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趋势

2024-06-15

教学趋势(共12篇)

教学趋势 篇1

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 是产品和企业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的通行证。笔者认为, 直接将ISO9000标准应用于教学趋势管理确有难度, 但间接将ISO9000标准的管理精髓“预防、监督、持续改进”运用于教学趋势管理中是可行的, 也是从源头上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的基础。

一、教学趋势管理中的环节和内容

将ISO9000标准三大科学管理精髓应用于教学趋势管理, 首先要抓住教学趋势管理的关键环节, 笔者认为教学趋势管理的关键环节有: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馈三部分。

(一) 教学准备

1. 知识准备。

其一, 上新课前, 教师让学生进行的课前预习或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清楚学生的知识起点, 同时教师也应对相关的核心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提前预热。培养学生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和产生疑惑, 为后来课中的主动思考奠基。其二, 上新课前教师应提前进行实验准备, 并要求学生提前以知识为基础, 以科学思维为引导, 以能力培养为归宿, 预习实验, 课前了解掌握实验的重难点、从收集的历届学生实验问题共性、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应提前心中有数, 熟练设计应用教学仪器设备操作实验、拓展实验、创新实验这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2. 教学资源准备。

随着学校信息化环境的不断改善, 信息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 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选择空间;合理选择资源、科学应用资源、构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库, 是教师未来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 教学设计准备。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再现、教学能力的展示、教学潜能的挖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教学抽象思维能力发挥的条件、教学激情集聚的前提、教学责任心的体现。

(二) 教学过程

1. 教学的流畅性。

讲述清楚、教学激情释放恰当, 教学智慧得到充分展示, 教学抽象思维能力表现良好、教学能力充分发挥, 教学潜能的临场释放、教学兴奋点的把握、教学环节的过渡、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教学个性的张杨、课堂节奏的收放自如。

2. 教学的目的性。

核心知识学生完整掌握并理解, 教学演示实验操作成功、教学资源应用恰到好处, 问题意识、求知探究欲望的培养达到预期要求, 完成了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三) 评价反馈

1. 思维能力评价反馈。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 问题意识是否得到了加强, 学习个性是否得到了张杨, 思维能力的方向性、活跃性、叠加性是否得到了阶段性的发展。

2. 知识评价反馈。

学生知识掌握、知识基础理解是否良好, 是否具备知识迁移、知识承上启下的意识和能力, 学科兴趣和知识探究欲望是否得到了培育和激发。

3. 作业评价反馈。

其一, 学生作业辅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尽相同, 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题目而言, 辅导是必须的。其二, 作业批改。学生作业批改是教师检查、评价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 而及时批改作业、反馈信息是巩固知识、发现问题之必须。其三, 学生作业评讲。对于一些有倾向性问题的作业, 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评讲、辅导, 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构建和教学补缺。

4. 趋势评价反馈。

其一, 教学趋势评价反馈。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 评价既要面对教师的当前的教学状况, 直面存在的教学缺陷, 更重要的是着眼教学水平的未来发展趋势, 以现在为基点, 以未来为归宿动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出可行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规划、建议和调整方案。其二, 学习趋势评价反馈。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 直面存在的学习缺陷, 更要着眼学生学习水平的未来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学习的着重点和侧重点, 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整与改进, 以评价促变化, 以评价促发展。

二、教学趋势管理中的“预防”

充分调动学校学科教研组、教学仪器实验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部门和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馈三个关键环节中, 教学准备环节由学校学科教研组、教学仪器实验管理、教学资源管理三部门分别完成考评, 并提出改进意见。在管理思想中渗透并突出提前预防的前瞻性理念, 清理管理死角, 明确责任主体, 防患于未然。

三、教学趋势管理中的“监督”

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馈三个关键环节中, 教学过程、教学反馈由各班各层学生组成的考评小组 (由优、中、差三层学生组成评价小组) , 根据学科教师的教学表现只提出主要改进意见。因为这两个环节很容易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真空和死角, 由于对教师的教学责任心、教学抽象思维能力、教学准备有效性的监督整体缺位, 长期以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由于没有话语权, 使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极易产生失真而误导教师, 形成恶性循环。将监督向课堂延伸、向学生延伸, 是教学趋势管理之必须。

四、教学趋势管理中的“持续改进”

由学校或年级终评组将学科教研组、教学仪器实验管理、教学资源管理三部门和学生考评组的考评结果汇总后, 再将考评改进意见反馈给学科教师, 促使学科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从学校层面上看, 使教师教学行为变得可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而教师的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实际和学校的实际, 既是学校办学的需要, 也是促进教师未来发展的需要。

五、教学问责

当学校内审员、年级内审员将终评汇总后发现, 学科教师的教学准备改进建议和学生改进建议多次重复出现时, 学生的动态学习趋势出现滑坡时, 年级评审组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弄清事实真相, 对属教师失职的将予以问责, 而不针对学生成绩的某次下滑。而学校评审组将指派辅导教师对其进行阶段性专项指导, 对教学责任心不强、可塑性较差的教师, 建议调离教学岗位。

教学趋势 篇2

提高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的必然趋势

陶行知先生把教法的演进归纳为四个阶段:一是只凭先生教授,不许学生发问(注入式);二是师生共同探讨,彼此质疑问难(讨论式);三是师生共同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问难(启发式);四是师生运用科学方法,在做上追求做之所以然,并发现比现在做得可以更好些的道理(发现法)。陶行知说“第一阶段的教育连花都不会开,何况果子!第二阶段的教育只会开花,不会结果。到了第三个阶段才会结果,但未必有美味。要想有美味而硕大的果子,必得跳上第四个阶段。第四个阶段是教学做合一之极至,它在此处已与科学打成一片了。”课堂提问是实施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的具体体现。“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一切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要大大折扣。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抓好中小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发生重大转变,已经由以往的“主导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这既是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推进新课程向纵深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的必然趋势。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趋势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中国分类号:G633.3

小学语文学科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小学的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学科的学习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鉴于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更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已经持续多年,然而改革并没有带来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1.现实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教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息息相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的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通过消除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壁垒来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在研究小学的语文课本内容就会发现,小学的语文教材内容生活气息并不浓厚,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小学生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其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关注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脱离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例如小学课文中有陶罐与铁罐这节课,铁罐认为自己坚硬因此看不起陶罐,但是当二者被埋入泥土多年以后,铁罐化作了泥土,而陶罐却毫发无损并成了文物。这节课的本意是告诉小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但是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道理的认识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小学生的生活中根本没有铁罐与陶罐这两种事物。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小学生认知上的分裂,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教学方法单一:

