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体温计

2024-09-14

电子体温计(精选7篇)

电子体温计 篇1

前言

电子体温枪自诞生以来, 因为其快速、准确、方便的特性广泛地得到人们的认可, 其克服了传统体温计的最大缺点, 成功地在短时间内, 甚至是马上显示出测试结果。国内开始接触体温枪是在90年代中后期, 但真正开始步入普通民众的生活是在90年代后期, 因为PCB技术的发展, 使电子体温计的价格开始下降, 从而能够被人们所接受, 不会因为价格问题可望而不可及, 并逐步走入日常家庭中。

一、现代电子体温计造型

电子体温计分为接触和非接触式, 其各自具有不同特点:

接触式电子体温计, 其一般接触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使用方式与传统的体温计一致, 在人的口腔、肛门、腋下等人体位置测试人体温度。其设计特点是有一头为金属接触点, 其与人体接触, 从而感应人体温度。另一种是新型的接触式电子体温计, 其通过接触被测试人的额头、内耳, 太阳穴等位置测试人体温度。其设计特点为一头是热感装置, 但是却比第一种金属测试头较为大, 机型接触装置直径一般为6~10毫米。

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 一般都是采用红外热感应来达到测试人体温度的目的, 其前身是工业用的红外电子温度计, 因此, 现在市面上的这类体温计都和原来的工业用温度计的外形非常相似。

二、儿童电子体温计的特点

一般来说, 儿童的产品造型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颜色鲜艳, 一般都为明度, 纯度较高的色彩, 因为儿童对于此类色彩较为敏感, 同时也比较有兴趣, 能偶吸引到较多的注意力。第二, 形状新奇, 儿童喜欢少见或是有趣味的造型。第三, 肌理柔和, 儿童是在对外界不断探索的, 对于产品的触感比较注重, 同时, 由于儿童自我保护不够, 那么产品的肌理和表面处理也必须比较严格, 避免产品对儿童的不适感或者伤害。第四, 结构简单可靠, 由于儿童在使用产品时候并不会按照正常的使用方式, 可能会对产品造成一点的损坏。

根据产品造型的要素, 我们从以下几点分析家用儿童电子体温计的造型:

1、形态

形态是造型的中心, 其他要素都是围绕它来进行的[1]。在设计时候, 一开始就需要以形态来考虑儿童电子体温计的大概造型和设计理念。本文主要从儿童喜好的形态和使用者的人机出发。采用卡通能够提高儿童兴趣, 但是考虑到电子体温计是一种测试体温的简便仪器, 不适合经常被儿童作为玩具, 那么其形态只是起到减少儿童对测量体温的焦虑感和排斥感为主。儿童电子体温计的形态的思维方式可用仿生学出发, 儿童对于这一方面也是相对容易接受和喜爱的。

2、结构

儿童的用品一般都采用简单牢固的结构, 在结构上尽量减少棱角和伸出长条的细枝, 以防儿童在使用时候收到伤害。在体温计中, 一般采用的是无螺丝扣位固定, 这样不会产生螺丝由于使用时间过长而掉落, 使得产品出现结构不稳定。同时, 扣位固定可以减少人工和结构不稳定, 但是, 其对于结构设计和产品的精确度有非常高的要求, 这个就需要外型设计师和结构设计师做到高品质的设计, 同时对于产品材料也有较高的要求。

3、色彩

色彩方面在本文一开始就已经有所探讨, 儿童喜欢颜色鲜艳, 一般为明度, 纯度较高的色彩, 此类色彩对于儿童来说较为敏感, 同时也比较有兴趣, 能偶吸引到较多的注意力。纯度最高的红色、蓝色、绿色、黄色更是儿童最为喜欢的颜色。普遍来说, 儿童对于明度、纯度较低的颜色比较不感兴趣, 甚至对于深色有排斥感。

4、肌理

肌理也可以理解为儿童对于触觉的敏感度, 儿童皮肤、感觉器官都是比较敏感的, 其对于产品触觉的反应也有较大不同。有些儿童喜欢用脸、嘴唇等摩擦柔软的被子, 这个是儿童对于触觉敏感的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由此可见, 儿童在触觉方面也有着很高的敏感度。

总结

综上所述, 而儿童家用电子体温计的造型需要结合其形态、结构、色彩、肌理等因素考虑。在通过对一些市面上的产品进行分析, 结合儿童的喜好、习惯等, 做出一定的细节方向引导。

