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心理素质(精选12篇)
歌唱心理素质 篇1
人的心理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实践的能力。歌唱艺术不仅是学习歌唱中的发音、技巧以及各项专业的技能, 我认为心理因素在整个声乐学习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歌唱心理影响和支配着技能技巧及音乐情绪的表现, 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上娴熟的专业技巧才会演绎出精彩的演唱。
一、调整好歌唱前的心理准备
演唱前的心理准备非常重要, 有的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唱得很好, 无论是发声, 还是情绪都很到位, 具备一定的演唱实力, 但一考试、一上场效果就大打折扣, 这就是所谓的“怯场”。心理准备没有做好势必会造成思维混乱或心理恐慌, 而心理的紧张会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系统运用的失衡, 造成演唱状态、气息、音量、音色、语言、情感的不协调或不到位, 莫名的紧张、心态的失衡让他们失去了应有的风采。
歌曲中情绪的恰当表现。在掌握了全面系统的演唱技巧, 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后, 还要学会在歌唱中运用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歌唱要求全身心的投入, 但又不能情满过度, 张扬无序, 因此还要学会“知道怎样唱, 往哪里唱”。如演唱歌剧《党的女儿》中“我走, 我走, 不犹豫, 不悲叹, 啊孩子啊, 你紧紧依偎在娘身边。我们清清白白地来, 我们堂堂正正地还……”玉梅所有的悲愤、冤枉似乎要倾泻而出, 但演唱者此时必须把握好适度情绪, 太悲愤激昂没法进行演唱, 没有情绪又不能刻画玉梅这个心怀深仇大恨的人物……歌曲《摇篮曲》的演唱情绪就显得安谧、宁静, 不能过于激情。该表现的情感淋漓尽致, 该有的处理准确到位, 该运用的声音技巧惟妙惟肖, 即“该用的用, 不该用的不用”, 这是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的经典话语, 所以歌唱情绪无疑可以带动歌唱者更加完美地演绎歌曲, 有时甚至可以掩盖歌者因心理素质带来的紧张, 因为恰当到位的演唱情绪感染了听众。
二、加强舞台实践, 增强自信心
增强自信心的最好锻炼就是舞台表演。舞台表演是歌唱的最高形式, 熟悉舞台和观众才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很多歌唱者因为心理素质的不稳定和表演技能的不扎实, 造成了表演时信心不足, 导致演唱水平不能正常发挥。演唱者的自信心要比优越的专业条件更重要。因此, 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经验, 慢慢引导学生, 在生活中慢慢积累舞台表演经验, 在歌唱者上舞台以前, 要稳定自己的情绪, 同时尽可能为自己创造机会, 采用一些自我暗示法, 相信自己必胜, 自己给自己打气。只有真正地从歌唱者内心建立起自信心, 驾驭舞台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从而彻底消除怯场心理。
三、意识对歌唱的作用
有的人在舞台上或考场中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 而有的人却能超水平发挥, 这种现象的出现还与人的意识有关。一个优秀的歌唱家, 通过后天的培养, 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 最终能获得优美动听的歌声, 而这种动人的歌声除了具备健康的喉咙、敏锐的乐感及扎实的专业功底外, 还与大脑意识这种心理过程与之协调统一分不开, 充分调动大脑意识活动来控制和指挥歌唱活动, 调整发声的生理机能状态, 才能展现出最优美最动人的歌声。在课堂上, 有个别同学害怕唱高音, 但是当他没有意识到所唱的音高是平时所恐惧的音高时, 有时就能较自然地唱出这个音, 可一旦老师告诉他这个音的实际音高后, 让他再唱一遍时, 他往往就唱不好甚至不敢唱, 这说明人的意识支配着人的活动。因此, 我们在平时歌唱教学中, 要多加强这种潜意识的训练, 培养歌唱的下意识活动, 使学生在感觉上、心理上从大脑意识控制方面来训练和演唱, 从而挖掘出自己最优美动听、最富有感情的声音。
四、情感想象对歌唱的作用
声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 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曾经传遍大街小巷的《忐忑》让我记忆深刻, 虽然歌曲中没有一句实际的歌词, 但通过演唱者传神的演唱、丰富的表演, 乐曲时而急促, 时而高亢, 时而豁然, 时而忐忑。有的学生唱得前仰后合, 笑得无法直腰, 还有的心情急躁, 忐忑不安, 很多人听了都有很多种感悟, 真不愧为“神曲”。“中国达人秀”中13岁的蒙古族孩子乌达木, 以一首《梦中的额吉》打动了评委和无数观众的心, 他的声音仿佛飘到了天外:广辽的呼伦贝尔草原, 悠扬嘹亮的歌声, 带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飘向了天堂。乌达木动情的演唱, 让观众无不为之落泪。歌曲表达的动情之处, 充分地体现了情感想象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
可见, 在歌唱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与控制的同时, 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可促进歌唱发挥,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心理素质的高低, 对于演唱者演唱的水平的发挥好坏和演唱的成功与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在歌唱教学中绝不能忽略对歌唱心理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朱雁.浅谈教育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上的运用[J].音乐探索, 2006 (增刊) .
[3]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11.
歌唱心理素质 篇2
邹玲玲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歌唱是一种全身心的运动,歌唱中要注意协调和保持良好的歌唱心理、歌唱姿态和科学的发声方法。只有做到歌唱心理状态均衡适度,歌唱身体状态的均衡适度,歌唱发声状态的均衡适度才能产生美妙的歌声。因此,歌唱中的心理素质和技巧训练同等重要。
关键词:歌唱发声 状态 均衡适度 心理 身体
本文从声乐演唱中心理调控的成因及克服方法入手,着重介绍了心理活动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使歌者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专业技能与心理调控更好的结合,从而达到完美无缺的演唱境界。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由此可知,把声乐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从而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
一、心理素质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等多门学科。声乐艺术通过人的声音以及表演等来表现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必然成为其声音状态的重要内在基础。在整个歌唱艺术活动过程中,心理活动都始终贯穿其中,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马腊费奥迪曾说:“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可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声乐学习,能为声乐学习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使声乐理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因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声乐学习的重点在于逐步调整、协调人体各发声器官,使发声技能和习惯趋于科学和合理,进而提高人声的艺术表现力。然而,声乐学习并不只是单纯的声乐技巧的学习,同时也是学习者心理活动调控过程的训练。不管是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演唱形式,都必须通过演唱者的思想感情来表达。如果没有演唱者充分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因素,1
再好的演唱技能也难以发挥。所以,歌唱的学习不能仅仅重视练习人体发声器官的机理作用,还必须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视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
二、初次登台的声乐歌者的心理问题
初次登台的声乐歌者很容易“怯场” 现象。“怯场”表现为:候场前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歌唱时手脚发抖、全身冷汗、忘词跑调、高音唱破等;唱完后大脑空白、失去信心、形成恐惧等。这种心理活动,一旦变成心理障碍,就会使歌唱者对自己失去信心,失去歌唱欲望和表演热情。
歌者出现“怯场”现象,是由于过于紧张而引起的生理现象,有过歌唱表演经历的人都知道,很少人能够做到心情平静信心十足地登上舞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克服困难。然而困难的出现和克服,往往会引起人们内心的不安和紧张,严重时就会给人带来恐惧。
三、歌唱中心理调控的方法
所谓心理调控是指与歌唱有关的各发声器官处在平衡、协调、活动的状态之下,歌唱者用艺术的思维和意识去调控、指挥他们正常活动。这种调控能力是在漫长的歌唱实践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歌唱活动的正常心理调控表现为下列三种情况:
首先,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往往能解决生理机能所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在高音训练中,有时候高音老是唱不好。就可以换一种心理状态去对待,再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在积极的心理指导下逐渐克服高音难题。
其次,建立必胜的信心。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导致演唱失败。因此,建立成功和必胜信心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先决条件。信心和技巧对于演唱同等重要,信心越大,心理就越放松,演唱水平就越高;信心越小,心理就越紧张,演唱水平就越差。因此,信心是克服紧张情绪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歌手树立“我一定要演唱成功,我一定要获胜”的信心,就会大大削弱紧张情绪,就会沉 2
着冷静地演唱。
再次,演唱前做好充分准备。一个歌唱者对于自己演唱的曲目,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害怕出现问题。或对歌词不够熟练,而害怕忘词;或伴奏没有合好,而担心在台上出丑等。可想而知,当歌手演唱一首非常生疏的歌曲或是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作品,肯定会产生一种紧张心理,所以,一定要做好歌唱前的充分准备。第一,对于即将演唱的歌曲,要有足够的视练时间,熟练乐谱,注意音准、节奏、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第二,熟背歌词,歌词要背得纯熟,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就不必担心错词、忘词。第三,要多合伴奏。在合伴奏时,就像亲临舞台一样。第四,解决歌曲难点。要找出歌曲中的难点,分别一一解决。如对某一个音,某一个字,某一唱段,某个间奏等都要准确无误。第五,不要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如果对于演唱的歌曲音域不合适,可反复试验,定出切合自己最佳音域的调,使之演唱时,无论高音、低音唱起来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如果更改调后还是力不从心,就应当机立断,改换歌曲。第六,每当上场前,一定要从脑子里静过一遍。无论歌曲的生熟,在上台演唱前,集中精神,像实际演唱一样,小声地静过一遍,这不但熟悉了曲目,也会减少紧张程度。第七,苦练基本功。有些学生平时练习基本功不刻苦,到了考试时,就紧张的不得了,不是怕气息上浮,就是怕声音出不来;不是怕低音下不去,就是怕高音上不去。因此,只有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演唱技巧,才能信心百倍,收到好的效果。
