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分析

2024-10-02

作文分析(共12篇)

作文分析 篇1

话题作文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 高考作文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既能考查考生的写作水平, 又能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在考试过程中还可以避免命题作文中出现的猜题、押题现象。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就是给一段材料, 教你读后作文。

何为“话题作文?”“话题”只是说话的引子, 顾名思义也就是作文的“引子”, 这个引子可以是题目, 也可以是材料, 其材料可以是一段话, 也可以是图画、图表或是数字等。话题作文, 其材料只是话题的背景, 而不是特定观点的载体。也就是说, 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为了引出一个话题, 至于设定一个什么中心, 材料并没有直接的约束, 行文时只需要围绕话题就行了。

话题作文的特点是有较大自由写作空间, 就是“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三自”方针。“立意自定”是指作者自由表达对问题的看法;“文体自选”是指根据所要写的内容, 自由选择的体裁;“题目自拟”是说可以并且应该自已拟一个贴切生动的题目来。

这些就给同学们有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大好机会。

二.话题作文的审题非常缜密。

首先要读懂材料:话题作文的材料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材料、话题、要求或注意事项。如下面一则材料:“青少年好思考问题, 渴望以平常的心和社会对话, 和父母对话, 和老师对话, 和自己的同龄人对话, 甚至跟大自然对话。”请以“对话”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

再要选好角度、确定内容。以上则材料为例, 与谁对话要确定。

其次要确定体裁:体裁的确定一是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来确定;二是要根据所给材料来确定:如94年的高考作文题《尝试》就适合写记叙文;82年的高考作文《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就适合写议论文。

三.话题作文的要求也很明确。

一是题目要求简洁明了、生动形象, 不要抽象、晦涩、宽泛。如:“由XX说开去”的题目就笼统, 说“人生”的题目就太宽泛, “相反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就比较具体。题目还要与体裁相关联, 如84年中考题写三个小朋友捡得破烂卖得五角钱, 一个要去买糖果、一个要去买水果、一个要坚持要寄给大熊猫, 作文时一个同学的作文题是“一张汇款单”, 一个同学的作文题是“这样做好得很”。这种材料适合写记叙文, 结果前者得分高、后者得分低, 原因在于符合记叙文的题目。

二是立意要高、要新。高是指不要说空话、套话、俗话, 要说具有独特见解的话, 符合时代精神而又闪烁着个性色彩的话和对周围事物有真知灼见的揭示事物本质的独到话。如“奥运精神”、“飞天精神”、“科学发展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平民主”、“对话发展”、“人文和谐”等。要新是指“创新”, 要避开一般思维, 有创新思维, 如“这山望着那山高”, 一般思维是见异思迁, 不断追求、勇攀高峰就是创新思维。

三是体裁要清晰:“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各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点, 所以要根据文体特点写好话题作文。

四是语言要讲究文采:简洁、生动、形象、排比、夸张、比喻、拟人的运用, 名人名言、典故引用, 富于哲理的闪光性语言都是语言精彩的具体表现。

五是话题作文写作有一定基本模式, 实践过程中我们把它总结为五个字“引”“提”“阐”“联”“结”。一是“引”, 就是把所含的材料在作文中首先引出来, 作为话题作文的依据, 引用材料, 可以是全引, 也可以是选引, 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引出。二是“提”, 就是提炼观点, 譬如2001年高考作文写一个年轻人在渡船时, 为减轻负担, 把“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这七个背囊中扔掉一个, 他把“诚信”抛进了水里。命题者要以“诚信”为话题作文,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这就是基本观点。三是“阐”, 就是在基本观点上加以深化。四是“联”即联系实际, 古今中外, 人类自然, 与作文主题有关的例子都可以联系。五是“结”, 就是结论、结尾、圆题, 照应开头、一气贯通。做话题作文, 并不可怕, 只要我们经常接触它, 了解它, 掌握住它的规律, 写好话题作文也就得心应手了。

作文分析 篇2

英语作文命题分析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是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题型。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就是测试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来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能力。纵观2008年全国20套高考英语试题,书面表达与往年有一定的跳跃,也有一定的延续。

近年高考VS 2008高考

近年考题分析:叙述为主的应用文写作,内容涉及一般的人文交往和日常生活。这是传统形式的作文,试题往往要求考生根据一段文字或一张图表写出100-120字的文章。这类作文的内容大体上已确定,考生不能遗漏要点。其优点是评卷时容易把握相同的尺度,缺点是考生可发挥的空间相对有限。如06年辽宁卷要求考生依据四幅图片描述李明和爷爷养鸟、放鸟的一段经历,这是叙事;四川卷要求考生描写四川的旅游景点,如九寨沟、都江堰,这为写景。06年广东卷要求考生根据图画写一篇短文描述今昔通讯方式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们同外国友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同他们的信件、电子邮件往来不断增多,在这种背景下高考命题很自然会涉及到这个话题,如05年全国卷、06年重庆卷、06年安徽卷、07年全国卷。

2008考题分析:开放式或半开放式作文,为考生划定一个写作范围,但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要点,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立意、自己选题、自己决定文章的要点和层次,这种书面表达形式增强了对产出性语言的考查。另外其命题考查点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考查学生观察分析,获取有效信息,排除无关信息的能力。

试题命题分析

1、形式——开放性;半开放性

开放作文考查学生思辨及逻辑思维层面,学生可联想生活中方方面面,写出内容健康充实、逻辑清晰、语言地道、交际得体、思维活跃而紧扣主题的内秀外美的佳作。

如北京卷:开放性作文部分给出的是一幅漫画,画上画的是一只铅笔和一个圆规在进行画圆比赛。题目中只提供了非常简短的提示,给学生留出了很大的发挥空间,这就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强。答好这样的题目要具备以下要点1)具有很高的英语语言能力。不仅要能够表达和描述事实,还要能够表达抽象的哲理。

2)思维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够从平凡的事情中归纳出深刻的道理,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能够从简单的图画中想到很多方面的内容。

4)思考的内容要具备很强的合理性,要符合一般的逻辑;应该是健康向上的内容,对读者具有激励的作用。

半开放式作文较多的是提示作文、看图作文、图表作文。半开放式作文要求考生自我组织文字和发挥的余地较大,不仅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情合理,文章层次还要清晰,语言方面要精练,行文要准确易懂。2008全国各地高考英语作文总体具有“提纲型作文”、“简单提示型作文”的“半开放性”作文命题特点。把内容限制的很死、像翻译一样

选校网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高考英语作文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像今年福建的书面表达就是一道半开放的作文题,要求根据广告写一封自荐信,广告介绍了国际英语夏令营的组织,通过生活学会互相理解,要求招募志愿者等等。自荐信涉及三点要求:1.对夏令营主题的理解;2.根据招聘要求自我介绍;3.参加夏令营的目的。像这种中文提示特别少的写作训练不多。在一些新课改的省份出现过类似的题型,这可能也反映出未来与新课改接轨的趋势。

内容——与时俱进;贴近生活

安徽卷:环保。书面表达情境设置真实(我国政府鼓励使用环保购物袋的有关情况),提示语言简单明了,仍具有半开放性特征,让考生有话可写,又有一定发挥想象的空间,会有很好的区分度。一方面,从今年的六月一号开始在所有超市停止免费提供塑料袋,这是中国在环保方面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当然也是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关注的时事;另一方面,环保话题也是中学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高中英语课本中有很多相关的内容,在新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也是广大师生开展活动的一个主题,这也体现了课改精神。

北京卷:情景作文部分是看图写作文,四幅图是春游捡拾山上垃圾,试题内容似乎是身边实景,春游是娱乐,而捡拾垃圾保护环境是一种社会义务公德并给人以启迪。立论很好,图画简洁明了, 仍具有半开放性特征,一般水平的学生都能写出一些东西来,同时又为高水平的同学提供了发挥的余地。(美编,配图——北京卷书面表达题图)

