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要有大智慧

2024-08-11

小企业要有大智慧(精选4篇)

小企业要有大智慧 篇1

“中国企业形象建设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企业形象设计工作进入一个新纪元, 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平台, 具有开创性意义。目的在于汇集企业形象设计领域的各路精英, 共同探讨企业形象设计的伟大事业。

关于企业形象设计, 许多专家、学者都有过精辟的论述。要了解企业形象设计,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形象设计。形象设计包含很多, 不仅包括个人、产品、企业、单位的形象设计, 其实一个城市, 一个国家也需要形象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既是一个城市形象设计的典范, 又是一个国家形象设计的经典案例。也就是说, 形象设计的意义不仅关系到个人、产品、企业的形象, 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 无论是中国龙、印度象、俄罗斯熊, 都是一个民族外在的形象体现。

如果不是基于对品位、价值的诉求, 形象设计将无从谈起。如果一个人甘于平庸, 没有超越自我的更高要求, 也就无所谓形象设计。企业如果不是基于对品牌的追求, 也没有企业形象设计的动力。今年, 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但扪心自问, 我们又有多少可以向世界展示的民族品牌呢?

最近, 有两件事让我颇生感慨。一件事是:一位刚从英国回来的朋友告诉我,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在学中文, 还有一些西方国家把中文作为小学生的必修课。因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 所以学习中文的国家越来越多, 这让作为中国人的我感到非常自豪。另一件事是:最近家里赶上装修, 在买彩电的时候, 售货员一般都推荐我买三星、飞利浦、夏普, 买抽油烟机, 也推荐我买西门子, 说使用这些知名品牌产品不但质量信得过, 也比较有面子。其实, 类似的情形相信许多人都会遇到。这其实反映了我们在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时的矛盾心态。一方面, 我们越来越自信;另一方面, 我们也在反思我们前进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

以汽车为例, 外国品牌的轿车占据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 很多的合资公司实际上只是相当于一个生产车间——我们虽然制造了产品, 但却没有生产自己的品牌, 导致的结果就是, 我们的汽车工业始终处于价值链的下游, 无法与世界市场进行充分交流, 告诉他们我们是谁?告知他们我们的理想是什么?这也是中国民族品牌在世界品牌之路上的尴尬。

中国能够走向世界的民族品牌之所以相对较少,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民族企业欠缺了文化这一内在灵魂。企业形象设计需要文化的支撑, 文化也是企业形象设计的灵魂。一个人、一个企业, 如果没有灵魂, 又如何能赢得尊敬, 又怎么能够影响社会、影响世界呢?所以, 企业形象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对品牌文化内涵的追求。

品牌的塑造, 就像一部优秀电影的制作, 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既要有好的编剧, 也要有好的导演和演员。品牌, 首先体现的是一个企业家的精神内涵。形象设计的使命, 在于将这种内涵用艺术的形式完美地表现出来。奥运会的恢弘气魄, 体现出了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的东方大国形象。作为一个中国人, 我们在为张艺谋执导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而欢欣鼓舞的同时, 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张艺谋及其团队, 没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及高超的艺术驾驭能力, 他们又怎么能展现如此气势恢宏、打动人心的场面呢?毋庸置疑, 作品反映的往往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气质。

一个成功的设计师, 必须具备多种品质。首先是要大气。一个小家子气的设计者, 是不可能设计出来大气的作品的。其次, 要有对真、善、美的追求。唯有真、善、美才能打动自己, 打动他人。第三, 必须具备独特的艺术创新能力。因为品牌源于创造, 没有创造就没有品牌。所以企业形象设计, 其实是在设计我们自己, 只有我们把自己塑造成具有品牌价值的人, 才能设计出具有品牌价值的产品。

张湘祥:大块头要有大智慧 篇2

吃好喝好最重要,儿子的健康比天大

张湘祥天生壮实,从小就虎头虎脑的,特别招人喜欢,用他母亲黄玉曼的话说,像只小老虎。张湘祥从小就胃口好,不挑食,饭量也大,不过有趣的是他从不吃肥肉。张湘祥的父亲张雨曾经在小湘祥认识钱之后,用10块钱“引诱”湘祥吃块稍带肥肉的五花肉,结果湘祥刚把肉塞进嘴里,又忍不住“哇”的一声吐出来,然后略带点哭腔说:“10块钱还给你,我不要吃肥肉了,好不好?”也算是天助湘祥,他从小就肌肉结实,身体健康。

