器
一、桶
二、瓶
三、箱
第三节 管片垫材
第七章 2009-2011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制品产量数据分析
第一节 2009-2011年中国塑料编织袋行业产品产量分析
一、2009-2010年全国塑料编织袋产量分析
二、2011年全国及主要省份塑料编织袋产量分析
三、2011年全国塑料编织袋产量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2009-2011年中国塑料包装箱及容器行业产品产量分析
一、2009-2010年全国塑料包装箱及容器产量分析
二、2011年全国及主要省份塑料包装箱及容器产量分析
三、2011年全国塑料包装箱及容器产量集中度分析
第八章 2011-2012年中国食品塑料包装市场走势分析
第一节 2011-2012年中国食品塑料包装相关概况
一、食品塑料硬包装概况
二、食品塑料包装主要材料
三、食品包装的优质塑材
四、啤酒工业中塑料包装材料
第二节 2011-2012年中国食品塑料包装技术概况
一、抗菌塑料食品包装开发成功
二、可处理的塑料食品包装材料
第三节 2011-2012年中国食品塑料包装市场分析
一、中国食品塑料包装市场概况
二、中国食品饮料塑料包装市场透析
三、国外企业欲进军中国塑料啤酒瓶市场
第四节 2011-2012年中国食品塑料包装行业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中国食品塑料包装行业问题分析
二、中国食品塑料包装卫生安全标准需完善
三、中国食品塑料软包装安全问题分析
四、中国食品塑料包装安全策略分析
第九章 2011-2012年中国医药塑料包装运行局势分析
第一节 2011-2012年中国医药塑料包装相关概述
一、医药塑料包装主要形式及特点分析
二、口服药用塑料包装形式分析
三、输液塑料包装分类
四、医药塑料瓶结构与生产工艺
第二节 2011-2012年中国医药塑料包装行业分析
一、中国医药塑料包装投产情况
二、医药塑料包装成为软包装业高利润增长点
三、中国药用塑料包装生产能力提高
四、中国输液塑料包装行业现状
五、中国输液软包装塑料生产稳步发展
第三节 2011-2012年中国医药塑料包装市场概况分析
一、中国药品塑料包装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二、中国药用塑料包装瓶需求量增加
三、输液药品塑料包装市场广阔
四、聚丙烯药用塑料包材发展空间大
第四节 2011-2012年中国医用塑料包装发展问题分析
一、塑料容器包装导致的药品质量问题
二、塑料药品包装领域竞争混乱
三、中国输液软塑料包装存在问题
第十章 2011-2012年中国塑料包装细分应用领域运行分析—化妆品塑料包装
第一节 化妆品塑料包装简介
一、塑料作为化妆品包装材料优缺点
二、化妆品用塑料包装的情况
三、塑料瓶在化妆品包装行业的应用
第二节 2011-2012年中国化妆品塑料包装市场分析
一、化妆品塑料包装市场增速快
二、塑料包装主导化妆品包装市场
三、塑料与玻璃包装竞夺化妆品包装市场
四、塑料包装占领化妆品包装市场的主导地位
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化妆品塑料包装前景展望
一、塑料包装将成化妆品包装发展热点
二、化妆品包装用塑料瓶发展趋势
三、化妆品包装业塑料软管势头强劲
四、化妆品复合软管发展方向
第十一章 2011-2012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竞争格局透析
第一节 2011-2012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塑料包装材料市场竞争优势
二、替代品竞争格局分析
1、纸
2、玻璃
第二节 2011-2012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竞争力分析
一、工艺技术竞争分析
二、价格竞争分析
三、质量竞争分析
第三节 2011-2012年中国塑料包装产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四节 2012-2016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竞争趋势分析
第十二章 2011-2012年全球塑料包装材料行业优势企业运行浅析
第一节 REXAM
一、企业概况
二、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三、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第二节 陶氏化学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三、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第三节 意大利Vifan集团
一、企业概况
二、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三、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第四节 RPC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三、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第十三章 2011-2012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优势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河北美华联合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 浙江富通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 北京光大园包装制品厂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四节 厦门顺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五节 上海京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六节 珠海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七节 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八节 江苏琼花集团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九节 贵阳虹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节 江苏中金玛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四章 2011-2012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相关行业运行动态分析
第一节 2011-2012年中国塑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2011-2012年中国塑料包装原料需求状况分析
二、中国改性塑料产业发展特点
三、中国塑料加工产业化水平须提高
四、2012-2016年中国塑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2011-2012年中国塑料机械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2011-2012年中国塑料机械制造工业现状分析
二、塑料包装制品促进包装机产业的发展
三、中国塑料机械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四、2012-2016年中国塑料包装机械业前景分析
第三节 2011-2012年中国包装印刷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2011-2012年中国包装印刷业行业现状分析
二、中国塑料软包装印刷及油墨现状分析
三、塑料水墨开启软包装印刷行业绿色大门
四、2012-2016年中国包装印刷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十五章 2012-2016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12-2016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复合基材——双向拉伸薄膜迅速发展
二、塑料包装材料正向着高阻隔、多功能性、环保适应性等方向发展
三、高阻渗性、多功能保鲜性和无菌包装材料将成为发展重点
四、多层共挤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功能性薄膜和容器的产品结构,适应了市场需求
五、蔬果保鲜包装薄膜市场前景广阔
六、塑料饮料瓶市场潜伏着诱人商机
七、啤酒塑料包装瓶的应用已是春在枝头
八、饮水包装瓶(桶)的市场
九、热收缩薄膜向多功能发展,市场前景看好
十、药用包装材料成为新的发展热点
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一、采用新技术发展PVDC、PVA、EVOH等高阻隔性薄膜
二、开发新型无毒黏合剂、无毒油墨,发展无溶剂复合工艺
三、大力发展多层共挤技术设备及开发薄壁技术
四、重点发展超大型吹塑成型技术(容量1000L以上)
五、开发发泡聚丙烯、泡沫片材,适应食品肉包装和微波炉食品专用材料
六、开发异型吹塑技术,发展塑料托盘以适应物流运输的需要
七、研发无菌包装技术及保鲜技术
八、重点开发BOPS热收缩膜、聚乳酸包装薄膜
九、研发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技术,重点开发塑木复合技术
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运行状况预测分析
一、2012-2016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产量预测分析
二、2012-2016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三、2012-2016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进出口价格预测分析
第十六章 2012-2016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投资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11-2012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投资吸引力分析
二、与产业链相关的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塑料包装环保问题
二、塑料包装技术突破尚需加强
三、石油涨价冲击塑料包装工业
第四节 专家投资建议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2006-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
图表:2006-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图表:2006-2011年国家外汇储备
图表:2006-2011年财政收入
图表:2006-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图表:2011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亿元)
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图表:华北地区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业经济运行情况
图表:东北地区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业经济运行情况
图表:华东地区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业经济运行情况
图表:华中地区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业经济运行情况
图表:华南地区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业经济运行情况
图表:西南地区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业经济运行情况
图表:西北地区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业经济运行情况
图表:河北美华联合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河北美华联合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河北美华联合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河北美华联合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河北美华联合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河北美华联合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河北美华联合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浙江富通塑料包装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浙江富通塑料包装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浙江富通塑料包装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浙江富通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浙江富通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浙江富通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浙江富通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光大园包装制品厂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光大园包装制品厂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北京光大园包装制品厂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光大园包装制品厂负债情况图
图表:北京光大园包装制品厂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光大园包装制品厂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光大园包装制品厂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厦门顺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厦门顺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厦门顺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厦门顺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厦门顺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厦门顺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厦门顺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京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京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上海京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京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上海京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京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京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珠海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珠海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珠海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珠海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珠海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珠海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珠海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江苏琼花集团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江苏琼花集团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江苏琼花集团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江苏琼花集团负债情况图
