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技术

2024-06-19

培养技术(共12篇)

培养技术 篇1

树莓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小灌木, 树莓果实为多年生聚合浆果, 柔嫩多汁, 色泽宜人, 风味独特, 营养丰富。它不仅是鲜美的生食果品, 还可以加工制成果酒、果酱、蜜饯、果汁等。树莓果实的糖含量和苹果、梨、柑橘相似, 果实成熟时, 糖含量高达8%以上, 其中除多糖外主要是人体易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有机酸含量超过2%, 主要是柠檬酸和苹果酸, 柠檬酸含量占总酸的90%以上。果肉总氨基酸含量超过1%, 而普通水果含量最多0.8%。尤其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含量很高。美国称红树莓是癌症的克星, 被誉为“红宝石”。鞣化酸对结肠、宫颈、乳腺和胰脏癌细胞有特殊疗效, 而红树莓含有大量的鞣化酸, 食用红树莓是抑制某些癌症发生的自然疗法。树莓还含有黄酮、VE、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γ-氨基丁酸等抗衰老物质。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树莓种植业在欧美发展很快, 尤其是美国在树莓品质改良、果实保鲜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国内, 树莓生产、加工基本上是空白, 市场缺口很大。近年来, 树莓作为第3代水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农民种植树莓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发展速度很快。依靠根蘖繁殖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许多企业、科研单位和大学都相继进行了组培苗繁育。组培苗具有繁殖系数高, 繁殖速度快, 品种提纯复壮、成活率高等特点。研究树莓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 能降低生产成本, 不受季节限制, 快速生产优质种苗。组织培养繁育树莓种苗技术已基本成熟, 在实际生产中效果明显。树莓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就是建立树莓组培和快繁的技术体系:以优良植株的茎尖或腋芽进行初代培养, 之后进行增殖培养, 达到数量后进行生根培养, 再将生根苗移栽到温室进行驯化, 在试管苗生长到10~12cm后, 即可根据室外温度情况选择适宜时机定植到大田, 进行生产。现将树莓的组织培养技术介绍如下。

1 初培养技术

1.1 取材

取一年生健壮枝条, 没有病虫害污染, 分清品种;取材时间最好在早春, 叶芽刚萌动, 成功率高。

1.2 外植体灭菌

植物生长在大自然中, 存在着各种微生物, 外植体来源于不同环境条件下, 新生嫩芽比老枝上的芽容易。一般外植体灭菌步骤为: (1) 刷洗, 冲洗材料。采来的植物材料去除不用的部分, 将需要的部分用软毛刷刷干净, 用纱布把材料包好, 用自来水冲洗数小时。 (2) 用洗衣粉水清洗并搅动。洗衣粉可按100mL水加1~2勺配制, 大约搅拌3~5min, 然后再用自来水冲洗, 进一步减少污染。也可以再用多菌灵800倍液浸泡5~10min, 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灭菌效果。 (3) 材料表面灭菌。将1个经过高压灭菌后的烧杯置于超净台上, 再把处理好的材料放入, 同时准备好灭菌液、无菌水、待用培养基等, 工作人员穿戴上洁净的工作服和帽子, 换上拖鞋。

经过上述处理后的茎尖取下后, 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放在无菌烧杯内, 用70%酒精浸泡30s, 用0.1%HgCl2灭菌, 一般为3~5min, 再用无菌水冲洗4~5遍。

1.3 培养基制作

树莓初培养培养基为MS+0.5mol/L 6-BA+0.5mol/L IAA+0.5mol/L GA3。采用高压蒸汽进行培养基灭菌, 设定在121℃、0.105MPa的压力下, 灭菌15~20min, 灭好备用。

1.4 接种及培养

1.4.1 接种前准备。

培养室灭菌, 主要是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孢子, 用高锰酸钾和甲醛混合物进行空气熏蒸灭菌。墙壁和地面用84消毒液喷雾消毒, 操作台用70%酒精喷雾消毒。进入接种室前, 操作人员的双手必须消毒, 用肥皂水洗干净, 及时剪除长指甲, 穿戴好工作服和帽子, 换好拖鞋,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谈话, 并戴上口罩, 防止由呼吸、说话或咳嗽所引起的污染。接种时穿戴的这些布制品要经常清洗, 保持干净, 并且利用高温湿热灭菌方法, 每隔一段时间将洗干净的衣帽、口罩用纸包好后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高温湿热灭菌, 也可以用紫外线照射灭菌。准备好已灭菌过的器械, 以及所要用的培养基。

1.4.2 接种。

用灭菌后的器械, 将处理好的外植体插植到培养基表面。准备好初培培养基。具体操作是打开培养基瓶膜, 左手拿培养基, 右手拿镊子, 打开瓶膜之后靠近酒精灯火焰, 将瓶口外部在火焰上燎数秒钟, 然后用镊子将外植体送入瓶内, 轻轻插入培养基上, 镊子放入灭菌器内进行灭菌, 这时培养基瓶口再在火焰上燎数秒钟, 燎时应旋转瓶口, 再把培养基用原膜盖好, 这样就完成了第1瓶的接种操作。初培养时避免污染应该用50mL三角瓶, 每瓶接1个芽。

1.4.3 培养。

接种后的瓶苗放在室温25℃的恒温室内, 光照14~16h/d, 光照2 000Lx, 培养室也要控制污染, 经常进行熏蒸。

2 快速繁育技术

经过初培养获得的芽体, 30d左右就可以转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快速繁育。品种间培养基也存在差异, 一般增殖培养基采用MS+0.5mol/L 6-BA+0.3mol/L IAA+0.2mol/L GA3, 视苗的状态对激素要做适当的调整。增殖培养环境条件同初培养, 但增殖培养接种时必须成簇接, 有群体效应, 增殖系数高, 状态好。

3 生根技术

无菌苗在室内快繁到所需要的数量后, 就可以单株转入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因品种而异, 一般

采用1/2 MS+0.2mol/L IBA+0.3mol/L IAA。

为了减少消耗, 将大量元素和糖减半, 促进其快速生根。培养时温度应比继代时高, 温度高污染率就高, 所以应注意室内熏蒸, 减少污染。40d后, 当树莓长出2~3条根, 根长达到1~2cm就可以进行驯化移栽。

4 驯化移栽技术

4.1 基质准备

移栽基质有多种, 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优势进行试验, 筛选适宜的移栽基质。树莓对基质的要求不是很严格, 通过试验, 阜新地区一般选择当地的彰武草炭土和床土以1∶1混合较好, 既经济, 透气性又好。栽苗前应先将基质拌好, 用土壤灭菌剂进行灭菌, 灭菌剂可以是五氯硝基苯或多菌灵, 灭菌后进行装钵, 用5~7cm直径的营养钵, 修好底畦, 防止根扎到土里, 营养钵下铺1层塑料布, 装好后把营养砵靠紧摆放整齐, 一般1畦摆放1 500砵, 装好备用。

4.2 试管苗驯化和移栽

将培养瓶从培养室内拿出放在常温下或温室内, 打开封口膜, 防止干燥, 加入少量的自来水或蒸馏水, 放置4~7d后, 将苗从培养基中取出, 洗去根部的培养基, 防止到地里继续污染影响苗的质量和成活率。

移栽时先把营养钵浇透水, 用竹签打孔后把苗轻轻的放入, 再浇水封好孔, 栽好1畦后, 扣上小拱棚, 既可保温又可保湿。阜新地区移栽时间为12月至翌年3月末, 若过晚, 棚内温度过高, 影响成活率。

4.3 栽后管理

栽后管理非常重要, 是组培苗成活的关键。晴天中午棚内温度超过30℃, 应让小拱棚内透风, 见干浇水, 不要用井水直接喷洒, 尽量存放一些水, 这样水温与棚内温度相差不多, 防止因温差大而导致小苗死亡, 早晚温度低应把拱棚封严, 温度再高, 要用遮阳网遮荫。1周后揭掉拱棚, 进行正常管理, 生根苗的成活率在90%以上, 40~50d后可以定植到大田。

