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社区防控

2024-12-28

手足口病的社区防控(共11篇)

手足口病的社区防控 篇1

当今传染病占全球死亡病因之首,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人类在遭遇了SARS、禽流感之后再次遭到甲型H1N1流感的猛烈袭击。除此之外, 埃博拉、艾滋病、流行性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每天在威胁和吞噬人们的生命。声声瘟疫警报的鸣响, 我们需要深深思索, 该怎样应对频频袭来的全球爆发性传染病的严峻挑战?当瘟疫袭来时, 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传染、保护健康?夏日炎炎, 手足口病又进入高发季节。这种急性传染病对儿童健康有很大的威胁。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传染病, 没有地域性。1981年中国上海首次报道手足口病。1986和1998年分别在天津和深圳发生爆发两次大规模手足口病, 此病随即为人们所关注[1]。因此要提高居民预防手足口病的意识和能力, 以及做好对其研究与防控措施的探讨。

1 正确认识手足口病

目前正是手足口病高发期,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 (EV71) 和A组柯萨奇病毒 (CoxA) 、埃可病毒 (Echo) 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该病在夏季比较常见, 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 主要在1~5岁儿童可以出现散发也可以引起局部流行。这种病毒除侵袭婴幼儿外也可在较大儿童或成人中流行, 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 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个别危重患者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2]。

人与人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患者在发病前数天, 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 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在患病期间, 其口鼻分泌物、粪便、皮肤疱疹及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医疗器具等都具有传染性。

目前对手足口病尚无特殊疫苗或抗病毒药物。因此, 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是行之有效的控制手足口病不发生继发感染的有力措施。因手足口病有自限性, 除对症治疗外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 但口腔内、手、足等处的疱疹破溃时, 要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

2 预防与控制

2.1 提高居民预防手足口病的意识和能力

2.1.1 专家建议:预防手足口病, 关键在于讲究卫生讲清洁、讲卫生是预防最关键的措施之一。据悉, 成人一般不发病, 但是也能被感染, 也会传播病毒。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 最关键的就是预防。要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的卫生, 讲究个人卫生。婴幼儿、儿童, 包括大人、家长, 饭前、便后和外出后都要用肥皂、洗手液洗手,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居室通风, 勤晒衣被。同时,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 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或者是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避免接触患病的儿童。一旦孩子生病出现发烧或者出现皮疹这些症状, 要立即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就诊[3]。

2.1.2 对于一些家长来说, 有必要在每天早晨对孩子做晨检, 患儿在发病前一两天会有发热症状, 一般会在38℃左右, 而且手、足、口、臀4个部位会出现皮疹。皮疹有一个特点就是, 感觉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 除非是口腔中的疱疹溃烂以后, 才会感觉比较疼。这种疹子有不痛、不痒、不结痂等特点, 容易被忽视, 建议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 平时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如果发现孩子有上感等症状一定不要乱用药, 要到正规的定点医院去检查治疗。

2.1.3 托幼机构要完善晨检制度、缺课制度等;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老师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 因为平时老师接触的是不同的孩子;一周内同一班级出现两例或两例以上患儿的, 建议整个班级的学生停课十天;三个班级累计出现十例以及十例以上, 经评估机构评估, 整个托幼机构停课十天。

2.2 防控措施

2.2.1 提前部署, 积极应对。

疾控中心要处于疫情常规监测防控状态, 及时研判疫情发展趋势, 将防控关口前移, 切实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防控措施的落实, 不断强化学校、托幼机构晨检和消毒等措施。同时,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 及早组织医疗、防保和校医等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制知识培训, 提高疫情监测、防控和处置能力。及时印发手足口病防控明白纸发放到幼儿及学生家长等重点人群手中, 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减少疫病发生和传播。

2.2.2 多措并举, 确保实效。

根据手足口病不同时期流行特点, 疾控中心要分期对各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详细讲解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不同阶段防控要点, 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防制知识水平。疾控中心组织成立专业检查督导小组, 在手足口病进入高发季节前和流行期间, 对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制工作进行即时检查指导, 对晨检、消毒、疫情报告等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场提出书面整改意见, 限时限期整改[4]。

2.2.3 突出重点, 控防结合。

疾控中心安排专人每天对全县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监测, 实行疫情日报告制度, 及时汇总发病情况上报中心领导, 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中心对报告发生的手足口病病例, 及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患儿进行个案调查, 对患儿家庭、学校、托幼机构及所在村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及时有效处置疫情, 严密实施防、控相结合的措施。

2.2.4 加强部门协作, 加大宣传力度。

卫生、教育等部门实行工作联动机制, 严格落实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晨检和消毒制度, 组织专业队伍, 对医疗机构、小学和托幼机构、农村和城市社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指导, 重点对儿童玩具、日常用品、食具及公共设施等重点物品和环境消毒等给予技术指导, 开展散居儿童的摸底登记、健康观察和重点物品消毒, 严防重点区域疫情的爆发和流行。广泛开展手足口病及其它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提高群众的卫生防控意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利用宣传栏、健康处方等形式, 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咨询服务热线, 及时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5]。

