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行政管理方法

2024-07-03

医院行政管理方法(精选12篇)

医院行政管理方法 篇1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工程, 护理管理则是该系统的重要子系统, 它的运行状况会影响整个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国内外调查显示, 医院感染中有30%~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及护理管理有关[1], 因此, 有效的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年以来, 护理部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管理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注重了环节质量控制, 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是乡镇中心卫生院, 一级医院, 设科室7个, 床位50张, 床位使用率100%, 工作人员116名。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采样监测1次, 进行细菌培养, 监测项目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使用中的消毒剂等。分别收集我院所做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结果的记录、同期医院感染率等资料, 并进行汇总、分析。

2 方法

2.1 加强护士素质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向全球推荐的5类措施包括: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测并通过监测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价。在5项措施中, 护士的工作几乎全部涉及, 护理工作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 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的手和所使用的用具, 无菌观念等都将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护士是控制医院感染的直接实施者。因此, 加强护士素质教育, 提高责任心、慎独意识与院内感染息息相关。

2.2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医院感染专业知识水平, 根据我们乡镇医院的具体情况, 因地地制宜, 制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举办各级各类讲座和培训, 使护理人员接受培训教育达100%。对新上岗人员、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消毒隔离技术等, 编入护士考核手册中, 纳入科室及个人年度考核。

2.3 制定考核标准、建立监控网络是乡镇医院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 护理部制定了重点科室和病房消毒隔离考核标准。从工作人员自身到病区环境、医疗物品、患者用品、空气微生物监测及消毒等方面, 均制定了考核标准, 使各级护理人员的活动都在制度控制之下进行, 定期考核, 量化评分, 及时反馈整改,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使消毒隔离工作逐步完善。成立感染管理护理三级监控网络, 即病室护士长和科室监测员为一级管理, 以全体护士长组成的消毒隔离质控小组为二级管理, 护理部为三级管理。一级管理为自我监测, 强调科室负责制, 每月对监测不合格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二级管理是每月检查1次, 按消毒隔离考核标准, 逐条检查, 当场评分, 及时进行信息回复, 及时整改。三级管理则是随时监督, 护理部人员每周有重点检查消毒隔离中的某项内容, 下病房对护士正在进行的操作过程、一次性物品毁形情况、医疗垃圾的分类等实行随机检查。

2.4 抓重要科室的同时, 不放松普通科室的管理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制订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器械清洗消毒工作流程”等工作规范, 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 根据检查结果, 采取奖罚措施。而普通病房虽然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少, 但如果不按规范操作, 亦可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在抓重点科室护理管理的同时, 不能放松对普通科室的管理。

2.5 病区环境的管理

除了标准的感染控制措施外, 要求科室每天早晚打扫卫生各1次, 每周进行1次彻底打扫, 病室注意通风。晨间护理湿式清扫, 一床一巾, 一桌一抹布。同时加强清洁工人的培训, 讲解室内消毒与清洁的关系、清洁工具的分区使用以及自我防护等内容。

2.6 监测工作的管理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严格监测全院消毒、灭菌效果, 坚持每月进行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监测, 同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统计并及时反馈到科室。

3 效果

2006~2008年对我院空气、物体表面、手表面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2.56%、94.94%、97.93%;与2006年相比2008年的环境卫生学监测明显提高。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006年5.4%下降到2008年的3.49%。全院无暴发感染性病例流行。2006~2008年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合格率分别为92%、94%、95.5%, 显示上升趋势。

4 结果与讨论

综上所述, 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护理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组织体系, 重视素质教育, 加强措施实施, 严格监控管理。结果:医院感染率逐年下降;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逐年上升;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有效方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实行全员培训, 提高护士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监控网络, 完善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 落实管理措施。结果提高了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及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李晓红.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11 (4) :11.

医院行政管理方法 篇2

[ 作者:朱 恺 张武军 ]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数:1432 朱 恺 张武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广州 510800  

STUDY ON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OF CAREGIVER ZHU Kai, ZHANG Wujun

【摘 要】 目的 加强陪护人员管理,提高陪护人员素质和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方法 ①医院成立陪护管理处,隶属医院服务公司。②制定陪护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③岗位安排采取相对固定和流动方式相结合。④确定工作范围,加强业务培训。⑤定期体检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⑥定期工作质量检查与考评,提高服务质量。⑦实行人性化管理,稳定陪护队伍。结果 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80%,基本满意占18%。16个月收到表扬信70封,136人次受表扬,占陪护工人数的85%。结论 统一培训和管理医院陪护,让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服务,从而提高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

【关键词】 陪护工 培训 统一管理



住院病人陪护一直是困扰医院病区管理的一大问题,患者住院,家属陪护是多年来医患双方均认可的事实。但就日前社会模式而言,大多数住院患者的家属要上班,很难抽出时间来进行陪护,于是陪护工的出现,为家属解决了后顾之忧,也对医院护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引出一些问题:目前陪护工大部分从农村招募,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素质欠佳的现象;未经正规培训的陪护工不了解医院有关规章制度,个别纪律性差,病房的秩序难维持等;缺乏相关的医学、护理和医院感染的知识,没有消毒隔离的概念,缺乏责任感及自我防护意识,并且劳动强度大,待遇低,容易产生不稳定情绪,流动性较大。陪护工现在各个医院均已大量存在,有的医院有简短的培训,有的医院完全没有培训,一些长年在医院的陪护人员,可以一人陪护二三人,有的素质差的陪护人员,对危重意识不清的病人,难于活动病人,家庭无人看视的病人,采取偷工减料减少护理,且有截留患者财物等恶劣行为发生,而科室很少监督,影响医院护理质量和声誉。有的还盗用医院资源,如全家都来医院洗热水澡,使用医院热开水。因此,加强培训及管理陪护工的工作势在必行。陪护工的管理需要各个医院重视,加强培训管理,建立制度。从2006年起,我院在对住院患者的陪护进行统一培训和管理后,取得较好的效果[1],现介绍如下。 1 实施方法

2006年初,医院试行由本院服务公司统一管理,成立陪护管理处,原则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保证陪护质量,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1 制定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 

公司成立之初,我们首先制定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以及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并逐步系统编写了《陪护工手册》,包括陪护岗位职责、工作守则以及服务敬语、忌语等内容。同时聘请在临床有丰富护理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陪工管理处主管,按照临床护理要求进行陪护培训,在培训中尤其注重从正面引导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还定期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陪护的整体素质。

1.2 统一招聘人员、采取相对固定和适当流动的方式统筹安排岗位 

我们根据医院陪护比例规定和病区病种的特点,由陪护管理处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陪护。陪护基本条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龄50岁以内,身体健康,仪表端庄,男女均可,应聘者应具有身份证、计生证、当地暂住证和近期健康体检证等。经陪护管理处面试、培训,试用合格后上岗。要求陪护在医院工作期间应具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统一着装、仪表整洁,佩戴胸牌。

为了更好的加强陪护管理,保证各病区陪护人员的稳定,实行择优选择陪护人员固定陪护病区的措施,各病区根据一般情况下陪护需求量选择相对固定的陪护人员。当病人需要专陪人员时,由公司统一调度安排。陪护流程由陪护管理处制定并向各病区发放。基本流程包括:病人或家属提出要求——责任护士同意——护士填写陪护服务通知单——陪护管理处确认后安排陪护工到岗。 1.3 确定工作范围,加强业务培训  陪护工不参与护士工作,24小时不间断,吃住在病房,家属可在规定的探视时间内正常探视。陪护人员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病人的生活护理,如擦身、拍背、洗头、洗脸、喂食、协助大小便、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协助病人功能锻炼。为保证服务质量和病人的安全,我们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同时要求陪护工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给患者以温暖、经常与患者谈心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心理状况向医生、护士报告。 1.4 统一着装,规范管理 

