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课的教学技巧

2024-10-08

新闻理论课的教学技巧(精选10篇)

新闻理论课的教学技巧 篇1

案例教学法是互动教学法的一种, 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组织学生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调查、思考、分析、讨论及交流, 让学生独立获得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 案例教学法已经在财经、管理、法学、教育等学科的专业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新闻学的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对于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独立处理新闻事件的能力和传媒应用等能力, 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一、在新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从国内高校新闻学科的教学现状来看, 案例教学法还没有得到较普遍的应用, 但是和运用案例教学已经取得了相当经验的财经和管理等学科一样, 新闻学科因其自身的种种特性, 比较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

(一) 新闻教学内容的社会性。

新闻专业的教育, 包括新闻理论教育和新闻实务教育, 两者都与社会现实有着紧密联系, 都离不开活生生的新闻事件。尤其是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和播出等实务方面, 更需要以社会现实为关注对象和传播对象, 报道、评价和引导社会事件, 为社会的发展守望、预警。因此, 新闻专业学生的任务, 不仅仅是背记课本上的新闻理论和规则, 还需要面对、观察、记录和评价社会现实。新闻案例教学的特征之一, 就是它能够创设现实情境, 让学生切实感受和观察新闻事件, 获得关于社会的整体感知。可见, 在新闻教学中运用案例可以大大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 为接下来的新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新闻教育的实践性。

新闻专业的学生, 在课堂上学习的新闻理论和实务规范, 还只是抽象的、感性的认识, 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实践, 学生很快就会将其淡忘, 最终在传媒实际运用中不得要领、无从下手。因此, 新闻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和实习空间, 让他们有机会系统地接触新闻的策划与制作, 将新闻理论和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内化为新闻媒介素养。恰当的新闻教学案例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一种“做中学”的实践形式, 学生也能自主地筹划操作程序, 独立分析新闻事件的问题, 或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种通过经验和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特别有利于新闻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

(三) 新闻学的社会应用指向。

新闻学科的各种专业教学, 最终的指向都是回归社会, 付诸实际应用, 为新闻媒体、宣传部门和传播机构等输送熟练进行传媒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所以, 新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新闻理论和新闻规范, 从容应对新闻事件, 发现和研究各种矛盾冲突, 独立采取解决问题的合理措施。在传媒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随着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络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新闻传媒的社会应用呈现出综合性和复杂性, 这就要求新闻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新闻传播技能, 灵活应对社会突发事件, 谙熟社会危机处理和危机公关的策略。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区别, 就是它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独立应对矛盾冲突的能力, 这一点与新闻学的应用性要求是相一致的。

从新闻学的这些学科特征来看, 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新闻教学发展的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 新闻专业教师对典型、真实的新闻事实进行选取和处理, 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地进入新闻事件的情境中去, 对事件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师生临时产生的想法进行分析、研究和交流, 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 得出处理新闻事件的方法与途径, 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新闻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有时, 为了案例设置的原因, 还需要传媒工作人员的支持和配合, 或者让学生到传媒一线调查研究, 以更好地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因此, 案例应该成为开展新闻教学的核心内容, 而不仅仅是辅助教学的手段。

二、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 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处理新闻事件的能力。

新闻教学的社会应用指向, 特别注重让学生学会如何融入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 如何形成和运用新闻敏感, 如何对新闻事件进行传播、追踪和评价, 这些情况都要求新闻传播者能够独立处理。案例教学的着眼点, 在于学生独创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而不仅仅是教师讲授那些机械的原理和规则。当前我们的新闻教学, 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仍然被普遍应用, 能力创新型教学模式亟待普及, 案例教学模式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首先, 运用案例教学, 鲜活、真实的新闻事件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的机会, 学生仿佛到了新闻第一现场, 可以近距离地对事件进行观察、体验和思考。这对目前普遍缺乏实践平台的新闻专业学生来说, 有趣味也是挑战。其次, 内涵丰富的案例非一般的例子可比, 它比例子要全面、细致, 更接近真实情况, 相关材料更多, 分析、解决的过程较为复杂, 更主要的是, 它强调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不仅需要运用基本的新闻理论知识, 而且需要调动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的意识。提供问题与问题产生的情境, 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和途径, 这是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在这个类似“新闻实习”的过程中,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分析, 也必然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1]经过对复杂新闻事件的处理, 学生逐渐学会摆脱教材和教师的“定论”, 形成自己去思考、去综合、去创造的习惯;对两难问题的探讨和交流,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倾听能力会得到提高。另外, 类型多样的大量案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的潜能, 而且能够让学生有一种“在媒体工作”的感觉, 好像自己已经投入到日常的新闻事件的处理之中, 既在编辑、策划、采访和写作中体验成就感, 又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立处理新闻事件的能力。

(二) 总结传媒的历史经验, 把握传媒发展的脉搏。

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 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社会活动, 它的每一次进步都与人们对传播媒介的革新和新闻理论的探索关系密切。在漫长的人类文明传递过程中, 新闻工作者一直在前人新闻传播水平的基础上, 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从而发现适合时代需求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这种发展特征在最近约100年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而且越往后这种继承与变革的频率就越高。尽管传媒科技和理论已经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 但是新闻专业学生仍然很有必要了解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发展情况, 分析不同阶段传播水平的继承与革新规律, 为下一阶段新闻传播发展方向的预测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找一些对新闻传播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案例, 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传媒精英策划、运作的谋略, 领略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或者, 教师有意识地选取不同新闻传播发展阶段的案例, 让学生比照、分析, 从而了解新闻传播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传媒发展史中选取案例的同时, 案例教学还应该更多地关注新闻传媒的发展前沿。当代传媒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日新月异, 把它们引入案例教学, 不仅能够更直观形象地展示数字技术、互联网等高新领域的魅力, 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切入新闻传媒的前沿领域, 与传媒现实保持同步, 真正贯彻学以致用的办学原则和办学效率”。[2]同时, 他们可以将自己对传媒发展的感性理解和判断与传媒发展现状相对照, 获得对新闻传媒发展规律的理性把握,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传媒应用能力。

(三) 促进新闻理论与新闻实务之间的联系。

新闻理论是新闻专业学生和传媒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种思想武器, 它是新闻学科的基础, 对新闻实务有指导作用, 对它的学习有助于新闻工作者正确而有效地从事新闻工作。然而, 对新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并不能代替对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摄影、节目录制、播放等新闻实务的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落脚点是新闻实务, 它需要不断地在实务中得到验证、调适和完善, 学生的新闻知识、理论和技能也需要在实务中得到深化和强化, 为今后从事传媒工作奠定基础。然而, 现实的情况却是, 因为新闻教育和新闻传媒的体制及主客观条件的局限, 新闻理论与新闻实务之间的联系松散, 甚至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就高校而言, 其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很有闭门造车之嫌。其一, 不少高校在教学安排上注重新闻理论传授, 新闻实务或实习过少, 有的是教学设备的投入不足, 或者师资有限而因人设课, 致使新闻理论与实务教学严重脱节, 学生所学的新闻知识和理论不能得到有效巩固和内化。其二, 在新闻教材的编写方面, 理论教材与实务教材自说自话, 缺乏交流, 一些原理、规范、程序和术语难以统一。其三, 新闻专业教师与传媒及传媒工作者的联系不足, 媒体在新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方法没能及时得到研究、总结, 用以丰富和完善新闻理论, 指导学生用于实践与实习, 出现理论落后于实践的现象。其四, 高校或新闻研究机构与媒体的联系不够, 真正能够抓住市场化机遇, 共同开发、研究, 实现合作共赢的案例不多。在新闻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基本可以弥补学生实践和实习的不足, 推动教学设备、师资和教材建设的展开, 促进新闻教育和新传媒的联系与合作。因此, 案例教学法被视为解决理论与实务间落差的利器。尽管这种理论与实务的联系与合作是逐步的, 但是其效果显著, 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三、在新闻教学中用好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一) 教师的准备和组织是关键。

