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

2024-07-01

保险学(精选12篇)

保险学 篇1

案例教学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 在学生掌握了某一教学内容、某一知识点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向学生讲述一个基于真实事件或虚拟情景而创造的案例, 将学生带入这一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分析, 并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分工协作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达到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或掌握某一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20世纪20年代,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率先在管理及会计专业教学中组织和开展了案例教学法。实践证明,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 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独特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我国MBA教学中已经被广泛运用, 并以其可快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赢得广泛好评。因此, 尽快推广案例教学法, 对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一、《保险学》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保险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金融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其开设课程课时一般在36~72课时之间, 课程内容涉及到风险与保险基本原理、保险合同、保险市场、保险业务、保险监管等几个知识层面。

(一) 有助于更好联系实际

《保险学》是一门实务性极强的课程, 不论是财产保险、人寿保险还是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 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各种风险因素非常真实地存在于现实世界中, 特别是人们的保险意识在不断增强, 而且许多保险案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因此, 讲保险不进行案例教学, 就会脱离实际, 就不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不能把有关法律规定变为学生头脑中活的东西, 就像一个人只学会用一条腿走路, 尚不能学会真正走路。学习保险概论也是一样, 案例教学将会成为学生们掌握保险知识的钥匙。

(二) 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

在实务中保险种类繁多, 内容、特点各不相同, 但在授课过程中, 各险种讲述的框架及内容却大同小异。即都围绕着保险标的、保险金额的确定、保险费的缴纳、责任范围、除外责任, 且都以各家保险公司现行主要条款为主, 内容较为枯燥。而若辅之以案例作为说明, 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条款的具体内容, 又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 避免条款结构雷同令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三) 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

由于保险实务纷繁复杂, 而目前我国《保险法》并未对实践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都作出说明, 尤其是实务中一些有争议的案例, 或者保险公司内部意见分歧较大, 或者一审二审判决并不相同。这样就为案例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特别是进行案例教学, 学生要独立地解决问题, 这样对学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犹如企业管理者“当事人”一样, 身临其境、处理问题、分辨是非、提出方案, 因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 教师在引入案例时, 可以从多个层面给予学生导向, 有助于培养其更发散更活跃的思维能力,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独立思考与合作能力。

(四) 易于增进对知识点的掌握

案例型教学模式具有理论和概念所无法表达的“实体感”和“真实感”。案例总是“实的”和“真的”, 直接建立在案例基础上的理论和概念的教学一开始便获得它们的“实体感”和“真实感”。概念型的教学模式有很强的抽象性, 它总是以纯粹的概念和理论出场, 并且在讲课过程中这种纯粹的概念和理论的推演占主要部分。据调查统计, 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解说, 其对于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及记忆强度较之纯概念型讲述印象更为深刻。

二、《保险学》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 精选案例

在选择案例时, 应基于教学目的来搜集和整理案例材料。案例的内容因教学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此, 案例的内容要为案例教学目的服务。一个案例究竟是否能成为好的教学工具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如果一个案例能够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的, 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因此, 把案例应用于学生课堂之前, 应先在小范围内, 如教研室试用效果, 然后再应用于课堂, 这样有利于保证案例教学效果。另外, 还要注意案例的更新, 虽然案例用以说明的原理和概念没变, 但陈旧的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 会影响学生讨论的积极性。通过布置案例, 可以提出围绕所要讲授知识点提出问题, 这也是案例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二) 发起组织

在提出所要讨论问题之后, 需要通过有效组织, 以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常用的方法是将学生分成几组, 要对学生的个人资料全面分析,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其组成若干团队, 以便在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同时, 对课堂环境进行设计, 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然、真实的氛围。如在讲述保险营销时, 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保险人、保险代理人以及投保人等不同角色, 效果更加逼真;另外, 要能预想到在教学实施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并制定出应对措施。

(三) 开展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和主体部分。在这个阶段, 教师要注意引导大家进行发散思维, 将问题引向深化。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 根据自己事先写好的发言提纲参与课堂讨论。这时, 老师要注意及时归纳同学的不同观点, 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不同观点进行深入辨析。最后, 老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这样, 学生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辨析、思考, 通过老师的点评, 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保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四) 点评总结

在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之后, 老师应将各组同学讨论的各种意见进行汇总、分析, 然后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 得出正确结论。特别是要对每一种意见进行中肯的点评, 替学生理清思路的过程也就是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更有助于其从中理解保险案例所反映出来的有关原理、理论以及知识点。通过讨论之后的总结, 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领会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

三、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 案例教学不能脱离其他教学方法

尽管案例教学优势明显, 但其毕竟要以相关理论及知识点作为基石。谈到案例教学就全盘否定理论知识学习, 否定授课教学,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特别是考虑到《保险学》多在低年级本科生开设, 其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处在较低状态, 所以在对其开展案例教学过程中仍须坚持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思维方式, 仍应坚持“授课教学为主, 案例教学为辅”的基本原则。毕竟, 案例教学并不是不要理论知识, 它强调在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 联系实际, 用理论指导实际, 在实际运用中提炼理论。同时, 案例教学的定位主要在于课堂教学, 即使能来源于实践, 仍不能替代其他教学环节如社会实践、模拟实习等实际操作环节。

(二) 教师应扮演好“导演”角色

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 案例教学在教师对教材的选取及对课程的准备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中教师有既定的教材, 教师只需在此基础上备课就完成了教学的准备工作。而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必须针对培训对象周密策划, 精选案例。除了精心地组织、策划案例外, 教师还需对整个教学过程做细致而周密的设计, 其内容必须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 更要注意教师要充当好“导演”和“导航”, 即要指导案例讨论的过程, 包括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作出决策和选择, 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 引导学生探询案例中各种复杂的情形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

例如:在讲述保险合同构成要素之受益人时, 考虑到与受益人相关的争议和赔案很多, 笔者列举了一个被保险人与受益人同时死亡的案例。这类情况较为特殊, 我国《保险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受益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 每组学生分别从继承法、保险法、伦理甚至是道德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学生讨论过程中, 教师注意不断地加以引导, 使讨论进行得热烈但又富有理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犹如一台节目的主持人, 除了要调动气氛, 还要组织把握全局, 更要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作用, 而且最后还要作出简短精辟的点评和总结。

同时, 基于案例教学的特点, 特别是一些有争议的案例, 由于很难有“正确”的答案, 所以在案例讨论结束后, 教师应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 而是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总评, 帮助学生理顺思路, 改善思维方式。如果教师提出一个肯定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学生大多会不加分析地接受, 从而放弃自己在讨论中得到的启示, 使整个思维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 案例教学的意义也有所削弱。因此, 教师在案例讨论之后, 应当做一个慎重的总评者, 而不是讨论结果的仲裁者。

(三) 丰富案例教学内容, 编写案例教材

要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还需要进行实证研究和编写案例教材, 这样会大大便利案例教学的开展。这项工作的完成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考察, 单凭任课教师力不能及, 必须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可由中国保险学会出面组织力量, 以适应社会需求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企业开展调研, 编写出系列会计案例教材, 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课程、不同内容的会计案例教学需求, 并且每年都应充实更新案例内容, 使其不断完善。

四、结语

总之, 通过案例教学, 使学生在了解保险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 掌握各种保险的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 掌握各种保险的常用条款, 掌握各种保险的承保与理赔等。同时, 使学生能使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 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改善、不断改进, 以进一步探索适合《保险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摘要: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保险学》教学目的能否实现。文章从《保险学》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入手, 提出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有关步骤, 并分析推广案例教学法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保险学》

参考文献

[1]滕文燕.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石油化工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02, (2) .

[2]马淳正.案例教学法在保险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 2005, (4) .

[3]余清华, 等.行政法案例教学管见[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7, (10) .

[4]李升朝.案例教学法再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2, (6) .

保险学 篇2

1.风险: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2.风险的特征: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是排除所有确定性事件(互斥);时间是风险的基本特征。

3.客观风险:实际损失与预期损失之间的相对差额。客观风险随着暴露于风险中的风险单

位的数量的增加而下降

4.主管风险:个人的心理状态或精神状态导致的不确定性

5.损失机会:事件发生的概率

6.客观概率:基于观察对象数量无穷多和潜在条件不变两个假设前提,事件发生的长期的相对频率

7.主观概率:是个人对损失概率的估计

8.风险事故:损失发生的原因

9.风险因素:是产生或增加损失可能性的所有条件,主要类型:物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

因素、心理风险因素、法律风险因素

10.物质风险因素:增加损失可能性的物理条件

11.道德风险因素:是由于个人的不诚实或者居心不良而增加损失的频率或严重程度

12.心理风险因素:是指由于保险的存在而粗心大意或者模式风险的情况

13.法律风险因素:是指法律体系内或规章制度中增加损失频率或严重程度的因素

14.风险可以划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基本风险和特殊风险、企业风险

15.纯粹风险:是指仅仅存在损失或没有损失两种可能的情况

16.投机风险:是指受益或受损均有可能的情况

17.基本风险:是影响整个经济或经济体中的大多数人或团体的风险

18.特殊风险:是仅影响个体而不影响社会的风险

19.企业风险:包括了商业企业面临的所有重大风险,包括:纯粹风险、投机风险、战略风

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20.纯粹风险的类型:个人风险、财产风险、责任风险

21.个人风险:直接影响个人的风险,包括:收入、额外费用和金融资产遭受损失或减少的可能性,主要四类个人风险:早逝风险、退休后收入不足的风险、健康状况变差的风险、失业风险

22.财产风险: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财产损毁或损失的风险

23.风险对社会造成的负担(风险的作用/影响):① 更大规模的应急基金 ②商品和服务的损失 ③ 焦虑和恐惧

24.应对风险的方法:规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非保险转移和保险

25.损失控制:包括采取减少损失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的行为,其主要目标是损失预防和损失

