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型小学教师

2024-08-29

卓越型小学教师(共7篇)

卓越型小学教师 篇1

“卓越教师”是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要求设立的, 与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律师并列的四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计划项目之一。自2011年在部分本科院校试点以来,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改革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绩。2014年9月18日, 教育部再次颁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并提出培养“卓越小学教师”的要求:“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 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 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 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卓越教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振兴民族的重大工程之一。教师强则学生强, 学生强则社会强。高校“卓越教师”的培养, 是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源头。

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综合性、普及性的特点, 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的发展奠定精神的底子, 打好生活的基础, 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小学教师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是为人求知的引领者, 是智力、心力的启蒙者, 是情感、世界观的熏陶者, 因此小学教师更应该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

一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全科型教师

(一) 小学生的求知欲强烈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感, 他们心中有十万个为什么, 他们求知欲强烈。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引导不当则可能泯灭孩子的求知欲, 或者抑制学生的发展。他们的问题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天真而又富有幻想, 我们不能用成人眼光和思维浇灭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需要教师具备“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要用童心和儿童的思维, 用艺术的教育引导他们。

(二)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每个孩子的智力体力发展是不平衡的, 有的孩子发展得快, 有的孩子发展得慢。每一个孩子身心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有的此方面有特长, 有的在彼方面有兴趣。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每个孩子都有他天才的一面, 当然也有他不足的一面, 有的具有语言方面的天赋, 有的在数理逻辑方面有天赋, 有的在空间方面有特长, 有的在运动平衡方面有特长, 有的对音乐旋律特敏感。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 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 并给予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相信每个孩子的发展潜力, 静待花开。如果一个老师只教一门学科, 上完课就离开教室, 而不能长时间地观察学生、陪伴学生, 就不可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引导学生。

(三) 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模仿学习法

老师是儿童最信任最崇拜的对象之一, 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教育, 教师能唱会跳, 教师的动情朗诵, 教师的一笔好字, 教师的看书习惯, 都会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总之, 教师的十八般武艺, 教师的“无所不知”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维持学习的动力。

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奠定做人的基础, 奠定求知的基础, 奠定精神的基础, 奠定生活的基础。教师“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专业的教育能力, 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到非常关键的启蒙和引导作用。这就需要小学教师要具备人文、文学、科学、艺术等全面的基础知识, 需要与社会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需要具备坚定的教育信念和优秀的师德与规范。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有综合的基础知识, 需要有专门的教育知识和能力。

二小学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岗位职责需要全科型教师

小学教师作为儿童的启蒙老师, 不仅启蒙孩子的智慧, 更重要的是成为孩子们的人生导师, 教书更要育人。以学科知识的教育为本, 就有可能导致知识教育为中心, 而忽略了孩子的道德、情操、交往能力的引导和教育。

有人说教师能够爱学生就是最美的师德, 陪伴学生就是最好的教育技巧, 守望学生就是最应遵守的教育规律。小学生们需要了解他们、陪伴他们成长的良师益友。全科教师, 能够守着他们, 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 了解他们的性格和禀赋, 便于因材施教。

(一)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全科教师的导向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教师熟悉至少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 除此之外, 还要了解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 了解与小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课程资源, 学会设计综合性主题活动, 创造跨学科的学习机会。职前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的设计上, 其中学科知识的模块除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设计、学科教学设计等, 还包括小学跨学科教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些标准导向要求小学教师需要具有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

从我国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趋势来看, 也是如此, 对考生的学科背景知识没有要求, 只要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就有资格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内容涉及到人文知识、科学知识、艺术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等综合性知识与能力。科目一“综合素质”的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心理、文化、历史、地理、科学、社会、音乐、美术、文学、信息技术等综合知识。科目二“教师教育知识与能力”除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外, 还包括各门学科的知识、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的能力。

(二) 优秀的小学教师具备综合型的教师素质

一线的优秀小学教师, 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还是其他学科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 他们身上具备的共有的素质那就是爱教育爱学生爱钻研, 除此之外, 那就是深厚的教育基本功。比如流畅的语言表达、优美的板书和简笔画。除此, 还有音乐舞蹈的功底、图画及美术欣赏的功底, 人文、科学、艺术素养和功底, 对小学生心里的把握和调控能力等。特级教师于永正以优美的书法、信手拈来的简笔画技巧、演奏二胡的魅力、娴熟的歌唱技巧, 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欢。他能够把逻辑思维、音乐、绘画等艺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使语文课上得有理有趣。优秀教师的十八般武艺, 也启发我们, 具备多学科的知识, 具备多样的能力, 在教学和教学组织方面都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的课程特点需要全科型教师

