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要点

2024-10-24

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要点(通用12篇)

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要点 篇1

新活素针是一种新型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药物。目前国内临床应用的脑利钠肽 (BNP) 静脉制剂为冰冻重组脑利钠钛 (商品名∶新活素生产单位∶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剂量∶0.5mg/支) 。

1 使用方法

每只新活素单独配液, 从100mL (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 抽取16.7mL溶液弃去, 在从中抽出1.5mL, 加到新活素制剂瓶中初步稀释。轻轻摇动药瓶, 保证药物充分溶解;将全部药液回注到81.8mL稀释液中, 反复翻转, 使药物充分混均匀, 此时药物浓度为6ug/mL。给予负荷剂量1.5ug/kg静脉推注, 推注时间不得少于90s, 一般临床静推2~3min, 余液静脉滴注0.01µg/ (kg·min-1) , 持续滴注, 持续用药24~48h。

2 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环境要安静, 限制陪护。患者床单位要平整干净,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比如半坐卧位或坐位, 可以减轻心脏负荷。绝对卧床休息, 生活有他人照顾。饮食上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 少食多餐、忌饱餐。保持情绪稳定, 保持大便通畅, 根据缺氧的程度给予氧气吸入。

(2) 心理护理:由于心衰反复发作, 患者反复住院, 患者和家属均有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病人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烦躁等不良心理。再者新活素是一种新药, 患者对于新活素还不了解, 并且新活素的价格也非常高, 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特别重要,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除了充分向患者解释用药目的及用药注意事项外, 经常向患者讲解成功病人的事例, 解除患者的焦虑, 同时在日常基础护理过程中, 多关心病人, 视患者为亲人,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也与患者家属充分的沟通, 让家属给病人以最大精神支持。

(3) 用药护理: (1) 为了保证新活素药量精确, 必须严格应用微量泵注射泵, 应选择粗、直且易固定的静脉, 因持续用药24~48h, 因此最好应用静脉留置针, 根据医嘱配置好药物后应用微量注射泵按规定量进行静脉滴注, 只有这样才能使药物匀速进入体内, 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影响用药效果。 (2) 新活素的禁忌证:新活素的禁忌证为心源性休克、收缩压<90mmHg、对本品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 (3) 正确执行医嘱, 按照要求严格掌握用药的浓度和速度, 保证静脉通路的畅通;使用静脉留置针用药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注意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新活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压, 并且知道病人用药前的基础血压, 在用药过程中需在CCU心电监护, 随时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并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仪器, 以备抢救之用。由于病人用药后尿量会增加, 应准确记录出入量, 注意电解质情况, 以免诱发心律失常, 加重心衰。同时观察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功能及呼吸困难状况及全身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3 结语

rhBNP (新活素) 2005年4月正式批准上市以来, 目前是临床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型有效药物, 患者大多不了解。该药价格较昂贵, 因此向患者充分解释新活素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 同时作为护理工作者, 我们深刻体会到细心细致的护理工作也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前提, 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微小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了解新活素不断更新的相关资料和报道, 以便更加科学地做好用药护理工作, 为临床医疗效果提供有力的支持。

摘要:新活素针是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在休息或轻微活动时呼吸困难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药物1。它的主要生理效应有:通过肾脏发挥利尿、利钠作用;扩张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这些作用有利于心衰患者症状和体征的缓解, 实际上是心衰患者的一种自我保护性调节。因此BNP在心力衰竭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专家共识[2]。

关键词:新活素针,用法,护理

参考文献

[1]Andrew J, Burger MD.A review of the renal and neurohormonaleffects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J].Congest Heart Fail (CHF) , 2005, 11 (1) :30~38.

[2]张善春, 刘兆永.重组人脑力钠肽治疗心力衰竭[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 2006, 11 (6) :477~478.

[3]陈华, 王晓惠, 金伟华.新活素[J].中国新药杂志, 2006, 15 (5) :393~394.

[4]Silver MA, Horton DP, Chali JK, et al.Effect of nesiritide versus dobuta mine on short-term outc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with acutely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J].J Am Coll Cardiol, 2002, 39:798~803.

[5]Porcu M, Cacciatore G.Intervention strategies in refractory heartfailure[J].Ital Heart J Suppl, 2002, 3 (8) :791.

[6]1 Andrew J, Burger MD.A review of the renal and neurohor monal effects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J].Congest Heart Fail (CHF) , 2005, 11 (1) :30~38.

[7]李占全.脑利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2008, 4.

