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论文(精选10篇)
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论文 篇1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全球信息化的巨浪正朝着我国高校刮过来, 这也意味着我国传统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样严峻的时代发展趋势, 推动着人事档案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创新对科学合理使用、分配高校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传统落后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已经与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严重脱节了, 因此,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在意识上、内容上、规范性、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开发利用等各个方面进行彻底的创新改革发展。
二、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现状
1、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 我国很多地区的高校都是采用传统的高校人事档案记录法, 即手抄记录法去进行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记录管理。高校内不但没有设置局域网、档案管理网站以及相关档案管理主页, 而且高校人事数据也未能完全统计录入与扫描, 也就是说高校并未设置一个全面的人事档案资料库。于是我们可以理解为许多高校在档案设立查询方面还单纯依靠传统的手工操控,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较低, 运用不广泛, 这样就导致了人事档案的编辑、查询、归类等工作进度较慢, 只能依靠手工操作, 工作量庞大, 实施困难, 大大降低了人事档案卷宗质量。
2、记录失实, 内容单调
目前大多高校都是采用聘用制招聘教职工, 所以教职工的流动性极大, 再加上目前人事档案信息化水平低, 导致人事档案查询、转档十分困难, 而且工序也十分繁琐复杂, 另外有些跳槽过来的教职工来到高校以后需要重新建立人事档案, 而他们原有的信息真实性有待考证, 并且也没有相应的监督措施去确保人事信息的真实性, 这样就造成有些人事档案记录失实或者遗漏。另一方面, 人事档案记录的方式较为单调, 记录时并没有做到完全记录, 缺乏基本信息以外的其他人事记录, 就好如教职工的受教育程度、奖励情况等各情况。因此, 人事记录失实, 记录内容单调, 使得高校人事档案工作参考性不高, 创新难度也较大。
3、人事档案局限性过大
从服务发展的角度去分析, 人事档案在提供信息方面还比较单一, 为工作部门提供的信息较多, 而向社会提供的可靠信息就少;而且人事档案开发性较低, 保密性较强, 服务性较弱, 因此开发的局限性极大。这样一来, 既不利于工作人员根据自己情况进行择业, 又不利于用人单位对其的考察调查。随着科学教育的不断推行, 高校教职工流动频繁, 人事档案信息的局限性与服务性已不能很好地协调了。我国普遍存在着高校忽视人事档案工作的情况, 有的高校高层甚至认为人事档案工作质量一般就可以了, 就减少相关的人事档案工作人员, 导致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工作量猛然增大, 处理不及时、资料整理失误多、资料简单化等情况不断出现。
三、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
1、人事档案意识必须创新发展
在前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早已经成为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高校人才的流动不断增大,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因此, 要推动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 就必须以提高员工的高校人事档案意识为重要前提。为此, 高校高层领导应当从实际出发, 深入到高校人员的科学发展实践当中, 再结合高校教职工的教学工作评估以及教学记录, 充分明白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 高校领导还要多引入专业的人事档案处理人员, 培训他们的专业知识, 并且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工作学习机会, 增强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意识, 最大程度培养他们成为具备高素质高能力的档案管理团体。工作人员的高校人事档案意识得到创新发展, 不仅能够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而高校领导的人事档案意识得到创新发展, 就能保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推动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长远发展。
2、人事档案内容必须创新发展
由于高校人事档案内容单调, 而且普遍存在记录失实与归类不当的情况, 所以在高校人事档案记录内容上要创新发展绝对是必然的。换言之, 高校人事档案不可以再像以前一样, 仅仅记录教职工的学历、职称以及个人工作表现等局限内容, 而是应该大胆创新, 多增添教职工的教学动向、个人奖励、教学业绩以及科研成果等各个方面内容, 全面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数据库, 将教职工培训重点投放在个人业务能力、发展潜能以及工作道德等关键, 从而完善高校人事档案内容, 为实现人才动态管理做好准备。
3、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必须创新发展
人事档案管理方法还未能得到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人事档案纸质不同, 大小规格不统一以及档案破损严重等方面。这样就导致人们在查询、调阅档案时, 难度大, 费时费力不方便。因此, 人事档案管理方法亟需创新发展。首先, 必须规范人事档案纸质统一、大小规格一致, 使档案美观大方;档案装订时, 应当使用灵活的活动夹子, 方便取悦查看;这样, 人事档案管理起来就显得更方便快捷, 也便于资料的分类、记录与登录, 确保人事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4、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必须创新发展
人事档案管理是专业性很强、技术性很高的工作, 因此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 完善创新管理技术。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创新发展, 应该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 提供更多的机会给这些管理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要求他们掌握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并且定期对他们进行技术检测, 还要定期为他们组织开展技术讲座, 有条件的还可以请管理专家授课, 提高他们的人事档案管理能力。
5、人事档案管理的开发利用必须创新发展
在进行实际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时, 往往出现教职工对自己教学经历、教学年限等各方面的情况有所模糊, 面对这种特殊情况, 必须要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开发利用进行创新发展。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中, 注重传统与现代两种开发方式的有效结合, 深入探索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 同时还要完善高效人士档案管理局域网与网站。
四、结束语
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 高校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越来越急切, 因此高校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 这样一来, 高校人事档案的资料总数与种类也不断增加, 这就意味着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带有必然性。而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不仅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趋势, 也是时代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绝对不容忽视。
摘要:作为最为关键的人才信息资源库, 高校人事档案一直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这不仅是因为高校人事档案是高校作为选拔人才以及高校教学科研水平提升改进的重要参考, 还因为它是高校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载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研究目前我国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现状, 提出几点关于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1]梁小玲.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8.
[2]刘明坤.如何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M].中国教育出版社, 2010.
[3]孙月.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6) .
