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乳术(共4篇)
白内障超乳术 篇1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白内障手术技术之一, 术中保留完整的囊袋是成功植入IOL的重要条件。一旦发生后囊膜破裂会大大增加手术的难度和效果, 术后易产生并发症, 严重者会导致视功能丧失。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时, 只要处置妥当, 具备I期植入IOL的条件, 术后仍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视力[1,2]。本文针对本科室近年来发生后囊膜破裂, I期植入IOL的白内障手术病例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疗效、并发症及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0月, 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发生后囊破裂、I期植入IOL的21例病例 (21眼) 。男12例, 女9例, 平均年龄67.6岁。老年性白内障16眼, 代谢性白内障4眼, 并发性白内障1眼。核硬度分级, Ⅱ~Ⅲ级18眼, Ⅳ级3眼。
1.2 设备与材料
美国眼力健超声乳化仪, 德国莱卡手术显微镜, 眼力健折叠型IOL, 黏弹剂采用爱维。
1.3 手术方法
美多丽点眼充分散瞳, 爱尔凯因表麻或利布合剂球后麻醉术眼。作11点位透明角膜切口及3点位辅助切口。向前房内注入黏弹剂, 连续环形撕囊, 孔径约5.0~6.0 mm, 水分离及水分界, 转动晶体核。采用刻槽、劈核、分块乳化的方法去除晶状体核。吸除皮质, 推注器植入IOL。吸尽前房内黏弹剂, 水化密闭切口。
1.4 后囊破裂后的处理
术中发现后囊破裂时立即中止操作。向破孔处注入黏弹剂防止玻璃体脱出, 采用低能量、低灌注清除残余的晶体皮质。有玻璃体脱出时, 用棉签粘起切口处的玻璃体予以剪除。行前部玻切, 切除前房内的玻璃体, 注入黏弹剂维持前房。注吸皮质, 注吸有困难时, 对于残余的少量皮质不强求完全吸除。视囊袋的完整程度植入IOL, 囊袋破孔小、玻璃体无脱出、悬韧带无断裂的, 将晶体植入囊袋内;其余植入睫状沟内[3]。
2 结果
后囊破裂发生在超声乳化晶状体核时18眼, 发生于注吸皮质2眼、植入晶体时1眼。后囊破裂的部位, 后囊中部破裂的3例, 象限性破裂18例。IOL植入囊袋者5眼, 固定于睫状沟者16眼。随访1~12个月,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8者7眼, 0.5~0.8者5眼, 0.3~0.5者5眼, 0.1~0.3者3眼, <0.1者1眼。术后出现短暂的高眼压11例, 经药物治疗后1~7 d降至正常, 角膜水肿5眼, 瞳孔移位2例, 晶体偏心2例, 术后黄斑水肿4例, 1例IOL坠入玻璃体腔内而需玻璃体切割手术, 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及视网膜脱离。
3 讨论
后囊膜破裂可产生于撕囊、超声乳化、吸除皮质以及植入晶体的各个环节。麻醉不充分, 眼球意外转动, 器械或超声能量对后囊损伤, 表麻的术眼更容易发生。发生愈早, 处理愈为棘手。后囊膜破裂多伴随玻璃体脱出, 脱入前房内的玻璃体与晶状体皮质相缠绕, 反复堵塞超乳头或注吸器, 对清除残存晶体成份变得困难。
后囊破裂时, 一般的处理措施是及时减少对眼球的压迫, 适量松开睑器, 防止玻璃体受挤压脱出, 并仔细观察后囊破裂的位置及大小。用棉签粘起脱出切口的玻璃体予以剪除。向切口处及后囊破口注入黏弹剂, 对玻璃体起到抵压作用, 防止进一步脱出。同时, 向残留的晶体核及皮质下注入黏弹剂, 避免受重力作用坠入玻璃体腔。若晶体核未完全清除, 此时透明角膜切口不便于扩大切口, 可将晶状体核移入前房, 采用低能量、低灌注及高负压乳化清除, 或另作巩膜隧道切口将其挽出[4]。发生在皮质吸除阶段时, 若残留皮质不多, 不必强求完全吸除, 以免后囊破口扩大。可在植入IOL后, 在晶体光学面的保护下吸除周边部的皮质。
发生后囊破裂时, 如何植入IOL要根据囊袋的条件, 后囊破口大, 不易采取囊袋内植入IOL的方法。在前囊环形口完整, 具备支持晶体状襻的条件, 可将晶体植入睫状沟内, 术后晶状体光学面可因玻璃体的推剂作用向前房突出, 瞳孔缩小时, 易形成虹膜夹持, 故此在植入IOL后, 应向前房注入缩瞳剂。对于瞳孔回缩不良的, 一般是受玻璃体的推挤引起, 可使用前部玻切设备, 清除前房内的玻璃体, 尽量恢复瞳孔的正常形态。后囊破口小, 可囊袋内植入IOL, 一般不会对视力产生太大的影响。但脱出的玻璃体可对IOL产生推挤, 特别象限性的裂孔更易使IOL产生移位, 即便术中将IOL勉强调到中心位置, 术后也可以囊袋的收缩不平衡产生偏心或倾斜。如果囊膜条件差, 晶体皮质清除不全的尽量避免直接植入IOL, 以免产生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此时, 前部玻切可解决玻璃体脱出、皮质碎屑残留等前节问题, 如具备手术条件, I期IOL悬吊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摘要:目的 分析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 发生后囊膜破裂时I期植入人工晶体 (intraocular lens, IOL) 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发生后囊膜破裂, I期植入IOL的21例白内障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白内障术中发生后囊破裂时成功植入IOL 21眼, 随访112个月,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8者7眼, 0.50.8者5眼, 0.30.5者5眼, 0.10.3者3眼, <0.1者1眼。IOL偏心2眼, 1例IOL坠入玻璃体腔。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 会影响手术的质量和效果。恰当的处置可以减少后囊破裂带来的后果。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破裂,IOL植入
参考文献
[1]相义会.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临床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8, 30 (6) :488-490.