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手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手段的单一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都决定着语文教学应当多样化,忽视这种客观规律的教学手段不然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填鸭式的教育不仅仅难以实现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相反还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样反而起到了反作用,与此同时老师说教式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識培养具有不利影响,自然就造成了对学生的不上进思想,学生总是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自己根本无法根据自己的判断考虑问题,其自身的想法往往会被淹没在老师传递的信息当中。

3.教学评价僵硬化

总以考试成绩这一指标来评价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的做法,不可否认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这也是众多中小学为自己教学评价所找的借口。但是应该看到,这种单一的评价指标并不能衡量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的高低,毕竟知识的掌握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内容之一,而非全部,语文教学的其他功能,例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等,单一的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必然会导致教学目的的扭曲。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我们鉴于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1.内容生活化语文教学

在教学中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让学生去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学生也能更快的掌握知识的重点。

2.多元化语文教学手段趋势

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也可以采用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课堂上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图片,学生见其形,看其色,听其音,把语言和形象、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学生多种感官参加记忆,多种渠道输入信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准确,语言技能更加熟练。

3.模式动态化语文教学评价趋势

用这种趋势是由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语文的学习终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以及写作技能,而这两个指标,尤其是语言的运用是很难通过成绩评价来实现的,鉴于此应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来不断地调整语文教学评价模式,使之与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保持一致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既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在把握语文教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现状灵活变通,毕竟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以及模式来借鉴,小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在把握语文教学的三个趋势条件下进行适度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大幅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文菊.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18).

[2]咸高军.中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管窥[J].小学时代,2010(3).

[3]孙丽卿.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新课程[J].教育学术,2011(3).

[4]顾焕钧.对语文教学改革趋势的探讨[J].科学大众,2011(4).

机械教学中现代教学方法趋势分析 篇4

1 对机械教学所展现出的特征进行分析

1.1 对全局特征进行分析

机械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是从单一方面入手,那么效果自然不会很理想,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工程问题,那么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纵观问题,从全局出发分析问题,通过对工程的设计原理、所使用的构件材料等多方面出发,统领全局,然后从细节入手,一点点的找出工程出现问题的部位,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等,最终提出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局观,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及统领全局的能力。

1.2 对体系特征进行分析

机械教学就是让学生对机械的内部构造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每个构件之间的关系和连接点,然后对每个构件的作用进行分析,能够熟练的拆卸机械,完成组装工作,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机械的性能、构造等内容都会有着深刻的印象,而且在研究分析以及拆卸组装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可以得到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机械教学中,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多个组成部分,比如说机构、液压以及传动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在每个机械中基本上都会出现,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够牢牢地掌握这些内容,教师将这些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规整,分为多个教学体系,然后按照体系特征以及内容开展教学。每一体系的分解教学,有效地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当所有体系教学都完成之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机械教学的体系特征。

1.3 对灵活特征进行分析

教师在开展机械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能采用生硬死板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的灵活变化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发生一些灵活性的改变,若是人们对于这些改变视而不见,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那么所教授出的学生也会如此古板不懂得变通,这样的机械人员是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机械人才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重视其灵活性特征,同时也应该灵活的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将机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分析,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当学生对机械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了深入地了解之后,在其以后的工作中若是遇到这些突发问题就不会束手无策,因此,注重机械教学的灵活性特征,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1.4 对规律特征进行分析

机械教学中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看起来十分的复杂,但是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可以发现,机械教学中的知识点之间都是具有一定联系,而且还存在一些隐藏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从表面上看很难被发现,只有深入地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将所有知识点进行综合规整,才能从中得窥一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这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一步步的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当学生知晓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了其中的规律之后,学生在记忆这些知识就变得较为容易。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以这些规律为教学主框架,然后一点点的添加内容,使框架变得丰满起来,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2 机械教学中现代教学方法趋势分析

2.1 现代教学方法朝着启发式方向发展

在传统的机械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主要是教师讲解,而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生硬死板,而且学生在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是失去学习的兴趣,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该将教学方法朝着启发式的方向发展。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提问等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启发,促使学生独立自主思考,进而掌握知识。此种现代化教学方法注重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中。因此,教师在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在教学中融入一些有吸引性的内容,给予学生适当的独立空间,这样学生就可以自主学习,而不是被迫学习,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

2.2 现代教学方法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

现代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同,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应对考试,而在于对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是被动参与学习,而现代教育方法则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保持自己的个性,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当前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教学的主流趋势。教师在开展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以及表达,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学生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构建一套完整并且科学的学习方法。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通过有趣的教学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进而掌握更多的知识。

2.3 现代教学方法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现代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不同,传统教学方法墨守成规,在教学中没有变通,只是一味的讲解灌输,而现代教学方法不同,现代教学方法注重的是引导,教学形式也更加的多样化,比如说,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还可以翻转课堂,创设教学情境以及趣味提问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当前比较实用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机械教学中也应用这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机械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若是学生只掌握了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能力,那么学生在毕业以后是无法顺利的适应机械岗位工作。另外,因为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突发变化,若是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实践,对机械并不了解,那么当出现突发变化的时候,学生是无法正确应对。鉴于机械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成为全方面发展的机械人才。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学习平面连杆结构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从网络上查找相关的图片、资料等,然后将这些内容制作成PPT,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PPT,将平面连杆结构相关知识演示出来,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容易。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比较现代化,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上,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理解记忆的难度,是一举两得。

再比如说,教师在课上还可以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指教师先不讲解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文字素材或者是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自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是遇到了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将其记录下来人,然后在课堂上和教师以及同学共同进行探讨,此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茅塞顿开,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约时间,为学生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机械教学中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可以提高机械教学的效率,取得更好地教学成果。

2.4 现代教学方法朝着全面化方向发展

机械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教师在教学中只单纯的进行语言讲解,这样学生是无法详细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若是想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知识,就应该采用全面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实际采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看做是一个可以互动的个体,然后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实现认知、技能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教学方法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包容性以及科学性,因此,在机械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方法将会朝着全面化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机械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培养出更多专业性的机械人才。