网络时代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发展 篇2
【关键词】网络时代;档案编研;网络;媒体;传播媒介
当前我们处于网络时代,网络在档案业务工作中得以广泛的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档案编研工作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发展中对档案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档案工作加快向档案信息服务方面的转变。档案编研作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档案工作者需要加快观念的转变,探索档案编码工作的新特点及新方法,使其能够更好的与网络时代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一、充分认识与利用网络带来的新契机
网络时代,档案编研模式取得了较快的变化,档案编研时间进一步拓展。档案编研工作作为档案开发利用的主要手段,在当前网络时代,档案编研工作者需要针对社会所需专题来有效的组织素材。做好信息的编撰工作,确保能够及时将信息传递给需要者。因此需要充分的依托于网络的存贮、检索、传输及编辑等技术,利用计算机高效处理的能力,确保信息采集的便利性,加工的快捷性,推动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在网络环境下,编辑人员只需要通过网络输入到要查找信息的关键词或是特定的分类号,就能够将分散于各地信息中心的某一专题档案资料及相关内容快捷的检索到,不需要再亲自到各个档案馆及档案室内进行搜寻查找,有效的提高了档案编研的效率。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各项基础工作及相关的管理软件也越来越完善,这更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媒体编辑技术丰富了档案编研的手段
(一)借助于计算机提供的各种信息处理技术有交的改变了档案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档案工作中以后,档案编研过程中手工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的方法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文字编辑处理,通过一次录入后可以反复进行复制,版面编制上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有效的降低了编研人员的劳动强度,确保了编研工作效率的提高,这样编研人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一些创造性劳动方面,对编研质量和层次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档案编研工作开拓新领域。计算机多媒体计算主要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对各种形式的档案信息进行处理和存储。长期以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文字、声音及录像等形式的档案资料都处于分别存储、分别保管及分开利用的状态,利用者在利用时通一个手检工作无法实现对其共同的利用。同时传统的档案编研工作对纸张文字材料过于重视,从而最后形成的编研成果往往是纸质材料汇编,范围十分有限,编研成果较为单一。通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一体化保管,检索时能够一起提供出来,将其在档案编研中进行应用,可以充分的实现对各种信息的全方位应用,丰富了编研的形式,有利于进一步拓宽编研工作的领域。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使档案信息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达到了统一,不仅有利于激发档案编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能够使档案编研人员从传统的思维中跳出来,不断丰富档案编研材料,使档案编研成果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全新的传播媒介利于档案编研成果发挥作用
长期以来,档案编研信息为用户服务的方式,被定在读者来档案馆借阅和以书籍形式出版发行的基调上,传输渠道很狭窄。档案编研信息作为一种信息源,其传输渠道应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档案编研信息与网络传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档案编研信息的传输效果发生质的飞跃。
(一)网络媒介为档案编研出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新的编研成果在电脑上编辑完毕,只需将其连入网络,就可即时地将编研成果网上发行。从而使编研成果出版变得便捷、容易。网络出版容量巨大,不受篇幅限制。网络媒体几乎无限的信息发布空间,丰富快捷的链接和可以无穷无尽拓展的“栏目”“版面”,解决了传统档案编研成果出版,由于受纸张载体的限制,出版内容信息量与篇幅有限之间的矛盾。
(二)网络发行即时传播性提高了编研成果的时效性。网络不受传统媒体“出版”“发行”周期的限制,解决了传统编研传播方式不能及时准确把用户需要的信息传播出去的困扰。网络载体遍布全球,不受时间、空间、国界的影响,出版内容一旦上网,便可以快速传递到网络的每一个角落,极大地满足了信息时代人们对档案信息准确、快捷、时效的要求。网络信息检索方便,按需阅览,按需印刷,可以满足人们对档案信息要求的个性化服务,大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利用。
(三)加快了档案编研信息的传输速度。利用网络服务传输档案编研信息,不仅能使用户享受到现代化的数字信息服务,同时也促使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档案编研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与现代科学技术同步发展,使其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只有通过互联网络,建立网上阵地,发布更多、更有价值的檔案编研成果,让编研成果传送到世界各地,有更多的机会为需要它的人服务,真正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和远程利用。
四、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在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给档案编研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改变。在网络时代,传统的档案编研理念和方法已无法与当前信息需求的发展相适应,档案编研工作为了能够更好的担负起丰富和传承文化的责任,则需要充分的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依托于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及存储传播的海量性等特点,充分的发挥其在档案编研工作中的优势,更好的推动网络时代档案编研工作的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晨子.网络时代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与趋势分析[J].图书情报导刊,2016-02-10.
[2]何丽萍,农艳红.数字时代的档案编研工作研究[J].兰台世界,2015-02-12.
