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效果

2024-09-18

运行效果(共10篇)

运行效果 篇1

采油七厂注水系统分为老区和外围, 老区注水系统采用注水站离心泵高压供水、单干管多井配水流程。由于运行时间较长, 已建的注水系统不能满足节能的要求, 目前存在以下几个较突出问题:站内注水泵压力根据所辖区块最高注水井压力需求而定, 注水压力虽满足小部分高压水井注水压力, 但远高于大部分注水井的压力需求, 造成注水压力损失过大, 能量浪费严重;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 存在部分无效低效注水循环;注水管道运行接近三十年, 注水管线内部腐蚀结垢严重, 管径变细, 管线摩阻增大。

外围注水系统采用注水站柱塞泵高压供水、单干管单井配水流程。由于柱塞泵参数基本相同, 无法实现调节能力, 只能通过阀门开启度调节注水量, 导致部分能量损失。

1 注水系统优化措施及效果

针对油田注水系统能耗现状, 通过能耗大调查, 认真分析, 采取综合节能措施, 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 加强注水结构调整, 控制油田低效无效循环, 积极探索应用节能新技术, 降低注水站、管道能量损失, 同时加强优化运行管理, 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为采油七厂油田注水系统节能优化运行提供了经验。

2011年注水量比2010年降低53.3×104m3, 注水耗电量比去年同期减少379.47×104k Wh, 注水单耗下降0.03 k Wh/m3。

1.1 减少低效无效注水循环, 实现源头控制

1) 加大水井方案调整力度。针对油田存在低效无效循环注入体, 以多学科研究成果为指导, 细化分层注水调整, 改善水驱开发效果。2011年实施水井方案控制注水调整243口井, 337个注水层段, 其中方案控水71口井89个层段, 日配注减少895 m3, 日实注减少934 m3, 截至目前已累计减少注水19.45×104m3。方案实施后, 共有对应的79口油井见到明显效果, 累计减少产液0.34×104t。

2) 开展“免测试层段轮换”周期注水。在外围油田开展了“免测试层段轮换”周期注水试验研究, 即每次只注一个层段, 其他层段投死嘴;根据年注水量要求, 确定单层段合理的注水周期;通过控制井口注水压力, 保证日注水量。通过优选试验区块, 试验区内共有注水井25口, 91个注水层段, 方案实施后, 平均注水压力下降1.76 MPa, 平均日减少注水152 m3, 年减少注水2.84×104m3。

3) 扩大外围地区周期注水技术应用规模。在外围地区新增加周期注水井62口, 与全年注水相比, 累计减少注水36.1×104m3;同时为控制含水上升, 降低油田注采比, 在外围油田老井区实施周期调整24井次, 累计减少注水2.68×104m3。

1.2 注水站节能优化措施

老区由于多年生产运行, 随着开发调整, 注水系统也在变化、调整, 部分注水站泵况与站外系统不匹配, 注水站泵管压差大, 站内能量损失严重。针对这种问题, 采取注水泵减级和安装前置变频来降低泵管压差及注水站内能耗。

葡1-1注水站站外注水系统所需注水压力为15.0 MPa, 而该站2#泵为10级泵, 泵压为17.9MPa, 管压差为3.4 MPa;2#注水泵减级并安装前置变频后, 泵压平均降低2.8 MPa, 泵管压差平均降低3 MPa, 日耗电平均减少3371 k Wh, 注水单耗平均降低1.8 k Wh/m3。

葡一联注水站2#注水泵减一级, 变频开始投入运行, 运行后, 泵压平均降低1 MPa, 管压平均降低1.1 MPa, 日耗电平均减少797.1 k Wh, 注水单耗平均降低0.06 k Wh/m3。

1.3 高压注水井优化措施

通过老区注水站注水井油压调查发现, 部分注水站为满足极少数高压注水井压力要求, 注水泵扬程均远远高于大部分注水井所需压力, 致使泵管压差大, 截流损失大, 能耗高。在葡一联地区开展注水系统管网优化运行, 对站外高压注水井采取增压泵增压措施, 满足高压井注水压力。

葡一联地区注水井井口最高油压为14.8 MPa, 最低4.3 MPa, 配水阀截流损失3.6 MPa, 能量损失严重。经分析该地区高于12.5 MPa的注水井23口, 占该地区注水井数的10.2%。

以12.5 MPa作为葡一联注水压力分界线, 高于12.5 MPa的水井采取单独增压, 一方面降低注水站内注水泵出站压力, 对注水泵进行减级, 安装变频器, 降低注水泵泵压, 使得泵压减为13.5 MPa, 此泵压可满足葡一联地区油压小于12.5 MPa的水井注水压力需求;对高于12.5 MPa水井, 在配水间内安装增压泵, 提高注水压力, 满足高压水井的注水需求, 同时降低注水站的出站水压, 节约注水泵的耗电量, 减少能耗, 年节约电量90×104k Wh。

1.4 注水管线射流冲洗

为了减少管路压降损失, 开展了注水管线空穴射流冲洗试验, 彻底冲洗管线, 提高注水管线内壁光滑度, 降低压力损失。当射流压力达到60 MPa以上时, 除垢效果极佳, 清洗速度较快, 除垢率达到98%以上[1]。经过对注水干线空穴射流冲洗试验, 统计管线前后压力损失, 可知冲洗后每公里注水干线压降降低0.1 MPa, 每公里注水单井管线压降降低0.42 MPa。在采油七厂部分地区对30.5 km注水管线采用空穴射流清洗技术, 降低管线压降, 达到注水管网节能降耗的目的。

1.5 优化生产运行

1) 加强柱塞泵的维修工作, 保证设备在良好状态下运行。采油七厂外围油田属于低渗透油田, 注水井注水压力高, 最高达到20 MPa, 采用低压供水柱塞泵增压注水工艺。由于柱塞泵运行中配件易损坏, 维修工程量大, 影响柱塞泵使用效率。为提高柱塞泵使用效率及保证注水井正常注水, 该厂与柱塞泵生产厂家签订协议, 所有柱塞泵都由厂家进行维修, 维修人员住在前线, 柱塞泵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维修, 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使柱塞泵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提高柱塞泵运行效率, 达到降低柱塞泵维修费用及节能的目的。

2) 抓好注水泵启停管理工作, 严格控制在用电峰值启停注水泵。为加强注水站注水泵运行管理, 运用科学管理办法, 降低注水泵耗电。注水站启停注水泵首先向主管部门汇报, 同意后方可启停注水泵;倒泵必须在用电平谷段进行操作, 注水泵在峰段时出现紧急情况, 停泵后及时汇报, 及时做好备用泵启泵前准备工作, 请示电调同意后方可启泵。

3) 细化注水管理, 满足油田开发方案需要。采油七厂部分地区属于低渗透油田, 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注水量和注水压力都会发生变化, 因此, 注水站在运行过程中, 应考虑不同时期运行不同参数的注水泵, 来满足注水压力和水量的需求。例如, 该厂某地区间注井较多, 冬季和夏季油田注水量差异较大, 注水站采用同一参数的注水泵运行, 就会造成冬季耗能大的问题, 因此, 为满足冬夏季正常生产要求, 采取对该地区注水站3台注水泵中1台注水泵进行减级, 由原来的10级减到9级。当夏季油田用水量大时, 运行10级注水泵, 满足注水压力和注水量的需求;当冬季油田注水量小时, 运行9级注水泵, 就能满足注水压力和水量的需求, 达到节能的目的。

2 结论及认识

采油七厂老区注水系统运行三十余年, 当年设计模式近年来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 系统能耗高, 运行成本大, 导致注水系统成为油田一个能耗大户, 年注水耗电占油田生产耗电比重逐年增长。通过今年采取的一系列节能降耗优化运行措施, 取得一些显著效果, 同时还有以下几方面工作需要继续努力。

1) 注水系统能耗是在水注到地下过程中发生的, 因此, 降低无效低效注水循环、实现源头控制是注水系统节能的关键。

2) 根据开发形势的变化, 部分注水站已不能满足油田节能形势的需要, 因地制宜地采取优化措施, 降低泵管压差, 减少截流损失是站内优化的必要措施。

3) 所辖高压注水井比例较小的注水站, 考虑单井增压措施时, 需进行增压泵增加耗电量与注水站减少耗电量的综合对比, 寻找临界值。

4) 对老区内部结垢严重的注水管线应定期冲洗, 减小管线内部摩阻, 提高管线光滑度, 降低压力损失。

5) 继续抓好注水泵启停管理工作, 严格控制在用电峰值启停注水泵, 达到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战军, 王汝广, 周峰, 等.注水管线物理清洗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7, 26 (12) :48-49.