图表:江苏琼花集团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江苏琼花集团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江苏琼花集团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贵阳虹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贵阳虹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贵阳虹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贵阳虹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贵阳虹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贵阳虹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贵阳虹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江苏中金玛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江苏中金玛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江苏中金玛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江苏中金玛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江苏中金玛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江苏中金玛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江苏中金玛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通过《2012-2016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市场评估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生产企业及投资机构将充分了解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销售方式、市场供需、有效客户、潜在客户等详实信息,为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定价、营销模式、销售网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评估趋势 篇3
【关键词】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变迁政府网站发展趋势
我国政府网站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中国政府网为龙头,部委、省、市、区县各层级全面覆盖的政府网站体系;政府网站从单纯的信息发布平台,成为围绕信息公开、在线办事、政民互动三大功能定位建设的政府在互联网的工作平台。政府网站已经成为公众眼中政府机关的网上代言,是政府履行职责的主要渠道之一。打造一个权威公正、亲民友好的政府网站,既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也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要求。2002年,我国开始对各级政府网站进行绩效评估,每年一次,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用,极大的推动了政府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一、绩效评估指标特征与变迁
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在年初进行指标制订,根据当年国家对于信息化、网站工作的政策方针,对照前一年的指标设计和评估结果,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经过意見征集及发展趋势研讨,形成当年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也成为指导政府网站建设的标准。
2005年评估在促进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方针下,提出网站的三大功能定位,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指标制定主要推动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实效性,兼顾准确性和完整性,引导在线办事功能建设,建立公众参与的各种渠道,体现参政议政的效果,及时处理与反馈公众意见和建议。网页设计要简洁大方,体现三大定位,尽可能方便用户使用。2006年依然围绕“三大定位”,引导形成各层级政府网站间的指导与整合关系,进一步提高内容保障能力,提升政府网站的拥有率。指标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站在用户视角反映用户感受,不断引导政府网站满足用户需求。通过信息公开目录的梳理,推动信息公开;以行政职能为基础,拓展公共服务内容和数量;提升互动效果,为用户使用过程提供最大方便。2007年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下,以加强网站建设指导为出发点,指导各级政府网站遵照《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不断完善信息公开体系,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开展日常监测,促进网站内容更新维护;开展用户认知度和满意度调查。贴近公众实际生活需求,推进“百件实事网上办”活动,提高服务的人性化程度,以用户为中心,加强资源整合。2008年在继续推进“三大定位”建设和网站设计同时,加入网站性能和网站安全指标。引导政府网站紧跟时政热点提供针对性服务。2009年继续推进以“三大定位”建设,同时关注网站日常保障、用户认知度和满意度水平以及网站性能和设计。推动互动保障机制建设。2010年的评估强化“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以用户满意为根本目标”的办站理念,引导政府网站更加重视需求量大面广的实用型服务内容建设。指标设计旨在深化“三大定位”,全面整合服务资源,加快构建用户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网站。2011年继续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网站的要求设计指标,深化信息公开、办事服务资源的深度整合和人性化展现、政民互动效果持续提升,以及网站内容和技术运维保障的日常化。加强日常保障机制建设,提倡积极探索利用新技术满足公众在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等方面的新需求。2012年结合上年指标,建立运行管理的基础保障机制,强化运维管理机制的建设。新增政策引导要求,推动各级政府网站利用主流新闻网络媒体的交流渠道,以及微博客等当前主流的互动工具开展舆情引导工作。2013年从推动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出发,提升网站对内容更新维护和用户需求响应的能力;强化对落实信息公开条例和信息公开工作重点要求的评估;强化重点领域服务资源整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强化新技术应用,提升用户体验。加强对移动政务APP客户端、无障碍建设和网站智能检索功能和效果的评估。关注利用其他新技术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将是否利用维基、微信向网民提供服务纳入了评估范围。2014年主要促进网站形成“建设--运维--应用”闭环。深化重点政府信息公开,优化重点办事服务;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促进资源便捷化获取;提升用户体验,加强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旨在引导网站积极应用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尤其是涉及公众重大关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方便用户及时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继续完善无障碍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二、绩效评估指标变迁情况分析
2005年以前,政府网站拥有率较低,网站主要是发布信息。2005年网站绩效评估提出政府网站建设的三大功能定位,推动全面及时的信息公开,引导政府网站建设在线办事,建立公众参与渠道。2006年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站建设思想,2007年,国家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同年《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从2007年至今,一直将网站三大定位、用户为中心,服务型政府建设理念相融合,推动政府网站建设。虽然从2007至2009年,政府网站建设无论从网站拥有率,还是网站的内容建设、性能维护有了质的飞跃,但“2009年中国政府网站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83.7%的网民对政府网站“很不满意”。这一现象将政府网站所提供的主要内容与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最普遍最集中的需求之间严重脱节的问题揭示出来,使得在2010年政府网站建设回到探索让人民满意的主题上。此时,我国政府网站发展也正处于一个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其后几年的网站建设,更注重内容保障、网站内容和技术运维、网站运维管理机制建设。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机构、个人,利用网站、(微)博客、视频等渠道公开信息、发表主张、提供服务。从2011年起,政府网站建设开始探索利用新技术满足公众在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等方面的新需求;2012年提出政府网站应进行政策引导,同时开展舆情监测。特别是2013、2014两年,网站建设更突出新技术应用和新媒体的接入,如移动政务APP客户端,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推进网站无障碍建设和网站智能检索,也倡导利用其他新技术服务社会公众。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特别是在出现社会热点事件时政府网站的响应情况,加强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应用。2014年评估显示网站防篡改,防攻击能力亟待提升。
三、政府网站发展趋势的探讨
1.政府网站将继续加强信息公开、在线办事、政民互动三方面的建设,提供公众密切关注和感兴趣的信息、服务和互动形式,搭建政府和公众之间连接和互动的平台,打造服务型政府,。
2.政府网站作为网络舆论引导的主阵地之一,未来将以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发布权威信息,在突发事件出现时,第一时间抢占舆论阵地,做好热点问题回应,政策解读为工作重点,与政务微博、微信等形成联动机制,妥善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3.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升网站防篡改,防攻击的能力,从制度和技术等方面保障网站安全。
4.政府网站将深化以用户为中心理念,广泛应用新技术为公众服务,创新服务形式,强化无障碍网站建设,为公众提供方便。
5.建立健全网站运维管理机制,确保网站运行维护的稳定有序。
参考文献:
土地评估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4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盛而出现, 这属于初级阶段;在进入了二十世纪以来, 中介评估行业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门类, 业务逐渐的活跃起来, 从而使中介评估行业进入到全面发展的阶段;到了二十一世纪, 中介评估行业进入到了一个规范、整治、融合的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就我国目前的中介评估行业主要包括土地评估、工程设计、房产测绘和评估、律师等。在改制的前后他们所隶属的部门都是有所不同的, 但现在的大多数都在向市场化靠拢, 从而使利益的格局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就现在的中介评估行业的发展现状来说, 它面临着这样几个制约发展的因素:首先是存在行业垄断的现象、没有保证竞争的公平性。例如现在的资产评估都仅仅只对本系统的中介机构认可, 而其他的中介机构都是不可以介入的, 这样做明显造成了竞争者之间的起点不在同一个层面, 最终的竞争效果也明显的不同。其次是没有进行彻底的改制。虽然有的行业按照要求进行了改制, 但是存在虚假改制的现象, 表里不统一。然后是发展有其盲目性。为了求得更好的生存有些中介评估机构把收费的标准降低, 甚至是满足用户不合乎情理的评估要求, 只对自己当前的利益进行了考虑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 在不公平而竞争又十分激烈的这样的一个既大又现实的大环境下, 要么做出一定的牺牲而换取短暂的生存空间, 要么就是面对被其他的机构兼并的残酷现实。但是, 面对变化莫测的未来, 我们应该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 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 要讲究诚信, 遵守法律并且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应对未来的发展与改变。
土地评估中介机构在九十年代初期才成立, 也就是说它起步比较晚, 同时还有发展的又比较缓慢, 社会中相关的专业性人才又很缺乏以及人们对它的认知度很低等等这一系列的不利因素, 但由于土地本身所独有的特点, 土地评估中介机构一经出现就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在九十年代末的时候, 由于不适应新的形式以及又面临着市场的冲击, 土地评估中介机构进行了改制。在改制的过程中, 不仅个人的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由原来的机关干部改制为劳动者, 而且也是对业务的一种考验, 你是否可以在激烈的市场当中脱颖而出取决于你自身的能力、对业务知识掌握的水平。除此之外, 也是对服务理念的冲击, 例如以前的工作作风有着门槛高、机关作风等特点, 但是现在大大有所不同, 有着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 而且是顾客是否选择你的问题, 而不是你去选择怎样的客户。在国家相关的改制文件出台以后, 使土地评估中介机构全面的进入了市场, 在市场中寻求生存, 在生存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与壮大。土地评估中介机构作为国家土地管理的一部分, 从宏观上来讲, 它得到了国家的允许和支持;从微观上来讲, 土地是社会发展的十分重要的生产资料, 它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正向的比例, 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发展的越好, 土地评估中介机构就显得越重要, 那么土地评估中介机构的前途也就会更加的光明。
二、土地评估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 把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
土地评估行业作为一个中介机构, 在改制之前人们称之为“土地估价所”, 在改制之后人们称之为“土地评估有限公司”。这样的变化并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 它更说明的是在职能上的转变。在改制之前, 它可以作为市场的主导者, 可以对市场进行管理, 但是在改制以后就仅仅只作为市场参与中的一员, 不能进行垄断经营。正是因为这样, 我们应该把管理型的转变为服务型的, 我们需要通过激烈的竞争来占领市场, 通过服务的方式和理念来求得生存, 为政府、企业以及个人进行更好地服务。
(二) 用市场调节替代垄断经营
在改制之前, 与土地评估相关的所有业务都是国土局土地评估来完成的, 采取的是垄断经营, 不对市场进行开放。在进行改制以后, 土地评估面向市场, 允许其他的中介机构参与进来。面对市场发展的多元化, 使竞争的不确定性大大的增加, 为了使土地评估行业长久的发展下去, 我们必须选择将垄断经营逐步的向市场调节进行转化。
(三) 将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在转变之前, 除了进行土地评估就没有其他的业务, 这样虽然可以把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 各自负责的工作十分清楚明确, 但是业务太过于单一。在改变之后, 我们可以从市场发展的需要出发, 拓宽业务的范围。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明确经营的项目, 一定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设定, 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来确定, 行业的发展要依托于市场, 最终在市场中寻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土地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存在, 诚信是其核心, 技术是其产品, 服务是其纽带, 又有着专业性、风险性等特点, 毫无疑问对待这样的企业的领导者一定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面对无数事实的证明, 行业的顺利发展一定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要对领导的方式不断地进行创新, 要运用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模式, 这样才会推动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凌, 张磊.我国土地评估现状探析[J].今日科苑, 2010 (24) .