浙江卷:要求考生根据“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话题提示,从两方面进行阐述,并说明自己喜欢的方式及理由。这种形式是许多考生平时经常训练的一种文体,有一定的发挥余地,考生有话可说。今年的书面表达实际上是2006、2007年试题的翻版,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人人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且发挥空间大,有很强的开放性,属于半开放式作文。

上海卷:题目作文题目是“班级将组队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舞比赛,班长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请对此谈谈你的想法”。这个话题吻合了教育部提出的开展校园集体舞的热点,考生和老师都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作文题目,考生们有话要说,有话可说,这样的作文题有助于考生发挥出真实的英语语言水平,又很好地达到高考写作检测的目的。属于半开放性的作文。

广东卷:基础写作部分切中社会热点——奥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任务型写作贴近学生,《为大学生活作准备》这个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材料清楚,不易跑题。写作内容的弹性很大,考生有尽情发挥的空间,符合考生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属于半开放性的作文。

江西卷:描写一次与长辈交流的经历来写长辈给的意见。作文题目与日常生活十分的贴近,是几乎每位同学都会有的经历,也弘扬了应当尊敬长辈,认真听取长辈意见的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写作题虽然是记叙文,但是给出的半开放形式作文却实际上要夹叙夹议,每段应该写的主题已经在所给写作提纲出列出,在写作时,同学们只要紧扣提纲是一定不会走题的,也是属于半开放性的作文。

山东卷:强调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引导考生思考涉及学习生活的现实问题,使他们可以有更多的写作空间,做到有感而发,而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本题所提出的要求也符合考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各种层次的考生均能够发挥自己的水平,展示其英语写作能力,属于半开放性的作文。

全国卷

(二):假如你叫李华,请你根据提供的要点給你的英国朋友Peter写一封有关怎样提高中文水平的回信。试题设计体现了“时代性”原则:由以前习惯的对英文学习的建议转向于对中文学习的建议。可以说,这套试卷的书面表达蕴含着时代性的突出特色,紧跟时代,集中展现了当今世界对中文学习的关注及热情。其实,从另外一个侧面体现了高考试题也会展现它在国家发展和世界主流趋向方面的作用。

试卷改革走向:考试大纲对考卷题型形式采取了宽容,灵活的态度,未作统一要求。同时命题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增加试题的地域特色,试卷的地方特色会变得越来越浓厚。尤其在写作题的命题上表现得比较突出。

命题走势·开放式作文

“书面表达”主观发挥题会增多,对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要求会更高,同时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会进一步加强。将是考查的一个重点,其更适合新课标理念,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会更高。

传统作文:直接给出写作主题和内容要点,考生只要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一般就能把作文写好。

开放式作文:只给出写作要求,让学生自己选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自己列出内容要点,这样就存在作文跑题、要点不全、甚至无话可说等情况。

备考建议: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英语作文,常见的题型有看图、看表格内容及根据汉语提示写一篇120-150字左右的短文。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必须仔细看懂图表或汉语提示的全部内容及写作要求,并在大脑中构思文章的大致轮廓,然后动笔草稿。作文草稿争取一气呵成,暂不要顾及错误或书写的美观等;接着更改草稿,理清句子,理顺文意,使行文流畅,并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最后,用漂亮的书写抄下正文,争取全文书写整齐美观,将错误控制在最少范围,拿到作文高分。北京的开放式作文连续四年考察了图片解读类文章。这类开放式作文在解答过程中,审题是关键,错误的解读可能导致比较大的失分。此外,对于图片的分析需要特定的英文表达,下面结合08年北京卷开放式作文来做具体的写作指导:

In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the judges how you understand it.具体步骤如下

(一)看图分析针对提示的文字或图片认真审题,确立中心,确定文章框架,包括:时态、语态、格式、展开方式、开头结尾等。图中画的是是一只铅笔和一个圆规在进行画圆比赛。

(二)列举要点包括:主要人物、时间地点、重要细节、合理发挥等;在理解图画的基础上列出下列要点

描述方面的要点:

1、圆规

2、铅笔

3、画圆

4、轻松

5、费力

评论方面的要点:

1、圆规骄傲的原因

2、圆规的优势

3、铅笔的优势

4、自身的理解

(三)正式开始写作,整理思路成篇,行文连贯

(四)检查全文,主要检查语法以及粗心犯下的错误。

One possible version:

From the picture I can see a pair of proud compasses and a hard-working pencil.The compasses are big, drawing a circle with ease, while the pencil is small, drawing a line with great effort.I think the compasses are reasonable to be proud because no one else can do the job better.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he should realize the pencil has his own advantages.The pencil can do other shapes better than the compasses, even pictures.So in my opinion, while we are confident in ourselves, we should recognize strengths in others and show due respect for them.命题走势·时代感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紧贴热点,同时回避“过热点”,因为要避免大家押中题目,所以明年高考可能会转向关注“奥运过后的问题”;由“08年汶川地震”这个关于地震的话题可能会认引申到关于生活常识,像如何在地震中逃生,或者遭遇突发危机时的一些自我保护、逃生的知识等;面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人类应该如何应对;由于物价上涨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青少年创业等都可能是明年高考的关注点。

备考建议

一、日常生活中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重视交流,在交流中有目的的运用语言,以达到学习和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注意归纳整理得体用语,以扩充知识面。注重积累时尚语言,增强时尚语言表达意识。

二、英语教材不仅是记词汇、学语法的途径,还要通过优秀的范文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并借助这些有用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锤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考生除了学好英语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还应该多关注一些社会上的热点要闻。所谓热点新闻就是各大新闻媒体竞相关注的并经常或连续报道的时政要闻。在我们每天见到的新闻中,只要拥有一双能在日常生活中细心体会的"慧眼",就能发现热点。当然这样做只是一个对课内的补充,而并不能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这些方面,学生还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并掌握英语课本知识上。比方说可以利用课下闲暇的时间看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也可以利用双休日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像新闻联播节目。依此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或加深对一些热点焦点问题的了解。

四、在注重语言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生活常识。

复习策略:

1.平时要坚持背诵一些高考真题的优秀范文,有意识地学习、记忆范文当中常用的短语、重点句型,模仿范文关联词以及复合句的使用。

2.强化基本句型和常用句型的训练,熟悉各种文体的结构和段落层次的写作方法;同时要进一步丰富词汇量,学会使用高级词汇及复杂句式。

3.写作秘诀:①先读提示,弄清要点与格式;②时态、语态要当心,前后呼应要一致;③句子结构要搭配,语言习惯莫违背;④文章写好要细看,点滴错误不放过。

命题走势·人性化

08年江苏卷的书面表达仍为一种以表格提示类的半开放式的写作,要求考生写一篇“学会倾听”(Being a good listener)的说明性文字,文章取材注重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注意德育渗透,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在选材内容上与新大纲目标和要求一致。考生感到有话可说,下笔也相对容易些。考生得分的关键在于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连贯性(例如衔接词的使用)。09年的高考将会与进一步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更具人性化;可能会有关于“勇敢”“勇气”“坚持”“团结”“众志成城,团结一行”“帮助”“友爱”等方面的话题作文;可能会与奥运有关,与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大家体现的精神有关。所以在09年的高三复习备考中考生应该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功夫,学会在一定的语境中准确使用语法,尽可能大胆尝试使用高级词汇和较复杂语法结构(复合句,分词,同位结构等),使考生作文亮点频出,精彩纷呈。

备考建议

一、开放自己的思维,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学会关注他人,学会多元视野关注社会;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国内外大事。