运行效果 篇2

一、县支行反洗钱现场检查与行政处罚权分离的执法模式不利于其职责履行。《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金融机构违反本规定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按照《反洗钱法》第三十一条和三十二条的规定进行处罚。按照本规定,县级人行没有反洗钱行政处罚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县支行的执法热情和执法效果,不利于基层央行对金融机构进行反洗钱日常管理。

二、备案类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录入即生效的模式有待改进。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开立一般存款账户、非预算单位专用存款账户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条件的,银行办理开户手续,并于开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备案。这一备案模式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是:若开户行为完成存款任务,对部分不符合开户条件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开户,并在人行账户管理系统录入,等到人行收到相关账户备案资料后发现不符合开户条件,这时人行只能要求开户行进行销户处理。这样处理一方面加大了账户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给个别短期违规使用银行账户的人员提供了可能。

三、县支库业务操作流程对国库会计岗位的需求与人员现状矛盾。按照《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县支库必须至少设臵资金记账岗、明细记账岗、复核岗等8个岗位,并且其中有6个岗位相互不能兼任,但实际情况是县支库国库会计人员一般只有2—4名,绝大多数县支库只能确保记账、复核两

— 1 — 个岗位不兼任,其他岗位有时存在违规兼岗或岗位分工与实际操作不符的现象,这样不但到不达上级领导通过严密的岗位分工来控制风险的目的,还导致岗位不实,责任不清,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库资金风险隐患。

四、县支行国库会计业务系统多,操作员代码多,口令保管难。据统计,目前县支行国库会计股有近50个业务系统,每个系统一般都有3个以上操作员代码,股室成员平均有10多个操作员代码和密码,若将各类代码和密码设臵复杂,则难以熟记,影响工作效率,若设臵简单则不能满足口令管理要求。实际情况是县支行业务操作员口令强度大多不能满足上级要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建议:一是下放反洗钱行政处罚权,使县支行有较大的反洗钱管理权力;二是在账户管理系统增加备案类账户确认功能,对开户资料齐全的备案类账户只有经过人行账户管理员确认后才能生效,否则账户管理系统显示的账户状态应为“待确认”;三是简化国库会计岗位设臵,将资金清算记账和明细清算记账岗合并,只设记账、复核和会计主管三岗,其他岗位职责可整合到这三个岗位之中;四是整合国库会计业务系统,推行国库会计业务系统密钥登录制,给每个业务人员配发一个密钥盘,一盘一人,只要经过国库会计主管授权就可用自己的密钥盘进行相关操作。

人行宁县支行 罗会平

运行效果 篇3

摘 要 通过对某医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发现,中心活动类型不够丰富,活动效果基本令人满意,教师活动后收获“一般”。教师发展中心要加大理念宣传,为教师提供针对性化服务,提升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 教师发展中心 效果 调查

我校2011年9月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近年来陆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为了解中心活动的效果,寻求中心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展开了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效果调查。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课题组结合学校实际,采用自行编制的《教师发展中心活动效果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问卷印制150份,发放107份,回收91份,回收率85.05%,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96.7%。问卷经由各学院教学秘书集中发放,对象为各学院40岁以下专任教师。问卷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教师成长中心活动整体概况和活动效果,共14道題,以了解其活动对教师的影响程度。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女教师占多数,占61.4%;职称以讲师为主,占62.5%;学历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占69.3%;医学类和人文类教师各占38.6%。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活动概况

中心活动类型不够丰富,56.8%的教师认为教师发展中心活动类型一般,19.3%的教师还认为中心活动很少,只有4.5%的教师认为中心活动丰富。可见中心活动时间的安排得到了大部分老师的认可。62.5%的教师认为中心活动安排基本合理,28.4%的教师认为其比较合理。

(二)活动效果

(1)中心活动效果基本令人满意。教师对中心的活动持基本满意态度,各项评价项目“赞成”的比例偏低。培训教师的授课态度、语言表达和调动教师学习兴趣方面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但在课堂教学互动方面还有所欠缺;中心活动的内容距离教师的需求还存在差距;活动中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还不够深入,这一方面归因于活动内容不完全贴近教师需求,另一方面在于培训教师不能与参与者很好地互动。

(2)教师活动后收获“一般”。大多数教师(51.1%)活动后收获“一般”,说明多数教师认为中心活动给自身带来的效果一般,这与中心总体目标(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还存在差距。15.9%的教师认为活动后“经常”有收获,30.7%的教师认为活动后“偶尔”有收获,三者之间的人数差异较大。结合访谈得知,许多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未能长期坚持参加活动,所以活动效果对其来说不是很大。医学类教师活动收获较大,主要源于中心的活动大部分是围绕医学类开展的,而其他学科门类的较少。

教师由于教龄的不同,在知识背景、教学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不同教龄阶段教师在“提高教学技能”选择上有显著性差异。活动对教龄6~10年的教师成效最为显著,这可能与这个阶段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胜任阶段,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关。不同学科教师在“丰富了我的教学理论”、“促进了我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学习”两项选题选择上存在差别。两个题项从赞成程度(基本赞成、非常赞成)来看,均依次是医学类教师、人文类教师、理工类教师。这可能与医学类和人文类教师所在学院举办活动较为频繁有关。

(3)教师最希望参加的培训项目。教师最希望参加的培训项目首要是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培训,对教学基本功培训的需求最低,这可能与教师经过岗前培训,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教学基本功有关。

三、结论

基于上述调查分析结果,我们不难发现:从活动的整体概况来看,教师对活动的类型、时间安排等方面的态度处于 “一般”,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大多数教师活动后收获“一般”,说明多数教师认为中心活动给自身带来的效果一般,并且不同性别、年龄和专业的教师在此意见上达成一致。在活动的影响方面,结果显示:教师成长中心在影响教学理念、教学态度等方面达到显著效果。

教师发展中心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加大理念宣传。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不仅受个人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的影响,也受教师发展中心提供的环境和条件影响。目前知道教师发展中心的教师不少,但是真正了解其具体作用的人不多。因此,要重点加大对教师发展中心理念和作用的宣传,提高教师参与教师发展中心活动的积极性。第二,提供针对性化服务。不同教龄、不同学科的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需求不同,中心应该对此差异开展针对性服务。第三,提升专业化水平。教师发展中心应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用专业化的活动、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激发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别敦荣,韦莉娜,李家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3).

[2]别敦荣,李家新.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性质与功能[J].复旦教育论坛,2014(4).

[3]高捷.建设教学发展中心 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13(6).

[4]彭文娟.教师成长(发展)中心促进医学教师发展的研究[D].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运行效果 篇4

1 前言

炼钢工艺流程(图1)主要因所用原料而异,以铁矿和烧结或造球为基础时是用高炉生产铁水,而用直接或熔融还原获取铁料时,是采用以废钢和DRI为主的电炉流程。

2007年,生产原钢16.9亿t,其中高炉加BOF转炉生产的份额约65%。世界钢产量数字增长说明了烧结机对铁水生产及之后原钢生产的重要性。通过铁水增长量可以取得原钢生产的重大提高。废钢可获量是非常有限的。世界铁矿石产量从2000年的9.5亿t上升到2005年的13.6亿t。据铁矿石矿床状况,会采掘越来越多的粉矿和精矿需要烧结用于高炉操作。相应地,烧结和球团产量近几年也不断增长。

图2所示为2007年欧洲高炉厂家炉料成分百分比对照图。除了瑞典一个国家以外,所有高炉厂家炉料里都采用了大量的烧结矿,有利于廉价优质铁水的生产。

2 ROGESA烧结厂

过去的20年里,在欧洲没有新的烧结厂投产。因此,大部分运行的烧结厂已经相当的陈旧,厂与厂的环境设备差别很大,不过,在钢铁业里没有几家公司能够放弃烧结工艺,原因是球团供应不足。烧结厂的环境问题可在所需的范围内加以解决。

在ROGESA(扎尔钢铁公司)是两家炼钢公司合资企业,一家是Dillinger Huttenwerke公司,另一家是Saarstahl公司,现运行有两台烧结机(No2和No3)。表1给出两台烧结机的技术数据。总的烧结产能为500万t/a,No2烧结机抽风面积为180 m2,No3烧结机为258 m2。由于分别有不同的负压(100 mbar和140 mbar),生产率从No.2烧结机的29~32 t/m2.24 h到No3烧结机的36~41 t/m224 h有很大差异。

表2所示为新保罗伍兹(PW)载流吸收器(EFATM)新工艺必须完成的任务:应同时清除粉尘,SO2,HCI,HF和二噁英。为PW工艺做确定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工厂的设备在反应温度最佳化方面的灵活性和之后的消耗品减至最低。这样就可通过完成各项必需的排放限量实现设备的最佳成本操作。

3 法规方面

自从No2烧结机于1961年投产和No3烧结机于1981年投产以来,现有的烟气净化系统不再能够符合德国新空气净化法(TA-Luft2002)的实际排放物限制。当地环境机构随之要求重新制定烟气净化系统,以便符合新的法规,对No3烧结机达标规定最后期限为2006年7月,No2烧结机是2008年10月。烧结机废气排放限制近几年越来越严格。