由于患者陪护统一管理、统一着装,保持了病房的美观整洁。较好地克服了以往由于家属及自带保姆缺乏消毒隔离等卫生知识造成的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及部分陪护不遵守病房的规章制度,干扰正常的医疗护理工作秩序并影响其他患者的休息,甚至导致患者的金钱、财物被盗现象等种种弊端。

1.5 组织定期体检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2] 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公司对陪护人员上岗前体检及每年一次的定期体检,如胸透及肝功能等检查,并定期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避免了家属私请社会闲散人员时,对陪护人员健康状况的担忧。此外,陪护时使陪护人员的健康受到影响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经过培训使陪护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加强,避免了交叉感染,解决了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的顾虑,院内感染发生率有所下降。 1.6 定期工作质量检查与考评提高服务质量  1.7 人性化管理稳定陪护队伍 

在具体管理活动中,要处理好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的关系。虽然陪护人员在医院里的地位、待遇偏低,但她们的工作是病人治疗和康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除关心她们工作外,还要关心她们的生活及健康,理解她们的难处,使她们能轻松、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从而稳定陪护队伍。 2 结果

自2006年3月起对医院陪护实施统一管理至今1年多的时间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呈上升趋势,2006年3月~2007年6月收到表扬信70封:表扬的人次达136人次,占陪护工人数的85%。每月1次的陪护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80%,基本满意占18%,有的病人对陪护工的评价是“一级棒,很有妈妈的感觉”。 3 讨论

3.1 加强知识培训是统一管理的基础 

陪护掌握基本医学常识,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黄人健在谈到陪护时说,陪护的服务对象是病人,不同于简单的保姆工作,就是倒个便盆都是有学问的,喝水也不能由着病人,要根据病情和治疗的要求来安排病人的饮食。所以,护理病人需要有医学知识和培训,否则是要误事的,因此,加强知识培训是做好统一管理的基础。

3.2 稳定的陪护队伍是患者获得更好服务的保障 

大多数住院患者家属缺乏照顾病人的知识,容易在用药、饮食、行为等方面配合不当,甚至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而统一培训管理的陪护工除了接受岗前培训外,还具有工作比较稳定,连续性强的特点,他们不仅能做一般性的照顾病人的工作外,还可以根据患者情况提醒患者需要注意的饮食禁忌和适宜体位,协助病人拍背,指导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等,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的陪护在协助医护人员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方面到良好的作用,如,指导患者克服不健康的行为如吸烟等。

3.3 提高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的影响 

陪护工是医院整体服务队伍中的新生力量,聘用陪护后,除了减少病人家属的后顾之忧外,客观上也减轻了病房护士了工作压力,使她们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观察病情,了解患者所需,能更及时地给予治疗和护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由于患者真正得到实惠,因此对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3.4 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

目前有关陪护工收费的标准国家尚无指导意见。由于目前有些月嫂月收入达五、六千元,一些优秀的陪护工转向做月嫂,造成陪护工中的优秀人才流失。

在目前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加强陪护工的管理和培训力度,提高陪护工的实际服务水平,是符合目前国情的⑶、提高病人对住院服务满意度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在法律上尚未确立陪护工的地位,因此对于陪护的管理,还有许多并未真正理顺环节,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与风险。 4 展望 4.1 应在法律上确立陪护工在医院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建立健全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陪护工教育体系,通过考核,实行陪护工星级制,按不同的星级收费,使陪护的收入拉开一定的距离,稳定素质好,病人欢迎的陪护,彻底改变陪护工教育滞后于社会需求的现状。

4.2 成立陪护工职业学校,录用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加入陪护队伍。通过制定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专职陪护队伍。以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ZK(#〗

王卉卉,韦来平,夏 燕.规范陪护工的管理提升医院服务品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18(3):56.

[2] 符 霞,卢少萍.我国医院专职陪护人员的规范化管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8): 2163.

浅析加强医院药剂管理的方式方法 篇3

【关键词】医院;药剂管理;药剂科;方法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97-02

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药剂管理,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医疗质量及经济效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体制的全面改革推行,怎样做好药剂管理工作,使药剂科走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提高药学工作的服务质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事求是的为人民服务

首先,医院药剂管理部门是一个特殊业务部门,涉及的范围较广,除药品的采购、供应、保管、制剂的生产及检验以外,还要开展临床药学、继续教育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对于这样一个特殊部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为了确保医院的药剂管理部门工作有章可循,首先要制定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行性的规章制度。

根据《药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具体的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如:医院药剂科工作制度、药品调配制度、药品盘点工作制度、药品质量检查报告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药品保管养护制度、药品验收出入库制度等,以规范行为,使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

其次,药剂管理的重心所在是以人为本。原则上就是依法,以制度管人管事,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医院的药剂管理部门须在全面覆盖各项具体工作的制度下,才能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2完善药剂的管理程序

首先,要加强对购买药品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的药品采购制度。在满足患者在临床用药中的需求的前提下,采购质量好、价格实惠的药品。药剂科还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医药相关信息,不断提高药剂科的生产能力。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做好常规类药品和特殊类药品的采购,确保药品质量的安全性及价格的合理性。明确药剂的责任管理制度,无论是药品的采购,还是药品发放环节,都要责任到人到柜。

3 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药品是一种的特殊商品,药品质量好坏关系到人们的用药安全。因此,加强药品的管理,首先就是要做好严把进货关。药品进货的核心内容是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的虚高定价,规范药品的购销行为。

在集中招标采购活动中,医院的主要工作是对药品质量严格把关。医院采购药品要看其品名、数量、规格、生产批号、生产厂家、使用期限等信息,再看其来源是否正规,然后看其外观、性状是否正常。采购入库后若发现有质量问题或者质量可疑的药品,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做好登记,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处理。

从源头上控制药品的质量,对以下药品应坚决拒之门外:无证经营的药品;非法渠道购进的药品;更改生产批号、说明书或标签不符合规定的药品;近期会失效或过期失效的药品;霉败变质的药品;已有规定停止使用的药品;包装质量不好的药品;违反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其它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以及未标明产地的中药材等等。在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也应拒绝使用上述药品,以保护患者的健康。

其次是严把保管关,药库和药房须保持通风、干燥、整洁,做好防虫、灰、霉、鼠、污染;生物制品和需冷藏的药品必须进行冷藏;麻醉药品和毒性药品要专柜保管;中药饮片要加强养护,及时晾晒分拣,可采用“共储”、定期药物熏蒸杀虫等方法。另外药剂科的各药品保管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对所保管药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认真填写好药品的质量情况检查表,并上报药剂科备案。所有的药剂科工作人员对发现的药品质量问题,及时请示药剂科主任或上级领导处理,严防假冒伪劣、变质、污染、过期失效或其他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药品使用。药剂科应加强对各临床科室的消毒灭菌药品、储备急救药品的监管工作,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4提高药剂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对药剂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与技能的培训,规范其操作,并不断增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及时关注医药相关更新的信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学习能力下,医院也要定期对药剂师进行业务上的考核,而且把考核的成绩与药剂师的职称和与奖金等利益挂钩。此外,还需定期引进高素质的医药人才,平日注重对所有员工业务素质的培养、丰富。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促进整个药剂科科室业务的提高。

5医院加强对药剂科的支持力度

药剂科要获得上级的支持与理解,既要积极配合上级的工作,不断突出药剂在医院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尽可能的向医院争取到人力物力的支持。除此之外,还要争取一定的技术支撑,同时也要借助相关政策的支持,合理利用现有的医药资源,使药剂科的效益达到最大化程度。