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要点 篇2

1、心理护理

偏瘫病人由于恢复慢、活动受限而产生悲观失望、精神忧郁等各种心理。因此在护理此类病人时应有同情心和耐心,尊重和体贴关心他们,避免刺激和损伤病人自尊的言行;指导病人正确面对疾病,克服急躁心理和悲观情绪,避免过分依赖心理,增强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与信心,使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主动配合治疗和进行自我锻炼。

2、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压疮是瘫痪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因此,从入院即主动宣传预防压疮的重要意义,制定措施,建立翻身卡,昼夜坚持2小时翻身一次,危重患者翻身时先理顺各种管道及导线。病人骨突处用海棉、棉圈加以保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肢体被动活动和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

3、做好病室环境的管理

瘫痪病人抵抗力低下,容易被各种病毒和细菌所感染。因此需做好病室的消毒清洁工作,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减少探视人员来往,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干净、整洁,这些措施能有力地防止交叉感染,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息环境。

4、保持病人身体清洁

对入院的患者在24小时内进行卫生处理,包括头发、五官、全身皮肤、会阴、指甲等都彻底清洗干净,严重患者每日全身清洗,保持“三短九洁”,穿着宽松舒适患服,这些细致的工作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保持床单位的清洁

瘫痪病人伴有大小便失禁时,保持床单位的干净、舒适、整洁尤为重要。被服定时更换,如有汗液、呕吐物、体液、粪便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避免潮湿和污物对患者形成负性损伤因素。

6、做好大小便护理

瘫痪病人因为卧床和进食少,肠胃蠕动慢,易发生便秘,大便干结等问题。解大便如用力过猛,易发生再出血情况,有时患者神智不清,有用手抓大便情况发生,使护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为了使病人清洁舒适,可用开塞露五支,用中号肛管灌肠,效果很好,按计划大部分在白天处理患者大便问题,防止中夜班护理人员少而造成患者解大便痛苦,同时使患者得到充分的睡眠,有利于恢复健康。长期使用导尿管,应每日冲洗膀胱两次,每日更换引流袋。

7、重视安全,防止坠床

对烦躁不安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适当加以约束和防护,及时巡视病房,防止坠床和摔伤。对神志恍惚或神志不清的病人加床档防护,认真交接班。

8、保证患者水分营养摄入

营养摄入是病人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基础,促进患者食欲,不能进食的患者,用鼻饲法保证营养。

9、保持病室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波动

尽量减少患者亲友探视,让患者保持按时作息。

10、病情观察要及时

急诊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3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以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医学科EICU病房自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8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体会。结果:3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及时抢救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得到救治、病情好转36例,2例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控制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生存质量。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抢救 护理体会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竭时的缺氧和高度呼吸困难是致命的威胁,必须尽快使之缓解。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应着手对诱因及基本病因进行治疗。本文旨在总结分析3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过程及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男26例,女12例,年齡37~63岁,平均年龄﹙52.3±7.6)岁。衰竭类型:左心衰竭17例,右心衰竭13例,全心衰竭8例,血压:入院时最高血压(MAP)在150mmHg以上者28例,150mmHg及以下者9例。病因:心肌梗死15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13例; 诱因:过度体力活动及情绪突发改变为诱因者24例,肺部感染为诱因者10例,无明显诱因者3例。

1.2 临床表现:①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40次/min,端坐呼吸、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口唇青紫、面色灰白、四肢厥冷、咯粉红色泡沫痰;②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啰音。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甚至心搏骤停;③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或各种心律失常。

1.3 急救措施:①立即行坐位或半坐卧位,高流量吸氧(4~6 L/min);②浅静脉留置针建立两路静脉通道实行双管输液:硝酸甘油5mg+生理盐水50ml或硝普钠50mg+生理盐水50ml微泵注入,依血压及病情调整浓度及速度;速尿20mg静脉注射,对极度烦躁、痰液不多的患者予吗啡5~10mg皮下注射,经心电监护排除心肌梗死后使用西地兰0.4mg+10%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BP 90/60mmHg以下者予多巴胺200mg+生理盐水30ml恒速滴入。

1.4 护理方法:

1.4.1 卧床 :患者均以急症入院,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作出正确的评估,选择合适卧位,减轻疾病症状。如患者出现肺水肿,护士应立即采取半坐卧或端坐位,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部瘀血。出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不明显或者消失时,应立即平卧位,作好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等抢救准备。

1.4.2 吸氧:准确判断合适的吸氧浓度。一般患者宜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清醒者宜采用鼻导管式给氧,意识模糊者,采用加压面罩给氧8~10L/min。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提高吸氧疗效。对于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同时并存者,应用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记录吸氧时间,流量、观察患者对吸氧的反应,正确实施吸氧。

1.4.3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通过静脉补充体液,维持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血容量不足,维持血压及改善微循环血量;输入急救药物,达到治疗疾病和补充营养维持热量的作用。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1.4.4 心理护理:急诊患者往往情绪高度紧张,甚至对疾病产生恐惧、绝望心理,家属也难以接受。责任护士需及时观察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在抢救过程中给予合理充分的解释,取得信任,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信心。

1.4.5 病情监测:。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记录患者心率、心律、体温、血压、脉压差、尿量改变,呼吸困难的性质以及发绀及其程度等。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抢救。还应观察各种药物的副作用。

2 结果:3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及时抢救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得到救治、病情好转36例,2例因病重抢救无效死亡。救治成功率达94.74%,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发病比较急速、突然、发展迅速,病情复杂,并发症较多。预后效果较差,必须及时救治。为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必须选择合理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预后的生命质量。

由上述回顾分析,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责任护士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指导其继续针对基本病因和诱因进行治疗。告知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在静脉输液前应主动向医护人员说明病情,以便在输液时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意识,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温度,肺部啰音的变化,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对安置漂浮导管者应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判断药物疗效和病情进展。

参考文献

[1] 杨仲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2-3.