当采用静电除尘器(ESP)作为最后除尘阶段时粉尘排放必须低于50 mg/m3(标准温度和压力STP)。不过,当采用另一种技术时,废气的粉尘含量必须保持在20 mg/Nm3以下。重金属排放根据其类别应为0.05~1 mg/m3(STP)。如果含酸性气体成分,则HF必须低于3 mg/m3 (STP),HCI低于30 mg/m3 (STP)和SOx低于500 mg/m3 (STP),NOx必须低于400 mg/m3 (STP)。按碳总含量计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必须低于75 mg/m3 (STP)。最后,二噁英和呋喃(PCDD/F)的限量是0.4 ng/m3(STP),不过,最终目标是达到排放量低于0.1 ng/m3 (STP)。直到现在,关系烧结厂操作人员安全的主要问题是粉尘,重金属,SOx和二噁英的排放,而400 mg/m3(STP)的NOx限量可能通过烧结原料和固体燃料的最佳化来达到。根据上述条件及考虑到现有装置所作改进肯定不能达到新限量这一点,ROGESA计划建一套新的烟气净化设施。

4 净化工艺

规划的依据是荒煤气及烧结厂废气的一般性能。新设施必须设计为600,000 m3/h(STP)湿气,气温为190℃,所含污染物数量应为:

-粉尘:95 mg/m3(STP),干态

-SO2:900 mg/m3(STP),干态

-HCI:19 mg/m3(STP),干态

-HF:3 mg/m3(STP),干态

-PCDD/F:3 ng/m3(STP),干态

ROGESA选择保罗伍兹EFA工艺用作所谓的管道终止解决法。与仍需运行的现有静电除尘器一起,ROGESA烧结厂新的载流吸收器技术由于其效率和前瞻灵活性,最后被认为是最好的和最佳的解决办法。

选择保罗伍兹工艺有下列原因:

-投资费用低

-操作成本低(12年后,操作成本将超过投资费用。)

-物质干态添加,因此没有粘结风险

-在温度范围方面灵活性很高,因此没有冷凝风险

-低温时脱硫潜力很大

-由于机械部件很少,维护费很低

-动力设备参考数据。

图3展示了PW载流吸收器技术原理,并显示了简化的工艺流程图。此工艺的关键部分是载流吸收器(EFA)。在EFA内部,设有与新鲜添加剂混合的循环物料流化床,为所喷的水蒸发和污染物清除创造了理想条件。

实测结果表明在EFA内部清除量大于90%而在过滤袋内小于10%。EFA本身是一个颇为简单的结构,包括入口管,也就是气体在此加速的喷嘴,以及扩散器和圆柱形管。在EFA内没有内部镶嵌部件。在扩散器上端,有一个回流喷嘴,交叉喷气体/固体流。由于流化床众所周知的极好混合条件,固体颗粒甚至在水流速大的情况下也绝对保持干燥。在固体颗粒表面上的一小层水蒸汽能使EFA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增强。

此工艺的另一主要部分是袋式过滤器,在图3中央大致可以看见此过滤器。纤维过滤器或袋式过滤器技术起初只是为除尘设计的,广泛用于电厂和焚化行业。最近几年,在用活化褐煤焦炭吸附二噁英和SOx用熟石灰Ca(OH)2进行SOx脱硫反应的基础上,最新开发成果提高了纤维过滤器脱二噁英和脱SOx的能力。现代纤维过滤器技术的典型特性如下:

-过滤器系统包括大量的布袋纵向分布在几个集尘室内,用于除尘。

-活化褐煤焦炭的添加用于吸附二噁英和重金属。

-熟石灰Ca(OH)2的添加用于脱硫。

-系统内粉尘颗粒循环嵌入袋子表层提高了除尘效率并增加了吸附剂的利用率。

Ca(OH)2脱硫效率主要取决于烟气温度,以及过滤系统内吸附剂湿度和停留时间。

在经现有静电除尘器(ESP)预净化和下游主管道风机后,废气进入新净化设施的载流吸收器。在吸收器下部喷嘴内气体加速并添加新的熟石灰Ca(OH)2和褐煤碎焦。同时,添加从袋式过滤器出来的循环物。添加剂和循环物质与烟气中的组分发生反应。

为控制温度,喷射35bar高压水,水被汽化并加快SO2这类挥发酸性组分的反应。粉尘未能烧结,但温度可一直保持在露点以上。

从袋式过滤器的漏斗出来,滤出物通过流化槽回流进入反应器,流化槽俗称“流体滑道”如图4所示。只有一小部分固体颗粒用残渣泵从系统抽出送到残渣储仓。净化后的废气用两台风机抽送到新建的烟囱里。该烟囱直径6 m,高度115 m,内侧有护壳或不锈钢壳。

表3所示为用熟石灰Ca(OH)2这种碱性化合物清除SO2,SO3,HCI和HF这类酸性气体组分的主要化学反应。

此工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添加剂的用量和残渣剩余量。这两项极大地影响操作成本。图5表示添加剂所需的数量以便满足SO2低于500 mg/m3(STP)和二噁英/呋喃为0.1 ng/m3(STP)的实际法规和保证范围。

吸附剂的循环和产物的反应是此工艺的一个重要优势。此工艺特点是使所需消耗品最佳化和达到最低限制。根据计算,预计消耗大约300 kg/h熟石灰和约30 kg/h活化褐煤。残渣量预计达到600 kg/h,必须在ROGESA场区填埋在地下,直到找到废物处理的别的解决方法为止。不过,正在研究最佳化处理工艺。

EFA工艺整个控制由三条闭路控制电路控制:

-在吸收器内控制流化床压力损失以便在改变烟气流量时保持循环物料固定单位流量(达1 kg/m3(STP))。

-借喷水量控制吸收器出口废气温度。

-通过添加新鲜熟石灰控制净化气体内的SO2。按与熟石灰Ca(OH)2固定比例添加活化褐煤。

5 操作结果

现场活动开始于2005年4月。图6所示为新设备捏合概况视图及其基本部件,如添加剂的储仓,载流吸收器,袋式过滤器和鼓风机等(在图背面)。设备布置非常紧凑,以便使建设所需场地面积最小化。烟囱设计用于2套设备所定位置能使第二套设备很容易连接。

在设备进气量,袋式过滤器材质,闭路控制电路参数结合自动化系统调整各方面不同问题得到解决后,已达到净化气体的更低排放量(表4)。

最佳化还在进行中,取得的操作结果非常看好,特别是在消耗品方面。使消耗品数量降低到最低的改进意味着在操作成本上直接节省费用。基本工艺原理即物料循环回流是在靠最大限度加快反应速度使操作成本最低和消耗品最少的最重要步骤之一。化学计算比值如表4所列是最佳化的非凡业绩。最后在两方面产生重大的节约:大量减少熟石灰加褐煤的使用和大量减少反应产物的填埋。

No3带式烧结机改造,提高了烧结矿产量,但在空载烧结机停机后再启动当中产生一个主要问题;即产生远远大于700,000 m3/h(STP)的烧结废气量。此情况将证实废气净化设备容量过小。为改变这种情况,ROGESA公司决定将EFA接到No2烧结机。

图7所示为ROGESA烧结机上的新保罗伍兹煤气净化设施。可以看到主厂房和厂内设备。此设备前面的空场准备用于No3烧结机将要用的第二套烟气净化设施。

6 EFA技术的其它订单

上述操作结果表明通过降本打压能创立最经济的工艺。因此,这些是非常好的操作结果和消耗数据导致保罗伍兹EFA技术得到两个以上的订货:

-德国Salzgitter的Salzgitter Flachstahl公司Nol烧结机。

-德国Dillingen的ROGESA公司No3烧结机

7 总结和前景

烧结厂是炼铁生产链的重要环节。不仅生产作为高炉含铁炉料的烧结矿而且还循环利用大量有价值的二次原料避免其填埋。

不过,关于废气排放的污染物,环境部门已连续和严格地制定法律。ROGESA为承担这种社会责任而选择的方案是所谓的“管道终止”法,此项技术保留现有静电除尘器,然后增加喷射工艺,也就是用熟石灰和活化褐煤焦操作的载流式吸收器。布袋式过滤器提高了二噁英的吸附量并清除了粉尘。采用此设备,使ROGSEA烧结机掌握了废气和烧结厂废气净化的最新环境开发成果。No3烧结机订购了第二套EFA设备并已于2010年中期投入运行。EFA项技术已成为烧结厂脱硫,除尘和脱二噁英的里程碑。