首先, 新闻专业教师需要平时多关注国内外发生的新闻事件, 根据自己的信息意识和新闻敏感, 选择那些针对教师自身条件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典型案例, 在尽量保持案例原貌的前提下, 多创设一些两难情境。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选择是否精当, 它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其次, 在案例的讨论和研究过程中, 教师要甘当配角, 做好组织和引导的工作。案例教学的精髓就在于它是一个思考与探索的过程, 所以教师既要善于当旁观者, 让学生主动参与事件并处理问题, 又要准确引导讨论的方向, 控制讨论的进程, 掌握讨论的节奏, 在出现学生抓不住重点甚至游离主题等问题的时候, 不断通过启发式的提问给予引导。另外, 恰到好处的案例总结也不容忽视。学生在应对新闻事件时的表现参差不齐, 教师应加以准确的评价和分析, 让他们不断检视自我、总结经验, 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不是完美无缺的。反过来讲, 传统教学方法虽然有局限性, 但它系统性和连贯性强, 这对于某些教学内容如知识介绍和概念灌输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教学中应该视不同情况, 灵活地将多种教学方法交替运用, 以弥补案例教学的不足。新闻教学常会涉及不少原理、规范和概念等, 尤其是相关学科的原理、规范和概念, 这时, 就需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来进行介绍, 或者采用举例法对其进行说明和解释。另外, 如果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段中毫无变化地运用它, 或者在几个月内长期运用它, 则不仅教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也会觉得单调乏味而产生厌倦情绪, 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案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华.利用案例进行新闻教学初探[J].新闻界, 2006.3.

[2]方忠平.案例教学法在新闻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外教育研究, 2008.12.

新闻理论课的教学技巧 篇2

变易理论(Variation Theory)变易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为了认识某个事物,就必须注意到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不同。变易理论旨在强调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审辨到学习内容的变化。

二、变易理论与英语语法教学的关系

变易理论认为,学习是改变学习者对事物看法的活动。如果一节课结束,学生的知识水平没有任何提高或对事物的看法没有任何改变,那么这一节课的学习则是无效的。

同一项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特征,其中一些特征对于学到该学习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称为关键特征。要学到学习内容,学生必需审辨其关键特征。

怎样才能让学生快速关注到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呢?变易理论指出,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事物之间的异同,而我们通常比较容易看出事物或现象改变的部分。比如,我们单独呈现句型“Su Hai plays the piano every day”学生很难归纳一般现在时主语为三单的动词特征。但如果再给出几个其他句型“Su Hai and Su Yang play the piano every day.They play the piano every day.”,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归纳“动词加s”的现象了。所以,变易理论主张透过聚焦关键特征的变易图式(保持其他特征不变,针对教学重点改变某个或某些特征)让学生体验事物间的异同,关注、审辨关键特征。

三、变易图式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对照性变易图式是指在教学时,通过“对照”,凸显事物不同或者变化的方面,以此让学生认识到改变的部分,有效审辨事物的关键特征。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动词形式不是由宾语决定的,可以举以下的范例。

(1)All the boys keep ten books.

Everybody keeps ten books.

(2)Everybody keeps a secret.

All the boys keep a secret.

由这两组例句的对照,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动词的变化是由句子哪一部分结构决定的。

第二,区分性变易图式指的是要学习一件事物的某一方面时,我们就必须把这方面的因素从事物的整体中区分出来。要从一个整体区分出其关键属性,学生必须经历这维度上的值的变易,其方法是开创一个新的变易维度,而使其他各方面保持不变。

归纳性变易图式是我们目前教学中最常见的变易图式,比如五年级教材中涉及了副词的运用。在教学时教师会列举很多副词的例子,如quietly,carefully,quickly等,之后教师会告诉学生这类词叫做“副词”,还会举例阐述它的功能。

但仅使用归纳性变易图式还不能让学生掌握“副词”的概念及其功能。只有利用对照性变易图式,让学生体验“形容词”和“副词”的对照,才能区分两者不同,形成“副词”概念。

所以,教师在教“副词”时,可提供以下例子,让学生有效区分新旧知识,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1)Lily is a beautiful dancer. → Lily dances beautifully.

(2)He has a loud voice. → He speaks loudly.

对照性变易图式除了有利于学生清晰地掌握概念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

第三,类合性变易图式指的是通过聚焦于什么是不变的,从而推论出定理或规律;类合有助于我们区分关键特征和非关键特征。通过“类合”,可以使学生从变化中审辨出不变的维度,而这个具有普遍性的维度会成为这几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在英语高年级阅读时,经常会出现一些生词,学生经常因为一两个生词而放弃整篇文章的阅读。在答题时或瞎填或留白。如果能够教会学生通过上下文了解词性或词意将会事半功倍。如有这样一句话:A long time ago,there were two foolish farmers and everyone said they were stupid.其中划线部分foolish为生词,学生如何能够理解呢?foolish一词有的学生可能认识后文的stupid从而猜测意思为“愚蠢的”。如果学生根本不认识stupid,我们可以在平时这样教授:同时出示这样几句话,She is a pretty girl.He has two big apples.There are three old books on the desk.让学生观察划线前后的共同点,学生会发现前面有量词、后面有名词的中间词为形容词,这些词都是描述后面的名词的。如果学生有这样的认知,那么在阅读时就能大致理解生词的含义。

第四,融合性变易图式指的是学习者除了审辨到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外,还需要审辨出关键特征与关键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特征与整体的关系。学习过程中必须把事物不同的方面有机地融合起来,能够觉察到事物各方面的变化,对事物进行整体认识。

在进行语法时态辨析时,许多教师会将时态像公式一样写在黑板上,或是反反复复地告诉学生:时间变化,我们的语法时态就要发生变化。这样的灌输,学生记忆不牢,遇到练习或写作时还是会犯很多错误。利用融合性交易图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句型结构中哪些内容的变化会导致时态变化,而变化的内容又是哪些。例如,先给学生第一组范例,讨论句中动词为什么改变了。

(1)Su Yang is singing in the music room now.

(2)Miss Li sang at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

(3)Grandma sings in the park everyday.

之后,给出第二组句子:

(4)Grandma is singing in the music room now.

(5)Su Yang sang in the park yesterday afternoon.

(6)Miss Li sings at home every day.