[2]李霞.浅谈我国土地估价业的改革与发展[J].现代商业, 2009 (26) .
[3]谷艳芳.谈当前土地估价行业问题与发展[J].现代商业, 2010 (12) .
[4]韩冰.浅析土地评估行业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经济 (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 2008 (01) .
评估趋势 篇5
报告简介
电视购物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开始经历十几年发展,其节目播出量迅速增长、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作为对传统商业模式的补充,其方便快捷也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电视购物作为崭新的购物形态,具有以下优势:符合现代人生活节奏需要,打个电话,送货上门,简单快捷;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详细介绍产品信息,激发购物欲望等,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购物方式,它和网络购物,电话购物一起被誉为“现代家庭购物新方式”。2011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规模达到455亿元,从事电视购物的运营商近150家,预计未来十年,电视购物销售额将达到5000亿元。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视购物市场深度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2-2016)》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中国电视购物行业市场发展环境、中国电视购物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电视购物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电视购物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中国电视购物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电视购物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电视购物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电视购物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中国电视购物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电视购物行业发展情况
第二节 中国电视购物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成长速度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五、风险性
六、行业周期
七、竞争激烈程度指标
八、当前行业发展所属周期阶段的判断
第二章 中国电视购物行业的国际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视购物行业竞争力指标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电视购物行业经济指标国际比较分析
第三节 全球电视购物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第四节 全球电视购物行业市场供给分析
第三章 应用领域及行业供需分析
第一节 需求分析
第二节 供给分析
第三节 供求平衡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节 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第四章 电视购物产业链的分析
第一节 行业集中度
第二节 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
第三节 行业进入壁垒和驱动因素
第四节 上下游行业影响及趋势分析
第五章 区域市场情况市场调研分析 第一节 长三角区域市场情况分析
第二节 珠三角区域市场情况分析
第三节 环渤海区域市场情况分析
第四节 电视购物行业主要市场大区发展状况分析
一、华北大区市场分析
二、华中大区市场分析
三、华南大区市场分析
四、华东大区市场分析
五、东北大区市场分析
六、西南大区市场分析
七、西北大区市场分析
第五节 主要省市集中度及竞争力模式分析
第六章 2012-2016年需求预测分析
第一节 电视购物行业领域2012-2016年需求量预测
第二节 2012-2016年电视购物行业领域需求产品(服务)功能预测
第三节 2012-2016年电视购物行业领域需求产品(服务)市场格局预测
第七章 电视购物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四节 2012-2016年电视购物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八章 电视购物重点企业调研分析
第一节 企业1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2-2016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二节 企业2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2-2016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三节 企业3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2-2016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企业4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2-2016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五节 企业5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2-2016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六节 企业6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2-2016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九章 中国电视购物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视购物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生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电视购物行业产销分析
一、行业产成品情况总体分析
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电视购物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十章 影响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关键趋势
第一节 市场整合成长趋势
第二节 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预测
第三节 企业区域市场拓展的趋势
第四节 科研开发趋势及替代技术进展
第五节 影响企业销售与服务方式的关键趋势
第六节 中国电视购物行业SWOT分析
第十一章 2012-2016年电视购物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
第一节 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分析
第二节 产业发展的空白点分析
第三节 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投资方向
第四节 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
第五节 营销分析与营销模式推荐
一、渠道构成二、销售贡献比率
三、覆盖率
四、销售渠道效果
五、价值流程结构
图表目录: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图表: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图表:2012年中国GDP增长预测
图表:国内外知名机构对2012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图表:„„
《中国电视购物市场深度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2-2016)》系统全面的调研了电视购物的市场宏观环境情况、行业发展情况、市场供需情况、企业竞争力情况、产品品牌价值情况等,旨在为企业提供专项产品深度市场信息,为企业投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评估趋势 篇6
1 常见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1.1 收益评估法
收益评估法是基于被评企业的整体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 按照适当的折现率将所估算出来的企业未来预计收益进行折现从而确定被评估企业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这种预计收益的估算带有很强的自主性。
1.2 市场评估法
市场评估法需要在评估之前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 最后选择若干个与被评估企业在经营业务类型、规模等方面相似的企业或交易为参照标准, 以此推算出被评估企业市场价值的评估方法。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对参照企业的选择有严格的要求。
1.3 成本评估法
成本评估法的中心思想都是围绕企业重建假设, 要知道企业价值即可假定在评估时点再建一个与被评估企业在生产经营能力及获利能力相同或相似的载体所需要的合理投资额, 进而得出被评估企业的企业价值。
2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优劣势分析
2.1 收益法
收益评估法所评估的企业价值容易为产权交易双方所接受, 因为它反映的是企业资产整体的获利能力或称企业本金化的价格。该方法运用投资回报和收益折现等技术手段, 把评估企业的预期产出能力和获利能力作为评估对象来估算被评估企业的价值, 实施的关键在于对企业的价值分析和价值管理。其次, 收益评估法以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为基础, 全面综合企业资产总量、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各种要素, 全面体现了企业的整体素质。
但收益法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相关前提条件的限制, 譬如必须满足预期收益和与预期收益相关联的风险能够预测并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以及持续经营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收益法的使用。在运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时, 由于被评估企业的预期收益、折现率及取得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难以在确定时易受较强主观判断和未来不可预见因素影响,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2.2 市场法
市场法是企业价值评估中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因为其在评估企业的价值时所需要的指标、参数可以直接从市场获得。但同时该方法适用条件较为严格, 适用性较差,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种方法应用需要有健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为基础, 而如今我们的资本市场还难以达到这种程度, 因此很难采用;其次, 该方法在运用中可比企业的寻找会存在问题,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 企业之间的个体和交易案例的差异, 似的要找到资本结构、营运状况等都类似的可比企业是很难的。
2.3 成本法
成本评估法是把组成企业的各个单项资产按照成本法单独评估后, 将其评估结果直接相加从而得到企业的评估价值, 主要特点就是操作简单。但是相反的也存在很多的弱点:首先, 采用成本法忽视了某些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企业的财务表。然而, 企业价值评估多涉及的资产既包括财务表上反映的有形资产, 还包括如企业盈利能力等很多不可确定的无形资产。其次, 成本法只是简单将单项资产或单项资产的加和作为企业价值的评估结果, 而忽视了企业的整体效应, 从而难以反映企业获利能力带来的价值。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 不同的企业价值评估发尽管都有各自的完整理论体系, 对实践起着知道作用, 同时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共同的缺点是:都带有很强的主观判断, 考虑更多的是可以量化的因素, 忽视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今后对企业价值评估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规避各种方法的局限性, 使企业价值评估成为企业比较的共同语言, 保证分析判断口径的一致性。
3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的未来趋势探析
企业价值是企业在经济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依据, 是企业获利和潜在获利的重要指标, 因此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 要想克服各种评估方法的局限性, 研究出一整套比较成熟科学又实用的理论体系仍需要很长的过程。随着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会向更为科学、实用、客观、简便的方向发展, 如今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存在着以下趋势特点:
3.1 简化指标体系
评价体系和计算手段的复杂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评估成本高低、评估程序的繁简及评估周期的长短。企业在价值评估方法选择上更愿意根据自己的负担实力选择可以易于实施且耗费低的评估方法。今后, 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应应着眼于向简单化、通俗化的方向发展, 在规避以前方法的局限性同时, 增加其可操作性, 以扩大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领域。
3.2 用现实的数据和指标说话
多数评估方法都考虑到对企业的未来持续经营期及综合获利能力等的变动估计, 这种判断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不同的操作者用同一种方法对同一企业的价值评估会有很大差异。很多方法在实际操作层面上需要更多现实指标和数据作支撑, 依靠真实数据和信息的价值评估, 其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必然增强, 其结果具有更为可靠和确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针对同一现实数据的价值计算, 会使不同算法和机构产生可比性。
3.3 要求体系专业化、指标分类化
尽管各类评估方法都希望能够解决企业全面价值问题, 也各有特色, 这本身就不现实, 因为不同的理论在其适应的范围内、领域里需要做出更为专业化的演绎, 解释更为具体和有针对性的问题。所以, 设计的企业价值评估体应分成若干小类, 并向理论专业化、评估指标分类化方向发展, 从而增加不同企业在某个具体方面的可比性, 可以使企业的具体问题得到具体的量化比较。
3.4 将现实价值与未来价值分离
将未来企业价值折现为现有价值, 给出了一个可比的数量概念, 看似公允, 但同一企业不同年限、不同的企业的折现比率确定都包含着不确定性和人为因素。因此, 笔者认为应将企业现实价值、未来价值相分离, 分别加以讨论评估, 这样则避免因将现实与理想混为一谈的混乱逻辑而影响企业的可比性, 避免监管数据被粉饰, 从而误导投资者对企业资产价值与投资价值判定。
3.5 决策管理层的作用要纳入企业价值评估体系
3.6 减少人为因素对指标的干扰和影响, 分别研究定性与定量问题
伴随着现实条件的变化及决策者的要求提高,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完善仍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我们应深入分析不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 本着科学、高效、实用的原则, 并且以为市场交易和管理决策提供公允客观、标准一致的企业价值评估结果为目的, 不断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加以修正、完善和创新。
摘要:企业价值是管理决策和市场交易的重要标准和依据,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客观性、公允性在正确衡量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评估过程中的目的、对象、信息及环境对企业价值的评估结果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没有哪种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具有绝对优势。在这种形式下企业价值评估会向更为客观、实用、简便、科学的方向发展, 以克服目前的局限性。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局限性,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左庆乐.企业价值内涵的界定[J].经济师, 2004, (3) .
