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专业培养(共12篇)
动画专业培养 篇1
一、高校动画教育的发展现状
从动画教育发展历史和发展规模来看, 中国高校动画专业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已出现。截止到目前全国动画专业在校生将近50万人, 每年培养毕业生逾10万人。这是个庞大的数字, 但是动画市场仍然是人才匮乏, 很多动画公司每年都在高薪聘请动画师, 另一方面我们的动画毕业生却总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动画公司需求的是创新型的创意人才, 而另一方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没有工作经验等等, 仅仅依靠在校学习的知识是很难进入动画公司的创意阶层的。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 从更高层次制定适合中国高等动画教育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是关系我们动画市场、动画产品能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根本。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动画专业相比, 我们的教育显然是不足的, 无论是师资还是在课程设置上。这些都直接的关系到我们的人才培养问题, 人才培养关系到我们的学生能否担当为中华民族动画之崛起的历史使命。能否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储备精英人才, 但是在可喜的动画教育现状面前, 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摆在动画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
目前国内院校的课程设置普遍缺乏自身特色培养, 缺乏有目的和针对性的培养。教师数量较少, 学生数量的庞大, 知识的一味灌输造成学生的学习没有特点, 就业面相对狭窄等等问题, 这种现状长期持续下去将会对国内动画产业链造成断层式的影响。
对于动画专业教学模式方面。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现在很多院校都处于一种摸索阶段, 职业类高等教育做得稍微好一点, 但是一些本科类却还处于一种试试尝试的阶段, 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学校培养的动画人才不能达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要求, 合作往往困难重重。我们需要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个科学规划, 从企业需要到动画原创人员开发, 我么都需要学校与企业的一个良好合作环境, 从最根本的方面解决校企合作的瓶颈, 从而达到企业需求的学生素质过硬的技术本领。
动画教育的发展现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们的教育模式是否科学?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是否完善?我们能否培养出中国动画的中流砥柱人才?正所谓人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为培养动画人才做深入的探究。
二、培养目标的科学性
动画产业是一个艺术、技术、创意和市场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 需要的人才种类、层次多样, 且相互关联。
高等教育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动画人才。首先他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 理论素养包含的内容基本属于历史文学范畴, 这是一个宽领域的知识储备。其次要掌握相邻学科及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这包括音乐、纯绘画、电影等等。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当然除了具备这些基本知识以外, 还要有一个持之以恒的耐心, 做一个真正的动画师是需要时间和耐力的磨练的。
动画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注重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格的培养, 只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动画之所以在20世纪的60年代大放异彩, 这得益于动画作品的创新精神和民族精神内涵。
动画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创新型就是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高复合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的科学性
课程作为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也是人才培养落实的根本点, 是老师传播知识文化的载体, 这个载体设置是否具有科学性直接关系到, 学生是否能学习到系统的专业知识。因此, 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于动画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在全国的一类院校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课程设置充分利用了传统动画的教学优势与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在动画人才培养方面, 兼顾电影、动画、游戏、多媒体等各个学科的学习创作, 以及对相关文学理论和美术史论的研究。课程设置方面既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又强调对最新技术的掌握。像三类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 因其师资力量的有限, 在课程设置上就缺乏诸如:文学理论、电影导演等课程的设置。
在当前高校动画专业课程设置上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深厚的学科知识, 为将来的动画产业的创新奠定丰厚的文化底蕴。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应偏向于学生的实践课程的设置, 加大技术含量的培养力度。更多的引进电影等相关学科的师资力量。目前基于高校动画课程的设置的情况, 想要做到完善的课程设置, 还应该多多借鉴国外的动画专业课程设置, 吸取他们成功的例子为我们所用, 取长补短, 为中国高校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一个良好的借鉴作用。也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培养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
四、加强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校培养动画人才相对比较好的一条合作方式, 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企业的定位人才,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公司发展方向和项目需求有针对性的挑选自己的人才进行培养, 进而为公司储备后续人才。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采用公司入驻校园成立动画制作公司, 根据公司的需求, 培养学生的某一项技能, 这样既可以有针对某一项项目开发, 培养自己的团队班子, 以适应公司的需求和发展。这样做既可以满足动画制作公司的项目要求, 又可以为公司的项目制作降低成本。学生在实践环节得到了一个充分的发挥, 因为参与制作项目, 这样学生又可以收到经济来源, 既提高了自己, 又赚得了金钱。更加为将来的毕业设计打好铺垫。这也是一个双赢的合作模式。
五、结语
中国的高等院校培养的动画人才, 首先满足的是国内的动画市场需求, 其次, 才是国外的动画企业。为此我们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 不仅有利于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培养创新人才, 也为世界动画行业, 培养动画精英。面对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更应该而且要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来弥补整个中国动画市场创造型人才的缺失。动画教育要保持对先进技术的研究教育成果以及对创造性与审美的研究领先地位, 这是动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家国编著.中国动漫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
[2]谭玲编著.动画产业.四川大学出版社.
[3]颜慧著.中国动画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
动画专业培养 篇2
一、理解Flash动画
近两年,《喜羊羊与灰太狼》《饮茶之功夫学园》等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Flash动画片的重视。其实早在2000年前后,Flash动画就借着网络进入中国网民的生活中,众多的“闪客”(网络文化一族,指做Flash的人,或常用Flash的人)用Flash实现着自己的创意和梦想。
随着全国动画专业的纷纷建立,Flash动画设计这门课程也出现在众多高校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作为一种新的动画形式,Flash动画许多独有的特点。
二、Flash动画的特殊性
1.Flash动画与其他动画的区别
首先,从制作难度上来说,Flash动画制作简单,容易入门。Flash拥有绘图与编辑图形、补间动画和遮罩这三个强大的功能,依靠这些功能,Flash动画制作的难度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同时,由于Flash动画独特的风格,对动画制作的精细程度要求比传统
动画低很多。
其次,从制作成本上来说,二维动画的制作成本至少要6000元/分钟,并要经过导演、美术设计师、原画、动画、绘景、描线、上色、校对等十几道工序,制作周期非常长,三维动画的制作程序更
加复杂,成本也更高。在这一方面,Flash动画堪称平民动画,角色、场景、动画到声音都可以在Flash软件中完成,因此,制作成本低,周期短,非常适合目前我国动画制作的环境。
最后,从视觉效果看,传统二维动画制作精良,线条流畅,层次丰富,动作表情生动流畅,在这一方面,Flash动画明显不如二维动画,如果全部使用逐帧的方式制作,也可以达到二维动画的效果,但成本和制作周期方面优势就不明显了。
2.Flash在动画设计与网页设计中使用功能的区别
Flash是一种动画创作与应用程序开发于一身的创作软件,其功能有很大一部分针对网页设计而开发。但是,目前动画专业Flash动画设计课程的目标是针对制作Flash动画片而设置的。据调查,不少高校的Flash动画设计教学以Flash软件的使用功能为教学基础,导致学生对Flash软件功能很了解,而制作Flash动画片的时候就状况百出。在实际的Flash动画制作中,是以Flash的三大基本功能为主,基本不涉及Flash的另一强大功能:脚本语言。所以在Flash动画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加动画短片的实战教学,减少脚本语言的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在Flash动画设计,鼓励学生团队合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有
效教学方法。
(1)以案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整个课程设计方面,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以完成一部完整的动画短片为教学目标。在课程开始的第一节课,选择一两部创意新颖、画面冲击力强的Flash动画短片让学生欣赏,并对制作稍加分析,告诉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同样的短片,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
