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图形语言

2024-09-18

中国传统图形语言(精选10篇)

中国传统图形语言 篇1

摘要:图形是人类除了语言信息传达外的另一种特殊的语言方式。从原始的象形岩画开始,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 各国都形成了特有的图形文化历史。中国传统图形纹样汇集了中华名族千年的智慧, 其中特定的文化内涵与寓意, 更是成为了现代图形设计的创作源泉。

关键词:传统图形,图形创意,图形设计

一、传统图形的造型特色

中国传统图形包罗万象, 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地域民俗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图形特色。下面我们简要谈谈在平面设计中用得比较多的汉字。早期汉字书法字体形态飘逸有力, 经过千年演变形成简体字, 在浓缩了时代精华的前提下更加精炼, 极具当代设计感。用于图形上的中国字体更具多变性, 宋体字的起承转合和草书的隽逸潇洒, 承载了很多现代思想的创意理念;而设计中的书法字体常常运用黑与白之间的丰富变化和运笔的走势使中国字体图形有了更多水墨韵味和文化特色。

再说说传统的剪纸图形特色, 在造型上不同于其他的绘画图形, 它没有立体空间中的变化, 但剪纸图形的平面夸张变形, 具有很强的形式与韵律感。剪纸图形常采用对称, 均齐, 平衡, 组合, 连续等表现方式;常常出现“层层叠叠”及一些交错情景的形式, 富有装饰感和节奏感。而且剪纸简单, 统一的色调, 简中求繁的方式, 成就了剪纸协调, 明快的感觉。

中国传统图形博大精深, 汉字字体中涵盖着深厚的美学精神, 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质, 各个朝代的审美与民族的人文精神, 已成为字体图形的美学外衣。而民间剪纸艺术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中古老而长青。它们的普及性, 实用性和审美性具有着普片大众心理需要的民族象征意义。

二、图形设计的现代表现手法

现代图形设计与传统图形的古典与平面化不同的是, 现代图形的表现手法更多样化, 表现形式更多变。科技的创新, 使原本简洁, 古典的传统图形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图形创新的几种手法即可看出, 比如常用到置换同构, 整合变形等一些表现手法就被巧妙的运用到了对传统图形的设计中, 使传统图形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图形设计的置换同构手法, 是图形元素的一部分被另一种元素的一部分所替换, 以原图形为依据, 在图形创意中更易于表现和挖掘, 体现全新的形象。如图形设计中, “永”字的中间竖划被一个优美站立的体操运动员的形体所替代, 黑白的色彩以及与字体抑扬顿挫的造型贴合, 让图形所表达的坚毅感与人体所代表的体操精神跃然于纸上, 暗喻永不言败的精神, 让人记忆深刻。图形设计中的整合同构手法在传统图形的设计中也经常的运用。如中国民间独特的剪纸与充满情趣的纸风车的结合, 似是转动的风车吹来怀旧的中国风。其中剪纸与风车共同的材质特性和所共同生发的历史感, 这一先决条件决定了它们之间适于整合的共性, 最后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画面感, 巧妙而有新意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现代图形设计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现代设计中我们多看到以剪纸为创作的蓝本, 融合中国版图, 将传统图案与现代图形进行结合的设计。这类作品以大陆版图为主框架, 辅以一层大方, 明快的剪纸图案, 剪出的发射状的红色花型, 覆盖后呈现一片红艳的景象, 发散的视觉效果, 使人联想到一派欣欣向荣的情景, 也传达着国家正一步步走向繁荣的引申含义。再如结合中国书法字体的设计, 满满书写了中国草书的西方字母“A”, 虽然有着西方的外形, 却难掩内在浓厚的中国风, 似乎预示着中西方文化的冲击, 可往深处联想, 便不难看出, 文化的交融, 不是蚕食, 而是显示了中国的古话,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所传达的哲学含义, 自然不言而喻。

三、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图形的结合

民族的传统图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我们要传承与发扬并将他融入现代图形的设计中, 使当代设计创作出来的图形充满着古韵感的同时并兼具着现代感。传统图形与现代设计表现手法的结合让人感受到, 风格与手法的新颖多变, 焕然一新的图形形式使人眼前一亮。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图形中掀起了的一股古典怀旧的风格, 特别得到了设计师们的青睐。对于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总是能在图形中找到它们融合的身影;这些融合也往往带着引申的含义和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启发。

现代图形设计, 已经进入一个新的设计局面, 时代的元素与古典文化的结合, 不断在这个时代的设计领域创出新意。这些传统的图案通过现代技法的整合、置换, 并结合新的设计理念, 使创作出的图形成为当代最优秀的创作源泉, 直击大众心理。

民族传统的图形语言是生活的语言, 艺术的语言, 情感的语言;它既能给现代图形提供最有生命力的艺术基因, 还能保持图形设计中所需要的文化基因。在图形已经非常时代化的今天融入拥有复古韵味的中国传统图形, 也使大众在现代图形中找到一抹宁静与淡雅。人们已不在对科技手法十足的现代图形设计情有独钟, 因为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但缺少一丝感动, 所以传统图案的出现恰到好处, 这种深入人心的设计方式, 也成为了新时代的新审美。

综上所述, 民族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其不仅在表现手法、图形创意以及视觉上有了推陈出新的效果, 使人眼前一亮, 也更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心灵慰藉。否则, 只单纯的拥有视觉效果而缺乏心灵沟通和文化底蕴的图形设计, 并不会完全被大众所接受和感知。我们与其说是传统图形融入现代图形, 还不如说是, 现代图形需要传统图形的融入;传统图形适应着时代和人们的需求, 转化着现代图形的生硬, 以它自身的古典魅力和文化底蕴直达人心。

参考文献

[1]吴晓兵著, 《图形创意基础》,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一次印刷, P17

[2]江明著, 《图形创意》,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11月第一次印刷, P82

[3]田自秉著,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8年9月第9次印刷, P18

中国传统图形语言 篇2

文山州幼儿园:左金凤

摘要:会话是人类交往的最基本的语言形式,语言发展的关键是幼儿期,“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是学前教育机构在语言领域中使幼儿得到发展的总目标。随着语言教育观的不断转变,将中国传统礼仪教育融入幼儿语言教学中,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与礼仪习惯,可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主旋律。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在重视发展幼儿口语的同时,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实施中国传统礼仪教育,巧妙的将中国元素和传统礼仪渗透到语言活动的全过程。

关键词:语言能力、中国传统、文明礼仪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通过语言来慢慢的认知世界,学会与人交流,接受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千年文明古国,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他不但是我们精神层面行为的准则,更是体现中国人特有的谦虚礼让的高贵品德,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搭上时代的列车不断继承和发扬好中国传统文明礼仪,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幼儿语言才学中渗透和融入传统礼仪,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幼儿的道德水准,塑造美好的心灵世界。

