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

2024-07-26

免疫组化(共10篇)

免疫组化 篇1

随着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应用, 我们也在试图将它运用到更多领域的研究中, 本文作者主要从事的就是水产动物内源性蛋白酶的免疫组化研究。由于免疫组化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技术, 实验操作步骤也较繁琐, 诸多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到最终的染色结果, 其中只要一步有问题就会影响最终结果的判定。笔者结合从事免疫组化研究以来的实践经验谈一下关于水产动物免疫组化的经验和体会, 希望能对从事相同研究的同行有所帮助。

1 做免疫组化载玻片的准备

选用高质量的玻璃片作为免疫组化的载玻片, 载玻片在使用前一定要用强酸洗液进行浸泡, 之后用大量的蒸馏水冲洗干净, 再用无水乙醇清洗一遍, 之后用双蒸水冲洗干净, 烘干后要经APES处理后使用, 这样可以防止后续的处理过程中组织切片的脱落。载玻片的处理也是免疫组化中较为基础的一步, 如果处理不好, 最后的组织切片上会有黑点或其他不干净的东西, 从而影响最终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质量。

2 组织的取材和固定

组织的取材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决定, 不宜过大或者过小, 因为免疫组化后续的处理过程中有高温加热抗原修复的步骤, 所以组织取材不宜过大, 约为0.5 cm×0.5 cm×0.5 cm较为适宜, 否则后续处理中组织块很容易脱落, 造成后续的染色步骤无法正常进行;但是取材也不宜过小, 否则显微镜下视野太小, 不利于结果的判定。取材后的组织要及时的进行固定, 同时还要选择适当的固定液, 固定液的浓度和p H值也要把握好, 我们一般选用的是10%的中性甲醛作为固定液, 不恰当的固定液浓度会使组织的抗原性降低甚至消失, 从而影响抗原的表达, 导致检测不到阳性结果。同时, 固定时间也要掌握好, 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组织的抗原性。此外, 固定不当还会影响到组织细胞的通透性, 不利于后续染色中抗体的进入, 适宜的固定时间一般是12-24小时。固定过程中还要确保组织块都浸没在固定液中。

3 石蜡切片的脱蜡处理

要想得到一张高质量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 脱蜡处理也是其中较为关键和基础的一步。首先要在60℃下进行烤片30min, 使石蜡融化, 然后迅速放入60℃预热的二甲苯中, 但是实践经验表明, 有时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 石蜡并不能很好的融化, 此时要延长脱蜡时间或适当提高烤片温度, 使石蜡能很好的融化, 而且脱蜡的效果和室温也有很大的关系, 冬天脱蜡时间相对就要长些, 而夏天就可以适当短些。脱蜡后的组织切片如果发白, 则说明脱蜡不彻底, 这样会造成最终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背景过深, 非特异性染色严重, 影响结果的判定。

4 抗原修复

在免疫组化操作的整个过程中, 抗原修复是其中一个极其关键的步骤, 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由于组织经过中性甲醛或其他固定液固定和石蜡包埋后, 组织内部的氨基酸残基容易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醛键, 使得抗原决定簇被封闭,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位点减少, 从而使抗原的阳性检测率及着色强度相对减弱。

抗原修复就是采用加热修复或高温高压的方式打破抗原决定簇之间的交联结构, 使抗原决定簇重新暴露出来, 以便更好的和抗体进行结合, 从而提高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阳性率。一般采用的是加0.01M, p H6.0的柠檬酸盐缓冲液, 微波炉内进行抗原修复, 但是微波火力要控制好, 否则容易造成组织切片的破碎和脱落。个人经验认为, 对于含肌原纤维较多的水产动物组织来说, 微波火力可以适当高些, 用中高火20~30 min即可, 组织切片还可以保存的较完整;但是对于含胶原纤维较多的水产动物组织来说, 由于组织比较脆弱, 所以微波火力要适当降低, 即先用中高火加热至微沸, 之后要改用中火或中低火, 时间也要减短, 大概10-15 min即可。需要注意的是, 加热过程中溶液不可沸腾, 发现液体里有大量气泡产生应立即停止加热, 稍冷片刻再继续加热。

5 抗体的稀释和保存

对于每一批新进的抗体, 都应该按照厂家提供的建议稀释度, 进行成倍稀释的预实验, 如果厂家建议稀释度为1:50~1:100, 那实验就要进行1:20, 1:50, 1:100, 1:200的梯度实验, 最终确定实验应选用的最适浓度。抗体的稀释要选用组织切片各步的清洗中的所用缓冲液进行稀释, 而且要保持p H值的稳定, 这样可以使抗体处于一种缓冲的状态中, 更有利于抗原抗体的结合。抗体最好是现用现配, 稀释后的抗体最好一次用完, 而且不能反复冻融, 因为这样会使抗体的效价降低, 影响最终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6 DAB显色