减少

26.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意味着个人或企业保留所有或部分风险

27.非保险转移:风险被转移给另一方当事人而不是保险公司 主要方式:合同风险转移、对冲价格风险、企业法人化

28.保险的基本特征:损失分摊、偶然损失的偿付、风险转移和赔偿

29.损失分摊:是指将少数人的损失在整个群体中进行分散,使得平均损失代替了实际损失

30.偶然损失:是作为一种可能性发生的不可预见和预期的损失

31.赔偿:是指被保险人可大体恢复到损失发生前的财务状况

32.风险转移:纯粹风险从被保险人转移给保险人,后者通常在偿付损失方面比被保险人有

更强的经济实力

33.可保风险的要求:①必须有大量的风险单位 ② 损失必须是意外发生的和非故意的 ③

损失必须是确定的、可测度的 ④损失不是灾难性的 ⑤损失的概率必须可以推测 ⑥ 保

险费必须在经济上是可行的34.逆向选择:是指个人的一种倾向,即对高于平均损失概率的人企图以标准(平均)费率

投保,而如果不能在核保阶段对此进行控制,就会导致高于预期的损失水平

35.人寿和健康保险:当保险人死亡时,投保的人寿保险将会向

受益人支付死亡保险金 财产和责任保险:在财产所有人的不动产或个人财产发生风

险事故时为其提供赔付;为被保险人对其他人造成财产损毁

或身体性伤害而承担的法律责任提供保障,还支付法律辩护

费用

保险的类型

社会保险 强制的政府保险计划

政策性保险信用保险

输出保险

巨灾保险

36.保险的社会福利(作用):① 损失赔偿:帮助个人和家庭在损失发生后能够恢复到损失发生前的经济状况

② 担心和恐惧的减少:在损失前后都可以减少被保险人的担

心恐惧

③ 投资基金的来源:保险行业是资本投资和积累的一个重要

资金来源

④ 损失预防: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到许多损失预防项目,并雇

佣了大量不同领域的从事损失预防的工作人员,减少了直

接和间接损失

⑤ 信用提升:保险辅以借款人更高的信用,因为保证了借款

人的间接价值或者对偿还贷款提高了更高的保证

37.如何进行个人风险管理: 首先确认损失风险。确认可能引发严重财务问题的所有损失风险。主要包括:个人损失风险,财产损失风险和责任损失风险

其次分析损失风险,应当估计潜在损失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从而能够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应对风险

最后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应对损失风险。主要包括:规避、风

险控制、风险自留、非保险转移、保险

38.代理人:在法律上代表委托人,并有权利代表委托人的利益采取行动。

39.保险公司的业务:① 费率厘定:是指保险的定价

② 核保:选择、分类和为保险申请定价的过程 基本核保的原则:根

据公司的核保标准选择被保险人;各种费率之间的平衡;保单持

有人之间的公平

③ 出单

④ 营销:是指保险公司的销售和市场推广活动

⑤ 出单

⑥ 理赔,理赔的基本目标:查证已发生的承保损失;公平快速支付

索赔;为保险人提供个性化援助

⑦ 再保险:是最初承接保险业务的原保险公司为将该保险有关的部分

或全部潜在损失转移给另一家保险公司

⑧ 投资

40.损失赔偿原则:指保险人的赔偿金额不得超过被保险人的实际损失价值。其目的是阻

止被保险人通过索取赔偿而额外获利;减少道德风险。

41.实际现金价值:重置成本减去折旧

42.可保利益原则:是指如果一项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发生,被保险人必须是经济利益受损的一方。其目的:防止赌博;减少道德风险;确定财产保险中的损失额 何时存在可保利

益:大部分财产保险合同都是损失赔偿合同;在合同最初签订时,你对财产可能没有可

保利益,但是,在未来可能的损失发生时你具有可保利益

43.代位求偿原则:指保险人代替被保险人为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向第三方索赔。其目的:

首先代位求偿防止被保险人因为同意损失获得双重赔付;其次代位求偿让有过失的人对

其造成的损失负责;最后,代位求偿有助于降低保险费率

44.代位求偿原则的重要事项:一般的原则是:通过行使代位求偿权,保险人从第三方那里

得到的赔偿额不得高于根据保单对被保险人所支付的赔偿额;被保险人不能损害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代位求偿权并不适用于人寿保险和大多数个人健康保险合同;保险人不

能想自己的被保险人进行代位求偿

45.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合同的双方比其他合同的双方需要更高程度的诚信 其具体体现是

告知:投保人所做的说明;隐瞒:指投保人有意不讲重要事实告诉保险人;保证: 是

被保险人做出的关于事实的说明或者承诺,是保险合同的一部分。要想保险人按合同规

定承担赔偿责任,保证就必须完全真实。

46.保险合同的要求(基本条件):要约与承诺:投保人发出要约,保险人接受或拒绝这份

要约;对价:合同双方给予对方的价值;合同双方有行为能力:上方必须有法定的签订

约束性合同的能力;目的合法:鼓励或促进不合法或不道德的保险合同是违背公共利益

并且不能被执行的47.保险合同的法律特点:射悻合同:是指因不确定性事件而可能交换价值不相等的合同。

单务合同:指仅仅只有一方做出法律上可履行的承诺的合同。条件合同:保险人是否承

担支付赔偿金的责任取决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是否已经遵守所有的保单条件。个体合同:保险单是被保险人和保险人之间的合同。定式合同:是指被保险人必须接受整个合同,包括他的所有条款和条件

48.保险合同的基本组成部分:声明:是对所要投保财产或行为的情况所作的说明。

定义:保险合同一般有一页或一节专门用于阐述相关定义。

承包协议:总结了保险人所作的主要承诺。

除外责任:主要包括:除外风险、除外损失与除外财产。

条件条款:是保单中对保险人所要履行的承诺施加限制或者

使之生效的相关条款。

保险学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篇3

关键词:保险学;案例教学;保险案例

一、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

案例教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其产生的理论基础是: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源于认知心理学,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LAGET)提出。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学习结果不是学生接受了知识,而是学生个体知识经验得到了改组。为此,倡导教学需要重视情境、协作、会话与意义建构等因素。其中,情境是基础,协作是关键,会话是纽结,意义建构是目的。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案例本身就是情境。在案例的情境中,存在着矛盾与冲突,而冲突与矛盾的解决要经过讨论、会话。在会话过程中,同时发生着协商与反思,往往需要通过人际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由此,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及对相关专题的调查、研究,使个体知识和经验在与实际问题相互结合、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得到了改组,知识进行了重新的建构。

2. 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分为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两种。 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 产生式系统中涉及了某些内部目的、内部认识过程和内部知识,要求有目标驱动、集中注意、激活记忆和思维,调动原有的有关知识结构。产生式系统由多个产生式组成,处理复杂的问题需要产生式系统完成。 这些产生式系统经过练习后储存在人脑中,保存为解决问题的技能。陈述性知识最初以命题网络的形式组成,在多种练习下,再转化为以产生式的方式表征,最后形成产生式系统。案例教学能够突出形成学生的程序性知识和产生式系统。为了解决案例内隐或外显的问题,学生必然独自地搜索、查找、阅读、理解和分析资料,获取信息,提炼观点。 整个过程无形中助长了自学习惯的形成和自学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交往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学是帮助学生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转化为产生式系统的有效方法。

3. 迁移理论。莱文的迁移假设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会提出和检验一系列的假设,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这种通过假设形成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会影响以后类似问题的解决,迁移到以后的问题解决活动中去。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发放案例材料后,一般都附有相关的问题。学生则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处理案例中所面临的问题,寻求解答。学生通过阅读案例材料,查找、搜集与案例有关的信息,提炼自己的观点,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讨论, 这一过程同时也就是运用所学原理、概念、方法等理论知识,形成对案例中问题解决办法的假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经验与理解。

二、案例教学在保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传统保险学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案例教学是一项必然选择。从保险学案例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效果明显。

1. 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增加有趣的案例,能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案例教学经常能产生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如果老师只是平平淡淡地把知识点介绍给学生,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比如,保险业的经营与管理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实务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笔者尝试在教学中增加了相关的案例,如保险代理人引发的保险纠纷、理赔过程中的代位追偿问题等等,明显感觉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2. 案例教学有助于增进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表现为老师一味地讲课,学生一味做笔记,下课后师生就形同陌路,这不仅不利于师生的交流与合作,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中学生分析、老师点评的方式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也更乐于在课后和老师探讨一些学业上的问题,师生的关系变融洽了。师生互动的结果一方面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不断突破;另一方面事实上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老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3. 案例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 保险学的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是比较繁杂的, 很多学生一学期下来还没有完全弄明白保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而案例能引导学生去思考相关的原理, 真正把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起来,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保险学的专业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比如,在讲到近因原则时,近因的判定是非常专业的,涉及医学、法学、逻辑等多个领域,学生往往很难把握其精髓而出现错误,笔者在近因原则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了许多案例,案情有一目了然的,也有错综复杂的,并且强调了近因和诱因的区别,一学期下来,学生已经可以比较熟练地分析保险纠纷的来龙去脉, 找出引发案件的决定性因素,效果十分明显。

三、选择保险教学案例应坚持的主要原则

在保险学案例教学过程中, 案例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1. 案例与课堂教学必须紧密相关。 案例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案例与保险学原理的相关性, 案例不能脱离原理。 比如我国的保险法与英美等保险发达国家的保险法规不尽相同, 如果拿一个美国的保险案例来说明保险学的基本原理,肯定是有所偏颇的。再比如在讲解“保险利益”这个概念的时候,尽量不要引用涉及“保险金”的案例,这两个概念虽然有一定联系,但是很容易混淆,如果在案例中不对两者进行严格区分,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可能会更犯迷糊。因此, 案例一定要和所要教学的保险学术语或基本原理紧密相关,这是一次好的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2. 案例要体现典型性。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 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 国民的保险意识还不强,保险市场主体的无序竞争屡禁不止,客观上造成了我国保险纠纷比较多, 可以选取的保险案例也比较丰富。在进行保险学案例教学时,不能在众多保险案例中大海捞针、随意选择,而应该尽量体现案例的典型性。

3. 案例要尽量做到正面引导。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因为反面案例更容易收集,再加上反面案例比正面案例更能折射保险学的原理, 所以一些老师在传授保险学原理时, 往往通过一些反面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讲解。我国保险业起步比较晚,社会公众对保险业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欠缺, 老师讲解的反面案例太多将使学生对保险业的混乱和无序形成根深蒂固的成见,损坏保险业的诚信形象,进而影响其对保险业的信心。教学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在案例教学时不能只靠反面案例去刺激学生,更要用正面的案例对学生的人生观进行积极的引导,强调真、善、美,使学生树立对社会的信心。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要有机结合,多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这是在保险学案例教学中必须注意的。

保险学 篇4

一、案例的选择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

恰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一半。因此, 选择的案例内容必须要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有相关性, 易于使学生将案例中所讨论的问题与将要学习的知识或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案例, 有的放矢地进行保险教学。

具体来说, 在基础理论部分, 选择的案例应强调基本的知识点, 应选择具有单一性特点、包含一个直接简单的问题、只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典型案例, 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涉及知识面太多的案例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混淆而不容易讲清楚。在这一部分中, 案例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

例如, 在保险利益教学中, 我们选择了这样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某人到丹东旅游, 出于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欲以著名的鸭绿江大桥为保险标的到保险公司投保。请同学们思考:保险公司能否接受他的投保申请?