一、中国传统文明礼仪的特点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

(一)传统的文明礼仪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元素 中国古代把人要遵守的道德归纳为七个字:忠、孝、仁、义、礼、智、信。这七个字正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传统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传承数千年的奥秘,时至今日重新解读后同样是今天中华儿女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忠,爱国; 孝,孝敬父母,即父慈子孝,推广到整个家庭还有兄友弟恭;仁,大爱,博爱,爱天下人;义,对朋友忠诚;礼,讲究礼节礼貌;智,要有智慧有文化;信,做人要讲信用,讲信义。这些积极的元素和道理并不是要等幼儿长大以后才教授给他们,而是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的通过言传身教育传授给他们,使之成为一种做人的标准和行为的准则。

(二)中国传统文明礼仪的精髓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代表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礼仪的发展代表着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作用的结。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礼仪的发展在文明的进程中起着行为准则的作用,不在断的发展与演变过成中,逐渐形成了今天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的行为规范,他的精髓在于调强尊老爱幼先人后已,注重礼貌待人仪表得体,提倡勤俭节约与人为善。这对于从小养成良好个人品德,为今后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同共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辩证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文明礼仪 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传统文明礼仪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受古代各种学派和思想的影响,所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如:古代礼仪中对妇女要求“三从四德”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盲目和绝对服从的“三纲”即“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些封建礼教就必须和必然被当社会所淘汰,我们要汲取精华弃其糟粕,把优良的好的传统礼仪继承下来,因此这里所讲的传统文明礼仪是指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结合现在的社会现实和幼儿语言特点科学的加以弘扬。

二、传统文明礼仪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明礼仪在生产生活起着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作用,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养成并不是在特定的某一年龄某一时段才教授和养成的,而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通过教育引导逐渐开成的,因此,在幼儿认知的起步阶段、在语言教育中潜移默化的渗透文明礼仪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在的语言教育中,我们已经把日常的文明用语贯穿到了其中,最常用和使用率高的文明用语在幼儿园学习阶段也都被幼儿很好吸收和应用,如:你好!谢谢!不用谢!等等。这些文明用语虽已被幼儿所掌握,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强调深刻这么说,而忽略了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因此很多幼儿只知这是老师要求的,我就这么说大家就都喜欢了,这如同他从成人中学到的一句粗话一样,对幼儿本身而言并不知道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关系。

(一)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起辅助作用 传统文明礼仪注重对人行为举止的养成,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他的开成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而成长中语言对个性的发展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从小学习文明礼仪,学会文明礼貌用语,懂得敬重他人与人友善,使之成为一种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准则。

(二)对幼儿个性的塑造起引导作用

古人云,三岁看老。意思就是说从三岁幼儿的行为举止就可以判断出他将来的个性。幼儿时期是人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限,没有康健向上的引导幼儿个性发展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传统的文明礼仪在现实生活中要求人们仪尚适宜,以一定的行为规范来指导我们的言行,对幼儿个性的塑造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对幼儿成长中个人修养培养起熏陶作用 很多人认为,人的行为修养是在成年之后才形成的,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其实人的修养与人的习惯和个性养成有着直接的联系,修养不但体现在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而且体现在他对自我的认知上,传统的文明礼仪提倡做人要勤俭节约,不骄不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要求我们注重人自身修养的养成,而且要从娃娃开始抓起,所以,文明礼仪教育对幼儿成长中个人修养的培养起到熏陶作用。

(四)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提升起促进作用 人际交往的能力决定着孩子以后的生活和生存能力,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没有人际交往,失去群体的生活是不可能和不存在的,人际交往不单单是我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更是现代生活生存的基本技能。从小加强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使其融入社会的第一步,而交际最主要的工具就是语言,懂得使用合理恰当的表达方式加上必要有交际礼仪与人进行沟通,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传统礼仪的学习能从小培养孩子懂得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提升交际能力。

三、传统的文明礼仪渗透到日常的幼儿语言教学中教法与应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对幼儿文明礼仪的渗透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和载体,以促进幼儿身心康健发展为目的,以日常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一)、优化美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礼仪意识的养成 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同化、顺应)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获得发展的,脱离了环境,不利于幼儿全面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幼儿礼仪教育中,优化语言环境对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文明素养的养成,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和感染作用。因此,要取得幼儿礼仪教育的最佳效果,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创设礼仪教育的优良语言环境。让幼儿在一个美的语言环境中,模仿感受各种文明礼仪,懂得尊重别人、相互谦让、和睦相处的道理,受到文明礼仪教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1.1教学环境的设置

不同的语言环境会给幼儿在语言的使用上带来不同的影响,产生出不同的语言交往类型,将交往环境——交际场合进行了分析思考与区分,也就为交往环境中的语言类型的分析思考与区分提供了前提。教学环境是语言教学的最基本的环境,在教学环境中又以教师为主导因素。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跟据不同时段幼儿语言教学的特征,渗透文明礼仪教学。如: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教授“你好”和“您好”时,就应把尊敬长辈、尊重师长有机的给合机来,用如何对待自己的长辈,如何礼貌礼让进行情境教学,使幼儿在学“说”的过程中也学到“做”,从而把“学”与“用”有相联系,把“用”与“做”相结合,逐步实际教学效果。1.2.家庭环境的身教作用

儿童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说明了环境对孩子成长因素起着的重要作用。除了在幼儿园,家庭也是幼儿接受各种信息最多的地方,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是幼儿语言形成的参照,所以有什么样的家庭语言环境决定着幼儿的说话方式、说话习惯慢慢的就变成了行为习惯。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应该从自我做起,首先净化自己的言语,在语言启蒙中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环境。

1.3语言启蒙的关键—称呼

幼儿启蒙语言的教授多是从父母开始的,在教幼儿学会“叔叔”“阿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些称呼的同时,其实就是在教育和真培养他们懂得尊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夸谁家的孩子嘴真甜,很懂事,其实就是在启蒙过程中引导的作用,一个称呼不止是一个名词,他是给孩子懂得了家庭关系的亲疏,认识长辈与自己的关系,培养尊老爱幼的良好行为习惯。

2.社会环境的影响

生是社会化动物,没有离开社会环境而存在的个体,因此社会环境对人一生的成长也起着重要作用。现在的社会环境充斥着许多不文明的习惯和口语,在幼儿成长阶段很容易学会一些不文明的用语,因此父母和家长应该有目的的净化身边的社会环境,一是要有选择性的回避不良环境,二是从自身做起,在平时与幼儿的交流和教育中,多用文明用语,懂得用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灵活应用词语学习渗透文明礼仪 1.合理设置在语言类游戏

游戏是帮助幼儿认知提高他们想象力和沟通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许多的语言类游戏中,我们都可以把文明礼仪的内容融入到其中,使得幼儿在娱乐中学到知识懂得道理。

1.1在角色扮演游戏中设置文明礼仪

在语言教学中,我们有“爸爸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什么”的课程,(语言教学:如何称呼自己的长辈)此类的语言教学,我们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教学,即一部分幼儿充当不同的长辈角色,让参与的幼儿来叫出这个角色的称谓,这个游戏方法通俗简单,但是他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便于记忆,也学到了对长辈该用什么文明用语来尊称,一举两得。

1.2情景模仿游戏中设置文明礼仪

在如何乘坐公用交通工具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模拟乘坐公交车情景来开展游戏,学会礼让。如:上车应先人后已,遇到老人、病人、残疾人要学会礼让(语言教学:先人后已,您请坐!谢谢!等)。