形态是造型的中心, 其他要素都是围绕它来进行的, 仿生形态对于儿童是相对容易接受和喜爱的。儿童的用品一般都采用简单牢固的结构, 在结构上避免棱角, 防止儿童在使用时候受到伤害。电子体温计一般采用无螺丝扣位固定, 这样不会产生螺丝由于使用时间过长而掉落, 使得产品出现结构不稳定。色彩方面则多用明度, 纯度较高的色彩, 此类色彩对于儿童来说较为敏感, 同时也比较有兴趣, 能偶吸引到较多的注意力。纯度最高的红色、蓝色、绿色、黄色更是儿童最为喜欢的颜色。普遍来说, 儿童对于明度、纯度较低的颜色比较不感兴趣, 甚至对于深色有排斥感。肌理则是儿童对于触觉的敏感度, 柔软、细致的产品肌理会加强儿童的亲切感。在考虑这几个方面之后, 加上产品在细节方面的处理和细化, 儿童家用电子体温计的造型才能够比较符合人机和设计的理念。如图, 在接触儿童的部分使用了较为柔软的橡胶, 同时, 根据传统父母测试额头温度的方式, 改进了额温计的使用方法, 使得儿童能够体会到使用者的关心, 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儿童反感。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已有电子体温计, 分析产品中存在的问题, 从电子体温计的形态、结构、色彩、肌理、使用方式等方面入手, 并且结合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因素, 提出新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式, 为儿童电子体温计外形设计和使用方式的改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体温计,使用方式,造型研究,儿童

参考文献

[1]李宇:《低功能低失调数字体温计的研究与设计》, 湖南大学, 2006年3月1日。

[2]户川达男, 体温计的发展与现状,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1989年第12卷 (3) 。

[3]邱松:《造型设计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7月 (一) 。

电子体温计 篇2

关键词: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监测,重症患者护理,实验研究

体温 (body temperature) 是指身体腹腔、胸腔以及神经中枢的温度, 也称体核温度 (core temperature) [1]。体温是机体内活动的客观反映, 也是判定机体状况的一项重要生命指标[2]。腋下体温测量仍为常用的测温方法, 同时由于水银体温计测温误差小、准确、稳定、使用容易以及便宜等特点, 应用广泛。但水银体温计测温时间长, 对于放置位置也有要求, 而在临床中, 对于消瘦或不能合作的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要求持续观测体温变化, 对此水银体温计则难以做到, 因此我们选择心电监护仪上电子体温监测探头与和水银体温计进行比较, 选择最佳的测量工具, 观察其可靠性。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入住山西煤炭中心医院ICU的患者50例, 其中男性24例, 女性26例, 年龄在40~50岁之间, 其中急性胰腺炎15人, 食管癌术20人, 慢性疾病15人。所有患者均无背部及腋下手术、炎症、创伤史, 试验中去除全麻术后未清醒患者。

2 材料与方法

2.1 测量工具

检验合格的水银体温计, 每周严格进行校队, 使误差小于0.2℃。心电监护仪 (惠普公司, Agilent型监护仪) 的电子体温监测探头。

2.2 体温计检查方法

全部体温计水银柱甩至35℃以下, 在相同的时间放入已测量准确的39℃水中, 并于3min后取出, 读取读数, 如误差在0.2℃以上或玻璃有裂隙者均不能用于实验。

2.3 测量方法

50例患者分别采用水银体温计及心电监护电子体温监测探头两种方法测量体温。病房室温为22~24℃, 监测时间分别为8am、10am、12n、2pm、4pm、6pm, 所有读数均有专人读取记录, 以降低误差。

水银体温计测量方法:检查水银体温计有无破损, 将水银柱甩至35℃以下, 夹紧于患者一侧腋下, 约10min后记录结果, 如患者不便, 需护士协作完成测量。

电子体温监测探头测量方法:监测仪测温电极放置于脊柱与肩胛骨之间大约斜方肌位置, 背部皮肤与床紧贴, 通过监护仪器上的显示读数, 并记录, 读数时间应与水银体温计读数时间一致[3]。

2.4 统计学方法

本试验采用自身对照法, 结果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 均用均数±标准差 (χ—±s) 表示, 计量资料用u检验, 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

3 结果

两种方法在8am、10am、12n、2pm、4pm、6pm六个时间点的测量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

4 讨论

常用的水银体温计的应用已经有一个世纪了, 它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原理制成,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其测量结果稳定可靠, 但仍有很多缺点:测温时间长, 容易汞污染, 有学者甚至提出禁止应用水银体温计, 原因是其破碎对人体可能存在汞中毒的危险, 尤其是对儿童患者。对于重症患者、婴幼儿以及昏迷患者操作不方便, 因为婴幼儿不能够配合, 使得体温表水银端不能放置到合适的位置, 进而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不能及时反应出病情的变化, 有时甚至会贻误病情, 给临床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尤其对昏迷的重症患者, 经常需要护士协助夹紧水银体温计, 这时护士对其他患者的看护就要减少, 且测量也会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增加了临床风险。

