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体育的(共12篇)
关于学校体育的 篇1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具2014年的统计资料来看占总人口的46%, 也就是说我国13亿多人口有接近一半是农村人口。所以提高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对于我国社会和谐发展来说尤为重要, 而身体素质的培养需要从农村的体育教育抓起, 加强农村体育教育, 提高农村人口身体素质, 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但是因为历史上遗留的各种原因, 农村的各项发展都和城市有巨大的差距, 其中的体育教育和研究也不例外, 远远的落后于城市。从党的十六大以来, 国家领导人就不断的提出加强农村建设的政治理念, 提出或者调整了多项国家重大决策, 其中的“三农”问题和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国家强调的重点, 国家在政策上做出重大的调整给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结当前农村学校的研究现状, 找出研究的问题, 展望未来的方向, 是开展农村学校体育新研究的重点。
1、农村学校体育研究概述
1.1、研究的起步晚
虽然很多研究学者对于城市学校体育研究较多, 研究的时间也较早, 但是对于农村学校的研究起步就相对晚很多, 以下作者就对以往农村学校体育研究发表的论文数量资料进行收集, 得到以下的变化图:
从上两图可以看出, 在60年代前, 根本没有人关注农村学校体育, 也就是说在新中国新成立后的10多年没有任何一篇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论文发表, 在60年代10年间也仅有2篇总结经验的文章出现, 都很难说是研究性的论文, 70年代也仅有3篇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文章, 到了80年代, 这方面发表的文章逐渐增多, 我们也可以总结出, 真正意义上人们对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起步于80年代, 这和其它领域的研究相比明显显示出农村学校体育研究起步晚。
1.2、农村学校体育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从上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人越来越多, 发表的论文也逐年上涨, 尤其是近几年, 论文数量快速上升, 就2000-2006年发表的论文就超过了90年代前发表论文的总和, 可见农村学校体育研究已经成为了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 这主要是和国家对相关政策做出了巨大的调整引起的。
1.3、总体研究还有待深入
从农村教育在全国教育的地位来看, 农村教育的地位极其低下, 又从体育教育的角度来看, 体育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地位又更加不如, 所以总体来会所,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处于一个被严重忽视、严重边缘化、严重畸形、投入和师资极其缺乏的境界, 导致从事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队伍严重不足, 研究的深度不够, 研究的成果较少, 研究的范围较窄, 研究的质量整体不高, 这无疑给农村的体育教育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无法满足当前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的需求, 所以目前对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大投入力度, 增加研究人数, 扩展研究的深度和范围, 以全新的研究成果来指导农村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2、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内容分析
目前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是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现状调度类, 二是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类, 以下就分别从这两类进一步的进行分析:
2.1、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类
该类主要是针对某一农村学校体育展开全方位的调查研究, 有的也仅对体育中的一个方面进行调查, 调查出当前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和问题, 再提出相对应的策略, 这一类论文在发表的论文中占了绝大部分。典型的论文有杜伟在2008年发表的《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对策》, 他对当时的某一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 从师资、教学设施设备、人们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投入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王芳在2007年发表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哲学反思》从哲学的角度对当时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进行了分析, 从哲学的角度提出当时的体育教育现状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案;龚建音在2005年对福建各省的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薪酬和工作量、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科研成果、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体育评价以及体育教师的再教育等进行了调查, 从中找出问题或缺陷, 并根据福建省当时的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等, 从这些研究的成果来看, 很多研究人员调查的内容和调查的结果大体都极其类似, 得到的结果也较为接近, 可以总结为农村学校体育建设科研成果不足, 投入不足, 环境差, 师资不足等, 和城市的差距极大, 提出的建议大致为加强政策的落实,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师资的培训, 改善体育设施设备, 改善教师待遇等。
2.2、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类
研究类论文本文认为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研究, 该类论文主要针对农村学校体育中的某一方面或是选择某一角度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剖析, 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锻炼的情况、学校体育锻炼设施设备、师资培训、新课标的适应性、农村学校体育研究对社会的发展等, 专门深入的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是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但是目前这类研究的论文发表相对较少, 占总发表的相关论文比例小, 总体上研究深度还不足, 还继续进一步研究。这类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徐叶彤, 她在2000-2002年期间对甘肃省的农村学校的学生体质情况进行了调查, 重点收集了学校中的7-18岁学生的健康状况表, 并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的结果显示甘肃省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以及素质整体上出现下滑的趋势, 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的身体状况针对性的提出了调整教育制度,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健康的宣传工作以及重视农村学校体育研究工作的建议, 马有保和孙江等人在2003年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评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内容、原则、权重等, 在农村学校体育评估上提供理论指导。
3、农村学校体育研究中存在的缺陷
通过上述的分析来看, 本文可以大致的总结出当前农村学校体育研究存在的缺陷, 首先是当前的农村学校体育研究正式起步是上个世纪80年代, 起步较晚, 并且处于严重边缘化和严重忽视的境地, 在研究的投入上尤其缺乏, 研究的队伍不足, 研究范围和深度都有待加强, 研究的成果不多, 质量有待提高等, 这些缺陷的存在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研究工作的开展, 无法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做出指导作用;其次是目前的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论文中, 研究以现状调查类为主, 对深层次东西挖掘不足, 仅仅描述了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条件差, 和城市的差距大等, 这些问题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过多的描述意义不是很大, 加上很多的研究学者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 得到的结果大致相同, 提出的建议也较为一致, 不具备代表性;再者是很多的研究文章中仅仅对某区域进行了研究, 还很少有研究学者将全国作为研究对象;最后是研究方法上调查问卷居多, 案例研究的较少, 实验的范围也较小, 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对今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展望分析
本文认为今后对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工作应当更加重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根据目前的农村学校体育研究成果来看, 今后的研究作者认为以下内容将会是研究的重点:农村学校体育政策的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和我国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新政策背景下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 农村学校学生体质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开展的途径、方法、形式研究, 少数民族农村体育研究等, 在研究的方法上今后将应该会逐渐重视研究的实证性, 研究的历时性, 研究的多角度和多学科配合性等。
5、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当前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我国的论文发表量情况以及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收集, 分析出目前我国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目前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这些缺陷已经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鉴于此, 作者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身的看法, 期望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该更加深入的对农村学校体育进行挖掘和研究, 重点关注农村学校体育研究对农村学校体育事业的作用, 农村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对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 真正的摸索出一条有利于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焦卫宾, 周登嵩.构建我国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中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31 (5) .
[2]奚天明, 周丽萍, 田雨普等.农村学校体育的异化与理性规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6 (3) .