[2] 高霞. 心力衰竭患者59例的护理体会[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8:80-81.

[3] 赵巧红.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1,12:189-190.

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要点 篇4

关键词:哮喘,器官功能衰竭,护理

哮喘病情危急时很可能引发呼吸衰竭、低氧血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 并发器官功能衰竭, 降低支气管的扩张能力, 病情加重, 病死率较高[1]。因此, 对于哮喘并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中, 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在抢救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我院特对45例哮喘并发器官衰竭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 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来自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患者, 均经临床确诊为哮喘并发器官衰竭患者。将85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45例, 男21例, 女24例, 年龄在29~76岁, 平均年龄为 (45.9±4.8) 岁;病程2~11年, 平均病程为 (6.2±2.0) 年;对照组患者40例, 男18例, 女22例, 年龄在30~77岁, 平均年龄为 (44.8±5.5) 岁;病程在1.5~11年, 平均病程为 (6.0±2.1) 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心理护理。哮喘患者长期患病, 病程较长, 并发器官功能衰竭后, 生理病痛大, 服用药物种类多, 且效果不明显, 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 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应给予其一定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 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于治疗带来的影响, 护理人员尽量守护在患者床旁, 通过语言、非语言进行沟通, 及时解答患者在治疗上的疑问, 给予其一定的心理支持, 使其对治疗产生安全感和信心。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 使其给予患者安慰。同时, 还要调动各种社会支持, 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 向患者说明相关药物的知识, 讲解坚持治疗的必要性, 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提高治疗依从性。 (2) 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生命质量的评估, 从而制定针对性、个性化安全护理管理计划, 确保一个病房中不住多个哮喘患者, 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 将病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25℃, 湿度维持在70%~75%。协助医师给患者讲解哮喘以及相关器官功能衰竭的知识, 讲解护理的重要性等, 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另外, 还要给予患者一定的生活指导, 用药指导、预防发作指导等, 让患者了解到哮喘的病因, 指导患者实现自我病情监测, 使患者对疾病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提高治疗依从性。 (3) 呼吸困难护理。在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治疗中, 时刻观察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以及血气分析结果, 从而适时调整吸氧的浓度以及氧流量。如为高流量吸氧, 那么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变化、口唇颜色、耳垂颜色、出汗情况等, 当患者出现大汗淋漓情况时, 表明患者的呼吸窘迫得不到有效的缓解, 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当高浓度氧吸入超过6 h, 则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存在恶心呕吐、烦躁、胸骨灼痛等症状, 并及时调低氧流量, 情况严重时需通知医师处理。 (4) 预防感染的护理。在护理工作中, 应对相关医疗器械、材料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 如:在吸痰、鼻饲过程中严格保证无菌操作, 避免出现交叉感染、院感等。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定时给其翻身, 促进痰液的顺利引流和排出。 (5)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在治疗过程中, 密切关注患者的神志、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当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反应迟钝、心率过高或过低情况, 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6) 出院指导。出院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卫生健康教育, 使其了解到哮喘的过敏原, 不得将花草等放在卧室内, 也不能铺地毯等, 保持房间的整洁, 不得接触厨房油烟、油漆、燃料等。同时, 保持平缓的心情, 不得心情大起大落。同时适当进行运动, 增强体质。定期到医院复诊。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哮喘和器官衰竭症状基本消失, 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有效:哮喘和器官衰竭症状有明显缓解;无效:哮喘和器官衰竭症状较治疗前差异不大, 或存在加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整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资料,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显示, 差异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18例, 有效24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显效15例, 有效16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77.50%, 经统计学分析, χ2=4.379, P=0.036<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目前尚无根治办法, 一般是通过抑制气道炎性来控制病情发展, 而器官功能衰竭是哮喘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例如:哮喘患者并发呼吸道衰竭, 出现严重肺通气以及换气障碍, 出现酸中毒、低氧血症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3]。对于哮喘并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 应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代谢紊乱纠正、酸碱平衡等治疗, 尽快控制患者的哮喘症状, 预防病情恶化, 从而为器官功能衰竭的救治提供更多的时间, 抢救患者生命, 降低临床病死率[4]。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有效的护理方法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 是确保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关键因素。

哮喘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病痛, 护理人员要以丰富的理论知识为支撑, 以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责任感为患者做好护理工作, 在急性发作、异常现象等情况下, 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抢救;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等, 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提高治疗依从性, 确保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5]。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 经治疗和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 组间对比,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 在哮喘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中, 辅之以有效的针对性综合护理服务, 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具有重要临床应用推广价值。在未来, 还要不断加强临床护理方法的探索和挖掘, 为哮喘并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魏丽平.哮喘患者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23 (1) :27.

[2]王丽.急性重症哮喘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 2013, 26 (25) :332.

[3]王锦, 杨鸿彤.20例急性重症哮喘急救与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 2014, 27 (19) :558.

[4]王斌, 沈卫莉.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36) :272-273.

