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精选12篇)
智慧医疗 篇1
1 企业简介
达实智能是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建设及建筑节能服务提供商。公司以“让城市更智慧、让建筑更节能”为经营宗旨,融合智能化、信息化及机电工程三大领域技术能力,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绿色建筑认证咨询服务,建筑智能化设计、建设及运维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及提供合同能源管理、买方信贷、融资租赁、PPP等配套融资服务。
凭借在智慧城市建设及建筑节能服务市场的出色表现,达实智能荣获“福布斯2014中国潜力企业100强”称号。
2 应用案例分析
2.1 案例名称
淮南智慧城市民生领域建设PPP项目(智慧医疗),以下简称淮南智慧医疗PPP项目。
2.2 案例简介
淮南智慧医疗PPP项目是安徽省首个健康医疗大数据PPP项目,该项目是淮南市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核心规划项目之一,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淮南智慧医疗PPP项目旨在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消除数据壁垒,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探索社会化健康医疗数据信息互通机制,推动实现健康医疗数据在平台集聚、业务事项在平台办理、政府决策依托平台支撑,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淮南智慧医疗PPP项目全面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推进健康医疗行业治理大数据应用,有力支持健康中国建设规划
和决策;推进健康医疗临床和科研大数据医用,推动精准医疗技术发展;推进公共卫生大数据应用,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淮南智慧医疗PPP项目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探索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带动淮南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推动中医药养生、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健康文化、体育健身、健康医疗旅游、健康环境、健康饮食等产业蓬勃发展。
淮南智慧医疗PPP项目荣获安徽省2015年度信息化示范项目评比第一名,本项目正在申请成为国家示范性PPP项目。
2.3 案例系统组成
淮南政府确定现阶段智慧医疗建设“123456”项目如下:
“1个框架”是在智慧淮南建设总体框架下,实现智慧医疗与民政、人社、药监、财政、物价等相关部门的信息交互共享,为淮南市民提供智能化医疗信息服务。
“2级平台”为淮南市、区县两级卫生信息管理平台,依托市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卫生数据专区、卫生信息平台,所有的管理、系统、应用、服务都在此基础上加载运行。
“3个体系”包括信息标准体系、安全体系、智能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是实现数据共享、交换的基础,信息安全体系包括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病人隐私保护、数字认证、应急灾备等,智能化医疗服务体系包括自助智能化服务系统、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智能提示分析系统、卫生服务热线等。
“4个数据库”即全员人口信息库、电子病历资源数据库、健康档案资源数据库、医学专业知识库。
“5个统一”为实现一卡通(多卡合一)、一账通(统一支付)、一程通(全程畅通)、一线通(卫生热线)、一键通(移动医疗)。
“6项业务应用”涵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等业务系统建设与应用。
2.4 案例技术特点——创新性、科学性
(1)达实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要求,推动政府健康医疗信息系统和公众健康医疗数据互联融合、开放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积极营造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规范、创新应用的发展环境,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探索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
(2)淮南智慧医疗PPP项目开创了中国医疗大数据PPP模式的先河,也为淮南市PPP模式的探索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按照PPP模式,达实智能在项目建成后长效运营医疗大数据,能保障老百姓幸福指数稳步提升,并将强力支持规划中的淮南大数据交易健康运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5 经济及社会效益
2.5.1 经济效益
(1)资源集约效益
集约化建设的区域医疗卫生平台将最大限度利用既有城市信息化资源,有效降低政府资金投入,促进提升既有信息资源的价值利用;同时,为后续各类虚拟政府系统提供统一的基础平台,有效形成新增建设投资的费用效能比。
(2)产业拉动效益
依托市民就近社区环境基础,区域医疗卫生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将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与健康服务由信息服务延伸到网上办事和便民服务,有效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基于实名制互联网社区(SNS)、平台型商业模式及个民众民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以政府服务衍生社会服务、带动商业服务,打造围绕民生服务体系的现代服务产业链。
(3)资本吸引效益
市民融合服务平台按“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创新运营模式,通过政府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及运营服务的开放外包等措施,不断形成、保持和增长社会资本吸引力,逐步打造符合资本市场价值取向的运营体系,并从中获取资源,实现产业经济、社会投资和城市就业等的可持续发展。
2.5.2 社会效益
(1)面向居民,可以使居民享受更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及时获取有效的医药保健信息,提高生活质量。通过预约挂号平台,居民健康卡系统,健康信息共享,分级诊疗,远程会诊改善就医流程,降低就医成本,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同时,还建立了居民健康跟踪平台,实现健康信息共享,改变老百姓的就医观念,突出预防的重要性,从而使居民享受便捷、全方位的疾病诊治和医疗咨询等健康服务。
(2)面向医疗机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改进了工作的业务协同,能有效合理地分流病人,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实现新的诊疗模式。同时,通过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可对非常规、危急状况进行预警,大幅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诊断的水平,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促进管理的科学化。
(3)面向政府,可以使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监测和处置,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为制定区域内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此外,还可通过信息平台能够对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一些有用的医疗健康信息,使得管理和决策能力不断提高。
智慧医疗 篇2
关于启远程可视加面对面诊疗医联体
民生项目的报告
提纲
一、项目背景
(一)全国形势和发展趋势,主要远程医疗企业业务、运作模式和产品模式分析; 1.1 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对个人健康的关注和对大健康的追求,加之我国老龄化和慢病水平不断加剧,医疗机构现有的服务项目和质量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防病、养病、治病”需求。再有当前我国总体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居民“大病小病”往三甲医院就诊,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用于应对各种门诊疾病,导致大医院的关键医疗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医院资源结构配置和应用的不合理,导致中国60%以上群体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
一、导致来大医院就医的患者“一号好难求”,医务人员工作量过大,容易引发各种形式的“医患矛盾”;其
二、由于关键资源的浪费,导致医院出现效益增长瓶颈和医院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其
三、地市级以下尤其是乡村医疗水平低下,三甲医院大都在省会以上城市,无法把医疗延伸和覆盖到广大乡村,占中国人口比例最大的农民群体得不到好的医疗,严重影响了医院医疗资源的发挥和效益。1.2政策分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远程医疗、慢病管理、分级诊疗、公卫服务、扶持健康养老服务业等政策,鼓励医院提高信息化、远程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医院效益增长瓶颈、医疗资源浪费、患者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等迫切的民生问题。相关政策如下:
1、《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国卫医发〔2014〕51号),鼓励医院与下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项目,提高医院的信息化、远程化水平。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诊疗服务,属于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服务项目包括: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含影像、超声、核医学、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等)诊断、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例讨论及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项目。
2、《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卫疾控发〔2012〕34号)要求医院建立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努力构建社会支持环境,落实部门职责,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控制由慢性病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水平。到2015年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达50%以上,35岁以上成人血压和血糖知晓率分别达到70%和50%。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全国50%的县(市、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全国10%以上县(市、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60%;脑卒中发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内,死亡率下降5%;
3、《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卫办发〔2012〕38号)要求医院面向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信息服务,支持远程会诊、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等服务,支持传染病防控、慢病防治与居民个人健康管理,实现患者电子病历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各地可以根据人口数量和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建立县级卫生信息平台(或数据中心)。
(二)云南形式和发展趋势,主要远程医疗企业业务、运作模式和产品模式;
(三)实力、产品,目前在云南市运作情况(渠道建设、平台搭建),其它企业可切入的空白点和发展面。
二、前景综述(远程防病、治病、养病,远程教育、养生、美容,远程,远程物联等)
(一)远程医疗和医联体发展前景
(二)发展前景
三、医联体运作可行性分析
(一)政府 4.2、社会效益