运行效果 篇5

关键词:底质改良;主成分分析;总氮;总磷

中图分类号: S96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0-0468-03

底质改良机是近年新研制的一种用于改善淡水养殖池塘底质和水质的渔业机械设备[1-3],主要利用光能在水产养殖生产季节将淡水池塘底部泥水混合物提升至池塘表层,从而利用淡水池塘底泥沉积物中的营养盐供池塘表层水体中藻类光合作用;一是改善了淡水池塘底部的厌氧环境,促进氮、磷营养盐的释放;二是提高池塘水体中的藻细胞密度,从而提高了池塘的初级生产力。目前,对底质改良机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对其运行效果评价还仅限于对水体中营养盐的初步分析[4];深入分析底质改良机运行效果极为重要,对底质改良机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原来的变量重新组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变量来代替原来变量,利用几个较少的综合变量反映原来变量的一种统计方法,从而达到降维目的;主成分分析已广泛应用在许多领域[5-7]。本研究通过对池塘水质和底质营养盐的客观统计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科学评价底质改良机运行效果,以期为底泥改良机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底质改良机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自行研制,主要由水面行走装置和提水装置组成(图1),水面行走装置沿钢丝绳索做来回双向的直线运动,提水装置围水面行走装置做圆周运动,从而使得底质改良机在池塘表面形成螺旋状的运动轨迹(图2)。

试验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池塘生态工程研究中心进行。选取标准化养殖池塘作为试验塘,池塘长50 m、宽 100 m、深1.7 m,主养鳊鱼成鱼,配养草鱼、鲢鱼、鳙鱼。试验期间池塘正常投喂饲养。

1.2 试验方法

选择天气光照较好的时间,每个晴天上午(08:30左右)开启底质改良机,每累计运转3 h后用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水样。具体运行时间见表1。

采样点确定:试验池中选择3个样点,3个样点均匀分布在改良机的运行轨迹上。

水样采集:分表层、中层、底层3 层采样,利用2.5 L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3层的水样后混合,3层水样的均匀混合样作为各个样点的水样。每次采得水样用2个0.5 L采样瓶收集,一瓶用鲁哥试剂固定后带回实验室分析藻细胞密度,另一瓶用于分析水中营养盐浓度。

1.3 指标测定

采得水样的保存及处理严格按照《水和废水监测方法(第4版)》[8]执行。测定水质指标包括水中氨氮(NH3-N)、亚硝态氮(NO2-N)、总氮(TN)、溶解性总氮(DTN)、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活性磷(SPR)、化学需氧量(COD),底泥中TN、A-P。NH3-N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NO2-N采用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测定,TN、DTN采用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TP和DTP采用钼黄法测定,SPR、COD采用HACH试剂盒测定。

1.4 数据分析

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初步统计处理,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3.0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按分值大小进行排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运行时间下底质改良机对池塘水质、底质营养盐的影响

底质改良机对池塘水体和底泥中营养盐的影响见表2,随着底质改良机累积运行时间的延长,池塘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态氮、总氮、溶解性总氮、CO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与 0 h相比,设备运行54 h 后池塘水体中NH3-N 值增加了220%、NO2-N 值增加了957%、TN值增加了34%、DTN值增加了46%、COD值增加了28%,而水体中总磷、溶解性总磷、活性磷,池塘底质中总氮和速效磷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0 h 相比,设备运行54 h 后水体中DTP值降低了36%、活性磷降低了12%,池塘底质中TN降低了82%、速效磷降低了19%。水体中TP值变化不大,与0 h 相比,设备运行54 h 后水体中TP增加了11%。表明底质改良机在养殖池塘中运行一段时间后,能够促进池塘底泥中营养的释放,提高养殖水体中营养盐的指标,并且氮的释放效率明显高于磷的释放效率。

2.2 主成分分析

利用不同运行时间的池塘水体中营养盐指标为样本,以10个营养盐指标的标准化值来进行样本分析,在数据分析时利用SPSS软件analyze菜单中的factor过程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表3),从表3可以看出,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39.161%,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7.081%,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2.903%;前3个指标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69.146%,表明这3个指标已经包含了原始样本矩阵中69.146%的信息,可以说明底质改良机运行效果评价。

各主成分线性表达式中原始指标的系数取相应特征值对应的正规化单位特征向量即可。因此,构造3个主成分F1、F2和F3如下所示:

F1=-0.388X1-0.326X2-0.292X3-0.224X4+0181X5+0.413X6+0.398X7-0.032X8+0.355X9+0.345X10;

F2=0.189X1+0.448X2+0.094X3+0.086X4+0.483X5+0.132X6+0.393X7+0.519X8-0.207X9+0.171X10;

nlc202309010034

F3=-0.093X1+0.138X2-0.417X3+0.216X4-0.489X5-0.227X6-0.134X7+0.533X8+0.195X9+0.347X10。

从表4可以看出,在第1主成分的特征向量中,特征向量值较高且为正的营养盐指标有水中溶解性总磷、水中活性磷、底质总氮、底质速效磷。特征向量值较高且为负的营养盐指标有水中氨氮、水中亚硝态氮。在第2主成分的特征向量中,特征向量值较高且为正的营养盐指标有水中COD、水中总磷,而总方差50%以上的贡献来自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可以认为底质改良机对池塘水中溶解性总磷、水中活性磷、底质总氮、底质速效磷、水中氮氨、水中亚硝态氮和水中COD影响较大。

第1主成分贡献最大的是水中溶解性总磷,负荷量为0817,其次是水中活性磷、底质总氮、底质速效磷,负荷量为0.787、0.702、0.682,可以认为,第1主成分基本代表是水中溶解性总磷、水中活性磷、底质总氮、底质速效磷。第2主成分贡献最大的是水中COD、水中总磷,负荷量为0.678、0.631,可以认为,第2主成分基本代表是水中COD和水中总磷。第3主成分贡献最大的是水中COD,负荷量为0.605,可以认为,第3主成分基本代表是水中COD。

将各特征向量数据中心化和标准化后,各主成分得分见表5,第1主成分得分最高的是底质改良机累积运行0 h,第2主成分得分最高的是底质改良机累积运行24 h,第3主成分得分最高是底质改良机累积运行51 h,根据各主成分得分值和表3中方差贡献率,可以得到底质改良机在不同累计运行时间条件下的总得分(表5),底质改良机在累计运行6 h后,得分最高,对池塘水质、底质营养盐的影响最大。

3 讨论与结论

从不同运行时间下,底质改良机对池塘水质、底质营养盐的影响来看,底质改良机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总氮、溶解性总氮COD,降低水体中总磷,溶解性总磷、活性磷,并且降低池塘底质中总氮和速效磷。总体来说,氮营养盐呈上升趋势,磷营养盐呈下降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对池塘底部泥水混合物的扰动可以促进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9],但也有研究表明,对池塘底部泥水混合物的扰动加速了微生物对营养盐的转化作用,降低水体中营养盐指标[10],池塘水体中的营养盐释放和聚集取决于扰动频率和扰动量[11],本研究中底质改良机旨在扰动水体促进底质中营养盐的释放,提高水体中营养盐,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

底质改良机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池塘养殖底质污染问题和提高养殖投入物质的转化效率[3,11],池塘水质和底质营养盐指标是底质改良机性能的量化指标,本研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底质改良机对池塘水质、底质中营养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前3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反映底质改良机对氮磷营养盐的影响,第2主成分反映底质改良机对水中有机物的影响。表明底质改良机对池塘溶解性总磷、水中活性磷、底质总氮、底质速效磷、水中氮氨、水中亚硝态氮、水中COD影响较大,底质改良机主要影响了底泥向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释放,其次是底质改良机对水中有机物浓度的影响。

为使研究的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研究中选取的运行时间较长,所考察的水质、底质营养盐之间关系复杂,如何量化底质改良机不同运行时间条件下运行效果的综合评价比较困难,本试验通过对不同运行时间条件下底质改良机对水体及底泥中营养盐影响进行主成分分析,从10种营养盐中提取了3个主成分,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底质改良机对水体及底泥中营养盐影响的综合评价得分,综合评价得分高低表明了底质改良机在不同运行时间条件下的效果,最终得出底质改良机累积运行6 h后,运行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田昌凤,刘兴国,张拥军,等. 池塘底质改良机的研制[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22(4):616-622.

[2]刘兴国,徐 皓,张拥军,等. 池塘移动式太阳能水质调控机研制与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9):1-10.

[3]程果锋,刘世晶,田昌凤,等. 太阳能池塘底质改良机的机械性能研究[J]. 渔业现代化,2013,40(3):31-36.

[4]田昌鳳,吴宗凡,朱 浩,等. 太阳能池塘底质改良机运行效果初步研究[J]. 渔业现代化,2013,40(2):6-11.

[5]Lib Y,Weim B,Shen A L,et al. Changes of yields,soil. Properties and micro nutrients as affected by 17-yr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J]. Journal of Food,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2009,7(3/4):408-413.

[6]Yin Y,Tian X.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drinks by a gas sensors array and combination of the PCA with wicks distribution[J]. Sensors and

Actuators,B,2007,124(2):393-397.

[7]Probola G,Zander L. Application of PCA method for characterisation of textural properties of selected ready-to-eat meat products[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07,83(1):93-98.

[8]魏复盛.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9]罗潋葱,秦伯强,胡维平,等. 不同水动力扰动下太湖沉积物的悬浮特征[J]. 湖泊科学,2004,16(3):273-276.