摘要:树莓组培苗工厂化生产, 能降低生产成本, 不受季节限制, 快速生产优质种苗。从初培养、快速繁育、生根、驯化移栽等方面介绍了树莓组织培养技术。

关键词:树莓,组织培养,繁育,移栽

培养技术 篇2

社会在日新月异中繁华,企业在竞争中方显长远发展的实力,在发展中创新技术,这就会对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知识技能结构已难以满足工作的要求。为此,无论是从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是企业长远发展,大力培养技能型员工都应作为企业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

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创新,新设备的投入,却缺乏技能型人才。单从焊机的发展由过去单一的焊条电弧焊(酸性、碱性焊条),发展到管道自动焊、半自动焊工艺。焊条电弧焊也由结507焊条单一品种全位置施焊发展为纤维素焊条立向下焊等高效焊接施工工艺。改变了普通焊条立向上焊的传统工艺方法,将原水平固定管状对接全位置运条操作法,改变为类似平焊运条法的下向焊,即由12点位置起弧焊至管口下部6点位置结束,提高熔数效率1~3倍,如此高效的工艺方法得需要我们用知识技术驾驭它,懂得焊接技术却不懂得焊材需要匹配的焊机或者工作的中出现断弧,熄弧,粘连情况的原因,因此公司必须要求每一个员工都必须由传统的简单操作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型转变,打造一个技术高、适应性强、个性化、专业化的劳动技术机组,来应对竞争社会的残酷淘汰。生活方式的演变和处世态度的起落,刺激着我们做出过激的行为,这对对员工的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必须与时俱进,迅速跟上形势,实现由一般的劳动操作向知识型技能型的操作转变。企业不但是良好的经济组织,而且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组织。这种学习型组织不应搞针对性的培训而应建设普遍学习型和培养大批量知识型技能型员工为目的,要求每个人都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每个人都需要具备创业、解决问题和自我创新的技能。当前,为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企业发展,企业大量引进先进设备,使员工的工作性质从以体力操作劳动为主转向以知识、信息处理及脑力劳动为主;工作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专业间业务交叉,人员间的多方面的协作,也更需要员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企业劳动组织的变革,要求员工必须学习过度到知识型技能型人才领域。在技能人才领域中击溃民营建设企业,他们虽然竞争实力不

行,但是竞争手段灵活,由于竞争,项目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给我们加强管理、控制成本、提升效益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新的挑战总是让我们应接不暇,员工的待遇问题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他们忠诚事业的念头,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的员工消极对待工作,有的选择在家创业,有的干脆转到分包的队伍,同种工作条件下,谈钱不伤感情,希望能制定定有效的经济责任制挽留精英。

培养员工,吸收人才,留住骨干,技能是指运用知识和经验去完成某一活动的行为能力,一般表现为实际的操作技术。技能是实践训练的结果。企业一般把熟练掌握一定操作技能的人员统称为技能型人才,把掌握一定技术能力或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熟练工人称为技术工人,而技术工人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在基层班组中占有很大比例,技能型人才与技术工人相比,除了具备更丰富的生产操作经验和事故处理能力,能独立解决有一定难度的生产技术问题,还要能够组织或作为骨干积极开展班组技术革新活动。技能型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之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机组管理人员注重挖掘和培养特殊人才,要在原来的基础之上给他们填补知识的空缺。

首先强化理论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员工技能培训中最基础又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理论上首先弄懂,才有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的基础。因此,搞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技能型员工基本素质的提高,对员工在今后实际生产活动中运用理论,对实际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培养技能型员工要结合不同机组所担负的公司生产任务及自身特点,找准切入点,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杜绝形式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有序推进,把着力点放在提升员工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上。抓好岗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是员工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这是一项既需要细心耐心,又必须严密组织的系统工程。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公司培训部门应对所有技能性岗位展开培训需求调查,认真分析分类,力争做到技能岗位员工的操作能力、技术水平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有较清楚全面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员工系统的培训计划。充分

发挥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机组里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要充分利用导师带徒这一机制,为进入班组的新员工选配技术过硬、素质优秀的技术骨干做师傅。通过一对一培训,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为了使新员工尽快掌握工作技术。

加强班组内部员工之间及班组之间的学习交流。班组每个人经历不一样,技能熟练程度也不一样,生产技能的提高需要借助于互相交流学习。同时,机组与机组之间,由于具体负责的工作内容不同,但往往又互有关联,因此在抓好日常生产的同时,可以在机组间开展同创共建活动。首先,要抓好同类机组的互动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同类机组的先进经验,邀请别人挑毛病,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其次,也要抓好不同类型的班组互相学习活动,通过组织员工到这些机组的学习,了解相关技术知识,掌握不同类型机组的需求,激励大家不断提高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员工对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学习改善,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生产作业现场和设备改善创新是机组的重要工作,哪个工艺环节和操作流程可以改进?哪个设备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予以改造?哪些方法可以节省材料和能源?怎么做才可以提高功效更好地保证生产?这些应成为机组每个成员在工作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员工们围绕自己的岗位、作业现场开展改善活动,在探讨中获得技术的升级。对外招收技术型人才,对内安抚经验丰富的骨干。如今社会的极速发展,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在不停改善的师资和先进实验设备中茁壮成长,对于一些数自化和和精密的仪器他们接触过,敢想敢干,善于结合各科知识分析问题,在钻研中力求创新,在创新中得到升华;把他们纳入旗下无形之中消弱了竞争对手的实力,为自己在竞争的环境下多了份胜算,胜算的同时更有把握才会有优势,对于骨干人才久经百战已不愿意背进离乡,疏远着应该和谐的的家庭生活,如果我们可以对生活条件做稍微的改善,保证他们可以有十分之一的时间陪在家人旁边,因为社会在变,观念在变,人不得不变,百变离不了追求幸福的初衷,虽然不能达到十全十美,也应该让他们有享受的权利,站在他们的立场适当的在工程上设立专门的探访制度,探访期间的吃住公司和个人均分,达到报销百分比,这样也不至于让我们更多技术型人才越走越远。

培养技术 篇3

一、创新教学体系,提高基本素质

现行技术院校的教学体系,在原则上是根据专业要求来设置的,但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动手能力差,毕业后不能尽快“顶岗”;二是理论教学过分强调使用统编教材,一些已经应用于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不能及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导致教学内容老化甚至过时。

技术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人才,因此应突出技能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在突出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的同时,针对大多数技术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入门容易,提高难”问题,笔者建议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即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应知、应会”,将本专业要传授的技能分解为若干个模块,如焊工操作技能可分为“平焊模块”、“横焊模块”、“立焊模块”、“仰焊模块”等,规定每一模块的学习时间为一个月,学完之后进行总结测验,合格者进入下一模块的学习。操作技能训练要采用现场教学,教师应先将动作要领、注意事项演示、讲解清楚,再由学生动手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针对每位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地指正,保证学生做到“知其然”。为了避免单一枯燥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在练习过程中穿插一些简单工件的生产加工,让学生感到所学技能有用武之地,产生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还可以在几个基本技能模块之间插入一个复合技能模块,将前面所学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可以起到巩固复习之效,又可以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理论教学应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来设置课程和精选教学内容,要打破传统的“各学科知识必须系统、完整”观念的束缚,着重突出专业知识的应用性与针对性,按照“实用为先、够用为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新取舍教学内容,将相关专业知识合理分配到各技能模块中,实现“技能理论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同时,还要提倡和鼓励教师随时编写反映行业最新技术的补充教材,充实教学内容。总之,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目前,技术院校的课堂基本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粉笔、黑板也仍是主要的教学工具。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单一、落后的教学手段,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形成。

