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性CSR

2024-07-21

策略性CSR(共7篇)

策略性CSR 篇1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可以多样化, 在EGP和ESP相结合的教学框架下, 各高校不用缩减课时就可以实现CSR教学。不仅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还使英语教学形式更加灵活, 更符合国际化的趋势。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CSR小班化教学

新的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 高考学生要求掌握3500~4000个词汇。换言之高中毕业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已接近非英语专业四级水平。如果大学英语课程在内容上没有质的提高, 那就成为高中知识的一个温习和重复, 长此以往, 学生终究会对大学英语失去兴趣, 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与此同时, 近年来, 随着各大学扩招人数的增加, 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基础公共课程基本上都实行大班授课, 庞大的授课人数和吵杂的授课环境, 无形中把学生从课堂参与的主角, 变成被动听课的配角。在倡导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 我们也可以从改善教学环境、完善教学方法、缩减班级人数等方面入手。本文旨在从缩减班级人数方面来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CSR教学模式的起源和发展

CSR教学模式即“小班化教育”教学模式, 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 最早由Gene VGlass和Mary Lee Smith进行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CSR是Class Size Reduction的缩写, 这种教学模式主张减少班级人数、降低师生比例, 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美国各州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实行CSR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也较为普遍地应用于其他国家的高校, 例如, 牛津和剑桥大学规定班级人数为12人, 如果选课人数超过这个量, 那么这门课程将会重新开班, 增加师资。CSR教学模式在国外教育体系中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善和普及。而在中国, 由于人口众多, 师资缺乏, 本科阶段大学英语教育还是以大班教学为主。

二、CSR教学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在CSR教学模式下, 教师所对应的学生数量相应减少, 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 进行分类、分层次教学, 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来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这一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理念。另外CSR教学模式还具有情感性, 可以改善师生关系, 且丰富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 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 CSR教学模式还减轻了教师工作的负担和压力, 优化了教师授课的环境, 让教师能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去探索适合学生特色的教学内容。但CSR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 例如, 高校实行CSR教学模式势必要增加教学成本, 扩编师资队伍, 从而给学校的财政预算带来负担。教师也要相应地改变大班化教学方法, 不断探索适合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三、CSR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策略和安排

在探索和研究中, 笔者逐渐摸索出一套CSR模式下的教学策略, 即可以不增加学校财政负担, 也可以最有效的利用现有教师资源。但小班的规模不能盲目地效仿剑桥或牛津的模式, 根据中国的人口国情, 建议以30人为一个小班。

(一) ESP+EGP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ESP (Englis h for Spe cific Purpos e) , 指专门用途英语, 包括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 其宗旨是满足不同英语学习者学习和运用英语的需求。EGP (Englishfor General Purpose) , 指普通用途英语, 主要以英语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和讲解为主, 旨在培养学生坚实的语言功底。EGP教学只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英语等级考试, 很难适应部分英语优等生的需要, 同时也很难满足学生将来工作上的需求。况且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有不同, 经济类学生会比较偏爱商务英语, 理工类学生则比较偏爱科技英语。因此, 在大一年级进行EGP教学的同时, 可以每周抽出1个课时来进行ESP教学。EGP教学以大班教学为主, ESP的教学则采用CSR模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ESP课程。

(二) CSR模式下小班授课的教学步骤

要在不削减大学英语基本课时的前提下进行小班ESP教学, 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花时间去预习和复习, 课上教师的授课模式也要由“填鸭式”转变为“提问点拨式”。具体教学步骤有以下几点建议:

1) 课前任务。由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分析, 然后在上课之前给学生预习问题, 并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课下完成内容和语言上的准备。2) 口头报告。学生在课上向教师和其他组汇报本组讨论和自主学习成果, 并阐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则以倾听为主, 积极鼓励, 少做负面评价, 以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点评和实练。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进行简单评价, 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 讲解课程难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难点。

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重要作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 互相督促完成学习任务, 从而减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焦虑感和紧张感, 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指导+参与”。

四、结语

CSR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且有效的, 同时也是将来大学英语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 在EGP和ESP相结合的教学框架下, 各高校不用缩减课时就可以实现CSR教学模式,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 还提高了高校教学质量, 使大学英语教学更灵活, 更符合国际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 (2) , 2004.

[2]王友良.专门用途英语 (ESP) 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Willis.J.A, Frame 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Addison Wesley Long-man Ltd1996.

[4]Charles LThompson, Elizabeth KCunningham.The Lesson of Class Size Reduction.Firstin America Special Report.[R].NE Education Research Council, October2001

[5]Paula Egelson, Patrick Harman, ArtHood, CMA chilles.How Class Size Makesa Difference[M].The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2002.

策略性CSR 篇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是企业组织发展并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扩大的影响所促成的, 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在社会变革中不断调整的必然结果。差不多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诞生之时 (1911年,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发表为标志) , 1923年, 英国学者奥利佛·谢尔登 (Oliver Sheldon) 在其所著的《管理哲学》一书中, 首次明确阐述了“管理的社会责任”, 提出正在发展中的工业管理“承担着作为一个整体的工业的责任, 因为它控制着工业”, 他特别强调管理对作为工业中的工人的责任, 认为管理效率不应该只是依据科学方面的标准, 也包括公共福利方面的标准。当然, 这一时期, 围绕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在美国甚至法律还禁止企业的慈善活动, 只认可企业家个人的捐款行为。直到1935年, 美国国会修订《联邦收入法》, 增加了一个“5%”的条款, 即允许公司从纯收入中提取这个数目捐献给慈善组织。这是法律对企业社会责任认可的开端。而今天, 世界各国的法律不仅鼓励企业在劳工保护、消费者权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社会责任行为, 而且普遍都增加了对无视社会责任或侵害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企业“失德”行为的惩处力度。

作为规范的管理理论, CSR诞生于1950年代, 到1970年代, 一方面是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 如生态问题日益严峻、劳工权益受到重视、社会贫富悬殊加大等, 对企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另一方面, 企业经营模式发生重要转变, 许多企业发生的“败德”或丑闻成为引爆CSR运动的关节点, 一个社会责任形象不良的公司越来越难以赢得市场的认同。在社会层面上, CSR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社会行动, 在企业内部, 社会责任行动日益成为管理的一项任务。这就意味着CSR理论从内涵到形式都在不断变革, CSR理论日益多元化, 呈现出某种程度的“理论从林”状态。