远程慢病监护从国家的高度上看,是一项“功在一时,志在春秋”的重大民生工程,符合国家大健康、慢病管理、远程医疗、分级诊疗、公卫服务等政策。该项目能够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特别是对老人、慢病患者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爱,配合政府解决人口老龄化和慢病水平加剧的社会问题,承担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树立医院的公益形象,从而提升了医院影响力和知名度,产生的社会效益同样可以带动医院的经济效益的增长。
(1)老有所“医”、弱有所“医”,夯实民生工程,构建福利社会。慢性病远程监护倡导政府利用再分配的杠杆使社会总财富能向老人年、弱势群体倾斜,通过为他们购买基础性服务,让老年人、弱势群体安心居家防病、治病、养病,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强化政府社会保障功能,从而夯实民生工程,构建福利社会,同时实现医院权威的树立,强化了医院的社会责任与美誉度。
(2)分层次社会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资源效率
通过搭建智能卫生信息化平台,打通医疗卫生信息孤岛,实现医院内部业务部门信息交流,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共享,用户健康信息自助查询,使病人能“身在社区,诊在知名医院”,促进“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医疗格局的形成,从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高效利用配置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多层次社会医疗服务体系。
(3)多渠道健康医疗体系建立,极大方便用户,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矛盾
物联网医学模式能增强医护人员服务患者的主动性和覆盖面,有利于建立即时预警、及时治疗和长期随访的新型就医模式,做到易防病、易诊断、易治疗、易与医务人员交流,从而为用户带来便利,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4)社会服务资源接入,丰富健康医疗服务内容,带动健康医疗服务产业发展
慢性病远程监护符合国家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居家为基础、医院为依托、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医疗模式,通过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健康服务产业倾斜,促进居民自助健康管理,拓展社区医院服务功能,缓解中心医院压力,形成老年病、慢性病患者等长期病患者居家享受医疗服务,重大疾病进院救治的格局,从而刺激社会生产、带动健康服务产业发展。
(二)医疗机构
1、创新医院业务模式,扩宽服务覆盖范围,提高医院业务的增值收入。
利用“智慧健康医疗综合服务云平台”中的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技术手段,实现远程体征监护、远程会诊、远程查床功能,把医院的服务延伸到了患者家里,甚至可以为全国范围内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克服了传统医学只能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为患者看病的缺陷,实现全新的智慧医疗服务模式。有效地解放医院的资源和高端资源的合理利用,扩大了医院业务的增值收入。
佛山市禅城区朝阳医院采用智慧健康医疗云服务平台一年以来,仅家庭病床科管理的床位就由以前累计的427张增加到1100余张;管理的居民健康档案由原来的5万人增加到13万人,领先于全国同类医院。根据《广东省医疗收费项目<
一、综合医疗服务类>》规定的服务价格,自采用景联科技“智慧健康医疗综合服务云平台”后,就家庭病床服务一项,朝阳医院仅在一年内便增加收益近876.26万元,上述费用尚不包括药品、护理、诊疗等常规医疗服务收入,同时家庭病床的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将大大加大了患者对朝阳医院黏性,增大了患者对朝阳医院及其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大大提升病患者前往朝阳医院就诊的可能性,从而为院方带来持续的可观的收益,整体而言,朝阳医院和景联科技的合作,将为院方带来医疗效率提高10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30%以上。而朝阳医院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覆盖区内约110.47万人,便可获得如此显著的经济效益提升;而昆明市作为地级市有726万人口,而建设完善的慢病远程监护管理中心则可将辐射范围拓宽至整个云南省,慢病远程监护中心将为云南省广大的慢病患者提供专家团队远程会诊、远程心电监护、术后康复治疗、远程预约挂号、远程预约就诊、慢病随访精细治疗、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医生定期网上咨询等优质服务,服务种类、范围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远程会诊为例,医生在监护中心便可通过可视视频电话、用户体检终端、云平台等实现远程化、网络化、精细化的居家康复治疗,同时为急、危、重患者提供绿色通道,在便民惠民的同时,实现院方多种类、宽领域、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进而提高医院、医院人员的收益。
此外,患者每购买由院方和爱通科技精心打造的服务套餐,医院都会获得相应的收益分成。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给医院带来的住院费、药品费、手术费、挂号费等费用收入也会显著增加。
2、提高医院慢性病管理的信息化、远程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
利用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建设慢性病、老年病、术后康复等患者的远程慢病管理大平台,结合远程监护所需的可穿戴式体测设备和可视化通讯设备,实现了远程慢病监护、诊治与管理;可自动对各相关科室各项事务的统计和计算,大幅度提高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数据高度共享,无纸化信息传递,减少人为因素的失误,缩短病患就诊时间,便于医生诊疗方案的有效执行,能有效规避医务人员重复工作,从而整体上提高了院方医疗服务水平、慢病管理能力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建设完善的远程慢病监护管理中心,能够显著提升医院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形成多层次、宽广度的管理网络体系,从而有效地整合医院卫生资源,让稀缺的专家资源专心救治危急病重患者,而普通医生则可专注于日常诊疗任务和慢病的远程监护,从而实现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管理目标;通过远程化手段,还可以缓解病患过度拥挤给医院带来的基础设施压力,扩大医院的接待患者的容量,有利于医院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医院的服务能力的提升。
3、加强医患沟通和信任,改善行医环境,提高病患黏性和稳固患者群体。
远程慢病管理中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设,以信息化的手段(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严格控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提高了医院收费透明度,有利于进一步缓解医院与患者的矛盾;而预约挂号、预约就诊、预约住院、双向转诊和绿色通道机制等的实施则能缩短前台业务处理时间,直接体现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实现类似于“划价收费一条龙服务”的管理,减少病人重复排队现象,改善服务质量;同时防泄堵漏,减少病人拖欠费用现象,保证了医院经济收入(信息化的建设缩短了病人排队等待时间50%以上,减少了住院欠费无法及时追缴造成的损失50%以上)。
远程慢病监护管理中心提供医患互动通道和便利就诊通道,如远程预约挂号、远程预约就诊、远程预约住院,远程查看检查结果,远程在线咨询、远程会诊、慢病随访精细治疗、危急病重患者绿色通道等等,实现普通患者居家便可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节约患者时间成本及非医疗成本,同时随时可获得医生及时的诊疗和建议,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患者接受度和认可度也会相应提高,从而提高医院的形象和美誉度,增强患者对医院的粘性,减少医疗纠纷和缓解医患矛盾,不仅改善行医环境,更加扩大和稳固医院的病源,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
4、促进有关科室的信息互联互通,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为医院决策提供依据。
患者上传的体征数据经过云计算中心分析处理后,将数据保存在医院系统,可以为医院科研建立大数据库(患者体征数据变换汇总、患者就医成本/次数统计、患者体征实时监护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库支撑医院的临床实验,对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院决策有重要的意义,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信息化管理能从根本上改变管理者决策的方式和手段,让决策者能及时调整各种人员和物资的安排,降低管理成本。
远程慢病监护管理中心还加强了对患者挂号、病历、处方的管理,不仅可以帮助医院实现对医务人员工作的考核管理,动态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等,同时也从侧面减少了医院处方的流失,提高了医院的综合管理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了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通信,自动把信息送到各有关科室,易于实现全院性的各种统计、检索和分析; 医疗文书和医疗行为得到规范,在加速培养高水平医务人员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慢病管理信息化所带来的“条码标识”技术,可以极大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减少错误,同时使业务更加透明化,从而杜绝许多管理中的人为因素,减少了医疗纠纷。
(三)患者
1、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并发症。
通过用户端(支持PC、电话、APP等多种形式)和智能可穿戴式电子医疗产品,用户足不出户可进行自助体检和自我健康管理。设备采集体征数据自动上传到云平台,云平台对用户的体征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在医院系统自动建立健康档案,对检测结果进行智能分析和异常告警,并将告警和检测结果实时通知患者家属及医生。
患者可以在用户端上随时了解自己检测结果的健康评估,还可以接受医生远程病情诊断和用药指导,通过APP远程咨询医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患者制定精细治疗方案,从而显著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并发症;
2、降低患者就诊时间成本和非医疗成本。
患者需要到医院就诊时,通过用户端和网络平台便可以远程预约挂号、预约就诊、预约住院等,在家就可以了解到医院相关科室的候诊数量、候诊队列、医生擅长诊治方向等信息,合理安排去医院的时间。
同时患者可通过用户端和网络平台,在家远程咨询医生,在家远程监护体征变化,在家查看在医院的检查结果,避免了来回医院舟车劳顿和患者家属的陪护成本,不需要在医院排队拥挤的煎熬。大幅度降低了患者时间成本和非医疗成本,为患者就诊带来便利,缓解了患者就医看病的急躁情绪和不安。
3、患者在发病期间可获得医生及家属人文关怀,改善就医环境。当前城乡二元化结构,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现象严重,患者对家属关爱的渴望强烈,远程慢病监护管理中心为患者提供患者与家属、医生的互动通道。
患者在发病期间,设备检测后的异常结果短信通知亲友,家属亲友可以在异地可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对患者进行问候和亲情关爱,特别是重症病人临近病终时,可以得到社会、医生、家属的人文关怀。建立了患者与医生、患者与家属的沟通渠道,享受医生的远程慢病随访,增进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从而改善了就医环境。在佛山禅城区朝阳医院试点过程中,患者家属可以远程实时获取患者体检信息和健康告警信息,及时了解亲属病情,对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满意度超过98%。
(四)企业
四、首先运作老慢病的理由
(一)运作程序分析(从政府关心、民众关注、医疗企业收益、社会影响四方面简单分析,得出答案;
(二)运作老慢病的具体理由。
1、家庭医疗保健工程(HHCE)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健康观念、健康方式和途径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革命必将推动医疗领域的变革。家庭医疗保健工程(Home Health Care Engineering)简称HHCE,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技术学科,是当代高科技和医疗结合的产物。它最早于70年代,在9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已成为当今世界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HHCE的主要内容是,将千家万户和医疗联系起来,实现医疗进入家庭,在配备先进适宜的医疗设备的条件下,在病人家中实施监护、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由于HHCE的出现符合21世纪的社会老龄化、医疗费用日益高涨以及人们生活健康质量高要求的趋势,同时可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并能提高边远地区的医疗水平,因此具有生命力。