[2]宋磊, 闫超.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商业文化, 2011, (4) .
[3]王秀为.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发展趋向探究[J].学术交流, 2011, (2) .
评估趋势 篇7
一、国际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重要趋势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 覆盖了高等教育的投入、过程和产出三个方面。早期的质量评估比较注重前二者, 评估的重点主要是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 如生师比、教师学历、图书馆藏书、实验室设备、运动场所等。上世纪80年代以来, 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评估标准和高等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认为教育资源与教育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薄弱, 对于高校资源条件的要求还不足以保证其教育质量, 而对高等院校的评估应该更加重视与教育质量有更为直接关系的学生学习效果。英国学者麦尔肯·弗雷泽 (Malcolm Fraze) 认为:“高等教育的质量首先是指学生发展质量, 即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学’的东西, 包括所知、所能做的及其态度。”[3]随着对教育产出重要性认识的逐渐深化, 世界教育发达国家开始将评估的重心由院校向学生转移, 由资源的占有量向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转移, 更加关注教学活动本身、教学质量的生成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近年来, 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标准、院校认证标准、专业认证标准以及学位标准等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在不同程度上用学生的学习产出来表征其质量和水准。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主要是根据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直接证据主要包括“核心课程”的成绩、专业和实习成绩、教师命题考试的成绩、校外各类考试的成绩等材料;间接证据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档案袋、作业以及学生、校友和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自我报告等材料[4]。作为学生学习效果评估的间接证据, 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始关注大学生学习经验的研究, 重视从大学生的学习经历中收集教学质量的证据。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发展的这种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于大学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认识的深化, 即资源投入与教学条件建设是大学实现人才培养功能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而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最终落脚点和检验标准则应该是教育的产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美国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美国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就 (即学习产出) 加以约定。联邦有关法律明确指出:学院和大学, 而不是政府, 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负主要责任。要求高校确立对学生学习成就的期望, 评估实施者要从两个方面把握高校的绩效责任:高校所确立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期望水准, 该期望水准已经实现的证据[5]。
美国的六大区域认证机构的院校认证标准不仅重视院校使命和培养目标的确立以及办学资源的投入, 还特别重视教育的产出, 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即学生的学习效果。认证标准中关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有如下共同特点:
1. 强调学生的学习成就与高等院校的办学使命和目标相一致。
六大区域认证机构的院校认证标准中关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指标, 都特别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与学校的办学使命相一致, 其实质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与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符合程度。例如, 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协会认为, 由于学生的学习是高等教育机构使命中的核心内容, 因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高等院校绩效评估的基本部分。其认证标准的第14项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估, 要求证明学生毕业时, 或者在学习的某一阶段, 该院校的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与高等教育目标和该院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此项评估标准与其他评估标准整合起来要共同回答:“学生是否学习了我们希望他们学习的东西?”[6]中北部地区院校协会高等教育委员会的认证标准的第3项是“学生学习和有效教学”, 要求高等院校提供学生学习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以说明正在实现其办学理念[7]。
2. 要求设立明确的学生学习目标和成就标准。
在六大区域认证机构的院校认证标准中, 都要求院校设立明确而清晰的学生学习目标和成就标准, 并制订有效的评估方案。例如, 新英格兰地区院校联合会的认证标准的第6项是“学生”, 要求高等院校建立清晰严格的标准,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成绩和所获学分进行评价。这些标准应该反映学习的目标, 并得到切实的执行。学分的授予应和课程内容相一致, 低于大学水平的课程内容不能授予学分。此外, 在认证标准第4项“教育项目”中, 要求院校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 每一个教学项目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涵盖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在教学项目结束以后, 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严格审查[8]。中北部地区院校协会高等教育委员会要求高等院校必须清楚地说明每个教学计划中学生学习所应达到的目标, 并尽可能制订有效的评估方案, 清晰地区分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等各级教育计划应达到的学习目标[7]。西北部地区院校协会的认证标准要求“基于清晰的陈述和可区分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就和所获得的学分, 即学生的学分应该是准确的、令人放心的和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的[9]。南部地区院校协会高等院校委员会的认证标准主要包括诚信原则、核心要求、综合标准和政府规定等4个方面。在政府规定方面涉及了对“学生成就”的评价, 要求院校应按照学生的学习成就来评价学生是否成功, 包括课程完成情况、州许可证考试情况和就业率等[10]。西部地区院校协会大学和高级学院认证委员会的认证标准的第2项是院校通过核心功能实现教育目标, 在核心功能之一的“教与学”方面, 明确规定院校授予的所有学位必须清晰说明学生的入学水平和毕业时所应达到的学习成就。例如学士学位, 须阐明学生应达到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各项核心学习能力和技能, 这些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定量分析能力、信息读写能力、批判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还应该具有理解多样性、承担公民责任的能力, 应该能与他人合作, 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程、专业和学校层面, 也应清晰陈述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11]。
3. 重视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有效证据。
在六大区域认证机构的院校认证标准中, 要求院校提供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有效证据, 以保证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例如, 中北地区院校协会高等教育委员会的认证标准规定高等院校对学生学习的评估需要提供专业、学科和学校的多层级证据。学生学习效果评估包括对学生学习的直接和间接的多重测评, 强调院校要建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系统, 评价系统应记录学生的主要技能的熟练程度、学生的通识教育完成情况、与所获学位相应的知识水平、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对学分的控制情况;教师需要参与制定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以及实现这些学习结果所应采取的策略;教师和行政人员定期检查院校发展规划的实施效果以评估学生的学习。高等院校应如实公布学生学习评估的结果以满足公众的问责[7]。西部地区院校协会大学和高级学院认证委员会认为, 教师有责任制定教学方案、培养学生、评价学生, 并提交其期望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证据。院校的教学项目要吸引学生参与学习, 激励他们达到更高的目标, 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反馈以促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学校须证明其毕业生的水平与其陈述的目标一致, 并确保学生获得了所期望的能力[11]。
4. 注重学生事务和学生服务, 促进学生的教育和发展。
六大区域认证机构的认证标准中均涉及了学生事务和学生服务, 要求院校提供各种项目指导, 帮助学生的学习和在校生活, 体现了关心学生、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例如, 西北院校协会的认证标准的第3项是“对学生的评估”, 包含了对学生事务和学生服务, 以及对学分和学生成绩的评估。他们认为, 学生事务和学生服务有助于通过促进学生的教育发展来实现学校的使命和目标。新英格兰地区院校联合会的认证标准的第6项是“学生”, 主要涉及招生、留住学生和学生毕业以及学生服务等方面。中北部协会在对高等院校的“学生学习和有效教学”进行认证时, 要求高等院校提供在学生学习支持、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证据。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1. 欧盟地区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欧盟高等教育区把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期望学习产出分为掌握知识和智力能力的水平、应用知识和智力能力的程度、进行人际交流能力的高低、学士和硕士进行终身学习的独立自主性, 以及博士在知识社会中推动技术、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作用等几个方面, 并分别对每一个方面做了内涵清晰、层次分明的界定。简单地说来, 学士具有在常规条件下的知识和专业工作能力, 硕士具有在非常规条件下的知识和专业工作能力, 而博士则掌握了一定领域内系统的知识和研究能力, 并且已经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12]。
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会制定的《欧洲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准则与标准》第3项, 是“对学生的评价”:高等学校应始终如一地使用已公布的准则、规章和程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对学生评价的要求中指出, “要突出对学生学习产出的测量”, 要为“高校提供教学成效和学生支持等方面有价值的信息”。在评价的方法上, 可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或总结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实施者, 应当由“充分理解评价在学生进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人士来担任。他们认为, 学生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最终体现者, 因而对学生的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中心环节, 学生评价是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另外, 《标准》要求高校收集关于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各项信息, 其中第一条就是关于“学生的进步”, 包括“毕业生就业情况”、“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教师的教学成效”等, 通过这些信息的反馈促进高校持续改进教学质量[12]。
2. 英国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2001年,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 (QAA) 公布了适用于全国的学位标准, 在阐述各级学位的质量和水准时, 差不多用了一半的篇幅列举各级学位持有人应有的学习产出[12]。他们认为, 质量是为帮助学生获得某一学位或学历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条件所达到的程度。为此,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制定了资格框架、学科基准、专业规格、实施规则4份文件:资格框架对高等教育各层次的学历和学位标准进行了界定, 要求全国各高等院校均采用框架中规定的学历和学位名称;学科基准将学科分为生物科学、医学、化学等50类, 每类学科按资格框架规定的标准进行具体化, 并制定学科的教育标准, 其中包括对学习产出的要求;高校根据各学科基准制定专业规格和具体的专业教育标准, 阐明本专业学生的学习产出以及相应的教与学的方法和评分原则;实施规则要求高校对教育质量和标准进行良好管理, 以指导高校内部的质量保证工作。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的院校审核流程要求院校提交书面材料, 包括学生是否获得预期的学业成就, 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学生成绩评定方式, 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体验 (例如各种辅助学习的措施是否得力) , 学生参与学校教育标准制定和质量管理的情况等[13]。