到1970年代, 威廉姆·弗雷德里克 (William C.Frederick) 通过观察和总结, 发现了一种CSR理论上由企业的义务在于改善社会的哲学伦理观转向企业对社会压力做出主动回应行动的社会回应观转变的趋向, 他把社会义务观称之为CSR1, 把社会回应观称之为CSR2。沿着这一思路, 可以把后来不同时期相继提出的社会绩效观称为CSR3, 社会营销观称为CSR4, 社会创新观称为CSR5。从CSR1到CSR5, 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演进中五个典型的阶段, 反映出CSR实践模式的不断变革的趋势。

一般认为, 1953年, 被卡罗尔称为“CSR之父”的博文 (Howard R.Bowen) 是第一个明确定义社会责任的人, 他把社会责任定义为“商人的一种义务, 即商人要依据社会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作出决策或者采取某些行动”。这以概念强调, 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增进社会福利或促进社会进步, 即企业为了实现社会目标的纯粹价值付出。在这一方向上, 同样知名的戴维斯 (K.Davis) 提出了一个企业“责任铁律”——公司的社会责任必须与他们的社会权力相称, 强调现代社会中企业权力与义务的同一性, 如果企业回避社会责任, 也就意味着失去社会所赋予的经营权力。这种严格的“社会义务论”凸显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基础和经济绩效、法律责任之外的社会义务和社会目标, 确立出当今各种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价值基点, 尽管这一社会责任观有一定的纯粹化和理想化的问题。

企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又日益成为现代组织社会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1970年代以后, 一方面是社会对企业所产生日益强烈的“期望提升革命” (revolution of rising expectation) , 一方面是企业“败德”、丑闻现象的时常发生, 企业所面临的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加上竞争压力催生出社会回应理论。阿克曼 (Robert W.Ackerman) 、卡罗尔 (A.Carroll) , 赛斯 (S.Prakash Sethi) 等学者, 共同构建了回应型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基础。社会回应观强调企业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做出及时和适当的反应, 特别重视公司在积极回应社会要求或社会期待中的具体行动, 并将公司的社会责任行动融入到企业的管理政策与实践之中, 这就将CSR转换成了可操作性的企业与社会关系管理。随着社会对企业责任“期待”的持续增加, 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自然也越来越大, 企业以此寻求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或赢得市场竞争力。但是, 这一观点回避了公司理应担负的道德上的“社会责任”, 没有明确社会回应能否带来“社会改善”的重要问题, 实际上偏离了社会价值这一CSR最基础性的问题。

针对社会义务观、社会回应观在实践中面临的难题, 著名的CSR理论专家卡罗尔综合构建出一个包括社会责任原则、社会回应策略和社会议管理题的社会绩效框架, 开拓出CSR理论认知和实践探索的新方向。卡罗尔的社会绩效观吸收了社会义务观、社会回应观的合理内核, 同时把社会议题管理纳入其中, 强调企业履行社会义务或实现社会目标中的实际行动, 特别是行动结果, 力求从质量、数量、效率和效果等多个侧面来评估企业社会责任状况, 为之提供可操作、可计量、可比较的客观标准, 被认为是CSR的主导性概念模型。但社会绩效观也广受质疑, 主要是企业的社会绩效, 尤其是财务绩效是一个难以衡量、充满不确定的问题。

四、CSR4:企业社会营销观 (corporate social marketing)

有“营销之父”称号的菲利普·科特勒 (Philip Kotler) 从社会营销出发, 创造性提出了“社会责任营销” (CSM) 的新概念, 这实际上是对当时许多企业正在实施的CSR实践的概念提升。CSM有意识地把社会问题、社会目标作为战略问题来对待, 从各种潜在的社会公益事业或社会关注点中选择那些适合企业价值观并有效支撑公司经营目标的主要领域, 制定切实可行和可持续的CSM战略规划, 通过现金捐助、拨款、付费广告、技术性知识、员工志愿者、分销渠道利用等各种形式, 由公司独立或联合其他公司与非营利组织而开展“企业的社会活动”, 如科特勒总结出来的“公益事业宣传、公益事业关联营销、企业的社会营销、企业的慈善活动、对社会负责的商业实践”等。如麦当劳开展的每售出一个巨无霸汉堡就定向为儿童福利事业捐款1美元的营销方式, 就达到了产品促销、品牌提升和社会责任共赢的效果, 属于典型的CSM行动。借此还可以充分激发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创新的想象力。如今, 这种有效激发创新实践想象力的CSR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外公司最常用的社会责任实践方式之一。当然, 如何使社会营销真正有益于社会公益价值的实现是这一责任观面临的最大挑战, 如前所述, CSR的本质在于公司主动或自愿地践行对“社会之善” (social good) 的道义责任, 而不能只是企业谋取利益或赚取“眼球”的营销方式或变相广告。

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CSR逐渐成为共识, 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参与社会责任行动。与此同时, 社会责任与企业永续经营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如何实现责任与经营的双赢, 如何让CSR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源泉, 成为CSR理论的重心。这就是当代CSR从“赚钱行善”向“行善赚钱”的战略性转变。在CSR勃兴的1970年代, 德鲁克率先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责任观——企业社会创新观 (1973年, 《管理:使命、任务、实务》) , 这一观点强调要把满足与创造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作为企业创新的方向, 也就是要把社会责任与企业创新紧密结合起来, 把“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求的途径, 看作是企业创造利润的机遇”。后来, 他更直白地将这一观点阐释为“行善赚钱”——“把社会需要和社会问题转化为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1999年, 知名管理学家坎特 (Rosabeth Moss Kanter) 通过对部分领先企业创新实践的案例分析, 也发现了一种从CSR转向CSI的新趋势, 一方面企业把社区需求作为开发新想法、展示企业技术、发现和服务新市场、解决长期存在的企业问题的机会, 另一方面传统企业慈善那种“扔钱走人” (即捐款捐物) 的方式开始为企业与政府、非营利部门等社会部门建立伙伴关系的新方式所替代, 企业在深度参与社会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同时达到“通过行善来赚钱”的企业目的。总之, 社会创新观强调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组织、财务和知识、人才等优势来创新性地回应社会问题或社会需求, 并使之与企业核心业务、创新或可持续性结合起来, 实现企业与社会的价值共创共享。这种企业社会创新观, 把社会责任所面向的社会问题解决或社会需求满徐与企业经营所面向的创新直接整合起来, 着眼于企业与社会责任的双重可持续性, 为正在发展中的战略性社会责任 (SCSR) 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实践形式, 代表着一个“从社会责任中获取利润”新阶段的到来。如今,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慈善性质的社会责任模式转变为企业与社会价值共创共享的社会创新模式, 致力于实现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总之, 从CSR1到CSR5的观念演进反映着企业与社会之间共生共创共享互动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核心理念的变迁, 显示出CSR从被动选择到自觉行动、从社会义务到经营战略的发展趋势, 表明如同企业管理一样,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模式也需要持续变革与创新。CSR不仅日益成为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基本战略, 而且越来越成为当代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参与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英]谢尔登.管理哲学[M].商务印书馆, 2013:72.