2.2.5 开展爱卫运动, 创造优良环境。

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 加大健康防病知识宣传, 积极动员社会各届及群众广泛参与,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解决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推动全市城乡卫生面貌明显改善, 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2.2.6 加强值班工作, 确保政令畅通。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认真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 确保信息联络畅通。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固定专人每天4次定时浏览疫情网络报告情况, 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动向, 认真分析疫情变化趋势, 为及时、迅速、科学地处置疫情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城市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的作用,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及时与毗邻地区互通信息, 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总之, 针对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形势,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按照“高度重视、有序应对、广泛发动、科学防治”的工作方针, 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防治、全民防控”的防控体系, 全面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关佳倩.市场经济条件下传染病的管理与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 (35) :205-206.

[2]王利, 张郑响.健康教育对家长手足口病知识掌握效果的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11) :54-57.

[3]周涛, 马力忠, 付四毛, 等.手足口病患者体液免疫与病情转归的相关性分析[J].广东医学, 2010, 31 (18) :2436.

[4]张绿洲.某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措施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 (4) :573.

[5]刘新凤, 杨筱婷, 刘海霞, 等.社区居民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及态度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6) :93-94.

手足口病的社区防控 篇2

2011年6月13日市卫生局会议后,卫生院领导高度重视。于2011年6月14日上午8:00召开科室负责人会议,立即按照卫生局要求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对发热门诊及皮疹、疱疹门诊进一步合理规划,由专人负责按要求开展工作。

二、落实发热门诊工作制度,皮疹、疱疹门诊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

三、立即购买84消毒液瓶,印刷手足口病防控宣传材料1万份。

四、再一次对村级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及学校托幼机构成员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

(一)培训时间1、2011年6月14日上午10:00至12:00对全体村级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2、2011年6月14日下午14:00至17:00对学校托幼机构成员进行培训。

(二)培训地点

卫生院三楼会议室

(三)授课人员

赵文德、郑方香、王佩刚、徐琳

(四)培训内容

1、通报手足口病疫情发展情况,对村级医疗机构及学校托幼机构提出工作要求,要求高度重视各负其责。

2、培训《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重点就手足口病一般病员的诊疗及危重病员的诊断进行培训。

3、要求乡医立即开展对0至6岁儿童手足口病疫情检测报告工作,排查摸清流动儿童疫情检索工作,于2011年6月15日报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4、培训消毒隔离工作,重点培训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及消毒方法。培训七步洗手法。要求每个医疗机构成员及学校托幼机构成员学会,并教会学生、托幼儿童及家长。

5、培训手足口病一般防控知识,要求学校托幼机构规范开展晨午检工作,做好因病缺课记录,对玩具、场所、空气做好消毒工作并记录。要求村级医疗机构做好疫情防控报告工作。

手足口病的社区防控 篇3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防控措施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Chaoxia Men

( Rizhao Port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Station Hospital Of Shandong ,China,2768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ands, feet, mouth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17 cas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and careful observation of patient abus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epidemic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Results: After active treatment and care of children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Control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proper territorial scope of non-hand-foot-mouth disease outbreak. Conclusion: Th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the number of species of intestinal virus infection by a variety of ways of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hand, foot skin ulcers herpes and oral mucosa characterized. M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entirely possible, and early treatment of early detection and its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received the expected results are very good.

【Keywords】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Epidemiologicalsurvey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儿,男8例,女?9例,年龄最小(22个月),最大(7岁),平均年龄3岁。发病1-4天入院,发烧者4例,手、足、口均出现皮疹者17例,臀部皮疹者7例。

1.2临床特征患儿多为突然发病,约1/4患儿出现发热,常以手足口皮疹为首诊,先是呈现玫瑰红斑疹或斑丘疹,一天后有部分皮疹形成疱疹,皮疹呈离心性分部,主要见于手指、足趾掌面,指甲周围及足趾边缘,臀部皮疹多见于2岁以下患儿。疱疹呈卵圆形,单房性直径多在2-5mm,未见有破溃,无继发感染,2-4天皮疹含微混浆液吸收干燥,脱痂不留疤痕。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口腔疱疹破溃出现浅溃疡,底部呈灰黄色,周围有红晕,多在口腔两颊粘膜、舌边、软腭。病程在5-7天,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或心肌炎。病理反射体征均未引出。生理体征正常。

1.3治疗原则抗病毒治疗抗感染、对症治疗、支持疗法、隔离治疗护理。通常用喜炎平或病毒唑或炎琥宁或阿昔洛韦等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水溶性维生素等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静脉点滴。个别患儿给予大青叶合剂5ml,Bid口服或抗病毒口服液5ml,Bid口服,一般疗程5-7天。给予患儿二级护理。治疗护理效果好,无并发症发生。