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要点 篇5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要点,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瘙痒、水疱病、化脓性感染、糖尿病足等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皮肤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皮肤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较为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组织老化变薄、弹性下降、感觉障碍等,常会出现皮肤疼痛、瘙痒、干燥、皲裂等一些症状,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各种皮肤疾病[1]。因此,临床护理中要特别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本院于6月~5月开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护理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6月~205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7.5±4.8)岁,实验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0±5.5)岁。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中包括入院指导、饮食护理、运动疗法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

1.2.2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皮肤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2.1皮肤评估护理人员对实验组每一位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评估,询问患者有无皮肤溃疡史以及神经病变的症状。对于皮肤有溃疡史或者伴有感觉、触觉、痛觉减退或消失的患者作为护理重点对象。

1.2.2.2保持皮肤清洁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保持皮肤清洁的重要性。嘱患者每天用温水轻轻洗浴,保持皮肤清洁的同时避免损伤皮肤黏膜。对活动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擦浴,对皮肤干燥的患者,清洁后涂抹羊毛脂[2]。

1.2.2.3预防外伤护理人员每天为患者整理床单位,避免床单位上的碎屑、杂物等损伤患者皮肤黏膜。为患者选择宽松、柔软、透气性好的`柔软衣物,避免穿过紧的衣物。休息时,施加防护栏,避免了老年患者意外坠床,活动时要限制活动力度和强度避免出现滑倒、摔伤等意外事件。冬天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时增加巡视次数,以警惕烫伤,同时预防冻伤。

1.2.2.4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要特别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护理人员每天检查患者双足1次,观察足部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刺痛感,观察足部皮肤有无颜色、温度改变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保持患者足部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患者修剪指甲时避免指甲修剪的太短,损伤足部皮肤。

1.2.2.5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皮肤护理的重要性,向患者讲授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护理相关的知识,教会患者基本的护理方法。告知患者如果有皮肤破损或感染的情况立即处理,以免病情严加重。

1.3评价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瘙痒、水疱病、化脓性感染、糖尿病足等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以此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调查两组患者皮肤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出现瘙痒、水疱病、化脓性感染、糖尿病足等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的影响加之皮肤老化等特点,特别容易出现各种皮肤病变,甚至会伴有皮下组织的感染和坏死。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本院于2013年6月~年5月开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皮肤护理可有效降低瘙痒、水疱病、化脓性感染和糖尿病足等皮肤损伤的发生率[3]。

综上所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皮肤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冬梅,梁春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当代医学,,16(13):126-127.

[2]张爱英.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体会.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41(12):1330-1331.

[3]邓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36):28-29.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篇6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 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48-02

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排血量显著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症,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常见,多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是急诊科常见的危急重症疾病,起病快、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护理人员要掌握心衰的发病诱因和发病症状,及时协助医生积极抢救,才能提高急性心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自2011年1月-2011年10月共救治8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接诊8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36例,年龄41-83岁,平均58.6岁,其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19例,先天性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高血压33例,冠心病17例,心肌病4例。发病诱因包括血压突然升高、心肌梗死、快速性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输液过快、过度饮食等,其中诱因不明5例。

2 急救护理

2.1 体位与病情观察。急性左心衰竭常发病急,患者变现为突然气喘、呼吸困难、强迫坐位、面色青灰、发绀、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恐惧和频死感,是急性左心衰竭的常见临床表现,急性左心衰时还可咳出大量的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护士接诊应迅速将患者置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于床下,以减少静脉回流和减轻心脏负荷。取坐位时最好是前面有依托,半坐位或半卧位时,背后要有舒适和柔软的靠背物,以减少患者的体力负担,对于体力衰竭或精神萎靡者,最好有护床栏,以防坠床。护士应掌握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的症状及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节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变化,并检查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神志、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温度、肺部罗音的变化,做到动态记录病情变化。

2.2 实施有效吸氧。急性心力衰竭会发生组织缺氧严重,是由于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心排血量锐减而造成的,护士应准确判断,立即给予合适吸氧浓度的鼻导管氧气吸入,对意识模糊的患者采用加压面罩给氧8-10L/min,同时为提高吸氧疗效,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可在湿化瓶里加入20%-30%酒精湿化。临床证实在有开放气道,然后增加吸氧浓度等措施下无法提高氧供时要使用气管插管[1]

2.3 合理正确用药。及时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以便抢救时用药。①血管扩张。硝酸甘油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首选血管扩张剂,能同时扩张动、静脉,降低心脏负荷和肺动脉压,改善心力衰竭、增强心肌收缩力、迅速缓解肺水肿。输液时应严格遵医嘱调节用药速度,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吗啡可减轻疼痛和焦虑,扩张外周静脉和小动脉,降低中枢交感冲动,进而降低心脏耗氧量和心脏负荷,因此病情危急的患者可注射吗啡5-8mg,同时观察患者心率和心律的变化。②强心。以生理盐水40ml加入西地兰0.2mg静脉推注,准确记录出入量,给予地塞米松15mg静脉推注,但要注意患者的心率与心律变化,若节律不规则或心率<60次/min应暂缓使用。③利尿。呋塞米推注可迅速利尿,缓解肺水肿,但应注意利尿剂与强心苷合用时应注意血钾浓度,并及时补钾。抢救中遵医嘱准确给药,抢救时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应该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安瓶,以便后面的核对,抢救过程中应迅速、沉着、冷静,切忌忙中出错。