[2]石莹琳, 张亚平.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6, 28 (2) :124-125.
[3]黄宝玲, 郎平.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分析及处理.临床眼科杂志, 2007, 15 (2) :127-129.
[4]郑景华, 张睿, 蒋克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晶状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6, 24 (6) :640-641.
白内障超乳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临床病例组:
选择IV级核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 (60眼) , 男17例 (34眼) , 女13例 (26眼) , 年龄50~80岁, 中位年龄66岁。双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排除糖尿病、角膜病等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功能的疾患。双眼晶体混浊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4]
1.2.1 手术方法:
术中超声负压150mm Hg (1k Pa=7.5mm Hg) 、流量25ml/min, 能量80%。手术均由同一位操作熟练的手术者完成。术前30min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 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3次表面麻醉。常规消毒、铺巾。3.2mm刀作上方11点透明角膜切口, 15度刀作3点角膜缘辅助穿刺切口, 前房内注入黏弹剂透明质酸钠, 连续环形撕囊, 水分离, 双手协作劈核, 超声乳化晶体核, 注吸晶状体皮质,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 调整人工晶体至位正, 注吸残留粘弹剂, 水密形成前房。术中试验组灌注液采用21℃~23℃0.9%氯化钠溶液, 对照组采用25℃~27℃0.9%氯化钠溶液。术后第1天起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水每2小时1次, 普拉洛劳滴眼液每天4次点术眼。
1.2.2 观察方法:
术后1d、1周、3个月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水肿程度, 记录水肿消退时间, 行双眼角膜内皮镜及眼科A超检查。
2 结果
角膜内皮丢失率=[ (术前角膜内皮计数-术后角膜内皮计数) /术前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均采用试验组与对照组配对资料的t检验。术前与术后1d:P=0.025, 术前与术后1周P=0.034, 术前与术后3月P=0.018,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试验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均交对照组低。将角膜水肿程度用角膜厚度变化率表示, 及角膜水肿程度表述为: (术前角膜厚度—术后角膜厚度) /术前角膜厚度。角膜水肿程度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均采用试验组与对照组配对资料的t检验。术前与术后1d:P=0.044, 术前与术后1周P=0.068, 术前与术后3月P=0.057, 术后1d试验组较对照组角膜水肿程度轻,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1周、3个月2组角膜水肿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术后角膜水肿逐渐消退, 至术后1周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 与裂隙灯下观察到术后角膜水肿混浊程度基本一致, 术后3~7d角膜均基本恢复透明 (每天清晨查房得出角膜水肿消退天数平均值:试验组 (2.7±1.2) d, 对照组 (3.2d±1.3) d。
超声乳化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 发展迅速, 配合折叠型人工晶体的应用, 技术趋于成熟。目前在美国, 90%以上的白内障手术是通过超声乳化完成的, 在我国也日益推广。超声乳化手术具有组织损伤小、切口不用缝合、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等优点。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超声探头高频振动产生的能量及乳化颗粒的机械损伤不可避免的会对角膜内皮细胞的结构、数量和功能产生影响。目前已应用多种方法以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功能, 但在很多基层医院, 各种新设备尚不能配置。本试验初步证实通过降低灌注液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 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应行大样本试验以为临床推广提供进一步依据。
摘要:目的 研究通过降低超乳术中灌注液的温度来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2-2014年医院30例IV级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左右眼对照实验, 术后1d、1周、3个月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水肿程度, 记录水肿消退时间, 进行角膜中央厚度测量及角膜中央部位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超乳手术中试验组采用低于常温灌注液, 对照组采用常温灌注液, 手术方式及过程均保持一致。双眼手术时间间隔≤1周。结果试验组术后角膜水肿程度、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低于常温灌注液有助于超乳术中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内皮细胞
参考文献
[1] Polack FM, Sugar A.The Phacoemulsification Procedure:corneal complications[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77, 9 (16) :39-46.