具体到课程的每一部分,都可以采取此模式。比如,在“遮罩动画”这一部分,先给学生欣赏水波纹效果的图片转换案例,告诉学生特效动画不是AE等后期软件的专利,使用得当Flash也可以做出不错的特效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后,开始分析案例的具体制作方法,引入“遮罩”这一概念。
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除了引起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外,最好包含上节课所教授的内容,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2)以“分析—临摹—拓展”的模式巩固学习
通过案例的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比如,在讲授“角色绘制”这一部分时,先让学生观看角色侧面走路的动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要完成侧面走路动作,需要把角色拆分成哪几部分?等学生分析结束,再打开源文件,公布正确答案。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既培养了分析能力,又可以加深学习印象。
分析结束,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基本能把要点掌握,然后,通过对案例的临摹,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印象。
临摹后,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已经基本完成。这时,要适时地展开拓展训练,让学生展开联想:所学的知识还能应用于制作哪些效果?在实际的Flash动画制作中,该命令适用于哪些环节?通过拓展环节,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
(3)结合专业特点,加入运动规律教学
动画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动画创作的专业人才,这其中运动规律是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无论以后从事二维动画还是三维动画,运动规律都是必备知识。
在以往的Flash动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软件的操作教学,以教会软件操作为目的。实际在动画专业中,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运动规律,这样的教学才更有针对性。例如,在特效制作的环节,不是简单的教烟雾是怎么做的,火是怎么做的,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烟雾的扩散的规律,火焰的上升过程是怎样受空气的影响,通过实例与运动规律的结合,学生不仅能对这些自然现象的制作更加准确,也加深了对运动规律的理解,对以后的动画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以小组形式进行短片创作,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动画艺术堪称最全面的艺术创作之一,不仅需要掌握十分全面的知识,同时需要强调个体的特性与团队的共性有机统一。所以在动画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团队协作的观念贯穿于整个课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Flash动画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三人为一组创作一部完整的动画短片。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以及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将来平稳地过渡到工作岗位,融入动画制作团队。
动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三板斧 篇3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迅猛发展,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建立起动画专业,与此同时,高校动画专业教学质量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高校动画专业教育内容不能与市场有效对接,职业能力薄弱问题。为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对动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大幅的改革与创新,总结出“引进来,走出去,再提高”教学模式。通过改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很多学生成功创业。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提高动漫专业教育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动画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1 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迅猛发展,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建立起动画专业,与此同时,高校动画专业教学质量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高校动画专业教育内容不能与市场有效对接,动画人才培养效率较低、职业能力薄弱问题。为此我们申请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高等院校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监测反馈系统构建研究”,通过市场来检测、定位动画专业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动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大幅的改革与创新,总结出“引进来,走出去,再提高”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了高校动画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上、教学环境上全面與企业合作。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就业层次、薪金水平普遍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增强,很多学生成功创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大量学生作品获奖。与此同时,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大幅提高。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深化教学改革,为高校办学提供了成功的教学范例,对提高动漫专业教育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1)动画教育内容和市场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不能有效对接;2)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薄弱;3)在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严重缺欠;4)教师缺少实践经历,业务水平不高,科研能力弱。
2 课题研究采取的方法与具体措施
我院动画专业方向已同中影集团数字电影发展有限公司、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国内顶级数字动画相关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的合作关系,09、10、11、12年以来,06、07、08、09级本专科200余名同学分别在上述企业进行上课和实习。从而切实提高了动画专业的教学质量,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要求保持了高度一致。动画专业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再提高”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引进来”
1)将行业中技术人员引进课堂——聘请企业中技术骨干来讲授部分专业课程,这样可以保证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要求的紧密结合。同时,企业技术骨干也带来了项目的生产流程、规范要求和管理模式等等,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体验企业的工作和文化氛围。2)将社会真实项目引进课堂——学院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随着学生动手能力的不断增强,企业可以把真实项目引到课堂之中,学生在项目负责人指导下创作。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3)将国家级、省级比赛引入课堂——教研室老师都关注国内和省内的各大比赛信息,根据情况将比赛纳入教学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走出去”
1)指学生到企业中进行认知教育——动画专业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认知教育,见习动画创作流程,感受企业工作环境,了解动画制作的岗位标准要求和操作规范。这样可以从主观上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2)学生到企业中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把动画专业职业技能要求较高课程放到企业中上,学生在企业边工作边学习,在企业技术总监的指导下参与企业项目制作。在企业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带着问题重新回到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学习。3)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实训——学生在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
2.3 “再提高”
成立动漫创作工作室,在工作室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意识——学生到了大三、大四阶段,学生已经对企业的工作要求、企业文化非常了解,已经有了动画创作的意识,成立动漫创作工作室,学生可以扮演导演、艺术总监、原画等等角色,在老师的指导下,模拟公司环境进行动画作品的创作。
3 研究的创新点
1)教师角色转变——由原来在校教师讲授专业课程转变为企业中专业项目负责人授课;2)教学内容转变——教学内容围绕社会的实际项目进行展开;3)教学形式转变——采取边工作边学习,提高认识后,再工作再学习的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4)教学环境转变——由于教学是在企业中进行,教学环境氛围与企业文化保持了高度一致。
4 取得的相关成果
黑龙江东方学院01年开始招收计算机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学生,05年开始招收动画专业方向学生。本课题在05~11级六届学生的实际教学中进行改革实践。我们进行了多次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方法研究探讨专题会,修订了07、09、10、11版动画教学计划,为新一轮教学制订提出了具体方案。通过积极改革“引进来、走出去、再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课程质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培养实践,我们的06、07、08级毕业生50多人在上海、北京就业,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1)学生就业情况:本成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就业适应能力、职业能力明显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主要体现在: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占到就业学生的86%;就业层次、薪金水平明显提高,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企业中担当项目负责人和骨干力量;学生刚毕业就成功创业者屡见不鲜。