二、注意三个积累1)单词、词组和短语(特别是动词搭配)的积累;2)常用句型的积累; 3)日常交际用语的积累。

三、将高考书面表达题紧密地与高中英语课本联系在一起,也涉及文化、地理、环境、健康、社会等话题。此外平时应该养成思考的习惯、讨论的习惯,加大对议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

命题走势·地域性

每个省份的高考将会进一步结合本省的具体情况来体现地域性特色。比方说08年北京奥运过后,北京高考可能会设计有些有关奥运的话题,像奥运村的环保,自愿者,体育活动等。

四川会涉及5.12地震过后灾后的重建、温暖亲情、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等方面的话题。

山东可能会就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所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做相关的探讨。

继中国南方雪灾之后,南方相关的省份像湖北、湖南、江苏等会就雪灾涉及相关的话题。

备考建议

1、关注自己省份的一些带有地域特征的事情,像当地的热点新闻、在本省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或者是本省做出的重大改革。

2、作为中学生不可能对关于地域性的话题探讨的非常深刻也没必要。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认知水平,只需要对这样的话题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能就相关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技巧 写作效率 创新

作文教学一直为人诟病的就是教学效果达不到,学生的作文写得呆板无趣,要么就是照范文仿写没有自己创新的观点,在训练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了解社会时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写作表述能力。

一、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一)龙眼

文章标题起得好就有如画龙点睛,龙眼有了神采就能冲破云霄。如何拟好标题是学生在写作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各种范文标题归纳出拟标题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知潜移默化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成为自己的写作技巧。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再深入地分析各个方法的运用条件,适合怎样的环境,在平时训练中帮助学生熟练拟题。

(二)凤头

凤头美好招人看,文头亮丽引人读。用实例向学生介绍作文开头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当堂拟题限时让学生完成一段开头,然后收集起来分析问题。具体可以通过课文《咬文嚼字》来举例,朱光潜通过列举郭沫若的事例来引出观点,这里告诉学生引用名人或者众所周知的事例,或是诗词,或是著名的文章,用在开头中增色不少同时自然引出下文,吸引读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开头,交代式,将人物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交代清楚,自然说出月光散步的原因,同时也将读者带入下文,随着他一道悄悄出了门去。

(三)豹尾

豹尾形象地表明了文章的结尾简洁明了、强劲有力,往往首尾呼应或留有余味,需要经得起推敲。而学生在写作时容易虎头蛇尾,时间不够或者是写到后面就随便了。首先需要训练学生把握好写作各部分的时间分配,写开头的时候就应打好腹稿该如何漂亮的收尾。在教导完结尾的几种基本方法后,还需要多训练他们以融会贯通,当写到结尾时,仔细斟酌该运用哪种方式来表现,不管是用什么方法都需要精炼语言,做到字字珠玑。

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在如今学校中,作文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学生不能完整地消化老师教的知识,问题出在课下,在作文课后往往没有监督,学生也没有反馈。提高效率的重要一环就是讲授过的要确保学生吸收到。要布置练习查看学生吸收效果,根据结果进行课程安排,还要安排每周练习保持住这个效果。而且作文教授不能只是泛泛而谈,要变成专题讲演来分析。如今的教学模式大多是学生写,老师改,这个模式的弊端非常大,首先这个“改”,老师批阅作文量大自然无法每一篇都给出中肯的批语,当然有的老师一丝不苟每一篇文章都认真批改,但是那样一来,老师确实将文章的质量改高了,可学生的写作水平往往还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学生在拿到被批改的文章时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改,最多记得几个错别字如何改正,这样的批改就没了效果。可以选择分小组批改或是同学互改,可以讨论交换意见,共同进步,然后老师再将暴露出的问题统一进行评改,要让学生养成改作文的习惯,改到满意之后再与老师交流。

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作文写作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性材料,可以让学生记诵或是仿写,例如《荷塘月色》中那一段荷花描写,反复的操练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对各种方法的讲解结合课文,使学生自己能找出着力点来吸收。比如在讲解替换比较法时,《拿来主义》“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一句中的“捧”、“挂”,可以让学生分别替换别的词来做比较,这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能渗透语言训练。老师可以设计情境或是组织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赏析课外读物以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强化造句和修辞手法的训练。

四、培养创新性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改变角色,让学生有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建立一个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发散思维的前提是生活视野要广。在训练前期教师可以硬性规定学生涉猎一些书籍,报纸,看新闻,看有深度电视节目,然后写自己的观点或评论,学生培养了自己的内涵,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拿到话题时,透过表面看本质,在人生、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话题,选取合适的主题加以深入探讨。在平时的教学中,创新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跳出条框想问题,思维活跃了,有了想象空间自然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例如可以续写小说,如课文《雷雨(节选)》,或编创超越时空的传奇故事,如《贾宝玉夜访曹雪芹》。对一个问题多角度的探讨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给出一个话题,让同学们写出关于它所有能想到的东西,这个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拿到作文题时快速立意。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训练学生的基本功,规范语言。要注意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平时的课文教学渗透进作文教学理念。作文课的专题训练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作文教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我国高考作文现状分析 篇4

目前,中国的高考作文教学现状实在令人担忧。伴随着高考应试指挥棒的指挥,考生平时的作文训练时间和阅读时间被大量地“挤占”,有的学校形式上保持每周一篇作文或者每周一篇周记,实质上也无非是师生做一下应场。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教改专家搞一些所谓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质上语文教改也是一种“戴着枷锁的舞蹈”,那些无力的呐喊,在应试教育面前显得极其苍白无力。

由此看来,“考生高考作文”是天下最难写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小学毕业照样能登中国作家富豪榜,韩寒、郭敬明不读大学、研究生照样能上中国作家富豪榜,这不都是鲜活的例子吗?但是若要这些文章大家去写高考作文,估计还不一定能称“阅卷老师”的心意呢!电影作品里还有穿帮镜头的时候,电视剧演员、播音员还有读错字的时候,但高考作文不允许有错别字出现的时候(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可见,要求是何等苛刻呀!但不这样做又不行,即便如此要求,看看我们的母语教与学的现状,有人公然认为:学好语文,写两篇好文章顶个屁用。现在的文坛,文学作品的创作可谓是众人齐上阵,有的学识浅薄的文学爱好者就可以出书,只要有读者,就是“好”作品,不管是黑猫、白猫,只要逮住“读者”就是“好猫”。高考作文可不能这样,必须是“戴着枷锁跳舞”,否则,你得不了高分,就可能与所谓的好大学失之交臂。

高考作文教学功利性太强,这根源于高考应试指挥棒的作用。高考使得考生写作如车间里的流水生产线,很少能产出有个性的文章来。考生不敢越雷池一步,假大空的文章充斥考场,为了得个保险分,去走“形式主义”,极力“创作”假大空的文章去迎合应试指挥棒。母语教学、作文教学,还有相当多人的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所谓名家,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知道到底哪一个的“技法”高明,最终都湮没在高考的“硝烟战火”之中。其实,写作,无非是占有素材、运用方法、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高雅活动。考生占有的素材量极小,包括有条件的大城市的好学校,图书馆藏书多一些的,教学设备齐一些的,考生也很少有时间去阅读去摘抄,那么宝贵的高考时间是万万“浪费”不得的。方法就更谈不上了,如果老师教写作方法,有人说你是“新八股”,是“宿构”,是“害学生”,“文无定法”是怎么学的(文无定法并不是说文无法呀!)?况且还有那么多的文学知识题要做,A、B、C、D还等着你去选择,哪有时间搞文法研究?表达思想感情,还是等考上大学再表达,现在表达的再好,考大学能增几分,你能有韩寒、郭敬明他们表达得好?人家弃大学不读都可以,我们不可以,所以,语文再学还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程度,不会有大的起色。我还不如多做些习题,多弄几分呢!现在许多高校学生(包括研究生)的语文水平论文水平下降就不奇怪了!

