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程序

2024-05-14

档案管理程序(精选12篇)

档案管理程序 篇1

近年来, 我校紧紧围绕“抓落实, 创特色”和“常规工作抓到位, 重点工作求突破”的总体要求, 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 丰富管理内涵, 明确管理要求, 强化管理责任, 突出管理特色, 务求管理实效, 努力使学校走上依法管理、创新管理、精致管理的轨道。

1 科学决策程序化

科学决策是规范管理的先决条件。为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推动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学校长期以来坚持中层干部校务会议议事制度以及校长、党总支委员会会议决策制度, 严格按“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规范决策程序。凡是关系到学校改革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措施, 事前都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广泛听取教工意见, 通过教代会、学术委员会、中心组学习研讨会等多种途径实行决策民主参与;通过党务公开、校务公开、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多种渠道接受群众意见和建议, 不断优化决策机制。

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学校多次举行专题研讨会, 为学校的科学决策集思广益。2004年学校迈上“省重”台阶后, 及时组织召开了学校党总支中心组研讨会, 深入分析学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形成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与工作思路。2006年再次举行研讨会, 明确了深化学校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三大任务, 确定了改进学校招生、就业与实习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更好地应对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招生就业工作提出的挑战。2007年教学工作研讨会则着重于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等方面的探讨, 明确了下阶段教学工作的六项重要任务。这些研讨会围绕学校中心工作, 紧跟形势, 针对时弊, 求真务实, 为学校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制度建设系统化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 是规范管理的基础。多年来, 学校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主要有《学校规章制度汇编》 (职责、制度180项) 、《党支部工作手册》 (职责、制度20项) 、《学生手册》 (制度、规定31项) 、《学分制学习手册》 (方案、实施细则8项) 、《学校安全工作有关法规和应急处理预案》 (规定、预案9项) 等。这些文件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范围和工作规程, 成为管理的基础, 工作的规范, 考核的依据, 奖惩的标准。这些规章制度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不断修订完善。其中对于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 如“岗位劳务津贴分配方案”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等, 在修订时经广大教职工充分讨论, 并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对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重要工作, 则以省教育厅颁布的管理规范为基础, 结合我校实际, 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

学校规章制度的完善和严格贯彻执行, 加大了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的力度, 提高了师生员工遵纪守法、按章办事的自觉性, 对于稳定教学秩序,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管理, 维护良好校风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管理责任目标化

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是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效益的有效方法。学校从2001年起实行校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并逐步建立了学校党支部书记、职能科室负责人、教研组长、班主任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学校向上与市卫生局签订校长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 向下与各支部书记、职能科室负责人、教研组长、班主任签订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 把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廉政建设、安全卫生、计划生育等均列入责任范围, 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位、要求具体, 工作逐级分解、责任层层落实, 形成了一体化工作系统, 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圆满完成。

4 绩效考核标准化

严格考核是规范管理的关键。学校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 建立起“两层、双向”的考核评价机制。“两层”是指对部门的考核和对个人的考核。“双向”是指既接受上级的考核又接受服务对象的评价。“考核”包括市直机关党委、市卫生局对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考核, 对校长任期目标管理工作的考核;学校对各支部书记、职能科室负责人、教研组长、班主任的任期目标管理工作的考核, 对每位教职员工的年度考核。“评价”包括教职工对学校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民主评价, 教工对各职能科室工作的综合评价, 学生对学校主要管理服务工作的评价, 学生对教师师德和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等, 形成了多方位、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考核以各级任期目标管理责任书为依据制订考核方案, 对内涵要求进行分解, 定出详细得扣分标准, 程序明确、过程公开。考核均在部门、个人总结自评基础上进行, 同时将民主测评结果、相关佐证材料情况作为考核要素, 最后还把考核结果在全校进行公示, 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严格的评价考核, 维护了责任制管理的严肃性, 发挥了以评促改的积极作用, 也为部门和员工评优、晋升等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5 激励机制具体化

奖惩兑现是规范管理的重要环节。奖惩是涉及教职工荣誉和经济利益的敏感问题。学校在多年的实践中, 不断吸收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 建立了适合我校的“岗位劳务津贴分配方案”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奖励办法”。这些制度的实施较好地体现了“竞争与协作相结合、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 在强化管理的同时, 加大激励力度, 根据年度考核结果, 将部门和个人年度综合奖金分为不同档次发放。

把分配直接与考核评价挂钩, 使激励机制具体化, 不仅强化了管理与考核的功效, 还通过经济杠杆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 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 增强各级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使各部门工作呈现新的活力。

6 民主监督制度化

学校制订了“汕头市卫生学校校务公开实施方案”和“汕头市卫生学校校务公开实施细则”, 明确了各个公开项目的承办部门和责任人, 并将校务公开民主工作制度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制度严格执行, 始终坚持将学校的评先、职称评聘、基建工程、经费使用、教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情况、学生助学金发放等师生员工关注的热点和敏感事项进行公开, 同时大力推行阳光采购, 严格执行市政府、市卫生局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招投标规定, 并落实了一系列有效的监控措施, 如通过定期召开教代会, 坚持校长接待日、设立校长信箱与纪检投诉信箱等渠道, 加大民主监督力度, 做到校务公开制度化、经常化, 形成长效机制, 确保校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学校2006年4月被评为“汕头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在规范管理探索实践中, 初步形成了管理有制度, 行为有规范, 过程有记录, 考核有依据, 奖惩有兑现, 行政有监督的良好局面。学校将继续坚持“高效、和谐、进步”的教育发展主题, 在教育改革中不断创新管理机制, 规范管理程序, 提高管理实效。蒉

档案管理程序 篇2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目的为使公司设计和管理文档的规范化,保证电子文档的安全性、可利用性,对电子文件的形成、传递、积累、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从而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使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失,特制定本规定。

1.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电子文件的形成、传递、积累、归档及电子档案的管理。本规定涉及的电子文件包括:文本文件、图形文件、图像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多媒体文件、计算机程序、数据文件。

1.3其它

电子文件的管理应由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和整理工作,档案室要进行指导与监督。电子文件的传递和管理由办公室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2引进标准

有限公司SL01007《档案管理制度》;

有限公司SL01009《档案分类编号标准》。

3管理规定

3.1 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与积累

3.1.1 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设计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井对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保留。

3.1.2 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和属性。

3.1.3 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其对设备、软件的依赖性,以及易修改性等问题,不可遗漏相关软件和各种数据。

3.1.4 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像电子文件,如果采用非标准压缩算法,则应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

3.1.5 用视频设备获得的动态图象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压缩算法和软件。

3.1.6 用音频设备获得的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属性标识和相关软件。

3.1.7 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文件,其中包含前面所示的两种以上的信息形式,收集时应注意参数准确、数据完整。

3.1.8 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软件型号和相关参数。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必须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

3.1.9 计算机系统运行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参数、管理数据等应与电子文件一同收集。

3.2 电子文件的传递

3.2.1 公司内部文件交换只可通过网络进行,不能通过外接存储设备、移动硬盘进行。

3.2.2需要拷贝电子文件时,需填写《图纸、资料拷贝登记表》或《USB、软盘使用登记表》,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并由网管负责实施。

3.2.3 只可通过指定专用计算机进行Inter Net连接和收发电子邮件。收、发Email时需填写《收、发电子邮件登记表》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由网管负责实施,并保留邮件副本备案。

3.3 电子文件的整理

3.3.1电子文件的整理,应按内容、保管期限、密级等因素相对集中,详细请参考黄石有限公司SL01007《档案管理制度》。

3.3.2电子文件应按有限公司SL01007《档案管理制度》著录,并制成目录。

3.4 电子文件的归档

3.4.1归档电子文件时应填写有限公司SL01007-01A《档案材料归档移交清单》。

3.4.2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则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3.4.3把带有归档标识的电子文件集中,制成归档数据集,拷贝至耐久性的载体上,至少一式2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必要时,复制第3套,异地保存。对于加密电子文件,则应解密后再完成上述工作,3.4.4本规定推荐采用的载体按优先顺序分别是: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可擦写光盘、磁带等。禁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载体。

3.4.5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或包装盒上应贴有标签,标签内填写编号、名称、密级、保管期限、硬件及软件环境。

3.4.6将相应的电子文件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一同归档并附归档电子文件登记表。

3.4.7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当把归档电子文件与相应的机读目录存在同一载体上如果是自行开发的应用软件,也应将软件及相关数据存在同一载体上。

3.4.8原电子文件数据集载体在完成电子文件归档后,保留时间至少1年。

3.4.9在网络中进行了逻辑归档操作的电子文件应按上述归档过程完成物理归档。

3.5 检验

3.5.1检验项目包括:载体是否有划痕;是否清洁;有无病毒。

3.5.2 档案保管部门应配备相应的处理设备,以保证完成电子档案的检验工作。归档的每套载体均应接受检验,合格率应达到100%。与纸质档案同时保存的电子档案可采取抽样检验的方法,样本数不少于总数的20%合格率应达到100%。