学生通过对两组范例的分析,会得出结论:动词的变化与时间有关。

所以,教师在确定学习内容时,要审视和分析课程和教材对英语知识结构的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时,要使用适宜的变易图式,抓准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应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掌握预期的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新闻理论课的教学技巧 篇3

一、图式理论

“图式”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的著作。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 (D.E Rumelhart) 把图式概念发展为图式理论。该理论强调, 人们已经具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其认知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语言图式指学习者本身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内容图式指与文章内容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类图式在理解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1. 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听前图式的激活是思维理解的准备阶段, 相关图式为吸收听力篇章信息提供了心理框架, 能够为听者指出了听的方向、缩小了听的内容范围, 故能缓解听者紧张害怕的情绪, 从心理上增加了听者能够听懂的信心。

2. 帮助预测和筛选信息。

图式可以使听者对语言材料将要涉及的内容有一个预期, 当输入的信息激活了听者头脑中相应的图式, 听者就会不断地根据自己掌握的图式推测说话人可能会说的话, 帮助领会文章的主旨。

3. 补充语言表达的不足, 有助于推理。

当材料中省略了一些常识性的信息时, 只要激活相应的图式, 听者就能推理出被省略的信息, 有助于迅速准确的理解听力材料。

三、图式理论在新闻听力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听力的过程是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信息处理方式的有机结合完成的。对于英语新闻听力这一难点, 图式理论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1. 重视听前热身训练, 激活原有知识图式, 同时建立新图式。

听前阶段进行的主要任务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和帮助学生建立新图式, 因此, 听前阶段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新闻听力材料来说, 学生们平时通过电视, 广播, 报纸等途径在的头脑中都已不同程度地建立了相应的图式。教师应在听力教学中设法激活该图式,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原有知识图式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 培养他们分析、预测、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1) 热身提问讨论:针对所听材料的内容, 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并可以适当帮助学生预测即将听到的内容。 (2) 扫视文章标题、浏览文后所附练习, 大致预测所要听的内容并能帮助判断出注意力应放何处。新闻听力材料往往涉及英美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背景知识, 若听者知识面较窄, 会直接影响对语篇意义的理解。教师在听力教学训练时应在听音之前介绍与新闻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 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中的文化障碍。可以通过提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发放阅读材料、讲解、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进行。同时, 鼓励学生课下关心时事、多积累新闻背景, 增加他们大脑中有用信息的储备量。例如, 听一篇关于巴以冲突的新闻之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以下的准备工作:在热身时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 如: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rael and Palestinian?Why is their relationship so intense?通过问题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关于巴以关系的图式, 然后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介绍相关背景的知识, 如:巴以冲突是中东地区的热点之一, 起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不仅有宗教的、民族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的外部因素, 双方也在谋求发展。在放音之前, 让学生预览问题, 大致预测所要听的内容, 引导学生听重点。完成本篇听力后让学生在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巴以关系的背景资料, 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多新的图式, 提高获取知识的功效。

2. 宏观分析语篇, 培养学生形式图式的建立。

要引导学生把握新闻听力材料语篇的结构和意义。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语篇特点, 英语新闻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 (1) 结构特点:大多数的英语新闻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指在新闻报道中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整个新闻报道的开头, 作为导语 (lead) , 次要的新闻事实放在导语后, 把最不重要的新闻放在末尾。因此在听新闻时, 应引导学生抓住导语、段首语, 从而掌握整个新闻的精华。 (2) 句法特点:新闻报道为了在一个句子中包含较多新闻信息, 常采用合并句子的方法, 组成语法结构复杂、松散、冗长的句子。通常采用以下三种形式:带分词结构的简单句、带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同位语。在了解英语新闻句法特点后, 引导学生建立相应文体图式, 逐步培养学生对长句子, 复合句的敏感性, 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一般规律。

3. 听力过程中调整图式。

训练学生不断调整图式。在听前阶段学生被激活的固有图式或所建立的新图式对理解听力材料有很大帮助, 但产生的预测和推理不一定是准确的, 这就有待在听的过程中得到改进。在听力过程中, 教师需要训练学生根据所听信息不断调整更新图式。可以训练学生速记能力, 对所听新闻材料做摘要, 引导他们识别重要细节的信息, 记下关键词、句, 尤其注意段首句和一些标志词, 达到有效记忆所听内容的目的。

4. 听后巩固与扩充新建图式。

教师应在听音之后训练学生巩固和扩充新建立的图式。同时, 就听力技能、相关背景知识、词汇语法知识做出总结, 使学生能把刚获得的有关背景知识的新图式储存到长期记忆中。

英语新闻听力一直是听力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本文认为以图式理论为指导的英语新闻听力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教师意识到听力教学不只局限于语言层面上, 还应重视激发学生对听力的兴趣, 帮助学生储备新闻背景知识、语篇特点, 使他们大脑中具有丰富的图式知识, 从而实现听力能力的提高。

摘要:听力作为一种基本的语言实践技能, 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各种题材听力的材料中, 英语新闻具有语速快, 词汇专业, 句式复杂等特点, 一直是困惑学生的一个难点。本文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框架, 分析了图式在新闻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了运用图式理论提高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新闻听力,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C oady, J.A Psycholinguistic Model of the ESL Reader[M].Mass:Newbury House, 1979.

[2]Rubin, J.A Review of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R esearch[J].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4.

[3]庞晓青, 张晓春.动用图式理论改善听力教学[J].中北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5, (2) :66-73.

[4]孙兵.试论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J].现代教育论丛, 1999, (2) :43-45.

[5]王晓红.图示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J].社科纵横, 2007, (1) :173-174.

新闻理论课的教学技巧 篇4

关键词:图式理论 英语新闻听力 教学策略

1.引言

近几年来,在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并且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听力理解和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不同途径,两者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然而到目前为止,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还未得到广泛应用。听力理解作为基本语言技能在当前外语教学中备受重视。然而,听力理解却是很多学习者的弱项,特别是新闻听力,因词汇面广量大,时效性强等特点,成为听力学习中的主要障碍。究其原因,学习者未能积极主动地对所听新闻材料进行分析、推断、联想和预测,并把语言知识与头脑中已有背景知识(即图式)有效结合起来。

2.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

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是认知心理学家用以解释理解学习者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的时候,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结合起来。图式具体实现的过程为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对新输入信息进行解码、编码,将现有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

听力理解包括接收声波信号和理解声波信号。接受声波信号即听觉健全的正常人在声波振动鼓膜时,刺激听觉神经并将声音信号传输到大脑听觉语言中枢。理解声波信号是一个积极地对声学信号进行分辩、筛选、组合、记忆、释义、储存和预测的过程。输入大脑的语言信息与原先储存于大脑中的各种相关图式相互碰撞、发生作用,最终从语音、语法、和语义三个层面建立意义并形成新的图式。听者在输入信息时,大脑中没有与材料相关的图式或者未能成功激活图式,听力理解就会受挫或失败。因此,听力过程并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在已存图式参与下的,对意义的积极构建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

3.英语新闻听力的特点

(1)语音语调丰富多彩,重读、弱读、连读出现频率高

由于新闻报道的语速较快,虽然播音员的发音吐字清晰,但是在说话时会把句子中含有信息量的单词读得长而重,而那些虚词或语法意义大于语义的词就会读得快而弱;为实现语句的连贯,常使用音省略或连读。另外在连贯的语流中,由于音的弱化,会导致一些音完全消失。

(2)词汇面广量大,时效性强,频繁使用专有名词、缩略词

新闻报道涉及政治、经济、义化、军事、科学等社会各个方面,使用的词汇常常超出学生所掌握的范围。据VOA 的,Special English 常用的词汇量是l500 个左右,Standard English 常用的词汇量则在4000 个以上,此外还有大量专有名词,随着大量新事物的出现,大量的新词也接踵而至。另外,由于各种机构、组织、条约等的全称比较长,所以在英语新闻中经常使用缩略词,这些都给学生听力增加了难度和障碍。