(2)本成果缩短了动画人才能力的培养周期,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动画作品创作能力明显提升,效果显著。30多件学生作品被黑龙江省电视台采用;1件作品被北京电视台“动画春晚”节目选用;20多件学生作品被企业、事业单位所采用;20多件作品,在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的动漫大赛中获奖。
(3)明确了动画专业的建设方向,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依据,使专业教学和市场需求有效地结合。
(4)教师经历了公司实训,调研等一系列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通过整合,多次在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和相关课程著作,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到目前为止共撰写10多篇著作;论文10余篇;获得国内各级奖项20余个。
动画作为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专业,研究发展应用空间巨大,本课题研究对于推动我们的专业发展,对于各高校的动画专业设置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重要的借鉴、促进作用。对于推动动画行业发展、动画教学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思考 篇4
近几年来我国的动画制作技术得到了飞速的提高,并且大量的优质动画被开发了出来,同时积极引进了许多国际水准的动漫艺术,使得我国动画市场持续升温。市场需求量的急剧增加,也促使了市场对于动画制作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扩大。就目前而言,我国培养动画专业人才的途径主要是高校培养,高职高专培养以及社会专门机构培养这几种途径,并且由于动画专业的新兴性,使得动漫专业教师数量也十分稀少,在教材编制方面的不足也十分明显,所有这些原因,促使我国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困难重重,效果甚微。因此,无论是满足市场,还是培养专业人才,我们都必须去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善现有不科学的培养方式,以促使我国动画界真正走向辉煌。
一、我国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高校及社会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逐渐出现了许多现实问题,原本对于动画人才培养前景看好的企业,也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质疑,人才培养呈现出一种非理性化的趋势。就当前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明确。
我国高校动漫制作专业的设置在近几年来呈现井喷的趋势,大量高校设置动画相关专业,而并未对市场进行一定的调查,对地区动漫体系的发展也不甚了解,同时社会机构对动画制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也缺乏前瞻性,往往以现有的动画制作作为培养的目标,导致其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和特色性,定位远不够明确。
2. 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差距较大,高端人才较为短缺。
动画制作一般需要大量的专业制作人员和美工人员,同时还需要动画产业化运作、管理、宣传等等人员的配合,才能使动画作品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我国动画专业制作人员的培训一般停留在专业技术的培养上,几乎忽略了对于动画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另外,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往往也只注重人才的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其美术功底、艺术鉴赏等方面的培养也十分不足,导致人才专而不精。动化专业人才可以分为高、中、低三层,如今社会中低端人才十分普遍,但是中高端人才却十分稀少,这也是社会紧缺的一种人才类型,这种情况将国内动画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展露无遗。
3. 动画人才的课程设置与教材采编不够合理。
现在社会中许多的培训机构在设置培训课程时,往往设置当前企业需求最多、最火的课程,将动画制作的体系教育简化为单科培训,并且其教材也直接采用当前市场中流行的一些辅导参考书目,并未对其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考察,导致其教学计划十分不稳定,学生对于综合性知识的掌握也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人才的专业性不够以及综合素质较低等缺点。
二、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鉴于目前我国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整体需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善,创造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符合自己社会特点新道路:
1. 开发具有市场前景以及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多数高校在培养动画专业人才方面采用的是相同或者相似的课程及教材,其培养人才的目标也大致一样,这使得动漫人才培养重复、人才过剩,并且难以满足创新的要求。因此,高校要积极深入市场进行调研,了解业界的最新技术以及需求,在专业设置上具有前瞻性,不固守固定的培养模式。另外,在深入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将动画相关课程进行整合,重视学生的基本功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特有的、鲜明的课程体系。
2. 改革创新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寻找、实行新的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校课堂为主,很少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独立的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适应能力较差,通常在新开发的项目中很难马上适应。而新的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为主,它完全符合现在的社会需求。目前实行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共同培养。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社会企业之中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其动手能力,同时企业也能够即时招收到专业的人才,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也培养了优质的动画专业人才;(2)采用学生编组方式,对项目进行独立团队制作,增强其团队性以及融入新项目的能力;(3)按照商业动画制作流程进行课程设置,并且让学生对每个环节亲力亲为,将其知识由理论向着实践转化。
3. 引进企业项目,将项目制作贯穿于学校教学之中。
在实际动画课程中,学校要积极接纳社会企业的工程项目,将其项目的各个制作环节融入学生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提前熟悉动画制作项目,增强项目的带入性,以更好地融入将来的新型项目制作之中。
总结:
在当今社会中,动画产业发展迅猛,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十分旺盛。我们在看到其异常繁荣的表象以后,还需要冷静分析当前我国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欠缺的能力。针对当前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应该大胆创新、改革,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画人才培养之路,使我国真正地跃升为动画制作强国。
摘要:动画制作是技术与文化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产业,其社会需求量较大,并且国际化程度高,深受市场的喜爱和欢迎。在当前社会中动画制作的产业链正趋于成熟,动画制作的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然而,我国目前动画专业人才却严重缺乏,难以满足市场的整体需求。本文针对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瓶颈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期能够为我国动画制作界培养足够的高尖端人才,满足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动画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措施
参考文献
[1]、陆地《我国动漫人才教育发展的特点、问题和对策》.中国动画,2006(10).
动画专业简历 篇5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男| 25岁(1986年1月1日)
居住地:武汉
电 话:139********(手机)
E-mail:chenXX@XXXXX.com
最近工作 [ 1年4个月]
公 司:XX网络游戏有限公司
行 业:网络游戏
职 位:3D动作设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动画
学 校:武汉科技学院
自我评价
具有丰富的动漫知识和动画设计经验,熟练掌握MAYA三维制作软件、Photoshop、premiere、MaxonBody Paint 3D 等软件,能独立设计和完成3D动画短片,具有原创的动画作品。诚实守信、乐于奉献、能吃苦耐劳,能和团队默契合作,善于与各部门同事交流,善于学习各种新知识,希望实习自己理想的同时也能为动漫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网络游戏
目标地点: 武汉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动作设计
工作经验
20XX/4―至今:XX网络游戏有限公司 [ 1年4个月]
所属行业:网络游戏
设计部 3D动作设计
1、负责动画短片的创意和设计;
2、负责动画分镜头的设计和绘制;
3、负责人物动画设计;
4、负责动画场景设计;
5、负责对各个环节进行串联,保证动画的完整性。
20XX/3―20XX/3:XX游戏开发有限公司 [ 2年]
所属行业: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设计部 动画/3D设计
1、负责****会展宣传片的动画设计;
2、负责****节目片头和片尾的设计;
3、负责flash短片的创意和绘制;
4、负责创作动画脚本,并且完成动画绘制;
5、负责联系和拓展业务。
20XX/7--20XX /2:XX网络游戏有限公司[ 8个月]
所属行业:网络游戏
美术部 动画设计师
1、负责游戏主角的人物设计以及动作设计;
2、负责****作品动画资源的导出和上传;
3、负责公司动画资料的整理和维护;
4、负责与客户沟通,根据客户需求制定相应的动画方案;
5、负责动画的后期剪辑和制作。
教育经历
20XX /9 --20XX /7 武汉科技学院 动画 本科
证 书
20XX/12 大学英语六级
20XX/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 听说(熟练),读写(熟练)