教学方法创新,首先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变灌输为诱导,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克制“自我中心意识”,对学生的主动意识热情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成功。其次,课堂上要恰当采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法、探究法、讨论法、尝试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勤学善思、大胆提问、敢于质疑;教育学生不盲从课本,不迷信权威,敢于“标新立异”,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脑分析、提出问题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课堂作业项目化,引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通过走访调查、上网搜索、咨询有关专家、个案分析等,锻炼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信息高科技工具,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直观性和形象性,加大课内信息量;利用网络技术,跨越时空限制,共享技术资源和优秀师资,进行知识交流和技能模拟训练,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轻松学习。

具有创新因素的教学方法,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获取者,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创新思维。

三、创新教学模式,发展创新能力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如今许多技术院校学生的实习大多仍是在校内完成,只是在毕业之前,全部课程学完之后才安排一次真正进入企业的校外实习,导致学生对企业的基本情况不够了解,就业后不能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技术院校要培养适应社会化、市场化需求的新型技术人才,就应当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首先,工学结合模式遵循技术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使学生将学校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顺利跨越学用界限,边学边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顶岗能力的培养,实现“零距离”上岗。其次,技术院校开展工学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更有利于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或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甚至是缓解学校实习条件不足的困难。第三,技术院校开展工学结合,必然促使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双向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教师走出校门到对口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可为企业提供理论技术服务,参与企业科研及科技项目研发和推广工作,在科技研发推广和技术服务中丰富和发展基础理论,提高业务能力;而企业技术人员也可被聘请到学校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以弥补学校教师缺乏经验技术的不足。学校的理论技术和企业的经验技术相互渗透,必然会带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学生也必然会参与到以企业创新为主线,以人才培养、科学成果转化、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为重点的教、科研工作中来,培养创新能力。

四、创新教学体制,提高创新能力

目前,大部分技术院校仍秉承传统教学体制,即同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长短完全一样,学习的课程完全相同。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体制,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学体制创新,一要实行学分制,结合“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体系,学生在修满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可通过自主选择选修模块、辅修专业来修满(或超过)规定的总学分;二要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要与学分制相结合,在修满规定的总学分的基础上,学校可放宽学习年限限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延长修业年限。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能有效拓宽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与优势,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技术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技术院校保持活力的需要。

植物组织培养操作技术 篇4

1 溶液配制技术

组培工作中需要配制一定浓度的培养基母液、灭菌剂, 这也是组培工作的首要环节, 一定要会使用相关的设备仪器, 还要懂得各种化学药品性质, 才能掌握各种药品溶液的配制技术。

1.1 准备工作

在配制药品前, 要准备相应范围的电子天平, 仔细核对各种药品, 检查与润洗各种玻璃仪器和器皿。

1.2 操作要点

1.2.1 电子天平的正确使用及称量。

称量前清洁、检查天平水平、调整零点;称量的最大量不得超过天平的最大负荷;具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不得直接放入称盘内;称量值超过所需值时用纸筒慢慢摄取, 然后关住天平侧门使其读数稳定, 直至观察值达到所需值为准;打开或关闭天平门时动作要轻、慢、稳, 以防影响最终读数;读数时必须关好天平门, 防止气流影响;称量完毕后归零断开电源。

1.2.2 溶液混合与溶解。

溶液混合时按其化学性质进行溶解, 以防止沉淀的产生;溶解时要缓缓加入蒸馏水, 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注意玻璃棒不要碰到烧杯壁, 分多次少量洗涤玻璃棒和烧杯并移入容量瓶中, 如果是一定浓度的溶液注意刻度线的标线;对需助溶的物质 (激素) 加入不同助溶剂, 微热使其充分溶解。

1.2.3 容量瓶配制精确物质的定容技巧。

定容主要是用来配制标准溶液或稀释溶液的过程, 是特指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时的其中一步, 具体可分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定容、摇匀、贴签等几步。 (1) 检漏:检漏时, 检查橡皮筋是否完好, 加水至瓶口标准线附近盖好瓶塞, 将瓶倒立30 s, 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漏水, 然后将瓶直立, 把瓶塞转动180°后再盖紧, 倒立, 触摸瓶颈, 仍不渗水, 即可使用。 (2) 润洗:用蒸馏水润洗3~4次后再用待装溶液润洗, 以保证定容后溶液的浓度不发生变化。 (3) 定容:引流时玻璃棒伸到刻度线以下;热溶液应凉至室温后对其进行稀释, 因为温度升高会使瓶体膨胀, 致使所量体积不准确;用少量蒸馏水冲洗玻璃棒、烧杯3~4次, 洗出液全部转入容量瓶中, 然后用蒸馏水稀释, 接近容量瓶标线1~2 cm时用胶头滴管进行滴定以防定容失败;视线与溶液弯月面最低点恰好相切;容量瓶用完应及时洗涤干净, 塞上瓶塞, 并在塞子与瓶口之间夹一条纸条, 防止瓶塞与瓶口粘连[1]。

1.2.4 移液管移取母液的移液技巧。

制作培养基时需用不同规格的移液管移取不同体积的母液。分度移液管应从最上面刻度起始往下放出所需体积, 不能用多少体积就取出多少体积;管尖插入母液不要太深或太浅;当液面升高到刻度线以上时, 快速移去洗耳球, 立即用右手食指按住管口, 将移液管提离液面, 管尖垂直接触容器内壁, 略微放松食指并轻轻转动移液管, 直到溶液的弯月面最低点与颈标线恰好相切为宜, 待溶液流尽停留15 s;如果移液管上标有“吹”字, 则最后残留在管内的液滴必须吹出;使用完移液管, 清洗其内外壁, 再放回原处;清洗、移液过程中溶液不能滴到桌面、地面。

2 培养基制作技术

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血液”, 其成分及供应状况直接关系到外植体的生长与分化。采用更适于植物生长的培养基提供植物材料生长发育需要的养分和生长调节物质。常用的培养基有MS、1/2MS、White, 现以MS为例介绍其制作、分装与灭菌的操作技术。

2.1 准备工作

进行培养基制作前, 将所需要的量筒、烧杯、吸管、玻璃棒等仪器放在指定位置。使用前仔细观察母液是否变色或沉淀以及各种母液的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称量琼脂、蔗糖, 准备好蒸馏水以及培养瓶等。

2.2 操作要点

取适量的蒸馏水放入容器, 微热使琼脂充分溶化呈现半透明状, 加入蔗糖待其完全溶解, 将移取的各种母液加入容器内, 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定容, 调整并测其p H值3~4次, 最后进行分装、灭菌。

2.2.1 p H值。

MS培养基的p H值由灭菌前的5.8降到5.5, 造成p H值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高温灭菌过程中EDTA铁盐与其他微量元素发生相互作用所致。MS培养基的凝固与p H值呈正相关。当p H值低于5.5时, 培养基一般不能很好地凝固, 随p H值的提高, 培养基的凝固效果明显改善。植物组织在一定p H值下才能正常生长。因此, 在配制时考虑培养基凝固情况的同时, 也要注意p H值的大小。

2.2.2 分装。

分装时要掌握好分量, 以注入培养容器的1/4~1/3为宜。分装时不要将培养基沾到瓶壁上, 分装后立即上盖, 做好标记。

2.2.3 高压湿热灭菌。

培养基采用湿热灭菌法, 把分装好的培养基置入高压锅中, 排列均匀, 瓶间留有一定空隙, 关闭锅盖, 接通电源。当压力升至0.11 MPa (温度121℃) 时, 维持15~30 min, 断开电源。当压力降到“0”时, 打开排气阀, 排掉剩余蒸汽, 打开锅盖取出培养基[2]。

3 灭菌与清洗技术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消毒、灭菌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消毒、灭菌将外植体、接种器材、接种室等带有的细菌杀死以减少污染, 提高试管苗成活率。