[10]李大鹏,黄 勇,李伟光,等. 底泥扰动对上覆水中磷形态分布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2):279-284.

[11]刘兴国. 池塘养殖污染与生态工程化调控技术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张 静,郭 辉,韩长杰,等. 新疆玉米主栽区机具优化配备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0):471-473.

运行效果 篇6

黄河基层单位饮水安全困难多属县级河务局下设的基层管理段、闸管所和工程管理班等, 地理位置偏僻, 交通不便, 经济比较落后, 居住地点分散, 饮水安全工程多数用黄河水、附近村庄拉水和借用相邻村庄的农田灌溉水井解决饮水问题。

据相关调查, 由于基层单位饮水安全的根本问题在于水质、水量和水源不安全, 为了充分考虑当地特点、职工人数、水源、水质等情况, 选择适宜的工程建设形式。对水源的选择以及供水方式的选取进行科学、合理设计, 确保供水安全、可靠。功能使用要求是最基本因素, 在确保供水安全、可靠的前提条件下, 供水形式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尽可能节省工程投资, 降低造价、通过合理的设计降低运营费用。

2 饮水工程的实施措施

为使基层单位饮水的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是, 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 既要考虑当前, 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 又要考虑水质。要十分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 确需开采深层地下水时, 一定做到采补平衡, 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二是, 要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要根据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基层单位职工居住地确定工程建设标准, 建设资金要充足, 工程要配套, 质量要达标。再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运管单位和基层职工选择工程形式和建设方式。

三是, 要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水量水质并重, 防治结合,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一是, 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 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 制定保护办法, 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 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 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 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二是, 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 对于具备集中条件, 但存在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 可以建自来水工程, 对水源受到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 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基层单位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设分散式供水工程。

四是, 加强水质检测建设。为保证饮用水水质, 应加强水源, 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

五是, 防治并重, 综合治理。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中, 要坚持水源保护与水质处理相结合, 特别加强了饮用水源地保护, 积极协调卫生、环保国土等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村组对饮用水源周围严格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 水源地附近禁止发展高污染企业, 防止和逐步减轻对饮用水井周围的污染, 让职工喝上满意水、安全水。

3 饮水工程运行管理

管好用好饮水安全工程, 是使工程保证正常供水, 充分发挥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以来, 重建轻管的问题一直是黄河基础设施工程建后管理的弊病, 为保证饮水安全的可持利用, 保障饮水安全, 必须按照黄河基建工程模式加强运行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管理过程中, 必须进行维修养护, 确保正常供水, 发挥其效益。

3.1 取水工程包括引水渠、取水池、管道等, 引水渠, 取水池, 管道应经常进行检查, 防止进入管道造成阻塞。排沙孔应定期冲沙。冬季要防止冰冻损坏管道。一般采用防冻措施是打开水龙头, 让水流畅通, 但要防止浪费。

3.2 净水工程的管理, 净水工程在整个工程系统中不可轻视的一部分, 为了保持水质良好, 水源水必须经水质化验, 根据水质化验情况进行水质处理, 才能进行供水, 确保饮水安全。

3.3 调节池、供水池的工程管理, 供饮用水的饮水池应保持不跨不漏, 在运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水池要修成封闭式的。一是, 安全;二是, 卫生。

3.4 配水管网管理, 配水管网工程是饮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根本。它是连接水池到集中办公地点或生活区的管道, 管道线的开挖深度土方地段, 要求开挖深度和埋深要达70cm以上, 管道安装要合理, 在运行中要加大寻查力度, 防止人为破坏, 发现漏水、暴管、破例等要即时处理, 不能影响正常供水。

4 运行效果评价

基层单位饮水工程的建成, 使得基层管理单位的饮水条件和饮用水水质发生了深刻变化, 结束了他们长期饮用不洁水的历史, 职工的健康得到了保障, 改善了基层单位的人居环境。基层单位饮水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 关系到基层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水利部、黄委和省局等各级领导对基层单位饮水工程的建设十分重视, 在实施饮水工程的过程中, 参建各方从规划、落实资金、选址、建工程, 始终把服务基层职工放到第一位。基层单位饮水工程顺利完工, 得益于领导重视, 安排扎实, 制度健全, 强化管理, 为以后的基础设施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摘要:黄河基层单位饮水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使基层职工长期从饮水不安全中解脱出来, 从而保障基层职工的身体健康, 促进治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基层单位饮水的实施, 有利于黄河防汛治理工作快捷、高效、顺利的开展, 也有利于治黄人才的引进, 更有利于开创治黄工作新局面。

运行效果 篇7

我国日间手术发展起步较晚, 我国香港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日间手术.而内地则起步更晚, 从2005年开始, 天津、武汉、上海、成都等地医院陆续开展。虽然手术量还很少, 但是上升势头明显。

日间手术具有很多优点, 它缩短了病人等待手术的时间, 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对儿科患者而言, 避免了在不熟悉环境中过夜所存在的弊端, 是一种颇受患者欢迎的手术方式。且改善了患者“住院难, 手术等待时间长”的困境,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 看病贵”的现状。

本文以长春市某三甲医院三种疾病的门诊手术与住院手术为样本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日间手术运行模式的效果及对医疗费用支出等方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影响。从医保政策层面提出优化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长春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日间手术模式下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1761例为日间手术组, 同期非日间手术收治 (即住院治疗) 的1512例患者为住院手术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1.2.1 基本实施情况

日间手术室地点选择在急诊科, 增加急诊科手术室无菌术间、开放术间和相应的辅助房间, 手术、麻醉设备及医疗器械的配备与中心手术室相同。增加日间手术病房。由科主任管理配备日间手术室及病房人员, 设专职麻醉医师、专职手术医师、住院医师和专职手术室护士, 其余事宜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协同负责。

1.2.2 日间手术程序

按照表1步骤, 实施日间手术:

1.2.3 日间手术的管理

日间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得到直接的医疗照护相对住院治疗要少, 要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贯穿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规范化保障体系必不可少。

为此医院建立了手术、医师、患者的准入制度, 以及入院前、出复苏室、出院的评估, 抢救、转住院、延长出院等应急方案, 以及患者离院后随访制度。

同时, 结合纳入日间手术病种的变异相对较小、患者基础疾病少的特点, 将病种临床路径引入日间手术。入院评估及指导、术前准备、术中的麻醉用药、术中监护, 术后的麻醉复苏、健康宣教、出院后的随访内容、出院后健康指导书等均规范化管理。既确保了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得以有效实施, 又有效衔接了日间手术诊疗活动过程中门诊、手术、病房医生、评估预约、病房、随访护士的工作, 实现了医疗活动的细分与整合。

1.3 统计指标

对手术患者的基本住院情况进行统计和核算, 指标具体包括等待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人均住院费用、费用支出组成 (即患者自付费用和医保支出费用情况) 等。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和分析。全部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 , P<0.05则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统计

手术组的平均等待时间和住院日为3.13±0.72d和4.50±1.13d, 日间手术组患者手术的平均等待时间和住院日为0.42±0.11d和1.21±0.17d, 表明开展日间手术后平均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都能有显著下降 (P<0.05) , 具体数据见表2。

日间手术组和住院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2.2 住院费用统计

从住院费用统计可以看出, 住院手术组总费用高于日间手术组 (P<0.05) , 但住院手术组个人支出费用小于日间手术组, 医保承担的比例大于日间手术组 (见表3) 。

日间手术组和住院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3 讨论

3.1 日间手术模式开展的必要性和优势分析

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型医院, 而老百姓到大医院“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到知名医院手术更是一床难求。日间手术缩短了住院时间, 无疑是提高医院服务效率的一种选择。目前, 国内只有北京、天津、武汉的部分医院尝试了这种新的手术管理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 日间手术可能成为中小择期手术的发展方向[2]。

近年来, 随着医疗费用不断攀升, 整个社会“看病贵, 看病难”的问题越发突出。目前, 大多数地区职工医保是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其中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住院费用, 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普通门诊费用。而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没有个人账户, 在门诊治疗只能自费[3~5]。这部分患者如需手术, 为寻求报销一般会选择住院治疗, 加剧了大、中型医院普遍存在着患者“住院难, 手术等待时间长”的问题。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 手术的风险逐步降低, 不住院在门诊就能高质量的完成手术成为可能。这样的手术方式既可以发挥门诊地治疗作用, 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减轻经济负担, 又有利于充分利用医院床位资源, 完善现有医保管理制度。本文统计结果显示, 住院手术组的平均等待时间和住院日为3.13±0.72d和4.50±1.13d, 日间手术组患者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日为0.42±0.11d和1.21±0.17d, 证实了日间手术能有效缩短平均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