另外,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意志和性格的培养要沉着和自制力,多接触与声乐活动有关的事物,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来克服情绪的干扰,加强艺术修养,培养从事艺术事业的情操,增强声乐学习的动力。因为声乐作品的演唱是既有欣赏因素又有再创造因素,所以每个演唱必须要赋予歌曲的生命。当明确今天的训练是为了明天的事业的时候,这种事业心就会增强他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意志。更能调动其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情绪积极便使心情愉快,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技术训练中去。
总之,歌唱中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歌者要适时地应用各种调控方法调整情绪,激发演唱的激情,这样不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的演唱技能,更能轻松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取得预期的演唱效果。
歌唱心理的建立 篇3
关键词:歌唱心理;控制;实践
声乐教学和演唱只是单纯的追求声音和技巧,就难免会给人以装腔作势、发生机器的感觉,从而失去声乐最本真、最核心的“乐”。所以,歌唱的整个过程都要受心理机能的支配,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适应、心理表现等因素的控制。而“声”的外在表现,正是这些内在心理导向的艺术发挥。
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的《乐论》就已经指出:“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揭示了心理因素对人的感知觉、性情气质、意志及审美理想的影响。因此,在声乐教学与演唱的过程中,心理因素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是歌唱者学习声乐和从事演唱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歌唱成效的重要因素与关键。
在十多年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也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和心得,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培养和训练学生具备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的歌唱方法作为保证
歌唱的技巧是在长期的磨练中获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耕耘都能获得理想的收获;同样刻苦的练唱也不一定就能取得好的效果。正确的练习可以使歌者很快的掌握歌唱技巧,反之,就会出力不讨好,甚者“南辕北辙”。为了使歌唱技巧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水平,我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和实践总结了几点建议与大家分享。
(一)首先要明确技能技巧的作用。歌唱与发声中的任何一种技能技巧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呼吸控制的技巧,呼吸是歌唱的根本,不会呼吸就不会歌唱,也就是说没有正确的呼吸就不可能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气息是歌唱的重要表现手段,是歌唱的原动力,更是歌唱的基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能使歌者与听众达到情感的交流和艺术的共享,然而这一切都基于科学的呼吸,没有正确科学的呼吸就不可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学生在明确这一概念后要经过不断地练习使正确的呼吸状态贯穿于整个歌唱过程,并始终让练习处于处于意识的控制。
(二)要养成和保持良好的的习惯。学习声乐是一项长期持久的事情,让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成为自然习惯是很必要的。例如声音的练习先由轻声到大声,初学者在练习时切忌大声,因为大声容易破坏状态,在练习作品时也需要先轻声唱会再放声唱;拿到作品要先唱谱子,很多学声乐的学生拿到一首新作品不是自己唱谱子而是去听会,这样就会出现听的不准确唱错,最重要的听会的记不牢。
(三)唱自己适合的作品。虽然大多数的人都有较好的歌唱条件,但每个人的嗓音条件各不相同。从生理角度讲每个人的声带长短、厚薄都有差别,所以发出的声音也各有不同。再有,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差别,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养成了不同的发声习惯,形成个自不同的发声特点。所以学习声乐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盲从在选择练声曲和声乐作品是一定要根据自身声音条件和特点来选择,还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让“自信”贯穿整个学习和演唱过程
自信一方面源于对老师的信任,声乐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细微的变化就会发出完全不同的声音。学习中需要学生和老师高度的配合,学生要对老师要有绝对的信任(但不是盲目的崇拜),因为每个人的生理条件、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可以说和老师是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声的正确,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好的老师要学会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拿一种方法去套所有的学生。
另一方面自信不是盲目的自大,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要以扎实的技巧和过硬的音乐素养作为基础。只有通过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演唱技巧和艺术修养,才能对自己的演唱更加充满信心和成功的把握。正所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舞台上的自信是源于平时刻苦的练习,只有经历系统和严谨的学习,才会让自己的歌声在舞台上更富有魅力和自信。在不断提高自己演唱水平的同时,还要多把自己相对成熟的作品演唱给别人听,多争取一些舞台锻炼机会,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三、多实践,凭坚强的意志战胜紧张的心情
艺术实践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最有效的手段。创造条件经常参见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锻炼自己的勇气和信心,积累经验,增强自己的舞台感受和经验。在实际演出中,良好的舞台表现葽基于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认真对待演出前的排练、走台、彩排、熟悉场地等。尽可能减少在演出时的不适应和生疏感。提前排除演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做到了演出前的“心中有数”,才能保证演出中的“胸有成竹”,从而建立良好的舞台心理素质。但是,成功之路并不平坦,一路走来肯定伴随着艰难困苦,一定有着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只要坚定信念,“吃一堑,长一智” 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舞台终会成为我们挥洒自信的天地。
自我控制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在面对外界事物与环境的影响和思想压力过大,而出现的喜怒哀乐的情绪以及思维、意志、记忆力、注意力的异常变化时,要以坚强的自控能力,排除杂念和干扰,专心致志的投入到艺术创造中去。那么歌者如何才能学会在舞台上自我控制呢?通常我们在演出时,总会感觉嗓子不适,喉咙发紧、发干,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其实这些表象的深层次因素就是紧张。这时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控制紧张的心情。例如在演唱中碰到有难度的“高音”时,总觉得不敢唱,越紧张声音就越不到位,从而就会使情绪越低落,进而影响到整首作品的发挥。因而这时的心理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你。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歌者首先要调整紧张的心情,放松紧张的身体,把注意力都放在歌曲的歌词和情感方面。
四、总结
我们知道了好的歌唱方法、自信、意志和实践是声乐学习及演唱过程中建立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这互相联系的几个方面也为我们揭示了声乐学习及演唱的心理现象的本质,同时也告诉我们心理因素对于歌者演唱成功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学生歌唱心理建设,一定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歌唱人才。
【參考文献】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莫纪纲.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4]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辞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篇4
关键词:歌唱,心理素质,歌唱技巧,重要性
一、良好歌唱心理素质的前提是歌唱的技巧
1. 美好的歌唱, 技术是前提。
“艺高人胆大”就说明了技术是展现自己才能的基础。从每学期的声乐考试可以看出, 刚学声乐不久的同学站到台上后, 胆怯地注视着所有人的目光, 不停地眨眼, 手足无措。一唱就可以听出来声音发颤、气息上浮, 到换音区出现卡壳破音, 有的甚至出现跑调等现象。这说明, 歌唱者的技术没有掌握好。
2. 良好的歌唱技术。
(1) 呼吸。歌唱的首要问题是呼吸。湘教授认为:“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 因为歌唱中所有的变化都是来自呼吸的支持。”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 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因此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 谁就会唱歌”之说。 (2) 良好的起音。良好的起音是发声活动的核心和发声的基础, 也是获得优美歌唱和音乐表现的途径。在起音时, 一定要做到气息平滑、柔和, 发声松弛、自如, 声音集中、流畅。 (3) 共鸣。美好的歌唱依赖于共鸣。帕瓦罗蒂认为:口、咽共鸣腔是人声共鸣的扩大器, 声音共鸣主要在口腔咽腔。打开喉咙、闭合声带、深呼吸、高位置、巧协调是获得整体共鸣的发声要领。全身心地投入是整个人都在歌唱是获得整体共鸣的的最佳状态。 (4) 打开喉咙。当我们张嘴, 用口、鼻同时吸气时, 或“半打哈欠”时, 鼻腔是开放的, 口盖是积极收缩成拱形的, 喉头处在吸气位置上, 这时的喉咙是打开的。在歌唱时, 要保持喉头的位置和打开喉咙的状态, 既需要良好的深呼吸和气息的支持, 又需要共鸣、位置、吐字等各方面的协调一致, 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心理素质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完美的歌唱不但需要有过硬的技巧和方法, 还必须具备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以往的声乐教学中, 无论老师或者学生往往都比较重视歌唱的技能技巧, 容易忽视心理因素对演唱和教学起到的作用、影响。殊不知, 歌唱心理素质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演唱技巧的发挥, 还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成果。