6 药房引进计算机辅助系统

通过对很多三甲的公立医院的调查发现,医院虽在发放药品的时采取计算机管理系统,但是在对药品的库存管理的时候,很多医院都未实施计算机网络的统一管理。因此,建议医院的药房库存引进计算机的辅助系统,实现药剂科与其他科室之间的信息共享。医院药房引进计算机的辅助系统后,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首先是对医药的供应商的系统管理,在辅助系统中对医药供应商进行分类,根据供应商的供货质量等信息进行评价,以便于日后对医药供应商的选择;其次是对药品入库的编码管理,这能避免人工填写所需要的重复劳动和避免意外损失;再次是药品出库的编码管理;最后,医院药房引进计算机的辅助系统最大好处是可以实现药品的有效期等药品安全问题的自动监控,避免因人为盘查所带来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人盘查时较高的失误率。总之,医院药房引进计算机的辅助管理系统有助于减少工作量,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

7结语

药剂科的工作内容是具体的,同时也是长时间的,这就需要药剂管理员不仅仅加强自身的实践锻炼能力,而且要不断总结与创新。药剂室不仅仅要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还要不断更新自身的观念,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不断提高的药剂的管理技术与工作的效率,以确保药剂的安全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臧淑杰.浅谈如何提高医院药剂科的管理水平.山东医药,2009(02).

[2] 谢丽明.医院药剂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医学信息,20l0,l0(10):32.

医院临床本科实习管理方法探讨 篇4

1 临床本科实习管理的目的

(1) 提高医学本科生理论联系实际 (理性与感性结合) 及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能力。

(2) 检验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摸索目前临床本科实习过程中的管理方法, 以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技能。

(3) 提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法律的认识及理解水平。在提高临床本科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熟知自己今后执业过程中相关的法律, 法规, 为今后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抓好本科临床实习管理的主要方法

2.1 建立三位一体完整的临床医学实习管理模式

教学医院、学院、带教老师三位一体以学生为主体的系统管理模式。

医院成立教学领导小组, 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组长, 科教科及临床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 全面指导医院临床教学工作, 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商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督促检查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临床科室成立教学领导小组, 由科主任任组长, 教学秘书、业务骨干为成员, 直接负责制定本科室实习计划, 强化医学临床“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的培训, 完成实习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和实习目标。由科室秘书进行组织协调, 同时制定各级医师、带教教师职责。把生产实习的学生管理工作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建立健全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试讲制度、教师考评制度, 使教学有章可循。在教学医院内形成, 院级领导宏观管理, 科教科具体管理、临床科室的阶段性管理3级教学管理网络。

2.2 做好实习前动员, 并制定明确实习目的、要求及完成的实习指标并建立评估指标系统

学院要做好实习动员, 向学生讲明实习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对临床实习有一初步认识, 明确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通过实习掌握防病治病的技能、增强和训练临床思维能力, 学校要与实习医院加强联系, 对学生临床实习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 共同管理。调整毕业考试方法, 重点增加实际考核内容, 在毕业考试上强调专业知识的综合性, 在题型上应考虑与今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加强实习生的实习手册管理, 对实习表现突出的同学, 要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予以表扬。对在实习过程中违纪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处分, 通报所有实习组让同学们引以为鉴。

2.3 提高临床科室带教教师队伍素质

临床教学是实习生参加实习的重中之重, 带教医师的工作能力, 言谈举止和工作作风都是实习生学习的楷模, 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实习生, 这就需要老师具有自身精湛的的医学知识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教学医院对从事带教工作的医师, 尤其是中青年医师进行严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培养, 坚持推行医学继续教育与培训, 因此对带教老师的选拔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不仅应具有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能力, 还应具备思想、业务、语言文字表达等综合素质, 从优选开始, 把好入口关, 通过严格筛选, 发现那些思想好, 业务精、知识面宽, 表达能力强和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主治医师, 特别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年轻医务人员[2]。

2.4 完善管理制度

(1) 制定实习作息管理制度, 跟随带教老师, 应使用定期与不定期查岗方法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学生的行政管理。

(2) 在实习小组人数分配上, 结合某些疾病的季节性、高发性及门诊和病房病人数等因素并要根据场地实际情况使实习环境保持舒适宽松, 达到使人员不至于拥挤, 保持良好的实习环境与实习生的心理融合以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一般认为每平方米3人以内为宜。

(3) 入科后, 教学主任要根据各院校实习大纲的要求, 制定本科室学生的实习大纲及临床教学质量检查评估标准。

(4) 实习生要有个案登记 (目标实习) , 每个实习生要做好典型病例的实习小节[4]。需患者协助完成物理体检等项目的, 由带教教师负责向患者及家属做知情告知并填写知情同意书后进行。

(5) 加强岗前培训。为使学生平稳地度过从校园到医院的磨合期, 尽快进入临床角色, 要在进科前进行岗前培训。

(1) 加强实习生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使实习生明确自己的职责, 掌握医疗实践中医务工作者的权利、义务和患者的权利、义务。明白医疗纠纷的危险性及责任后果, 提高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2) 教育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 变课堂上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提问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要做要“五勤”眼勤:要多观察病情。腿勤:要多巡视病人取得第一手资料。嘴勤:要多请教各级老师和同学。手勤, 在带教师的指导下多动手, 加强基本功训练, 勤记实习日记。脑勤:要勤思考, 培养独立分析判断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

(3) 引导思维方式的改变, 由于医学生课程设置主要沿袭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体系, 课程之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学生易形成单一的线性纵向思维方式, 在临床上诊断疾病;首先是症状的叙述, 而表现某些症状的疾病的几种或几十种, 不同的疾病也可能表现为同一症状, 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不具备理论上的典型病症。如何透过各种症状、体征, 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综合分析复杂的临床症状, 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 这就需要有横向联系的临床思维方式, 因此教师要引导训练学生的临床发散思维方式,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习管理中各种相关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3.1 考研

部分实习生为顺应用人单位对应聘学历高的要求选择了考研, 忙上各种辅导班, 甚至上班时间复习, 使临床实习质量严重下降, 因此, 对决定考研的学生我们集中给出1个月的时间复习。

3.2 找工作

在各医院门槛加高的背景下, 供需矛盾日益加深,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在单位落实前忙于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写自荐书, 分散学习精力, 落实后则变得松散, 对后半程学习无所谓。

3.3 着迷于网络, 游荡放弃实习

制定出大多数学生所能接受的实习管理制度, 处罚制度、考核制度, 对违反实习制度学生落实行政处理措施, 如暂停或终止实习, 延期毕业、退学等, 以达到强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4 实习生人数与教学实习现场不成比例如实习人数多而手术室视

野小, 也为防止交叉感染, 应建立手术监视系统, 充分利用高端计算机及其设备, 在手术室内环境的摄像及无影灯上安装的变焦镜头摄影, 对手术过程进行全屏方式投影教学, 对不能上手术的学生进行示教观摩教学。

3.5 建立重点典型病例实习前的多媒体3D影像教学的准备工作

通过对该病例人体器官任意角度的观察, 从外层至内层打开所有解剖部位, 各部位均可任意旋转、缩放和移动, 有利于补充和提高学习项目的实习效果和质量。

4 结语

本文对临床本科实习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对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学院和临床实习医院对学生进行学习动员及岗前培训使学生提高对生产实习的认识, 建立实习指标评估系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的重要措施。创建良好的带教教师队伍从而保证了临床带教质量。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建立系统化管理机制、完成临床本科实习的重要保证, 而建立计算机多媒体Cult3D应用系统[5]及手术监视转录投影系统是当前临床实习及补充理论联系实际缺陷的急需解决的内容。对临床实习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的教育, 是对实习生进入社会投入到医疗服务领域之前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唐文国, 王崇树.新形势下如何强化临床实习生管理之我见[J].川北医院学报, 2006, 21 (6) :583.