2、HCCE兴起的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而癌症和心脑血管病呈上升趋势,现代医疗的重心由原来的治疗为主转为预防和提高身体素质为主,其中也包括疾病的早期预报。这种预防和预报往往要基于连续的数据记录和发展趋势的观测,这需要在家庭环境中进行。例如,心脏病的异常心电常常在夜间或凌晨出现,待病人去医院检查时则不易发现。因此,未来理想的检查亦应发展为连续的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形式,医疗方式和重心从单纯依赖医院治疗,转变到治疗、预防、保健和提高身体素质相结合,实现病前预防和保健、病中医院诊治、病后康复的综合治疗方式。这就是需要家庭承担起病前病后的大部分医疗任务,这正HHCE兴起的医学发展背景。
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许多国家已进入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越来越少的年轮人将要面对照顾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现实;年轻人的学历和平均文化程度越来越高,护士不足现象日益严重;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医疗费用的上涨,医疗费用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沉重经济负担。这些都构成了发展和实现可自理的HHCE的迫切需要,是推动HHCE发展的社会背景。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发展HHCE设备提供了技术基础,人们有可能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高科技成就应用于新兴的健康事业,这是HHCE发展的科技背景。
HHCE可使患者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得到及时的、持续的服务,使身心疾病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健康护理,从而使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都得到提高和改善,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费用。
五、计划运作办法
(一)首先抓住以前运作意向,加快运作落实省老干部医院、云南老年康复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省老年病医院、康泉老年病医院等;
(二)加紧联系落实以前运作结果好的医院;一附、二附、昆华、省传染病医院和红会、延安、市一院,争取首先有一家三甲医院作为省内依托;
(三)抓紧联系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高新区、经开区区级医院,杜绝其它企业切入前路;
(四)在抓住老年病医院、区级医院后,立即“以健康昆明,服务民生,全市免费体检建档活动”报昆明市政府、市卫计委,在全市以区级医院、老年病医院作为配合,展开免费体检活动,同时签订医院与患者、医生和患者年服务协议和销售患者居家可使用检测设备,使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区县级医院——社区医院——患者医联体模式落到实处,公司赚钱,政府、医院、患者得到实惠;同时封闭竞争者的切入点和运作渠道。
六、进军地区
(一)运作思路
地区均采用向政府提交民生项目报告的方式,先接触昆明周边州市,那里政府取得支持,就先运作哪个州市。还以老年病科室为切入点,再图全面发展。州市采用州市医院——县区医院——乡镇(社区、民营)医院——患者(乡村诊所)的运作程序。
(二)地区发展
触摸智慧医疗 篇3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政协会议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委员提出了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引入“云计算”的提案,引起了大会其他委员的关注。通过建立健康云中心,不仅有利于医疗信息的共享,还可为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从根本上解决医院内部、医院之间、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各地区之间的信息互通问题,也对提高医疗水平有着现实的意义。
什么是智慧医疗呢?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吧:病人生病后,他会先来到社区医院,通过一卡通,在社区医院进行化验、检查,检查结果记录到该病人的电子健康档案,对一些疑难杂症,需要对该病人进行会诊时,可以打开远程医疗平台,邀请相关医院的医生进行远程医疗会诊;如果病人需要转诊时,社区医院可以直接在系统中进行转诊到大医院,病人来到大医院后,无需挂号和排队,直接来到医生诊室,医生打开系统后,刷一下病人的一卡通,可以直接查看该病人的电子健康档案,了解最新影像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置后,病人的付费在医生办公室同时完成,病人可以直接到到药房进行取药。
我们每个生病的人,都希望在看病过程中不再出现看病难的现象,方便、便捷和安全是每个病人都希望能够体验的医疗服务。而在智慧医疗中,通过构建三级卫生平台体系,实现医院、社区和卫生平台信息化的升级,建立区域医疗平台、健康云中心,通过个人健康档案、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新型平台和应用,正在帮助我们实现理想的医疗服务,实现更高效、便捷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智慧医疗不仅代表着未来,它已经真真切切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以厦门为例,目前全市已经建成了统一的数字化平台,为100万市民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统一的市民健康卡实现了全市所有医院和社区的医疗信息共享。在杭州,为了解决门诊就诊多次付费排队、排队等候时间长的问题,杭州市卫生局已经在杭州市红会医院、杭州市一医院等市属医院中推广市民卡智慧医疗结算功能,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海南,已经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为每个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居家老人、机构老人都可以通过云计算服务平台,随时将自己的心跳、血压等信息及时传送到服务平台,在出现身体异常信息后系统将及时发出警报。
不难看出,随着智慧医疗建设的深入,国内医疗信息化发展范围正不断扩大,深度也在逐步加强,越来越智慧化的应用将越来越多。
智慧医疗的本质是优化医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降低病人看病成本和保障病人安全,在当前推行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大背景下,建立智慧医疗的作用和意义尤为重要,只有真正通过信息化,帮助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后,我们的医疗改革才能最终成功。
可以预见,未来国内医疗信息化将会更加精彩纷呈,而发展智慧医疗是大势所趋。触摸智慧医疗,现在正是时候!
联想成就智慧医院创造医疗新体验 篇4
作为国内最大的医疗信息化盛会, 本届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汇集了数千名海内外关注医疗行业专家学者, 共同探究当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与热点, 其中, 近几年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日益凸显的“信息孤岛”问题, 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由于医院业务系统种类繁杂, 很多信息系统都是科室根据自身业务需要独立配置的硬件、软件, 这种“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的建设模式, 形成了大量孤岛, 致使医院信息化建设陷入了无法整合的瓶颈。
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新兴行业总经理王云峰指出, 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已经从“辅助者”逐步向“引导者”进行转变, 各级医院迫切希望以整体解决方案, 对业务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管理。作为医疗行业整合方案提供商, 联想将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 与业界伙伴协同创新, 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的业务流程再造, 为医患双方创造医疗新体验。
大会现场, 联想以“新医疗, 新体验”为主题构建了智慧医院体验中心, 将联想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从桌面级和企业级两个维度进行了全景展示, 并发布了新一代移动护理终端PDA产品, 其搭载联想独家移动医疗系统, 简化了医疗信息管理部门的数据收集流程, 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联想充分展现了其端到端全价值链产品、并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定制化能力。
联想此次推出的PDA产品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思维的优势。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医疗卫生行业总监瞿忠透露, 在做了大量的产品测试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新开发的PAD产品已经在全国很多的医院护理部试用。联想不断的把很多新的需求汇总, 目标是满足大多数的客户应用, 并伴随信息化的发展, 瞄准物联网扩展的动态, 将PDA产品微调和优化, 准备大举进入市场销售。
在此基础上, 联想将前端业务应用与后台数据运维紧密结合, 提供从Iaa S到Paa S再到Saa S的云服务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灵活的终端产品、可靠的企业级产品和专业的IT服务实现优势叠加, 令联想可以为医院用户提供业务流程再造咨询、IT管理咨询、应用开发与部署、硬件方案和运营运维服务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截至目前, 联想已经参与5个省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 成功进驻363个三甲医院, 积累了大量整体解决方案的建设经验。
同时, 在协同创新方面, 依托强大品牌影响力, 联想实现了对业界优势资源高效整合, 目前联想已经与全国医疗行业近70家ISV厂商开展合作。今年3月, 联想还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成立“温州医科大学联想智慧医疗研究院”, 以“医企联合”的全新模式, 汲取优势资源, 进行智慧医院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成为联想智慧医院蓝图中的重要一环。
智慧医疗 篇5
2016年9月30日
我市的智慧医疗建设工作从今年一月份启动,试点单位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六个多月的辛勤努力,通过改造就医流程,建设分时段预约挂号平台,实行以市民卡为就诊卡的就医“一卡通”,完成诊间结算、检查检验预约、护士站结算等院内流程的信息化改造,很大程度改善了就医环境,减少百姓到医院看病过程中的排队次数,缩短就诊时间;10月13日开始百姓到一院看病,可以持市民卡先通过网络、电话、医院自助机等进行预约挂号,按照预约时间直接到医生处就诊,凭市民卡在医生看完病当场实现结算,然后取药或当场预约下一步检查;病人可以下载手机APP实现预约挂号、诊间结算、查询、检查结果。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智慧医疗建设试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并取得了成功;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阶段我们的工作重心将放在推进全市医疗机构智慧医疗建设进度上。按照《温岭市智慧卫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整合市级医院、基层卫生院的医疗卫生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依托温岭市城乡居民医保系统、市民卡系统等基础设施,运用网络大数据技术,建立医疗卫生与医保、市民卡等相关部门信息交换平台,达成跨行业、跨领域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实现智慧医疗,从而改善就医软环境之目标。一.工作目标
1.到2016年12月底启用市民卡,保证“健康一卡通”在院内完成就诊,停止使用原就诊卡。2017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智慧医疗的上线工作,就医流程改造分时段预约挂号、诊间结算、诊间检查检验预约、护士站结算等全部项目全部完成。