CSR的价值与智慧 篇3

CSR潮流势不可挡

张建欣:我抛砖引玉一下。为什么做CSR呢?首先是一个国际趋势, 其次是国内社会的期望和要求, 最后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国际趋势我们熟悉, ISO26000的发布, 对企企业业的的要要求求已已经经超超越越了了遵遵纪纪守守法法, , 强强调调要对利益相关方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在国内, 2000066年年的的新新《《公公司司法》和2008年1月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 都对企业提出了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同时, 在公民意识提高、社会监督增强的今天, 企业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也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我们也知道各大央企和许多民企已经开始做这个事情了。从我们跟客户直接接触的角度, 我们发现一些优秀企业已经把企业社会责任跟自身发展战略真正结合起来, 对内激发员工创造活力、增强企业凝聚力, 对外传递积极的理念和信息,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稳固并开拓市场。企业社会责任, 现在已经不是选择想不想做的问题, 而是必须做, 只是如何做的更好, 做在什么阶段, 是初级阶段、中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

郎华: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 除了目前通用的国际标准, 如ISO26000, GRI4等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清晰的界定, 我们也发现全球的危机, 比如气候变化、教育均衡发展、性别平等等议题, 是所有企业、甚至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以往我们总会理所应的认为社会议题的改善应该是政府的事情, 或者由国际组织来推动。但是, 实际上很多大型企业, 它们的业务遍布世界各地, 已经突破了某一个国家的界限, 它们不仅能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 在环境及社区方面的投入也可以推动当地社会的全面发展。它们跟消费者之间有很强的情感联系, 往往比国家对每个个人的影响更为显著。他们对于某些社会事务的关注往往也可以影响更多的消费者参与推动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挑战, 企业应该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另外,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企业有很高的预期。作为在国内最早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专业团队的公关公司, 罗德一直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从2008年开始, 我们与清华大学共同启动了为期五年的“清华-罗德企业社会责任项目”, 并在此平台下从2009年开始, 面向快消品及汽车行业连续四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报告, 通过了解广大消费者对国内外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认知、态度和影响购买的行为, 以及信息接触渠道, 为企业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提供策略建议。在2012年的调研结果中, 我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数据, 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连续四年呈上升趋势;而且公众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领域也在呈多元化趋势发展, 相较于前几年消费者更关注产品质量与安全、消费者权益等与个人利益更为密切的领域, 现在消费者对于减排降污、可持续资源利用、产品质量及安全、售后服务、消费者权益、诚信经营、遵守法规, 公平贸易与竞争, 广告伦理,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等普遍的社会责任议题的关注也普遍很高。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 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了消费者购买决策。去年的数据显示, 根据快消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报告, 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对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性普遍给予肯定, 39.5%的公众认为“非常重要”, 45.1%的公众认为“比较重要”, 而两个行业的调研均显示约70%以上的消费者会选择购买企业社会责任做得好的企业产品。

在新的媒体时代, 企业任何的行为, 都可以很透明的呈现给公众, 公众也会评点企业的行为。如果说企业因为道德缺失或不负责的经营行为导致的公众信任危机, 会通过社交媒体放大负面效果。另外一方面社交网络也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公益项目提供了机遇, 通过公众的参与为社会议题的改善及解决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力量, 还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品牌声誉,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推动企业开始更加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从企业内部来看, 比如企业正向文化的建立, 企业对消费者和供应链的引导等, 都在要求企业来承担社会责任。

CSR涵盖相关利益者

高超: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确实是在不同层面的。像一些大型的企业, 已经有原发性的企业社会责任需求, 比如戴尔规定1%的税前利润用于企业社会责任。这类公司全球的年收入应该是600亿左右, 能拿出相当比例专门去做企业社会责任, 毋庸置疑已经把企业社会责任置于公司战略的一部分了, 已经解决了这个“为什么”。

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要面对不同的相关利益者, 企业社会责任几乎是涵盖了所有相关的利益者。我原来所在的百事, 发现新一代的消费者和老一代的消费者有一个很大的区别, 就是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愿意用自己的行为、时间、金钱, 来完成社会责任的义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他的消费行为里面都有社会责任的影子。在他们消费的时候, 自然还会选择原发性的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产品来提升自己。另外, 企业做CSR, 对当地的政府也有引导作用, 对相关的第三方的机构也有一些引导作用。刚才提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就是中小型企业, 尤其是小型企业, 最大的对社会的责任就是诚信经营, 保持良性运转, 提供负责任的产品, 照章纳税。

我举一个我们公司的例子, 电脑用的是纸包装箱, 纸是消耗材料, 怎么用再生能源去替代它?我们现在用的是竹子, 甚至是考虑麦秆甚至是蘑菇来替代纸包装, 最开始的研发成本可能比较高, 但是量产之后又环保, 而且还省钱。消费者知道这个很环保, 成本并不高, 所以愿意选择这个产品。第二是比较直观的, 就是员工的忠诚度, 任何一个员工都想服务于一个受尊敬的公司。在我们公司里面, 除了捐款等, 我们也考虑如何让员工参与进来, 让他们感觉到这种荣誉感。这实际上有相辅相成的效应, 中小企业做企业社会责任只能影响很小的群体, 但是你做的点点滴滴有助于内部员工提高忠诚度和自豪感, 以及吸引外部人才的时候, 这个会成为亮点。

王丰斌:所以说, 大型企业要找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内生动力, 找到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共享区域。刚才你说的利用竹子、秸秆来做包装物, 是双赢的行为。好的CSR不只是说让企业无偿地付出奉献, 而是企业在做好事的过程中有更多价值的共享。

黄彪文:刚才几位都已经说得很全面了, 不仅仅是从商业环境上面, 营销收益, 还有危机管理, 企业声誉等等, 都已经说明了CSR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强调一点, 目前信息环境的变化, 也使得CSR变得很重要。之前企业可能是在后台进行一些经营, 但新媒体的环境已经让其从后台搬到了前台, 企业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被放在聚光灯下评判, 企业不得不给自己做一些传播。这种信息环境的改变, 也使得CSR变得很重要。

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词, 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三个, 一个是“企业”, 企业怎么理解CSR呢?现在很多很多大企业都在做这个CSR, 好像把CSR已经变成了评判企业的硬性指标了, 企业社会责任其实是一个软实力的体现。然后是“社会”, 如果企业自身的管理都没有做好, 比如员工福利等, 去做社会责任是本末倒置的。从“责任”方面来讲, 责任不仅仅是无偿的义务, 做企业社会责任不可避免肯定要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任何企业来说, 都是一个理性的商业行为。从企业、社会、责任这三个角度, 要处理好软和硬的关系, 内部和外部的关系。

王丰斌:稍微小结一下, 我们面临企业社会化生存的年代, 这种社会化生存不仅仅是商业环境、市场环境, 还有信息传播环境巨大的变革所带来的, 环境要求企业必须要做企业好公民, 这是时代环境的必须;第二点, 企业的战略愿景是可以和环境的可持续、乃至人类的可持续价值目标进行结合, CSR可以既立了功又立了德。一些优秀的企业提倡“益利模式”, 就是将公益与利益结合在一起, 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话题, 聊一聊企业CSR实践中的一些现状, CSR应朝着哪些方面去发展去创新, 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地发挥CSR的价值?

