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护理及预防

2024-10-21

手足口病护理及预防(精选12篇)

手足口病护理及预防 篇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 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 (型) , 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 B组的2、5型, 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 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 (Cox A16) 和肠道病毒71型 (EV 71) 最为常见。先将我院收治门诊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 d, 平均3~5 d。

1.1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 发热, 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 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 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 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 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1.2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 (尤其是<3岁者) 病情进展迅速, 在发病1~5 d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 (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 、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 可致死亡, 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2护理对策

2.1 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 患儿应及时就医, 避免与外界接触, 一般需要隔离2周。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 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每天空气消毒, 患儿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流通, 温度适宜。减少人员进出患儿房间, 防止空气污浊, 避免继发感染。

2.2 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 患儿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需要适当补充水分和营养。患儿宜卧床休息1周, 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 胃口较差, 不愿进食。宜给患儿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 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如果水的摄入量确实无法保证, 应予静脉输液治疗。

2.3 口腔护理

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 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 饭前饭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漱口, 对不会漱口的患儿, 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 或涂鱼肝油, 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 辅以超声雾化吸入, 以减轻疼痛, 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2.4 皮疹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 衣着要舒适、柔软, 经常更换。剪短患儿的指甲, 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 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患儿, 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 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防止感染。

2.5 发热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 无需特殊处理, 可让患儿多喝水。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 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总的来说, 还是要提高患儿本身的抵抗力。如果没有任何的并发症出现, 一般情况下5~7 d都可以痊愈。

3预防

3.1 个人预防措施

3.1.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1.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并妥善处理污物。

3.1.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3.1.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居室要经常通风, 勤晒衣被。

3.1.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 宜居家治疗、休息, 以减少交叉感染。

3.2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3.2.1 疾病流行期间, 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 并专辟诊室 (台) 接诊疑似手足口患者, 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 (台) 就诊, 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3.2.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患者后, 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2.3 诊疗、护理患者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3.2.4 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3.2.5 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 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手足口病护理及预防 篇2

长江大学医学院护理11005班钟松学号:201002959

摘要:手足口病近几年大流行于国内,在儿童之间相互传染,导致很多幼儿园、小学等机构深受其害,研究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及常见的治疗方法,及家庭和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预防措施,避免手足口病因预防和治疗不当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播,让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手足口病;感染;疱疹;预防;治疗;综述

概述: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夏季最为常见,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属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约于病后1周自愈,但由于本病通常可引起发热、口痛、拒食和烦躁等症状,患儿存在痛苦,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近几年来其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有增高趋势,西医治疗本病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治疗发挥积极作用。现就对近几年儿童手足口病预防及治疗的研究做一综述。

正文:手足口病的病因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2-7天,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一般病例和重症病例。根据国内外资料,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比,由EV71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重症感染的比例较大,病死率可达10%-25%。

2.1一般病例:

病人突然起病,发热,多持续2-3天。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患儿常由于口腔溃疡疼痛而拒食。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疱内液体较少,愈后不留痕迹。部分患者发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都出现。有些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2.2重症病例:

少数病人,尤其是≤3岁患儿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主要临床表现为:

2.2.1神经系统:

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2.2.2呼吸系统:

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2.3循环系统:

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

升高或下降。临床诊断主要依据

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由于绝大部分重症病例为≤3岁儿童,因此,及早发现小儿重症患者至关重要。手足口病治疗要点

4.1预防方

金银花6g,大青叶6g,绵茵陈15g,生苡仁10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分两次服用,连续5~7天。本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以上为3~6岁剂量,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4.2治疗方

对付皮肤疱疹:苦参、野菊花、紫草、地肤子各30g,加水3000ml,煎至2000ml,凉至35℃~38℃,泡洗手足臀部10~15分钟。对付口咽部疱疹:西瓜霜吹敷口腔患处,或口腔炎喷剂喷患处,每日2次。对付口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4.3食疗方

红萝卜1条,白茅根15g,竹蔗1节,生苡仁15g,每日1剂,煎水代茶灯芯草5扎,蝉蜕3g,木棉花1朵,鸡骨草10g,瘦猪肉50g,煲汤饮用。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吃。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5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5.1每日晨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儿童去医院就诊;同时做好缺课儿童病因追查。晨检结果报告卫生室。

5.2发现患病儿童,立即去医院诊治,患病儿童不接触其他任何学生,痊愈两周后上课。

5.3立即对患病学生接触过的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

5.4每天早晚校舍通风或消毒半小时。

5.5上一堂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课,熟知防治知识和正确洗手方法。

5.6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不接触患病儿童。

5.7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均需要立即洗手。洗手时肥皂液或洗手液在手上保持6秒钟以上。

5.8发现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5.9在幼儿园门口和班级门口张贴手足口病宣传画和宣传单,黑板报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5.10每天用消毒液对幼儿园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11 每个儿童带给家长一张宣传单,带回家读给其家长听,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5.12 在流行季节避免儿童或外来人员的往来或交流活动。

总结:儿童手足口病病情严重多样,给儿童身心造成很大伤害,应对儿童手足口病我们应该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加大预防力度,让孩子们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让爸爸妈妈能放心,也让幼儿园、学校能正常开展教育活动,造福全社会。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部办公厅.《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S].卫办医政发〔2010〕197

号,2008.[2]蔡志琴.手足口病21例误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96-97.[3]李俭庆,贾金荣,黄秀丽.手足口病11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

(18):3098-3099.[4]罗素运,王琴.手足口病患儿肺部改变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J].现代医院,2009,9(8):49-50.