3 结束语

国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篇5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强调使小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一要求主要是针对过去小学数学教材改革过分强调数学教育现代化,重视抽象数学概念,忽视必要的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削弱了计算能力的培养而提出来的。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数学教育新趋势》中就曾指出,“小学阶段算术仍是数学教学的中心科目”。法国修改的课本中明确指出,数的读写和运算是“大纲的核心的基本知识”,并加强了算术基础知识和四则计算的基本训练,不仅增加了练习题,计算的数目也适当加大。日本学校课程审议会向文部省报告中提出修订算数科的基本方针时强调“要重视切实学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在修订的算数学习指导要领中,简化教学目标,突出使学生掌握有关数量和图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增加低年级的教学时间,加强20以内加减法和乘法表的练习。苏联在修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时,也特别强调“算术是初等数学课程的基础”,重视给儿童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技巧建立足够的巩固的基础,并且规定了各年级的基本教学要求;四五年级强调,首先是对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和发展,使学生掌握自然数和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计算技巧,其次是学习代数和几何的极其初步的知识。自然数运算、正负数运算、有理数运算等,都单列一章,不与数概念混在一起。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也强调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但是认为应反映新的变化着的需要,因此应当包括比计算技能更多的东西,如解问题的能力,对结果的合理性的觉察力,估算和求近似数,度量的技能,阅读、解释和制作图表的技能等。

(二)删减一些不十分必要的和小学生难接受的内容,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日本修改小学算数学习指导要领时,删去了等式的性质、验证运算定律的成立、旋转体的概念、柱体的体积、计算概率、负数等。苏联修改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时,强调把减轻负担作为改进一至三年级教学工作的主要方针;不再强调三年学完过去小学四年的内容,只学完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不出现用两步运算来解的方程,相应地也删去用方程解两步以上的应用题,也不再要求在不带方格的纸上画直角和长方形。四、五年级删去集合的符号和一些几何作图等。美国的小学数学课本也删减一些从中学下放到小学的内容,如直角坐标、椭圆、柱体和锥体等。

(三)在安排上更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是针对过去过多强调儿童的早期学习和提倡高速度、高难度,致使许多比较抽象的和难理解的`内容过早出现而造成困难这一缺点而提出的。例如,在日本,小学算

体积的概念、全等图形等从四年级移到五年级,对称、图形的包含关系以及频率分布等从五年级移到六年级。苏联在修改大纲时也作了不少调整,主要的有: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两步应用题、用字母表示数、解最简单的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从一年级移到二年级;多边形周长的概念、几分之一大小的比较等后移;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从三年级移到四年级;原来二、三、四年级含有两步和两步以上运算的方程以及相应的列方程解应用

[1][2]下一页

题,适当后移。美国有些新出版的课本也作了一些调整,如一年级不再出三位数和简单的三位数加法,几何初步知识有些后移,原四年级讲的公倍数、公因数、质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移到五年级。

(四)继续保留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中某些带方向性的有益的处理方法,更注意适应小学生的特点。七十年代以来,尽管反对新数学的呼声很高,但是多数国家修订教材时继续保留某些带方向性的有益的做法,只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取更直观易懂的形式,更多地结合传统的算术内容以渗透的方式来处理。例如,日本文部省在关于修订小学算数学习指导要领的说明时指出,基本维持现代化思考方法;强调用集合的思考方法来教数量和图形等内容,可以更明确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认为逐渐培养用集合观念的思考方法很有必要。但是也指出,集合本身不是教学内容。日本新编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本,仍结合认数和计算出现韦恩图。数量关系的教学改从三年级起,仍包含函数、式子表示、统计资料等内容,只是不再划分为三个部分。法国小学数学保持现代化的方向更为明显。小学一年级仍出现韦恩图,但不再出集合的名称和符号。讲算术知识继续渗透集合、函数思想,但不再用集合观点给一些概念下定义。1983年亚太地区数学教育规划讨论会的报告也认为,集合的思想应该在各级教材中用作教学数学概念的语言,而不要作为独立的课题来教。美国近年来出版的一些课本,一方面继续用集合的思想说明一些算术内容,另一方面对某些现代数学内容降低了要求或者做较灵活的处理。例如,概率只讲根据具体试验结果求出现的概率,简单树图、平移、旋转、反射等都单独用小标题标出来,放在每章的测验题之后,用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积累一些有关现代数学的感性材料。

(五)有些国家针对过去过分强调语言精确、严密而出现过多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所带来的问题,做了改进。如日本修订的算数学习指导要领中,对每个学年要掌握的数学用语和符号做了一些精简。

(六)在一些发达的国家中,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开始增加计算机教学。如美国小学,计算机的普及率已超过一半,有些学校利用计算机使学生既学到数学概念,又学到简单的计算机语言和编程序的方法;有些学校则用计算机使学生提高所学技能,只对好的学生教学编程序。法国最近规定,在小学用80课时教学计算机。但就大多数国家来说,在小学进行计算机教学仍处于试验阶段。

近些年来除了在教材方面进行调整外,更加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推广工作。1975年美国数学教育全国咨询委员会在一篇报告中指出,数学教育现代化未能成功,不完全是教材问题,跟教法没有作相应的改革有很大关系。因此有些人从教材改革的研究转向教法改革的研究。

在教法改革方面有以下几个趋势值得注意:

1.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就是提高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赞可夫曾不止一次地批评传统的教学法是多次单调的重复,浪费很多时间。他提出教学方法要注意科学、有效。他认为要求学生一下子记住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势必要搞成死记硬背。他强调要重视理解,加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练习和复习要得法。现在,苏联强调要善于依据教学论、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逻辑学的基本原理选择一定条件的最优教学方案。认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潜力,基本上应当在改进每一节课的质量方面来找。还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保证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又不增加课业负担。如在课本中安排好每节课的内容,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充分利用已学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每一节课既教学新知识又适当复习旧知识等。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拟订的八十年代《行动计划》中第四条,明确提出“必须把既讲效果又讲效率的严格标准应用于数学教学。”强调“教师必须尽最大可能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方法。”

2.强调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发现和探索,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皮亚杰提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布鲁纳也说“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赞可夫也强调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性的思想”。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就是为适应这一目的要求的。但是在国外发展学生智力,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不只限于用发现法,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纯发现法有一些缺点,也不是对任何年级、任何内容都适用。目前有人提倡有引导的发现法,就是在发现的过程中,可以有某几个环节,教师给以帮助、引导。目前常用的有讲解法、问答法、探究法、发现法、实验法等。除讲解法外,采用其他方法时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一定的活动,只是所占的比例不同(如下图所示),但对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有一定的益处。一些教学法工作者还主张多种方法结合。在苏联,也十分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他们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性质上和方向上加以改变,以适应现代的要求。例如,采用讲解法时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采用谈话法时,一方面强调要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观察、经验得出新的概念、法则和结论,而不只是再现一些知识。目前在苏联把独立作业提到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用于再现一些定义、法则,巩固和完善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且用于学习新教材,使学生用已学的知识独立地解新的较复杂的应用题或解决新的理论问题。例如四年级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先提出三道应用题,让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按照计划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用字母表示式子,得到(a+b)c=ac+bc,最后表述定律。独立作业在整个课堂教学的比例也增大了。高年级还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本(如五年级分数乘法)。在苏联特别强调根据目的任务、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等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3.强调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1976年第三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上就曾提出,教学时要通过多种活动,如画图、操作、制作、调查、收集周围环境的数字材料等来组织教学。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的八十年代《行动计划》强调,要鼓励学生提问、实验、估计、探索、提出解释;解应用题时,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活动,如图表模型、观察现象、图解、模拟真实情况等来提供应用问题的情景。苏联小学数学教学法中也强调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认为这样可为培养儿童的认识能力创造条件。他们还提高了实际作业的比重,特别是讲几何初步知识时,强调让学生制做、画图、剪纸、叠纸、观察和认识周围环境的几何图形;解应用题时要注意结合儿童的活动,如公益劳动、旅行等收集编应用题的材料。