在这个案例中, 涉及到保险的投保前提, 即什么是保险利益。所谓保险利益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经济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 这是投保的前提。本案中, 作为投保人的游客对保险标的即鸭绿江大桥并不具有保险利益, 所以保险公司不能接受他的投保。这个案例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保险利益的含义及其在投保中的重要性。

第二个案例:张某和王某是一对夫妻, 张某以投保人的身份为王某 (被保险人) 购买了一份人身保险, 一年后二人因感情不和而离婚。在保险有效期内发生了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 请同学们思考:王某能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吗?

在这个案例中, 涉及到保险利益的时效问题, 这是保险人赔偿的前提。保险利益的时效规定因保险险种的不同而不同:在财产保险中 (除海洋运输货物保险外) 一般要求投保人在投保之时以及在发生保险事故之时都要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否则保险公司不予赔偿;在人身保险中, 投保人投保之时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不要求在发生保险事故时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一定要具有保险利益。本案中, 投保时张某对王某具有保险利益, 发生保险事故时张某已对王某不具有保险利益 (双方已离婚) 。但根据人身保险保险利益时效的规定,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王某能够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这个案例使学生明确在财产保险中和人身保险中保险利益的时效规定是不同的, 要充分认识到保险利益的时效在保险理赔中的重要性。

在保险实务部分, 选择的案例要具有综合性特点, 即内容要复杂, 涉及的知识点要多, 目的是使学生加强对学过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这一部分中, 案例教学采用讨论法。

例如, 在人身保险的教学中, 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案例:张某和其父带着女儿乘车外出旅游, 不幸遭遇车祸, 三人全部罹难。张某的妻子闻讯后悲伤过度不久也撒手人寰。张某生前为父亲、女儿和自己各投保了一份人身保险, 保险金额各为6万、4万和6万元。除张女的保单写明受益人是其父其母外, 其余两份保单上均未指定受益人, 但张女保单上没有注明保险金的分配方式。张某的母亲和岳父在料理完丧事后, 为争夺保额16万元的保险金发生了争执。

请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是:第一, 张某和其父的保险金应归谁所有?第二, 张女的保险金归谁所有?她的保单未注明保险金分配方式, 受益人如何享有受益权?

在这个案例中, 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四个:首先是在保险合同中未指定受益人, 被保险人死亡后保险金如何分配问题;其次是《继承法》规定的继承范围和继承顺序问题;再次是《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死亡顺序问题;最后是在保险合同中载明了受益人, 但未注明受益份额问题。

根据我国《保险法》、《继承法》等有关规定, 案例分析如下。

第一, 张某和其父的保单上未指定受益人, 根据我国《保险法》第六十三条之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 没有指定受益人的, 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 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所以, 张某和其父的保险金应作为他们各自的遗产, 由各自的受益人分别继承。按我国《继承法》规定的继承范围和继承顺序, 本案中张父的继承人是张的母亲和张某, 而张某的继承人是张的母亲、妻子和张的女儿。

第二, 张女的保单上载明受益人是其父、其母, 但未注明保险金的分配方式。根据《保险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之规定: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指定一人或者数人为受益人。受益人为数人的, 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确定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未确定受益份额的, 受益人按照相等份额享有受益权。本案中, 张女的保单没有填写保险金的分配方式, 未指明以何种方式进行分配, 所以张女的保险金应由其受益人即其父和其母二人均分。按最高人民法院《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之规定, 推定张父先于张女死亡, 张妻作为唯一受益人应获得这4万元的保险金。

通过以上案例, 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人身保险合同中明确载明受益人及受益金分配方式的重要性, 即能够避免发生保险合同的纠纷。

二、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手段

案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需要教学双方积极地参与和配合。不仅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 熟悉案例内容, 了解案例的中心思想, 积极思考案例研究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认真备课, 熟练掌握案例教学的基本流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取典型案例, 采用以案说理的方式, 通过案例介绍、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评析, 最后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实际步骤或方法, 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训练能力的目的。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包括以下教学环节。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通读所要讲授章节的内容, 提出看书应解决的问题以及重点难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思考, 避免看书的盲目性。

2、指导学生思考案例

介绍案例后, 教师负责组织指导,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让学生明确案例反映的各种关系以及保险相关理论知识。

3、组织讨论

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讨论中引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 正确地指出适用解决问题所涉及的保险理论知识。讨论可采取个人发言、小组讨论与集体辩论等方式,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畅所欲言。讨论时紧紧扣住案例展开, 尽量做到学生参与的广泛性, 发言的代表性, 要求学生回答规范、具体与明确。

4、案例评析

教师针对学生案例讨论最后给予评判、总结, 指出讨论中错误的地方及其致误的原因, 对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给予补充和更正。针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积极表现, 要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保险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效果

通过几年来《保险学》课程运用典型案例组织教学, 已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效果。

1、增强了学生学习保险理论的兴趣

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讲解和讨论, 使学生们感到保险理论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条条框框, 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应用于我们的身边和保险实践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保险理论的理解, 增强学生热爱保险事业、乐于从事保险职业的态度和信念。

2、改变了课堂教学气氛, 提高了保险理论的应用价值

案例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形式新颖、气氛活跃, 使学生善于思考, 能够独立分析和判断, 敢于用保险理论解决保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为他们将来走上保险第一线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提升了任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以案例组织教学, 对教师备课、讲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搜集案例, 认真选择和加工, 反复推敲, 以使每个案例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用得恰到好处。教师要从过去的“教书匠”转变成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者、研究者, 这种教学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4、增强了学生的见习环节

案例教学可以把保险理论与保险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 使学生在掌握保险理论的同时, 锻炼、培养了交流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摘要:在《保险学》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 是由课程性质所决定的。在教学中, 案例的选择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手段。通过案例教学, 能够达到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关键词:保险学,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经柏龙、罗岩:论案例教学及其运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2]范乔希、王臣: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教学中的应用[J].统计教育, 2006 (4) .

保险学论文 篇5

摘要:从1980年我国开始恢复保险业务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财产保险一直占据我国保险业的主导地位,而企业财产保险曾一度是主体业务。但自1988年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首度超过企财险之后,尽管企财险的保费绝对数额逐年递增,但占财产保险的总份额基本上处于下降的状态。本文基于我国企财险市场的现状,从供求错位和赔付困境两个方面,对企财险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 中国企业财产险 现状 供求错位 赔付困境 对策 相信大家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仍然记忆深刻。根据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5月18日,保险业共接到地震相关保险报案10万件,已支付赔款1462.9万元。其中,企业财产保险接报案1667件,已支付赔款165.5万元。不少人对此统计数据持不解态度,认为企业财产保险赔款总数实在太少,相对于地震的损失可谓杯水车薪。这足以看出我国保险市场存在很大的缺陷。下面我将以中国企业财产保险市场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现状及现状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我国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

1.企财险保费收入规模不断增大。通过历年来的数据可以知道,企业财产险的保费绝对数额逐年递增,1998年,企财险保费收入为112.6亿元,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2011年,其保费收入为329.8亿元,保费收入规模增大了两倍,平均年增长率为8.86%。

2.企财险在财产保险市场的份额不断萎缩。2010年,企业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占财产保险市场总保费收入的7%,虽然位列第二,但是与占比77%的保费收入最多的机动车辆保险相比,相差70个百分点。

3.企财险市场竞争度不断提高。来自于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与中国太保的保费收入占据了国内企业财产保险中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68%),另外28%来自于国资保险公司,4%来自于外资保险公司。尽管人保、平安与太保依然占据了大半市场份额,但是可以看到,这三家保险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

4.企财险赔付支出与保费收入趋势大体同步,但在巨灾年份赔付激增。从赔付支出的角度来看,2002年保险公司在企财险的赔付支出为60.38亿元,到了2010年时上升到了121.14亿元,与十年前相比翻了一番。

二、我国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问题

(一)供求错位

1.从企财险需求方面来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现象十分明显。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我国经济总体增长率等各项相关经济增量指标均飞速上涨,成就举世瞩目,目前以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也是逐年递增。

2.从企财险的供给方面分析,品种和规模都有待加强。

1)对中小企业的供给不足。2)保险供给主体的服务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有待加强。3)保险公司企财险品种单一,条款狭隘,可选择性小。4)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中介市场发育不健全,多层次销售渠道还不成熟。

(二)赔付率困境

1.企财险费率连年下滑。

伴随着越来越高的市场化程度,保险公司为了完成经营指标,主要把精力集中于大型企业,因为这些大客户的保费规模大,管理水平高,风险小,因此保险公司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争夺和留住他们,包括组建由营销、承保、理赔、再保等各类专业人才组成的大客户服务团队,由专人为其提供保险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做更适合客户的承保方案;提供优惠的承保费率;设立大客户的快速理赔通道等等。为了吸引这些大客户、占领市场,有些保险公司甚至“贴费承保”,费率则已降至0.1‰,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企财险业务分保难以分出。