1.4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4.1病原学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的有coxA16病毒、71型(Ev71)病毒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同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可在人体肠壁细胞内增值,通过淋巴系统入血,在血液中以游离形式存在。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1.4.2传播与流行环节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携带者(隐性感染者),病人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时间较长(约3-5周)。传播途径:可经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

2防控措施

2.1应急措施①儿科接诊到患儿,随即报告我们医院防疫站,接到疫情尽快核实病情,并立即到病房现场进行个案调查,进行流调分析,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和手足口病个案调查报告网络直报。②监督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儿各项检查,血标本,病毒分离标本采集、各项治疗护理等相关消毒隔离措施及病人家属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知识宣教。③对患儿所在托幼机构直接指导消毒防控方法,与患儿直接接触的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对患儿密切接触者进行密切观。

2.2平常防控措施

2.2.1对医院监督检测门诊日志病例登记,采集疑似病例标本,药物效果、临床分型、诊断治疗等。检查医院的预诊分诊专病诊室的布局,各项传染病制度的落实。

2.2对我港属范围内的3所学校和3所托幼机构监督检查定期检查其晨检记录,消毒登记,病例登记报告等。对主管学校卫生老师组织传染病防治知识、手足口病防护措施培训,规范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病情,及时送医院进行处置。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防控体会 篇4

1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防控意识

1.1组织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由医务科和医院感染科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培训, 培训内容为《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版)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和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强化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提高诊断治疗能力, 掌握消毒隔离方法,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2组织保洁员进行基本知识培训, 提高保洁人员认识水平保洁员在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控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针对我院保洁人员年龄偏大、知识欠缺、防控意识差的现状, 由医院感染科组织对全院保洁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消毒液的配制、各种物品及环境的消毒方法、患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方法、清洁工具的消毒保存方法、医疗废物处置、正确的洗手方法及个人防护知识等, 使保洁员充分认识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及自己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掌握消毒隔离方法, 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 减少院内交叉感染。

2从每个环节入手, 切实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

2.1加强预检分诊工作, 及时隔离传染源。在门诊楼入口处设立醒目的手足口病预检分诊流程图, 将预检分诊处从门诊大厅搬到大厅门外, 将预检分诊处的工作人员由1名增加为2名, 负责量体温和筛查疱疹患儿, 并进行登记, 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由工作人员引导经发热患者专用通道至发热门诊诊治。避免疑似患儿进入门诊大厅和儿科门诊及其他患儿接触, 有效隔离传染源, 杜绝门诊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2.2认真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2.2.1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收入隔离病房, 疑似患儿单间收治, 病房外悬挂隔离标识, 同一间病房内不允许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2.2.2根据发热患者的门诊量, 配备足够的体温表, 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消毒方法: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 清水冲净擦干备用;使用一次性压舌板;用后放入黄色塑料袋按医疗废物处理。

2.2.3保持病室空气清新, 根据需要增加通风换气次数, 每次通风时间在30 min以上;必要时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消毒。

2.2.4患者可接触到的物品表面, 留观室、病区的床头柜、床架, 每天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2次, 污染时随时消毒;小件物品浸泡15 min, 然后清水冲洗。

2.2.5保持诊室、病室地面整洁、干净, 患者流量较多时增加清洁次数;有粪便等排泄物污染地面时, 用1 000 mg/L有效氯覆盖, 作用60 min后清理;拖把、抹布等卫生洁具严格分区使用, 分开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做好病区灭蚊灭蝇工作, 确保无蚊蝇。

2.2.6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在诊疗、护理每一位患者后, 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给患者换尿片、处理患者粪便, 或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血液、口腔黏膜、皮肤疱疹等高危险操作时应戴手套, 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2.2.7诊疗、护理工作中尽量选用一次性用品, 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2.8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用1 000 mg/L有效氯作用120 min后倒掉。

2.2.9患儿所有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 直接放入黄色垃圾袋。

2.2.10工作人员工作服、患者被套、床单、枕套, 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 然后清洗;被芯、床褥、枕芯阳光曝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

3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3.1医务人员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3.2处置患者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应穿隔离衣。

3.3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做好健康宣教, 争取家长配合

教育家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掌握奶瓶、奶嘴、餐具、便器、玩具及其他用具的清洁、消毒方法, 自觉配合工作人员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手足口病患儿大部分来自农村, 父母在外打工, 陪侍人均为爷爷和奶奶, 年龄大, 卫生习惯差, 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差, 健康宣教的难度较大。针对这一现状, 我们专门印制了通俗易懂的宣传册, 并要求护士在宣教过程中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 反复讲解, 现场指导, 直到掌握。比如“84”消毒液的配制, 用矿泉水瓶, 一瓶水加一瓶盖的“84”液, 通俗易懂, 易于操作和掌握。

5讨论

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篇5

(一)各托幼机构和小学是防控手足口病的重点,要建立晨检制度,在晨检中如发现有发热或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能还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可疑患儿,要立即向所属教育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并通知、督促其监护人尽快将患儿送乡镇以上医院就诊。