(3)信息点密集,句式冗长

新闻报道常使用结构简短的句子,但有时为了在一个句子中包含尽可能多的新闻事实或信息,会采用合并句子的方法,即将原先两句或两句以上方可表达的事实充塞在一个句子中,因而也就出现了结构复杂、松散、冗长的句子。尤其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常常是一个扩展的SV(O)句型,满缀着从句、名词性修饰语、人名、地名以及表示时间、数量等的成分。

4.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策略

在听力过程中,听者的图式可以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指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例如语法、词汇、语音等语言基本知识。内容图式指的是文章的内容范畴,也称主题图式。形式图式指听者在篇章、修辞等方面所具备的知识。这三方面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语言图式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内容图式是听力理解的核心形式图式是听力理解的载体。

4.1语言图式与英语新闻听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针对新闻题材的特点:首先,在语音方面:课前要把英语新闻听力的语音特点介绍给学生,例如英音和美音的发音差别、语调、连读等,使学生具备预测和及时调整图式的能力和心理准备。其次,词汇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分类记忆场景词汇,形成图式,积累专有词汇,减小听力障碍。同时,要积累缩略词,掌握发音。最后,在语法方面,由于新闻简练、紧凑要求句子的文字能容纳高浓度的信息量,常使用插入语对所报道时间进行补充说明,交代背景信息,教师要教学生化简句子,听清句子的主干以及主要语段,并进行组合联想,去除一些次要的背景等附加成分,这样更有助于捕捉句子的意义。除此之外,新闻时态的把握也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所报道事件是发生了还是将要发生。

4.2内容图示与英语新闻听力

内容图式指的是听力语篇中所包含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如政治,科学,文化背景或风俗习惯等等,是听者对世界的认知, 主要指对所听材料的话题及题材的熟悉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频频出现这样两种困惑:一种是新闻背景图式储备不足,另外一种是不能正确区分新闻背景与新闻本体。当问及一条新闻的大意时,学生常会把新闻背景误认为是新闻本体,新闻背景并非新闻本体而是对新闻本体解释的附属事实。新闻背景交代通常有三种方式:结尾式、穿插式、融合式。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区分和了解新闻背景的位置,掌握背景信息的位置有助于学生理性分配注意力和筛选重要信息。为了系统地导入新闻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专题讲解、刊印学习资料、学生课前的值日报告等方式。

4.3形式图式与英语新闻听力

新闻英语的形式图式主要涉及新闻报道的语篇结构特点。VOA 和BBC 的新闻报道在形式和结构上大多采用“倒金字塔法”或“时间顺序法”。

“倒金字塔法”亦称倒敘法,它的特点是按照新闻事实内容和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全文。通常将最重要、最生动最能吸引人的新闻置于全篇的开头,即导语,它往往以最简洁的方式包括了新闻的六要素,即who、what、when、where、why 和how 中最主要的几项,次要的放在导语之后,依次排列,最次要的置于末尾。这样整篇新闻报道便形成了一个倒金字塔的结构。时间顺序法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报道的,一般常见于报道体育比赛、犯罪经过和名人讣告等。按此结果写出的报道通常由开头、一系列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新闻事实和结尾几个部分组成。这种报道方式的重要之处在于其主题一般放在最后。所以,听者必须认真听其中的每一句话,才能更好的把握事实,了解全部。

5.结语

本文在图示理论的框架指导下,探讨如何在新闻听力教学中积极建构新的认知图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预测、推理和判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提高新闻听力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B.Steven.2011.Listening Myths.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董启明.新编英语文体学教程 [M].北京: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李艳玲.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外语听力教学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12.14-0021-02.

[4]宋畅.新闻听力理解的图式理论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7).

[5]周相利.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与外语教学,2002.(10).24-26.

新闻理论课的教学技巧 篇5

一、大学英语翻译的现状

目前, 很多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师都没有认真对待翻译教学, 他们普遍认为学生只需要会听说读写即可, 没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翻译课程, 英语翻译只会占用课堂时间, 影响教学进度。而且英语翻译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学习这类内容, 因此只有英语专业才设置了专门的翻译课程, 用以培养高素质的英语翻译人才。同时高校分配教学资源时没有考虑英语翻译, 导致英语翻译的教材、资料十分有限, 教师只能通过教材开展翻译教学, 学生反复学习教材内容会感到枯燥、乏味, 对英语逐渐失去兴趣, 这也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高。实际上, 英语翻译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还能检验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英语的语言逻辑与汉语有很大的区别, 而翻译是培养英语逻辑思维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只有大量的实践课程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课时很难达到这项要求。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理论实践

(一)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由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我国长期处于边缘地位, 因此至今仍未有统一规范的教学理论。不少学者认为大学英语翻译必须有专业化的教材, 鉴于翻译教材针对的是非英语专业学生, 其学术性应该较低, 相反趣味性应较强, 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材中可以包含西方的风俗习惯, 日常交往常用语句, 或者是奇闻轶事, 使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浓重的好奇心, 这样学生才会主动配合英语翻译教学。此外, 高等院校还应根据当今企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设计专业的教学理论体系, 教学目标设为让学生学会用最简短、通顺的语句将英语句子翻译出来, 并且需要完整明确地表达原句的含义。英语翻译不代表逐字逐词翻译, 只要将句子大意表达清楚即可, 教师不应设置过高的标准, 必要时可以放宽内容和结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 英语翻译应重视语言表达能力, 轻书面表达能力, 毕竟英语最主要的用途是交流而非应试, 教师在英语教学翻译中应该把握好这个度, 才能使英语翻译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的渗透。鉴于我国大学英语测评体系的现状, 我们不可能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 但我们可以通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理论渗透, 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为了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渗透的目的, 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关系, 英语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关系包括文字对等和意思对等两方面内容, 也就是英语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直译与意译作为英语翻译中的两种方式, 各有优缺点。因此, 英语教师应加强英语翻译理论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知识的渗透, 教师应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两种翻译方法, 包括直译和意译, 要根据句子和翻译内容的特点实现两种翻译方法的有效转换, 从而实现灵活掌握。除此之外, 英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不仅仅教会学生如何翻译文章, 翻译句子, 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更应该追求翻译技能的实用性。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技巧渗透

(一) 合译法和分译法。合译法和分译法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翻译方法, 在英语翻译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合译法是将几个简短的语句合并到一起翻译;分译法是先将一个长句子分解成几个短句, 再逐一翻译。由此可见, 合译法和分译法是根据句子的长短结构进行选择的, 教师在讲授这两种方法时可以运用对比教学法进行讲解。例如:She is so clever before, but she said something wrong yesterday.这句应用合译法翻译:她过去很聪明, 但是昨天却说错话了。再比如Actually, this is a very expensive necklace, a lot of people think so.这句则应该使用分译法, 译为:事实上, 这是一个非常昂贵的项链, 很多人都是这么以为的。通过对比学生会看到合译法和分译法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从而学会在英语翻译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方法。