临床医师常常需要准确而连续地, 同时又是非创伤性地监测体温[4], 有实验表明动态体温遥测装置, 可远距离及连续进行体温测量, 其临床使用更安全和简便[5], 而现在一般ICU的心电监护仪上都有体温监测探头, 它的使用为临床体温监测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 24h动态体温记录仪采用硅二极管做热敏传感器, 实验表明, 硅二极管正向管压降具有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正温度系数特性[6]。由于热敏电阻温度计体积小 (2~4mm3) 、吸热少, 可以很快与体温达到热平衡, 很小的温度变化可以使电阻发生较明显的变化, 测温灵敏、快速, 经过我们的实验中也可看出, 50例患者自身对照测得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证明两种测量体温的方法同样可靠灵敏。

同时, 体温监测探头的使用可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的体温监测, 从而达到实时监护[7], 尤其适用于危重患者及小儿体温监测, 而且体温监测结果可数字化, 同时具有储存功能, 更能反应出来体温的变化趋势, 这是水银温度计所不能比拟的。此外, 水银体温计容易破裂, 释放出汞蒸气, 给患者及护士造成意外的伤害, 但体温监测探头具有使用安全, 无污染的优点, 同时可用于测量皮肤很小范围的“点温度”的变化, 对于炎症、肢体血管病变、甚至骨肉瘤、乳腺癌等局部皮温较高的疾病均有辅助诊断和对病情监测等价值, 因此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多数ICU患者长时间卧床, 背部皮肤与床压紧贴也可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环境, 使背部散热少, 而深部体温需通过血液循环途径传导至背部, 为使背温达到相对稳定值, 测温时间至少需10min, 对于活动较频者应适当延长测温时间, 以保证数值准确性, 所以本实验中两种方法都经过了10min后才读取读数。

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电子体温监测探头使用时要调零, 同时读取体温数值时探头不能离开背部, 测温部位皮肤保持干燥, 使用后以75%酒精探拭, 探头导线应避免用力弯折, 且轻拿轻放[8,9]。

总之, 电子体温监测探头具有方便、安全、精确、无污染等优点, 对重症患者进行体温监测, 并可与其它监护设备一起使用, 以实现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护。

参考文献

[1]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6.

[2]喻坚.护理学基础[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72.

[3]崔成爱, 吴美福.ICU危重病人监测背部体温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 2007, 28 (4) :539-540.

[4]成芳, 杨军.体温监护系统的开发及其在重症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2003, 9 (8) :52-53.

[5]郑文瑶, 孟庆义.动态体温遥测装置与水银柱式体温计测温的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 2008, 14 (7) :796-798.

[6]钱艳芳, 韩巧英, 张新日.24h动态体温记录仪原理及性能测试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23 (7) :1973.

[7]Lisa S, Jutte, Kenneth L, et al.The uncertainty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ree electrothermomenters in therapeutic modalityresearch[J].J Athletic Training, 2005, 40 (3) :207-210.

[8]李楠, 王莹.电子体温检测探头在危重患者体温监测的意义[J].天津护理, 2007, 15 (2) :97-98.

电子体温计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消化道肿瘤总共2个病区, 随机抽取其中1个病区为此次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使用艾恒化疗的病人534例, 男299例, 女235例;年龄21岁~76岁, 平均42.6岁;文化程度:文盲44例, 小学96例, 初中168例, 高中117例, 大学109例;平均住院10.6d;病人均意识清楚, 可与人正常交流。

1.2 方法

1.2.1 工具的选择

为了保证测量工具的准确性, 我院肿瘤中心统一申请采购红外线电子体温计。统一产家, 选取通过国家质监局SMQ检测的产品, 避免在测量过程中因体温计质量不稳定的原因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

1.2.2 制定红外线电子体温计操作方法、流程及注意事项

红外线体温计为新型工具, 无操作流程可参考, 为了保证红外线电子体温计的规范使用, 特制订了红外线电子体温计操作方法、流程及使用注意事项。规范了体温计的测量部位及对环境温度及病人体表皮肤的要求等。测量时保持病人额部及左右太阳穴部位干燥无伤口, 并清除遮挡物, 如头发、纱布、帽子等。将红外线体温计置于额前、左右太阳穴2cm~5cm处, 按下按钮测量。直至显现温度数据。每例病人操作3次, 取平均值。

1.2.3 护士培训与考核

对红外线电子体温计的测量方法、流程及注意事项等集中进行培训及考核, 保证每个护士能正确的使用红外线电子体温计;对红外线电子体温计的工作原理、使用的目的等理论知识也进行培训, 保证每名护士在病人提出疑问的时候能准确、客观的解答, 保证使用过程中病人能很好地配合与支持。