(二)要建立消毒制度,做好教室、厕所卫生。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日对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三)要建立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访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缺课原因,以做到对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控制。

(四)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可根据疫情对托幼机构和学校采取停课措施。具体停课标准:学校和托幼机构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或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小学视疫情分布情况对部分班级采取停课措施。

(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各托幼机构和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预防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家长进行防病知识的宣传,各托幼机构都要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到每1位家长手中,使儿童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症状和预防措施,共同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的社区防控 篇6

【关键词】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病,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522-01

2010年5-6月,我地共报告发生26例手足口病病例,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发病症状,证实是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学校,主要是幼托机构教室环境情况,儿童数量,发病例数等。

2、流行病学调查:回顾性调查首发病例发病时间,流行过程,病例发病时间、性别、年龄分布,主要临床症状等。

二、结果

1、基本情况:共报告发现手足口病病例26例。

2、临床症状:不发热20例,低热6例、检查发现口腔粘膜或舌部有2~3个溃疡、手掌和足底有1~3个小红疹或疱疹。

3、首例患儿李某某,男,2006年2月19日生,幼儿园中班儿童,2010年5月29日中午患儿的母亲发现患兒口腔有2个小溃疡,下午时又发现右手掌有一小红疹,没有发烧症状,于是来到社区医院就诊。患儿一直在幼儿园入托,发病前无病人接触史、无外出史、无在外就餐史,有外归家人接触史;随后我地共发现病例26例。

4、流行特征:时间分布:病例主要集中在2010年5-6月间,共发病26例,其中五月份19例,六月份7例。2010年5月21日接到区医院手足口病病例报告后,我地疾控中心高度重视,立即派流调、消毒人员,到疫点调查处理。经调查该起疫情属生活接触内源性暴发疫情,我们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从5月29日出现首例,6月11日最后一例,历时两周,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未有新发病例,随后解除疫情。

三、处理措施

1、防控措施:所有患者隔离治疗,直到痊愈。患者学校班级及走廊、寝室及走廊、公共教室、食堂、厕所楼梯扶手、门把手、书籍、毛巾、玩具、水杯、餐具进行终末消毒。患者班级儿童医学观察2周,观察期间发现发热、或出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隔离,且上报疾控中心;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异常学生和缺课学生,做好因病缺课监测记录工作,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登记和报告,发现可疑(发热、疱疹等)患病学生时,要动员家长带其到指定医院就诊,且上报疾控中心;加强环境卫生工作,定期消毒,教室和寝室须经常开窗通风,每日放学后用紫外线灯消毒,消毒时间30~40分钟;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单等形式向学生、教师、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护知识。告知儿童不与病人接触;病儿康复后入学、入托,穿经消毒处理的内衣、外衣,使用消毒处理过的用具;向幼托机构发放手足口病宣传手册。

2、要求家长做好家庭隔离、消毒工作:采取对患者隔离治疗,直到痊愈;患者单独居住一室,一切用品、用具用1:100“84”液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晒干;书报、衣物、床单、被褥放阳光下曝晒4-6小时;排泄物、分泌物用1:50“84”液搅匀后静置2时后倒掉,室內经常开窗通风;隔离期间不得外出,不与外人接触,在自家范围内活动;家庭成员做好自身防护,患者康复后家庭做一次终末消毒,外出、入托,穿经过消毒处理过的内衣、外衣,使用消毒过的用品、用具;向家长发放手足口病宣传单。

3、要求社区医院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四、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以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肠道病毒包括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引起的。EV71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比例较大。柯萨奇A组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水疱为主要特征,婴幼儿易感。本病的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是通过人群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所以培养家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教师和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幼托机构是幼儿集中生活的场所,人口密度大,幼儿又是易感人群,因此,日常要认真执行晨检和常规消毒制度,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建立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和因病缺课监测报告管理制度,并正常开展活动,发现传染病,要及时隔离、及时报告、切实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只有及时发现隔离传染源,严格落实消毒措施,才能使疫情和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刘灿兰,赵琳娜,秦元安;手足口病及其医院感染控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04)

[2]于雪静,闫静,王皓,宋山英;9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 (03)

[3]裴战军,尹晓梅,李巧珍,374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04)

手足口病的社区防控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地区2009年至2012年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及带状疱疹病毒患儿共288例,全部病例均经病原学检查确诊为手足口病或水痘。全部288例患儿包括148例男性和140例女性,年龄范围4个月~10岁,平均年龄 (3.22±0.74) 岁。参与研究的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288例患儿的流行病及临床资料,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患儿基本信息、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发病时间及并发症等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记录并统计调查问卷中的数据及资料。

2 结果

经过统计,133例水痘患儿多在冬春季11月至次年2月间发病(111例,83.46%,P<0.05)且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3~9岁患儿占发病人数的大部分(104例,78.20%,P<0.05)。与水痘不同的是,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秋季,每年5~8月为此病的发病高峰期(113例,72.90%,P<0.05),患儿发病年龄多在1~4岁(95, 61.29%,P<0.05)。多组统计学检验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可信。见表1。