[2]樊国康, 李春平, 杜勇.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2) :18~19.

[3]王和仁.加强临床实习管理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3, 24 (3) :70~71.

[4]钟润芳.持续质量改进在本科临床实习管理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实验与实习, 2008, (4) .

医院行政管理方法 篇5

2012-08-08 专家共识:由于有些内容把握需要所有评审专家具有同一个尺度,充分体现持续改进的基本管理理念,提出以下基本评审要求。1.检查材料时间段:2011.9至今;

2.医院层面可以是临床输血专项也可以是医院质量检查中包括临床输血内容;

3.临床科室自查:可以是临床输血专项也可以在科室自查中包括临床输血内容;

4.新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相关管理要求,应当启动,例如:输血过程记录、输血疗效评估、输血知情同意书内容等 5.病历时间段 检查前一个月病历。

一、临床输血检查人员及时间安排

1、临床输血一人检查,检查时间为二天半。

2、检查范围:输血科、临床各用血科室、手术室、麻醉科、医务部、护理部等。

二、时间安排(不可能全部按照时间安排检查,因为检查内容交叉较多)

1、第一天上午:先听取汇报,汇报会结束后查输血管理委员会落实职能情况,有无相关输血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并现场抽查工作人员对相关制度的知晓情况;查医院对输血适应症的管理及输血相关知识的

血前核对和相容性检测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4项 第六节、输血前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2项

第七节、有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并组织实施。2项

第八节、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开展室内质控,参加省级或国家级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2项

四、检查方法

1、医务部:

(1)查医院输血管理制度与规范,包括: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处理预案、应急用血预案、临床用血申请、标本采集、教育培训制度、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及公示、血液储存质量检测规范与信息反馈、临床输血核对、输血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及报废血液处理、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能及活动、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医院输血适应症的管理等;

(2)查医院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全员培训记录及医院有规定将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3)查职能部门督查记录: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感染疾病、紧急用血预案、输血前检查与核对、血液储存出入库管理及输血相容性检测、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以及输血过程血液管理制度等;

(2)现场询问:随即抽取2名临床医护人员询问对输血相关制度、输血适应症、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处理预案及流程等制度及规范的了解情况。

追踪检查之一:临床输血适应症的合理把握:选取输血病例,询问管床医师输血前评估指征或检测指标等相关知识→了解医师是否知晓输血管理会职能→了解医师有无培训,是否考核合格及有无资质→有无培训制度及落实情况→有无监管记录。

追踪检查之二:临床输血过程质量管理:在临床科室选取当日输血病例,检查输血申请单的合理性评估→输血知情同意和告知情况→查输血申请者的资质→查输血申请相关实验检测→查输血科血液储存、检测、发放→查临床领取血液过程→查临床输血过程→查临床医师对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了解及预案→医院有无相应的制度和培训。

追踪检查之三:不良事件登记与上报:从不良事件登记本调取一例病人→调阅该病人的住院病历→核实不良事件的处理情况→询问医护人员相关制度的知晓率→追查职能部门的相关登记与上报记录→查职能部门相关制度→查相关知识培训记录→查职能部门的监管记录。

五、检查要求

1、检查资料要求为卫生部2011版标准颁布以后评审周期内的全部资料,重点是评审前1年的资料;

2、不进行现场评分,只记录现场检查情况,最后集中讨论评分;

试论医院科学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篇6

【关键词】医院管理;方法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64-01

质量是生命,管理才能出效益。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方兴未艾、国务院通过新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方案的形势下,医院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发展,并最大限度发挥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作用,关键是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医院内部科学管理,深化医院各项改革。

1转变观念是前提

1.1转变以医疗为中心的观念随着社会进步和当代经济的发展,医学科学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大卫生”观念逐渐形成,以医疗为中心的思想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越发捉襟见肘。

1.2转变医疗非整体观念这主要体现在诊疗和预防思想上。在诊疗方面,我国著名内科学家张孝骞指出,病人的思想感情和家庭、社会等因素可能同所患疾病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唯有同病人密切接触,才能直接地更完整地获得有关资料。在预防思想上,张孝骞指出,所有疾病都有一个预防的侧面,包括未病前的保健、病愈后的康复和必要的追踪检查,以及社会和病员家庭的防护。因此,医院其他一切与诊疗有关的工作都应有明确的预防观念,许多人的那种重诊疗、轻预防,重病中护理治疗、轻愈后康复追踪的做法都应该逐步摒弃。

1.3转变狭义的“以病人为中心”观念这种观念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方便病人,主要表现在提供便民举措、优化服务流程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固然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它已不再适应具有新型医患关系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广大患者的需要,其局限性日益突出。

2提高职工素质是关键

2.1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医务工作者,只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以病人为中心管理理念的实现才有思想基础。医院管理实践中,重点要完善民主管理,加强行风建设,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对重大问题及时进行公示,实行院务公开,增大管理透明度,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2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一是抓好岗位培训和技术再教育,鼓励在职继续教育、技术创新和教学科研。二是抓好职工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业务培训。三是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类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权限和任务,建立一套以医疗质量与安全责任制为主的考核奖惩办法和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

2.3提高职工的管理素质医院管理不只是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专利”,包括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人员在内的全体医院职工都应有管理意识、责任和权限,并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医院的整体协调能力和服务水平。

3推进规范化服务是主题

3.1遵循卫生工作内在规律,调整医院内部结构长期以来,我国医院对急、老、慢、康各种病症病人的兼收并治,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状。这种现象造成病人等手术、等住院,成为延长住院日、增加病人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我国实际,结合国外经验,现阶段缓解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利用现有编制床位,开展以急性病人为主的服务。另一方面,对于现阶段我国许多医院来说,调整和合理分配各专科的床位编制仍是当务之急。在重点搞好急救、疾病诊治的同时,医院还可以建立以疾病康复、理疗、老年人保健等为主的分部,以缓解病人就医压力,提高疾病专科诊疗水平。

3.2加强环节质控及窗口科室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医院要建立单病种质量标准及管理规定,要对手术室、检验科、麻醉科等质控重点科室及诊疗护理操作、病历及处方书写等重要环节进行质量控制。门、急诊工作是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窗口。医院要把门急诊工作作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患矛盾,树立良好医院形象的突破口来抓。同时,怎样简化传统医疗流程,最大程度地方便病人,也是加强门、急诊等窗口科室管理的重要内容。

3.3转变护理模式,全面推行整体护理医院要全面推行包括甚础、治疗、心理和康复护理等在内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模式,优化护理记录,严守护理操作规程,增加护士与病人直接接触、交流的时间,真正做到“把时间交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3.4坚持“五早”、“四合理”,切实减轻病人负担“五早”,即早检查、早治疗、早手术、早出院。对一般新入院病人,入院后要尽快进行处置,对急难危重病人,及时组织会诊,急诊、挽救、择期手术及时进行。这样,才能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最大化的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四合理”,即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合理住院。我们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从群众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坚持抗生素分线使用规定,加大对病历、处方等医疗文书的检查考核力度。上海市等地方有的医院通过实施“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为病人减负的做法曾得到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3.5改善就医环境,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一方面要改善医院的外观建筑布局、房屋装饰、门诊住院条件等自然“硬”环境。另一方面要改善包括医院的人才结构、技术水平、后勤保障、便民服务等在内的就医“软”环境。

关于医院档案管理方法的探讨 篇7

1.1 加强有关档案法规的学习, 提高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加强档案法的学习增强医院领导、职工的档案意识, 领导重视是档案管理的前提, 要把档案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 与医院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大力宣传档案工作, 使医院领导、医院管理者、医院职工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 认识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1.2 健全制度, 落实目标责任制