3.1 灭菌

3.1.1 外植体灭菌。

采集的外植体沾有很多污染物, 在接种前必须将其放在自来水下冲洗1 h, 并将比较大的外植体剪小, 进行初步处理以利于在容器中放置和接种过程的操作;将外植体带入无菌操作室, 用75%酒精溶液浸泡10~30 s, 然后用0.1%升汞溶液浸泡30 min, 用无菌水冲洗3~5次, 将外植体上的水珠用无菌纸吸干, 然后进行接种。

3.1.2 用于无菌操作的器械采用灼烧灭菌。

接种过程中可将镊子、剪刀、解剖刀等浸入95%酒精中, 使用前取出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 冷却后立即使用。

3.1.3 玻璃器皿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是利用烘箱加热到160~180℃以杀死微生物。干热灭菌的物品要预先洗净并干燥、包装, 以免灭菌后取用时重新污染。烘箱内放置的物品不宜过多, 以免妨碍热对流和穿透。

3.1.4 室内空间紫外线和熏蒸消毒灭菌。

(1) 紫外线灭菌:在无菌操作间、超净工作台用紫外线灭菌。紫外灯距照射物1.2 m以内紫外线杀菌能力最强。 (2) 熏蒸消毒灭菌:熏蒸消毒灭菌可采用以下2种熏蒸方法:一是烟雾熏蒸剂。利用杀菌剂的烟雾进行空间消毒。将药物与易燃发烟物搅拌均匀, 点燃后发烟但不能有燃烧火焰, 通过杀菌烟雾扩散到房间各个角落, 封闭门窗, 杀菌效果好。二是气体熏蒸剂。利用甲醛溶液挥发进行空气消毒。将2%甲醛溶液 (10 m L/m3) 加入0.5%高锰酸钾即可挥发浓雾气体, 散发至整个房间, 封闭门窗1 d后通风, 可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3]。

3.2 清洗

3.2.1 新玻璃器皿。用1%盐酸溶液浸泡后用洗衣粉水洗涤, 再用清水反复冲洗, 蒸馏水淋冲, 干燥备用。

3.2.2 用过的培养瓶。

去除瓶内残渣将培养瓶用洗涤液浸泡, 然后用清水洗涤3~4次, 倒置于架子上至没有流水时转入烘箱中烘烤。

3.2.3 污染的培养瓶。

首先必须高温灭菌后, 再按常规方法清洗。

4 接种技术

表面灭菌后的植物材料经过切碎或分离出器官或组织, 转接到无菌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及快繁。整个接种过程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4.1 准备工作

植物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无染菌的培养苗、75%酒精、无菌水、漂白粉、培养皿, 无菌纸、超净工作台、灭菌器、剪刀、镊子。

4.2 操作要点

在无菌环境下将植物材料在消毒的接种盘中剪成每芽一段, 注意芽上切口离芽不要太近, 一般在0.5 cm左右, 芽下切口离芽也在0.5 cm左右。打开已准备好的培养基, 在酒精灯无菌圈内接入植物材料, 接种时植物材料上切口向上, 下切口插入培养基中直立, 使芽基部紧贴培养基, 接种的容器中植入的数目不宜太多, 以3~5个为宜, 并保持一定距离, 然后将盖子盖上。接种操作要时间短, 速度快, 技术到位, 防止交叉污染[4]。

5 组培操作过程引起污染的原因及对策

5.1 瓶苗污染与环境污染

5.1.1 造成污染的因素。

培养基及各种使用器具消毒不彻底;外植体灭菌不彻底, 有菌残存在细胞组织中;操作时人为因素带入和交叉污染;环境不清洁;超净工作区域污染等。

5.1.2 控制污染的措施。

(1) 器具灭菌:接种用的器具除经过高温消毒外, 还需在接种过程中避免交叉污染, 即用剪刀、镊子对植物茎段进行处理的过程中, 每使用1次后, 需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或者插入灭菌器中, 轮换使用。 (2) 接种过程:在接种过程中, 很容易人为带入各种微生物, 引起比较严重的污染。应注意以下几点:接种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 特别是手要认真清洗, 并用70%酒精进行消毒, 还时常用酒精棉球擦手;用70%酒精擦拭需继代转接的培养瓶;在操作区内, 不要放入过多的待用培养基, 避免气流被挡住;接种者应当熟练操作技术, 做到操作娴熟、干练。

5.2 接种前后对环境的灭菌

接种前打开无菌操作室的紫外灯照射30 min, 同时打开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灯和风机, 在操作时关闭紫外灯并调小风速;接种结束后将植物垃圾带出操作室, 并用75%酒精溶液进行拖地, 操作结束后打开臭氧发生器定时30 min对整个环境进行灭菌。

环境污染也会使各个环节的污染明显增加, 严重时会使组培工作无法进行。环境要进行定期的熏蒸消毒, 一般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在接种室和培养室内, 平时还需要紫外灯照射消毒;减少环境污染除加强灭菌外, 平时应天天清扫, 使环境清洁有序。

参考文献

[1]张维民.“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与提高[J].生物学杂志, 2005, 22 (5) :59-60.

[2]梁伯江.植物克隆技术[J].农家科技, 2006 (5) :33-38.

[3]吴晓霞.“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6, 23 (7) :43-44.

现代农艺技术能力培养 篇5

(1)社会能力

①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严谨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③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

④具有较强的开拓发展创新能力。

⑤具有较强的口头语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2)方法能力

①具有通过查阅各种技术资料、生产记录,分析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②学习新的技能与知识的能力。

③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订完善工作计划的能力。

④具有逻辑性、合理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⑤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⑥熟悉安全生产规范、操作规程及环保基本要求。

⑦熟悉农业有关法律法规。

(3)专业能力

1、专业技能型:

①作物生产操作技能:科学种田,作物生产达到高产、高效、优质。能根据季节适时播种、移栽,进行施肥灌溉或排涝,中耕松土,整枝打叶。

②作物病虫害防治操作技能:能够识别和诊断病虫害,选择合理的防治方法。

③种子繁育操作技能:了解种子特征特性,按要求进行种子生产。能够完成种子生产的防杂保纯、去杂去劣、杂交授粉。

④种子检验操作技能:熟悉种子检验标准,熟练进行种子检验。

⑤能够完成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

2、社会服务型:

①识别常见病虫,正确选择农药,能够采取科学方法进行防治,能够指导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

②能够制定生产计划并指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栽培。

③熟悉不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能够设计种子生产程序并指导种子生产。

④了解农资市场的基本状况,能够根据不同农资商品特点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⑤种子营销和管理技能:知道种子质量标准,能进行种子销售和贮藏期间的管理。⑥具有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指导、咨询、服务的能力。

⑦能够进行田间试验设计,采取科学方法调查分析。

3、生产经营型:

①有作物生产计划、组织、经营能力,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②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力、农村工业化能力、合作组织能力、特色农业能力等。

③认识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类型进行管理。

④有一定农产品知识和了解预测市场需求的能力;

⑤具有一定的市场销售技巧和策略;

⑥农业企业管理应用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 篇6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信息环境;信息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2-0137-02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为了赶上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于2000年制定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明确指出中学信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使用的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3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1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对学习信息技术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2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高校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负责对在校师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支撑环境。

3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4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些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5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能独立地思考、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件事情通常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kills to Students

Gao Haixiang

Abstract:The information capacity of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 fundamental go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 life-long learning, with a certain amou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learners can get to learn the content, doing research on the expansion of their own learning for more effective control, with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competitiveness and innovation. Only by strengthen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education functions will be fully functional.

