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材

2024-09-19

教育学教材(精选12篇)

教育学教材 篇1

近期, 一些地区和中小学使用未经审定的国家课程教科书, 这些教科书缺乏严格把关,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科学性、适宜性等方面的问题, 难以保证中小学教学质量。为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教材的管理, 日前, 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材管理全面清理违规教材的通知。

通知强调, 中小学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因此, 加强中小学教材的管理, 确保中小学生使用质量有保障的教科书, 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责任。

为保证中小学的教学质量, 通知要求:中小学教材使用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关于“未经审定的教科书, 不得出版、选用”的规定, 各地在编制省级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时要严格把关, 不得将未经审定的国家课程教科书编入目录。各地区和学校在选用教材时不得选用未经审定的国家课程教科书, 以保证中小学教学质量。

另外, 要立即组织对本地区中小学使用的教科书进行全面检查, 发现未经审定的国家课程教科书要进行坚决清理, 并将清理情况于2009年12月31日前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对目前正在使用未经审定的国家课程教科书的地区和学校要责令其在2010年秋季以前全部停止使用。要积极采取措施, 帮助这些地区和学校制订稳妥解决方案, 确保更换教材的顺利进行。

教育学教材 篇2

“诚信是为人之根本,没有了诚信,即使你拥有再多的财富,最终也将会成为最贫穷的人”。而一张百元大钞在市场上游荡着,背负着沉重的罪恶感。谁能救救这张百元大钞呢?

1.一张百元大钞的自述

几年来,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通过叙述一张百元大钞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诚信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要真正拥有它,并不是嘴上说说就成的,而是要付诸实际行动。这篇作文是这样的:

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泛着发霉的味道,伴着“咯吱呀,咯吱呀„„”的噪声,我诞生了。朦胧中,我听到了一个刺耳的声音:“去,拿到市场上,以大换小,以假换真。”接着,一道刺目的阳光射得我两眼发黑„„

我终于看清我自己了!一身漂亮的粉红色衣裙使我在众兄弟面前格外出众,我快乐地眨着眼睛。不错,我是一张百元大钞,在这个世上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呵,我好高兴,只是„„

我的主人用我换来了一斤青菜以及大把零碎的纸币,然后,他拍拍屁股走了。不多时,我就听到菜农的一声惊呼:“天哪,是假钱!”浓重的罪恶感随着这声惊呼涌上了我的心田,漂亮的衣裳也似涂上了一层污渍。“把我上交给银行吧,那儿才是我这个违法物应该去的地方。”我在心中呐喊,可是没人能听见。

菜农的生意很好,没多久就“清仓”了。他从一堆钞票中找到我,拿在手里反复揉搓着,然后,他走向在家忙碌的肉店,用我换来了一斤好肉„„

肮脏的污垢遮住了粉红的亮色,我惊恐地睁大眼睛。我的主人在不断地更换,从肉店老板到小职工,到大局长,又到大局长的儿子,最后又到了局长儿子的班主任手里,在此,我有幸听到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他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等七个背囊,当他所乘的小船超载时,他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故事讲完后,老师教育学生道:“记住,诚信是为人之根本,没有了诚信,即使你拥有再多的财富,最终也将会成为最贫穷的人„„”

听到老师这样说,我想,我的罪恶旅途该有一个终结了。但,我却惊讶地看到,老师在验钞机的闪闪警示灯下竟一脸漠然,放我过关。就这样,我又一次流向市场,过关斩将,所向披靡。

天啊,这是怎么回事?每一个人都知道我是假钞,但是每一个人都拿着我去骗另外的人。诚实没有了,信用没有了,人们在相互欺骗着„„

当你看到我的自述时,我仍在市场上游荡着,背负着沉重的罪恶感。我一直在想老师的那句话,“诚信是为人之根本,没有了诚信,即使你拥有再多的财富,最终也将会成为最贫穷的人”。可是,谁能救我呢?

讨论:假如有一天这张百元假钞落到了你手中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如果你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种执着的精神去播下信任的种子,你将会获得累累硕果。

2.播下信任的种子

日本大企业家小池说过:“做生意成功的第一要诀就是诚实。诚实就像树木的根,没有根,树木就不会有生命。”这段话也可以说概括了小池成功的经验。

小池出身贫寒,20岁时干起了推销员的工作,为一家公司推销机器设备。

有一个时期,他的推销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半个月内就谈成了33笔生意。可是后来,小池发现,他所推销的机器和别的公司出品的机器相比,性能一模一样,但是价格要贵好多。

这下小池急坏了,他想:同他订约的客户要是知道了这情况,一定会对他的信用产生怀疑。于是大感不安的小池立即带着合同和定金,花了整整3天时间,逐家逐户去找客户,老老实实地向他们说明,自己所卖的机器比别家的机器昂贵,为此请他们收回定金。

这种诚实的做法使每个客户都深受感动。结果,33人中没有一人跟小池废约,反而都加深了对小池的依赖和敬佩。小池也被顾客的信任感动了,他向大家保证,一定说服公司经理,把价格降下来。后来他据理力争,公司经理终于同意了他的做法,使顾客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小池在顾客心中播下了信任的种子,这些种子很快开出了美丽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以后,人们就像小铁片被磁石吸引了似的,纷纷来向他订购机器。没多久,小池就成为推销行业的佼佼者。这样的故事全世界每天都在发生。

美国管理学家汤姆•彼得就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位朋友的大众牌汽车总是发出奇怪的响声,这位朋友便把汽车拉到当地的壳牌公司加油站去修理。几个小时后,修理工打来电话,:“你知道吗?这个零件还在保修期之内呢。我给本地的大众汽车经销商打了电话,现在他正等着给你免费修车呢。”从那以后,这位修理工赢得了车主所有朋友的修理活。只要方便,这些人还尽量到他那儿去加油,有时候宁愿绕圈子。

如果说诚实是传播信任的风,那么守信就是培育信任的水。守信是人与人交往时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古代是这样,在现代社会中也是这样。

这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多年以前,有位美国医学专家来北京,他想研究丹参的茎、叶中的药用成分,于是找到一位中国朋友。这个中国人是一家药厂的经理,可是他对传统中药并不熟悉。不过,出于朋友情谊,他答应美国朋友第二天给他10公斤丹参的茎和叶。

分手之后,经理马上通告员工去药店买,可是员工跑遍了北京所有的药店都没买到。原来,传统中医用丹参的根入药,它的茎和叶没有价值,所以药店是不卖这两样东西的。

经理着急了,因为他觉得守信比什么都重要,答应人家的事怎么能不做好呢? 这时他的司机想了起来,说他在西山上见过丹参。于是经理立即叫上司机,开车去了西山。

当时是冬天,两个人顶着寒风,在山上到处寻找丹参的茎和叶,花了大半天时间,才弄了两麻袋。回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第二天,经理笑着把10公斤丹参的茎和叶交到了美国专家的手里。美国专家高兴极了,因为他在美国买不到这些东西,才跑到中国来的;到了北京之后,他也跑了很多家药店,都说没有这些东西。

“你从哪儿弄来的?”美国专家问。

经理给他讲了前前后后的经过。美国专家深受感动,当时只是表示感谢。可是回国以后,他不断地向这家药厂发来订单。开始只是内部购买中药原料,后来是购买中药提取物。

多年来,一直有很多中国商人低价向这位美国专家推销天然药物和提取物,但是他没有被打动,一直和原来的中国朋友的药厂保持业务联系。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这位中国朋友是值得信任的。练习:交流一下你听说过的或你亲身经历过的建立信任的事情。

为人讲信用,是我国人民十分宝贵的美德。一个人讲信用,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与他人建立和保持友好的关系。

3.三日撤兵

晋国国君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以“信”立国,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在他的治理下,晋国一天比一天强盛起来。

有一年,周朝天子周襄王把原伯贯的土地改封给晋文公。晋文公预料原伯贯不会轻易交出土地,便传令下去,准备三天的军粮,打算强攻。

原伯贯果然不愿意归顺晋国,他欺骗城里的百姓说:“晋国的军队不久前攻占了阳樊,把那里的大人小孩统统杀了。现在阳樊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啊!”原国的百姓信以为真,决心死守城池,不让晋军攻进来。

晋文公见原国的百姓不肯归服,便当众宣布:“我军只准备了三天的军粮,要是三天攻城不下,我们立即撤兵,决不会伤害百姓。”

晋军攻城两天未果。第三天晚上,一个原国人从城里偷跑出来,面见晋文公说:“城里的老百姓已经知道阳樊的百姓并没有遭到杀戮,都看透了原伯贯的阴谋,没有人再相信他了。大家商量好明天早上就打开城门,迎接晋军入城。”

晋文公说:“我已经说过,攻城以三天为限。如果三天攻不下,我将信守诺言,立即撤军。你们还是把城门守好,不要再想别的事情了。”

晋军将士对晋文公的做法很不理解。有个将军对晋文公:“既然百姓愿意明早把城门打开,我们不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这个城池了吗?主公何必多此一举呢?”

晋文公沉思了一会儿,说:“我们决不能只看到一城一池的得失。信用,是治国的法宝,也是安民的法宝。国君讲信用,老百姓才有安全感。这次我们来收复原国,许诺是攻城三天,这是众所周知的。哪怕我们多呆半天,也是不守信用啊。”

第四天,天边刚露出晨曦,晋军将士便打点好行装,悄无声息的撤离了原国。

原国的老百姓发现围成的晋军一兵一卒都没有留下,奔走相告:“晋文公真实讲信用啊!他宁可失去原国,也不愿意失去信用,这才是我们老百姓可以信赖的君主。”百姓们拥到城楼上,将原国的旗子降下,然后去追赶晋文公的军队。原伯贯见大势已去,只得打开城门,做好投降的准备。

百姓们一直追了几十里,才赶上了晋军。

“回去吧,原国的百姓欢迎你们!”

“是啊,城门已经打开了,你们快进城吧!”

正当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说晋军时,原伯贯派人送来的降书也到了。晋文公这才下令部队调转方向,朝原国进发。大军进程时,城中百姓夹道欢迎,场面十分热烈。

打仗凭借信用,可以不战而胜;治国凭借信用,可以赢得民心。可见信用的威力之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有时还是一种武器。练习是你会如何?

1、宁宁答应星期天帮伟伟补课,到了星期天,宁宁因身体不舒服就没去。

2、小芳发现小英在抄别人的作业,小英央求小芳别告诉老师,小芳答应了。后来老师问起这件事,小芳想,我已答应小英代其保密,所以没报告老师。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出现过错、失误。善于发现并改正它,集中体现了一个人对社会、对公众高度的责任感。

4.邓小平严于律己总结经验

邓小平传奇经历中的第二次被打倒,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错误批判,被撤销了一切领导职务。以后又被下放到江西,在一个工厂里参加劳动。

后来,在回答外宾问他“最高兴的是什么,最痛苦的是什么”时,邓小平说:“在我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的3年。„„建国以后,成功的地方我都高兴。有些失误,我也有责任,因为我不是下级干部,而是领导干部,从1956年起我就当总书记。那时候我们中国挂7个人的像,我算是一个。所以,在‘文化大革命’前,工作搞对的有我的份,搞错的也有我的份,不能把那时候的失误都归于毛主席。至于‘文化大革命’,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一生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其实即使在那个处境,也总相信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使邓小平感到最痛苦的,当然不仅是他个人的遭遇,也不仅是当时大多数干部被打倒所遭到的不幸。显然,使他深感痛苦的是中国人民的灾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损失。痛苦使人思索。邓小平这时不能不痛苦地思考这一切错在哪里,错误从何而来,错误怎样才能得到纠正。对“文化大革命”他不能分担责任,因为他已经不在负责的领导岗位上。但是,他也不能不痛苦地思考“文化大革命”前他应该分担责任的党的工作,哪些是搞得好的,哪些是搞得不对的,那时候的那些错误成为导致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的前因。“总相信问题能够解决”,当然不仅是相信他个人会重新工作,更重要的是相信这一切会得到改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会重新走上正确的轨道。练习

王华的手受伤了,不能抄老师布置的作业题。课后,李丽帮王华抄作业题。班长见了说:“李丽,你怎么能抄别人的作业呢?学习要靠自己动脑筋。”

如果你是李丽,班长错怪了你,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班长,了解真实情况后,你会怎么做?