1. 歌唱“心理”。
歌唱“心理”是指歌唱者在歌唱表演过程中所具有的稳定的、成熟的心理品质, 即在歌唱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特有心理素质。歌唱, 技能技巧是必须的, 但不是唯一的。有了技巧并不等于有了完美的歌唱, 就歌唱者而言, 如何正确使用自身的声音技巧, 尽可能完美地把作品内容和情感表现出来, 这就需要我们从人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上去加以认识和理解。
声乐训练是一个抽象的过程, 接受老师的训练要求时, 首先要经过脑, 对老师的要求要思考、加工, 在声乐训练过程中, 老师常说“放下来唱”、“落下来”、“声音靠后”等, 这就需要用心去理解老师的意思。
2. 心理素质影响实践能力。
当代歌王帕瓦罗蒂认为:“除天赋之外, 歌唱家在舞台上的声音还取决于另一些因素, 如精神状态、健康状况、情绪如何、有无信心, 这些都会影响歌唱家的声音。”我们充分相信, 只要我们能够在加强歌唱技能技巧学习的同时, 克服心理素质中的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不断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就一定能够在歌唱这一艺术的大舞台演绎出更多的精彩, 在歌唱艺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如何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在歌唱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如何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1. 培养对声乐学习的执着爱好与兴趣。
通常,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从而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从古到今, 大多数科学家和艺术家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情感, 这种情感当初是从兴趣开始, 它是兴趣的升华。
2. 良好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建立在训练有素的歌唱技艺的基础之上。
技术是美好歌唱的前提, 但是, 技术掌握不成熟便影响歌唱的心理。在歌唱时, 可运用技巧来调整情绪, 避免紧张感。例如:运用情感转移的方法来调整情绪状态, 使自己很快进入演唱的状态。要摆正技巧与歌唱的关系。对于歌唱而言, 技巧只不过是歌唱的“仆人”, 而不是歌唱的“主人”, 是表现歌曲内容的手段, 技巧一旦离开了歌唱, 就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所以, 课下练习时, 要注意技巧与歌唱的密切结合, 对自己所演唱的歌曲, 做到心中有数。只有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训练, 不断提高演唱技巧和艺术修养, 才能有充满成功的把握与信念, 消除紧张与恐惧的心理。
3. 培养歌唱者的自信心和相信自己的乐观态度。
歌唱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心, 演唱者的自信心比优越的专业条件更重要。在评定一首歌曲时, 评分的原则不仅看歌曲的难易程度, 还要看能否把歌曲完美的表达出来。虽然一首歌曲很小, 但是能通过正确的歌唱技巧和演唱者的积极情绪表现出来, 也是优秀的作品。
4. 加强音乐修养, 全面了解歌曲内容。
当演唱一首歌曲前, 应认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体裁和风格, 正确地分析和理解歌词的含义, 这样才能准确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与感情, 体会到歌唱中的表情在声乐中的重要性。歌唱者一定要将自己的全身心, 自己的灵魂投入到歌唱之中去, 歌声才能打动听众的心。
5. 加强歌唱者的实践能力。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离开了实践活动, 即使有良好的素质和环境, 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歌唱心理的本质就是人们的大脑对艺术实践的现实反映, 不重视艺术实践, 则不可能凭空对歌唱产生强烈的爱和正常的歌唱心理, 就像“游泳不能离开水, 运动员必须在运动场地上锻炼”一样。
综上所述, 声乐演唱中, 熟练的歌唱技巧是基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 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使歌唱者增强自信, 精神饱满, 这样, 才能更完美地表现声乐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叶弈乾, 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歌唱心理素质 篇5
声乐,是以唱歌中的人体作为乐器,以其心理活动为基本要素的一种艺术形态。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声乐艺术的质量,不仅仅受老师教学水平的影响,更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生理、心理等方面。这几个方面训练效果的好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程度,直接影响了演唱者的状态。声乐学习和演唱中总是充满着复杂、艰难与抽象,演唱者时刻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并影响着声乐艺术的呈现。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把心理学的知识用到教学中,对学生的性格、音乐基础、学习环境,条件等细致了解后,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教学。这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更加能让演唱者发挥更好的水平。本文从学生心理因素和歌唱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简要探讨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形成养成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的帮助。
一、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个性教学
在声乐演唱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对音乐知识掌握、自身技能的程度,从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可能的挖掘出不同学生的最高水平。
(一)学习心态中的心理学
根据我自身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发现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是随其声乐学习进程和所处的环境而不断变化的。学生刚开始接触时,并不了解学科的困难,因此,一般呈现出乐观、积极、向往的.学习状态。经过初步的学习以及多次练习,学习者体会到的声音及歌唱感觉的多变性,加上缺少实践经验,使得大家会在唱法上做各种尝试,对声音的追求处于摸索阶段。当再进一步学习时,或多或少的发声和演唱方法,会促使学习者在否定与肯定交错中不断得到提高。可是由于声乐所具有的复杂性,随着学习的深入,遇到困难、停滞不前,甚至退步都可能。但在这基础上继续研究学习,一次本质上的提高就会产生。但不久之后可能又遇到新的困难……这种循环往复的状态,就是学生学习进步的过程。在这样不定的学习进程中,学生很容易对自己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会半途而废。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思想技术上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和分析,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实施个性教学。帮助学生跨过瓶颈期,取得进一步提升。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学生,导致学生是去学习的动力。
(二)知识及技术运用中的心理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坚定意志不断的推动,其积极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就会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我们在生活中听到音乐会或电视节目中优美歌唱时,不禁会跟着哼唱起来;在平时的学习中,听到其它演唱者好的声音状态,即使自己状态不佳,也可能跟随他人的状态唱出优美的歌声。因此,声乐老师在教学中应当不断激发学习者的积极状态,引导学生对美好的声音和形象进行想象,用丰富的情感来分析歌曲,使学生在歌唱中形成画面感并融入其中。以此来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引起学生歌唱的欲望,产生共同歌唱共鸣。让歌者更好的发挥出自身水准,展现出最佳的演唱状态。不同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运用合适的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帮助学习者调整状态,这样才有利于歌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演唱技术的运用。
二、激发学生健康的演唱状态
演唱者的情绪在歌唱中往往是最关键的。我们在学习中常常会发现,如果今天情绪不佳,状态不好,那么演唱效果也不佳。没有激情,歌曲高音常常唱不上去。情感上没有变化,歌曲唱出来就没有生机,极其死板。歌唱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往往表现的会比兴趣不高的作品要好得多。这一系列情况都表明:成功的演唱不单单依靠演唱者个体的生理机能,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支配下的二度创作对歌曲的完美表现同样重要。将枯燥的音乐符号语言转化成丰富的歌唱表演形式,才是演唱的最佳状态。因而,声乐教师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们演唱技巧和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激发最佳的演唱状态。然而,在演唱过程中心理失衡也时常有的事情,最为多见的就是紧张心理。歌唱技巧不成熟、缺乏自信,实践经验不足,方法不当,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态度、自身的健康状况等等,都是演唱者心理紧张的直接因素,从而导致演唱者表演失常。这样一来,自然放松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反复练习,让良好状态成为习惯
在演唱时,我们常常会想歌曲的处理,吐字及发声位置。希望自己能达到好的状态。而这样的行为就会导致紧张的心理形成。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不断训练中,不断反复练习,记忆性学习,使得自己的发声乐器有一定的习惯性行为,久而久之让这样的状态形成一种习惯。这样在演唱时,我们就可以自如的将平时的良好演唱状态运用其中
(二)培养兴趣,集中注意力
浅谈声乐歌唱心理的引导教学 篇6
关键词:声乐教学;引导教学;歌唱心理
声乐并非其他学术领域所认为的普通而简单的艺术,它是一门集音乐学、生理学、心理学及物理学等学科于一体的复合体。纵观声乐艺术的发展史,学术凝聚点已从歌唱的机理机能转入歌唱心理的研究。在我国声乐心理学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是声乐学与心理学相互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声乐艺术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近年来,随着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不断研究,歌唱心理主导着声乐实践的教与学。声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歌唱的各个生理机能并合理支配心理的各因素,使得二者在矛盾中达到统一,才能科学的发声,完美再现作品的内涵,充分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并达到人歌合一的最佳状态。