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7-502-03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7.023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是一种由柯萨奇A16和EV71型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好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本病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短时间内可在学校、幼儿园、社区等人口密集的地区引起大流行。我国在2008年出现了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导致部分婴幼儿致残甚至死亡。本科在该病例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全部痊愈出院,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2~7d,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一两天或发病的同时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8℃左右,并在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出现皮疹。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一般来说,手足口病患者的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因此引起的疼痛,常使患儿流涎或拒食。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2鉴别诊断

(1)水痘:呈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有痒感,而手足口病一般无痛痒感。

(2)单纯疱疹: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继发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水泡,没有其他部位的皮损。

(3)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皮疹以头、面、背为主。

(4)口蹄疫:多发生于畜牧区,猪、羊、牛等蹄类家畜患病后再传染给人,成人牧民较多见。

(5)风疹:发热,皮疹呈猩红热样斑疹。

3护理方法

3.1 密切观察病情

护理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有无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心脏损害和肾脏损害等并发症症状。如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医师,协助医师进行处理。

3.2 做好各项监测

首先应进行持续心肺监护,为更好地指导和调节静脉补液量,还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设定各项报警值。入院时进行常规监测血糖,对于严重高血糖和胰岛素静脉维持治疗的患儿1h监测血糖 1次。

3.3 消毒隔离

为了保护病人,同时也为了保护医护人员[1],切断传染源及防止传染病传播,因此,传染病消毒隔离是护理工作重点。有关资料表明,HFMD的病原体经历了较大的变迁,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针对病毒生物特性,采取以下消毒隔离措施。

对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衣服、被褥及可能接触到的地面、墙面、桌面等都进行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1500mg/L的消毒液浸泡玩具等,病人使用的被服采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送清洗。床头柜等每日用含氯1000mg/L~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做到一床一巾,抹布专用,定期消毒,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拖地2次,病区、治疗室、办公室、走廊用紫外线每日消毒2次,每次1h,地面用84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病室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min,用紫外线照射1h。每室内均设置加盖容器,装有足量的1500mg/L~2500mg/L有效氯消毒液,用做患儿排泄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指导家长并取得家长配合),消毒剂消毒2h以上,直至痊愈后1周。经消毒后的消化道分泌物、呕吐物可倒入病房厕所。病室门口配制“84”液(含氯1000mg/L)置于清洁带盖的塑料洗手盆内供病人及家属使用,病区每日专人更换洗手液2次[2]。

另外,由于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对陪护除采取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还要严格规定探视时间,尽量减少探视。

3.4 皮肤护理

患儿皮肤丘疹疱疹可因搔抓而导致感染。抓破疱疹,可导致疱浆流出,会引起病毒传播。因此,为了防止抓破皮疹,应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另外,为了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必须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3]。随时清理臀部有皮疹患儿的尿布、尿裤,经常更换内衣,避免皮疹感染。洗澡时尽量不要用刺激性强的沐浴露,水温不要太高,防止皮肤损伤。皮疹或疱疹用洁悠神长效抗菌制剂外喷3次/d;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

3.5 高热护理

根据病情定时测量体温。实施理降温为主,配合药物降温,对持续高热或超高热者给予冰毯降温,并配合应用冬眠疗法,每 2h测体温1次,并观察降温过程中患儿有无不适出现,及时通知医生。

3.6 口腔护理

小儿患本病易出现口腔溃疡,因此要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者温开水漱口,以防并发症。对2周岁以上的患儿鼓励进行含漱,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以免感染,并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促进溃疡愈合的溃疡贴膜,并经常观察溃疡,糜烂愈合情况。

3.7 饮食指导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可调配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食物宜温凉,食用过热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溃处引起疼痛,不利于病变愈合。禁止给患儿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手足口病好发于夏季,因此要鼓励患儿多饮温开水,以防止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另外,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式,良好的睡眠可增强机体抵抗力。

3.8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入院后来到陌生的环境,看到身着工作服的医护人员,必然产生一种恐惧不安的心理[4],且手足口病患儿出现并发症者,住院时间较长,较大患儿惧怕病情发展会有生命危险而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沉默寡言、食欲欠佳、不苟言笑等。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态度和蔼,取得患儿信任。另外,患儿生病父母恐惧不安的情绪,也会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护理中我们应该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对疾病知识的宣教,如告知其家长虽然本病传染性强,传播快,潜伏期短,且不是终身免疫性传染病,告知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取得家长配合,以免给家长造成不必要的紧张情绪,而影响患儿治疗效果。

4小结

总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危重患儿病例发生的关键。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进行针对性护理。同时还要保持空气通畅,环境清洁,温度适宜,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口腔、皮肤、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护理,以确保患儿的早日康复,减少手足口病致残或死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会玲,于会霞.手足口病患儿的消毒隔离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12).

[2]周月梅.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J].淮海医药,2010,(1).

[3]徐学梅.125例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体会[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

手足口病预防及治疗 篇4

我院门诊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 2007年以前呈散发状态, 2008年以后出现流行趋势, 且病例逐年增加, 尤其是2010年患儿出现发病急、症状重, 个别患儿合并脑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随后我市采用公共场所消毒、学前儿童隔离 (幼儿园放假) 后患儿数量逐渐减少。现于我院2010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中, 随机选择60例, 年龄均在6岁以下。患儿均有手足疱疹或斑丘疹, 90%有口腔溃疡, 20%左右有发热, 5%有咳嗽, 5%左右既往曾有手足口病病史。普通病例要求其注意休息, 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同时给予利巴韦林颗粒、紫雪口服液或黄栀花口服液口服用药。必要时采用静脉给药。

2 分析

手足口病是常见传染病,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尤其以3岁以下年龄的发病率高[1]。多由接触传播, 如被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日常接触可传播;接触被污染的水源, 也可经口传播。同时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 且感染痊愈后只对其既往感染的病毒具有免疫力, 对其它类型的手足口病病毒无免疫力, 故可重复感染。因此做好患儿的隔离, 切断传播途经, 对手足口病的预防至关重要。同时在治疗上因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 我院采用中西药联合抗病毒治疗, 疗效确切。

3 结果

每年7~10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 因此, 做好家庭及公共场所消毒, 做好患儿隔离。可以减少手足口病发生。同时对手足口病患儿采取早期诊断, 积极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极少数重症病例或皮疹不典型病例, 临床诊断有困难, 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4 讨论