相关阅读:情绪的渲染来影响个人简历最终的书写形态,我们在针对简历进行创作时,大都需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如此才可确保简历的书写能够满足预期的期望,所以由此来看,怎样书写简历对求职者而言不仅仅只是能力表达上的问题,同时也是情绪等诸多看不到因素上的问题。
只有个人简历才可让你获得更好的求职机会。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具备,所以原本并不被人们关注的个人简历也可因此而展现出诸多不同的形态,这里我们便可从以下几点中对此进行一番细致的观察。
1、积极的情绪
现今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大都需要寻找一些比较积极向上的求职者,因为企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依托基底,同时员工股表现出来的能力与渴望,也同样关乎到的发展方向。继而求职者在书写简历时刻意的进行情绪上的效果添加,如此便可最大程度的确保简历在递交后,能够收获到预期的效果,招聘方在对求职者满意的情况下,即便其能力稍逊一筹,但如此也会因情绪感染的缘故而大幅加分。
2、低迷的情绪
动画专业培养 篇6
关键词:数字动画 专才 通才 培养方案
一、 动画专才与通才培养体系
作为动画专业来说通才与专才虽然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但不是矛盾的,两者是可以相容的,都是当代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如何为企业培养实用性人才,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发挥个性和创造力的条件,教育过程要紧密联系人的个性的特点和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动画专业的通才与专才。
(一)通才与专才的认识
现在一般学院现有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上突出全面性,其目的是让学生对动画从设计到制作所涉及的过程以及专业能力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然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某一项进行专攻,但由于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在完成学校课程的基础上并不会再去进行对知识的钻研、探索,导致走出校门之后,难以做到“术业有专攻”,这样就无法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实现对接,造成了就业的困难。
(二)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须开设的有关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运动规律、分镜头设计、原画设计、动画软件(retas)
三维动画方向限选课称:电脑辅助设计(3dsMax模型)、电脑辅助设计(3dsMax材质)、电脑辅助设计(3dsMax动画)、电脑辅助设计(3dsMax特效)、电脑辅助设计(Bodypaint)、三维动画角色设计、建筑动画表现等。
二、 动画行业发展与企业人才需求
随着中国动漫产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动漫人才特别是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在短短几年时间中,动漫企业从数百家发展到了56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了20万。每年都有300家以上的新的动漫企业注册登记,因此每年至少有万人以上进入到动漫行业就业。
(一)专才具备素质
所谓专才,一般认为是某一学科的专门人才。这类人才,精通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比较注重实际工作能力,与社会生产、生活的某一方面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专才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社会分工的出现而日益变为必要的。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不断加深,一些领域出现了进一步的分化,各门学科及其分支学科层出不穷,并不断向专深发展,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专门化了,使得专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其特定的地位和作用。
(二)通才具备素质
单独专攻于某一方面或领域容易压抑人的个性与创造性,限制人的视野,不符合当今时代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特别是现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才配置方式已经而且还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而专才就显得不合时宜。
通才是与专才相比较而存在的,所谓通才,一般理解为是与专才相对应的精通多门学科的人才。这种人才,由于学识广博,具有跨学科或跨专业的学术基础、学术视野和综合能力,对学科或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的整体性有更高的洞察力和把握力。这是有其一定的科学性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作为动漫产業而言,真正适用企业发展还是需要结合动画的制作流程而需要的是专业型人才。
三、 如何构建“全面发展、全员成才,个性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动画产业的发展是动画教育的依托,如果动画教育不能引导艺术发展方向,动画科研不能引领制作技术的前沿,动画人才不能与市场需要密切结合,不能切实做到为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和补充实干人才,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二元化”割裂的现象,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永远滞后于产业发展实际。
我国动画产业人力资源现状突出问题是:优秀的高层次原创人才极度缺乏,同时急需精通动画制作又熟谙经营管理的制片人才,主要缺乏的是行业领军人物。这样的人才产生并不是意味着所有的艺术、技术和管理能力都集中在某一人之身,如果在大学四年当中要达到各方面素养集一身可能不太现实,甚至再加上研究生教育阶段也难以实现,毕竟在大学教育期间培养对象得到的创作实践和管理经验十分有限。
学生大体分为三类的状况,我们要做到“全面发展、全员成才、个性化培养”,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在课外也要进行多方面的设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互动,为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问题,在课堂辅导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有针对性地辅导,甚至于在结课作品的布置上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但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要想让学生在整个大学生涯中过得充实、学有所得,那就必须构建一个包括课内与课外的综合的学习系统,让学生在这个系统中进入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
四、 如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2013年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学科专业预警报告中,将动画专业列为红色警告。虽然大学生就业压力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艺术类学生就业难也是全球共同存在的一般现象。
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那就要加大实践的力度,调研很多企业的用人标准,都少不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就是利用设计软件实现设计思路,创作较成熟的作品的能力,但是一般学校开设设计软件课程,学生们在规定的课时内能够学到软件的各部分命令是做什么用的,教师再将一些制作上的技巧和经验传授给学生,但通常在这些内容完成之后,整段课程已经基本要结束了,学生很难有时间自己真正去找一个设计题目,然后利用软件的功能去进行设计制作,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可能会利用课余的时间去丰富、提高自己。
总之,上述问题提及了目前鱼龙混杂的动画技能培训市场,作为任何一个产业来说,我们不能否认,一线的制作群体永远是金字塔的底座,动画行业也是一样。
参考文献:
[1]邱晓岩.对数码媒体艺术现状的反思[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
[2]常锐论.教育论文集仁[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动画专业培养 篇7
一、培养学生对动画的兴趣和热爱
兴趣是学好专业的基础, 兴趣更是学习的源泉动力, 对于刚刚接触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 兴趣培养是学习动画的第一步。兴趣的培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例如, 大量地向学生介绍动画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观看经典的动画影片, 参观动画制作公司, 鼓励学生参加动漫社团, 拍摄校园DV短剧, 参加动漫比赛以及举办动漫相关的专题讲座等。同时, 通过和高年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对动画的兴趣和热爱, 促使学生有激情、有热情的学习和创作动画。
二、加强专业知识培养, 明确学习方向
动画——活动的画面, 它首先要通过一张张手绘的画面构成, 经放映机或电脑播放程序以一定的速度将其展示到屏幕上, 形成活动的影像。但凡有所成就的动画家, 都具有很强的绘画基本功, 高超的绘画才能。因此, 训练学生扎实的绘画基本功是学好动画首应努力的方向。在前期的绘画基础课中, 应当注重训练学生扎实的手绘基本功, 训练学生控制线条的能力, 做到准确、均匀、流畅并富有张力和弹性。其次, 通过大量的动画速写练习, 在临摹、写生和默写上下足工夫, 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并加强学生对动态形象的捕捉能力, 同时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有趣瞬间的能力。进入动画中后期的学习阶段, Photoshop、After Effects等相关的计算机课程同样不容忽视, 这对大量使用手绘板以及后期编辑的学习非常重要。学生在实训中掌握这些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有利于毕业后从事动画制作相关行业。
动画制作从剧本、画面分镜、场景人物设定、到原画、中间画、再到后期合成, 有数十个制作步骤, 学生很难将每一个流程都熟练的掌握。因此, 除了要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也要明确学生学习方向,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到某个部分进行学习和研究。根据市场对动画人才的需求也分为不同的层次, 一是高端精品路线人才, 既要对动画制作有所掌握, 还要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可以把握整个影片的艺术风格;二是低端动画应用人才, 主要从事大量的中间画、计算机操作等相关工作。学生应对这些流程和步骤进行充分的了解, 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以及兴趣爱好, 加强动画某个环节或某个制作阶段的学习, 以便更好的适应动漫市场专项人才的需求。