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 篇3
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档案是全面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变化的历史记录。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是一项艰苦细致、默默无闻的基础服务性工作。档案是一项独特的资源, 是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财富, 而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室要优化结构, 丰富档案内容, 形成具有特色的档案资源优势, 开展特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应有的档案资源。广泛征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档案, 吸收并弘扬一切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成果, 使民族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做好档案工作是科学发展的需要。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 不仅是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而且其原始性、真实性、权威性更使之成为其他各种信息产生的基础和源泉, 具有广泛的现实作用。当今社会, 档案与经济社会活动如影随形, 与人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不仅可以为领导决策和经济建设服务, 还可以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 资鉴后人。档案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方面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广大群众对档案的查阅、利用需求日渐迫切, 如老百姓购买社保、佐证工龄、办理退休、招工考调等都可能需要档案查询服务。档案产生主体和利用主体的多元化、科技进步带来的档案载体多样化、档案信息量的成倍增长、大量电子档案的产生, 使档案工作面临更多更广的服务对象和工作范围, 使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面临新的挑战。档案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如档案库建设滞后、基础工作欠帐多、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后等。要充分认识档案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切实把“服务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当前档案工作的切入点, 创造性地推进档案事业改革创新。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根本。使档案工作的落脚点始终放在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 使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向始终面向党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始终贴近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中心, 就是要始终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 紧跟时代步伐,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贴近实际, 就是要从实际出发, 积极主动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对档案信息的需求;贴近群众, 就是要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 充分利用档案信息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创新方式, 不断提升档案服务能力
抓好档案室资源建设。加强档案的收集工作, 修订档案档案收集范围, 将反映本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情况的不同门类、载体的档案完整接收, 做好机构改革中撤并单位和改制企业档案的接收工作, 有计划地征集散失在境内外的珍贵档案, 特别要加强民生档案、名人档案、地方特色档案、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档案接收与征集工作, 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档案内容, 档案室依法监督指导本单位各类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 加强对各种专门档案的管理工作, 确保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的文件齐全完整。
加强档案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做到“档案家底不糊涂、档案资源不流失、档案利用不繁琐”。就是说档案资料的保管问题和服务水平要提高的事, 就是对我们档案管理和服务的要求。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立身之本, 也是我们目前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服务搞好了, 档案工作才能赢得重视、争取主动。这也是我们说的要最大限度地主动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 围绕工作的大局来开展服务工作, 更加主动地进一步简化检索工作、完善查阅手续, 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档案的利用, 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加快档案现代化建设步伐。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 档案作为一种重要信息资源, 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档案信息化工作还比较落后, 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 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要把档案数字化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信息网络化工程之中, 并逐步建成统一的档案工作信息网, 最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要加强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随着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电子文件不断增多, 电子文件的管理已成为档案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要通过试点, 积极探索电子档案的接收、管理、保护、利用的方法, 取得经验后, 在面上推广。
做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档案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会议”精神, 把工作着力点向农村倾斜, 逐步建立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工作体系。要努力争取把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联合各涉农部门建立、完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协调机制, 抓紧完成农村各立档单位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审定。要及时指导农村各种新型社会组织建好档案, 切实建好管好土地承包及流转、林权改革、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以及事关农民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的档案。同时要启动实施“农村档案资源共享工程”, 充分利用农村各种网络平台发布档案信息, 方便农民利用档案。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事业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需要一支精于业务、忠于职守、甘于清苦、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努力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下功夫花气力教育、培养和锻炼队伍, 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开展业务技能培训等方法, 帮助档案工作者不断掌握新技术新知识, 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建立健全档案干部队伍用人机制, 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来,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档案干部队伍, 为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摘要:新形势下, 传统的档案工作既面临严峻的挑战, 同时存在着全新的机遇。档案工作者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运用创新手段, 使档案工作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的需要, 促进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
高校档案工作机制与服务的创新 篇4
首先,要扩大信息源。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教学、教改、管理、科研以及评估等工作档案及相关信息的收集力度,为增强、扩展服务功能提供保障。要利用网络及计算机技术与社会公共信息建立互联互通关系,增强信息采集能力和加工能力。积极开展重点工作档案的专项服务,档案管理部门不仅要能提供历史档案,而且还能提供对开展工作具备建设性意见的档案信息。
其次,要加大特色档案收集力度。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上信息会越来越丰富,对于高校来说,这就需要有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档案来增强竞争力,要加大对特色档案的收集力度。认真做好重大活动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全面发展服务。随着高校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术交流会、研讨会,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建设,重点科研项目等活动,对其产生的纸质、电子、声像、多媒体和事务档案,要建立档案管理责任制,明确岗位责任,健全制度。确保这些活动档案材料齐全收集、及时整理,并向外开放,提供服务。
第三,要加快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在做好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传统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创建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库,并运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档案信息利用功能,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二、利用服务的创新
档案工作的目的决定了其服务性,高校档案工作者就是通过提供档案信息为管理工作者、业务工作者服务来实现其职能和发挥档案的价值作用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上、体制上和认识上存在的误区,高校档案工作的服务对象一直是内向的,即只对单位内管理者和业务工作提供档案利用。如果我们今天还抱着这个落后的服务模式不放,就不符合改革开放的精神,无法完全体现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战略作用。因此,档案的服务必须要创新,才能不能适应市场化的竞争要求。
1、推动档案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要把档案工作的重点及时转移到开发利用工作上来,主动了解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在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利用者的利用需求,专门设立网上查档等内容,在建立现行公开文件查阅中心、档案整理鉴定中心时也从利用者的角度出发。一切服务于利用者。另外,在搞好日常查询利用档案工作的同时,还要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发档案并把有关档案资料提供给决策者参考。要充分发挥档案网络的优势,保证档案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领导及有关部门利用,使档案服务由“被动型”、“封闭型”向“主动型”、“管理型”转变。
2、提供积极而丰富的服务手段。大部分高校档案部门的服务模式基本上都是等用户上门查找、手工检索和人工调卷、只能提供纸质文本等消极被动的和粗放的服务。因此高校档案部门必须变革这种状况,努力把档案服务工作打造成了解需求,服务到现场、服务到管理与业务第一线;网络化自动检索、调卷与人工检索、调卷互补并存;综合提供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和档案的编研成果等积极主动的、现代化与传统相结合的和集成的新的服务模式,进而在此基础上丰富档案服务手段。
3、创新服务对象。高校档案工作要做到服务创新,就必须扩大服务范围,把本高校及高校系统外的所有潜在用户也作为服务对象,实现档案服务的社会化。这种社会化的档案服务要求在不违背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为社会提供可能的档案服务,甚至要努力探索社会利用高校档案的规律与特点,开展多种方式、提供多种途径为他们利用高校档案提供便利。高校档案的这种服务创新既体现了档案工作的人文精神,又在很大程度上让高校自身受益,对于树立高校的良好社会形象、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提高高校管理的透明度和诚信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4、推动档案开发利用向有偿性服务发展。要推行档案开发利用有偿服务必须树立档案信息的效益观,档案工作是一种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为基础的,通过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才能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工作,它既然有投入,就应该讲产出,如果不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就很难取得进一步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所需的新投入。高校不仅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任务,还担负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这也就决定着高校档案工作不仅仅只服务于高校内部,还担任着服务社会的任务。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给社会利用某些档案信息,譬如对外的技术服务、业务咨询、技术转让、资料复制等,这些社会化服务可以是有偿的,也应当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由无偿服务逐步转变为有偿服务。