草莓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器材:镊子, 解剖刀, 解剖针, 解剖镜。试验材料: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优良红颊草莓的匍匐茎顶芽和花药为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消毒时间对外植体生长的影响。

(1) 草莓匍匐茎消毒。剪取7~8 cm新鲜健壮的草莓匍匐茎顶芽, 用饱和洗衣粉水溶液轻轻清洗外植体表面, 然后用流水冲洗1~2 h。将外植体带顶芽端切成2~3 cm长, 用75%酒精消毒30 s, 0.1%氯化汞分别消毒5、8、12 min, 最后用无菌水漂洗5~6次。在无菌条件解剖镜下剥离0.5 mm大小的茎尖生长点, 而后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 (MS+6-BA 0.15mg/L+25%蔗糖, p H值5.8) 。

(2) 花苞消毒。取草莓花苞, 用饱和洗衣粉水溶液, 将表层附着物清洗干净, 流水冲洗30 min, 75%酒精消毒20 s, 0.1%氯化汞分别处理4、7、10 min, 无菌水水洗5~6次。在无菌条件下小心除去花瓣, 摘取花药, 均匀接种于草莓花药愈伤诱导培养基中:MS+NAA 0.1 mg/L+2, 4-D 0.4 mg/L+6-BA0.5 mg/L。

1.2.2 茎尖剥离的大小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用无菌滤纸将消毒好的匍匐茎表面水分吸干。在解剖镜下, 剥离成0~0.3、0.3~0.5、0.5~1.0 mm大小的茎尖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

1.2.3 激素对草芽增殖分化和花药愈伤诱导苗分化的影响。

将诱导获得的幼芽接种于MS附加不同浓度配比的BA、NAA的诱导培养基上, 每瓶接5个外植体, 花药愈伤每瓶接种5个, 各处理10瓶, 30 d后调查增殖情况。花药接种在MS+NAA 0.1 mg/L+2, 4-D 0.4 mg/L+6-BA 0.5 mg/L进行愈伤诱导, 而后在MS附加不同浓度配比的BA、NAA对愈伤进行诱导分化。

1.2.4 生根培养。

将2 cm高的无根苗接种在1/2 MS附加不同浓度激素的生根培养基上, 每瓶接5株, 每处理10瓶, 25 d后调查生根情况。

1.2.5 培养条件。

培养基p H值5.8, 温度为 (25±2) ℃, 光照强度1 600~2 000 lx, 光照12 h/d。

2 结果与分析

2.1 消毒时间长短对茎尖和花苞培养的影响

将经不同消毒时间处理的茎尖和花药接种在培养基下, 15 d后统计观察污染情况, 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 对于茎尖消毒5 min时间有点短, 出现了部分污染, 12 min时间过长, 茎尖生长受到影响, 部分出现死亡, 最佳的消毒时间为8 min, 在此情况下, 茎尖消毒彻底, 生长又不受影响;花药结果与茎尖结果相似, 最佳消毒时间为7 min, 时间过长, 死亡率增高, 时间较短可能会因表面消毒不彻底而产生部分污染。

2.2茎尖剥离大小对草莓芽萌发的影响

将大小不同的茎尖放入培养基培养, 25 d后观察萌芽情况, 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 茎尖的大小对于萌芽具有很大的影响, 过小会导致不萌发甚至死亡。

2.3 激素对草莓芽增殖和花药愈伤诱导成苗分化的影响

将茎尖和花药放入不同的培养基中, 30 d后观察芽的萌发情况, 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 添加6-BA 1.0 mg/L+NAA0.3 mg/L培养基对草莓茎尖增殖效果最佳。加入6-BA 2.0mg/L, 随着NAA降低, 玻璃化较为严重, 苗纤细。在6-BA 1.0mg/L, 添加不同浓度的NAA的培养基中, 愈伤形成的少, 生长较快。6-BA 0.5 mg/L, 添加不同浓度的NAA时的培养基中, 随着NAA浓度增加, 愈伤形成较多, 幼苗生长较为缓慢。综上所述, 较高浓度的6-BA有利于促进幼苗增殖, 但易出现玻璃花。

而对于花药, 激素浓度和配比表现的不明显, 未得到分化苗,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4 不同培养基对草莓生根的影响

将草莓置于不同培养基上进行生根, 25 d后观察草莓苗生根的情况, 发现1/2 MS培养基较MS培养基对根部具有促进作用, 其中NAA 0.3 mg/L+1/2 MS培养基下根部生长状态最好。

3 结论与讨论

红颊草莓茎尖和花药的消毒的最佳时间分别是8、7min, 时间过短污染率会增加, 过长会导致外植体褐化, 影响生长甚至死亡。对外植体的茎尖大小以0.3~0.5 mm较适合。茎尖过小, 芽体萌发很慢, 部分出现愈伤化, 易导致褐化, 萌发率低。茎尖大于0.5 mm, 未表现显著差异, 根据病毒在生长点低的特点, 在不影响顶芽萌发又能有效降低病毒积累, 故认为顶芽0.3~0.5 mm大小是较为理想的, 此外, 可以通过添加附加物如活性炭和抗坏血酸等有效降低茎尖的褐化程度, 提高成活率。不同激素浓度和组合对茎尖和花药愈伤的分化增殖的的影响有所不同, 总体而言, 培养基MS+6-BA 1.0mg/L+NAA 0.3 mg/L对于茎尖的萌发情况最好。而花药愈伤在成苗分化均不明显, 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草莓的生根情况, 表明1/2 MS+NAA 0.3 mg/L为最适培养基。

随着草莓温棚栽培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化栽培成功, 人们对草莓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 而草莓病毒严重制约着草莓生产高产高品质进程。采用组培快繁获得的脱毒草莓备受热捧, 市场前景喜人。然而, 要做到完全脱毒还需进行后续的病毒检测工作, 如指示植物法和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PCR和RT-PCR等快速检测。而采用花药培养诱导得到的植株为脱毒苗, 可以省去病毒鉴定工作[5], 因而其研究价值和潜在市场价值非常高[6]。

参考文献

[1]庞传明, 李忠.草莓组培快繁技术[J].山西果树, 2015 (3) :54-55.

[2]吕树立, 孙喜云, 周玉玲, 等.孙凤岭草莓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 2010 (3) :109-110.

[3]赖小芳, 项玉英, 王伯诚, 等.草莓红颊的组培快繁与扶苗移栽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 2013 (3) :264-265, 268.

[4]侯杰.草莓的脱毒苗培育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 (4) :98.

[5]曹孜义, 刘国民.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月季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篇8

关键词:月季,组织培养,技术

月季 (Rosa chinensis) 为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源于我国, 于17世纪传入欧洲, 现已遍布世界各地, 是世界栽培种类较多的多年生木本花卉之一。在国外, 月季花卉工厂化育苗技术已趋成熟,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获得巨额外汇的支柱产业。我国月季的组织培养技术产业化研究起步较晚, 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该试验通过对月季组织培养, 研究茎段外植体的选择及不同种类、质量浓度的植物激素配比对茎段快繁的影响, 以期找出月季快繁的最适培养基配方, 为完善组培快繁技术、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名优月季品种奠定基础。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月季的带芽枝条作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a.外植体的消毒取带有饱满、未萌发侧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 先经流水冲洗l0min后, 用洗衣粉水浸泡l0min, 再在流水下冲洗净, 接着在无菌条件下, 用75%乙醇浸泡30s后, 用无菌水冲洗3~4次, 然后置于0.1%升汞溶液中处理7~10min, 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6次, 放到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 切成每段长1.0~l.5cm, 接种于芽诱导培养基上。

b.不定芽的诱导和分化根据枝条生长部位, 分基部、中段和梢部3个部分, 分别接种于分化培养基上, 基本培养基为MS+蔗糖30g/L+琼脂6.0g/L (pH值5.8) , 每瓶接种5个带芽茎段, 每个配方接种5瓶。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 (24±1) ℃, 光照强度1500lx, 光照时数14h/d, 30d后统计再生情况。

c.不定芽的增殖在增殖过程中是由芽丛分成单芽来实现快速繁殖的。将萌芽切下转入继代培养基, 进行增殖培养, 培养条件同上。

d.无菌嫩茎的生根培养取2~3cm长的月季无菌嫩茎, 按照无菌要求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上, 分别置于13、17、21、25、29℃等5种不同温度的光照培养箱内培养, 光照时间为14h/d, 光照强度为2000lx。每一处理为20瓶培养物。

e.驯化及移栽当根长1~2cm时移栽, 先将瓶口纸打开, 倒入少量水适应2~3d后, 将带根的小植株从瓶中取出, 洗净根部培养基, 移栽到装有培养土的营养钵中, 保持较高温度。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激素对不定芽分化和增殖的影响