3.5.3核实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核实登记表、软件、说明资料等是否齐全。

3.5.4归档载体不得擦、划、触摸记录涂层。载体应直立存放,做到防尘、防变形。存放时应注意远离强磁场,并与有害气本隔离。

3.6 电子文件的管理

3.6.1公司员工对文档的访问采用分级授权的方式,员工只访问与自己工作相关的资料文档。

3.6.2严防病毒破坏,做到定期备份电子文件。业务数据每周定期备份一次,重要数据做到及时备份。员工按要求存入到服务器中的个人文件夹里,同时保证存入的电子文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6.3电脑使用者对电子文档、图纸应注意保管,不得遗失、私自传播。如有需要他人电子文档、图纸应申报批准,方能够查询、打印,成套的图纸输出由专人负责打印。

3.6.4公司所有员工应加强保密意识,严禁将公司图纸、合同(含公司供货厂家、价格、经营模式等信息)等设计和管理资料以电子、纸张和口头等方式有意或无意间提供给任何公司以外的人员。

3.6.5原则上,员工不得将图纸等资料带回家中,如确实需要(如加班等),须经主管人员批准方可。

3.6.6在工程项目实施中,由项目经理负责图纸文档的归口管理,工程完工后交由工程管理部处理。

4.处罚

公司员工要自觉遵守上述规定,使公司的电子文件管理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对违反本规定者,轻者提出批评,重者罚款1000-5000元,对情节特别严重者,将予以除名。

5.其它

5.1本规定的解释权属于公司。

5.2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6.附件

6.1《USB、软盘使用登记表》

6.2《图纸、资料拷贝登记表》

6.3《收电子邮件登记表》

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思路构建 篇3

关键词:科技成果 档案管理 程序化 思路构建

科技成果档案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技储备的一种形式,是重要的信息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科技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科技成果档案的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档案程序化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发挥出信息资源对增加竞争筹码的积极作用,以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为科技事业单位的持续化发展创造条件。

1 科技成果档案管理要求及其程序化管理意义

1.1 科技成果档案管理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在对科技成果档案进行管理时应做到以下要求:其一真实,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将客观实践成果真实、详尽地记录下来,避免不尽、不实、不详内容进入信息数据库;其二价值,管理者必须确保记录在案的科技成果具备一定的价值性,能有效将生产资料转化为客观生产力,为科技事业单位乃至国家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其三应用,将静态的资料投入实际使用是档案管理的核心内容,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重视档案的应用工作,使其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发挥其价值最大化;其四扩充,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及时增加档案储备,扩充档案积累量,为科技事业单位增设无形的财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1.2 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的意义

在科技事业单位科技成果档案管理中使用程序化管理方法,能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与质量,减轻其工作量,缩短工作时间,为进一步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做好铺垫。不仅如此,程序化管理模式还能有效规范管理秩序,营造和谐、有序、科学、合理的管理氛围,为科技事业单位调动、查询、共享档案信息数据提供便利。

2 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的“三同步”原则

科技事业单位的科技工作应与归档工作同时进行。要想落实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就必须遵循“三同步”原则,处理好科研与建档两者间的关系,为科技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确保科研任务与科研材料归档要求同时提出,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不仅如此,相关负责人还要对科技计划的开展情况与进展程度进行调查,观察其是否与科技文件的记录状态一致,若进度不同则需及时调整,做好记录工作,保障科技材料具备一定的时效性;除此之外,科技成果通过验收后,需立刻记录于科技档案中,配备验收合格报告,详细标注内容、时间及成果,为后续查阅、应用做好铺垫。

3 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思路的构建

3.1 收集阶段的档案程序化管理

收集阶段是科技事业单位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的初始阶段,也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环节中,管理人员要判断各科技成果数据信心的价值,选择有价值的档案收录于信息管理库中,确保档案的完整、真实、有效,为程序化管理的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3.1.1 建立相对健全的科技成果档案收集管理制度

在收集阶段,科技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起相对健全的科技成果档案收集管理制度,规范档案收集程序,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以此提高档案收集效率与质量,以便收集到更多有价值的科技材料。

3.1.2 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档案保存制度

各科技事业单位也要分工合作,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档案保存制度,各部门要从细节着手,做好本职工作,就方案设计、科技研发等环节进行探讨,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科技事业单位内有价值的科技创新、生产研发活动能通过项目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专业审评建议报告、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等形式完整、真实地记录在案,为后续档案程序化管理创造条件,为进一步减轻管理人员工作量、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奠定坚实的基础。

3.1.3 建立科学合理的沟通机制

档案收集工作不仅离不开管理人员的辛勤劳动,还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科技事业单位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沟通机制,为科技成果档案管理人员资料收集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使各部门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积极投身于档案收集工作中,主动为科技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增加做出贡献。

3.2 整理阶段的档案程序化管理

科技成果档案管理人员在完成有价值的资料收集工作后,应即刻对其进行筛选、分类、整合,全面进入档案程序化管理的整理阶段。在此过程中,管理者需将原始资料按照内容、种类、特点进行详细分类,接着采用系统排列的方式,把分类完成后档案资料归入不同等级的数据库中,便于检索与查阅。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应当准确、真实地标注档案类型、录入时间、涉及内容与获取渠道等基本信息,将科技成果档案不断具体化、系统化、规范化,由传统的单一性分类法逐渐向先进的复合型分类法过渡。

3.3 保管存储阶段的档案程序化管理

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篇4

一、理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

明确了财政部门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 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 赋予管理职能, 真正体现管钱、管账、管物相统一。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

县政府出台了《郧西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了《郧西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试行) 》、《郧西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备管理等暂行办法》、《郧西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程》和《郧西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程流程图》进一步明确规范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备、使用、处置、收益等管理工作。

三、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按部门预算编制的统一要求, 在编制下年度部门预算时, 根据单位业务需求、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购置资金来源等情况, 编制年度资产购置计划。主管部门在审查所属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时, 根据所属各单位的业务需求、资产存量、有关配置标准、单位各类资金来源情况和本部门资产使用情况, 对各单位的资产购置事项进行审核。主管部门认为能通过调剂解决的资产配置, 按资产调剂程序办理;主管部门认为确实需要购置的, 同意所属单位将购置计划列入部门预算, 送县财政局审批。财政局根据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 行资股、预算股等相关业务股室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需求、资产存量、配置标准、资金来源等因素, 审核部门的资产配置计划, 研究提出增量资产配置审核意见。凡能通过调剂的资产配置, 按调剂程序办理。确需购置的资产配置, 预算股根据单位财力情况列入单位部门预算。不同意列入新增资产配置计划的资产事项不得安排资金, 没有资金安排的购置事项原则上不列入增量资产计划。各行政事业单位提出购置申请, 填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计划申报申批表》报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财政部门。县财政局行资股根据年度批复的资产购置计划进行审核, 并将购置申请和审核意见送相关业务股室, 相关业务股室审签后, 报局领导审批, 审批后纳入政府采购。经过财政审批的资产购置计划必须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购置。未经批准购置资产或应进行而未进行政府采购的购置行为, 财政国库收付机构不予办理购置资金拨付手续。真正做到配置有标准、有范围, 购置有计划、有程序。将行政事业单位购置资产纳入政府采购制度管理, 有效降低资产采购成本。

四、严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使用

行政事业单位有偿使用国有资产, 单位提出申请报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财政部门。县财政局根据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进行审查, 报局领导审批, 确定招租方式:具体分为一般招租、公开竞价招租方式两种。一般招租方式是出租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租金在2万元以下, 公开竞价招租方式是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租金在2万元以上。制定统一招租程序及方案, 制定统一的合同文本、确定底价。组织公开竞价招租或委托中介机构投标竞价, 中标确认、合同鉴证。出租经营收入全额缴入国库, 实行“收支两条线”, 纳入预算管理。收入缴入国有资产收益财政专户, 支出由单位申请, 送财政部门审核审批后, 单位按规定用于事业发展。建立资产出租审批制度, 并对租金收入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金使用率, 有效增长了政府非税收入。

五、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填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审批表》, 经主管部门审查核实后报县财政局行资股。经县财政局对口业务股室审签后, 对单项资产金额在30万元以下的资产处置由县财政局审批;30万元以上的资产由县财政局审核后, 报县政府审批。审批后必须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 单位的不动产和其他固定资产及单个资产原值在5万元以上的资产评估, 报县财政局核准;原值在5万元以下的单个资产及批量资产 (含低值易耗品) 的评估, 报县财政局备案。经批准的资产处置由财政局实行竞价、招标或拍卖等形式进行公开处置。资产处置收入和残值收入均属国家所有, 按照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 收入上缴国库国有资产收益专户, 纳入财政预算。支出按部门预算程序, 审核审批后用于缴入单位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规范国有资产处置管理行为, 有效遏制国有资产流失, 确保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