2.4 严格输液速度。心衰患者输液要避免输入大量生理盐水,一般以葡萄糖为主,糖尿病患者可适当添加胰岛素。要严格注意输液速度及输液量,输液过多或过快均易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一般滴速控制在15-30滴/min,液量控制在300-1500ml/d。注意观察出入量,一般入量应略大于出量,以每日多于出量超过300-500ml为宜。

2.5 心理护理。急性心衰的患者由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精神特别紧张,焦虑不安,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机体缺氧状况加重[2]。因此护士在抢救工作中神态要自若,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不在患者面前透露病情恶化,增强患者的安全、信赖感,对于烦躁不安者,可给予少量镇静剂,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应给予恰当的解释,以取得患者信任做到积极配合治疗,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饮食护理。护士需指导患者禁烟酒、少食多餐,进食低脂肪、低盐、低钠、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的低热量饮食,禁食刺激性食物,避免过饱,利尿剂者应食用一些含钾高的食物,如瘦肉、紫菜[3],新鲜蔬菜等。对食欲差的患者则需鼓励患者进食。轻度心衰患者每日液体的摄入量为1500ml左右,对于难治性心衰患者、稀释性低钠血症,一般24小时不超多600-800ml。

2.7 减少诱因。护士在抢救过程中动作、声音应轻柔,降低光和噪音的影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声、光刺激,限制探视人数,温、湿度适宜,防受凉。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各种诱因,如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最重要)、过度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动、静脉滴注液体过多过快、钠盐摄入过多、药物使用不当等。

2.8 安全转运。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无大汗淋漓症状,心率、血压、呼吸稳定时候方可将患者送入住院,准备转运时候,要先电话联系病房护士,做好迎接患者的准备。搬运时注意平稳,动作轻柔、迅速,防止發生意外,转运途中随行的医护人员携带急救箱和心电监护仪,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各导管的通畅,若发现异常情况,即刻处理。将患者安置病房床位后,立即向病房医生护士交接患者的病情及相应的处理。

3 结果

经过积极抢救和护理84例心衰患者的症状在30min-1h后得到显著改善,顺利度过危险期,2例因抢救无效死亡。

4 结论

急性左心衰竭是内科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患者发病急且重,如不及时抢救或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急性左心衰竭发病的症状和体位,严密观察病情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在抢救过程中,要果断迅速、争分夺秒、操作娴熟,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密切观察心电图和血压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使救治方案达到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杨健,杨跃进.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处理原则[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11(34):1053

[2]张克芹.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8):1001-1002

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要点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8例。其中男42例, 女26例;患者年龄最小48岁, 最大82岁, 平均年龄 (60.5±6.4) 岁;患者的基础心脏病分别为风湿性瓣膜病24例, 扩张型心肌病17例, 心肌梗死11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34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心脏病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 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患者自入院开始, 按照制定的护理路径的内容, 结合患者的需求和一般情况对其病情、心理状况、文化背景以及社会支持等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 并落实护理和健康教育措施以达到规范护理的目的。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包括: (1) 入院介绍, 包括医院的环境、主管医师和护士以及陪护、作息制度和时间等; (2) 入院第1天, 填写护理路径表, 详细介绍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 (3) 入院第2天, 介绍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症状、体征以及治疗方法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4) 入院第3~7天对患者进行饮食、用药等方面的耐心细致指导, 告知其情绪等对病情控制的影响, 进行心理支持和自我调节方面的指导, 详细讲解预防并发症的意义和方法,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循序渐进地进行活动; (5) 出院前1d, 指导患者进行血压、尿量的自我监测, 戒除烟酒和控制体重,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6) 出院当天, 办理出院手续, 嘱其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回院复诊; (7) 出院1周内, 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 了解出院后的恢复和用药情况。

1.3 效果评估

采用自制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问卷, 对患者进行测试, 满分100分, 以85分为达标;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于患者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计量数据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 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文结果显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 通常情况下其治疗和康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有资料显示[3], 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 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调节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临床关注较多的一种治疗护理新模式。这一模式下, 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 增加护患间的交流, 从而满足不同患者及家属的要求,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尽可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与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相比, 具有更好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4]。为此, 在本文中, 我科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显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教育的对照组患者, 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 住院费用更省, 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护理和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可主动参与到整个护理过程中, 通过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分别在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有助于患者更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从而避免因一次性大量向患者灌输信息而导致的不理解和误解, 本文结果也证实了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互动式循序渐进地宣传教育, 一方面可充分调动患者参与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满足其健康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护患间的沟通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护理工作可得到患者的充分肯定,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本文结果也显示,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总之,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 规范了护理行为, 使护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 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适合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贾伟平, 刘香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对比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11) :99-101.

[2]杨芸, 沈吉梅, 陈泳.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6) :16-17.

