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创新与思维方法

2024-10-12

美术的创新与思维方法(共5篇)

美术的创新与思维方法 篇1

1. 引言

在高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 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使部分教师原本偏颇的教学观念更加根深蒂固, 强化了教师衡量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观念, 而且淡化了教师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识, 并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缺乏锐意进取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因此, 美术教师要有效审视传统美术教学的不足, 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体现于美术教学中。

2. 树立全新教学理念, 引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向

在高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就是教师必须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有效引领, 这样教师就不会仅仅成为学生美术知识的传播者、美术技能的推销者。回顾高等师范学校传统美术教学过程, 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美术教学功能的片面诠释, 他们认为美术教学的作用在于传授学生美术知识,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 并一定程度上达到放松学生心情、抚慰学生紧张学习心理的目的。显然, 教师上述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培养目标体现和运用于美术教学过程只会使教师在以往教学道路上走得更加实际, 从而成为阻碍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绊脚石。毋庸置疑,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过程, 教师只有体现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诸如, 大到教学策略的构建, 小到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必须勇于改革、敢于尝新, 才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所突破。因此,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美术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 不断拓宽教学视野, 提高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行为上力戒循规蹈矩, 大胆打破教学常规, 通过科学运用全新教学模式、有效挖掘教材创新性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 教师还要真正运用符合学生美术学习实际、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 力争使每一堂美术课都带给学生新鲜的感觉和愉悦的享受,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说:“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在美术教学中, 只有教师不断探索, 敢于突破, 真正冲破一切传统教学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才会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成就。

3. 创设和谐教学氛围, 培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土壤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只有营造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氛围, 创设与学生心理期望相一致的教学情境, 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和生理发展规律, 才能使学生产生艺术创作灵感, 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创造热情, 在参与教学过程中感受美术艺术魅力, 从而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诚然, 美术教学过程是激发和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 是学生情意活动不断发展和有效积累的过程,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师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体现师生的良好互动。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合理定位教师角色, 放下高高在上的教师权威, 正确行使“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利, 尤其重视搭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只有这样, 才能为学生提供自主表达的机会, 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才能个性张扬, 才敢想法独特。这些都是挖掘学生的美术学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因此, 美术教师切忌禁锢学生的思维。相反, 只有营造师生互相探讨、学生锐意进取的教学环境, 才能够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表现, 包括积极回答教师提问、畅谈学习心得体会;包括有效诠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知等。诚然,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是一门艺术, 教师除了提供宽松的学习空间外, 还要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感染学生, 通过积极的评价语言鼓舞学生, 让外在的课堂宽松学习氛围与内在的学生安全心理氛围共同作用、相得益彰。

4.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保持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动力

在美术教学中, 学生表现必要的学习热情不仅是他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推动力量, 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竭动力, 因此, 美术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相互结合。长期以来, 高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并不少见, 造成学生被动、无奈参与美术学习的情形比较普遍, 这不但与美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违背, 而且无法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热情, 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以美术教师必须改变过去过于重视学生美术学习效果, 忽视学生美术学习过程的做法, 不断优化美术教学过程, 运用有效激励手段, 包括对学生积极参加美术学习过程进行褒奖;对学生美术作品进行肯定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毋庸讳言, 高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 学生美术学习价值取向的确定性使得大部分学生把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美术技能作为美术学习的终极目标, 以便将来胜任美术教学工作。鉴于这样的事实, 教师要巧妙地把学生美好学习憧憬与美术学习兴趣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兴趣的推动下情绪高昂、思维活跃、遐想无限。美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它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门立体感强、结构明显、动态发展的学科, 教师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热情外, 还需通过课外美术实践活动, 诸如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美术陈列室, 组织学生参观各种校外画展等活动使学生知晓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美术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 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提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支撑

传统美术教学中, 教师由于受制于课堂、教材而置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不顾, 使得美术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致使学生视野狭窄、思维不畅, 想象的翅膀无法展开, 只能局限于对文本的研究与学习, 根本无法达到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因此, 美术教师要改变仅仅立足于课堂这单一教学模式, 辅之以开放、自由和灵活的教学方式, 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亲近自然, 真正激发学生对自然美好景物的欣赏热情, 鼓励学生在与自然的零距离接触中, 充分领略美, 获得身心陶醉的同时, 闪烁创新思维意念;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 把内心对周围的感受予以勾勒, 既包括跃然纸上的, 又包括心中留存的, 让学生在勾勒美、展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施展美术才能, 发挥创新想象;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 深刻领悟生活的魅力和存在的价值, 从而将自己的思维融入绚烂多姿的自然情景中,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发展和深化学生的思维。美术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实际为学生赋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提供了契机, 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支撑。同时, 为了保持学生旺盛的创新活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校校刊呈现学生的优秀作品,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发挥积极情感对学生美术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美术教师在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指导学生欣赏自然、领略自然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使他们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创新素材, 提供学生创新的经验, 使学生不拘一格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大胆创造。