4.面向全体学生,并适应个别差异。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初期,强调培养尖端人才,提出个别化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只注意到优等生,忽视对差等生的教学。结果发展了天才教育,大多数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现在已开始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同时适应个别差异。近年来,国外进行了许多试验,提出了分组教学。如美国恩德希尔设计出一个教学范型(如下图)

在教某一数学概念之前,先了解和估计一下有哪几个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教学时就让他们直接进入充实提高的活动,而大多数学生则由教师教学。经过大组、小组、个别教学以后,进行检查诊断,已掌握好的学生也进入充实提高组,还需要再练习的进入练习组,还没掌握好的进入重授组。到适当时候,所有的学生又作为一个班级一起进入下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日本的数学教学法中也提倡个别化的指导,强调在课堂上尽量减少一齐学习的时间,教师多看每人的作业本,观察学生操作教具,及时发现练习中的错误,及时“治疗”。苏联小学数学教学法中也强调把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认为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提出,教师指导下的集体作业,应该跟各种形式的小组作业和个别作业交替进行。教师一般要准备几种差别作业,有的作业还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程度特点,对于学习有困难的,还要准备专门的辅导教材。

5.重视广泛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在国外,提倡使用多种多样的数学教具,不仅由教师演示,而且重视让学生操作;不仅用于知识的讲解,而且用于思考推理的练习;不仅用于课内,而且用于课外。例如,美、英、苏等国都提倡广泛使用彩色木条(奎逊耐木条)来教学认数和四则运算,说明简单的分数等。为了认识几何形体,用硬纸板剪成形体的各个面,随时可以拼装。木制的各种几何形体,配合识图,还有助于发展空间观念;把它们放在表示集合的圆圈里,又是很好的逻辑推理练习。现在国外小学还开设数学实验室或实验角,准备各种各样的教具、操作用具,许多用发现法教学的课就在数学实验室中进行。

近年来,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还广泛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影片等。在日本,配合各册课本制作的幻灯片总计达三百多张。近年来,有些国家还允许或提倡使用电子计算器。关于计算器的使用,各国还有不少争论,特别是许多教师不赞成小学生使用计算器,担心会忘掉计算技能。但是不少实验报告都认为,计算器有助于掌握基本技能和数学概念以及解答应用题,不会损害学生的成绩。同时也认为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一般宜于在高年级使用,在使用之前应先掌握基本计算技能。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八十年代《行动计划》中提出,超过两位数的计算就可以用计算器。日本算数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高年级可以适当使用计算器,但是不能影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至于使用计算器以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有些人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关于计算机,美、英等国已有不少小学在数学课上用作辅助教学手段,不仅用于学习计算,解应用题,而且用于辅导儿童,解答疑难问题;此外还用于记录和分析学生成绩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而且逐渐成为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用具。

英语教学法及其发展趋势 篇6

【關键词】英语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 交际法 任务法

1. 引言

综观我国英语学习现状,势头过热,耗费时间长,结果却不乐观。在我国,英语学习主要是在学校完成,如何使学习者高效习得英语应用能力,英语教学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实践表明,各种教学法都有其独到之处,但也均存在不足;且鉴于学生个体差异,没有一种教学法是普适性的。

2. 主要英语教学法

2.1. 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希腊语和拉丁语教学。在我国,语法翻译教学法流传时间最长、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语法翻译法旨在培养学习者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对语法进行分析,然后把外语翻译成本族语,两种语言进行机械对比和逐句直译。语法翻译法指导的教学实践中,翻译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

语法翻译法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且对教学的软、硬件要求不高,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占据主导地位。[1]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一是造成语音、词汇、语法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脱节,造就哑巴英语;二是采用灌输式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

2.2交际法

交际法亦称功能法或意念法,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为目标。

交际法以学生为中心,方法灵活多样,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交际场景,重视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激励学生思想表达,容易提高学习兴趣。虽然交际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依旧存在一些局限性,交际法重视听说能力而忽视了读写能力的培养,对语法和语言形式的重视程度不够。

2.3自然教学法

自然法以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为框架,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环境下习得语言交际能力。自然教学法认为课堂是供习得之用,需要提供足够多的可理解性输入,学习者用母语和目标语来回答问题,教师只能用目标语。[2]

自然教学法使课堂接近自然环境,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自然教学法一经问世就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肯定其对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但质疑之声也不断。二语习得理论本身不足造就其先天缺陷。

2.4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交际教学法和第二语言研究相结合的产物,被广大的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所认可。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来组织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根据需求设计各种易于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交流以及合作等方式来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在实践中感知并认识英语目标语,从而掌握所要求的语言(方文礼,2003)。[3]

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要,学习气氛宽松有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将语言输入和输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作为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它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任务的设计难度大,对教师的能力水平要求高等。

3. 英语教学法发展趋势

每种教学法都是时代的产物,它们的思想都受到特定的语言观和学习观的支配,都有其优缺点。而且,这些教学法都起源于国外,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3.1. 折衷教学法及多种教学法综合运用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完全解决英语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一种教学法在克服另一种方法的问题时,又会引入新问题。因此,国内外不少学者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采用折衷主义,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期充分利用各种方法的优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针对目前中国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齐凤梅(2009)在英语教学实际中综合运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设计了阅读课堂模式和听力课堂模式,融合传统英语教学和交际英语教学的优点,并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4] 对于英语写作教学来说,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成果法、过程法、内容法及体裁法,但单独采用其中一种方法并不能完整地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因此,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如:过程法与结果法相结合、过程体裁综合教学法等。

3.2. 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设备改进,语言材料不仅包含文字,而且包含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新媒体。这为教学一方面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多媒体技术使情景教学成为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锻炼其外语应用和交流能力;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外语语料,增加语言输入;信息社会要求学生学生全方位英语应用能力,要求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适应新教学原则和目的的需求。

4. 结语

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几十种外语教学方法,本文介绍分析了影响较大和使用较广的几种教学法,并对现阶段英语教学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英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张雪梅.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思考与建议[J]. 外语研究, 2001(2).