2.生活中语言中文明礼仪的养成

生活中的基本文明用语教师应该常态化教学,比如最常的用的文明用语:你好!请!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这些文明用语体现的是与人友善,宽以待人的传统礼仪,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用语,要贯穿于整个语言教学的始终。

(三)培养孩子对文明礼仪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起点,没有兴趣,礼仪的学习就会成为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学龄前是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在此成长阶段必须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未来成功与否的关键。

1.通过讲传统美德故事或阅读来提高学习兴趣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很脍炙人口的故事,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使幼儿懂得一些简单的道理。也可以通过阅读漫画书或观看动画片的形式来向幼儿灌输文明礼仪中所蕴含的道理。

2.其次需要老师的教育和父母的正确引导。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老师的教育更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孩子有自己的观察的判断能力,在成长过程中也能慢慢的分清是非对错,这就要求老师和父母要做好榜样的作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直到示范和教育的作用,只有先净化了自己使自己成为文明礼仪中的一员,才能给孩子言传身教的教育作用。

3.鼓励幼儿多说话,多用文明用语

说话要有丰富的词汇量,教师应该收集生活中方方面的文明礼义用语,在鼓励幼儿说话的同时,引导他们养成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虽然他们目前不懂这些用语所表达的意思,但在行成习惯之后,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与实践相结合就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思,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传统文明礼仪与现代文明礼仪在幼儿教育中的相互结合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的交际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各种文化之间也相互的吸收和碰撞,为加快与世界的接轨,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现代文明礼仪融入了许多国外的元素。我们说传统文明礼仪要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并不是说就不要现代的文明礼仪,而要应该相互结合。

首先现代的文明礼仪建立在传统文明礼仪基础之上的。文明的发展就是一个时代的发展,现代的文明礼仪是对传统文明礼仪的继承与发展。其次现代的文明礼仪要有传统文明用为支撑,我们说不懂得过去就没有更好的未来,我们学习传统的文明礼仪并不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而是要更好的继承历史文明的精华。任何历史时候的礼仪都不一定就都是完美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同度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和道德标准,我们坚持积极的、传统的、健康的文明礼仪就是一种进步。所以,只有保持中国元素才能塑造中国特色,放射出独具东方神韵的中国特色文明礼仪,让我们的子孙世代加以传承的发扬。

四、如何更好的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明礼仪。

文明中国礼是我们的一扇窗口,无论是在远古还是现在,它的光环都一直衍射到我们周边许多国家,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属韩、朝和日本。作为让别人了解中国的窗口,我们更应该不断的继承的发扬扬这些优秀的文明礼仪。

(一)进一步探索发展幼儿运用文明礼仪语言交往的能力和途径。

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之具有操作性,我们从上述理论思考出发,对幼儿语言交往涉及到的环境,语言类型,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进行全方位讨论,找出幼儿期传统文明礼仪教学中的难点,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和方法。

(二)要有敢于创新,大胆尝试。在幼儿语言教学中,从幼儿爱学好问好奇的特点出发,大胆尝试敢于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寻找语言中和文明礼仪的结合点,应用到实际教学之中。

中国传统图形语言 篇3

关键词:中国;传统图形;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在我国加入WTO组织以后,世界大门也逐渐敞开,很多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新的品牌设计理念也在引领着时代变革的浪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的品牌视觉设计,它能否以其独有的形态进入消费者的心中,也成了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因此,基于中国传统图形的设计理念就应运而生。它能够实现企业文化与内涵的有效融合,在赋予商标古典韵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保证品牌视觉形象久久的深入人心。

1 中国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设计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图形是历史发展下的产物,是经过时代变迁而依旧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宝贵财富。在我国的传统图形中蕴含着前人们的伟大智慧,对现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社会竞争日渐激烈,企业想要不被社会所淘汰,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要具有高质量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高要求,还要在商标上下功夫,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

品牌视觉设计是一个企业想拥有盛名所必需的要素,是人们对产品的第一印象,也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标志。一个小小的商标却能够蕴含着无穷的活力,使其呈现出自身的优势特点,通过它来传达一种理念或者一种信仰。将我国的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设计结合在一起进行商标的创建,既能够体现历史的厚重感,又能够表达现代企业的文化内涵,达到双重效果。

2 中国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设计相结合的优缺点

2.1 优势特点

第一,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众所周知,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非常悠久而又深刻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设计的有机结合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古色古香的韵味。例如,我国的老北京烤鸭“全聚德”,就融入了传统的书法艺术,“全”字是创始人杨全仁的简称,而“聚德”两个字则运用了招牌中惯用的书法体进行书写,且这两个字还有“德行聚拢”的深层含义,表明了店主的经营理念,使其至今仍旧享誉海外。

第二,体现地域文化。我国的地域宽广,各地区都有自身的地域特点和文化背景,将中国的传统图形与品牌设计相融合能够准确表达区域文化,达到宣传的目的,并体现当地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例如,“酒鬼”的包装,其外部就设计了麻繩,代表了湘西地区人民特有豪迈性格和粗犷的地域特征。

第三,体现传承性。现如今,社会竞争日渐激烈,想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有时间的长期沉淀和人脉积累。而企业品牌视觉设计的传承性能够吸引一大批具有当时特征的消费者进行消费,便于勾起人们的怀旧心理,产生亲切感,从而提高影响力。

2.2 劣势缺陷

目前,将我国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设计相融合的做法愈演愈烈,但是在这其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为了取得优势地位,就开始大量进行同质化品牌设计,造成了消费者的盲目购买,传统品牌遭受袭击。

第二,品牌保护力度不够。有些厂家为了提高经济利益而进行虚假操作,在正规厂商不知道的前提下在别处开办同类型的商场,不仅影响了正规经营厂商的信誉和形象,而且还会危害消费者健康。例如,奶茶店“避风塘”,几乎全国各地都有连锁店,所以其中很多人忽视了真伪,但内部却有很多鱼目混珠者,导致消费者喝完拉肚子,危害身体健康。

3 中国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设计的融合研究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看到了我国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设计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和弊端,因此,如何趋利避害也就成了企业品牌构建的重点。

第一,将传统图形赋予创新内涵。有些厂商认为只要依靠精湛的质量就能够赢得市场,殊不知目前竞争的激烈态势。想要实现发展就必须进行革新,保证品牌视觉设计传统性与时代感的有机结合,在保留以往传统商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革新,在其中融入企业的文化内涵、人文特征等内容,或者改变颜色、形状等,使其在具有高质量的前提下也富有欣赏性。例如,我国茶叶老字号品牌“竹叶青”,原来的标识虽富有美感但却缺乏个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它将字体变为了宋体,使商标更加美观大方,体现了竹子的挺拔之气。

第二,将产品包装赋予时代感。目前,不仅商品的品牌标识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度,其外在的包装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字号品牌一味地沿袭传统样式,就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满足年轻人的好奇心理。因此,企业要在商品的包装上进行适时的改变,体现时代感与多元特征。对此,企业可以在外包装中融入企业的文化、融入现代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改变包装的材质,使其更加便捷。例如,娃哈哈矿泉水的外包装就有12种样式,每款都有一个星座形象,与当下年轻人对星座的爱好正好符合,使其在市场上赢得了主动权。

第三,体现出两者融合的新的文化内涵。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流行符号,它不会停滞不前,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设计融合的优势只能代表过去。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人们的新理念,就一定要将新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坚持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设计战略,坚持技术创新,并逐步向海外扩张,走国际化道路,突出厚重的文化内涵。例如,可口可乐的外包装就在不断顺应社会发展的新文化,赋予其新的内涵,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其外包装就被冠有纪念版的标志,造型更加多元且体现了全世界人民正在关心的大事。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世界大市场的逐步开放,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中国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想要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一定要坚持品牌视觉设计的创新研究,将中国传统图形与品牌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小小的商标中融入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特征,根据社会的发展潮流进行适时的革新,从而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审美要求,创建属于中国特有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周璇.品牌视觉形象识别(Ⅵ)系统中辅助图形的设计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2:328-76.