1.2.4 校订方法的统一

红外线电子体温计目前还无统一的校订标准与方法。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保证病人的安全。我院肿瘤中心统一了校订方法:每周监测1次。采用水银体温计与红外线电子体温计在同一时间测量同一名工作人员的体温, 比较两者的结果。保证每台红外线电子体温计测量的结果与水银体温计相比, 最大误差在0.2℃以内。

2 结果

534例奥沙利铂化疗病人使用红外线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 测量的体温均与病情相符, 无医务人员及病人或家属对结果提出质疑。

3 讨论

采用新型红外线电子体温计测量奥沙利铂化疗病人的体温, 既避免了对病人的“冷刺激”, 又准确观察了病人的体温变化, 为临床医疗护理提供了第一手临床资料。填补了以前此类病人72h无体温记录的空白, 医生及病人均满意。病历中体温单一栏更加完整及美观。红外线电子体温计是通过物表发射出的能量来测量该物体的温度, 其测得的是人体表面温度。其优点是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反应快, 不足之处是容易受到室内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误差[5]。测量时护理人员如发现病人体温与病情严重不符时, 应再次复测体温或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 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病人体温, 以获取最准确的体温值。

红外线体温计的质量监测存在空白, 我国尚无相应的质量监测标准。我中心联系了院内器材科及院外质量监测中心等权威部门, 均无法对红外线电子体温计进行质量监控。统一校订方式是否符合质量监测的要求?怎样对红外线电子体温计进行质量是否合格的监管是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3年10月11日发起一项活动, 试图彻底消除水银在医用体温计中的应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一项声明中说:“水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十大化学品之一, 是一种会扩散并世世代代留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 给接触这种物质的人群带来严重的健康和智力损害。”世界卫生组织表明, 他们将与无害化医疗组织合作, 力争到2020年淘汰水银体温计以及使用水银的血压计。新科技带来新型测温计, 方便、快捷、能够避免交叉感染[6]。目前临床使用红外线电子体温计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Grothey A.Oxaliplatin-safety profile:Neurotoxicity[J].Semin Oncol, 2003, 30 (4) :5-13.

[2]Wilson RH, Lehky T, Thomas RR.Acute oxaliplatin-induced peripheral nerve hyper excitability[J].J Clin Oncol, 2002, 20 (7) :1767-1774.

[3]李风君.奥沙利铂致外周神经毒性反应防治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2, 26 (2C) :481-483.

[4]闫亚青.电子体温监测探头与水银体温计在ICU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10, 24 (9C) :2506-2507.

[5]周娴, 赵梅珍, 燕群美.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人迎穴温度的可行性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9) :11-12.

利用C#开发电子病历系统体温图 篇4

体温是电子病历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数据,比如某病人体温升高可以让临床医生知道该病人有发热的症状。在电子病历系统中,体温单所针对的用户是医院的护士。护士每天记录病人的体温等各项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系统自动生成电子体温单,并绘制成曲线图。体温曲线图直观地显示了病人的体温等相关数据,这些数据与有关疾病和治疗的知识相结合,可作为进一步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的基础。

笔者参与开发的电子病历系统根据某大型医院的实际需求,在.NET平台下全程采用C#语言开发实现。本文着重介绍电子病历系统中体温曲线图的设计和实现。

1 电子病历系统主要功能

本系统根据医院的实际需求,最主要的目的是采集病人的数据,使之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所需要的诊断和决策信息,更进一步的目的是这些信息能够用于临床科研。系统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2 体温曲线图的设计与实现

2.1 体温表的生成

在电子病历系统中,每个来院就诊的病患在医院就诊期间会产生一个病历号,这是标志病人的确定码,通常在数据库系统中也作为惟一的对应码和关键字。病人入院后,护士对病人进行体温、脉搏、呼吸等各个方面的检测,将这些数据录入到电子病历系统中,系统则自动生成体温单。

在病人的体温单中,需要记录并分析病人的体温变换情况。体温单信息的“体温”、“脉搏”、“呼吸”这三项信息是要每隔4个小时记录1次,分别在4时、8时、12时、16时、20时、24时这几个时间段。而“大便次数”、“小便次数或量”、“摄入量”、“排出量”、“血压”、“体重”等信息是1天记录1次。根据体温单信息,以1天为1个单位,画出1天内病人在各个时间段的“体温”、“脉搏”、“呼吸”的曲线变化情况,以及记录的“大便次数”、“小便次数或量”、“摄入量”、“排出量”、“血压”、“体重”等信息。整个体温图1次只显示7天的情况。在体温图中用坐标以及曲线描述病人体温的连续变化情况,直观地满足了护士对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等信息的录入和查询的需要。图2是体温单显示界面。