6. 结语

在高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符合美术的教学特征, 又迎合高等师范学校学科教学对师范生长效影响的思考, 因此, 美术教师要走出一味强调美术专业知识与美术技能教学的束缚, 彰显美术课程教学功能, 把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置于一个合理的高度。同时,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不可抱有急于求成的心理, 要稳步推进, 科学达成。

参考文献

[1]李勇.美术教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石川勤.教与学的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3]冯忠良.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4]林钰源.课堂教学延伸模式探索.高校艺术教育, 2003.

美术的创新与思维方法 篇2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育 方法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39-01

目前,“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趋势。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的灵感和动手欲望,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认识更多的事物,发现创造价值,不断进取。创新,即不墨守陈规,而且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绘画像一条红线贯穿其中,从原始的岩画到现代小学生画,述说了一个永恒的真理,作为新一代的美术从业人员要有自己对美的欣赏,对美的理解,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符合美的要求,才能创造出最美的东西。对于美术,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对身边的一切都要联想,同时要吸取前车之鉴,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美。现在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重视,对美的欣赏也越来越独特,人们已经把美用在不同的领域了。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了。

1. 美术教育需要给学生设计创造思维能力的情境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如教五年级美术画围墙一课,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极普通的宣传栏,屋前堆放许多木头砖块,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是要引导学生观察的。

2. 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1小学生美术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可行性

小学生绘画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艺术。在我们学校教育中,从幼儿园开始就设立了美育课程,那么美术可教不可教已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怎么教,教和学是否具有创造性。凭着一位园丁的智慧、洞察力和判断力,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予以及时的帮助。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绘画的技能、技巧,也要把学生自主发展。全身心投入和自由探索融入教育全过程,克服把美术教育作为单向灌输,束缚学生能动性的弊端;把美术教育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教育全过程,实现教育过程的个性化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2保护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对新异事物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美术教育中,小学生好奇心的激发,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美术一般可以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等。

2.3教学者如何对待学生的美术创作所体现的个性

在看学生的创作作品时,教学者应需要建立起美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把是否体现创造性,体现小学生个性作为重要标准,贯穿于美术教学过程中。在美术教学评价时,必须考虑到学生与教学者自己的标准。有许多的绘画技巧虽然很熟练,但并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而有些学生技法虽不熟练,却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他们谁更具有创造性,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呢?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需要他们用熟练的技巧来达到创新的目的,而是需要他们具备创新的潜能,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被泯灭。而对任何创造形式而言,应该有某种程度的感情自由,学生们在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展示自己的艺术个性,发展自己的美术特长。

2.4 转变教育观念,走出传统的旧模式

创新性教学就是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它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方式。

2.5鼓励多方联想,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学会了画麻雀就可以掌握类似麻雀的许多鸟的画法。又如在教学竹的画法时掌握画竹叶难在组织,如何将竹叶作为基本功,很好地理解其叶安排。通过联想,在一节课中画窄长形的植物叶如批杷叶、荔枝叶、桃叶等等,就容易入门,由联想升发到创造性的想象,学习的进步就更快。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2.6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如《骆驼和羊》这篇寓言,按照常规理解揭示了这样一个寓意:要全面看问题,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当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了这一寓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院子里只有从高高的围墙外伸出的茂盛枝叶,骆驼会怎样?羊会怎样?如果院子里只有草,而围墙上只有一个又窄又矮的门,骆驼会怎样?羊会怎样?学生迫不及待的说:羊会饿死;骆驼会饿死;还有的说:如果他们互相帮助都不会饿死。最后我总结出:人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人还要互相帮助,才能共同战胜困境走向光明。

3. 总结

社会的巨大变化必定会引发人们认识和观念上的变化。人们将以一种新的眼光审视一切事物,并逐渐认识到美术教育价值的独特性,这使得其他任何教育门类和活动都难以取代美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各种艺术表现手法,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美术教育同科学技术、物质生产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社会文明进程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着相互强化的关系。

[ 参 考 文 献 ]

[1] 司绍喜.浅谈“愉快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当

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

[C],2011年.

