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24-09-06

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精选12篇)

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它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为目标,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为切入点,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其最大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 使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如何把宏观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 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就作者在七年级苏教版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做法谈点体会。

一、利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

教材在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一节中, 首先通过几个经典实验讲述了光合作用发生的实质——“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制造淀粉和氧气”。教学时, 我重点介绍了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例如, 介绍了利用先暗处理又照光的天竺葵的叶子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利用金鱼藻或黑藻进行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产出氧气的实验, 请学生自己阅读“实验过程”, 然后提出问题:此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何在?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实验操作过程上找答案, 唯独忽略了“选择实验材料的重要性”这个问题。我就引导学生结合藻类的特点:陆生植物产生的气体不易收集, 而藻类是水生植物, 它产生的气体容易收集在试管中, 也便于观察、分析和研究, 并且强调科学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联系前不久刚做过的“观察植物表皮细胞的结构”实验, 为什么要选择紫色洋葱作为实验材料, 是因为洋葱表皮容易撕取, 而紫色洋葱的表皮含有色素, 不用染色就可以直接观察。这样使学生认识到选择一种理想的实验材料, 可以使实验结果明显可靠, 也是成功的先决条件。通过这些讲述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而且使学生清醒地意识到选择实验材料的重要性。接着提问:为什么天竺葵要先做暗处理, 再部分叶片遮光, 后又照光处理呢?学生经过讨论, 一致认为:可明确结果全是由光照引起的。这样学生就自然得出淀粉是绿叶光合作用的产物的结论。

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创立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再实验再观察, 直到找出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 这不仅是光合作用实质的实验过程, 而且还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从科学的角度看生物学教学的实验, 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 从而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利用“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而生物学正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许多生物学知识都是在实践中得到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 也是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的有效渠道, 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极好时机。

三、利用“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 了解学科间的渗透作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 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在教学中客观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能促进知识的发散。生物学的发展与物理、化学的发展关系密切。

四、利用“光合作用的意义”,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资料和契机。光合作用意义之一是制造有机物。大家知道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动物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结合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 如粮食问题, 给学生介绍我国目前粮食的现状。

素质教育在生物实验课中的实施, 只是在生物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一个侧面。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 只有在教学中认真思考研究, 大胆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才能培养出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2

作者:网友提供 文章来源:本站收集 点击数:166 更新时间:2009-4-20 0:27:11 【字体:小 大】

化学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而化学科学素质则由化学科学知识、化学科学能力、化学科学方法、化学科学态度和化学科学品质五要素构成。此外,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化学内容还应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身心教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因此,化学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质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背景,辅之以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身心教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弄清化学科学素质内涵及基本构成之后,本文将谈一谈有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一些尝试。

一、实验教学中的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

在基础教育中,化学科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面广,但难度适中或倾向简单,化学实验教学即有得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习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获得比较熟悉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课标语)。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选择演示实验时,应以 突出教学重、难点为前提,以符合直观、简单、安全、可靠为基本条件,以规范操作为保障,以帮助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及获取化学知识为目的。如在利用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分析提示原子这一概念之前,如果演示一下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有利于学生以直观事实为依据分析问题,从而形成原子这一概念。

在演示实验观察过程中,应以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为主。一是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性,弄清“看什么”,而后再观察,以免学生把化学实验当作“好玩儿”,克服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盲目性;二是指导学生即全面观察,同时又要分清主次。如镁带燃烧,要让学生既观察镁带燃烧发出的强光,同时主要要求学生观察生成物的颜色,以便为后面化学变化这一概念的形成打下基础。最后,在可能的情况下,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更重要的是将观察与思维联系起来。如铁钉生锈的实验,实际上是给出了三种假设:

1、铁钉的一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

2、铁钉全部浸没在植物油里;

3、铁钉置放于干燥的空气中。通过观察:

1、中铁钉生锈;

2、3中铁钉未生锈。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铁钉在水和空气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这样,有利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生实验和简单实验设计及实验习题是学生实验技能形成很好的途径。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技能是近乎自动化的动作,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因此,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机会。而且每次实验课要让学生认真准备、参与及总结。

心理学研究表明,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那么,学生实验必须以化学基础知识为基础。因此,应尽可能随教学进度拟好循序渐进训练计划。简单实验设计及实验习题要求更高,但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设计方案或解题途径适应尽可能让学生拓宽思路,寻找多渠道解决途径,再引导学生从环保、经济等多角度考虑,从而选择最佳方案或途径。这方面的训练阶段的知识或化学实验结束之后进行,同时难度要适中。如学完氧气有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总结鉴别氧气的方法,学生可以列出以下方法:

1、带火星的木条;

2、燃着的木条;

3、点燃的硫等。此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方法3不用,因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对人体有害。

1、2理论上都可以用,但1比2更简单、方便,因此,方法1为最佳。可以提醒学生,如果同时鉴别几种气体,通常用方法2。

最后,学生实验规范化也很重要。对学生操作不正确,应给予及时纠正,以防止学生形成错误操作习惯。因此,对学生的规范操作必须严格要求。特别学生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时,应鼓励学生按规范操作多练习几次。相互监督,相互纠错。而且教师还要善于分析学生发生错误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学生实验结束之后,总结很有必要。以便让学生改正错误,发扬优点。另外,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有利于实验技能及化学知识的内化。