三、人的素质的创新
1、增强创新意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点和社会各方面对档案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现实,高校档案工作者应尽早从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中醒悟过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以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及时洞察和研究新形势下的高校档案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适时提出的新对策,紧密联系实际,大胆进行实践。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实践中去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形势在变,实践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必须随之变化和发展: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有新的认识,在实践中牢固树立创新意识。
2、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建立在敬业精神之上的,只有热爱本职工作,关注事业发展的人才有创新意识。这种意识的产生和存在是推动创新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要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创新,仅有创新的愿望和勇气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善于创新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首先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文化功底和专业水平。如果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当前的形势认识不清,知之甚少,缺乏文化素质,不懂档案专业知识,又何谈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档案工作者一定要努力学习基本理论和各种相关知识,掌握新技能。只有这样,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才能适应时代前进和事业发展的需要,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明显的提高,才有可能把创新的愿望变为创新的实践。其次是要把创新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因为创新离不开实践,创新必须深入实践,从实践中及时总结出新问题、新情况。因此,高校档案工作者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自我封闭、墨守成规的习惯,要学会在实践中去创新,探索新规律,形成新认识,从而把高校档案工作的创新不断推向更新更高的境界。
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论文 篇5
在现代化的知识经济时代, 各类信息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面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新变化, 对看似清闲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推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如何让档案管理工作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提高意识, 更新观念
1.1 高度重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作为记录企业发展的历史证物, 印证着企业发展的每一个脚步和每一个里程。而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是一个集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劳动者个人档案、劳动性质、征用土地等诸多事项为一体的管理过程, 其最初形成的最原始、最真实的资料, 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以起到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合法权益和历史真实面貌的作用, 保存好这些档案是所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同时也是提升企业品质, 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
档案的收集、整理关系着一个企业运作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稳定性。档案作为企业的一份完整的、宝贵的无形资产, 为企业的繁荣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规范和完善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 是摆在企业决策层面前一项重要的议事日程, 不仅是要高度重视加以保护, 而且要定期进行归类整理, 使其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 尽可能为企业科学发展减少损失。
1.2 在档案管理中更新观念
变被动为主动, 做好做活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中心任务。对于如何更新观念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作为一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首先, 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爱岗敬业, 为领导、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准确、真实、可靠的信息, 为领导的决策, 工程技术人员的科技攻关提供方便。其次, 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做好宣传, 使领导及干部职工增强档案意识。再次, 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 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加快国家信息化步伐和发展我国档案事业的需要。如果还不重视档案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 不能在网络上有效地传递档案信息, 就无法进入信息时代的快车道, 最终将会被信息社会淘汰。最后, 改善档案管理工作, 提高档案工作社会地位的需要。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落实将促使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档案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从而促进档案管理理论、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变革, 最大程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发挥档案信息的增值作用, 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进一步发挥和提升档案工作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2.1 结合煤矿现代化建设, 建立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
首先, 企业要把握趋势, 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无论是企业领导, 还是企业档案部门, 都应该提高意识, 积极推进, 不断改进。其次档案信息化工作重在管理。要采取有效的方式, 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形成到归档保存, 再到检索利用的全过程进行集中管理, 满足企业对文件的收集存储和利用需求。再次, 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持之以恒。企业档案部门一定要树立持之以恒的思想, 在具体工作中, 要每个项目逐步实施, 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 逐渐提高档案信息化工作水平。最后, 档案信息化必须纳入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工作中。作为企业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档案工作信息化与电子文件管理”, 是企业的主体信息和重要信息, 企业信息化管理必须包括档案信息化, 电子文件的管理必须符合档案管理的规定, 需要有档案部门的参与。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 才能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管理目标。
数字化档案管理优点主要有:一是信息管理数字化。采用先进数字化存储技术方案, 具有通用性强、安全性高、标准化程度高、可视性强、支持计算机联网查询和实时浏览等特点。二是资源管理虚拟化。通过网络互联和馆际互借来建设虚拟资源, 实现档案馆馆际互借和文档服务, 从而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三是信息资源管理智能化。可以使利用者运用超文本及多媒体技术进行智能化检索, 检索速度快, 效率高, 范围广, 同时还可采用电子加密技术对档案进行机密处理。四是用户使用方便化。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计算机方便地使用档案信息, 获取更为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 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2.2 正确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提高数字化档案的开放利用
做好电子信息涉密档案保密工作总的原则应该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 结合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 取长补短, 努力克服问题和不足。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查询使用制度, 用制度化的方式确保涉密电子档案安全。档案利用规章制度一般有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素质。担负利用服务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 是利用制度的直接贯彻者, 对档案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在今后的工作中, 除了要对档案管理人员加强电子信息管理技术及档案管理专业技术培训以外, 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职业意识教育。要培养他们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热爱档案和档案事业;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 能总结和分析利用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从中掌握利用工作的规律。
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作为一种原生信息资源, 其重要性正日益突显出来, 这种信息技术可以为档案工作服务,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在档案管理中, 我们应努力提倡并推广数字化档案。
推广数字化档案的开放利用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
首先,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变为电子档案, 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 节省了占地空间, 而且查阅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迅速, 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其次, 提高办公效率。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 真正让办公人员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大事;再次, 增强档案原件的保护。由其对历史久远的档案材料, 数字化处理后无疑是对其更好的保护, 另外, 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 防止了部分档案篡改的行为。
3 结论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不仅要靠企业集团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而且也离不开档案机构的设置, 档案管理人员的设置、规范的企业集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等。企业集团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 即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而且它会伴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而发展。推广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推动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过程, 也是企业顺应潮流, 顺应形势,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不断强大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彦丽.关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5.
[2]何玲.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的探讨[J].档案学通讯, 2004.
[3]余青雅.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与创新思维[J].攀登, 2005 (5) .