通过建立综合档案信息科, 将医院各个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统一管理, 统一考核, 使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同步考核评价, 同步发展。要进一步健全档案管理机构, 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 要使各级严格把关, 责任到人, 将此内容纳入科室管理责任书中, 将档案管理与科主任工作业绩考核奖惩挂钩, 明确科主任对科室档案工作的管理责任, 要求科主任抓好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 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1.3 重视人才培养, 提高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档案管理水平。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 通过专业培训、知识更新、进修学习等, 提高业务水平, 建立档案管理人才梯队, 适应档案业务发展,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1.4 开发档案资料, 为医院工作服务

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是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 通过档案深层次开发, 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 为医院业务、医院管理及患者服务。同时, 通过利用档案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提高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促进档案建设。

2 加强医院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2.1 加强病案的规范化建设

档案管理必须强调制度化, 病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病案书写的教育, 提高对病案严肃性的认识, 使医务人员从思想上予以重视, 严格要求, 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落实病案书写规章制度, 加强病案书写规范化的培训, 要实行专人负责。当前在病历书写中存在代上级医师签名的现象, 反映了各级医师对病案书写的严肃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要强化管理抓落实。实行监督制度, 对病历实行抽查, 有奖有罚, 要使职工明确病历既反映了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态度也反映了医疗质量的好坏。

2.2 对影像及其他数字资料尝试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高科技的发展, 也使医院档案增添新的内涵。一方面, 医院档案门类较多, 尤其较繁忙的医疗业务活动, 须保留大量的业务归档材料, 如病案、影像资料, 每年几万份, 全部以传统的方法贮存, 将占有很大的库房;另一方面, 高科技的发展, 也使档案载体更加丰富多样。如今医院计算机管理十分普遍, 有的医院甚至尝试应用电子病历。虽然, 电子病历缺乏法律效用信息与载体的相对分离, 如何保证原始真实性, 尚有待探讨。但它以数据库的形式, 以电子文本进行贮存、调阅, 不失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因而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归档也是发展中的必由之路。医院档案信息量大、类别多, 可采取相应的高科技手段, 为数据库无纸化创造了契机。对CT等影像资料进行数据库管理, 可大大地减少贮存库房, 并方便了检索。虽然电子文档目前尚存在很大争议, 但影像资料, 如CT等其依附现代科技手段, 由复杂、特定的影像信息构成, 其原始性、真实性应是不容置疑的。住院收费实行电脑化管理, 消除传统的出院病人对账单。所有的出入院明细账均实行电脑存盘, 减少了库存, 规范了明细账。虽然, 出院病人对账单不属于归档范围, 但其以数据库形式存盘留档的管理模式, 为电子档案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是实行现代档案管理的一种趋向。

3 加快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3.1 加快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是必由之路

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档案信息化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发展, 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绩。数字环境下档案工作的根本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档案的需求, 而信息化所要追求的正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数字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来实现档案工作的根本目标。医院档案记载了医院历史发展的过程, 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因此, 加快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是必由之路。

3.2 实现医院档案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的可操作性

档案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相结合的产物, 是档案部门运用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和提供服务, 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 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是现代化管理手段不可缺少的工具, 计算机储存量丰富而广泛, 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己经形成了融开放式与互动式为一体的信息网络环境, 决定了医院的档案部门要借助计算机网络来完成一部分档案工作, 即实现医院档案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的可操作性。

3.3 建立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提高医院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医院档案信息化后, 医院建立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它支持对纸质及多媒体等多种信息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转换, 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采集及高效、规范的管理, 利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快捷、准确、安全的检索, 加快了医院档案信息查询速度, 实现医院档案信息的彻底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平台,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室与科室之间、科室与院级管理部门之间、院级管理部门与市级管理部门之间及跨地区医院之间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从而大大提高了医院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也为政府部门的数据统计和领导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 有利于医院决策层及时、准确的把握医院的营运状况和发展趋势, 建立海量存储备份和灾难恢复系统, 保障档案资源的原始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

3.4 加强医院档案工作制度化建设, 加快推进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医院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各种医疗信息的支持和各种管理制度的规范, 而这些信息的储存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都是医院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严格管理。为使医院档案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更好地利用档案信息化来为医院的各项医疗活动服务。首先, 要加强医院档案工作制度化建设。因为医院档案作为医疗工作实践的原始记录, 影响到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 要努力做好医院档案收集工作。通过医疗第一线切实了解文件材料的形成情况, 从而确保资料收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外, 还要认真学习计算机及网络知识, 加快推进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后, 要不断满足医院长期发展的需要。要加大投入, 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要严格配置一整套方便可靠的检索系统, 方便相关人员查阅档案信息快捷而准确。最后, 积极做好医院档案开发利用工作。调整医院档案的服务方式, 多层次地为整个社会提供信息, 实现医院信息管理一体化, 即医院档案、病案、图书资料、情报信息应实行一体化管理, 并打破医院界限, 实现医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4 加强对医院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

4.1 对电子文件档案的安全管理

在保证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医院档案的安全管理。应根据医院电子档案的密级级别, 采取适宜的保密、防范措施。电子文件具有可重复性, 载体无法固定, 可以通过编辑修改而不留一点痕迹, 很多鉴别文件原始凭证性的关键信息也易于被更改, 因此, 电子文件在原始凭证性辨别方面非常困难, 一旦经恶意篡改后果将不堪设想, 还可能由于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如机器故障、病毒等原因, 极易造成电子档案的破坏和丢失。因此要建立、加密身份验证的保护措施, 确保在传输、处理和提供利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资料的变更, 不会受到病毒等恶意程序的篡改, 确保医院科研成果及其知识产权的安全。

4.2 对医院科研活动及其成果的安全管理

针对医院科研的特点, 在医院档案理工作中为如实反应医院科研活动及其成果, 必须有针对性地实行纸质和电子文件双套归档。只有纸质文件的, 如试验记载、取样调查、化验分析数据、会议资料等就只归档纸质文件;既有纸质文件, 又有电子文件的, 如上题论证报告、成果申报书、统计数据等就即要保存纸质文件, 又要保存电子文件, 即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同步管理。S

摘要:本文就加强医院档案工作的组织建设, 医院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加快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及医院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在管理方法方面提出了看法。

医院科研档案分类管理方法的探讨 篇8

因此, 随着科研工作的发展, 科研档案的积累会越来越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档案不仅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卫生行业中成为评估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

但是科研档案纷繁复杂, 如何合理的界定科研档案的范围, 做好科研档案的分类工作, 科学、系统、有效的管理科研档案, 充分挖掘科研档案的信息, 实现科研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就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一、科研档案范围的选定

科研档案众多, 要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就必须挑选那些有价值的材料存档。科研档案根据其进程,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课题立项阶段:有关部门的课题批准立项文件, 课题立项合同;课题实施阶段: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等材料, 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等;课题鉴定阶段:课题鉴定申请表、课题工作报告、技术报告、论文、专著、科研投资情况、课题鉴定证书、会议鉴定流程、照片等;课题报奖阶段:报奖申报书 (纸质版、电子版) , 获奖文件 (公告) 、获奖证书等。

二、对科研档案几种分类方法的探讨

科研档案的分类, 就是根据内容特大和形成原因, 把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的科研档案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层次, 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和平行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档案部门对科研档案的全而整理或对原有档案的进一步整理, 都是从对科研档案的分类开始的。

要管理好科研档案, 就要对科研档案进行细化区分, 我们在科研档案的整理, 入档还要做进一步分明别类才能处理好:

(一) 按照课题级别进行分类

我院制定的分级标准如下: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卫生部科研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人口计生委项目、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省科技攻关计划、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等;地厅级科技计划项目包括省高校科技计划、省高校社科计划、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省保健医学科研项目、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省计划生育科研项目、省统计科研重点课题、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

