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不等式有效教学

2024-10-14

数学不等式有效教学(精选11篇)

数学不等式有效教学 篇1

一、中职数学教学

1. 中职学生特点

中职学生大部分在初中阶段成绩不太理想, 数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中职教育阶段, 往往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 只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同时由于传统中职学校的教育理念的阻碍, 学生在课堂上很难真正学到知识点。

2. 中职数学教学的难点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 数学教学难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基础较差。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结合高考, 侧重于高考涉及知识点的讲授。

二、从高考数学题探讨中职数学不等式教学

“不等式知识是数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 反映了事物在量上的区别, 是研究数量的大小关系的必备知识, 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工具。”[1]不等式这一考点在试卷中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而且难度一般处于容易或中等层次, 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运用专业基础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点应对不同类型的题目。

1. 以浙江省2013、2014年高考数学题 (文) 为例分析

参考浙江省2014年高考数学文科试卷, 直接考察不等式这一考点的题目为第12题, 题型为填空题。题目为“若实数x, y满足x+2y-4<0, xy-1<0, x>1, 则x+y的取值范围是?”这道题考查的是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在课堂讲解过程中, 首先应当引导学生构建一个平面区域, 如⊿ABC, 并且令z=x+y, 在讲解到这一点时, 应当引导学生注意本题的问题“求x+y的取值范围”, 实际上就是就z的取值范围。同时解出方程组x+2y-4<0, xx-y-1<0, 得出C (2, 1) , 再解出第二个方程组x-y-1<0, x>1, 得出的结果为B (1, 0) , 平移直线z=x+经过点C时, 发现z在这时取得最大值为z=2+1=3, 而当直线z=x+y经过点B时, z取得最小值, z=1+0=1, 所以的范围是[1, 3], 所以x+y的范围就是[1, 3]。

其次是浙江省2013年高考数学文科卷第15题, 同样是填空题, 题目的考察点稍有变换, 但基本考察内容是一样的。题目为“设z=kx+y, 其中实数x, y满足x>2, x-2y+4>0, 2x-y-4>0。”通过和上题对比, 在课堂讲授时仍然是构建平面区域, 如图所示, 根据相关运算得出最终结果k=2。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可以将这两道题放在一起讲授, 因为两道题虽然考察的知识点差不多, 但稍有变化, 可以检测出学生是否已全面掌握知识点。

2. 课堂教学的侧重点

首先, 中职类学校授课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高考, 所以很多学校完全以考纲为目标来设置教学内容, 采取完全的应试教学。但是在前文我们已经提到, 中职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 完全按照考纲来教学的话会导致学生根本听不懂教师在说什么。“应试教学不仅违背了数学课素质教育和实际应用的功能, 而且学生实际掌握情况也很不理想,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2]所以教师应当在授课过程中从简到繁,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回忆过去学习过的知识。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要知识的传授者, 主体对象是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更加注意学生是否听懂了, 是否学会了知识点的变换运用。

三、总结

近年来中职学校中的文化课也不断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 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在高考报考专业时只能报考对口或者类似专业, 所以中职学生更需要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 数学作为高考科目中的难点, 教师在课堂教授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 适时改变教学策略, 在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 共同学习, 相互促进。

摘要:数学是高考科目中历来是受到老师、家长、学生关注的科目, 高考数学题的设置, 一般侧重于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考察以及通过变换题型而增加难度的题目, 不等式这一考点在高考数学中一般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 属于基础类题目, 对于中职学校学生来说应当是必须得到的分数, 所以在课堂中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成为了教师备课重点之一。

关键词:数学,高考,中职,不等式

参考文献

[1]陈瑞民.中职数学不等式性质教学的五化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06) .

[2]孔祥富.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动因分析及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3) .

数学不等式有效教学 篇2

这次公开课准备的比较充分,使得我这次的转正课能够顺利完成。第一次当着这么多前辈老师讲课,我显得紧张。特别是我们初一数学科组的各位老师建言献策,给了我充分的鼓励与帮助,充分展示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上课前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设计“不等式的性质”学习卷。在集备组的多次建议修改下,我把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运用不等式性质解简单不等式这三个内容整合到本节课;基本思路是:用比较数的大小引进不等式的概念;利用表格对不等式两边进行运算来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并展开小组讨论加深对不等式性质3的认识;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把不等式转化为 的形式(其实就是解简单不等式,但本节课还没出现“方程的解”这个概念)。

本节课用的是平行班,强调的是实用性。从新课到练习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小组讨论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性;为后续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自己在这节公开课吸取的经验是:

1、充分准备是保证。从怎么引入怎么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及探索性质都进行充分的准备,写了份大概的讲话稿,在脑海里反复演练,以帮助克服紧张情绪。