(一) 小学生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需要教师具有综合性的知识

目前小学课程依然是按照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安排。但是从整体思路上看, 课程内容体现综合性趋向, 如品德与生活 (社会) 、科学课程、实践课程等本身就是综合性课程, 而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容都呈现综合化的趋势, 学科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密切。美国贾斯珀的教学研究项目, 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是从冒险故事开始。华德福学校所倡导的全人教育是以艺术为手段的教育, 用音乐、旋律、节奏和雕刻、绘画等的形式进行语言教育、生命教育和科学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也明确提出,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并设置综合课程,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二) 从教学组织来看, 小学生的课堂更需要多样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

多样课堂教学组织方式, 需要教师具有音乐、美术、体育等多方面的才能。在课堂学习中, 可以用艺术的方式如音乐、图画、故事等模拟情境,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也可以让学生用歌咏的方式学习, 也可以通过动作、表演、歌咏、韵律、节奏, 或在旋律中学习。组织课堂的能力需要教师具备语言、艺术、体育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 从课程内容来看, 每门学科学习内容都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的组成

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资源从来源上看, 包括校内、校外、社会, 包括博物馆、民俗馆、大自然, 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科学、地理、历史、文化等综合性的内容, 数学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同样也是综合各科知识和多种能力。

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性自不必说。各国都把小学生的读写算知识作为基础知识, 而读写算的知识和能力是相互促进相互融通的。苏霍姆林斯基开发学生的算术能力, 是用阅读的方法, 阅读写作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而生活本身就是综合的, 包括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社会、科学等。

四我国及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呼唤全科型的教师

(一) 从发达国家的小学教育来看, 全科教师是普遍现象

发达国家招聘小学教师不以学科专业为限制。目前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也是如此, 只要有大学大专的学历就可以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

(二) 目前农村小学还存在布局不均衡规模大小不一的问题

有的村小班级规模只有几人、十几人, 年级不全, 教师不全。有的村小还存在复式班上课的情况。农村小学教师大都兼教几门课。而村小的存在对于普及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需要村小的老师具有包班上课的能力, 需要有兼教所有学科课程的能力。加之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居多, 也是中国“特色”之一, 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陪伴。全科教师有条件、有时间陪着他们, 关注他们的成长。

(三) 小班化教学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城镇小学教师资源相对丰富, 教师编制比较齐全, 班级建制比较齐全, 班级规模大, 课程还是以学科教学为主。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小班化教学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小学包班制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国内有些地区实行包班制教学的学校已经占41.4%, 其中以上海杭州为最。”因此, 从儿童的全面发展来看, 小学教师需要全科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来看, 小学教师需要综合性的课程知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从小学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来看, 小学教师需要具备“十八般武艺”, 多才多能;从教育发展趋势来看, 小学全科教师将为小学教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教师[2014]5号) .

[2]李奇勇.小学教育呼唤全科教师[N].中国教师报, 2014-03-12.

卓越型小学教师 篇2

关键词:化工专业,卓越型人才,培养模式

十七大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 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经济成果。在新形势下, 经济的增长正逐步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转变成“知识密集型”。

中国的年轻劳动力正逐年减少, 劳动成本逐年增大。因“计划生育政策”实行30多年,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 中国人口增长不断减速, 老龄化问题逐年严重, 年轻人在中国人口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另外, 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位居世界第一, 导致高知识分子人群逐年增加, 高素质人才比例不断扩大, 从而使劳动成本也逐年升高。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工业体系需要更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和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 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 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1]。

在2010年6月教育部就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大改革项目, 致力于面向世界未来经济,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大改革项目, 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如何根据学校学科特点、专业优势和外部环境等来实施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摆在每一个获批为该计划培养单位的一个重大难题。化工类人才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 更需要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因为本论文以“化工类人才”为研究对象, 开展卓越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高校培养学生要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导方向

工程教育要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导方向。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开展各项工作。要更加明确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进一步强化工程教育的实践性, 强调“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案[2]和突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社会地位和责任。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在未来的国家建设中起到生力军的作用。

1.2 高校培养学生要以相关企业密切合作

“卓越计划”明确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包括在校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3]。化工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课程, 要求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