二、实验教学中的思想品质素质教育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结合实验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环保意识教育,爱护公物,热爱劳动、节约药品,水等教育。通过与化学实验相关的化学家的故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科学及爱国主义等教育。如利用道尔顿幼年家境贫寒,12岁便挑起了生活重担,但他坚持自学最后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的故事,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挫折、不断努力。

三、实验教学中的身心素质教育

在演示实验中,通过教师从容不迫,紧张有序的示范,可以教育并帮助学生在紧张有序的思维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实验提供的氛围以及围绕对实验浓厚兴趣,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受限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通过独立操作实验,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作用,通过分组实验,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共同完成和讨论实验现象、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验的成功,特别是简单实验设计或实验习题,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就感会使他们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反之,失败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失败的原因而重获成功,会带给学生更大的喜悦,使他们对战胜挫折充满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抜的性格。

四、化学实验中的审美素质能力

化学实验是与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和千变万化的化学变化及多姿多彩的实验仪器分不开的。在实验教学中,装置的整体性会带给学生以整体美,这种美感也有利于实验的规范化。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除了带给学生色彩上的美感,还可以带给学生无穷的遐想。化学变化本身是一种动态的美——由一物质到另一物质的变化,可以说也具有创造美,反应过程的实验现象,除了带给学生视觉上的美感,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在美的感受中去思维。还有实验仪器本身也蕴藏着美,有直线美、曲线美及造型美。甚至我们可以利用一种美的心理去赋予它们无穷无尽的美。

五、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劳动技术素质教育

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3

关键词:物理实验 教学 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认知的物理知识多数是通过实验、分析、甚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初中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实验探究有着天然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 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物理中,实验现象往往是形成兴趣的思维基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以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序言——科学之旅》为例,谈谈我的做法与看法,因物理是初中学生的一门新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用一系列的实验吸引学生。如:冷水能让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会跳舞的小人、硬纸板能托着装满杯的水、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乒乓球,用手托住,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乒乓球不会下落等实验,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大自然的物理现象是生动的、有趣的。要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得认真地学好物理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学生的这种兴趣和求知欲在物理教学中能够得到逐渐地加强和满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旦培养起来,已是学好物理成功的一半,必将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物理实验可以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设想法,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比如:在讲“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时,提出三个设想:一种是温度计插在盛水的烧杯中并与杯底接触;第二种是把温度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与侧壁接触;第三种是没有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如果用第三种情况测量,测出来的读数显然不是杯中水的温度,如果第二种方法正确,温度计测出的温度也不全是杯中水的温度,如果第一种方法正确显然读数与第二种方法差不多,尤其是如果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就大不同了,更严重的是会使温度计示数急聚上升,如果超过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使玻璃泡炸裂,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重做实验,而且还须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八年级上册4.1-4图所示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只能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之中而且不要与容器底部或侧壁接触,读数时应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且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完成这个实验,虽然花了一定时间,但有很强的说服力,对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启迪学生智慧是有好处的。

三、 物理实验可以陶冶学生情操

自然科学不但揭示物质丰富多样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而且还揭示了自然科学领域蕴含的内在美。

一方面,可用观察、实验的手段来展示自然、实验现象的形态美;另一方面,实验装置稳定协调,操作的灵活,规范,现象的利索,有趣,常常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赏心悦目、舒坦的感觉。例如在做《升华和凝华》演示实验时,在烧瓶中放入结晶的萘和松枝,在给烧瓶加热时,萘被升华,变成了气体,停止加热后,萘又被凝华,此时烧瓶中松枝上布满了白色结晶的萘,便出现了美丽的自然奇观“雾凇”。通过该实验使学生间接体验了大自然中的景观是多么的绚丽多姿,同时使学生领悟到了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往往与物理知识有关,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升华和凝华的物理意义。像这样的实验既陶冶了学生情操,又培养了学生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物理实验可以磨炼学生意志

科学实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严瑾的科学态度,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难免有些实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是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就给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坚强毅力创造了条件。对于演示实验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实验的程序及应注意的事项。比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学生往往忘掉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至使测不出真实的温度甚至有个别学生损坏了温度计,同时也有学生不会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酒精灯的火焰,到底是外焰、中焰的火焰哪个温度高。所以在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应合理地调节石棉网的高度,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烧杯上盖上一张能让温度计穿过的纸板,只有这样才能双方面的提高加热效率,减少实验时间,同时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当学生使用酒精灯不小心弄翻了或把酒精溅在桌上已经在燃烧的情况下,教师应让学生镇静,不要惊慌失措,有序的将酒精灯熄灭和用湿抹布扑盖。特别是在观察水的沸腾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每隔几分钟持续地用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此时学生会发现温度不再升高,让学生认真总结,更使学生明白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通过实验磨炼了学生意志,明白了探究科学真理是需要严谨学习态度的。

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陶冶情操,能够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能够较好地寻求科学方法和培养各种能力,因此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今国际上的物理教学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加强实验是国际物理教学领域中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军,吴永熙,论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2.凌瑞初,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高 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M].

3.岳燕宁,重视知识的产和和发展过程的教育.