DAB显色剂的浓度和显色时间也是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都会使组织切片的背景加深, 甚至造成假阳性结果。显色不宜过快或过慢, 一般以5-10min为宜。显色时间太短 (如几秒或几十秒) , 很可能说明抗体浓度过高或者抗体孵育时间过长, 需要下调抗体浓度或缩短孵育时间, 也可能是前面的封闭非特异性蛋白不全, 需要延长封闭时间;显色时间太长 (如超过十几分钟) 才出现阳性染色, 说明抗体浓度太低或孵育时间太短, 也可能是封闭时间过长。

DAB显色剂最好也是现用现配, 稀释用的缓冲液要在4℃进行存放, 而溶液A和溶液C要在-20℃避光保存, 现配的DAB显色剂应该为无色或浅棕色, 如果颜色过深, 就不可以再使用了, 应重新配制或检查药品是否存放不当或者是否过期等。

结语

综上所述, 免疫组化操作虽然步骤繁多, 其中的影响因素也较多, 但是只要把握好以上几点, 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 就可以做出一张背景清晰, 结构完整的免疫组化切片。

摘要:本文主要对免疫组化操作中的几个重要的环节, 从取材固定、脱蜡、抗原修复、抗体的使用及显色等环节分别介绍了一些个人的经验和体会, 希望对从事相同工作的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免疫组化,水产品,分析

参考文献

[1]倪灿荣, 马大烈, 戴益民.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技术及应用[M].上海: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赵燕燕.免疫组化技术在小鼠组织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 (06) :34-35.

[3]蔡文琴, 王伯.实用免疫细胞化学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1-20

免疫组化 篇2

2. 免疫组化领先,病理科研超前。

3. 探查病理玄机,品型无械可击。

4. 探病济民,科技传奇。

5. 免疫组化万千,人性科技领先。

6. 精于器械,功于医道。

7. 凝聚科技力量,护航人生健康。

8. 健康中国梦,器械赢出众。

9. 用免疫赞美健康。

10. 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精确治疗。

11. 专于细节,严于品质。

12. 病理医学无限,器械科技致远。

13. 引领科技,新时代新医疗。

14. 免疫组化,一切源于用“芯”!

免疫组化 篇3

【关键词】 CerbB-2;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人工操作;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6.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6-009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CerbB-2 application in automat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manual operation. Methods 34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mmunized samples for the study, using CerbB-2 antibod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comparative test results using automat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manual two kinds of aspects, in order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methods. Results CerbB-2 used in automatic and manual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process, manual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background light, strong specificity, there are edge effects, uneven coloring, poor positive positioning and automatic immunity staining clear background, strong specificity, no edge effects, color uniformity, and the positive positioning accuracy compared with manual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have obvious advantages. Conclusion CerbB-2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n automatic and manual applications, automated immunohistochemistry overall benefit more excellent degree of standardization, prompt automatic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athology.

Keywords:CerbB-2; Automatic Immunohistochemistry; Manual Operation; Pathological Diagnosis

免疫组化技术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鉴别诊断的一种现代化科学手段,在评估肿瘤预后及耐药监测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人工操作过程中,操作者个体手法、天气、环境、方法及时间等不可控制因素均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从而难以取得稳定的结果。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应用弥补了人工操作的不足,利于测定结果标准化,近些年来一些医院病理科也逐步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临床[1]。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次研究分别采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和人工操作对检测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比试验结果,以此分析和探讨两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病理科收集的乳腺癌免疫化组病例标本(包括手术切除标本和活检小标本)共34例,均由Fish确定为++以上的病例,标本均为4μm的石蜡切片。

1.2 研究方法

1.2.1 仪器与设备 Benchmark GX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CerbB-2均由迈新公司提供,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其余试剂均由罗氏公司提供,人工操作试剂全由迈新公司提供。

1.2.2 检测方法 每份标本切2张,厚3μm,分A、B组,65℃烤片1h。A组用BenchMark GX进行染色,一次20张玻片。具体操作如下:①打开电脑和机器,双击“ventana”,点击“PROTOCOLS”,选好染色方案,录入病理号,打印标签,将玻片贴好标签,放入机器的玻片操控台;②装上DAB试剂盒(由北京诺博莱科技有限公司供应)、苏木素(由上海宝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应)、靛蓝试剂瓶(由徐州诚裕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供应);③检查1号液(脱蜡清洗缓冲液)、2号液(封盖清洗缓冲LCS)、3号液(氯化钠柠檬酸钠清洗缓冲液)、4号液(清洗缓冲液)、5号液(细胞前处理清洗缓冲液)试剂量是否足够,废液瓶低水位。上述5种溶液均购于美国Fisher;④点击“Run”,填好玻片数,确定即可开始运行;⑤程序结束后,收齐玻片,用含少量洗洁精的自来水清洗玻片,再用自来水洗干净,常规脱水、透明封片。B组用人工操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常规脱蜡,柠檬酸盐微波热修复,Envision二步法,复染,镜下观察。