六、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包括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经济实体上缴收入、对外投资收入、广告经营收入、特许经营权收入、资产处置收入、其他收入等。财政局行资股具体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收与使用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具体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工作。行资股负责专用票据的统一领用、统一保管、统一发放、使用核销等日常管理工作。县财政局行资股和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对专用票据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统一使用“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专用票据”, 不得使用其它任何票据, 一经查处收入全额收缴。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时在财政局行资股代开或领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专用票据。向征收对象收款并将资金及时全额缴入国库国有资产收益财政专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及资产处置收入, 实行收支两条线, 纳入预算管理, 收入全额缴入国库国有资产收益专户。在按照湖北省政府第233号令规定缴纳“非转经”资产占用费后的资产收益, 其所有权、使用权不变, 主要用于本单位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有关事业发展支出。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缴入的资产收益时, 由单位上报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事业发展项目、资金支出计划, 报财政部门审核审批后, 由国库从资产收益专户中拨付给单位或项目用款单位。

七、强化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产权交易、产权登记、产权纠纷调处。县财政局行资股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申请和相关资料, 会同相关业务股室, 根据财政部第35号、36号令和《郧西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办理。资产清查、清产核资、资产统计报表、资产信息管理。根据省市要求和县政府安排, 县财政局行资股会同相关股室适时开展资产清查、清产核资、资产统计报表、资产信息管理。对各单位资产清查情况及资产统计报表, 行资股应及时报相关业务股室, 作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和编制部门预算的参考依据, 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监督管理。县财政局行资股会同相关对口业务股室根据财政部第35号、36号令和《郧西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郧西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试行) 》、《郧西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等暂行办法》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发现有违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 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处理。

档案存档期限管理程序 篇5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本实验室基本建设和资质认定、监督评审、扩项新增项目等涉及的各种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文件等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等内容。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它是鉴定档案保存价值和确定档案管理期限的依据和标准。2.类型

A标准的档案保管期限表;B专门的档案保管期限表;C同系统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D同类型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E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以上各类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标准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对其他几种保管期限表具有指导意义;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又必须以标准的和上级机关颁发的各种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所规定的保管期限表为依据。各种类型的档案保管期限表不能缩短标准档案保管期限表所规定的保管期限,但可延长保管期限。这种相互制约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体现,它有利于妥善地制订有关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和实际确定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

3.保管期限的划分

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永久保存,就是无限期地尽可能长远地保存下去。长期保存,一般是指档案须保存十六年至五十年左右;短期保存,一般是指十五年以下。后两者称为定期保存。定期保存的计算方法,一般是从文件产生后的第二年起计算,有些特殊文件和专门文件可以从其失效、结案后算起。所有确定为定期保存的档案,到保管期满后还须复查一次,如发现有继续需要保存的,仍应保存下去,有的延长保管期限,有的转为永久保存。4.实验室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4.2质量手册 长期 4.3程序文件 长期 4.4作业指导书 长期 4.5质量记录保存期5年 短期 4.6设备管理记录保存至设备报废后3年 短期 4.7一般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保存期为3年 短期 4.8食品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保存期为5年特殊情况适当延期 短期 4.9各项规章制度

长期

2011-12-09发布

2012-03-01实施

项目质量管理程序之我见 篇6

关键词: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5-0078-02

1施工项目的主要环节

要想做好一个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首先要选好项目经理。在选定项目经理时,企业管理层必须与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目标责任书(即定目标、定任务、定利润、定时间、定奖金),要让项目经理有一定的自主权,从而能更好地调动项目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项目班子由项目经理组建,项目部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组成,是项目部的中坚力量,也是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线工作者,项目经理组建项目部时,企业管理层一定要重视,一定要选好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的选配一定坚持竞争上岗的原则。

2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目标为主要指标,以实现最高利润为宗旨。以项目经理目标责任书为基础,对项目质量管理进行有效的计划、实施、监督和控制,合理安排、统筹安排,保证施工生产的一致性、可协调性,以实现项目质量管理和为公司赢得最大利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间、所控制的成本预算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计划、组织、监督和控制,由于一个项目的多层性、复杂性和可变性。因此,质量管理必须有一个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要从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质量跟踪,要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

3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3.1对设计单位的控制

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与水平,是直接通过设计使其具体化、程序化,并以此为设计依据,设计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成本。在设计初始阶段,应先对工程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案进行审核、对比,是否符合工程项目的总体要求,能否达到项目的质量标准;在技术设计阶段,应对专业设计的预定质量标准的要求进行审核;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此阶段是整个工程的重点环节,也是设计质量控制的重点,设计单位应对整个工程进行整体布置,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同时精确把握设计系数的取值范围以降低工程成本,对设计质量要求要进行严密细致的计算,尽量减少设计变更。

3.2对施工单位的控制

第一,一个完整的施工合同,是保證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是约束甲乙双方相互信任的重要手段。施工单位是经过正常的招投标而取得的工程的建设任务,首先,要审查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是否健全,人员配备是否合理,安全员、质检员及特殊工种人员是否有相关的证件;其次,是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检验工程材料的各种设备,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的质量验收要求,能否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一个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基础,是防止质量事故发生的有力保障。

第二,要做到事前控制。一是人的控制,他们必须有一个责任心强的理念,坚持原则,熟悉业务。能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可预见能力。在人的使用方面。因工程施工与其他行业相比机械化程度低,主要还得靠人工来操作完成。人的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尤其对细部、隐蔽复杂的施工程序(如标高的控制、预埋件、地脚及轨道螺栓、正负误差的规定等),更要有懂业务、操作熟练的工人去完成;二是材料的控制。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进行选购,工程的承包性质应选择包工不包料的方式,这样可以省去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的事情发生,同时也可以保证材料的质量,材料应由建设单位采购。选购材料一定要把握以下原则:即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出厂合格证。对证件不全和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坚决不予采购。

第三,要做到动态控制。即,事前预防、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的原则,严把质量验收关,严格检查隐蔽工程的施工程序和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各单项工程必须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施工单位质检员要切实履行自检程序,不能只是为了工程进度而不管工程质量,要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认真负责对待自检程序;合格后,再由建设单位专职质检员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施工单位填写报验表。报监理工程师,然后由专职监理工程师现场进行最终验收。监理工程师如发现质量问题时,不能口头向施工单位提出,要有书面通知单,待施工单位处理后,监理还应进行复检,严把工程质量关。

档案管理程序 篇7

“程”,本义是称量谷物,后做度量衡。在《孟子•滕文公》中“长幼有序”,“序”字当次序、秩序之用;《美猴王》中“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序”字当按次序排列之用。可见“程序”一词的含义在古汉语中已经展现出来:即指事件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展,一种按规章办事,以达到过程的公正、公平。在现代程序是指在整个的社会生产生活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结果,人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过程,以达到最终目标。它是为了达到目标的一种途径方式,简言之,即经过安排的事情的发展的流程。什么是程序化管理呢?“重复出现的活动一般均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可以建立一套处理这类活动的程序,以便当它们重复出现时,不必再重复作出决策。”[1]在现代社会,人事管理不仅要追求办事结果的正当性,也要追求产生结果的过程的合理性,即人事管理要做到程序的正当合理性。

(一)程序化管理的必要性

根据管理对象的特点,对整个管理活动的流程、设计、方式以及规定的时间做出一定的要求,通过这种程序性的设计,来达到程序性管理的要求。程序化管理是现代企业深度发展的必要,它的必要性体现在:

规范组织行为。组织活动有了一定的程序,管理人员按照程序规章办事,整个组织活动都能够有序进展,提升组织的整体效益,实现组织实践活动。以公务员录用程序为例,经过发布职位空缺、进行统一报名、资格审查、考试到体检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以最优的方式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通过这种竞争择优的方式,不仅为政府选拔出最合适的人员,而且招收的高素质人员也更易于开展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中更好地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为组织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员工的行为准绳。通过组织活动中的程序化,员工按流程办事,减少了中间过程的重复性,也避免了工作中的推诿责任等现象的出现。在组织的整体活动中,员工按照程序进展,不仅能够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也减少了事事请示上级的繁琐过程,以及所造成的重复下达命令或指示,使上级从日常繁琐事务中解脱以便于去处理一些重大的决策。有了一定的工作程序,可以使员工清晰地认识自己在整个组织中地位,以便更好地激励自己。

(二)程序化管理的价值意义

以选举为例,来探讨程序化管理的价值以及作用。选举,看似是自由的权力的行使过程,但这一过程并非能够自动实现其目标结果。选举是现代政治统治必不可少的途径,也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功能手段,政府在寻找如何实现民主,公民在找寻如何来发表民意的途径,选举的出现有助于政治统治的高效,人民意愿的传达,可见选举的重要性。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形式,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需要相关的制度加以明确。如在投票上,有人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投票,有人忘记了投票的日期,有人的投票权需要去查看,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精密的流程的设计。因此,看似简单的选举过程,需要对其形成制定一系列考虑到各种情况的周全方案。