4.石志中,浅论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5.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4

物理实验教学是承载素质教育的最佳主体之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物理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1]。然而,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2,3]。尽管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4~8], 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仍滞后于世界强国, 亟待进一步加强[9]。

鉴于此, 我们秉承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理念,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10~12], 针对素质教育的不足, 探讨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好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 合理设置物理实验课程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合理设置实验课程是学生开展物理实验的关键环节。精心设置实验课程, 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拓展其思维。

1.1 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以问题为出发点, 设置悬念, 让学生认真思考问题, 找出问题突破点, 并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探知心理, 从而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问后, 学生会有不同反馈信息, 这些信息由学生实验得出, 比其他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准确、具体。同时, 也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适时改变教学策略, 调控教学程序, 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教学活动。

1.2 设计实验操作, 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物理概念理解较困难, 为此, 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的方法, 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 课堂上既可由教师做演示实验, 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学生通过看、听、动手等多种途径感知事物, 不仅激发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而且提高了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达到了实验教学目的。

1.3 利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传统课堂教学受客观条件限制, 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许多物理现象只能由教师讲解, 而学生无法准确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较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困难, 可把抽象问题形象化, 微观问题宏观化, 静态问题动态化, 甚至把不可操作的问题可操作化, 对丰富教学内容, 突破难点知识, 提高综合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多媒体技术可以快速传输大量信息, 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理解、掌握知识,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物理实验模型、创设物理实验过程, 可使深奥的物理现象、本质、特性、状态变得直观易懂, 简化实验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 从而节约大量时间。目前, 笔者希望建立多媒体仿真实验题库, 以逼真的动画辅助教师的解析, 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2 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下, 学生探究、思考的机会少, 知识面窄、思维能力发展不平衡, 只能通过课本上的定义、公式、试题学习物理知识。然而, 物理教学不应满足于教会学生一些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可创设物理学家的探索过程实施教学, 让学生在探讨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只有这样, 才能使课堂教学由接受—理解—巩固—解题转变为参与—体验—内化—拓展。

实验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内在动力,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在实验教学科学探讨过程中,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研究方向, 进行数据收集、信息分析, 得出结论。然后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共同讨论证据、比较结论, 从中获得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通过讨论、比较研究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从而提高学生认知、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增强其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 将科学探究作为物理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 逐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1) 实验教学中体现科学探究思想。教师要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科学探究思想, 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 (2) 让学生模拟科学家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 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 (3) 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低成本物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3 切实加强师生互动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研究、探讨问题的场所, 教师可以采取对话式的互动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以平和、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 在讨论问题中达到传输知识的目的。只有教师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 营造民主、轻松、愉快、和谐的实验教学课堂氛围, 才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才能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 进而不断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总之, 我们要继续贯彻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思想及党的教育方针, 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使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 敢于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最终成为开拓型、创造型、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综合素质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宏明, 佟华.论素质教育原则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体现[J].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 , 2003, 175 (6) :61~62.

[2]姜涛.中外物理实验教学比较研究[J].物理通报, 2005 (11) :41~43.

[3]金恩培.浅谈美国、加拿大几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J].物理实验, 2002, 22 (1) :45~48.

[4]洪云, 周平.浅谈师专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3 (2) :84~85.

[5]谢汇章, 张建功, 贝承训.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 24 (3) :4~6.

[6]于智才.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技术物理教学, 2006, 14 (3) :32~33.

[7]於黄忠, 倪新蕾.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 27 (7) :16~18.

[8]张雅松.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大力加强素质教育[J].实验室科学, 2007 (4) :29~30.

[9]刘承宜, 殷建玲, 杨友源, 等.中外物理教育研究与发展的初步比较[J].物理教育, 2004, 33 (7) :534~540.

[10]Kirstein J, Nordmeier V.Multimedia representation of experiments inphysics[J].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s, 2007, 28 (3) :115~126.

[1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5

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对我国的社主义现代化建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所有这些都是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笔者主要想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现这些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一 爱国主义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精神力的表现。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文化遵从性。都属于一定的国家、民族和社会集团,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品质,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热爱的前提是了解,这个责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们地理教师的肩上。那么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呢?我认为因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入手。 课内,主要是指充分挖掘课本中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从了解中体会到我们祖国的伟大,从而激起他们的爱国之情。如在讲到农业一节时,我们就要给学生讲我们国家人均粮食达400千克,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个另世界各国惊叹地奇迹。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光热水分组合多样,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使得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栽培的品种繁多,在历史上对世界农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如我国长江流域的水稻、黄河流域的谷子都是世界上最早的。同时我国又是大豆的原产地,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产量上,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的产量都居世界第一。这些都是另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地方。在讲工业上一节时,我们就要给学生讲到我国仅仅用了40年的时间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1949------1994年的45年间,工业产值增长了45倍,平均每年增长13。4%,速度之快居世界首位。工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一些工业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如激光、核能的引用、人造地球位星的发射和准确回收、运载火箭的远程飞行以及巨型计算机的制成。这些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成就在世界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课外,是说我们地理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观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亲身体会到我们的祖国是如此另我们感到自豪。我们可带学生去逛公园,如我们苏州就可以带学生去看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不仅要让学生看到园林的自然景观,更要给学生讲解这些园林的人文景观,即它的文化内涵。比如园林里的`亭子建立在哪个角落都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讲园林里的亭子起的是缀景的作用,就象写文章,哪里要点缀是有讲究的。再如这些亭子有六角的、有八角的,有垂檐的、有翘檐的,做工之精巧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巧手夺天工。还可以给学生讲讲那些应景而做的文人墨客的诗词,这也是人文景观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体会到这些园林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激起他们的崇拜之情,也就激起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我们还可以带学生去博物馆,了解我国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去工厂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十几年里变化是么迅速,所有这些都可以起到爱国主义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二 环保意识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出现以后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得地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创造除了大量的财富,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子孙后代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地理老师有责任