3.2 不同医保类型影响患者手术种类选择

本组统计数据显示, 住院手术模式人均总支出为1210.2±593.1元, 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患者人均总支出为921.1±371.3元, 表明从总费用上来说, 日间手术模式可降低总支出。但是, 日间手术患者自费部分占比较高。非日间手术患者医保承担费用占总支出费用的79.70%, 而日间手术模式患者医保承担费用仅为71.60%。其它文献研究与本研究结果类似[6,7]。对患者医保类型分析发现选择日间手术的多为职工医疗保险患者, 主要是省医保和市医保, 而选择住院手术的多为新农合、外地转诊医保、居民医保患者。而新农合、居民医保、外地转诊医保患者没有个人账户, 在门诊治疗需全额自费[8~10], 为寻求报销, 他们倾向于住院。正是由于这一原因, 虽然目前日间手术可加快病床周转率, 提升床位利用率节省更多医疗资源, 但还是有一部分患者为了降低个人负担, 更多享受医保, 宁愿选择住院治疗而非进行日间手术, 这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 是开展日间手术的障碍。

3.3 加强日间手术普及率的政策建议

随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 医院的资源合理利用问题日趋明显, 床位压力不断增加, 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为复杂的形势[5]。而成立日间手术病房, 减少病人治疗费用, 降低病人住院均次费用和住院天数, 可以切实满足短期手术患者的医疗需求。面对当前医保参保人员不断增加的形势, 如果在开展日间手术治疗的基础上, 能够将医保统筹报销与门诊日间手术相结合, 在政策和宣传引导下, 会有更多的医保患者主动选择在门诊日间病房进行手术[11~13]。因此, 从政策角度来说, 国家应当不断提升新农合、居民医保待遇, 大力推进门诊统筹、城乡统筹、地级统筹, 使得转诊医保、新农合、居民医保患者在门诊享受同样的报销。2011年度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件指出:“在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增强保障能力的基础上, 应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 积极开展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因此, 适当扩大门诊医保统筹的范围, 针对一些医保患者短期手术, 设立门诊日间手术病房, 是符合我国医改要求和医保发展所需要的。并且, 医保患者在日间病房手术享受医保统筹待遇, 且日间病房的手术费低于住院手术费用, 可以有效的节省医保基金, 有利于医保资源的合理利用[14]。

一次风压优化运行的节能效果分析 篇8

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3、#4机组为2×600MW亚临界控制循环汽包炉, 燃烧系统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四角切圆布置。各配有上海鼓风机厂有限公司生产的两台100%容量PAF19-14-2型动叶可调轴流式一次风机, 6台北京电力设备总厂生产的型号为ZGM123G的中速磨煤机。

原有控制逻辑中一次风压由一次风机动叶进行调整, 根据锅炉主控指令经函数计算而来, 一次风压相对较高, 磨煤机热风跳门开度较小 (40%-60%) , 节流损失较大。

通过修改一次风压控制逻辑, 降低现有一次风压母管设定值, 增大磨煤机热风门开度, 减少节流损失进行着手进行分析, 有一定节能潜力可以挖掘。

2 改造方案

2.1 修改一次风压控制逻辑

修改一次风压控制逻辑, 由锅炉主控改为跟踪运行磨煤机最大煤量, 如图1所示。

2.2 降低一次风压, 增加磨煤机热风门开度

针对磨煤机热风门的节流损失, 做了在不同负荷下降低一次风母管风压使磨煤机热风调节门尽可能全开试验, 以期得到不同煤量下对应一次风压最优化定值, 如表1所示。

经过以上试验, 确定了一次风压与煤量的对应关系即为:当给煤量为20 (t/h) 时, 一次风母管压力为5.9 (KPa) ;当给煤量为40 (t/h) 时, 一次风母管压力为7.0 (KPa) ;当给煤量为50 (t/h) 时, 一次风母管压力为7.6 (KPa) ;当给煤量为60 (t/h) 时, 一次风母管压力为8.0 (KPa) ;当给煤量为70 (t/h) 时, 一次风母管压力为9.0 (KPa) ;当给煤量为80 (t/h) 时, 一次风母管压力为9.9 (KPa) 。可见, 既降低了一次风压, 又增加了磨煤机热风门开度, 减少了节流损失, 同时能保证了干燥与输送煤粉的功能。

3 一次风机逻辑优化后经济性分析

通过以上典型工况下磨煤机热风门全开试验, 可以分析得知同等负荷下, 一次风机在磨煤机热风门全开前后, 电流下降值5-10A, 而一次风机电机功率因数为0.916, 所以两台一次风机每小时节约电量约为

按照机组负荷率75%计算, 每天可以降低厂用电率为

自2014.03.01开始试行一次风机降压运行以来, 磨煤机运行时热风调门开度多数维持在70%以上, 节流损失明显降低, 从每天的机组生产指标日报上可以看出, 一次风机电耗从之前的0.39-0.40降至0.37-0.38, 节能经济效益显著。

4 一次风机逻辑优化后安全性分析

控制逻辑优化后, 虽然节能效果显著, 但因一次风机调节响应速率变快, 可能会带来两台一次风机调节不同步、电流出现偏差现象, 严重时可能会引发一次风机喘振等问题。

(1) 一次风机降压运行后, 磨煤机热风调门接近全开, 基本失去调节能力, 要求运行人员加强对磨煤机运行状态的监视, 发现堵煤迹象及时作出调整。 (2) 一次风机降压运行后, 一次风机风压下降, 运行工况点下移, 有利于风机的正常以及事故工况下的安全运行。 (3) 一次风机降压运行后, 一次风速降低, 对于炉膛内尤其是燃烧器喷口的结焦状况可能加剧, 须加强监视。

5 结束语

针对600MW机组原有一次风压运行逻辑下存在磨煤机冷、热风门动作互相干扰严重、磨煤机运行工况不稳定、电耗不可控等问题, 修改了一次风压控制逻辑, 由锅炉主控改为跟踪运行磨煤机最大煤量, 降低了一次风压, 增加了磨煤机热风门开度。对比分析了机组一次风压控制逻辑修改前、后各参数的变化情况, 在同等燃煤量下, 减小了一次风机出力, 降低了磨煤机热风挡板的节流损失, 达到了降低厂用电、节约能源的目的。一次风机控制逻辑优化后, 机组节能效果明显, 但运行中仍需注意一次风机的电流偏差、制粉系统堵煤等问题, 以进一步提高机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参考文献

运行效果 篇9

攀钢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基地及国内最大的钒钛基地,烧结作为钢铁联合企业原料加工的重要工序,为高炉直接加工入炉铁矿石,高炉使用的60 - 100% 的铁矿原料是在烧结工序完成的,对高炉冶炼技术经济指标与后续钢材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外烧结机向着大型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大型化可以减少投资与维护费用、降低烧结矿成本、提高质量与降低消耗,实现环境友好。近年来攀钢钒公司为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技术与装备水平,实现节能减排,满足环保要求,各项技术升级改造工程相继实施。从2006年开始筹备,分三期建设,至2012年8月相继建成两台360 m2与一台260 m2大中型烧结机,取代上世纪70 - 80年代建设的1# - 5 # 130 m2烧结机。

2攀钢钒烧结技术升级改造规划与实施进展

2.1攀钢烧结钒钛矿面临的问题

攀钢烧结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建成投产以来, 一直以烧结钒钛磁铁精矿为主。国内外除俄罗斯部分钢铁厂和我国的承钢采用中钛型钒钛矿外,其它钢铁企业均采用不含Ti O2的普通铁矿烧结和高炉冶炼,使用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烧结和冶炼全世界仅攀钢一家。该精矿具有低铁、低硅、高钛、高铝、高亚铁、高硫等特点,烧结熔点高、透气性差、液相量少, 烧结矿强度低、产量低、返矿率高、能耗高、冶金性能差,产能难以保证高炉用料需求,烧结技术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2.2设计优化,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

我国烧结技术水平不但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某些方面还处于领先位置。根据" 先进、经济、 环保、高效" 的原则,技术升级改造应达到技术装备先进合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工程投产后实现高效、优质、低耗、环保的目标。

2.2.1设计与制造大型化

攀钢钒烧结技术升级改造采用两台360 m2、一台260 m2取代5台130 m2老烧结机。投资少、产量大、质量好、劳动生产率和自动化水平高,运营费和能耗低,也便于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

2.2.2开发设计新型设备

现代大型烧结机设计结构新颖,漏风率小,事故少,其作业率可达98% 。新型液密封鼓风环式冷却机,其漏风量可降至小于5% ,节省了投资与能源。

2.2.3自动化水平高

设置较为完善的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并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全厂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操作、监控及生产管理。

2.2.4改进改造原料场稳定原料质量

改进改造原料场生产工艺设施,完成各种原料与杂料的贮存、整粒、混匀、取制样、成分控制,使得原料化学成分与水分稳定,粒度均匀。

2.2.5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1) 采用生石灰或活性石灰强化制粒,装备上延长混合机长度与制粒时间。