将月季的茎段接种在MS附加不同激素的诱导分化培养基上, 5d后侧芽开始膨大, 15d左右分化芽逐渐形成幼苗, 幼苗继代在相应的培养基上, 形成丛生不定芽。表1为月季中部枝条在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由表1可以看出, 在细胞分裂素BA和KT中, 以BA的效果最好, BA的质量浓度在0.5~1.0mg/kg比较合适。在MS+BA1.0mg/kg的培养基上, 不定芽的分化率较高, 达72%。生长素以NAA优于IBA。

2.2 不同激素对不定芽继代培养的影响

将分化的不定芽在相应的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 继代周期为20d, 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 在MS+BA1.0mg/kg+NAA0.5mg/kg培养基中继代培养, 可保证较高的增殖率和良好的生长状态。

2.3 芽在茎段上的位置对生长的影响

从诱导启动的时间看, 在枝条中部的带芽茎段, 通常在接种后的第5d左右芽就萌发, 而基部和梢部的茎段, 芽的萌发要在第11~13d才开始, 中部茎段芽的诱导率 (48%) 也要高于基部和梢部的茎段 (36%) 。

2.4 不同激素对诱导生根的影响

月季组培苗生根常用的激素有IBA和NAA, 采用1/2MS作基本培养基。将生长良好、高2~3cm的健壮的月季嫩芽, 接种到1/2MS+IBA和1/2MS+NAA两种生根培养基上, 每一配方接种30个嫩芽。5~7d开始长出新根, 经20d培养后长成完整植株, 各种培养基对生根的影响差异明显 (见表3) 。

由表3可以看出, NAA和IBA对月季的诱导生根都有较好的效果, 在1/2MS培养基附加NAA或IBA0.1~1.5mg/kg均可诱导不定根的产生, 生根63.3%~93.3%。比较诱导率和根的生长特点, 发现月季芽诱导生根需要一定质量浓度的生长素, 质量浓度过低, 生根的诱导率低, 但质量浓度过高, 往往在根与芽之间形成较多的愈伤组织, 不利于植株的生长。从该研究的结果可看出, 0.50mg/kg的生长素质量浓度诱导生根的效果最佳。比较NAA与IBA诱导生根的效果, 发现NAA要优于IBA。在含0.5mg/kgIBA的培养基中, 诱导率为76.7%;在含0.5mg/kgNAA的培养基中, 诱导率为93.3%。

2.5 不同温度对诱导生根的影响

无菌嫩茎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以后, 逐步形成带有根系的植株。接种后20d观察嫩茎生根情况 (统计1cm以上的新根数目) 。结果发现, 在不同的温度下其生长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在21℃时嫩茎生根数目最多, 而且嫩茎生根的百分率也最高, 然而在温度低于或高于21℃时, 嫩茎生根数目均较21℃时减少, 同时嫩茎生根的百分率降低, 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生根数量变化趋势。由此说明生根阶段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且在21℃时生根效果最好。

3 讨论

月季组织培养过程中, 合适的激素配比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增值系数外, 还应考虑不定芽的质量。增值系数过大, 往往会导致芽生长细弱、节间拉长等现象, 出现不易生根或移栽成活率下降等问题。根苗移栽时间的选择很重要, 过早或过晚都不利再生苗的成活。移栽前进行短期的开瓶炼苗, 可增加幼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提高了成活率。

4 结论

a.在月季初代培养中以细胞分裂素BA1.0mg/kg时加生长素NAA0.1mg/kg是比较适宜的组及浓度。

b.生长素浓度较高时抑制了细胞分裂, 从而低了形成芽细胞的生理活性, 使某些芽的萌发受了明显的抑制。

c.NAA浓度为0.5mg/kg时对生根是较为宜的浓度, 而不必向在诱导植物芽分化时必须按定比例配比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混合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喜亭.月季 (Rosa hybrida) 切花瓶插期间内肽酶与衰老的关系及失水胁迫对其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2]孙守家.玫瑰花蕾采后衰老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3]葛霖, 王翔.月季如何多开花[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2 (6) :32.

[4]高立鹏, 高强.月季园里写华章[J].中国花卉园艺, 2003 (17) :34.

技术素养在高中技术教学中的培养 篇9

一、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托兰斯认为:“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改变沉闷课堂教学环境, 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是营造一种氛围, 一个能促使中学生思维从沉睡中唤醒的刺激, 那么, 如何营造这个“易起反应”的问题“场”呢?

问题起于感知, 立于思考, 成于交流和表达。其中, 独立思考是关键。自主学习就是要以问题为主线, 要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 并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索和动手, 这样才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使学生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和思维量。在教学整个过程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 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 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探究, 在观察比较中探究, 在矛盾冲突中探究, 在问题解决中探究, 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对问题情景的设置, 教材选择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学生在课外学习和生活中可能有所接触, 但一般都不是从技术角度理解的, 通过举例、案例的讨论,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若有所思”的状态, 做到“学”“疑”“思”相结合, 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了解发现问题的基本来源,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 进而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也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运用, 且可以形成能力迁移的课程内容。

二、鼓励学生质疑求异, 提倡学生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古语云:“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可见, 质疑是学习活动中思维的动力, 也是学生学会创新的开端。因为常有疑点才能常思索, 常思索才能常创新。因此, 作为教师, 一要鼓励学生质疑, 使学生敢于质疑;二要正确引导, 使学生善于质疑;三要因势利导, 使学生积极求异。并引导学生在常规的一般应用的基础上, 冲破原来的思维结构, 加强引申性的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自由思考和想象猜测的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知识平台, 如果单纯地用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而直观图片和教具、翔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降低知识的难度, 以便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 指导并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与学生及时交流和沟通, 准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必要时教师要调整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教学过程中, 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课堂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相讨论、探究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尝试动手操作, 在体验与领悟中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

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课前要准备好材料, 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提问要明确、简洁、恰当, 不要拖泥带水。为学生创造就所研究的问题自己提问的空间, 以便学生活动时有的放矢。学生只有有了疑问并产生了寻求答案的愿望时, 才能主动探索进入真正的准备阶段, 才能激发好奇心, 只有好奇心才可以使学生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 在体验与领悟中才能培养技术实践能力。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尽快转变教育观念, 改变以前那种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作为一名通用技术教师, 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这场教学改革中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并且要尽己所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实践能力, 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自己的潜能, 都能尽情地去发挥、去想象、去施展自己的能力, 都能建立起坚实的自信, 都能从事属于他们同时也是属于这个社会的富有个性的创造!唯有这样, 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步入自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邹尚智.《教育科研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开明出版社.