CSR的层次与文化

黄彪文:我做过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估, 得出一些结论。第一, 应该对接上组织的利益和公众的利益。实际上还有一个, 就是社会公众的利益, 这三个利益之间能够对接上。比如中小企业首先得对接组织的利益, 中小企业要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然后是公众的利益, 我的消费者, 我的上下游等等。还有是社会公众的利益, 如果能够把这三个利益对接起来, 这也是做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有的战略方向。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有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捐助型, 第二是响应型的, 我响应一些号召, 跟着他来做。第三是自己来倡导一些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等, 能做到第三阶段的企业很少, 基本都停留在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如果再往下走, 还可以有一个方向, 是参与型的, 就是我们之间怎么能形成认同。

从目前阶段来看, 可能是从捐助型、响应型、参与型, 再往下走是一个方向。从社会角度来看, 很多企业做了企业社会责任, 但是还是没有人相信, 这里面有社会信任缺失的问题。如果要往下走的话, 也要致力于社会信任资产的积累。

张建欣:刚才说了企业社会责任做到高层面, 就是企业文化和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在听您讲CSR几个类型上, 您也是一层一层递进的关系, 我刚才提到企业社会责任是递进的, 遵守法律是起码的, 这是必尽的责任。还有是应尽的责任, 就是关爱员工, 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和服务。第三个层面是一个愿尽的责任, 当前两个层次达到之后, 愿意用我的智慧, 我的资源, 员工的意愿, 对社会承担更大的义务, 做出更大的贡献, 汇聚更广范围的“正能量”, 这是三个不同并且递进的层面。

这是CSR发展的趋势, 我们国内的很多企业现在还在第一个阶段, 跨国企业已经到了愿尽责任, 反过来再影响政府的政策, 促进行业的发展。不管怎么说, 社会责任项目的选择必须将企业的文化、智慧和能量与劳动者、消费者、行业伙伴、环境、社区等诸多利益相关方关注的重点和需求紧密融合起来, 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高超:现在公益的第一种趋势, 要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势在哪儿, 利用这种优势选择合适的项目, 以便于这个项目能够可持续发展。第二, 要非常有效, 以非常开放的思路看一些平台型的项目, 不是某一个个体和企业做的公益, 而是找到更多的点, 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前一段时间我们有一个转发的活动, 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转发非常正面的信息, 越多的人转发, 我们捐的钱越多, 不用你掏钱, 是我们掏钱。类似于这些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这种公益模式是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乐见的。

郎华:让员工成为企业责任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目前很多企业都考虑的方向。员工是企业非常重要的资产, 员工是企业跟利益相关方对话载体, 员工的责任观对于业绩的健康发展及可持续理念在价值链的贯彻意义重大。怎么用员工的优势, 鼓励其积极参与社区发展活动,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建立从上到下的员工志愿者机制。不同层级的员工, 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因地制宜设计志愿服务项目, 可以让企业志愿者项目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此外, 在Web 3.0的趋势下, 很多的企业开始用微博这种平台, 或者更多社交网络的平台, 让更多人通过品牌的号召力参与公益。最后, 企业毕竟不是NGO组织, 企业通过做公益项目所产生的直接社会效益是非常有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 公益创投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企业责任方向, 通过商业力量来支持一些正在创业初始阶段或中小型的社会组织, 可以更好的了解来自基层的诉求, 推动社区发展。。企业除了可以给这些草根的NGO资金的支持, 还可提供管理运营的建议、技术的支持等等, 提高这些组织的能力。而企业对于社会事务的关注和参与也可以由点及面, 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考核标准争议

王丰斌:这有一个说法, 叫责任竞争力, 我们在做CSR项目的时候, 我们如何体现企业的能力与文化, 不仅仅是你捐一千万, 我捐两千万, 不是比谁捐的钱多, 而是要比谁能够实现CSR的价值。现在有一些现象,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感觉到, 企业花十万块投入到公益里面去, 然后花一百万去传播。我们应当在CSR的实践中明确一些价值判断或规则, 哪些是值得倡导的方向, 哪些是智慧的有效的方法。

郎华:从公益项目本身来讲, 目前业界比较关注的方法, 是社会投入产出比, 是把你对于某一个项目的投入和产出及社会效益都货币化, 计算比值, 这是一种非常数据化的考量。另外, 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做法, 把项目投入和项目产出分为四个纬度, 首先是项目的直接投入, 比如你投了多少钱, 投了多少资源;其次是直接的受益方是谁, 比如在教育项目中, 你投资了多少学校, 这个项目惠及到多少学生等等;再次, 是社会效益综合的评价, 仍以教育项目为例, 从长期来看, 对当地教育问题的改善有什么样的推动, 对于政府有什么参考和借鉴, 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帮助, 对于师资力量的培养有什么样促进等等, 这是一个比较定性的评价。最后, 就是项目对于企业业务的关联及促进。目前, 这是业内比较通用的评价体系。还有, 如果我们把企业社会责任从社区视角扩展为整体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目前比较有效的评估方式是对标。把企业在社会, 环境, 公司治理等方向的表现, 与GRI及ISO26000等定义的各个细项指标进行比对, 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进展, 及改进的方向等等。

张建欣:评价标准的问题是没有定论的, 大家的共识是从捐献的绝对值作为评判标准, 逐渐扩展到社会影响力, 就是你刚才说的投入产出比到底带来了多大的社会影响力。同时, 这个项目有多大的号召力, 形成正能量, 反过来又影响社会, 甚至推动政府政策的完善, 这是另外一个层次。这种能量如何考量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但是大家已逐渐形成共识, 捐多少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指标, 重点需要考量CSR到底产生了多大的社会效益。

黄彪文:我们最近做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估, 主要是从外围来进行评估的。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一个是利益相关者的评价, 利益相关者包括我的上下游, 我的消费者, 还包括公共意见领袖, 就是那些学者, 还有员工自身的评价。这就是有关于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评价, 这个评价是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 这样来保证研究结果, 这是来自于利益相关者方面的。第二个方面是媒体舆情的评价, 我这个公司在外面, 在这个媒体上面, 媒体对我的评价, 我的媒体形象, 产生了舆论形象, 主要是来自于这两个方面。媒体舆情的评价, 别人谈论你的时候主要谈论你什么, 谁在说你, 说你什么, 大家对你的评价是正向还是负向的等等, 我们外部评价主要来自于这两个方面。

企业做CSR该不该传播?如何传播?