[2]章兼中. 外语教育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3]方文礼. 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9).

教学趋势 篇7

一、机械教学中现代教学方法的特性

机械教学和其他教学相比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也有一定的差别。首先, 机械教学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这是因为机械这门学科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特别是在教师介绍系统工程方式之后, 学生想要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 教师需要发现机械教学内容中的规律, 并根据这些规律对学生进行引导, 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学习机械知识的压力, 使学生的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也正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机械教学内容的规律进行教学, 才会使机械教学自身也具备很强的规律性。从机械教学的课程安排上分析, 机械教学的过程一般被分为几个模块, 这几个模块的核心分别是机械知识中的重点内容, 而这些重点内容的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就使机械教学的网络得以形成。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多加注意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 强化教学内容的规律性, 最后通过课程设计结构的优化, 实现机械教学的最终目的[1]。

机械教学还具备很强的可变性以及综合性。机械教学和其他教学不同的是, 在机械教学中的实践部分,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会不可避免地遇见很多不确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 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而如果教师无法正确、快速地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机械教学课堂的效率, 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准备多种教学方法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出现, 当然, 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专业素养, 以便在问题出现时能够很好地为学生展示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 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展示, 让学生学会应对问题、解决问题, 并且能够对工程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2]。

机械教学中会涉及对项目问题的分析, 此时就体现了机械教学的综合性。面对项目的分析, 单一的方法或是措施并不能够完全解决, 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综合分析的流程以及方法。在综合分析时, 学生不仅应该拥有对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 还应该具备一定对材料、设备等的分析与操作水平。根据目前机械教学的调查情况不难发现, 在许多学校的机械教学中都缺少机械项目的综合分析教学, 这样大大影响了机械教学的完整性。

二、机械教学中现代教学方法的趋势

(一) 现代机械教学方法变得更加多元化

在传统的机械教学过程中, 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因此学生相关能力水平的培养变得更加片面化, 这对学生今后面对实际机械问题的处理会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 在现代机械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下, 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模式会根据机械教学的逻辑性以及复杂性变得更加丰富。比如说, 在现代机械教学方法中的调查、讨论以及设备测试等环节会逐渐增多。这是因为这些环节会对学生思考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效果。与此同时, 在这些环节中, 学生的逻辑思维会变得而更加缜密, 这对学生今后解决综合性的问题会带来极大的帮助。因此, 在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中, 各种教学方法之间会进行对比, 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会被分析比较, 最后得出的结论会使现代教学方法变得更加多元化[3]。

(二) 现代机械教学方法变得更加个性化

在传统的机械教学中, 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接收方存在,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论是在能力水平或是特长专攻方面都大致相同, 换句话来说, 传统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了一定的“个性”, 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简单地抹去学生的个性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 在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过程中, 会增加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而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会有更大空间发表自己对机械学习的看法以及对机械教学课堂的意见与建议。教师在教学中, 会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而个性化的增加会使学生从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 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动力[4]。

(三) 现代机械教学方法将融入更多启发式实践思想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中, 启发式思维会有更大程度的应用。在传统教学方法中, 教师为了保证课程进度以及教学内容, 一般会选择“填鸭式”“机械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这样会大大限制学生的思考能力发展, 而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能力, 就不会有进步, 特别是对于机械这门实践性学科, 思考与动手更为重要。而“启发”作为促进学生思考的推动力之一, 它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学会探究、学会整理、学会归纳, 这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实践能力方面有极好的效果[5]。

(四) 现代机械教学方法将加大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

在传统的机械教学过程中, 由于场地以及设备的限制, 处于视觉死角的学生在观看教师操作或是在教师讲解机械设备运作的原理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这对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而在现代教学方法中, 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一些语言无法很好解释的问题, 在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 学生也可以获得更为直观的印象, 因此, 在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中, 多媒体运用的增加是一个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现代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会给机械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带来极大的帮助, 而只有不断提高机械教学的教学水平, 不断丰富机械教学的教学内容, 才可能更好地实现机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为机械专业学生步入社会打下更好的基础。

摘要:机械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机械理论知识的学习, 更会影响学生相关机械技能水平的提升, 与此同时, 教学方法使用的错误还会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感应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就这一问题, 从机械教学入手, 对机械教学的特性进行了探讨, 并对教学方法的趋势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机械教学,教学方法,发展趋势,现代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汉平, 范青.机械教学中现代教学方法趋势的探讨[J].电子制作, 2013 (23) :283.

[2]郭婷.机械教学中现代教学方法趋势的探讨[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12 (4) :88.

[3]赵明安.机械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方法的趋势[J].科技展望, 2014 (19) :64.

[4]宋秦.机械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方法的趋势分析[J].考试周刊, 2014 (86) :171.

教学趋势 篇8

一、机械教学所具有的特性

(一)机械教育所具有的变形性

在我们应用机械进行施工的时候,必然会存在很多的变数。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给予这一变性以充分的重视。在教学中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能够全方面地分析工程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在实际的课堂中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机械教育的系统化特征

机械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传动、机构、轴系、液压等知识进行,然后应用相应的模块进行教育。因此,机械教育应该具备一定的系统化特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特性,首先明确教学的目的性,然后围绕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全面改革之前的学习理念,贯彻执行新的系统化教学模式,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构建符合机械教学系统化特性的思路与方法,利用机械教育的这一特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以后工程中所需要的本领。

(三)机械教育所具有的规律性

机械教育由于其有工程系统化形式的教学背景,因此,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重复性,好在其内在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这其中的规律性要靠学生自己去发觉是非常难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进行一定的引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学纲领与目标。抓住课程的主线,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规律性,进一步完善教学规划,实现整体教学的规律性。

(四)机械教育所具有的综合性

在我们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任何一项工程方面都存在问题,都需要我们提出有针对的解决方案,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授机械教学的时候应该训练学生去综合性地考虑问题,在设计、材料等基础知识上给予全方位的教学,这样就会使教学内容更加全面,从而使教育更加具备综合性。

二、现代教学方法在机械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机械教学中已经广泛应用现代教学的方法,其应用对于机械教学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趋势:

(一)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这种现代教学的方法主要侧重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自愿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探索中去掌握知识,提高了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就会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与此同时,就要求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教学创新,这样就能发挥现代教学方法的综合效应。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应该做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样在教学改革中注意开展独立试验、独立讨论等教学活动,这样就能更加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机械教学是一门系统性较为连贯的学科,因此,要求我们的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因为在实际的机械工程中存在一定的变数,所以又要求学生具备灵活的思维与创新能力,这样就应该在机械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最终确定真正符合每一个学生特点的方法。

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曾采用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测评,最后确定最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这种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受不同的知识传授方法,从而使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注意在最后一定要确立相对稳定的知识传授方法,这样对于学生长期发展是有利的。

(三)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新课改实行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将个体活动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个体的参与度与对知识的表达,这样让他们自身来引发问题与解决问题,他们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法。随着个体的逐步参与,他们对于知识学习的个性化的色彩就会加强,进而实现角色的转变;另外,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给我们个性化教学方法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以上三种是我们现代教学方法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全面化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方法无一例外都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提高了机械教学的教学效率。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给予了机械教学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为我们国家机械人才的培育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机械教学中现代教学方法的趋势,并加以研究与创新,从而为我国机械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各种教学方法相继出现,现代教学方法因为其具有较强的应用与实用性,所以得到了教师的推崇。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现代教学方法在机械教育中发挥最大功效。

关键词:机械教学,现代教学,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曹晓艳.论高职非机械类专业制图教学中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篇9

一确定目标, 减轻负担, 使语文与专业相辅相成

中职生要就业或创业, 专业是主攻方向, 也是立足社会的捷径。与之相比, 语文是辅助性工具。因此目标的制定, 应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 注重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前者应突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后者应彰显实用性。不过, 二者都要本着为中职生身心健康、提高技能服务的宗旨施教。中职生语文基础薄弱, 兴趣降低。为此, 中职语文应在目标的统领下, 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让学生轻装上阵, 在使之受到情感与道德熏陶、掌握相关语文知识的同时, 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钻研专业技术知识。这样, 语文教学在学生专业技术学习中的辅助性作用才能够凸显出来。

二倡导主体式教育模式, 充分挖掘中职生的潜力

中职生受现代教育影响大, 他们偏重接受个性张扬的西式教育, 迫切要求课堂给予其释放才华的机会, 而主体式教学模式正合其意。这种模式围绕课题, 借助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 引导他们探寻丰富多彩的答案。同时, 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功能, 诱导其参与小组活动, 在完成自己的分工任务后, 与组员协作, 展开有效的讨论、探究, 共同完善课题。小组遇到疑难问题, 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 帮助指点迷津。这种模式, 既有利于中职生挖掘潜能, 也有利于协作共赢。语文教师可将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综合实践活动放心大胆地交给学生, 同时要有适当的评价机制与考核细则作保障。

三语文教学服务于职业化, 能有效提高中职生的素质

中职生大多是行为有偏差的学生, 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语文应为中职生职业化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使之人格更健全、心理更健康、能力有提升。

1. 注重情感渗透, 潜移默化润泽中职生心田

语文教学要利用好自身强大的阅读功能, 制定阅读计划, 有步骤地实施, 使学生从中感悟人生、学会感恩、自律自信、回报社会。如何使学生有阅读兴趣就成为关键。如何才能使中职生离不开阅读呢?

第一, 兴趣阅读为中职生插上羽翼。在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魅力、获取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念。组织开展好读书活动:制定适合中职生的读书计划;人手一本读书笔记;每半个月读一本好书;每天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每天摘录一句格言警句;每学期每人编写一份阅读小报;每月向年级或系汇报一次读书情况。由老师每半学期指定一本书, 以试题形式考查全班同学阅读情况, 进行激励性评比。各项措施齐头并进, 一定能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

第二, 体验阅读引导中职生的审美。阅读只有在师生对文学作品从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的情况下, 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美。学生通过阅读在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乐或哀的审美体验中感知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思想美、手法美, 就会使学生进入审美意境, 陶冶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在文质兼美的中外作品中充分吸取营养, 才能不断丰富审美内容, 扩大知识视野, 启迪学生的智慧, 陶冶高尚的情操。教师应致力于营造一种和谐、生动、富有感染力的阅读气氛和情境。如图画、音乐、幻灯、电影、录像等, 能将学生引入作品所提供的情境, 激发其情感体验, 促使其碰撞出真善美的火花。

2. 强化口语交际, 情景实训练就中职生口才

教师要给中职生提供有话可说的日常生活场景, 最好是职业场景下的仿真训练。如对于烹饪专业的学生, 可设置厨房等实景, 让不同岗位、不同身份的人物间进行交流, 甚至是处理主客间的矛盾纠纷。每种专业都可“量衣订制”, 认真模拟。这样情景化的口语交际, 能使中职生实实在在地学到口语技巧与职业礼仪。他们既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 又真切地认识到语文与职业密不可分, 把语文作为专业学习的有效武器。

3. 重视应用文写作, 联系专业有的放矢

中职生离不开应用文。他们毕业后, 多数从基层做起, 应将日常使用频繁的自我介绍、求职信、应聘书、讲述等作为各专业的训练重点。在此基础上, 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内容。如财会专业可突出“合同”“票据”等;幼师专业可侧重“讲述”“编故事”等。这样, 学生认识到应用文有利于自己在职场立足, 学起来会越来越有兴趣, 让应用文成为他们职场的法宝。

体育教学方法改革趋势研究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教育理念

体育教学方法是师生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在共同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手段和途径的总称。它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是体育课程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反映,是保证一定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受教学目的的、任务的制约,由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的。结合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过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可以发现我国体育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形式比较单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因此,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势,才能更好地达成体育课程的目标。同时,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观念、新的目标体系和对体育课程新的认识,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和配套的教学方法,对改革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以期使我们的体育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一、研究方法

我主要采用文献法和逻辑推理法。在查阅我国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文献和观察体育课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和体育教学的特点,对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作归纳总结。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理念

教育理念就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事物本身及其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根本判断与看先不演示,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如在完成“制作考生准考证”工作任务时,给出一个工作任务书,让学生清楚本次工作的任务是要制作大批量带相片的准考证。明确任务后,学生先单独思考应如何完成此项任务,接着小组讨论,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如果需要,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但并不像传统教学那样从头讲到尾,而是抓重点和难点。