在校学习期间, 要注重培养和强化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创新思维等。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等复合型学生的培养。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化工设计大赛和“省、国家层面挑战杯”项目等的投入。通过组织“我的专业我做主”等社团系列活动,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专业范畴、就业领域和未来规划。

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程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学校可根据专业特点, 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在制定培养计划和指导学生实习时, 将企业的优秀工程师吸纳进来, 实施“双导师制”, 为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 ‘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提供硬件支持。

为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优势, 可以将学校的老师派送到相关企业进行短期的“工程实训”, 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同时也可以将企业员工送到学校进行深造, 以加深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通过一些科研项目来加强企业员工与高校教师的合作深度, 注重“产学研”模式的建立。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实现“校企”双赢局面。

1.3 高校培养学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等学校在培养卓越型人才时, 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学习能力, 还要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执行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开发[4]。

创新创业能力要求培养大学生以“不唯书, 不唯上, 只唯实”的态度对待事物, 解决问题“不盲从、不武断、不草率”的思维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唯有“创新”才能引领潮流前进。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创新实验、项目、活动等来促进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实践执行力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卓越工程师要求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学校可以开展各项实验技能大赛、设计大赛、创新大赛来提升实践能力。管理能力是一种综合学问的体现, 是现代工程师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 是工程师服务社会的一个助力。没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就会使简单问题复杂化, 就不能形成强大的团队。卓越型人才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 坚强的责任心[5], 强烈的时代使命感, 良好的诚信品质和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等核心素质。

1.4 高校培养学生要与国际接轨

中国经济正以坚实的脚步迈向世界, 卓越型人才必须具备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这不仅指外语水平, 更包括了了解和熟悉有关国际惯例[6]。在外语水平上要求具有很强的听、说、读、写等能力, 尤其要有很强的外语写作能力, 包括各种信函、合同、文件等。在技术层面, 要熟悉各种设计规程和实验标准, 并要与国内行业相结合, 灵活使用。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外语竞赛或外语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学校还可以通过与海外高校、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项目, 派送一些专业对口和外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或老师到海外高校或企业进行短期的工程实训。如果我国高校以这种方式持续培养下去, 不出10年时间, 我国就将能造就一大批卓越的国际工程技术人才, 这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落实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结语

目前, 国内许多高校和企业都在努力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展工作。我们要更新落后的工程教育理念, 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导方向, 与企业密切合作, 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开发和强化, 面向国内和国际社会培养我国更多的卓越型人才。若干年后, 必将有力推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 为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工业体系提供更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和工程人才, 为实现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提供有利支持。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Z].

[2]罗家莉, 周永凯.更新工程教育理念培养卓越工程人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24 (9) :111-112.

[3]吴绍芬.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 2011 (6) :100-104.

[4]伊影秋, 沈小娟.卓越工程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四力”[J].高校教育管理, 2012, 6 (6) :34-38.

[5]余建星, 徐斌, 靳楠, 等.卓越工程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要求及培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20) :39-41.

卓越型小学教师 篇3

1人才的培养模式

1.1共建实习基地

采用“上课”这种方式教学,能增强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但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为从业人员创造一个综合性、体验性、能实战的培训环境,使从业人员能进行更好的实际操作。加强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实习基地,加强对水利科技人员的培训,使从业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1.2水利科研项目研究

在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强科研项目的研究,使其与水利行业的生产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加强培养卓越工程师型水利科技人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一方法在博士、硕士培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使接受到这一培养的要求提高了。而在现阶段教育中,博士、硕士的所占比例往往是比较低的。这就要求加强对本科或专科院校运用这一培养方式,强化水利科技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强化科技人员在工作中所产生的作用。

2水利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

2.1加强内部培训、外部引进及人才队伍建设

2.1.1加强内部培训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加强水利科技人才的内部管理应得到有效的加强,水利科技人才内部培养不断创新培养机制,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使培训的内容更符合科技人才的培养。创建不同形式的培训课程,增强科技人员参加培训的意识,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提供重要条件。

2.1.2引进外部资源

水利科技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对内部培养加以重视,还要积极引进外部资源。加强对人才的考核,为引进人才的质量提供有利保障。同时,以兼职聘用、考察讲学、担任顾问的形式进行高层次技术人员的引进,对原有的科技人员进行培训,大大提升原有科技人员的专业技能。