[2] 高铁.中国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分析[J].参花(下),2013(05):74-39.

[3] 张晓东.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形象的符号学解析[J].美术大观,2012(07):152-36.

[4] 李宗妮.地域文化在城市品牌视觉形象中的表现策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876-107.

传统图形符号与中国现代设计 篇4

李可染先生在谈到中国画的创作时就曾提出过要“最大限度的打入传统又最大程度的打出传统”的看法。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必须依赖于中国丰厚的设计传统, 把自己的双脚深入自己的传统中去体验和感受, 通过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来形成我们自主的设计立场和设计文化立场。

一、取其“形”

中国传统图形是植根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中的, 他们与现代图形的造型方式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中国传统图形主要注重的是实形 (或称为正形) 的完整性与装饰性, 关注形与形之间的呼应、礼让和穿插关系, 在组构时多遵循求整、求对称均齐的骨式。如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中国最原始、最基本的吉祥图形“太极纹”;由两个娃娃的头、身、手、足巧妙连接而形成的上、下、左、右都能看到四个娃娃的“四喜人纹”等。

取其“形”自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 而是对传统图形的再创造。这种在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 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 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 用以表达设计理念, 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

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标志设计, 借用彩陶上的凤鸟纹样, 并采用了太极和中国民间的“喜相逢”图式, 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 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 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

二、延其“意”

从古至今, 世世代代, 人们之所以反反复复地描摹着同一个图形,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多么美好的欣赏价值, 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图形后面, 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 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 所以最初只是源生于人们对自然和宗教崇拜的传统图形, 经过时间的衍变, 进而延伸出期盼“生命繁衍昌盛, 生活富贵康乐”等许多美好象征意义来。

延其“意”一方面通过新的造型发展传统的寓意, 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寓意中变革、发展原有的图形。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 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 取其“源远流长, 生生不息”之意。迂回往复的线兼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 寓意信息社台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而又迅速畅通, 同时也象征着联通公司的事业无以穷尽, 日久天长。将约定俗成, 并已经在中国民众心中达成共识的传统图形的“意”, 沿用到所属公司的固有内涵之中, 从而延伸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精神理念, 使其更具有文化性与社会性。

三、传其“神”

虽然“形”在每个时期的变化往往与前一个时期大相异趣, 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在这些形式多样的造型中所特有的精神气质, 不论是彩陶上稚拙的鸟纹和蛙纹、青铜器上的狞厉的饕餮、还是汉代漆器上飘逸的凤纹, 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淘洗之后, 仍然承现出一种惊人的生命活力, 感动着我们现代人。而这种神韵的承传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造型观念, 即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主客统一的“整体意识”, 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都遵循同一个本质规律, 因而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 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作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 把人的情感赋予物的形式, 借物抒情, “以形写意”, “形神兼备”。在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的世界观与“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的观照下, 中国的造型艺术表现形式不重“写实”重“传神”, 不重“再现”, 重“表现”, 注重表现整体造型的气势, 而不是对客观对象事无巨细的全盘描绘。

对于“形”和“意”的沿用, 可以说是对传统造型的一种浅层次的发展和提升, 而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 是需要我们摆脱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相, 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去探寻的。我们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 兼收并蓄, 融会贯通, 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所认同的现代设计。

在这一点上, 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 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手法, 将“中国结”与“运动员”融为一体, 整合二者之意象而形成, 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审美意蕴。

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 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认为, 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 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 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 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也是老庄的哲学思想, 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 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 其设计意念显然是来自于作者对那种由生活、文化、传统等整合的“边缘境域”的把握, 中国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和竹纹肌理, 以自然的变化构成自由的韵律, 表现中国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精神。“行也自在”, 草书的“行”字与僧鞋、云、山、共同营造了一种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的心境;“吃也自在”, 通过对“吃”字中的笔画进行变形, 好似小虫在啃树叶, 表现万物自在的生态;“自在的坐”, 稳重的“坐”字, 并以天然的石头和小蛙搭配, 引发出对自在生活的思考;“玩也自在”, 流水形状的“玩”字, 点缀些嬉戏的小蝌蚪, 主题的意境跃然纸上。

香港著名设计师韩秉华在“苏州印象”的招贴设计中, 利用异常简单的符号创造了关于苏州意象的独特表达。从画面的色调, 到画面符号的提取, 以及形式关系的组合, 都表达了设计师将独特的审美内涵与深厚的文化意蕴相结合的能力。

取“形”延“意”传“神”的原则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意”与“神”的表达在“形”的塑造之中。技术的发展已经给了我们更多有效的手段去把握“形”的本质, 但是对于“意”传“神”的表达却在于设计师内在认识、理解的水准, 而所有这些前提都在于我们至少将一只脚伸入我们的传统之中。

参考文献

[1]海军.视觉的视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中国传统图形语言 篇5

关键词:中国传统吉祥图形;解构与创新;民族个性;现代设计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63-01

一、图形的解构与创新

图形中的“解构”,有分解的意思。指以一种自然物为基础形,把它分解重新构造,解构后的形态,不是自然的形,或者没有之前的功能,只是成为某种符号构成另外一种新的造型。“解构”指的是在构造一种新的思维中,要从若干个元素进行考虑,实际上就是使造型要素慢慢转化成解构。比如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对于中国元素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内容元素的提取上,如在格局上借鉴了传统太极图形的构成法则,并与现代手法的解构相结合,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本土设计,这便是艺术创作中解构艺术表现的典型范例。

所谓创新,我们单从字面来理解,创就是“创造”,新就是“新意”。简单的说也就是发现且创造新东西。我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创新。比如说一块布,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服饰出现,现代人虽不会在日常生活中穿古代服饰,但经过改良的唐装却受到普遍的欢迎,这就是解构和创新的魅力所在。在平面设计中,常见有如下传统图形元素被设计师采用,如云纹、龙凤、万字、回字、太极、如意、四神、喜鹊、麒麟、蝙蝠、鲤鱼、铜钱、寿字、陶俑、佛手及书法的笔画等,设计者采用传统图形的目的是借助其古典文化含义,确立着自身的现代文化意义。