2、专业术语阐述不够清楚,需要加强。部分学生会对数量关系中的“不大于”、“是负数”、“是非负数”等数学术语理解不清,我只是从字面上给予解释,并没有对学生为什么出错进行深究,导致学生在复习回顾环节出错又在新课后的巩固练习出错。

3、对性质3这个难度的教学不够。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了对性质3的探索,但由于我对设计意图没有说清楚,导致有几个小组在不等式两边乘了不同的两个数来进行比较;对于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负数的教学完全回避了(我以为除法都可以化作乘法来做,所以讲乘法就够了),结果学生在遇到 化作 之类的题目都卡住了。

4、用式子表示不等式的三条性质一笔带过,备课还需要加强。我备课时认为这个知识点不重要,但后来听教研员说这里才是展示教学个性的地方,并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数学符号语言能力。

5、注意学生的反应。这个班平常回答问题等都比较积极。但这次他们也是第一次经历,学生也显得紧张,我没能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课堂气氛调动不出来。本节课是第九章的第一节课,内容安排的有点多,对于中下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但我没有在课堂及时的调整。准备在后续的课当中再反复训练,循环提高。

数学不等式解法的教学策略探讨 篇3

当前社会正在不断进步,民众在教育方面的关注变得更多。但这种关注,无形中会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我国针对该现象提出新课改解决方式,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学时更强调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特点,进而获得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方法。数学作为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也是如此。数学老师应该按照学生的特点设计获得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

1.数学教学中不等式的地位

在整个数学体系中,不等式属于难度较低的知识内容。不等式主要可以划分为非严格不等式与严格不等式两种。在大多数环境中,通过“=”、“﹤”与“﹥”连接在一起的不等式被称为严格不等式。通过小于等于及大于等于符号连接在一起的则被称为非严格不等式。

在教材中不等式有着极大的比例,同时其他数学问题中,也经常会使用到不等式。不等式在数学的其他问题中常常会被利用到,例如在函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还有平面向量等。关于这些类型的数学问题,我们常常可以使用解不等式的方法展开求解,若是要对这个类型的数学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有关不等式的知识。由此可知,不等式具备一定普遍性与广泛性。从试题类型看,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中都能出现不等式的计算。学生在学习运用不等式方式解题的时候,还能够锻炼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

2.中考对不等式的考察

在整个学习生涯内,中考是最重要的考试之一。目前中考涉及不等式的考点主要包括三种:第一,将不等式与图形结合在一起。遇到这种问题可以直接采用画图的方式展开求解,因为画图相较于其他方式来说成效更显著。第二种类型通常是考查学生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求解问题,虽然这两种类型基本保持一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存在无穷个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不等式通过数轴的方式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同时不等式解题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同的方式,简单举例来说,在不等式中比较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但核心的位置是变形过程,而变形过程又必须运用大量其他的相关知识,例如换元及几何图形法。因此在学习不等式的时候,还需要综合掌握更多其他知识。第三,通过不等式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求解。通常这个类型的试题都会相对比较开放,这个类型的题目在学生的能力方面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在试题之中遇到类似“如何使利益最大化”、“如何才能使效率有所提高”等的问题,一般都属于这个类型的问题。

在不等式2+a0的时候,解集为x>2,或是x<-2;若a<-2的时候,那么对应得到的解集应该为-2

根据上述题目,能够发现中考在学生不等式考察方面有着较强的综合性。换句话说,在解不等式题目的时候,不单单需要与不等式相关的知识,还应该了解大量其他知识,将各种知识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在中考内获得高分。因此后续老师针对不等式展开教学的时候,必须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学习,将不等式知识与其他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运用。

3.数学不等式教学策略

要开展好不等式的教学,必须制订一套较完善的计划。由于新课改的正式开展,教学效果有了极大的增强。按照课程要求知道,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按照每个学生的特性,设置得到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3.1整合不等式解法

在数学中不等式属于一项较核心的内容,同时也是考试中一定会出现的考点。学生要真正做好不等式的解题工作,就需要掌握不等式内的相关解题思路。根据题目的性质,判断解题应该使用的思路与想法,但这种方式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经接触过较多不同题型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因此学生在日常的数学不等式学习过程中,应该记录相关解题方式,积累经验。当考试环境中,遇到相关不等式问题的时候,举一反三,将其与其他部分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而帮助学生迅速解出答案。

3.2根据情况使用合适教学策略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了解班上各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若老师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与情况,就能制订得到更完善且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会根据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将其划分为能力较强的学生与能力较弱的学生。针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向其中添加部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若条件允许,可以运用单独指导的方式。