3.3课程的考核

在项目化教学中,工作任务是由小组合作完成的,如果只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的评价,不对每个成员进行有效评价,会导致一些成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保证项目化教学的实施的效果。所以,课程的考核要进行全面考核,除了对小组对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进行量化和定性的评价,还要对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法。根据素质教育的精神和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各学科教学普遍追求的一种趋向,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同时,现代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也对培养学生注重参与体育的意识和兴趣,以及体育能力、锻炼习惯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主体性,其核心是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自由个性。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改革,把教学方法设计的中心由教法转向学法,完成由教授向指导的转变;而在具体实施教学方法时,要重视学生体育学习的心理活动变化,善于从体育学习的良性体验入手,激发学生运动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自主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不仅要求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问题,而且要将教学方法设计的中心由教法向学法转换,由教授向指导转变。

2.注重体育学习全体性的实现。

“全体性”是现代教育强调教育的平等性,即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每一个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也有赖于“全体性”的落实。“全体性”在体育观念上强调平等而愉快地接受体育教育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通过体育学习,每一个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性方面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学的设计和运用越来越注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所有学生在心理上、感情上都获得成功学习和运动乐趣的体验,增强其进行体育学习的信心,在落实体育教学的“全体性”,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发展。

体育教学方法是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工具或手段,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方法总是以特定的教学形式体现,因而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但是万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体育学习的全体性,教师必须综合

4.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办公自动化》课程基于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工作过程组织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能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第1版.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第1版.

[3]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第1版.

[4]洪霄,付彬,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5]姚正武.对项目化教学课改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9,(8).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3.注重体育教学的认知性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是未来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而且终身体育的实现也要求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掌握体育学习、锻炼和身心养护的方法和原理,从而具有终身体育的能力。并且体育学习是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性认知,这就要求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简单停留在运动技能传授式的模仿、进行被动的体能训练,而是应该加强体育教学中的认知性学习。尤其是在球类项目中,这种认知性学习尤为重要,在进行教学时,通常是以学生对球类运动规律的领会和掌握为主线设计教学的,教师不再是用“分解—整合—分解—……—整合”的教学方法,而是从整体出发,采用“整合—分解—……—整合”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这个项目由一个完整的认识,并理解该项目中运动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来。

4.重视学生体育学习的良性情感体验。

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是产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它对体育学习活动的引发、保持,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兴趣、良性学习循环的养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图重新审视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始动机,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包括体育教学方法在内),从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在学习需要出发,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发性动机,并通过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学习成功的快乐等良性体验进一步强化学习的动机,进而养成持久、稳定的体育学习动机。

5.教会学生合作,培养学生通过公平竞争而进行有益的合作。

由于体育教学中存在许多较其他学科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素,因此,通过适当的体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助人为乐等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加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

6.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育运动本身就充满了创造性和可以创造的因素,在考虑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善于发掘体育教学中的多种创新因素,如动作的创新、运动规则的创新、运动形式的创新、器械的创新、学习方法的创新等;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现成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而且要引导学生懂得这些体育知识和技术是如何获得的,设计必要的“发现”体育知识的教学环节,留给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余地,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允许学生走“有价值的弯路”。

(二)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不同的教学方法总是以某一教学过程为依托的,因此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注重“传技”与“认知”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学生通过对一定运动技术的学习,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掌握一定的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为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体育教学作为学生形成运动技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传授运动技能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同时,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而这种认知主要体现在身体认知方面,即身体运动性认知。因此,在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不仅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而且要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将来从事进行体育活动奠定能力方面的基础。

2.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教学过程。

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各不相同,在所有学生参与运动时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进行运动练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避免因身体方面的差异而使练习后成绩的测定掩盖学生努力学习进步的可能性。由于教师对体育课的设计总是在具体的体育课的实施之前的,因此教师应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而且,教师对教学效果的预测总是通过学生的具体练习来检测的,学生的练习又总是在具体的运动场面之中,所以教师对运动场面的设计在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3.具有共同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

在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当中,尽管每个学生的目标不同,学习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是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即体育课要完成的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解决某项运动的关键技术的技能目标,也可能是某些情感目标或认知目标,所以教师应根据统一的目标,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运动场面。

4.教学目标可达成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当中,每个学生由于身体条件不同,对于某些运动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是不同的,倘若在设计运动场面时,使得目标的难度是所有学生都能达成的话,即学生经过努力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运动有良性的情感体验,能够体验到运动成功的乐趣,这就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总之,我们的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应该朝着“三个强调”、“五个有利于”的方向发展。“三个强调”为:强调学习的过程,使教学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强调学生的学法,让学生参与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强调通过各种活动、各种途径让学生认识世界,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五个有利于”表现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为终身体育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耿培新.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热点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8,(6).

[4]贾齐.简论体育学科内容确立的规定[J].中国学校体育,1997,(4).

[5]周清远.关于现代体育教育观念的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1993,(3).

本科教学评估发展新趋势 篇11

【关键词】本科教学评估;发展;趋势

本科教学评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高等教育需求的大众化,教育质量成为大众普遍关住的问题。2003年至2007年政府组织开展了一次全国性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活动,本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共计589所高等学校接受了本科教学评估。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结束后,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专项研究、调研、试点等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现形成了新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体系。至此,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在指导思想、制度设计、分类评估方案、技术方法体系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本科教学评估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1.评估主体

权利下放,分权治理。在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活动中,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集组织者实施者于一身,由此遭受非议。所以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活动结束后,对此进行了制度性的改革,在新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活动中政府只负责本科教学评估的顶层设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负责辖区内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评估,形成了各负其责的管理格局。

从横向看,评估主体由一元走向多元,从纵向看,评估主体走向分层管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自主权扩大了,更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为高等学校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为第三方评估力量的成长成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评估客体

高等学校的质量保障主体地位凸显,被动变主动,本科教学评估的内部需求快速增长。从被动变主动,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勇于承担质量问责,接受权威的本科教学评估无疑是实力的最好证明。基于良好的顶层设计,高等学校会根据自身的历史积淀及发展机遇,努力寻求新的出路,高等学校内部势必萌发出分层分类发展的强大动力,继而扩展到整个高等教育,使之进入良性循环,从而形成合理的、多样的、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3.评估效果

建设是重点,引导是关键。从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活动的实践来看,高等学校的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或多或少都加强了,接受本科教学评估的重点是要做好建设工作,达到国家的办学标准,这对于学校的发展极为有利,另一方面也能向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的教育环境。为此新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从制度设计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把评估结果由水平评定调整为认定性结论,对高等学校的质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导向将引导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走向新的高度,同时带动和影响社会各界、高等学校、政府部门对本科教学评估的重新认识。

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改变,纵观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发展史,每一次的本科教学评估实践都是一个新的起点。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伴随其成长的本科教学评估只有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悉心呵护下,才能由一颗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为高等教育保驾护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科]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抓好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拓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J].中国高等教育,2002,19.

