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2024-11-04

听障儿童的教育与训练(通用4篇)

听障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篇1

1 概述

音调偏高是音调异常的一种, 是指患儿在言语时平均言语基频显著高于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音调的客观测量指借助声学手段来完成对声带振动频率的测量, 主要参数包括声带振动的平均基频、基频标准差、最大基频、最小基频以及基频范围等。基频是声带做周期性振动的频率, 单位是赫兹 (Hz) , 指一秒钟内声带振动的次数, 一般来说, 9岁正常男童的基频在205Hz—315Hz之间。如果患儿平均言语基频高于同年龄同性别组正常儿童的常模, 通常会声音单薄刺耳、响度偏高、言语可懂度低、构音清晰度低等, 在听障儿童中音调异常障碍表现比较突出, 约55.00%的听障儿童存在这一问题。音调异常障碍不仅使患儿言语音质单薄、单调、刺耳, 更导致其构音清晰度偏低等问题, 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交流。因此, 音调异常障碍的解决对听障儿童言语康复十分重要。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XXX, 男, 9岁, 该儿童双耳听力损伤均在100 d B以上, 言语语言发育迟缓。2012年9月做助听器佩戴效果评估, 左耳助听器补偿后平均听力45d B, 右耳助听器补偿后平均听力50d B。从听感上就可以感觉出该生的言语基频偏高。通过用S1实时言语测量仪对该生进行平均言语基频的测量, 所得数据远远高于同年龄同组别儿童的平均言语基频常模。由此认定该患儿言语基频偏高。

2.2 测试材料

本研究采用“启音博士言语测量仪” (Dr.Speech TM) 进行录音及分析参数“言语平均基频、基频标准差、最大基频、最小基频、基频范围”。录音材料为对话材料, 要求儿童回答复述“妈妈爱宝宝, 宝宝爱妈妈”。

2.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单基线A-B实验设计。实验周期为8周, 其中, 前7天为基线期, 剩余时间为处理期。在基线期内, 每天下午采集一次数据, 共得到7次数据;在处理期内, 每天对被试进行半小时音调训练, 每4次训练后采集一次数据, 获得7次数据。

2.4 训练方法

通过主客观评估, 在得出该生音调偏高的基础上, 采用“启音博士言语矫治仪 (S2) ”对该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具体方案如下:

在治疗前应该让学生建立音调概念。在建立音调概念的游戏中, 利用S2, 利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 通过让学生听到、看到自己的音调变化对卡通人物动作的影响, 并通过音调变化诱导来认识音调。

“乐调匹配法”指根据患者现有的音调水平, 选择乐器的不同音阶, 对其进行音调的模仿匹配训练, 以逐步建立正常的音调, 提高其音调控制能力。

(1) 哼唱乐调:应根据学生对应的基频参考标准确定目标音调, 并根据当前学生的言语基频确定本次学生使用的音阶, 音阶数目的多少根据学生的能力决定。 (2) 哼唱后发单元音:老师弹琴的同时哼唱, 并稳定在最末一个音符的对应的音调上, 然后过渡到发单元音/a/、/o/、/e/、/i/、/u/、/ü/。 (3) 哼唱后数数:同样应根据患者的言语基频选择阶段目标音调, 根据其能力决定音阶的多少, 数字的多少, 以及降调。 (4) 哼唱后说词语:当学生能很好地完成上面的发音时, 让他先唱音, 然后练习说词语。同样应根据学生的言语基频选择阶段目标音调, 根据其能力决定音阶的多少, 词语的难度。

采用“启音博士言语矫治仪” (Dr.Speech TM) 进行训练时, 也要遵循小步递进、分阶段、分步骤原则。首先, 要根据患者的音调水平确定训练的起点和目标。其次, 根据患者控制音调的能力来设置音调升降的斜率;再次, 决定目标实现的步骤;最后, 设置音调训练模式。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使用单一被试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如表1, 两期数据均非自相关, 符合做一单一被试统计的数据要求。

3.1 平均言语基频的对比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对该儿童在音调训练前后的平均言语基频进行t检验, t=6.978, p<0.01, 说明平均言语基频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训练后的平均基频比训练前低出约114Hz。从图1可以看出, 处理期回归线呈下降趋势, 说明提示乐调匹配训练法对降低患者音调是有效的。

4结论

本研究采用“乐调匹配训练法”对听障儿童音调偏高障碍有显著的康复效果。在使用乐调匹配训练方法的时候, 首先应当让患者明白音调高低及其变化的意义, 只有在此基础上, 才能让患者懂得如何以乐调匹配的方法升降音调。此外, 对于儿童患者, 还需要利用患儿感兴趣的图片作视觉的提示。

参考文献

[1]黄昭鸣等.言语治疗学.