三、加强实践训练,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动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缺乏实践能力正是动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也是当前高校动画专业教学环节中应当大量补充的重要内容。很多学生在校期间, 没有独自或团队合作完成过一部动画片, 造成了眼高手低, 实际操作能力很差。因此, 应将理论学习和创作实践过程相结合, 通过真实课题、校企合作等方法把企业里丰富的制作经验的老师请进校门, 让理论和实践真正地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画同时也是一门幻想艺术, 它直观地表现和抒发人们的感情, 扩展了人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大量优秀的动画作品都是动画家创造力的产物。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 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敢于尝试和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新的方法以及新的材料, 创作出有别具特色的动画作品。同时, 也应敢于对改进动画硬件功挑战, 尤其是有计算机学习背景的学生来说, 很多动画制作软件都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主攻后台设计的学生应大胆地去尝试和努力的实践, 这也是动画市场急需的技术创新性人才。
四、广泛了解动画产业相关信息
一条完整的动画链条包括了影视动画片的创作生产、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动漫图书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的发行、形成版权的授权代理、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等多个环节。在动画产业的各个环节, 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 而对于每一个动画专业的学生不可能都去做动画片, 都去动画制作公司。但是很多学生对于动画的理解只停留在动画片的制作, 对于相关图书、影像、玩偶、游戏等并不了解。高校应该拓宽学生知识范围, 打破领域界限, 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各种传播媒介, 获取更广泛的动画信息和资源。例如, 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网络动画, 以及市场广阔的动画游戏行业, 都应引起高校和动画专业学生重视。自互联网产生以来, 网络已逐渐代替电视、报纸等传统传播媒体, 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和电视动画、影院动画不同, 它更适合于互联网的要求和规定, 这也为动画专业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向, 以及更广阔的就业范围。
五、培养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
沟通与团队合作是社会生存与交往的基本要求, 也是动画创作过程的重要能力之一。很多动画专业学生过于强调“唯我意识”, 沟通协作能力与现代社会的期望产生了一定的偏离, 使得团队协作能力不断下降。众所周知, 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的制作部门就有百个员工, 每一部动画作品的诞生, 都是团队合作的力量。动画制作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和同伴的沟通、部门的协调的工作。如何保持谦虚的心态, 通过合适的沟通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消除分歧和矛盾, 帮助团队顺利完成作品, 同样是也动画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和学习的基本能力。这样才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氛围融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创作出更好的动画作品。
六、结语
动画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它集合了文学、绘画、电影、数字媒体、音乐等多门艺术。动画专业培养应以创意性为主, 不仅要掌握动漫制作的技术, 有实际的操作能力, 更要具备基本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高校的人才培养要结合市场的需求, 在注重理论培养及研究能力的同时, 更要培养实践能力, 让学生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共同促进动画产业的繁荣发展。
摘要:近几年, 国家大力扶持动画产业发展, 大量高校开设动画专业。为了培养动画专业人才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应加强动画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沟通及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以更好的服务于动画及动画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动画专业,综合素质,团队合作,市场
参考文献
[1]丁爱平.培养营销市场推动国产动画产业链形成.视听界.2006第5期
[2]王志敏王克朋.论动画专业学习需要具备的素质与技能.美术观察.2006第6期
[3]文笃志丁宗华.论高校动画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电影评界.2007第24期
[4]王东吴翠珍.浅谈加强大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意义.科教从横.2009第4期
动画专业培养 篇8
一、人才培养定位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32号文件, 有关《国务院办公厅转
发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推出<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对动漫产业界定如下:“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 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 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 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剖析我国地方高职院校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大部分几乎仅限于动漫产业中的表现形式方面, 而没有向整个动漫产业链的其它环节进行拓展与人才培养体系开发, 这将势必影响整个动漫产业的人才需求结构, 从而影响到整个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实, 早在2008年, 时任中国动画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的李中秋先生就提出“泛动画”的概念。此后, 浙江传媒学院潘瑞芳教授团队也展开了泛动画研究, 试图突破传统动画教学模式局限, 拓宽动画教育视野, 深入探究新形势下的动漫文化、动漫产业的学术内涵, 并建立了一套创新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法, 开展多层次、多方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泛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在地方性高职院校教学中提出产业型人才培养体系便是试图解决人才培养局限性弊端, 促进区域动画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第一参考要素便是动画产业链条。潘瑞芳教授在其《动漫产业模式研究与实践》一书中对动漫产业链做如下阐述:“作为动漫产业链, 是指以‘创意’为核心, 以动画, 漫画为表现形式, 以电影电视传播为拉动效应——带动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演出——播出——销售’的营销行为。其直接产品包含动漫图书、报刊、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其间接产品:包含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者变为课程的宏观设计提供了依据, 即全方位、多角度、多元突破地开发课程, 即开发的课程要涵盖动漫产业链条的几个大的模块:动画创作——漫画创作——图书出版发行——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音像制品的发行——衍生产品开发与营销等。第二参考要素便是产业人才需求特点。在整个动漫产业人才需求体系中需求量最大的便是动画制作人才, 但是相对缺失的是产业链两端的策划设计人才与营销发型与开发人才。这便为课程设计中各个环节的师资及教学环节设计比重提供了参考标准。再者便是动画专业本身特点。考虑该因素, 重点是在课程设计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动画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因为动画专业是纯粹的创意与设计表现型专业,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表现能力的强化便是教学中的重点。此外, 还必须要积极开拓和构造动画与其它艺术专业, 及其它相关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 特别是依托整个学校教学资源的前提下, 如何在制度与教学实施中进行合理配合是教学环节设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最后一点要素, 课程教学过程某些环节开发中的讲授顺序问题, 在现实动画生产过程中, 学生进入公司后的岗位顺序与动画生产顺序出入比较大。基于此, 在学生岗位技能强化与动画通识课程阶段势必要考虑到该因素的重要性。
综合以上各要素, 得出明确的课程设计思路便是:高职动画专业“产业型”人才培养课程设计要以整个动漫产业链为基本框架结构, 强化动画产业的创新与实践特点, 合理安排配合各相关专业与相关知识的教学环节设计, 并结合动画生产及动画生产岗位设计特点开发出由动画通识课程——动画专业及相关专业整合课程——动画专业产业岗位实践课程——岗位强化提升阶段, 逐层递进又相互关联的课程设计。
三、教学设计
1.课程设计
经由课程设计思路整合各影响因素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将全
部课程分为:动画通识基础课程、动画专业及相关整合课程、动画产业岗位实践课程、岗位提升与强化课程四个大的模块。四个模块是一种逐层递进关系, 其中动画通识基础课程是整合动画产业链各环节内容, 按产业链发展流程提炼课程, 使学生在大一两个学期就对整个动画产业有全面的了解, 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学生自己最感兴趣的岗位或最感兴趣的动画产业环节, 为引入下一步的动画专业及相关整合课程提供基础。动画专业及相关整合课程是专门针对动画在产业中的具体环节展开教学, 该环节最大特点是基于动画特定产业环节如动画生产、动画策划、动画营销等, 整合学校与之相关资源合作开展教学, 对学生意向从事的特定产业环节进行全方位、高质量的强化, 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打好提升的基础。该环节是在学生的大二两个学期完成。第三阶段的动画产业岗位实践课程, 该阶段课程重点依托特定的行业导师工作室完成, 重点是为学生就业后能够胜任相关岗位, 并就该岗位的各方面技能进行集中实践。且在该环节中融入双证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进行岗位实训中考取相关岗位技能资格证书, 为学生顺利进入行业相关岗位打好认证基础。该阶段的课程是在学生的大三第一学期完成。最后阶段课程为岗位提升与强化课程。该阶段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创新项目为主, 学校为学生提供平台, 融合各岗位以确定学生合作开展。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教学培养真正能够适应动画产业岗位的学生。
2.教学方法
产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为基于动画产业链条、