3.3突破教学难点

老师应该通过灵活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与数学不等式相关的例子,并将找到的例子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此不但能帮助学生学习不等式中的内容,还能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但该方法对老师要求较高:数学老师必须熟悉教材内的所有内容,同时具备自身独特的教学手段。在使用该方法以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若再遇到相关问题,就能直接自己寻找到答案,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教学最根本的含义。

结语

数学不等式在高考中有着重要地位。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应该注重自身思维能力的开发。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应该教给学生更多不同的知识,其不仅包括书本知识,还包括生活知识。同时老师还应该时刻注意,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如此才能制订更个性化及有效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不等式知识。

参考文献:

[1]何晃明.初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4(8):19.

[2]王东云.关于初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5).

数学不等式有效教学 篇4

一、数学思维的概念与重要性

(一) 数学思维的概念

数学思维是经过高中数学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而总结出的逻辑推理方法, 抽象概括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数学思维中有诸多分类, 使用较多的有直觉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即采用逻辑规律分析、推理、概括与论证数学知识的方法;形象思维即感知具体形象后充分认识数学;直觉思维即学生后天学习后生成的优良的判断能力。

(二) 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全面开展, 数学思维得到了重视, 因此在高中数学中需全面推广使用, 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进而培养创新思维。日常生活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 而且还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 教师一定要结合数学实践与理论知识, 确保学生学以致用。

二、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中的作用

(一) 直接思维

直接思维能力可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日积月累后可仔细观察数学并积极思考, 由此可快速找到解题思路且思路更加清晰, 在学习不等式时也更加愉悦与轻松。

(二)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属于基础思维方法, 因此学生一定要扎实掌握。加上数学具有抽象性与复杂性, 在学习不等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分层次观察, 并在分析过程中注重综合性, 由此有效概括, 进而再对学生的推理与论证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对各个细节的观察, 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此变复杂、抽象问题为简单问题, 再进行完美论证。逻辑思维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

(三) 发散思维

在不等式学习中使用发散思维即从不同角度讲解与分析数学问题, 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含义, 且在发散思维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角度不一, 学习乐趣更加深厚, 学习也更加灵活与生动。师生之间研究与探讨不等式, 不仅可促使教学目标得以完美实现, 还能够深化研究与理解不等式, 使师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 提升教学效率。

(四) 分类讨论

依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差异, 区分数学对象为拥有相应从属关系的类型不一的数学思维即分类讨论。在高中不等式学习中, 熟练掌握分类思想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独立获取知识能力以及知识整理能力, 进而可以促进学生调整知识结构, 完善知识网络。

(五)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即用数解形、以形助数对数学问题予以处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均存在数形结合思想, 比如图解法、几何题、数轴、向量法以及复数法。对数形结合思想予以充分使用, 可简单化复杂问题, 具体化抽象问题。因此在学习不等式的过程中需对图象、图形予以充分使用, 使学生对所学概念予以正确理解与掌握, 使学生逐渐理解数形结合思想与应用, 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化难为易。

(六) 函数方程

函数方程思想即解决数学问题时适当构造函数方程, 转化问题至辅助方程与函数性质进行研究的思想。可将不等式看成两个函数值不等的关系, 比如对f (x) =0进行求解时即找出函数y=f (x) 的零点, 对不等式予以证明时还需将函数单调性与换元考虑在内, 数列an通项可作为以n为变元的函数 (n为正数) 。在数学中一定要强调方程与函数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区分二者概念, 而后将转化关系说明。方程与函数思想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 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七) 化归

化归即结合主体已有经验知识采用类比、观察以及联想等方式转化或者变换问题, 一直到转换成可有效解决问题或者已经解决问题的思想, 即采用变化观点、运动观点、发展观点以及事物间联系与制约观点解决问题, 转换将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若能够对化归意识予以掌握, 就可对各种转化予以熟练掌握, 将未知变为已知, 将抽象化为具体。

三、结语

高中数学主要是总结、提升与概括数学知识, 密切联系于日后生活与学习, 且不等式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大, 学生掌握了不等式的有效解决方法, 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会深刻影响学生未来学习。因此, 在高中数学不等式的学习中一定要充分使用数学思维, 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摘要: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也频繁出现在高考中。本文将探讨在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中应用数学思维的主要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维,高中数学,不等式

参考文献

[1]靳国林.浅谈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解题策略[J].高中数理化, 2012 (10) .

[2]刘欢.巧证不等式培养新思维[J].课程教学研究, 2014 (3) .

[3]张雁.优化不等式放飞思维[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1 (14) .