高超:要搭建一个模型, 来证明你的传播是否有效, 包括它的量和质, 也包括美誉度等等评价。这个评价体系, 在我的实践中, 基本上是类似于传统公关的, 指标都是一样的。最开始设计企业社会责任传播部分的时候, 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做了对标以后, 用这样一个相关的工具, 比如达到覆盖人群是10万, 你的成功定在哪儿, 达到12万就说明很成功了, 我的底线可能是在8万。

尽管CSR的部分是公司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投入的一部分, 比如说在我们来讲是税前利润的百分之一。但是传播部分不是, 是为CSR服务的, 是为公司品牌服务的, 所以不在慈善捐款, 或者公益项目的资金内。所以我被要求衡量你的这部分单独的传播项目的投入产出比, 这不是为慈善而做的, 我们还是做传播, 还是要衡量传播的效果。

郎华:我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必须要传播的。首先, 公众对于企业有更高的预期, 希望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如前面所提到的清华-罗德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报告, 消费者已经开始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制定购买决策的依据;此外, 通过传播可以教育并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带动更多人参与社会议题的改善。传播就是这样的一种功效, 建立责任品牌认知, 放大社会效应。现在, 数字化媒体时代, 解决了我们以往解决不了的问题, 就是传播的效果怎么去评价。如果发起公益项目, 比如说有多少人转发了, 或者有多少人评论了, 这样一些关键的数据指标, 能够从另外一方面体现到这个项目的效果怎么样, 以及企业传播的效果怎么样。

王丰斌: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 绝大部分企业做了一件有功德的好事, 是愿意让别人知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在中国环境下, 企业做CSR无论从自身还是社会, 都有传播的必要性。关于如何评判企业CSR是否有效, 我原来有过一个思考, 第一, 站在企业本位的角度去考虑, 一定要找到CSR的企业内在动力, 这样做公益才可持续;第二, 回归到公益或者CSR的本质上来考虑, 这是在为社会做贡献, 我们要考虑社会福利尽可能效率最大化。比如, 一个公益项目我投入了100万, 能带动社会自发跟进1000万。做公益也需要商业智慧;第三, 每个企业生存的社会评价氛围是不一样的, 包括不同行业的企业都是不一样的。这些差异性都可能对你选择CSR带来影响。适合民企不一定适合央企, 公益是一种善, 如何择善而从之, 确实考验我们对于社会生存环境的洞察。同时, CSR如何发挥积累社会信任资产的功能, 实现传播维度的价值,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走出去的CSR

张建欣: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 往往先考察的是市场, 尤其在并购和做大型投资的时候, 就忘了CSR在国外已经是个常态, 在建企业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利益相关者是否欢迎我, 我做什么事情证明我给这个社区, 给这个地方带来好处。我们中国企业在国内, 虽然会考虑到这部分内容, 但仍处在较低阶段的社会责任, 所以走出去的时候遇到相当大的公众认知的问题。如果以后有机会, 我们可以专门讨论企业社会责任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作用。因为在国内, 可以做, 也可以不做, 但是走出去的时候就不可能不做。

策略性CSR 篇4

近日, 备受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亚洲峰会2012 (CSR Asia Summit 2012) 在北京隆重召开, 富士施乐作为赞助商参加了此次峰会。会上, 富士施乐CSR部门经理渡边女士就富士施乐贯穿于整个价值链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成功经验发表了演讲, 获得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

渡边介绍了富士施乐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贯穿于整体价值链的企业社会责任。富士施乐始终坚持将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贯穿至从产品的研发、零部件采购、生产过程、客户使用环境, 一直到使用后的回收和资源再利用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同时, 富士施乐亦制定了到2020年相比2005年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30%, 以及减少客户现场年碳排放7百万吨的目标。

此外, 富士施乐还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救助灾区、社区建设等方面的CSR活动。一直以来, 富士施乐始终将社会责任视为与企业经营同等重要, 努力将CSR与富士施乐业务和管理融为一体。

经济全球化下CSR实践研究 篇5

1923年,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S h e l d o n)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 S R)”的概念,主要侧重于道德伦理层面。直到1953年,被誉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博文(H.R.Bowen)在其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中,给出了商人社会责任的最初定义,正式提出了社会责任的观点,即“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或采取某些行动。”从此,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成为了一个新的领域。

二、CSR实践的相关理论研究

在CSR相关理论研究中,最为典型的是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演变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在1963年由斯坦福研究所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关键论点是传统意义上的所有者在企业中地位的弱化,指出企业的所有者应该包含除了股东以外其他的承担者。

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指出“企业有且只有一个社会责任——利用资源并在游戏规则许可的范围内提高盈利能力,在一个开放与自由竞争的条件下诚实无欺地从事交易活动。” (1) 与此相反,弗里曼(Freeman, 1984) 在反驳了弗里德曼的“委托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 指出“管理者不应该只对股东权益(Stockholder Interest)负责,还要考虑满足其它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根源则是契约理论。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由各个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契约联结体’”。

(二)利益相关者与CSR的关系

乔治亚大学的阿齐B.卡罗尔.(Archie B.Carroll)将CSR分解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 (如图所示) 经济责任在底层,是最基本的责任。同时利益相关者期望企业遵守法律,再上去就是企业的伦理责任这一层次,企业有义务去做正确的、公司的并符合利益相关者伦理道德的事情。金字塔的最上面一层是社会对企业成为出色的企业公民的要求。对社会责任进行金字塔的层次划分,并不是意味着企业应由低到高的次序履行其责任。需要从整体看待社会责任金字塔,关注企业在同时履行这些社会责任时可能涉及的决策与行动。

三、欧洲国家在CSR实践方面的规范性分析

(一)英国

(1)英国政府制定C S R策略的目的

促进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利益的活动;鼓励创新性办法和有益的实践;定义恰当的最低水平的表现,鼓励提高自我社会责任意识,相互信任和健康的公众对话。