二、传统吉祥图形的解构与创新

传统吉祥图形的解构与创新,就是将传统的吉祥图形原形打散,重新组合,它借助了传统图形的原形,用现代图形的形式美法则对原始形式进行再创造,构成一种新的意味的图形。传统吉祥图形这种独特的视觉语言表现形式,给大家创造了一个无拘无束的想象空间和创意来源。实际上解构的形式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装饰纹饰中就已出现。在原始彩陶中的鱼纹、叶纹、汉代染织纹样、器具装饰中都运用了这个方法。半坡鱼形纹样的演变,就是这个原理。它在人们的劳动实践中演变,经过多次解构重组,最后形成等式的几何状纹样,表达了人们当时的思想和情感。

中国的吉祥图形注重传统民俗文化,没有时尚元素,这一点是我们在解构时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我们通过吉祥图形和现代设计结合的方法去打造新的吉祥图形,以此来满足人们各个方面的精神需求。下面我们结合不同的中国传统吉祥图形实例来一一分析。

(一)中国传统十二生肖的解构与创新。

十二生肖是中国吉祥文化的一种,发展到今天,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吉祥物。每年到年初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关于生肖的吉祥娱乐节目,如一年一次的春节晚会。除此以外,还有十二生肖的邮票发行,等等。生肖的吉祥观念在人们意识中越来越强烈。在现在的十二生肖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与现代生活非常贴近的具有创新之处的十二生肖。

(二)民间剪纸的解构与创新。

剪纸,又称剪花、刻纸、窗花,是民间最为流行的一种传统装饰艺术。它以剪刀或者刻刀为工具,把纸剪出各种各样的形状,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刻画内部线条花纹,通过虚与实的对比体现图形。这些图形为花、鸟、动物、人物等各种吉祥图形。在民间节庆、风俗活动中作为礼花、灯彩等各种装饰,营造出一派喜气洋洋、吉庆欢乐的气象。在设计创意中,如果我们能够把现代图形与传统剪纸艺术相融合,就能赋予它全新的寓意,不仅继承了传统,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三)传统吉祥文字的解构与创新。

我国的汉字历史悠久,它以特有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文字之林。汉字经过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字形上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汉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使用它,古今汉字之间始终保持着的承继关系。传统的吉祥文字具有表意性和象征含义,给人以神奇感和微妙感。我们常见的吉祥文字有百福图、百寿图、双喜、黄金万两等,还有以十二生肖构成的福字。它们的特点是在保留文字结构的基础上,用物形代替字的笔画,或在笔画中加入形象,组成具有装饰性的吉祥文字。

三、中国传统吉祥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是一种设计文化活动,它不仅以一种物质形态出现,同时又以隐性文化精神出现。平面设计专业包含了CI设计、书籍装帧、包装装潢设计、广告招贴等。

(一)CI设计。

CI设计,也称企业整体形象设计,是将企业的理念、经营方针、生产、流通等企业经营的因素,从文化和传播的角度,通过挖掘、归纳和整合,使其在社会信息传播中形成有效的识别标识,从而使公众产生认同感和价值观,以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开发和设计的行为被称为CI设计。CI设计是将企业信息完整地向企业内外及社会环境传递,并有效地产生影响的视觉设计形式。

(二)广告招贴设计。

广告招贴是广告艺术中比较大众化的一种形式,用来完成一定的宣传鼓动任务,即为广告、劝喻、教育等目的服务。中国传统图形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种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在我国的招贴画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也可巧妙地运用。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木版年画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招贴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

四、结语

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国文化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其形成和演变积淀了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资源。它不仅创造了浩如烟海的传世图形精品,同时也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图形设计的哲学思想、构图意蕴、构成法则、色彩学说等的完整的艺术理论体系。中国传统图形的理论与作品,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为中外艺术设计界所重视。

参考文献:

[1]董葵.设计方法基础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2]丁悦.浅析平面设计中传统图形元素的解构[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11):57.

[3]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207.

浅析中国传统图形中的共用形手法 篇6

一、释义

共用形, 指在创造图形时, 图形中两个或多个图案单元 (或相对独立的“子图形”) 互借图形元素或图形局部, 造成图形的相互渗透, 其相互渗透的共用元素 (或共用局部) 称为共用形, 而其创作手法, 即共用形手法。在共用形手法中, 如果把两个发生共用形关系的图形互称为“己形”和“他形”, “己形”在利用“他形”时, 要保持“他形”的相对独立和完整;在被“他形”利用和参与整体图形时, 也要保持“己形”的相对独立和完整。共用的局部或元素可能是线形态, 也可能是面形态或体积形态。

有相当多的中国传统图形运用了共用形手法, 使图形元素产生引申意义或新的意义。

比如中国的太极图, 太极图的“子图形”是阴鱼和阳鱼, 它们有一条共有的s形边界线, 阴鱼和阳鱼又共同组合成规整的圆形, 这就产生了阴鱼和阳鱼之外的第三形。这个新产生的第三圆形, 其寓意是日、月, 同时可以按“天圆地方”的理念, 将其理解为天或宇宙。太极图的形, 源自“河图洛书”。洛河汇入黄河时, 在交会处两水相互冲突、相互扭结, 形成漩涡, 整合为一个整体的盘旋的圆形, “河图”来自对这个景象的观察感受。这也是太极图的创作启示, 太极图中包含着先民对宇宙万物阴阳互成, 周而复始的认识和思考, 即对“道”的感悟。

共用形手法的核心在于形与形的相互渗透,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最容易被认识的共用形, 是各个“子图形” (包括连续纹样中的各图案单元) 之间有相互借用、共同拥有的图形局部。共用形还包括各“子图形”在保持本身相对独立的状态下, 以共用形与其他图形共同作用, 营造出新的整体图形。但在连续纹样中, 图案单元之间的邻界线并不都是共用形, 需要从图案意义和它的视觉意义的角度加以判断。一般情况下, 不把连续图案的图案单元之间的邻界直线列入共用形范畴, 因为它所起的分隔意义更加重要。

二、中国传统图形共用形手法的类型举例

在连续纹样中, 共用图形局部往往成为图形“节点”。在二方连续纹样中,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花叶勾连纹”, 就是以共用图形局部创造“节点”的。“花叶勾连纹”相邻的两个图案单元的首尾重叠, 共用同一个图形局部——花叶。重叠的图形局部成为图案“节点”。

共用图形局部成为四方连续纹样“节点”的例子, 多出现在中国传统纺织品的图案处理中。相邻的多个图案单元共用同一个图形局部, 在图形局部重叠处形成图案“节点”。

以上所举的共用形, 都出现在连续纹样各个图案单元之间的交汇点, 除此之外, 还应该特别注意图案单元本身, 即其内部的“共用图形局部”。半坡类型彩陶“一头多身鱼纹”, 作为连续纹样的图案单元, 以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鱼形共用一鱼头图形, 便是在图案单元内部共用图形局部, 它成为该图案单元内部的节点。在图案单元被连续时, 连续纹样的整体节点序列, 往往是以图案单元内的节点的重复出现构成的。