[3].李建平.《聚焦新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施良方.《学习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5].牟其善.《走进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现场》,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培养技术 篇10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轻理论。学生只是想上机操作、玩游戏、上网聊天, 根本不想学习理论知识。要知道信息技术教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种种不尽人意的主客观原因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只重实践操作技术的教学, 而不重视理论基础的传授。我们要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 而不是计算机的操作者!今天的一些优秀软件, 如VB、Office、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 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所谓基础知识是指某门学科有一定的恒定性, 不易淘汰的、该学科的其它有关知识皆发端和源于它的那些知识。

综上所述, 加强理论基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试析信息技术教育出现“轻理论”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 缺乏考核机制,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中考课程, 在中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健全的考核制度, 往往是“说起来重要, 学起来次要”, 即使有考核多数也是提前告知学生试题, 甚至是做出答案给学生抄抄即可, 然后教师自定标准给学生个成绩, 但与中考无关。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上机玩玩, 不用学什么理论, 反正中考没有。

(二) 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认识不足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 在广大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是教育部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做出的重大决策。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是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 是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必要条件。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 广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不少学生、家长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必不可缺, 但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重应用而轻理论、轻语言的现象。学生普遍认为我只要能打打字、上上网就行了, 而忽略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系统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常是学得“不太知其然, 更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在讲理论时, 学生就几次说“老师, 别讲了, 讲也没人听, 快让我们玩吧。”这虽然不是好学生说的, 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代表一般学生的心声呢?笔者曾对所教的二百多名学生做过调查, 内容是:你希望信息技术课怎么上 (A、上机操作;B、理论讲解与上机操作相结合;C、上网、玩游戏) ?结果有82%的学生选C, 仅有5.5%的学生选B。

(三) 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教学任务重, 缺乏激励机制

目前, 农村中小学由于受人员编制和教育经费等方面制约, 许多学校几乎没有配备信息技术专业教师, 改行和兼职的比较多, 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正规本、专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教龄稍长一些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最近几年走过了从“电教教师”到“计算机教师”再到“信息技术教师”的路, 这样的师资状况, 没有掌握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 难以胜任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在教育教学中很难认识到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进而在教育教学乃至对学生考核中表现出对理论知识的轻视, 进而形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

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任务重, 有的教师每周要上20节课, 还要负责学校机房和办公室计算机的维护、制作多媒体课件、统计学生考试的各科成绩、辅导学生参加常规竞赛, 甚至要完成打印任务。教育部门和学校缺乏一套激励机制, 许多领导还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 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 认为再怎样努力也不会被重视, 教学中怎样省事怎么干, 还讲什么理论呀, 让学生自己上机随便玩玩算了, 学生高兴, 教师省事, 皆大欢喜。

(四) 来自家庭、社会的影响

计算机功能多, 人人皆知, 家长也不例外。一女生被母亲送入计算机培训班, 两个月下来, 五笔字打得飞快, 母亲逢人便夸女儿学会计算机了。语文老师却反映孩子写字笔画错误多, 基础知识训练总丢分。一些家里有计算机的初、高中学生经常关起门玩游戏, 还对父母谎称复习功课, 致使学习成绩下降, 问他们“父母不管吗?”答:“老爸、老妈对计算机一窍不通, 好糊弄。”问父母:“怎么只有游戏软件, 而没配备学习软件?”答:“我们不懂。”更要命的是学生之间互传一些黄色光盘, 一些黄毒悄然扩散, 而家长还蒙在鼓里。长此以往, 学生哪里还有心思理会什么理论基础、掌握技术, 更别说提高素养了, 这实在是望子成龙父母们的悲剧。学生家长知道信息技术是新兴科学, 认同孩子掌握它很重要, 但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 不能给予孩子正确指导, 导致以上现象的出现。

人人都知道计算机功能多、用途多, 但很多人却不了解怎样才算是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更不用说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目的何在。有一些学生常上网聊天、玩游戏, 久而久之打字速度飞快, 同学羡慕钦佩, 亲人朋友称赞, 他就在这羡慕的目光中、声声的赞誉中无数次出入网吧, 以致荒废学业。殊不知正是这来自社会的声声赞誉扼杀了他的上进心、毁灭了他的求知欲。

二、解决信息技术教育中“轻理论”现象的对策

(一) 引入竞争机制, 完善考核制度

信息技术教育应当作为基础学科列入到中考内容中。即使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也应当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 实行“等级制”, 即:将信息技术课程的等级合格作为学生参加中考的“通行证”, 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 以“考”促“学”, 以“考”带“学”, 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计算机制作比赛, 为学生们的学习搭建舞台, 营造环境, 对学生中优秀作品应及时反馈、讲评、展示, 使学生学有方向, 赶有目标, 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学习气氛。合理的考试评价将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重视理论基础的最重要的举措。

(二) 加强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认识

让学生从思想上深刻认识理论基础的重要性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应该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 而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时渗透、潜移默化。此项工作不能仅靠教师, 它可以通过多途径、多主体、多层面的思想教育共同实现, 它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完成。在学校, 以信息技术课为主阵地, 开展信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信息理论基础的重要性等各种专题教育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确理论基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还要通过关于此方面内容的演讲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 保证学生彻底改变以往错误观念, 真正做到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改掉“轻理论”的错误观念, 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三) 学校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

1. 纠正课程设置偏差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也随之增多, 由原来的一周一节至现在的一周两节, 由于该课不为中考课程, 不被领导重视, 各校在执行课时计划的时候存在随意性, 有的学校随意减少规定的课时数, 尤其是农村学校更为严重。致使课时不够, 课程完成不了, 上机实践多, 理论讲解少。针对此现状, 学校应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课时进行教学, 严抓信息技术课程的常规教学管理, 对教师的备课、教学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

2. 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人才, 改善信息技术教育人才欠缺现状

面对农村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奇缺的现象, 学校应采取优惠的政策吸引高校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和外部信息技术人才到农村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打破教师待遇一刀切的现状, 改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人才欠缺现状。

学校要制定出有效的奖惩制度, 使全校师生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将信息技术纳入师生评估条件之一, 把高学历、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吸引到教学工作的第一线, 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带动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并投身信息技术的学习, 从而使信息技术教师认识到自己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激发其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四)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整体认识水平

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培养, 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 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由于种种条件的局限, 社会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的整体水平还很低。要通过召开面向全社会 (尤其家长) 的现场会、研讨会、讲座等形式, 宣传有关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等知识, 提高全社会对之认识水平。有条件的可以面向社会开办信息技术教育学习班, 让他们了解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的真正含义, 知道孩子会上网、会玩游戏不是真正的懂计算机,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才是真正的目的。

(五)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专任教师素质

建设一支素质高、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应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 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

1. 抓好校长的培训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决策人, 让校长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的重要意义, 他们才会重视和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培训。

2. 加强设备管理方面的培训

理论基础离不开实践的验证与拓展, 硬件设备是信息教育的后盾, 增强管理意识, 提高管理水平, 能够解决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技术故障和问题, 才能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的正常进行。

3. 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有利资源

通过网络上的无限资源, 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转变观念, 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 尤其要积累理论知识, 主动迎接各种挑战, 以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要求。

4. 走出课堂, 走出学校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力量, 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开办一些速成培训班, 以短、平、快的投入, 开发师资资源。目前, 农村中小学计算机师资专业的教师虽不多, 但还是拥有一大批基础知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通过培训就是一支了不起的师资队伍。同时, 可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经验交流介绍、开公开课等方法进行“传、帮、带”, 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整体素质。

除以上提到的对策外, 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走进新课程改革, 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 例: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 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 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课堂上演示我们课前精心制作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 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 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 也就很容易掌握要学的理论基础知识。

总之, 技术要在相应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才能发挥更高的效能, 只有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有一定的科学认识, 才能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 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职业技术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11

管理使学生言行规范化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职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成绩处于中等或中下等,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情绪低落,意志薄弱,思想茫然,自暴自弃,有的甚至沾染某些恶习。这给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其次,中职生毕业后大多选择就业是重要条件,他们能否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另外,中职生目前年龄大多在16至18岁,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阶段,因此中职生开展实施养成教育迫在眉睫。养成教育是教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训练、管理等手段使学生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内容主要有:

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行为的教育 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行为的教育是学会做人的养成教育。培养中职学生遵纪守法,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有责任感,即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人格。培养中职学生的举止文明礼貌,使其能够融入集体生活、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即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如果中职学生在校期间,不注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行为的规范教育,毕业后很难在社会上长久立足。班主任应该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养成的习惯,通过各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