2 结果

切片染色结果显示:与手工免疫组化染色相比较,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背景清晰,无边缘效应,着色均匀,且阳性定位准确,优势明显。对比情况详见表1及图1。

3 讨论

近些年来,免疫组化技术因其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较高特异性、敏感性而受到重视,其深入研究和推广运用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依据。但是随着免疫组化技术应用范围的拓延,及其它诊断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免疫组化标准化问题难以解决成为了阻碍其临床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2-3]。既往多数研究资料表明,免疫组化技术的实验结果极易受操作者个体手法、温度、天气、环境、方法及时间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从而出现试验误差,质量控制难以保证,且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低,劣势明显[4-5]。

本次研究以常用诊断用抗体CerbB-2为一抗,分别采用使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和人工操作两种方面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手工免疫组化染色具有背景浅、较强特异性、有边缘效应、着色不均、阳性定位不准确的特点,而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背景清晰、特异性较强、无边缘效应、着色均匀,且阳性定位准确,两者结果比较,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优势明显,与肖刚等学者研究结果一致[6]。提示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优势显著,标准化程度优良,可广泛应用于病理诊断临床。

笔者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及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将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优势予以归纳总结。①Benchmark GX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可由一台微主机附带多台子机[7-8],设定标准化的染色流程,全自动运行,并可过夜处理,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②Benchmark GX全自动免疫组化机采用了独立温控技术,使每一个项目均可实现个性化的染色方案(同一轮染色可采用不同的抗原修复/一抗时间/温度等);③Benchmark GX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采用喷射式清洗技术,使每次清洗非常彻底,减少了非特异性着色。并且使用了液体封盖膜技术及空气涡流混匀技术,使试剂均匀的分布到整张玻片上,又因油膜的覆盖防止了试剂蒸发而干片的可能,从而减少了背景着色,提升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④它使用了环保型脱蜡液和LCS,不使用二甲苯等有毒试剂,极大减少对人体的伤害;⑤Benchmark GX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除可进行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还可进行多种实验方案,如:ISH、DISH、FITC。由此可见,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和人工染色相比较,前者运用优势更为显著;⑥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切片染色结果无边缘效果、着色均匀。

近些年来,随着病理检测要求的提升,临床病理学对于病理检测结果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00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明确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质量体系,明确了临床病理诊断和疾病鉴别中的免疫组化技术的标准化要求。提升免疫组化技术的准确性和标准化对于CerbB-2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和人工操作中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与手工免疫组化染色相比较,CerbB-2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运用,染色背景清晰,无边缘效应,着色均匀,阳性定位准确,且较之于人工操作,具有省时省力及操作简便的优点,优势明显。在病理学界倡导标准化及质量控制的社会环境下,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可作为临床病理诊断方法得以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刘华,宋兴华,莫明聪,等.中药健乳灵对乳腺不典型增生大鼠CerbB-2表达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01):23-26.

[2]董芳莉,张雪.徕卡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和手工免疫组化的对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9):141-142.

[3]杨艳丽.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与手工的对比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07):84-85.

[4]王文勇,黄晓峰,王映梅,等.免疫组化技术标准化的探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27(08):927-929.

[5]黄利,华晓萍,张媛.抗原修复基于Roche免疫组化染色机对p-stat3、Vimentin阳性表达效果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06):205-207.

[6]肖刚,孙东良,刘志英,等.不同CerbB-2、ER表达乳腺癌组织中XIAP、Smac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2):4150-4152.

[7]王秋苹.免疫组化手工法与自动染色机法的比较[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10):662-663.

[8]张富琴,张玉兰,南海燕,等.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应用体会[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12):799.

眼科中应用的免疫组化染色 篇4

1 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组织化学染色和超微结构研究证实, 酸性粘多糖 (主要为透明质酸) 的量较同龄正常人小梁网多, 小梁板层透明样变, 基板层增厚, 长间隙纤维增多, Ⅰ型斑状物明显增多, Scheme管腔变窄, 管内壁内皮细胞质空泡减少, 小梁网内皮细胞密度减低, 细胞器减少[2]。上述改变可能与原发性开角青光眼房水排出障碍有关。组织切片证实, 巩膜筛板以胶原纤维为主, 根据胶原纤维的力学特征, 将不同眼压下巩膜筛板的有关生物力学进行量化研究, 证实高眼压的确使筛板的某些筛孔及某一局部的神经纤维先期受累, 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机械学说提供了依据。贺翔鸽等[3]用免疫组化和分子杂交法, 研究体外培养的小梁细胞, 发现小梁细胞能自身分泌表皮生长因子 (EGF) , 其膜上同时存在有RGF受体。如果能选择性地上调小梁细胞膜受体或促进小梁细胞分泌EGF, 可能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恢复小细胞功能, 促进小梁细胞再生有一定意义。可能是发展新的抗青光眼药物, 减少药物副作用的途径之一。贾莉君等[4]采用改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 (CO) 组织化学染色, 研究青光康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急性高眼压视网膜代谢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平均动脉压的75%作为大鼠的前房灌注压可致视网膜CO活性节细胞减少, 灰度降低;青光康注射液具有保护和 (或) 改善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CO活性节细胞的作用。