(2)英国政府在C S R方面的政策

(1) 政府促进CSR。2001年3月,第一次发布“CSR政府报告”。内容包括:广泛的商业范围,特别是中小企业;促进C S R的国际化;政府间调整C S R政策。

(2) 确保CSR透明度。英国和美国政府于2000年12月联合发布了“资源部门安全与人权自愿原则”该原则保障冲突地区人员和动作的安全性,以尊重人权为核心。宗旨是增加政府税收和企业收入的透明度。

(3) 出台CSR法案和报告。通过《企业运作与财务审查法案》,要求企业提供CSR报告。2001年3月,英国首次公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政府报告》,提出了政府CSR工作计划,包括推动CSR、扩大CSR在商业中的范围,尤其是国有企业范围、促进CSR国际化,并通过政府协调企业社会政策。

(二)德国

(1)德国C S R行业规范的性质

德国C S R行业规范是德国民间发起和推动、由德外贸零售商协会及其会员企业组织实施并获得德联邦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和资助,旨在监督和约束国外供货企业C S R的行为规范。

(2)德国C S R行业规范的实施步骤

德国CSR行业规范参照SA8000标准体系。2003年初,德外贸零售商协会联合部分荷兰零售企业正式启动社会标准项目,并开始分阶段实施:初期主要在供货商、零售商、检验机构和消费者中做广泛宣传和推介;其后尝试性地开始到部分供货企业进行巡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建议;对情况较好或整改后达到标准和要求的,经过核查鼓励申请SA8000认证。

(3)德国市场C S R标志标签

(1) 公正标签(Trans Fair)该标签由科隆公平贸易协会颁发。该协会得到40多家社会组织和团体的认可和支持。公正标签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咖啡、茶、可可、蜂蜜、糖、果汁、香蕉和甜点等初级食品。目前德国有87家企业提供贴有"公正标签"的产品,包括卡施达特.客万乐、星巴克等,这类产品在德国22000多家超市有售

(2) 地毯标签(Rug Mark)主要用于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生产的手工地毯。贴有标签的地毯证明该地毯的生产没有剥削童工因素。2002年德国共进口2000万欧元的贴有R U G M A R K标签的地毯,迄今德国共有250万块进口地毯颁授R U G M A R K标签。

(3) 花卉标签(Flower Lable)申请标签的生产商需满足该机构在人权、环境和劳动、健康、安全保护及劳动者生活保障等方面的若干要求。目前贴有标签的花卉产品在德国700多家花卉商店有售。

(三)瑞典

(1)政府机构及法律环境

瑞典很早就注意到经济的高速发展将会大量消耗资源和影响环境,1999年,瑞典议会通过了《环境法》,提出瑞典在环境方面需要努力的15个领域的目标,从自然资源、水土利用、城建规划和人民健康诸多方面,把环境保护具体化和法制化。

(2)制定可持续发展的C S R战略

制定CSR战略,不仅是企业基本竞争战略的需要,也是国家保持良好国际形象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推动CSR,既有利于瑞典企业的能力建设,也有助于瑞典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3)瑞典政府对C S R的正确引导

‘首先,要求企业增加透明度。国有企业将其经营状况如实向全社会公布,是企业履行CSR的基本要求。从1999年始,政府要求国有企业编制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布;2003年,又要求国有企业在年度报告中增加CSR的内容。其次,要求企业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包括遵守商业道德,承担维护环境的义务,坚持性别平等,坚持种族、宗教、年龄等的多样化,为职工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等。再次,政府利用政府信贷等手段鼓励企业遵循社会责任原则,抵制不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行为。

四、经验总结及启示

(一)建立有效的CSR政府部门和协调机制

协调机制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协调政府各部门间的政策和措施,保证政府政策的一致性。第二个层面是,组织各种推进CSR的活动,保证政府政策和意图的畅达性。第三个层面是,在国际上注重企业在所在国履行CSR,保持跨国公司履行C S R的一贯性。

(二)发挥法律法规在推动CSR方面的作用

政府必须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的法律条文,指导企业履行CSR,并严格执法监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只有对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有效的法律环境,才能真正落实一个国家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三)承担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

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履行环境责任不等同于付出,而更像是一种期待回报的投资行为;从企业的能源节约和替代环节看,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而是长远的战略目标;再则企业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不能简单地看成政府强制性规制,而应是企业本身的、积极的、主动的履行C S R行为。

(四)建立创新型经济循环体系

对产品整个生命流程承担责任,生产者必须负责产品使用完毕后的回收、再生或弃置的责任;生产者应承担废弃物回收消除处理责任及产品废物管理责任,为企业履行CSR提供了保障和环境。创新型经济要求企业依靠创新获得新经济增长点和竞争力,以更好地履行CSR,而不是靠低价竞争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特别注重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替代,推进建立循环型经济。

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C S R理念上还是行动上都落后于跨国公司。CSR在中国冲突与融合的历程后,企业将自己的优势与社会、环境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制定中国的CSR规范和标准,这必将成为中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郑若娟.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J]社会科学, 2006.2

[2]、史永隽.利益相关者理论新维度与动态企业社会责住观.岭南学刊, 2007.4

[3]、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4]、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www.csr-china.org

[5]、刘立燕.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社会责任管理[J].经济与管理, 2004.12

[6]、史永隽.利益相关者理论新维度与动态企业社会责住观.岭南学刊, 2007 (.4) :85-86

[7]、卢代富.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J].WTO经济导刊, 2006.7

策略性CSR 篇6

服装纺织产业不仅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 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同时也是在国际竞争中优势明显的一个产业。在我国, 服装纺织产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 竞争最充分且与终端消费者最为接近的产业之一。我国服装纺织产业曾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与推动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在全球市场快速融合以及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背景下, 服装纺织企业面临发展瓶颈。伴随成本要素的提高以及CSR意识兴起于全球, 作为世界服装纺织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我国服装纺织企业上行空间饱受压力。从全球视角看, C S R或已成为中国与发达国家服装纺织业发展的一个矛盾焦点。如果对快速上升的CSR要求缺少回应, 势必压缩企业发展的战略空间。从这一点看, C S R或已成为制约我国服装纺织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一体化经济引发的C S R问题给业内企业带来成本压力, 而低成本的优势恰恰是我们过去所依赖的战略基础。对我国服装纺织企业而言, 在兼顾传统优势的同时来加强C S R建设似充满矛盾。特别是伴随企业规模的变化与产业布局的进一步调整, 以及以不同规模为主体的产业集群的崛起, 等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们的CSR建设。本文, 通过调查服装纺织企业CSR现状、存在的问题、对CSR的认知以及取得的成绩, 来分析我国服装纺织企业CSR结构性状况, 从而为企业以柔性方式参与未来竞争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概述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以不记名方式对江浙、广东及北京地区的服装纺织企业做判别抽样。收回问卷225份, 有效问卷200份, 调查对象为企业高管。调查时间从2007年12月到2008年4月。