人经过努力改变世界,这种努力可以使人类达到新的、更美好的境界。——美国总统罗斯福

5.挤出一切时间来学习

雷锋知道学习的重要,就挤出一切时间来学习。

“不学无术在任何时间,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他抄录马克思的这句话,当座右铭,激励自己的行动。

他学习文化,学习时事政治,学习业务技术,什么都学。他像海绵吸水一样,吮吸着各种文化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他的工作流动性大,驾着汽车今日到这里,明日又到那里,没个固定时间。他把要看的书,装在书包里,随身带着,只要一有空闲,哪怕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也拿出书来读它几行。

在连队里,晚上的时间最宝贵,可是熄灯以后还点着灯学习,就会影响同志们休息。因此,连部办公室、司务长宿舍都是他学习的地方,他还常跑到指导员宿舍去学习。在那里,一坐就是大半夜,简直就像着了迷,一动也不动。日子长了,指导员倒担心起他的身体健康来了。

一天晚上,夜己很深了。指导员开会回来,见他还坐在那里看书,就催他说:“雷锋,学习好,也要休息好,快睡觉吧!”雷锋见指导员忙了一天,已经很困了,便合上书走了出来。

指导员睡了一觉,猛然醒来,发现屋子里灯亮着,欠身一看,原来雷锋还坐在原来的位置上,一动不动地专心看书。在他旁边,堆放着好些书。他的苦学精神,使指导员深受感动,既不忍心打搅他,又怕他熬坏了身体,便轻轻下了床,走到他身后一瞧,只见他看的一本书上画了许多红道道,还写着密密麻麻的读书心得。

就这样,雷锋在刻苦的学习中,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和智慧。他感到眼睛越来越亮,心底越来越开阔。练习自我调查

1、你最不喜欢学哪门功课?为什么不喜欢学?对不喜欢学的学科你以前是怎么做的?这样偏科有什么危害?

2、选择一条自己最喜欢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五十六个民族休戚与共,相互依存,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礼仪。而民族礼仪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这个民族的重要标志。如果你懂得尊重他人的民族礼仪,你也将得到他人的尊重。刘伯承和彝民小叶丹歃血为盟就是尊重他人民族礼仪的一段佳话。

6.红军与彝胞礼结深情

在四川冕宁县北面一个美丽的“海子”池塘边,矗立着一座刘伯承和小叶丹歃血为盟的雕像。这座雕像记载着一个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同时也向我们说明了礼仪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1935年春天,红军长征途中,刘伯承将军带领先头部队胜利渡过乌江和金沙江,接着就要抢渡大渡河。可是到大渡河的重要渡口安顺场,要经过一片彝族地区。这个地方悬崖绝壁,路险沟深,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军队就在这里全军覆没,国民党反动派也想让红军在这里重蹈覆辙。彝族人民长期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欺压,又受国民党的欺骗宣传的影响,对红军存有疑虑。听说红军要来,有的躲藏,有的拦阻。后来,其中一派的首领小叶丹发现红军纪律严明,和善礼貌,愿意让红军通过,并同意和刘伯承将军按照彝族礼俗和他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刘伯承和小叶丹终于在“海子”边会面了。小叶丹一见刘伯承将军,就按照彝家隆重的礼节,摘下头上的帕子,跪下来致敬,刘伯承赶忙上前把小叶丹扶起来。两人通过“通司”(翻译)亲切地交谈起来。小叶丹了解到红军是天下受苦人组织起来的军队,要和彝族同胞联合起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汉人的地主,十分高兴。他叫一位彝民回去捉一只鸡来。

不一会儿,鸡捉来了。一位彝民用木制的红漆碗在池塘里舀了一碗清水,然后抓过鸡来,口中念了几句,“嚓”的一刀,把鸡喉管割开,让鸡血流在碗里,再把鸡血水分成两碗。

刘伯承先接过碗来,大声说:“我刘伯承和小叶丹,今天在海子塘边结义为兄弟,同生死,共患难,永不反悔。”说完,将鸡血水一饮而尽。小叶丹抬头望天,大声说:“我小叶丹今天同刘参谋长结拜为兄弟,愿同生共死,患难相扶,如不守此誓言,天诛地灭!”然后,也一饮而尽。结盟仪式结束,周围的红军战士和彝族同胞发出一阵欢呼。

这时,天色渐渐暗下来,刘伯承邀请小叶丹及其他彝族首领到大桥镇红军先遣队指挥部聚餐。当晚,汉彝兄弟互相敬酒,庆贺结义的友情。

这次红军进入彝族区以后,情况完全不同了。一路上许多彝族同胞提着热茶、甜酒,捧着鸡蛋,请红军喝一杯,吃一口,表示欢送红军的赤诚心意。红军也把各种纪念品赠给彝族兄弟。

分别的时候,刘伯承嘱咐小叶丹,一定要把红军所有的部队都安全地送过彝族地区。他又把一批武器和一面写着“中国彝民红军沽基支队”的队旗赠予小叶丹,鼓励他迅速组织起反抗国民党军阀的游击队。小叶丹把一匹高大的黑骡子赠给刘伯承,表示绝不辜负刘伯承的期望。

红军先头部队过境之后,小叶丹忠实地履行了他对刘参谋长的承诺,在他和彝族同胞的护送下,红军大部队一路畅行无阻,经过七天七夜,全部安全地通过了彝族聚居区。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回到这里,小叶丹的儿子拿出珍藏的红旗,来看望“刘伯承伯伯”。人们不免又回想起当年歃血为盟的那一段佳话。

练习:进行一次调查了解我国各地民族礼仪的综合实践活动。

动物界中有“乌鸦反哺,羊儿跪乳”,作为人我们就更应该用一片赤诚的孝心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7.王原千里寻父归

明朝时期,有一位孤苦的少年,名叫王原。他在母亲的抚育下长大。在他的记忆里,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呢?

王原很小的时候,父亲已离家而去。那时小王原还不懂事。后来,王原一天天长大起来,看到小伙伴们爹爹长爹爹短地叫着,心里很羡慕。

有一天,王原忍不住问母亲:“娘!你快告诉我,别人都有爹爹,我怎么没有啊?”

娘听着儿子呼喊着要爹,禁不住眼泪流了下来,伤心地对王原说:“孩子,你也有父亲,只因为家里太穷,忍受不了沉重的租役,才不得已逃避在外,至今已经十年多了,也不知道如今流落在什么地方。”

王原听后,禁不住悲伤地痛哭起来,立志一定要找到父亲。可是,母亲年纪大了,家里没有其他人照顾。他又怎能为了出去寻找父亲而丢下母亲不管呢?

王原想了一个办法,他在大路口设了一个饮食摊,卖些食品给过往的行人。每当有远方的客人从这儿经过,王原便把父亲的姓名年龄、相貌讲给行人听,打听父亲的下落。可是,许多日子过去了,连一点线索都没有打听到,王原心里别提有多难过了。

过了一、二年,王原娶了妻子。他想,这就好了,有妻子在家陪伴母亲,我就可以放心地外出寻父了。结婚一个多月后,王原跪在母亲前,对母亲恳求道:“儿要辞别母亲,去寻找父亲,望您答应了儿子罢!”

母亲见王原决意远行寻父,流着泪说:“你父亲一去就是二十年,没有音信,不知是死是活,即使是还活着,又有谁能知道他流落在什么地方呢!你到哪儿才能找到他呀!万一你再有个三长两短,叫我今后依靠谁啊!”

王原听着母亲的辛酸话,忍不住痛哭失声,他对母亲发誓道:“我走了,有媳妇在家照顾您,你就放心吧!请您千万不要老想着儿子,我不寻到父亲绝不回来见您,请母亲多加保重。”说完,大哭着告别了母亲和新婚的妻子。

王原先是在家乡山东境内寻找。可是,几年过去了,找遍了山东的南北各地仍是一无所获。

一天,王原渡过大海,来到田横岛,借宿在一座祭神的祠堂中。睡梦里,他来到一所寺庙,正是中午时分,他觉得肚子饿了,便烧了莎和肉羹充饥,正吃得津津有味,突然一位老人走进祠堂,把王原从梦中惊醒。

王原揉了揉眼睛,看见老人,便向老人打听,老人想了想说:“南方许多寺院,你到那里去找找看,说不定你们父子就可相会了。”

王原寻遍了山东,怀疑父亲早已流落远方,听罢老人的话,觉得有理,便谢别老人,往南方寻父亲去了。

王原一路向南方寻去。冬天的一个傍晚,走到了辉县的一座叫带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小寺庙正建造在一片绿树丛中。王原走近一看,只见庙门上方写着“梦觉寺”三个大字,马上想起自己在田横岛上的梦境,不觉心里一动,连忙上前叩门,但寺门早已关闭了。

这时,风雨交加,寒风凛冽,周围也没有人家,王原只好在寺门外裹着被子躺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一个年轻的和尚出来开门,猛然看见门外躺着一个人,忙上前盘问:“你是什么人?怎么会睡在这里?”

王原说:“我是文安人,为寻父而来。” 和尚问:“你认识父亲吗?” 王原说:“不认识。”

和尚看王原冻得发抖,挺可怜的,忙把他让进了禅堂,给他吃了一碗热粥,王原冻僵的身子才渐渐有了知觉。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天爷也喜欢帮助有情有义的人,并悄悄为他做好了安排。这时,王原的父亲王旬正在灶间干活,年轻和尚知道他是文安人,便走过去对这位老和尚说:“你的家乡有一位少年出来寻找父亲,你出去看一下,说不定你还认识他的父亲泥!”

于是,王旬出来与王原相见,相互都不认识。

王旬亲切地握着五原的手问道:“你父亲叫什么名字啊!” 王原回答说:“叫王旬。”

王旬一听,惊呆了,莫非这是原儿吗?于是便试探地叫了一声:“原儿。”

王原吃惊地睁大眼睛,看着王旬,答应了一声。王旬立刻热泪盈眶,说道:“原儿,我就是你要找的亲生父亲啊!”说完,抱着儿子大哭起来。王原吃尽千辛万苦,意外地找到了父亲,一时间悲喜交加,也紧紧地抱着父亲,嚎啕不止。

寺里的和尚目睹此情此景,都深深地被感动了。

哭了好长时间,王旬对儿子说:“你回去告诉母亲,就说我没有脸面回去见她了。”

王原死也不答应:“父亲如不回去,儿子只有死在这儿了。”说着,拉着父亲的衣服又大哭起来。

僧人们都来劝说王旬,看在儿子一片孝心上,还是一同回去罢!王旬这才回心转意,跟着儿子回到故乡,全家终于团聚。

王原不辞辛苦,千里寻父,一时间被传为佳话,并被史家记载在史册上。

与王原比一比,你有哪些不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8.“绝不干朝秦暮楚的事”

中国历史上,有位著名的诗人——屈原。他是具有中华民族爱国美德的杰出人物。

忠心报国的屈原遭到楚国一些奸臣贼子的陷害,被楚襄王放逐了。他被迫离开楚国的都城,一步三回头,伤心的眼泪湿透了衣衫„„

到夏口的时候,屈原和一个幼年时代的朋友相遇。那个朋友看到屈原心情沉重,便关切地对他说:“你是有才能的人。现在楚王不能重用你,你为什么不到别国去?以你的才能,不论到哪国,还怕他们不拜你为相吗?”屈原很不以为然地说:“一个人难道可以为升官发财而丢掉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吗?”那个朋友“哼”了一声,振振有词地说:“大丈夫志在四方,只要有荣华富贵,在哪国还不是一样„„”他还要说下去,可是看见屈原已经气得脸色发白,便不敢吭声了。屈原鄙夷地看了他一眼,大喝一声:“住口!荣华富贵,你自己去追求。我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绝不干朝秦暮楚的事。”说着,一甩袖子,迅速登上破旧的马车,头回地向前走去。

屈原为了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作《离骚》、《九歌》。晚年,屈原看到国都被秦国攻破,非常伤心,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绝望地投江自尽了。练习:读一读

◎ 国兴靠贤士,家兴望子孙。◎ 国强民富,国富民乐。◎ 国以民为本,民以国为家。

◎ 国乱国亡,国亡家亡。国强民富,国富民乐。◎ 国强靠自己,外援不得已。

“胯下之辱”讲述的是古代大将军韩信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

9胯下之辱

淮阴城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韩信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慢步走着,一柄长剑在腰间随着步子而摆动。

淮阴城里有个无赖,生的五大三粗,一脸横肉。此人无事也要生非,没有人敢招惹他。此时,他正闲得无聊,忽然看到又高又瘦的韩信竟然佩带着长剑,便满脸不屑地拦住韩信说:“你这小子,带着长剑装得像个勇士,其实是个胆小鬼。”

周围人见无赖找上了韩信,知道有好戏看了,呼的一声围上来。韩信看这架势,想从旁边绕过去。可无赖见许多人来看热闹,更加得意了。他硬挡着韩信说:“你要是有胆量,就刺我一剑;若是个胆小鬼,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说完,他就面对韩信叉开双腿。