再保险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通过再保险,可以细化风险,稳定保险公司的经营。但是,由于企财险业务的恶性价格竞争,目前市场上的保险费率不仅严重偏离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概率,也远低于国际再保险市场的分保价格。因此,很多保险公司的企财险业务承保后却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分出,没有再保险公司愿意接手。

3保险公司对中介费用管控能力的下降。

近年来,各大工商企业纷纷采用委托保险经纪公司和其他中介渠道的方式购买企财险。由于保险公司行业力量分散和恶性竞争,招投标双方的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无论是招标方案的制订、投标公司范围的圈定,还是保险费率和中介费用的厘定,主导权都掌握在中介公司手中,保险公司丧失了对中介费用的管控权力。这种管控力的丧失造成保险公司无法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并且可能进一步导致手续费竞相上涨。一部分经纪公司在为客户选择承保公司时,重费率轻综合实力,将为客户取得低费率作为自身的“卖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三.解决我国企业财产保险问题的对策

(一)对于保险公司

1费率制定的合理化。

保险公司在制定费率的时候,应该根据保险标的面临的风险大小、承保范围和保险限额等因素合理地进行定价。因此,针对不同的保险标的和风险,保险公司应该根据实际状况进行定价。有必要在进行定价方面,按照风险大小等因素将保险标的风险程度等级进行细化,并且根据日后的承保经验不断进行调整,使保费制定趋于合理。

2提高理赔时效,加强理赔管理,提升理赔服务质量。

针对目前存在的理赔难问题,保险公司自身应该提升理赔时效。企业可以采用每月召开理赔协调会,提出未结赔案的原因和难处,发现处理赔案上的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规范操作,有目的、有效果地促进各项理赔工作的进度。对于损失金额大的重点赔案,要积极跟进赔案变化情况,保持与投保公司的密切沟通,取得每一阶段的共识,从而促进企业之间长期的客户关系。

3设计针对小企业的财产保险产品,开拓中小企业的企财险市场。

目前保险公司对小企业财产保险产品供应不足,过高的保单费率和投保门槛,极大地打击了广大中小企业主投保企财险的积极性。保险公司可以开拓中小企业的企财险市场,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促进企财险市场的发展。

4保险公司应加强对被保险人财产保险的防灾防损检查工作,从而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保险公司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防灾防损检查,查找出安全的隐患,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帮助企业把握风险点,减少危险隐患,增强防灾抗灾能力。

5保险产品的创新。

一方面对原有险种进行改造完善,对相对不合适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地修订和完善。另一方面针对新生的保险需求,积极开发有自己特色的保险产品。6保险公司应该提高企业员工的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通过自身优质的服务提高企业的口碑和形象。

在提高保险公司相关服务等方面,中国保险公司可以向目前国内的外企保险公司学习。总体而言,外企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远远高于中资保险公司。特别是在保险的销售和理赔业务等方面,这是需要我国保险公司学习的地方。

(二)对于政府

1.逐步淡化保险公司的国有色彩, 实行严格的政企分开政策,逐步放开管制,从而促进中国保险公司在国内的成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政府通过鼓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内控、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引进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等方式,推动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善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推动中国金融企业做大做强。

2鼓励保险中介的发展。

目前我国保险专业中介公司的规模偏小、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保险中介公司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匹配性较差。政府鼓励保险中介机构的发展,中介机构市场业务的扩展可以促进中国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

3鼓励再保险行业的发展,实现原保险与再保险的发展平衡,使原保险和再保险业务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完善中国保险市场。

再保险业务的发展状况对原保险业务有着巨大地推动作用。政府一方面可以鼓励中资再保险公司的建立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中国保险公司在国际金融中心进行分保。这样既可以促进我国保险业务的扩大,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另外,通过技术外溢,又可以促进国内保险市场的完善。

4完善法律及其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业务规章, 将保险业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而完善我国财产保险市场。

现行的《保险法》在具体规范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和盲点。另外,我国关于再保险,保险中介等方面的法律比较欠缺。一些保险法规由于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在执行过程中也是问题重重。因此,政府应该不断完善保险法等相关保险法律,从而为保险行业的日常经营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规范。

参考文献:

[1] 杨克泉,副教授,钟钰,吕立伟.企业财产保险相关问题研究[R].上海: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研究院, 2003:1-3

如何保险才“保险”? 篇6

无论有没有亲历,这次地震都足以让人们更多地开始刷新自己的安全保障观念。与日俱增的危机感,来自于对未知的恐惧,当我们见识过台风、洪水、海啸、地震的无情,谁又能忍得住心里面的担忧:我们的城市安全么,我们的人身安全么,我们的房屋安全么,我们的财产安全么?

你的人生足够保险么?

“我坚信投资房地产最稳妥,因为它是不动产。”

“我向来福大命大,小心驾驶,交通意外之类不可能会发生在我身上。”

“我有社保,公司也买了保险,我觉得已经够了,还是别再花冤枉钱了。”

……

上面这些话,你或者从朋友那里听到过,或者自己就曾经很坚定地表达过,然而,一场打破价值观的大地震之后,你还敢这么说吗?

原来不动产也会动,原来意外真的会发生……

天灾之前我们是无力的,我们能做的只有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财观,当你发现你高额买下的房屋险在地震面前完全免责,或者变故之后没有保险可以为你分担这些意外时,有没有一丝丝遗憾掠过心头?危机感忽然降临,是时候好好清理清理放在柜子最底层的保单了,是时候联系一下那个被你每次草草敷衍的保险专员了,因为保险和股票一样,是需要规划的,只有配置了合理充足的保险,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在意外发生时消减损失,共担风险。

保险就是为自己规避风险。

人生有很多阶段,各自有着不同的财务目标和不同的风险,因此,只有对保险目标有了准确的定位,才能理智地选择保险产品。

1、事业起步期

在我们刚参加工作的五年内,身体健康,充满活力,家庭压力很小,甚至还有父母的经济庇护,保险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突发意外(例如车祸、摔伤等事故)带来的风险。可以考虑购买的是定期寿险、意外险、意外医疗险以及一些报销型的医疗产品。这类产品保障很高,而费用相对比较便宜。

2、甜蜜新婚期

组建家庭后,财务情况发生了变化,房、车费用、亚健康的身体状况、高通胀下的生活负担。如何有效转嫁潜在风险,是理财的关键。家庭的底子还不厚,所以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一旦遭遇风险,对家庭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打击。建议可以通过定期寿险与意外险来解决房屋按揭与家庭人员安全保障的风险,用重大疾病和附加医疗保险解决医疗保障问题,有了小孩以后,还可以用带豁免功能的教育基金解决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

3、事业稳定期

随着经济实力的逐渐成熟,家庭收入的逐年增加,我们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养老规划、财产保险与投资收益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有保证的幸福晚年还得靠我们自己来打造。

此阶段的保险任务需要以全面、合理、高投资回报为目标,除了定期寿险与意外险、重大疾病和附加医疗保险、小孩的教育基金等基础险种之外,还应该为家庭财产、公司财产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此时完全可以考虑保险的投资功能及税务规划功能。例如购买投资连接保险与万能寿险,这笔投入从法律角度讲是绝对安全的(保险法律规定:保险金不受债务追偿),这笔钱可以作为企业后备金,一旦出现经营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家庭的运转。同样,这笔钱也不会产生税务问题,是企业合理避税很好的一个方式。

专家建议,购买保险的顺序应该是:意外险及意外医疗险(意外保障)——定期寿险(人身保障)——重大疾病保险(重大医疗保障)——子女教育保险(子女教育保障)——养老保险(养老保障)——理财类保险(财务保障)——终身寿险(税务筹划)。

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保险。

保险产品从总体上来说,可分为人身保险(寿险)和财产保险(产险)两大类。针对不久前刚刚发生的大地震,很多读者都想了解此方面的保险知识。总的来说,寿险公司的所有产品都保地震,而产险公司只有个别产品涵盖了地震责任。

1、意外险:最基本的配备

意外险是指以意外伤害导致客户死亡或者残疾作为赔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这是最基本的保险产品,是风险不可预测和风险转嫁理念的直接体现。意外险包括交通意外险、旅游意外险、人身意外险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意外险和意外医疗险并不等同,要想获得全面保障,可以选择个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它包含了因意外事故导致的身故、残疾保险金,医疗费用等。

2、家庭财产保险:有所保有所不保

家财险,顾名思义,是对家庭财产提供保障的险种,家用电器、装修、家俱及其他生活资料等都属于被保险范围。家庭财产保险同时可以附加盗抢险和水管爆裂险等,即使水火无情也无需紧张财产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在保险业发达的国家,许多财产都可以承保,但由于保险技术等原因,国内的大多数财险公司对某些难以界定价值的产品不予承保:例如货币、票证、钻石及制品、玉器、金银、古币、古玩、字画、邮票、艺术品等贵重财物。

3、子女教育金:保费豁免很重要

商业保险公司的子女教育金,最大特点在于豁免功能。子女的教育费用来源于父母,如果父母发生意外,那么子女未来的教育金储蓄就会有很大的问题。所谓豁免,就是说父亲或者母亲为子女购买教育金,一但父亲或者母亲发生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状况,保险公司会豁免他们剩下的保费(即不用再交钱也可以继续享受此保险)。这种产品能够保证小孩子的教育费用不会受到家庭风险的影响,而且父母也可以通过教育保险为小孩子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减轻经济负担。

4、房贷险:规避按揭风险

市面上有保险公司推出了专门针对按揭购房者的夫妻房贷险,即夫妻一方身故,由保险公司承担剩余房款。这款保险将保障您不会因为家庭突遭意外事故,导致还款能力下降而被银行收回房子。

5、投资连接保险:兼具保障与投资

投资连接保险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欧洲,是包含一定保险保障功能的投资类的保险产品。它会最少设立一个投资帐户,将客户的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进行运作,比如说购买基金和债券,产生的收益或者亏损都由客户承担。这类产品有很强的投资性,而且设立在各个投资帐户中的钱可以相互转换来规避风险,资产透明度很高,由保险公司的专业投资团队来进行运作,相比个人投资来讲具有专业性,风险较低,是国外家庭进行资产托管的金融工具之一。

你买对保险了么?