程序化管理的价值意义体现在保障了人事管理程序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再以公务员招录程序为例,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招录考试,通过一个完整的链条连接整个招考过程,保证了考试流程的顺利、高效性,也为用人单位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拔出符合职位要求的人员。而另一方面,通过程序化的管理也保障了人事管理实践的一致性,确保整个管理的公正、公平性。

二、公务员录用程序

就世界范围内的公务员录用来看,基本都秉承着公开、透明的原则,通过考试竞争选拔优秀的人员,实现了公平、公正以及平等对待的基本理念。“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录用的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包括:公务员应具备的条件、录用的基本程序以及录用的基本条件。”[2]第一,一般公务员考试机构发布职位空缺公告,使社会人员对考试拥有基本的了解,也确保了考试的公平公开性;第二,政府人事部门就考试时间地点、考试的流程等发布具体的考试公告,为报考人员提供参考的标准,确定是否报名;第三,考试机关确定命题,用人单位做好组织报名的工作;第四,主考机关以及用人单位对报名的人员进行审查,合格者才会进入下一轮的考试流程;第五,考试分为笔试以及面试两部分,通过笔试者可进入下一轮的面试环节;第六,通过笔试和面试的表现对报考人员进行综合测评,以此优胜劣汰;第七,最后进行人员的录取,选取最合适的人员,向政府人事部门进行汇报。严格地按照这种规范程序进行人员的选拔,对于以往那种靠人情办事等走后门的现象的滋生起到了抑制作用,利于选拔出适用的人员,壮大公务人员的队伍,保证公务员队伍的公平、公正、廉洁、高效。

三、公务员录用程序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项好的制度的出现,在带来积极效应的背后也必定存在着一定的消极效应。公务员录用程序制度的出现,完善了公务员队伍的公平、公正,保证了选拔人员的高效以及适才适用的原则,但由于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产生并不像西方文官制度拥有很长的历史,能够在发展历程中进行不断优化和改善,因此,我国公务员考试整个录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报考条件的歧视性限制

在公务员的报考条件中,经常可见一些专业的限制,而这些专业基本都是当下的热门专业。歧视冷门的专业、片面强调专业对口的报考限制,导致了这些冷门专业中人才的流失,不利于人才的选拔。除了专业的限制以外,还包括地域的歧视,这种地域歧视性的限制一般是指在招录本地公务员时,只接收本地或者外地就学的本地生源,拒绝外地报考者报考,缺失一定的公平性。由于这种地域性的限制,会加重资源分布不均等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这些歧视性的限制都是表面性的,还有些隐性上的限制,像性别、年龄、外貌以及婚姻状况都成为一些新型的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条件之所以称之为隐性,是因为不会加之在招录条件内的,而是由用人单位自行规范的条件。这些限制比公开限制更可恶,因为它们使报考者丧失了维权的基本证据。隐性条件发展到极端就是以人画图。所谓以人画图,就是根据特定的人来进行规定招考的条件,比如要招录的某人,他年龄29,经济学专业,未婚,因此就会把条件设定为30以下,经济学专业,未婚,这样就会使竞争大大削弱。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制止,长此以往公务员招录考试会失去其公平性、公正性。

(二)考试的形式、内容单一

我国公务员录用程序包括笔试、面试、考核以及体检。根据分数的高低,由用人单位择优录用。这种考试程序有益于保证优胜劣汰,促进公务员队伍的发展。这种考试模式在运行的初期起着积极的效应,但是随着不断的发展,这种单一的考试模式会带来一定的弊端,因为用人单位选择上来的人员都是通过这种单一形式的考试,会出现用人单位与考录机关产生矛盾,通过单一的考试形式选拔上来的人员,不一定适合用人单位拟用职位的需求,造成用人单位选拔不到更全面的人员,以及一种人才的浪费。再有,笔试的内容单一,对于一些需要专业技术的职位来讲,这种综合类的考试就不能达到选拔最优人员的效果。

(三)公务员考录过程的不规范

公务员考试的招考都是两轮考试制度,一是统考,二是进行面试。在第一轮公共科目考试后才有资格进入第二轮的面试环节。在面试过程中由招考部门对考生的专业方面进行考试,专业考试是由用人单位负责的,因此缺乏人事部门的监管,缺乏一定的公开性,未免会出现一定的漏洞与腐败的现象。再有,“考试不分层次与级别,这样很难选拔适合岗位的合适人才”。[3]比如包括一般的职员与报考主任级别的人员,在招考过程中使用同一套试卷,对于主任级别的考生要比报考一般的办事人员的要求更高,同样的试卷无法考评出他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素质。因此,这种不分层次与级别的考试是不规范的。

四、如何加强和完善公务员录用程序化管理

西方文官制度拥有很长的历史,可以在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地改革、发展,找到适合国情以及国家发展状况的新模式。我国公务员考录程序化管理应该借鉴西方的文官制度的长处,结合自身国情,创建发展适合我国的健全的公务员考录程序。

(一)明确程序制定的基本原则,完善公务员制度程序建设

公务员录用程序化管理,首先要明确整个流程制定的基本原则。建设的过程要确保程序越简单越好,以降低成本、节约时间并且能达到最大的效率为准。程序的建设要使各个部门各尽其职、相互帮助,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公务员制度程序建设是行政程序的一部分,因此要完善公务员制度程序建设,需遵循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公开原则、参与原则、顺序原则以及效率原则”。[4]行政程序基本原则不仅规范行政主体的行为,也规范行政相对人以及程序参与者的行为,确保整个程序的合法合理性,一定的强制性以及灵活性。

(二)完善监督制约,发挥程序的监控作用

“这种监控包括对行使公务员管理权力者的监控,也包括权利行使的事后监控。”[5]“例如,行政程序没有规定监督程序如何启动,按照组织法的规定,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但法律没有具体规定程序由谁启动,通过何种方式启动,因此造成了不合法的行政规章很少被人大撤销的不正常现象。”[5]因此,要对程序的监督作用加以完善,明确监督作用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以及事后监督,不要等到事情发生后再去行事其监督,要加强完善事前与事中的程序监控。

(三)增强公务员自身的程序制约意识

通过程序化的管理,使公务员按程序办事,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减少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公务员自身也要有这种程序的制约意识,通过组织的培训等活动,把遵守程序作为公务员素质的综合考察,进而认识到程序意识的重要性,把遵守程序作为工作中的行为准则。有了一定的工作程序,可以使员工清晰地认识自己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以便更好地激励自己。

本文通过对程序化相关理论的介绍,进一步介绍公务员录用程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公务员考录程序化管理应该汲取西方的文官制度的可取之处,并结合我国国情,创建发展适合我国的健全的公务员考录程序,保障公务员录用程序的公平、公正。

摘要:无形的工作通过逻辑进行管理,有形的工作则通过程序进行管理,因此管理程序化是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之一。程序是追求公平、公正、正义以及效率的手段,程序化是人事管理部门在法治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公务员录用程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公务员录用程序建设,保障公务员录用程序的公平、公正。

关键词:程序化,公务员,效率

参考文献

[1]韩强.程序民主伦[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2.

[2]昊飞.终极追求:报考公务员[J]社会广角,2009(01).

[3]丁艺,张沛.浅析当前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问题及对策[J].天府新论,2007.

[4]郭欣.论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2.

我国档案程序立法理念探讨 篇8

如今, 我国各项事业都在飞速发展, 要想使档案事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就要求相关负责人更新思维, 树立程序立法的档案立法理念, 扫除档案事业发展中的各项障碍。档案程序立法理念要求树立档案实体法和档案程序法并重的思想, 并对档案立法本身的程序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相应的规范。档案实体法主要指以规定和确认档案工作中相关权利、义务及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档案程序法主要指以规定档案工作中权力的实施、权利的实现以及责任和义务的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一、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立法倾向的渊源

1. 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是造成“重实体、轻程序”立法倾向的历史原因。

诸法合体是我国古代法治的重要特点, 程序法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我国古代也有不少关于法律程序的相关规定, 如《礼记·五制》中关于殷代有关诉讼审判程序的描述, 秦汉法律、唐代法律以及《宋刑统》、《明律》、《清律》中关于诉讼程序方面的规定等, 但在一个君权至上的封建国家, 制定这样的法律程序并非为了维护民众的权利, 而是为了维护以君权为核心的国家权力。一方面, 自汉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后, 儒家思想逐渐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其倡导的“礼”成了人们的基本行为准则, 这对程序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 儒家所倡导的“父子相隐”、“德主刑辅”、“先德后刑”等观念, 主张礼法结合, 以道德教化为主要手段来平息社会纷争, 并期望以此达到一种“无讼”的社会境界。这种无讼的传统法律观念严重阻碍了我国程序法的发展。另一方面, 在我国封建社会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 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与普通老百姓之间的权力分配极不平衡。统治阶级制定了包括诉讼程序在内的一系列法律规章, 只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力和统治地位, 而不是为了维护司法的公正或广大民众的权利。正因如此, 他们虽然制定了完备的诉讼程序法律, 却极力宣扬“无讼”观念, 并刻意营造无讼的社会环境, 从而削弱社会权力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这就逐渐淡化了人们的程序立法意识, 并最终导致重实体轻程序的立法理念的形成。