[3]王芳.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哲学反思[J].教育探索, 2007, (11) .
[4]罗仕贵, 杨辉.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村学校体育贫困分析及其解决路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37 (8) .
[5]杜伟.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对策——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的调查报告[J].体育与科学, 2008, 29 (2) .
[6]刘航, 孙庆祝.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农村体育的必由之路[J].体育文化导刊, 2004, (8) .
[7]宋志伟.和谐社会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刍议[J].成人教育, 2011, 31 (4) .
[8]王静, 张燕中.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
关于学校体育的 篇2
生命在于运动。
——伏尔泰(法国)
生活多美好啊,体育锻炼乐趣无穷。
——普希金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达·芬奇
生命就是运动,人的生命就是运动。
——列夫.托尔斯泰
关
于
跳
远
跳远是最古老的竞技项目之一,在古希腊奥林匹克的“五项运动”中就有跳远。据专家考证,第一次正式的跳远比赛是在公元前708年举行的,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当时跳远的设施非常简单,只是把地面的土质刨松,然后在前面放一条门槛代替起跳板。为避免落地时产生伤害事故,以后用沙坑代替了松土。历史上第一个跳远记录由公元前656年的斯巴达人CHIONIS创立成绩为7.05米。中国古代也有跳高、跳远记录不过主要是作为军事训练的内容。现代跳远的模式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组成乃奠基于1860年代的英国及美国。Long jump is the most competitive one of the oldest in the ancient Greek Olympics, “the five movement” in the long jump there.According to expert research, the first official in the long jump competition was held in 708 BC, 2600 years have elapsed since the history.At that time, the facilities of the long jump is very simple, only the ground plane of the soil loose, and then put in front of the threshold instead of a springboard effect.In order to avoid injury when landing the future instead of loose soil with sand.35 Writing Network A long jump record of history from 656 BC the Spartans in the creation of Chionis score 7.05 meters.Ancient China also has the high jump, long jump record but mainly as a military training.From the model of modern long jump run-up, take off, fly, landing the composition is based on the 1860s British and the United States.欧文斯奖的 由来
美国男子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生于1913年,卒于1980年。他的祖父是奴隶,父亲是一个小佃农。在1935年的全美大学生运动会上,23岁的欧文斯以在45分钟内打破5项世界纪录、平1项世界纪录的惊人表现轰动体坛,其中他在跳远项目中创下的8.13米的世界纪录,直到25年后才被人打破。
1936年,在柏林第11届奥运会上,他在11万观众面前夺得100米、200米、跳远和4×100米接力4枚金牌。在100米比赛中,他在第一轮预赛中就平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决赛中,欧文斯从起跑后就开始领先,到终点撞线时,他已经领先第二名、他的同胞梅特卡夫足足1米的距离。在跳远比赛中,差点没能获得决赛资格的欧文斯进入决赛后却赢得异常轻松,没有一名选手的成绩能够超过他三次成绩中的任何一个。随后,他又获得了200米的金牌。4天后,欧文斯作为第一棒站在了4×100米接力比赛的起跑线上,四个小伙子为本届奥运会增添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这个纪录保持了20年。
奥运会后,欧文斯过着贫困的生活。为了生活,他曾和狗、马赛跑。欧文斯曾获奥林匹克银质勋章,1980年被欧洲、美国各体育报记者评为20世纪最佳运动员。为了纪念欧文斯对世界体育运动的贡献,美国体育机构以他的名字设立“杰西·欧文斯奖”,每年评选一次,奖给在田径运动中成绩卓著的各国运动员。
第一个获得欧文斯奖的中国人是:王军霞
姚○
明○
1980年9月12日,姚明出生于上海市第六医院。身高:7英尺6英寸(2.26
米)体重:305磅(140.6公斤)现效力球队:NBA 休斯敦火箭,位置:中锋,休斯顿火箭队球衣号码:11,国家队球衣号码:13
【座右铭】
相信自己,年轻的自己不应平凡。
“你怎样对待你的身体,你的身体就怎样对待你”
【姚明的名言】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方式是正确的,而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错误的。
2008年8月6日在北京在参加奥运圣火传递。
2008年8月8日担当中国奥运代表队旗手。
关于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探讨 篇3
关键词 高职体育 教学 现状 探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1.1 教育观念落后。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目前,许多高校的体育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依然停留在竞技体育教学上,只注重学生技能的提高与体质的增强,教学工作只是为了使学生能参加各类体育比赛为目标,未把“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具有较高的功利性,为了学生能在各类比赛中为学校争光、取得好成绩,以此为树立学校名气的手段,把体育教育的目标放在竞争上,脱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2 教学方法落后、内容陈旧、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1.2.1 教学方法落后
现有的体育课程教学仍然采用教师教、学生学及学生机械式模仿的教学方法,未能形成学生主动探索、自我锻炼、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未能改变重教师、轻学生的偏差,重统一、轻差异的倾向,满足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满足学生社会发展的需求,未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终身体育能力很难养成。新的《纲要》强调,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多样化,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的特点,加强体育教法和教学内容研究,注重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增强师生互动,使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达到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
1.2.2 教学内容陈旧
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已经朝着多样化、弹性化和地区差异性的方向发展,但是仍带有竞技性,学生兴趣不高,以至影响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满足不了学生适应社会和发展的需要。作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内容,未能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强的这一特点,围绕职业性特征开发体育课程内容,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课程内容选择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与欠缺,需要加强改革与探讨。
1.2.3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考核包括理论考试、技评与达标测试、出勤等方面。这种考核制度体现不了学生自身体育特长及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对体育学习、理解及运用的能力。在考核评价上,注重的是技评与达标成绩,方法单一,具有片面性片,学生被动,极大挫伤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下去极不利于“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体育思想的培养。
2 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应该采取的措施
2.1 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高职院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要依据人的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其中当然包括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能。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真正重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例如,不少高职院校在对体育教师工作量的核算上采用了打折的做法,这种带有歧视性的土政策就与体育应有的地位极不相称。
2.2 广泛地了解学生的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由于长时间、单调的刺激容易引起超限抑制,单调、枯燥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教法手段的多样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灵活变换教法手段和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之一。使教材内容丰富多样,以便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近年来体育课教学中培养体育兴趣的又一做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教学,是目前我国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尝试性做法。
2.3 广泛地了解学生的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由于长时间、单调的刺激容易引起超限抑制,单调、枯燥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教法手段的多样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灵活变换教法手段和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之一。使教材内容丰富多样,以便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近年来体育课教学中培养体育兴趣的又一做法。
总之,高职体育教学整体改革起步较晚,而素质教育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入手,审时度势,更新观念,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金朝跃.对高职教育体育目标定位的认识与思考.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 汪正毅.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
[3] 陈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走向的几点思考.宿州学院学报,2011,5.103-106.