实际上, 英语中有着较多的长句子, 而且句式上也比较复杂, 这也是英语翻译的难点, 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在面对复杂句子时如何将其分解和翻译。例如How couples can increase the odds that their marriages will last, how parents should raise their children and how schools should teach them.类似这样的排比句可以分成三个短句, 将how…作为划分依据, 只需要分别翻译三个短句, 就可以将长句很好地翻译出来。

(二) 减译法和增译法。根据翻译理论, 英语翻译译文的流畅和自然是重点, 译文与原文的语言要相符, 所以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翻译的重要性, 努力保持原文与译文风格的一致, 并根据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 合理应用一些词语。因为英语语法与汉语存在很大的差别, 比如说英语中常常会用到连接词, 汉语却很少使用, 所以在翻译时应忽略这些连接词, 防止意思的重复, 这就涉及到减译法的运用。而在翻译英语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语句中缺少名词、连接词的情况, 这时需要先将缺少的词语进行补充, 再翻译整个句子, 这就是增译法。利用减译法和增译法进行翻译, 不但能传达原文的语言信息, 还能够使译文更符合语法要求。例如Let us go and do it once again.这句可以用减译法, 省略“让”、“和”, 以避免句子的冗余。再比如He could knit when he was ten.这句应使用增译法, 把动词knit后面的名词“毛衣”补充出来。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增译法和减译法的应用不是为了增加或简化原句的意思, 而是为了使句子意思更加简洁、清楚, 应该在不违背原句含义的基础上增减, 切忌胡乱更改句意。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大学英语翻译课程对于学生理解英语,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广大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英语翻译教学, 增加该门课程的课时设置, 同时教授学生英语翻译的关键技巧, 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指导和练习。此外, 英语教师还应不断研究新的英语翻译方法, 使学生在不同环境中都能灵活运用英、汉两种语言, 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翻译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泰溶.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措施研究[J].海外英语, 2015, 20

[2]葛晓晶.论如何提高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J].英语教师, 2015, 18

新闻理论课的教学技巧 篇6

研究表明, 听的过程就是听者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与输入信息的声学信号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安德逊 (Anderson) 认为, 在人们接收信息时, “每一次理解都需要一个人已有知识的参与”。这里的“已有知识”即为图式。

巴特利特先生在其代表作《记忆》一书中提出了图式理论的概念, 并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

皮尔逊 (Pearson) 认为, 图式“是人们听到或读到某些信息时在脑海中产生的景象或联想”。

库克 (Cook) 把图式描述为人们头脑中的“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

而温德逊 (Widdowson) 则认为, 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阅读理解的研究领域中, 图式理论的应用比较广泛, 而应用于听力理解的研究却很少, 尤其是对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研究。

但随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

新闻英语, 具有词汇量大、语速快的特点, 新闻的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 使用大量的专有名词和缩略语, 句型以宾语从句为主, 新闻导语突出重点。

新闻英语报道的结构通常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按时间顺序, 叫编年史法, 另一种是依照事实的重要性来叙述, 叫新闻导语法, 即“倒金字塔结构”。绝大多数新闻报道都采用这种方法, 因为这种写法开门见山, 简洁明了。这种写法将最引人注意的和最重要的放在全文开始, 最次要的放在末尾, 以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报道新闻, 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导语和正文。内容图式则往往不涉及专业性领域, 是人们头脑中日常生活的典型情景。这种图式在相当程度上带有文化特异性。我们知道, 在收听新闻英语的过程中, 影响学生听力的一个重要的障碍是新闻背景知识的欠缺。

Carre l (1983) 指出:“听者已具备的背景知识就像一幅地图贮存在长期记忆中。听者把接收到的新信息与这幅地图进行比较、分析, 看两者是否吻合, 以便正确理解篇章的意义, 做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英语语言基础较好的学生, 听力水平尤其是新闻英语水平不高的原因。当学生听到一些比较熟悉的听力材料时, 他可以根据已有的图式, 进行预测, 所以即使听力材料再难, 他们也能较好的理解。因为他们大脑中储存的相关背景知识弥补了语言上的不足。而听到一些不熟悉的的情况时, 因为不具备相应的图式, 所以学生只好完全借助语言知识来获取信息, 这样听力理解的难度势必就增大了, 即使学生在语言上理解了, 也很难体会出材料本身的的内涵。

由此可见, 在英语新闻听力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充分系统的运用好图式理论, 正确引导并帮助学生借助大脑中已有的图式进行积极的联想、理解和判断, 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的兴趣, 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教学水平。

摘要:图式理论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对阅读理解的研究, 而对听力理解的研究却不多见, 尤其是对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研究。新闻英语包涵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新闻英语听力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将图是理论应用于教学中, 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图式理论,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内容图式,大学新闻英语听力

参考文献

[1]Bartlett, F.C.Remembering[M].CUP, 1932.

[2]Widdowson, H.G.Learning Purpose and Language Us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3]Carrell, P.L., &Eisterhold, J.C.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1983.

[4]Jack C.Richards.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5]Cook, G.Discourse in‘Language Teaching:A Scheme for Teacher Education’[M].OUP, 1989.

[6]董广智, 刘丽欣.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7]黄小蓉.图式理论与英语新闻听力教学[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8]李永芳.图式策略在新闻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 (教育) , 2009.

[9]冯丽君.英语新闻听力中的策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

会计学原理理论教学技巧探讨 篇7

一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包括:

(1)题点式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转化角色,从出题人的角度出发对某部分知识进行凝练,给出题型模式并解出准确答案。例如,“会计的基本职能”这个知识点,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目来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有的学生会出简答题“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有的同学会出多项选择题“会计的基本职能是(AD),A反映B评价C分析D监督E考核”;有的同学出了判断题“会计的职能有反映和监督(×)”等等。这种方式特别受学生欢迎,学生兴趣度高,注意力集中,参与性强,效果也很不错。

(2)“精读”与“泛读”的方法,“精读”就是要求学生对部分理论知识逐字逐句理解、渗透并灵活掌握,“泛读”即领略大意,先可不必“吹毛求疵”,而在日后的学习中再步步深入。例如,可以要求学生精读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提出精读要求: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别称及概念性描述的理解;教材中所举示例的理解等,之后再给学生详解并讨论。如“谨慎性特征”,在学生“精读”之后,可以强调该特征又称“审慎性特征”或“稳健性特征”,其核心内容是不可高估资产,低估负债,学习的现阶段比较典型的说明性示例有对应收账款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等。再如,要求学生“泛读”会计的方法——会计的核算方法,并引领学生注意目录部分中大部分章节的内容即是在介绍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随着所学知识的不断深入会对现在看似难以理解的内容逐步掌握起来。

(3)概念的归纳法,就是对某些概念、定义先不直接给出晦涩难懂的文字描述,在通过介绍其内涵和外延的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后,会使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例如,关于“会计”的概念,我们可以在先介绍了会计的目标、职能、对象、特点、方法、假设等知识后再给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特点、假设),以凭证为依据(特点、方法),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方法体系),对特定组织或单位(假设)的资金运动(对象)进行连续、完整、系统、综合(特点)的反映和监督(职能),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目标),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本质)。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一概念自然的接受和理解了。

二是激励督导式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问”的方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查和督导,并加强其的记忆和理解,即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引导、启发、讨论、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和学习。这类方法不是独创却贵在坚持。

(1)课前提问,每次课前都对上次课堂重、难点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是对本次授课内容进行铺垫。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选择能反映一般关系特性和方式、具有概括性特点的问题,将之前教学内容以问题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教师的启发和讨论,使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问题所提出的要求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使学生感悟到已有知识与问题解决存在差异,从而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