[1][2][3]

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6

【摘 要】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初中化学教学主要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总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在各类考试中取得好的分数,尤其是在中考中,取得高分,这样就能提高升学率。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初中化学教学,总是超常规的赶进度,死记硬背化学知识和原理,甚至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只有死读书的能力。试问,如果那些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服装行业,那些靠死记的化学知识对他们有用吗?因此,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 初中化学 素质教育 一、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很多人,把素质教育理解成没有考试的教学,其实是不对的。没有考试,或者说,考试的时候,很多学生考底分数,这也不符合素质教学的精神。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掌握很少的文化知识,他们也无法完成以后的继续学习,将来也谈上能为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然而,作为素质教育,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考试,其他的都不会,那也是没有用的。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既要以考试的方向一致,也要抓好对学生的兴趣、思维、实验、体质、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时,既要做好化学知识教学,也要重视与学生进行沟通,关心他们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如果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进步了,也能促进考试的成绩的大幅度提高。因此,那种为只为考试而教的教学方式是极其毒害学生的。 二、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一个人在行为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它包括兴趣爱好、行为动机、情感意志等方面内容。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每个老师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的智力不是很好,但通过努力,照样能取得好的成绩;有的学生很聪明,但学习习惯不好,照样考底分,这就是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的原因,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处在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爱好、学习情感意志的培养,并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水平。化学是一门有着广泛应用的学科,生活、生产中处处渗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我们就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发现化学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化学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奇妙、有用、有趣,这样不仅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另外,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奇妙有趣的实验现象、各种化学符号、化学知识中所蕴藏的丰富的思想内容等都会吸引学生去学习化学,只要我们精心设计,一定会使化学知识在提高学生非智力水平方面很好的体现其教育的功能。如,在烧杯里,注入二之一的水,再向水里放入一只鸡蛋,我们会看到鸡蛋是沉在水中的,然后我们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浓盐酸,可以看到鸡蛋浮出液面后,不停的上下翻转。试请同学们解释其现象,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展开思维。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与非智力水平的同步提高。 三、要面向全体学生现代社会不可能也不需要每个学生的将来,都去从事化学工作,但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要在这个处处可见化学知识的社会里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所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已经成为我们每个老师的职责,当然包括我们每一位化学老师。说到底,素质是在行为实践中增长的修养,蕴藏着学生发展的潜能,是持续、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初中化学是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认识素质,并且贯彻于全部教学的环节之中。 四、重视过程和方法,做好能力的培养 1、重视过程的教学 我们知道,过程教学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的提高,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过程教学的发展功能是以知识的获取为基础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注重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其掌握知识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只有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才能将新的知识纳入既有的或新建立的知识体系中。比如,MnO2在分解氯酸钾反应中,是催化剂,学生对催化剂的概念很难掌握,尤其是概念中的“改变”与“不变”的含义很难领会,如果,我们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索氯酸钾在有无MnO2加入时的反应速度的对比情况,以及它在改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那么,学生不仅对催化剂的意义理解更深刻,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尤其是学生体验了象科学家那样做科学研究的过程。事实上,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应试教育往往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的结论,然后通过大量的机械的题海战术来强化结论。就掌握某个结论来说,这样做可能比较简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丢弃了过程教学的发展功能。 2、重视科学方法的教学 在这知识经济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每个人都要善于检索、获取、分析、处理各种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可能把所有的化学方面的知识和各种信息都教给学生,所以,要重视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这就是科学方法教育。可见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进行终身教育的大事。3、重视能力的培养 学生走出校门后,面对丰富多彩的人生和社会,要解决一个个现实的问题,而不是象学校里那样的一张张试卷、一道道的习题。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文字那样的题目是区别很大的,所需要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欲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總之,我们要在化学教学中,努力搞好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也许会忘记具体的知识内容,但学到的能力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7

阅读是学习的前提, 没有阅读便没有理解, 教师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实际, 在阅读前, 提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对重点段落实施精读, 在认真的阅读中, 深刻领会文中的知识内涵和重点难点, 所以授课前的阅读是精读。在讲授“我们身边的科学”这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1.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生物学发展的重要阶段?3.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贡献?……学生带着对这些问题的疑虑, 有目的地进行教材的阅读, 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使阅读更具针对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阅读提纲, 在进行阅读前,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份阅读提纲, 让学生对教材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是教学效果的基础, 有了充分的阅读理解, 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教师在为学生提供阅读提纲的同时, 必须对教材内容做到理解, 才会把教材内容梳理清楚, 给学生一个有效地阅读提示。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我按照章节和段落, 把教材内容梳理出几个条目, 把重点内容以提纲的形式出现, 让学生在阅读提纲后, 对教材有个大致印象, 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二、课内阅读

(一) 抓住关键字词去阅读。

在教材内容中, 有重点词汇反应教学内容, 特别是一些概念, 在生物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概念中有的是定义, 我们叫做定义性概念。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模式进行阅读。重点理解关键词, 把关键的概念作为阅读的重点内容。如进行《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教学时, 首先明确细胞的概念, 明确细胞分化的概念, 细胞分化的现象, 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细胞分裂过程中颜色提的变化等。