[4] 朱志翔,张卫,周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53-55.
[5] 马秀梅.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方向性探讨和比较选择[J].浙江体育科学,2006.08.
关于学校体育教学的思考 篇4
1、体育课的任务、目的
为上好每堂体育课, 每位体育老师备课的时候都认认真真, 在教案上都清楚地明确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目的, 在课堂上, 围绕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 示范讲解, 按部就班、亦步亦趋、教条的按照教案上的目的和任务, 认真的完成着课堂“教学任务”。每堂课虽然教学内容不一样, 本质上却是一遍遍的重复。学生人数多, 这个客观原因使得课堂上只能是少部分孩子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锻炼, 而多数孩子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 并未得到充分的锻炼, 更重要的是, 孩子的身心并没有得到完全得放松。每当孩子上完一堂体育课, 我们可曾思考过:体育课上孩子们享受到体育所带来的快乐了吗?在学校体育教学中, 我们的任务是上好每一堂课吗?我想不全是!我们作为一名基层体育工作者, 原则上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这个大目标、大任务在努力工作。你纵然能上好一堂优质课, 但每一堂课后我们都应该反思, 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收获了什么?是跳远技术提高了吗?是铅球投的更远了?我想不全是!例如关于“跳远”的课堂教学, 如果为了“跳得远”, 让学生反复练习, 那么在重复练习的过程中, 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 而跳得近的同学, 更是感觉索然无味, 多数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积极性便会受到打击, 又从何享受到体育所带来的快乐呢?我可不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不让孩子比赛谁跳得更远, 而是在起跳练习中看一看哪个孩子练习的更积极, 进步更大。让孩子为自己的进步而感到骄傲, 从而增强体育锻炼的自信心, 内心得到满足。我常想:我们应该通过这每周2节仅有的体育课, 让孩子们在体育课堂上既得到身体的锻炼, 同时又享受到体育所带来的愉悦, 并通过一些体育技能的训练, 让孩子在课堂上学会互动、协作, 使身体更加强健, 而孩子内心学会了互帮互助, 懂得了失败和胜利。学生受到挫折后, 如何变得更加坚强。通过体育技能方面的协作, 强壮的学生懂得了扶助弱小, 而弱小的学生则明白了感激和永不放弃。团队意识得到了增强, 团体精神得到了提高。今天, 虽然孩子的课业任务繁重, 每周仅有2堂体育课, 为了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短暂的时间内, 我们应多思, 多想, 多做, 尽可能让孩子们享受到体育课给他们带来的欢乐, 我们应为此努力付出。虽然我们只是一名体育教师, 我认为不应只是上好一堂体育课, 为了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而绞尽脑汁, 而应回头反思:为了让我们的孩子, 让我们的下一代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为了这个大目标, 你、我、他是否可以做的更好。
2、课外活动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 课外活动其实是个边缘化的问题。七八十年代, 在学校, 课外活动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便是一个多彩的童话世界。学生吹、拉、弹、唱, 蓝、排、足、乒, 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田径场上, 到处是学生矫健的身姿。那时, 群体活动丰富多彩, 学生阳光向上。而当今社会的不少精英却恰恰是当年的“贪玩者”, 而后成为“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卓越贡献者。而今天, 学校的课外活动, 还剩下什么?如果今天检查孩子的“冬季三项”, 那么孩子便难得得到了“宝贵”的课外活动时间, 仅仅是“三项比赛”。那么请问:孩子们得到锻炼了吗?如果中考缺失体育加试, 我们的孩子还能从繁重的学业中, 挤出那么一点可怜的课外活动时间, 为了考试而锻炼吗?看看我们现在的学生吧!本人对今年所带的初中的学生进行了几项身体测试。其中3个班级的近视率高达90%以上, 肥胖者达到了21%, 身体素质中的“单杠引体向上”有40%一个都做不了。这难道不是一个令人震惊且担忧的状况吗?我常在室内课上对孩子们说, 学习成绩有优劣, 身体素质有强弱, 心情有快乐与烦恼。而在人生的长河中, 总有你得到和失去的, 而身体是你最不愿舍去的, 这便是我们为什么要善待自己, 那么先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做起吧, 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今天, 我们的孩子只能依靠仅有的一点课外活动时间, 使身体得到一些锻炼, 但面对如此繁重的课业, 他们心里的负担会减轻吗?一张张紧张的面孔上你能看到快乐吗?他们的身心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吗?就目前的教育体制来看, 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太重。那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 我们虽然改变不了多少, 但我们应该思考我们为孩子在课外活动中多做些什么, 诚然现在国家也非常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如今已增加了阳光大课间等课外活动, 虽然是短短的几十分钟, 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使孩子在有限的课外活动中, 通过锻炼, 使之身强体健, 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 精神得到些许愉悦的放松, 享受到体育所带来的欢乐。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出:“少年智则国家智, 少年强则国家强, 少年独立则国家独立……”。民族兴旺, 匹夫有责!我们应极尽所能!
不成熟的几点想法, 只当作对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点建议吧, 与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1]陈欣.体育教学中内在矛盾的哲学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 2008, 03.
[2]胡庆山, 钟宏胜, 王健;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分类及其选择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04, 03.
关于学校体育的 篇5
关于学校生活的作文:关于初中的杂想
这么快,这么快,我就初二了。而且我已经度过了初二的第一学期。现在回想着在初中度过的这一年半,欢乐确实挺多,也许因为长大了吧,疑惑与对某些事的反感同样挺多。
应元(我所读的学校)是广州市前五所名校之一,不用说,里面的同学个个都是学霸,小学里的尖子生。而我们班呢,初一开始就是全级成绩最好的一个班。我也问过很多人,我们班难道是重点班?很巧的是,我问的每个人都摇摇头否认了。现在想想,我们班和另一个班的科任老师全是一样的,我们班却比他们班厉害得多(偷笑中)!也许,是班里的同学都很刻苦吧。
然后我想到了我自己。嘿嘿,我这根本就不叫做学习啊~手机玩得很high,听歌听得很high,玩也玩得很疯。可是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学习成绩还算个中上?