[3]王滢.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 (27) :19.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8

1 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

1.1原发性心肌肌原纤维收缩功能障碍所致的心力衰竭, 此时泵功能障碍是原发的, 心肌因种种原因收缩无力, 不能喷射足够的血液到外周的血管中去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时, 就发生心力衰竭。

1.2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 如心脏瓣膜病时, 由于心肌负荷过重而发生心肌肥大和心脏扩大, 继而心肌收缩性相对不足而导致心力衰竭, 此时泵功能障碍是继发的, 在去除瓣膜障碍时较易逆转。

1.3除了心脏本身的疾病, 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内膜炎等。心脏以外的疾病, 如:急性肾炎、中毒性肺炎、重度贫血、溶血、大量静脉补液以及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等等, 也可引起心力衰竭。

2 心力衰竭的护理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1合理保证充足的睡眠, 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心功能Ⅰ级患者不用限制活动, 但应增加休息时间;心功能Ⅱ级患者宜限制活动, 并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心功能Ⅲ级以上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并以半卧位为主, 一切日常生活由他人协助。在病情得到控制后, 可在床上做肢体伸展运动, 肌肉节律性舒缩或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也可适当进行户外散步, 原则上以不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疲乏等症状为宜, 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2.2左心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气急明显时, 可给予吸入袋装氧气, 一般高流量吸氧4~6 L/m in, 或氧气湿化瓶加入20%~30%的酒精。右心功能不全导致明显水肿或年老体弱的患者, 容易产生下肢静脉栓塞、肢体萎缩、肺炎和压疮等, 原则上不能移动患者, 必要时只能轻轻地调换床单及衣服, 注意皮肤的护理。

2.3饮食上心力衰竭患者要限制盐的摄入, 强调低盐饮食, 防止水在体内潴留, 导致水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 注意少量多餐, 以防止进食过饱增加心脏负担, 诱发心力衰竭。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 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另外, 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胃纳较差, 加上低钠饮食缺乏味道, 故膳食应注意富含多种维生素, 如鲜嫩蔬菜、绿叶菜汁、山楂、鲜枣、草莓、香蕉、橘子等。

2.4要经常注意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对正常窦性心律患者, 用测脉率即可;如有心房颤动的患者, 可通过听诊器来测量心率, 发现病情有异常变化, 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另外, 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一般以15~20滴/m in为宜, 同时准确记录24 h出入水量。

2.5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减少发作诱因。

2.6加强心理护理, 态度和蔼, 给予精神安慰, 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病程长且多次反复发作, 患者易多虑、烦躁、紧张, 此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鼓励其说出焦虑的心理感受, 分析其原因,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取得信任, 同时也要做好家属工作, 让患者树立信心, 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9

1 做好护理评估

1.1 心力衰竭的评估

临床上具备以下2个主要条件或1个主要条件和2个次要条件时可判断患者有心力衰竭。 (1) 主要条件:颈静脉怒张、肺部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奔马律、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静脉压上升超过12mmHg (1.6k Pa) , 循环时间>25s, 肝颈静脉反流阳性。 (2) 次要条件:踝部水肿、夜间咳嗽、劳累性呼吸困难、淤血性肝肿大、胸腔积液、潮气量减少到最大量的1/3、心率>120次/min的心动过速。

1.2 诱因评估

身体或精神过度疲劳, 急性感染, 特别是呼吸道感染、钠盐过多、输液过多或输液速度过快, 心律失常, 特别是心房颤动和各种快速心律失常、饮食不当、用力排便、强心、利尿药物不足或过量;心脏负荷加重, 如妊娠、分娩等。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要随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 关心安慰患者, 减轻其精神负担、以热情细致的工作态度向患者解释疾病的有关知识及预后, 使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正确对待疾病, 积极配合治疗。

2.2 卧位的护理

根据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采取端坐位 (急性心力衰竭) 、半卧位、绝对卧床休息 (Ⅲ°心力衰竭) 、严格限制体力活动 (Ⅱ°心力衰竭) 、适当限制体力活动 (Ⅰ°心力衰竭) 。为预防长期绝对卧床休息的并发症发生, 如血栓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坠积性肺炎等, 可采取全身或肢体按摩, 经常变换体位, 叩背等方法来预防, 。

2.3 饮食的护理

饮食宜清淡, 应摄取低热能、容易消化、避免产气的食物。每日少食多餐, 适量限盐, 每日摄入量2~5g为宜, 液体摄入量以每日1.5~2.0L, 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每日饮水量不宜超过600~800mL[1], 预防便秘, 可常饮蜂蜜水、吃具有软便功能的水果、食物。如便秘可用番泻叶泡茶饮。

2.4 供给氧气

通常使用鼻导管给氧, 也可采用面罩给氧, 一般流量为2~4L/min, 但对急性肺水肿患者则用湿化瓶加入30%~50%乙醇, 流量为6~8L/min[2]。

2.5 用药的注意事项

2.5.1 洋地黄应用

注意给药时经常听诊心率或注意脉搏变化, 如心率太快或低于60次/min, 或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暂不给药, 立即通知医师。静脉给药应根据药物浓度缓慢注射, 一般不少于10min,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洋地黄反应, 及时发现是否有洋地黄中毒症状。另外, 应用氨茶碱注射时也应根据浓度掌握注射时间, 含量为0.25g, 一般不宜少于15min。