数学不等式有效教学 篇5

由不等式教学谈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养成

届学生刚刚毕业,学校安排笔者接任新高二的数学课,一开始笔者认为与学生之间的配合脱节是因为相互没有完全适应.但半个月以来,从其练习和作业中发现很多让人难以理解的.问题:如区间的表示中出现“(3,-∞)”;计算结果中出现“(α2+β2=-7)”;

作 者:王德贤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兰炼二中,730060 刊 名:上海中学数学 英文刊名:SCHOOL MATHEMATICS IN SHANGHAI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数学不等式有效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不等式高考试题分析;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4-001-01

不等式的试题形式多样,涉及范围较广,因此,其在高中数学教学是一块较为模糊,教学难度较大的知识,学生对于不等式的运用以及对于不等式的作用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理解。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就是传统教学模式,其导致高中数学教学发展无法进步,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颇有难度,以及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偏低,而在高中数学教学版块中相对较为重要的不等式学习也就较为难以进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则需要对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得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高中数学不等式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向

不等式的计算以及不等式的学习是高中数学学习进展的基础之一,其在高中数学中占据的比重较大,因此,对其的学习也是各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不等式与高中数学其他知识版块都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对其进行考查范围较大,试题形式的限制也就较少。这些原因导致不等式成为数学高考中的新宠,其考查的形式以及内容多变,其常常出现在其他考点中,因此加大了数学高考的难度,也加重了高中对于这一知识的重视程度。其考查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换而言之就是其占据高考数学试题的整体范围,其考查的主要方向就是不等式与函数的结合、利用不等式计算最值、将不等式与方程组结合、将不等式与集合数列结合、将不等式与实际解答题结合等。因此造成不等式的应用难度增加,学生必须通过对此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灵活的应用不等式,从而简化数学的学习。

1.1 试题分析

在选择题中出现的不等式试题,通常以不等式的计算为主,如:设a,b,c∈R,且a>b,则( ).A.ac>bc B.< C.a2>b2 D.a3>b3这就是单纯考查考生对于不等式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在填空题中出现的关于不等式的试题一般以求解集、最值、范围为主,如:若点(x, y)位于曲线y=x-1与y=2所围成的封闭区域, 则2x-y的最小值为_________。这一题考查的就是学生的变通能力,需要学生将函数知识与不等式的知识结合起来,这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而不等式在解答题中的应用以及解法是最为复杂和困难的,也是得分率最低的,如:已知q和n均为给定的大于1的自然数.设集合M={0,1,2,…,q-1},集合A={x|x=x1+x2q+…+xnqn-1,xi∈M,i=1,2,…,n}.(1)当q=2,n=3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2)设s,t∈A,s=a1+a2q+…+anqn-1,t=b1+b2q+…+bnqn-1,其中ai,bi∈M,i=1,2,…,n.证明:若an

2. 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策略研究

通过对高中数学不等式在高考中分布的分析,从而了解高中数学不等式这一版块在高考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难度也在进一步提升,由此可见,加强不等式的教学力度以及优化不等式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2.1.重视不等式的教学

不等式教学质量提升的第一步就是将不等式的重要程度提升,首先教师需要明白不等式相关知识在整个高中数学的教学知识版块中贯穿始终,因此,打好不等式知识学习基础是极为重要的,其直接关系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教师还需看清现阶段高考试题的主流发展,其中不等式的分布越来越多。由此,加强教师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中不等式教学的重视程度。从而提出系统有计划的不等式教学方案,有效的提高不等式教学的质量。

2.2 改变教学模式

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阻碍作用,教师需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且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其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进行先进教学模式的引进,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考虑进行结合改进,在改进过程中加入自身教学的特色,从而使得教师容易接受以及应用。这样能够发展不等式的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全面的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2.3 .加强学生对于不等式的主动学习

明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频率。主要形式包括课堂讨论交流、课后主题作业小组研究以及层次性问题的探讨等,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性思维,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不等式的学习上更进一步,还能够综合发展学生能力。

3. 结语

对于各高中来说,数学教学是其教学内容中的一大难题,而学好数学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基础,其中较为重要一个基础版块就是不等式的学习。因此,需要进行不等式学习的教学探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和提高数学高考的平均分,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艳芳.高中数学不等式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3):37-37.

[2] 赵莉.高中数学不等式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1):21.

[3] 梁中军.高中数学不等式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3,(12):38-38.