这也是我院科研档案分类的重要依据, 实践证明, 根据课题级别建档管理, 是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方法。

(二) 按照课题的进度分类

从课题立项开始, 按照每项课题的进展, 跟踪收集各项课题的相关材料, 建立科研档案。在此过程中, 我们力争做到“四同步”, 即下达科研计划任务与提出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材料同步;上报登记、评审科技成果与档案部门出具科研课题归档情况的材料同步[3]。

在课题立项、实施、鉴定、报奖的各个阶段, 课题负责人都应将相应需要入档的材料准备齐全, 并且在各个阶段完成以后, 准时向科研科移交有关材料, 建立相关档案, 避免课题结束后, 课题负责人又以各种事由推诿, 拒交有关材料, 影响科研档案的完整性。

(三) 立项和自选课题分类

除了立项课题以外, 每年还有大批自选课题的档案需要整理。这部分课题与立项课题的管理存在一些不同, 由于不是立项课题, 对此类课题档案的管理, 主要体现在坚定前的材料审查环节, 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近年来迫于职称晋升的压力, 自选课题鉴定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且鉴定后多以申报市级奖励为主, 所以, 很多自选课题质量不高, 多为重复和简单研究, 甚至出现了还未出现成果, 就已鉴定的现象。所以, 医院专家委员会要对课题的内容和各项指标进行重点审查, 合格后才能同意其组织鉴定。在这一阶段, 专家委员会的审查意见表, 不但关系到自选课题能否鉴定, 而且也成为档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以职称系列分类

主系列和辅助系列医院由多重人员组成, 相应的职称系列也有很多种。一般情况下, 医、护、药、技四种职称系列为医院的主系列, 而档案、工程、统计、图书等系列则是医院的辅助系列, 通常情况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多以临床即主系列为主, 而辅助系列由于职称晋升多以考试或考评结合为主, 其科研热情相对较低, 课题立项、鉴定、报奖较少, 科研档案的管理相对容易。正是由于数量少, 对这部分档案的管理往往不是很严格, 容易发生丢失现象, 所以, 应该特别重视辅助系列人员科研档案的管理。同时, 此种分类方法可结合对临床各专业如内外妇儿等科研档案的管理进行。

(五) 以是否完成或结转分类

每项课题都有完成期限, 但是由于课题负责人出国、退休, 或者其他不可知的因素, 有很少一部分课题会逾期未完成, 这部分课题中, 有的由于时间久远, 已不能对其组织成果水平鉴定, 只能结题。另一部分个别的尚有突出研究成果, 一定的论文或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也可以参加鉴定。这部分课题, , 其科研档案是不完整的, 其材料的归档过程时间持续比较长, 需要单独存放, 待其结题或鉴定, 档案完整后再重新归档。

(六) 以是否建立信息化管理分类

传统的科研档案管理方法多以纸张式的保存, 管理人员首先要对这些科研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工作任务繁重, 而且如果想了解有关科研档案的信息, 就等必须亲自去科研部门查询, 程序繁琐, 耽搁时间。而信息化管理利用网络平台, 不仅查询形式多样, 而且大大缩短了了解信息的时间, 减少了信息传递的距离, 解决了信息传递的滞后性, 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最新的科研进展情况。

利用信息化技术, 将科研档案实现“四化”, 即科研项目管理数据化、科研资料管理标签化、资料信息整理标准化、科研档案交接、查阅记录的信息化, 逐步将积累的科研档案以上述标准分类后, 实现信息化。由于受到档案管理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信息化软硬件, 历年科研档案众多等因素的影响, 科研档案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可以以档案是否已信息化进行分类查询管理。

上述分类方法并非孤立静止, 可以相互结合运用到科研档案的管理中去。比如课题级别管理可与其进度、是否结题等结合管理, 这样可以做到大中有小, 小中有细, 真正实现科研档案的立体式管理。

三、档案分类管理的意义

要做好科研档案的归类, 就必须首先了解其分类。科研档案材料来源广泛, 名目繁多, 内容多样, 形式各异, 要提高档案质量和管理水平, 对档案内容进行科学分类, 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档案的整理, 档案整理后有章可循, 能够使档案的归类、排列、编目等工作环节的顺利进行;

2.有利于提高档案质量, 分类管理可以使档案管理条理化和系统化, 从而形成有条不紊的有机整体;

3.有利于档案查阅利用, 分类管理可以使档案材料纲目清楚, 查阅方便, 科学组合, 规范明了, 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4.有利于突出重点, 防止遗漏, 比如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结题的课题, 其档案长期处于搁置状态, 时间一长, 档案管理人员出现更替, 对其的管理未免不出现疏漏, 而导致其档案遗失, 而实行分类管理, 则可以对其单独存放, 使其不混同于一般科研档案, 有效的避免遗失现象的出现。

四、信息化管理是科研档案管理的趋势

所谓档案管理信息化, 就是档案资料用计算机进行收集、筛选和通过不同层次的加工, 使之转化成为计算机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系统化的科研档案管理是保证科研顺利进行的基础, 是科研管理信息化及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目前, 档案的分类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纸质材料,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单纯对纸质材料的管理已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需要, 为更好的发挥档案的作用, 进一步挖掘档案中的重要信息, 需要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及时掌握科研工作的动态, 实现更多信息的共享;充分发挥网络的潜能, 提高查阅效率, 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 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 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

医院科研档案的分类管理, 能大幅度提升管理效率, 方便科研档案的查询, 有利于增强科研实力和成果共享。逐步实现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 将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务, 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科研水平和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邱珊珊.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初探[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9 (6) :371, 374.

[2]高洪英.浅谈科技档案如何分类[J].中国科技博览, 2012 (3) :287.

[3]陈珍, 袁军, 李晓玲, 黄爱龙.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体会[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10, 23 (2) :135-136.

[4]李俊霖, 张林, 郭梁, 曾昭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1 (6) :602—604.

[5]张丽.浅谈在档案管理领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J].信息技术, 2010 (11) :68-69.

医院药库药品质量管理方法探讨 篇9

1 科学有效地设计采购计划

给予院方合理的建议, 根据人才结构组合药事管理研究小组, 主要任务为制定医院药品的基本信息, 编写药品目录方便医务人员使用。针对药房药品的采购需以本院药品目录信息为基准, 严格对待采购标准, 按国家针对采购药品的规定, 降低资金使用和合理库存的目标编写采购方案, 编写完成后经院长、主任和医师进行审核查看。针对临床新增品种和少量特需药品需由医师申请后才可采购, 实施个别品种分别采购的方法, 该做法不仅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且能避免盲目采购, 构成药品堆积的情况发生[1]。

2 确保和坚持安全的主渠道进药

因药品直接作用于患者机体, 必须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准确, 所以采购人员需坚持安全的主渠道进药。采购之前, 采购人员需检查药品公司的《药品营业执照》和《药品经营许可证》, 观察其是否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SP) 认证的药品经销企业, 查看企业的建设规模, 并严格检查和审核法人单位公章的复印件, 并留档。新增药品若需进入医院, 药事管理研究小组必须整理有关信息和资料, 经过院级、科级两大有关负责人签字后, 才进行放心购买。

3 制定药品效期定期审核制度

药事管理研究小组建议院方, 制定具体的药品效期定期审核制度, 每3个月进行定期检查1次, 药房人员需针对药房的所有药品事实彻底性的效期检查, 把药品按位置分别组合, 每个药品类别规定一名负责人, 负责人必须严肃对待自己的工作, 若出现工作错失, 将进行责任追究和经济损失追究。针对精神药品的质量管理, 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并笔录, 每名负责人进行效期检查时, 需在检查清单下方注释日期和自己的名字, 方便资料的管理[2]。