[2] 雷玲.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A].全国教育科研“十

产品创新的方法与思维路径 篇3

一、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对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不仅影响到对事物的评判, 对物体的知觉, 还影响到人们对问题的正确决策。从思维过程的大脑皮层活动情况看, 定势的影响是一种习惯性的神经联系, 当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异类性质时, 前次思维活动会对后次思维活动起错误的引导作用。通常构成思维定势的因素有:一是在有目的注意时形成的。二是由于重复某种习惯性的态度、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时产的。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它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惰性, 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思维习惯。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 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大量事例表明, 思维定势确实对问题解决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 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 难以涌出新思维, 做出新决策, 造成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根据唯物辩证法观点, 不同的事物之间既有相似性, 又有差异性。思维定势所强调的是事物间的相似性和不变性。在问题解决中, 它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策略。所以, 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 是其相似性的主导作用时, 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 是其差异性起主导作用时, 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则往往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

要进行产品自主创新和市场创新, 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比如, 按照人们的思维定势, 泡泡糖本是儿童食品, 而日本“江崎糖业”通过开发功能性泡泡糖, 由儿童市场转为成人市场, 从而推出了司机用、交际用、体育用、轻松性等四大产品, 使市场占有率大幅上升。又如, 在皮革售价节节提高之际, 美国杜邦公司将其发明的人造革用于制造定型皮鞋, 原以为必胜无疑。但由于产品定位上的错误, 经七年的努力和损失1.5亿美元之后, 最后不得不将专利卖给波兰。但波兰人一旦将人造革重新定位为生产廉价工作鞋后, 市场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产品非常畅销, 甚至返销美国。可见, 打破思维定势, 能使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开发穿越“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局, 进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就是对于老产品来说, 也往往能梅开二度, 转衰为盛。

二、运用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 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 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 提出新方案和决策, 创建新理论, 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实现了知识的增殖, 它或者是以新的知识 (如观点、理论、发现) 来增加知识的积累, 从而增加了知识的数量即信息量;或者是在方法上的突破, 对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分解与组合, 实现了知识的新的功能, 由此便实现了知识的结构量的增加。所以从信息活动的角度看,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实现了知识量增殖的思维活动。

常见的形式有: (1) 多向思维。是指对某一问题或事物的思考过程中, 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 而是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向多方向扩展, 而不受已经确定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围等的约束, 并且从这种扩散的思考中求得常规的和非常规的多种设想的思维。 (2) 逆向思维。即把思维方向逆转, 是用与原来的想法对立的、或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可能并存的两条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思维形式,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突破原有思维模式及思维习惯, 为产生新设计而常用这种思维方式。 (3) 联想思维。是一种把已掌握的知识与某种思维对象联系起来, 从其相关性中得到启发, 从而获得创造性设想的思维形式。在产品创新中应能抓住其技术的实质因素, 去展开联想。 (4) 定向思维。是以某一思考对象为中心,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将思路指向该对象, 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的思维形式。利用创新思维进行产品创新的事例不胜枚枚举:日本布拉泽公司, 通过调查, 认识到过去人们只重视缝纫机的缝纫功能, 利用多向思维发现: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起了变化, 缝纫机的单一功能已经难如人意。于是趁社会上家电热方兴未艾, 研制出一种带电脑的多功能通用机, 操纵简便, 能缝会算, 而且可以设计图案, 参与家庭管理。

三、集思广益方法创新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在产品创新中, 尤其需要集思广益, 发挥创新团队的作用, 凝聚集体的智慧。然而, 在群体决策中, 由于群体成员心理相互作用影响, 易屈于权威或大多数人意见, 形成所谓的“群体思维”。群体思维削弱了群体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 损害了决策的质量。为了保证群体决策的创造性, 提高决策质量, 管理上发展了一系列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是较为典型的一个。

头脑风暴何以能激发创新思维?一是引起联想反应。联想是产生新观念的基本过程。在集体讨论问题的过程中, 每提出一个新的观念, 都能引发他人的联想。相继产生一连串的新观念, 产生连锁反应, 形成新观念堆, 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二是与会成员的热情感染。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 集体讨论问题能激发人的热情。人人自由发言、相互影响、相互感染, 能形成热潮, 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 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地思维能力。三是激发竞争意识和个人欲望。在有竞争意识情况下, 人人争先恐后, 竞相发言, 不断地开动思维机器, 力求有独到见解, 新奇观念。在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 给个人以充分的自由, 不受任何干扰和控制, 这就能使每个人畅所欲言, 提出大量的新观念。