张湘祥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父亲张雨是木匠,母亲黄玉曼是工厂的电焊工,两个人都很忙,家庭条件很一般。由于工作繁忙,小湘祥刚出生不久,黄玉曼就上班去了,把小湘祥托付给了张雨的父亲看管,而当时小湘祥还在哺乳期。为了能给孩子喝上母乳,已经71岁高龄的爷爷竟然不顾危险,每天往返一个小时骑自行车到黄玉曼上班的工厂,用保温瓶带回母乳回家喂小湘祥吃。就是在爷爷的一次次奔走中,湘祥足足喝了13个月的母乳。这为他练就超常体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起养育儿子,黄玉曼一脸自豪,她说张湘祥是“先天营养足,后天营养也足”。为了儿子,黄玉曼想尽了办法。小湘祥天生爱吃水果,最喜欢吃苹果,一天五个都不够吃,这对张家来说的确有点吃力。于是,黄玉曼就把家里多余的房子出租给水果商,这样随时都可以买到新鲜的特价水果,小湘祥就可以天天吃到水果了。小湘祥长得快,为了给儿子补钙,黄玉曼买了个小锅,常年熬省钱又营养的骨头汤给儿子喝,就连烧菜的时候,都不加水加骨头汤。小湘祥体质好、身体棒,这与妈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亲子骨头汤”密切相关。

虽然张家并不富裕,但是在吃上,父母从来没有委屈过小湘祥。中国传统的“不能委屈孩子”的育儿观念也不是完全不可取的。虽然我们不能说黄玉曼在张湘祥开始训练举重之后,从单位的诊所里“分期付款”给儿子买的当时最好的名牌营养品——“中华鳖精”和“太阳神”口服液成就了张湘祥的成功,但是每天一瓶的营养品,至少让张湘祥的身体更健康,而健康就是成功最重要的基础。

坚决不许儿子在前进的路上后退一步

张湘祥虽然从小就被张家上下宠爱,但是却从来没有被宠坏过。因为张雨和黄玉曼两人深知,宠爱不是溺爱,教育好儿子,一定要依靠严格的规定和决不放纵的态度,否则就是害了孩子,一定要让儿子从小懂得认真做人踏实做事的人生智慧。

黄玉曼的严是众所周知的。小湘祥上小学的时候,黄玉曼在单位买断工龄下岗后,应聘到保险公司去做业务员。有一次,都下午两三点了,黄玉曼还没有去上班,她的同事就打电话到她家询问,结果黄玉曼的解释让她吃了一惊。原来,因为正读二年级的小湘祥那天中午放学后,没有像往常一样在12点半回家吃饭,一家子人一直等到下午1点多钟,也没等到小湘祥。最后,全家出动四处寻找小湘祥,并最终在一家网吧找到了他。

回家后,黄玉曼并没有马上训斥儿子,而是让他先吃饭,等小湘祥吃完了饭,黄玉曼拿了一张洗衣板,往门外一放,然后冷冷地扔给儿子一句话,“跪上去”。9岁的小湘祥在母亲严厉的目光下哭了,黄玉曼却丝毫没有心软,不管院子里那些好奇的目光和好心的劝解,执意要求儿子跪在了洗衣板上。所以那天,黄玉曼下午没能按时去上班,但是她的严厉却是很有效的,小湘祥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进过网吧。1983年出生的张湘祥能够始终远离网吧和网游的诱惑,这在同龄人中间并不多见,这实在应该归功于当年母亲的洗衣板“家法”。

说起黄玉曼的严厉,不得不说1995年9月张湘祥到北京训练之后的一件事情。从小在福建长大的张湘祥还没到12月份就开始给妈妈打电话要求回家,说受不了北京寒冷的天气,自己双手都长冻疮了,红肿红肿的,像两个小馒头,说着说着竟哭了起来。12岁的孩子远离父母,已经让张雨和黄玉曼两口子日夜揪心,听到儿子的哭声,更是让他们心如刀绞,可他们不能有丝毫的宽容。他们知道,此时的宽容就是纵容,纵容儿子在前进的道路上止步放弃。张雨在电话里这样鼓励儿子:“既然你选择了去北京,遇到困难就不要回家。你练出成绩,我们再去看你。”黄玉曼则决绝地对电话那端的儿子说:“这么远,回不来。我会告诉教练帮你治好冻疮。自己选的路自己要去走好。”可是挂了电话,黄玉曼就心疼得流下了眼泪,然后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张湘祥的教练,拜托他一定要用中药根治张湘祥的冻疮,不能让儿子落下冻疮的病根。

不是望子成龙,只是要儿子坚持到底决不放弃

其实,张雨和黄玉曼夫妻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让儿子学举重,更没想过要儿子成为世界冠军。两口子的想法一直很简单,那就是培养一个健康活泼、品质优良、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好儿子,就是他们最大的收获。至于长大后是否有成就,那就要靠儿子自己的努力了。

小湘祥8岁那年,张雨和黄玉曼因为工作忙碌,没时间陪小湘祥过暑假,而爷爷年纪也大了,管不住顽皮的小湘祥,于是黄玉曼便把小湘祥带到了龙岩市体校,交给了她的同学——当年体校的校长林永乐。当时,张雨和黄玉曼夫妻想让湘祥学的是乒乓球,可没想到,林永乐一看到壮实的小湘祥就眼睛一亮,还使劲地捏了捏小湘祥膀子上的肌肉,然后立刻打电话给体校里的举重教练朱日平。林永乐凭多年的经验断定,朱日平一定会喜欢上张湘祥这棵举重的好苗子。果然,朱日平见到小湘祥后异常欣喜。小湘祥的体形、肌肉力度和灵活性都说明他是天生的举重天才。可是黄玉曼却对朱日平很不感冒,她执意要求林永乐让小湘祥练乒乓球,她甚至怒气冲冲地说:“就练乒乓球,别的都不练。我们夫妻俩个儿都不高,我不想我儿子被压得不长个儿。”说完就生气地拉着小湘祥走了。