完成单位:中医院、妇保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台州肿瘤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台州骨伤医院、东方医院;精康院根据具体业务选定改造内容。
2.到2016年12月底完成启用市民卡,保证“健康一卡通”在院内完成就诊,停止使用原就诊卡。
完成单位:中心、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到2017年6月底前中心卫生院分时段预约挂号、诊间结算、诊间检查检验预约、护士站结算等就医流程改造全部项目全部完成。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完成诊间结算,其它改造项目根据具体业务选定内容。
二.工作措施
全市所有医疗机构要把智慧医疗建设工作当在下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来完成,要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单位要组织召开全院职工参加的专项工作动员大会,医院上下要高度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智慧医疗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是贯彻落实温岭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实现在全市医疗机构看病使用市民卡(健康卡),有效解决百姓“看病烦、看病繁”的问题,是政府实施民生工程的重大事项。
1.医院院长要负总责,要建立专门领导班子,抽调信息科、医务科、财务科、门诊部负责人组成智慧医疗实施小组,由分管信息副院长专项负责抓落实;
2.各单位要制定具体详细的工作实施计划书,计划书在2016年10底之前上报卫计局,局里将根据实施计划内容定期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专项督查。
3.项目开始实施时各单位必须建立周例会制度,按照计划书内容,总结进展情况、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每周有序推进。保留文字记录提供局督查组检查。
大数据与智慧医疗 篇6
非结构化数据正在激增
非结构化数据正在激增!非结构化数据无法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因此不适合在目前依然是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中管理,它们大多以文件的形式保存,我们每天访问的网页、有感而织的“围脖”、在社交网站上分享的照片和在视频网站欣赏的电影都是一种非结构化数据。医疗影像数据也是一种非结构化的数据。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数据在产生。人类的思维活动会产生数据,比如写微博、计算机辅助绘制图纸、创作音乐;大自然也会产生数据,比如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湿度、风速。但是只有经过分析处理的数据才称的上是信息,才具有价值,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更好的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为此科学家们还发明了可以存取、查询、更新和管理数据的结构化查询语言。尽管如此,由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的结构化数据只占现实世界中数据总量的20%。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不但是一个正待挖掘的数据金矿,还将以飞快的速度增长。
海量医学影像数据的涌现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国总人口数约为13.7亿。生老病死是人类永恒的规律,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何况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老龄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传书在“2012年中国老龄工作会议”上表示,2011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85亿,占总人口的13.7%,预计2013年将突破2亿,2033年将突破4亿。不管是儿童、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生病了都需要去医院就医,而医学影像作为一个重要的诊断依据在现代医学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人体的很多器官都是无法直接用肉眼看见的,最早医生只能通过叩诊法或者听诊器来判断病情,但是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进步,医生可以通过X射线、CT和超声波“窥探”人体内部的病变,为正确的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病人甚至可以通过服用一个带摄像头的胶囊来给消化道拍照,并将图像无线传输到体外的接收器,最后随粪便排出体外。目前这种胶囊内镜的拍照速度已经达到2秒/张,电池的工作时间达6-8小时,一次诊断完成便可以拍摄成千甚至上万的照片,如此看来海量医学影像数据爆炸的时代怎么能不到来呢?
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
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是放射学、影像医学、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结合。它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数字形式,并通过高速计算设备及通讯网络完成对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等功能,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医学影像。它可以从多种影像设备或数字化设备中采集图像、在医院内各科室之间快速传输图像数据、远程传输图像及诊断报告。PACS最初主要用于放射科,现在PACS已经从简单的几台放射影像设备之间的图像存储与通信,扩展至医院所有影像设备乃至不同医院影像之间的相互操作。PACS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较晚,但是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愈加重视健康状况,庞大的需求和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之间形成了矛盾。通过建立区域影像信息服务平台,患者在任何医院拍摄的影像资料,都可以在其他医院调阅到,通过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市民可以在家门口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有效的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仍面临挑战
首先,要建立统一的通讯标准。PACS需要同医院所有的影像设备连接,还需要同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整合,比如HIS系统。而在一家现实的医院中,这些影像设备是由不同厂家生产的,系统可能是单独建设的,采用不同的架构,因此具有异构性,为保证数据在这些不同的影像设备和信息系统之间整合和交换,必须统一通讯标准。其次,要减少医学影像在压缩过程中的损失。医学影像资料所占的存储空间大,因此在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中需要压缩,但如果压缩后图像失真,则会对诊断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可能会因为误诊使病人失去最佳的治疗窗口。最后,对存储介质和存储架构提出新的要求。前面提到了医学影像很大,因此会延长读取的时间,如果医生5分钟都不能看到病人的影像资料,可能会非常烦躁,因此对于存储介质的I/O速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I/O越快的介质成本越高,因而又对存储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用固态硬盘存储最新的数据,用磁带存储好久不用的数据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还可以采用虚拟化云存储架构来动态调配资源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专用医学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庞大医学影像资料的模糊检索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立医学影像共享平台
医学在实践中发展进步。无论是国粹中医的“望、闻、问、切”,还是西医的叩诊法、解剖学以及利用各种仪器来解构人体,都是历代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对具体问题的剖析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认识规律。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但理论是死的,人是活的,两个病人的相同病状可能是由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因此一个优秀的医生必须不断在临床实践中细心观察,利用理论知识联想可能病因,并辅以医学检查所获得的影像资料做出正确的诊断。一个勤奋和努力的医生,可能不满足只研究本院病人的情况,还想研究其他医院收治病人的情况,甚至跨科室病人的情况,那么如果没有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想要达到这个目的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建立一个集成病人电子病历和医学影像资料的共享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除了帮助医生进行科学研究外,这样的平台还可以帮助医生详细了解病人的基本健康状况,过往病史、过敏史,利用历史资料科学、精确的替病人“把脉”并降低医疗中发生风险的概率。
一个有效的电子病历和医学影像资料共享平台的特征必然是开放的,互联的,而不是封闭的,割裂的。在建立一个全国的共享平台存在资金和各方协调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先从建立区域医疗电子病历和医学影像资料共享平台开始。
沃森,医生的好帮手
尽管医生可以利用共享资源平台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挖掘,但仍然是利用人脑的分析和思考能力。IBM公司的超级计算机“沃森”似乎已经可以像医生一样“思考”了。继在美国著名智力竞答电视节目《危险边缘》中战胜了两名最优秀的人类选手之后,沃森又向成为一名医生迈进了一步。沃森的“头脑”里已经存储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信息,并和美国联邦政府要求医院建立的医疗电子记录相连,研究人员还向其输入各种医学工具书、临床诊断手册和医学杂志,沃森甚至可以利用病人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发布和关注的信息。沃森在诊断虚拟病人时表现良好,达到了73%的准确度,并可以为同一疾病的不同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目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疗中心和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已经和IBM公司签订合同,医疗人员将利用沃森更快、更精确的诊病、治病。IBM还和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一家医院签署了协议,计划将沃森投入到医生的培训工作中去,医学专业的学生将努力改进沃森对医学语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结语
总之,智慧医疗正为我们描绘一幅美妙的图景:人们的身上佩戴着收集身体健康数据的传感器——使用最新的材料,前卫并时髦。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超级计算机医生的“大脑”里,计算机医生对每个人的历史健康数据——包括就医记录、电子病历和医学影像——进行挖掘、对比和分析,对异常的身体健康数据发出警告,提醒人们注意,并向急救中心自动发出警报,如果数据显示这个人的心跳正在消失的话。
智慧医疗 篇7
智慧医疗概述
*何谓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是一个建立在信息丰富完整的基础上、跨部门、面向患者的信息体系, 它让一切有用的信息“活”起来, 这样患者可以随时随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 而医生也可以因此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医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药品及医疗耗材的供应商也能因实现及时和准确的配送而节省大量成本, 保险公司更可因对患者情况的有效跟踪而提升服务质量, 促进流程发展, 使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智慧医疗的功能
整合现有卫生信息基础设施, 加强调查研究, 摸清家底, 进行整合。
启动建设卫生信息数据中心, 构建省或市级卫生系统网络平台、办公业务和增值服务平台, 功能包括区域内各类卫生数据库管理、数据交换、预警预报、医疗救治、实时监控、指挥调度、分析决策、远程视频诊疗会议、信息发布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城互认”、信息共享、远程医疗、双向转诊。