创新性思维的特征与培养方法 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造 思维 特征 培养方法

21世纪是高新科技大发展的时代,教育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造性思维是新型复合人才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创新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1.严谨的概念系统与实事求是的应变能力相统一。任何科学领域就其思维形式来说都是一个概念系统。良好的概念系统是一种思维定势,它与实事求是的应变能力构成创造思维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是创造性思维最基本的特征。解决矛盾的途径是进行客观分析、尊重规律。创造意味着否定传统概念系统。所有创新者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超越常规的研究,用不寻常的观点和方法去对待常规事物,能够在广阔的知识层面上进行种种流动的设想和探索。这种超常的流动性就是应变能力。它既能接受和思考那些违反常规的观念和假说,赏识异乎寻常的可能因素,又能够据此进行精确而严谨的推论。所以,由不拘一格的猜想、超常的观点、精确的论证综合而成的应变能力,既具有自变性又具有因变性,是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最活跃的主导因素。

2.我行我素与从谏如流相统一。创新性思维的我行我素有两重意义,即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抵抗压力干扰的耐力。另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人,在创造领域,也有智者千虑尚有一失的情况,也需要支援与合作,以便及时调整创造过程和目标。因此,善于听取正反两方面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创造思维成功的重要因素。故二者必须兼而有之。

3.包容与质疑相统一。创造思维在研究过程中如何对待感觉到而尚未理解的事物,也是个至关紧要的环节。处理得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相反,则可能与成功擦肩而过。创造思维对不明确的和复杂的事物,能够以平常的心态接受和包容。既不盲从接受,也不草率地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而是就其模糊性提出质疑,进行研究,由表及里,去粗取精,找出其不明确的症结,得出合乎本质的认识。所以,正是包容拓宽了创造思维的知识领域,而质疑则把知识引向深入。

4.价值取向的专与博相统一。对创新型人才而言,创造思维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个别的学习和工作方法。这就是说,创造性思维既有其真理观又有其价值观。创造性思维的价值观的核心是,以其创新研究的现状与自我期望的理想之差为中心,构成其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并扩散为对待一切事物的一种生活态度。这种价值取向,把一切事物与其创造联系起来,具有博取一切所长为己之专长所用的特点,因而对各种事物具有广泛的兴趣。同时,又重视各种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理论意义,探索为专长所用的价值取舍。

二、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1.从世界观的高度进行知识课教学。人们认识事物所表现出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证明:大脑认识事物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思维科学又根据这些层次来划分智力层次。一般说,聪明、机灵、技巧都是大脑浅层次的思维活动,只有智慧才是深层次的活动。创新是复杂的智力活动,其思维当然是智慧型的。浅层次的活动能力可以通过一般智能教育和技术训练达到,而智慧的培养却是古今难题。根据现代思维科学的探索和论证,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哲学和基础理论上进行教学培训,就是把知识课程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进行教学。这种要求的可行性在于,任何一门学科,只要够得上理论体系的都有五大层次,即本学科的哲学体系、基础理论、应用原则、实用技术和发展史。这种构成提供了智慧教学的可能性。只要深入分析,理清层次,讲辩结合,双向交流,逐步进行,智慧教学是可以办到的。

2.注重开发创新思维的动力。达尔文把影响他创造生涯的个性归结为“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他的这段话体现了创造思维的几个动力因素:(1)强烈、多样的兴趣,而不是孤陋寡闻;(2)沉溺于兴趣,锲而不舍,不是朝秦暮楚;(3)对复杂的事物深入研究,而不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关于兴趣,表面上好像源于人类好奇的探索天性,但是,它的发生不管有多少偶然条件,追溯其原始动机的本质都与生存需求密不可分。意识到需求和利益的自觉兴趣能升华为责任,成为理想追求。不自觉的兴趣表现为好奇,成为个人偏爱。因此,教学中开发创造思维的动力,应当从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使兴趣责任化,并将其转化为自觉成分,进而增强其专注性和博采众家的主动性。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也可激励人奋发图强,进而转化为高度责任感和兴趣取向。特别是面对新世纪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职业的各种挑战,尤其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并转化为兴趣取向。