在目前的声乐发展趋势中,声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纷繁众多,需要教师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再认识声乐艺术。引导教学是在一般声乐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并结合现实的教学经验,主要是引导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声乐的发声原理,让其在比较中记忆正确声音概念并非机械式的学习,并启发和引导学生增强歌唱心理的驾驭力与表现力。
一 、 引导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
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发声体系、确立明确的声音概念及懂得歌唱的真谛即声情并茂的再现作品内容。由于声乐艺术的特殊性,其教学也有别于其他门类。声乐教师所应付的职责不单单是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而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声乐知识的积累及艺术实践的发挥。
声乐教学与普通教学相比,具有特殊性、复杂性、长期性及多变性等特点。首先,歌唱的乐器处于身体内部,无法直观和触摸,只是教师通过具体的认知及明确的语言来教学,让学生理解并准确实施;其次,每个歌唱者都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心理、生理条件及生活背景和经验等,这些直接影响着声乐艺术的学习及教学,需要教师悉心观察及引导;再次,在处理学生发声问题时,见效的周期长且慢,影响学生的身心(长期无法见到实效,学生会对声乐演唱失去信心);最后,在教学的实践中,学生在歌唱学习的能力及悟性上不同,其歌唱心理能力的差异也较大。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声乐的教与学,聲乐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就必须立即发现、纠正及解决问题,尤其是歌唱心理问题。
众所周知,人的行为是由心理调控的,歌唱作为行为艺术的一种亦是如此。歌唱者在教师的教导下,逐渐协调自身的各个心理因素,才能使它们更好的为歌唱服务。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也会出现复杂的歌唱心理问题需要教师处理;引导教学是解决这复杂心理问题的途径之一。引导教学通过对具体心理问题的分层次的引导,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及任务。由此可见,歌唱心理的引导教学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方法。
二 学生歌唱心理因素的引导教学
1 、 感知能力的直观引导
感知觉是感觉和知觉的统一体,是对外界事物的直接反应,属于认知的初级阶段,也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由于人们对于声乐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自身感知的阶段,从而出现许多对声乐错误的认知,并让一些优秀的学员放弃继续学习,这让作为声乐教育工作者的自己感到很痛心,因此正确的声乐感知能力的培养是声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对于声乐的最初的认识是从外界感知得来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其对声乐的感知也随之加深,但是无论如何人们歌唱都是先从感知出发,并延续到声乐的教与学之中,因此正确声乐感知能力的培养,是伴随歌唱者一生的事情。
在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具体的发声原理并做正确的范唱,并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感知声乐的教与学。直观的引导使学生看得真、听得清、反应快。
(1)声乐技能技巧的直观引导
在声乐教学中对声乐技能技巧感知能力的直观引导的方法有以下几:第一,使用直观的言语描述,使学生对此感知并实践;第二,利用录像、范唱、演出、音乐会等实物的直观引导,来增进其感知能力;最后,围绕某一个声乐技巧进行单项引导练习。如,在咬字吐字的训练中,由于我国各地方言系统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差异较大,下颌、齿部肌肉的灵活与放松练习就要学生自觉感知二者之间的差异,并在练唱中不断的调节,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引导及纠正,逐渐加深感知印象并形成歌唱习惯,才能真正掌握住这一技巧。
(2) 作品演唱中的引导教学
歌唱过程中,对于作品内涵的深入感知是较难把握的。学生在歌唱时,过多注重自身的听觉音响及歌唱技能,忽视作品情感的表达及艺术处理。此时,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经验对作品进行直观的语言描述,让其对作品再次感知,并把注意力集中到作品情感表达上。另外,在作品选取上也要遵循学生感知态度的选择,选取符合其兴趣、喜好,才能抓住这些特点开发其对情绪情感的把握。
声乐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感知能力的培养是无时无刻的。教师作为领路人,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领域学习。学生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作品的认知的理解也随之增高;学生在聆听或观赏不同艺术作品时,其艺术视野的增强,对于声乐的感知能力也会有所影响。总之,无论课上课下学生的声乐感知能力会随着实践的加强而加深。
2 、歌唱注意的集中引导
歌唱的心理基础 篇7
一、歌唱过程与反应心理
在歌唱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告诫他的学生,不能只用你的嗓子唱歌,而要用你的全部身体去唱歌。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你全部的身体只是歌唱活动过程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用物质和精神来打比方,那么身体是物质的,你的思想,你演唱的感觉就是精神的。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才是歌唱的灵魂和支柱,演唱的心理反映是整个演唱活动中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健康的歌唱心理准备.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歌唱任务。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授你技术,但给予不了你感觉。作为专业的歌唱,我们要认真的研究歌唱行为,这种行为有技术行为、感觉行为和反射行为等等。人的反射行为是因生理事实而引起的心理反应。我们在歌唱的过程当中对作品的声音布置、语言、情感、肢体动作等等行为的启动都是通过大脑神经系统对各个器官下达的指令,互相协作进行的结果。这种结果在演出前是有一个预期性的想象(演出前的身体状况、声音状况、情感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这种期望值是很重要的,能够直接影响到歌唱的效果,因此歌者在歌唱前往往想得到来自各方面的鼓励和支持,这样能有效的巩固歌者的心理防线,产生良好的心理反映。在歌唱之前很多歌者的心理是很脆弱的,这些歌者往往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思想问题,他们很在意别人的认可度,所以就把这种紧张性转移到了精神上从而增加了心理上的负担。个人得失看得太重、演唱时杂念太多,过于计较个人成败,所有这些都是一种失败的歌唱心理。所以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让他的学生放松.有经验的教师会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他过于紧张的情绪。这是做到正确歌唱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做准备。
声音的产生是身体某一部分为主其他部分协调运作而产生的结果。本能反应是先天所具备的一种反应能力,正如我们打喷嚏、咳嗽一样,在歌唱中本能反应是经常会出现的,如在舞台上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在应对这些意外情况时我们都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和措施。本能反映的及时出现以及歌者正确的运用这种反映,是歌者的基本素质。这种素质可以通过较多的艺术实践来加强它。对舞台、表演等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就可以增加这种应变的能力,减少歌唱中的失误。
后天反应是人的心理意识和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个别属性及特征反应。人的意识具有极大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他不仅能够反映客观现实,而且还能够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改造客观现实。一个正确的意识和一个坚定的意志是能够正确反映歌唱与发声的发展变化规律的,这种反映往往和歌唱的技术水平成正比。也就是说歌者的声乐技巧越成熟他的后天反映的能力也就越强。因此,在歌唱活动中我们要按照自己的意识,自己的实际需要不断的改变现状,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整歌唱状态和歌唱心态,将对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起到关键的作用。一切声乐技巧与技能都是靠自己的意识来统治发声器官、按照意识预定要求进行动作的结果。后天反映心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可塑性,我们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一广阔空间。现代社会的艺术实践空间变的非常广泛,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要求技术的同时,要把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能力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要把音乐心理教育、个性自我调节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二、歌唱情感的体验过程
歌唱的(内心)情感(心理)歌唱的感觉在整个歌唱过程中是至关重要,这种感觉会对歌唱产生正负两方面反差较大的结果,因此它要求歌者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完美的技术,更要求演唱者忘我的情感投入,火一样的激情。这种感觉应该是建立在健康的歌唱情感心理之上的感觉。歌唱的情感心理后天的反应是其心理特征之一,是可以塑造和改善的。这种感觉是很多种感觉的结合体,如:对声音的感觉、对节奏的感觉、对力度的感觉、对情感的感觉等等。在解决了声音的技术问题之后还有很多歌唱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如:歌唱的咬字吐字,作品的风格把握等等。但对于情感的感觉是我们最先考虑的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创作时产生的情感不是停留在感性阶段,而是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中,是对艺术形象的感受。因此,艺术情感是对人的一般情感的浓缩、改造和升华,是带有感性内容又放射理性光芒的情感。"情感"本身就是心理主要品质。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内部感受和心情的反应。声乐表演是歌唱者将情感呈现并供给观众感受欣赏的艺术;是由情感转化的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是歌唱者运用声音把情感转变成人们知觉的东西,而不是抽象的东西。换句话说,声乐艺术就是"情感生活"在空间、时间和声音色彩中的反映,因此,声乐表演就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把内在情感呈现出来以供观众感受和认识的形式(观众的共鸣效应)。观众的认可程度与歌者的技术水平、心理反映、以及情感的真挚性有很大的关系。艺术情感产生的心理过程与生活情感产生的心理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人的情感产生与艺术情感的表现存在着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在演唱表现时更为明显。歌唱情感的真实性是歌唱成功的先决条件,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感动的情感是真挚的、忘我的,这时的情感心理是最为健康的。