2 视网膜病变

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人眼玻璃体视网膜前膜中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HLA-DR抗原表达[5], 结果表明, 80%以上的视网膜前膜含有巨噬细胞, 并表达HLA-DR抗原, 单核细胞主要见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前膜中。故认为巨噬细胞在玻璃体视网膜前膜的形成及其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视网膜前膜的形成和发展与免疫反应有关。有人认为, 增殖膜组织中和视网膜下液的巨噬细胞可能是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 转化而来。许迅等[6]用免疫组化证实, 在视网膜下液中存在有RPE、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视网膜细胞和巨噬细胞, 并可能不同程度地参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形成和发展。神经视网膜细胞作为视网膜下液中的主要细胞, 其数量增加可能是增殖性膜组织中神经胶质细胞的主要来源。大量的神经视网膜脱落, 也是视网膜脱离手术解剖复位成功后视功能恢复仍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3 视网膜母细胞瘤 (Rb)

研究表明, Rb起源于原始神经外胚叶上皮, 具有向神经原和神经胶质双向分化的潜能, 但更多地向神经原分化。

参考文献

[1]纪小龙, 王淑琴, 李红芬.免疫组化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 1998, 2:86.

[2]周炳文, 李美玉.青光眼研究四十年的回顾与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 2008, 28:28.

[3]贺翔鸽, 李美玉.人眼小梁细胞体外表达表皮生长因子mRNA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J].中华眼科杂志, 2007, 33:406.

[4]贾莉君, Otto F, Scheiffarth.青光康注射液对急性实验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节细胞代谢的作用[J].中华眼科杂志, 2005, 31:129.

[5]唐仕波, 何志平.人眼玻璃体视网膜的免疫组化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 2008, 26:282.

免疫组化 篇5

2. 我们能够承诺的只是结果。

3. 免疫组化,定量天下。

4. 辅助有力,造福人民!

5. 行业科技经典,免疫组化首选。

6. 科研好器械,成果更专业!

7. 让操作更简单一点。

8. 健康之路,用芯守护。

9. 低价高质中国芯,最大通量查病因。

10. 免疫组化有利器,病理研究得“宝藏”(保障)!

11. 免疫组化,抗赢天下。

12. 检测健康,器械有方。

13. 为免疫加油,为健康护航。

14. 病理器械中国芯,免疫组化寻病因。

免疫组化 篇6

1 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

1.1 判断肿瘤性质

判断细胞属于肿瘤性增生还是反应性增生, 可采用Ig轻链抗体对B细胞增生方式进行检测。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情况下, bcl-2呈阴性。滤泡性淋巴瘤 (NHL) 中, bcl-2呈阳性。根据肿瘤细胞的实际增生程度, 可对核抗原、周期素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作出评价, 以判断肿瘤增生细胞为良性还是恶性。

1.2 判断肿瘤分期

判断预后的主要指标为肿瘤分期, 这与是否存在淋巴管、有无血管浸润或者侵袭直接相关,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能够明确判断肿瘤有无血管侵袭、是否存在淋巴管与血管浸润。Ⅳ型胶原单克隆抗体与层粘连蛋白 (LN) 能够对主要基膜成清晰显示, 以区分浸润癌与原位癌。上皮性癌一旦突破基膜就属于浸润癌, 若没有突破则为原位癌。D-40、Anti-HAP40抗体等显示血管的标志物能够清楚表现肿瘤对淋巴管或者血管的浸润, 因此, 临床病理诊断中鉴别肿瘤良性或者恶性与是否有淋巴管或者血管浸润, 免疫组化的最终结果为鉴别依据。

1.3 判断肿瘤属性

以特定抗体对细胞内抗原成分进行标记, 能够判断肿瘤属性, 明确肿瘤来源。例如, 肌酸激酶 (CK) 属于上皮性标志, 上皮源性肿瘤的主要表现为CK阳性;甲状腺髓样癌的主要标记为降钙素多克隆抗体;甲状腺滤泡状癌的主要提示为Tg阳性;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阳性则表明可能为胶质肿瘤;胃肠质瘤中胃肠道间质瘤 (CD117) 呈阳性。