手足口病可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但成人多通过隐性感染等获得免疫, 故以小儿多见。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 (cox A16) 及肠道病毒71 (EV71) 多见。主要表现发热, 手足、口腔粘膜、臀部皮肤及四肢关节可见疱疹或斑丘疹, 个别有致命性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预防原则[2]: (1) 加强监测, 尤其以幼儿园为主, 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2) 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 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 衣物在太阳光下暴晒。室内要通风换气, 做好环境及个人卫生。 (3) 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4) 医院加强预诊及分诊, 防止交叉感染, 且要做好疫情报告, 及时发现病人采取预防措施, 防止疫病蔓延扩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感染所致一种传染病, 如口服用药不能控制病情, 需静脉用药。我院临床上多采用利巴韦林加炎琥宁联合静脉点滴抗病毒治疗, 效果明显。利巴韦林是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 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但是其体外抗病毒活性可被鸟嘌呤核苷和黄嘌呤核苷逆转的结果提示, 利巴韦林可能作为这些细胞的代谢类似物而起作用。炎琥宁为一种新型冻干粉剂, 是穿心莲提取物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 能抑制早期毛细胞管通透性增高及炎性渗出和水肿, 减轻局部细胞坏死和炎细胞浸润, 减轻粘膜下充血水肿;减少粘液分泌;能特异性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 纠正和调节免疫紊乱, 抑制炎症反应和疾病发展;通过病毒的灭活, 减轻病毒及其毒素对局部细胞的破坏和抑制功能。

摘要: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传染病, 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常有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故要积极治疗, 同时要做好预防隔离。

关键词:手足口病,预防,治疗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2010.

手足口病预防 篇5

水平能力测试的通知

襄人考[2014]16号

各县(市)区人事考试院中心,市直各中小学学校:根据省职改办《关于规范全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的通知》(鄂职改办[2013]24号)和省人事考试院《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专业水平能力测试的通知》(鄂人考函[2014]3号)和市职改办《关于2014襄阳市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的通知》(襄职改办[2014]2号)文件精神,现就襄阳市2014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通知如下:

一、测试组织工作

在省、市职改办统一领导下,全市中小学教师高级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由省人事考试院负责,全市中小学教师中级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由襄阳市人事考试院具体组织实施。

二、测试范围对象

拟申报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2012年及以后未取得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书者,均应参加本次水平能力测试。其中乡镇所属中小学校教师的水平能力测试,由本校自行组织,方式不限,合格即可进行推荐,推荐结果当年有效。

三、测试内容和形式

(一)测试内容。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内容主要考察教育理念、教学理论水平和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能力。

(二)测试形式。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形式为笔试。

高级水平能力设高中(含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幼教四个层级,不分具体专业,考试科目为一科。

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设:

1、高中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2、初中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3、小学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4、幼儿园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不分具体专业,考试科目为一科。

四、报名办法和时间安排。

1、报名办法: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均实行网上报名。高级水平能力测试在湖北人事考试网()上报名,申报人员统一在“湖北人事考试网”的网上报名栏目上填报相关信息,上传本人照片,下载打印网上报名系统内《水平能力测试报名表》,持身份证、职称证、教师资格证及打印的报名表格(单位盖章)和近期一寸彩照一张,到各县市区人事考试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及缴费确认,市直学校申报人员直接到市人事考试院服务大厅进行资格审查及缴费确认。现场资格审核通过并缴费确认的申报人员请于考前

一周在“湖北人事考试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持准考证及身份证参加考试。具体事项将及时在湖北人事考试网上公布。

中级水平能力测试在襄阳人事考试网()上报名。中级水平能力测试的报考人员须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陆襄阳人事考试网(网址:http://),点击 “网上报名”,选择“襄阳市2014年中小学教师中级水平能力测试报名”填写报考信息,上传1寸近期正面免冠电子彩照(jpg格式,照片大小在20K左右,五官轮廓清晰,占满图片框),下载打印报名表。市直单位(东津新区单位报名点选择市直)报考人员将网上打印的报名表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人事代理机构)盖章后,交近期一寸彩照一张,直接到市人事考试院办理审核和缴费确认手续。县市区报考人员在网上报名后,可将报名表、照片和报名费交由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办理缴费确认手续。

2、时间安排

网上报名时间为3月31日—4月18日(高级水平能力测试在湖北省人事考试网上报名,中级水平能力测试在襄阳市人事考试网上报名);

现场审核缴费时间:3月31日—4月19日。

网上打印准考证:高级水平能力测试考前一周在省人事考试网上打印,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考前一周在襄阳市人事考试网打印。

笔试时间:5月10日

五、组织实施

(一)管理模式。全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在省、市职改办领导下,按照省人事考试院统一组织要求,市人事考试院和县市区人事考试机构会同当地职改部门组织实施。

(二)命题组织。省人事考试院制定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的测试大纲,实行全省统一命题。

(三)考务安排

全市高级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考点统一设在襄阳市区,市直、襄城、樊城、高新区、东津新区参加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考点设在襄阳市区;各县(市)和襄州区参加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考点设在各县(市)和襄州区。不具备条件或者参加测试人数较少的地区,经市人事考试院协调,采取相对集中的办法安排有关考务。

六、测试成绩使用

高级水平能力测试通过比例和测试合格人员名单,由省人事考试院报省职改办确定。通过人员下发由省职改办统一制发、验证的合格证书。中级水平能力测试成绩合格率由市

职改办划定,通过人员由市职改办统一制发、验证合格证书。合格证书三年内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有效(含当年)。

七、收费标准

根据湖北省物价局、湖北省财政厅鄂价费[2001]302号和省财政厅、省人事厅鄂财综发[2003]12号文件规定,高级职务水平能力测试费用标准为每人100元。中级职务水平能力测试费用标准为每人50元。

八、有关要求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牵涉到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各县(市)区人事考试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专班,督促落实,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襄阳市人事考试院

手足口病护理及预防 篇6

【关键词】手足口病;神经系统损害;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51-02

由柯萨奇病毒A16、肠道病毒71等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称之为手足口病,多见于婴幼儿以及学龄前儿童[1]。当该疾病发展到II期时,很容易并发神经系统损害,而且发病迅速,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而治疗后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系统科学化的护理能够为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抵抗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让患者能够尽早康复早日摆脱病痛的纠缠。