共用形手法还经常被用于中国传统图案的独立图形中。河南淮阳民间泥玩具“虎拉猴”, 浚县民间泥玩具“双头马”、“多头咕咕鸟”, 河南与陕西等地的“双头布老虎枕”等民间艺术都有多头同身的形态, 鸟身与兽的躯干是它们的共用形。

整体图形的局部被一个或多个“子图形”替代, 这是中国传统图形中最具特色的共用形手法。这时, “子图形”既保持其本身形态特征和识别意义, 又能被解读为整体图形的原有局部, 可以被双重解读。这是因为“子图形”与整体图形的原有局部共用了同一位置和同一形状的图形, 只是整体图形的原有局部被替代它的图形覆盖, 成为隐藏的图形, 在视觉心理上我们仍能感知到替代它的图形与原有局部有共同的轮廓线。

半坡类型彩陶“人面鱼纹”。鱼纹占据了人面形的口和胡须位置, 三者共享同一面积, 鱼纹以相对独立的子图形参与人面的整体图形。这是图形题材跨越品类含义的拼接, 能够对图形意义的解读产生影响。

商周青铜器“饕餮纹”。饕餮兽面中的五官, 特别是眉毛常被龙凤形象取代。

民间手工艺品“布老虎”, 仍沿用商周饕餮纹的共用形手法处理细节, 但完全改变了饕餮纹的狰狞表情。“布老虎”的五官几乎全部被柳叶 (眉) 、桃 (鼻、) 石榴 (口) 等富有吉祥喜庆意义的图形取代。

西北民间剪纸“抓髻娃娃”, 更是充分运用共用形手法, 其很多精彩细节来自形象取代的创意处理。

共用线是共用形手法之一, 由两个或多个子图形在邻接处共用同一条轮廓线, 如“太极图”。又如民间妇女服饰“刺绣云肩”, 它的形制多为自领口辐射多组绣片, 每组由多个云形绣片连缀而成, 上一个绣片的底边轮廓线成为下一个绣片的上方轮廓线。

共用线的另一种情况是由两个或多个子图形共用同一个图形局部产生的共用线, 勾画该图形局部的线也成为它们的共用线。

三、中国传统图形共用形手法的文化环境

几千年来, 运用共用形手法, 成为中国传统图形创作者的一种自觉。共用形手法在中国传统图形的设计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展示出绮丽的光彩。共用形手法的高频率运用, 高水平发展, 是中国图形文化最具特色的特征。

探究中国传统图形共用形手法的生存背景, 应该特别关注几千年来伴随它一起诞生和演变的语言文字——汉语, 关注它对华夏民族的作图和读图心理的深刻影响。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 具有图形性和很强的视觉符号意义, 很多汉字是一字多义的。汉字的偏旁部首绝大多数具有象形基因, 尤其是以象形法、形声法所造的汉字, 这使汉字的偏旁部首不同于西方表声文字的词根。同一偏旁部首之下, 通常有一个庞大的字群。汉字的象形性、多义性, 以及其具有形象意义的偏旁部首被字群共有等特征, 深刻地影响着几千年来使用它的华夏民族的作图心理和读图心理, 促进中国式图形心理的形成, 并使它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巩固。可以说, 高度发展的中国传统图形的共用形手法与它的语言文字环境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图形共用形手法的繁荣, 并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在中国文学丰富多彩的体例中, 有一种与共用形的创作手法相通的诗歌形式, 叫“藏头诗”。把藏头诗每句的首字连读, 是另一个意味深长的诗句。首字在藏头诗中的地位相当于图形中的共用形, 是诗面句与藏头句的交汇节点。还有“连绵文”, 每句的尾字又是下一句的首字。“循环诗”更是全诗可以首尾环接, 任何一句都既可以作为诗的尾句, 又可以作为诗的首句, 也就是说, 如果是四行诗, 每句就有四次被共用的机会。

饕餮、龙、凤、麒麟、辟邪兽、独角镇墓兽、宝相花等等都是中国传统的图形题材, 它们曾经成年累月地介入中国人的生活和思维。这些图形都不是以再现自然形象的真实为终极目标的, 它们的图形基于人们的意念和想象, 综合了多种形象素材。尽管这些图形都有某一种动植物作为造型的母本, 但它升华了形象母本的含义, 拓展了形象母本的解读空间。不拘泥于自然真实, 而是注重图形的寓意, 是中国传统的图形观念。共用形手法是实现中国传统的图形观念的有效手段。

文化艺术的每个门类与其他门类, 以及每个门类与整体文化环境的关系, 总是相互影响的。中国传统诗词的构思立意讲究“比兴”, 注重通过比喻兴发情感的发散性思维, 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讲究通过借景手法营造“景随步移”灵动的景观境界。中国传统图形的共用形手法, 以图形互借为造型特征, 以生发喻意为造型目的。这些特征正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中生长, 完善和兴盛起来, 并持久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图形思维。当我们思考中国文化艺术整体特征时, 不应该忽视中国传统图形共用形手法所发生的作用。

摘要:中国传统图形中的共用形手法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如太极图、饕餮纹等。本文通过对传统图案中的共用形现象进行梳理, 对其艺术语言进行考察和分析, 整理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多种方法。并且, 通过对产生这种独特艺术语言的文化环境进行探讨, 和其他艺术门类进行比较研究, 发现共用形手法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并非孤立的文化现象, 在汉字、诗词与园林设计中也有着相似的手法, 对思考中国传统艺术的整体特色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8

[2]雷圭元.中国图案作法初探.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9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视觉艺术心理学.腾守尧, 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4]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中国传统图形语言 篇7

1《访茶》的创意和分镜

该电视包装设计包装对象为电视专题系列片, 该专题片是对日照绿茶的引种、种植、采摘、加工、品尝等诸多知识进行介绍的知识性节目, 其节目内容包括日照绿茶发展历史的介绍、日照绿茶产地优势的介绍、茶叶专家的访谈。

设计提案为电视包装设计分镜头, 本专题片电视包装设计作品中应用的中国传统图形有:中国水墨国画元素、篆书书法内容、瓷器和传统花草纹样等。实证设计采用论文中分析的设计策略的一种, 即通过运用平面设计软件、实景拍摄技术、三维设计软件和后期合成软件对中国传统图形的重构与结合, 创造出符合本专题片题材, 能够提升本专题片形象的片头包装作品。创意为用中国山水画的形式艺术地突出日照地貌特点, 结合日照绿茶的实景拍摄素材, 将日照绿茶的生长环境、绿茶的文化特点都用空灵的艺术表现手法融合起来。专题片通过电视播出和制作宣传光盘的形式进行传播, 针对的是普通电视观众和来本地旅游的外地游客。本设计作品采用中国古典音乐中古筝演奏类乐器, 将泉水、清晨的茶园的意境表达出来, 声效在作品的开始采用了流水的声音。