韩信怒火中烧,几次握住剑柄,想杀了这家伙。但他又想到自己寒窗苦读,是为了实现更大的抱负,现在为杀一个无赖而去抵命,很不值得。于是,他强忍怒火,趴下身子,从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

许多年之后,韩信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衣锦还乡后,派人找来了那位当年让他钻裤裆的无赖。

看着这个可怜的小人物哆哆嗦嗦地趴在自己面前,韩信笑了。他大度地一挥手,说:“多谢你的‘胯下之辱’激励我成就了事业,你就在我手下当个灭贼中尉吧。”

忍辱负重的故事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任何的成功都来之不易,它需要我们付出辛劳,甚至忍受屈辱。只要锲而不舍,就一定能迎来灿烂的彩虹.10.发愤著《史记》

司马迁出身于一个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担任太史令。那时正是汉朝强盛的时候,司马谈决心要编写一部反映从黄帝到汉武帝这段历史的史书。只可惜,他还没来得及做完这一工作,就因病去世了。临终前,他一再叮嘱儿子司马迁一定要完成这部巨著。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任太史令。他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决心用全部精力来完成父亲的遗愿。

司马迁一上任,就开始搜集、整理资料,准备写作《史记》。可是,就在这关键时刻,巨大的不幸降临到他身上。

原来,汉将李陵在与匈奴作战时兵败被俘,投降了匈奴。汉武帝非常震怒,原先称赞李陵的大臣们,也立刻转向,把李陵说得一无是处。司马迁觉得不公平,就说:“李陵也为国家立过功劳,现在投降,也许是等待机会,报效朝廷。”

汉武帝很生气,把司马迁关进大牢,接着又判了死罪。当时刑法规定,判死罪的人,如果出钱或者接受“腐刑”就可免死。

司马迁绝望了。他没有钱,也不怕死,但是想到父亲的遗愿还没有完成,他不能死。于是,他忍受了比死还可怕的奇耻大辱,毅然接受了腐刑。

此后,司马迁发愤著述,经过十年的奋斗,终于用生命和血汗写出不朽的历史著作《史记》。当时,人们称它为《太史公书》。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发奋图强的故事?

“书山有路勤为径,苦海无涯苦作舟。”你知道着句话的道理吗?看了下面的故事,你会有所启发。

王闿运“笨鸟先飞”

在中国历史上,湖南向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说,真是能人辈出,其中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有著名的改革家、思想家、教育家,还有著名的大学问家。王闿运就是湖南近代著名的大学问家。

王闿运(1833-1916),晚号湘绮老人,湖南湘潭人。他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鼎鼎有名的大文人,精通多种学问,一生著作很多。

但是,王闿运小时候并没有很高的天分,相反,显得笨头笨脑,智力比不上其他小孩,他曾跟叔父读书,叔父反反复复跟他讲解,可是他就是记不住,一天连几十个字都背不出来,大人急得直摇头,都以为这孩子智力太差,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王闿运自己心里也十分清楚自己的不足。惟其如此,他就越是不甘心落在人家后面,更不愿别人瞧不起他,于是他狠下决心,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赶上和超过别人。

王闿运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从不宽恕自己。他给自己定了条铁的纪律,强迫自己执行:白天背不出书,就不吃饭;晚上背不出书,就不睡觉。有一次,因一篇文章较长,王闿运一时背不出来,从晚饭开始一直背到深夜还是背不出来,父母几次催他上床睡觉,他就是不肯。困了,就洗把冷水脸,清醒清醒头脑再继续背,脚趾冻得发痛了,就道屋外跑两圈暖暖身子,继续背,凳他背完这篇文章时,东方已经发白了。就这样,王闿运一直坚持到15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闯过了文字关,认得的字越来越多了,并且懂得字的意义,甚至还能具体运用了。

有了一定的基本功和自学能力,王闿运又给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广泛地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提高写作能力。他开始博览群书,大量接触各类书籍,先读、背,然后抄、写。再对照注释加以理解。有的书因为有几个不同的版本,王闿运为了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书的内容,便找来不同的版本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就及时记录下来,然后向有关专家请教,每读完一本书,便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以便以后更进一步研究。这样坚持了5年,终于过了章句关,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的立意、布局、用词、造句,都能说出一个道理来,甚至还能说出前人和时人所未说出的见解。

教育学教材 篇3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材建设;高等职业教育

随着国内高等职业教育近20年的蓬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相关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迅速完善起来。但如《高等数学》这类基础性课程建设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发展建设中。

国外教材使用的基本状况:(1)以英联邦国家英国为例,其国内教育体系数学素质培养实为阶梯段培养,非数学专业培养从高中(即英国6年级为阶段节点)到大学专科、本科,教材分阶段和模块进行设计。作为全世界各英语授课高校的入学录取标准.英国各考试委员会所用教材一般都分为核心数学模块(Core Maths,用C1、C2、C3、C4表示)、进阶纯数学模块(Further Pure Maths,用FP1、FP2等表示)、力学数学模块(Mechanics Maths,用 M1、M2 表示)、概率统计模块(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用S1、S2表示)等,函数学习内容集中在“核心数学”模块,微积分等内容(相当于国内高等数学所授内容)集中在“进阶纯数学”模块中学习。纯数学模块数学内容一般是每个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而进阶数学属于难度较高的数学模块。而英国主要的考试委员会包含了有英联邦考试委员会(Edexcel)、英国数学教学革新中心CIMT(Centre for Innovation Inmathematics Teaching)以及牛津、剑桥等世界著名高校的校考试中心等,其数学使用教材多为自己的教育研究机构编写和招标社会教育研究机构编写,学生学习成绩均可的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认可。对于大学专科层次,一般会学习诸如进阶纯数学模块、概率统计模块(S2)等级以及A_level等级教材、 Extend Maths(扩展数学)等。(2)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也以各自省教育部门招标各类考试教育研究机构编写教材作为数学教育使用教材。(3)德国素来为高等职业教育典范,也是整个欧洲数学思想发展的重要发源地。在高等数学内容的选材中不同于我国,其基本内容包含微积分和线性代数两大块,各层次教材对数学的严格逻辑性介绍是较注意的,但在重视程度上有差别。本科及数理专业教材要求给出的定理证明严格,而职业教育高等数学则仅要求概念要讲清楚,定理仅仅提出来并不证明,或把进一步的严格要求编写在附录里。从最基本的要求来讲,编者都在力图用各种方法把数学思维和方法介绍给学生。

国外教材特点:

1.就英国教材而言,Edexcel 课本容量大,编排彩页内容,且体现人文精神,像是在讲述一个个案例故事,知识安排结构更加符合基础薄弱学生;而CIMT 课本黑白传统编排,紧凑而精炼,形式化程度较高,内容符合基础扎实的学生学习使用。

2.教材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情况不一。西方国家注重对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的培养和使用,研发出大量和数学紧密结合的数学软件,包括 excel、MATLAB、mathematics、The Geometers Sketchpad、Spss等,在特定窗口输入数据就可以自动绘制出相应的几何图形.例如:在CIMT教材中就用一种电子表格绘图软件FILL DOWN来求各种数据对应的复数的辐角正弦和余弦值,同时还能在复平面内绘制出这个复数对应的点。另外,还借助专业数学计算工具(如:数学函数计算器、图形计算器Graphing Calculator)进行数学内容讲解,如加拿大哥伦比亚省的数学教材内容涉及图形计算器介绍,可实现编程和计算函数及绘图等数学表达,当然高等数学的基本微积分计算可处理。

3.国外教材的突出特点其应用性强,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涉及物理、建筑、几何、生物、医学、经济、金融、军事、政治等信息量大。通过精选的、只涉及较为初等的数学,而又能体现数学建模教学的练习题,既教数学,又教数学建模,同时教学生如何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4.国外教材注重启发性,教材中有大量的讨论内容和思考内容、甚至包括对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应用和现代科学理论应用介绍。而国内教材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从数学到数学,一个个精心设计的练习题,体现的是数学概念的理解、计算方法的训练、证明思路的模拟等,其应用题也基本上限于微积分在物理、几何中的传统应用,缺少生活气息和趣味性。

5.课后习题设置从应用和实际出发进行设置,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构建解决问题,进行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锻炼提供巨大帮助。

相比较国内高职类高等数学教材却处在一个尴尬的阶段和地位,甚至处于被专业教育摒弃的危险境地。首先,国内高职教育发展不足20年,专业建设体系不成熟,配套教材不完善。尤其是高等数学教材处在中职、技校层次和本科教育层次中间,内容理论性和难度选取介于两者之间。教材从近200页近20万字到1200余页近百万字符各不相同。其次,职业教育就专业建设需求和学生学习就业需求差距较大,而理工农医和文史等需求层次区别也较大。理工类对高等数学微积分应用广,财经及医学对概率统计及线性代数需求多与其他类,文史、管理及艺术专业对数学基本要求仅达到高中课业水平。最后,作为学习的主体高职学生在国内现行选拔体系中所处层次不高,造成主动学习的能力不足、学习困难的主观现象。

教材建设构建设想:

(一)重视概念的实际背景新教材不把高等数学看成仅仅为专业课提供数学工具,而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已任。在引进较难观点、较为抽象的概念时,不讲“空头”理论,要有实际背景。数学的定义和定理一般较为抽象,如不介绍实际背景,对学生而言,难以接受和理解,难以应用。而数学原本源于实际问题,应从问题入手,让学生感到自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后,数学的定义和定理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富有活力的开门钥匙。所以教材的这种设计旨在激发学生主动感知和感知所以然。

(二)起点低,有坡度。数学教材开局十分重要。如果一开头就让学生感到门槛太高,从而产生畏惧,对教学不利。新教材应采用低起点,并力求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而教材在低起点的同时,还注重坡度。新教材编排中力求章章节节要有坡度。使学生通过步步攀登最终达到较高的境界。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遵循了从具体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具体的再认识过程。

(三)例题典型,习题丰富。新教材应配置一定量的例题。在例题的筛选上注重典型,在新教材中尽可能反映高等数学在其它学科中的渗透和应用,力求使教材开拓务实。尽可能不局限在孤立地解某种特例上,而是寻求从一类题型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来,以期举一反三。设计少量带有实际意义的数值计算或利用数学软件计算的习题或带研究性的小题目等等。帮助学生在接纳知识时,能消化吸收,运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有利于提高应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把知识掌握好。习题按小节配置,注意兼容各种基本知识、各种题型,难易结合,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满足各层次水平学生的需求。

(四)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高等数学作为经典学科十分成熟,体系完整,结构完善。特别介绍常用数学软件的应用,使学生较早地学习数学建模思想和数学工具软件的强大作用,学习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建模的方法以及建模的应用。同时重视CAI课件规划和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把传统教材建设与多媒体载体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为方便教师教学,尽可能地配备相应的电子教案,使教师易教,学生易学。

教育学教材 篇4

一、当前教育学教材文本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量、种类都堪称浩瀚的教育学教材, 其共性大于个性, 虽然许多教材在编写的时候也都强调创新, 可是翻新的只是形式, 只是篇章布局的重新编排, 内容上基本没有超越传统教育学模式, 在编排体例上追求逻辑和体系, 追求确定性的教育规律, 追求完整的教育学知识, 追求学科共有的逻辑思维线路也就是学科体系, 与此相应的是言说方式的僵化、呆板、教条乃至严重脱离实际, 最终导致我们的教材刻板生硬, 可读性差, 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热情和效果。

教育学文本教条化的根源在于对教育规律的孜孜追求。现代性知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本质的、基础的、普遍性、确定性的追求, 把寻求教育规律作为教育学研究的任务, 可是规律究竟在哪呢?“当我们必须探索体系内部过程的规律时, 体系本身在不断地打破平衡, 因此在某一时刻就会发生转化, 结果是我们已经观察到的规律再也不接近现实了……我们所认识的‘真理’只能在某一时空范围内站得住脚, 所以很少很少的利益能称得上是‘普遍性的’……”, [1]而今天的教育学教材处处贯穿着经典原则或所谓规律, 虽然也有道理, 但生硬而空洞, 其原因在于缺少对教育作为一种生命内容和形式的终极关怀, 而更多的是把教育作为工具的处置方式。现行教育学教材始终贯穿着一种如何让教师把“客观知识”教给学生的主题, 缺少生命关怀和实践关怀的教育学是没有“人味”的教育学, 是没有生命力的。它忽视了教育学知识作为人文社会知识的价值和作用, 忽视了个体与知识之间的互动关系, 因此排除了个体参与的可能性。