2) 高负压大风量烧结,负压16 500 Pa,单位面积风量110 m3/ m2. min,为国内之最。

3) 实现自动配料,各种原燃料配比与给料均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

4) 使用各种烧结增效节能添加剂提高产量、降低燃耗,但应不含氯化物,不具腐蚀性。

5) 燃料分加技术: 烧结铁精矿采用此法,可降低烧结燃耗,提高生产效率。

6) 各种形式预热烧结混合料: 可减少烧结过湿层影响,提高产量,降低能耗。

7) 厚料层烧结: 采用厚料层,一般超过了650 mm,有的高达720 mm。

8) 热风烧结: 将冷却机的热废气引入点火保温炉后的密封罩内,对烧结矿表层加热。

9) 烧结矿冷却采用密封好的新型鼓风环冷机, 设计成品整粒和铺底料系统。

10) 取消热矿筛,减少事故,提高作业率,环保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11) 加湿烧结技术、环冷机雾化水冷却技术应用。

12) 采用新型双斜式点火器 + 低负压点火工艺,节约煤气消耗。

2.2.6降低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1#、6#机采用热管回收环冷机废气产生蒸汽,蒸汽量2 - 8 t/h,用于生产与生活; 新1#机还利用环冷机废气进行热风烧结。新2#机、新3#机采用余热锅炉回收环冷机废气产生蒸汽,蒸汽量40 50t / h,压力0. 9MPa,温度300℃ ,用于烟气脱硫与生产; 在烧结中配加钢渣、钢皮、除尘灰、污泥等废弃物; 工业废水循环使用,废水废渣实现零排放。

2.2.7重视环境保护,实现绿色烧结

烧结机机头机尾除尘后的烟气含尘量要求降到50mg / m3。主排气采用高效干式电除尘器,环境除尘采用高效干式电除尘器或高效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可达99% 以上。开发烧结烟气脱硫( SO2) 技术,新1#机采用生石灰脱出烟气SO2,副产品脱硫石膏; 新2#机、新3#机、6#机采用离子液脱出烟气SO2产生硫酸,脱硫效率 > 90% ,排放大气SO2≤200 mg / Nm3,粉尘浓度≤50 mg /m3。

2.3工艺流程与建设布局

2.3.1工艺流程

配料→一次混合→二次混合→布料( + 铺底料) →点火→抽风烧结→热破碎→鼓风冷却→一次筛分→二次筛分( 分出铺底料) →三次筛分( 分出返矿返回烧结) →高炉,现代烧结工艺流程基本上是这个流程,个别相异,为适应钒钛矿烧结与入炉矿要求,烧结矿整粒采用三次筛分满足高炉精料要求。

2.3.2总平面布置

三台新建烧结机建设本着节约用地,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满足工艺流程要求,平面布置紧凑、合理, 进出物料顺畅,辅助设施靠近主要服务对象,运输便利,检修方便,消防通畅,尽可能地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且使填挖基本平衡。

( 1) 一期工程

一期建设主要工程为异地建设一台360 m2( 新1#机) ,投产生产正常后,确保高炉用料后,再进行后期改造。厂址位于攀钢荷花池生活水厂旧址,北靠原料场,南邻荷花池变电所,东依焦化煤场,西傍攀钢水厂和氧化球团厂。该厂址场地狭窄,四周均为已建设施,厂址南北长约400 m,东西宽约200 m, 占地6. 57 h m2。

( 2) 二期工程

二期工程在新1#机建成投产后,拆除老1# - 2# 130 m2,原地上建设一台360 m2( 新2#机) ,该厂址场地狭窄,四周均为建筑设施,占地面积5. 0 h m2( 其中脱硫用地0. 3h m2) 。在如此狭窄的面积上设计与建设一台大型烧结机是一种挑战与考验。结合现场实际与优化设计,完成了烧结三大主体系统即配混系统、烧冷系统、筛分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的布置排列,确保流程顺畅,后来的实践证明,优化设计是成功的

( 3) 三期工程

新2#机建成投产生产正常后,再新建260 m2( 新3#机) 。厂址南北宽约170m,东西长约180m, 占地3. 266h m2。厂址位于3#、4#、5#老烧结机旧址,北靠6#烧结机,南邻已投产的新2#机,西面紧邻外围道路,东面现有挡土墙,挡土墙上面为6#机的筛分室、破碎室及转运站和通廊等设施。在有限的用地上做到了建构筑物布置紧凑,工艺流程顺畅,物料流向合理。

2.4建设进展与投产进度

第一步: 技术升级改造一期工程 - 易地建设一台360 m2烧结机,2007年11月15日动工平整场地,2009年6月2日建成投产;

第二步: 拆除1#、2# 130 m2老烧结机,原地建设一台360 m2烧结机与脱硫设施,即二期工程,于2010年3月18日动工,同年12月21日建成投产。

第三步: 拆除3#、4#、5# 130 m2老烧结机,原地建设一台260 m2烧结机及脱硫设施,即三期工程, 于2011年4月开始拆除老烧结机,于2012年8月20日建成投产。

至2012年8月已全面完成攀钢钒烧结技术升级改造工程,拆除5台130 m2老烧结机后,新的烧结系统 " 两大二中" 由二台360 m2、一台260 m2、一台173. 6 m2烧结机组成,总烧结面积达1153. 6 m2, 与老烧比较新增烧结面积300 m2,年产烧结矿( 出厂量) 1400万t以上( 入炉烧结矿1000万t) ,炼铁抵御保产困难与紧张的局面得到很大的缓解,改善了高炉入炉料的条件,为高炉冶炼技术升级奠定了基础。

3攀钢钒烧结技术升级改造运行效果

3.1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3.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进步

近年来技术升级改造后,全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于表3与图1 - 9,其主要特点:

( 1) 产量

2013年产量突破1300万吨,2014年预计最高达1400万吨以上,保产能力加强,高炉球团用量减少,降本效果明显。

( 2) 利用系数

烧结钒钛磁铁精矿,利用系数最高达到1. 49t/ m2. h,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而国内以烧普通矿为主。

( 3) 烧结矿强度

转鼓指数不断提升,已超过73% ,结束了多年在70% 左右徘徊的局面。

( 4) 返矿率

2013年已降低到29. 5% ,结束了多年进展不前的局面,降低了烧结加工费。

( 5) 能耗

固体燃耗与点火能耗不断降低,2013年降低至43. 92kgce / t、0. 058GJ / t,进步较大,经济效益显著。

( 6) 料层厚度

钒钛磁铁精矿烧结,料层厚度达到680 mm以上,目前个别新3#机已达到720 mm,增产节能提质效果明显。

3.3优化物料结构取得重大突破

由图8 - 9可见,从2010年开始,攀精矿配比不断提高,进口矿配比不断减少,富矿粉下降,降本创效效果显著,每年超亿元。

3.4与国内同规格烧结机生产技术处于领先水平

3. 4. 1 360 m2级别烧结机

360 m2烧结机作为我国主流烧结机,2012年截止国内建成投产的有36台,攀钢两台360 m2机生产水平在国内处于超一流水平,新1#、新2#烧结机利用系数达1. 512 t/ m2. h,在国内名列第一,在世界上也是领先水平。远远超过国内其它360 m2烧结机,大多利用系数在1. 2 - 1. 3 t/ m2. h,钒钛磁铁精矿烧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3. 4. 2 260 m2级别烧结机

260 m2烧结机作为我国主要烧结机之一,2012年截止国内有21台在产,攀钢260 m2烧结机2012年8月20日建成投产,投产后8 - 12月利用系数达到1. 455 t/ m2. h,名列国内第二,投产后实际生产4个月,利用系数达到如此高水平实为罕见。第一是柳钢1. 515 t/ m2. h,2013年攀钢钒260 m2系数达到1. 502t/ m2. h,稳居领先水平。

3.5一期、二期、三期技术升级改造实施效果对比

3. 5. 1达产达效进度对比

三台烧结机设计水平: 利用系数1. 30t/ m2. h, 作业率96% ,转鼓指数72 - 73% 。根据新建烧结机达产惯例,日利用系数、作业率、转鼓指数三项指标同时达到设计水平,才能称为日达产,月指标同时达到设计水平才能称为月达产。新1#机花了76天才实现日达产,而新2#机仅花了16天,新3#机则更短,只花了14天。至于月达产,新1 #机花了7个月,新2#机花了2个月,新3#机时间跨度虽然为3个月,实际为2个月,原因是新3#机投产后第2天就配合2BF年修,停机消缺达10天,耽误了达产进程。可见,随着技术升级改造经验的积累,陆续新建的烧结机达产进度不断缩短,达产水平越来越高。

3.5.2新建烧结机运行实绩

从新建三台烧结机投产后最高生产水平可以看出,投产后经过达产达效攻关与工艺技术优化,利用系数不断上升,固体燃耗下降,转鼓强度上升,每台烧结机都达到各自的峰值( 最好水平) ,随着运转时间增加及物料条件变化,指标开始下滑,临近大中修指标最差,这是每台烧结机的运行规律。