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论文 篇6
一、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不重视档案整理工作。
过去从上到下对档案整理工作认识不够, 没有目录档号, 案卷标题不规范、案卷缺少卷内标号、案卷未标页码、组卷混乱等现象普遍存在。认为档案工作就是简单的保管工作, 没有专职从业人员专管档案管理工作, 没能多档案进行系统性的整理, 各项档案管理工作都不能落实到位,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损失。
(二) 档案交接工作不完善。
《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规定, “机关档案人员调动工作时, 必须在办完档案移交手续后方能离开岗位。”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 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不是专职的, 档案交接不及时, 交接手续检查清理不严密, 监督管理不利, 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多损失。这些和档案管理硬件设施差、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不够有关。
(三) 没有专门管理, 管理手段落后。
档案资料很多, 管理工作人员因为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 所以不清楚档案的重要性, 无法对档案材料进行分门别类收集和整理;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 对档案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档案材料不齐全不准确, 使归纳存档的资料不能如实地反映现实情况, 影响了工作的效率。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还没有达到普遍使用电脑的程度。
(四) 档案管理宣传工作不到位。
档案管理人员本身就不清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兼职档案管理员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学习档案管理知识, 无法更新档案材料。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进行广泛宣传, 很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持无关紧要的态度, 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情, 可有可无。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一)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
通过修改和完善档案日常工作规章制度, 统一档案工作标准, 加强档案管理。加强领导管理, 设立专门领导小组。科学合理、简明实用地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制度主要约束服务对象和执行者。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建立奖惩机制。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推进。聘请档案管理专家指导监督档案管理工作。实行档案年度评比制度, 每年组织一次档案管理工作集中检查。
(二) 遵守章程, 规范操作。
档案管理员要熟悉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 按照管理章程操作。对原有档案进行重新规范整理, 实现标准化管理。档案工作的操作过程中要坚持集中收集、分类整理、归档完备、科学鉴定、安全保管、查找方便的基本原则。在收集整理档案资料的过程中及时追加新的资料, 准确全面的完善档案。档案工作年初要有计划, 年末要有总结。对档案进行编目和检索, 可以为档案的查找提供方便, 解决了很多供需矛盾。为更好地保护档案安全流通可以在档案管理中建立借阅档案登记簿, 档案转入、转出登记簿等。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档案。加强档案的信息开发和统计工作, 为领导决策和资料查找提供方便。
(三) 档案管理交接规范化。
一是档案交接要纳入议事日程, 是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应按程序办理。二是档案管理员在离岗或离职时要充分做好档案移交准备工作。档案管理员对所保管的档案全面清理, 催还借出的档案, 整理好借据。分类归档零散材料, 对交接工作进行日程总结。三是认真做好档案交接监督管理工作, 对交接工作负责。四是加强档案交接中的思想教育工作, 教育交接双方提高认识, 明确责任。
(四) 档案管理程序规范化。
一是加强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 配备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思想道德水平高, 专业知识过硬, 信息操作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更能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要求。二是资金投入充分, 配置硬件设备, 保证档案库、档案室日常保管工作所需。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 建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三是分门别类对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保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方便日后查找和其它工作的利用。四是建立档案部门工作目标考核和档案管理业务工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这样在总体考核档案管理工作成效的同时又能检验档案管理员的业务水平。五是寻找外援, 加强档案的业务指导工作。可以采用会议指导和现场操作指导的方式让档案专家指导工作, 这样更容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更好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更有成效。
(五) 宣传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员事业心、责任感增强的同时更容易做好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档案管理员主动积极地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比如开展档案管理的问卷调查和档案管理知识竞赛等活动。档案管理员要做好咨询服务, 讲解档案管理知识等工作, 让被调查者在回答问题和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在人物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纠正一些原有的错误思想和观念。档案管理员在档案搜集、整理、鉴定和保管过程中, 要确保档案材料的真实完整可靠性, 提高档案的可利用价值。档案管理考核要和工资、奖金挂钩, 提高全员的档案管理意识。
(六) 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规范化。
利用电脑现代信息数字化管理技术, 对原有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换代升级, 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但这一技术应用在我国还是起步阶段, 是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目前较先进的档案馆已经建立信息网络档案数据库, 对挡案进行集合化、电子化管理, 在服务上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部分信息可以对有关部门和个人开放, 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公开、透明, 实现部分档案信息公众化, 有利于增强全民档案管理意识, 为更好地发现、培养人才奠定了信息基础。
(七) 档案的作用是在利用中得以实现的。
当今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 档案的利用可以使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可, 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档案管理者要准确了解档案利用者的需求特点, 是做好档案利用工作的重点。比如一些关于文物失窃的案件, 公安部门就会需要相关文物资料作为研究, 档案的利用价值就会得到体现, 档案材料本身越准确、真实、详细越能为破案工作提供帮助, 以便为国家和个人挽回更多的经济损失。培养和栽培一批信息数字化档案管理人才, 联合开发档案的信息资源, 为档案的利用工作提供服务。
三、总结
档案管理工作是用科学的方法和原则管理档案, 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为适应现代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档案工作要突破原有的思路和模式, 在学习中不断创新改革, 规范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 才能走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之路, 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安春娥.试论高校学报档案的管理、开发与利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2) .
[2]史淑琴.对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网络化管理的探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2) .
[3]杨静.怎样加强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
[4]刘瑛.质疑档案工作能否产业化管理[J].兰台世界2010年第7期.