中考分析作文 篇5

也许你只是一滴雨露,但你怎能忘却自己滋润的一棵干枯小草快慰的欢笑?也许你只是一抹阳光,但你怎能忘却你拨开阴霾天空时人们眼中希冀的眼神?生活是一首乐曲,如果没有你我敲击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音符,又如何能奏出甜美的旋律?

请以“我也是生活的主角”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可以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思路点拨】

不读懂话题,容易出现两方面的偏差:一是误以为“生活的主角”就是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导致主题有误;二是忽视“也”的存在,这个限制语表明,“我”过去可能一直是被人忽视的。可以从两方面突破这个话题:一是写清成为主角的过程,在集体这个舞台上,可以说是“高手如云”,有智慧你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有特长你才会成为舞台上的主角,有人缘你才会成为朋友中的主角。如果你是一个默默无闻而又想脱颖而出的人,自然得会忍受嘲讽与尴尬,经受痛苦与煎熬,那些曲折的经历是文章出彩的一个好方法;二是写出成为主角后的感受,追求的过程也许饱含苦楚,成功的幸福却满载甜蜜,要写活这种感受,大家得学会描写,可以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示成长之后的快乐,也可以借美丽的景物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

【模拟题二】

爱表现自己是人的天性。恩格斯说: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于光远先生承认自己是“二表人才”,即:爱表现自己和爱受表扬。他认为,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就足够了。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人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就要时时勇于表现自己。

【思路点拨】

请以“表现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这篇作文,首先要打开思路。如:在什么时候要表现自己,怎样真实地表现自己,表现自己有什么意义,哪些人会表现自己。。。。。。其次,要选最佳的表达形式。若你擅叙事,你可以从切身感受出发,叙述一个感人故事表达自己的感想;若你擅长联想、抒情,你可以写一篇表现自己的抒情散文;若你擅长议论,你可举些众所周知的事例说明表现自己的意义;若你擅长想象,你可虚构一篇童话说明表现自己的好处。

【模拟题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哪一个人未曾犯过愚昧或盲从的错误呢?幸好在我们的心里,都埋藏着一种叫“忏悔”的种子。忏悔是一种勇气,一种敢于面对自己、面对生活的勇气,一种敢于认识过去错误而感觉痛心的情感体验。

请以“忏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600字;⑤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⑦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思路点拨】

如果只是一味地承认自己的过错,整篇文章像一封“检讨书”,那就进入了主题平淡的误区;若不突破“做错事”“做砸事”“做坏事”等题材,寻找到新颖而又富有情感的写作内容,又容易出现千篇 一律的问题。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忏悔不是丑恶的延伸,而是一个人精神的新生,应当是愉悦的;忏悔不是个人品质的下降,而是心灵的飞升;忏悔不是耻辱,因为真诚和使命已经成为力量,是生命中的又一次新生。我们要巧妙地将这些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事例中。二要寻找新颖独特的构思,想构思出彩,先要让忏海的内容与众不同。如你忏海是因为你无法给予他人更多的帮助,这种情感就非同寻常;你忏悔是因为你在取得成功时却漠视了他人的存在,这种内容就与众不同。这样的立意才会有高人一筹。

【模拟题四】

趣是什么呢?越是你开心时的粲然一笑,是你忧伤时的双泪潸潸,也是你思念时的一封书信;趣是你指尖弹奏出的美妙乐曲,是你歌喉里飞出的动听歌声……趣好比是山的颜色,花的光影,即使是会说话的人也不能用一句话来描绘他,只有那些内心体会的人才能够知道。

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享受的乐趣”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有人视学习知识、游历山川为乐趣,也有人视追求物质、获取利益为趣,前者高雅乐观,后者则失去了纯朴的心境,非但无趣可言,甚至以至丧失人性。所选内容最好能展示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否则主题容易出现失误。要写出新意丛生的好文章,可从两方面努力:一、挖掘美丽清纯的精神源泉。情趣是一种品位,也是一种气度。人有情趣,会招人喜欢;文有情趣,也就具备了获得高分的基础。命题者标举一个“趣”字,其实就是要倡导人的身心自由,回归人的美好本性。二、状写美丽动人的幸福感受,这是文章出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调动动作、心理、肖象等描写手段,学会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将自己对某项活动、特长的喜爱,写得细腻逼真,写得淋漓尽致,写得活灵活现。

【模拟题五】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则文坛轶闻说,俄罗斯文豪屠格涅夫一日在镇上散步,路边一个乞丐伸手向他讨钱。他很想有所施予,从口袋掏钱时才知道没有带钱袋,见那乞丐的手举得高高地等着,屠格涅夫面有愧色,只好握着乞丐的手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出来。”乞丐笑了,含着泪说:“不,我宁愿接受你的握手!”

握手是一种礼仪,但它所蕴含的意义并不简单。请以《握手》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握手是一种礼仪,但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这个动作丰富的内涵。一般说来,握手往往表示友好,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可以表示一方的尊敬、景仰、祝贺、鼓励,也能传达出一些人的淡漠、敷衍、逢迎、虚假、傲慢。团体领袖、国家元首之间的握手则往往象征着合作、和解、和平。握手的次数也许数也数不清,印象深刻的可能只有几次:第一次见面的激动,离别之际的不舍,久别重逢的欣喜,误会消除、恩怨化解的释然等等。

话题作文的审题分析 篇6

作文题:

森林里,参天大树不屑一顾地瞥了柔弱的藤蔓一眼,轻蔑地说:“嗤!没出息的家伙!居然要攀附着别人生存!”

藤蔓微微一笑:“是的,我需要依靠别人,但那不是没出息的表现啊!你不也是要依靠土地、阳光、空气和水吗?”

参天大树满脸羞愧,在风中抖落了几片叶子。叶落归根,回报大地。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着,相互依靠着的。山没有水,便缺乏了灵性;将军没有了士兵,又如何称其为将军……

请以“依靠”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得抄袭。

话题作文“依靠”是属于考场经常出现的带材料的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的审题要兼顾材料和话题,不可偏废。

阅读完材料之后,我们可以找出这么几个关键词:轻蔑、攀附、生存、依靠、别人、出息、羞愧、回报、联系。从材料内容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借参天大树和柔弱的藤蔓的对话,来阐述一定的人生道理。从关键词的感情色彩上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大树和藤蔓最初在作者眼里形象的高低,这和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自立、自强的精神息息相关。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材料中的我们脑海中固有的“正面形象”——参天大树的态度变化,由最初的理直气壮的“瞥”、“轻蔑”。到最后的“满脸羞愧”,说明了大树对于“需要依靠”这一观点的认同。两方面一结合,审题得出的结论就是:依靠有理。

而话题“依靠”,则给了我们一个更为明确的思考对象。像这一类以单个词语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在审题上就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来作发散性的思考,只要是和“依靠”能扯得上关联的人、事、物、理,都可以作为文章的主题来写。

但是,对于这类既有材料,又有话题的作文题,在审题上如何把握呢?我觉得应该坚持一个原则——求同存异。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向来就有“自强、自立”一说。在我们日常的交往中,我们对于那些白手起家的富豪向来是赞誉有加,而对于那些依靠祖辈的庇佑而平步青云者,则总是鄙夷不堪。其实,从骨子里来说,中国人向来钦佩有真才实学的孤胆英雄,而对于那些靠裙带关系,靠世袭得来荣华富贵的纨绔子弟则从来都是不屑一顾。这是源于我们对真英雄、真君子的崇拜,对伪君子、假丈夫的蔑视。所以,单是从民族情感上来说,一提到“依靠”,我们首先想到还是“不要依靠”这个主题。而这个主题,显然是和材料精神“依靠有理”相违背。材料精神“依靠有理”是以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为哲学基础,在哲学上是不容置疑的,因此也就成了真理。而同样从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基础出发,说“不要依靠”就说不通了。显然,材料和话题的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就存在了差异。那么,单从话题“依靠”中能不能审出“依靠有理”的主题呢?还是能的,因为在民间留传的谚语、俗语中同样有“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红花还要绿叶配”的说法。显然,单从话题也是可以审出“依靠有理”的主题的。这时,我们就应该求同,以材料为主,从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哲学基础出发来考虑“要不要依靠”的问题。由此,我们得出的第一个主题,也是最表层的主题——要依靠,依靠有理,依靠无罪。显然,这时再鼓吹什么“不靠天、不靠地,就是靠自己”的孤胆英雄那就只能是自绝于天地,为天地所不容了。