1. 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的观察及护理

1.1 紧密观察患者病情发展。

手足口病的患儿早期临床表现为发热、四肢颤抖、精神差、呕吐无力等症状。临床医护人员需要紧密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包括:监测患者呼吸、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患者意识状态是否保持清醒、监测患者血糖、血常规等生化指标、监测记录患者的输液量、饮食、尿量等出入水量[2]、以及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即是否退热、是否呕吐、是否昏迷等[3]。

1.2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的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比如了解患者目前家庭情况、安抚患者及其家属因为病痛导致的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给予患者及家属照顾与关怀,帮助他们建立抵抗疾病、恢复健康的心情、和患者一起抵抗疾病,树立信心、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4]。

1.3 发热护理

医护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患者体温情况,如果患者体温出现发热时,根据实际体温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治疗。有研究认为如果体温小于39摄氏度为了避免掩盖患者病情观察,此时要谨慎进行降温处理,尽可能不降温处理。如果患者体温大于39摄氏度时,则需要立刻进行降温处理[5]。通常降温处理方法有物理降温和服用药物。物理降温是指用温水或者酒精檫拭身体,并且头敷冰袋。药物治疗是指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物。

1.4 神经系统护理

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发展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神经系统受到损害临床表现通常为:精神萎靡、嗜睡、头痛难忍、呕吐等等症状。当患者一旦出现神经系统损害时,立即配合医生进行腰穿、脑电图、脑脊液等检查,并且静脉滴注甘露醇防止颅内高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糖皮质激素、苯巴比妥钠等药物治疗患者脑水肿、惊厥等症状[6]。

1.5 皮肤护理

患者所处环境需要保持清洁干燥舒适,患者衣物要经常更换清洗,穿棉质柔软宽松的衣服。经常为患者修理指甲,避免抓伤皮肤。用清水擦洗患者皮肤,禁用刺激性的洗浴液等物品,擦洗时动作要轻柔,不要搓破皮疹。同时注意保暖不要受凉。每日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如果口腔溃疡疼痛难忍,可少量涂抹2%的利多卡因。患者大小便之后要及时清洗并保持干燥[7]。

1.6 饮食护理

患者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等富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食物多以流质或者办流质为主,且温度不宜过高[8]。

1.7 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的护理

当患者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等并发症时,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适当垫高患者头部从而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通畅, 当患者呼吸不畅通时,给予机械通气, 并低流量吸氧。同时观察并及时给患者进行雾化稀释痰液并吸痰, 这样可以提升肺泡内氧分压, 增加功能残气量, 从而改善患者缺氧的情况。给予改善心功能的药物治疗,比如甲氰吡酮。它能增强心肌收缩,扩张动脉血管,从而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切忌随意更改药物或者剂量。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9]。

1.8 隔离消毒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传染[8]。因此隔离消毒是非常重要的。将患者安置于传染病房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患者行动以及家属探视等均要受到严格约束,不能随意外出。病房早晚使用循环消毒机空气消毒2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10]。地面每天使用消毒液擦洗2-3次,患者接触使用的餐具、水杯、洗漱用品等都需要进行严格消毒。病房需要定期开窗通气。

参考文献:

[1]蔡栩栩, 刘春峰, 邢艳玲,等. 重症手足口病(附三例报告)[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6, 13(6):556-558.

[2]隋美丽, 马晓梅, 段广才,等.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指标的判别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35(4):504-508.

[3]董艳, 周文亮, 孙爱丽. 68例重症手足口病伴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护理与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11):227-228.

[4]赖春娟, 李季妮. 综合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有效性评价[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5):115-117.

[5]王晓红. 42例手足口病合并脑损害患儿的观察及护理[J]. 全科护理, 2012, 10(7):603-604.

[6]贾文君. 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的观察及护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4):132-133.

[7]周慧琴, 江冬.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09(20):74-75.

[8]张芹. 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观察与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 2014(6).

[9]周娟, 李纳.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 T、心肌酶和心电图变化与心肌受损的关系[J]. 山东医药, 2014(45):86-88.

手足口病护理及预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202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其中2013年4月~2014年3月104例设为对照组,2014年4月-2015年3月98例设为家庭管理组,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纳入标准:年龄1个月~7岁,无免疫缺陷及其他重大脏器疾病;排除标准:已发生手足口病儿童。患儿入院均为体温38~40℃,发热3~4天,表现为消化不良、纳差、烦躁、咽痛等症状。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进行抗病毒、对症治疗,甘露醇q4 h,速度在20~30 min内滴完,必要时遵医嘱加用甘油果糖,甲基泼尼松龙1~2 mg(/kg·d),待病情稳定后及时减量至停用。

1.2.2 护理

对照组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吸氧、保持皮肤清洁等常规护理措施。家庭管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管理模式护理干预。家庭管理模式根据自我护理理论框架制定具体的干预内容,采用口头讲解、专职护士示范、电话咨询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进行健康宣教。(1)家庭评估:患儿入院当天,向其家长发放《手足口病患儿评估表》,当场收回,根据评估表反馈的信息,了解患儿生活习惯、家长不当照顾方式等问题。(2)居家护理技巧包括:(1)卫生习惯养成,与患儿家属直接交流,告知患儿及家属存在的问题,讲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对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内容包括:(1)环境卫生,保持居室清洁卫生,做到勤擦洗地板和台桌,保持房间通风透气,禁止在房间里抽烟,1 d开窗3次,每次不少于30 min;食品卫生,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多饮温开水;(2)个人卫生,不穿开裆裤席地而坐,不要随意用手揉擦眼睛,挖鼻孔和吮吸手指,在公共场所活动后、饭前便后、外出后用洗手液洗手;(3)手足口病照顾技能,护士采用讲解、示范相结合方式,对照护内容进行直观教育,即物品消毒,餐具的热消毒法(包括微波炉、消毒柜等消毒法)、煮沸法,患儿的内衣裤、尿布热水浸泡均是能杀死病毒的办法,患儿的玩具可在阳光下曝晒,耐高温者予煮沸消毒,患儿看护人给患儿处理大小便后或者接触患儿疱疹分泌物后要彻底洗手,告知家属75%乙醇、50g/L来苏儿对病毒没有作用。(4)居家隔离,患儿待在家中卧床休息,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直到患儿体温正常、皮疹消退、水疱结痂,一般需隔离10 d至2周;(5)病症护理,口腔保健,每次餐前给予2%利多卡因涂患处,以减轻进食的疼痛,餐后应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6)皮肤护理,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戴棉质手套,防止抓破皮疹,对于已破裂的皮疹或疱疹破溃处用2%的碘伏消毒,洗澡时不可用沐浴液或香皂等刺激性的用品,用温水即可;(7)发热护理,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方法物理降温,体温持续高于39℃时,必须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