(二) 带有明确目的的阅读。

这是课内阅读的要求, 教师指导学生对本章节进行大致的梳理, 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教材, 结合教学计划, 针对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 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在科学的阅读基础上收获知识。理解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 掌握教材中的知识要点, 明确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融合。同时对于阅读中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出标记, 然后在教学中进一步地去学习。

(三) 注重教材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有明确的体现, 阅读要把握双基的重点和难点, 为教学服务, 要求学生独立阅读, 然而小组合作交流, 生生互动中深入理解。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时, 要求内容少而精, 挑选重点精读, 实践的限制要重点读一部分, 避免面面俱到。杜绝如语文阅读那样的整段阅读, 挑选重点内容做出标记。

(四) 择机阅读效果好。

在课内阅读指导上, 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要, 特别是某个知识点的讲解, 重点进行具体段落的朗读, 这时的阅读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补充和辅助, 当教师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时, 指导学生对教材中重点阐述这个知识点的段落精读, 进行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以巩固知识;同时, 教师还可以采取反刍式的阅读, 就是在一节课讲授新知识结束后, 让学生进行老牛反刍式的回头阅读, 增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特别是重点概念和段落, 要让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进行强化记忆, 有关内容学生应熟记, 尤其是重点知识。

三、如何提高阅读效果

概括要点进行阅读, 人的记忆是以概念、原理的网格储存与大脑中。但是简单地记忆还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应该进行条理化, 实施要点记忆法。善于归纳是阅读效果保证的措施, 把相关知识归类、条理化, 突出知识的重点, 利于记忆。多用比较方法进行阅读指导, 心理学表明, 比较后的结果最容易记忆, 特别是一些概念, 互相间具有关联, 有的是相对, 有的是相关, 比较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 掌握和理解更加容易。系统整理有利于掌握知识, 容易找到新规律, 悟出新的道理。编写知识要点提纲, 利用图表等方式进行预读指导, 效果明显。

学生普遍反映, 看教材感觉很容易, 但是真到考试时就觉得很难。这个过程中, 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出现了问题, 没能认真而深刻地领会教材的思路和知识组合。在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 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特别是生物学科的教学, 教师必须提高素质教育的认识, 强化素质教育的理念, 才能在教学中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 完成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特别是新课改实施以来, 教育部对各学科都制定了课程标准。其中中学生物学教学规定了两个最基本的教学任务, 首先是讲授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其次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贯彻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和学习的基本要求, 充分融合教学的思想性和知识性, 实现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启蒙学生科学意识的作用。提高学生生物教材的阅读能力, 对于加强素质教育,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8

一、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物理中, 实验现象往往是形成兴趣的思维基础,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 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 以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序言——科学之旅》为例, 谈谈我的做法与看法, 因物理是初中学生的一门新课,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应用一系列的实验吸引学生。如:冷水能让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会跳舞的小人、硬纸板能托着装满杯的水、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乒乓球, 用手托住, 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 乒乓球不会下落等实验, 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大自然的物理现象是生动的、有趣的。要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得认真地学好物理知识,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此教师应抓住时机结合教材上的物理知识循序渐进地为学生一个一个地解开奥妙。如果让学生一开始就接触一些较难理解掌握的概念、定理、公式、单位、计算, 就会使学生产生的好奇心在难学乏味中消失。

二、物理实验可以启迪智慧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设想法, 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启迪学生智慧。比如:在讲“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时, 提出三个设想:一种是温度计插在盛水的烧杯中并与杯底接触;第二种是把温度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与侧壁接触;第三种是没有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如果用第三种情况测量, 测出来的读数显然不是杯中水的温度, 如果第二种方法正确, 温度计测出的温度也不全是杯中水的温度, 如果第一种方法正确显然读数与第二种方法差不多, 尤其是如果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时, 温度计的示数就大不同了, 更严重的是会使温度计示数急剧上升, 如果超过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使玻璃泡炸裂,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重作实验, 而且还须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八年级上册4.1-4图所示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只能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之中而且不要与容器底部或侧壁接触, 读数时应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且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完成这个实验, 虽然花了一定时间, 但有很强的说服力, 对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启迪学生智慧是有好处的。

三、物理实验可以陶冶学生情操

自然科学不只揭示物质内部丰富多样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 而且还揭示了自然科学领域蕴含的美。

一方面, 可用观察、实验的手段来展示自然、实验现象的形态美;另一方面, 实验装置稳定协调, 操作的灵活, 规范, 现象的利索, 有趣, 常常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赏心悦目、舒坦的感觉。例如在做《升华和凝华》演示实验时, 在烧瓶中放入结晶的萘和松枝, 在给烧瓶加热时, 萘被升华, 变成了气体, 停止加热后, 萘又被凝华, 此时烧瓶中松枝上布满了白色结晶的萘, 便出现了美丽的自然奇观“雾凇”。通过该实验使学生间接体验了大自然中的景观是多么的绚丽多姿, 同时使学生领悟到了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往往与物理知识有关, 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升华和凝华的物理意义。像这样的实验既陶冶了学生情操, 又培养了学生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物理实验可以磨练学生意志