更多地了解保险知识可以让你更准确、有效地购买适合自己的保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可是生活中也不乏因为对保险知识不够了解而错误投保的案例,买了不必要的保险花冤枉钱事小,该买的保险没买,到时候才是一声叹息。

未能正确投保的案例

1、刘女士32岁,是一名财务人员,老公王先生从事传媒行业,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小孩3岁。夫妻双方的收入都不错,有50万的房屋贷款。今年初在别人推荐下以小孩的名义购买了价值10万元的投资连接保险,准备作为将来小孩的教育金规划。但是,天有不测风云,6月份王先生因酒后驾车意外身亡。因为王先生本人没有购买任何保险,因此只得到少量的车险赔款。因为经济支柱的倒下,每月高额的按揭房款让家庭负债累累,最终刘女士只能放弃房子选择和孩子租房生活。价值10万元的投资连接保险,在这次变故中,没能起到任何风险防范的作用。

刘女士购买保险的误区:

盲目购买不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保险,同时也没有为家庭经济支柱购买足够的寿险,意外险等,保险意识的偏差,才导致悲剧过后更重的悲剧。

2、张女士38岁,是一个收藏爱好者,家里面收藏了价值不菲的字画和古玩,去年在朋友的推荐下购买了一款价格不菲的家财险。5.12地震让她价值百万的古董花瓶们瞬间化为乌有,当她回到家里看到满地的“高价”碎片时,忽然想起自己保了家财险,而当保险专员将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指给她看时,她才发现家财险的保障范围并不包括古董,因为当时草草签下合同并未仔细阅读其中条款,以为高枕无忧的家财险在关键时刻并未能为她分担这次的损失。

张女士购买保险的误区:

在购买保险时没有详细阅读保险条款,明确保障范围。虽然家财险可以帮张女士保障生活中的很多风险,但是对于家中最贵重的古董却不能起到任何保障作用,这和张女士投保的初衷是有偏差的。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家财险在地震中都是免责的。

投保建议实例

我们选取了比较典型的几个读者,分别代表各个收入层面,让专业人士为她们制定一套粗略的保险方案,

1、月存款1000以下

李小姐,26岁

职业:会计

婚姻状况:单身

房屋状况:无房,与父母同住。

收入状况:月存款不多,500-1000不等。

建议:

李小姐现阶段的家庭压力较小,身体健康,主要担心一些意外风险和小的疾病。可以选择高保障低保费的产品。建议购买较高额度(比如20万)的定期寿险,为将来可能的房屋按揭做好准备,同时附加医疗报销类的险种(每次报销4000元)和意外险(20万的额度),每月费用80元左右。

2、月存款1000—3000

赵小姐,28岁

职业:医生

婚姻状况:结婚两年,还没有小孩。

房屋状况:15万的按揭贷款。

收入状况:每月家庭固定存款2000元左右。

建议:

此阶段主要需要考虑的是意外以及未来的疾病,可以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最少10万的额度,并在此基础上附加定期寿险15万,意外保险20万,每次住院报销4000的医疗保险,每月费用不到300元。其中,重大疾病的10万元保障可在未来的某一时间点返还,达到风险转嫁与储蓄的双重功能。

3、月存款3000—8000

王女士,32岁

职业:外企HR经理

婚姻状况:丈夫在政府部门工作,女儿两岁。

房屋状况:10万的按揭贷款,有一辆价值10万左右的车。

收入状况:每月家庭固定存款6000元左右。

建议:

王女士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可以通过合理的理财渠道来保证家庭生活的品质,以及孩子的教育资金。随着步入中年,健康也应该成为关注的要点。建议可购买一份和女性重大疾病相关的储蓄型医疗产品(15—20万),附加20万的定期寿险与30万的意外伤害保险,一份包含住院报销和住院津贴的健康险,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同时,可以和先生分别为孩子投保带豁免与医疗功能的教育基金产品(例如小孩大学教育大概花费10万元左右,和先生分别购买5万元,将潜在风险分散)。这样的保障计划每年花费大概在7000元左右,并且带有储蓄返还功能。

4、月存款8000元以上

钱女士,40岁

职业:某医药公司西南区销售总监,年薪15万左右。

婚姻状况:丈夫是私企业主,儿子正上高中。

经济状况:家里除了住房还有3套投资型房产,银行存款60万左右,还持有一些股票。

收入状况:不很稳定,每月平均保持1万元以上存款。

保险状况:夫妻双方和孩子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保险保障,主要各买了20万的重大疾病保险以及很高额度的健康产品,由于都要开车,所以各买了40万的意外伤害保险。

建议:

钱女士的家庭经济状况很好,有不错的投资渠道,家庭基本风险已经规划,现在主要可以考虑养老、投资和税务规划三个方面,同时将老公餐厅的一些经营风险进行规避。

钱女士夫妻可以购买可保证领取夫妻连生养老保险,具体额度可以根据规划的退休后每月生活水平而定。在投资理财及税务方面,可以分别购买投资连接保险与万能寿险,用类似基金定投的方式每月或者每年固定存入一笔钱,既可以享受投资回报,也可以全面保障资金的安全。在先生的餐厅经营方面,可以为员工购买团体意外保险(预防工伤的出现),为餐厅购买责任保险(比如转嫁食客在餐厅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

家庭财产方面,可以为几套房屋购买家庭财产综合保险,并附加例如地震险这一类的自然灾害保险,为餐厅投保企业财产保险,为车辆购买机动车辆保险。这样,钱女士一家的风险基本就可以全部转嫁给保险公司了。

保险产品没有好坏,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最重要。

买保险就像婚姻,我们寻找的永远是最适合自己的另一半,而不是所谓

最好的。每一种保险产品都有自己独有的功能,买保险切忌跟风,找到最适合自己现在的经济与家庭状况的保险,才是关键。

保险学 篇7

长期以来, 保险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 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没有改变, 主要表现在传授性教学多, 启发性教学少, 教师喂得多, 学生自己获取的少。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工作能力差, 一接触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业务和操作方法, 感到无从下手, 更不能利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未来教育过程的重点并不只是传授知识, 而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为他们一生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 这就需要改变整个教育和学习方式, 由维持性学习转变为预期性、创新性学习, 即不仅教会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 更需要使他们学会怎样吸取知识, 并学会创新以解决未知问题。

二、对《保险学》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目前, 在内蒙古财经大学, 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都要上《保险学》课程, 其他专业的同学可以选修。高校里存在一种普遍现象, 无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弱, 缺少学习动力和兴趣, 不少学生是以无所谓、混学分的态度来对待课程学习, 课堂上不太集中精力听课, 有的为了考各种等级证书干脆看与课堂无关的书或英语书。针对这种情况, 我在讲授《保险学》课程时就有意识地引入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出发点, 着力强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下面从课堂讲学、问题探究、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环节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 以学生主讲补充教师主讲

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式学习改变课堂教学由教师一人主宰, 甚至满堂灌一言堂的方式, 给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讲。结合专题性讲座, 对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负责一个专题, 每个专题讲授一小节 (20分钟) , 主要是对该专题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介绍和解读, 特别要介绍当前学术界或社会各界对这一论题的主要态度和焦点问题, 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这种由学生主讲的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并学会自主性和合作式学习。各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收集资料、整理观点、梳理和综述问题、撰写教学方案, 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选优秀代表担纲主讲等环节。同学们为了讲好自己的专题, 往往在上课前都会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 变压力为动力, 充分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 也收获了成长与进步。

(二) 以专题授课替代对教材的简单复述

为避免对使用教材的简单重复, 在课堂内容的规划和设计上, 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展开教学, 每一次专题之后, 围绕特定主题共同探讨。在遵循保险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主要设计了以下专题:风险与保险、社会保险、人身保险、财产保险、车辆保险等。这些选题在保险学课程体系的框架内, 突出其实用性价值, 以关注实用性吸引学生, 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发现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这就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保险学的兴趣和动力。

(三) 案例教学方法创新

保险学属于应用类学科, 因此, 在教学中要突出案例教学的比重, 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让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用。在保险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现场参与的成功方式就是增强案例分析的方式和问题探讨的力度。案例的选择和问题的提出, 既可以由教师提供, 也可以由学生提供。课上, 可以先由老师讲授理论知识, 然后教师针对理论知识结合精典案例把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讨论。课下由学生准备与所学理论知识相关的案例在下一次课上进行展示, 仍然对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负责一个保险学案例, 每个案例10分钟左右。形式不限, 可以是传统的PPT形式的, 也可以是根据案情现场表演, 还可以将案例拍成视频。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 同学们更倾向于现场表演和拍成微电影的形式, 他们课下自编自演自导, 团结合作, 分工明确, 为了给大家呈现出精彩的案例, 每组同学都认真地准备着, 对与案例相关的重点或疑难问题进行反复的探究, 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性空前提高。通过这种学生自己动手做保险学案例的方式将课程的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使知识点更加突出, 既能温故知新, 又容易引起共鸣, 活跃课堂气氛。

(四) 突出“问题导学法”的运用

论“问题导学法”是指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中, 主动获取和运用各种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并从中构建出有意义学习体系的一种教学方法, 采用设问、疑问、留问、提问的形式, 将保险教学内容化成一个个问题, 使问题经常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用以诱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独立掌握知识。下面举例说明:

如讲“风险概述”这一内容时, 应以由表及里, 从感性到理性为主线, 设置成以下三个问题:1、什么是风险2、风险的表现形式有哪些?3、风险的特征是什么? (将以上三个问题贯穿在古语:“人有旦夕祸福, 岂能自保!天有不测风云, 人又岂能料乎?”以及若干与风险相关的图片, 如南方冰冻雪灾, 胶济铁路出轨, 汶川地震, 三鹿奶粉等事件中启发同学们思考) 。同学们通过图片结合所要思考的问题, 层层深入, 步步入扣, 最后获得与风险相关的知识——风险就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客观存在而又意料不到的事情, 其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自然灾害, 意外事故, 工作失误等。

三、保险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正确认识保险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 教学中对教师引导作用的理解和贯彻存在着抽象、孤立、简单化的认识, 虽然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 但教师引导作用的存在是以学生的“学”而存在, 这是一种辩证关系。在保险教学中不能单纯运用一种讲授法, 只要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发挥学生实际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达到学习最佳效果的各种教学法都能采用。保险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 能够将教为引导和学为主体这两者真正统一起来, 这是正确认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次实践活动。

(二) 不断调整师生关系, 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潜在效用。

运用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需要有一个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 不管是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不能以强制、压抑的气氛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活动或注入式向学生灌输知识, 应该创设一个充分民主、平等的气氛和环境, 促使师生间心理协调一致, 相互之间的言谈举止达到思想上、感情上、认识上的接近, 然后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诱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独立掌握知识。特别是教师在回答问题时, 说话态度要亲切自然, 其语言要充分体现启发性、诱导性和可接受性, 避免学生产生回避、抵触的情绪, 阻碍问题的解决。

(三) 教师在保险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连环导学的设问、疑问、留问、提问应做到“八要”:

一要激发情感, 叩击心灵, 讲究思想性;二是环环相扣, 逐层深化, 讲究逻辑性;三要一石二鸟, 触类旁通, 讲究有用性;四要因势利导, 点拨启迪, 讲究启发性;五要扣其两端, 活跃思维, 讲究灵活性;六要形式多样, 因人而异, 讲究针对性;七要新旧联系, 层层递进, 讲究连贯性;八要巧设悬念, 引人入胜, 讲究趣味性。

摘要:本文以问题教学法为依据, 论述了在保险学本科专业教学中开展问题性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意义,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提出了在保险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设问、疑问、留问为主体的“问题导学法”, 同时辅以学生互补教学, 专题补充教材, 演绎案例等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在保险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旨在提高保险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保险,教学

参考文献

[1]龚放.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中国教育报, 2004 (4)

[2]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外国教育研究, 1998 (2)

[3]潘世墨.在课堂讲授中引入问题教学的探讨.上海高教研究, 1998 (2)

保险学 篇8

1 隐性知识在医疗保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医疗保险学作为卫生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主要介绍医疗保险的基本理论和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管理的政策措施。该课程理论性较强, 与我国医疗保险改革和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核心思想和总体目标, 从微观视角分析医疗保险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并能正确认识我国医疗保险政策, 熟悉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过程, 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教材内容分为医疗保险基本理论和医疗保险制度两部分, 其中医疗保险基本理论目前相对成熟;医疗保险制度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为主, 结合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经验 (这部分内容更新较快) 。

从知识分类上看, 教材内容均为显性知识, 是已经实施的政策、制度和公认的医疗保险学基本理论。医疗保险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医疗保险实践和分析能力, 以便将来能够胜任医疗保险管理工作。教材并没有涉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这就需要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去判断。如何使学生较准确地把握问题核心, 理解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使自己的分析判断与时代同步, 正确认识医疗保险制度,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等问题在教材中是找不到答案的, 属于隐性知识范畴。隐性知识的默会性使其很难通过文字表述出来, 实践中一般是通过“师徒制”方式传递[3]。因此, 在医疗保险学教学中, 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课程基本内容,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显性知识, 还要让学生领会必要的隐性知识,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 课堂教学中的隐性知识及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项教学活动。近年来,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推进, 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 从教学的整个过程来看, 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仍离不开教师这个教学主导。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同等重要。课堂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既来自教师也来自学生, 如果二者配合得当, 使隐性知识显性化, 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1 教师的隐性知识及教学实践

教师的隐性知识是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而来, 与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技巧等融合, 不同于教材中的显性知识。因此, 对于同一门课程的教学, 不同教师取得的教学效果会有所差异。就医疗保险学课程来讲, 笔者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 总结多年教学经验, 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帮助于学生理解基本知识, 培养基本技能。

(1) 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医疗保险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与经济学、保险学、社会学、管理学及医学等都有密切联系, 其部分理论更是借鉴了相关学科观点建立起来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注重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 便于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理解医疗保险学基本理论。

教学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和相关课程已有知识,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结合国内外医疗保险改革实践来介绍各类医疗保险改革的特色, 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医疗保险制度, 拓宽视野;同时运用网络教学资源,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案例, 督促学生关心医疗保险制度实践, 形成客观思考问题的习惯。

(2) 课堂教学中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知识点可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对于比较枯燥的基本理论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授, 对于基本制度方面的知识可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法, 对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PBL教学法等。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经验, 结合学生具体情况,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最终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3) 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以外, 还应对学生学习能力、社会能力、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培养, 使其在步入社会后具备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具有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 能够客观认识和处理问题。

2.2 学生的隐性知识及教学实践

将不同背景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课堂中组织教学, 本身就是一个多种文化融合的过程。学生的隐性知识主要体现在思维习惯、性格特征、知识储备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会使学生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使其对课程知识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 从而促进课堂教学。

(1) 通过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参与实质上是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由于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已基本实现全面覆盖, 学生也都有参加医疗保险的经历, 教师在介绍医疗保险基本理论时, 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医疗保险制度, 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这样也会加深学生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解。

(2) 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隐性知识是难以言传的, 但是其思维方式可以通过实践得以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案例讨论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讨论中得到体现, 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3) 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传统考核方式没有考虑到隐性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忽视了其个性和长处。大学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传统的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导致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 期末突击复习, 学习效果不好。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 可增加对综合能力的考查, 如观点是否清晰, 案例分析是否深入, 搜集资料是否认真等。这种考核方式会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对显性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存在于教师和学生头脑中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正是学生能力和个性的体现, 虽然无法像显性知识一样进行传授, 但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医疗保险学教学实践为例, 说明教师在传授显性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隐性知识的发展。

关键词: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医疗保险学

参考文献

[1]李斌斌.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管理[J].淮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8 (8) :159-161.

[2]贺红星, 汤慧莉.论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概念[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8) :26-28.

保险学 篇9

保险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因此保险学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从理论培养和实践培养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做到寓“理论”于“实践”, 才能为我国日益发展的保险行业输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脱节和错位, 都会导致保险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落空。

然而, 在目前的保险学教学实践中, 由于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导致保险学教学仍停留在以传授式教学、试卷式考试为主的传统模式上, 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一) 教学时数有限

完整的保险学体系是由保险学基础理论、保险实务、保险经营以及保险监管等几个方面组成的综合体系。如此庞杂的体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时数作为支撑。然而, 目前国内高校保险学教学计划所配给的教学时数多以51学时、34学时为主, 甚至有的学校的保险学教学时数只有28学时。在如此有限的教学时数内, 任课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尽量对各个章节的内容进行粗略地理论讲解, 至于案例教学根本没有或者很少有时间被引入到教学环节中去。任课教师只能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小的案例对教材内容进行配套讲解, 而且由于时间上的限制, 很难与学生展开讨论式的互动。

(二) 教学设备不健全

案例式教学手段的开展需要有先进的、完善的教学设备来配合完成。例如对于保险查勘部分知识的传授, 需要教学部门为学生提供模拟出险现场, 由任课教师和学生进入实际角色, 共同完成出险查勘的全过程。再如, 对于保险纠纷的解决, 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就是模拟法庭, 由学生和任课教师分别充当原、被告以及法官等角色来共同完成。但是, 由于资金来源的限制等原因, 国内开设有保险学课程的高校绝大部分并未提供给保险学教学以实验场地或者是模拟法庭以供案例教学使用。这也为保险学的案例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三) 任课教师实践经验欠缺

造成高校保险学教学环节中案例教学缺失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任课教师实践经验的欠缺。目前高校教授保险学课程的教师, 学历以及职称层次相对丰富, 既有助教、讲师, 也有副教授或者是教授。但是, 学历以及职称层次丰富的任课教师队伍中, 具有保险从业经验的却是寥寥无几。有相当一部分助教以及讲师, 甚至是副教授职称的任课教师, 并不是以保险为主要研究方向, 进行保险学课程的教授完全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 也因此根本不可能去从事保险领域的实践工作。任课教师实践经验的欠缺导致其从事的课堂教学只能以书本知识的讲解为主。

(四) 考核形式落后

目前保险学课程的考核, 多以期中或期末的书面试卷考核为主。在具体试卷的题型设计上, 多会有案例分析的题型出现。但是多以教师自拟案例为主, 很少出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 当然, 卷面空间有限是出现该等情形的原因之一。但是也和任课教师不重视案例教学有关。

二、在保险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模式 (casemethod) 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的。20世纪20年代, 哈佛商学院开始对之进行运用。我国的案例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已有307余年历史。所谓案例教学模式, 就是教师遵循教学目的与要求, 运用典型案例, 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 师生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学习分析与研讨, 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模式具有高度的拟真性、鲜明的针对性、灵活的启发性等特征。案例教学不仅代表了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更是一种教学实践中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与重传授、重系统、重秩序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案例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的分析研究, 使学生的认识与思维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微观到宏观的跨越与提升。实践与研究表明, 案例教学法是实现学生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桥梁, 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手段;是督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动力。

(一) 避免单纯的理论灌输

传统的保险教学以单纯的理论灌输为主,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往往是一堂课下来, 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记忆不深, 也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 出现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而在保险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 通过在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经典案例的适时引入, 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中去, 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 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改变以往单纯理论灌输之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

(二)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案例教学的另外一大特点即在于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设计和选择, 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班级的人数、学生的专业特点等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到案例的重现、分析以及辩论等各个环节中去,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保险案例的真实性以及主动参与的趣味性。

(三) 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案例教学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充分发挥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这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保险学的教学水平, 为培养兼具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保险学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 增加保险学授课时数