多亏了朱日平教练的慧眼识珠。尽管张雨和黄玉曼都不想让小湘祥练举重,朱日平却认定了这棵举重的好苗子,三番五次登门拜访,坐在小湘祥的家里跟张雨和黄玉曼慢慢“磨”。人总是有感情的,最后,黄玉曼和丈夫看朱日平教练的确是想培养小湘祥,也就不好意思拒绝了,就让小湘祥跟朱日平开始训练举重。

很多体育运动员,文化课都学不好,张湘祥却是举重队里少有的“硕士生”,因为黄玉曼从他开始举重训练的第一天就和他约法五章:听教练的话、练好字、学好文化课、英语要在90分以上、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小湘祥到北京训练后,黄玉曼对儿子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她要求湘祥每月写三封信,分别给爷爷、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每次她都会从儿子的来信中挑出错别字,改正后寄回。就是这样的坚持,使得张湘祥从不敢懈怠,最终凭着自己的一股韧劲攀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

减排要有大思路 篇3

但能源消耗的大鳄——汽车却有增无减, 预计到2020年, 全球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 增幅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美国能源部预测, 2020年, 全球交通用油将占到石油总消耗的62%以上, 在那之后, 全球石油的需求与常规石油的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 2050年, 供需缺口相当于20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两倍。

可见, 作为地球村的一员, 中国同样也面临着维护全球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艰巨任务。但与此同时, 我们在金融危机的面前, 还担负有持续健康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任。作为发展中国家, 发展是硬道理, 汽车工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执, 今行总年编, 中辑国汽车产销1300万辆就是其最好的证明。

一面是能源枯竭的威胁, 一面是交通用油的快速增长, 一面是全球减排的重任刻不容缓, 可见, 在三大压力面前, 减排需要有大思路。

对于碳的排放, 首先要按照全部使用的周期计算, 电动车也要从发电、供电、行驶的整个过程来计算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消耗及排碳, 因为, 用煤发电同样要排出二氧化碳。如果转换能源形式, 例如用煤来制造甲醇或者人造柴油, 同样也存在着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 因此要以能源使用的周期来计算减排的效果。

其次要考虑不同能源结构所涉及的能源安全问题。能源结构问题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排序。美国目前以能源替代、减少石油依赖为能源战略的第一要素, 欧洲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第一要素, 日本则二者皆有, 并且还以抢占技术制高点为其战略要素。中国的汽车在国家改善汽车能源结构中的战略要素排序应该是:一、减少石油依赖;二、减少碳排放, 三、技术领先。

因此, 无论是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都要以节油、减碳为主要目标。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制订汽车降耗指标, 我们也要制订出具体的汽车降耗指标并研究如何去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指出;假设5年后有20%的混合动力汽车在城市工况下行驶, 且单车节油10%, 节油总量仅2%;如果考虑城市工况和城市间工况相结合, 节油总量仅为1%。但如果在传统的汽车上使用国外已经成熟的先进技术, 大量使用低阻力的子午轮胎却可以实现节油3-5%的效果;如果将现有的汽油机改为缸内直喷机, 则又可以节油5-10%, 而对汽车进行轻量化改造, 如果减重5%, 又可使汽车节油好几个百分点。

技术人要有大思维 篇4

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信息传播应用技术与移动信息传播、多媒体信息传播不断地融合交汇、发展壮大,技术在媒体发展、信息传播中的地位变得愈加厚重起来,许多传统媒体通过技术革新、流程再造,从体制和机制上开始为数字化生产、传播、营销、投资和管理搭建战略架构和统一平台,以实现媒介产品的多平台、多介质、多层次和多次销售;可以说,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正深刻地影响着媒体的内容生产和运营策略。

在这种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许多媒体技术人员也开始逐渐转变思想模式,不再囿于技术一隅,而是广泛涉足内容、渠道、经营等各个环节,以一种贯穿整个传媒价值链条的“全媒体战略”思维审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这对打造全媒体的业务链条和价值链条无疑具有巨大的好处,上述实例即为证明。

但是,另一方面,这也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单一媒体时代,技术仅仅意味着最新、最贵、最时髦、容量最大的器材或设备,技术人员无须去理会所谓受众和市场的需求,甚至不用去考虑技术发展更迭的成本。不过,在全媒体呼吁之声日盛的大趋势下,优秀的技术工作者们,尤其是那些传媒技术部门的领军人物不得不将前端的信息提供和后端的传播渠道及经营囊括在各自业务范围之内,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散式的大视角、大思维去进行全盘性、系统性考量。以组合拳出招,既从技术角度本身着眼,又与读者、受众的多层次需求结合,与前端、后端一起设计媒体的产品形式、组织相应内容,并以最佳的形式传递给人们。

上一篇:保护性耕作与环境保护下一篇:强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