2.“程序工具主义”是加重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立法倾向的重要因素。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中对程序法的解释是:“凡规定实现实体法有关诉讼手续的法律为程序法, 又称诉讼法, 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学辞典》对其的解释为:“程序法亦称‘审判法’、‘诉讼法’、‘手续法’、‘助法’、‘实体法’的对称。”由此可见, 我国法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把程序看作实体的附属的倾向。这种把程序看作实体内容的实现手段和工具的思路, 在某种意义上说即“程序工具主义”。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 人们会逐渐淡化程序法而仅注重实体法, 甚至会在司法领域出现“只要案子没办错, 程序是否合法无所谓”的错误观念。程序工具主义观念的蔓延以及人们对该观念的逐渐认同, 会使“重实体、轻程序”的立法理念在我国司法界得到进一步加强。

3. 计划经济模式的残留是“重实体、轻程序”立法倾向的又一影响因素。

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经济与政治、生产组织与国家政权的一元化, 政府掌握了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近乎无限的权力, 行政权力、长官意志不仅可以逾越法律, 甚至可以藉行政法的形式大行其道。计划经济条件下奉行的是权力本位, 而不重视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的相关法律程序。《档案法》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 后来虽经修改, 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残余影响。

二、“重实体、轻程序”立法理念在档案立法中的体现

1. 在《档案法》中的体现。

《档案法》共六章二十七条, 其中实体规定与程序规定的比重悬殊。在这二十七项条款中, 大部分是关于解决档案行政管理的实体问题, 如档案工作机构的权限和职责, 档案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 档案管理行为的条件和标准等, 这类条款占到了全部条款的95%左右。而与实体规定相比, 相应的程序规定很少, 且一般都需要通过实施办法或其他配套地方法规来实现。这样的条款安排是不科学的, 也有失偏颇, 恰恰反映出我国档案立法中“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相比较而言, 美国、法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档案立法中就比较注重相应的程序规定, 其程序规定在档案法中占有相当比例, 且在作出某些实体规定的同时往往也对相应的管理行为的程序加以规范, 对管理行为的方式、步骤、时限、管理机关的程序义务、管理相对人的程序权利等问题都有相应规定。虽然这种差异是由不同国家的立法传统、具体国情等因素的不同而共同造成的, 但我国司法界应该客观认识我国法律在程序法方面的缺陷, 正确认识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 并在今后给予程序立法足够的重视。

2. 在地方档案法规中的体现。

《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出台后,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都陆续颁布了相应的地方档案法规, 以便对各地的具体档案事务进行指导和规范, 从而促进各地档案事业的发展。在地方档案法规中也存在着程序规定不足、缺乏可操作性的缺陷, 这无疑阻碍了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步伐。黑龙江大学的刘迎红在其《我国地方档案法规建设研究综述》一文中指出, 我国地方档案法规的条文内容规定偏原则性, 可操作性不强, 并总结了我国地方档案法规建设方面存在的几种倾向, 其中之一就是“重立法, 轻实施, 进而具体表现为重法规实体规定, 轻程序规定”。此外, 吴化、谭必勇以及耿俊在其《我国档案立法状况调查分析》一文中也提到了这一问题, 指出“在各地方法律法规中, 只有10个档案程序法规, 如《江苏省档案局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 (苏档发[2005]3号) 等。今后, 档案立法程序法、档案行政程序法、档案违法监督程序法等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档案法规中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由此可见一斑, 加强档案程序立法应该引起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三、树立档案程序立法理念的重要意义

1. 使档案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要求经济活动以市场为中心, 强调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在实体法中, 对行政相对人的规定往往仅限于义务, 权利规定则较欠缺;与之相反, 对于行政主体的权利则缺乏限制。档案法中也存在相似的问题, 其对行政主体权利的界定很清晰, 对其义务的界定则很模糊, 同时对行政相对人的义务规定居多而权利规定较少。因此, 只有树立程序立法理念, 加强档案程序立法, 才能通过对行政主体程序性的义务规定来增加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从而提高档案行政相对人的地位, 进而实现双方地位的平等以及权利、义务的均衡。

2. 更好地促进依法治档工作。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 随后, 1999年全国人大第九届常委会上又通过了相应的宪法修正案, 标志着我国已经通过根本法的形式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国家的政治纲领, 要求国家各项事业都要充分体现和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依法治档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完备而科学的档案法是开展档案执法活动的首要前提;完善的档案程序法有助于实体法的实施, 能提高档案执法的效率, 并促进执法的良好效果。在档案立法实践中贯彻程序立法理念, 可以有效地改变我国程序立法不足的现状, 促进实体法和程序法协调发展, 从而有助于构建一个科学的档案法规体系, 推动依法治档工作。

3. 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

肉牛母牛的饲养管理程序 篇9

1.肉牛育成母牛性成熟在8~12月龄, 初配应在18~24月龄, 具体依据品种早熟晚熟来确定, 体重达到300~400千克可配种, 过早会妨碍母牛生长发育, 造成母牛个体偏小, 过晚会降低母牛生产性能, 增加生产成本。

2.母牛发情表现:神经兴奋, 生殖道黏膜充血, 水肿, 流黏液, 接受公牛爬跨;卵巢上卵泡发育、膨大, 表面紧涨, 有一触即破之感。

3.选用优质肉牛冻精配种, 适时输精。上午发情, 下午配一次, 第二天上午再配一次;下午发情第二天早晨输精, 下午再输一次。

4.牛的发情周期为21天, 不分季节, 一般春秋配种较多, 产后70天母牛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的要及时检查, 有病的要进行治疗, 瘦弱的要加强饲养管理。

二、分娩

1.母牛妊娠期为285天, 产犊前后的15天为围产期, 对母牛及胎儿、犊牛的健康非常重要, 生理变化大, 母牛发病率高。

2.产前1~2周母牛进产房, 舍内要敞亮、清洁、温暖、干燥、安静。消毒用来苏水、火碱水或石灰乳, 厚垫草, 饲喂青干草, 苜蓿草, 加喂少许精料, 产前3天给盐水麸皮粥 (100克盐、2千克麸皮、15~20千克温水煮粥) 。

3.生理变化。当母牛乳房膨大, 乳头能挤出奶时, 1~2天即可产犊, 阴门流出分泌物、肿胀, 臂部塌陷, 站立不安, 频频排粪尿。

4.接产助产。胎泡露出后10~20分钟破水, 将羊水接下给母牛喝, 促胎衣排出。当犊牛两腿出来时可及时助产, 随其努责扶助一把将犊牛拉出, 不能过猛。

三、育犊

1.犊牛哺乳期6个月, 6月龄前为犊牛, 犊牛主要以母乳为营养来源, 母牛养好, 犊牛发育就好。

2.早喂初乳。让犊牛生后1~1.5小时内吃到初乳, 第一次吃奶量1.5~2.0千克, 以后按体重1/5~1/6喂量, 日喂2~3次, 奶温35~38℃。初乳喂4~7天。

3.适时补青粗饲料和精料。犊牛15~20天开始补精料, 肉牛一般都随母牛哺乳。3个月前的母牛泌乳量够犊牛吃, 以后逐渐下降, 大型肉牛日增重700~800克, 小型日增600~700克。达不到可对母牛和犊牛补料, 一般肉牛喂乳期5~6个月龄, 一月龄日采食250~500克, 2月龄500~1 000克, 3~4月龄1.25~2千克, 5~6月龄2~2.5千克。

四、育成牛饲养

1.7~18月龄为育成牛, 怀孕后到产犊前为生长母牛。8~12月龄骨肉齐长, 发育最快, 日增重可达700~800克, 采食量占体重的2.5%, 精粗比45∶55, 12月龄以后精粗比20∶80。

2.育成母牛要保持7~8成膘, 日喂混合料2~3千克, 喂量根据膘情定, 膘差多喂点, 但不能过肥, 过肥影响发情配种, 易难产, 生产中普遍是过瘦, 发育受阻, 必须坚持补料。

3.育成母牛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的1.3%, 350~400千克的牛日补精料1.5~2千克。

五、妊娠母牛的饲养

1.妊娠前期胎儿很小, 可不必增加料量, 但要保证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的全价性, 后期 (产前的3个月) 犊牛增重占出生时的70%~80%, 要以优质青粗饲料为主, 考虑母牛维持、运动以及产后泌乳的营养需要, 多给蛋白含量高的饲料, 母牛分娩前至少增重45~70千克, 才能保证产后正常泌乳与发情。