(2)课中设问,“设问”作为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都是积极而进步的,但要对问题情境、性质和复杂程度把握得当。例如,在讲解“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概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假设自己开办某一企业,设想在该企业理论探讨整个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业务环节和业务类型,并进行互动讨论。

(3)课末总结,对当堂重、难点问题概括说明,或让学生自己指出其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及理解程度,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理论水平。

第三类是通过实践深化理论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章节的内容时应同时进行手工实验的操作,这样学生会对“种类”、“基本内容”、“填制方法”等知识更直观更形象的去理解和掌握。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理论与实务中是同一过程却又有不同表现的一些内容。比如,关于账户,在实务中,账簿是若干帐页的集合,而帐页是账户的载体,帐页一旦标明会计科目,这个帐页就是一个有核算内容的账户了。但在教学中,我们通常用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将水平线平分的垂直线来表示账户。再如,关于会计凭证,在实务中记账凭证即为教学中的会计分录,但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初学的学生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

第四类是归纳比较的方法。比如在资产定义中关于“控制”的解释和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理解我们都可以用“融资租赁”的例子去阐述和说明;另外,对主营业务收支与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比较、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比较等都能比较直接快速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新闻理论课的教学技巧 篇8

图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在理解、输入新信息的时候, 需要将新信息与已有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而对新信息的反映和组织都依赖于头脑中已存的图式, 只有输入的信息与这些图式相吻合, 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图式论者认为, 话语本身是无意义的。它只是让我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建立起说话者所表达的意思, 因为话语的理解涉及到话语本身以及听话者。因此, 有效的理解要求听话者具有把获得的话语材料与个人背景知识联系起来的能力。而理解的过程就是背景知识 (或图式) 与所获得的话语相互作用的过程。近年来, 国内外许多学者曾通过论证和实验研究证明图式理论能促进听力理解。本文基于图式理论对大学新闻英语视听教学进行以下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1 实验方法

笔者在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选取30 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测试, 测试所用新闻视听材料是Bohai Oil Spill和18thCPC National Congress, 均来自央视英语新闻网站:http://english.cntv.cn。选用这两篇文章是因为对两个专业的学生来说, 他们都很关心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时事新闻, 这样就具备了相关的背景知识, 即在大脑中已经建立了相关图式, 那么测试中应该会有好的表现。而对于跟自己专业联系不太密切的新闻知识, 他们可能不太熟悉, 那么理解起来应该有一定难度。在这种前提下对学生的新闻英语视听能力进行测试, 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些关于背景知识, 即图式对学生视听理解水平影响情况的具体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 我们便可以对学生在熟悉语篇与不熟悉语篇的语境中的视听理解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见表l。

为了验证不同题型 (选择、听写、简答, 每种题型满分10分) 对受试者信息处理策略和视听理解的影响, 笔者分两次对受试者进行测试, 结果见表2。

2 实验结果与发现

从表1 可以看出, 受试人无论其语言水平高低, 在听辨、理解自己熟悉的背景材料时的表现均优于听辨、理解自己不熟悉的背景材料。其具体表现是:两个学院的受试学生测试一的成绩均比测试二好, 即理解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材料要优于自己不太熟悉的材料。这一发现证明:图式是影响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新闻英语视听理解水平的重要原因。

通过表2 我们发现, 两个学院的受试学生无论接受哪种题型的测试, 其视听成绩总是测试一比测试二好, 这与表1 所反映的情况一致。也说明图式在学生视听理解中的重要作用。另外, 我们还发现, 两组受试学生无论是做测试一, 还是做测试二, 其选择题的得分明显高于其它两种题型, 而听写成绩又高于简答。这就表明, 在相同背景知识的前提下, 学生的视听理解还受到不同题型的影响。

二分析与建议

新闻英语视听由于语速快、词汇量大, 所涉及的政治、经济、科技等背景知识纷繁复杂等原因, 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薄弱环节。然而, 运用图式理论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图式有三种类型:语言图式 (1inguistic schema) 、内容图式 (content schema) 和形式图式 (formal schema) 。语言图式是指听话者已有的语言知识, 即有关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是指与社会文化知识和主题相关的背景信息, 即背景知识。形式图式是有关文章篇章结构的知识。三种图式对把握视听材料的内容、内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语言图式

语言知识是视听理解的基础。而我们所说的语言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篇等几个方面。其中词汇和语法都要通过语音得以表达, 所以学生对重音、连读、缩略、弱读、失去爆破等都有所了解。另外, 现如今英语视听更加注重真实情景下的视听能力的培养, 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应至少将美式发音和英式发音以及它们的发音差别告知学生。除此之外, 很多国际新闻材料中会有记者采访, 而当事人未必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 这样让学生了解几种主要国家英语发音的特点也是十分必要的。

新闻英语的词汇名词多、缩略词多、新词多, 也因此成为新闻英语听力的一个重要障碍。英语新闻中经常使用首字母缩略词, 如UNESCO、PEC、WHO、IMF等;还有世界上一些重要国家、地区的名称, 如Czech等;以及各国重要领导人的名称, 这些都应该鼓励学生积累起来。

在语法上, 新闻英语与一般的英语听力材料相比, 有其独特的语法特点。新闻英语是力求用最少的文字容纳最大的信息量, 所以长句和复杂句比较多。比如使用插入语、同位语、分词短语、介词短语、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扩展句子。因此, 教师必须首先向学生讲述分析英语新闻的语法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听英语新闻时, 头脑里时刻抓住“谁”“做了”或“说了”“什么”这一句子主干。

从语言图式来说, 作为主干专业石油工程学院的学生比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要好这一点是公认的。而调查问卷中体现的成绩差距恰恰也就说明语言图式是影响视听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内容图式

英语新闻包罗万象, 涵盖面广,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科技、军事、教育、医学、宗教等诸多方面。调查问卷结果反映出学生对新闻中相关背景知识的缺乏是新闻英语视听成为教学难点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新闻内容 (内容图式) 不熟悉甚至一无所知, 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视听理解的失误;反之, 学生大脑中的图式越多越细, 对新闻材料的理解就越正确、透彻。这说明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 越容易在大脑中建立更多的图式,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所以, 内容图式的构建对学生提高新闻英语视听水平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新闻热门话题, 教师应鼓励和督促学生课下利用网络、报刊等渠道进行广泛而系统的阅读, 从而拓宽知识面, 扩大背景知识容量, 养成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

只有学生具有丰富的新闻背景知识, 才能快速激活大脑中相关的内容图式, 从而准确把握新闻内容。表1 的分析结果就充分证明内容图式对提高学生新闻英语视听能力的重要性。而表2 中之所以选择得分高于听写, 而听写成绩又高于简答就是因为选择中的选项和听写中的已给文字都能激活听者头脑中积累的新闻背景知识, 即内容图式;而简答则缺少了这样的激活因素。

3形式图式

英语新闻一般呈现“倒金字塔”结构, 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做新闻导语, 把对事件的细节进行补充说明次要的内容放在导语之后, 充当背景补充材料的信息放在最后。新闻导语是新闻报道中的灵魂。听懂了导语, 也就听把握了大致内容, 有助于听者做出很好的猜测和合理的推断, 然后结合积累的新闻背景知识即内容图式来降低新闻理解的难度, 从而更好地全面地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指导和训练学生把最大的注意力放在新闻导语上, 按新闻的六大要素寻找有效信息来帮助理解新闻内容。

总之, 本文实验与分析表明, 学生对新闻材料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积累的图式知识越多, 就越能够进行准确的猜测和推理判断, 理解起来就越容易。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进而培养他们对新闻英语视听的兴趣,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提高新闻英语视听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因此, 要提高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新闻英语视听理解水平, 就务必要帮助并督促学生构建丰富的图式理论。

参考文献

[1]Bartlett F 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2]郭秀平.图式理论对新闻英语听力的影响与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4) :22-31.