[2] Zetterstorm C, Laurell CG.Comparison of endothelial cell loss and phacoemulsification energy during endocapsular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J].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5, 32 (21) :55-58.
[3] 陈力迅, 吴玲, 黄瑾, 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7, 6 (4) :612-614.
白内障超乳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45例, 其中男16例, 女29例, 年龄54~80岁, 平均66岁, 从小梁切除术后6个月~10年, 术前视力在光感至0.3之间, 术前眼压正常, 平均眼压 (15.8 4.1) mm Hg。
1.2 术前检查
常规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眼A、B超, 角膜内皮检查, 人工晶体度数测定。
1.3 手术方法
术前散瞳, 点爱尔凯因三次表麻, 球结膜下利多卡因浸润麻醉。避开滤过泡作颞上方或鼻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 长约3mm;前房内入粘弹剂, 以15°穿刺刀于角膜缘内3点处做一1.0mm的穿刺口, 有虹膜后粘连者行虹膜钝性分离, 瞳孔过小者或作放射状剪开瞳孔缘, 注意不要剪得太大;连续环形撕囊, 水分离和水分层, 囊袋内超声乳化晶状体核, 抽吸皮质, 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用注吸针头轻轻下压虹膜根部1周, 做房角分离;辅助切口注入平衡液, 水密角膜切口, 典必殊眼膏涂眼, 术闭, 无菌敷料封术眼。
1.4 术后随访
随访视力, 眼压, 眼底, 视野等, 时间3个月~2年, 平均14个月。
2 结果
2.1 视力
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视力0.1者3眼, 0.1~0.3者18眼, 0.3~0.6者15眼, 0.6以上者9眼。视力恢复不佳的患者为有不同程度的视神经萎缩。
2.2 眼压
术后4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 考虑为粘弹剂残留所致, 予局部点降眼压药, 静滴甘露醇后眼压恢复正常。余患者术后眼压均正常, 且随访平均眼压较术前要低2mm Hg。但随访仍有3例视神经萎缩有进展。
2.3 手术并发症
术中无后囊破裂。术后有10只眼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 7只眼人工晶体前有膜样渗出, 加强局部扩瞳, 球结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后3~7d渗出吸收。
3 讨论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 由于术前的长期高眼压, 以及抗青光眼手术, 其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晶体营养障碍, 白内障发生时间提前, 发展加快, 眼内组织结构发生改变, 使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机会增多[2]。青光眼患者大多眼轴较短, 前房较浅, 瞳孔不能散大、虹膜后粘连、以及瞳孔僵直、悬韧带脆弱等, 手术难度和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为避免手术并发症, 提高手术疗效, 我们体会有:
术中我们选择表麻加球结膜浸润麻醉, 避免球周麻醉造成眶压升高;联合球结膜注射麻醉可减轻分离虹膜后粘连时的疼痛感。白内障手术切口位置应选择无滤泡象限的角膜缘或避免损伤滤过泡的位置, 同时手术视野应易于暴露, 以使操作便利[3]。透明角膜切口, 不伤及结膜和巩膜, 有利于保护青光眼术后的结膜滤过泡, 使眼压维持稳定[4]。且透明角膜切口操作方便, 有刺激小, 不出血, 切口闭合快, 术后散光小, 炎症反应轻, 感染机会少等优点[5]。术中撕囊口应相对较大, 约为5~5.5mm, 有利于核的超声乳化, 减轻对悬韧带的牵拉, 避免损伤脆弱的悬韧带[6]。为减少对角膜内皮的损伤, 术中可反复注射粘弹剂, 保护角膜内皮。并增加灌注瓶高度, 以加深前房。我们使用的白星冷超乳, 选择脉冲或爆破模式, 采取原位劈核, 尽可能减少能量释放, 在虹膜平面操作, 减少对角膜内皮的损伤, 防止了角膜失代偿的发生。术中尽可能彻底清除晶体皮质, 手术结束前粘弹剂要尽量冲洗干净, 避免术后高眼压的产生, 对脆弱的视神经造成进一步的损伤。术后如出现一过性高眼压, 应尽快降压, 必要时行前房冲洗, 放房水。晚期青光眼的患者术后短暂的高眼压也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术中建议植入折叠式工晶体植入, 避免扩大切口造成无弹性的虹膜脱出及维持较深的前房。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较常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反应重, 可能与分离虹膜粘连时引起色素脱失和葡萄膜反应有关[7]。因此, 术后应用类固醇和非激素类药物的时间比常规的白内障术后要长, 并注意活动瞳孔。
总之, 根据临床观察, 透明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 能有效提高视力, 不会对眼压造成不良影响, 是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 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45例行颞上方或鼻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 分析术后视力及眼压变化。结果 术后视力有明显提高, 滤过泡无明显损伤, 眼压控制良好。结论 该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 能有效提高视力, 术后眼压稳定。
关键词: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
参考文献
[1]姚克.复杂病例的白内障手术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89-90.