2.舍饲的母牛以玉米秸为主时, 可搭配1/3豆科牧草, 日喂精料1~2千克, 前粗后精, 待牛吃半饱后粗料拌入部分精料以诱食, 饮水温度不低于10℃, 防喂冰冻、发霉饲料, 防止牛犊挤撞, 要有充足的运动。

3.以放牧为主时, 根据草场长势来确定是否补料, 青草季节不补料, 枯草期, 特别是怀孕最后2~3个月, 重点补料, 日补精料1千克左右。

六、哺乳母牛的饲养

1.母牛主要任务是多产奶, 供犊牛需要。每产1千克含乳脂率4%的奶给0.3~0.4千克精料。大型牛平均日产奶6~7千克, 产后2~3个月达到产奶高峰;本地牛平均日产奶2~4千克, 泌乳高峰产后1个月出现;西门塔尔牛平均日产奶10千克以上, 如营养不足, 会影响产奶和健康。

2.分娩3周后, 泌乳量迅速增加, 身体已恢复, 应增加精料喂量, 日粮粗蛋白10%左右。日补混合料2.5千克。早春放牧时, 正处枯草期, 除日补2千克精料还要补粗饲料。分娩3个月后产奶下降属妊娠早期, 粗料喂饱, 少给精料, 注意全价性, 但不能多喂, 饲喂过量易引起过肥影响泌乳和繁殖。

七、干奶母牛和空怀母牛的饲养

1.肉牛母牛产奶量低, 产期短, 2~3个月产奶期, 乳肉兼用牛, 如西门塔尔牛产奶期长, 产量高, 必须人工干奶, 保证50~60天的干奶期, 促使体况和乳腺的恢复。

2.干奶方法。停喂青绿饲料, 控制饮水, 加强运动, 减少挤奶次数, 减精料。一般5~7天停奶, 最后把奶挤净, 乳头管内注入干奶软膏, 10天后乳房已萎缩, 然后按妊娠母牛的饲养方法进行饲养。

3.空怀母牛的饲养主要是提高受配率和受胎率。充分利用粗饲料降低成本, 使母牛在配种前能保持中上等膘, 过瘦过肥都影响繁殖, 造成卵泡不发育 (发育不良) , 配不上种。

4.一般母牛产后1~3个情期, 发情排卵是正常的, 随犊牛增重消耗多, 如不及时补饲就会造成母牛空怀, 恢复营养大多能自愈, 如还不发情, 应查找原因, 进行治疗。

八、肉牛饲料配方 (见表1)

谈程序化设备管理 篇10

设备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做好设备管理工作而制定的相关约定, 任何一个生产企业都有设备管理制度。但是, 几乎所有企业领导都为制度得不到认真执行和落实而犯愁, 真正能够全面贯彻落实管理制度的企业微乎其微。究其原因, 一是因为制度复杂、条款较多, 靠人工翻阅逐项落实不但繁琐, 而且效率不高, 起不到及时管控作用;二是因为制度不完善或不切合实际并且得不到及时发现和修正而成为摆设;三是没有一个规范的、实事求是的制度监控程序。比如发生设备故障由谁提出考核、依据什么考核都很随意, 越级考核、跨专业考核和跨部门考核都已习以为常, 员工的运气取决于领导的情绪, 制度失去了约束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那就是构建企业设备管理制度数据库和计算机管理制度快速检索与考评系统, 执行程序化设备管理。这样一来, 严谨科学的计算机管控程序不但使得管理制度对企业所有员工真正起到监督和约束控制作用, 而且快速高效的制度检索手段使得员工行为能够及时得到评价, 使得不完善和不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条款也能够及时得到修订。

二、设备程序化管理的实施过程

“程序化设备管理”是指以求实、严谨、公平、客观的管理程序检查、落实和评价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结果。实施程序化设备管理有两个要素:一是管理活动应遵守的设备管理制度;二是落实设备管理制度的评价程序。设备管理制度要切合实际需要, 符合技术要求, 条款规定明确, 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兼顾一定的先进性, 评价执行结果不能模棱两可, 要有量化标准。任何管理活动都要有始有终形成闭环, 设备管理制度的评价程序就是针对企业员工所从事的设备活动行为是否符合管理制度要求而进行检查、落实和评价。没有管理制度评价程序而实施程序化设备管理是不可能的, 设备管理制度也将失去管控作用。如图1所示。程序化设备管理包括制度建设、制度监控和业绩考评3个主要过程。

1. 制度建设

制度泛指管理办法、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和作业技术标准等。建立制度相当于给企业立法, 比如设备前期管理办法、设备事故管理规定、备品备件管理制度、设备点巡检制度、设备检修规程、设备使用规程、设备维护规程和设备检修标准等都是企业设备管理要遵守的制度。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制度和修改制度两方面内容。负责设备管理制度建设的部门或岗位要熟悉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设备管理业务流程, 其主要职能是根据企业管理需要组织编写、修改、补充和审批发布企业设备管理制度。制度的具体编写由制度所适用的业务主管部门起草, 由制度所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审核会签, 最后由制度建设部门或终审领导审批后发布。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多的情况是, 管理制度将根据管理的变化而不断修订或补充, 使其随时都能够切合实际需要。管理制度的修订或补充条件是:当管理中发生的行为没有任何制度条款可依据时, 或者说当任何管理条款都不能够对所发生的行为进行准确的评价时, 就需要对制度进行修订或补充。制度建设部门终审的主要目的是审查管理制度是否与上级或其他有关制度相抵触或重复, 必要时委托专家进行审核。

2. 制度监控

制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对制度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负责设备制度监控的部门或岗位要熟悉企业管理制度, 熟悉企业环境、业务流程及设备管理业务, 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监督落实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或立功褒奖行为, 并向业绩考评部门提出奖惩请求。制度监控不仅仅是制度监控部门的事, 企业任何人都有权提出请求制度监控部门调查落实某种行为的奖惩意见。比如, 设备操作工人及时发现了设备故障隐患并按程序向设备检修人员做了汇报, 然而由于检修人员工作拖拉造成设备事故发生, 这时, 设备操作工人就有权请求监控部门调查落实和追究设备检修人员的责任。

3. 业绩考评

业绩考评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在制度贯彻执行中发生的立功或违规行为, 计算立功或违规行为所发生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损失, 检索适用的奖惩制度条款, 按照制度兑现褒奖或惩罚。检索结果有3种可能, 一是超额完成了管理定额, 或者在本职工作范围之外为企业做出了贡献, 予以褒奖;二是违规操作给企业造成损失, 予以惩罚;三是所发生的行为活动属于本职工作份内的事, 不予奖惩。无论考评结果如何都要将结果在规定的范围内予以公布, 接受监督。

三、计算机检索管理制度的几种方法

在进行业绩考评时, 由于管理制度比较多、比较复杂, 如何准确快速地确定员工行为所适用的奖惩制度条款, 靠人工落实是很困难的, 这将关系到程序化设备管理的成败与否。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库检索技术, 采取以下检索方法可以协助人们迅速落实兑现奖惩制度。

1. 分类检索法

把管理制度按树状结构进行分类。分类检索法是指对提出来的奖惩行为, 从大类到小类逐步检索, 直到从管理制度数据库中检索到所适用的具体处理条款。比如有人提出一项奖惩行为, 首先要确定是奖还是惩, 是惩则再细分属于哪一小类, 如点巡检责任、操作责任、设备检修责任等。分类检索法落实奖惩行为比较准确、客观, 但要做好制度分类比较困难。

2. 关键词检索法

把奖惩行为的事件原因、责任及经过、结果等信息输入计算机, 计算机则根据信息描述中的若干个关键词在管理制度数据库中检索出有关奖惩条款。比如对某次吊车机械设备故障进行考核, 则可依据关键词“吊车”、“机械”、“故障”进行检索从而检索到有关处理条款。关键词检索法的优点是检索全面, 但不精确, 需要人们根据计算机的检索结果和实际情况作进一步选择。

3. 分类与关键词综合检索法

分类与关键词综合检索法是指结合分类检索法和关键词检索法在管理制度数据库中进行综合检索的方法。比如先按关键词检索法进行检索, 缩小再次检索范围, 然后再在小范围内按照分类检索法进一步检索所提出的奖惩行为的适用条款。这种检索方法应用于大型集团公司可以明显提高检索效率。

4. 举报法

监控部门或举报人在举报奖惩行为的同时, 可以列举适合奖惩的法规条款, 业绩考评部门通过检索法规数据库进行核实, 如属实便可采纳。举报法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它的前提是将管理法规通过印刷成册及企业计算机局域网络公布于众, 如果对法规进行了修订或补充都要在生效前及时公布于众。举报法不但有利于企业每个员工自觉学习遵守企业管理制度, 而且还可以体现管理制度的公平性, 对于举报人可以匿名也可以署名, 对于署名举报要有奖励制度, 否则举报法也不能很好地得到应用。