3. 澳大利亚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澳大利亚的高等学校具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为了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 澳大利亚政府先后出台了系列的规定, 要求将反映教学质量的指标逐项统计并予以公布, 以利于学生、家长和社会通过这些指标对大学及其有关的专业进行比较和排序。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教育、培训和青年事务部每年都会通过对毕业生技能的评估、学生满意度的调查以及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等手段, 对各大学进行评比, 以此监督大学的教学质量[14]。
四、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启示
综上, 世界高等教育评估呈现出了重视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考量时, 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力之外, 还要求学生获得的这些成效应该与高等院校的办学使命和培养目标相一致。世界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这些趋势和特点, 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教学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
当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态势的加剧, 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社会公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拓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因此, 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已经从规模的扩张转向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载体和高等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协调发展, 支持经济增长, 引领社会进步, 才能实现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高等学校要主动适应时代背景的变化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在学校使命和发展目标确立方面, 要坚持科学定位, 各安其位, 多样化发展, 切忌盲目趋同;在人才培养方面, 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在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指导下, 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以及学校自身优势和特色确立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 避免“千校一面”, 并适时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 努力保持人才培养过程、培养效果和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2. 顺应时代需求, 调整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的重心。
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还在探索和不断完善之中, 成功的经验之一是评估的方式、内容、重点和指标体系要和时代背景密切关联, 要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始于2003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就是在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招生规模急剧扩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 针对高校生均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教学改革、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的情况进行的。因此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时, 偏重选择了教育投入指标, 如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图书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规章和制度等来进行评价, 这轮评估对于改善高校办学条件、保证基本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我国高校发展现状和国外高等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应将重心加以调整, 从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转移, 从关注“教”向关注“学”转移, 从资源的占有量向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转移, 更加重视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更加关注教学活动本身、教学质量的生成过程和教学效果。
3. 坚持以学生为本, 完善高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当前人才培养的重心是保证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的进展与变化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首要的、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指标。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学生培养方案制订、学生事务管理中充分体现尊重学生选择、关注学生变化、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更加重视教育的产出, 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要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成功经验, 不断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例如, 制定并公布每一个学位和学历以及每一专业所期望的学习产出, 这些学习产出均应与学校的办学使命和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的国家标准、相关专业的质量标准相一致;通过规范、系统的评价方法证实学生获得了学校和专业所期望的学习效果, 并将这些评价信息反馈用于进一步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
4. 加强方法技术研究, 开发学生学习效果评估工具。
评估趋势 篇8
信息时代网络安全作为一大关键, 在应对网络病毒、木马攻击、访问入侵等风险中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安全防护技术无法满足网络安全建设需要成为典型特征, 如何通过引入新技术及时发现网络攻击与异常并进行应对, 降低网络风险、提高安全防护能力成为了摆在信息时代发展面前的大难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是综合各方面风险因素动态, 反映网络安全并进行发展趋势感知与预测的重要技术, 对于全面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有重要意义。
1 网络安全态势趋势感知分析
1.1 网络态势感知
态势感知是对一定空间、时间内环境因素进行提取并预测短期未来发展与表现的过程, 态势感知着眼于整体、全局与未来发展趋势, 这一特性强调了网络态势感知本身的整体性、全局性、环境性与动态性, 可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对全局安全风险作出全面、合理预测。网络态势感知从提出伊始, 就着眼于大规模网络环境, 通过对各类安全风险因素进行提取, 明确其对安全态势可能造成的影响与动态变化, 从而完成发展趋势的感知与预测。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数据挖掘与融合、智能化分析及可视化等诸多技术, 以明晰且直观的实时网络安全感知为提升防护能力服务, 借助这一感知技术, 管理人员也随时掌握整体网络安全情况, 对来自外界的攻击、入侵等准确掌握, 并采取对应举措进行应对, 从而做好安全防范, 为全面提升网络安全应急管理水平服务, 完善预见性应急预案建设。
1.2 网络安全态势趋势感知技术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着眼于大规模网络, 由于数据流量庞大、节点众多、网络环境复杂且异构性强, 因此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与攻击同样复杂多变难以预测, 在网络攻击手段多样化、攻击模式复杂化、潜伏时间长、隐蔽性强等影响下, 损失持续增加。为应对来自各方安全风险, 清晰、准确显示网络安全实时态势, 以数据融合技术、挖掘技术及态势预测技术、特征提取技术、可视化等为代表的技术融入应用领域, 通过高效采集安全风险因素开展态势评估与预测, 为提升网络整体安全防护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以数据融合技术为例, 其主要用于应对复杂网络设备、环境下形式各异的数据格式与内容, 通过将这些来源于不同位置、性质各异的数据进行统一预处理, 为后续归一化融合操作奠定良好基础, 从而为后续安全态势感知提供更为精准、高效、安全的数据源, 得到更为可靠的网络安全态势分析与预测结果。同时数据的融合可实现大规模网络环境下不同源数据的整合与互补、集成, 为数据挖掘提供有力支持, 为网络安全管理与决策提供可靠参考。
数据挖掘技术着眼于海量数据信息价值, 通过准确辨识信息质量与价值为掌握精准安全信息服务, 减少不良信息干扰, 从而获得未知的、隐含的潜在规律, 为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提供指导。特征提取技术着眼于大规模网络安全核心要素, 对网络运行态势中各类关键特征进行提取并集成, 从而准确判断受威胁情况与安全状况, 为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提供支持。态势预测技术主要以神经网络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灰色理论预测法为主, 立足于网络安全运行实际数据及资料, 融合经验、方法、知识等去判断评估并预测, 为建立安全态势内部规律评估体系、实现网络安全动态管理服务, 预防安全风险。
2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趋势感知研究
2.1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趋势感知都需要经由特定的技术与平台实现, 出于网络安全考虑, 必须建设符合新时期网络安全需求的全新态势感知平台, 构建更为强大的安全系统, 才能够形成安全防护屏障, 应对零日威胁、变形及多态等高级逃避技术、多阶段攻击、APT攻击等新安全威胁。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安全评估与趋势感知, 因此要从网络安全威胁的特性入手, 针对所有攻击行为都会在网络或者系统中留有痕迹这一特点, 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数据的丢失泄露等之间的信息孤岛进行联结。
2.2 建设目标
安全平台的建设要实现对已入侵攻击如DDOS、未知威胁、僵木蠕等已知未知安全态势的感知与溯源, 实现对网络安全态势监控, 通过提供有效的安全分析模型和管理工具来融合感知与溯源数据, 准确、高效地感知整体网络安全状态以及发展趋势, 从而做出针对性安全加固, 保障网络安全目标的实现。
2.3 建设原则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的设计要遵循体系化原则, 构建科学的安全体系与框架, 基于信息网络层次关系合理选用先进技术满足评估与趋势感知需求, 并实现对各个系统、数据源的对接与支持。平台的设计要考虑扩展性、开放性、兼容性等原则, 以满足实际应用中功能拓展、系统升级、兼容多种网络产品与技术标准等要求, 安全方面要重点做好代码安全、数据保密、系统安全防护及安全监控管理, 以易管理、操作、维护为特征, 提升用户操作体验。
通过分析因果关系找出影响结果的因素, 然后来预测整个网络安全态势的变化。从而将网络安全态势更好的应用于态势预测之中。
2.4 安全趋势感知
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整体架构上要遵循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应用分析层、呈现层这一层次, 融入数据融合技术、挖掘技术及态势预测技术、特征提取技术、可视化技术等对功能进行强化拓展, 从而构建高效的安全态势感知平台, 实现网络入侵态势感知。通过对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方法的研究, 得出了典型数值态势计算方法, 通过这种计算方法将安全态势信息从底层逐级汇聚上来, 并将权重因素融入到安全态势之中, 从而得出安全态势评估体系的要求。
总体架构中可融入大数据技术, 进行异构数据的高效采集、存储与计算, 以大数据为基础, 将各个网络环境与系统的数据信息、分析结果导入安全态势感知平台, 对数据进行抽取、清洗、转换、装载存入存储单元, 配合访问数据约束同前端数据挖掘、态势感知、可视化等服务进行合作, 实现基于异构多维数据的安全分析, 应对各类网络安全风险。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威胁众多, 要应用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感知技术构建高效、安全防护网络, 通过以上我们来对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趋势感知进入深入的研究。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准确的判断出网络安全所处的状态趋势, 可以预防信息的丢失, 更好的预防了网络被攻击, 从而达到主动防卫的目的,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趋势感知的分析研究正处在刚起步阶段, 需要我们继续在算法、体系结构、使用模型等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 提升应对网络风险与攻击能力, 精准、实时评估网络安全态势, 为保障信息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胡颖.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趋势感知的分析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7) :239-239.