2.1.3补充新鲜血液

水利企业面向全社会进行人员招聘,使用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方式,采用笔试、面试、心理测试等科学的评价方法招聘,提高了招聘水平,吸引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使科技人员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2.2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2.1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完善考核评价的方法,把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将平时考核作为基准,年末考核作为重点对科技人员进行评价,使科技人员的品德、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要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使其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水利科技人员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2.2.2创新人才选拔机制

在水利科研工作中,要建立良好的人才选拔机制,在进行科技人员职称评定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通过民主的推荐方式,正确地评价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使我国创新型水利科技人员在工作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加速水利事业的发展。

2.3扩宽渠道,加强科技人才建设

2.3.1加强国内交流

各水利企业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科技技术方面的交流,使科技技术得到稳定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为科技人员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促进科技技术的有效发展。

2.3.2增进国际交流

企业可以派出优秀的员工去国外考察或者邀请外国的专家访问团来我国交流等,加强我国水利科技技术与国际接轨。同时,要积极参加国际上的关于水利工程技术的会议,加强世界上水利工程的竞标,使技术人员的发展空间得到扩展。

3加强水利科技人才培养的策略

3.1完善科技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

在人才的培养上,应加大人力资源投入,结合现实中基本情况,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变化能力,增强高素质人才的综合能力,使科技人员可以满足对现今水利事业的需求。加强科技人员进行咨询渠道的建设,通过专家对科技人员提出良好的建议,使科技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保证了科技人员工作的准确与科学。

3.2改善科技人成长的环境

在对科技人员进行培养时,禁止出现工作中论资排辈的现象,要注重科技人员在工作中的个人能力,采取优胜劣汰的方法,合理地对科技人员进行分配,使达不到标准的人员从新培训或者辞退,加强科技人员工作中的积极性,从而在工作中发挥最大价值。

4总结

现阶段,我国已加强了对水利创新人才培训工作的认识,但在培训工作实际进行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要通过现有的分析,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加强创新型水利科技人员的培养,使水利工程快速、稳定地发展。

摘要:水利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社会事业。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的水利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一大批规模较大、设计较为先进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陆续投入使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水利科技,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03):7.

[2]侯永峰,武美萍,宫文飞,等.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03):1.

卓越型小学教师 篇4

1 抓师德, 让全体教师“姓‘教’”

学校严格按照市、区教委关于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 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第一位。学校党委率先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 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无缝对接, 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狠抓党风廉政建设,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每学期开学初, 学校校长都要组织中层以上班子成员和教师分别进行师德师风强化教育, 在学习中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每学期学校都与全校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协议书》, 规范教师的德行。教师把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 自上而下形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享受有“爱”的教育。

如今, 学校教师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爱, 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个真正的好教师, 不仅要有学识, 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区级优秀教师杨梅、年轻语文教师蔡雨、数学骨干教师肖国辉等, 在学校里演绎了一幕幕用爱写就的动人故事。正因为全校教师爱岗敬业, 学校才营造了优良的教风, 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升。

2 抓培训, 让全体教师“善‘教’”

理论指导实践, 只有改变观念, 才能在改变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学校利用集体教研时间, 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市教委《关于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以及区教委对卓越课堂的要求, 对全校教师进行了有效课堂具体操作的规定。学校对全体班主任开展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的小组评价与学生评价》的培训;邀请了九龙坡实验二小校长到校作了《生本教育与学校变革》的专题报告, 还邀请区内知名教学骨干教师来校从理论和操作层面解读有效课堂。通过宣传、引导、培训, 全校教师转变观念, 形成共识, 积极开展课堂改革实践。

区教委下发关于实施“领雁工程”和建设卓越课堂共同体的相关文件后, 学校在第一时间积极行动, 把这几项活动与推进有效课堂有机结合, 尽力使有效课堂变成一种常态化的课堂。在推进“领雁工程”中, 学校组建团队到对口帮扶学校开展调研, 通过听课和送课、作报告、签师徒合同等方式拉开活动序幕。校内, 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通过区、校骨干教师上优质课、示范课, 让教师们观摩、切磋, 进而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模仿、反思、改进。

通过加强培训, 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 知识结构不断更新, 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因为教师更加“善教”, 所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攀升。

3 抓管理, 让全体教师“精‘教’”