初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策略探讨 篇7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许多教师在教学时, 仍然以自己为教学主体, 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 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学生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就会减少, 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懒惰、依赖的心理,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

2. 教 学方法单一 、落后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还是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讲, 学生听, 没有良好的课堂互动和交流, 教师不知道学生的想法, 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由于不等式有一定的难度, 采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 会使学生出现厌倦的心理, 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上也会出现问题, 不利于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初中不等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1. 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 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加强初中数学不等式的教学, 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就要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中, 以学生为主体,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 促进教学的开展.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就不能继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不等式的学习当中,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 激 发学生兴趣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在不等式的学习中, 有许多学生没有兴趣, 甚至是厌倦学习不等式, 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为了激发学生对不等式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通过问题的设置调动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 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问题时,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进行学习. 某公司的统计资料表明, 科研经费每增加1万元, 年利润就增加1.8万元, 如果该公司原来的年利润为200万元, 要使年利润达到245万元, 那么增加的科研经 费为多少万元 ? (1) 需要引入 未知数吗 ? 如果要 , 如何设未知数? (2) 如何建立关于未知数的关系式? (3) 为了更准确地表示它们的关系式, 可以借助表格来整理, 这个表格怎样设计? 如果把上题中的“年利润达到245万元”换成“年利润超过245万元”, 那么x又应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式呢? 通过问题的设置, 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问题展开分析, 从而进行不等式的学习.

3. 合 作探究 , 加深理解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与意识, 我们在不等式的学习中, 也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 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能力, 共同探讨问题, 总结结论, 使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更加深入. 合作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 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 在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 对问题展开探究. 根据等式性质1, 你能猜想一下不等式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吗? 你能通过实验、猜想, 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吗? 你能由等式性质2进一步猜想不等式还具有什么性质吗? 在不等式两边都乘0会出现什么情况? 如果a, b, c表示任意数 , 且a < b, 你能用a, b, c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表示出来码? 通过小组合作, 对问题进行探究, 使学生对不等式有一个新的认识.

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教师—黑板—粉笔”, 学生对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感到厌倦, 而且运用这种方法教学, 会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 没有生机.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 使学生对数学课堂感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图片、视频、故事等, 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开展教学, 使数学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 学习不等式性质的问题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父亲与女儿的一段对话, 女儿:今年我13岁, 爸爸42岁. 父亲:10年前是几岁? 10年后呢? 女儿:10年前……10年后……父亲:x年前, y年后呢? 女儿:……通过多媒体展示对话, 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促进不等式教学的有效开展.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不等式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 所以教师就要积极地采取措施, 促进不等式教学的有效开展,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温美华.论初中数学不等式教学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 (7) .

[2]郭成苇.例谈不等式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0 (1) .

数学不等式有效教学 篇8

使用一般的数学解题方法一般很难快速解答高中数学不等题目, 不等式的探究需要借助严密数学思维推理分析证明两式之间的关系, 这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快速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 使学生少走弯路, 也避免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于找不到正确方法所导致的厌学等情绪。 所以在平时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使用数学思维分析不等式题目的习惯,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数学思维的种类

高中数学思维主要有函数方程、数形结合、数学模型、化归、递推等, 这些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常见和关键方法, 尤其是在不等式的运用中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道数学题目不简简单单只是包含一个问题, 它所覆盖的数学知识面是很广的, 通过已知条件提出问题从而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 分数只是总结分析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方式, 教学者需要从学生答题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针对性地将数学思维渗透到教学中, 提高学生对数学思维运用的意识[1]。

二、数学思维在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

1.数形结合在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是指将数学和图像相结合, 使不等式中比较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 在题目y2+y-2>0中, 可以先将不等式化为 (y-1) (y+2) >0, 然后先将不等式看做等式, 得出两个解, 即y=1和y=-2, 然后根据不等式画出坐标图, 通过之前所得出的根画出不等式的图形, 从而快速得出不等式中y的取值范围。 这种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使坐标中的线和题目相结合, 提高学生对不等式解题方法的进一步认识[2]。

2.化归思维在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

题转化为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从而能够快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准确有效地解出不等式题目。 化归思维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多总结一些可以用化归思维解不等式问题的特点, 锻炼自己的观察和转变能力。

3.函数方程思维在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

函数方程是指在不等式的学习中, 将不等式的问题转变为函数或是方程来解,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 不等式和函数的单调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但不等式和函数方程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函数有自己定义域, 对应关系和值域。 教学中要教导学生从本质上区分清楚, 避免二者混淆, 可以采用函数坐标图像进行对比, 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分清函数和不等式的联系和不同。

4.分类讨论思维在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解题方法在不等式有关绝对值的问题中经常使用到, 这种解题方法能够简化含有绝对值不等式中的复杂关系, 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数学思维中的这些方法不是单独存在的, 有时候一道不等式题目中会使用两种或更多的数学思维, 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不要过于死板, 要根据解题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 使用相对应的解题方法。