勤奋学习、积极进取行为的教育 勤奋学习、积极进取行为的教育,是学会学习的养成教育。培养中职学生具有勤奋学习的精神,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对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自我学习有相当大的帮助。但目前中职学生学习习惯不尽如人意,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而悲观厌学,个别甚至在课堂上看闲书、玩手机等。对于这种现象,班主任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加以引导,逐渐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习惯。

生活自律、服从管理行为的教育 生活自律、严格管理行为的教育是一种学会生活的养成教育。以笔者所在班为例,绝大多数学生是住宿生,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自律能力,也必然成为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环境、吃饭休息等环节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随时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通过让学生寝室纪律、寝室内务、寝室卫生、寝室生活的规范化,来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行为的教育 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行为的教育是学会适应的养成教育,对中职学生来讲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意义。中职学校主要向社会培养合格的职业劳动者,因此,班主任要通过以企业文化熏陶和专业技能实训为主要形式开展职业道德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立足学校教育大环境,配合开展养成教育。学校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大坏境,它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为学生遵纪守法行为、文明礼貌行为、勤奋学习行为、生活自律行为、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奠定基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抓住这些有利的契机,做好班级组织管理。例如,借助新生入学教育或军训,班主任应配合相关老师或军官的工作,严格约束学生自由散漫、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增强学生的纪律性。借助宿舍管理的内务整理,纠正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此外,学校开展的专业思想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实习动员、就业指导等活动都是养成教育的大环境。班主任不仅要全力配合学校工作,还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各种学校活动。例如,笔者在学校组织学生观看法制讲座视频后,立刻布置学生写观后感,再举行“法律护我成长”主题班会,使班级管理紧跟学校教育,配合开展养成教育。

完善班级管理小环境,开展实施养成教育。班级是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的微观小坏境,班主任应运用智慧和策略完善班级管理,营造勤奋学习、团结合作的氛围,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强化养成教育。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制订班级规定,规范养成教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是班集体为实现共同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规则,是班级管理的准绳,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班规的约束。在班规的制订中,班主任必须要让每一个学生明白,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大家共同的责任。班主任在制订班规过程中,具体可参照学校学生手册的内容和中专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让班规具体化、直观化,使班级管理中养成教育有依有据、便于操作。

开展班级活动,丰富养成教育 班级活动是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载体,班主任应该以班级活动为基本形式,通过活动来丰富养成教育的内容。例如,笔者所带班级在举行班级活动中,通过举行“文明在我心、礼仪伴我心”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通过举行“书给我的启示”主题班会,使学生养成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举行“文明上网”主题班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文明行为。除此之外,还组织学生与其它班级进行拔河比赛,增进班级之间的交流,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依托学雷锋活动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街道义务劳动。班主任以这些活动为载体,通过行为刺激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会身边的事情,来逐步认识社会,逐步矫正自己各种不良行为习惯,从而使遵纪守法行为、文明礼貌行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及职业道德修养在各种班级活动中逐渐地养成。

壮大班级管理力量,推动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成因复杂,必须要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养成并不断强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锻炼,并以此壮大班级管理力量,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形成良好班风的双赢局面。例如,笔者所在班级在第一学期的主题班会中,主要是由两位班长和文娱委员主持的,从第二学期开始,主题班会由两名班委成员主持,再扩大到科代表等,调动一切潜在力量,每次主持人都是新面孔。学生们通过主持主题班会,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也使班级管理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位同学脑海里,班级管理不再只是班主任和班委的事,而是班里每一位同学的事。学生们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自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使养成教育得到新的动力。endprint

制订评价标准,量化养成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班规制订过程中,注意制订具体量化的班级操行评定办法,使养成教育进一步得到落实。期末,班主任可在学校统一安排下,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制定“自评——生评——师评”的评价制度,通过量化分数,检查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程度,同时,学生通过量化的分数来检验自己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程度。例如,对操行分数排名靠前的学生,结合成绩作为“三好学生”的候选人,排名靠后三名的同学限制参加下届班干部的竞选,让学生通过量化分数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激励表扬,深化养成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必须常抓不懈,尤其是对这些十多岁的学生。班主任不但要通过语言进行浇灌,而且要通过榜样力量去示范,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表扬,用成功的喜悦去强化学生的行为,从而深化养成教育。

例如,在开学的第一次班会中,笔者借用四句话“学习成就未来,细节决定成败,和谐推动发展,技能走遍天下”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用这四句话来勉励自己。同时,对评到“文明宿舍”等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让学习成绩前五名的学生上讲台分享交流,运用多种激励方式,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并激励学生产生积极进取的动力。

社团是养成教育的载体

学生社团是具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在共同目标鼓舞下,大家集思广益、互相配合,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的组织。一方面,笔者通过鼓励班级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使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有利于其爱好兴趣的培养和发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从而有利于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逐步形成了乐观、独立、自律等良好品格,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在笔者所带班级中,50多名学生就有近40名参加了学校的话剧社、志愿者等社团组织。

结束语

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养成的习惯,立足学校大环境与完善班级小环境来开展实施养成教育,并与家长和科任老师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多渠道、多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成教育。

论计量技术人才的培养 篇12

一、培养高素质的计量人才

计量工作是一项要求精准的检测工作, 检测对象通常为各类仪器仪表, 测量的准确与否关系重大。如医疗设备的计量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精密仪器的准确计量关系到各行各业的科研、生产, 甚至关系到卫星上天。因此, 对计量人员的素质应作以下几方面培养: (1) 需要培养计量人员强烈的责任心,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目前, 有些计量检定人员工作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存在漏检或不检的情况。 (2) 需要培养计量人员耐心和细心, 计量工作是一份非常细致的工作, 一个不起眼的小失误都可能造成很大的测量误差, 仪器上一个小污点可能引起整个测量系统的失常, 计量人员应养成干净整洁、细致周到的品格。而仪器的检测需要反复多次测量, 甚至需用很多方法的比对验证, 更需要有耐心。 (3) 需要培养计量人员公正无私的坚定立场, 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品德素养。计量人员需要有良好道德素养, 秉公办事、依法检测, 出具公正准确的数据和报告。不为物欲所惑, 不为权势所屈, 不为利害所移, 始终保持严谨的科学精神。

二、提高计量人员的整体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

一名优秀的计量人员应该全面了解掌握计量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基础知识。熟悉本行业各种技术规范, 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计量标准考核规范》、《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等常用的技术规范。理解并熟练应用本专业的计量检定规程, 检测、校准规范, 参加本专业的规程研讨会, 争取更多机会向国家级的行业专家学习, 了解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动态。钻研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掌握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现在, 仪器正在逐步走向智能化、多学科综合化, 一台仪器有时是多学科的综合体, 因此, 对计量人员的要求正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在积累足够的理论基础之后, 可着手编写检定、检测、校准规范, 编写核查方法、操作规程、建标报告等技术文件, 还可参与各种科研项目的研究, 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单位应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请高水平专家来指导, 技术人员也可以相互进行切磋、相互学习, 从而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总之, 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和综合知识信息是合格计量人才的基本功底。

三、提高计量人员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

计量是门实践学科, 只有强大的理论武装还不够, 还需要活学活用到实际工作中。从标准器到配套设备, 从标准物质到现场检测, 都需要我们了解其性能、使用方法、调试保养及检测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计量检测看起来是按照标准来检测, 像是照方抓药, 其实不然。影响检测准确度的因素非常多, 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提高计量检测的准确度, 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动手能力。计量人员要在大量的检定校准实践工作中锻炼自己, 不断总结实际经验, 参加各种比对及考核工作, 积极到工厂或科研院所等一线检测、校准工作场所开阔眼界, 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一名社会需要的计量人才。

四、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上一篇:矛盾论下一篇:区段课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