从高考命题趋势谈高中历史教学 篇12

一、加强历史基础知识教学力度, 夯实学科基础

新的历史课程内容标准要求, 无论初高中课标, 都不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 注意减少艰深的历史理念和概念, 体现时代性特点, 增加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 以及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在内容标准中, 对历史知识的内容按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提出能力要求。而在高考实践中, 识记、理解和运用的分数权重一般是按70%、20%、10%来分配的。这就是说, 无论你怎么考, 识记的分量都是最大的。所以, 在教学上, 我们首先应该把重心内容放在识记内容上, 而不是理解和运用内容上, 否则就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了。识记内容如何分辨?看课标说明就一目了然。识记内容如何教?那就各有各法了, 因人而异。拿中国古代史来说, 应以精讲为主, 然后给学生自学互考 (学生在快速复习的基础上, 以一桌两人, 或左右两人, 或前后两人, 利用自习或晚自习时间口头上互相提问、考查, 很多考生反映这个方法效果很好) 。针对这样的识记内容, 教师只需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就行, 要求是:时间要紧凑 (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就可以把中国古代史需要识记的内容复习一遍) 。需要注意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一定要精确识记, 不能含糊, 特别是有一定相似性的年份和人物。

二、对历史概念或结论, 要善于求事实摆事例, 不能人云亦云, 囫囵吞枣

在以前的历史教材中, 对很多历史现象, 不管是经济的还是文化的, 多是概念式、结论式的叙述, 缺少具体的事例或细节的支撑, 结果真正到了考试的时候, 稍微考得具体一些的, 不仅学生傻眼了, 甚至连教师也傻眼了, 因为对于诸如此类的题目, 连教师都解答不了。

例1: (2008年全国卷Ⅰ·14) 洋务运动时期, 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 察其利病, 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 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

学生一看这题目, 全傻了, 大部丢分。为什么呢?原来教材里“洋务运动”自然是重点介绍的内容, 学生也重点复习了, 也知道在这期间, 企业有几种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 如“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 但往往只给出结论, 却缺乏具体事例, 学生也就无法对号入座。如果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史实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教材也提供了一定的事例, 相信这只是一个小问题了。

同样的例子还有如 (2008年全国卷Ⅰ·23) 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 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国之间关系的新纪元”, 这一评论指的是

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 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

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 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

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 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很多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也是摸头抓脑, 无从下手。其实, 只要认真审题, 再仔细看看四个答案中的表述就可以知道, 前三个跟抗日有关, 后一个与西方列强在我国享有特权有关。正是因为这些特权的存在, 才导致我们与西方列强不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往。只有废除了这些特权, 我们与他们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对待、和平相处, 才能开辟或进入一个新的纪元。明白了这些, 答案不点自明。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 我们认为, 作为历史教师, 在讲述有关史实、概念或结论的时候一定不能照本宣科, 一笔带过, 让学生也跟着囫囵吞枣。一定要对这些概念、结论等, 能找事实找事实, 能找事例找事例, 只有这样才能披沙拣金, 避免自以为是。

三、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而不是从课本中学习历史, 培养论从史出历史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历史课程, 特别是对那些大面积的历史基础知识喜欢采取死记硬背的办法, 当然对很多基础知识死记硬背并不是不好, 但只知死记不知活用就不好。

(2009年全国卷Ⅰ·19) 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 《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 初不以为重, 主在引敌深入, 使其兵力分散, 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战役

要准确作答本题, 必须对这四大战役的性质有清楚的认识。A.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 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 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 前后共历时3个月, 最后上海沦陷。此战应属防御战。B.百团大战。1940年秋, 在八路军总部的指挥下, 我八路军及地方武装组织近100个团的力量在上千公里的战线上对正太线为主的交通线及沿线据点等进行大范围的破袭。这应该属于破袭战。D.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中旬, 在山西平型关, 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的指挥下, 对日军最精锐的部队板垣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的一次漂亮的伏击战。此三战役显然不符合题义要求。那“C.台儿庄战役”符不符合呢?有人认为:“游击战, 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 这是共产党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经常使用的战略, 答案怎能是台儿庄战役?”应该说这样的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有二, 一是对“游击战”概念理解太过机械。片面认为, 游击战只是弱势一方游走在山野间的一种机动灵活的战术, 像台儿庄战役类的综合性战役是不会运用的。二是没有认真研究台儿庄战役的具体情况和有关文献。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的《国民政府国防部史政局战史编纂委员会档案》记载:第五战区制定的台儿庄作战计划为:一、命孙连仲第二集团军的三个师沿运河布防, 并固守台儿庄;二、命汤恩伯第二十军团三个军让开津浦正面, 诱敌深入, 待日军主力进到台儿庄时, 即潜进南下拊敌之背, 协同孙连仲集团军将日军包围并歼灭之。在此作战计划的指导下, 李宗仁让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 第二十军团团长汤恩伯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 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 诱敌深入, 待机破敌。

因此, 尽管日军进攻台儿庄是主动进攻的大规模军事行为, 但中国军队方面也采取了对日军主动进攻的作战方式, 并不是消极防御。在进攻日军过程中, 也采取了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式, 与阵地防御战相结合, 最终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成为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另外《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亦有类似的作战指导思想记载。由此可见, 台儿庄战役存在“引敌深入”的作战计划。既然有如此这般的作战计划与作战行动, 我们就不难判断, 选择C答案是有根据的。

所以, 在历史学习、备考中, 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 在熟读熟记的基础上, 要善于整合教材知识, 强化史料教学, 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而不是从课本中学习历史, 培养论从史出历史学习习惯, 加强学生历史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的发散性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四、努力拓展学习渠道, 全面提高学习和应试能力

高中学生光在课堂上学习历史知识, 不管是从拓展知识层面、开阔视野, 还是从应试能力培养上都是不够的, 有局限的。我们知道,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著名的栏目叫“百家讲坛”, 聘请了很多知名学者、专家对包括历史在内的很多专题作讲座。他们那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风趣的语言都给观众以高级的精神文化享受。教师不妨把一些优秀的内容和节目推荐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或课后看看、听听, 这对于扩展学生视野, 启迪他们的思想, 甚至结合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感受参加高考应试都是有好处的。其他如新浪的“读书文史”也是值得阅读的。

总之, 高考中的历史学科命题趋势, 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必须适应新课改的理念, 转换教学思想, 更新教学观念, 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对学生在强化历史基础知识教学、培养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和提高历史素养的基础上, 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才能开创出历史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桂俊.从200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反思高中教学[J].历史教学, 2008 (17) .

上一篇:战略举措下一篇:乳化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