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在动画通识基础课程阶段, 所有课程都依托一个大项目展开, 各环节课程便在该大项目中提取教学项目内容。在后续三个环节中, 则选用“1-N-1”教学方法。即以一个大项目引领动画产业环节课程。学生选择自己确定的环节到相应的工作室完成学习。中间的N个小项目主要是在岗位实践课程阶段开展, 该阶段所有项目都是针对特定岗位技能设置。最后的一个大项目即为岗位强化与提升阶段课程。该阶段学习中由行业导师全程监督, 严格按产业要求控制进度及制作要求, 学生合作来自主创作完成。
3.实践课程开展要求
要实施以上的教学方法和实现教学效果, 对实践课程开展的条件提出了严格要求。主要包括实训场所、师资要求及交流平台建设等。就实训场所来说, 首先, 包括专业岗位工作室, 该类型的工作室由学校专职教师主持, 主要用于完成动画专业及相关整合课程教学。此类工作室中除主持教师外, 还要有多位相关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 或校内的其他专业兼职导师。其次, 是指行业导师工作室。该工作室是由外聘的兼职行业专家主持, 这些专家应涵盖动画产业的所有相关重要岗位, 主要用于岗位实践课程的教学开展。这样可使学生直接融入真实项目的学习即实践练习, 并为考取相关岗位证书提供保证。另外, 还应设立一些校办企业或校企合作中心, 为最后阶段课程即岗位强化与提升阶段提供平台供学生进行自主研发项目的开展。除此之外, 学校应积极拓展渠道, 争取各种资金来扶持学生在各实践环节的原创项目, 与之相应的平台, 便是学校要设立创作中心, 供学生进行各阶段或各种类型作品的创作试验。
4.考核体系设计
产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有严格的考核体系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相匹配。这主要体现在考核标准的行业化、考核方法的多样化、考核认定的多元化等几个方面。首先, 在标准的行业化方面来说主要用于要求动画专业及相关整合课程阶段, 该阶段学生在相应的工作室中完成的各环节课程要以行业出品要求为考核标准。考核的多样化主要用于岗位实践阶段, 该阶段本身就由行业导师教学, 考核的多样化主要包括实战项目的出版发行、上映, 或接收的实战项目的行业应用等多种方式。其次, 是考核认定的多元化, 该种考核用于最后的岗位强化与提升阶段, 该阶段课程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 所以最后效果的考核要经由岗位工作室导师、行业导师及校办企业或校企合作中心主管三方共同认定来完成。基于以上教学与考核, 这便对从教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动画通识课程应由行业导师来完成, 要求要有丰富的实践及项目经验。动画专业及相关课程教师需由获得动画专业硕士学位以上及具有一定的岗位从业经验的本校专职教师来承担。同时担任岗位工作室兼职教师的其它专业教师需对动画与本专业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深入研究及成果等。
此外, 高效在实施以上产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时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体系及由第三方专家组成的质量监控团队, 以更好地促进专职教师、本校工作室兼职教师及行业导师的合作, 更好地促进教学成果及学生创作成果的实现及产业化的转化。
摘要:当前动画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中, 高职院校所占份额在不断提升, 高职院校的地方性决定了其作为区域性动画产业发展主要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地位。针对当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结构、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的目标及定位、专业建设的局限性等问题的存在, 提出“产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想, 试图在高校资源整合、专业群互动与融合、课程教学的产业化转向、产业实践考核、产业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内涵建设、产业型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估等方面对动画专业的产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展开讨论。
动画专业培养 篇9
一、动画产业及高职动画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
动画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在“十一五”期间, 以动画产业为先锋, 在许多文化省份一马当先, 在安徽和合肥、芜湖等地打造出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 建设了动画主题公园, 也主办了中国国际动画创意产业交易会, 签约交易的总额高达110亿元, 动画这个行业的发展开始展露光芒。动画行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 社会对动画专业的人才需要也是十分渴求, 供不应求。面对良好的动画市场前景, 许多高职院校调整了专业的开设, 大量开设了有关动画设计方面的专业, 对于新起的动画行业认识较为模糊, 界定不清。大致可分为以计算机技术为主, 依靠计算机技术对动画专业进行绘画。另一种是将动画设计专业规划为艺术设计类。许多高校也是围绕动画专业开设了类似的专业, 如动画艺术类, 动画设计类等等的专业。许多学生在学校毕业后, 就被许多动画企业挖走。
二、高职动画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
(一) 教学课程的创新模式
高职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应当建立在社会的需求和岗位的需要上。必须制定出学生未来的发展目的和前景。而不是死板的灌输教学理论, 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 这样的做法会使得学生学习动画设计的心态变得不积极, 一旦有了厌学心理, 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就变得不容乐观了。所以, 对于高职动画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必须要做出不一样的创新模式。如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论最近的3D动画影片, 为什么欣赏这部动画影片, 这部影片哪里做的不好, 若是让自己设计, 自己会如何操作和修改这部影片等等,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大胆发言, 并且可以让学生试着去尝试制作一些外国有名的动画片, 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心理高度, 不要让学生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一般的基础理论课也是要有的, 但是不能照本宣科, 多加入一些当今流行的元素进行讲解,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努力让学生打牢动画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多让学生接触新兴动画讯息, 高度重视动画设计中的实战经验。
(二) 制定学生发展自身特色体系模式
动画的发展离不开动画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术业有专攻”不同层次的动画专业人才有不同的专攻功能, 以便适应社会不同的岗位需求。但是由于学校传授的知识有限, 而讯息每天都在不断的更新, 学校教育方式落后, 没有把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所需求的相互联系上, 导致国内的动画设计这方面对应需要的人才大量缺失, 进一步影响了国内的动画市场跟不上世界的步伐。国家现在的首要目标就是对在校学生重点培养, 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特色体系模式, 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泱泱大国, 上下五千年,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应对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加强文化教育, 如文学修养、艺术修选等等, 来提高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高职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 可以在设计动画方面融入民族元素, 如一些著名的民间凄美爱情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
(三) 以教学、创业、产品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动画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教师。教师在与学生学习交流时, 会比较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若发现一个好苗子, 老师会较为关注, 待到时机成熟时, 会邀请学生一起参与项目的开发。所以, 现今的创新人才即为教学、创业、产品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所以老师在教学课程的过程中, 应改变观念, 加强对社会对动画行业标准和内容的研究, 提高专业技能和水平, 让学生了解经济社会的需求, 同时转变工作方式, 与其他教师加强合作, 提高整体实力。当然也可以带领一些学生进行项目的开发, 直至产品的发布。这种人才培养模式, 在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应用广泛。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 见识到更多自身不足的地方, 也能得到更多的解答, 学生知识变得丰富, 学生毕业后留校成为了老师, 又继续培养新的人才, 动画设计专业创新人才按照这样的循环模式, 无穷匮也。
结束语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 越来越多的外国动画涌入中国市场, 纷纷看上了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 而国内的动画市场却没有分得一杯羹, 中国动画设计行业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局面。为了打破这一局面, 国内必须做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对动画企业的大开绿灯, 对高校的动画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都已经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争取从社会上得到更多的帮助、理解和参与, 将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工作落实到位, 从而不断完善动画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利的条件, 使得中国在动画产业的发展更加蓬勃。
摘要:动画产业属于一种新兴产业。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动画产业发展的劲头如雨后春笋纷纷展露出来。附属动画产业的专业有许多, 动画设计专业也是其中一种, 对于高职动画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本文简述高职动画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
关键词:高职动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吴昊.高职动画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王其全, 陈祖顺.高职动画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浙江工艺美术, 2010.
[3]陈凯.高校动画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艺海, 2012.