三、结果及分析

1. 受访者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自然情况及对CSR认知情况分析

调查对象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中男性管理者占56%。89.5%的受访者年龄在21到40岁之间, 以21到30岁的受访者居多, 所占比例6 4%。在受访者中, 有1 5%的管理者拥有企业股份, 拥有企业股份超过50%的管理者占2.5%。调查还显示, 受访者以中青年管理者居多, 他们没有企业股份, 但他们在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受访者对CSR熟知情况如下:在200份有效问卷中, 只有13名 (6.5%) 受访者对CSR一无所知。熟知CSR理念对CSR背景知识有全面了解的受访者有17人 (8.5%) 。一般性了解CSR但对细节缺乏认知的受访者占46%。总体看, 93.5%的受访者对CSR有所了解或一般了解。调查还发现, 只有17.5%的受访者参加过CSR研讨会与培训班, 82.5%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基于CSR方面的任何培训。这或许是为什么大部分管理者都能对CSR有所了解但却无法熟知的原因, 其原因也许在于, 这些受访者缺少参加研讨与培训的机会。

受访者对C S R标准与作用的熟悉情况如下: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能做到熟悉一个CSR准则, 大部分管理者可熟悉至少两个准则, 对CSR准则一无所知的管理者不多。在受访者熟悉的准则中, 被熟知频率最多的是ISO14000, 其次是CSC9000T, 排在第三位的是S A 8 0 0 0, 这三项准则被熟悉的程度非常高。在三个准则中, ISO14000与CSC9000T属于独立第三方国际准则, CSC9000T是中国自己的CSR准则。

受访者对上述准则在企业中能发挥的作用认知如下:大多数受访者对CSR准则发挥的作用表示认可, 并对“CSR准则能提高企业形象和声誉”及“CSR准则可改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表示认同, 且认同比例较高, 所占比例分别为83.5%与71.5%。这表明, 大多数受访者认可CSR准则在提升企业形象、声誉及改善同利益相关者关系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调研中还发现, 对“CSR标准可在企业生产与管理效率提升、员工稳定和归属感提高方面发挥作用”表示认可的受访者有6 9%。这表明大多数受访者对CSR标准在维护生产效率与员工稳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表示认可。但受访者对“C S R可帮助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认可度不高 (13.5%) 。也就是说, 受访者并不认可CSR对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市场有显著的帮助效果。受访者也提出, 虽然他们在CSR建设做出过努力, 但来自国际贸易摩擦与保护方面的阻碍依然限制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

在对受访者基于CSR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发现, 受访者对“不断增多的国际贸易可减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民在生活水平的差异”以及“为减少气候改变人们需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这样两个选项表示认可, 其认可比例分别为5 4%与7 4.5%。可以看出, 受访者对发展全球自由贸易以及加强全球环境保护表示认可。

在“为促进跨文化理解与平等相处企业应考虑雇佣更多的异国工作人员”这个问题上, 40.5%的受访者表示出不置可否的态度。这表明, 企业管理层对接受异国工作人员的态度不明朗。实际上有47%的受访者并不认同通过雇佣更多的异国工作人员来解决文化沟通问题。可以看出, 企业在是否雇佣更多的异国工作作者这个问题有巨大分歧。

有两个选项受访者的反对最为强烈。一个是, “为了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们愿意为进口产品与服务支付更高的费用”;另一个选项是, “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 我们愿意接受他们在环境与社会领域中推行的较低的经营标准”。对这两项表示认同的受访者比例是42%和37.5%。这表明, 企业管理人员不愿为弱势国家或弱势群体采取有损环境与社会的行为。作为同样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服装纺织企业不会因自身是发展中国家而采取降低标准的行为, 这一点得到肯定。

2. 受访企业自然情况及对受访企业对CSR认知情况分析

被调查样本基本覆盖不同经济规模的企业, 有一定的研究与参考价值。其中, 规模从201到500人的企业占22%, 规模100到200人的企业占20%, 50到100人与500到1000人的企业超过10%。规模超过3000人的企业占13.5%。如果从适合性、可行性与可接受性这三个节点来看, 被调查企业有着相对意义上的普参考价值。

调查发现, 将产品卖往国外企业占较高比例, 48.5%的企业其海外业务比重超过了50%。海外业务比重介于10%~50%的企业占26.5%, 有15.5%的企业无海外订单。其中产品售往国家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国 (26%) 、西欧 (1 4.8%) 和北美 (1 3.7%, 土耳其与俄罗斯除外) , 亚洲与东欧随后, 分别为1 1%与8%。土耳其占比例最少, 只有0.8%。中美洲和印度这两个地区和国家不在中国服装与纺织企业的出口目标之内。

在确定200份有效问卷中, 有70% (138家) 企业拥有书面的道德准则与标准。这表明,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 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思考CSR问题。

在这70%有道德标准的企业中, 有101家企业的书面道德准则参考了国内的CSR标准。在拥有标准的企业中, 有84%的企业在道德标准中明确提出“腐败”问题, 只有14%的企业没有提及。可看出, 在服装纺织业, “腐败”问题已被关注。有9 4%的企业明确提出“个人权利”这个问题, 这一比例很高, 这或许是企业从更长远视角考虑自身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没有提及这一问题的企业不到3%。而涉及到“价值创造”问题的企业有7 9.7%, 这个比例并不低。“透明与公开”被谈及比例为8 3.3%, 在某种程度上说, 这与日益发达的传媒不无关系。“环境和工作条件”被提及的比例超过8 0%, 这说明服装纺织企业对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关注并非外界所说的那样。客观地说, 在企业意识中很多企业关注这个问题, 但不理想的效果或出在执行环节。而“贡献社区”被提及的比例大大降低, 只有60%企业提及这个问题, 明确反对这一问题的有2 6%。

在对道德标准所包含的知识点的调查中, 除上述7个知识点外, 还提及“除上述7个知识点外是否知道其他知识点?”这一问题。但得到的回答并不理想, 有超过60%的企业明确提出, 他们除上述7个点外对其他并不了解。从这一点看, 受访企业只对腐败、个人权利、价值创造、透明、环境与工作条件以及贡献社区这样的常规问题保持关注。可以看出, 一些企业的道德标准在内容上依然有局限性。