三、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中的意义

1.使数学教学变得神奇并且具有吸引力

利用数学思维解不等式题, 为数学学习带来了捷径, 学生更容易找到答题方法, 在答题成功的同时给学生带来了成就感,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思维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之后除了在不等式学习中可以用到, 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是会应用到的, 比如物理、化学、生物也会有不同形式的运算分析, 数学思维的作用发展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为以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

2.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数学思维种类有很多, 在同一道题面前, 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解题想法, 这中间有对也有错, 在学生遇到解题障碍时, 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也可以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想法意见, 从而找到最佳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同时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能够带动一些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从而投入到学习中。

3.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数学思维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现在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解题过程中有时也会用到以往所学知识, 这就为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不仅需要学生的理解能力, 还考察了记忆能力及灵活运用能力, 这时教师需要教导和督促学生多对以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 也可以将一些典型的例题做成笔记, 平时多看看, 有助于在解其他题目时找到解题方法。

结语

数学思维在不等式教学中是一把利剑, 能够帮助学生斩断学习不等式中遇到的问题。 常言道, 师傅引进门, 修行靠个人, 老师只能将这种数学思维灌输给学生, 教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 而真正意义上能够掌握并很好地使用需要学生平日多做题、多练习, 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并能够找到方法很好地解决, 从而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摘要:数学是一门复杂并且神奇的学科, 高中阶段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不仅是将来升学考试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而且为将来的生活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等式教学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找到解不等式的根本方法, 才能有效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新课改后, 数学思维成为数学教学中的本质所在。本文主要论述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维种类, 数学思维在不等式教学中的运用及意义, 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数学思维,不等式,高中数学,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永兵.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 2015 (96) :51.

[2]彭知峰.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中的数学思维分析[J].学习障碍分析, 2015 (6) :22.

浅析高中数学中的不等式教学 篇9

1. 我国当前高中数学不等式的教学情况

1.1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不等式教学

高中数学中不等式的教学在受到教师带来影响的同时, 也受到学生造成的影响。根据相关的调查可以知道,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 其主要为 (1) 学生不可以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充分理解与融会贯通, 其经常会形成滥用的情况, 尤其在正负问题当中, 不等式运用得极其离谱。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在于, 少数学生的基础不稳定, 不能够把概念牢牢掌握, 甚至有些学生的运算能力非常差等等。 (2) 学生开展学习时不习惯形成数学思想, 可是对高中数学进行学习, 学生必须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相关的思维方式, 认识合适的数学思想。大部分学生依旧只重视对不等式知识的把握, 常常将其包含的数学思想忽略掉, 进而使学生不可以体会到数学专属的在思维与总结两方面的方法。学生们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知识, 但其不重视问题处理的思路, 仅仅依靠单纯记忆, 想要达到举一反三难度很大。

1.2 站在教师的角度看不等式教学

根据我国当前高中数学不等式的教学情况, 能够知道, 教师授课时产生不少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可以与新课标的要求相互适应,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课程改革的速度。分别为: (1) 学校设置的课程大多数不规范, 形式极其单调以及缺乏自主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原搬照抄教材上的内容, 并不可以使内容能够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由此形成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不到有效的调动, 进一步对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动力形成有害的影响。 (2) 教师设计的课程内容陈旧, 使教学遭受到阻碍的影响。教师开展授课时, 不讲究对学生进行指导, 其通常主要使学生对知识点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 在很大范围内限制了学生挖掘和培养其自身的数学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由此致使其达不到全面发展的局面。

2. 不等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高中数学的基础理论内容中, 不等式是其不缺少的部分, 可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在高中数学重起到的作用主要在于对不等式是否成立提供证明, 采取合适的方法将不等式的解计算出来, 并且将其应用在相关的数学内容中等等。根据上述的情况, 可以看出不等式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基础的角色。另外, 其在生活中使用到的领域非常宽, 可以把生活中每个方面不等的数学模型具体反映出来, 由此形成生活中非常多的知识均必须依靠不等式提供的帮助才可以进行有效的解决。此外, 数学思想可以对数学教学形成很大的影响, 属于其构成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而不等式却包含着大量数学思想, 比如说分类讨论、整体换元以及数图结合等多种影响很大的数学思想, 因此, 教师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将其牢牢把握, 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在我国高考重要内容中, 不等式占有一定的比例, 针对此情况, 教师对高中数学进行教学时必须提高其对不等式探讨的深度, 采取合理的方法将不等式的作用给全部发挥出来, 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3. 高中数学教学中不等式学习的方法