1.4 判断来源部位

临床中部分肿瘤来源不明,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能够对恶性肿瘤具体来源进行确定, 进一步明确肿瘤的原发部位。例如, 在胆管癌、胃肠道癌与胰腺癌中, 细胞角蛋白 (CK20) 呈阳性, 而在乳腺癌、肺癌与肾癌中, CK20呈阴性;一旦出现Tg阳性, 应首先考虑是否是甲状腺发生转移;染色法 (PAS) 阳性应高度警惕前列腺出现转移;S-100蛋白若呈阳性, 则应首先考虑黑色素瘤;波形蛋白表现为阳性需要临床中的肉瘤诊断;结蛋白、肌动蛋白、肌红蛋白与肌球蛋白需要警惕为横纹肌肉瘤。明确转移瘤的来源部位能够为临床治疗与疾病预后提供准确依据[1]。

1.5 判断“未分化”的恶性肿瘤

“未分化”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肉瘤或者癌, 临床中因肿瘤尚未分化而不具备典型的细胞起源特征, 因此不能准确分类。在组织学分类中分别采用非特异性与特异性抗体给予准确鉴定。此外, 病理诊断中应用免疫组化还能准确定位并且区分位于组织器官交界处的不同类型的肿瘤, 准确发现微小病灶, 这对预后判断与临床治疗意义重大。而且, 诊疗过程中还可有效借助细菌、病毒、真菌等特异性的抗体进行染色, 从而实现诊断各种传染病的目的。

2 免疫组化技术的局限性

肿瘤的临床诊断中, 理想的标记物状态是准确性、特异性与灵敏度高, 但是实际检查中难以保证所有标记物均达到最佳标准, 某些正常细胞也有可能出现分泌标记物的情况, 因此, 细胞学检查一般不会采用单一的标记物, 通常会选择一组抗体给予全面分析。肿瘤诊断过程中, 评估免疫组化技术的局限性在于特异性抗体与解释方面。实际操作中应当设置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 若有对照组不够理想或者直接忽略的情况出现, 应格外慎重与细致地分析免疫组化最终结果, 以取得精确结果。严格按照程序操作, 适当结合正确解释, 报告染色结果时不要一味进行解释, 而应兼顾临床诊断、抗体特性与鉴定等, 排除假阳性与假阴性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扰。

3 小结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通过病理诊断, 各种抗体的特性与用途被逐步发掘出来, 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也越发广泛, 在临床诊断率的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 由于受到技术等多种因素的约束, 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相关技术人员与病理医生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尽可能的在判断、操作中加以避免, 并且结合实际操作予以优化调整, 确保规范操作, 从而进一步提高病理诊断精准度。

摘要:近几年, 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分类、诊断、预后判断方面应用广泛, 对提高治疗成效意义重大。因此, 加强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医学价值。本文主要对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以期能使免疫组化技术在鉴别诊断、病理诊断、临床治疗与预后方面的指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免疫组化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子宫平滑肌瘤患者20例, 患者年龄29岁~53岁, 整理收集患者的富于细胞子宫平滑肌肿瘤细胞切片。

1.2 方法

对20例患者的细胞切片进行光镜观察并染色, 将切片置于载玻片上, 使用二氨基联苯胺 (DAB) 显色, 苏木精对比染色。选用抗体h-caldesmon (克隆号CDM01) 、calponin (CLP01) 、CD10 (56C6) 、结蛋白 (ZC18) 和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 1A4) 。h-caldesmon、calponin、CD10染色前抗原需经微波高温修复, 观察肿瘤细胞的染色结果及各种抗体的反应情况。

1.3 临床观察

CD10阳性反应见于细胞胞膜和胞质, 其余抗体阳性反应均见于细胞质, 呈棕黄色。细胞抗体实验中记录其阳性细胞数量和比例, 记录肿瘤细胞的形态及组织结构。

2 结果

经过对20例富于细胞的子宫平滑肌肿瘤细胞切片的光镜观察及染色抗体实验后, 发现肿瘤细胞密集, 分布的状态为弥散状, 细胞分布与临床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类似。病灶呈现肿瘤组织内分散存在, 呈现束状, 具体情况见图1。20例中, 11例患者存在可见性血管管腔扩张, 4例存在明显螺旋状小血管, 5例肿瘤细胞可见裂状腔隙。在高倍显微镜下, 观测到肿瘤细胞呈现圆形、椭圆形和梭形, 细胞核较大, 细胞质不明显。20例富于细胞的子宫平滑肌瘤免疫化学检验calponin和SMA均为强阳性反应, 结蛋白强阳性19例, h-caldesmon弥散性阳性反应16例, 见图2。化学检验结果报告见表1。

3 讨论

富于细胞的子宫平滑肌瘤的肿瘤细胞与其他肿瘤类似, 呈现多样性, 外形具有圆形、椭圆和梭形等, 其组织结构呈现束状排列。经过染色之后, 可以观察到其细胞核较大, 细胞质不明显, 通过化学检验, 肿瘤细胞的各种反应呈现阳性, 具有病变特征[1]。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加强对患者的肿瘤细胞化验, 可以帮助我们对疾病进行确诊, 对及早诊断具有良好的借鉴效果[2]。在临床上, 如果患者发生细胞检验结果符合上述情况时, 可以对患者进行鉴别诊断, 经过多层次检验和检查, 有效地帮助子宫平滑肌瘤诊断, 以便及早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 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价值[3,4]。