下面是《访茶》的分镜头设计如下。

(1) 片头开始画面为雾气中的远山, 随着镜头运动出现山间的瀑布溪水, 溪水流过竹林、山间流向山谷的茶园。通过连续的镜头表现泉水的流淌不息。

(2) 泉水流进茶园, 这里与前面为一个镜头, 在晨雾中, 水墨国画的茶田随着雾气的流动化成实拍的茶园。

(3) 逐渐把茶园的景色拉近, 然后使用特写镜头表现茶园中采茶的茶农和茶农采摘茶叶的动作。

(4) 采用叠画的手法将茶叶包裹进水泡之中, 借以省略实际的炒茶等工艺。鲜嫩的茶叶随着水泡升至空中, 远山叠化成为清澈的泉水。

(5) 随着茶叶在泉水中旋转, 泉水的颜色变成清澈的绿茶色彩, 随着画面内景物缩小, 茶水变成茶杯, 画面继续旋转, 美丽的青花茶杯上可以看到篆书的“日照绿茶”四个字依次出现。最后访茶的标题文字落入画面。

2《访茶》的技术和步骤

第一步, 平面设计:在这个步骤中采用Photoshop来处理平面设计, Photoshop的功能可分为图像编辑、校色调色、特效制作三个部分。主要进行的工作是表现作品的版式设计、处理三维模型的贴图、设计制作作品所需要的各种平面视觉元素。例如:本设计中采用了青花瓷器的茶碗, 茶碗上使用了篆书的“日照绿茶”四个金色文字, 呈现出高贵典雅的感觉。同时, 本设计中的所有国画水墨元素均在Photoshop中进行了数字化处理, 使其能够连接为一个整体以方便在后期合成软件中进行镜头的移动。

第二步, 实景拍摄:在本设计中所采用的摄像器材是小型摄像机, 具体采用的型号是松下高清摄像机SD20。采用1080i高清摄像。采用三角架固定的方式进行拍摄, 主要用来拍摄茶园实景, 作为整个作品的实景素材。整个拍摄对象以茶园风景和茶叶植株为主。所拍摄的画面通过后期调色处理后与远山的素材拼接在一起, 使得画面更加深远, 解决了拍摄地范围过小、画面不够美观的问题。

第三步, 三维设计:本设计所采用的三维软件是Maya, Maya是电视包装设计的首选解决方案, 其方便的动画控制和极具表现力的渲染部分使其超越3ds Max创造出超越想象力的电视包装设计作品。在Maya的强大功能支持下可以创作出三维水墨的效果。本设计中用Maya制作了效果逼真的青花瓷茶杯。渲染采用的渲染器是Mental ray, 使得瓷器的细腻质感得到最大的体现。

第四步, 后期编辑:后期编辑技术是指在前期制作工作完成之后、将诸多素材导入后期编辑合成软件进行动画、特效的制作, 并最终将所有镜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其具体的流程是在三维设计软件中制作完动画之后将其渲染成带alpha通道的TGA动画序列文件, 然后将这些序列文件导入后期编辑软件中就可以开始后期编辑了。本作品的合成采用After Effect, 它是是目前在电视包装设计领域使用最多的后期合成软件, 主要是因为它相对于其他后期合成软件来说, 具有以下优点:对硬件要求低、普通家用PC机上就可以较好的运行。界面简单易于操作, 以及第三方开发者开发了大量特效插件, 完全可以满足电视包装设计师的需求。本作品采用AE进行整个作品的合成。在合成过程中采用了大量遮罩, 以使得各种素材能够更加柔和地衔接在一起, 体现出自然清新的感觉。

3 结语

通过该片头的设计制作, 笔者初步尝试了在片头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图形, 虽然还谈不上运用得十分恰当, 不过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使得笔者体会到了中国传统图形的魅力。笔者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电视片头设计者, 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了解, 将中国传统视觉艺术与现代电视包装设计技术相结合, 在自己的创作中, 根据自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现代生活的体验, 去分析中国传统文化, 研究中国传统图形的形式、意义以及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让中国传统文化在电视包装设计这一现代设计形式中得以发展、创新。

摘要:如今, 中国传统图形已经被各个设计领域的设计师应用在其作品中, 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本文作者通过设计制作《访茶》专题片的片头, 对片头设计中如何运用中国传统图形也有了一定的体会, 本文详细讲述了该片头的整个创意、设计、制作过程。

关键词:片头设计,中国传统图形,绿茶包装,专题片片头

参考文献

[1]何晓丽.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07.

[2]孙皓.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2008.

[3]高东影.平面设计中的水墨元素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07

[4]白稚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2007.

中国传统图形语言 篇8

一、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视觉形式的发生

在学术研究上, 随着学术研究对象和文化视野以及价值观的拓展, 从视觉艺术形式发生的角度来看装饰, 存在着多种认识, 其中劳动、实践说最为经典。

劳动、实践说认为:从根本上讲, 装饰图形视觉形式的发生和接受植根于人类早期的物质和精神活动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装饰的基础还在于“食必常饱, 然后求美;衣必常暖, 然后求丽。” (《墨子》) 也就是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 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 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 便构成为基础, 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 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 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1) 因此, 劳动实践就成为一种基础。在此基础上, 装饰涉及到生产、生活、信仰、祭祀、礼仪、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等许多方面。

在此基础上, 我国学者李泽厚对视觉形式的认识提出了“心理积淀说”。他认为人的本体是历史性、心理性、建构性的结构存在。人的审美和接受不是一种先天自在。一成不变的生理和心理的本能, 而是在实践中逐渐发展、积淀、形成的。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基于此, 他得出结论:形式既不是完全先验的, 也并非完全后天形成的, 而是人的心理形式和外在行为以及文化经验相互构建的结果。实践是形式构建的途径, 也是形式得以发生的根本源泉。

李泽厚“心理积淀说”的观点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理论有着较深的理论渊源。尽管皮亚杰的理论没有明确地表明实践说的逻辑基点, 但其理论对接受主体心理图式建构与发展的研究还是产生着极为有效的理论影响。“发生认识论”把认识的发生与发展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 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 (即认识结构) 和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他认为, 新知识乃是连续不断的构成的结果, 人类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 而每一智慧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他反对传统的单向活动模式 (刺激→←反应, 即S→←R公式) , 提出了认识的双向建构 (刺激→反应, 即S→R公式) 的理论。后来他又进一步提出S→ (AT) →R公式。意指一定刺激 (S) 被个体同化 (A) 与认识结构 (T) 之中, 才能对刺激 (S) 做出反应 (R) 。他认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途中, 因而同时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 (2) 也就是说:认识并非客体所决定, 也不判断主体所先天具有, 而是源自于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个结构中,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这四个基本概念保持着一定的逻辑递进关系。

二、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视觉形式的接受

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视觉形式的接受不囿于传统的讯息传播线性过程模式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研究, 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的视觉接受分析, 接受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一个或另一个媒介渠道、这一类或那一类媒介内容或表演的读者、听众或观众。事实上, 在中国传统社会, 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的视觉接受都是伴随着理性精神的、主动的、能动接受。从视觉形式发生的论述中可以看出, 尽管人们对视觉形式的发生持有不同的观点, 但将人作为接受的主体和重艺术作品向接受主体体验研究的视角转向是共同的。因而, 视觉形式的发生研究为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接受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1、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视觉形式接受的基本结构