遵照材料和话题的共同精神,“依靠”就只能是积极利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为自我的生存服务的意义。这样,别人、别物便成了自我生存、发展的工具和条件,而人不是万能的,因此利用一些工具、条件去达成某种目的,也就无可非议了。

那么,单从话题审题得出的“不要依靠,要自立自强”的主题,是否还有价值呢?有!从表面上来看,这个主题是和材料、话题的共同主题是相违背的,但是却从另外一个方面挖掘出了一个更深、更有价值的主题。这就是存异的价值。

我们平常所说的“不靠天、不靠地、要靠自己”,其中的“靠天、靠地”虽然可以理解成依靠,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则是一种依赖。我们所鄙夷的“靠天、靠地、不靠自己”是指的一味依赖“天、地、父母、外物”这些不可预期的因素,不积极主动发挥自我的能动性去创造、去开拓。从本质上来看,依靠外物时,主体是人,外物是客体,是人利用外物;而依赖外物时,人是客体,外物是主体,是外物支配人的命运,决定命运。因此,当依靠变成了依赖的时候,“依靠”便成了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词语,应当摒弃。而这种主题,是一种隐含的,很有价值的主题,应当保留。

而事实上,保留这种主题和材料精神,也是一致的。在材料的第一段,参天大树在说“柔弱的藤蔓”时曾说藤蔓只知道一味“攀附”。而这一味“攀附”则是说藤蔓对外物是一种失去自我尊严,以外物为主的依赖的表现,而不是将外物作为生存的条件,因此大树对藤蔓的鄙视也就应该被理解了。而后来在藤蔓的回答中,避开了“攀附”,改用了“依靠”,并且说这种依靠是如同利用光和水一样,只是为了我的成长,不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则很好的说明了材料中隐含的“依靠不是依赖,依赖不可取,依赖应该被鄙视”的主题。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我们应该依靠外物,但却不能将这种依靠变成一味的依赖”的主题。

那上面的主题,是否就是材料和话题精神的全部呢?不!在材料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参天大树满脸羞愧,在风中抖落了几片叶子。叶落归根,回报大地。”这句话是叙事的写法,没有表达观点。但是参天大树用自己的表情和实际行动诠释了“要不要依靠、如何依靠的话题”。

说到这里,还得回到“依靠”的哲学基础。万事万物都是彼此联系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应当大胆的去依靠外物,那么反过来,我们就成了外物的外物。因此,我们也就应该被外物所依靠。这就是材料中所提到的“回报”。只有在依靠别人之后,回报他人,也能成为他人的依靠,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依靠。因为依靠是相互的!而这层意思,在材料中是有体现,属于“异”的范畴。

所以,这个既有材料又有话题的话题作文,它的完整的主题应该是“我们应当大胆的去依靠外物,但却不能将这种依靠变成一味的依赖,而且我们的依靠是相互的,所以我们在适当的时候还应该懂得回报,不能一味的索取”。

从现实出发——高考作文分析 篇7

比如2008年作文, 全国Ⅰ卷的作文题是关于汶川地震的, 表现出了高度的开放性。比如材料中提到的捐款、献血、义演等, 虽然学生没有亲眼看到这些, 但通过各种媒体都可以看到、体会到, 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阐释大地震带来的震撼、对内心造成的冲击等, 而这些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个考题既关注了学生自身发展, 又关注了社会现实。全国Ⅱ卷的小海龟事件可以说是更关注学生自身, 由游客好心帮助海龟却害了它们, 引申到现实中, 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否存在类似现象呢?现在, 家长或者学校过度呵护, 导致了孩子们自理、自力、自强能力较弱。学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可以看出他们价值取向和心理。

又如, 2009年全国卷更关注学生自身发展。小兔子学游泳中小兔子不正是学生的典型代表吗?是否要抛弃自己的特长而去学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呢?相信很多学生会对此有很多的感悟。

而2010年全国卷同样的是在探讨成长问题。全国Ⅰ卷漫画“猫捉老鼠”是对承担责任, 还是放弃责任去享受的探讨。这正是90后学生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怎样选择既是他们对自身发展的思考, 也是他们对现实中的种种诱惑的思考。全国Ⅱ卷的深阅读与浅阅读也是探讨现在生活中很多人浮躁没耐心看完大部头的书的一个命题。

2011年, 是大部分地区都将进入新课标高考的最后一年, 在作文的方向上基本没变, 还是立足学生自身发展和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全国Ⅰ卷的诚信话题那就更是和现实紧密相接了。在今天这个商品经济社会里, 面对500万的考验, 人性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让一个高中生就这样的一些尖锐问题, 坦诚个人见解, 引导学生面对现实, 坦诚己见, 把作文和做人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2012年, 全国基本上都进入新课标高考了。新课标更注重的是学生素质的培养, 这种培养深层次的体现在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评判上, 于是有了全国课标卷的船主和修船工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针对现在的社会上的一些现象, 人们普遍缺少感恩的心和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冷漠。面对这些现象, 学生该怎么去做?从对材料的分析, 学生可以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在写的过程中, 通过对观点的分析和用事例对观点的论证, 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和帮助别人的习惯。

这些平凡人的故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从生活中发现美。

以上的这些话题人情味更浓, 生活性更强, 涵盖理性, 看重思辨, 呼唤“理性”, 关注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追求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 关注心灵的自我修养, 以感悟为手段, 以理性思辨为目的, 发掘考生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而且, 这些话题和学生自身有联系, 和时代主题有联系, 让学生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命题者如此设计这些试题, 从人才的成长、人的发展方面来看, 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 特别是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使学生认识社会, 认识自我, 规划人生, 积极成才, 实现新课程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同时, 对于高考考生来说, 面临着一次人生成长过程的重要抉择, 或上大学继续深造, 为将来的成长奠定基础;或走向社会, 开始自己的人生探索……无论如何, 都存在着一个成长、成才问题, 所以说, 这样的命题很能切中肯綮, 也充分发挥了高考作文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

但是, 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整体不高, 既没有内容的宽度也没有思想的深度。从对作文提供材料的分析解读, 到选材立意, 都关乎一个人的眼界, 眼界反映出人的思想和文化素养。如果没有较深的文学素养和思想, 看问题容易浮在表面, 发表见解难免肤浅, 那写出的文章就很幼稚。新课标要求学生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然而, 学生如果没阅读, 没有自己的思想, 怎么能观察生活, 体验人生呢?所以, 我们应该提倡学生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事, 多关注社会中发生的事、提倡的事, 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 利用电视, 利用各种媒体关注社会新闻, 同时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样会开阔学生的眼界, 加深学生的思想, 让他们能够从社会、从人生来思考一些问题。

在平常的写作练习中, 教师也可以多让学生练习写时评, 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热情。比如写校园内的时事评论。如食堂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场所, 学生可以对就餐纪律不好, 吃完后不收拾餐具的很多, 浪费粮食的很多等现象进行思考, 这些能够引起全班同学的共鸣, 以此可以让他们往深挖掘, 找深层原因, 还可以和社会现象结合谈自己的观点。慢慢地, 学生写作文时思考的角度就会广, 思考的点也会挖掘得深, 写出的文章思想也更加深刻, 同时也有话可说了。