作为歌唱者他拿到一首(部)声乐作品首先他要考虑适合不适合自己的声音特点,对作品的声区、风格、唱法,结合本身所应有的条件等等作一个综合的评价,如果是适合的那么他下一步要做的事是进一步的分析作品,他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把它从生活化到艺术化。他要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在不同的人物、不同事件,以及表现大自然如:太阳、月亮、蓝天白云、高山大海、人物和某一事件上等。我们在演唱这些作品时,必须做到物我同化。这种同化作用,就是达到"歌与我为一体"、"物我交融"的境界。歌唱情感的投入是演唱成功的基础,从心理活动来说,我就是曲中人,存在于曲中的环境之内、事物之中。如在演唱《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时,就应当把自己置身于剧情之中,此时此刻你就是剧中人物小芹,你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感觉你在特定的场景中时,就不会太过紧张。符合和服从于作品的需要,场景的需要。忘我的投入艺术作品演唱之中、情感之中,你的艺术情感(心理)会单纯许多。
艺术情感的体验具有选择性。一定的性格体验一定的情感,(当然,除此之外还有音域、音色、唱法等等因素)具体地说,演唱者对角色、歌曲风格、艺术形象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局限性很大,如性别、年龄、兴趣、气质等都是选择的条件,演唱者根据选择确定的角色、曲目就会有独特的情感体验,艺术情感的选择性,能使歌曲的艺术形象带有演唱者个人的情感色彩,从而使歌曲形象的艺术性表现出他个人的性格色彩,魅力无穷。如胡松华演唱的《赞歌》、才旦卓玛演唱的《翻身农奴把歌唱》,把自己的个性色彩和歌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表现出了歌曲的丰富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两首作品的演唱充分反映出二位歌唱家的音色、唱法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色彩。为观众展示出了个人的艺术魅力。
三、演唱的心理感觉和知觉
演唱的知觉是演唱者在演唱前或者演出之中的总体感觉在头脑中的综合反映。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要对自己的声音有正确的估计,这里所说的声音是指对声音技术的掌握程度;对字、腔、情感和情绪运用的恰到好处,对作品的风格准确把握等等。
演唱知觉同发声感觉一样,都是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演唱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演唱是呼吸、咬字、发声、情感等综合起来的整体,并不是各个环节与部分的独立存在。我们在歌唱与发声具体过程的同时,就把呼吸感觉、"唱"字感觉、发声感觉、情绪情感感觉等相互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也起到了互相补充和提示的作用,因而使我们对演唱的反映清晰起来。演唱的知觉并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集合,而是对整个演唱活动过程的一个完整的印象。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觉必须落实在知觉上,知觉检验感觉的正确性,知觉反映演唱的整体;感觉反映演唱的片面,知觉则反映演唱与现实的关系。感觉和知觉不是对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在歌唱的艺术活动中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歌唱者在歌唱前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表象反映,一个好的感觉能够帮助歌唱者克服因场地、身体、技术等带来的种种困难,较好的完成歌唱任务。在认识歌唱发声的过程中,联系客观和主观的桥梁就是感觉。没有歌唱发声的感觉,就不可能有歌唱发声的知觉,感觉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知觉。我们在演唱作品时知觉告诉我是我自己在唱而不是别人在唱,但感觉会告诉自己应该怎样去唱,用什么样的声音、怎样的力度、表情是怎样的等等。感觉和知觉是不能分割的,纯感觉是不能孤立存在的,一般来说,在感觉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知觉的出现。
歌唱发声中的知觉是对歌唱发声认识的更高阶段,它是歌者的一种高水平的感性认识,是对歌唱活动的分析和综合的结果。歌唱者对歌唱发声的知觉,是在演唱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改进方法、提高技能,从而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地步。对于声乐理论及技能的知觉,光靠课堂上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面向观众,尽可能多的参加艺术实践活动,通过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来检验歌唱发声知觉的正确性,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建立正确的心理感觉,应该说这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歌唱的心理在整个的演唱活动中是多方位的,他是演唱者的精神支柱,在演唱活动中它要准备预防突如其来的变故,修补出现的漏洞,使失误率降至最低。
歌唱是一个整体性的活动,这里有生理的心理的还有技术的等等因素,它们是密切相关的,是和谐统一的整体,没有主次之分只是分工的不同,当歌者把它们调节到最佳状态时他的歌声才是美妙的。歌唱的良好心理状态必须是充满自信的,而自信的基础是技术、敬业。因此,要想得到认知良好的评价,必须练就过硬的基本功,正所谓:“技高人胆大”。在训练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对健康心理的培养、情感与感觉的培养。
摘要:歌唱的心理是其生理特征、艺术环境、声乐技术的熟练性适应性的综合反映。后天所接受的教育(艺术教育、文化教育等)从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歌唱者的心理状态。本文将从能充分体现和发挥声乐技术水平的歌唱心理反映、歌唱内心情感以及歌唱的心理感觉和心理知觉来探讨它对歌唱的影响。
关键词:歌唱,知觉,心理,情感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
[3]、冯葆富.齐忠政.刘运墀[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
[4]、周蓓.当代心理学对音乐教育的启示[J].中国音乐教育,2003,(5):7—9
[5]、乔爱玲.谈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情感[J].人民音乐,2003,(9):56—57
[6]、邵华·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中国音乐教育,2003,(7):11—12
[7]、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歌唱心理状态分析 篇8
为了便于探讨, 我们把听觉分为内听觉 (即唱者自己的听觉) 和外听觉 (即观众的听觉) ;感觉分为内感觉 (唱者本身的感觉) 和外感觉 (观众的感觉) 。以美声唱法为例, 意大利语称之为“belcanto”, 除了声音以外, 这种唱法更讲究歌唱的内容及歌唱者的风度、气质, 歌曲的艺术表现。它从西欧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而来, 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完善。它包括很多要素, 从“纯粹性技术”上说, 有“打开”与“关闭”、“开放”与“掩盖”、“气息”与“共鸣”、“竖唱法”与“横唱法”等等问题要分解和处理。而这种“纯粹性技术”一旦与具体的歌曲演唱结合起来, 又必将增生出许多“艺术性技术”。艺术性技术具有更多的感觉的成分, 是美声唱法中层次较高的技术, 感觉因其来得更敏感、更细腻, 因而更接近歌唱艺术的需要。所以这给声乐训练和学习带来了困扰和难度。许多教师不耐烦学生提问, 更不用谈“问”学生了。殊不知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感觉和听觉, 而意识又是靠这二者来体现其效果的。只有感学生之感, 才能做到控制声音的动向。有的教师习惯于把声音位置的高低作为衡量声音正确或错误的尺度, 他们混淆了声音“重”与低位置的概念。正确的声音必定具有高位置的“外感觉”, 但作为唱者本身的意识来说, 高位置的“内感觉”却未必唱得出高位置不等于实际上的高位置。教师经常强调用放下喉咙的方法来寻找高位置。其实作为人发声中枢的喉, 本身就在低位置上, 要达到“外感觉”的高位置, 应强调喉的前后打开, 如果强行下压喉咙, 只会让声音滞重, 这就是将内感觉绝对化了的结果。另外对于“挤压”一词, 有人做全盘的否定。他们认为歌唱应力求自然要放松, 可是放松只是听者听起来的外感觉, 可作为唱者却感觉到无时无刻都处在一种挤压的状态之中。传统的美声唱法, 要求建立呼吸的对抗状态, 声乐机能调节要求声带拉紧收缩, 喉咙打开, 更强调声带分段振动的功能, 这也是挤压。可见, 自然和挤压只是在不同感觉来看的产物, 声音挤压作为“外感觉”肯定是错误的, 可作为唱者本身, 只有作为正确的挤压之后, 才会产生自然放松之类的“外感觉”。
由此可见, 唱者本身的心理状态与意识调节有多么的重要与微妙。
二、唱者心中的点与面
声乐教学中, 许多教师喜欢提“支点”这个概念。有人让学生将横隔膜想像为支点, 让声音起在腰上;有人让学生将胸腔想像为支点从而获得更有力的气息支持。其实人身体各处都可以作为歌唱的支点, 卡鲁索甚至将支点想像为他身后的地板, 从这个意义上说支点存在着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可实际上, 歌唱是一项全身运动, 只依靠支点有时是无法负荷完整的歌唱的。是聪明的教师在学生身上建造了这个点, 使歌唱的支持更具体化了。从这个意义上说, 其实支点完全是假想的, 假想的支点不同所获得的声音效果也不同。与假想支点相同的是许多教师在特殊时期采用假想“平面”的手段。对于演唱者或学习者来说, 假想平面更容易增加声音的稳定因素, 令声音环环相扣, 只不过它需要使用者有较好的气息基础才会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著名歌唱家彭丽媛使用“开贴”的唱法即假想平面的方法, 声音大气、宽宏;而著名青年演员张也采用支点的唱法声音甜美清脆, 由此可见唱者的心理状态对获得何样的声音效果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我们说歌唱是一门听觉的艺术, 与其说教学生如何唱不如说是教学生如何听。沈湘先生说过:“当老师要正确的判断, 也不会有好的解决办法, 即便有, 也是瞎说, 不可能有什么针对性。”可见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知内外感觉与听觉的不统一性, 充分把握唱者的心理状态才会获得预想的声音效果。
论声乐学习中歌唱素质的培养 篇9
关键词:声乐学习,歌唱,素质培养
歌唱素质是一项需要具备软硬两项功夫的技能。硬功夫是指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视唱练耳以及歌唱技巧等, 软功夫则指的是把音乐艺术内涵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所需的心理因素, 也是歌唱者需要重视的内在情感表现技能。歌唱素质的软硬功夫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一般经过系统地声乐训练的歌唱者具备较强的歌曲驾驭能力以及心理素质;而歌唱软硬功夫欠缺的歌唱者则表现力欠佳、情绪不稳等;但也存在一些歌唱者虽然具备一定的演唱水平, 可在不同场合表现却各异, 这主要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 本文对怎样培养良好的歌唱素质进行分析, 提出培养起良好歌唱素质的方法。
一、加强乐理知识的学习