3 讨论

3.1 手足口病与水痘的鉴别

手足口病与水痘同为病毒感染的皮疹样传染性疾病,临床医师若缺乏一定经验和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将手足口病和水痘混淆而延误治疗[3],且不利于传染病防控措施的落实及续发病例的控制。顾名思义,手足口病是指患儿手、足、口这三个部位出现疱疹。这些疱疹大多呈离心性分布而患儿胸腹部及头面部很少出现。皮疹常常首先出现在口腔内,开始时主要表现为小疱疹,破溃后因形成口腔浅表性溃疡而产生灼痛感。与水痘相比,手足口病所致的皮疹不仅数目较少,还不容易破裂结痂。若临床工作中遇到症状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可使用疱液检查及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若在电镜下观察到患儿新鲜疱液中存在的少量病毒颗粒及气球样变细胞或酶联免疫法测定肠道病毒特异性抗体的病初滴度与恢复期相比>4倍以上既可诊断为手足口病[4]。此外,临床工作者还应熟悉水痘的发病特点,即患儿皮疹多出现在颜面部和躯干且皮疹体积较大,破溃后可结痂。近年来我国卫生经济条件不断改善,水痘疫苗接种率也不断提高。因水痘疫苗接种儿童存在少数接种后的患病病例,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增加了鉴别诊断难度。

3.2 手足口病及水痘的防控

手足口病的传染流行是易感人群由于患者、隐性感染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等感染病毒的患者经过日常接触或空气飞沫等途径感染。手足口病每年都可发病但以5~8月为高峰期且儿童是最主要的易感人群。因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染人群是控制手足口病主要的3个步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等儿童聚集的公共场所应严格消毒日常用品、桌椅、玩具以及食具、衣物等,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已发病患儿或疑似病例应及时就诊,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并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二次重复感染。同时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自水痘疫苗发明以来,水痘减毒活疫苗就成为了预防和控制水痘最有效同时也是最可靠的措施。因此,可使用常规水痘疫苗接种防止水痘的流行爆发。同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白血病、淋巴瘤等细胞免疫缺陷儿童以及全身使用高剂量激素的儿童不可接种水痘疫苗[5]。除接种疫苗外,水痘的防控还应做到如下两点:及时就诊,隔离治疗;保持教室宿舍通风和消毒。若学生中出现有皮疹、发热症状应立即停课及时就诊。患者确诊为水痘后必须隔离治疗1~2周,且应避免其它同学因探视患者感染。经常保持教室、宿舍的良好通风状态可有效的切断水痘的空气传播途径,及时对患病学生的教室及宿舍进行消毒,防止学生因接触感染。课桌椅的消毒应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洗。

参考文献

[1]瞿金英.手足口病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7) :l20-121.

[2]虞瑞尧.手足口病的皮肤表现与治疗[J].传染病信息, 2008, 21 (3) :131-133.

[3]朱琦, 郝元涛, 于石成, 等.广东省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及时空聚集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0) :1824-1826.

[4]崔妮, 黄燕, 李悦.儿童医院手足口病院内感染防控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0) :77-78.

集安市检查手足口病防控落实情况 篇8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幼儿园手足口病的发生, 新学年开学之前, 吉林省集安市卫生计生局联合教育局举办了学校、幼儿园校医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班, 来自市直的8所学校、21个幼儿园共计31名保健老师参加了培训。

为督促学校和幼儿园对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各项措施的落实, 集安市卫生计生局抽调8名专业人员, 分别对市直8所学校、21所幼儿园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晨午检情况、流动洗手设施是否按比例配置、桌椅板凳物体表面的消毒是否到位、学生床位放置是否独立以及消毒灯管安装等情况。检查人员对存在问题的单位下达了指导意见书,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轻症手足口病的社区居家治疗护理 篇9

1临床资料

2012年~2014年我社区共对36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居家治疗,年龄包括:1~3岁20例、4~6岁12例、6~10岁5例,男女比例2:1,36例患儿1周内症状消失、皮疹消退、康复痊愈。

1.1建立手足口病定期随访制度,我中心规定居家隔离治疗的手足口病病(出院回家的病例)由主管传染病人员负责随访,并做到跟踪随访及时,登记准确完整。手足口病患者随访时间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每位患儿访视不得少于7次,新发病例首次随访需到患者家庭进行现场随访,对患者或其监护人员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教,并详细记录发病过程、患儿的症状体征、用药情况、向每个患者家庭发放手足口病宣传资料,以提高患者家庭防病能力,每次随访必须做好文字记录,被随访人随访期间外出寄宿至亲属家电话随访,做好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对住院治疗痊愈出院病例,接到市疾控中心随访病例后,随访人员应及时开展随访工作,掌握和观察患者病情转归,一旦发生随访患者病情加重,出现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并发症,要及时通知患者家庭将患者立即专职上级定点医院救治,争取救治时机,最大程度的降低病死率。