帮助学生走出作文困境分析 篇8

一、帮助学生丰富作文的内容

1. 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现在的学生总以自己为“ 小皇帝”, 以自我为中心, 除了自己, 别的什么都看不见。 作为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帮助学生做到“ 言之不尽”“ 言之有物”。 在平时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学会观察自然, 观察社会, 关心他人, 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这样, 习作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如要求写熟悉的人、事、景、物, 就一定要求学生说真话, 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表达出真情实感, 不说假话空话。

2. 教会学生课外阅读。 学生学会了观察, 但是如何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呢? 即做到“ 有物还会善于言”。 针对这点, 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爱读书, 多读书, 会读书, 重视语言的积累。 习作有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再用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出来, 才能写出一篇篇好文章。

在课外阅读训练时, 我们可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 开始, 规定积累的篇目侧重于记人、记事、状物、写景的文章, 让学生熟读精思, 以摘记的形式积累语言, 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 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活跃了写作思维, 开发了智力, 也就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 教会学生参与活动。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要想有“ 源头活水”, 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 顺应他们的兴趣爱好, 让他们乐于作文。 因此, 我们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 因此, 我们把各种活动纳入了写作范围,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如折纸、体育比赛、捏橡皮泥、春游、开故事会、朗读比赛、办手抄报等, 让所有学生参与各种活动, 得到亲身体验。“ 情动而辞发”, 学生不吐不快, 产生了“ 我要写”的愿望。

二、放宽学生作文的选材

要求学生写作文, 应强调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决不胡编乱造, 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并不难。 教师可要求学生坚持天天写日记。 至于写什么, 怎么写, 完全可以把权利交给学生, 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写, 教师可适当指导。

三、表扬学生作文的进步

无论是大人, 还是孩子, 都一样, 喜欢听鼓励性的语言, 因此, 对于学生的作文, 教师要尽力找出其闪光点, 多表扬。 如教师总是批评学生的作文写得不好, 就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次再让其写作文, 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 那么究竟如何做呢?

1. 当众朗读自己的作文。 上台读作文, 有好多好处: 其一, 调动了全体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登台朗读作文, 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己的机会, “ 优生” 暂且不说, 那些曾被人遗忘的“ 差生”, 能被推荐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 使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看到了希望, 增添了自信。 其二, 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小组里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朗读, 并希望自己被同学或老师推荐登台, 这说明通过培养, 学生已具有了参与意识。 只要老师坚持不懈, 学生的参与意识会得到增强, 将来走向社会, 进行人际交往或投身祖国建设, 将大有裨益。 第三, 培养了朗读能力。 由于学生读的是自己写的文章, 朗读时更能进入情境和角色, 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 通过朗读, 使学生懂得: 无论朗读什么文章, 只要入情入境, 就会朗读得好。 第四, 还培养了听评能力。 一人朗读, 其余学生全神贯注地听, 谁写得好, 好在哪里; 谁哪里写得不好, 怎样修改, 学生心中有数, 评议时, 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经常开展这个活动, 能提高学生的听、评能力。

2. 展览优秀作品。 每次作文之后, 由学生将佳作用统一稿纸抄写后张贴于教室的学习园地, 供大家观瞻。

3. 自编佳作选刊。 每班可用小学生文学社形式自办作文报、佳作选刊, 让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作文输入电脑, 打印出来装订成册, 在班内、年级内交流。

4. 开展作文竞赛。 学校或班内每学期开展一两次作文竞赛。 事先发启事, 提出作文要求和评奖标准, 经评议后公布获奖作文, 举行隆重颁奖仪式, 并给予获奖者适当物质奖励。

总之, 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不仅可消除他们对写作的畏惧感, 而且还可激发学生动笔的乐趣。

四、教师从自我做起

学生不喜欢写作文, 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 教师自己怕动笔。 面对学生, 教师在写作课上只津津乐道各种写作方法, 但很少有人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一个位置, 也去就某一个写作题目和学生同甘共苦, 信手来上个两张纸呢? 这好比教练教学生学游泳, 自己从不下水, 只会站在岸上指手划脚, 那样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写作文是一件艰难的脑力活动。 若要提高作文水平, 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达到的。 但我相信, 只要我们的教师教会了学生多读多写,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写作方法, 那么在写作这艘小船上, 是一定能冲破风浪, 勇往直前的。

摘要:写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教师怕教, 学生怕学。因为一直从事小学教学工作, 并长期担任语文教师, 所以认为作文教学经验就是充实、快乐、产生兴趣, 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9

1.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1.1 重表达, 轻内容

“重表达, 轻内容”的最真实写照即是老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过于重视写作技巧和写作结构训练, 忽略了对作文内容的引导和讲解。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学生在文章框架的基础上夸夸其谈, 假话连篇, 不但没有明确的文章中心, 更使得个人真实感情得不到准确的抒发, 文章千篇一律, 学生没有掌握作文训练的内涵, 常常误入歧途, 标榜消极的形式主义。

1.2 重模式, 轻能力

“重模式, 轻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抹杀。老师一味的将单一的作文公式, 经典的作文模式套用在学生的写作练习中, 鼓励学生背诵名人轶事和政治要件, 这种写作训练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因素, 斩断了学生另辟蹊径的写作思路, 一味的死记硬背弱化了学生对社会的感知能力和对生活的洞察能力, 阻碍了学生自主思考, 勇于创新的学科素养养成, 无论是对语文学科的发展还是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消极的作用。

1.3 重书面, 轻口头

作文练习是书面、口头训练双管齐下的过程。书面与口头训练相辅相成, 互为一体, 共同决定了中学生写作能力、素养的获得。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大诟病便出现在“重书面, 轻口头”, 使得学生口语能力急速下降, 影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没有口头训练的辅助, 书面训练自然也得不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影响了学生整体写作能力。

1.4 重课堂, 轻生活

生活乃是学生的第一课堂, 忽视生活, 学校的课堂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在写作过程中, 务必要观察生活, 引用生活, 汲取生活中的材料, 表达对生活的一切情感。当前普遍存在的“重课堂, 轻生活”的写作内容训练阻塞了学生发现生活的眼睛, 作文内容时常苍白无力, 枯燥无味, 泛泛而谈。作文离不开生活, 生活内容的充实度决定了作文内容的饱满度。

1.5 重指导, 轻讲评

现实中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 很多语文老师的文章反而比学生的同主题文章略输一筹。这是由于语文老师们大多把精力用在“看”和“读”, 而很少有所实践, 真正的动笔做写作训练, 因此语文老师的写作水平往往不如学生, 但同时语文老师的讲评能力由于常年读书看书的日积月累而有很深的造诣, 因此语文老师减少对学生实际写作的指导, 鼓励学生自我创新, 积极实践, 进而转向习作讲评才是正确方法。

2. 相应对策

2.1 转变观念, 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转变观念首先要认识当前。从作文教学现状中我们看到语文教学过分侧重形式主义的追求, 不讲求实际, 缺乏内容的充实感, 埋头于写作训练而忽视“口头”的作用等等, 介于现状, 我们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 抛弃旧观念, 树立崭新的“大作文观”,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点滴, 用最发自肺腑的语言充实文章内容, 以人为核心, 以学生自身为写作主体, 鼓励学生自我创新, 勇于开拓, 促进综合能力全面提高。

2.2 固本培元, 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 加强学生的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没有阅读的充分积累, 写作失去了应有的动力。因此指导学生写作练习的首要任务便是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然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方式, 教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积累名人轶事, 优美语句, 在阅读中感知作者的内心情感和表达方式, 从而应用到自我的写作练习中。以“阅读”为写作的养料, 在不断地阅读, 不断地积累中打造优秀, 富有人文情感的好作文。