歌唱者如果想把音乐艺术内涵自信满满、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需要坚实的基础, 这个基础即是深厚的音理知识。歌唱者既要熟知并深刻领会音乐基本理论, 又要对中外音乐史、不同音乐流派以及不同民族演唱风格有所了解, 更要具备领悟和感受音乐语言能力。只有将音乐的每个音符及运用情况都烂熟于心, 才能全面理解、细致分析音乐作品的内涵, 将音乐作品把握到位、呈现得体、使其更有味道。如果没有掌握好音乐基础知识, 演唱时有可能掉板、拖拍, 合不上节奏, 影响演唱效果。
不可否认, 存在这样的情况, 即一些歌迷发烧友并没有深厚的乐理知识, 甚至乐理知识极为欠缺, 却也能生动地模仿名家名曲, 将这些作品演绎地惟妙惟肖, 这样的音乐爱好者具备良好的音乐感受力以及较强的舞台表现力, 加上其一字一句认真听着, 所以可以模仿地非常到位。但是如果他们遇到新曲或者是生谱就没不能视唱, 将其演绎出来了。从近年来全国性的声乐大赛开始增设视唱赛中, 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因此, 想要拥有良好的歌唱素质就要学习乐理知识。
二、扎实练好基本功
优美的旋律有赖于节奏和音符恰当组合。因此, 歌唱者培养良好的歌唱素养, 就要准确掌握每个音符的发声、唱法;准备掌握每个节奏。这些都是歌唱最基本的素质, 不容半点马虎。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即一些初学者嗓音很好, 但张口开唱就会走调, 把握不住音符、心中无节奏, 把歌曲唱得面目全非。因此, 歌唱者要培养起良好的歌唱素质, 首先要静下心来, 踏踏实实地从do、re、mi开始学, 并注重对节奏感的练习。如果歌唱者音色优美、音域也宽广, 但是在演唱时没把握好节奏, 歌曲的演绎定会黯然失色;同样, 如果只是把握准了节奏而音准较差, 演绎的歌曲就脱离了谱调令人失去兴致。歌唱者也可能会因为觉得基本功不扎实, 无法全身心地诠释歌曲内涵, 使音乐作品的艺术呈现大打折扣。
由此看来, 歌唱者必须要练好基本功, 在每日重复的强化训练下, 夯实唱功, 通过观摩演唱会、音乐会等途径来练习基础技能, 牢牢掌握视唱、练耳基本技能, 歌唱时才会底气倍增, 把基本功变成诠释音乐艺术的优势。
三、掌握科学的歌唱技巧
在学习了乐理知识和练习了发声基本技能之后, 就会想去表现内心的艺术品质, 怎样才能将艺术作品的内在美酣畅淋漓地演绎出来, 科学的发声技巧是诠释艺术作品的最佳方法。演唱者只有具备科学的歌唱技巧, 才能轻松自如、流畅圆润地将艺术作品呈现出来;才能把艺术作品在自身音域内用独特的音色呈现出来, 充分展现出作品的情感;才能收发自如、轻重有别地把音乐作品的意境表现出来。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歌唱技巧, 才能气息贯通、张合有度, 用优美的音色随着自然流畅的旋律, 酣畅淋漓地演绎音乐作品。
当然, 要学会科学的歌唱技巧非一夕一朝之功, 需要声乐老师的正确教学、认真指导, 需要歌唱者的勤学苦练才能掌握。与其他音乐艺术的演奏一样, 掌握方法只是其一, 想要驾熟就轻还得天天练习, 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就是天天坚持练声, 正如其所言“一天不练自己知道, 而一周不练观众就会知道。”“台上十分钟, 台下十年功”正是对这种态度的最好诠释, 学习者就需要具备吴雁泽老师的态度, 要知道“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平时练就基本功, 把歌唱技巧的练习当日常工作来进行。
四、排除干扰因素, 具备良好心理素质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事例:2012年3月5日, 香港环保宣传演唱会上孙燕姿一时大意滑到, 发生意外, 但起身后继续献唱, 尽量不给现场气氛带来影响。类似这样的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遇到干扰因素是很正常的事, 如果歌唱者没有把它考虑到演唱中, 在心理没有准备, 那么演唱时就会被一些突发事件干扰, 影响情绪, 甚至不知所措。干扰因素有主观的, 也有客观的, 主观因素如:歌唱者与观众沟通时不慎跌倒、主持人报错姓名或歌名、麦克风忘记开等;客观因素如:音乐伴奏短暂停滞、音响啸叫、观众骚动等。遇到这些情况, 歌唱者要做到大方得体, 能从窘相中走出来, 不受任何干扰用心投入演唱, 使观众很快忘记这细小的不愉快, 进入歌曲的意境中;歌唱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来沉着冷静地面对意外事故, 消除干扰, 用艺德去打动观众, 与观众产生共鸣。
总之, 能做到以上这些, 对于演唱者来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但培养起良好的歌唱素养这些又是比不可少的。要相信有志者事竞成, 学习声乐的同学只要用心去学, 勤加练习就能养成良好的歌唱素质。
参考文献
[1].闻洪斌.提高大学生歌唱素养的教育方式[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 (04)
[2].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张霞, 陈立芳.如何培养良好的歌唱素质[J].天中学刊.2000 (06)
浅谈歌唱家应具有的素质 篇10
目前, 学习音乐的人非常多, 其中学习声乐的占绝大多数。那么多的歌唱者, 竞争也十分激烈, 但为什么真正唱出来成为歌唱家的屈指可数呢?其实这也是很多人想了解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什么是衡量一个优秀歌唱家的标准?”
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是不能用一个所谓标准的框框将其束缚起来的。但如果非要追根问底寻求一个所谓的标准的话, 首先是天赋, 天赋十分重要。我们经常听人说“某某天生就是干什么的材料”。可见天赋对于一个人今后的发展乃至其人生路途的影响是深远的。就像姚明天生一副打篮球的好身材一样, 音乐方面的天赋是成为一个优秀歌唱家的基础。其次就是勤奋。干什么事情要想成功都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勤奋就是要刻苦地常年坚持不懈地训练, 勤奋好说不好做, 要成为歌唱家就要做到在声乐的学习道路上持之以恒, 勤学苦练。记住, 努力未必会成功, 但不努力注定要失败。最后就是歌唱者本人的悟性了。我们经常见到两个同班同学, 学习的课程都一样, 一个学生很刻苦, 整天坐那儿学习, 可成绩却不理想;另一个也挺用功, 而且还有丰富的课外活动, 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就是一个人的悟性了。我们不提倡“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方法, 反之, 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 要勤奋但不失其灵性, 毕竟这是一门不同于一般文化课的学科, 我们常说:“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一百个演唱者会有一百种姿态呈现给大家, 这就是人的个性, 也是由于人的悟性的差别造成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学声乐的有哪个不想站在舞台上展示自己, 有谁不想成为万众瞩目的歌唱家, 然而这与人的个性差异是分不开的。等你都具备了这些条件, 也许离成名成家也不远了, 但要想成为众所周知的歌唱家还需要一定的机遇。但在此之前要耐得住寂寞, 努力提高专业技能, 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其实就“衡量一个好的歌唱家的标准”这一问题, 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老师是这么回答的:“我认为, 一个好的歌唱家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第一是头脑——思想、智力;第二是心——情感;第三是身 (自身条件) ——嗓子, 即歌唱乐器。三者要协调发展, 缺一不可。同时作为一个歌唱家还要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艺德修养, 心里要有听众, 认真对待台下听众的反应, 遇到听众热情不高时, 不能只怨听众, 也要问问自己。声乐是学无止境的。歌唱家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高尚的艺术道德更是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发声练习的重要性
发声练习是声乐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它就像是在为歌唱准备原材料。对于学生来说唱练声曲就是练基本功, 它实质上决定着学习者今后的演唱可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练声曲的作用是让你养成正确的发声习惯, 使它成为你的第二天性”。帕瓦罗蒂自述19岁正式开始学习声乐 (在这之前曾在教堂里唱了几年) , 随男高音阿里戈·波拉学习了“两年半, 而我记得最初的六个月纯粹是练声, 没有其它, 他教会我要打开下巴……, 波拉还教会我很好地唱过渡 (音) , 交待得十分清楚。”阅历深博的大都会歌剧院男低音歌唱家杰罗姆·汉涅斯对40位歌唱家逐个进行采访, 根据交谈内容撰写了《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 书中歌唱家们对声音的感觉、训练的方法阐释了不同看法, 但“声音基本功练习非常重要”的看法却是一致的, 直到他们成名以后还坚持不懈地练习一些练声曲。这些都说明了发声练习的重要性。
三、声音的个性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天赋, 即歌唱的生理结构微妙不同, 各自发出的声音色彩和发声方法就各不相同。我们经常看到同是一个老师教出的学生, 会发出完全不同的音响效果。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 “学院派”培养的歌唱者是“千人一面, 万人一腔”。有一千个学生就应该出一千种声音,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在练声的过程中, 同样一种方法, 对这个学生有用, 可能对另一个学生就不灵了。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在他的《我的歌唱经验》中说:“我们知道, 许多别的人, 一样能够歌唱很美的声音, 而他们各自的方法就不一定相同。”当他被人问到“怎么唱?”这个问题时, 他说:“大家可看到有多少歌唱家, 就有多少种方法。任何独特的方法, 虽然用得很精巧, 也不一定对另一个人适用。这就是我对每一位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的人的真正回答。我如果有什么方法的话, 也就是我自己独特的方法。总之, 如同我前面所说明的, 只能是我自己适用的。”的确如此。实践证明, 一些歌唱家之所以优秀, 就是因为他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遵循了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的原则, 也是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 科学地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歌唱方法。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刘斌曾经说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我曾跟了不少老师学习声乐, 并且是跟一位老师模仿一位老师的演唱方法, 最后弄到自己不会唱歌了, 不知道听谁的好了。慢慢的才悟出一个道理, 要找回自我, 唱出自己的特点。”是啊, “找回自我”, 这在声乐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方法固然重要, 但他不能束缚一个人的个性, 声乐学到最后就是没方法。要知道, 任何高明的教师、任何成熟的学派、任何优秀的唱法都不可能根本改变歌者本身的嗓音特征, 比如帕瓦罗蒂就是帕瓦罗蒂的声音, 没有谁会说是多明戈的声音, 这就是声音个性的魅力所在。
四、舞台表演的心理
声乐属于表演艺术, 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当代歌王帕瓦罗蒂认为:“除天赋之外, 歌唱家在舞台上的声音还取决于另一些因素, 如精神状态、健康状态、情感如何、有无信心……这些都会影响歌唱家的声音。我已经谈过, 控制自己的神经系统的重要性, 有效的控制以上几个因素对歌唱家来说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歌唱家帕瓦罗蒂把主观与客观视为“同样重要”, 因为歌唱的欲望, 歌唱时的精神状态及心理活动, 自始至终都影响着歌唱者声音的发挥。精神状态好, 歌唱欲望比较强烈时, 歌声就轻松自如, 表现力也会比较强, 达到较理想甚至超常的效果。如果情绪不高, 心情压抑, 大脑中枢抑制因素扩散, 根本就不会有歌唱的欲望, 甚至都不愿开口说话, 还怎么歌唱啊?所以说, 好的心态对歌唱太重要了!