4 加强药品效期管理

针对医院的药品期效需进行有效的管理, 才能保证患者的权益和生命健康。具体方法:采购入院的药品保质期需>1年, 倘若为市场脱销药品或急需药品, 经院方批准后, 可缩减保质期到半年, 但是必须谨慎控制药品的数量, 避免采购过量。

5 根据GSP标准实施药库建设

根据GSP标准, 针对药品养护实施药库建设, 因中药和西药的药理不同, 并不能同时保存于一个地方, 所以中药和西药必须分开管理。两库房的环境应保持通风, 避光、去湿、防暑和避免温度过高。按药品药性的不同, 可配备冰箱, 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看管。针对药房的温度, 院方可配备冷暖空调, 管理人员可随时调节室内温度。

6 提高药品的发出和调配的管理

药剂管理人员于日常配药中, 需严格按《处方管理办法》调配药物, 细心检查患者的年龄、姓名、药品、诊断、剂量和数量等。因处方的配药为确保药品质量的关键点, 其为医师到药剂人员的链接点, 同时引导着患者的使用安全和药品的合理使用。于配方中需科学执行规章制度,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用药禁忌, 药品发给患者前需进行确认, 无误后再将药品送入患者手中, 并告知患者药品的用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7 药剂人才的培养

院方应鼓励药剂人员进行培训, 努力培养专业型人才, 提升医院人员的综合竞争力, 并提高药品药剂人才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团队建设, 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给予药剂人员一个持续努力的工作团队, 利用现有的资源加强药品管理。然后举行各类专业讲座, 促使院与院之间加强合作交流, 从根本上提升药剂人才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娟.医院药库药品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2013, 15 (9) :25-26.

[2] 吴玉华.规范医院药库管理工作的经验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3B) :117-118.

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实践方法 篇10

一、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 部分医院在科研经费从预算编制、收入、支出到日常核算、结题决算等都已实施有效的专项管理,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预算编制不合理。课题预算是课题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课题得以顺利执行的经济保障。它既是课题申请的依据, 也是课题经费支出的依据, 同时又是课题监督检查和课题完成后财务验收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的编制偏于粗放, 随意性大、不能全面、完整的反映课题的花费;预算编制的不合理又会带来执行过程中经费的支出障碍以及预算调整、结余资金处理等一系列问题, 甚至影响课题的结题审计及后续课题的申请。

2.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脱节。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的不规范体现在:未经批准擅自调整预算;发放劳务费、专家咨询费手续不严密;违规从课题经费中支付名目繁多的费用;违规设立“小金库”;相互利用、变相支付课题资金等课题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不相符的情况, 支出过程缺乏必要的控制, 致使科研经费支出脱离了项目预算书的开支范围和规定标准, 出现科研经费支出混乱的现象。

3.项目管理的规范和监督意识缺乏。项目立项后, 课题负责人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使用效益考虑相对较少, 甚至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通过自己的能力争取来的, 不需要严格管理。加之缺乏与财务人员的有效沟通, 造成项目的进度与经费使用脱节, 使得财务监督在规范项目支出上显得较为乏力, 经费支出随意性增加。

4.科研项目固定资产管理失控。科研经费中形成的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不合理, 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缺乏统一规划。目前大部分医院由于科研经费实行科研管理部门、科室、设备管理部门、医院财务部门多头管理, 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处于相对“不管状态”, 对设备的购置是否重复、利用是否合理不清楚, 造成资金的浪费和设备的使用率下降, 科研设备很难实现资源共享, 存在重复购置, 使用率低的现象。

5.科研经费效率低下。由于医院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没有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且科研经费来源的多样化, 并分散于各个科室, 科室间各自为政, 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及资源共享, 难以产生规模效益。加之医院的科研选题多偏重于理论研究, 实用性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研究较少, 研究产出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不足, 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

二、完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科研经费管理问题, 医院财务部门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核心部门, 可在科研项目不同阶段为改善医院的科研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1.重视预算编制阶段的精细化、科学化。科学合理地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是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源头和重点。财务人员应利用其熟悉国家财税政策、财务制度、财务核算要求、相关科目具体核算的内容, 结合积累的实际工作经验, 为科研人员从财务角度做好项目预算提供思路, 以强化其规范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提高科研人员的财务素质, 协助科研人员利用现代化的会计核算系统, 分项设置科研经费支出项目控制模型。保证科研经费的实际开支与项目预算批复的一致性、合理性。同时, 还应建立预算跟踪机制和调整机制, 对在预算跟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启动预算调整机制, 查找原因, 按规定程序重新申请报批或适当进行调整, 维护科研课题财务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2.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根据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健全和完善即灵活又不失原则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一套科学、行之有效、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科研经费管理实施办法和细则。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制度, 严格内部审计和实时监测措施, 以保证课题经费的合理使用;同时在会计核算上, 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 细化科研经费支出的具体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平台中广泛应用的会计核算软件提供的信息, 使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科室能够方便地查询科研项目进展、经费使用情况以及设备购置状况等, 为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创造条件, 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3.严格把控课题结题的审计和验收。科研课题结题中的财务审计或者验收是科研项目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财务人员应与研究人员一起, 参与结题审计, 以便可以更好地了解经费管理的要求, 为进一步提升经费管理水平积累经验。医院对科研项目及经费的管理应建立健全科技评估体系。为保证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合理, 建立以监察、财务、科研、审计等多部门为一体的评估组织, 制定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4.建立转化机制, 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使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走“以科研助开发, 以开发助科研”的科研新路子。树立正确的产业化意识, 在市场驱动下, 选准能够转化为产业的科研课题。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完善和发育市场。努力将科研成果推广到医院一线和国内外相关的各种领域, 不仅实现它应有的科研价值, 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还可利用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收入来弥补科研经费的严重不足。

三、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实践方法

1.实行科研管理从“部门-项目负责人-财务”的三级管控制。加强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缺乏协作、沟通落实财务监督。科研管理部门侧重于项目的争取, 项目级别的突破, 到位经费的增幅以及成果的鉴定和评价, 以课题经费管理为载体;科研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落实, 将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到科研管理部门申请报账。财务部门设置科研会计专人管理, 设置科研明细账, 进行准确、明细的财务核算。

2.强化科研项目进度追踪及财务管控。 (1) 实行定期对账制。对账实现落实在两个层面:第一, 账账核对, 即总账与明细账, 按月核对, 在总账套下除了设置“收”字“记”字凭证后, 还可以增设“科”字, 方便明细对账, 简化财务总账核算。而明细账实施以课题负责人为主题设置, 横向到各个课题项目, 纵向到各个项目明细, 方便预算核对;第二, 账本核对, 即科研会计年度终了须规范要求, 科研管理部门, 收集整理各课题项目经费本, 统一到财务进行核对,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有计划开展专项清理工作。建立课题及时清理制度。将现有已结题课题账户全部进行清理, 若有超支或透支, 应用其另外账户中的资金或其它方式补充。今后, 每项课题结题后, 及时通知财务处注销其相应账户, 专款专用, 不鼓励结余, 少量余款可转入研究者的其它账户中。 (3) 加强培训, 明晰科研经费管理原则。医院在项目立项之初就应加强对课题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专项经费管理业务培训使其明确了解科研经费管理的原则。明确如何控制预算经费, 严格执行国家以及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政策法规;是否落实专款专用原则, 严格控制开支标准, 重点学习相关制度。

医院行政管理方法 篇11

在我国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迅猛而势不可挡,医院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改革也被提上日程。长期以来受到计划观念和传统的政府管理政策的影响,我国的医院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很多的问题,下面来了解一下这些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医院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责权不明确,管理失衡