动画专业培养 篇10
“学训赛” 一体化的 培养模式是我校 影视动画 专业在参加多次省、市、国家级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符合影视动画专业特色的大赛培养机制。将“学训赛”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科学合理地融入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才符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宗旨,推动我校影视动画专业的发展。
一、“学训赛”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突破点和着力点, 要以实现专业和行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我校影视动画专业在参加省市、国家级的技能大赛中获得国赛金牌1枚和省赛金牌8枚的优异成绩,“学训赛”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是我校影视动画专业在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一套应用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 是基于技能大赛并结合影视动画专业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来讲:“学”是指学习技术知识和理论知识,按照技能大赛国赛的要求,把教学与自学相结合,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知识,打牢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基础。“训”是指训练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掌握能力。通过教学和实践过程对接岗位生产过程,熟练操作流程,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素质,提高综合素质能力。“赛”是指赛素质、赛技能,通过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比赛,展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和训练的成果,对于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掌握的衡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比赛竞争力。
二、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影视动画专业虽然归类于信息技术类专业但是与传统的理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做到把基础知识、技能知识点和行业标准教给大家,但是由于每天的课时分配有限,以每周四节课为例,后两节上课的时候, 由于遗忘的原因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不高的结果。而且教学目标往往是针对整个行业的,大而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面非常大,而且没有具体要求作为技术指标, 学生无法最大限度地利用课上时间进行技能培养,课下也只能复习课上知识,学生往往只能达到学会的程度。
三 、影 视 动 画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中 “学 训 赛 ”一 体 化 模 式 的构建
“学训赛” 一体化模 式就是把人才 培养与企业 用人标准 、竞赛要求统一起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竞赛内容统一起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竞赛过程统一起来。可以让学生在学到比赛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解决传统教学中学习效率低、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把“学训赛”一体化模式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 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1.构 建 形式 多 样 的学 习 平台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习过程不能仅局限在课堂,课余时间的利用可以大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已有知识的巩固。构建网络课堂学习、在线答疑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是“学训赛”一体化模式的前提。
2.构 建 开 放 的 实 训 平台
加强实训平台的建设是把教学和生产对接的重要环节,是“学训赛”一体化模式的重点所在。实训平台分为自建实训平台和企业实训平台两种方式, 但是往往这两种是分开来的,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在校内的自建的平台实训,只有实习期才会到企业平台进行实训。为了丰富实训平台建设可以通过引企入校的方式, 由于学校和企业的气氛不同实训的效果也就不同因此构建开放的实训平台主要是以企业平台的实训为主。
3.构 建 多 类 型 多层次多 形式 的 技能 比 赛
构建多样化的技能比赛是“学训赛”一体化模式的落脚点。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比赛首先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和实训的目标,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学习和实训的效率。其次,比赛的机制和气氛相比课堂测试更能够激发学生成功欲望, 让他们在比赛中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反馈给“学”和“训”环节。因此,学训赛一体化的模式从整体上提高了知识的实践性和目的性。
摘要:教育部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理念后,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职业院校的宗旨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本文旨在研究在技能大赛中形成的学训赛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在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构建和应用。
动画专业培养 篇11
摘要:结合高校动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介绍动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优化与拓展应结合实际,在此基础上,构建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关键词:实践;课程体系;创新
动画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随着中国动漫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在市场的作用下也发生了转变,应用型人才在市场中也越来越受到欢迎。优化课程设置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课程安排上更加突出专业特色,加大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优化課程设置是高等教育在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实践、创新则是课程设置改革的重要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尤其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进程中,我们国家又提出了教育要创新的明确要求。作为高等院校要体现出教育的创新,首先就是在教育观念上有所改变,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添加创新的教育理念;其次是在教学计划上大胆突破,以市场需求为参照,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制定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计划;第三是在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合理制定课程设置,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的教学。因此,搞好课程设置优化与创新是当前各高等院校教育创新的关键环节。
1 优化课程设置体现创新思想
优化课程设置应与实际相结合,围绕各高校具体情况加以制定。体现时代的创新性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发创造能力。创新思想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它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实践能力及创新素质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动画专业要求学生动手能力较高,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应该尽早让学生接触绘画类、软件类课程,锻炼学生的手绘能力和上机能力。并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公司机制引入课堂,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更加紧密。因此,课程在设置上不应单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课堂上,更应结合实际,注重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应坚持在部分公共课程统一的基础上,在按照专业方向的不同,加强课程上的个性化建设,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课程,使学生能够运用灵活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课程,选择自己喜欢并感兴趣的课程。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的创新。
2 教学方式多样化带动教学创新
坚持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方式上改革创新。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往往成为课程传播与创新的惟一场所。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方式往往只能局限于课堂,通过教师传授。而现阶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也开始发生一定的变化,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开始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的需要。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始引入课堂,利用传统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公司中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结合自身想法加以创新完成项目。真正达到实践与创新相结合。
作为高校的专业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引入公司工作机制到课堂中指导学生学习专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将多媒体引入课堂,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图例、视频相结合,方便学生消化吸收知识内容。而公司工作机制的引用,有利于学生参与实践,了解社会需求。结合自身找到不足,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回归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 优化课程设置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每学年根据新学期人才培养的需要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并合理按照课程设置进行教学安排。力求保证课程安排合理化,优化知识结构。使专业课和选修课程能够得到合理分配,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同时还能掌握并了解专业选修课程。
(1)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高校自身教学特点来进行课程设置。合理安排课程大纲,使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课程内容合理化。
(2)坚持发展性眼光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案。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优化设置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时刻关注经济发展所带动的市场需求。让学生能够用发展的眼光了解、思考所学课程,将具有较高价值的创新思想引入必修课或选修课之中。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努力培养动画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以创新为主导的思想,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的安排上应充分体现出创新的要求,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引入相关的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4 优化课程设置将实践与创新相结合
(1)建立与动画专业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动画专业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实践课程应与理论课程同样重要,必须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从教学安排上打破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观念。实践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引入公司实训,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鼓励学生将创新思想引入到实践中去。切实达到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目的。
(2)毕业创作要求突出创新性,加强动画专业学生毕业作品、毕业设计的要求。鼓励学生提高毕业创作的创新性。避免学生采用同一课题,增加创作的多样性。毕业创作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制定毕业创作规划表,并明确毕业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动画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现阶段,我国的动画制作水平相对较为落后。为培养优秀的动画人才,就要求我们要不断重视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合理的规划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设置,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为动画产业培养出更多具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忠成,刘执一.浅谈“大动画”背景下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9(11).