2.2 体温图的绘制

体温图是根据体温单的数据自动生成的。由于体温图每次只显示病人7天的体温变化情况,所以设计了翻页的功能,对住院时间久的病人通过翻页每次跳过7天,保证病人的体温信息完整的显示。

2.2.1 C#的GDI+绘图

体温图的绘制由.NET基类集组成的GDI+实现[4],这些基类可用于在屏幕上完成定制绘图,能把合适的指令发送到图形设备的驱动程序上,确保在显示器屏幕上显示正确的输出。

在GDI中,识别输出设备的方式是使用对象设备环境(DC)。该对象存储特定设备的信息,并能把GDI API函数调用转换为要发送给该设备的指令。实现画图的功能要使用到GDI+画图技术。通过重写Form类中的OnPaint(PaintEventArgs e)执行画图操作。

在OnPaint()中,首先从PaintEventArgs中引用Graphics对象,绘制图形。最后调用基类的OnPaint()方法。

在应用程序第一次启动,窗口第一次显示出来时,也调用了OnPaint(),所以不需要在构造函数中复制绘图代码。

由于整个体温图比较大,而显示窗口定为800×600,为了能完整显示体温图文档,需要在文档超出窗口时,通知窗口在右侧出现滚动条。为此,把整个文档区域定为(800,1 886)像素,并在窗体设计器的属性中把AutoScroll属性设置为True。这样,在体温图超过窗口时自动出现滚动条。

2.2.2 绝对坐标到相对坐标的变换

在一般的绘图代码中,由于所绘制的图形区域一般不超过窗口的大小,所以不需要特别的注意。Graphics实例在默认情况下把坐标解释为是相对于窗口的,它并不知道滚动条的情况。当用户滑动滚动条时,Windows没有要求应用程序重新绘制已经显示在屏幕中的内容。Windows只指出屏幕上目前显示的内容可以平滑的移动,以匹配滚动条的位置。对于多出来的文档部分,在应用程序第一次显示时,没有绘制这部分窗口,因为在滚动窗口前,这部分在窗口区域的外部。这表示Windows要求ScrollShapes应用程序绘制这个区域。它将引发Paint事件,把这个区域作为剪切的矩形,在窗口中和原来的图形一起显示出来,这样会出现一个窗口中有多个图形重叠,造成图形的混乱。

解决的方法是把Graphics实例默认的坐标表示为相对坐标,即坐标是相对于窗口的左上角,而不是文档开头的左上角,把绝对坐标转换为相对坐标。这里用图3说明这一转换。

实线矩形标记了屏幕区域的边框和整个文档的边框。虚线矩形标记了试图要绘制的矩形和椭圆。P标记要绘制的某个随意点。在调用绘图方法时,提供Graphics实例和从A点到P点的矢量,整个矢量表示为一个Ponit实例。而实际上需要的是从点B到点P的矢量。问题是,这里只知道从A点到P点的矢量,这是P相对于文档左上角的坐标,而要在文档的P点绘图。另外还知道从A点到B点的矢量,这是滚动的距离,它储存在Form类的一个属性AutoScrollPosition中。要知道从B点到P点的矢量只需要进行矢量相减即可。Graphics类的TranslateTransform方法可以进行这些矢量的计算。这里给它传送水平和垂直坐标,表示窗口驱谴、与的左上角相对于文档的左上角的矢量(AutoScrollPosition属性,它是图中从A到B的矢量),然后Graphics设备考虑窗口区域相对于文档区域的位置,处理这些坐标。只要在绘图代码中加入以下语句:g.TranslateTransform(this.AutoScrollPosition.X,this.AutoScrollPosition.Y);即可解决坐标转换的问题。

2.2.3 体温图的绘制技术

体温图的绘制根据体温单中病人的相关信息,利用才C#的GDI+可以绘制出相应的体温曲线图。在程序中首先进行绝对坐标和相对坐标的变换,然后用Pen类定义画笔,用Brush类定义画刷颜色,对于需要填充的地方用画刷进行填充,再调用Graphics类的DrawLine方法画出所需的线条。在DrawLine方法中,需要提供画笔类型,线段起点和终点坐标等参数。

体温图初始化之后,根据从体温表传递的病人编号作为体温图中的全局变量,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并把查询结果转换为坐标,传递给画图方法DrawLine和FillEllipse,画出图形。图4是一张体温图显示界面。

2.2.4 体温图中翻页的实现

由于体温图每次只显示病人1周的体温变换信息,要显示1周之前的体温信息,可以使用翻页功能。实现翻页功能主要利用在读取数据时使用到的Read()方法的特性。通过Read()方法在读取数据的同时把当前的指针向下移动1位。最初它位于数据集的第一行之前,因此第一次调用Read()将把指针置于第一行上,使它成为当前行。随着每次调用Read()导致指针向下移动,按照从上至下的次序获取数据集行。代码如下:

其中变量n为全局变量,由翻页按钮对其进行赋值。以当前的变量n减1乘7为所需跳过的间隔数,以日期为单位,对数据集中的日期进行筛选,选出这一周的日期储存到数组array中。

3 结 语

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HL7 的标准化要求[5],当前国内电子病历的研究还很不完善,要制定出比较完善的适应国内医院使用的电子病历原型系统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探讨利用C#绘制电子病历系统体温图的技术,试图对完善电子病历系统做有益的尝试。电子病历系统相关的研究内容将会不断发展和深入,而电子病历的技术构架和软件流程也将会越来越成熟。

摘要:电子病历系统是一个高新科技项目,体温是电子病历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数据。介绍基于C#语言的电子病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电子病历系统中体温图的开发和实现,重点介绍利用C#实现该体温图的过程,对如何利用.NET基类集组成的GDI+实现体温曲线图的设计思想和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并给出相关的源代码。

关键词:电子病历系统,体温图,C#,GDI+

参考文献

[1]HIMS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Committee.HIMS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Definitional Model Version 1.1,2003.

[2]薛万国.我国电子病历研究进展[J].信息管理,2005,25(2):17-19.

[3]肖强,吴伟斌,陈联忠.电子病历系统的主要实现技术[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4):207-209.

[4]Chris H.Pappas W.C#精髓[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5]Todd Freter.HL7 ebXML Demonstration Overview.Intro-duction for HL7[R].XML Technology Center,Industry Ini-tiatives,Sun Microsystems Inc,2001.

电子体温计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1—8月, 本院骨二科共为1 500例住院患者测量体温。男850例, 女650例;年龄18~91岁, 65岁以上283例;体温正常780例, 发热720例。

1.2测量方法

口温测量选用上海医用仪器厂生产的水银体温计。耳温测量选用德国博朗PRO 4000红外耳温计。测量时间均为14:00—15:00、18:00—19:00, 环境温度20.0~25.0℃, 环境湿度45%~55%, 被测量对象在进食前或进食后1小时。

1.2.1 红外耳温计测量方法

正确放置新的、干净的探头帽之后, 红外耳温计自动开机, 等待就绪信号蜂鸣音。拉直外耳道, 将探头柔和地放入健侧耳道, 尽量将耳道口封住, 使探头更接近鼓膜, 按下开始键然后放开, 听到一声长的蜂鸣音, 指示灯会持续发光, 表示测量结束, 移出探头, 阅读显示屏温度的读数。测温耗时4~5秒。

1.2.2 水银体温计测量口温的方法

将水银体温计消毒后甩到35℃以下, 放于患者舌下, 指导其紧闭双唇, 3分钟后取出读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 P S S 1 7.0软件,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用大样本u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无论是体温正常组还是发热组两种体温计测得体温值接近,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红外耳温计测量耗时明显短于水银体温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水银体温计的缺点

虽然传统水银体温计测温方法比较准确, 但存在以下问题:①测温耗时长。水银体温计是利用水银遇热膨胀的物理特性来进行机体的体温测量, 存在温差的物体达到热平衡需要一定时间。测量口温需要3分钟以上, 测量腋温需要5分钟以上, 测量肛温需要10分钟以上。因骨科老年患者较多, 老年人反应相对迟钝, 测口温闭嘴时间常达不到, 明显消瘦的患者不能夹紧温度计, 不适宜测量腋温。②消毒步骤烦琐。水银体温计使用“三杯消毒法”。将使用后的体温计用清水冲洗, 冲洗后用电动甩降机将体温计的水银甩至35℃以下, 再放入含氯消毒溶液 (浓度为500mg/L) 中浸泡30分钟以上, 取出后放入另一冷开水容器中浸泡5分钟, 晾干放入另一干净容器中备用。含氯消毒液、冷开水每日更换, 消毒步骤太烦琐, 也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③汞暴露、汞中毒的危险。水银体温计测量口温、腋温时间较长, 忘记取出而活动致体温计折断或打破, 同时测量时口水分泌物较多, 引起反射性吞咽动作, 容易将体温计咬破。2013年6—12月我科发生3例体温计咬破, 2例当即吐出。另1例为80岁老人, 护士收体温计时发现体温计的水银端缺失, 立即检查患者口腔及病房地面是否有水银、玻璃碎屑, 最后在地面找到了玻璃碎屑, 但未找到水银, 当班护士指导患者口服牛奶、韭菜等以促进水银的排泄。患者家属非常紧张, 担心是否会汞中毒。其实, 护理人员在日常操作中不慎打破体温计的现象经常发生。患者和医务人员汞暴露的风险极大。1支水银体温计打碎后外泄的汞全部蒸发后可使15m2、3m高的房间内汞浓度达到2 2.2m g/m3。我国规定, 汞在室内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2mg/m3。一般认为, 人在汞浓度1.2~8.5mg/m3环境中很快会中毒[1]。