摘要:目的 研究富于细胞的子宫平滑肌瘤的免疫组化分析。方法 收集20例子宫富于细胞平滑肌瘤肿瘤细胞, 对其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分析, 研究其中的结构组织、病理学分析等。结果 富于细胞平滑肌瘤的肿瘤细胞排列密集, 细胞呈现圆形、梭形等外形, 胞质较少, 细胞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移动。病变细胞可以观察到其呈现束状分布的肿瘤细胞灶, 可以明显观测到厚壁血管。结果 通过对子宫平滑肌瘤进行检测, 可以帮助患者确诊病症, 同时研究其结构组织也可以对治疗方法进行一定的改进。

关键词:子宫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免疫组化,分析

参考文献

[1]Oliva E, Young RH, Clement PB, et al.A comparative morphologic and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33highly cellular leiomyomas and six endometrial stromal nodules, two frequently confused tumors[J].Am J Surg Pathol, 2005, 19 (10) :757-768.

[2]OlivaE, Clement PB, YoungRH, et al.Mixed endometrial stromal andsmooth muscletumors of the uterus: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15cases[J].Am JSurgPathol, 2008, 22 (9) :997-1005.

[3]OlivaE, YoungRH, ClementPB, etal.Myxoidandfibrousendometrialstromal tumorsof theuterus:a report of10cases[J].Int J Gynecol Pathol, 2009, 12 (18) :310-319.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发生胸腔积液患者,共计74例。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范围为16~70岁,平均年龄为(39.0±7.1)岁;病程范围为6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为(4.0±2.2)年;上述患者入院后据给予对症治疗的同时,采用病理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检测,对比各自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遗传病史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胸腔积液相关诊断要求和标准,符合本次研究需要[2];排除患有心脏、肝、肾脏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住院治疗,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胸闷气短、咳嗽浓痰等;所有患者均已与我院签署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并坚持完成;研究内容均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医护人员于患者入院后第二天,活检取肺部组织进行,完成标本采集后采用10%缓冲甲醛溶液进行固定,采用石蜡包埋法进行再固定后切片,取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准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收集患者新鲜胸腔积液100ml,分装至4个试管中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2500r/min,离心时间不超过15min,完成离心后采用移液枪移除上清液,取沉淀物进行常规细胞涂片检查。合并余下沉淀,加入2.5ml戊二醛进行固定处理,依照上述条件进行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用滤纸包裹,常规脱水处理,用是啦包埋切片,采用HE染色处理

1.2.2 免疫组化技术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主要步骤如下①取组织切片去石蜡,同时进行水化,采用PBS缓冲液进行洗涤,时间不超过5min,重复洗涤3次。②采用3%的过氧化氢作为阻断剂进行室温下孵育,时间为15min,重复上述过程3次。③上述组织加入动物血清阻断剂50μl,室温下孵育5min后去血清。④以CEA、CK7、WT-1、CR抗体(均购于自基因公司)作为抗体进行后续孵育,以DAB显色液为显色条件,染色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标准

患者样本进行免疫组化后,CK7及CEA在组织部位染色后出现棕黄色时即为阳性;Calretinin、WT-1在细胞间隙出现棕色即为阳性。间皮细胞或腺癌细胞达10%以上细胞阳性诊断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2010版进行统计和归类,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以P<0.01为标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标准。

2 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临床操作人员进行评估。转移性癌和浆膜腔原发性间皮性肿瘤。本次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检测成功例数72例,成功率为97.3%。其中转移性癌症患者47例,原发性癌症患者25例,2例患者检测失败,待进一步进行诊断。对比两种癌症比例发现,该技术对于转移性癌检测效果更好,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各组阳性分析结果如表1中所示。细胞学涂片实验后,检测阳性例数为27例,阳性率为57.4%,细胞涂片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阳性率为100%,即25例患者均为阳性。对比两组差异发现具有显著性,即P<0.05,原发性癌组优于转移性组,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胸腔积液作为临床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胸部肿瘤病症患者,患者发生肿瘤并积液后,使间皮细胞、肿瘤细胞均浸泡于胸腔积液中,长期受到该类物质刺激后,导致间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均发生形态学变化,导致各类疾病在常规条件下区分较难[3]。传统条件下采用细胞学涂片,该技术应用范围较广,操作易于掌握,在实验过程中能稳定细胞形态特点,然而敏感度较低以及准确性等问题一直制约该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诊断准确率仅为75%左右。

本次研究在传统技术上,结合本次研究摒弃传统细胞涂片技术,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针对性选择特异性抗体对患者肺部组织的抗原进行检测,通过酶活性产生的显色反应显示了细胞组织的形态的结构,疾病部位的定位分布和相关特点。方法检测,原理清晰,易于操作和掌握,阳性物质定位准确,特异性较强。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结构标本保存良好,利于更多检查进行。

本次研究结果如表1中所示。原发性癌检出例数为25例,这与相关报道中临床常规方法报道相符,说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局限性,亦说明胸腔积液的发病多与转移性癌症有关[4],可能与研究内容和选择样本特异性有关。对比两种癌症比例发现,该技术对于转移性癌检测效果更好,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探讨免疫组化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临床检测和诊断情况,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参考,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盛伟琪.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的规范和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13,7(6):401-407.