[2]黄昭鸣, 万勤, 卢红云等.特殊儿童言语干预的理论和实践.

听障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篇2

(二)三、加强阅读与交往能力培养

由于听力障碍,学前听障儿童通过听觉系统所得到的语言信息比正常孩子少得多,语言、认知、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等方面相对滞后。因此,听障儿童学前阅读,不仅是听障儿童从书面语中获得含义、发展思维、培养情感的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他们开始接触书面语的行为表现,更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尝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教师或家长演示阅读,如教师指认图片教学生发音阅读,帮助学生把具体形象的图画与抽象的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获得图画、手语(自然手语)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书面语;二是布置阅读的环境,如在教室的墙上、黑板上和宿舍里都张贴图文并茂、与教学有关的文字,放置页数为3—15页的少儿图书,让他们在课余时间来阅读,培养阅读习惯。三是师生或亲子阅读活动,如每天利用十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比赛复述学过的故事,每天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3页书或两篇小短文,每月组织一次亲子故事比赛活动等。这些做法较好地培养了听障儿童的阅读习惯,初步学会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对他们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能起积极的作用。现我班学生不仅喜欢向老师借书看,还和同伴们互换图书阅读,班级中课外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

由于听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在社会交往中显得格外吃力,大多有胆怯、退缩心理。

交往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为让听障儿童真正融入主流社会,在教学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做法是:第一,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意识,如通过“打电话”、“请客”等角色游戏,进行对话训练;第二,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技能,如教给学生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离开学校说“老师再见”,借别人的书说“请借给我看看好吗等;第三,为听障儿童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如集体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每天下午组织学生与学校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上课、一起游戏;第四,带学生走出户外进行现场与人交流教学等。这些训练活动,增强了听障学生交往的勇气,初步有了与人进行口语交流的习惯,有的喜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四、有针对性进行言语矫治

人类的语言活动是通过发音器官来实现的。发音器官包括动力器官、振动器官和构音器官。动力器官包括肺和呼吸肌群,主要对发出气流的调节,关系到语言的运用和音量的大小。振动器官主要是声带,能够产生声音。构音器官包括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它在语音形成中产生共鸣作用和控制语言清晰度。大多听障儿童发音器官长时间得不到锻炼,发音舌头都开始僵化,连一个很简单的“b”都不会说,又因缺少听觉的反馈,不能及时地矫正自己的发音,发音说话中有许多缺陷。比如:发音不到位,音量小,缺少声调的变化,停顿不得当,有时发假音、冒高调等,因其语言的清晰度比较差,严重影响了他们与人交流的质量。

教学中,我对听障儿童言语中存在的异常缺陷进行生理病理机制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矫治,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1、阿克森疗法。主要是通过改善气流控制,提高声门的伯努利效应。如腹式呼吸的基础上,以慢节律唱各种元音(如a-a-a-),然后节律加快(a、a、a„„),如此慢、快节律反复交替训练。

2、哈欠叹息法。主要松弛呼吸,将声带张得最大,咽缩肌放松并且收缩舌骨上时,肌肉能产生吸气式哈欠,呼气叹息将声道打开,咽部搞得很大,使咽部膨胀,如发/i/、/a/,听上去不费力。

3、发音练习法。通过看、闻、摸等方法,坚持每天练习唇操、舌操、呼吸操等,以训练发音器官的灵活度,进而进行拼音拼读、说话停顿与重读训练。如教鼻音m、n时,让学生摸着鼻子感觉鼻腔的振动;学习句子时划出停顿的位置等。

这些言语矫治法,我坚持每天进行训练,并有效地运用到听障儿童的言语异常矫治中,使学生不仅“听得明白”,而且还“说得清楚”。

五、融合家庭康复、社区康复

听障儿童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唯有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康复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听障儿童听觉语言康复效果。为此,在加强学校康复训练的同时,我努力将康复训练融入家庭和社区。

1、建立家庭康复的环境

(1)指导家长给家里的物品标签,每天教孩子学说话,认读词语卡片,玩亲子游戏等,将家庭康复训练融于浓浓的亲情之中。(2)让家庭全体成员参与学校康复训练,如每学期一次和家长拟定孩子听力语言康复个别训练计划;每月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听力状况和助听器补偿的效果,学习使用助听器与家庭康复训练的方法;每周至少一次到学校听课,接受亲子同训;每天家长及亲人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康复训练作业,复习和巩固孩子学过的内容等。(3)创设丰富的生活内容,促进孩子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如要求家长善于抓住各种契机,诸如观光、散步、购物等生活情景,教孩子认读商店的招牌、路牌,引导孩子说说他们的感受和见闻等。