在现价段,随着我国对经济发展的强调,对于文化层面的保护与发展有些滞后。在医院的管理系统中,把所有权和经营权放在永恒的首位,忽略了对于产权的保护。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要注意加强对法人产权的保护。目前阶段,受到传统的管理思想的约束,政府过度的对医院进行管理,干预了医院的自主经营权。同样在医院的内部也存在着问题,医院的部分经营管理阶层监管不到位,导致管理失衡。

(二)医院、政府职能混乱,管理失控。

在医院管理经验中,政府长期对医院进行全面管理,导致医院对政府过度的依赖,与当前阶段开放的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在医院工作中,医务和政治管理方面的职能错位,医院代替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行政和社会职能。由于这些方面的缺陷,导致了医院管理效率低下。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干涉了医院本应执行的工作,使得宏观调控变成”全部包圆”,不利于医院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由于政府和医院的职能混乱,国家的卫生管理部门在制定管理政策时,过多的考虑到了所辖国有医疗机构的利益,或赋予国有医疗机构超越其他所有制形式医疗机构的权限,使得卫生行政部门难以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规范整个医疗服务市场,也难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外,国有医疗机构所有者缺位,产权主体不明确,医院经营管理的责、权、利划分不清晰。

(三)医院领导负责制度的不合理性

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通常院长作为医院的最高领导,一身兼多职。既是国有资产的代理、政府安排的管理者,又是医院的职工,在处理不同的矛盾冲突时,往往会产生一些问题。我国的院长多缺少专业化的培训、学习,并且院长更换频繁,对医院的管理工作不够专业,存在的缺少长远发展的管理观念的问题。

医院经营管理方面的主要方法

(一)以人为本

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在医院的经营工作中,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放在核心的地位。 把病人的满意度作为考核每个员工的最高标准,充分认识到病人对医院工作的重要性。对于病人来说,对于病人的尊重,是他们对医院工作认可的首要条件。在日常的医院工作中,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要对病人负责。在医院内部的资源优化上,要充分发挥能动性的作用,进行最优的资源配置。对于医院的员工,要进行岗位选拔。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注重工作岗位的协调性。处于领导阶层的院长任命和选择,要充分分析领导人员的道德水平、工作能力,并且要求院长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对于医院内部的员工,要加强业务能力的培养和精神理念方面的倡导。

(二)经营理念

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管理和经营的状况。如果管理不好,经营不对路,医院将不断下滑;如果管理得好,经营不对路,医院也会得不得社会的认可;如果管理不好,经营对路,医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经营是主导,管理是基础;经营是目的,管理是手段;管理是为了更好地经营,管理必须以经营为中心,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所以,必须树立以经营为目的,以管理为手段,以人性化优质服务为形式,以社会效益推动经济效益的经营理念。

(三)以谈心帮助为主、经济惩罚为辅的纠错原则

在医院的工作中,医院的工作人员或大或小的会犯一些错误。在进行内部员工管理中,我们要坚持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倡导和谐管理。对于内部员工非故意的制造错误而出错时,要进行正确的指正引导。对于员工由于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应该正确的进行经济上的惩罚,对于负面的影响,要员工正确的进行应对。对于员工故意造成的错误,必须严惩不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医院经营管理方面的提升空间

(一) 信息化管理

医院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广泛的医疗信息情报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不能单凭过去的经验武断,更不能想当然做决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医院要收集服务区内疾病谱的构成情况、人群构成特点、各类人群就医的支付能力、医保情况、政府部门对医院的政策的基本态度、顾客对医院的评价和要求等信息;医务科、护理部要收集前沿医护新技术的信息,进行优化的资源配置。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管理原则

任何管理制度都不可能是完善的。不完善的制度会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医院管理中,在确保医院的长远利益的前题下,可以先斩后凑,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办事原则,以弥补制度上的不足。

(三)注重公共关系的建设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单靠院内的力量还不够,还要争取院外的支持。搞好公共关系的目的是调动院外一切积极因素支持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公共关系营销,是一项特殊的攻关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受到民众和媒体的瞩目。应对这些变化,医院要加强自身的建设,采取新的手段和措施,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紧抓时代的节奏,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文深刻的分析了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倡导注重实践,集思广益,借鉴科学的路线和手段,总结出医院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主要方法,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建设,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为发展提升空间。在和谐人性化的经营管理下,医患关系会越来越和谐,共同打造一种繁荣的新局面。

关于提升医院档案管理效益的方法 篇12

1.1 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绝大多数的医院将医疗建设、新医疗技术的研发以及经济效益作为发展重点,而对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投入的精力却较少,对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对任务的重要性理解不深,错误地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的效益挂钩,更有甚者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面子工程”;其次,档案管理者对档案管理的意识浅薄,对档案管理工作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仅将档案进行归档、整理、保管的环节就认为完成了任务,缺乏对此项任务强烈的责任感,影响医院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导致其工作模式停滞不前,降低了档案的有效利用率。

1.2 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除了对于档案管理的意识薄弱,我国多数医院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时比较混乱,没有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而当医院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与条款时,各个科室部门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势必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随意性较强,不利于医院对于档案的统一管理。另外,医院档案管理体制不健全还会导致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分工不明确,加大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程度;除了以上弊端,医院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也较欠缺,这就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较低,不能引起档案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

1.3 档案管理不集中

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中属于较为严密性质的一项工作,操作时需要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然而,国内多数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集中操作,管理较为分散。这主要体现为档案分类不明确,管理内容不全,只对文书、科技、房产及部分实物档案等进行归档,而医疗文书、线胶片、会计、医疗设备档案等部分却分散至各不同科室进行管理,这种档案管理模式在整体性与安全性上都存在较大的不足,经常造成归档重复的现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1.4 档案管理工作中投入较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医疗行业, 引进了大批先进医疗设备与高新技术,医疗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但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平衡的地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较为缓慢,特别需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行改革创新,提高管理效率。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部分地区在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上投入较少,导致管理水平较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档案管理室狭小,设备更新非常缓慢。管理手段仍然依靠人工手动整理,能整理的档案量较为有限。档案管理技术也相对较为落后,与现代化的管理标准有较大差距。以上几个方面均较为严重地影响了医院工作高效率的进行,不符合我国对于医院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标准。

2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策略探讨

2.1 提高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进行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首先要提高全体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体制。医院领导的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档案管理工作良好进行的重要保证。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医院全体工作人员都能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其管理意识。

2.2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是有一套健全的档案管理体制。医院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应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要求的基本前提下实现档案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

2.3 从根本上避免档案阅览的漏洞

应根据国家《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制订出有关档案保管、借阅、查阅、销毁等方面的实施方案,明确电子档案和零散文件的收集归档制度。

2.4 创新档案管理的模式与方法

医院的档案管理中的分散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管理模式落后的影响。因此,医院必须对档案管理的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统一管理档案,成立专门机构与监督机构,改善档案管理工作中分散的情况,使其由分散的模式逐步转变成集中模式。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各个管理小组进行指责划分,统一协调工作,保证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5 增加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

增加医院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保证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积极引进一批与现代医疗标准相符的现代化设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对档案资料的收集、保存以及管理。另外,医院还应根据自身情况增加一些现代化的办公系统以及空调、灭火设备等。利用现代化的科技促进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

3 结 语

我国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医院各部门之间应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笔者在文中简述了较为常见的几类问题,并提出了参考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给相关机构与人员提供参考,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摘要:档案管理是医院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指标,是提高医院基础水平的根本需求,也是衡量一家医院先进性的标准。但目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没有系统全面的管理工作,因此,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用更规范更科学的方法管理医院档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舒适的医疗环境以及医疗服务。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参考文献

上一篇:递推方法下一篇:循证护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