当前教育学文本的言说立场对于学生而言, 是他在的。教育学言说的立场就是言说者对待教育的立场, 是言说者对待教育中的学生的立场。当前教育学教材的文本表达大都是建立在教师的立场上, 是写给教师的书, 并没有关照到最重要的读者——学生, 教育学教材文本的表达是教师本位的, 教育学文本是作为教师教学的材料来定位的, 并没有考虑学生这个生命个体的需要。学生面对教育学教材, 如同面对一个没有表情、没有灵魂的“木乃伊”, 那些材料里反映的内容或者事实只有在体验后才能感受, 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 那些干瘪的知识都是外在的, 不仅那些规律他们难以理解, 那些带有技术指导目的的原则、方法看似具有广泛性, 实际上却达不到指导的效果, 最终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

“近几十年来, 人们对教育学的科学性的怀疑, 就像对它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的怀疑一样, 变得更加强烈了。‘几乎没有一门其他科学像教育学那样, 其非科学性的空话, 热衷于偏见和教条式的肤浅的议论比比皆是。’教育学的这种危机只有通过澄清其知识论基础才能加以克服。”[2]语言是存在的“家”, 教育学教材的失语意味着教育学的被放逐。教育学知识的供应和建构方式既不能仿照自然科学的范式, 也不能追随意识形态的声音, 教育学知识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话语形式。无论是知识权威还是意识形态的控制都影响着教育学教材应有的开放的生命特质, 失去话语权的教育学教材在主流话语的控制下僵硬地说着别人的话而不是教育的话。当学生面对这些与自己的日常教育实践相距遥远的话语时, 会感到陌生和空洞。教育学知识应该是建基于教育实践的能够激发学生生命体验和情感共鸣的知识, 教育学教材应该有超越既定模式的更多样化的形态。

二、教育学的人文特质与文本书写方式

(一) 教育学的人文特质和生命意蕴

教育学的人文色彩首先源于教育实践。教育内容上, 从古希腊、罗马的“七艺”到中国先秦的“六艺”再到文艺复兴时期承载人文主义者理想的对文学、艺术的狂热追求, 各种人文学科一直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体现出教育活动浓浓的人文色彩, 因此研究如何培养具有人文精神之人应为教育之学的应有涵义。即使在工具理性泛滥、科学技术一统天下的时代, 作为人类精神家园归宿的人文学科也依然被人念念不忘, 像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等许多理工科院校, 都把人文学科的教学制度化。教育过程中, 强调师生人格平等, 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 反对把学生作为机器的灌输式教学法。今天, 教育又把谋求发展的主体作为教育目标, 提出“教学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 [3]把人之为“人”的地位空前提升, 鲜有一门学科像教育学这样强调人的主体精神, 并且以培育人的主体人格作为终极价值追求。

教育理念上, 从亚理士多德提出和谐发展的博雅教育思想到马克思论述人的全面发展何以可能的历史过程中, 对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追求一直是历代教育学者的理论和实践情结。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最早提出“全人教育”观点, 他在《论教育之宗旨》一书中提出“教育之宗旨何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这一观点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一致。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素质教育和国际上现今倡导的通识教育的理念, 虽然由于现实的种种原因, 没有完全落实, 但正是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成为教育学不断探索的动力, 在理想和现实的张力之间, 教育学获得不断的发展。

教育学是充满人文理想的学科, 人文理想是以人的理想形态为中心的理想, 教育学始终关注人的生命存在且以优化人的生命存在为永恒的价值追求。有学者曾经追寻了教育学的“原始人文基因”, 认为无论是起源于希腊理性还是起源于罗马的实践指向的教育科学研究传统, 人都是教育的出发点, 人也是教育研究的出发点。[4]教育源于人内心的需要, 人自身即是教育的目的, 那么以教育为思考对象的教育学自然也是人为的体验活动而不是至少不全是象科学家验证数学公式那样是逻辑推算的结果, 也就是说教育学知识是人为选择的结果, 是建构在我们对教育实践批判和反思的结果上, “教育的思想无论是零碎的还是体系化的, 从根源上讲, 是无法摆脱体悟和总结的。”[5]没有一门学科像教育学那样始终以人的生命成长和潜能的发展为核心, 其他的人文学科知识也是思考人与现实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识, 可是它们不像教育学那样把引领人的成长作为职责, 它们只是在表达对人的思索, 而不会对人的生命的展开负责。

(二) 教育学的人文特质与教育学知识的书写方式

教育学的人文特质决定了教育学是一种为了生成教育智慧的“体悟”之学。而“体悟”又是主观的, 所以教育学知识一定是不确定的知识, 妄图从教育学中获得一劳永逸地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操作性知识的想法是荒谬的, 教育学知识的最大的价值在于启迪教育者的实践智慧, 而不在于为实践提供具体的指导。教育是使人成为自由、自觉的生命存在的活动, 教育学也一直贯穿着对人在特定文化中如何更好存在的苦苦思索, 真正的教育学知识永远有照亮我们心灵的东西。

“知识是人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某一事物的相对稳定的理解和领悟。”[6]由于人类实践类型的多样性和理解类型的多样性, 也就决定了知识类型的多样性。教育实践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具有多重属性的结构, 有事实层面的东西, 但更多的是价值层面的意义, 而“科学不是一种超越价值的事业”, [7]所以不顾教育学知识本真和特质, 盲目追求科学性而一味地去说着“科学的话”, 对教育学而言无异于寻求镜中花和水中月, “人文知识试图像科学那样成为自律自治的知识从来都是一种幻想。人文知识与其说是事实的知识 (knowledge of fact) , 还不如说是命运的知识 (knowledge of fate) , 就是说, 人文知识不是一种科学意义上的知识, 而是一种生存智慧。”[8]所以, “我们或许应该跳出科学主义的视界下的教育学科学化的进程,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教育和教育学, 将教育学理论降解到日常实际进行的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的观察与分析之中, 呈现教学活动的真实过程, 并将教学过程的意义建构活动与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分析联系起来, 增强教育学研究的实践性。”[9]

教育作为引领人成长的活动, 教育实践就存在无限的可能性, 通过教育生成什么样的人, 如何生成这样的人, 教育学者在不同的人性和价值标准观照下会提出无数可能的设想, 这些都成为教育学知识的一部分,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学知识是教育学者的理想, 甚至有时是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 教育学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所谓规律也只是自然科学范式研究的产物, 用自然科学的标准书写教育学知识是失当的。

那么, 根据教育学知识的人文特质以及教育学知识作为“体悟”之学的品质, 该如何书写与表达教育学知识就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从书写方式的角度探讨教材文本问题也是公共教育学改革的另一思维路径。

三、基于体验的公共教育学的多元表达

教育学的人文特质和生命意蕴决定了教育学教材不是为了传递操作层面的“技术之学”, 而是通过展示教育生活, 引导师生理解教育实践, 体验丰富的教育实践情境, 从而生出教育实践智慧。“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 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10]教育学教材如果以传递“真理”为己任, 势必会以“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的逻辑脉络作为教材书写的套路, 此时教材俨然成为知识的权威, 师生教学过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教材代表的真理性知识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这种教育学教材的编排和书写方式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基本方式, 教师称为教材中真理的代言人, 是知识的传声筒, 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可避免, 结果导致知识对于学生是外在的, 而不是由学生通过体验而建构和生成的。当学生走入教育实践, 在特殊的个体化的教育情境中, 那些被灌输的外在的知识就成了与教育实践疏离的文字, 仿佛和教育实践没有任何关系, 于是教育学无用论的声名鹊起, 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也受到影响。要解决这一困惑和难题, 我们必须寻求更多元的适合师生对话的教育学教材文本的书写形式。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 是师生对话的中介, 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教学载体。教材作为师生的中介, 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起到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作用, 教育学教材应通过启迪学生思维, 促进他们对教育实践的反思, 让学生在体验中增长实践智慧。教材不应是一堆静态的、讲究逻辑体系的封闭的知识, 应该是有生命意识的流动的开放的“主体”。

通过对师范院校学生的调查, 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公共教育学缺少兴趣的原因在于对教育学教材的反感, 他们认为其中太多的概念思辨和条条框框离他们感受的教育实践很远。之所以教育学教材让学生感到“面目可憎”,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教材编写的时候大多以追求体系、逻辑框架、客观规律为诉求, 没有认识到教育学知识的性质, 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 那是一种没有“人”的教育学, 是一种缺少生命气息的教育学。教育学教材的话语目前大多是既成的公共性话语, 缺少的是就是源于体验的个体性话语。教材文本的言说形式应采用多元的表达方式, 要改变重视应用概念和具有严密逻辑的命题体系的表达方式, 改变目前采用的规范的、几乎带有八股风格的学术论著的形式。从编写的体例上, 不一定非要追求标准的逻辑体系, 可以以教育问题的形式作为切入点, 带领师生走入丰富的教育实践。从言说方式上, 故事、散文的叙事风格都应融入教育学知识的表现形式之中, 学术语言和日常语言都应成为教育学知识话语的言说形式, 因为任何一种语言和叙事风格都有着自身的特色, 都是其他风格或语言不能僭越的。基于这样的理念, 有学者尝试在书写方式上突破了以往理论体系为基本框架的形式, “力求建构一个把理论融于感知与体验之中的内容体系。”在这个基础上, 试图探索一种“以感知体验、探究与对话为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以案例教学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形成一种“以情感教育为目的、以感受体验为过程、以案例教学为线索的独特体系和特点”。[11]

参考文献

[1] (美)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知识的不确定性[M].王昺, 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2.

[2] (德) W·布雷芩卡.教育学知识的哲学——分析、批判、建议[J].李其龙, 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1995, (4) :1.

[3]郝文武.教育: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本质新概念[J].教育研究, 2002, 23 (3) :14.

[4]申仁洪.论教育科学:基于文化哲学的批判与建构[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21-44.

[5]刘庆昌.论教育学的性质[J].山西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2, (1) :71.

[6]刘少杰.理解的追寻——实践理解论引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4:129.

[7] (美) 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马季方, 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11.

[8]赵汀阳.心事哲学[A].//赵汀阳.长话短说[C].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1:182-195.

[9]谭斌.从追求宏大理论到走进学校日常生活——对教育学科学化进程的一种系谱学描述[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5) :72.

[10] (美)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0.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篇5

目录

„„„„„„„„„„„„„„„„„„„„„„3

第一部分: 交通安全常识 „„„„„„„„„„„„„„„

第二部分: 消防安全常识„„„„„„„„„„„„„„„„ 6

第三部分: 用电安全常识

„„„„„„„„„„„„„„ 8

第四部分: 社会生活安全常识 „„„„„„„„„„„„„

第五部分: 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常识„„„„„„„„„„„ 12

第六部分: 饮食卫生常识

„„„„„„„„„„„

第七部分: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 17 小学生安全知歌„„„„„„„„„„„„„„„„„„„„„18

前 言

抓好小学的安全保护工作,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基础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学校、家庭、学生都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管理和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教育,这样才能使学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才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对小学生来说,一定要多学习一些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常识,加强安全意识,多掌握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和逃生的技能。才能远离危险,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为此我们特意编排了《冯庄小学生安全教育》这一校本教材,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减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一部分:交通安全常识

一、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1、指挥灯信号的含义

(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2)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3)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4)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2、行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2)横过车行道,须走人行横道。(3)不准穿越、倚坐道口护拦。

(4)不准在道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5)列队通过道路时,每横列不准超过2人。儿童的队列,须在人行道上行进。

3、横穿马路注意事项:

横穿马路,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应特别注意安全。

(1)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2)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3)穿越马路时,要走直线,不可迂回穿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4)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护栏和隔离墩。

(5)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

二、铁路交通安全常识

行人和车辆通过铁路道口时应注意:

1、行人和车辆在铁路道口、人行过道及平过道处,发现或听到有火车开来时,应立即躲避到距铁路钢轨2米以外处,严禁停留在铁路上,严禁抢行超过铁路。

2、车辆和行人通过铁路道口,必须听从道口看守人员和道口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

3、凡遇到道口栏杆(栏门)关闭、音响器发出报警、道口信号显示红色灯光,或道口看守人员示意火车即将通过时,车辆、行人严禁抢行,必须依次停在停止线以外,没有停止线的,停在距最外股钢轨5米(栏门或报警器等应设在这里)以外,不得影响道口栏杆(栏门)的关闭,不得撞、钻、爬越道口栏杆(栏门)。

4、设有信号机的铁路道口,两个红灯交替闪烁或红灯稳定亮时,表示火车接近道口,禁止车辆、行人通行。

5、红灯熄白灯亮时,表示道口开通,准许车辆、行人通行。

第二部分:消防安全常识

一、基本知识:

1、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可燃物、有助燃物、有着火源。

2、常见的火源有:明火、高温物体、火星、电火花、强光等。

3、生活中的因素引起的火灾主要包括:用火不慎、用电不慎、用油、用气不慎、吸烟不慎、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