强烈适度的紧张更能调动人的潜能和智慧, 但是一旦紧张过度, 会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不良生理反应。通常人们把在舞台演唱中出现紧张心理的现象称为“怯场”。要想成为歌唱家, 要想站在舞台上自如地歌唱, 就一定要消除舞台歌唱中的紧张心理。因此, 培养自信心成为克服紧张情绪的关键。
(一) 我们从声乐学习的开始就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能力。
一切通过理性的、智力的意识所获得的东西, 只有通过转化成为内心的情感、情绪为出自内心深处的呼声, 才能通过艺术语言获得自然的流露。一个优秀的歌唱家唱出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听众, 就是因为它很好地完成了对作品的二度创作, 按照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就是这种真实的情感打动了听众。
(二) 我们还应多注重对耳朵的培养。
多听好的声音, 在内心凝聚成一个完整的图像, 并随时转化为实际声响。耳朵质量的提高代表着欣赏水平的提高, 也就决定了其心理意识, 即心里要明确什么是好的声音。这对学习声乐的人是至关重要的。
(三) 我们还要培养良好的心态。
演唱者往往都希望自己得到观众的认可, 期望值越高, 心态越不平稳, 往往适得其反。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在20岁时, 声带长了小结, 心情郁闷, 对歌唱几乎失去了信心, 最后想以告别音乐会的形式结束自己的演唱生涯。然而这场告别音乐会开得特别成功, 其效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观众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种情绪深深地感染了他, 使他完全投入到演唱中去, 忘掉了自我, 最终, 在这场告别音乐会上他又找回了自信, 而且声带小结也好了。事后他自己说是因为当时的心态非常平和, 没有任何负担的去开这场音乐会。由此可见良好的心态对一个演唱者的重要性。其实, 只要记住无论什么时候, 在舞台上只想如何表现音乐就行了。要学会承认自己的局限, 接受自己的不足, 以至今后更好地加以改进和提高。
(四) 我们更要在不断提高自身演唱水平的同时, 多加强舞台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演员的艺术生命是靠舞台的实践来延续的。只有不断的熟悉舞台, 了解观众, 也就是俗话说的多“经经场”, 才能培养出自身在有限的时间中去充分展示自己的技术与艺术的能力。当你把自己充分融入舞台后, 紧张自然就消失了。
当我们事先把这所有的工作都踏踏实实地做到位时, 相信心中也就充满了自信。在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方法以后, 舞台就成了我们展示自我的平台。只要我们能充满自信地, 忘掉自我地投入到音乐的表现中来, 自然地抒发心中的情感, 就说明我们已具备了成为一名歌唱家的实力。要记住:歌唱大师不是天上掉下来, “95%是善于用脑, 95%是天才, 95%是坚忍不拔的毅力, 95%是勇气和精力……这就是造成他们巨大成就的全部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华乐出版社, 北京.2003, 第一版.
[2]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 2000, 第一版.
[3]约翰.卡罗.伯金.《教唱歌》.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2003.第一版.
[4]杰罗姆.汉涅斯, 黄伯春.《大歌唱家们谈精湛的演唱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 1998, 第一版.
[5]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2000.第一版.
[6]俞子正.《声乐教学曲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重庆.2000.第一版.
[7]徐行效.《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 北京, 2003, 第一版.
[8]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1997.第一版.
[9]韩勋国.《声乐艺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2001.第一版.
试论歌唱过程中的心理调适 篇11
关键词:歌唱过程 心理调试 具体方法
一、想象、情感和思维在歌唱中的心理调适作用
1.想象和情感在歌唱中的心理调适
歌唱表演中无论是歌剧还是音乐会演唱,其本质都是为“演”服务。剧中有人物、情感、情节发展、特定场景,演员怎样进入角色和情景关键在于演唱者的想象。
2.思维在歌唱中的心理调适
歌唱艺术中的思维基础是注意力、感知和记忆的合理分配,想象和思维又是不可分的统一体,思维的过程离不开想象,想象的同时也进行着思维。声乐艺术活动无论是学习、练习、排练、教学,还是科研都离不开思维。借鉴前人的艺术成就,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解决声乐活动中的难题更离不开思维,但创造和思维有一定的辩证与统一的关系:创造是思维和实践的结果,思维伴随着创造的过程。在声乐的学习和歌唱中运用较多的是动作和形象思维。歌唱表演艺术的动作分为内动作和外动作,发声语言的动作称为内动作,体态、四肢、舞台位置的变动等是外动作。无论是内动作还是外动作,大脑支配的动作在开始练习前总有一个构想,这就形成了动作思维,对动作思维予以表现就形成了形象思维。因此,思维在歌唱中的心理调整作用很重要,尤其是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
可见,音乐中的想象和情感在歌唱表演中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想象的过程伴随着情感,情感中包含着想象,将情感和想象的过程加以内动作、外动作思维的展现,就形成了音乐的形象思维,也就是说进行了音乐的想象、情感及思维的过程就是进行了整个歌唱心理调适的过程。可见,掌握和运用歌唱中的想象、情感及思维是歌唱中的心理调适的关键。
二、紧张心理活动的控制与预防方法
1.导致歌唱临场紧张的原因
一是对演出的环境和对象生疏。
二是演唱的声乐作品是高难度的且是在短时间内学习的,其熟练程度或技术能力不到位,担心出错丢丑。
三是参加比赛的其他演唱者水平都很高,且实力水平比自己强,也会导致紧张。
2.防止出现歌唱紧张心理的方法
防止紧张心理的根本方法是消除导致紧张的根源。
一是要多争取演出机会。
二是演出时演唱的声乐作品一定要是熟练的,作品的难度是自己可以驾驭的,做到胸有成竹才不至于打败仗。
三是不要把演出的得失看得很重,不要想一鸣惊人,要不怕挫折,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因担心得失而引起的紧张只会给演出帮倒忙。
四是伴奏音乐播放时,要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音乐上,根据音乐作品中的角色尽力投入到表演环节中。
3.心理暗示可以用于调适歌唱者的心理
(1)针对害怕听(观)众挑剔自己毛病的心理,可以用这样的话安慰他人和自己:“老演员说过:‘上台似猛虎,下台如绵羊。在台上时,我就是主宰,我唱给你们听,下台后我一定当绵羊,谦虚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2)在上台前的几分钟,把自己想象成特定的人物,把舞台、灯光想象成自己特定的活动环境。切忌用这短暂的几分钟时间背词,只要集中注意力,驱走紧张情绪,词曲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中,听(观)众的注意力就会集中于你的音乐表演中。
(3)忠于艺术,忠实地表现作品,不要总想着去“战胜”其他演员,表演者应该这样想:“我的水平一般,不和你们比,我只对听(观)众负责,尽我的力量认真演唱就行了。”
4.把握舞台艺术的关键
舞台艺术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五项:一是演出的内容;
二是与其他演出者进行良好的合作和交流;三是与演出对象进行情感交流,观察听(观)众的注意力和对演出的反映;四是注意对声音、音准、节奏、情感的控制;五是不要让演出场所的无关信息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三、小结
总之,我们既是声乐传授者也是表演者,因此需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逐渐排除心理阻碍对演唱的干扰,将教学与演出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注意循序渐进地提高表演水平,在演出前充分准备,积累和总结演唱中的宝贵经验,在挫折与失败中寻找动力,将灰心、气馁的心态转变为积极的、满怀信心的心理状态。我们只有摆正心态、汲取教训、积累经验、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歌唱水平的顶峰。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论歌唱学习者的艺术条件与素质 篇12
一、天赋的自然条件
天赋的自然条件包括良好的嗓音与音乐感受, 没有哪一位歌唱家的嗓音是不好的, 他们与生俱来就有一副令人羡慕的好嗓子。这是自然造化的结晶, 是任何后天因素所无法替代的。宋祖英, 这个响亮的名字, 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传达出中国民族文化的灵魂, 并征服了所有在场的观众。她那晶莹剔透如甘泉般的嗓音来自湖南土家族的大山, 在她走出大山前, 就已经是非常受家乡喜爱的歌手了。而良好的音乐感觉, 虽然需要经过后天长期的训练获得, 但也必须有较好的天赋。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他们想唱歌, 而且也爱唱, 但怎么也找不准歌曲的调, 如同快车道上的汽车不知不觉就跑到慢车道上去了。还有一些歌唱者有着很好的嗓音, 甚至非常优秀, 但唱出来的歌非常苍白, 如同一架跑了音的钢琴, 光有华丽的声音, 却没有音乐的内涵。尽管这些人经过非常好的训练, 但无论如何也进不了状态, 更成为不了歌唱家。所以, 音乐学院在招收学生的时候, 除了演唱外还要加上视唱练耳等科目, 其目的就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音乐感受。
二、科学的发声方法
人的说话声音, 是腹腔与胸腔的运动控制气流通过声带的振动, 在咽腔、口腔、头腔的共鸣下, 通过嘴巴发出来的。而一旦唱歌的时候, 身体的各个相关机能就会出现高度紧张状态。一般没有受过嗓音科学训练的歌唱者往往表现出身体的肌肉尤其是颈部肌肉僵硬、紧张, 感觉声音不是唱出来的, 而是挤出来的, 没有光彩, 没有力量。他们的整个肌体的协作运动是单调的、软弱的, 甚至是不合作的。他们将所有的感觉只确定在喉咙上, 所以强大的压力便迫使甲状骨与舌骨紧张地收缩, 以及咽喉等机能高度紧张。这样就很容易使嗓音疲劳, 而导致声音嘶哑。动人的声音要通过长期的科学训练获得, 是身体各机能长时间进行强有力的和谐运动的结果。我们看到一些在社会上已经取得很好成绩的歌唱家, 他们还要经常回到音乐学院老师那儿去补课。当年的何继光以一曲《挑担茶叶上北京》在歌坛奠定了自己的声乐地位, 但是依旧要在上海音乐学院去进修, 在教授那里获得更科学的发声方法, 使他的歌唱艺术更加成熟, 成为湖南人民的骄傲。我们看到多明戈在上海大剧院不用任何扩音设备, 可以连续演唱十几首高难度的歌曲, 而嗓子依然高亢响亮。其原因是他掌握了全面而高超的发声技巧。他的声音不受任何阻碍, 是那样的自然流畅, 如同天籁之音, 征服了每一位听众的心。因此, 科学的发声方法能帮助歌唱者调节控制自己的嗓音, 并且发出金子般的音色。而这一过程是靠身体各个机能的有效协调来完成的。歌唱家通过长期艰苦的训练, 让每一部分肌肉在大脑的指挥下有力地伸展或收缩, 这也使得他们的身体都比较强壮, 也许这与他们长期的机能运动有关系。