[2]管小娟, 张涛, 马媛媛, 等.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研究综述[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4 (5) :1-4.
[3]苏忠, 林繁, 陈厚金, 等.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信息网络安全, 2014 (5) :73-77.
[4]彭鹏.基于信息融合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5 (5) :25-26.
[5]刘玉岭, 冯登国, 连一峰, 陈恺, 吴迪.基于时空维度分析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4 (5108) :1681-1694.
评估趋势 篇9
关键词:科技评估,第三方评估,评估方法,上海
为了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和加快建设“四个中心”, 上海市已经连续多年加大科技投入。科技评估作为提高科学研究绩效, 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手段, 近年来一直受到上海市科技主管部门的重视, 上海市科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探索完善科技评估工作的途径。目前上海科技评估工作已经位于全国领先地位, 但是, 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同时, 国外科技评估工作从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到评估结果的应用都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近年来, 尽管国内学者从国家科技评估体系、科技计划/项目评估、科技评估工具和方法等多个方面对国外科技评估经验进行研究[1,2,3], 但是, 目前还缺乏对国外科技评估新趋势的系统研究和借鉴, 因此, 本文将从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等方面对国外科技评估发展最新趋势进行分析, 并提出完善上海市科技评估工作的建议。
1 国外科技评估发展新趋势分析
1.1 科技评估主体的发展趋势
1.1.1 发展第三方评估机构, 建立多元化评估主体
为了保证科技评估公正、公平与公开的原则, 提高评估机构与人员的专业性与独立性, 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引入第三方评估。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 按照承担评估领域的不同, 国外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科技评估的模式分为两种:一是与政府形成分工, 各自负责对不同领域的评估, 如, 在英国, 第三方评估机构负责具体科研项目、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评估, 而政府负责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计划的评估。二是并不限定第三方评估机构能够承担的评估领域, 可以根据政府需要在多个领域组织或展开评估工作, 如, 日本各级政府在开展自评估的同时, 也会根据需要组织第三方评估。从组织形式来看, 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类型十分广泛, 可以是中介机构、研究机构和大学等, 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评估主体;从规模来看, 大多数第三方评估机构规模不大, 只是承担本国的科技评估工作, 但也出现了一些大型的跨国科技评估机构, 例如英国的Technopolis集团在德国、法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都设有分部, 为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科技政策、科技计划评估方面的服务。
1.1.2 强调专家的外部化和国际化, 保证评估专家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引入外部专家 (尤其是国外专家) 是保证评估专家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提高评估质量的重要因素。许多国家在科技评估实践中都强调从外部甚至国外选择评估专家。英国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 (BBSRC) 对响应模式投资组合的评估中, 要求评估小组由与BBSRC不密切相关的科学家组成。意大利规定各研究单位成立内部评估委员会时, 至少有2名外国知名专家。瑞士特别强调在评估过程中聘用国外专家, 尤其是针对一些很少拥有本土专家的“小”学科的评估。德国科技评估中更强调外国专家的比例, 例如负责马普学会外部专家评估工作的科学顾问委员会有70%的专家来自国外, 德国对高校实施的“精英计划”的评估专家有85%来自国外[6]。
1.2 科技评估对象的发展趋势
随着各国对科技评估的日益重视, 越来越多的与科技活动有关的领域引入了评估, 被评估对象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并且由对绩效的评估 (包括过去的绩效和未来的绩效) 拓展到对研究机构未来可持续研究能力的评估。通过查找国内外科技管理部门和资助机构的网站, 我们总结出了按照评估对象划分的主要评估类型及国内外案例, 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 科技评估对象包括从对宏观层面的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的评估, 到对微观层面的科技项目的评估;从对大学、科研机构的整体绩效评估, 到对科研人员的个人绩效评估。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新趋势是:英国开始关注公共研究机构未来可持续研究能力, 并由原创新、大学和技能部 (DIUS) 于2005年、2006年和2008年分别对公共研究机构未来可持续研究能力进行了3次监测调查[7]。对公共研究机构未来可持续研究能力进行评估是科技评估领域的一个新课题, 目前, 我国对该类评估还缺少研究。
1.3 科技评估方法的发展趋势
1.3.1 强调评估方法的适用性
目前常用的科技评估方法, 如同行评议法、文献计量法、经济计量法等, 各有优缺点, 都只能适用于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评价对象和特定的评价目标, 而科技评估对象的日益多样化对评估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政府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保证评估方法的适用性:
一是根据评估对象开发特定的评估方法。如, 英国的阿尔维计划评估、日本对尖端技术探索研究计划的评估、法国对海外技术研究所的评估等, 都针对评估问题的特点设计一套评估方法[4]。
二是综合使用多种评估方法。如, 美国ATP计划的评估就综合使用了经济计量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成本指数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三是不断改进评估方法。如, 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对大学科研绩效的评估 (RAE) 每次都会改进评估方法, 在2008年的RAE评估中, 为了使评估结果能够更清楚地反映大学研究绩效的结构, 将最终评估的结果改为一个总体质量轮廓 (Overall Quality Profile) , 即大学的研究活动在不同质量等级中的分布情况, 而不是某一个等级[8], 同时还将研究活动的质量等级由7级改为5级。
1.3.2 评估方法的工具化
从国外科技评估实践来看, 各国更倾向于使用一些简单、易操作的评价方法而不是复杂的数学模型, 尤其是借助开发的评估工具提高方法的易操作性。例如, 美国管理与预算办公室 (OMB) 于2002年开发出PART工具, 用于对包括研发项目在内的7类联邦项目的评估。
1.3.3 引入“以证据为基础”的评估理念
在英国研究理事会 (RCUK) 以往对科研计划和项目的中后期评估中, 主要采用专家组进行评估的方法, 即根据评估专家的观点进行判断。由于这种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的主观判断而缺少基于证据的考量, 对于包含社会问题的广义评价来说已经不十分适用。近年来, 英国开始引入“以证据为基础” (Evidence-based) 的评估[1], 即先由专业机构进行独立分析和评估, 为专家组提供评估所需的证据, 再由专家组根据这些证据对科技计划或项目等进行评估。
1.4 科技评估结果应用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 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科技评估结果的应用, 把科技评估结果作为科技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如表3所示, 科技评估结果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
一是调整和制定科技政策。如日本政府多数部门已经采用PDCA的评估管理模式, 将本阶段的评估结果应用于下一阶段的政策制定。
二是调整政府预算和经费划拨。以美国为例, 根据GPRA法案, 联邦机构的绩效报告会影响到部门经费预算的批准;能源部通过“绩效评估和度量计划 (PEMP) ”对GOCO管理模式的实验室承包人的绩效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直接决定了承包人能够获得经费的数额[9]。
三是纠正评估对象的问题。在美国用PART对联邦项目的评估和英国对Alvey计划的评估中, 都会将评估结果反馈给评估对象, 纠正其存在的问题。
2 上海市科技评估工作存在的不足
尽管上海市科委积极研究、学习国外科技评估先进经验, 不断探索和尝试完善上海市科技评估工作的措施, 但与国外科技评估发展的最新趋势相比, 还有可以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从科技评估主体来看, 上海科技评估工作仍以政府主导为主, 独立的第三方科技评估机构还比较薄弱。上海市所组织的大部分科技评估活动仍然是以政府主导为主, 即由市科委及其它有关政府部门制订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 组织评估专家建立评估委员会或专家组进行评估。这类评估难免会受到一定的行政干扰而偏离评估目的和方向。即使是由科委委托其它机构承担科技评估工作时, 官方和半官方性质的科技评估机构居多, 社会上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所起的作用很小。例如, 上海市科技项目 (评估) 管理中心尽管也接受科委的委托组织开展科技评估工作, 但它是科委的下属机构, 不能算作是严格意义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上海市重点实验室评估实施规则》中虽然规定“对市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由科委所确定的并签订书面委托合同的专业评估机构来完成”, 但对第三方评估机构的选择和管理方面还没有看到具体的文件或规定。