[2]张玉萍,王鲁平.免疫组化标记物在肝细胞肝癌病理诊断中的作用及进展[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2,19(2):148-151.

[3]韩安家,阎晓初,王坚等.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指标选择专家共识(2015)[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31(11):1201-1204.

免疫组化 篇9

1 将HE切片作为观察的基础

免疫组化技术与电镜观察、特殊染色一样,在对疑难病理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该技术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不过,这仅仅是疑难病例辅助检查的一种手段。在对某些疑难病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时,必须对HE切片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实验室的实际需求以及抗体条件,对实验过程中所需的抗体进行筛选,以便于达到诊断的相关需求[1]。在缺乏光镜的条件下,必须通过HE切片对肿瘤组织进行深入观察,如果仅依靠免疫组化技术对肿瘤的病理情况进行确诊,就有可能出现诊断错误的情况[2~4]。在对免疫组化阳性结果的意义进行判定的过程中,必须以细胞形态学的相关认知为基础,但不能替代病理学家的经验。例如,在对淋巴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其着重强调的就是免疫组化、形态学特征以及临床资料之间的相互融合,免疫组化主要是用来对其形态学的价值进行补充,它并不能取代形态学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免疫组化主要是用来对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来源进行确定,而形态学则是各类肿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的金指标。

2 对抗体进行合理选择

在实验室的病理诊断过程中,一般需要选择20多种常用抗体,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实验的基本需求。常用的实验室抗体主要有以下几种[5~8]。(1)上皮类抗体:此类抗体主要包含了癌胚抗原、上皮细胞膜抗原、细胞角膜蛋白、角蛋白,其中细胞角膜蛋白的染色效果相对较好,其背景十分清晰,阳性细胞的定位也相对较好。(2)软组织类抗体:此类抗体主要包括了溶菌酶、抗胰蛋白酶、凝集素、血管内皮细胞标记、平滑肌肌动蛋白、肌源性标记蛋白、间叶细胞标记波形蛋白。(3)淋巴细胞抗体:此类抗体主要包括了lg轻链、全T细胞标记CD3白细胞的共同抗原。(4)神经内分泌细胞抗体:此类抗体主要包括了突触素、嗜铬颗粒蛋白A、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其中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的阳性率相对较高,但它存在交叉感染的情况,而突触素、嗜铬颗粒蛋白A的特性相对较好,突触素的细胞定位较为理想,其背景比较清晰。

在对抗体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根据具体的要求来对抗体进行适当的选择。人体的肿瘤多种多样,根据肿瘤形态以及大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多形性肿瘤细胞、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大细胞、卵圆形细胞等类型[9]。在对抗体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还必须根据肿瘤的类型确定具体的抗体种类。

3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断

由于各类抗体具有不同的特异性,因此,在对肿瘤进行鉴别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各类抗体均有可能出现异常表达的情况。例如,细胞角蛋白可以在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神经鞘瘤、软骨瘤、平滑肌肉瘤以及上皮样肉瘤等肉瘤中表达[10,11]。因此,在对肿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对于细胞角蛋白阳性的肉瘤不能被诊断为癌,而间叶细胞标记波形蛋白亦可在许多癌、黑色素瘤及胶质瘤中表达[12~14]。因此,绝不能仅根据细胞角蛋白阳性将某些肉瘤诊断为癌,也不能仅根据间叶细胞标记波形蛋白阳性将某些癌(如棱形细胞肾癌等)诊断为肉瘤,这种异常表达的现象会随着免疫组化抗体种类的增加及应用范围的扩大而日益增多[15]。

4 免疫组化与其它技术的结合

免疫组化 篇10

1 脑组织的取材与切片

将大鼠用4%水合氯醛 (100 mg/kg) 腹腔注射麻醉后, 开胸暴露心脏, 用12G注射针头刺入其左心室尖部, 并用止血钳固定, 剪开右心耳, 灌入1%多聚甲醛150 ml直至肝脏变色, 在右心耳流出无色透明液体后, 再缓慢灌入4%多聚甲醛0.1 M, 磷酸缓冲液约400 ml直至其肝脏、四肢、头颈和尾部变硬, 将头剪下, 用咬骨钳咬开颅骨, 仔细剥离完整的脑组织, 于4%多聚甲醛中后固定, 完成后置于4℃冰箱内保存。经后固定的脑组织先置于20%蔗糖中至沉底, 再放入30%蔗糖溶液中至沉底后, 用冰冻切片机切取其中背侧海马的8μm厚冠状平面的脑片, 贴在用明胶硫酸铬钾处理过的玻片上, 于60℃烤2 h。