为了能够使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案例教学的引入进行顺利对接, 教学单位需要结合保险学教学的特点调整教学计划, 合理地增加保险学授课时数, 保证保险学教学时数在68学时左右。这乃是在保险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当然, 教学学时的调整还要受到授课对象专业以及所处学期的具体限制, 并不能一概而论。

(二) 配备完备的案例教学设备

案例式教学的开展还需要有完备的教学设备作为辅助。在这方面需要学校以及开课院系加强实验室、模拟场地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将部分教学资金用于电脑、相关软件等教学设备的购买和维护方面, 以确保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 合理设计案例教学方法

在具体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 任课教师要以所传授的保险理论知识为基础, 按照典型性、真实性、理论性、启发性等标准进行具提案例的筛选, 按照班级学生的专业特点,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案例的模拟再现和分组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并由授课教师对于学生的各项活动进行针对性的点评, 以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运用的感知程度。

(四) 增加授课教师社会实践机会

保险学案例教学的另外一个关键点即在于教学单位要为年轻的以及没有保险实践经验的任课教师提供参与保险行业社会实践的机会, 组织这些任课教师深入到保险公司以及保险监督管理部门等的实践中去。另外还要定期组织国内乃至国际范围的经验交流活动, 以确保任课教师能够吸收到来自实践中的新鲜养分。

(五) 改变传统考核模式

改变传统的保险学课程考核模式, 期中考试可以采取非纸质试卷的考核模式, 以案例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的中期学习效果。而期末考试, 则可以适当增加案例分析题的分值和难度, 在体型选择上以没有固定答案的分析式试题为主, 以此作为对学生总体学习效果的考核依据。

结论

保险理论以及实践的发展, 需要高等院校承担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使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案例式教学引入到保险学教学活动中去, 乃是高等院校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

摘要:保险学本身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为了能够在保险学的教学中做到寓“理论”于“实践”, 为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保险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就需要改变以往的以单纯的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 将案例教学引入到保险学教学环节中去, 以确保能够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输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保险学,案例教学,人才培养,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宏庆.保险学案例教学模式初探[J].保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85

[2]张艳萍.浅谈案例教学在保险学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08 (7) :177

[3]郭文才.法学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集美大学学报, 2002 (12) :84-85

保险学 篇10

1.1 内地保险业背景

从保险业发展起源来看, 内地保险和金融行业发展缓慢, 目前中国保险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仍比较落后, 这种状况与中国保险产业政策的长期不尽合理有十分紧密的关系。近十几年, 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有力地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首先是保险业的风险保障功能得到有力地发挥, 保险业的商业化运作、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保险业的风险控制提到了议事日程。

1.2 香港保险业背景

香港一直处于市场化, 并且保险业为香港重要的支柱产业, 竞争激烈, 竞争中胜出的保险公司具有一定的实力。因此香港的保险业在亚太地区最为繁荣。因为香港保险业的繁荣发展, 香港对保险行业具备完善的监管体系和保险体系。香港于1990年成立了保险索偿投诉局, 2001年香港监管当局为香港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 产品角度。从产品角度来看, 内地保险市场僵化而香港保险市场更加多元, 产品更具优势, 香港保险的投资渠道面向世界更加广泛, 并且保险费率高收益高, 因此能对大陆居民投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2) 养老政策角度。从养老政策上来看, 香港有非强制性的强积金政策, 账户资金的投资和运作完全由个人自主决定, 然而中国内地的养老金政策, 中国内地养老金是要强制征收的, 而且金额固定, 对居民来说是非透明化的, 并且不能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的进行投资。因此, 更加注重个人理财的香港保险, 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3) 理财意识角度。从理财意识来看, 内地居民的理财意识不足, 而香港居民从小培养理财意识, 因此内地保险事业发展慢, 然而由于金融市场繁荣, 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 热衷于在香港进行投资。

2 以分红保险为例分析

2.1 4P产品分析

(1) Product产品。安进储蓄计划是一款中长期储蓄计划, 通过保额增值红利及终期红利获取潜在回报, 已达到中长期的储蓄目标。可以灵活运用储蓄。提供附加人寿保险, 守护家人未来。可自由选择附加保障。金佑人生终身寿险 (分红型) A款产品为分红保险, 其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 将随分红保险的投资和实际经营情况发生变动, 红利分配方式为增额红利, 终了红利在合同终止时给付。

(2) Price价格。安进储蓄计划的储蓄成本较高, 适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 并希望得到一定储蓄保障的客户购买。安进储蓄计划分为5年期交付保费或者10年期交付保费, 可至少缴纳120000港元。对此, 客户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选择不同年期缴足保费。金佑人生终身寿险的基本保险金额按份计算, 每份为人民币10, 000元。支付方式为限期年交, 交费期间有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种。

(3) Place渠道。安进储蓄计划只在香港地区的公司对客户进行直接销售。金佑人生终身寿险 (分红型) A款主要通过公司直接销售的渠道销售本产品。

(4) Promotion宣传。安进储蓄计划通过网站、传单、广告牌等形式对消费者进行宣传, 其中在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的指定日期内购买此保险, 则可获得额外的附加优惠项目。金佑人生终身寿险通过网站、宣传手册、广告牌等形式对消费者进行宣传。

其一产品对比。第一, 预期回报率不同。安进储蓄计划的预期回报率分为两种, 缴费年限为5年则回报率为507%, 缴费年限为10年则回报率为438%;金佑人生终身寿险 (分红型) A款的预期回报率是不定的, 但不低于70%的比例分配给投保人。因为在合同有效期内, 本公司每年根据分红保险的业务经营状况, 确定红利分配方案。所以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 导致预期回报率是不确定的。同时本公司每个保单年度会向投保人提供红利通知书, 告知投保人分红的具体情况。第二, 投资分红的比例不同。安进储蓄计划从保单生效达3年起, 将提供非保证之保额增值红利, 将返还给投保人90%的投资分红;金佑人生终身寿险 (分红型) A款的预期回报率是不定的, 但不低于70%的比例分配给投保人。

其二价格对比。第一, 总保费不同。安进储蓄计划总保费最低可选择120000港元, 一般选择保费为180000港元;金佑人生终身寿险 (分红型) A款基本保险金额按份计算, 每份为人民币10, 000元。第二, 缴纳年限不同。安进储蓄计划分为5年期和10年期;金佑人生终身寿险 (分红型) A款缴纳年限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种。

其三渠道对比。安进储蓄计划仅在香港地区销售。

其四宣传对比。安进储蓄计划在年初对自己的产品实行了限期优惠策略以此吸引客户。

2.2 SWOT分析

(1) 安进储蓄计划。

优点:可灵活运用储蓄;有附加保险;可自由选择缴清保费的年限;回报率高, 投保人的投资分红率高;面对的客户群明确。

缺点:客户群仅限于中高收入并且注重储蓄的客户;销售区域有限。

机遇:高端储蓄业务吸引更多的中高端客户。

威胁:香港地区保险业巨头集中, 安进储蓄计划又仅限于香港地区, 市场小, 同时竞争激烈。

(2) 金佑人生终身寿险 (分红型) A款。

优点:有可供自由选择的缴费年限;身价健康加养老四险合一。

机遇:内地市场巨大, 同时保费合理, 容易吸引更多客户。

缺点:红利分配比例不确定。

威胁:红利分配比例不确定, 客户没有安全感, 国内市场巨大, 与此同时竞争者众多, 客户容易被竞争者吸引过去。

2.3 条款的对比分析

(1) 红利分配。依据《分红保险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每年至少应将分红保险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客户。举例说明,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金佑人生终身寿险 (分红型) (以下简称太平洋金佑) 条款中说明, 以不低于70%的比例分配给投保人。在合同有效期内, 公司每年根据分红保险的业务经营状况, 确定红利分配方案。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在香港安盛公司由于其广泛的投资渠道, 分散风险能力强。安进理财保险可以承诺如果投资获利, 将以90%的比例分配给投保人。

(2) 投资策略及资金运作。举例说明, 太平洋金佑倾向于模糊说明, 公司资产配置以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为原则, 考虑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主要投资风险, 合理配置大类资产, 并通过一定的风格化资产组合, 努力提高投资收益。但像很多大陆公司一样, 并未说清投资方式, 信息不公开、不透明。而安盛安进理财保险投资计划公开透明, 所交保险费将用作两部分投资:0%~40%将被用来股票投资, 60%~100%将被用来作债券投资。投保人有能力判断投资风险程度, 信息透明能赢得投保人信赖。

(3) 灵活性。举例说明, 太平洋金佑是分红型理财保险, 退保后取得对应的总收入, 急需用钱时只能取出, 算为合同终止, 无法继续实现长远的投资计划, 属于大众型理财保险。安盛安进是一款针对储蓄计划的理财保险, 投保人缴费完成后, 如急需用钱, 可以随时将已有分红取出, 留下已缴保险费用继续储蓄升值, 但增值幅度将低于原给定现金价值增值幅度, 极大地体现现金运用的灵活程度。

2.4 安进/金佑收益对比分析

从收益角度比较两份保险, 我们可以发现, 两种产品的保险保本期差异较大:安进保险计划在第11年回本, 而金佑计划则需要20年的时间。与此同时安盛金融产品的投资回报红利较太平洋保险会更加可观, 在第22年左右便可达到太平洋35年的回报水平。对比70年后的投资报酬, 我们发现安进计划最终会达到6346%的回报, 而金佑计划仅仅为431%。

3 结语

香港保险业发展比内地保险业发达, 同时香港保险业更趋于国际化, 有更多的国际保险巨头坐阵。但是国内保险市场巨大, 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香港保险业更偏向于走高端保险路线, 而国内保险更偏向于走向基础保险路线。香港的保险回报率较高, 因为香港地区保险发展更加完善, 保险系统更加稳定, 保险策略更加成熟, 这也使得香港保险行吸引了一大批内地客户前往香港进行保险投资。

参考文献

[1]AXA安盛香港官网[EB/OL].http://www.axa.cn/.