妈妈说,也许是我小学是打下的基础较好,到了初中也就不太吃力。当然,以上我所说的都是语数英这三科!其他嘛,政史地生,其实我都不咋滴的。所以在这里我想给还在读小学的朋友们一个提醒,要是你现在的成绩还不错,那么继续保持下去,不要太紧张,初一内容挺简单,你只要在暑假时预习史地政生就好啦~小学时的基础,真的很重要哇!
不想说学习了。
再来谈谈人际交往与人缘关系,我现在还算不错,在班里不太爱出风头,但是因为性格比较好,朋友还挺多。可是我总会有个疑惑,为什么在初中,有时候我跟朋友说了一句话,她却不理我呢?就是好像没听见的样子。在小学,从来没这种事的。无论是谁,我发现他们都会这样子。
嗯,无论你现在在小学人际关系多么好,到了初中仍然是个未知数,我只想提个小小的建议,你一定要在新班级里活泼一点,才会交到多点的朋友!同学们通常都不会因为你的外貌而排斥你,但要是你一天几句话也不说,那就不一定了噢!
关于学校体育新课改的一点看法 篇6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学生;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039-02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体育教师的共识,从20世纪后期,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形成“增强体质”的指导思想,到21世纪初,体育教学走近“关注学生健康”,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现在的教师更注重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
1 关于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问题
我国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主张,但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说法。新课改下,“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直接搬来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有人认为缺乏层次,没有反映出学校体育的特点。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应当反映出诸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等相对具体一些的内容。
2 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的问题
我们并不否认,传统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良好的教学方法。但更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传统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动作用是很不够的。在现代教学理念中,特别强调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即使在低年级的教学中,现在教师也非常注意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例如在一节“纸的游戏”课中,教师让学生用报纸卷成纸棒和搓成纸球,用纸棒像打垒球那样来击打纸球,结果发现了学生中有多种不同的击打姿势,教师又组 织采用相同姿势的学生进行比赛,再让各组中打得最远的学生进行表演,让大家一起来评一评究竟用什么方法能把纸球打得最远?虽然由于各种不同条件的影响,每节课都可能会获得不同的结果,但学生通过了实践、探究、争论,使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收获。这种主体学习的方式正在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
3 关于主动体育的问题
很多人在写学校体育改革的文章时,批判“身顺而心违”的被动体育,认为这种体育有碍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其实学生的体育兴趣只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依据之一,而不是唯一的依据。而且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可以培养、可以拓展和可以改变的。不同的声响认为:这只讲了问题的一面。学校体育的制度保证,同样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制度就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学生从事体育锻炼大多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校当年推行“强迫体育”的经验,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几十年的体育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二列横队一字排,看齐报数挨个来;教师口令一声吼,风风火火跑起来;热身运动七八节,胳膊伸伸腿抬抬;两个内容一节课,上下搭配巧安排;下课之前先整队,放松整理别懈怠。”这种教学模式反映在教案上也同样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即从苏联传承下来的教案,虽然时至今日已经有了不少演变和发展,但从根本上来看,仍然没有跳出原始的格局。另一方面,从教学内容上来看,由于大纲的制约,内容也始终跳不出 固有的范围。正是这两个条件决定了教学方法几十年来改进不大,即使有改进,也是微观上的改革,谈不上从宏观角度出发的改革。例如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于研究的 只是教材教法的改进,而不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更新,我们研究的只是教学效果的改善,而不是教学过程质的飞跃。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对21世纪的体育教学影响极大,从“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学观念,使我们开始反思这种模式化教学是否能适合于所有的教学内容,是否能适合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这种固化的教学内容是否能适合于时代的发展,是否能适合于每个不同个体的健康需求?由 此而出现了新课程中的创新与改造,例如江苏的三门球与飞标这两项运动在江苏地区备受不同年龄学生的喜爱,其原因就是对旧教材内容的成功改造。三门球剔除了竞技运动复杂技术的一面,渗入游戏性的另一面,使女生也感受到了活动的无比乐趣;击标是对投掷教材的改造,它同样剔除了投掷必须“背后过肩”的竞技规则要求,吸收了飞标和保龄球的部分规则,形成了学生喜爱的一项普及性运动。新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造在很多地方表现为教学设计方面的创新。
新课标给了我们一片广阔的天地,使得每一个体育教师都能在这片天地中施展自己的才能。正所谓“战无常法”,在新课标和新理念下,教学方法不拘泥于统一的模式,在我们对新课程逐步加深理解的过程中,每一个教师一定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设计出最适合主体学习 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4 关于“分层教学、运动体验”问题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近年来许多人都倡导“分层教学”。不同的声响认为:“分层教学”也有缺点。其一是,纯化了人际关系,不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其二是,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满、自卑、甘居中游等不同的心理障碍。多数人强调,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获得成功和愉快的情感体验。并认为这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之必须。也有人却说在体育教学与身体锻炼中,让学生获得挫折和失败及战胜挫折和失败阶情感体验,更是难能可贵的。并认为这是磨练学生意志,提高学生耐挫力与心理调节能力之必须。
唐代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毛泽东同志也曾告诫过我们: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要把握和分析研究对象的一切方面与一切联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我们有必要听听学校体育改革中的不同声响,结合国情和教育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接受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5月
[2] 《实践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3] 《现代教育技术》.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4] 《学校体育论丛》.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5] 《中国学校体育》.国家教育部主办,2003-05年
关于学校体育的 篇7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所中学30名在校生和2个居委会30名居民以及2家俱乐部参加健身30名成员, 并各自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了抽样调查。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统计分析法, 文献资料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90份, 回收90, 剔除无效量表2份, 有效回收率97.8%。对量表处理后显示:有22.2% (20人) 为良好, 处于好的有40% (36人) 。
由此可见, 有关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问题是对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以及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为了逐步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起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互动是发展体育事业重要的途径之一。
3、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因素
3.1、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尽管现今在学校中体育相对比以往受重视度逐渐的上升, 但是还是离不开社区体育建立的铺垫, 所以在目标和宗旨上,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 都是为了发展群众体育运动, 不断增强人民的体质, 两者是一致的、共同的。任何学生都生活在一定的社区, 都是社区成员。学生作为个体, 不但要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 而且要参加校外的体育活动。学生通过参加社区体育活动, 可以弥补在学校体育运动中的不足。这样, 既可加强学校和社会、家庭的相互联系, 树立起教育社会一体化的观念, 有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尊师重教新风气的形成, 使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更加贴近。而且, 社区体育的开展有助于在充分发挥学校人才、知识、信息的同时, 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社区体育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首先, 社区体育有益于培养青少年的终身体育意识。社区体育活动形式多样, 灵活多变, 生动有趣, 自我选择性强, 符合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为学生提供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在学校体育过程中学到的体育基本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机会。
其次, 社区体育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 学生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 自愿选择活动内容的形式, 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产生心理上的满足。
3.2、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认识
3.2.1、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发展, 能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
目前, 大多学校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特别是在节假日几乎空闲。这与大多社区没有运动场馆形成反差。同时, 学校基本都配有专职体育教师, 他们能够很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技术服务。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发展, 一方面满足了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的需求, 另一方面向社区收取一定的费用, 对学校的体育经费积累也有实际的意义。
3.2.2、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发展, 促进了学校体育科研和改革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长期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便于进一步收集, 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同时,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发展, 使学校体育改革更加明确了方向, 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和个人的需要而学校体育科研和改革的最终受益者是社会人民。