4、家庭易燃物品有:木制家具、被褥窗帘、衣物、沙发、书籍、煤气罐等等,二、学校及公共场所防火

1、禁止学生携带烟花、爆竹、砸炮、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进校。

2、实验用的易燃易爆物品,要有专门库房存放,随用随领,不要在现场存放。

三、山林防火

1、教师和家长带孩子外出野游、打猎、放牧、采药时不要带火种进山,更不准在山林地区吸烟。

2、学校组织学生到山林地区旅游时,严禁组织野炊、篝火等活动。

四、家庭防火

1、安全使用炉火

(1)烟囱要远离电线、顶棚、木墙壁和木门窗等,至少相隔0.2米以上。(2)炉体周围应有防护或离开可燃物0.5米以上。

(3)清除炉灰、炉渣时不要乱倒,不可接触可燃物,最好要有固定的安全地方,刮风天倒炉灰更应注意。

(4)生火时千万不要用汽油、柴油和洒精等引火。

五、报警

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打电话“119”向消防队报警,报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说明失火单位或住户所在的区(县)、街道或乡、村。有重名时,要区别开来,以免找错。地名或单位名称有相似或易混的字,要加以强调,说得清楚明白。

2、要报清、报全单位和街、巷名称,不要用简称。

七、自救与逃生

1、楼房火场逃生

(1)要镇静分析,不要盲目行动。要明确自己所在的楼层,要回忆楼梯和楼门的位置、走向;分析周围的火情,不要盲目开窗开门,不然会助长火势,也不要盲目乱跑,跳楼,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2)要选好逃生办法,不要惊慌失措。如必须从烟火中冲出楼房,要用湿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头脸,尤其是口鼻部,低姿行进,以免受呛窒息。如下楼虽已有火,但火势不大,就从楼梯冲出去。如楼梯坏了冲不出去,可利用房屋的老虎窗、阳台、水漏管、或用绳子(可用衣服或床上用品撕成系成绳索)系在牢固的门窗、重物上从窗口滑下。如果在二三层又无上述办法被迫跳楼的,也要向地位抛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朝下滑,以缩小下落高度并保证双脚落地。如果各种逃生路均被大火切断,应退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也可向窗外扔小东西、打手电以求救。

第三部分 用电安全常识

一、学会看安全用电标志

明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统计表明,不少电气事故完全是由于标志不统一而造成的。例如由于导线的颜色不统一,误将相线接设备的机壳,而导致机壳带电,酿成触点伤亡事故。

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为保证安全用电,必须严格按有关标准使用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我国安全色标采用的标准,基本上与国际标准草案(ISD)相同。一般采用的安全色有以下几种:

1、红色:用来标志禁止、停止和消防,如信号灯、信号旗、机器上的紧急停机按钮等都是用红色来表示“禁止”的信息。

2、黄色:用来标志注意危险。如“当心触点”、“注意安全”等。3、绿色:用来标志安全无事。如“在此工作”、“已接地”等。4、蓝色:用来标志强制执行,如“必须带安全帽”等。5、黑色:用来标志图像、文字符号和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

按照规定,为便于识别,防止误操作,确保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安全,采用不同颜色来区别设备特征。如电气母线,A相为黄色,B相为绿 色,C相为红色,明敷的接地线涂为黑色。在二次系统中,交流电压回路用黄色,交流电流回路用绿色,信号和警告回路用白色。

二、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以下最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

l、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

2、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4、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第四部分: 社会生活安全常识

中小学生虽然年龄尚小,但已经不同程度地接触了社会。目前社会治安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违法犯罪现象,中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所以,中小学生很有必要学会正确认识遇到的人和事,明辨是非,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消除对危险的麻痹和侥幸心理。同时也要树立自我防范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方法,增强自身的防范能力,使自己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冷静、机智、勇敢地去应付。

一、受到不法分子侵害如何报警

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直接威胁和侵害,仅凭同学们自身的力量很难防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公安部门报告。

1、匪警电话的号码是110。这个号码应当牢记,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拨打。

2、拨打110电话,要简明、准确地向公安部门报告案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当事人、案情等内容,以便公安部门及时派员处理。

3、打报警电话是事关社会治安管理的大事,千万不要随意拨打或以此开玩笑。

二、怎样避免陌生人闯入家中

当同学们独自在家时,要注意避免陌生人进入而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

1、独自在家,要锁好院门、防盗门、防护栏等。

2.如果有人敲门,千万不可盲目开门,应首先从门镜观察或隔门问清楚来人的身份,如果是陌生人,不应开门。

3、如果有人以推销员、修理工等身份要求开门,可以说明家中不需要这些服务,请其离开;如果有人以家长同事、朋友或者远方亲戚的身份要求开门,也不能轻信,可以请其待家长回家后再来。

4、遇到陌生人不肯离去,坚持要进人室内的情况,可以声称要打电话报警,或者到阳台、窗口高声呼喊,向邻居、行人求援,以震慑迫使其离去。

5、不邀请不熟悉的人到家中做客,以防给坏人可乘之机。

三、外出或在公共场所自我防范

外出或在公共场所,同学们遇到的社会情况会比较复杂,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在自我防范方面应当注意:

1、应当熟记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在急需联系时取得联系。

2、外出要征得家长同意,并将自己的行程和大致返回的时间明确告诉家长。

3、外出游玩、购物等最好结伴而行,不独来独往,单独行动。

4、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礼物、玩具、食品,与陌生人交谈要提高警惕。

5、不把家中房门钥匙挂在胸前或放在书包里,应放在衣袋里,以防丢失或被坏人抢走。

6、不独自往返偏僻的街巷、黑暗的地下通道,不独自一人去偏远的地方游玩。

7、不搭乘陌生人的便车。

四、被歹徒盯上怎么办

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某种目的,常会以中小学生作为侵害对象,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l、发现被歹徒盯上,不能惊慌,要保持头脑清醒、镇定。同时,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心理状态、周围情况、歹徒的动机来决定对策、2、如果只是被歹徒盯上,应迅速向附近的商店、繁华热闹的街道转移,那里人来人往,歹徒不敢胡作非为;还可以就近进入居民区、求得帮助。

3、如果被歹徒纠缠,应高声喝令其走开,并以随身携带的雨伞和就地拣到的木棍、砖块等作防御,同时迅速跑向人多的地方。

4、遇到拦路抢劫的歹徒,可以将身上少量的财物交给歹徒,应付周旋,同时仔细记下歹徒的相貌、身高、口音、衣着、逃离方向等情况,待事后立即向民警或公安部门报告。

第五部分 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常识

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和劳动社会实践,事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要强调遵守纪律,服从管理,听从指挥。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宜组织学生参加有毒、有害、高温、繁重体力劳动等特种作业。

一、校内参加各项活动应注意:

1、在操场上运动的自护措施:

(1)准备:换胶底鞋,防滑并且增加弹性。女生摘掉发卡等饰物,衣兜不装东西。全身准备活动,以防肌肉拉伤、扭伤。

(2)服从:在教师指导下再做器械运动,投掷运动要听口令,闪开跑道以免冲撞。(3)严肃:垫上运动若嘻嘻哈哈,容易扭伤颈部,会伤害脊柱或大脑。

(4)处理:一旦受伤,不要着急,乱搬乱揉会加重伤势,要请校医来处理伤口,伤情彻底养好再运动。

2、课间活动的注意事项: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适当休息的作用。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3、上体育课时衣着上的注意事项:

上体育课大多是全身性运动,活动量大,还要运用很多体育器械,如跳箱、单双杠、铅球„„所以为了安全,上课时衣着有一定的讲究。

(1)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2)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3)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

(4)患有近视眼的同学,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要戴眼镜。如果必须戴眼镜,做动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做垫上运动时,必须摘下眼镜。

(5)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

(6)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有条件的应该穿着运动服。

4、上体育课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体育课在中小学阶段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体育课上的训练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项也因训练的内容、使用的器械不同而有所区别。

(1)短跑等项目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跑道。这不仅仅是竞赛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特别是快到终点冲刺时,更要遵守规则,因为这时人身体的冲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竞技之中,思想上毫无戒备,一旦相互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

(2)跳远时,必须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起跳前前脚要踏中木制的起跳板,起跳后要落入沙坑之中。这不仅是跳远训练的技术要领,也是保护身体安全的必要措施。

二、校外集体活动应注意事项:

1、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校外活动,一定要事先经学校负责人研究,做出周密计划,严格组织,并有学校负责人或教师带队。要事先派人勘查活动场地、环境。要建立大型集体外出活动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制度。

2、活动中如需使用交通工具时,必须符合安全要求,不得超员运载,不得乘坐没有驾驶执照的人员驾驶的车、船。

3、参加校外集体活动的场所、建筑物和各项设施必须坚固安全,出入道口畅通,场内消防设备齐全有效,放置得当。

4、到浏览区和游乐场所活动,一定要注意其合理容量。不要组织学生到超容量的地方或场所活动。

5、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社会公益劳动,必须坚持安全、无毒、无害和力所能及的原则。要加强劳动组织,重视劳动保护,教育学生遵守劳动规则。

6、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单位举办的集体活动,必须有安全保障措施。在没有严密的组织工作和切实的安全措施情况下,无论是何单位组织的活动,学校都可以拒绝参加。

三、外出时如何辨别方向

同学们独自外出到陌生的地方,可能会忘记或辨认不清来时的方向和路线而无法返回;和家人、同学等一起出行,也可能发生走失而迷路的情况。

外出时迷失了方向怎么办:

l、平时应当注意准确地记下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区、街道、门牌号码、电话号码及父母的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需要联系时能够及时联系。

2、在城市迷了路,可以根据路标、路牌和公共汽(电)车的站牌辨认方向和路线,还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逻民警求助。

3、在农村迷了路,应当尽量向公路、村庄靠近,争取当地村民的帮助。如果是在夜间,则可以循着灯光、狗叫声、公路上汽车的马达声寻找有人的地方求助。

4、如果迷失了方向,要沉着镇静,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要瞎闯乱跑,以免造成体力的过度消耗和意外。

第六部分 饮食卫生常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一些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但很多人对此尚未重视起来,这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第七部分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非典型肺炎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培养良好个人健康生活习惯。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注意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定期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经常打开所有窗户,使空气流通;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在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空气疏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3、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

4、不要去探访已明确诊断为非典型肺炎的病人。

5、家长要教育儿童注意防护。

6、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报告、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7、对病人污染的教室、宿舍、厕所等地方要进行消毒。

8、加强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小学生安全知识歌

挖掘语文教材 融入感恩教育 篇6

一、挖掘教材,领悟自然之恩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美丽的自然界中,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比如花草树木、碧空万里等,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而正是因为这些珍贵的自然财富,才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情操得以陶冶,胸襟得以开阔。所以,在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的时候,首先要从自然之恩的领悟开始。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之中领悟自然之恩呢?教材中不少的文章是感恩教育的好素材。因此,从教材中挖掘出合适的课文,并融入感恩教育,定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本当中,有许多与大自然相关的课文,比如《特殊的葬礼》、《鸟的天堂》以及《只有一个地球》等。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慢慢地渗透感恩教育。比如,《特殊的葬礼》和《只有一个地球》,这两篇课文告诉我们大自然的重要性,我们在享受自然馈赠的同时,也要感谢自然,不能破坏自然。特别是在近两年,随着大自然所遭的破坏越发严重,使得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这对我们子孙后代而言无疑是严重的打击。因此,不论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还是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领悟自然之恩都是极为重要的。由于小学生是社会的接班人,当他们彻底懂得自然之恩之后,他们还可以为日后和谐社会、和谐自然的创建与保护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二、挖掘教材,领悟父母之恩

父母之恩重于泰山、宽如东海。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关心子女、最心疼子女的人,他们几乎不向子女索取回报。所以,领悟父母之恩是每一个人在成长历程中都要做到的。一个人只有善待了父母,善待了家人,才能更加平稳地立足于社会之中,并得到大家的尊重。反观当代的小学生,他们的感恩意识却无比的淡薄,他们认为父母对他们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我曾问过自己的学生,得到的答案是:他们生我养我,所以他们对我付出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这样的答案让人心痛。难道现在的孩子真的不懂得感恩了吗?其实不然,只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缺乏感恩教育,没有人对他们诉说感恩的意义所在,所以他们才无法意识到这一点。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父母的文章,较为突出的有《地震中的父与子》和《秋天的怀念》。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那无边无际、不图回报的无私关爱。前者,当灾难发生之后,父亲及时鼓励儿子,并用无尽的爱去保护儿子;而后者,母亲不辞辛劳地照顾自己的儿子,哪怕是儿子的性格变得易怒、暴戾,母亲仍然不曾抱怨一句。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父母之爱的宽广和伟大。教学时,我将感恩意识融入课文当中,提出相应的问题:父母如此对待子女,作为子女不该表示些什么吗?子女不该回报一下父母吗?这些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同时,也是对他们感恩意识的培养过程。