科学实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难免有些实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就给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坚强毅力创造了条件。对于演示实验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实验的程序及应注意的事项。比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学生往往忘掉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至使测不出真实的温度甚至有个别学生损坏了温度计, 同时也有学生不会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酒精灯的火焰, 到底是外焰、中焰的火焰哪个温度高。所以在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应合理地调节石棉网的高度, 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烧杯上盖上一张能让温度计穿过的纸板, 只有这样才能双方面的提高加热效率, 减少实验时间, 同时还应特别注意的是, 当学生使用酒精灯不小心弄翻了或把酒精溅在桌上已经在燃烧的情况下, 教师应让学生镇静, 不要惊慌失措, 有序的将酒精灯熄灭和用湿抹布扑盖。特别是在观察水的沸腾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每隔几分钟持续地用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 此时学生会发现温度不再升高, 让学生认真总结, 更使学生明白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 通过实验磨练了学生意志, 说明了物理实验是科学的、严瑾的。

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启迪学生智慧, 陶冶情操, 能够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能够较好地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培养各种能力, 因此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今国际上的物理教学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 加强实验是国际物理教学领域中改革的共同趋势, 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摘要: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启迪学生智慧, 陶冶情操, 能够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能够较好地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培养各种能力, 因此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护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9

1 护理教师以身作则,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老师良好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护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因此, 从事护理教学的老师, 无论是在理论课还是在实践课的教学中, 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热爱本职工作, 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对护理事业有坚定的意志和献身的愿望, 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护生, 从而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1]。

2 培养护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提高心理素质

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展迅速、变化复杂、竞争激烈, 这就要求未来的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人在环境中生存发展, 首先需要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独立的生活能力又包括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独立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独立处理生活中各种矛盾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平时注意培养护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克服依赖心理, 按时作息, 遵守规章制度并持之以恒。有调查表明, 90%护生在实习期间, 尤其在轮换病房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 护生面对病人束手无策、面对教师无所适从、面对护理操作很茫然, 这主要是由于护生护理操作不熟练, 害怕静脉穿刺不成功, 担心病人不满意。 对此, 护理老师要引导护生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环境, 结合护生的专业特点, 把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论准确地讲授给护生, 让护生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有深刻理解, 并时时对照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行检查, 纠正存在的亚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

3 采取多种方式, 提高护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营造人文教育的文化氛围。如我校每年会借助5·12国际护士节这个平台, 组织各种形式的讲座、书画展、演讲比赛、服装设计大赛、摄影比赛、文艺演出、辩论赛等拓展护生视野, 提高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人文基础课, 如护理美学、人际沟通与礼仪等, 构建了护生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老师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 不断渗透人文思想, 全面充实护生的人文知识。

4 根据护生的特点, 加强护理实践

护理教育老师应了解护生的特点, 根据护生的特点和能力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安排实践课程。如在护理学基础实践课中, 护生要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程序, 先观摩老师的示范操作后练习每项操作。学生可分小组在护理模拟人上练习, 程序熟悉后可以在同学中互相扮演护士与病人角色进行情境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护生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加强无菌观念, 并注意训练与病人的有效沟通, 还可安排护生到医院见习等。

5 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护生创新能力

护生创新能力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①进行创新教育, 从大一进校开始进行, 让护生树立创新意识, 指导护生学习创新方法;②开展学生科研活动, 鼓励护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或自己进行科学研究, 培养护生探讨医学奥秘的兴趣、独立思考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及培养护生的科学研究能力;③建立创新奖励机制和严格的处罚机制, 杜绝学术造假活动[2]。

参考文献

[1]潘凤.指导临床实习护生适应角色转变[J].护理研究, 2002, 16 (7) :430.

医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0

1 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不仅要养出有知识有学问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懂得怎样做人, 人们常说先做人后做事。为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首先抓三件事。

1.1 抓“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工作, 我们的教师要做到:

必须上好每一堂课、致力教好每一个学生、竭力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我们采取了教学日志制度, 记录每一天的完成及进展情况。另外实验课要求教师认真准备, 做预实验。要求学生工作严谨, 兢兢业业, 逐渐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力求实验结果“真实”“准确”以达到预期效果。熟练掌握实践技能操作, 为生产实习及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辅人员必须上好每一天班, 尽力为学生做好每一件事,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我们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各系辅导员, 都应站好每一个岗, 努力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服务与指导工作, 都应在本系内营造一个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气氛。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制。

1.2

抓学风建设在学校学风建设很重要, 首先我们通过媒体、名人讲座、参观学习、课间见习等方式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该怎没做。使全校师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其次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教师和学生要交朋友、谈心、一起做运动。如果一块表出了毛病, 不把它的指针轻轻拨到正点上, 谁知道它会走到哪里呢?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他的手法是无形的、微妙的!尽管我们的学生已是成年或接近成年, 但毕竟还带着稚嫩, 因而我们还要采用欣赏式教育, 对取得成绩的学生给预予充分的肯定, 对于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对有不良行为和现象的及时加以制止。发现问题的, 就要耐心进行引导, 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坚持早睡、早起, 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创造五个文明场所:文明课堂、文明考场、文明宿舍、文明食堂、文明体育馆。让良好的风气充满校园的每个角落。

1.3 重点抓因材施

因材施教包括:因学生特点和特长施教、因教师能力施教、因学校条件施教、因教学目的目标施教。首先在学生中提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和“一帮一, 一对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作用。