3.2.3、筹集资金, 加强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人才引进
针对社区体育基础设施不足, 专业体育指导员人员缺乏等问题, 一方面, 政府部门要加大社区体育资金投入, 对社区体育产业大发展要放宽政策, 提供便利。另一方面, 社区居民要自主筹集, 发动群众, 提高认识, 视社区体育建设为利己利民, 造福后代的大事。同时, 学校要负责培养专门从事社区体育指导的高级人才, 社区要注重人才的积极引进。
3.2.4、开办各种类型的体育培训班
针对目前社区居民体育能力比较薄弱的特点, 学校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人力资源的优势, 开办各种类型的体育培训班。开办培训班时, 要按照性别差异, 年龄差异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如老年人适合太极拳, 中、青年男子适合篮球、足球、武术, 中、青年女子适合健美操, 少年适合体操、武术等。
3.3、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展开以及实践效果
学校与社区密切合作, 扎扎实实开展每一项活动, 并在系列活动中, 不断提高认识和策划实施的能力,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首先, 进一步密切了社区关系, 扩展了学校的开放程度。以体育为纽带, 以体育活动为载体, 促进学校向社区的全面融合。明显地表现为:学校社区联系经常化, 互动频率远远高于过去。三个层面的互动, 学校与街道居委会, 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与社区体育俱乐部, 学校体育教研室与学生家庭, 不同层面互动, 为社区组织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和教育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其次, 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社区、家庭体育一体化和全民健身的开展, 不同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均较过去有大幅的提高。而且健身与健心并举, 为建设和谐社会、文明社区发挥了体育育人的特殊功能。体育活动的相互交流, 绝非是单纯的竞技, 团结、合作、追求卓越、相互帮助、热爱生命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对人的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减少了家庭、邻里、楼群之间的各类纠纷, 社区、楼组氛围日趋和谐。最后, 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社区的影响力。与社区比较而言, 学校作为这项课题的主要实施者, 付出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社区从不同的层面上感受到了这种付出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 因而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更加支持, 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社区居民和学生家长也在一系列活动中, 认识、了解、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 学校的亲和力明显增强。学校、社区、家庭体育的一体化, 也使三者逐渐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教育共同体。
4、推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措施建议
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背景下,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实践, 具有强烈而又鲜明的时代性。学校体育走向社区, 社区体育引入学校, 重新构建体育新文化, 提升学校体育的地位。从学校来看, 体育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广泛性和群众性, 发挥体育的优势, 构筑回归社区的有效通道, 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 “学校与社区融合互动”的重要一环, 是现代学校建设的当然选择。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互交织, 社区体育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并存的必然。发挥体育院校大学生的作用, 以群众体育活动场所为实习基地, 弥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不足, 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素质。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素质高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发展群众体育的重要条件。
5、研究启示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互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主体的多样性、覆盖的广泛性、活动的有效性、文化的渗透性。体现了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原则, 从学生到社区各类人群都在它的服务范围内, 为各类人群的体育健身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和时空的保证。
学校与社区的文化的渗透性它是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框架内, 以体育资源的融合互动为载体, 实现学校回归社区的探索性实践。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互动是以社区、家庭、学校一体化体育理论为指导思想, 同时又以此为基础而拓展的一项创新性实践。
参考文献
[1]沈建华, 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研究[M].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2.[1]沈建华, 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研究[M].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2.
关于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思考 篇8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
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只要是中考、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而大部分学校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研究不透,形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作用。
2. 安全教育的限制
体育课是所有教学任务中危险性最大、最容易出现意外事故的课堂。无论体育教师把保护措施做得多么到位,防范措施多么严密,都不敢保证不出意外,所以,在体育课堂上,一些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师不得不三思而后行。这就导致课堂上很多方面受限,失去它本质上的意义。因为安全问题,激烈的运动、高难度的动作就只能可望而不可即了。
3. 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匮乏,农村每年每个学校用于添置新器材的费用少得可怜,有的学校连一块好的运动场地也没有,许多农村学校根本无力投资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因此,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非常艰难。
4. 教育教学考评的缺失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一般来说,有怎样的教育教学考评,就有怎样的教育教学过程。而目前阶段性的小考只重视文化课的考查,以往中考中的体育课成绩所占比重也甚微。因此,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5. 缺少专业体育教师
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来看,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订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不一定清楚,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二、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能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检查与评价四个方面进行。
1. 优化体育教学目标
在优化教学目标时,我们不仅要从体育教学的价值角度出发,还应考虑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术、技能,而且应着眼于长远目标,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2.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个体和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保留原有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弱化竞技体育的规则,使竞技体育运动教材化、趣味化、逐渐向生活化发展,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技能、增进健康。
3. 优化教学方法手段
根据教学目标的多元性而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手段,使各种方法、手段合理应用,穿插安排。教师应改变过去以“教”为中心的思维模式,站在学生“学”的立场上,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为根本出发点,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手段,这样才能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4. 优化检查与评价阶段
应试教育的弊端导致了体育课只重视结果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这样的倾向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因此在实现题图教学过程的优化中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大评价的范围,使学生、家长都成为评价的主体,使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三、挖掘体育教师的潜能,合理开发和利用体育资源
1. 开发校本教材,自制器材,促进学校体育教学
由于农村学校地处农村,木材资源丰富,让学生从家里找几个木棍不是什么难事,自制体育器材可以弥补体育器材的不足。如可以用木棍制成高跷、接力棒;可以用竹子跳竹竿舞,还可以制作成跳高的标杆,用钉子一钉就成。没有实心球,可以用破布包土来代替,没有足球可以用随手可得的野草扎成团,来加以运用;没有垒球,用布袋缝成小口袋装上沙就成,一样可以进行投掷练习,土包土坎,可以看成是城池、阵地、哨卡,是练习障碍跑,越野跑的好地方。因此,打开我们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改良、创新来弥补教学资源的短缺。用纸条、鸡毛可以扎成毽子,矿泉水瓶、易拉罐、编织袋、树叶有时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学用具,只要你去发现就会有新的功效和收获。通过自制和开发体育器材,农村小学体育器材不足的情况得到很好的解决,克服了农村小学办学资源的局限性,又增加了体育器材的新鲜血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也培养了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2.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打造农村特色体育
农村学校校外场地宽广,可以充分利用环境的优势,崎岖的山路、高高的大山,都是开展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好地方。另外,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体质较好,而且非常喜欢体育活动,他们有很多自己发明的体育活动和游戏。把他们平常游戏活动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不但能激起学生们的强烈兴趣,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弥补了因无器材而无法按教材教学的缺憾。在农村学生中常常进行的体育活动有踩高跷、踢毽子、滚铁环、斗鸡、摔跤、爬山、游泳、爬树等一系列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活动器材简单易制,而且没有过多的场地要求限制。农村孩子爱跑爱跳,耐力和力量较好,让他们从事长跑、投掷等田径项目,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构建和谐的教学互动,能让农村的体育教学走上一条特色的发展之路。