5. 自动监控法

实际中, 对于设备作业率或故障率这两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 由于人工统计口径不统一及人为因素干扰往往误差很大, 不但同类设备之间的设备作业率或故障率可比性不能令人信服, 而且即使同一台设备在不同时期的设备故障率都没有可比性。如果通过自动监测设备将设备的运转与停机信号自动采集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 这样再由计算机自动统计出来的设备作业率或故障率就非常准确可靠。自动监控法是指针对管理指标, 通过计算机网络自动采集汇总能反映某部门或某岗位管理指标完成情况的实时数据, 经过汇总统计再与管理定额进行对比和考核与评价。比如可以通过安装在设备上或能够反映设备状态的流量计、温度计、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等各种计量传感器、限位开关和光电开关等器件自动采集数据, 还可以通过类似备件出入库计算机开票系统自动采集备件收发存等管控数据。然后, 计算机自动将所采集的数据按考评要求汇总计算并与定额进行对比, 最后按照管理制度规定提出奖惩意见。自动监控法是与数据自动采集和数据自动统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具有客观公平、及时准确和无需人工干预等优点, 将对提高设备管理水平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第一炼钢厂根据厂规模和实际情况, 成立了由设备厂长、设备部部长及副部长组成的设备管理制度建设领导机构, 负责组织制定、修改、补充和审核、发布设备管理制度。在建立设备管理制度数据库之初, 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过去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简化、合并、量化和重新分类, 剔出重复的、过时的和互相矛盾的制度条款, 并根据变化后的管理需要补充新的管理条款, 成熟一项应用一项。先后将备件管理、故障管理、检修管理和设备点巡检管理、能源管理等方面管理制度纳入了设备管理制度数据库。在管理制度监控方面, 由设备部各专业主管负责管理并监控全厂设备在使用、维护、检修、点检与备件等作业与管理中的制度贯彻执行情况, 其中转炉煤气回收量、连铸机用水量和煤气、天然气使用量等管理指标在计算机企业办公局域网络上率先实现了实时自动采集和统计。

业绩考评由劳资部门专人负责。上至厂长, 下至操作工人的全厂所有员工, 如有与设备管理有关的奖惩意见都可以而且必须首先向设备部提出考评请求, 设备部主管调查落实事件的缘由、经过、结果和责任人等情况后向劳资部门提出奖惩要求, 劳资部门根据管理制度规定对设备部提交的奖惩事件提出具体经济奖惩意见, 经厂长签字同意后在奖金中兑现考评结果, 最后在厂内局域网上公布考评结果并归档备查。对于类似自动采集和统计的能源管理指标、备件消耗指标和库存指标等, 计算机会根据管理定额自动开出罚单或奖励意见。如果业绩考评人员发现管理制度有漏洞则及时向负责设备管理制度建设的领导机构反馈意见, 以便及时补充或修改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索赔及管理程序之简介 篇11

关键词:工程 索赔 管理 程序

0 引言

作为一家专业的道路桥梁施工企业,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常会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施工需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地向有关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且多数会被采用。如此情况下,不仅使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而且工程进度也明显加快,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起工程造价的增减,产生索赔问题。为做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能维护业主和承包商双方利益,我单位实事求是地分别向业主和保险公司提出各项索赔。经过诸多项目的索赔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现介绍如下:

1 工程索赔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及合同中的有关规定提出索赔意向书,意向书中包含索赔桩号或结构物名称、索赔事由和索赔依据、事件发生起算日期和估算损失。索赔意向书中无须附详细的计算资料和证明。这样,监理工程师通过意向书就可以把索赔事件的起因、地点及索赔数额有大致地了解。

索赔意向书递交监理工程师后,需经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必要时单位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现场负责人及现场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要一起到现场,核对与所报的资料是否一致。

索赔意向书送交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需及时收集相关的证明资料,即证据。收集的证据要确凿,理由要充分,所有工程费用和工期索赔应附有现场监理工程师认可的记录和计算资料及相关的证明材料。

2 索赔的具体操作步骤

2.1 索赔项目种类及起止日期计算方法

2.1.1 延期发出图纸引起的索赔 当接到中标通知书后28天之内,承包方有权得到免费由业主或其委托的监理单位提供的全部图纸、技术规范和其他技术资料,并且向承包方进行技术交底。如果在28天之内未收到监理工程师送达的图纸及其相关资料,作为承包方应依照合同提出索赔申请。接中标通知书后的第29天为索赔起算日,收到图纸及相关资料的日期为索赔结束日。

2.1.2 恶劣的气候条件导致的索赔 此类索赔分为工程损失索赔及工期索赔。业主一般对在建项目进行投保,故由恶劣天气影响造成的工程损失可向保险机构申请损失费用。在建项目未投保时,应根据合同条款及时投保,及时进行索赔。该类索赔计算方法:在恶劣气候条件开始影响的第一天为起算日,恶劣气候条件终止日为索赔结束日。

2.1.3 工程变更导致的索赔 分为工程施工项目已进行施工又进行变更、工程施工项目增加或局部尺寸、数量变化等。计算方法:项目部收到监理工程师工程变更指令或业主下达的变更图纸日期为起算日,变更工程完成日为索赔结束日。

2.1.4 以承包商之能力不可预见引起的索赔 由于在工程投标时图纸不全,部分项目承包商无法作准确计算,如地质情况,软基处理等,该类项目一般索赔工程数量增加或需重新投入新工艺、新设备等。计算方法:在承包商未预见的情况开始出现的第一天为起算日,终止日为索赔结束日。

2.1.5 由外部环境而引起的索赔:属业主原因,由于外部环境影响(如征地拆迁、用地的使用权等)而引起的索赔。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计划受到影响的第一天为起算日,经业主协调或外部环境影响自行消失日为索赔事件结束日。该类项目一般进行工期及工程机械停滞费用索赔。

2.2 同期记录,即证据的收集:

2.2.1 索赔意向书提交后,从索赔事件起算日起至索赔事件结束日止,认真做好同期记录,每天均需记录,且有现场监理工程师的签字;索赔事件造成现场损失时,还需做好现场照片、录像资料,并保证该资料的完整性,且粘贴打印说明后请监理工程师签字。否则在索赔时难以成为有利的证据。

2.2.2 同期记录的内容有 事件发生时及过程中现场实际状况,导致现场人员、设备的闲置清单;对工期的延误;对工程的损害程度;导致费用增加的项目及所用的人员、机械、材料数量及有效票据等。

2.3 详细情况报告 在索赔事件的进行过程中(每隔一星期,或更长时间,或视具体情况由监理工程师而定),项目部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索赔事件的阶段性详细情况报告,说明索赔事件目前的损失款额、影响程度及费用索赔的依据,同时将详细情况抄送、抄报相关单位。

2.4 最终索赔报告:

2.4.1 当索赔事件所造成的影响结束后,项目部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最终索赔详细报告,同时抄送、抄报相关单位。

2.4.2 最终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①项目部的正规文件。②索赔申请表:填写索赔项目、依据、证明文件、索赔金额和日期。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索赔项目一般包括工程变更引起费用、工期增加;由于地方关系影响,造成局部或部分地段停工等引起的机械、人员停滞,相应工期及费用增加等。索赔依据一般包括在建工程技术规范、施工图纸、工程承包协议、业主对单位施工进度计划的批复、业主下达的变更图纸、变更令及大型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的修改等。索赔证明文件包括业主下达的各项往来文件及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到的各项有利证据,此方面多数施工单位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只对存在的问题向上级主管单位进行口头汇报或只填写索赔意向书,而不注重证据的收集,故业主对很多本来对施工单位有利的索赔项目不进行最终的批复,导致索赔不成。索赔金额及工期的计算一般参照承包单位与业主签订合同中,包含的工程量清单、交通部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定额编制办法、机械台班单价,地方下达的定额补充编制办法及业主、总监下达的有关文件进行计算。③批复的索赔意向书。④编制说明:索赔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束的详细描述。⑤附件:与本项费用或工期索赔有关的各种往来文件,包括项目部发出的与工期和费用索赔有关的证明材料及详细计算资料等。

3 索赔的管理

由于索赔引起费用或工期增加,故往往会成为上级主管单位复查的对象,为真实、准确地反映索赔情况,项目部建立、健全了工程索赔台帐或档案。

索赔台帐中反映索赔发生的原因、索赔发生的时间,索赔意向书提交时间,索赔结束时间,索赔申请工期和金额,监理工程师审核结果,业主审批结果等内容。

对合同工期内发生的每笔索赔均及时登记,工程完工时就会形成一册完整的台帐,以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

4 索赔存在的误区

4.1 当索赔事件发生时,有的施工单位考虑与业主、监理单位的下一步合作,而不敢提出,即可以索赔而不敢索赔。

4.2 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对索赔工作意识不到位,对可提可不提的索赔往往不提出,即可以索赔而不提出索赔。

4.3 主管人员对技术规范文件及业主、监理、项目部的往来文件理解不深刻,对实际存在的索赔项目无充分理由,即能索赔而索赔不成。

4.4 只注重索赔意向的提出,不重视索赔过程中的证据收集,不能及时提交最终索赔报告,导致最终索赔不成。

5 结语

随着公路工程招、投标制度的不断完善,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的管理章程会进一步健全,索赔工作将逐步步入正常轨道。只有在充分理解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及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和各项往来文件的基础上,才能在索赔工作中做到有理、有据,才会有更多的索赔项目被受理或批复,从而使索赔成功,使单位获益。

参考文献:

[1]原驰主编.公路工程合同管理.