为深化课堂模式改革,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出台《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方案》, 坚持执行教学管理台帐, 强化“谋、精、专、实、真、恒”六字方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是学校要求教师深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 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自身教学风格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每一位教师课前认真备课, 精心编制学案, 重“谋”字。二是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每一堂课中, 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力争上好每一堂课, 使堂堂课成精品, 重“精”字。三是加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要求教师将心思放在琢磨教学上, 干部教师务必姓“教”, 重“专”字。四是学校制作学生《成长报告》, 构建多元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 科学地搞好学生评价和总结, 多角度审视学生成长和评价学生发展, 重“实”字。五是严格考试, 全员参与, 统一监考、阅卷、统分, 杜绝弄虚作假行为, 考出学生真实水平, 利于查漏补缺, 重“真”字。六是坚持推门听课和蹲班听课, 严格检查教师上课情况;长期坚持抓好毕业年级工作;坚持采用听、看、查、问等形式对各年级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调研, 重“恒”字。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为抓好教学质量做好指导, 当好参谋, 实施精细化管理, 促进全校教师“精教”。

4 抓激励, 让全体教师“乐‘教’”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是学校长期开展好教师继续教育、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有力保证。学校相继建立了择优外派学习制、定期理论学习制、教师论坛奖励制、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制、科研专项评分制等。制发了《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方案》, 制定了《学习小组建立细则》《小组考核评价表》《个人考核评价表》《课堂建设与评价公示栏》以及《优秀小组与优秀个人的奖励办法》。在班级之间, 学校也加强了激励机制, 每班的外墙都悬挂“课堂小组建设及评价公示栏”, 每周由教导处印制小组和个人评价表分发到各班, 由科任教师对每节课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进行公示, 学期末对各班表现突出的优秀小组和个人进行汇总并在全校大会上进行表彰。由于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千方百计抓好了教师的继续教育, 让一批区、校级骨干教师脱颖而出。现在, 学校有市、区、校级骨干教师30余名, 占全校教师的三分之一左右, 他们在卓越课堂的推进过程中起着示范引领作用。

《做卓越教师》阅读心得 篇5

一.用浓厚的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教师的爱是建立在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上面的,在老师爱心的雨露滋润下,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和舒适,从而激发起奋进的欲望。

"爱,是最好的老师"。爱生,不是一句口号,它构筑在理解、尊重和奉献之上。过去的一年我接手一个初三毕业班。为了能迅速了解学生,我经常找时间和学生谈心,和家长沟通,常常因为学生的事不能早回家。为了学生我付出了很多,同时我也得到了爱的回报。我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家长的赞许,同事的认可。可以说,一次次的成功的教育,这里面饱含着教师无数次的付出。从无数次付出中,我也体会到了给予的快乐。这是其它行业的人得不到的快乐、满足。

二.培养爱心

学生有爱心,将来才能去爱他人,爱集体,才能回报社会。浙江的一位中学生,因为妈妈对他的学习管的太严,用锤子将妈妈打死。黑龙江省有一名小学生,因为妈妈不给钱去玩电子游戏,而将妈妈杀死等等,近些年来发生的还少吗?他们不正是缺少了爱,缺少了对父母的爱,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人性吗?

教育学生首先要爱他人。当然让学生有爱心,班主任老师更要对学生付出爱心,制定计划,严格教育,加强管理是爱。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是爱。给学生开设学习方法是爱。家长会和学生们一起分析学习起落的原因是爱。对学生一视同仁是爱。

在班级里,我召开了《把爱心献给他人》的主题班会。了解他们的心理,使学生明白要有爱心,先要学会爱他人。爱父母,因为父母给予了你的生命。爱老师,因为老师教授你学业。爱朋友,因为朋友送给你友谊。一句话,一杯水,一个眼神,一种动作都可以传递爱。为此我还组织学生到永宁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帮老人们打扫卫生。同学们和老人们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他们也深深感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哪位同学学习有因难,同学们主动去帮助。关心集体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上课不迟到,课上不大声喧哗,上好三操,搞好卫生清扫,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注重班级荣誉。这些小事做好了,集体的风格逐渐形成。

卓越型小学教师 篇6

1 创设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

创设情境, 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取恰当的方法,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兴趣。我们上科学课前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情境, 是把学生带入探究活动的第一步,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 如故事法、悬念法、谜语法、游戏法等。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从学生角度出发, 进行情境创设, 让学生置身于真正的情境当中, 积极投入, 主动思维, 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 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快的、真正的投入探究。