(2)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生活的内容有多充实, 作文的内容就有多饱满。课堂是获取知识的狭小角落, 只有生活才是汲取知识的最大平台, 写一篇好作文, 不仅需要学生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 更需要学生对生活感知的准确表达。从任何的角度看来, 写作都离不开生活的影子, 因此, 老师要积极利用生活这个最广阔的课堂,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引用生活, 在生活中汲取最灵动有趣的材料, 充实作文内容, 促进学生对写作的无限乐趣。

2.3 改进评改方法, 教师下水作文

“评讲”作为语文作文教学的最后环节, 往往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好的讲评总结了写作训练的重点内容和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理解作文主题及中心思想, 及时纠正错误, 提高作文水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注重“讲评”, 在实践中积累讲评方法, 改进讲评方法, 是语文老师不容忽视的工作。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教”, 即老师首先会写“下水作文”, 在好的下水作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作文的内涵, 从而帮助学生在写作能力的训练中真正有所提高。因此第二点便是提高语文老师“下水作文”的写作能力, 将自我写作过程中的感悟、感知传授给学生, 解决学生在写作中的疑惑和不解,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文主题、中心思想, 组织写作语言。

3. 结论

总之, 语文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包括了写作技巧及模式教授, 阅读积累, 语言重组练习, 语言对生活的高度浓缩训练等诸方面, 因而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几大诟病, 针对那些消极教学法要积极引导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要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入手, 加强教师的“下水作文”写作能力和讲评能力, 全面转换教育模式, 鼓励学生发现生活, 引用生活, 多读多练, 善于积累, 从点滴的努力中改变作文习作能力, 从而改变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姬云飞.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语文学刊, 2010 (10) .

[2]朱红范.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文教资料, 2006 (19) .

[3]王晓彬.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龙岩师专学报, 2004 (S1) .

开展英语作文教学的策略分析 篇10

一、引导学生积累词汇量,掌握写作基本要领

随着现在素质教育的大力倡导,英语教学从小学开始就得到了较大的重视,反映英语水平的直接问题就是英语写作能力。那么小学阶段如何能将文章主旨准确地用英语文章表达出来呢?首先,注意英语知识点、词汇量的积累。包括同音不同义,如two、to、 too或者by、bye等。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记忆力和模仿力处在最佳时期,这个阶段应让他们的水平得到合理利用,注意词汇量的积累并准确读出来。生活或学习中接触到的一些东西可以用英语表达出来,如早餐要吃bread、喝milk or juice,也会有egg。早上出门遇到隔壁家的dog,它很lovely,小区门口有两棵tree、好多flowers等。也可以翻阅一些课外英语读物,可以是故事书,也可以是漫画卡通,还可以是歌曲等,还要注意相同的词组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要表达的意思,遇到不懂的或陌生的词语可以单独制成英语卡片,方便携带记忆。其次,就是对英文写作要领的基本掌握。将英语的习惯用语、基本句型等情况了解清楚,以便将来在英文作文写作中使用。写作前应该如何根据给出的题目分析材料,根据什么标准进行审题,怎样运用一致的知识背景,用不同的词汇和结构表达中心思想等。注意新词、易混词和语法的选择等,写作过程中遇到有需求但未接触过的词汇鼓励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同时给予指导,使学生初步开始练习英文写作。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意词汇合理利用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和水平,那么就要以培养他们对英文写作的兴趣为前提。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刹那想要自我表现的欲望,小学生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或作品的舞台,这样他们的写作兴趣就会得到相对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的优秀作文给予口头鼓励和赞许, 也可以制成黑板报供其他同学学习借鉴、共同进步;将班级优秀作文制作成优秀作品集,使学生体会到英语写作方面的成就感; 挑选优秀作文让本人在班级里读给大家听,既能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又能激发他们对英文写作水平的更高要求,写出更加精彩出色的文章。教师在布置英语作文任务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主题进行写作,如家庭、 同学、公园游记之类的。这样,学生对亲身经历的事情就会有一定的根据性,也不会出现语无伦次的现象。用简单的英语语言描述平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会让学生逐渐感受到英语写作的乐趣,从而慢慢喜欢上英语写作。例如,可让学生将自己某一天的生活记录下来,也可让学生从平常的句子开始练习。例如,I will go to school at eight o’clock ever day. 也可以是I am very like Chinese food. 还可以是短词组,如never gave up、pick up、telephone number、go to、go off、go in、go out等。

三、鼓励学生仔细的观察,注意英语写作策略

学生在英语作文方面想要得到提高,要注意一定的方式方法。首先知识的积累、词汇量的增加是必然条件。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一些除了课堂之外的途径来扩大英语的词汇量。小学生的普遍特点就是记忆力较强,爱说、爱记、爱表演,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些优点来扩充英语方面的知识积累。例如, 经常找一些儿童故事书、儿歌或者动画片来供学生们阅读、记忆;根据故事情节设计合理的对话场景,将学生们分开若干小组进行分配角色表演。这样,学生不仅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英语词汇和知识点的记忆,起到了巩固的作用,还在无形中对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兴趣,了解了词汇在各种场合的合理利用,同时语感得也到了锻炼。其次,要将小学英语作文的训练渗透到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读多记。例如,学生在学习what、when、this、these、why、because、of course、certainly、sure、no doubt等词语时,可以根据语境来造句:Why do youwant to be when they grow up artist?Because I liked to draw.也可以两人一组进行对话:“Do you like to eat Chinese food?”“Yes,of course.I like to eat noodles and dumplings”.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加深对词语和词组的运用能力,在写作文的时候合理运用进去。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只有多读、多说、多记才能增强语感、提高写作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即模仿写作训练,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例如,教材中讲述了小明今天一天所做的事情,那么就可以通过这个文章结构学习到过去发生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这些知识点。也可以在原有范文的基础上改写一件事情。又如,原文是用第一人称讲述发生的事情,那么学生就可以用第二人称或者第三人称将整件事情的内容改写,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学会灵活性地掌握写作技巧。同时,教师还可通过让学生接触自然生活, 参加活动来写出自己的观后感,也可用多媒体教程将图片、声音和动画连贯起来,活跃英语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相关要点的快速吸收。

四、结束语

学生作文的语病分析 篇11

【关键词】语病 原因 类型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82-01

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作文虽说也有过一些言辞优美、语句流畅的作文,但大部分作文是词不达意、句不通顺的,不能不令人担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如果学生在作文中错别字和病句连篇,就无法将自己对世界,对自我的认知和感受准确的表达出来,也无法与人无开心地交流。因此,对学生作文语病进行研究,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下面我就学生作文常犯得一些语病进行剖析:

一、词义方面的错误

学生写作文要做到用词准确,首先就要准确地理解词的意义。

1.词语的感情色彩 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来区分,有褒义词、贬义词以及中性词,学生用词时,如果不注意词义的感情色彩,就往往会出现毛病。如:“班长李明办事很武断,因此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这个句子中的“武断”是贬义词,这里误当成褒义词,应改为“果断”。

2.词义的轻重 用词时要注意词义的轻重。如:“张明同学由于努力学习,所以他的各门功课都取得了良好的成就。”这个句子中“成就”一词意义太重,使用不当,可改为“成绩”。

3.词义相近,但使用对象不同。有的词词义相近,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使用的对象不同,我们加以注意,如:“我们陆续干了六个多小时,终于完成了任务。”这句中“连续”一般是指时间连续不断,“陆续”一般是指断断续续,所以句中的“陆续”应改为“连续”。