1.2为每位患儿建立健康档案:掌握患儿的基本情况,为规范管理手足口病患儿提供信息,手足口病患者的档案应包括患儿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是否学龄期、家长姓名、职业、家长文化程度、居住环境、联系方式、诊断依据、治疗护理措施、疫情报告及转归情况,手足口病的档案资料是对每个患儿疾病真实客观记录,通过查阅手足口病的档案资料统计本辖区内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患儿分布托幼机构和学校,可以通过对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采取措施,居家治疗及护理进行效果评价。填写随访表,装入个人档案中,并及时录入电子档案,为进一步做好本辖区内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1.3医务人员随访内容:随访的人员要求有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随访内容包括:发病过程:包括患儿发热及疱疹出现时间、就诊医院,是否住院治疗,用药情况,流行病史,是否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病后是否隔离观察等项目。指导患儿家长学会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如精神状态,口腔有无溃疡、进食是否疼痛、疱疹出现的部位,大小便情况、每日早晚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地段医师。病情进展、指导内容:临床表现是否好转、痊愈、病情加重。消毒隔离:物体表面、地面、患儿接触到的地方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坐便用2000 mg/L含氯消毒剂冲刷。用药指导:按医嘱进行服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出现异常及时与地段医师联系。隔离时间:手足口病是比较容易传染的一种传染病,没有研制出疫苗,隔离时间应为发病后不少于2周,或症状消失后1周,隔离期间不要与健康儿童接触,不要到人多地方去,隔离期满才可以上学,并且有医院开具的证明。

1.4对患儿家庭指导内容。对婴幼儿:家长喂养婴幼儿时要洗手,每次用完的奶瓶要及时煮沸消毒,手足口病属于粪口传播疾病,1岁以上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净食物的习惯,饮食给予营养丰富食物,提高患儿免疫力,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玩耍及避免日光曝晒,防止因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

居家隔离时间、体温下降、皮疹消退、水泡结痂、需要隔离2周。指导患儿家长测量体温方法、每日早、晚测量体温、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家庭医师联系,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患儿用过的玩具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侵泡30 min后用清水冲洗,以免药物残留损害患儿皮肤、物体表面、地面用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餐具用煮沸方法消,被服、衣物可置于日光下下暴晒6 h以上。部分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导致食欲差,故饮食要清淡,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在进食前用生理盐水漱口或用棉签沾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预防细菌继发性感染。加强皮肤护理1岁以下患儿包裹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大小便后及时清理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有疱疹破溃可涂0.5%碘伏。家长发现患儿出现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1.5随访人员对居家隔离治疗的患儿上门随访,尽量不要电话随访,我在随访过程中发现很多患儿在患病期间是爷爷奶奶监护,爷爷奶奶对患儿病情及护理知识掌握不够,我们要上门给予指导。如如何为患儿测量体温、观察病情变化、使用消毒药物的名称、配比浓度、用量等详细说明,老年人有困难的我们就把消毒剂给配好,避免造成配比错误,达不到消毒目的,我们对老人监护的患儿尽量多给予一些指导,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1.6健康教育指导方式:社区门诊设立了手足口病咨询处,由医务人员耐心细致地解答家长的疑问,讲解手足口病防治相关知识相关疾病知识。室外制作宣传栏,手足口病是由粪口传播疾病、要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病情的自我检测及护理、消毒隔离方法等疾病相关知识,中心和上级部门下发手足口病宣传册5500余份,放在中心醒目的地方提供给居民观看。中心医务人员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深入到社区,对本辖区内小学和社区居民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要求10岁以下家长参加,用现场实际操作指导他们家庭护理方法,如消毒剂的配比、体温测量、观察疱疹形状及并发症的观察等严格做好各种消毒隔离工作,同时做好和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增加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疾病,消除恐惧心理。

1.7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小学管理:我中心管辖内有(11所)幼儿园和2所小学,每年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教育,组织校医和11所幼儿园老师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小学和托幼机构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由卫生行政部门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

2体会

手足口病的社区防控 篇10

1手足口病关口前移监测运行方法

1.1 培训幼儿园园长和园医

由于手足口病主要在5岁以下儿童中发病, 因此我所根据辖区内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 适时集中开展1周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幼儿园园长和所有园医。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基础、传染病管理、消毒方法及配比、手足口防控指南、传染病报告、诊断以及手足口病关口前移运行机制。培训结束后考试, 合格者发给师资培训合格证书。疾控所对上述人员的培训作为一级培训, 回单位后再对幼儿园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二级培训。这一切是手足口病关口前移的重要监测措施。

1.2 培训幼儿家长

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 培训工作由二级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进行, 内容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讲解宣传。

1.3 关口前移机制流程

见图1。

1.4 相关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辖区内15所幼儿园发生的59例手足口病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各幼儿园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家长随访资料, 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对比评价。