三、深厚的文化修养
(1) 歌唱艺术是一种文化, 是建立在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结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文化。因此, 光有一副好的嗓子, 甚至也掌握了较好的歌唱技巧, 但如果没有较厚的文化艺术修养, 也就不能成为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歌唱家, 或者说也就不能把一首歌唱得有文化内涵, 同时也不能很好地去感染听众。那么文化艺术修养包含什么内容呢?首先, 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文化知识。现在, 之所以许多音乐院校在招收学生的时候, 文化成绩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是因为这些文化知识是一个人走入大学、跨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它能帮助你很好地去了解社会、聆听自然、体验生活、展望世界。可以想象, 一个连“维也纳”是哪一个国家的城市都不知道的人, 怎么能在高层次艺坛上与专家对话呢?一个连“河西走廊”在我国的什么位置都不知道的人, 怎么又能体验到边塞诗中“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的历史豪情呢?最近几年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增加了素质考试, 说明文化知识在一个人精神世界里的重要性。
(2) 善于思考、博览群书。凡有成就的歌唱家都有一个聪明的头脑, 这种好的头脑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经过后天长期的刻苦探索获得的。他们往往阅读了大量的名篇名著, 如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文学的, 等等。同时, 他们不断地在社会生活和艺术实践中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 从实践中去总结理论, 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他们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 他们具有大志向、大气派的人格魅力。正因为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们才能厚积薄发、气度不凡。我国著名影视演员唐国强, 当年在一顶头号奶油小生的“桂冠”的屈辱下, 虚怀若谷, 甘于寂寞, 博览群书, 深思熟虑, 勇于探索, 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思想, 增强自己的内涵。从哲学到文学, 从表演到书法, 逐步从一个“奶油小生”迈向实力派明星的道路。他演绎的人物形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性格鲜明、出神入化的诸葛亮的屏幕形象, 大清帝王风采的再现, 这些成功形象的塑造来自于沉沦后的崛起、失败后的辉煌, 来自于长年的“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 来自于苦苦的文化追寻和艺术探索。
(3) 各姊妹艺术的相互结合。“艺术是相通的”, 这已是我们对各门艺术类别互相通融规律的基本认识, 这说明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文化, 是人类表达情感的各种方式的统一体。它能产生愉悦、产生震撼、产生思考、产生力量。掌握一门艺术方式是每一个艺术家所必须具有的本钱。而通过触类旁通、“一通百通”是一个大艺术家的基本素养。因为他能从其他的门类中找到更加独特的语言去发展、创新。歌唱家可以从王羲之的书法中找到大气、刚柔与内涵;又从张旭、怀素的狂草中感受到嘉陵江畔的船夫号子。文学家们可以从画家笔下感受“蒙娜丽莎”那种神秘微笑中的光影与微妙;从徐悲鸿奔驰的骏马中看到力量的单纯、笔墨的超然气派。而画家也可以从治学中掌握对比统一的笔墨关系, 找到矛盾对比统一的大与小、主与次、疏与密、浓与淡的精神语言, 从意境中去把握人类的、社会的共同语言和个性语言。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 他的多才多艺令世人为之钦佩, 他不仅是歌唱家, 也是著名的指挥家、钢琴家。之所以各门类艺术在他的身上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就因为他不断学习、不断地将各种艺术相互通融, 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语言。这种聪明智慧不仅来自于他优越的天赋, 更来自于他后天的努力, 所以才能成为一代奇才。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之一的达芬奇既是世界著名的画家, 同时又是工程师、建筑师、数学家、物理学家, 并对军事、天文、地质、土木工程、生物、生理学科做出了重大贡献, 真可谓全才。他将知识学问进行了有机的借鉴, 并从中悟出规律的东西, 找到了最伟大的语言。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事实说明, 歌唱家们背后有许多人们不知道的文化内容。但有经验的人, 可以从他们的歌声中聆听到许多内涵。所以丰富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各艺术种类的互相通融, 是造就一代艺术大师的有力条件, 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到这些优秀的品质。
四、美好的感情世界
一位歌唱者的声音能够感染观众, 除了有着美妙的嗓音之外, 真实的感情表现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发现许多青年朋友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 他们也曾按照老师教导的那样, 表现出一副很有情感的样子:该哭的时候他们也哭了, 该激动的地方他们也做到了, 但始终感动不了观众。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做出来的, 是模拟的, 是浅层次的, 不是他们去深入体会的, 所以才让人感到麻木、无动于衷。我们发现所有优秀歌唱家的演唱过程, 就像是一个个人生喜乐悲情的真实故事。卡雷拉斯如痴如醉地全身心投入, 他那细腻、婉转、高亢、激昂的歌声不知不觉便把你带入了他的情感世界, 使你忘记他是在唱歌, 似乎是体验了人生的真实过程。刘欢的歌声之所以能在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心中产生共鸣, 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舞台上那种全身心的投入, 他的歌声是他的感情世界的真实表现。一首《弯弯的月亮》让你仿佛又回到了那美丽的故乡, 仿佛又看到了那令人难以忘怀的小女孩的眼睛。
(1) 真实的情感表现, 首先来自于生活的体验。“愤怒出诗人”这句话深刻地说明, 只有实在的情感体验, 才能表现出实在的精神语言。可以想象, 一个没能体验过悲情的歌手, 很难用悲情去感动观众。我们从《艺术人生》的节目中, 看到了许多艺术家荣誉背后不为人知的真实生活。廖昌永这个来自四川农村的孩子, 割过草、放过牛、种过田。农村的艰辛、精神的困惑、贫穷的缠绕让他体会到了什么是苦, 什么是甜。他报考四川音乐学院落榜, 后又被上海音乐学院录取的人生起伏使他懂得了生命旅途的艰辛。
(2) 主动地去体验生活。我们看到许多艺术家经常到人群中去, 到农村去, 到广阔的天地体验生活。腾格尔虽然身居北京, 但他还是要经常回到草原, 回到家乡再次体会和寻找过去与今天的新感觉。电视剧《长征》的主创人员, 除了阅读大量的书籍、文献之外, 他们还赶到当年红军走过的原地, 去亲身体验那种“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伟大诗境, 亲自去嗅一嗅草根的苦、树皮的味, 亲自去爬雪山、过草地, 所以他们才能以最真实的情感将历史画卷奉献给亿万观众, 才使大家被深深感动。
(3) 通过对作品深入研究、探讨, 从共性语言中找到自己的个性语言。一位优秀的歌唱家, 对一首歌的问世, 总是反复地从歌词、曲调中去深入体会、思考, 找到最真实、最准确的歌唱风格。戴玉强没有体验过意大利人的生活, 但却能把《我的太阳》唱得那么辉煌。西班牙的情歌王子普里奥没有到过江南水乡, 却能把《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唱得那么入情入景。这说明间接地体验生活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也能通过歌唱家的全面修养, 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 要想让自己的学生成为一名好的歌手或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必须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素质, 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 才能不断地有所作为。我们针对的是大学教育, 我们面临的道路还很长, 机遇与挑战等待着我们去面对。我们将坚持不懈、积极努力, 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教学知识, 以创造优异的教学业绩。
摘要:要想让自己的学生成为一名好的歌手或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必须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素质, 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 才能不断地有所作为。而教师必须坚持不懈、积极努力, 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教学知识, 才能创造优异的教学业绩。
【歌唱心理素质】推荐阅读:
歌唱心理素质培养论文01-18
歌唱心理与歌唱意识11-16
歌唱心理研究06-12
歌唱表演心理07-30
歌唱的心理基础07-04
歌唱者心理12-25
学生的歌唱心理01-09
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11-24
论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10-20
歌唱过程中的心理调节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