1.3 观察评价指标

观察患儿住院天数复发率、家庭交叉感或隐性感染情况。复发为同一患者首次患病治愈后3个月内再次发病。交叉感染或隐性感染测定,采集的患儿及患儿家长10 g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对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出院后电话随访,根据家长留下的联系方式,采用电话访问方式,每半个月电话问候一次,对偏远地区患儿每一个月上门了解患儿及家庭情况。

1.4 统计分析方法

全部数据录入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见表1。

2.2 两组住院天数、好转天数、复发情况比较,见表2。

家庭管理组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3.34±1.75 VS 5.33±1.21)、皮疹消退天数(2.32±1.03 VS 3.67±1.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管理组98例患儿复发2例,复发率为2.0%,43例非独身子女家庭中无1例交叉感染,无1例家长隐性感染;对照组患儿复发10例,复发率为9.6%,46例非独身子女家庭中5例(10.8%)交叉感染,6例家长隐性感染;家庭管理组患儿手足口病复发率、家长隐性感染率、家庭交叉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全球性传染性疾病,其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4]。目前治疗方法以对症处理、居家隔离治疗为主。家庭式护理通过对自我评估和居家护理技巧的训练提高患儿机体的应对能力和功能,能有效挖掘个体及家属所承担的健康责任,从而改变患者长期固有的不良生活行为,提高患儿及家属的保健意识,有助于控制传染病传播[5]。

家庭护理力是家人为了维护和促进家庭成员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进行的复杂活动[6]。家庭式护理就是利用其家庭成员个人能力帮助手足口病患儿及其家庭应对疾病及其相关压力的一项主要干预措施。手足口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此年龄段的孩子心理活动迅速发展,尤其是自我意识的发展,此阶段儿童多表现好奇、好动、部分幼儿可能存在不洁生活习惯[7]。家庭式护理干预能指导患儿家属对患儿行为、习惯及性格特征进行全面评估,让家属了解患儿的感受及心理反应,并能参与疾病知识和居家护理技能的学习,从而正常为患儿提供帮助,并对患儿治疗依从行为给予督促[8]。采取护士、家属、患儿相互配合的方式,使患儿与家长建立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达到保护健康、提高自我应对能力的目的。家长在自我护理中通过对居家护理技巧的习得,如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常面临隔离消毒、饮食管理、皮疹护理等多项内容,做好隔离消毒,切断传染途径尤为重要。用药消毒、口腔保健的宣教及指导,可有效减少善患儿疾病复发、隐形感染及家庭交叉感染。

本结果显示家式庭护理能有效降低手足口病患儿复发率、隐性感染率、家庭交叉感染率。家庭护理模式使家长掌握了疾病相关知识及一般简单护理操作,为自我防御、自我控制、自我康复作好了必要基础。本研究显示家庭管理组父母掌握了更多有关疾病的知识,更了解患儿的行为心理,知道如何更好地护理患儿,在照顾患儿方面有较正确应对技巧,同时更加重视预防,能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复发,增强保护意识,避免了家庭其他成员的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家庭护理模式能有效增强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家庭管理能力、改变家庭的应对方式、减少家庭成员感染率。护理人员不仅是治疗及护理的提供者,同时应是家庭护理知识的传播者。

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管理护理模式在预防手足口病患儿家庭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入住本院的手足口病患儿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家庭管理组,对照组(n=104)给予常规护理,家庭管理组(n=98)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家庭管理模式,包括家庭评估及居家护理技巧两方面内容。观察两组手足口病患儿住院天数、好转所需天数、出院后复发率、家庭交叉感染及家长隐性感染情况。结果 家庭管理组患儿住院天数、好转所需天数、手足口病复发率及家长隐性感染率、家庭交叉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家庭管理护理模式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患儿疾病复发、减少隐性感染及家庭交叉感染。

关键词:家庭管理,手足口病,复发率,隐性感染,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苏雨霞,陈立华,李清华,等.重症手足口病早期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4):72-74.

[2]乔欢娥.家庭护理综合健康宣教模式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15):1855-1856.

[3]刘敏,陈玉平,何井华,等.家庭访视提高手足口病患儿家庭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1,18(6):66-68.

[4]陈笑,黄小妹.家庭访视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手足口病患儿看护人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4):102-104.

[5]梁剑玲,司徒美华.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治疗效果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04):207-208.

[6]安美华.轻症手足口病患儿69例的家庭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0):290-291.

[7]董玉珍.自我护理模式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庭感染状况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7):1367-1368.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共288例, 重症病例1例, 死亡1例。对死亡病例的实验室检测为EV71核酸阳性[1]。患者病多为5岁以下的托幼儿童或散居儿童, 门诊治疗214例, 住院治疗74例。

1.2 方法

对74例手足口病患者的发病季节、年龄、体温、皮疹等具体进行了分析。

2结果

2.1 该病可在全年的任何季节发生, 但主要出现在春季到夏季之间, 主要发生在4~6月份。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手、足及口腔黏膜等部位突发疱疹[2], 一些患者会出现并发症, 严重时会导致死亡。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 主要可分为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

该次病例中, 共有发热患者126例, 患者多在起疹前的1~2 d起热, 大部分患者会出现高热, 通常持续2~3 d后退热。另外, 皮疹患者122例, 患者的双手, 足部可见发散的或平或凸的红色斑丘疹及水疱疹, 且周围有红晕, 疱疹形状或圆或扁, 多为米粒大小, 内有浑浊的液体, 本次患者的皮疹无疼痛和瘙痒, 无破溃、结痂。