(2) 从科技评估对象来看, 评估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对科技政策和科研人员的评估较少, 对研究机构未来可持续研究能力的评估还未曾尝试。上海市科委目前针对科技战略、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科研设施等领域都展开过评估, 然而, 对宏观层面的科技政策的评估却鲜有涉及;从对科研人员绩效的有关评估来看, 是以人才项目立项评估的形式进行的, 没有像国外那样专门针对科研人员绩效展开评估;另外, 对研究机构的评估缺少对未来可持续研究能力的关注。
(3) 从评估方法来看, 以专家评价 (同行评议法) 为主, 其它评估方法应用较少, 并且缺乏对评估工具的开发。目前上海市各类科技评估中, 主要是用专家评价法 (同行评议法) , 只有少数在评估中辅以实地考察法和综合评价法, 在项目验收时也用到了文献计量、经济计量的方法, 从评估方法的种类看仍比较单一。另外, 在评估时, 大多是由专家根据评价指标依靠个人知识、经验进行评价, 而不像国外开发出一些评估工具供专家使用, 如美国的PART评估、英国的RAE评估, 因此难以避免评估结果受专家的知识、经验、偏好、利益、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
(4) 从评估结果的应用来看, 由于多种原因致使有关规定执行还不够严格, 未能充分发挥出其作用。根据上海市科委有关文件, 科技评估结果主要用于3个用途:作为制定和调整资助政策的依据;作为确定经费划拨和奖励补贴的依据;纠正评估对象问题并促进其发展。尽管有关文件已经作出了明确规定, 但在具体的执行中, 由于缺乏制度保障或实际操作有一定的难度, 使得这些规定的执行还不够严格, 未能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3 完善上海市科技评估工作的建议
针对目前上海市科技评估工作存在的不足, 结合国外科技评估发展的最新趋势, 我们提出完善上海市科技评估工作的建议。
3.1 积极推进第三方评估
(1) 尽快制定《上海市科技评估聘用第三方评估机构管理办法》。2011年上海市财政局已经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领域出台了《上海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聘用第三方评价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但是, 在科技评估领域尚未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建议由上海市科委尽快制定、颁布《上海市科技评估聘用第三方评估机构管理办法》, 规范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聘用和管理, 对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聘用、管理方式、工作绩效的评价、职责与权利, 以及专家的遴选等内容作出规定。
(2) 选择基础较好的评估机构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培养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可以由上海市科委选择基础较好的评估机构, 如上海市科技项目 (评估) 管理中心、上海市社科院政府绩效评估中心等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在业务经费、专家聘请等方面提供支持。
(3) 选择合适的科技评估领域作为试点, 积累第三方评估的经验。由于我国科技管理体制与美英等国不同, 而且上海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还比较弱, 因此在推进第三方评估时不能急于求成, 应该采取“试点先行, 逐步推广”的策略, 可以先选择一些适合由第三方来承担的评估工作作为试点 (如项目后评估) , 等到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再逐步推广第三方评估机制。
3.2 加强评估专家队伍建设
无论是政府主导的评估还是第三方组织的评估, 评估专家的业务水平、独立性和责任心都是决定评估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评估专家队伍建设:
(1) 提高外部专家的比例。上海市科委经过10多年的努力, 已经建立了评价专家库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专家管理制度, 这些专家主要以上海市的科技专家与管理专家为主, 国外专家和外省市专家还比较少。今后应适当提高外部专家的比例, 尤其是对于重大项目和科技政策的评估, 可以邀请一定比例的境外专家和外省市专家参与。
(2) 完善评估专家的信用制度和问责机制。上海市科委组织的科研项目立项评审中已经体现了对专家信用制度和问责制度的应用, 今后应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该制度:一是体现在广度上, 即应该对所有的科技评估工作都建立专家信用制度和问责制度。二是体现在力度上, 对于在评估过程中故意做出虚假结论、造成不良后果的, 将永久取消该专家承担科委科研项目评价任务的资格, 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3.3 引入未来可持续研究能力的评估理念
在市科委的资助下, 上海市建立了一批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 同时市科委也颁布了相关规定对它们的绩效进行评估。建议引入英国针对公共研究机构绩效评估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评估理念———未来可持续研究能力的评估, 在按照《上海市重点实验室评估实施规则》和《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评估周期展开评估时, 把体现研究机构未来可持续研究能力的内容纳入评估指标体系, 通过评估, 以发现和改进研究机构未来可持续研究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长期的角度更好地提升其未来绩效。
3.4 建立科技政策评估机制
《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上海“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实施<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若干配套政策》 (简称“36条”) 提出了许多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 但由于目前上海科技评估工作中很少涉及到对科技政策的评估, 所以对于“这些政策在实施中遇到什么问题?实施效果如何?如何改进政策?”都难以给出清楚的答案。建议建立科技政策评估机制, 选择适当的时机组织力量或委托第三方对科技政策展开评估, 评价政策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方案。
3.5 完善科技评估指标和方法
上海市科委主导的科技评估涉及对象众多, 包括科技计划和项目、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科研设施等内容, 为了提高科技评估工作的效果, 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估指标和方法。
(1) 评估指标个性化。应针对各类评估对象研究制定个性化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要考虑被评估对象所在学科领域、研发活动类型以及有关特殊要求 (如招标指南中的规定) , 体现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不同、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主题项目与自选项目的不同。
(2) 评估方法多样化。评估方法要多样化, 注重定性评价方法 (如同行评议) 与定量评价方法 (如文献计量法、经济计量法) 的结合, 根据研发活动的特点开发出适用的方法。
(3) 评估方法的工具化。可以借鉴美国的PART评估、英国的RAE评估, 开发出简单易操作的科技评估工具, 提高科技评估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6 强化科技评估结果的应用
尽管上海市科委出台的有关文件中规定, 科技评估结果将作为制定和调整资助政策, 以及确定经费划拨和奖励补贴的依据, 但是, 相关规定在具体的执行中还不够严格, 今后应强化科技评估结果的应用。
(1) 探索基于绩效评估的资助模式。今后应借鉴英国对大学的RAE评估和美国能源部对联邦实验室承包人绩效评估的经验, 探索建立基于绩效评估的资助模式, 研究参考绩效评估等级分配经费的方法。
(2) 完善对评估结果的反馈和跟踪制度。可以借鉴美国PART评估的经验, 完善对评估结果的反馈和跟踪制度, 将评估结果以及评估报告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反馈给被评估对象的负责单位, 要求其制定改进方案, 并且要求将改进方案和实施效果及时向科委有关部门汇报。
参考文献
[1]欧阳进良, 杨云, 韩军, 等.英国双重科研资助体系下的科技评估及其经验借鉴[J].科学学研究, 2009, 27 (7) :1027-1034
[2]庞宇, 崔玉亭.日本的政策评估体系和实践及其对中国科技评估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 2012 (3) :148-155
[3]叶中华, 赖先进.美国先进技术计划 (ATP) 评估中的工具创新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 (3) :77-80, 118
[4]李新功.借鉴国外科技评估经验完善我国科技评估体系[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24 (10) :135-139
[5]鲍悦华, 陈强.科技评估:瑞士的经验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 (8) :160-164
[6]陈乐生.德国科学评估经验及其对中国科技评估实践的启示[J].科研管理, 2008, 29 (4) :185-189
[7]RIPSS.Implementation project:Sustainability of research establishments—Comments on the first annual monitoring process[EB/0L]. (2012-08-20) [2014-03-01].http://www.berr.gov.uk/files/file32024.doc, 2012
[8]RAE.Section 2 generic statement on criteria and working methods[EB/0L]. (2008-01-10) [2014-03-01].http://www.rae.ac.uk/pubs/2006/01/docs/genstate.pdf
评估趋势 篇10
一、美国认证模式中对大学生学习的关注
(一) 认证标准中对大学生学习的重视