以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为抓手, 推进健康档案的共享和居民健康服务工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实现全市联网管理, 重点做好健康档案的计算机动态管理, 逐步实现“多档合一”, 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与医疗保健信息无缝对接。与此同时, 与发改委、劳动局、社会保障局协同实行“一卡通”, 统一制卡、统一格式、统一票据等基础性工作, 推进居民健康服务工作。
1~2.智慧医疗可以整合现有卫生信息基础设施
1~2.智慧医疗可以整合现有卫生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 以信息化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 构建覆盖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 重点做好疾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起标准统一、数据规范的公共卫生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系统, 建立市、区县二级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指挥系统平台, 实现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 提高医疗救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
*智慧医疗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中, 人口与健康被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针对慢性病的挑战, 智慧医疗的主要策略是疾病防治重心前移, 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同时加强重点研究与开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监控、预防等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策略, 改革建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二是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为医疗技术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未来的医院将会以“数字医院”和“智慧医院”为核心和方向。而未来发展的“泛在网”将通过各种基础网络, 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按需获取、传递信息等服务。在不久的将来, 将会实现医疗的无线化和医疗的数字化, 那时人类将会享有便捷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的生活体验。
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特征
智慧医院的特征可概括为“三无”、“四化”。“三无”, 即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化;“四化”, 即建筑智能化、医疗数字化、管理信息化、资源社会化。我们认为所谓智慧化就是智能化加信息化。
3.智慧医院的特征可概括为“三无”、“四化”。“三无”, 即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化;“四化”, 即建筑智能化、医疗数字化、管理信息化、资源社会化
*智慧医院模式
智慧医院的模式是:生病不用住院, 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监控器让医生了解到患者的情况, 医疗模式会更合理, 使疾病变得可防可控。由此, 未来医学模式也将由原来的“3P”模式, 发展到更加注重公民和社会参与的“4P”模式, 即Predictive (预测性) 、Preventive (预防性) 、Personalized (个性化) 和Participatory (参与性) 。未来数字卫生工程技术的趋势将更加向基层社区和个人参与方向发展, 更加贴近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本身。个人健康信息采集终端将融合在家庭和工作岗位, 在重视信息收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信息的反馈和互动, 一种实时的健康促进将成为可能。
智慧医疗社区
*智慧医疗社区的任务和功能
慢性病的特点是治疗和康复周期长, 单靠阶段性住院治疗往往花费大且效果不佳, 必须辅以长期的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社区医疗服务刚好填补了医院专业治疗与个人日常保健之间的空白, 这就是智慧医疗社区的功能。智慧医疗社区的任务就是通过持续性教育和定期检查, 实现慢性病的人群预防与疾病管理。
*智慧医疗社区的建设
目前, 家庭医生制度和医疗社区为全程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深入千家万户的智慧医疗社区, 将通过干预生活的方式, 让居民从注重疾病治疗逐步转向预防发病, 有效节省宝贵的医疗资源。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构建医疗健康生态系统、建设个人健康数据库、个人电子病历手机一机通。
*医疗健康监护服务
该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社区健康小屋。通过多种通信协议连接各种即时检测医疗设备, 包括基于Continua标准的家用医疗设备。社区选取半专业/专业级设备, 如心电仪、心脏超声、心血管系统功能分析仪等。
第二, 人体局域网络。通过手机无线连接人体穿戴的或植入于人体的各种健康监测设备, 如穿戴式脉冲血氧仪、腕表式血糖仪、腕表式睡眠品质测量仪等等。
4.智慧化就是智能化加信息化
智慧医疗应用
医院是一个动态的、流动性强的场所, 一所普通的三甲医院年门急诊量近200万人次, 日均超过5000多人次, 甚至在某些就诊高峰日, 就诊量有超过1万人次的现象。医务人员作为服务患者的主体, 面对如此大量的患者, 要始终保持很高的工作效率并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对于医患比例严重失衡的大部分医院而言往往力不从心。医疗物联网技术的出现赋予医院以“智慧”, 使医院既能有效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进行人员管理, 让人员繁杂的医院既能保持良好的就诊次序和诊疗环境, 同时又保证所有医务工作者能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服务, 从而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诊疗环境。
智慧医疗 篇8
智慧医疗是在物联网时代下形成的新型医疗形态,物联网的发展促成了智慧医疗概念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末,物联网概念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将所有物品通过网络无限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及互联网联系起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和管理。2010年,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工信部等均在研究和制定促进物联网发展的扶植政策,推动了中国物联网建设概念的推广及配套设施的快速发展。智慧医疗就是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应用的产物。2005年,世界卫生大会均认为数字医疗可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服务,并强调各成员国可逐步实现数字医疗的规划。3年后,IBM推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真正实现了医疗信息的互联和共享,采用物联网技术对医疗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进行整合。
智慧医疗是新生事物,目前国内外尚无具体描述智慧医疗的体系。目前我国智慧医疗建设均根据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同时瞄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将孤立的医院信息化子系统进行整合,规范了智慧医疗的部件模型,并制定出了智慧医疗的制成框架及操作标准,构建了面向智慧医疗的集成构架体系[1]。目前,智慧医疗集成平台主要包括应用层、云计算层、数据传输层、智慧传感层及数据整合层5个方面[2]。
2 云计算在智慧医疗集成平台中应用的必要性
近年来,部分自身条件较好的医院已经建立的完整的信息化建设系统,但是绝大部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仍十分落后。医疗卫生业务系统数据分散、操作独立,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无法实现信息共享。随着业务应用系统的发展,数据量不断增加,大量信息孤岛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系统的性能,甚至可造成系统的瘫痪,对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并成为困扰数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障碍。云计算在智慧医疗集成平台中的应用具有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目前医院各业务平台的设备均为独立的孤岛,运营成本较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且无法实现有效的共享。部分设备耗电量较大,采用智能调节技术及设备自我管理实现节能异常困难。将云计算运用到智慧医疗集成平台中,可有效降低资源利用的成本,极大程度上提高资源利用率[3]。
(2)智慧医疗集成平台中的新业务系统从设备采购、安装到上线,周期十分漫长。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等硬件频繁出现故障,业务OoS成本较高。云计算建设及部署周期较短,客户端要求较低,可轻松实现数据共享。
(3)目前各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不一,要求智慧医疗集成平台具有安全、灵活、开放等特点。作为信息孤岛的医疗机构,不方便实现资源的独立共享,因此需要强有力的信息存储平台,以利于信息资源的流通及共享。云计算可对医疗网络上分布的高性能资源进行整合,并提供高性能的计算服务,使用户通过网络获得所需的服务。建立高效的任务调度及资源管理机制对各计算资源及智慧医疗应用进行协调,以满足智慧医疗集成平台对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
3 云计算在智慧医疗集成平台中应用
构建云计算为基础的医疗信息化平台,需构建以区域为中心的云服务平台数据中心,通过Push方式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及各级医院的医疗数据资源集中存放,并提供卫生监管部门及个人家庭用户的信息查询功能,方便医疗数据之间的交流和共享。云计算架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应用即服务及平台即服务[4]。基础设施即服务可提供虚拟的基础设施资源形式,如服务器、存储设备及网络设施等;应用即服务主要指用户使用浏览器访问应用软件,只需按需租用,无需购买;平台即服务指采用应用平台为资源的形式提供服务,如虚拟操作系统及应用引擎等。
因客户种类较多,应用存在同一时刻被大量使用的情况,云计算解决方案可对资源处理业务进行很好的调度。对使用者来说,后端部署的具体内容非终端用户所关心问题,只需满足应用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资源即可。业务运行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忙闲交错的特征,各业务之间存在峰谷交错的现象。可采用峰谷交错及业务忙闲的特点,将闲即处于谷底的业务进行迁徙,以腾出部分资源,节约成本。针对客户的临时性及突发性存储资源需求,可为企业客户提供虚拟的弹性计算集群环境,实现用户动态的扩展。完全采用动态分配管理是事件或项目形式促发整个系统的行为,迅速、高效地调动资源,整合系统的计算资源,使其符合客户业务的弹性要求。在业务运行平台中,相关事件的触发、部署及管理等操作均可实现智能化,无需进行大量的人工操作。
另外,在云计算应用于智慧医疗集成平台时,可通过整合服务器,减少和控制物理服务器的数量,提高CPU及物理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以降低整个系统的硬件成本。加快新服务器的应用部署,降低服务器的重建及加载时间,提前规划资源的增长,以响应客户及应用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使集中存储网络资源成为可能。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智慧医疗集成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以云计算为支撑,可通过网络有机连接系统及设备,减少医疗运行的成本,促进医疗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云计算技术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其在智慧医疗集成平台中的应用,可将医疗行业带进科学发展及创新的新时期。
参考文献
[1]赵立春,梁建,黄国东.浅析云计算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2):12-14.