企业人事档案现状与创新发展 篇7
人口的流动必然影响到工作的变动, 为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人事部共同制定颁发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时规定》中指出:在人事调动或职务变动时, 有关单位应及时将其任免通知告诉人事档案管理部门, 档案管理部门应密切配合, 避免“无头档案”的出现。同时个人还应及时向企业索要人事档案并转交新单位, 保证人事档案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充;此外, 档案管理部门还应定期作好检查、核对工作, 保证人档一致, 防止对人事档案的涂改、销毁和撤换, 确保人事档案的真实准确性。其中“无头档案”的处理相比更要谨慎。:
(l) 认真鉴别档案材料的保存价值。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处理“无头档案”时, 首先鉴别档案材料是否具有保存价值。对一般性简历登记表格和作为组织参考性的人事档案, 可以登记造册, 报领导批准后销毁。对重要的有保存价值的人事档案, 要继续保存, 或查清下落, 转给有关部门。
(2) 仔细分析, 认真查阅档案人的下落。可以通过人事档案的形成部门、当事人原来工作单位、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等线索进行查询。
(3) 经过多方查询, 确实找不到下落的“无头档案”, 根据规定可转当事人原籍档案馆保存。当事人人事档案不齐全的部门, 可以向当事人原籍档案馆查询。
二、不断完善企业人事档案内容制度
工作档案是记录个人职业生涯过程中的成长录, 影响到后一阶段的职业发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要求人事档案记载的内容能全方面反映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社会活动, 因此, 必须把反映个人业务水平、工作业绩、个人信用、职业培训、违法记录等方面的内容纳入人事档案中去, 适当采用定量指标考核作为对个人工作业绩和态度的记录, 突出个人能力的发展, 提高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
1、突出员工“个性”彰显“特性”
性格决定能力, 直接反应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事档案中有更多关于个性特征的纪录, 利于决策者根据下属个性的了解将其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员工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除了能将个人能力发展到最大, 除了获得与工作成正比的收入外, 各个成员之间性格互补还会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
一份“特性”鲜明的档案, 在对现有单位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有很大帮助外, 还可以为员工应聘到下一单位起到提点作用。如此, 既不浪费企业甄选时间, 还能让员工尽快在新的岗位上发挥能量, 是用人单位纳贤的最要参考。
2、杜绝主观臆断
我国目前记录个人经历德才的人事档案大多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客观简单的经历记录和情况写实, 一是所在组织给予的评语鉴定。
用人单位的鉴定评语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个人的信誉档案。为避免上级领导的主观臆断而造成的人才流失, , 企业人事可以制定各项指标来衡量或总结一个人的德才能绩。这些指标应当由权威部门根据不同的职业制定不同业绩考核标准, 以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使个人的工作业绩和各方面的表现有客观、量化的记录材料, 以此来增强人事档案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3、排冗留精, 补充新内容
人事档案中应该保留最精简恰当的内容, 摈除无实际用处, “客套话”的内容。首先应该确定人事档案内容设置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和改进;相关决策机构应当审时度势, 规定新的归档范围, 淘汰参考作用不大、不适应新需求的材料, 降低冗余劳动量, 把价值大的材料突显出来。
社会的发展讲求创新进步, 人事档案的内涵应得到相应的扩大和丰富。除了包含个人履历、个人能力之类的记述性材料, 还应当包含更能表现个人品德的内容。新的时代, 人的信用度越来越受用人单位重视, 员工的个人品行远比工作能力更重要, 这也是很多单位认同的。因此, 在新形势下, 人事档案中可以增加个人信用的记录以及所受到的信誉嘉奖。这些都将为人事档案锦上添花。
三、对人事档案工作进行考核评估
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竞争机制, 需要制定完善的人事档案评估体系。以人事档案的利用和对人力资源最大化的开发为评价宗旨, 以个人的业务能力考核、职业道德评价等定量和定性指标为评价标准, 最后对个人的岗位、薪酬的评判依据, 进而形成企业员工完整的人事档案管理和人才评价体系, 带动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
主管部门定期考核:主管人事档案的部门, 有义务对企业人事档案的保管进行监督, 可以采用定期考核的办法来执行。确定考核范围与频率, 保证依法检查, 统一服务标准与收费标准, 制定健全的考核标准。对所辖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定期检查考核, 对合格的机构颁发许可证, 并实行年检制度, 对不达标准的机构进行整顿、人员培训, 或撤销其管理权限。此外, 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要进行培训并实行资格证制度, 并定期考试更新知识, 将主管部门考核的制度落到实处。
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专业评测: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现顺应了当下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中介机构不仅对各个文件寄存中心的管理理念、方式、查全查准率等进行测评, 还当对其管理的人事档案进行考核, 设置不同的人事档案管理级别, 对人事档案保管机构进行专业测评。
在现有基础上的创新改革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人口发展的需求, 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 更好地为企业的竞争发展服务。
摘要:流动人口增多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个人经济价值的创造则与其从事的职业息息相关。企业发展之本要有完善的人事管理, 而人口流动的频繁以及职业选择的宽泛却使之成为难题。在新形势下, 如何进行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提出可行性的创新建议。
关键词:人口流动,企业发展,人事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彼得斯, 罗伯特·沃特曼著, 戴春平等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
[2]、王益明, 《人员素质测评》,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论文 篇8
一、档案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 利于维护企业权益。
1. 维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企业知识产权主要指企业的专利权、著作权以及商业机密权等, 是企业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所创造出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一种标记, 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的突破点, 因此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而企业的档案完整的记录了其知识产权的创新、发展的整个过程, 可以作为企业拥有某种知识产权的法律凭证。当知识产权出现外泄、抄袭、产权纠纷等问题时, 企业就可以利用其产权档案来维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因此, 可见档案的恰当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在平时对档案进行合法、完整的保存和管理有利于减少其在企业竞争中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 即使出现产权纠纷, 也能够胜券在握。
2. 维护企业档案的安全性。
所谓的企业档案的安全即是对企业进行良好的管理和保护。要严格做好对企业档案的保密工作, 认真做好企业档案的整理与保存, 以防止档案的丢失和泄密等问题的出现。从而来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 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 档案管理对资料的保存与利用, 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档案管理便是将从企业创立开始到发展得过程中, 对文件、图片以及实物等大量材料进行保存并加以利用。企业家可以根据所整理和保存的各种资料提取汇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而企业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捕捉市场中瞬息万变的发展机会, 这就可以实现企业档案为企业的文化、形象以及企业精神等实现二次深层次的开发。因此注重对企业内外信息、知识的收集、保存于有效利用, 可以使企业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增值, 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 简化工作程序,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工作任务, 因此所要经历的工作程序也较为繁琐, 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工作的开展。良好的档案管理, 可以使工作人员根据相关的档案资料如:文印收发、签章盖字等原始凭证有程序的逐级进行手续办理, 这就可以防止工作人员在需要某些原始材料的时候, 找不到资料, 以至于晕头转向。因此, 档案管理有利于简化企业管理工作工程中的工作程序, 提高企业管理。
二、档案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创新
(一) 管理观念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 企业和档案部门的管理思想观念也应该不断进步, 不断创新。首先, 应该增强企业档案管理的意识, 明确认识到档案管理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企业的干部之间、干部与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人员之间应该加强交流, 了解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做到重新认识档案管理。正如我国提出的关于档案管理的“三个体系”建设, 在档案管理中, 企业应该转变过去的管理观念, 不再遵循以保密、服务领导为中心, 以纸质文件管理为重点的宗旨。而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使档案管理实现服务大众化、管理信息化、形式多样化的要求。