三、挖掘教材,领悟祖国之恩

祖国是具体存在的,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方疆土,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地理、历史、人物、风景等。当我们看一些描写祖国的文章时,除了感受其中壮丽景色和趣味人文的描写内容,同时还要从中感受到祖国的博大和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正是因为祖国拥有着这样的魅力,所以我们才会共同组成这个家庭,互相联系、和谐共处,共同建设这个大家园。因此,在感谢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的同时,我们还要感谢祖国,是祖国给予了我们这个生活与成长的平台,是祖国为我们呈现了无尽的文化财富,从而让我们的人生不至于枯燥乏味。

在语文课本当中,有许多描写祖国的经典文章,比如《万里长城》、《赵州桥》等。另外,还有许多彰显个人对祖国热爱之情的文章,比如《狼牙山五壮士》和《詹天佑》等。前两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明,而后两篇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英雄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在这样的氛围中融入感恩教育,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进而珍惜眼前的一切。这对帮助小学生树立自己的感恩意识和价值观具有明显的作用。

总之,感恩教育不能流于表面。特别是在现阶段,由于小学生所要面对的功课和课外训练越来越多,使得他们无法抽出时间接受感恩教育。再者,个别家长和教师认为学业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感恩教育这种无形的东西是可有可无的,这使得感恩教育无法展现出其应有的作用。不过考虑到当今实际情况,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越发严重,所以开展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变得越发重要起来。为此,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所具备的丰富情感资源来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并让他们懂得知恩图报,这对于他们的人格建立、情感培养来说意义重大;同时,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乡土教材:有根的教育 篇7

一、为什么要编写乡土教材

我们编写乡土教材,有一个简单、明确的目标,就是要将乡土文化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推进课堂,我们希望学生的课程表里有乡土文化这门课程,乡土教材就是这门课程的依据。

当下,乡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已经到了危机时刻,强大主流文化的冲击、“撤点并校”带来的学生脱离家庭的状况,使得传承乡土文化的两大渠道—传统的社会教化和家庭仪式—都已断裂,课堂成为乡土文化传承的唯一平台。乡土教材进课堂,一方面是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国的多元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自信、健康地成长,因为乡土文化教育是“根”的教育,乡土文化是最基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的土壤。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的内容基本与生活相脱节,学生在学习中基本接触不到自己的生活,这大概也是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或者感到学习困难的原因吧。课本里通常把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作为祖国大好河山的象征,可是对那些从未走出过自己家乡的孩子来说,长江、黄河与北极一样陌生,他们能够看到的只是自己家乡的山与河,而这些山与河却是课本上没有的。

学习是一个认识和选择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过程。我们编写乡土教材,推动乡土文化进课堂,就是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学习资源,让他们多一些选择。学生在向家乡学习、向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发现家乡,更可以发现自己,进而以家乡文化为自己的成长资源,努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我们希望通过推动乡土文化学习,让乡土文化内化为新一代年轻人的文化自觉,并进一步成为每一方乡土之上有粘着力的资源,吸引更多的人,重建一个又一个丰富和美丽的家园。

二、我们的乡土教材是什么样的

我们希望乡土教材能成为孩子们心灵的朋友,所以我们的教材都是好看的、好玩的、亲切的。亲切易懂的故事、精心的版式设计、适当的插图,使每本教材都赏心悦目。学生们会在教材里看到自己家的房子、邻居的小孩、隔壁的老奶奶,甚至是自己。

乡土教材的框架就是当地乡土文化的基本构成—地域和历史,生计与生活方式,文化遗产:手艺、服饰、民俗、艺术、节庆、自然以及发展与变化等。我们选取日常生活即可体现的、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相关的、有特色的、充满智慧的、有生命力的内容作为课文的内容。

每一课都包括课文、活动和阅读材料三部分内容,每一课都有清晰的教学目标。课文是以学生视角呈现的,是他们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模拟;活动包括专门设计的活动课,也包括课上设计的活动,活动是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推进,也是对学生参与能力的强化;阅读材料是文化营养的补充。

1.故事—讲述生活智慧,强调关系的叙事

课文的设计是我们的创造,也是我们教材的特色。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包含本地文化精神的日常生活故事,故事的背景都是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我们就在这个场景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里蕴藏的丰富和美好,从而认识家乡,了解自己的生活,并逐步掌握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这些故事讲述的是生活,提炼的是智慧。

故事里蕴藏着一条由近及远的认知路径—由“我”开始对自己家乡文化的认识:我是谁、我在哪儿、我从哪儿来、我和谁在一起、我怎样生活、我为什么这样生活、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变化。这些故事并不强调情节发展,强调的是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的“关系”: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生态环境及历史的关系、我与他人(家人、亲友、社会、世界)的关系、今天与过去和未来的关系。这些“关系”中蕴含着智慧、伦理和文化精神。这些都是价值观的基础,在理解和认同这些“关系”的过程中,学生即可确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民居为例,湘西教材里讲的是吊脚楼,因为湘西地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们要躲避地面的潮湿,所以在河岸边或山脚下搭建吊脚楼形式的民居。吊脚楼是利用当地盛产的木材和桐油作建筑材料建成的,与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吊脚楼是当之无愧的智慧之作。羌族教材里的民居是碉楼,羌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山的半山腰上,为了抵御大风严寒、野兽的侵袭和敌人的侵犯,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块和黄泥做建筑材料,建成挡风御寒、兼具防守功能的碉楼。

食物和服饰等内容的介绍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编排的。这些课文都很有趣,一点也不枯燥,不仅学生爱看,许多成年人也读得津津有味。

2.活动—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课文之外,我们还设计了许多活动课,这也是我们教材的重要特色。

活动方式包括调查、游戏、表演、团体绘画、手工、戏剧等。这些活动都是以了解家乡为目标而设计的,但是,在这个目标之外,是对学生生活和发展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实际上,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活动的趣味性、探险性、新奇性会激发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选择与判断的能力、行动的能力等,而最重要的是培养生活的能力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比较经典的活动是村寨图和家族树。这两个活动都是学生多元能力培养的范例,也是情感教育的巧妙方法。

村寨图是让学生画出自己居住村子的文化地图。这就需要学生先去观察自己的村寨,看看那些自己走过无数次却从没注意过的大大小小的路、各种建筑的位置和模样,并选出村寨中自己最喜欢的场所。比如,自己经常玩耍的地方、自己最喜欢的亲朋好友的家、村子里最重要或最吸引人的地方,然后将这些内容画在村寨的地图里。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判断力和表达能力。这些图是孩子们对家乡情感的最真挚表达,在画村寨图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村寨竟然有这么多值得自己记忆的东西,就会增加对村寨的感情。

家族树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家族进行调查并呈现出来。学生要画出自家三代以上的树形图,并写出每个人的姓名、年龄、特点以及与自己的关系。许多孩子觉得我奶奶就是一个平常的老太太,连门都不常出,她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就提示孩子,做饭特别好吃、绣花手艺好、与邻居关系好,甚至扫地扫得非常干净,都算是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认识他人的方法,而且增进了与家人的感情。

3.母语—情感和价值观的载体

母语是乡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阿坝州三个文化区域的乡土教材都有母语教学内容。羌族和嘉绒藏族的乡土教材都有专门的羌语和藏语教学课程,这些教学内容都是聘请当地的语言教学专家编写的。安多藏族的教材除了课文是藏语和汉语对照之外,其余内容全都是藏文的。特别要说的是羌语和嘉绒藏语的教学。大多数人认为,羌族和嘉绒藏族没有文字,事实是古羌文早就遗失了,羌族的绝大多数文化是口头传承下来的,“释比唱经”、原生态民歌多声部合唱“迪莎”等都是羌族历史文化代代相传的媒介。但是,为了羌族古老文化的复兴,1992年,国家组织专家创制了新羌文,并培养出一批师资推进羌语学习。我们在编写羌族乡土教材的时候,同时编写了16课羌语学习内容,当地所有关注羌族文化传承的人都欢欣鼓舞,他们说这部教材是历史上第一部羌文出版物,意义重大。而嘉绒藏族的文字事实上就是藏语,嘉绒藏族的教材《夏嘉莫察瓦绒的小洛让的故事》里也编写了16课藏语教学内容。

同时,在所有的小学教材里,我们都设计了童谣课,并且提倡教师在课堂用方言说歌谣。童谣是民间典型的语言文化载体,是思维方式、情感寄托和价值判断的表达,也是母语传承、建立家乡感情、增进童年记忆的载体。童谣课很受欢迎。在湘西花垣二小,教师发动学生采风,学生搜集到课文歌谣《张打铁,李打铁》的17个版本。在课堂,学生们一会儿用方言说歌谣,一会儿用普通话说歌谣。歌谣里那些朴素的价值观和风趣的民间故事,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心里,温暖而亲切的歌谣成为培养学生家乡情感的溶剂。

三、乡土教材的功能和学习原则

乡土教材的基本功能当然是让乡土文化作为一门课程走进课堂,但是,它更重要的功能是文化向导。乡土教材不是乡土知识的载体,它只是一个向导,启发和引领学生看见自己的家乡、学会认识自己的家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家乡学习和向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学、自知、自信、自强、自立。我们的每一篇课文,都只是为孩子们认识乡土文化打开的一扇窗,希望教师指导孩子通过这扇窗看到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村寨。自己家乡、自己村寨的乡土文化,不是在课文里,而应该在孩子们的眼里和心里。

高职教育教材开发的探讨 篇8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代言者, 好的教材应该能够把教育理念、教学思路和方法渗透到知识体系中, 所以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的教材应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 把“基于工作过程”的思想融入教材各个环节, 这样才能实现高职人才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需要, 真正使学生成为一线企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换而言之, 高职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更应该具备对应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技能;不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知识应用”的能力。

一、高职教育教材现状分析

通过对15个专业200多本高职专业教材的应用情况调研分析, 发现高职专业教材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1. 新生专业教材匮乏。

目前高职教育教材远远跟不上高职教育体系的发展, 随着各种技术行业的多方向分化激发了高职教育专业的派生和扩展。以农业技术类为例, 2010年目录内专业数有11个, 2014年已增至23个, 2014年仅目录外高职专业就有637个。再如原有的铁道信号专业分化为城轨交通控制、高铁信号和铁道信号等。原有的一个专业领域可能派生出多个相关的技术型专业, 虽然有一定的联系, 但技术细节却大相径庭。新行业新技术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才有成型的指导性资料。这就导致了教材的严重缺失。

2. 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与教材体系滞后的冲突。

国家已经意识到各个行业的发展急需的不是研究型人才, 而是大量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史无前例地被重视起来了。行业的专业分化和技术更新催生了很多新型专业, 也促使各专业进行一波又一波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优化。以本人熟悉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为例, 人才培养方案4年内多次调整修改, 但教材依然是老调重弹。又如高铁信号专业只是在原来铁道信号专业的基础上删减或增加一些知识点, 教材体系依然沿用铁道信号专业的, 这种情况在目前这种职业教育新生专业不断涌现的状况下屡见不鲜, 看似不同的专业领域可是课程及教材体系雷同率极高。

3. 教材内容缺少高职特色。

目前的高职教材, 大多是在本科或中专教材的基础上删减、增补而成。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轻视应用技能, 虽然很多都标注着“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名牌, 但在一线教师调研时80%以上普遍反映,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这些教材依然有90%的内容不能从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去提出问题和设计知识点, 不具备高职教材的特征与要求, 不能很好地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教育理念, 缺乏高职教育特色。即使有很少一部分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基础的高职教材, 也只是原有专业教材的重新解构重组, 少有把典型工作任务流程作为贯穿知识体系的教材出现。