[2]邹丽萍,查佳凌,吴韬,等.基于云计算的区域医疗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5):51-53.
我国智慧医疗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篇9
1 智慧医疗的基本概念
截至目前, “智慧医疗”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和定义, 早在1924年, 就有人提出远程医疗的概念。一般认为, “智慧医疗”是通过打造个人健康档案平台, 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 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 逐步达到信息化。[1]还有学者将“智慧医疗”定义为:运用新一代传感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等, 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 将与医疗卫生建设相关的物理、信息、社会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 并智能地响应智慧医疗卫生生态圈内的需求。[2]在不久的将来, 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和传感技术等高科技, 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 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 智慧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3]
2 智慧医疗的技术架构与标准体系
2.1 智慧医疗的技术架构
当前广受认同的是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技术体系架构。其中, 应用层根据医疗健康监测业务场景分为急救、慢病、院内诊前及个人健康业务。网络层包括有线网络 (x DSL和x PON等) 和无线网络 (2G、3G、4G、LTE和WLAN等) 。网关在网络层与感知延伸层之间进行数据存储和协议转换, 并通过接入网发送, 对业务终端具有控制管理能力。终端及感知延伸层是为医疗健康监测业务提供硬件保证的各类传感器终端。感知延伸层网络有线方式可支持以太网、RS-232、RS-485和G.hn等;无线方式可支持Wi Fi、Zig Bee、RFID、Bluetooth和Ir DA等。[4]
2.2 智慧医疗的标准体系
智慧医疗的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领域广泛。感知层标准组织主要有美国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全球最重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Zig Bee联盟、通用串行总线USB以及Bluetooth中的Health Device Profile协议等;网络层标准组织主要有国际电信联盟ITU、欧盟官方通信标准化组织ETSI、全球性贸易协会GSMA、3GPP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等;应用层标准组织主要有IEEE、HL7、DICOM、ISO和卫生部行业标准等。
3 智慧医疗的实践现状与政策
3.1 我国智慧医疗的实践现状
我国卫生部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互联互通的思路, 在上海、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进行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试点工作, 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卫生信息化工作方式, 例如厦门市卫生局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信息平台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和相关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
3.2 我国智慧医疗发展的相关政策
目前, 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规划大力支持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 资源整合, 医疗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逐步实现统一高效, 互联互通。[5]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整合。《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要求推进医疗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社会化服务, 并积极推进医药卫生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4 智慧医疗发展面临的问题
4.1 政府法律保障问题
智慧医疗的实施涉及个人健康信息, 也涉及了医师的职责和个人信息。如何保证人们在享受医疗健康服务的同时, 保证相关者自身隐私安全, 是政府法律需要解决的问题。[6]
4.2 关键技术突破问题
智慧医疗技术研究范畴中涉及医疗感知、异构网络互通、信息融合、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等, 研发环节中突破这些关键技术具有一定的难度。
4.3 商业模式和产业链问题
智慧医疗的产业链较为复杂, 现有的商业模式五花八门, 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 而新的服务模式的创新将会带来利益调整和重新分配的问题。
4.4 标准化问题
智慧医疗涉及传感网、通信网、健康信息处理、医疗终端和应用等多个环节, 各个环节都有大量的标准化工作需要开展, 而且不同医疗机构、不同研发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的积极性不高, 原有信息系统及终端之间形成孤岛, 更增加了标准化的工作难度。
4.5 服务质量和运营问题
随着智慧医疗应用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如何实现传感网与移动网、互联网的融合并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以及融合后面对数量众多的传感节点如何进行高效的网络维护和故障判断, 都对运营商提出了新的挑战。
4.6 医疗知识培训与观念问题
无论是智慧医疗产品的使用还是服务都需要进行知识培训,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智慧医疗普及工作的难度。另外, 传统理念中人们对医疗、健康理念认识不够, 重治疗轻预防, 导致智慧医疗的服务理念难以被接受。
5 智慧医疗发展的建议
5.1 科学的规划
智慧医疗建设是医疗卫生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手段, 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根据建设智慧城市的总体要求, 结合新医改的要求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际,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制订智慧医疗建设规划和政策。
5.2 建立一个协同的合作关系的智慧医疗体系
政府主导, 企业参与, 共同建立一个协同的合作关系的智慧医疗体系。智慧医疗体系需要产业链各方, 包括电信运营商、平台提供商、传感器厂商、终端厂商以及用户等需要积极开展合作, 不断完善智慧医疗体系。
5.3 合适的服务模式
需要树立市场需求和政策规划导向相结合, 服务模式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为主相结合的思想和服务理念, 创建适应于老龄化社会、居家养老、健康保健等多种产品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模式。构建一系列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康服务保障系统, 开发与之相对应的高效便捷、方便有效、简单可靠、安全舒适、通俗易懂的系列化产品, 来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的适应性需求。
5.4 将采集终端作为指挥医疗系统技术的核心和纽带
实现非医疗机构, 家庭成员、特殊人群、个人都可操作的数据、信息采集方式。能够完整、系统、全面地检测出人体内外的各种生理数据, 为个人健康保健提供量化管理的可靠依据。通过非接触式各种传感器采集人体异常生理特征参数、曲线、图形, 实现个人生理参数存储, 与个人标准参数对比, 并对病理参数差异的程度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5.5 突破关键技术,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需要在研发环节中突破相关关键技术,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 降低成本, 推动产品成熟, 实现产品规模化。
6 结语
智慧医疗的发展将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医疗资源和更便捷、智能的健康服务, 更有效地满足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增进健康的迫切需求。智慧医疗能够更好地符合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和健康生活的理念。可以预见, 健康和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 从营养、运动、健康管理、疾病诊断、监护、治疗、给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 基于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和医疗大数据平台的诊断与治疗技术, 也将把个性化医疗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
摘要:随着医疗问题的不断凸显, 智慧医疗体系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智慧医疗的产生背景、基本概念、技术架构和标准体系、实践现状与国家政策等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智慧医疗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 包括:政府法律保障、关键技术突破、商业模式、标准化、运营、知识培训和理念等, 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智慧医疗,技术架构,标准体系,国家政策
参考文献
[1]于波, 史彦斌, 孙景海, 等.信息化区域协同智慧医疗体系建设[J].中国数字医学, 2013 (1) :98-100.
[2]宫芳芳, 孙喜琢, 林君, 等.我国智慧医疗建设初探[J].现代医院管理, 2013, 11 (2) :28-29.
[3]陈秋晓, 张莹, 姚志刚, 等.智慧医院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医院管理论坛, 2013, 30 (3) :52-54.
[4]唐雄燕.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54.
[5]张研, 施庆华, 杨威, 等.河南省息县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与经验[J].医学与社会, 2013, 26 (3) :27-29.