2结果

杜某某, 男, 3岁, 小三班, 2010年5月13日园医在大门口晨检时, 发现该幼儿手部出现3个红色小皮疹, 口腔内没有疱疹也无发热现象, 据家长讲, 该儿童10d前内没有接触过手足口病患者, 没有不洁饮食、饮水, 患儿家庭卫生状况一般, 4d前利用周日去过公园玩碰碰车等玩具, 其他不祥。由于在发病季节, 初步判断为手足口病, 建议家长立即带儿童去省儿童医院确诊, 并报告疾控部门。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对小三班所有玩具、桌椅、门把手、水龙头等进行消毒处理, 被褥晾晒, 对卧室等进行紫外线消毒, 开窗通风。该班其他儿童医学观察10d, 10d内该班集体活动单独进行, 不得与其他班级混合玩耍。院内大型玩具停用10d, 停止在该班的所有兴趣课, 由于杜某某曾经在中二班上过钢琴课, 中二班也采取上述同样的消毒控制及医学观察措施。放学家长接送孩子时, 小三班和中二班儿童安排侧门单独通道。通过上述措施的采取, 没有出现暴发和二代病例。

张某某, 女, 4岁, 2011年6月9日晨检时发现该幼儿手部出现6个红色小皮疹, 口腔内没有疱疹也无发热现象。由于家长为卖菜个体工作人员, 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孩儿日常玩耍较为自由, 据家长回忆前10d内没有接触过手足口病患者, 其他不详。患儿家庭卫生状况较差, 园医初步判断为手足口病, 建议家长立即带儿童去省儿童医院确诊。启动应急预案, 对蒙八班所有玩具、桌椅、门把手、水龙头等进行消毒处理, 被褥晾晒, 对卧室等进行紫外线消毒, 开窗通风。该班其他儿童医学观察10d, 10d内该班集体活动单独进行, 不得与其他班级混合玩耍。院内大型玩具停用10d, 停止在该班的所有兴趣课, 放学家长接送孩子时, 蒙八班儿童安排单独通道。通过上述措施的采取, 没有出现暴发和二代病例。

3讨论

要防止手足口病疫情的扩散, 首先必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而落实“四早”的关键因素在于幼儿园及家长。因此疾控所与相关部门协调, 开展幼儿园师资培训和家长卫生知识培训显得尤为必要, 也是防控手足口病的捷径和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前提。对于这两部分人群的培训, 培训之前疾控人员应该做充分准备, 不同人群要有不同的培训重点。对幼儿园师资培训要放在严格卡控“三检”、传染病报告意识、报告程序要求、疫情反应快慢、消毒方法和管理、健康教育宣传等方面;对家长培训重点放在初步认识手足口病症状、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孩子居家治疗管理、发现自己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后主动报告幼儿园、如何以配合的心态对待幼儿园的停课措施等方面。我所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对全部幼儿园园长和园医开展了专题培训, 再辅以家长培训, 使得手足口病发现控制关口前移的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关口前移的实施, 全面增强了幼儿园各级人员乃至管理者对手足口病报告的敏感性。无论是晨检发现, 还是巡检、午检发现, 各个幼儿园均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较早向医院报告, 可以提前1d进入防控状态;而医院通过网络直报后疾控中心又可以提前1~2d, 这样合计可以避免2~3d的延误。

对于手足口病来说, 通过关口前移可以减少2~3d的延缓期, 而这2~3d的延缓期对于多种途径传播的手足口病防控来说正好是早期采取控制措施的最佳时期, 任何传染病的控制, 关键是发现要早, 只有发现的早, 才能为流行病学调查、控制措施的采取赢得时间。实践表明, 幼儿园师资培训和家长卫生知识培训取得突破, 可以克服目前大疫情报告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单病种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乃至网络直报系统所带来的缺乏筛查过滤, 还可以避免临床医生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例的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此外经过初步培训的幼儿园园医和老师, 通过早晨入园前晨检, 及时筛查发现, 不但报告机制上取得突破, 而且报告既及时又具有超前性, 特别是当一个班发现2例手足口病病例时可以及时有效地启动幼儿园应急预案, 采取停课10d的措施, 同时召开家长会及时将信息告知家长, 避免了人力、物力浪费和影响社会稳定。

幼儿园晨检这一关口, 只是一个初步疑似判断, 确诊仍然需医院来做, 但对于症状相对简单的手足口病来说, 简单的初步判断, 就可赢得防控时间, 就可立即采取消毒、隔离等相应措施。从2011年以来, 通过对59例幼儿园发现并经过省儿童医院确诊的病例分析看, 58例吻合, 只有1例排除。

2年来, 通过传染病监测关口前移, 疾控中心调查发现, 59例病例中, 尽管分布在不同年龄, 不同班级;尽管发病时间不同, 但由于提前采取了防控措施, 上述疫情均没有形成暴发, 也没有出现二代病例。除幼儿园外, 家长也是传染病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一环。通过培训, 家长若发现儿童手足口出现皮疹或其他不适, 同样能在第一时间内电话报告幼儿园, 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若幼儿园某个班级发现手足口病, 当日幼儿园就组织家长召开防控会议, 将信息告知家长, 由于培训到位且信息公开, 没有出现家长因停班停课而带来情绪化和社会不稳定现象。