2.5.2 应用扩血管药的注意事项

硝普钠2~5min起效, 用法宜从12.5~20μg/min开始, 每5min根据血压情况增加5~10μg/min, 直至症状缓解或使血压维持在100mmHg左右, 有效剂量维持病情稳定以后逐步减量、停药, 突停药物可引起反跳, 长期应用可引起氰化物中毒, 一般用药时间不宜连续超过24h[3]。硝酸甘油:可先以10μg/min开始, 然后每10min观测调整1次, 每次可增加5~10μg/min, 观察调整方法同硝普钠。酚妥拉明:静脉给药以0.1mg/min开始, 每5~10min观测调整1次, 最高可增至2.0mg/min, 观测方法同硝普钠。

2.5.3 应用利尿剂的注意事项

应用利尿剂应该注意电解质平衡, 经常查电解质, 防止引起水电解质的紊乱。

2.6 注意病情观察, 随时观察心力衰竭缓解的情况, 严密监测心电、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输液过程中保证液路通畅, 防止药液外渗, 引起组织肿胀坏死。注意体重, 记录24h出入液量。

通过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合理评估并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做好基础护理, 同时注意做到语言文明举止端正、热情、细心、耐心,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患者精神愉快地服从治疗护理和生活指导。这样对患者才有利于阻止或延缓心室重塑, 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 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也提高了护理素质和质量。

关键词:心力衰竭,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259.

[2]陈在嘉, 徐义枢, 孔华宇.临床冠心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4:415.

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要点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患者知情同意条件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49~76岁,平均(64.5±3.1)岁;病程1~6年,平均(3.5±0.7)年。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51~77岁,平均(65.4±3.2)岁;病程1.1~6.2年,平均(3.6±0.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心理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遭受疾病折磨,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心理因素在疾病转归中的重要性,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主动配合医生接受相关检查与治疗,提高疾病治疗的依从性。(2)饮食指导:为降低患者体内水钠潴留量,应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护理人员应按照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指导每日盐的摄入量:轻度病情患者每日摄盐量2~3g,中毒病情患者每日摄盐量不得超过2g。每早进餐前应测量体重,3天内体重增加>4kg者需给予重视。每日进餐食物以高蛋白、低热量、高维生素为主,可少量多餐,以减少心脏负担。(3)运动干预:根据患者心功能状况,帮助患者制订一份个性化的运动干预方案:心功能Ⅳ级患者:可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做起运动;心功能Ⅲ级患者:可进行床边扶物行走、床边座椅训练;心功能Ⅱ级患者:可进行步行、上下楼梯,运动量不应使患者感到劳累,运动后心率<110次/min,出院后可进行慢跑、体操等活动。(4)用药指导:将患者讲解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具体的用药方法、每次用药量以及服药后经常出现的副作用,提高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的执行力。(5)睡眠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伴有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症状的不同对患者的睡眠进行干预,如病房环境干预、睡眠姿势干预、睡前情绪干预,必要时给予药物干预,尽量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干预后的心功能改善状况和生活质量改善状况进行比较,心功能改善状况包括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径指标[2];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参照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3],内容包括体力限制、心理情绪、疾病症状、社会关系四个方面,分数越低,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值以(平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心功能改善情况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径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2.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体力限制、心理情绪、疾病症状、社会关系四个方面的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世界性的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临床综合症,其是由于心脏功能衰退或心室充盈、射血所导致。本病在临床上具有预后不良、病死率较高等特点,患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及身体疲惫无力等症状。据临床统计表明,我国3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400万人次患有心力衰竭,病发率高达0.9%,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一大隐患。病情反复发作、体能严重下降、身体不良反应以及沉重的经济和精神压力等因素使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巨大改变,医院由过去的单纯治病转变为在治病的基础上能够有效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控制病情继续恶化、减轻患者身体疼痛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终极目标[4]。

本次研究中,笔者将我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心理干预鼓励患者消除对疾病的恐惧,积极配合临床治疗;通过用药指导,促进患者严格遵医嘱正确用药;通过饮食指导,促进患者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通过睡眠护理,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通过运动护理,改善患者新功能状况,增强患者体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径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体力限制、心理情绪、疾病症状、社会关系四个方面的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净,方伟,王燕.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4):95-98.

[2]庞玉华,杨艳.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0):120-123.

[3]Rector T,Kubo S,Cohn J.Patient,s Self–assessment of thei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Part 2:Content,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new measure,the 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 ionnnaire.Heart Failure,1987,3:198.