[2]廖正环主编.公路施工与管理.

FMC移动性管理程序 篇12

本文将在第一部分讨论FMC转移管理服务模式, 第二部分讨论如何通过将网络终端移动性与我们的解决方案融合, 来解决可伸缩性问题, 第三部分将讨论FMC移动性管理程序。最后, 得出结论, 并对未来工作提出展望。

1 FMC转移管理服务模式

云计算的基本应用原则是:终端用户无需关心服务是如何承载的, 服务供应商自然会为终端用户动态地获取所需的资源。不过, 为了不断从服务供应商那里得到服务, 终端用户需要为每一次使用付费。在服务过程中, 对大多数弹性的Web应用程序来说, 客户机和服务器的相对位置并不会影响用户体验的质量, 只要在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的端对端路径上提供足够的带宽, 就可以运行丰富的交互式应用程序。

在缺乏明确质量控制机制的网络环境下, 对容易流动的终端用户位置定位会显得很困难, 因此提升用户体验效果的唯一途径是让用户终端与服务器尽可能地接近。现在, 依靠先进的云计算技术, 通过云计算数据中心分发网络内容, 可以解决因终端用户流动而造成的大部分问题, 如延迟或抖动等这样的通信指标。另外, 如果网络末端能够获得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处理功能, 服务供应商将可以利用它极大的优化提升定位服务。

本文介绍了一项FMC (Follow-Me Cloud) 技术, 该技术可克服当前TCP/IP架构的移动性限制, 并能支持新型移动互联云计算应用程序。具体方法是:一方面提升网络终端的转发能力, 另一方面根据用户位置动态地提供网络服务。FMC技术的目标是保证客户端———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性能, 同时通过由终端应用程序生成的本地网络流量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精确控制。FMC架构是基于合作的网络运营商之间的一种协同FMC控制器。根据终端用户的移动模式, 利用FMC控制器修改数据包并转发的功能, FMC控制平台将决定网络服务是否需要转移, 或者何时何地需要转移。整个过程, 并不需要对终端系统进行任何新的配置, 只要让网络基础设施对用户进行透明的定位和服务就可以实现。

图1是简单的FMC转移管理服务模式应用案例。案例中, 用户最初在办公室或家庭办公环境下使用远程桌面应用程序, 访问一些专门的服务。接着, 用户开始外出, 在移动中通过智能手机上的某个应用程序继续访问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 智能手机通过不同的移动网络运营商连接到互联网。在终端网络附着点改变后, FMC可以决定是否触发转移服务到另外一个网络位置。比如, 最近的新网络附着地数据中心。如步骤3所示, 应用程序转移到新的数据中心, 并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同时, 减少了网络运营商的服务供应成本。

事实上, FMC是利用开放流 (Open Flow) [1]技术才得以实现。FMC利用了开放流对数据包的过滤和重写功能, 实现数据的无缝连接, 并利用开放流规则优化网络设备的配置, 因此, 可实现开放流技术的网络设备, 如交换机, 需要在网络中为FMC工作。不过, 仅仅在网络终端位置才需要这种能够实现开放流技术的网络设备。

2 相关研究现状

这种通过现代虚拟技术对随时移动的位置进行动态服务的想法, 早已出现了。例如, 在虚拟数据中心的动态转移虚拟机的多应用技术, 其内部网络基础设施被设计成一个大的独立IP子网。另一方面, 转移虚拟机要穿过某个独立IP子网边界并不是容易的事, 因为TCP/IP协议不支持灵活、流动的网络终端。不过, 可借助一组协作式代理服务器, 在数据中心环境使用开放流技术来解决网络移动性问题[2]。如图2-a所示, 这是一个完全由开放流交换机构成的网络, 这种开放流技术可以用于在不同IP子网之间进行虚拟机的转移[3]。

不过, 以上论述均未能解决在大规模网络中, 由应用程序产生的FMC控制系统的可伸缩性问题。至于其他一些方法, 如基于定位和标识符地址上的分离概念———定位器/标识符分离协议[4] (Lisp) , 定位器/识别器分流协议架构是使用“替代拓扑”结构去分配网络路由器之间的标识符/定位器 (ID/LOC) 映射信息。定位器/识别器分流协议本身并不提供流动性支持, 它只增加“移动扩展”功能。需要直接参与移动设备的标识符/定位器映射。

又比如, 移动IP和移动IPV6都能使终端移动化。但需要移动实体的直接参与。另一方面, 代理移动IP不需要通过终端来提供流动性, 而是将具备移动性感知技术的代理设备放入网络中。在任何情况下, 移动IP转发数据包通常依靠隧道或三角形路由, 这种方式比FMC解决方案的效率低得多。

3 FMC移动性管理程序

FMC使得TCP/IP网络内不同IP子网的终端实现了移动化, 它的实现环境既包括如数据中心似的封闭网络, 也包括跨地域的网络规模, 它能维护所有正在进行的网络通信的活跃度, 而不必对涉及的端点进行修改。而当前的TCP/IP网络体系, 一般使用单一地址去识别或定位网络设备, 因此网络无法支持本地流动。

FMC使用开放流交换器执行透明的分裂网络终端方式, 实践了分裂边缘网络标识符和定位器概念。图2显示了一个典型的应用程序场景, 有三个接入网络并且定义了名词来识别所有参与的网络设备。名称根据转移节点的不同来分配。应用FMC时, 移动节点可以从网络a切换到网络b进行访问, 而不必改变它的网络设置, 如IP地址、网关地址等。从网络角度来看, 移动节点根本没有意识到接入网络的地址发生了变化, 所以通信在使用过程中仍能保持正常, 并不会丢失任何TCP会话。任何一个相关节点, 比如任意一个与a或b不同的, 同时还接入了网络并与移动节点处于通信状态中的节点, 也不会意识到移动节点位置的改变。为了实现这种效果, FMC需要一个新的IP地址, 它归属于网络b, 并把它分配给移动节点作为“定位器”。移动节点原本的IP地址仍被其本身以及与其处于通信状态的其他节点所用, 因为它是作为“标识符”存在。对于任何转移的节点, FMC控制器存储都会存储标识符和定位器映射信息, 并以合理的开放流规则配置相关联的开放流交换器。FMC运行的结果是在穿过核心网络前, 每个数据包都定位到移动后的端点, 同时, 用定位器地址代替处理标识符地址。然后, 在数据包交付给移动节点之前, 定位器地址再次被标识符地址替代。移动节点发出的数据包源地址也同样执行一个这样类似的地址转换过程。因此, 在网络边缘的标识符地址是用来发送和接受数据包的, 而定位器地址则是应用于核心网络, 用于将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位置。边界设备像开放流交换器, 负责执行“标识符/定位符”和“定位符/标识符”之间的转换。

4 结论和展望

本文介绍了FMC技术, 这是一种在TCP/IP网络中为用户和服务器提供移动特性的技术, 一种在网络边缘使用可开放流设备的技术。在云计算技术里, 通过合理的距离定位, 互联网供应商可以利用互联网云数据中心为用户提供尽可能精准的本地化服务, 当然, 互联网供应商也可以从本地化服务产生的流量中获得极大利益。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FMC (Follow-Me Cloud) 技术, 该技术可克服当前TCP/IP架构的移动性限制, 并能支持新型移动互联云计算应用程序。这是一项基于协调互联网开放流交换动态配置的技术, 它允许终端用户所需服务在TCP/IP网络中自由迁移。

关键词:移动云计算,可伸缩性,开放流,网络管理

参考文献

[1]Openflow.http://www.Openflow.org/.

[2]Bifulco, R., Canonico, R., Ventre, G., and Manetti, V.Transparent migration of virtual infrastructures in large datacenters for cloudcomputing.In Computers and Communications (ISCC) , 2011 IEEE Symposium on (28 2011-july 1 2011) , PP179-184.

[3]Erickson, D., Gibb, G., Heller, B., Naous, J., Underhill, D., Appenzeller, G., Parulkar, G., Mc Keown, N., and Al., E.A demon stration ofvirtual machine mobility in an Openflow network.Proceedings of ACM SIGCOMM Demo (2008) , 513.

上一篇:奇异信号论文下一篇: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