2 改革课程设置

把素质教育放到核心地位, 我们所有的教学改革都要围绕这一核心, 都是为这一核心服务的。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 都要为素质教育这个核心服务。既注重基础理论教育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又注重实践技能操作, 同时又根据社会、经济科研以及人才市场的需不断改革教学方案, 我们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多次认真修改, 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方面根据实用性人才需求的特点, 适时进行了修正和改革。近几年增设了药学、口腔技术、医学口腔、今年又增设了检验技术专业, 这些专业都是社会上较缺少的, 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学校领导对专业设置工作非常重视, 在精力上和经费投入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先后扩建了5个实验室, 增设了7个实习基地, 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提高。在课堂教学方面, 我们采用灵活、开放的方式。既要讲重点、讲思路、讲方法, 又要强调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既要体现灵活性, 又要有创新性。我们多采用“布鲁姆教学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 讲、视、听、模拟、讨论、总结并用, 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以便做到融会贯通, 还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用性、实践性、实际性, 还要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 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操作水平, 做到学和用的统一。努力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 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既要传授基础理论知识, 又要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有些毕业生工作后发现, 所学专业与工作专业无关或关系不密切, 那么, 是否可以理解为学非所用呢?我们认为不然, 因为我们教会了他们怎样去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 把那个地方作为切入点能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 教会了他们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是至关重要的。因而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让他们多动手、多动脑。我们加强了生产实习,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甚至有的因工作出色还带薪实习。例如:药学系学生实习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口腔技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实习基地表现突出, 不等毕业就进行签约。就业率很好。临床、护理专业实习后就业于社区医疗机构、私营医疗机构等。就因为我们的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有较强的针对性, 所以就业率可达到90%以上, 超过本科院校。在整个教改过程中, 既要强调转变教学思想 (我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 我们着重注意加强对学生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3.1 加强实验室装备, 医学专科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必须要熟练掌握各专业技术、技能操作, 各专业各种实验、教具、模型、标本、设备、设施齐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以提高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能力。

3.2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 带领学生到我校附属医院进行课间实习, 了解医院工作程序, 熟悉医院工作环境, 和住院患者交流, 了解病情, 进行认症。

3.3 加强微机、网络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 不断改善条件、增添机房设备, 以满足学生使用需要, 同时在课程设置中引用电化教学 (如:教师自作课件, 应用多媒体教学) 。

3.4 加强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力, 在教改中我们各部系编写教学大纲, 实验实习指导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3.5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团结协作。采取分组活动, 分组讨论, 按组评分。大家献计献策, 共同把工作做好。

3.6 近年来, 我校申请省级科研项目达十几项, 并让优秀学生参与工作, 部分项目已完成并结项。并推向医院应用, 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 我们认为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乃是医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晓红, 郭三平.电视教材在口腔修复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3 (5) :274.

[2]王伟清.论“教育资源学”创生的必要性[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9 (4) :120-122.

化学教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1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没有考试的教育也是不全面的教育,显然也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谁也不会认为“交白卷”是素质高的表现。然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而不是培养“考试得高分,其余不沾边”的高分低能的公民。事实上,随着考试内容及考试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高分低能现象也在逐渐减少至最低程度。从这个意义讲,考试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

化学教师如何在突出素质教育的化学教学中驾驭考试呢?一方面,考试所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自学、思维等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于观察能力(图片观察除外)、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及德行、体质等难以通过考试检测,但学校及教师是不是只要抓住了“对付考试”就抓住了一切呢?显然是行不通的,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不再单纯看升学率,同样,学校评价教师也不再以升学率为唯一尺度。第二,经验表明:化学教师除了上好课外,也应与学生沟通情感,关心他们的思想品德,身体健康等诸方面的进步。即素质教育抓好了,考试成绩也一定会上去的。相反,倘若对大纲所规定的“掌握、理解、了解、常识性介绍”等不同层次的要求视为多考与少考、重点考与非重点考、考与不考来组织教学是有害的,即那种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做法应理智地予以摒弃。

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系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兴趣、动机、理想、气质、性格、品德、情操、情感和意志等等。它在人的行为的或心理的活动中起着动力性和方向性的作用。而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的智力因素迅速发展,非智力因素逐渐形成、发展和趋于稳定的关键时期。

对待这个问题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而非智力因素则认其自然地发展,认为后者是学校和教师所管不了的,是社会和家长的事情。另一种态度则认为非智力因素也要像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样,使之与智力因素得到同步的发展。有位心理学家说得好:人的心理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任何一方出现“病症”,都会抑制另一方面的健康发展。非智力因素应如何培养呢?它与智力因素一样,同样有着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

如学习化学的良好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就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即好奇→兴趣→喜爱→爱好→热爱。化学教师往往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声、发热、颜色变化、状态改变、气味等奇异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好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接着,教师又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以及性质联系用途、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和巩固,还有作业与考试的成功的鼓舞等,逐渐使好奇发展为兴趣。兴趣比好奇要深刻、稳定、具体清晰且有力。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为喜爱、爱好和热爱。当学习成果常与荣誉、理想和抱负联系在一起时,喜爱、爱好和热爱就融有强烈的情感和意志色彩,具有稳定、持久而强烈的动力特征。

又如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形成也有一个知、情、意、行的谐调统一的发展过程。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存在着一个开发和引导、稳定和巩固、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不仅如此,它还有一个特点是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反复性,此外,也受到智力因素的制约。因此,只有让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发展,其心理才能算是真正的健康发展。