2 勇于质疑, 捕捉探究对象

思维源于问题, 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想别人未想过的事, 敢于实验, 才能培养其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从小培养儿童像科学家一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也就得从提问题开始, 这个问题就是学生的探究目标。教学中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进行大胆猜测和思考, 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3 量体裁衣, 明确探究主体

在科学探究实验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由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 并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在学生整个自主探究实验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随地掌握他们在活动中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设计探究活动要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由扶到放呈梯状排列。教师只有恰当估计学生的探究能力, 指导上注意适时和适度, 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在探究活动中有效得到培养和提高。

4 避免平淡, 确定探究侧重

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验探究—汇报交流等是常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问题学生自己提, 方案学生定, 观察实验学生自主进行, 但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仍然有侧重点, 切忌眉毛胡子一起抓。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 要提供充分的时间支持, 要考虑在活动中学生探究内容的丰富性、层次性和探究思维的递进性。学生的科学探究不应停留在学生亲历的层面, 让其亲历和体验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平淡的经历, 缺乏思维的积极加工, 缺乏情感、态度融入的体验, 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科学, 从而削弱探究活动本身的意义和功能。让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让学生在“流汗”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探究意识, 能达到这样目的的探究活动才是有意义的探究活动。

5 运用感官, 整合探究方式

在科学教学中, 首先是要解放头脑, 让学生自己去想;其次是解放双手, 让学生自己去做。在实际教学中, 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行操作探究, 在亲自动手动脑中研究、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首先要在观察实验中探究。观察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有意识地认识自然事物和现象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也是一种能力, 和思维能力结合在一起, 能让学生产生灵感和创造力。其次是要在实验中探究。实验能让学生真正去亲自经历一个科学发现的典型事例, 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去种、养、观察、测量、记录、整理数据、讨论交流等。如做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探究, 光看一看、听一听是绝对不行的。最后还要在思考中探究。学生参与探究的关键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教师要促进学生的探究参与意识,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形式对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整理加工, 得出结论, 上升为理性认识。

6 走出课堂, 拓展探究时空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而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是无止境的, 课内的研究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探究过程并非是随课堂四十分钟的结束而结束, 要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课堂, 常常打破书本的界限, 延伸到课外, 延伸到生活中去。教师要积极引导, 认真组织课外的后继性研究, 使课内外结合起来。走进大自然, 去发现科学, 做科学, 探究科学。让学生的探究活动逐步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使学生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成为真正的小主人, 让学生在斑斓的世界中掌握科学知识, 使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目的得以实现。还要经常反思,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规范的操作, 体现计划对活动的指导, 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开展研究活动,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能力。

卓越教师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篇7

关键词:卓越教师,培养,实践

研究卓越教师的培养途径,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还能够深化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当前,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卓越教师的培养。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 增强教师的专业化素质,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共识。因此, 我国若要在世界教育事业中占据有利地位, 就必须紧跟这一时代发展潮流, 采取多种有效途径, 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具有较强创新和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教师。并打破原有的教师培养模式, 及时整合教师资源, 打造卓越教师队伍, 进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促进我国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

一、卓越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 培养模式单一

从教师的培养模式来看, 学校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 无法创造出最佳的培养环境, 不能因地制宜的制定有效、合理的培养模式, 反而一直因循守旧, 沿用以前的以理论知识传播为基础的培养模式, 缺乏特色和个性, 显得保守和单一。

2. 课程结构不合理

从课程目标上来看, 教师对课程目标认识不清晰, 把教学当成演讲, 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利于教学愿景的实现。从课程内容上来看, 知识的传授占据的比例过大, 实践的内容不足, 使得学生无法自如的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从课程实验来看, 实验设计过时、实验内容陈旧, 不重视发展研究, 缺乏创新精神, 和现代教学脱节严重。从课堂结构上来看, 过分注重知识性的考察, 不注意课程的多样性, 教学方式枯燥单一, 缺乏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也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3. 优秀教师分布不均衡

优秀的教师是教出优秀学生的必要条件。目前来看, 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能达到优秀教师资格的教师并不多, 教师们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 有的缺乏对教育的忠诚, 有的需要提高专业素养。从教学实践中可知, 教师对专业的理解程度、对教育理论的运用水平、对教育实践的经验, 都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 由于同时拥有三种能力的优秀教师太少, 就很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 教育信念不坚定