多功能自助机助力智慧医疗新体验 篇10
1 门诊和住院服务流程再造
1.1 原门诊和住院流程
温医一院原门诊流程由收费处、分诊站和医生3个主体组成。新患者到医院后,首先前往收费处办理就诊卡和病历以及预存,然后到分诊站预约医生或预约签到,当医生诊疗结束后需到收费处缴费。具体流程见图1。
原住院流程中,在医生开具住院单后,患者需在收费处完成办理住院手续和住院预缴,患者住院期间查看费用、打印日清单等操作需在护士站完成。
在整个门诊和住院流程中,收费处和分诊站人流量密集,是患者必须经历的业务处理点,容易出现重复排队,造成患者等候时间加长和医院场所拥挤等现象,加大患者就医成本,增加医院无效劳动[2]。
1.2 智慧医疗新流程
在智慧医疗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再造门诊流程后,多功能自助机具备了既可以作为收费处进行办理就诊卡和病历、预存缴费,又可以作为分诊站进行预约医生号和预约签到等功能。具体流程见图2。
在住院新流程中,办理住院手续由原来的收费处增加到护士站也可办理,住院预缴功能不再局限于收费处,收费处、护士站、多功能自助机都具有住院预缴的功能。查看费用和打印日清单功能交由多功能自助机完成。具体流程见图3。
多功能自助机可以完全替代收费处和门诊分诊站工作,门诊新流程中患者只需在多功能自助机上就可以操作除医生诊疗外的预约、签到、办卡、补办病历、预存、缴费、信息查询等作业。在改造后的住院新流程中,收费处功能已经被护士站和多功能自助机所替代,患者可就近选择多功能自助机进行操作,不会操作的患者可通过护士协助或在护士站进行住院预缴,不再需要来回奔波[3,4]。
2 采用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2.1 外观差异,模式变化
多功能自助机由医院与自助机厂家多次沟通,共同开发。采取的方案是不同区域提供功能、模式不同而自助机外观设计不同,进一步方便患者。如蓝色外壳代表此种机型提供现金预存功能;绿色外壳代表此种机型提供银行模块;单屏机型代表正面提供打印功能;双屏机型代表提供侧面打印模块;位于门诊大楼的多功能自助机提供门诊模式,位于住院楼区域的多功能自助机提供住院模式等。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外观特点,直接选择对应机型进行功能操作。
2.2 使用简便,功能多样
考虑到需要面对不同文化层次的使用者,多功能自助机提供较为简便、易懂的功能操作方式,使用者只需体验操作多功能自助机功能后,即可学会操作。多功能自助机尽可能提供多样功能,期望只需在一台多功能自助机即可完成相关操作。
2.3 数量繁多,分布广泛
温医一院共有260台多功能自助机分布医院各处,患者可就近选择多功能自助机按需进行操作,不必再前往收费处、分诊站进行业务处理。在门诊区域,一个楼层面分布大约8台多功能自助机,各种类型的多功能自助机至少有1台。在住院休息区分布1~2台多功能自助机提供住院模式功能。
2.4 银行提供,引入竞争
温医一院多功能自助机由6家银行提供。一方面解决医院的资金问题,减轻医院方资金负担;另一方面由银行方派遣服务人员指导和帮助患者使用多功能自助机,可提高多功能自助机使用率和患者满意度。引入银行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提高银行人员的服务意识,排除银行业务的单点故障,防止由于银行方的原因,造成银行业务无法进行[5]。
2.5 成效显著,提高服务
据统计2015年1~10月,多功能自助机收款总额14.67亿元,而收费窗口收款总额不到6亿元。多功能自助机显著增强医院的财务运行绩效,较好地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自助机系统的设计包含了医院服务的各项资源,与医院信息系统联网,实现了业务、财务和信息流程之间的协同,优化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业务流程,集成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从而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6]。该流程模式还引起来访美国医学专家注意,并在杂志上发文介绍[7]。
3 助力智慧医疗新体验
3.1 改变旧观念,多方参与共同服务
以往观念中,医院流程是由医院自我制定执行,服务是由医院人员提供。而多功能自助机出现改变这一传统观点,患者自我操作,银行引导人员、医院人员、志愿者甚至是患者都可以引导,银行负责现金押款,社会多元化力量辅助[7]。一方面多家银行错时押款,延长多功能自助机现金预存的服务时间;另一方面减轻医院人员取款负担,减少医院人员点款时间,最终节约了医院的人力成本。
3.2 学习先进,不断完善流程
温医一院多功能自助机现有功能经历过一个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如银行功能,其他医院的银行功能一般采用银医卡绑定模式或者银行转账以及原路退还模式,通过对这些方案存在优缺点分析,温医一院多功能自助机最终实现银行卡预存和银行卡退款功能。两大功能依托于与温医一院合作的6家银行,实行“预存看机,退款看卡”。患者可以在就诊完毕后,在自助上将剩余的预存金额退回银行卡中,并且退回金额可以超出“刷卡”金额,替代原收费处退现金的过程。此外,针对患者需前往收费处专门打印发票的现状,医院决定将发票打印功能移植到多功能自助机上,目前正在试运行中。同时,医院逐步将特检报告单也挂靠在自助机上[9]。
3.3 未来展望,提高智慧医疗服务质量
(1)支持更多种支付方式。如支持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多种在线支付方式,但如何在自助机上解决院内、院外网融合和保证安全性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10]。(2)指纹取代就诊卡。用患者指纹替代就诊卡,可以减少患者就诊卡丢失后的问题,建立虚拟账号,实现无卡就诊。但对指纹识别的敏感度和准确度考验着硬件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3)远程监测自助机。通过实时监测自助机了解自助机目前所使用状态,做好自助终端服务机运行的维护工作,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服务质量,降低不良感[11]。(4)手工选择模式改成人机对话模式。通过与自助机对话,替代原先手动选择模式。实现此种目标考验着硬件语音识别技术和软件模块支持。(5)支持医疗功能。如自助机支持血压测量功能等。
摘要:传统门诊和住院流程存在诸多弊端,优化和再造门诊及住院流程,可以为患者提供就医新体验。文章阐述了多功能自助机在助力智慧医院建设中的作用,认为多功能自助机可以替代收费处和门诊分诊站工作,优化门诊和住院服务流程,节约患者时间,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节约运营成本。
关键词:自助机,流程再造,门诊,住院
参考文献
[1]陈肖鸣,陈寿权,黄晓洁,等.我院医疗服务流程再造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5(4):23-27.
[2]陈少春,冯泽永.“以病人为中心”优化门诊就诊流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8):522-524.
[3]蔡战英,,潘传迪,吴云良.流程再造下财务出入院新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2):95-96.
[4]蔡战英,潘传迪,陈朝伟,等.智慧医疗下出入院财务服务新模式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2014,18(10):59-60.
[5]陈肖鸣.医院门诊金融改革[J].中国医院院长,2013,(06):78-79.
[6]王艳.“自助机”模式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实践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5,(2):51-53.
[7]Xix Y,Xu X,Zheng X,et al.Paying medical bills at kiosks in China:Is it a viable model for USA?[J].Int J Crit Illn Inj Sci,2014,4(2):185-186.
[8]葛国曙,侯建全.“三好一满意”视角下的门诊服务流程优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12):893-895.
[9]丁征宇,朱兆丰,沈伟,等.医疗自助终端设备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5):77-79+63.
[10]郑序颖,王景明,尉建峰,等.支付宝钱包“攻”入医院[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4,(6):21-26.