三、化学教学如何着眼于素质教育

前面讲过,“双基”教学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实验教学

有人提出: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升学考试中对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测试不到而忽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已深有体会: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运筹能力;通过计算和称量实验是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量”的概念呢?通过“打开试剂瓶盖要倒放”的动作技能的训练是否可以让学生养成“揭开茶杯(或电饭煲锅盖等)要倒放”——以防止污染的习惯呢?至于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就不再赘述了。

(二)重视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突出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采的。如组织和指导学生办化学小报、化学墙报、化学魔术表演、自制仪器和自找代用品、做家庭小实验、举办化学讲座、化学竞赛、搞社会调查、组织参观化工厂、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化学实验等活动。就拿这次全区义务教育化学样本班研讨会期间组织教师们参观遂川火柴厂来说,与会者亲眼看到小小的一根火柴,制造出来竟要这么多的设备和工序!不仅验证了课本上写的:火柴盒侧面所涂物质是红磷、三硫化二锑等混合物,火柴头上的物质是氯酸钾、二氧化锰和硫磺等,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而且还体验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时,同样还需要人们创造性的劳动,也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的智慧和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伟大创业精神。这必将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会,取得课堂上难以取得的效果。

(三)重视练习与学法指导

现在谁都知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很重要,应如何来培养呢?我认为有两条途径值得重视,一是指导阅读,二是指导练习。指导阅读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特别建议:最好的阅读材料是教材。初中化学新教材图文并茂,思考性、可读性强。且正好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的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兴趣。教师给出适当的阅读任务——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对教材中的文字说明、图象图画、数据等应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指导练习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练习题,使学生免入题海之苦。这里若将习题分为两类的话,一类则是为学生及时消化和巩固新学知识,使新学内容与原有知识同化后,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即所谓“形成性练习题”。另一类则是提高题,即对某一知识点从各个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进行揭示,使解题时对该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需要运用类比、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方法,使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严密性、创造性等各种思维品质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是要通过典型习题讲解,不仅教给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练习之后去整理知识、使知识在头脑中清晰化、条理化、网络化。因此,每做完一道习题应该进行一番反省思索工作,如这一问题我是怎样解决的,应用了哪些相关知识?我是怎么想到这种解决办法的?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吗。

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2

一、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1.挖掘思想素材, 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利用一些反面史实例, 如由于历史原因在数百个世界著名的化学发明、原理中, 由我国科学家发明的仅有侯氏制碱法与黄鸣龙还原法等来激励鞭策学生发奋图强、为国争光。

2.利用实验手段, 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服从真理的科学态度, 勇于探索、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的科学品质, 有错必纠、一丝不苟、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等等。

3.以实验准备和实验结束为契机, 进行劳动教育

4.以实验用品和现象为媒介, 培养学生正确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以实验为纽带, 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 葡萄糖 (C6H12O6) 的银镜反应实验后的试管壁金属银回收利用。

6.正确引导实验,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7.激发实验兴趣, 培养和发展能力

激发实验兴趣, 培养和发展能力, 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引起关注, 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 激发学习动机; 二是实验探究, 教师演示或学生亲自动手, 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三是拓展延伸, 启发点拨学生思维, 把生动的直观引向理性思考; 四是知识整合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 相互启发, 得出结论; 五是应用反馈组织课堂练习, 达到学以致用,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开放实验室, 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1.课前, 教师备课要深入分析大纲、教材中思想素质教育的内容

化学学科自身的科学性、逻辑性及发展过程都是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因素, 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高瞻远瞩, 充分挖掘思想素质教育内容。

2.根据大纲要求及教材确立本节课思想素质培养目标

确立思想素质教育目标要紧扣教学内容, 要具体实际、明确。

3.根据思想素质培养目标, 确定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的化学发展史事例

这些素材、事例可以是来自教材自身的, 也可以是补充的。

4.课堂上, 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结合知识教学, 完成思想素质培养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上完成思想素质目标的方法很多, 主要有讲述法、讨论法、渗透法、总结法等。例如, 在讲授正课前, 可以采用讲述学科发展历史故事的方法, 既进行了思想素质教育又引入了讲课正题;在讲课中间分析问题时, 可以和思想素质教育互相渗透;在课堂结束小结时, 可以同时总结思想素质教育内容。

5.课后, 根据课堂思想素质教学目标, 布置相关作业

这些相关作业可以是书面练习, 也可以是思想讨论或课余活动。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按照课堂要求, 提高认识、形成规范, 提高思想素质, 取得思想素质教育效果。下面以高职医用化学《原子结构》一节课为例, 简单说明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1) 授课内容。原子的组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 主要讲授原子的内部组成。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分子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物质的构成本身包含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2) 思想素质目标。通过原子结构组成的教学, 使学生认识“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 否定“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并依此推断出:质子、中子和电子依然可以再分。

(3) 课堂教学引用思想素质教育素材。包括原子学说发展历史故事;教材自身内容。

(4) 教学过程简要。首先, 讲述原子的发现历程引入新课。用原子学说的建立及完善发展过程说明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这是辨证唯物主义必然规律, 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电子。这样, 从哲学理论的高度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自然而然的点出了课堂的主题。其次, 完成“原子结构”知识目标教学。最后, 总结规律, 贯穿“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并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推论:质子、中子、电子仍可再分。然后布置课外作业:根据“物质无限可分”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查找资料说明, 目前科学家是否已经找到了比质子、中子更小的物质微粒。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载体, 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叶峻.加强化学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 2001, (2) .

上一篇:学生复习效率下一篇:汉语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