4. 教材编写队伍存在的问题。

(1) 教材编写队伍相对薄弱。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落差, 专业师资从数量、质量上无法满足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需要。当前, 高职专业师资大多是高校应届毕业生, 可能专业理论足以为师, 但他们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本专业对应一线岗位的工作任务特色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均有不可忽略的缺失。 (调研中发现, 某专业教师双师率100%, 可是实际具备实操技能的不足50%, 大部分老师只是拿了个证而已) 。高职教材基本上全是这些在职的高职院校老师在编写。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编写教材, 他们仍然缺乏对职业岗位 (群) 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 因此, 这种以教师为主编写出的教材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教材的特色, 难以符合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 (2) 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不够。高职教育是为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所以高职教材的编写应打破原有的教师编写的观念, 提倡以企业一线技术管理者为主导, 高职院校教师为辅的理念。企业技术人员更了解工种及岗位 (群) 的工作任务流程, 懂得工作任务需求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校教师更熟知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 这样由一线技术人员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和设计, 架构出即符合专业知识体系又具备工作过程理念的教材内容, 由在校教师把握教学组织的编排, 这样校企双方相辅相成查缺补漏编著的教材才是有高职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调研教材200多本, 只有14本 (7%) 有企业人员参与, 其中4本 (2%) 企业人员是主编之一, 可见, 企业技术人员主导高职教材的编写的积极性很差。大部分编者都在前言中说明教材编写是在进行了一定的企业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 但实际如何无从知晓。 (3) 编写人员编写教材的功利性太强, 责任心缺失。在目前急功近利的思潮影响下, 高校教师也不能独善其身, 职称评定、科研任务等压力使很多教师不顾个人能力限制, 若干教师相约东拼西凑相互抄袭就能编写出一本教材, 出版行业把关不严, 没认真核对, 导致高职教材多而乱, 符合高职教育核心价值特点的少之又少。

5. 高职教材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脱节。

高职学生毕业不仅要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 而且要通过专业技能鉴定拿到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 这就是所谓的“双证制”。它要求学生在具备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技术和技能。但由于高职教材编者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不够, 缺少互动沟通平台, 也没有校企实质性合作机制激励, 导致高职教材的编写内容和标准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及技能鉴定标准不对接。调研中某院校某专业近两年参与编写过教材的教师有20%, 其中了解行业标准的不到10%, 熟知行业标准的只有2%。

6. 教材内容陈旧单一, 缺乏案例支撑。

目前的高职教材, 大都是传统教材知识体系的解构重组, 由于编者水平的限制增加行业新技术新内容的很少, 更谈不上寻求案例支撑了。调研教材200多本, 其中有案例提供的只有12%, 绝大部分仅仅是理论体系的堆积。

二、高职教材建设优化措施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 高职教材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 我们应该寻求思路予以突破。

1. 加强教材编写制度规范化管理。

在高职教材编写上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管理机制, 高职教育主管部门或高职教育学会联合企业的行业协会, 组织行业专家及高职教育专家形成高职教育教材开发管理机构。由该机构专家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各个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 规范不同专业教材编写的范畴, 明确教师参与编写教材所需要的资质, 严禁资质不够的教师或行外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完成由本管理机构内对应专家组审核, 才能在职业院校流通使用, 没有经过认证审核的教材不被采纳,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教师蜂拥式编写教材的乱象。

2. 加强校企合作,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

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 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全程参与, 根据对应工作岗位 (群) 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由一线技术人员主导把传统的教材进行解构重整, 以典型工作任务的流程层次设计教学内容, 把岗位专业知识及新技术融入教学环节, 教师参与教材的教学组织编排,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雏形, 在教学中试用并改良调整后交付出版部门审核出版。

由于企业技术人员主导教材的内容布局及环节设计, 必然会把岗位技能规范及行业标准渗透到教材内容中, 从而加强教材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联系性。

3. 加强校企人员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师资队伍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 建立校外兼职教师后备资源库, 邀请一线技术能力强的技师利用淡季到院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式讲座, 学校给予一定的报酬;同时建立高职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的刚性制度, 增加教师认识一线工作任务实际案例的机会, 并锤炼岗位技能。这样对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实践能力、编写教材能力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并且具有长效性。

三、结论

高职教材的质量是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载体, 在空前重视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 只有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材才是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的好教材。有高水准的教材、有高水平的教师、有活跃的市场需求、有高瞻远瞩的管理机构, 职业教育的春天会更加烂漫。

参考文献

[1]雷运清.浅谈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10, (11) :89-90.

任职教育院校教材的建设 篇9

一构建新的教材体系

在转型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教育训练需要, 依据基础教材增加新知识、新理论, 专业教材增加新技术、新装备, 岗位教材增加新战法、新训法和新管法的要求, 建设涵盖任职培训、现职轮训、研究生教育、学历教育等不同对象, 包括文本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等不同介质的主干教材、辅助教材、参考教材、案例教材等体系配套、覆盖全面、种类齐全、规范统一的教材新体系。

第一, 加快任职教育教材新体系的构建。任职教育具有层次高、周期短、学研性强的特点, 因此教材建设应按照“立足实战、求新求精、优化结构、形成系列”的思路, 进一步在突出特色、强化质量上下功夫。

第二, 加强研究生教材体系的完善。研究生教育是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院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柱。研究生的教材建设, 按照“瞄准前沿、突出特色、整体建设、专业配套”的思路, 根据不同专业的知识结构和不同课程的性质、内容等特点, 调整和完善教材体系。

第三, 加强电教教材的建设和使用。电教教材是发展电化教育之本, 它与文本教材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教教材建设按照“按需选题、技术高新、注重质量、重点建设”的思路,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 重点在与课程教学的配套建设上下功夫。

第四, 加强案例教材的建设和研究。案例教材是适应现代化教育的特点, 直接从事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 满足案例教学需要有效而独特的教学工具, 是进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类教材。案例教材建设按照“真实化、个性化、中立化、前瞻性”原则,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 重点在与主干课程的配套建设上下功夫。

二努力提高教材的整体质量

当前, 教材建设发展面临众多矛盾和问题。如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有些内容比较陈旧;有的教材与学科专业配套不够合理;教材建设管理、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教材建设队伍的能力素质还不能适应院校教育转型的需要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必须坚持自主创新, 大力实施精品教材战略, 努力提高教材的整体质量。

第一, 坚持科学规划。在教材的建设规划和实施过程中, 要处理好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确保教材建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既要对人才培养的种类、层次进行科学分析, 又要对培养目标、方向进行科学界定;既要全面考虑, 又要突出重点, 做到规划全面、选题合理、发挥优势、保障重点、形成特色、提高质量。

第二, 坚持质量第一。质量是教材的生命, 是实现教材使用价值的决定因素, 也是教材改革的重点。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是做好教材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努力做到多出教材、出好教材、出精品教材。

第三, 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保证教材建设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教材建设存在一个突出问题, 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部分教材质量不高, 特别是原创性教材较少。要建设高质量的教材, 必须在原创上下功夫, 不断开阔视野, 掌握国内外、军内外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和军事变革的新动向和新趋势, 保证教材创新取得实在、管用的显著效益。

三加强教材编审工作的管理

教材编审是教材建设的核心环节, 组织好教材编审工作是教材建设的主要内容, 也是保证教材质量的基本措施。

第一, 加强教材编审制度的落实。在教材建设过程中, 必须严格按章办事, 严格执行章程规定。要认真拟定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编写计划, 对每年教材的编写、修订再版、重印、外购计划, 要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新的课程体系进行认真论证, 按编审章程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进行集中申报, 加强编写、打印、校对和出版各个环节的管理控制, 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第二, 促进教材建设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健全教学和科研结合的机制, 注重发挥“教研一体”的优势, 通过科学制订计划、优选教材 (专著) 、合理调配力量、抓好成果转化等措施, 把科研学术工作与教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 增强教材编审队伍力量。按照“经验丰富、特色鲜明、中青结合、相对稳定”的思路, 建设一支适应转型、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教材编审队伍。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是教材编审的骨干力量, 广大中青年教员是教材编审的中坚力量。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员等教材编审的积极性, 配合教材编审单位的各项工作, 努力开创教材建设新局面。

摘要:由于院校教育转型, 教育训练任务对教材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应抓紧构建新的教材体系, 努力提高教材的整体质量, 加强教材编审工作的管理。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教材评估 篇10

教材是学生的知识资源和学习工具, 统领整本教材的指导性思想, 可具体体现在选取什么样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能否将学生学习的必要知识以恰当的方式汇集起来等方面。

统观全书,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编委力图贯彻“基础性、原典性、国际性”三大原则。首先, 基础性是因教材的受众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 同时也来源于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设想。既然是专业基础课, 编者从关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理论基础, 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囊括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专业技能) , 课堂教学 (细分为各课型教学) , 教学所使用教材 (主要是中国大陆、美国、法国等三个地区) , 学习者的二语习得 (分不同地区背景的学习者) , 各国教学概况 (分美国、法国、意大利、韩国背景) , 汉语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及汉语国际教学的发展史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发, 注重发挥其“引导性”与“总括性”。其次, 原典性与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其它教材或者说教育理念一脉相承, 主要体现于倡导原典阅读, 便于学生获得直接的学习体验, 而不是通过二手材料阅读即学者专家的评价来左右大学生应有的独立思考。除了附有经过筛选的原典, 还在每一章节的后面附上了建议阅读书目, 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指出了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的途径。最后, 不难发现国际性主要是用于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且从现实方面来说, 对于有意愿走出去充当海外教学志愿者的同学们而言, 了解海外主要教学阵地 (如北美、欧洲与东亚) 的教材使用情况, 学习者背景及习得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也体现出了一定的教学针对性策略。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教材选用的知识内容是必需的、关键的和典型的。教材从汉语国际教育教师、汉语课授课对象、国别化教学等多个方面入手, 且教材各部分知识点设置以典型呈现, 既是必要涉及也是教材使用者应掌握的关键。教材所选知识内容适度反映了相关知识的知识体系及其基本结构, 即教学主体、客体和教学过程, 也让使用者了解该学科及教育事实的过去, 更是带有前瞻性的目光为最新发展和未来发展做总结与预测。教材所选用的内容, 也包括了其它的学科知识 (如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等学科) , 因为编者也明确认识到所有独立学科也都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 汉语国际教育也是如此。它与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汉语等联系甚为紧密, 因此在教材的第一章就分设了各相关小节, 体现除了汉语国际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性。且各学科知识间也达到了协调和平衡, 分节虽以相关学科为名, 但在对独立的学科做了相关说明之后便与教材主题联系与结合。教材所选知识带有基础性、前瞻性、拓展性, 如通过研究教材便可发现, 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阅读性, 能为使用者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并且使用者不会认为其超出了他们可学习可理解的范围;很多章节同时也在体现关于对该学科未来趋势发展的一些预测, 更有一部分课后思考和推荐阅读书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学生的能了。更重要的是, 在本书中, 并未有关于一个知识的固定的教法的体现, 更多是在引导学生, 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教材在内容的选取和组织表达上必须遵从人类认识事物和使用者认知的规律。在本科低年级阶段, 这些学生的接受心理尚处于高中的知识储备与能力水平, 同时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充满期待和潜在的兴趣, 但是学生对本专业又基本上是茫然的。因此, 教材须发挥其基本专业教材的引导作用, 也在介绍相关知识的发生过程和获取知识的方面遵循了使用者的认知规律, 体现了教材排列的科学性。首先面对刚进入本专业的本科生, 教材正确地判断了学生为学习前已有的知识和达到的认知水平, 即对该部分专业知识的匮乏, 头脑中对该专业背景毫无概念, 且欠缺引导。教材便着重在此部分进行设计, 如每节的知识点如在第三章第二节听力教学中, 先讲了据科学研究发现的听力能力中所包含的几十项微技能, 再深入分析了听力理解过程的三阶段 (并辅以例子) , 最后与教学相结合, 有利于使用的理解与运用。尤其是对一些重点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着清楚的交代, 未有清楚交代的, 也会通过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这一过程。教材的抽象程度和认知难度也十分贴合学生实际, 不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压力和负担, 导致学生在开始阶段就产生畏惧心理等。并且在编写和组织上做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此及彼。

教材给使用者留有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 且十分切合其实际。每一小节的最后都留有需要思考的问题以及可拓展的阅读, 问题有助于使用者根据本节知识内容进行总结进行验证, 且安排的数量与难度都是恰当合适的 (按照知识阐述的顺序, 问题数量据章节篇幅而定以及超过章节内容需要扩展的问题一般保持在1-2个) 。而阅读书单解决了使用者课后无书可觅的困境, 也带来了新的知识补充与深度拓展。书中的知识内容和框架有助于使用者建构起个人的语言观、教学观, 这才是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刘乐宁教授所谈到的重要点, 只有当一个准国际汉语教育教师树立了既符合标准又带有个人色彩的语言观和教学观, 才能在日后教授学生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出色。

上述几个方面皆是从教材内容选取与安排 (即知识的科学性) , 同是否符合使用者认知心理规律等方面来进行评估总结。在此之外, 本人也发现了一些细小的问题。如教材每一小节后都附上了原典阅读节选, 但第一章第一节后选用的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 但在索引目录和其他选用的原典来说风格不太一致。具体是其他的外文原典都是用英文, 而夸美纽斯的原典目录是用中文写的, 不知道是因为《大教育论》没有英文版还是出于其他问题的考虑, 不过我个人认为有必要保持风格一致, 要么将《大教育论》改成英文版或把其他原典都采用中文翻译版。这与其他教材力图展现给教材使用对象以全貌, 但在各小节知识内容的规划上对深度知识体现不够。再如虽然教材设定的适用对象是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生, 但其也是成年人, 具有相应的思维能力, 应在基础的层面上进行加深。还如在谈论汉语学习者背景和国别化教学概况等方面, 和四川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学生实际情况是有一定出入的。海外志愿者的主要阵地还在于东南亚地区, 特别是像泰国这样需要量相当大的国家, 理应将其纳入进来让学生有大致情况的了解, 这也可看做是对典型化的补充。当然, 教材编写是否成功还应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结合起来评价, 就如理论只有投入到实践中才能检验出真正效果一般。如将其投入到本科生教育中去获得了成功, 就说明该教材在解决其专业引导方面的问题, 那么它就是切实有效的。

但就其总体来说, 其出发点、思考维度、教育目的在书中呈现十分明确, 各知识点逻辑顺序排列得当, 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高凌飚.教材分析评估的模型和层次[J].课程·教材·教法, 2001 (3) .