手足口病的社区防控 篇11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清远市2015年312例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其中男202例,女110例;≤25岁131例,26~35岁例115例,35岁以上66例;以专科学历作为知识文化程度高低标准线,高知识文化水平(专科及以上)194例,低知识文化水平(专科以下)118例;居住地在农村188例,城市124例。

1.2方法(1)入院期间:患儿入院后医护人员向家属统一发放《手足口病告知书》,内容包括手足口病基本知识、家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及隔离治疗建议。(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调查家属对《广东省家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里日常预防措施知识共7方面的了解程度。住院病人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儿童家属,而门诊病例采用电话回访的形式调查儿童家属预防措施的了解程度及“患儿居家隔离治疗建议”的执行情况。

1.3 数据分析和处理(1)将问卷分别按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居住地四个研究因素进行分类。 了解不同研究因素下患儿家属对《广东省家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里日常预防措施知识的认知情况,由我院2 名具有3 年以上经验的手足口病医师对问卷结果进行评价,以问卷问题正确回答80%、50%作为了解、基本了解、基本不了解的分界标准,统计家属了解率,了解率=(了解+基本了解)/总数×100%;(2)结合住院观察和电话回访信息结果,了解患儿家属对《广东省家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里“患儿居家隔离治疗建议”的执行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1.0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对比进行 χ2检验,以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研究研究因素下的患儿家属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该312 例家属中,对日常防护措施知识了解122 例,基本了解89例,基本不了解101 例;由表1 可知,不同患儿家属家属对手足口病日常预防措施知识了解程度存在较大差别。 女性较男性了解率明显较高,26 岁以及上较25 岁及以下了解率明显较高, 专科及以上学历较专科以下学历了解率明显较高,城市较农村了解率明显较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儿出院后家属 “患儿居家隔离治疗建议” 执行结果分析通过电话有效回访,患儿家属对“患儿居家隔离治疗建议”执行整体较好,有效做到对患儿身体体况观察(“二摸”和“二看”)、衣物玩具等用品清洁消毒以及同其他儿童的用品分开;但也有部分家属在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带患儿外出上学、玩耍并和其他儿童接触的不合理做法。

3 讨论

手足口病作为儿科常见的传染病,具有发病症状明显、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根据医学临床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 虽然目前医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已经取得较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大部分患儿家属尤其是父母对儿童手足口病的日常相关预防和后期居家护理知识缺乏,甚至完全没听说过手足口病使得小儿仍有发病的较大风险[3]。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发现,患儿家属对《广东省家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里日常预防措施知识整体了解率较低,312 例家属中对手足口病和预防措施有详细了解的122 例, 基本了解的有90 例, 了解率仅为67.95% , 有100 例家属甚至基本没有手足口病概念意识,日常预防措施认知水平较差。 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女性、专科及以上学历以及居住地在城市的家属对手足口病日常预防措施知识认知水平分别对应较男性、专科以下学历、居住地在农村明显较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手足口病患儿家属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家庭日常防控措施认知程度不同。 这和李兴辉[4]等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患儿出院居家隔离治疗是预后治疗的重要内容,《广东省家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对患儿居家隔离治疗建议是我院向家属推广的参考方法,由于患儿体质较弱,发育不充分,后期科学的居家隔离治疗十分重要[5]。结合电话回访记录,我们发现大部分家长能有效执行患儿居家隔离治疗建议,做到了“二摸”和“二看”,具体指摸患儿额头和皮肤,是否有高烧或发冷异常,看患儿是否有精神萎靡和肢体抽搐症状。 “二摸”和“二看”是患儿出院后病情重要的方向标,如果发现患儿异常,应及时来院复诊观察,避免病情复发恶化;此外家属重视清洁消毒卫生的意识提高,家内地面打扫清洁,患儿接触过衣物、玩具等均进行清洗消毒,并且为了防止病菌感染和传染,家属对患儿的衣食起居做到清洁有效隔离,但同时也存在部分家属在治疗期间带患儿外出活动并和其他儿童接触的不合理行为。

综上,应加强小儿家属手足口病日常预防措施知识普及,其中男性、年轻父母、学历较低以及农村居住地家属可作为重点普及对象;患儿家属对患儿出院居家隔离治疗建议执行行为整体较好,但应尽量做到避免患儿治疗期间外出以及和其他儿童接触。

参考文献

[1]嵇红,李亮,吴斌,等.江苏省2008至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4):261-266.

[2]顾红岩,刘志达,张玲,等.2013年北京地区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病原分布及临床特点[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6):459-463.

[3]荆铎,田丽敏,崔晓巍,等.敦化市2009-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8(8):474-475.

[4]李兴辉,江淑,饶武敏,等.2010-2013年江西省东乡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5):2697-2698,2717.

上一篇:牛羊布病的流行及防治下一篇:手机社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