[3]过宇.浅析图式理论在英语专业新闻听力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29) :175-177.

[4]刘绍龙.背景知识与听力策略——图式理论案例报告[J].现代外语, 1996 (2) :42-45.

[5]刘秀美.试论新闻英语听力图式的构建与激活[J].海外英语 (中旬刊) , 2011 (11) .

[6]汪兴权.图式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与应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 1999 (1) :103-106.

小议网络新闻写作的技巧 篇9

当下,网络成为人们了解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那么网络新闻写作要增强吸引力,对网络新闻至关重要。基于对网络新闻的特点、优势和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心理与行为特征的分析,在网络新闻写作中应该注意以下技巧。

一、新闻标题的制作

新闻标题被称为“新闻的眼睛”,它的制作至关重要。目前新闻媒体网站为增大信息容量通常采用新闻标题集中组合的引导式版面布局,在这样的版面结构下,最先呈现于受众眼前的是由大量新闻标题组成的链动集群,每条新闻的深层内容往往需要通过点击标题的链接才能索取。一个网络媒体要想吸引受众向网站的深层内容进入,必须强化“标题意识”,在标题的制作上下大功夫,让新闻标题对受众具有“不可摆脱”的吸引力。网络新闻标题制作应达到以下的标准:一是要清晰准确地说明一个新闻事实;二是要突出一条新闻中的最为重要的新闻因素;三是要强调一条新闻中最新的变动;四是要揭示新闻中最为本质的变动意义。

网络新闻标题制作应该注意:一是一则新闻需要有一个单独一行的、一般不要超过25字的文字标题,以确保描述新闻的本质内容;二是标题第一个词对于描述新闻或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三是新闻标题要善于标新立异;四是为了解新闻的前后关系服务;五是每一个独立的网页都必须用醒目的标题作为标识。另外,不要使用卖弄的、夸张的、过分渲染的词汇制作标题,在快速阅读中读者难以准确地了解新闻的真实内容,甚至不得其解,也不要使用隐喻、暗喻、比喻,造成读者理解上的障碍,甚至形成对读者的误导。

例如,新华网2011年4月26日的即时要闻,以新闻标题组成的链动集群,呈循环滚动式更新。

美国驻叙利亚大使部分人员被要求撤离叙利亚(10:28)

商务部:出口企业经营难度增大 出口利润率降到1.44%(10:10)

卫生部:加强食品案件查办 严查食品安全事故责任(10:08)

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继续回落(10:07)

美国前总统卡特抵达平壤开始对朝鲜进行访问(10:01)

龅牙哥茫然弟:无辜男生一夜爆红 网络狂欢娱乐了谁(09:53)

北京警方回应艺人“涉毒名单”:从没说过否认名单的话(09:34)

牛菜农包心菜卖“天价” 他们凭什么躲过“蔬菜劫”(图)(09:34)

塔吉克斯坦总统会见中国国务委员孟建柱(09:31)

这些新闻标题的制作除了符合制作原则外,可以说都清晰地说明了新闻事实,突出了新闻因素,让受众一目了然,并根据需求去阅读新闻。

二、导语和概要的写作

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人们检索网上信息重要工具,为了使新闻信息的最本质的内容能够在搜索引擎上清晰地显现,在新闻的写作上要注意为新闻制作容易检索的导语和概要,让新闻在搜索引擎上脱颖而出。其写作方法如下:一是使用能引起人们注意的词汇和简洁的句式制作导语;二是制作新闻概要,将其置于页面最前端,精心设计链动,将读者引向报道的详细内容;三是导语和概要描述必须准确反映新闻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四是注意事实,不要用夸张和浮华的语言。

例如,腾讯网2011年4月18日的新闻:《存款准备金率升至历史新高 冻结资金3750亿元》

导语:中国人民银行17日宣布,自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概要:这是央行去年以来第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今年以来第4次上调。本次上调以后,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升至20.5%的历史高位。以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5.28万亿元计算,本次上调大约冻结银行资金3750亿元。

这篇新闻的导语和概要运用的都是最简洁的词汇和句式,置于页面的前端,将读者引向报道的详细内容,准确反映新闻的主题及本质,很容易让受众在搜索引擎上检索出来。

三、正文的分层写作和重点新闻要素的突出

针对受众阅读新闻的主要方式为扫描式阅读,要保证读者能够准确、清晰地捕捉新闻的核心内容和信息,在新闻主体中要正确把握正文的分层写作,注意突出重点要素,写作时需要特别注意:首先可以用一个段落描述一个主要内容,适应受众跳跃着的注意力。其次,每段开头安排一个段旨句,要高度简洁地表述最为重要的事实,便于受众阅读每段的第一句即可把握该段基本信息。第三就是按照新闻内容的重要性,进行内容排序,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置于最前面,遵循“重要信息优先”的原则,这与传统新闻写作中的“倒金字塔结构”比较类似,想方设法让读者感到你提供的信息有用。另外要突显关键词语,避免强调整个句子或段落,因为扫描状态中的眼睛一次只能掠视两三个词,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完整地了解最重要的新闻因素。

例如,一篇来自腾讯网2011年4月19日的新闻:《我国拟修法规定醉驾一律吊销驾照 5年内禁重考》,在整篇新闻中,突显了一些关键词语,如饮酒驾车,醉酒驾车,醉驾——一律吊销驾照、现行规定、草案,酒驾——处罚金额涨4倍、现行规定、草案等,并在每个关键词下面用一个段落描述一个主要内容,很好地把握正文分层写作,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准确简洁的表述了醉驾、酒驾的标准,我国对醉驾、酒驾的法律约束条令,由主到次的介绍了醉驾、酒驾的处罚力度,突出了重点新闻要素,在最短时间里让读者收集到最想要的信息。

四、相关背景和延伸性文章的链接

受众在阅读深度信息更愿意精确地去接近去了解,那么相关背景和延伸性文章也是一篇新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写作中要注意链接与新闻相关的背景和延伸性阅读,以提供给受众更多更丰富的素材,让受众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阅读。需要注意:一、对新闻重点因素进行精确分解,确定第1、2、3页面呈现内容。如果传达的新闻信息能在一个页面上简洁而完整地呈现,就不要使用超链接;二、保证每个页面的内容相对独立的完整性,并从侧面更详细更深刻地解释主体新闻,通过信息群落深刻了解网络媒体所要传达的整体信息。实施链动的信息群落包括:新闻诸要素的详细描述与解释、支持结论的论据说明、直接背景资料、统计的表格与数据、问题的定义与专门机构的缩写以及参考资料等等。