四、结论

本调查, 可得到如下结论:

1. 服装纺织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对CSR有所了解, 但对相关细节缺少认知。中高层管理者至少熟知一个CSR准则, 熟知最多的三个准则是ISO14000、CSC9000T与SA8000。

2. 在对C S R标准与作用的认知方面, 中高层管理者比较熟悉, 认可CSR准则对提高企业形象及声誉的作用, 对CSR在改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所发挥的作用较为认可, 认同C S R可增强员工稳定性与归属感, 但对C S R可帮助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市场认可不高。

3. 中国服装纺织企业不会因自身是发展中国家而采取降低标准的行为。在业内, 有超过70%的企业有道德标准, 大多提及腐败、个人权利、价值创造、透明、环境与工作条件以及贡献社区等常规问题, 但道德标准在内容上依然有局限性。

4. 服装纺织企业面临明显的CSR压力, 并处进入与否的临界点, 而且这值得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顾庆良:服装纺织产业集群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调查[J].企业家天地, 2006 (11)

[2]CNTAC:中国纺织行业CSR年度报告[R].2006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的CSR研究 篇7

1 CSR概念的内涵

1923年,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 (Sheld on) 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的概念,主要侧重于道德伦理层面。直到1953年,被誉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博文 (H.R.Bowen) 在其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中,给出了商人社会责任的最初定义,正式提出了社会责任的观点,即“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或采取某些行动”。从此,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成为了一个新的领域。

此后,世界银行和世界经济论坛都对C S R进行了不同的表述,但其内涵和外延基本一致,即企业不仅要“利己”,承担“经济责任”,追求股东的经济利益,更要“利他”,勇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的共同繁荣和进步。因为失去了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经济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的发展和效益也就无从谈起。

C S R强调的是企业的道德义务,即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劳动者、消费者等)及社会环境所应承担的责任与承诺。企业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有利于为市场经济建立诚实守信的交易环境、知法守法的法制氛围、节约爱护的环保意识和热心帮助的关爱意识,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而达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使整个社会保持“和谐”的发展态势,而企业最终也能够长久获利。

2 和谐社会中加强CSR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CSR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整体的和谐有赖于社会机体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和谐。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和细胞,它承担着创造社会财富、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重要责任。CSR是企业与人和社会及环境共同受益、和谐发展的平衡意识与理智行为。

党的十六大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再次对科学发展观作了全面的阐述,其核心和重点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环境,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将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

2.2 CSR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高效途径

企业是市场主体,伴随市场竞争产生;企业是社会成员,伴随社会进步发展。企业是否能够在激烈的经济实力竞争和社会形象竞争中不断提升竞争力,是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CSR的关注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新潮流。国际社会越来越看重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已成为对一流企业高标准、严要求的公认指标之一。目前,大多数欧美跨国公司已实施社会责任政策,采用独立的方法监督供应商的劳工问题,特别是一些大的零售商和品牌公司。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处于全球资本和产业链的末端,自然成为CSR的重要实施区域。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和国际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

2.3 CSR是企业提高经济绩效的保障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总是和利润减少相联系,从长远看,CSR与企业经济效益是均衡的。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或者是引导顾客向着有益消费结构变化的行为,会使企业因顾客的青睐而获得丰厚的利润。

近些年来大量的实践证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盈利有积极、肯定的影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促进其竞争力的增强和效益的提高。企业加大对经济、社会、环境和人权方面的关注不仅可以为其业务运作和企业声誉带来好处,还可以造福于企业所在地区的社会,而社会的发展同样也会提高企业成功的可能性。企业只有通过与其他组织、地方团体、社会和政府部门进行密切合作来提高企业的诚信水平,才能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而这种核心竞争力又是其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即使从纯粹实用的角度看,“社会责任”的承担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也是很大的,包括减少运作成本、提高企业声誉、提高销售额和客户回头率、提高生产力及技术创新能力、更容易招募到优秀员工和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企业新的盈利点。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是企业的依托,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只有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更多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社会整体利益、推出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举措,才能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3 构建和谐社会,加强CSR建设的几点措施

政府应引导企业强化社会责任,提高企业自律行为。一方面,加大对CSR的宣传,努力构建并完善企业社会道德规范,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运动中来,营造推进CSR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强对CSR的监督,促进落实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制订明确的计划,确定专门的政府主管部门,并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作为考核和衡量政府公共管理绩效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水平总体上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我们应该借鉴跨国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帮助国内企业迅速提升社会责任管理水平,让企业懂得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责任,使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尽快与国际接轨。在全社会营造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氛围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法制建设,使CSR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强化CSR实际上是强化企业的守法行为,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劳动保护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在遵守国家各项法律的前提下创造利润,为社会做贡献。

就企业自身来说,企业应主动将自身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此,首先要正确理解CSR的内涵,当前,对CSR的认识,需要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CSR与企业办社会不同。企业办社会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承担了本来应该由社会承担的职能。而CSR则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主动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环境和社会的责任;二是CSR是否加大了企业的成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对企业品牌信誉、社会形象的投资,这将是企业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激发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精神。企业社会责任把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可以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三是CSR与慈善事业不同。CSR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不能将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企业捐赠或企业所做的公益事业。如果一个企业只是对社会公益事业有过捐赠,但是却没有履行社会责任的其他基本方面也不是好的企业。

通过立法完善CSR法律体系。随着2006年1月1日我国新《公司法》的实施,企业是否要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议终于宣告结束。新《公司法》第5条规定:“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第5条首次在法律中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主体地位,意味着对传统企业的角色或目标定位的突破,无疑是我国CSR法制化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但在实际中,如何运用新《公司法》使企业有效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尚有许多难点。

因此,将新《公司法》第5条的立法精神具体化,赋予其确切的、可操作的内容,通过一系列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构建和完善CSR法律体系,从而使CSR在实践中得以贯彻和落实。此外,我们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大胆吸收和借鉴外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成果和经验,从执法和司法等多个方面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机制和监督机制,从而不断建立和完善CSR法律体系。

摘要: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是维系社会公平正义和良好秩序的道德基础。企业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创造者, 其经营活动不仅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而且也是为了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因此, 企业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 还应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这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

关键词:和谐社会,CSR,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军.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企业社会责任[J].科学社会主义, 2008 (2) :125-127.

[2]连漪, 李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探讨[J].现代企业, 2008 (4) :51-52.

[3]邓子纲.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核心层竞争力影响的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 2008 (2) :87-90.

[4]田虹.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相关性[J].生产力研究, 2008 (6) :19-33.

[5]苗苗.论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的强化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 2007.

上一篇:企业自主品牌下一篇:“以”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