3.开发多学科的复合思维能力。创造思维的表现形式似乎显示在单个专业内部研究上,其实不然。当今世界的高科技創新成果无一不是众多学科技术相互渗透、协作才取得的。所以,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也是随时代的发展,由相对单一的专门研究提升为多学科协作的复合型思维的。这就要求在学科培养中提倡专博结合,从根本上扭转由课程设置单一而导致思维狭窄的局面,注重多种能力的综合开发。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观察和实验能力、归纳和概括能力、类比和猜想能力、坚持己见和吸取他见的能力,并逐步升华为系统怀疑和独立创新的研究能力。

美术的创新与思维方法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 人才 培养 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一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创新教育是我们这具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教育对教育者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方法的创新。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永远也不会有奇迹发生。要敢于打破常规,尤其是对于有特长的学生,绝不能“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二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创新。如果教师教的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储存器,那他就只完成了教育任务的一少半,教育学生不但能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够大胆思考,发展创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著名心理学家托巴斯说:“我们要想创造创造能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可见,和谐的富有创造性的情景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条件。

过去教师总爱滔滔不绝的给学生灌输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很难很少有自主权和参与活动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热情消失了,自信心不足了,思维能力退化了,创造性潜能被无情的扼杀了,教师教的幸苦,学生学的烦躁,学生学习成绩总不见长进。教师们何不大胆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呢?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呢?在这个环节上,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营造民主氛围。对于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开始时学生很不习惯,我便鼓励他们给老师提问,问题越新颖独特,知识面越广越好,倘若老师被难倒了,这便是学生最大的光荣。渐渐的学生对质疑提问感兴趣,信心也十足了。继而,老师要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并且每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一次答题竞赛,看谁的问题提的深刻,谁答的题有创新性,选取出优胜者给予鼓励,这些措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为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鼓励学生进行试教。比如一个单元内,教师以讲读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如何学,如何教,然后学生自愿报名,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备课,试教自读课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发现学生的分析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有时,学生设计的问题是老师始料未及的。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产生疑问诱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在教学中有些易错的地方,如果教师直接给出结论,尽管再三强调,学生只能一时记住,遗忘的很快,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设置一些疑问情景,激发学生产生疑问通过自身的探究解决,印象就比较深,更有利于增减学生的思维。教学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允许学生带着批判的目光重新审视教材,敢于向书本,向权威挑战,在学习中有所发现,发明,创造,成为有所作为的探索者,使主体性发挥得到实效。应积极鼓励学生不墨守成规,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的质疑有一定创新萌发时,教师要抓住契机,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去品尝很少人能享受到的成功的滋味。一般说来,学生的质疑一般有审题不清,产生疑问,知识点不清,产生疑问,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疑问,求异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千万不能回避或制止,而是可以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当给以补充和提高,对于一些有创新意义的疑问,还可以介绍给更多的学生一起探讨,形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望。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坚持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猜疑,质疑等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巧妙地抓住课文耐人寻味的地方,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发展思维。如:在认识“2”这个数字时,可以先贴两个苹果,两只小鸟,两支铅笔的图形,让学生数数看,在让学生自己摆出两件物品,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摆的东西虽然不同,但表示的数量都是“2”。在教学“2”的写法时让学生想“2”像什么?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回答,同此展开了一个关于“2”像什么的激烈讨论,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2、在教学中,多角度,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训练学生“创新立意”时,可采用拓展新角度的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

(1)联想法。由此及彼,生发联想,培养思维的开阔性。

(2)逆向法。反面着眼,正反相济,及地点拨,注重发散思维训练。

(3)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的基础。这种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行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寻求多途径,多模式解决事情的方式。因此,体现出高度的创造思维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捕捉那些思维快,好奇心强的学生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开展师生,学生间的多项交流,探索,思考,保护他们创新意识的萌发,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判断,归纳,综合,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得到充分的表达,以求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凡事要问个“为什么”的良好习惯,从而促使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要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度,变通度,独创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当今世界,创新能力与科技强弱,国力强弱成正比关系,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呼唤着多样化思维和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思维,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可是,培养学生思考,勇于质疑,追求真理的创新思维势在必行。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教育需要创新。教学中,我们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己任,每个教师都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为学生尽力创造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发展的环境。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首先在教学方法中有所创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的环境,创造性的激情,更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发现,去创造,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以提高,思维才能发展,才能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主动学习,去接受问题的挑战,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使蕴藏在头脑中的智慧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①杨振宇.曙光集【M】.北京:三联书店,2011(1)

上一篇:经营管理素质论文下一篇:探索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