3.1 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活动如果缺乏学生这一主体就不可以开展, 对此,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尊重。教学实践在含义上不仅包括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 更重要的是在教师协助下令学生独自摸索、发现以及学习。由此, 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 必须区分侧重点, 尽最大的可能开发学生的潜能。授课过程中, 讲解从深到, 根据理据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另外重视合理地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 指导学生自己找出和总结规律, 课堂活动围绕学生而进行, 给其提供充足的时间以及机会, 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把知识掌握。

3.2 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在遵照新课标要求的前提下, 改变和完善其教学思想, 在授课时使用合适的方法, 引起学生对学习自动学习的兴趣, 另外其还需要把不等式知识和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 指导学生经过察觉生活里包含的不等式知识, 进而提高其使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充分体会到知识的多种用途, 推动其可以按照自己所学的知识, 对生活中面临的难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因此, 教师授课时, 必须完全更改过去使用相对落后的说教式教学方法, 重视进行具备探究性特点的学习。同时其还需要把过去由其把不等式性质罗列出来的方法改变为在其合理的指导下, 使学生个人找出不等式的性质。使用上述的方法, 不仅能够令学生可以深程度地了解知识, 同时还对其思维能力进行一定的培训, 给学生在数学思想渗透与培养两个提供合适的帮助。

综上所述, 高中数学中不等式的教学地位很重要, 其能够发挥的作用也不小。因此, 教师需要改变其过去采取的教学方法, 将不等式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重视把数学思想渗透到授课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指导型的教学。同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养成数学思想的习惯, 认真观察不等式知识, 刻苦学习, 形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从而将不等式知识理解并掌握。

摘要:不等式证明在高中数学内容中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其是非常多知识点的基础, 由此,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到很吃力。本文就不等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现状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提出了学习高中数学不等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

参考文献

[1]梁慧.浅谈不等式的证明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0 (08) :159-160.

[2]张蕴.中学数学不等式证明方法简述[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25 (13) :235-236.

数学不等式有效教学 篇10

一、数学思维概述

(一) 数学思维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一种概括性的思维方式, 是通过对经验的不断总结得出的逻辑推理规则和方式, 是对事物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高度抽象概括。数学思维主要分为三种, 即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逻辑思维主要指运用逻辑规律对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分析、推理和论证;形象思维主要指通过对具体形象进行感知来认识数学;直觉思维主要指学生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判断能力。

(二) 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近年来, 随着素质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全面实施, 高中数学教学越来越需要充分运用数学思维, 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并且能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数学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 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 要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充分发挥数学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传递时, 要更好地展示其数学思维, 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意义。

二、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现存的问题

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贯穿整个高中数学教学阶段。不等式通过研究事物数量间的关系, 使学生真正明确了事物数量的关系, 也有利于学生掌握高中数学的其他知识。在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中, 还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教学的检测方式, 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缺乏主动性, 教师的教学形式死板单一, 教学内容生硬的局面。对于不等式的教学, 教师虽然也将数学思维运用其中, 但是还没有在教学方法上得到根本的改善, 传统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学习不等式的积极性, 加上课堂中师生间的探讨不足, 导致出现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

三、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 逻辑思维在高中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

逻辑思维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基础思维方式,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逻辑思维方式进行更好的把握。数学是一门复杂的抽象的学科,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观察和综合的分析, 并进行整体概括,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论证和推理能力。学生在进行观察时, 需要对每个细节都进行观察, 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将抽象复杂的数学不等式问题更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逻辑思维的使用和培养,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学习数学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发散思维在高中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

发散性思维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从各种角度进行分析, 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数学教学的真正含义。教师使用发散思维进行教学, 可以有效增加学习的乐趣, 发散细微的教学能够使不等式的教学更加生动、灵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教师进行不断探讨, 能在有效完成不等式教学目标的同时, 加深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

(三) 直觉思维在高中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

直觉思维是一种后天形成的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 才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直觉思维的能力。直觉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不断积累, 对不等式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思考, 能够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学习不等式的过程更加轻松愉快。

(四) 其他思维在高中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除了上述的几种数学思维外, 还有许多其他的思维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思维方法并准确运用, 能够使高中数学不等式的教学过程更加丰富,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 同时学习气氛也更加愉快。对于高中数学不等式中的知识, 教师可以进行分类教学, 将不等式中的各个知识点进行仔细研究, 充分掌握各知识点的共性和特性, 并将各知识点分开教学, 不断提高学生整理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帮助学生完善不等式的知识结构, 带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系统。高中数学的不等式包括数与形的知识, 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和形进行结合, 才能够真正解决不等式中的难点, 使不等式中的问题更直观简单地显现出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与形的关系,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更复杂更抽象的不等式知识, 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 综合运用分析、整理、观察和归纳等方法, 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这更有利于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当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时, 也就能够更好地进行不等式的学习。

总之, 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数学思维在高中不等式教学中的重要性, 并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 针对数学思维在不等式教学过程中给出具体的应用方式, 通过对各种数学思维的灵活运用, 提高学生学习不等式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华占余.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不等式教学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 2013 (2) .