(二)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于任何单位和企业来说, 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这一方面。企业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 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 确定相适应的培养目标, 增强专业档案管理人才的实效性。首先, 从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着手, 让其具备较强的管理意识。即先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理论培训, 让其学到到足够的专业的管理知识。其次,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培训, 让其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管理当中。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既具备先进的档案管理理论, 又有专业的管理素质和实践能力。最后, 要为档案管理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培养环境。良好的培养环境对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不仅需要企业管理者的支持, 还需要档案工作者自身的努力与政府、社会的相互扶持下行成一个良好的培养氛围。
(三) 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指档案管理部门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加强对档案信息材料的收集、整理、开发以及利用。通过把分散的信息以信息化的形式存储起来, 并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管理, 以网络化的方式将其连接起来, 从而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达到资源共享。由于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较低, 主要以人力管理为主, 人为干扰因素太严重, 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管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针对这一不足, 企业应该加大信息的宣传力度, 培养公司员工的信息管理意识, 营造良好的信息管理氛围;其次, 公司应该多开展计算机技术培训活动, 对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网络和信息的培训, 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从而, 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四) 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档案管理中档案的安全问题是企业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 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1. 构建具有立体化的安全保障体系。
由于档案信息系统具有复杂性、开放性以及多面性的特征, 因此要建立一项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安全防护系统。根据教育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 我们可以知道档案信息的安全水平主要由其中最薄弱的一项环节所决定,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安全系统发生崩溃。因此, 企业在档案信息管理中, 应该从整体着眼, 从威胁档案信息的每一个因素出发, 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漏洞, 从而提出并构建一个全面的, 具有立体化的安全保障体系。
2. 管理与技术并重。
管理与技术并重是进行安全防护的一种基本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威胁档案安全的方法越来越先进, 因此, 在建立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时, 应该采用最先进的防护措施, 从系统的设计、人员的管理、制度的规范到技术手段的实施等各方面对档案信息进行安全保障。
3. 长期规划、持续运作。
对于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 企业应该具有长远的目光, 做好长期的、持久的规划, 从而实现长治久安。如:企业可以采用PDCA管理模式, 首先明确企业需要, 做好规划, 制定出适宜的应对策略。其次, 在面对具体事故时, 实施解决方案。再次, 通过具体检查, 发现其不足, 以巩固成果。最后, 改进和完善不足, 采取长久的后续措施。
档案管理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完善的档案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而不完善的档案管理则可能会为企业带来经济、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因此, 企业应该看到档案管理对其发展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高度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且, 企业还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不断创新档案管理的发展, 从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金.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以福建龙岩烟草工业有限公司为例[J].管理观察.2009 (15) .
[2]张俊萍.浅淡企业档案工作标准化[J].山西科技.2006 (06) .
[3]李维红.浅谈企业人事档案地位与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14) .
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论文 篇9
关键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创新;硬件实施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有其特殊的专业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对基建档案管理人员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也在逐渐地进行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需要。下面将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管理有所忽视
要想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科学性,首先应保证档案的完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管理人员对基础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却在建设的过程中常常忽视积累的文字材料。主要表现为:在认识程度上明显不足,虽然形成了相关的文件资料,却很难进行使用;在管理中只重视建筑工程质量上的管理,而忽视了文档管理;此外,档案的管理部门与基建部门之间沟通甚少,对竣工文件等不能完善地进行管理。
2.缺少完善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很难建立起一套适用于档案管理的标准规范用来规范基建档案。当前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由于档案的时间跨度比较长,而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可能出现管理人员的调整,而每个人对档案的分类理解都会出现不同的看法,因此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就很难达到统一。
3.缺少综合性强的管理人员
当前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基建技术人员兼职,或者是其他的档案管理人员兼职,缺少既懂得基建专业知识,又有档案管理能力的综合性管理人员。基建技術人员虽然在基建业务上比较熟练,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对材料很难进行科学的整理、归档。档案管理人员虽然懂得怎样整理档案,也有着较强的档案管理知识,但他们普遍对基建业务不熟悉,对档案材料的范围也不是十分明确,再加上工程建设单位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等,使得档案材料出现了不完整的情况,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建设。
二、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应用
1.强化基建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
在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的资料管理工作不同,基建档案管理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要求基建档案管理人员不仅掌握一定的基建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足够的档案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对基建档案进行正确的分类整理,从而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最好,并在日后的生产建设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界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说为基建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起基建档案管理系统,将原有的档案整理备份到信息化管理中,不仅方便了日后的查找,更重要的是即使档案遗失,也能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找到备份的档案,而不会因此耽误日后的工作。
3.强化硬件设施
要想切实地保障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应尽量地将档案管理做好,保证每一个档案管理库房都能够达到应有的安全标准。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及时地建立起档案管理大楼,在硬件设施上保证基建档案管理的安全。此外,应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强化档案管理责任制,积极地落实好档案管理“八防”工作。对档案室门口及周边的一些危险物品应及时清理,以便保护档案安全。
4.完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基建档案制度需要覆盖全面的档案工作,在基建项目建立的初期就应将档案管理深入到每一个工作的环节中。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一定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让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积极地按照管理制度工作,形成良好的风气,同时高校应定时监督检查,保证基建档案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对档案的管理人员要求也比较高,要求基建档案的管理人员不仅有一定的基建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档案管理知识。虽然当前我国高校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仍然不够完善,但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不断地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就一定能实现科学的档案管理。在当代信息化发展迅猛的时代,做好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就一定要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尽量数字信息化,这样才能帮助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玲.我国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对策初探[J].硅谷,2010(04):24.