2 脑组织的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1) 取切片在58℃~60℃的烤箱中烤1 h, 以增加切片组织的黏附性。在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 温度过高, 抗原会被破坏;温度过低, 则易造成脱片。 (2) 抗原修复:切片经0.01 M p H6.0柠檬酸缓冲液高温、高压修复5 min。 (3) 在37℃用1%Triton X-100漂洗脑片30 min, Triton X-100为一种非离子型的去污剂, 可与核膜上的脂质蛋白交联, 具有较强的去脂作用, 可增加抗体对细胞膜的穿透力。 (4) 用0.01 M PBS将其漂洗3次, 每次5 min, 至切片中无气泡为止。 (5) 加0.3%H2O21滴, 于室温下放置10 min以去除脑组织切片中的过氧化物酶, H2O2的浓度不能过高, 放置的时间不能太长, 否则容易脱片和烂片。 (6) 用0.01 M PBS将其漂洗3次, 每次5 min, 至切片无气泡为止。 (7) 加正常山羊血清工作液将脑片封闭20 min, 目的是使脑片的非特异反应物和羊血清相结合, 以降低脑片的染色背景, 增强对比度, 甩去多余液体。 (8) 滴加第I抗体50μl, 放置于4℃冰箱内过夜。 (9) 用0.01 M PBS将其漂洗3次, 每次5 min。 (10) 滴加试剂B 50μl, 置于37℃环境中20 min。 (11) 用0.01 M PBS将其漂洗3次, 每次5 min。 (12) 滴加试剂C, 于37℃水浴20 min。 (13) 用0.01 M PBS将其漂洗3次, 每次5 min。 (14) 用DAB显色10~15 min, 一般不超过30 min, 因为阳性物质在超过一定时间后是不可能随时间延长而继续增加的。可在显微镜下监控整个显色过程。 (15) 用苏木复染2 min左右, 使酸碱分化。 (16) 梯度酒精脱水, 二甲苯透明, 中性树胶封片。

3 做脑组织免疫组化的体会

3.1 做脑组织免疫组化时最常见的问题

(1) 脱片现象严重。多聚赖氨酸、APES为目前免疫组化染色工作中常用的一种防脱片剂, 但价格昂贵, 因而应用受到限制。本实验室在做脑组织免疫组化时用明胶硫酸铬钾2次涂片, 发现其防脱片效果较好, 脱片率<2.5%。

(2) 在本次脑组织免疫组化过程中应该有阳性结果, 但脑片不显色, 这可能与第I抗体浓度不合适或抗体效价降低、羊血清封闭时间太长、DAB显色时间过短等因素有关。

(3) 虽做出阳性结果, 但脑片质量太差, 如出现小血管染色现象, 可能原因为灌流不充分;有冰晶和烂片, 可能由于蔗糖脱水不彻底或H2O2的浓度高、放置的时间长等因素影响所致。

(4) 脑组织切片染色后非特异性反应太强, 染色背景过高, 出现假阳性及对比度降低, 可能是血清封闭时间过短、第I抗体浓度过高、清洗不充分及DAB使用不正确等因素所致。

3.2 做脑组织免疫组化时的关键环节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 有4个重要环节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 (1) 脑组织冰冻切片一定要在58℃~60℃的烤箱内烤1 h, 以增加脑组织的黏附性。 (2) 抗体的浓度和抗体的质量是否合适。 (3) 是否滴加了Triton X-100, 因为Triton X-100具有穿透细胞膜的作用, 能让更多的抗体穿透细胞膜与抗原起反应。 (4) 抗原修复。众所周知, 多聚甲醛对抗原有封闭作用, 并且在神经系统中由于抗原表达量较少, 造成在免疫组化染色中需要配制较高浓度的抗体工作液, 造成抗体消耗量较大, 染色效果不佳[3]。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 脑组织的免疫组化操作虽然简单, 但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众多。因此我们就要按照上述规范的操作程序, 在操作过程中加强工作责任心和娴熟的操作技巧, 以获得赏心悦目的脑片。

关键词:免疫组化ABC法,脑组织,冰冻切片

参考文献

[1]巴迎春, 王廷华, 李明.用免疫组化ABC法做好脑片的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6, 14 (1) :58~59.

[2]詹合琴, 李生营, 尹志奎, 等.脑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技术中漂片法与贴片法效果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6, 23 (1) :9~11.

上一篇:场地照明下一篇:百货公司的数字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