2.2 并发症 手足口病患者的并发症多为心肌炎、肺炎、脑炎。症状轻的患者回家隔离, 予以服用银黄颗粒。重症患者已在医院隔离, 均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 对病发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所有患儿均以治愈, 症状轻的患者7 d左右痊愈。

3讨论

3.1 流行病学特征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3], 学龄前儿童为多发群体, 而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更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 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各种病毒均会引起手足口病的发生, 但以肠道小RNA病毒属的Cox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EV为主, 同时以CoxA组的16、4、5、7、9、10型和B组的2、5型以及EV71为主要流行病毒。EV71毒株分3个基因型 (A、B和C型) 和11个基因亚型 (BrCr、B1-B5和C1-C5亚型) [4], EV71基因型别的变化和易感宿主的累积是引起手足口病灾某一地区突然性爆发的主要原因。

患儿发病时会出现发热症状, 通常在38℃左右, 患者在发热的过程中, 其口腔、手足、臀有皮疹出现。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2天出现, 1~2 d即发完。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 1 d之后会有部分的皮疹变为疱疹, 皮疹程发散式分布, 皮疹多出现在患儿的手指或足趾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 但也有出现在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以及会阴。疱疹多为卵圆形, 小的直径多为2~5 mm, 最大可达10 mm, 疱疹中含有浑浊的液体。皮疹通常不会破裂, 2~4 d后便会干燥结痂, 结痂呈黑褐色, 即是脱痂也不会留疤, 患者也不会感觉疼痛和瘙痒。在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会出现发散性的疱疹[5], 有的疱疹与皮疹同时出现, 或者在皮疹出现后的1~2 d发生。但口腔中的疱疹容易破损, 溃烂, 底部呈灰黄色, 周围有红晕, 患者在咀嚼时会感觉疼痛, 并拒食、流涎。

3.2 预防措施

事实上, 手足口病在目前并没有防疫疫苗, 即是发病也没有特殊的药物可以马上治愈, 因此, 采用科学的预防控制手段对疾病的防御有积极作用。

3.2.1 加强日常监测与报告

各地区应加强手足口病的检测, 针对疫情开展分析, 及时制定防御手段, 针对EV71病毒流行病原的型别进行检测, 分清病毒基因、致命性的主要关系, 掌握手足口病的预防手段。2008年5月2日, 我国卫生部已经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6], 而各大医疗机构也发现了手足口病的实际病例, 因此, 我们应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中的规定, 在24 h以内做好网络报道。当流行疾病爆发时, 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以及其他相关规定, 及时对这种发公共卫生事件向社会做出信息报告。

3.2.2 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完善卫生教育, 让患儿及患儿家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勤洗手, 保证生活环境的卫生, 并加强室内的通风, 勤晒衣被。儿童应少进入人流量过大、空气通风条件不好的地方, 同时应预防与其他患儿接触, 如果儿童出现上述的疾病症状, 应及时入院就诊。如在集体单位, 例如幼儿园等场所, 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按时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进行清洗消毒, 每天还需进行检查, 一旦发现患儿有以上症状, 应及时送诊、居家隔离治疗和休息;老师和家长要对患儿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 当医疗单位发现患儿人数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当地医疗机构应上报卫生管理部门, 及时做好预防措施[7]。医疗机构在流行期间最好进行预检分诊, 并由专家接受诊断和治疗,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及时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避免院内感染。

3.2.3 控制措施

对于手足病要早发现、早治疗, 疾控中心接到手足口流行病的爆发情况后, 应及时派人进行社会调查, 同时采集标本, 并进行实验室检测, 以便对病原进行分型确定。针对手足口患者, 通常需要治疗7~10 d, 并对与这些患儿亲密接触的儿童进行检测, 检查其提问、皮疹发病等情况, 对已经感染的患儿, 及时治疗。

做好病家和疫点消毒工作, 特别要对室内的常用器、接送车辆进行消毒, 清理咽喉、鼻腔的分泌物。健康教育和身体锻炼十分重要, 同时, 在患病期间要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及时控制疫情的发展, 减少该病的发病率。

摘要: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本院的手足口患儿做回顾性分析, 探讨其预防措施。结果 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传染疾病, 多发在春季, 发病症状典型, 且多发在5岁以下的儿童, 只要合理合理治疗, 该病不留后遗症, 但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患儿死亡。结论 早发现、早治疗, 及时控制病情发展。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感染,流行病学,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蔡皓东.手足口病预防之计在于春.健康报, 2009, 2:23.

[2]周立民.权威专家释疑EV71感染.健康报, 2008, 4:2.

[3]王燕.手足口病病原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 2009, 89 (24) :1724-1725.

[4]孙军玲, 张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 (9) :973-975.

[5]王小燕, 邓慧玲, 符佳.手足口病2103例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分析.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 (1) :56-58.

[6]刘燕飞, 茹振平.小儿手足口病78例临床诊治探讨.临床误诊误治, 2009, 22 (3) .

手足口病护理及预防 篇9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区集体儿童体检工作中, 确诊为手足口病的143例中, 年龄1~5岁以下儿童, 其中:男83例, 1~2岁12例、2~3岁27例、3~4岁20例、4~5岁24例, 女60例, 1~2岁14例、2~3岁17例、3~4岁19例、4~5岁10例, 临床表现:流涕、咳嗽、恶心、呕吐, 除手、足、口腔等部位有斑丘疹、疱疹外, 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血常规中白细胞增高。

1.1 临床观察: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急性起病, 发热或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的皮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

1.2 临床诊断143病例中:

患儿均出现急性起病, 发热, 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 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 疼痛明显。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2 临床对症处理

2.1 营养饮食:

该病发生于夏季, 容易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需适当补充水分及营养, 给予孩子的食物应易消化、柔软、无刺激。患儿应卧床休息1周, 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 不愿进食, 配以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禁止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2.2 口腔保健:

小儿患该病易出现因口腔黏膜疱疹、溃疡引起到疼痛而拒食、流涏、哭闹不眠等, 加上发热导致唾液分泌减少, 口腔易感染。注意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以免感染。并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金霉素、鱼肝油, 亦可服用维生素B2、维生素C, 辅以超声雾化吸入, 以减轻疼痛, 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2.3 皮疹处理:

手足口病患儿皮肤可出现多发甚至泛发的炎性丘疹、疱疹, 加上出汗刺激, 皮疹可因患儿搔抓而继发感染, 疱浆到渗出亦会引起病毒传播。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 衣着应舒适、柔软, 经常更换。剪短患儿指甲, 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 以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 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2.4 发热处理:

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 无需特殊处理, 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 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退热剂。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每4 h测量体温1次, 必要时擦浴等物理降温, 以防高热惊厥。鼓励患儿多饮水, 出汗多者应及时更换衣裤, 保持皮肤干燥, 避免受凉。

2.5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家庭应准备体温表, 家长应学会测体温看体温表、数脉搏和呼吸。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 无需特殊处理, 可让患儿多饮水;对于体温在37.5~38.5℃的患儿, 给予散热、多喝温水。

3 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3.1 个人预防措施:

勤洗手, 勤换衣, 保持家庭卫生环境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婴幼儿到人群多, 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轻症患儿不必住院, 宜居家治疗、休息, 以减少交叉感染。

3.2 集体儿童预防措施:

每日进行晨检, 发现可疑患儿时, 要对患儿及时送诊救治。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本病流行季节,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患儿增多时, 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做好卫生保健, 加强锻炼, 提高机体抵抗力, 流行期间给予板蓝根冲剂预防。加强幼儿园保健人员和家长的预防意识, 依托媒体宣传大力开展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卫生知识, 降低发病率, 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4 消毒方法

4.1环境消毒:患儿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 (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 、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 接受阳光照射, 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4.2地面:用含500~1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 喷洒用量200 m L/m2。

4.3 食具、饮具则用含25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 min, 或用高温 (蒸气或煮沸) 消毒10 min。

4.4 患者的衣物、毛巾、被单等可用煮沸消毒20 min或用含5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作用30 min。

4.5 垃圾:用含2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作用60 min, 并即时清理。

4.6 生活污水:用漂白粉或优氯净按5 0 m g/L加氯量投加, 作用120 min后排出。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观察及预防措施。方法 实施消毒隔离、严密观察病情, 健康教育宣传、预防。结果 手足口病 (HFMD)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流行期间, 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做好预防消毒工作, 可降低发病率。结论 加强监测, 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368例, 男125例, 女243例, 年龄6个月~12岁, 其中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的重症患儿12例。重症患儿病毒学检测均为肠道病毒71型。经积极的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均治愈出院, 无后遗症发生。

2 临床观察及护理

2.1 病情观察

(1) 手足口病多发于婴幼儿, 部分患儿无法自己表达疾病的真实性, 而手足口病并发暴发性心肌炎, 通常无任何先兆和体征, 来势凶猛[3]。因此, 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耐心、细致的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 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2) 重症患儿应置于重症病房, 专人护理, 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和药品,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 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同时注意观察神经系统症状, 如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呕吐、抽搐等, 并做好护理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工作。

2.2 用药护理

小儿用药易出现副作用, 需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配制药液时要细心, 做好查对, 保证准确、及时的用药, 输液速度严格按要求调节, 必要时给予泵控输液。

2.3 发热的护理

加强体温监测, 低热无需特殊处理, 给予多饮温开水。如体温高于38.5℃, 可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加强巡视, 观察降温效果, 如患儿出汗多, 要及时擦干汗液, 并补充营养和水份。

2.4 疱疹的护理

儿童皮肤的丘疹、疱疹往往呈离心分布 (手、足、肛周) , 皮疹在手部较多, 部分可有水疱, 患儿衣着宽松、柔软, 床铺平整、于燥。修剪串儿指甲, 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 以防抓伤皮疹引起感染。应剪短指甲, 防止用手抓破疱疹, 尽量穿长袖衣裤, 将手脚包住;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 更换柔软、舒适、宽大的棉质衣服,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物理降温时动作轻柔, 防止擦破疱疹;臀部有疱疹时, 应随时清理息儿大小便, 用棉质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溃者局部涂阿昔洛韦软膏或炉甘石洗剂。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皮肤受损的危险因素及皮肤护理方法。

2.5 口腔护理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 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漱口。口腔疱疹严重致疼痛拒绝进食的患儿, 用0.2%冰硼散涂抹患处, 予以静脉补充营养。患儿所用的奶瓶、奶嘴及餐具用后煮沸消毒, 防止继发感染。

2.5 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按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进行隔离。病房注意开窗通风, 温度适宜, 紫外线循环机定时消毒, 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和湿拖地板两次。加强床边隔离, 限制陪护, 减少人员出入, 勿互串病房。护理不同的患儿前, 要消毒双手。对患儿的各种用具, 如餐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 呕吐物及粪便用含氯消毒液处理。

2.6 心理指导

多数患儿是从下一级医院转院上来, 由于在当地医院有死亡病例的发生, 因而家长恐惧、心理压力极大, 对手足口病缺乏了解, 急切想了解本病的更多知识。我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讲明该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传播方式、治疗方案和预后。增强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

2.7 出院指导

宣传防病知识,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空气新鲜, 玩具、餐具要经常消毒, 勤晒被褥。注意营养, 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 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3 小结

手足口病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 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和健康宣教是控制疫情的关键。积极的治疗和细心的观察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防止后遗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智宏.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 (9) :648-651.

[2]赵香枝, 伍平, 冼建妹等.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 2009, 8 (7) :2049-2050.