[2]安盛储蓄计划书[Z].

让“保险”为你保险 篇11

OL易患“产前综合症”

养个孩子到底得花多少钱?万能的网络算来算去,从49万到150万,答案很不一致,甚至有的说应该更多些,有的则认为应该更少些。总之,养孩子就是一个风险投资,计划中的事一样不能少,意料外的事却一定会层出不穷!职场新妈们,你是否也在像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今天的幸福》中的那个女主角那样,正在被产前综合症所困扰?

你是否一想到孩子就极端易怒或烦躁,甚至无缘无故地哭泣、整天感觉沮丧、伤心,或“空荡荡的”,而且每天如此、无来由地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意思、没有乐趣,睡眠突然困难或怎么也睡不醒、总是想要吃东西或根本不想吃东西、总是难以集中精力、过度或从不间断地有疲劳感?

如果以上症状你具备3条以上,并且持续2周以上,就说明你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接受心理治疗了。如果你还没严重到这种程度,那么恭喜你!为了使我们的孕期不再如此难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你为何会如此焦虑吧!

其实养孩子的最大风险无外乎以下几条:第一,怕TA生病了却没钱治病,或者即使把病治好了,但却因病致贫;第二,害怕哪天家里发生变故,没法让TA接受教育,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第三,出于初为人母的天性,你怕自己哪天意外撒手人寰了她没人养,其实这一切问题只要未雨绸缪,保险都能帮你解决,今天就让保险专家来帮你解解惑吧!

如果担心TA病

凡是具有上海户籍的少儿,可同时参加上海市居民医疗保险和少儿住院互助基金,一旦患病住院和大病专科门诊,视其就医医院的不同等级,可享受高达90%以上的报销,而缴纳的费用却相当低,目前大约是少儿医疗保险每年80元,少儿住院互助基金每年80元,一年续费一次(每年交费金额会有微调,请注意关注社保网站信息),所以职场新妈们只要不偷懒,不心存侥幸,每年按时续费,孩子生病没钱治的问题就基本可以解决,基本不会出现大病致贫的情况,不用太过担心。

如果是独生子女的还可以凭《独生子女证》办理独生子女保险,目前年交费60元,如果孩子意外身故,或者发生意外医疗事故等可获得最高超过6万元的理赔。

如果你是外来引进人才,或者虽没有上海户口,但持有上海市人才居住证达到一定年限,你的孩子也可享受上述保障,详情请参看上海市社保网站。

当然,孩子如果生了重大疾病,必然还会导致一些误工费和营养费用,为保万全,你还可以给孩子额外买一份商业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险,一般未成年人的保额是10万,保费是每年1000—2000元左右,一般家庭都承受得起。

如果担心TA的教育

俗话说,有家财万贯,不如有一技傍身,所以为孩子预存教育基金绝对少不了。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都有类似的教育专项保险,基本都是定额定向的,还可以分红,本金也有保障。

而保险买多少才好呢?我们在问了专家后的建议,是家庭月结余(在扣除房贷车贷和家庭必须开支后的余款)在1万元左右的白领家庭如果购买教育专项保险,预算可以设定在2000元/月左右。而收益是孩子从高中——大学,每年可获得约2.5万元/年的教育基金。除此之外,在孩子25岁时还可获得一笔约40万元的婚嫁费用。此类保险还会额外附带一份最低10万元的小孩终身意外险。

你要注意什么

1教育类保险带有一定强制性,中途退保的话,损失会比较大。不过好处是在这对于很多当惯了月光族的80后辣妈很有用,新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

2虽然保单受益人是孩子,但买单人却是你,万一你发生意外,没法续交保费了,怎么办呢?所以在买教育类保险时务必要添加一条“保费豁免”条款,这个条款可以保证你意外身故或者在不可抗拒原因下无法续费时,你的保单到期依然能够生效。有的保单天生就附加了这个条款,有的则要额外加收一点费用才行,请你务必跟相关保险代理人沟通清楚,不要心存侥幸。

爱TA先保自己

家长意外身故和大病是孩子幸福的最大危险,因为在孩子成年前,你们才是TA一切活动的买单者,所以给自己买份意外身故险和重大疾病险是很重要的,至于买多少。则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保险学 篇12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 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 当时是采取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说明道理, 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具体操作流程是“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对传统《保险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案例教学是必然的选择。

二、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可以弥补《保险学》教材一些内容滞后于保险业发展的不足。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保险学》是一门研究风险管理和风险转移的学科, 实务性极强, 无论是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还是意外伤害保险, 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 讲授《保险学》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进行案例教学,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 增进师生互动。保险的种类繁多, 内容、特点各异, 但在授课过程中, 各险种讲述的框架大同小异, 如果教师授课一味的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方式, 则很难活跃课堂气氛, 也不利于师生互动。案例教学法则是把案例带到课堂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中心”,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 开拓学生思维。保险学的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复杂且难以理解, 案例能引导学生去思考相关的原理, 把理论与实务紧密联系起来,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保险学的专业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学生犹如“当事人”一样, 身临其境, 提出方案, 处理问题。教师在引入案例时, 可从多个层面给学生以引导, 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应做的准备工作

实施案例教学, 教师和学生都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一) 教师的准备工作

教师应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确定教学目标, 精心挑选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 设计和安排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教学目标。在案例教学中, 一定要确定教学目标, 结合每一章节的内容和知识要点选择或自行设计恰当的教学案例, 清楚地知道通过本案例要解决什么问题, 达到什么目的。案例的选择与编写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 精选教学案例。精选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 案例的内容要为案例教学目的服务。因此, 应基于教学目的来搜集和整理案例材料, 不能在众多保险案例中大海捞针、随意选择, 应该尽量体现案例的典型性、理论性、及时性和多样性等原则。典型性是指案例的选择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切实揭示保险概念、理论和原理;理论性是指应选择那些蕴含保险理论的案例进行研讨, 通过提问、讨论、归纳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及时性是指选择的案例要与时俱进, 能够紧密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和保险改革发展的实际, 反映保险市场的新动向, 紧跟保险业发展的脚步, 站在时代的前沿, 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多样性是指要求案例尽量涉及保险领域的各个方面,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通过案例学习熟悉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实务。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将网络上最新的案例挑选进课堂, 也可以利用课本中的小资料、小知识及课后练习题, 甚至可以深入保险部门收集案例或者是依据教学内容, 自行设计案例。 (2) 选择的案例要能正确引导学生。在进行案例教学时, 反面案例更容易收集且比正面案例更能反映出保险学原理, 所以一些教师在讲授《保险学》课程时, 会通过一些反面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我国保险业本来起步就晚, 社会公众对保险业的认知有误区,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再讲解反面案例, 会使学生对保险业的混乱和无序形成根深蒂固的成见, 损坏保险业的诚信形象。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 因此要用正面的案例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 正、反面案例相结合。

3.正确设计教学环节。 (1)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阶段,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将问题引向深化。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首先,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案例分析, 讲述个人观点;然后, 小组讨论形成统一意见;最后, 全班交流、辩论, 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在案例讨论中,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在讨论掌握上, 教师要力保把讨论引导到解决问题的轨道上去, 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 使每个学生都切实做到有效参与。具体实施中,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设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设计提问时要做到问题少而精, 紧紧围绕教学内容, 要有层次性, 利用不同的问题诱导学生对知识各个层次进行深入的思考, 从而达到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2) 点评总结。保险学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是总结、点评阶段。在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时, 教师应及时归纳同学们的不同意见和观点, 把各组讨论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然后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 得出正确结论。特别是要对每一种意见进行中肯的点评, 肯定那些好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 对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给与适当表扬, 形成激励效应, 并指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对基本知识和观点做进一步的深化、拓展, 通过讨论之后得出总结, 使学生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保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二) 学生应做的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对学生的期望是:学生把关于这个案例的真实论点与教师探讨, 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使用案例法进行学习, 首先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理论基础知识, 然后仔细阅读案例, 认真思考:该案例与课程理论的哪一部分相联系, 课程理论框架都讲述了哪些根本性问题, 最后, 再根据保险法的要求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使用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一) 案例教学法不能脱离其他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尽管优势明显, 但仍要以相关理论及知识作基石。案例教学不能取代其他的教学方式。开展案例教学仍须坚持“理论—实践—理论”的思维方式, 坚持“授课教学为主, 案例教学为辅”的基本原则。另外, 案例教学法也不能替代其他教学方法, 如社会实践、模拟实习等实际操作等。

1.要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不掌握理论就无法开展案例教学, 因此, 教师应时常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 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论教学。

2.要与多媒体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视觉冲击强等优点, 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 加大信息输出量,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要合理使用教具。比如在讲到保险合同时, 给学生传阅保险公司印制的投保单等单证, 可以使学生很快明白保险合同的格式、作用等相关知识。

4.要开辟第二课堂。案例教学要尽可能走出教室、走出校园, 把课堂搬到社会上去, 让学生亲身体验保险实务, 增进学习效果。

(二) 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总评者”的角色

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周密策划, 精选案例, 对整个教学过程做细致而周密的设计, 其内容必须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 更要充当好“总评者”的角色, 即要指导案例讨论的过程, 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 引导学生探询案例中各种复杂的情形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要把握全局,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作用。

基于案例教学的特点, 特别是一些有争议的案例, 很难有“正确”的答案, 所以在案例讨论结束后, 教师应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 而是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总评, 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改善思维方式, 而不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出一个肯定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让学生不加分析地被动接受, 放弃其在讨论中得到的启示。因此, 教师在案例讨论之后, 应当做一个慎重的总评者, 而不是讨论结果的仲裁者。

摘要:保险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但是它又不能完全取代其他的教学手段, 应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以及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保险学

参考文献

[1]刘子操, 刘璐.案例教学中保险课程教学中的推进与设计.

[2]马淳正.案例教学法在保险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袁易阳, 景思江.浅析保险案例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4]滕文燕.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上一篇:秸秆还田机械下一篇:图书馆的管理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