2、营造社区康复氛围

(1)建立“爱心老师”队伍。一是结合大、中学志愿者活动,实行每周日“爱心老师”来校为听障儿童康复服务。如“一对一”教学生学说话,“结对子”到校外体验生活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口语交往能力提高很快。二是针对听障儿童家长大多数是文盲或工作忙,请其邻居的中小学生当“爱心小老师”,指导听障儿童完成家庭康复训练作业,带听障儿童到普通学校去开展活动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听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健康心理。(2)加强康复的后续教育

后续教育是学前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任务是巩固好学前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把他们的语言习得由主要是特殊途径引导到自然习得的途径,使他们能与普通儿童融合为一体,接受平等教育。也就是说,要将学前康复成功的听障儿童,送进普通学校或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

为确实听障儿童成功随班就读,我和同事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主动联系普通学校或幼儿园,让康复的听障儿童就近入学;二是定期到普通学校或幼儿园指导教师做好康复教育工作,当他们的巡回指导教师;三是每年组织一次随班就读学校经验交流会,资助贫困随读生,表彰优秀的随班就读教师和学生等;四是免费为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听力语言效果跟踪评估,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成长档案,定期到随班就读家庭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工作和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巩固听觉语言康复的效果,让随班就读学生安心就读。目前我所教的听障儿童进入随班就读的有20多名,基本适应普通学校或幼儿园学习环境,其中市十小陈丽娜因学习成绩优秀,像正常孩子一样在学校里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被湛江电视台第一视线进行了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浅谈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的策略 篇3

【关键词】听障儿童 语言康复 策略

听障儿童是指因各种先天遗传或后天人为因素听力受损因而导致失去语言能力的儿童,对这些儿童进行的语言康复教育,我们称之为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听力障碍儿童2.3万人,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重要工作。实践证明,只要配戴适宜的助听设备,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和教育,大部分听障儿童可以掌握有声语言,融入普通教育机构进行随班就读,享受和听健儿童同样的受教育权,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与普通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相比,既有特殊性,又有共同性。其特殊性表现在语言康复教育需要首先对听障儿童听觉和言语技能发展滞后或低下的缺陷进行补偿或重建,进行听觉技能康复、言语功能的训练和矫治以及以听(而非看话)为主的口语(而非手语)语言康复教育。其共同性表现在听障儿童也是儿童,听障儿童也应像听健儿童一样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贯彻全面康复的教育观,即“以学前教育为基础,以听力干预、听觉语言康复、言语矫治为支撑,教听障儿童学会聆听、说话、阅读并取得成功,通过交流发展其全面潜能的康復模式” 。

在听障儿童语言教育中,我们应该结合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特点和要求,遵循适当的原则,采取相应的策略和形式。

一、语言康复教育要遵循听障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听障儿童身心发展也同听健儿童一样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语言康复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听障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施以相应内容的教育。同时,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身心特点,语言康复教育还要遵循听障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教师和家长要依据听障儿童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佩戴听能辅具的年龄以及听觉语言发展水平,制定康复教育的目标和计划,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体现出适当性,切不可超越听障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否则将使听障儿童失去语言学习的兴趣和认知发展的主动需求。

二、语言康复教育宜采用集体康复、个别化康复和家庭康复三相结合的形式

集体康复是指在康复机构中,教师在课堂上或区角里,对听障儿童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康复教育过程。个别化康复是指在康复机构中,由治疗师利用现代化的训练设备或量表,对听障儿童进行系统评估,并结合其康复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对其进行个别化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的过程。目前在个别化康复中,“听觉口语法”(AVT)教学更具备专业化、规范化和个别化教育的内涵,它强调家长参与的作用,通过告知——示范——参与——反馈四个连续的环节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家庭康复是指在教师和治疗师的指导下,由听障儿童的家长具体实施的康复教育过程。

集体康复、个别化康复和家庭康复三者之间对于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等全面康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必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三、语言康复教育需要多方人员合作完成