[2]牛雪红, 荆永杰.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6, 24 (1) :59-60.
[3]刘弈志, 葛坚, 程冰, 等.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 2006, 36 (6) :435-437.
[4]郭海科.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M].郑州:郑州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70-80.
[5]邵彦, 刘菲.利用白星超声乳化技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6, 24 (2) :615-616.
[6]张振平.晶状体病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5:266-267.
白内障超乳术 篇4
关键词:白内障,眼内炎,感染
phaco 技术已广泛应用到临床, 感染性眼内炎是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1]。我院自2006年使用净化手术室, 加强手术感染质量控制力度,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提高医务人员的自律能力和职业道德, 加强业务练兵, 从而降低手术感染率。
1一般资料
此9例患者男3你, 女6例。年龄69~81岁, 平均 76 岁。其中有8例植入硬晶体, 1例植入折叠晶体;3例在术中后囊膜破裂;2例合并糖尿病, 2例合并急闭并在术中联合房角分离术;1例为青光眼滤过术后。晶体核在四到五级。感染时间在术后1~20 d。
2危险因素
2.1 手术因素
术中后囊膜破裂、切口过大会延迟愈合增加感染的机会;IOL表面的静电作用和疏水特性, 在植入时易使致病菌有机会贴附其表面进入眼内;器械污染, 由于超乳手柄价格偏高, 连台手术难以做到每人一灭菌;手术人员外科洗手不彻底, 致病微生物可通过手套针眼进入手术部位;传统手术室密封性差易致交叉感染。
2.2 患者因素
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是引起感染的全身因素[2]。以下几点会增加手术难度, 延长手术时间:术眼虹膜粘连、晶状体脱位或手术史, 以及联合眼部其他手术同时做;晶体处于膨胀期或过熟期等。眼附属器感染也会威胁手术安全。
3应对措施
3.1 由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全面的感控规章制度, 对一线医护人员规范化培训并定期考核, 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医院感控执行力。
3.2 针对医生集中培训:包括phaco基本理论讲解, 动物眼模拟手术。用猪眼球在显微镜下练习常用的切开、缝合及环形撕囊、水分离等各种操作, 掌握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技术;分析失败原因, 全面提升超乳手术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若术眼有手术史、独眼等情况, 手术人员要在术前共同探讨全面准备。
3.3 术前充分治疗眼睑、结膜、眼附属器和其他部位感染病灶以及全身性疾病, 全面评估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进手术室前身着无菌病员服、手术帽、鞋套;使用专用对接车接送, 车轮经粘附垫吸尘处理后推入手术间。
3.4 约2/3正常人结膜囊中有正常菌群存在, 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3%~91%[3]。指导患者术前1~2 d眼部正确滴用广谱抗生素, 按操作规范用5%聚维酮碘作术眼的结膜囊冲洗;使用无菌贴膜将眼睑、睫毛隔离于手术区外;缩短IOL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超乳及I/A手柄各备至五支, 提前灭菌备用, 达到每眼一灭菌;粘弹剂、管道、灌注液每眼更换;使用一次性无粉手套, 避免滑石粉对术野的污染;每个月不定期对手术室做环境卫生学监测, 灭菌器械采样培养保证灭菌效果;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污染手术野或无菌物品;控制手术室人员数量, 减少流动;术野按照规范要求认真消毒, 重复2~3次;灌注液内注入妥布霉素4 mg/500 ml。我院05年底新建了万级的净化手术室, 有效地控制室内温湿度和尘埃含量, 创造了理想的高洁净手术环境。
4小结
由于phaco术后眼内炎的致病因素较多, 故应做好治疗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工作, 才能使术后发生感染的机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李昀熹, 陈永勤, 杨东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眼内炎病例分析.国际眼科杂志, 2006, 6 (5) :1215-1216
[2]邓慧.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中华碑林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