美国认证模式以六大区域性院校认证组织实施的认证最具代表性。六大区域性院校认证组织建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它们分别是中部地区学院与学校协会、西北部地区学院与学校协会、中北部地区学院与学校协会、新英格兰地区学院与学校协会、南部地区学院与学校协会以及西部地区学院与学校协会[3]。这些认证组织都有自身的认证标准, 经过多年的发展, 各协会的认证标准也逐渐走向成熟。在院校认证组织的发展初期, 认证标准更强调量化指标。虽然量化指标比较客观, 且在评估活动中易于操作, 但不利于各高校的多样化发展。因此, 认证标准也开始发生变化, “认证标准不再单纯以固定不变的量化标准来评估学校, 而同时考虑学校本身的任务和教育目标”[4]。但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 以院校自身目标为核心的认证标准也受到了抨击, 认为“只有学生学习的结果才是实质性地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尺”[5]。因此,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标准开始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比如, 在中北部地区学院与学校协会高等教育委员会2013年刚颁布的十条认证指导原则 (Guidingvalues) 中, 第一条就是关注学生学习。在其颁布的五条认证标准中, 其中就有两条标准 (标准三和标准四) 强调学生的学习。其中, 标准三主要包括学校拥有合格的教职员工来满足其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和学生服务工作, 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有效的教学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服务, 学校履行其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教学环境的承诺等方面[5]。而标准四主要包括从学校对教育质量的责任, 不间断地开展学生学习评估、监测学生学业状态来提升教育质量的承诺等方面[6]。该认证委员会认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意味着关注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中各个方面的经历。
(二) 认证活动中对大学生学习的测量
为了应对美国认证模式中对大学生学习关注, 高校以及相关学者们开发了许多调查工具来测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将调查结果应用到院校认证中。在众多关于大学生学习方面的调查工具中,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就读经历调查 (StudentExperience intheResearchUniversity, SERU) 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调查问卷由核心问题 (CoreItems) 与五个模块 (Module) 构成。核心问题包括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学业与个体发展、多元化校园环境、学业参与、总体满意度、专业评估、学生个体与家庭背景特征等方面。五个模块包括学业参与 (AcademicEngagement) 、公民参与 (Community andCivicEngagement) 、学生发展 (StudentDevelopment) 、全球化技能与意识 (GlobalSkillsand Awareness) 以及学校热点问题 (WildCardforTopicalQuestions) 等方面[7]。问卷主要采用六点量表, 数据收集主要使用网络调查平台。随着该调查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逐渐形成了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历调查联盟。该联盟除了加州大学的9所分校外, 还包括罗格斯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匹兹堡大学等在内的14所美国大学和10所非美国大学[8]。当然, 调查结果除了在院校认证活动中使用外, 还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习成果多元评估绩效、加强社会问责回应力度、提高学校服务学生质量、提供学校政策制定依据、拓展院校研究信息智库[9]。
二、英国审核模式中对大学生学习的关注
(一) 审核标准中对大学生学习的重视
英国审核模式最早出现于1990年成立的学术审核组织 (AcademicAuditUnit, AAU) 。该组织由英国大学校长委员会成立, 采用“质量审核”这一方式对高校质量进行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学术审核组织被一个名为“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的组织所取代, 新的机构继续从事对高校的质量审核活动。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主要从专业学习计划、教学与交流、学术人员、评估与分类步骤、证明反馈与提升以及与质量提升相关的其他材料等方面来进行质量审核[10]。而从1997年开始, 英国高校的质量审核工作由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 (QualityAssuranceAgencyforHigherEducation, QAA) 来负责, 该机构采用院校审核 (InstitutionalAudit) 的方法来对高校进行评价。经过总结已有的审核经验,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于2009年颁布了新的《院校审核手册》, 该手册与之前的相比, 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和参与, 使得学生参与成为了院校审核中的一个核心要素。该手册提出质量提升“是指在院校层面采用严格的手段去改进学习机会质量的这一过程”[11]。在院校审核过程中, 审核专家会对高校在当下以及未来管理学生学习机会质量的能力和信心度进行判断, 会鼓励学生代表们提供一份书面报告来介绍他们的学习体验。从2011年9月开始,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采用了新的质量评估方法———院校评审 (institutionalreview) , 来代替之前的院校审核。院校评审是一种更加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保障方法, 更加强调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因为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认为“要想让质量保障受惠于学生, 那么就要把学生放在质量保障活动的中心位置”[12]。
(二) 审核活动中对大学生学习的测量
为了回应英国审核模式中对大学生学习关注, 许多用于测量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工具被开发出来, 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英国大学生调查 (theNationalStudentSurvey, NSS) 。英国大学生调查受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 (theHigherEducationFundingCouncil) 的委托, 由莫里公司 (IpsosMORI) 来对其进行组织和管理。调查对象是即将毕业的本科生, 让他们对大学期间所学课程的质量进行评价[13]。该调查通过网络平台来实施调查, 问卷填写只需要五分钟。2013年的调查问卷由客观题和主观题构成, 其中客观题主要由六个核心维度构成, 分别是专业教学 (theteachingonmycourse) 、评估与反馈 (assessmentandfeedback) 、学业支持 (academicsupport) 、组织与管理 (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 、学习资源 (learningresources) 、个人发展 (personaldevelopment) 。另外还有两道关于满意度的题目, 分别是总体满意度 (overallsatisfaction) 以及对学生会 (students’union) 的满意度[14]。除了总体满意度和对学生会的满意度分别仅包含一道题之外, 其他维度都包含三道或三道以上的题目。专业教学这一维度由“教师擅长讲解学习内容”、“教师使我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等四个题目组成。评估与反馈这一维度由“评分标准在正式上课前清晰地告知”、“评估过程和记分方式很公平”等五个题目组成。学业支持这一维度由“我收到了大量学习方面的建议和支持”、“在我需要教师的帮助时, 我能很快地联系上他”等三个题目组成。组织与管理这一维度由“教学活动都按课程表来开展”、“课程安排或教师教学如果有任何的变动, 都会及时与我们沟通”等三个题目组成。学习资源这一维度由“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能很好地满足我的需求”、“当我需要使用相关的信息资源时, 我能很便利地获得”等三个题目组成。个人发展这一维度由“专业学习让我更加自信的表现自己”、“我的沟通技能得到了提高”等三个题目组成。问卷采用五点量表, 分为非常同意、基本同意、一般、基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这五个选项。另外, 问卷中的每道题还增加了一个“不适用”的选项[15]。该调查希望被调查对象能够真实地反馈自己的就读经历, 其调查结果公布在一个网站上 (unistats.direct.gov.uk/) 。评估专家在审核过程中可通过该网站获得被评估学校学生学习方面的数据。
三、中国分类模式中对大学生学习的关注
(一) 评估标准中对大学生学习的重视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从一开始就强调分类评估:对新建院校实施合格评估、对重点高校实施选优评估、对介于两者之间的高校实施随机性水平评估。2002年开始, 教育部将这三套评估方案合并成一套方案, 并于2003年开始实施首轮本科教学评估。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从最开始的分类评估到首轮本科教学评估, 然后到现在的分类评估, 表面上是一种评估类型的“回归”, 但是通过对不同时期评估方案和指标进行分析发现, 新的分类评估与之前的评估最大的不同是评估一级指标中出现了“学生”的字样, 把学生的地位突显出来。合格评估中有“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这个一级指标, 审核评估中有“学生发展”这个一级指标。新的分类评估更强调学生的地位, 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因为“现代的教学理念已脱离了过去认为教学质量只是教师的教这一单方面问题的这种认识, 进一步涉及到学生的学, 如果没有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参与, 我们就没有最后的教学质量”[16]。
(二) 评估活动中对大学生学习的测量
【评估趋势】推荐阅读:
2011-2015年中国新型墙体材料市场评估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08-20
2023-2027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现状、前景、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评估报告07-27
应急趋势07-15
下降趋势07-17
运营趋势07-18
并购趋势07-20
现代趋势10-14
整合趋势10-15
十大趋势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