在听障儿童的整个康复过程中,首先需要耳科医生运用听力学知识对听障儿童进行听力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次,听力学专业人员运用听力学知识和仪器,判断出听障儿童听力损失的程度,帮助其选择听力补偿或是听力重建。接下来,教师和家长运用语言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学科知识,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语言康复教育;言语治疗师运用言语病理的知识对听障儿童进行言语矫治。最后,在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教育中,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全社会都应提高参与康复教育的意识和水平,都来关心、支持康复教育,才能实现听障儿童的持久康复。因此,我们说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需要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合作完成。每一学科的专业人员各自承担的阶段性任务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的形式多样,内容、方法和测评手段也很丰富。无论怎样的形式内容、方法手段,其目标是帮助听障儿童提高听觉、言语功能,形成语言能力,建立与正常人的沟通途径,最终融入社会。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只有遵循适当的原则,采取相应的策略和形式,其教育的目标才可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周红省,刘巧云,宋永宁,黄昭鸣. 聋儿语言康复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9(5):39.

[2]黄昭鸣,周红省. 聋儿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听障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篇4

聋和重听儿童是丧失听力或听力受到严重损伤的儿童。聋和重听儿童由于听力障碍,在语言学习、思维的发展、社会的交流、道德观念的形成等方面都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他们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特殊的教育与训练。本文主要阐述一下关于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教育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可能性

对于一个正常的人而言,若掌握并运用语言,至少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即健全的大脑、正常的发音器官和正常的听觉。在与人言语交流的过程中,首先通过言语产生的动力源泉即呼吸系统,产生足够的气流,气流振动发声系统部位的声带。产生原始声带音.然后通过人类的共鸣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唇腔,形成不同的共振。从而产生具有丰富多彩音质的言语。以上整个发音器官完成发音过程。都是要靠大脑来进行支配的,而说话时口咽喉腔等共鸣器的活动也需要由听觉来监督。因此人的发音器官、听觉器官和大脑的健康和完善,是人的言语活动的先决条件。其中任何部位发育不完善或受到损伤,都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言语能力。当听觉减弱或完全丧失时。人的言语就不会清晰或完全失去言语能力,即俗话所说:“逢聋必哑。”由此可知,大脑、听觉和言语器官发育是否完善和保持健康,是孩子能否说好话的关键。针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在语言发展方面,至少存在几方面的的可能:

1.他们的哑并非由于发音器官的缺陷所致,也并非由于肺活量不足、舌头短或者声带损伤造成,因此他们的言语器官大多是正常的。这为听障儿童学习、运用语言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2.绝大多数听障儿童仍具有程度不同的残余听力,只有极个别的听障儿童是全聋。利用听障儿童所保持的残余听力,也能为听障儿童学习语言提供条件。

3.各种现代化电声辅助设备、医学的发展为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开辟了新路。各种大功率的助听器等设备为听障儿童语言训练提供了条件,也使听障儿童能够充分发挥残余听力的作用。电子耳蜗手术也使一些耳蜗受损导致听觉障碍的儿童能够重新感受到言语声音。

除了以上三个重要条件外,目前各种语言康复培训机构也为听障儿童语言训练积累了一些经验,为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在一般听力语言训练班也都有比较先进的听力语言训练设备,教师也受过一定培训,能够提供给听障儿童较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二)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必要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聋儿因听力障碍,造成了掌握有声语言的困难,由此影响了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个性、性格、感情、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为了消除与健全人的隔阂,使聋儿回归主流,首先应该让聋儿获得语言,回到有声世界;而听障儿童和正常儿童发展语言的基本条件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正常儿童可以通过立自然途径学习语言,而听障儿童不通过专门组织的特殊训练就难于形成完整的语言。要改变聋儿因听力障碍带来的语言障碍,就必须对听障儿童进行听力语言训练;语言教育是聋哑人教育的核心问题。成功的语言教育不仅可以发展聋哑人的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以及克服心理障碍和提高人格水平。综合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不仅非常必要,而且还非常重要。

(三)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教育的原则

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教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许多研究和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听障儿童的语言教育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早期教育原则。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训练是听障儿童语言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发展心理学的许多研究表明,语言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时期,多数认为是 2-6岁。如果能抓住这个关键时期,或在关键期之前进行训练,便能事半功倍。如果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之后再进行训练,常常是事倍功半,甚至是收效甚微。

二是个别教育的原则。各人的身心发展条件不同,教育环境也不一样,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待。

三是多方合作创造最佳语言环境的原则。听障儿童的语言训练仅靠在学校里进行是不够的,需要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及多方的努力,为听障儿童的语言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残余听力的训练原则。

上一篇:现代广告传播下一篇:音乐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