“5+2” 预防手足口病 篇11

为应对手足口病的流行,国家卫生部和各省市卫生部门都发布了针对手足口病的防治指南和中药方剂,供民众参考。

牢记5条口诀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牢记“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勤通风、晒太阳”5条口诀,并在生活中坚决执行,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如果家有手足口病患儿,要开窗通风,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一般症状轻的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就行,以减少交叉感染。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丢入厕所,同时要消毒便盆。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消毒。盛放排泄物的容器,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患儿衣、被单可煮沸20分钟或用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

2个中药方

早在3月30日,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就公布了两个中医药预防手足口病参考方,应用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值得向全国推广。具体处方如下:处方一:白菊花、生甘草各6克,芦根15克,白茅根10克。处方二:金银花、生甘草各6克,麦冬、生苡仁各10克。煎煮方法:加清水浸泡30分钟,煎煮20分钟,取药汁200毫升。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篇12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信息

笔者参与护理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 年龄6个月至6岁, 平均2.11岁;男29例, 女31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08年版) 重症诊断标准[2]。本组患儿主要采取的治疗措施有, 呼吸机辅助治疗、抗病毒和抗感染治疗、免疫用药以及营养支持。

1.2 临床症状

所有患儿均有持续发热症状, 在手、足、口以及臀部等附近部位均有疱疹, 且有明显疼痛感, 其中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患儿15例, 主要表现为头痛、嗜睡、情绪不佳、惊厥等;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患儿31例,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痰、口唇发紫等;出现循环系统症状患儿17例,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体热但四肢发凉、心律不齐、血压失常等。大部分患儿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为多种症状叠加。

2 护理

2.1 常规护理

2.1.1 尽早隔离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传染病, 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3]。为了最大限度的控制该疾病的传染, 同时为患儿提供一个无菌的治疗环境, 因此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 并在隔离区域尽早进行救治工作。

2.1.2 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就诊时, 通常伴随着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作, 因此需要进行急救处理。首先要对患儿进行密切的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 如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测, 不但能够进一步考察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对心脏功能是否存在损害外, 还能为后期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信息。严密监控患儿血压变化, 血压异常也是重症手足口病的一个重要症状。根据患儿血压给予硝普纳 (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8959) , 每分钟按体重1.4μg/kg, 单次剂量为50mg。此外, 患儿发病时常伴有呼吸困难, 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以患儿辅助呼吸并根据患儿病情及时调节氧气流量, 一旦患儿出现呼吸功能进一步下降, 血压持续失常、心律失常等情况, 要立即向医生报告, 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对于出现烦躁、情绪不佳、嗜睡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 对于症状进一步加剧的患儿, 要报告医生及时进行腰椎穿刺以及脑电图检查, 同时尽快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输注甘露醇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H32026395) , 按体重1g/kg~2g/kg在30min内完成, 预防颅内高压或是水肿的出现。对于出现循环系统障碍的患儿, 如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 要除了要进行心电监测外;还要及时对患儿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测, 以及抽血查心肌酶血气分析观察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4]。对于出现循环障碍的患儿, 肌肉注射舒血宁 (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 Z14021945) , 每次20mL, 每天1次。

2.2 饮食护理

由于患儿手足口病累及口腔, 因此患儿的日常饮食采用流质食物, 以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为主, 不能太烫, 必要时给以鼻饲, 注意保持鼻饲管的干净无菌, 同时每日用温开水清洁患儿口腔, 观察患儿口腔内有无继续出现溃疡、糜烂等。

2.3镇痛护理

患儿由于手足口等多处出现疱疹容易引发疼痛, 可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H19990027) 以0.9%氯化钠溶液稀释, 每次2mL。同时做好患处的保护, 防止患儿抓挠患处, 以免增加疼痛甚至是引发感染。

2.4 安抚护理

患儿由于患处疼痛以及全身性多种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受累, 同时处于陌生环境缺少家人陪伴, 患儿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患儿安抚工作, 用亲切和蔼的态度, 通过肢体语言多与患儿交流, 防止出现行为退化。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疾病通常较为严重, 且处于隔离治疗, 家属常常寝食难安, 心理压力较大, 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 同时报告患儿的治疗情况, 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做好出院指导, 向患儿家属普及手足口病的知识, 特别是预防与预后的相关家庭措施, 出院后一段时间, 患儿应当在家休养一段时间, 避免去人多嘈杂的地方, 注意清洁卫生, 注意开窗通气, 尽量消除疾病对于患儿家庭产生的负面影响。

3 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与护理工作后, 所有患儿均痊愈, 未对患儿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

4 小结

重症手足口病常发生于出生后3个月至5岁的儿童, 病情发展迅速, 且临床症状严重, 除手、足、口以及臀部等多处出现疱疹外, 患儿还会出现多种全身性症状, 如心肌炎、脑膜炎、脑水肿等, 患儿同时还会表现出嗜睡、惊厥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同时呼吸系统和微循环也会受累, 给患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同时给患儿家属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根据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病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疱疹性咽峡炎阶段、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心肺衰竭阶段和生命体征稳定期[5]。其中第二、三阶段对于患儿的生命威胁最大, 且各个阶段之间无明显间隔, 因此在临床诊治过程, 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监测患儿病情, 及时采取多种救治措施, 做好患儿以及周围环境的无菌隔离, 做好各种记录工作便于医生对患儿病情变化做出判断, 同时严格遵守医嘱, 以期提高重症手足口患儿的治愈率, 尽可能减低该疾病对患儿健康以及患儿家庭的不良影响。

摘要:[目的]考察重症手足口病病人的最佳护理策略, 并为今后的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 护理措施主要有隔离、口腔卫生与饮食护理、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镇痛、安抚患儿和家长以及做好出院指导等。[结果]经过上述治疗与护理工作后, 所有患儿均痊愈, 未对患儿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结论]在临床诊治过程, 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监测患儿病情, 及时采取多种救治措施, 同时严格遵守医嘱, 以期提高重症手足口患儿的治愈率, 尽可能减低该疾病对患儿健康以及患儿家庭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生命体征,护理

参考文献

[1]张青, 谢婉花, 林艳.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09, 16 (6B) :44-45.

[2]楼晓芳, 蒋敏, 马美芳, 等.3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 44 (3) :244-245.

[3]赵素清, 黄杏芳, 林笑玲.3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1) :195-196.

[4]赵雪频, 陆卫民, 方仙芬.4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10, 17 (3B) :47-48.

上一篇:定价的学问论文下一篇:机电专业学习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