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要点 篇11

【摘要】目的:探讨新活素运用于心衰患者的治疗中,观察和护理的侧重点,及时了解患者的使用效果,结合有效的沟通和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心衰是指心脏收缩或舒张机能障碍,导致心脏不能泵出与静脉回流和机体组织代谢需求相称的血量。新活素有名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它可以迅速降低全身动脉压,右房压和肺毛细血管压,从而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减轻心衰。

护理:

1 心理護理:缓解患者的焦虑,对患者说话语气柔和,及时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安慰患者,增强患者的信心。

2 饮食管理:低盐,每天摄入小于2克,低钠,每天主副食物含钠量低于500毫克,但大量利尿时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防止低钠血症。控制水分摄入。清淡易消化的低脂肪饮食。少量多餐,如有低钾,病情允许给予香蕉,橙汁等。

3 药物应用观察

3.1 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给予心电监护,本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压,故应严密监测血压变化,比较用药前的血压变化,如果患者有头晕冷汗,心悸症状的应该立即通知医生,调整速度。及时观察记录心率,心律的变化,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2 用药时保证药物安全有效精确的输入患者体内,使用静脉输液泵,及时巡回了解输液泵的工作情况,及时处理机器报警情况。

3.3 遵循医嘱,定时抽血,了解患者肝肾功能的状况,比较用药前的情况。

4 对症护理:绝对卧床,给予患者舒适的头高脚低位,有利于静脉的回流,双脚下垂,减轻心脏负担。保持床单位清洁,有污染及时更换。衣物有潮湿及时更换,做好口腔的清洁,不能自理者给予口腔护理每日3次。

5 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加重症状,必要时给予缓泻剂。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及时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若合并肺部炎症应该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用药的疗效。

6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本药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与肝素,胰岛素,布美他尼,依那普利拉,依他尼酸,肼苯哒嗪和速尿这类注射剂相排斥,不允许在同一条静脉导管中输入。

参考文献

[1] 王永红. 新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04)

[2] 周玉. 新活素用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中外医疗.2009,30期

[3] 王璐璐.付婷.郭晶欣. 新活素治疗9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进展 篇12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力衰竭,护理现状,进展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人口进入到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心力衰竭人数也日益上升。如何防治心力衰竭已成为当前临床心脏病学家所关注及研究的热点话题[1,2]。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的下降,在临床治疗中,护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强化护理措施,在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上具有促进的作用[3]。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向患者、患者的家属,讲述心力衰竭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让患者正确的认识心力衰竭,提高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进而提升患者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4]。本研究主要就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1 一般护理

确保室内环境安静、干净、整洁,同时保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室内温度适宜保持在(18-20)℃,湿度适宜保持在(50-60)%。每日对空气进行消毒,对于物品表面应给予消毒液擦洗[5];将恢复期与急性期患者分开安置,并进行呼吸道隔离;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活动,从而减少患者体内耗氧量。

2 心理护理

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患者会引起对疾病治疗的紧张与恐惧,进而产生不良的情绪,这样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故在治疗中,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并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为患者讲解病情,鼓励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6],从而缓解紧张心理,缓解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及其躁动不安等不良心理。并对患者家属的照顾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尽量满足患者各个方面的需求,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3 用药护理

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多采用利尿剂、多巴胺及洋地黄制剂治疗,但由于部分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加上老年患者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发展逐渐老化,容易出现中毒现象。因此,应加强用药护理。如:在给予利尿剂等药物治疗时,应详细记录患者24小时的出入量,若有必要时还应检测血钾、血钠等指标[7,8];若给予多巴胺治疗时,则合理计算用药体质量比,保证药量的准确性,全面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心率、血压及尿量等,从而计算用药量;若给予洋地黄制剂等药物时,应缓慢注射,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及其呼吸等变化;若口服用药时,应注意在家长或护理人员的监护下使用,确保用药量。在用药期间,多鼓励患者进食含钾的食物,如香蕉、牛奶及豆类等[9,10],若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音低钝时,则可能为低钾血症,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4 发热护理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在护理期的呼吸、体温以及心率变化,当患者体温出现不稳定之时,应每个小时检测一次患者的体温,当肺炎患者的体温稳定之后,也要每两小时再检测一次体温。当患者发生高烧不退的情况下,可以先给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如:饮水、冰敷、酒精擦拭等[11]。若患者体温长期得不到缓解,可服用一定量的散热药剂。患者退烧过程中,预防患者受凉,为患者擦拭汗液,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保暖等。

5 饮食护理

对于患者的日常饮食中,应多让患者饮水,可在水中加入板蓝根冲剂,这样有利于平衡患者体温,消除患者口腔异味以及口唇干裂,还可以对患者给予呋喃西林液漱口,预防发生溃疡[12];避免患者食用刺激性食品,应以清淡易消化流食以及新鲜水果为主,强化患者营养;少量多餐进食,尤其晚餐应少食,避免由于饮食过量而影响睡眠;年长患者应限制钠盐量,每天食用的钠盐量约0.8g[13],对于伴随有水肿且呼吸困难的患者尤为重视。

6 健康宣教

耐心向患者家属讲解心力衰竭的知识及其护理重点,并指导合理饮食,嘱咐家属应让患者多接触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从而提高自身免疫力[14,15]。禁止患者到人流较多的公共场所中,尤其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以免发生交叉感染;每日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环境干净、整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多注意饮食,确保营养均衡;定期检查,并按时预防接种,从而预防疾病发生[16,17]。

7 总结

上一篇:网络应用服务器下一篇:链杆平衡管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