[2]李纯.加强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02.
[3]秦馨.新形势下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思考[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01):8.
浅谈企业人事档案现状与创新发展 篇10
1 我办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1.1 管理基础薄弱
当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薄弱, 未建立健全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对人事档案管理重视不足
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与员工仅是雇用关系, 花精力投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会浪费企业资源, 没有必要。因此只是在形式上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而并没有实际支持该项工作。这种现象不断的强化, 从而导致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都不健全, 更别提科学性和先进性了。
1.1.2 人事档案检查、监督不力
大多企业的人事档案长期凌乱、无人问津, 不能充分发挥其功用。由于企业没有定期对人事档案进行整理、检查, 使人事档案管理存在漏洞, 新增的材料缺乏连续性, 甚至部分员工的档案资料丢失;甚至有些企业人事管理人员借调岗或单位合并的机会把未整理的档案资料移交出去, 推卸责任, 给员工本人以及新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增添了许多麻烦。
1.1.3 档案传递存在问题
档案传递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企业相关的操作程序不规范, 档案传递不及时, 二是企业不按传递制度, 将人事档案当普通邮件寄件或不做机要传递, 在未填写传递单、未密封的情况下就给本人自带, 导致人事档案被篡改、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1.1.4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死角
当前大多数企业都以经济效益为主要指标来对企业管理进行评判, 至使企业为追求利润而采取许多短期行为, 在企业营运过程中放弃了人事档案管理, 从而导致人档分离、档案自存、档案散乱、丢失、篡改等违背档案法规的行为出现。甚至有些企业把经济发展贡献做为依仗, 不重视档案工作, 极大的影响了档案部门的正常工作。
1.2 企业人事档案质量差, 直观性、准确性、完整性不足
一是企业在进行人事档案资料收集时, 内容不详实, 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二是所收集的资料缺乏完整性以及准确性。有些企业的人事档案的内容仅包含员工的姓名、年龄、性别这些基本信息, 而对反映员工学历以及其他方面的实际情况的资料则不足, 三是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在填写或录入员工档案资料时不够严肃认真, 甚至随意更改, 导致档案内容存在错误。此类人事档案不能为选人、用人提供准备的依据, 影响了员工的晋升以及调岗, 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没有实际参考价值。
1.3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有些企业管理人员仍采取手工编辑、检索, 而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运应档案管理软件。这种管理方法无法形成员工的工资级别、职务任免等材料或不能及时归档, 并因此而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一方面, 有些人利用档案管理的漏洞, 伪造档案资料。例如将提前工作时限, 变更学历、年龄等等。另一方面, 有些企业出于某种目的, 故意更换材料或隐瞒事实, 造成虚假或不全人事档案信息。这两种情况, 都有损档案材料的真实性、严肃性、权威性。而人事档案资料的失真, 必然就会影响对人力资源计划中的人力配备、退休解聘、人力补充、使用等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使用人单位出于被动状态, 特别是现在一般采用先进人后调档的方式对人员进行录用, 一旦用人单位发现问题, 已无法更改。
2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创新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得知企业在人事档案管理上还存在许多漏洞, 因此企业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上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 让其充分的发挥其作用。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为企业人事档案工作人员提供切实的帮助, 并解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要尽职尽责, 加强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原则、严守制度, 尽力管好用好人事档案,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组织人事工作。人事档案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树立起自我的档案意识。对于那些不重视建立人事档案的企业, 企业员工要注意定期督促相关管理者客观公正地建立自己的人事档案。如果每个员工都能对自己的人事档案重视, 一旦档案内容发生变化, 员工就会以书面方式及时告知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这样更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做好人事管理工作, 避免出现“无头档案”, 同时也可以针对其管理的人员的特长进行人事安排, 使他们扬长避短。
2.2 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
现代化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时应结合实际情况, 采取当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 使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如:如制订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管理条例、档案管理部门及其职责、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借阅制度、人事档案管理的查阅、借用和传递制度等等制度, 并通过完善的、有效的制度来强化规范人事档案管理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归档、查阅、借用、传递等工作, 从而确保人事档案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挥最佳的效力。
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 可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设备, 来缩短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的处理传递的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利用现代的信息处理技术的新型载体, 如机读人事档案管理、声像人事档案管理、电子人事档案管理等等, 通过这些方法大大的节约相关人员查阅人事档案的时间, 提高了服务质量。
2.3 加强对人事档案专业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想做好本职工作, 必须具有过硬专业的知识、良好的文化素养。因此, 要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来提高他们的相关素质。通过培训, 使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尽快适应现代科技以及人事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 让他们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积极创新, 做好知识更新、引进、消化, 并适应信息技术的运用, 能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来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管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具有了以上素质, 才可能对充分发掘档案信息化平台的潜力, 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使企业人事档案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结束语
传统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已不能适应现代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做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就必须从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多方面来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从而让企业人事档案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人事发展的需要, 为企业的人事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羊建国.对当前人事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 2005 (4) .
[2]李莉虹.关于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 2010 (6) .
【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论文】推荐阅读:
企业档案工作的创新09-28
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06-27
博物馆档案工作的创新06-15
档案工作中的创新思维06-28
档案馆服务工作的创新09-04
档案工作创新建设06-06
档案工作创新探究08-07
创新油田人事档案工作10-14
学校档案工作创新认识06-06
创新档案服务工作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