3. 端正思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为农村体育教师一定要端正教学思想,摒弃世俗偏见,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做教师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的进程。有人说,教师有一碗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这形象地说明了教师不断提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教师要有一种为社会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有了这种责任感,就能在艰苦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一碗水变为一桶水、一缸水。教师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地将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更好更多地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以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4. 注意教法和知识更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在教学中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要不断地学习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并充分利用到教学中去。争取用趣味性、游戏性、竞赛性等良好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体育课中保持积极高涨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达到较好的效果。
关于中职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思考 篇9
一、提高认识, 端正中职学校对待体育教学的态度
在中职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是由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 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所规定的。对中职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既关乎学科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也关乎其他学科所要达成的教育目的, 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学习任务完成的基础, 况且, 体育学科陶冶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作用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状况。这项教学不仅不能被忽视被削弱, 反而应当提高认识, 端正态度, 大力加强。
事实上, 在当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 总有着走走过场, 做做样子之嫌, 学校并不十分重视, 学生也并不能够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 即便是体育教师也仿佛觉得自己的专业和别的教师的专业相比是低人一头的辅助性学科。很显然, 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都影响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所以, 中职体育教学必须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必须看到, 中职学校体育教育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必设科目。上个世界五六十年代以来, 在亚洲的日本以及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 曾对于体育教育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探讨, 对于学校体育的认识通过实践性的调查分析来论证, 廓清了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状况, 体育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其他领域的影响力, 认清了科学与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这对于端正并提高我国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来说极具借鉴意义, 是我们端正对体育教育态度的理论支撑。体育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身健体”的教育手段, 没有了体育的根基, 学生的身心健康就缺乏保障, 社会体育意识与人的终身体育意识就会断条, 相信曾经中国人的“东亚病夫”形象国人都会有印象, 发展体育教学, 发展体育运动, 强健中华民族的体育素质是民族强盛必须追求的目标,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就是在为在校学生的体育负责, 也是为增强国人的体育素养负责,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不可削弱。
二、培树理念, 在中职学校奉行体育素质教育
理念支配行动, 没有正确的体育素质教育理念, 学校就不可能开展好体育教学, 狭隘体育理念会将体育教学实践狭隘起来。所谓狭隘体育理念, 即将体育教学仅仅作为知识性学科或活动课来认识。知识性学科的狭隘认识是重在技能教学, 活动课的狭隘认识是通过体育课让学生紧张的学习神经放松下来。狭隘的体育教学观念带给学生的影响, 要么是觉得体育课多余, 学不学没什么意思, 不影响自己什么, 要么是体育课的时间单纯到了玩一玩。还有一些不喜欢动的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 尤其对于一些女学生说来, 怕上室外体育课, 不想把自己晒黑, 怕上活动量大的体育课, 不想吃苦, 怕上使用器械的体育课, 不想自己出丑, 对参与体育活动包括参与必要的体育活动都会感到负担沉重, 并因此对体育教育有抵触情绪, 也令体育教师感到中职学校的体育课难上。
在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不足, 而且, 对于体育课学习成绩的考评也采用的是修学分的办法, 致使一些学生体育项目的锻炼目的是获得学分, 学分够用就行。不可否认, 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更突出于职业教育, 学生需要学好一技之长, 很难有学生会将学好体育专长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 但是, 这样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必然包括体育, 体育也国家教育方针中所包括的, 缺失了体育素质和终身体育意识, 学生的素质必然受到影响。
必须培树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正确理念, 即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理念就是素质教育的理念, 学校开展体育教育就是要培养锻炼学生的体育素质, 对在校学生的体育教育就是为我国国民终身体育意识奠基, 就是要以中职学生体育素质和体育意识的提高来验证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为促进民族体育素质打好基础, 培养骨干, 就是要把中职体育教育放眼于“大体育的境界之中”。
三、科学安排, 在体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上寻求最佳结合效果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要遵循教材, 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遵循教材讲求的是合理安排, 既能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性的合理安排更体现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 教师能够将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学生特点结合起来, 不局限于传统授课内容, 包括对体育项目的选择, 要让学生受到科学锻炼的启发。灵活性还体现在体育教师的教法上, 任何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习惯性的教学定势。习惯性的教学定势是一种经验, 这是体育加试对教学实践的总结, 和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的强化, 这里有许多的合理成分, 应该借鉴和发扬, 但经验性做法又都是过去时, 很容易出现滞后现象, 一味地强调经验, 而不追求创新和开拓, 就会落后, 所以体育教师的灵活性教学亦体现于要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新方法, 摸索新经验。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 中职学校还应当积极追求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应当通过科学的课程安排和科学的体育活动锻炼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 帮助学生们学习和掌握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的知识和能力, 应当把实践性的体育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活动, 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应当打破校园界限, 与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相链接。未来社会是充满挑战与竞争的时代,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 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 使全球化加速, 国际间、区域间合作加强, 广阔的空间性、快速的时效性, 越来越明显于社会生活中。那么, 中职学校的体育也当具有大时空的发展观, 可以借鉴多方面的经验, 包括借鉴域外和国外职业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经验。在进行体育教学研究上, 也应该具有开放式的思想和视角。实际上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已经带动我国学校体育在借鉴来自他国的经验, 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体育观在指导学校体育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 实现体育的素质教育正在成为追求的方向。素质教育的实施, 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主导潮流。学校体育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终身的体育参能力, 这样的特点正在形成, 具体到中职学校体育的科学安排, 就要延循这样的发展路径。积极主动地与健康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相融合, 并在融合中进一步发展学校体育的理论与实践。
四、真实评价, 将验收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转变为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力
要改变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学分制的考评方式, 关注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的考评。终身体育意识比较抽象, 终身体育能力也不好定论, 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的考评内容应该有。在考评方法上需要探讨, 强调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重视体育能力的考评, 并不忽视和放弃在体育教育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而是应当努力追求这个评价系统的更加科学合理, 追求如何提升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 更好地达成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目前关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已经推出了很多很有见地的看法, 比如层次分析法就很值得借鉴。再比如说, 应当在学生入学之初, 就帮助他们建立必要的健康档案, 并对可以体现学生们体能素质提高的项目进行分学期的跟踪考核, 在最后的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 对每个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诊断评估, 并把诊断评估的结果作为对学生综合评估的主要依据。无论探索和尝试哪一种评价方法, 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服务。
五、结语
在经历过一轮又一轮教育改革后, 我国的中职体育教育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 更充实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学校体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同样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发展着, “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教育新理念正在逐步贯彻到学校体育教育中来。在当今社会对中职体育教学现实需要的背景下,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中职学校的体育将遵循与社会就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步调相一致的基本原则, 注重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能力的培养, “以人为本”与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的融合将会成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将在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的双重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建芳.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的六点思考[J].运动, 2012 (02) .