3.2 红外耳温计测量体温的优点

(1) 能真实地反映人体的核心温度、准确可靠[2]。由于鼓膜及周围组织靠近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鼓膜下部和下丘脑同时由颈内动脉供血, 一旦人体核心温度有变化, 都可立即由鼓膜温度表现出来。因此, 鼓膜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人体的核心温度, 不受唾液、汗水或周围环境温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本文结果显示, 两种温度计测量的体温结果无差异, 说明红外耳温计测量的体温准确、可靠。 (2) 测温快速、省时。红外耳温计是利用红外线接收传感器, 对鼓膜散发的热辐射进行非红外线接收, 并将热辐射转换成电讯号, 再通过集成电路进行放大, 中央处理器进行计算机及数字化变换, 最后在液晶屏中显示温度数字, 从打开耳温计到测温结束只需4~5秒钟。 (3) 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安全。红外耳温计除耳道有外伤、疾病者不能使用外, 其余均可使用, 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 数据清晰, 患者感觉舒适, 使用一次性探头帽大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不存在水银体温计汞暴露、汞中毒的危险。

3.3红外耳温计使用注意事项

红外耳温计也有一定缺点, 操作人员要准确掌握测量方法, 否则会产生误差, 因此特别强调使用时注意。 (1) 注意外耳道的分泌物数量, 如果外耳道分泌物过多, 可能会干扰检测温度的准确性; (2) 对于使用助听器或耳塞的患者, 要在除去该设备20分钟后测量; (3) 对于使用滴耳液或耳道内放置其他药物、耳道手术的患者, 使用未接受治疗的耳道测量; (4) 保存探头窗口的完整、干燥和清洁, 定期用柔软的棉签蘸酒精轻轻擦拭窗口表面, 然后立即用干棉签擦干。严禁使用酒精以外的化学试剂清洁探头窗口; (5) 打开电源后不要急于测量, 要等自动温差校正系统进行温差校正后再开始; (6) 要使用一次性探头帽, 破损或污染的探头帽会导致测量不准确; (7) 探头柔和地放入健侧耳道, 最好密封严实。

参考文献

[1]马雅杰.临床护理中防汞污染措施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09, 11 (18) :257.

电子体温计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7月—2007年8月我科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病人85例, 男47例, 女38例;年龄19岁~82岁;随机分为两组, 浸泡组45例, 非浸泡组40例, 两组病人年龄、疾病种类、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测量方法

采用手甩方法对每例病人体温分别测量2次, 浸泡组采用体温计浸泡消毒30 min后手甩, 非浸泡组采用测量体温后立即手甩体温计。

1.2.2 操作过程

病人取平卧位, 测量体温前先用干毛巾将腋窝擦干, 将体温计水银端置于腋下, 嘱病人前臂屈曲至胸前, 保证体温计水银端和皮肤密切接触, 10 min后取出。所有测量体温操作由同一名护士进行, 另一名护士计时、计数。同一病人在30 min内测量体温2次, 且同一名护士操作, 用力均衡, 频率一致, 使得2次所测体温结果相同。

1.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将体温计甩至35 ℃所需时间:观察并记录手甩至35℃所耗时间;②在相同时间内温度下降的度数比较:观察并记录手甩3 s后温度下降数值。

1.2.4 统计学方法

所测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2)

3 讨论

体温计的工作物质是水银, 它的液泡容积比上面细管的容积大的多。泡里水银, 由于受到体温的影响, 产生微小的变化, 水银体积的膨胀, 使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体温度的变化一般在35 ℃~42 ℃, 所以体温计的刻度通常是35 ℃到42 ℃, 而且每度的范围又分成为10份, 因此体温计可精确到1/10。通过此项试验揭示了体温计的水银柱在接近人的体温时容易下降进入水银槽。当然在试验中, 由于是人为操作, 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影响因素, 如用力力度、计时等, 故在研究中采取同一护士在同一时间操作, 用力均衡, 尽力将这些影响因素减少到最小。

电子体温计 篇7

关键词:DS1420的应用,设计方案,设计框图,智能体温计

1 总体设计框图

本系统设计的智能精确温度计首先采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通过高精度的放大得到0 V~5 V变化,再经过A/D转换后送入单片机处理数据。最后在单片机算法的处理下,实现人机互动接口。其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2 传感器的选择和设计方案比较