例如,腾讯网2011年4月25日的新闻《多地蔬菜跌破成本价 专家称小农经济难抵风险》,这篇新闻把一些重要的新闻要素分解出来,如菜农之死、会开花的菜、饱和的市场、中间商的风险、“辐射”说雪上加霜等等,并在两个页面上呈现内容,从侧面更详细地解释了主题新闻。在新闻正文下方,有相关专题《多地蔬菜滞销》,还有相关阅读《北京超市增大采购量“解决”滞销蔬菜》、《河南中牟县政府介入蔬菜交易 芹菜升至每斤一毛》、《商务部紧急下发通知缓解蔬菜滞销 防菜贱伤农》、《沪浙鲁豫等多地蔬菜滞销 北京油菜一度每斤5分》等其他相关阅读。这些相关专题和相关阅读的链接给受众提供了更多更深入的信息,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

五、新闻语言的平民化趋向

由于网络新闻的信息发布者与接受者之间互动性极大,网络新闻必须具备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以及平民化,在语言表述上则要更为口语化、轻松活泼,才能具备极强的可读性,才能吸引受众阅读。此外,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博客、微博等新兴技术的普及,使得受众既可自由选择信息,又可能随时变成信息发布的主体。一个媒体、甚至一个人,只要是合法登载新闻,即可向世界发布他想发布的信息。这种自主性也使得网络新闻在语言表达上要较传统新闻更加随意、更加直白、更加亲切。

例如,中国新闻网2011年4月23日的一篇新闻《农民35公斤玉米粒粘成雕塑 欲申报吉尼斯纪录》中介绍,河南商丘市睢阳区阎集乡农民王洪均用35公斤玉米粒粘成高1.5米、宽1.3米的“商”字雕塑,规格之大,制作之精巧,非常罕见,并准备为这个雕塑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新闻中直接引用记者和农民王洪均以及邻居王云芝的对话,“我在这个雕塑的表面,涂上了荧光粉,所以到晚上这个雕塑还会发光。”、“这个雕塑真是漂亮!不过用恁小的玉米粒粘起来,得费多少工夫呀!”、“这几天得和工人们加班加点干,争取‘五一’期间把做好的雕塑运到市里,让市民们看看。”等等,语言表述显得口语化、平民化、轻松活泼,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网络新闻写作是一种全新的写作模式,它综合运用文字、视频、图片等多种元素,在视觉、听觉、感觉方面给受众一个全新的感受。结合网络新闻的写作现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人将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加以总结延伸,即在新闻写作中精心制作标题,制作便于检索的导语和概要,把握正文的分层写作和突出重点的新闻要素,合理链接相关背景和延伸性文章,新闻语言表述平民化,注重新闻的视觉感。这些技巧以期更好地吸引受众,推动网络新闻的发展以及网络传播的影响力。网络新闻有其特有的优势和长处,受众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要在今后的写作中继续总结研究,充分利用写作技巧,使网络新闻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吴薇.浅谈网络新闻的现状与前景展望[J].今传媒,2010(10).

[2]于为苍.网络新闻的写作艺术[J].新闻界,2009(2).

[3]郜书锴.网络新闻写作如何脱颖而出?[J].新闻与写作,2009(1).

[4]高钢.怎么为网络媒体写新闻——网络新闻写作特殊规律的探讨[J].新闻战线,2004(4).

[5]王健.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性[J].新闻界,2005(2).

新闻理论课的教学技巧 篇10

而我国高校的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一般设在一个学院, 本科教育阶段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多有重合。其中新闻传播理论课程经过整合后, 相对欧美仍比重较大, 授课形式多以课堂讲授为主, 自学研讨为辅, 教材和授课内容相对稳定, 重视对学生认知结构、专业素养和能力的系统性培养, 在学生理论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培养方面, 以及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方面, 效果有限。

综上所述, 我国高校要借鉴欧美高校相关专业培养学生求知欲、创造力和思辨能力的经验, 却不能照搬;还必须继续遵循系统性、专业化的教学理念。因此, 新闻传播理论课程在结构设置、授课方式和教育理念上需进行一系列改革,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教学目标整合与教学过程模块化

目前, 我国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整合为通过理论基本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的介绍和初步训练, 使学生能够通过新闻传播现实现象掌握本质规律。根据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新闻传播理论课程的学习, 可以分解成认识、理解、记忆、应用、掌握等几个阶段。学生认识、理解和记忆知识的阶段应该是以“学”为主的信息处理过程, 而应用和掌握阶段则是以“习”为主的技能训练和培养过程。因此, 新闻传播理论课程的教学也可以分解成认知结构建构和创新性应用两大模块。

认知结构在教育心理学中称为“图式 (scheme, schma) ”, 在传播学中称为“基模”, 词的创造者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他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1]即图式就是主体对于某类活动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或认识结构。根据这一思想, 新闻传播理论类课程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能容纳各种新知识或者具有容纳各种新知识潜力的认知结构。因此, 认知结构构建模块应该是新闻传播理论类课程教学的基础模块, 其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 任课教师通过对知识点间联系和重点、难点的讲解, 让学生迅速建立比较完整而且同化和顺应能力强的认知结构。

创新性应用模块应该是新闻传播理论课程的提高模块或者是能力模块, 其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新闻传播现象,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 通过两个模块的系统学习, 学生能够掌握一整套理论课程的学习方法, 自学其他学科理论知识事半功倍, 适应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此外, 创新性应用模块需要学生自组团队申报选题, 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研究方向和思路, 并通过改革评价体系和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 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创新欲。

二、教学内容调整与教学方式高效化

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学理论类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和知识点相对稳定, 这是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形成总体认知结构的基础。因为“基模的应用在个人层面上是一个自动的、无意识的过程。”[2]而学习却是主体有目的、有意识的可控行为。那么如何将无意识、自动化的心理结构外化成一种可感、可知、可控的思维工具, 就是专业教师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英国“记忆力之父”东尼·博赞 (Tony Buzan)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方法, 即“思维导图” (Mind Map) 。思维导图主要由关联项和连接线构成, 模拟人的扩散思维习惯展开, 配以形象化辅助记忆图标, 是记忆、学习和思维的工具, 完全可以作为认知结构意识化的工具。

因此, 在认知结构构建模块中, 需要用5%~10%的课时量将思维导图和快速记忆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那么教师课堂教学只能讲授论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预习中实际遇到的理解难点及时反馈给教师, 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 具体调整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传统的授课内容是大套餐, 那么调整过的授课内容就是小套餐加自助餐, 这样的授课形式倒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书、查资料自学, 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印证和评价自学成果;同时要求专业教师充分备课, 以应对学生反馈的问题。

此外, 在认知结构构建模块中, 至少需10%的课时量解释、强调、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回忆和整理认知结构, 并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这一学习过程是知识点内化的重要步骤, 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只起辅助作用。

三、小结

新闻传播理论课程改革研究涉及新闻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系统学等学科, 是课程群改革, 是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有效缩短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时间, 开拓专业视野, 激发学生理论课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性和独立性。

摘要:新闻传播理论课程是我国高校新闻学、传播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基础课程。本研究将原有的教学体系模块化和功能化, 引入记忆心理学原理和思维导图等快速记忆法和思维方法, 提高学生认知结构发展速度, 促进教学过程的规范化为适应社会对传媒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服务。

关键词:模块化,认知结构,快速记忆,思维导图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103.

上一篇:移动物联网新技术下一篇:舞蹈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