[2]李天送.以目标管理促进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 2015 (05) .
[3]李金宇.以职业实用性为视角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开发的理性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 (理论版) , 2011 (12) .
[4]李娜.广西民族体育资源与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 2013 (06) .
[5]朱玉虎.层次分析法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应用研究[J].内江科技, 2014 (35) .
关于体育运动学校发展路向的思考 篇10
一、体育运动学校发展路向的系统分析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 我们把每个所要研究的问题或对象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体育研究对象也可以看成一个系统, 对于体育运动学校这个系统来说, 它是我国体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同时对于本身系统来说, 它又有内部要素各部分组成。以竞技体育为特色的体育运动学校作为我国体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一个方面要融入我国体育的“奥运战略”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大目标, 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推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开展, 同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 加强科学化管理, 对输入输出进行及时调控, 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才能在社会发展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体育运动学校作为一个开放系统, 始终处于与周围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之中, 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受到社会转型、体育改革带来的冲击和压力, 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 必须与同时代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效益与社会需要紧密相关, 学校的输出产品只有满足社会的需要才是高效益的。体育运动学校对社会输出的主要产品是运动员, 运动员是体育运动学校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 他们的表现决定着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运动员的素质高低、毕业后的前景等都成为社会评价的一项指标。不仅运动员本人影响着学校系统的发展, 其背后的“亲人团”也是学校系统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也将形成了对学校社会评价的重要因素。
二、关于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 我国体育取得的成绩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精神。勿用置疑, “举国体制”在很长的时期内, 仍然是中国竞技体育的最佳选择, 是中国参与“奥运”的主要运作模式。作为“举国体制”的三线队伍, 国家不可能随随便便将其推入市场。
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首先要依靠“举国体制”这棵大树。我们是“举国体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只要这棵大树不倒, 体育运动学校就有生存的空间。其次, 体育运动学校必须登上竞技体育的战车, 在国家迎战奥运会的大旗下占有一席之地, 这样才能有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目前的重点任务是抓好“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 以输送高质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培育尖子运动员为主要目标, 逐步积累自身的实力。再次, 充分利用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 寻找职业教育与竞技体育的汇融点。积极建立“运动训练”专业, 争取办成省级重点专业, 使竞技体育和职业教育贯通起来。第四, 把体育运动学校办成一个人才培养的中转站, 把输送和升学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 不能背负着终极目标的重担。只要学校能够保持稳定的输送率, 能够为学生提供升入高校的机会, 学校就会具有吸引力。第五, 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思路必须与国家体育总局的思路相吻合:一是加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 完善举国体制的链条;二是探索“体教结合”的新路, 寻求业余训练的有效的运作模式;三是通过上层运作, 为体育运动学校的毕业生拓宽升学的渠道。
总之, 体育运动学校应以发展竞技体育为核心, 以建立重点专业为载体, 以输送升学为导向, 优化专业建设, 加强体教结合, 以业余训练与新型职业教育的衔接贯通为运作模式, 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拓展办学的路径。
三、关于体育运动学校发展路径的选择
推动集团化发展。以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为核心, 与县区体校、行业体协、中小学业余训练形成网络或跨地区的训练网络上下衔接、水平衔接、多档次衔接, 多层次多方面发展, 以使项目、年龄、层次的集团发展壮大, 避免高水平的启蒙训练, 造成资源与经费的浪费。
注重一体化发展。学校如何利用自己在师资、设备、在教育市场中的独特优势, 不断向纵深发展, 是学校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体育运动学校要与小学和中学联合、与中专技校联合、与大专大学联合, 这样, 体校就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纵向、横向联合的各方就能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
试行具有特色的多样化发展。体育运动学校要着眼于社会需求, 必须对社会需求具有敏感性, 必须了解大众的需要和选择取向, 力求为大众提供高水平和新内容的服务,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适应社会需求, 多渠道培养运动员学生的能力, 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力, 拓宽学校的发展渠道。
放眼社会化发展。体育运动学校要用好经费筹措政策, 通过借、贷、捐发展校办产业、校园经济、体育俱乐部等形式, 将国有资产与体育市场嫁接, 通过市场盘活国有资产, 鼓励和吸引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私人企业等投资办校, 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坚持打好基础、科学训练、长年积累, 使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逐步走向社会化。
摘要:体育运动学校应以发展竞技体育为核心, 以建立重点专业为载体, 以输送升学为导向, 优化专业建设, 加强体教结合, 以业余训练与新型职业教育的衔接贯通为运作模式, 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拓展办学的路径。
关键词:体育运动学校,办学路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田麦久.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与学科建设[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2]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科学, 2001, (3) .
[3]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说明.
[4]胡鞍钢.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J].体育科学, 2000, (2) .