下面分析两种传感器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2.1 集成专用温度传感器方案

使用集成温度传感器,如AD590,LM35其中LM35有3个引脚、电源、地端和电压输出端。此接法测不到0 ℃,所以采用电压抬高的方案,即可测得0 ℃,其输出为高阻差分输出。所以外接放大器要有双端变单端且输入阻抗高的放大器(在放大器方案中会具体讨论),这种方案调试方便、容易控制、调节输出可以使其在0 mV~500 mV[1]。原理图,如图2所示。

2.2 热电阻的方案

一般的热敏电阻精度比较低,不能达到精度的要求。采用Cu100铜热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参数线性度非常好,精度也高。将其接成桥氏测量电路,构成TV变换。调节该参数可使V0在0 V~5 V,正好对应T=0 ℃~50 ℃。此方法的缺点是要求后级小信号放大电路的精度非常高,其原理图,如图3所示。因此选择方案一,即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此方案调试方便,不容易出错,线性度良好。

3 放大器电路的设计

由于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动态范围小,所以需要小信号放大电路。在精度要求上,选择高精度0P07运算放大器,把LM35的差模输出转换成单端输出,并且放大10倍,这就可使0 V~5 V变化对应0 ℃~50 ℃,放大倍数要求不高,选用一般的双单端变换网络。

放大电路接成双端变单端电路构成,且放大10倍。调节调0电阻,可很好的抑制0漂移。为确保精度,电阻采用稳定性较好的金属膜电阻,可调电阻用精密可调,这就保证了放大的精确性。例如:如果放大的反馈电阻变化超过1%每℃,实际温度为10 ℃的情况下,分析两种状态:精确放大情况下:10 ℃对应100 mV放大10倍1 V10位AD转换=〉205,

电阻有偏差的情况下:10 ℃对应100 mV放大9.9倍0.99 V10位AD转换=〉191。

从上述分析可知,采样量化后两个数值相差较大。若经过单片机计算,加上计算误差,则难以达到精度0.1 ℃的要求。保护电路可用限幅电路构成,使用TL431精密基准源作为限幅电路的设计,调整OPR12即可以调整其输出门限,原理图,如图4所示。

4 A/D采样器的选择

由于V0在0 V~5 V正好对应T在0 ℃~50 ℃范围,而精度0.1 ℃所需的转换位数m=log2500.1=8.96578,可以选取9位的 A/D转换器。但由于转换的量化误差问题,选择12位更高精度的A/D转换器TLC2543,TLC2543带串口控制和11个通道的12位模数转换器,这个芯片由于是串行口,所以占用单片机的资源不多,其硬件连接图,如图5所示。为了提高精度,选用的比较电压VREF也用TL431提供高稳定的基准电压,其原理图,如图6所示。

5 人机交互的设计

为了增加人机交互,除了一般的键盘和数码管,通过加上LCD和语音报温系统,LCD可以看到温度的动态特性,语音播报可为盲人服务,更加人性化。同时还提供了预置温度报警的功能,实现自动化控制。LCD显示器是126×64的点阵型,通过LCD模块显示一段时间内温度的变化曲线。

键盘LED灯的管理可由8279或者ZLG7290来控制,为节省单片机的接口,采用具有I2C总线的数码管显示接口芯片ZLG7290,它可以管理64个按键和8个数码管[2]。

6 基于DS1420的语音播报系统

语音播报系统可以由很多芯片构成,这里选用 ISD1420芯片,它集成了录音放大、音频采样、存储、播放放大和AGC(自动电平控制)。控制非常简单,而且录好的音(可保存100年)可以通过地址选择播放[3],原理图,如图7所示。

在语音播报中需要播报“0~9”的数字,“.”,“摄氏度”,地址分配方案,如表1所示。

7 软件编程框图的设计

实现这个系统的核心是单片机,D/A采样后送给单片机。单片机经过数据转换后得到很多的输出,包括报警、温度数码管显示、温度语音播报、LCD波形显示等操作,如图8所示。

8 结束语

通过分析和多次测试,该产品系统前端部分归一化输出(0 ℃~50 ℃线性对应0 V~5 V)且具有输出保护电路,输出电压不超过5 V;系统每秒采集一次温度,经滤波、计算等处理后测得精度为0.1 ℃,每测一次系统每分钟用语音报告一次;并且系统可在0 ℃~50 ℃范围内任意设预警温度值,当所测温度超过预警温度值时,系统立即报警。

智能体温计用于精确测量人体温度,这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大的意义。比如“非典”时期在人流量大的区域(火车站,汽车站等)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精确测量本身的技术也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周立功.ZLG7290I2C接口键盘及LED驱动器数据手册[Z/OL].http://www.zlgmcu.com,(2006-01-10)[2008-05-28].

上一篇:卵母细胞下一篇:乡村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