[2]赵勇.几个国外英语教材评估体系的理论分析——兼谈对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的启示[J].外语教学, 2006 (5) .

教育学教材 篇11

我本人的教学,主要从新教材具有的几个突出的优点着手,进行教学。

一、新教材从学生的身边出发,确实把知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在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同学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即使平时考试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和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5,6)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应用不着教师费心的讲解了,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又如,学习旋转知识中,举出生活中钟、车的方向盘等,观察它们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从而导出旋转的概念,化抽象为直观,教师点出有的知识虽然抽象但有可直观理解,消除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恐惧心理。

二、每一章节基本上都按排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的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上述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家思维能力。如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教材设计了“想一想”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一样长?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给出定理,而是组织学生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当铁轨的宽度不一样,那么夹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不一样长了;有的同学则反搏说,铁轨是让火车行走的,而火车的两边的铁轮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也即它们的距离是不变的,要是铁轨宽度不一样,火车就会出轨造成事故。此时课堂成了学生的辨论台,然而教师作适当引导,题目的前提是在笔直的铁轨上,不用考虑转弯时的变化,学生一点即明。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哦!”,“我早说了吗!”等声一遍,再转入下面的学习就从容多了,也體现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

又如“议一议”: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反映“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的几何事实。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学生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材的实例多、实物图多。化深奥为浅白,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教师“教”的难度。

传统的数学教材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深奥的数学呢,它们有用吗?”而现在教材举也很多实际的例子,不用教师费心说,学生看题或在学的过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九年级下册“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内容,它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路线或物高的内容,本是难度大而又枯燥无味的内容,但因其实例,学生生活中会应用到的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再加上美丽的实物图,把学生感官也动员起来了,那学的劲就不用说了。而教师也不用把知识“形象化”了才去让学生理解,相对来说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多了。

四、教材课后编排了大量的“读一读”环节,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读一读”的内容有的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有的只是介绍知识的由来,不仅扩阔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等。如有“矩形、正方形”这一节的课后,“读一读”的内容是“侦察兵密码通信游戏”,它是正方形性质应用的游戏,非常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学、阅读的情感和兴趣。要是学生弄不明又想知道其因由,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究,和学生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并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电子教材:数字教育的核心载体 篇12

电子教材探索的背景

1.政策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强调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重要价值:“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 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整合现有资源, 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与之相应, 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更具体地强调, 应“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的数字资源,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形成适应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校园文化, 培养提高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 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创新网络化学习模式”、“探索新型技术形态的教育应用与创新”。

2012年, 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 把“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作为一个重要途径, 其中明确提出, “开发丰富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 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技术背景

包括显示技术、触控技术、虚拟技术等在内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并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深入。数字阅读方式、数字交流方式、数字教学方式应用更加普遍。这些都为电子教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 传统纸质教材的不足和局限愈发突显, 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3.研究氛围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启动电子教材应用实验。美国维吉尼亚州以电子教材的开发与使用为核心, 于2008年启动“在线开放教材”计划, 并于2009年升级为“超越教科书计划”;韩国, 据媒体报道, 将于2015年全面推广电子教材;新加坡开发了集存储、记载和阅读信息资料为一体的电子课本;日本于2010年投入资金在一些学校开展电子教材实验研究。

国内如上海、广东、陕西等很多省市地区, 也于近年来陆续开展电子教材 (或称电子书包) 研发, 并在一些学校进行教学实验。

4.应用需求

基于相关政策背景和技术背景, 北京市把应用教育技术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数字化校园”、“北京数字学校”等教育工程的实施, 已取得初步成效, 推动了北京数字教育向前发展。

当前学校硬件建设相对较强, 但高水平、高质量的应用较弱。究其原因, 主要是应用资源相对欠缺, 已有资源尚未触及教材这一相对核心领域, 仍以“打外围战”为主。电子教材的应用将深入此教学核心地带, 构建立体全方位的数字化教学系统。

电子教材探索的目标定位

1.电子教材的类型

综观国内外电子教材, 依据其呈现方式、功能和效果, 笔者认为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扫描型

这种电子教材是将纸质教材在不改变版式、内容的情况下进行数字化, 常保存成PDF、CAJ等文件格式。其价值在于开发快捷、成本较低、传播效率高、轻便易携带等方面。利用具有阅读功能的电子设备, 可以存储大量教材, 实现泛在学习。

(2) 富媒体型

“富媒体型”电子教材是在“扫描型”电子教材基础上, 添加了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这些资源以超链接的方式“嵌入”。它增加了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 相应能降低很多内容的学习难度。例如, 学习某操作技能, 比起纸质教材的文字说明或静态图片, 电子教材的动画演示会让学生更易于掌握。

(3) 混排型

“混排型”电子教材是在“富媒体型”基础上, 对原纸质教材的内容和增加的多媒体资源在版面布局上重新设计, 调整字体、字号、装饰等, 灵活改变每页的容量, 相关内容之间设置跳转链接, 对文本内容和多媒体资源进行合理混排, 增加阅读的美观舒适度, 切合电子阅读的习惯和需要。

(4) 融合型

前三种类型的电子教材各有其优势, 与纸质教材的主要内容一致, 学生易于适应。但由于过于依赖纸质教材, 纸质印刷的不足也被保留下来, 比如文字内容的呈现缺乏层次、互动等, 没有充分发挥电子设备的优势。理想的电子教材应结合教育目标, 发掘电子设备的优势和价值, 重新设计, “量身定做”, 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其价值将远远高于传统教材。

2.电子教材的组成要素

电子教材主要由三要素组成:电子教材内容 (资源部分) 、教学管理平台 (软件支撑部分) 、移动终端设备 (硬件支撑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电子教材既应用于学生个体的课外学习, 又应用于师生课堂教学,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管理、教学互动、资源共享、实时评测、跟踪记录学习过程等功能, 并充分发挥“云技术”的优势, 教学管理平台是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

电子教材的三要素互相依存, 形成合力, 共同发挥作用。其应用价值不局限于电子教材内容一方面, 每一要素都具备其自身的功能和价值 (如平板电脑在其系统软件支持下具备拍照、录像记录功能和网络检索功能) , 并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升, 使得电子教材的功能和价值不断“增值”, 达到“1+1+1>3”的效果。

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 以及首都教育的高远追求, 北京市电子教材探索的主要目标定位于研发包含三要素的“融合型”电子教材。

对电子教材应用价值的认识

相比起传统纸质教材相对单一的功能, 电子教材的“集成度”更高, 增加了媒体资源、辞典手册、课外读物、练习、笔记等。理想的电子教材不是将这些“元素”简单“拼盘”或“做加法”, 而是依据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科学设计、有机整合, 以实现高层次的教育价值。从初步的实验效果来看, 电子教材已经开始显现以下一些价值。

1.改善学习方式

相比传统纸质教材, 电子教材中包含的媒体类型, 除了文字、图片之外, 还包括声音、动画、视频等, 实现直观的非线性、立体化阅读, 更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

理想的电子教材, 在设计时会重视辅助学生自我学习, 利用电子教材提供的学习引导系统和实时反馈指导, 充当一个时时陪伴且不厌其烦的教师, 避免学生“孤军奋战”而产生畏难情绪。除了呈现学习内容, 学习跟踪系统会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 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生成学习分析数据, 以帮助学生把握自身学习状况, 增强学习针对性, 提高学习效率。

2.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通常只涉及少数人群, 频次也很有限。利用电子教材作为移动终端, 在无线网络环境中, 与云服务器、教师机、电子白板等构建数字互动课堂, 实现更理想的互动。除此之外, 利用技术和资源的优势, 学生能够真正有效开展探究性、发现式学习。

在这样的课堂中, 信息技术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改善教学中资源的供给和获取方式, 改进师生的角色和行为方式, 改良课堂生态环境, 学生被充分调动参与到教学之中,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为师生“减负”

对学生而言, 电子教材如果使其学得轻松有趣, 学习内容易于掌握, 并能获得主动参与探究的机会, 学生乐此不疲, 其过重的学业负担能够相对减轻。对教师而言, 电子教材提供了大量优质数字资源, 减轻了他们寻找或开发资源的压力, 同时, 一些基本的概念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 可交由电子教材帮助学生完成, 很大程度给教师“减负”, 让其充分发挥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4.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各地教育水平发展很不均衡, 即使是同一地域的不同学校也可能差别很大, 这种状况使得很多学生不能享受优质教育, 也制约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将优质的电子教材提供给学生, 使教师、学校不再是学生依赖的唯一资源获取途径, 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5.其他价值

电子教材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优势, 如内容更新快捷, 与时代和科技发展同步;内容动态开放,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给学生的书包从重量上“减负”等。

当然, 电子教材的许多价值还停留在认知层面, 有待于通过长期实验检验。这些价值能否有效发挥, 除取决于电子教材的质量水平外, 还受教学环节的诸多因素影响, 包括创造理想的教学环境、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以及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等。

电子教材研发实验的步骤

北京市电子教材近几年的探索经历了摸索、积累、规划、聚焦的过程。先进行试研究, 组织实验校教学经验丰富和技术素养好的教师, 结合他们的教学需求, 在某些学科挑选章节进行设计和开发, 再将形成的电子教材进行实践检验。然后, 在完善电子教材的同时, 提炼出电子教材设计的理念、原则及评价标准, 并积累电子教材教学应用的模式。

大体分为以下几步。

1.选择部分学科的少量章节开发电子教材, 在实验校进行实验。

2.初步建立教材开发机制、相关内容标准、技术标准。

3.利用义务教育教材修订之机, 同步滚动开发北京版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材。

4.将开发出的电子教材提供给实验校进行实验。

5.结合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对电子教材应用效果进行检验评价。

6.滚动开发和完善电子教材。

有待克服的困难

从建国至今, 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的改革步伐从没停止过, 虽然中间也曾因历史原因走过弯路。相比而言, 由于纸质载体没有变化, 这些发展变化均为“渐变”。电子教材则呈现明显“突变”, 其变化涉及教材从编写和使用的每个环节。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需要审慎地加以研究, 尤其是设计、开发环节, 并及时通过实验检验和完善, 不断提炼开发机制。

电子教材的研发和实验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尤其突出。

1.相关标准的缺乏。由于缺乏相关标准, 电子教材的设计开发者不得不自己通过实验, 积累、提炼形成标准, 研究效率深受制约。另外, 在成熟的电子教材相关标准建立之前, 电子教材不能被评审并确立合法地位, 而将不得不很长时期处于实验阶段, 或作为教学辅助资源提供给实验校选择使用。

2.电子教材的设计。传统教材的编写, 对教材要求有一定了解的学科专家基本可以独立承担。但高质量“融合型”电子教材的设计, 除了学科专家, 还需要信息技术专家、教材专家、教育专家 (心理专家) 通力合作, 共同进行设计。其过程类似于“脚本”制作, 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技术的优势, 合理确定内容的呈现方式、互动方式。然后由媒体开发单位、软件开发单位开发素材资源, 完成电子教材制作。其设计、开发、出版发行及评审的要求将远远高于纸质教材。

3.数字资源的开发。富含多媒体是电子教材的显性特点, 因此电子教材需要大量的媒体资源。另外, 作为教材, 对资源的质量水平要求很高, 加上版权因素, 媒体资源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电子教材应用效果的评价。教育评价一直是教育实验中的难题, 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 直接关系到对电子教材的评价结果。而在实验过程中, 受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等很多变量的影响, 要做到结果的客观准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上一篇:融资难毕业论文下一篇:非固化橡化沥青涂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