关于学校体育的 篇11
一、熟悉学生
由于城郊学校中体育老师教的班级多,记住学生的名字与其他学科的老师相比,难度会更大。如果我们能克服困难,多用点时间和精力,尽快地记住学生的名字,或在开始阶段记住学生的特征,会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从心理上就给自己以肯定。一堂课上,我让一个学生进行示范,由于我直接叫出了他的名字,结果他的动作完成得比我预计的更好,可见虽然只是记住了名字,却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注意自己,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二、平等关注
曾经有一位学生,上课时总是没精打采,一次课间操结束后,我向他了解情况时,他回答说我不太在乎他,因为在课堂上很少提问他,他认为得不到我的重视,感到很没面子,于是也就对上课失去了兴趣。其实那段时间在练习实心球,该同学动作掌握一般,又没有典型的错误,我把机会给了动作技术掌握较好或具有典型错误的学生,没有给其他学生更多的关照,导致该学生产生这样的想法。因此,并不是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渴望成材,我们应该关注每一名学生。
三、抛弃偏见
城郊学校的学生既有着城镇和农村学生的优点,同时也有着来自两个方面的缺点,这需要我们多一些理解、关爱和帮助。在体育课堂上,有的学生显得多动,尽管也采用了不少的手段,却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运动天赋似乎真的太差,无论怎样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跑不快,跳不高,掷不远,如果只是批评,甚至是体罚,不但无法提高成绩,反而会有逆反心理。
四、关注学生心理
在体育课堂中,一些体育基础差的或来自农村的学生缺少自信,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来展示自己,增强信心。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是以身体活动为主,但还是不能忽视通过语言手段,来调节学生的练习情绪,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心态,这就是体育教学所倡导的“精练多练”。
五、宽容学生
由于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极易波动,容易沾染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作为体育老师,不能仅仅是教些运动技能,也应给他们做好正确的引导。曾经有一位男生,行为习惯较差,虽然身体素质相当好,但总是以此为傲,看不起不如他的同学,上课纪律也很松懈,为此我与他的家长勾通过,但并没有多大好转,而后来的一件事情让却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两个社会不良青年敲诈同班同学,他挺身而出,与他们斗智斗勇,发挥出他胆大心细的特点,最后在教师与保安的合作下,把他们送到了派出所,既保护了同学的人身安全,又让坏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在课堂上,我肯定了他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同时也要求他在以后的课上用同样的态度帮助其他同学,并表示对他以前上课的态度和表现不再计较,他的态度慢慢的越来越好,最后成了我的好助手。
六、特别关爱
城郊学校的学生有近一半是留守儿童,其中农村多于城镇,主要是隔代抚养、单亲抚养和寄养三种方式。由于监管人通常对孩子的物质需求比较注重,而对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精神上的需要却重视不够,无法给予及时有效的监管,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体育课堂上,表现为纪律涣散,练习怕苦,学习消极,简单的不高兴练、复杂的又不愿花力气学。对此,我一方面进行引导,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此外,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缺少于老师和同學的交流,在课堂上表现为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少发言,怕运动,不主动与老师和同学合作,导致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规定的练习任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对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分组练习中要求小组成员团结互助,共同提高。对于少数有疾病或身体残疾的学生,我安排了互帮互助小组,并尽可能地给予多方关照,让他们也一样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
关于小学校内体育活动安全的思考 篇12
一、任课教师责任化
教师是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体育课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而在这些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个别学生身体受伤的情况。因此,任课教师应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明确自身职责,尽量避免学生因参加体育活动而受伤。教师的责任意识越强,体育活动的安全系数就越高,因此,任课教师应做早抓细:一是全面了解学生,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体质状况、场地器材、教学分组、运动负荷等,排除安全隐患;二是重视课前场地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果发现隐患,要及时排除,保证学生安全。
二、第一堂课具体化
新学期的第一课能否上好对整个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影响很大,如果安全教育、课堂常规教育不落实,学生就不可避免地会在体育活动中受伤。第一课如何讲,讲什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规范课堂常规,强化自律观念。课堂常规,简而言之,就是课堂中的规矩,是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应遵守的言行规范。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应加强课堂常规管理,强化学生的自律观念。体育课堂中的常规内容比较多,如着装要求、上下楼要求、排队集合要求、请假制度、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等,这些内容,在开学第一课中,教师都应该讲到。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内容及要求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在开学第一课中,体育教师可以选出其中的重点部分给学生讲解,涉及安全的内容一定要讲详细,讲到位,如分组活动的范围、观看乒乓球比赛的距离、跑步中鞋带散开或鞋跑掉后的正确处理方法等。
三、常规教育常态化
课堂常规规范了,就能有效排除安全隐患。这些常规,并非开学第一课讲了就行了,还要付诸行动,很多教师出去参加研训活动,观摩了示范课后,都有同样的感受,感觉这些课都非常规范,学生都非常配合、学习非常认真、练习非常到位,这些都并非一日之功,这与该教师平时紧抓常规落实是分不开的。
四、危险教育随时化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三个危险”教育应贯穿于教学始终,所有学生都要牢牢地记在心里。
危险的游戏不做。所谓危险的游戏,就是容易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的游戏。如有的学生在楼梯上跨大步,一跨就是四五步,稍不注意就会受伤;有的学生上下楼时喜欢打闹,一不留神就可能摔下楼梯;有的学生喜欢相互追逐打闹,极易摔伤;有的学生爱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如果扮小鸡的人数过多,排在后面的同学摔伤的可能性就很大。危险的游戏非常多,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思考,思考这些游戏究竟有没有危险,应该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如果不能避免发生危险就不能去玩。
危险的物品不玩。这里所说的危险的物品与法律上所讲的危险物品有所不同,严格说来比法律意义上所讲的更多,就是容易使自己和他人受伤的物品。如一些学生喜欢玩的玩具刀、剑、枪等,一些学生经常玩的棍棒、树枝、笔等,还有一些学生喜欢去爬单杠、双杠、云梯等,危险的物品非常多,教师不一定讲得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思考:玩哪些物品有可能造成伤害,使学生自己在远离危险物品的同时,远离玩这些危险物品的同学。
危险的地方不去。所谓危险的地方,就是容易造成自身身体伤害的地方。如一些学生喜欢站在凳子上、课桌上、乒乓球台上玩耍;一些学生观看乒乓球比赛时离乒乓球台太近;一些学生慢悠悠地过马路,甚至在机动车道上行走,这些都是很危险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想到的应讲到,教师想不到的可以让学生补充。
【关于学校体育的】推荐阅读:
关于学校的现状分析05-30
关于介绍学校的作文08-19
关于学校发展的思考10-24
关于学校的作文450字05-13
关于学校食堂的调查问卷09-07
关于扩建学校征用土地的请示08-26
关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思考06-17
学校关于近期工作的汇报07-16
关于会计考研选择学校的建议08-08
关于赞扬学校的演讲稿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