数学不等式有效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考试题,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

一、基于高考试题分析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的重要性

不等式是高中数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中不等式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不等式广泛的应用于整个高中数学中。在高中数学中不等式与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都有联系。所以说, 高中数学中不等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是不等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基于高考试题的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有效措施

数学高考试题中, 与不等式相关的试题较多。基于高考试题的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有效措施有:

1.培养学生解题的积极性

高考试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所以, 在日常数学不等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提高学生的各方面水平, 学生在面对不等式难题时可以头脑清晰的发散思维, 准确的分析问题, 从而了解问题所要考察的知识点, 进而有效解题。那么, 如何进行不等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思维、意识?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联系性和系统性, 不等式也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进行不等式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将所教授的不等式知识点与现实事物结合在一起, 使不等式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更好地进行不等式教学。例如, 在不等式教学中将人们行车结合在一起, 可以用不等式表达不同车辆在一段路程中车速范围, 这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不等式与事物, 也可以让学生理解不等式如何表达。在进行不等式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开展不等式教学活动, 如教学实验活动、教学实践活动等, 使学生在活动中对不等式知识产生兴趣,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解题的积极性。

2.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中, 不等式的运用会将其与函数、方程、三角、解析几何等结合在一起, 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思维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有信心的面对高考试题, 在对学生进行不等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题能力、数学思维能力, 促使学生在解答不等式试题时能够利用数学思维来思考和分析试题, 进而系统的、合理的、准确的解题。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师应当结合高中数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 选用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学生数学知识, 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不等式题型, 传授适合的解题技巧。长此以往, 相信高中生将会形成数学思维模式, 利用数学思维来进行不等式试题解答。例如, 已知非负实数x、y满足, 求解 (1) 在坐标系中画出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2) 求解z=x+3y的最大值。就此数学来看, 是将不等式与函数结合在一起, 考察学生不等式知识和函数知识。对于此数学试题的解答,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数学试题中寻找已知有用信息, 即x、y为非负实数其次, 要求学生运用不等式知识解答这两个不等式, 所得x、y关系可以解答第一个问题。再利用x、y在坐标轴上的关系, 可以解答第二个问题。所以说, 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题, 可以提高学生解题技能, 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将不等式教学生活化

上文以及提及高中数学中不等式知识与函数、方程、三角等知识都有关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加强不等式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可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更加准确的、快速的解答数学试题。但是, 不等式知识与其他知识联系在一起, 将会大大增加数学学习难度, 学生不易准确的理解和解答试题。对此, 笔者建议在对学生进行不等式与其他知识结合教学的过程中, 将不等式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放置在生活情境中, 从而简化知识,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其实, 将不等式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融合是非常适合的。因为, 日常生活中本就应用很多数学原理, 将学生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或情境搬到讲台上, 学生在学习不等式知识时不会产生陌生感, 同时生动形象的不等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准确的理解不等式意义, 灵活运用不等式。例如, 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利用不等式求解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可以将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假设某超市一种小商品在过去近20天内销售量与价格均为时间t的函数, 且销售量满足函数g (t) =80-2t (件) , 价格满足函数f (t) -20-1/2t-10 (元) , 求解小商品日销售额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通过小商品的引用, 可以使学生理解不等式最大值和最小值求解就是小商品一天之内销售额最大值和最小值, 促使学生更加理解不等式最值问题, 再循序渐进的引导学习不等式最值相关知识和习题, 可以牢固掌握不等式最值知识。所以, 在高中不等式教学过程中, 将实际生活融入到课程中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使不等式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并且将不等式与其他知识有效的连接在一起,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不等式知识解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不等式知识属于教学重点, 应当选择适合的、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学生, 使学生准确的、牢固的掌握不等式知识点。这样学生在面对不等式与函数、方程、三角等知识结合在一起的试题时可以运用不等式知识, 分析试题, 准确的解题。当然, 选择有效的不等式教学方法是比较困难的, 容易受高中数学教学中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 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对此, 笔者认为应当通过培养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将不等式教学生活化等措施来改善不等式教学现状, 提高教学水平, 为使学生数学水平增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惠淑.高中数学不等式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 2012

[2]庄琳.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 (中学) , 2013 (04)

[3]张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协作互动的教学策略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河北卷) [C].2010

上一篇:演播技术系统设计下一篇:环保产业迎来蓝海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