3.6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烧结技术升级改造后,烧结矿产量可达1400万t / a,较改造前2008年增加烧结矿440万t,增加入炉324万t,高炉减少球团矿年创效益0. 8795亿元/ a,固体燃耗降低5. 72kgce / t,年创效益1. 0971亿元/a,在保持烧结矿产质量不受影响前提下,增加攀精矿、减少进口矿配比等优化物料结构创效益2亿元/a以上,合计创效益近4亿元/a,新建三台烧结机投资近20亿元,5年即可收回投资; 同时烧结矿质量提高,高炉冶炼指标改善间接效益巨大; 技术升级后烟气脱硫系统成功运行,节能减排与环境改善, 社会效益巨大。

4结论

( 1) 攀钢钒公司烧结技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 推动了钒钛矿烧结技术进步与攀钢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 2) 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大型烧结机采用高负压大风量烧结( 国内最高) ,单位面积风量为110 m3/ min. m2,而普通矿为80 - 90 m3/ min. m2,从装备上克服钒钛矿烧结风量不足的缺陷。

( 3) 通过优化设计,采用世界上最新烧结工艺技术与装备,拆除5台130 m2老烧结机,新建2台360 m2与1台260 m2烧结机,实现了快速达产与高产稳产,生产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行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 4) 形成了大型烧结机烧结高钛型磁铁矿的快速达产与工艺优化工艺制度,烧结利用系数可达1. 50t / m2. h以上的国内一流水平。

( 5) 技术升级改造与达产达效期间,自主开发了高碱度烧结、低Fe O烧结、燃料分加、快速达产等系列创新技术,申请专利近30多项,其中20多项获授权。

摘要:为了为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技术与装备水平,实现节能减排,满足环保要求,攀钢钒公司对烧结系统进行全面的技术升级改造。新建两台360 m2与一台260 m2大中型烧结机,取代已运行40多年的五台130 m2烧结机,建设工程于2009年6月-2012年8月相继完成。新建烧结机结合钒钛矿烧结特点进行优化设计,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建成投产后实现了快速达产并进入高产稳产阶段。技术升级改造推动了钒钛矿烧结技术进步与攀钢发展,烧结利用系数达1.5 t/m2.h以上,新增产能440万t/a,实现了绿色烧结,优化了炉料结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在此期间形成了多项知识产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医保第三方监管机制运行效果分析 篇10

1 引入医保第三方监管机制的背景

1.1 过度医疗和不合理医疗行为控制机制不完善。

在现有医疗服务补偿机制之下,定点医疗机构存在“收入分配与医疗费用收入挂钩”的现实,由于补偿机制未得到合理调整,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最大化是医院和医务人员获得更大经济利益的直接、唯一手段。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医疗学科的专业性强等原因,造成诊疗过程中医强患弱的不平等关系,加上医学诊疗水平的快速发展,使得供需方在检查、用药、治疗上选择空间大,在医疗费用第三方支付的情况下,容易诱导过度医疗。

医保监管能力的严重不足,使得经办机构在促进医疗行为合理化、规范化方面的作用受到制约。本市现有参保人数320万人,定点医疗机构96家,定点药店320家,分布在全市七县三区9个街道办事处,94个乡镇,目前医保经办人员188人,服务比例为1:8017。随着医疗保险扩面和城乡统筹工作的推进,医保经办工作压力将进一步增强,在目前监管方式还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难以做到全面有效的监控。

1.2 对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足。

虽然出台了医疗机构量化考核标准,但由于相应的奖励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促使医疗机构之间竞争,也不能调动定点医疗机构加强自律,不能主动防范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冒名顶替、挂床住院等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随着医疗保障覆盖面的逐步扩大,参保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加强对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管理,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确保医保基金达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如何对“两定”单位的认定、退出、违规行为处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建立完善“两定”单位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也是各级医保经办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医疗保险管理处于探索前进过程中,政策变动较频繁,又涉及医疗专业内容,参保人很难完全了解和掌握目前的医保政策、用药范围、治疗项目范围等规定,很难形成群众监督机制。在经济转轨背景下,市场机制还不成熟,各种能有效缓解道德风险的机制,如中介委托管理机制、声誉和诚信评价机制等尚未形成,社会对医疗服务行为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管作用。

2 医保第三方监管机制的基本内容

为逐步完善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管,韶关市自2006年起探索医保第三方监管机制,2009年起开始对查处的案件建立具体台账。据统计,自2009年至2013年,通过第三方监管机制共查出违规案例127例,涉及违规金额217.5万元,处罚金额159.2万元,追回费用367.7万元。本市第三方监管机制主要内容包括:

2.1 成立服务监管管理调查队。

有效的医疗服务监管是“医改”成败的关键,也关系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此,通过购买服务,向社会聘请具有医疗资质的医药专业人员,成立医保服务调查队。针对医疗监管的专业性、复杂性、长期性,创新医疗监管机制,对医疗服务的监管由“外行管内行”变为“内行管内行”,由“临时性抽查”变为“长期性普查”,由“兼职监管”变为“专门监管”。通过成立医疗服务监管管理调查队,防止骗保、过度医疗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合理控制诊疗项目和医疗费用,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参保患者能享受到安全、有效、性价比较高的医疗服务。

本市于2006年成立了医保服务监管管理调查队。近年来,本市查处违规案例见图。

2.2 引入专家评审机制。

在全市医保第三方监管工作中,邀请临床医药、医保、卫生经济学和药物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参与评审,在医保住院大额费用和疑难费用支付、医保服务协议考核等工作中引入专家评审机制。此机制可协助医保管理部门加强对基本医保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管,准确把握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药品的医保政策,合理规范特殊病种用药的范围、鉴定标准;专家组还承担对社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等任务,提高经办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专家评审机制有助于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医疗服务工作与效率,增加考核工作的透明度,更好地监管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医保服务绩效。专家评审机制的建立,对建立合理科学的医保管理模式和监管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了积极影响(近年来本市专家评审典型案例,见表)。

3 医保第三方监管机制的初步成效

3.1 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监管,提高医保监管效率。

聘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新闻单位工作人员、熟悉医药卫生知识及医院管理者等社会人士为医保社会管理员,参与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监管,可以成为医保监管的有效补充,也为社会参与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有助于及时发现医保监管薄弱环节和医疗机构在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医保经办机构加强基础管理,更好地维护基金安全和参保群众的医疗权益;社会管理员的聘请,促进了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主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供更质优、更实惠的医疗服务,使医疗管理进一步规范化、透明化。

3.2 通过群众信访投诉渠道,充实社会监督的内容。

通过建立投诉平台,包括网络举报、电话举报、来信举报等,公开举报方式,拓宽群众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的投诉渠道。在掌握投诉举报线索后,迅速展开调查,并做好记录;确保举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查处,同时及专题分析时反馈投诉举报人,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建立严格为举报人保密制度,明确不得将举报人或举报材料等情况透露或转送给被举报单位和被举报人,切实维护举报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如群众反映某职工医院存在违规医疗行为,经实地查证,该医院确实存在医疗收费未按物价部门新规定执行和存在出院带检查、带补液等违规情况,随即下发整改通知书,整改期间该院仍然顶风违纪,市人社局作出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追回已支付门诊违规费用6904元,并处以5倍罚款的行政处理决定。

3.3 探索建立异地协查机制,健全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监管机制。

建立异地就医协查业务,对异地就医人员由当地医保部门协助进行实地核查,异地协查机制的建立,能有效防止异地就医中存在的冒名住院、挂床住院、伪造虚假就医资料等行为。2011年,针对两位参保人石家庄肾病医院住院发生的高额住院费用,派出调查小组于2012年赴河北省石家庄市进行实地调查,并在石家庄市医保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对两位参保人在河北省两家医院的住院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发现医院存在利用患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提供过度过量的违规行为,使参保人既花费了巨额钱财又延误了病情。为此,我们拒付了涉及“无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的干细胞移植费用160000元。并由人社局出台关于规范异地民营医院住院的通知。医保异地协查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改变目前医疗市场的这种“乱象”,充分保障参保人的权益。

参考文献

[1]欧慧敏.医药分开步伐正加快补偿机制破以药养医难题[OL].医药经济报,http://health.sohu.com/20110831/n317894338.shtml,2011-8-31.

[2]孙晓丽.控制医疗保险费不舍理使用的实践与探索[OL].党政干部论坛,http://www.aohan.gov.cn/Article/Detail/11306,2010-6-30.

[3]福清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加大两定稽核力度,确保医保基金安全[J].就业与保障,2012(8),1.

[4]任敏.德国医疗和中国医疗的差距与思考[OL].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renmin1977_820460396.htm,2012-10-11.

[5]韶关市社会保险服务管理局.社保年度整改通知书台账[Z].2009-2013.

[6]韶关市社会保险服务管理局.医疗保险专家组使用台账[Z].2011-2013

[7]何丽梅,王桂敏.完善医疗保险监督机制促进医疗保险事业健康发展[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2):32-34

上一篇:记叙的线索下一篇:设计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