二、使用虚词方面的错误

错用虚词就会影响整个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是造成病句的重要原因之一。

1.有的虚词在使用时,要注意条件,绝不能乱用。例如:“黄俊杰是我们这个家族第一个上名牌的大学的学生。”句中名中的“的”过多,“名牌”后的“的”可以删去。

2.有些虚词是搭配起来用的,如果搭配不当,句子就会出现毛病。如 :“涂家伟不但不认识自己的错误,而是想办法为自己辩解。” 句中“不但”经常和”而且”搭配起来用,“不但”应改“不仅”,“而是”应改为“反而”。

3.有些虚词读音相近,尽管是一字之差,但他们的意义和用法却有很大的差别。如:“既使她不来,我也一定去。” 句中“既使”应改为“即使”,虚词位置错误主要指关联词的位置错误和介词的位置错误,这二者能导致多种语病。

三、逻辑方面的错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容易出观对一些句子所要表达的意义时用词是违反常理的,是荒谬的。常见的逻辑方面的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的概念和范围不明确 词的概念和范围是有大小之分,有的词的概念比较大,有的词概念比较小。小类可以包括在大类之中。一般情况下,小类和大类是不能并列的,如 :“昨天,全班同学和少先队员都到农场参加了学农活动。” 句中“全班同学”是大类,“少先队员”是小类,“全班同学”包括“少先队员”,因此“全班同学和少先队员”可改为“全班少先队员和其它同学”。分类的时候,小类必须能包括在大类之中,不是同类,不能并列在一起。

2.自相矛盾 这种现象主要是学生有时是由于对词语的、概念认识不明确,有时由于粗心大意,前后失去照应,如:“除了李玉萍同学没有来以外,全班同学都到了。”句中“全班同学”包括“李玉萍同学”,既然李玉萍同学“没有到”,就不能说“全班同学都到了”,句子前后自相矛盾。

3.判断不恰当 “好坏”、“高低”、“是否”这一类词兼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这类词语只能和含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其它词语搭配,如果只顾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就会造成判断不当的错误。如:“我校能否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是关系到我校的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我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句中“能否”是两面词,而后面对应的“根本任务”是一面词,搭配不当。

4.推理不合理 所谓推理,就是由已知的前提推出结论,推理应该合乎逻辑,如:“李文静同学今天没来上课,一定是病了。”句中“没来上课”的原因较多,不一定是“病了”判断条件不充足。

我们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尽量减少作文中的常见语病呢?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视阅读课的教学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品味遣词造句的妙用,抓住每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指导学生学习,不仅丰富了词汇,还掌握了语句如何正确运用,这样能改变作文中存在的“语病”与“文病”,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地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2.重视语句的教学 语句及语句教学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如果学生对词语的意义,用法理解不够,那么在作文时便可能出现语病,所以要加强词语的教学,不是单纯讲解词语的意思,而是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运用。在教学中,教师不正是运用一个一个的语句传授知识,学生在借助一个一个语句接受知识吗?脱离语句,知识就不能传递。因而教师组织和运用语句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教师的语文能力。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解语句的能力。

3.善于多读多写,特别对自己的作文反复阅读,能发现语病学会修改 我从三年级学生写作文起,逐步培养他们认真读自己作文的习惯,通过反复阅读,找出语病后,改正过来,对于那些难以修改的病句,教师适时点拔,让他们修改作文,反复阅读,以便加认真的态度去修改,修改之后请老师同学看看修改是否恰当、准确。这样能大大减少作文中的语病。

相信,只要同学们在作文训练中,时时避免语病的出现,一定会写出语病流畅,言辞优美的佳作。

参考文献:

[1]《教育新视线》2010.2.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2008《走进新课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从语篇-历史角度分析四级作文 篇12

关键词: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大学英语四级写作

一、语篇-历史分析方的五个策略

语篇-历史分析方法是以某一现实问题为导向, 通过进行跨学科多领域多维度的研究, 在宏观社会、历史、政治背景下对语篇进行批评性的解读。因此, 语篇-历史分析方法是一种的实证研究。维也纳派学者Wodak和Meyer (2009:29) 提出了该分析方法的五个分析策略:所指或提名策略;谓语策略;辩论策略;视角化、框架化和语篇再现策略;强化和弱化策略。

所指或提名策略是对成员进行划分, 即“组内成员” (自己人) 和“组外成员” (他人) 。这种划分通常是通过使用隐喻、提喻、换喻等修辞手法来实现的。

谓语策略是指作者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使用一些带有褒义或贬义色彩的谓语来表述自身的观点态度。

辩论策略经常被用于论证作者提出的某一评价。该策略包含15个辩题:有用/有利、无用/无利、定义、危险或威胁、人道主义、公正、责任、累赘、财物、事实、数字、法律和权力、历史、文化、滥用。Wodak及其团队在大量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时政研究中都采用了该方法。

视角化、框架化和语篇再现策略是指通过报道、描叙、叙述或转述的方法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视角 (项蕴华, 2014:45) 。

强化和弱化策略。在写作过程中, 作者会有直接或间接对某些观点进行强化或弱化, 从而达到传递或掩盖某种意识形态的目的。

二、语料分析

本部分以2007年-2015年6月期间大学英语四级真题写作部分为研究对象, 以语篇-历史分析方法中的五大分析策略为理论基础, 试图探究该方法对于英语写作的指导作用。

1. 所指或提名策略

On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Literature (2013年6月CET4多题多卷一写作部分考试试题)

该题目要求考生论述读书的重要性, 和大多数四级作文一样, 该题目要求考生在最后一段提出自己的观点。考生可以使用代词“I”即写自己, 写读书带给自己的益处, 或是用代词“we”, 即号召和自己一样的大学生参与到阅读大军当中, 充实知识开阔眼界。

2. 谓语策略

Education pays (2012年12月CET4多题多卷一写作部分考试试题)

该题目要求考生对“教育的回报”进行论述。考生应从多角度论述教育带来的益处。由于涉及益处, 在文章中应大量呈现具有积极或褒义色彩的谓语部分, 例如:狭义上来说, 教育意味着a better job, a higher salary, a lower unemployment rate。广义上来, 说教育可以全民族和国家带来development和advancement。

3. 辩论策略

Spring Festival Gala on CCTV (2006年12月CET4写作部分考试试题)

该题目要求考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即有些人喜欢在除夕观看春节晚会, 但是有些人提出取消春节晚会。在正面论述过的程中, 考生可以使用“文化”、“历史”等辩题, 即看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传统, 人们习惯了与家人在除夕夜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晚会。在反面论述的过程中, 考生可以从“事实”、“财务”等角度出发, 即近些年来春晚节目质量下降, 花销却逐年增多, 节目质量与经济投入不成正比。

4. 视角化、框架化和语篇再现策略

What Electives to Choose? (2007年12月CET4写作部分考试试题)

题目中的electives是选修课的意思, 可以判断出这篇作文要求考生以大学生的视角来阐述选择某些选修课的原因。四级考试的考生为在校大学生, 所以在写作过程中, 考生可以从自身出发, 写“我”选择选修课的标准, 或者写“我的同学”或“其他同学”选择了哪些课程。

5. 强化和弱化策略。

Free Admission to Museums (2009年6月CET4写作部分考试试题)

根据题目要求, 考生应在文章的第二个段落突出强调免费开放博物馆的所带来的问题。很多考生由于审题不清, 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即免费开放博物馆的优点和缺点。虽然正反观点的对比论述也是英语四级的重要考点之一, 但并不是本题目的考察内容。参考范文的第二个段落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免费开放博物馆所带来的弊端, 强化了考点, 符合题目要求。

三、结语

作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新兴分支, 语篇-历史方法在国内语言学界仍未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试图将该方法中的五大分析策略应用于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的训练当中, 证实了该方法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Reisigl, M&Wodak, R.The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A], in R.Wodak&M.Meyer (eds) ,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2nd edition) [C].London:Sage, 2009.

[2]冯翠华.A Handbook of English Rhetorical Devic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上一篇:高程测量下一篇:2μm激光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