动画专业培养 篇12
虽然国内相关院校一直致力于动画人才的培养, 但与国外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外动画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明确专业方向, 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复合型动画专业人才。而目前国内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存在明显的缺陷且雷同现象严重, 专业和课程主要集中在动画的设计与电脑制作方面, 而对动画创意、编剧、导演、制片人和市场营销等专业方向, 则鲜有设置, 如此的人才培养太过单一化, 造成培养出的人才无法迅速融入动画产业, 必须经过再培养才能为产业所用, 严重制约了我国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实际上, 目前中国动画市场最需要的人才主要有四种:前期剧本创作的原创型人才、兼具艺术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动画产品的经营管理型人才和理论研究的指导型人才。国内各类型院校之间如何优势互补, 办出特色, 在动画教学上整合资源, 培养出符合动画艺术创作规律的复合创新型的动画专业人才, 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
一、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动画专业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意义
综合性大学以其多学科性、综合性、交叉性等特点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也是当前培养动画专业人才的中坚力量。
江南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其动画专业是一个新兴学科。2002年在艺术设计专业下开设媒体艺术设计方向, 2005年正式申报动画专业, 并以媒体艺术设计方向招收研究生。经过多年的建设, 在动画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成果显著。但与此同时,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 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不确定及教学体系的不科学, 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本身能力的单一, 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 急需对原有的教学体系进行调整。
实际上, 动画从来都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 其自身所具有的学科复杂性和综合性、艺术性和科学性, 加上与数字媒体技术的紧密相连, 使其从诞生时就具有交叉性、跨学科的创新性特征。动画人才的培养本来就应该树立艺术与技术并重的教育理念, 然而, 国内开设动画的院校非此即彼:多数过分强调动画的艺术性, 而忽略了计算机技术的支撑, 因而所培养出的人才缺少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机素养。所谓计算机素养, 不仅指掌握应用电脑的技能, 还应包括对计算机信息、编码、计算本质的了解;另外一些院校是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主的培养上, 遏制了艺术的创造力和感悟力, 忽略了动画的艺术性本质。这种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在目前国内的艺术类专业中还没有先例, 因此探索数字时代下的动画专业教学新模式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江南大学动画专业现隶属数字媒体学院, 该学院是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动画系和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媒体技术系为基础, 由数字艺术系、数字媒体技术系、实验中心组成。现有动画专业 (艺术类, 国家特色专业)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工科) 两个本科专业。艺术与技术共组共生是该学院最大的特色, 因而在如何探索出一套可行的基于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动画专业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动画专业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及实施方法
1. 树立“艺术与技术交叉融合”为主题的教学理念, 强化、设计、完善实践教学
基于动画的艺术性和技术性特征, 它要求相关的从业人员是既有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 又具有一定的技术生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首先应树立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动画专业教育思想。纵观艺术与科学的发展规律可知, 艺术与技术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 艺术的发展与整个人类因科技进步引起的认识论的发展和以科技为标志的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以此为核心科学构建以行业能力为导向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大学教育阶段必须实施优秀的实践教学, 以期培养的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相关行业高端人才的需要。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与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教育模式, 当下许多动画企业盲目扩张, 求利心切、目光短浅, 大多不愿意投入精力与学校一起培养学生。那么, 我们可以采用企业案例实践教学, 以主题案例为核心, 建立艺术与技术背景学生交叉团队。有机地编排相应知识, 将理论基础知识点与具体的实践作业相结合, 充分发挥两类学科的优势和特点, 使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交流桥梁, 真正跨学科组合, 实现团队的综合性和完整性, 培养交叉性人才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课程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更能增强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这样, 在整个过程中, 既没有影响教学进度, 又能使学生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和动画工艺的流程。
2. 建立完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教学平台为必修教学环节, 即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 教学模块为选修教学环节, 即素质教育模块、学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通过“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学生在进行必修教学环节的同时可以在选修教学环节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进行课程的选择,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事理工研究的人如果具备更高的艺术素养和感觉, 其研究问题和观察事物的视野会变得更开阔, 由此, 技术的学生可在选修模块中多增加一些艺术相关内容的培养熏陶, 调动其潜在创新能力和艺术欣赏力, 技术为主, 艺术为辅, 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使其在从事数字媒体的开发、制作与设计以及其它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中既能掌握与数字音频、数字视频、电脑动画、网络游戏软件开发等数字媒体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又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艺术的学生则能通过一定的逻辑思维、技术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培训指导, 培养其科学思维方式, 增加其计算机素养, 提高其技术实践水平, 以便为内心创意更完善地表达提供技术支撑, 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掌握数字媒体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动画复合型人才。
3. 实行“1+2.5+0.5”三段式培养模式
目前院校动画专业的课程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创新思维和行业素质方面的培养,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手段, 所有学生上同样的课程, 忽视学生的特点、能力水平以及兴趣, 造成同一层次人才过剩的问题。“1+2.5+0.5”即1年的公共基础教学、2年半的学科教学以及半年的专业教学, 因材施教、逐层递进。实行三段式培养模式, 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 确保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最有效率地掌握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4. 资源优化整合, 形成交叉特色
江南大学动画专业其具有设计创新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依托江南大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文学、设计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 将动画专业与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物联网等专业学科交叉互融。
其所依附的数字媒体学院兼具动画艺术和计算机技术两个专业方向的教师和学生, 教学资源共享、互相交流, 其本身拥有良好的学科交叉条件和平台。根据地方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使得教学目标更有针对性, 再利用艺术、技术各自学科的优势, 借助艺术与技术融合的学院平台, 通过打破院系界限, 整合学科队伍, 充分发挥学科整合与协作方面的作用, 充分调动一切教育教学手段, 建立合理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 形成力量较为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和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5. 完善“三个结合”, 培养复合人才
由于艺术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是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仅要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科学素质的提高, 还要重视相关领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强调在艺术和技术两方面同步达标的要求。通过规划好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等人才培养体系, 努力使专业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专业成果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培养符合文化创意产业需求的艺术与技术融合的复合创新型动画人才。
6. 实施方法
初期准备包括实地调研、文献检索, 并进行广泛的咨询、讨论, 设计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继而进行核心理论研究, 对艺术与技术融合的复合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构成等核心理论进行研究及实践任务分解;试点工作和配套辅助工作改革, 选择试点专业班级, 组织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 边实践边研究;实践完成后总结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凝练理论思想、明确操作方案, 如图1所示。
其中, 设计艺术与技术融合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是整个培养模式的核心, 该方案决定了教学大纲的改革以及课程建设等核心教学工作的方向。
首先, 要加强教师的个人建设和团队建设。艺术与技术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实施的关键, 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水平高超, 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以及兼具艺术和技术两方面素养的教师队伍。在教师个人建设方面, 应建立良好的教师任用机制, 重点聘用具有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面教师。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 应建立良好的教师合作机制, 增加艺术专业教师与技术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教师层次上首先实现艺术与技术的良好融合, 对于艺工两个学科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 研讨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促进内部交流以及资源共享。
其次, 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难点, 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探索教学规律, 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因材施教。传统而言, 工科的教学方法普遍为课件加讲解并以板书为辅, 虽然有利于技术知识的剖析与传达, 但实则学生在领悟和吸收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 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课堂气氛沉闷, 缺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具有很大的弊端。相反, 艺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则相对多元化, 通常重于动手的实践, 也不乏户外的采风, 课堂气氛活跃而充满创造力, 使学生在看似玩乐的同时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但在这种教学方法引导下的学生往往缺少理性与逻辑性。因此, 需要两种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 尽量避免“灌输式”教学, 而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 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开拓性, 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应通过各种形式适当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及独立研究能力,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
最后, 建立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课堂所教授的书本知识, 也要能够将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的艺术创造力和技术生产力完成某一实践项目或科研项目的部分工作, 将此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三、结语
针对我国创新型动画人才匮乏和动画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综合性大学理应担当其重任, 积极调整教学体系以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作为一个新兴的学院, 拥有年轻的活力和前卫的理念, 致力于构建更为合理的课程体系, 对于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在倾力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且具有实效的道路, 希望能够培养出基于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动画专业复合创新型人才, 并为相关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积极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珊珊, 雷珺麟.高校动画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探究[J].美术大观, 2007 (02)
[2]李明.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动画人才培养创新初探[N].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03)
[3]陈月华, 郭丰.技术与艺术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下的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学术论坛, 2010 (07)
[4]过伟敏, 陈旻瑾.试论综合性大学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创意与设计, 2011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