智慧医疗:让看病更简单 篇11
智慧医疗源自IBM的“智慧地球”战略,该战略大致内容为:将感应器嵌入或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物相连,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其整合,实现社会与物理世界的融合。“智慧地球”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6大领域。
根据信息互动主体不同,智慧医疗的业务范围大体可以分为智慧医院服务、家庭自助健康系统等3个部分,涉及数字医院、移动医疗、医疗物联网等5个领域。
智慧医院系统由数字医院和提升应用两部分组成。数字医院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和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还包括以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病人健康状况以及医疗信息为核心的医生工作站;提升应用是指远程图像传输、海量数据计算处理等技术在数字医院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包括远程探视、远程会诊、自动报警、临床决策、智慧处方等。
家庭自助健康系统最贴近市民的健康保障,包括针对行动不便无法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病患的视讯医疗,对慢性病以及老幼病患远程照护,对智障、残疾、传染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监测,还包括自动提示用药时间、服用禁忌、剩余药量等的智能服药系统。
智慧医疗具有以下6个特征:
互联互通 不论病人身在何处,当地被授权的医生都可以透过一体化的系统浏览病人的就诊历史、过去的诊疗记录以及保险细节等情况,使病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一致的护理服务。
协作性 这个体系的实现可以铲除信息孤岛,从而记录、整合和共享医疗信息和资源,实现互操作和整合医疗服务,可以在医疗服务、社区卫生、医疗支付等机构之间交换信息和协同工作。
预防性 随着系统对于新信息的感知、处理和分析,它将可以实时发现重大疾病即将发生的征兆,并实时实施快速和有效响应。从病人的层面来说,通过个人病况的不断更新,对慢性疾病或其他病症都可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有效预防病情的恶化或者病变的发生。
普及性 为了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智慧医疗可以确保农村和地方社区医院能与中心医院链接,从而实时听取专家建议、转诊和培训,突破城市与乡镇、社区与大医院之间的观念限制,全面地为所有人提供更高质量和惠民的医疗服务。
创新性 推进医疗技术和临床研究,激发更多医疗领域内的创新发展。
可靠性 在允许医疗从业者研究分析和参考大量科技信息去支撑诊断的同时,也保证了这些庞大的个人资料被安全的保护和储存,严格控制,只有被授权的专业医疗人员才能够使用。
与大多数国家类似,我国的智慧医疗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正从临床信息化走向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阶段,部分城市相继提出了智慧医疗的建设理念和方案。下面为大家列举一些城市智慧医疗的开展情况。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联合支付宝打造“移动智能医院”。患者可以用支付宝钱包完成付款,免除窗口排队缴费的麻烦;检验报告出来后,患者可在手机上直接查看报告,无需再到医院打印提取。
浙江省瑞安市妇幼保健院实施了网上预约挂号服务。这种多功能 “通柜机”可实现自助挂号、预约取号、自助缴费、自助查询、自助打印等功能,患者在机器上不仅可以查询门诊就诊流程、医师出诊信息、专家介绍、物价信息、检验结果等,还可以自助打印化验单、取药单等,像在银行 ATM 机上操作一样便捷。机器上也可以直接进行银行转账服务 ( 除信用卡以外的所有银联卡) ,缴费时再也不用在窗口苦苦排队了,而且每个操作环节均只需花几十秒,大大缩短了排队时间。
宁波市民可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预约包括湖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曙口腔医院在内的28家医院的2700名专家的号,也可查询检验检查结果;此外,市民足不出户,利用数字电视就可完成预约挂号。下载手机客户端后,市民可预约挂号、查询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医院信息、智能导诊、查阅健康资讯。医院信息查询功能可帮助市民方便地查到医院介绍、科室医生、医院周边情况和交通导航等信息。智能导诊可帮助市民初步判断自己的病情,并推荐合适的科室和专家。电视预约挂号则可帮助不熟悉互联网的老年人解决“挂号难”的问题。高清互动电视用户可通过数字电视“爱宁波,惠民生”信息屏中的预约挂号栏目实现医院检索、专家信息查询和预约挂号。预约完成后,平台将向用户指定的手机号码发送短信验证码,用户凭短信验证码在就诊当天到医院取单即可。
厦门目前在试点健康“医疗云”,为市民提供全程医疗、保健、康复等一体化服务。下班回到家,躺在舒适的保健床上,你的血糖、血压、心率等多项身体指标信息就会立即被收集并发送到医疗云数据中心,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分析处理,你的手机不久就会接收到自己的身体状况短信。若是身体状况欠佳,会有私人保健医生直接联系你,告知你要注意哪些事项。
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率先开通微信全流程就诊平台,用户扫描微信二维码或搜索“粤北人民医院”添加关注,填写简单的个人信息,即可用手机完成预约挂号、缴费、查看候诊通知和检查检验结果等就诊流程。关注“粤北人民医院”公众号的用户可通过微信直接查看医院专家信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专家并预约挂号。在就诊当日,患者只需通过微信支付挂号费,即可挂号成功。在医院的公众号内,点击“医疗助手”中的“候诊通知”可以查看候诊人数,大大降低了患者就诊的等待时间,用户可灵活安排其他日常事务。
可以预见,健康和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从营养、运动、健康管理;再到疾病诊断、监护、治疗、给药等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基于医疗大数据平台的诊断与治疗技术,也将把个性化医疗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
【责任编辑】赵新宇
智慧医疗 篇12
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1月13日组织召开的会议上, 专家预计这类行动很快会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目前190个城市正在升级数字网络并构建智慧城市。对中国而言, 推广“智慧医疗”的意义尤为重大, 因为公共卫生体系已经遭遇瓶颈, 大量患者涌向大医院, 而大医院的医生人数相对不足。
据全球性IT调研公司IDC近期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在中国大约有1/6的大医院已经安装了某种类型的移动医疗系统, 提供在线预约挂号、查看数字医疗文件等基础功能。IDC指出, 鉴于许多医疗机构都大大加强了其移动医疗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这类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将在2014年大幅提升。
Wi-Fi和可穿戴设备
IDC称, 移动健康行动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推动大医院无线网络的构建。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肖宏亮 (Leon Xiao) 在接受《亚洲制药新闻》 (Pharm Asia News) 的采访时说:“许多大型三级医院预计将在2014年实现Wi-Fi网络全覆盖, 并且将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相整合。”随着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 医生和护士将越来越多地使用“自带移动设备” (BYOD) 技术, 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以及药物使用和不良事件信息。
这份IDC报告称, 对于中国医院而言, 通过完善临床数据中心来加强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也是当务之急。政府之前启动了国家电子健康档案 (EMR) 系统, 储存个人医疗记录以及医疗费用和报销范围信息 ("China's Residents Health Card Offers Potential For Massive Data Mining"—Pharm Asia News, Aug.30, 2011 12:00 PM GMT) 。肖先生说, 尽管该系统获取了大量的患者数据, 但从数据挖掘的角度来看还需提高其粒度。“现有的EMR系统需要更加细化, 包括按照治疗领域才采集数据, 比如胃病、呼吸道疾病等等, 因为现有数据缺乏具体细节, 不同疾病类型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可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的逐渐普及也会进一步推动我们迈向“大数据 (big data) ”时代的步伐。在中国, 年轻一代的“科技通”已经开始使用各种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来监测自己的体重指数、心率甚至压力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电信最近与瑞士企业Life Watch Corp.签署了合作协议, 开始在中国出售Lifewatch V智能手机。这种手机可以监测体温、血糖等生命体征, 并且能安全地共享和储存数据。
肖先生说:“对于这种能监测生命体征的智能手机, 中国市场的需求很大, 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环境和食品安全。”
预计2014年智能手机还将进一步渗透中国市场。据IT咨询公司高德纳 (Gartner) 预测, 今年智能手机的销售量将达到4亿台, 占中国所有手机销量的90%左右。
政策激励
政府也出台了政策法规鼓励发展民营医院, 并且允许医生多点执业, 这也进一步扩大了移动医疗的需求。
2013年10月, 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要求医院加大医疗信息技术投资。措施包括扩大数字化医疗设备和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的使用。此外, 还要求整合无线和有线网络以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服务水平 ("China Opens The Door For Health Care Services As It Lifts Investment Ban"—Pharm Asia News, Oct.28, 2013 6:58 AM GMT) 。
中国也可以借鉴亚洲邻国的经验。例如, 日本总务省正在率先尝试使用医务人员提供的大数据来促进预防性卫生保健 ("Japanese Government to Tackle Preventative Health Care Using Big Data"—Pharm Asia News, Sep.23, 2013 4:30 PM GMT) 。
IBM将东南亚视为收集大医院或公共卫生机构各类数据的沃土, 然后将这些数据输入其超级计算机以此来控制医疗成本并且生成有助于诊断的链接 ("IBM Pitches“Dr.”Watson In Asia To Leapfrog Into Big Data Management:An Interview With Pharm Asia News (Part 2 of 2) "—Pharm Asia News, Jun.3, 2013 4:59 PM GMT) 。
IDC的肖先生说, 医院移动健康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移动护理、针对医生的应用程序、移动数据管理以及针对患者的应用程序。目前发展最不足的应该是针对患者的应用程序。
他补充道, 除了政策激励之外, 中国公众对于便利的、高性价比的医疗服务的强烈需求也将推动移动健康业的可持续发展。
投资热潮
随着“智慧医疗”行动的展开, 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渗透, Wi-Fi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 再加之公众的强烈需求, 许多移动健康应用程序开发商都试图抓住这一机遇。能在较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用户的开发商同样也会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美柚 (Meet You) ”是一款专为女性开发的应用程序, 用于帮助女性管理其月经周期。自2013年4月上线以来, 美柚已经拥有了2000万名注册用户。其开发商厦门美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Meet Y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于1月15日宣布完成1, 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此轮融资由经纬创投 (Matrix Partners China) 领投。
另一款名为“大姨吗”的经期管理应用程序于2013年9月完成了超过1, 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这次是由红杉资本 (Sequoia Capital) 领投, A轮投资机构贝塔斯曼 (Bertelsmann) 继续跟投。
与此同时, 位于四川成都的民营妇女儿童医院运营机构安琪儿医疗控股集团 (Angel Group) 在2013年12月的B轮融资中也获得了红杉资本超过1亿元人民币 (约合1, 600万美元) 的投资。
【智慧医疗】推荐阅读:
未来的智慧医疗06-08
智慧的医疗改革08-12
智慧城市与智慧建筑07-17
智慧校园智慧特征分析09-20
有智慧的名言警句 智慧名言05-17
【道德智慧教育真谛】山林子自然道德智慧诗06-10
著书的智慧读书的智慧阅读试题及答案07-07
智慧批评07-14
诗性智慧07-16
智慧树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