一名卓越教师, 不仅要有精湛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能, 还要有强烈的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但是在现今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往往不重视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使得教师对教学工作毫无热情、得过且过。虽然专业知识的培养, 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 加强教育信念的培养, 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化被动为主动, 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和尊严感, 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卓越教师培养的具体策略

1. 坚持专家引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教育思想的更新、教育理论的发展, 使得教师必修不断学习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工作。卓越教师的培养对象大多是35 至50 岁之间的教学主力军, 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不仅教学任务繁重, 往往还担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 除了参加教育部分的远程学习之外, 只能自行钻研教育理论书籍, 效果甚微。因此, 中小学校要依靠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资力量, 为培养卓越教师打开新的思路。这种根据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来组织培训内容的培训课程, 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提高。以往的培训实践表明, 通过和教育专家近距离的交流和对话,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教师的成长:第一, 提升教育境界, 使教师在课程的高度观察教育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的水平;第二, 开阔教育视野, 以教育研究者的视角审视教学工作, 培养教师的科研兴趣;第三, 强化教育理念, 强调新课程理念,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 参加培训的教师要写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心得, 并在教学会议上共同交流。

2. 采用有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场所, 是师生情感交流、知识传授、能力提升的阵地, 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场地, 是教师施展才华的平台。研究课堂教学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卓越教师必修是教师中的骨干, 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独到的教学风格、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卓越教师的前提是德育优先, 重点是教学能力, 重心是课堂教学, 并辅以教育科研, 在课堂教学方法、策略、活动等各方面积极创新。有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在宏观上把握教学过程, 还要在微观处观察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细节。因此, 教师之间要积极的互相听课, 并在听完课后及时评课, 交流心得体会, 及时反思, 做好听课。评课记录。并且在教案编写、话题导入、课堂提问、随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教学环节上合作交流。同时, 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校举行的教师示范课和优质课教学比赛等活动, 在竞争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 实施师徒结对

师徒结对是我国传统的最重要的教育观念, 这种教育模式代表了对理念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也是儒家所倡导的教育思想, 从古至今一直推动着教育的发展。在教育教学飞速发展的今天, 凭借网络科技的平台, 给名师引导、师徒结对带来了新的发展模式。导师可以创建网络名师办公室, 由名师作为办公室的领头人, 并整合本校的教师成员作为基本人员, 对其他校外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招聘的方式, 组成不受规模、不受地域限制的“网络名师办公室”, 建立现代师徒关系。在网络名师办公室这个平台中, 各个地区的教师可以做到教育科研、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 最终培养出的一定是高品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最后, 按照青年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 实行名师引导、师徒结对、阶梯培养的模式。学校还可以在新学年的教师大会上为名师师徒结对颁发聘书并签订培养意向书, 这不仅体现了学校对教师成长的关心及重视, 还有利于形成教师专业化培养的风气。为了卓越教师培养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学校应该拨款给每位导师作为日常工作的教育教学经费, 并对完成培养目标的导师进行奖励。

4. 加强跟踪考核

学校要明确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 并列出卓越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在完成师徒结对、并建立了名师办公室之后, 要对培养对象采取具体措施, 并落实考核指标。要求青年教师在导师的带领下每学期完成下列目标:写一篇教育理论论文并争取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完成一项课题立项, 并得出阶段性成果;听不少于十节课并记下详细的听课、评课记录;阅读一本教育学著作, 并写出心得体会, 上交导师;参加一次校级公开课比赛, 并做出有一定深度的报告;编写至少一篇教学案例或是教学反思;参与名师办公室的建设, 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录制一节公开课, 上传到教育部门的网络平台;积极听取专家的学术报告;至少有一次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每学期至少出一套试题, 并给出命题思路;在学期要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在学期末在写出个人成长总结。同时, 每学期末培养对象要上交卓越教师项目考核表, 根据完成目标的情况, 确定奖励水平, 并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对于校外的办公室成员, 每学期末对成员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思想品德、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理论水平、教学技能水平等方面。考核成绩优秀的成员可以进行表彰, 并加大网络宣传力度, 考核不及格者退出名师办公室。

参考文献

[1]马毅飞.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卓越取向——以英、美、德、澳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 2014.

[2]赵传江.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郑婕.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与建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4]王叔新.试论高师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演进及新模式构想[J].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 2007.

[5]蔺红春.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困境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的思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6]刘爱华, 刘海英, 陈称福.新形势下互动教育实习模式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上一篇:教育的基础下一篇:施肥喷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