视觉形式的发生研究表明, 任何一位接受者在面对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进行审美对话和交流时, 接受者的大脑不可能是一片空白, 必定预先存在着接受主体的图式和确证艺术对象的框架——包括主体的生活境遇、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人生经验、文化修养、审美惯例等等。从“发生认识论”预先存在的前理解的角度来看装饰图形的审美接受, 接受的发射源存在着两种形式, 其一是接受主体图式;其二是作为对象形式的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的组织结构方式。

从上面的结构图中可以看出, 视觉接受体现为人的心理形式与作为对象形式的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受众的接受主体图式, 既要受到先验的生物遗传的“原始意向”因素的影响, 又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兼顾主体视觉经验的积累;同时还要涉及到作为对象形式的装饰图形独立的对象化意识, 和所呈现出符号学的诠释特征。也就是说, 只有在审美接受主体与对象形式产生一致时, 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审美接受才能实现。

2、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视觉接受的过程

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视觉接受作为人的一种行为, 是要受到文化心理结构的支配和调节的。其中, 审美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 在审美接受过程中, 审美接受主体在面对装饰图形时, 审美接受首先表现为直觉感知的过程。即, 在经验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基础上对视觉对象的装饰图形进行判断和评价。感知作为艺术接受的初始阶段, 从表面上看, 是人的直觉本能, 但任何直觉都不仅仅是一种本能, 文化心理结构研究表明, 在表层的无意识行为下隐含着丰富的人类实践的成果, 这些成果沉积在人的心理层面中, 以不自觉的方式参与或构成人们的感觉。虽然说审美接受的感知是源自主体个体的本能, 但这种个体性、本能性又是经过人类集体实践 (认识的、意识的、审美的) 的陶冶与规范, 是“集体的无意识”或者“原始意向”, 内藏着丰富的文化内容信息。因而, 当审美对象吻合于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时, 便出现“同化”、的心理现象, 审美的对象这个时候很容易被纳入审美接受主体图式之中, 在其已有的经验文化心理结构中获得经验的解释和说明。

相反, 当审美对象迥异于人经验的文化心理结构时, 审美的接受则需要进一步的理解。

理解是较感知更为深层一种的接受行为。理解的基础是“前理解”。海德格尔认为, 任何存在都是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存在, 而超越自己历史环境的存在是不可能的, 存在的历史性决定了理解的历史性;我们理解任何东西, 都不是用空白的头脑去被动地接受, 而是用活动的意识去积极参与;并将其解释基点建立在先有、先见与先概念之上。因而, 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不是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出文本的所谓意义, 理解的本质在于其先验的结构以及现实存在作为解释者的偏见才使得理解成为可能。 (3)

基于审美接受理解的结果, 大抵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是否定、抵制和不接受。阿恩海姆认为“当一个刺激式样的内在结构与一个先前熟悉的图式的结构发生尖锐的矛盾时, 即使先前认识的这个图形在记忆中痕迹很深, 也不能对眼前的认知发生影响。” (4) 这种不被接受的现象, 在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发展的历史中不乏实例。

例如, 北周时期, “忍冬草”作为佛教艺术中常用的图案, 由于该时期北周武帝灭佛的原因, 作为装饰的忍冬草随着大量的佛像被毁以及佛教的被罢斥, 造成当时人们对装饰中采用忍冬草的普遍抵制和拒绝, 造成了接受的困难。当然, 在历史的发展、在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过程中, “忍冬草”图案还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这一点正如心理学研究证明的一样, “在人的心理活动中, 个体面对外部刺激所作的反应都不单纯是这个刺激的结果, 而是此前发生的一系列刺激的结果。” (5) 这表明, 个体对某一刺激的反应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而是在此之前, 由无数外部刺激造就的整体文化心理结构对该刺激的反应。从忍冬草图案在中国的发展来看, 最初, 忍冬草图案的特征为三瓣叶或者四瓣叶造型, 以富有节奏的变化组织形式组成单独纹样、二方连续或者四方连续。后来又常与仙鹤、狮子等祥禽瑞兽等一起进行组合, 通常用于建筑壁画的边饰, 藻井的边饰以及佛像底座石雕、门饰、龛楣等不同部位的装饰。至唐代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纹样之——“唐草”。从而得到最为广泛的接受和发展。这个例子说明, 只有当频繁的刺激形成了新的知识和经验影响到人心理经验中的“知觉定势”时, 加深的理解才使曾经被拒接的刺激式样被成为认知的可能。

其二是“顺应”、“调节”。就是在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审美接受过程中, 受物质条件限制或者审美对象特殊意义的作用, 审美接受主体的文化心理结构与之无法达成一致, 但又无法回避。也就是说, 源于“前理解”的“审美期待”不能被满足。审美对象不被已有的文化心理结构所接纳。从而迫使接受主体已有心理结构对装饰图形对象的妥协, 表现出积极的调节。通过扬弃, 在不超越中国传统文化阈限的尺度范围内, 与审美对象—传统民居装饰图形进行积极双向的审美调节, 使得“同化”与“顺应”彼此交替更迭, 实现审美接受由旧的平衡向新的平衡的不断建构。总的来说, 这两种结果充分显示了在审美接受中, 审美接受主体的能动自觉。这种能动的审美接受, 对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的建构与发展, 无疑意义重大。

3、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视觉接受的本质

文化心理结构在艺术中的基础地位表明, 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艺术接受与个人的视知觉活动相关。其视觉形式的接受是一种直观、感性体验世界的方式。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指向的视觉活动中, 通过观看来获得对于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整体意义的把握。

众所周知,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直接的整体反映, 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的间接反映。那么, 人的视觉活动就一定是带有普遍精神价值倾向的行为。通常“人们生活的现实, 都是存在于动态的时间空间连续体之中的, 然而被刻画出来的图像却只有两个维度的静态平面, 把动态的生活世界处理成两个维度, 如果没有精神上的变革就不可能实现。而且这种变革并不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物质需求, 也无法直接应用于日常操作, 看起来似乎只是一种为了满足人们‘视看’的需要的形式活动, 因此, 它一开始就是与动物的活动有着本质差别的活动, 表现出了人类在观察世界和构造世界中的某种精神属性。” (6)

根据这个观点, 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所营造的建筑空间, 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条件, 而且还改变了人的文化境遇。在由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营造出的文化氛围中, 视觉接受作为主体对装饰图形作品刺激的反应, 视觉活动势必普遍地参透到审美接受者文化整体体验之中。在这里,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基本属性是视觉性的, 文化的建构在一定尺度范围内成视觉化趋势。 (7) 通过视觉, 也就是说, “通过创造一种与刺激材料的性质相对应的一般形式结构, 来感知眼前的原始材料的活动。这个一般形式结构不尽能代表眼前的个别事物, 而且能代表与这一个别事物相类似的无限多个其它个别事物。” (8) 阿恩海姆认为:“应该把视觉活动视为一种人类精神的创造性活动。即使在感觉水平上, 直觉也能起得理性思维领域中成为‘理解’的东西。任何一个人的眼力, 都是以一种朴素的方式, 展示出艺术家所具有的那种令人羡慕的能力……这说明, 眼力也是一种悟解能力。”因而, “被称为‘思维’的认识活动并不是那些比知觉更高级的其它心理能力的特权, 而是知觉本身的基本构成成分。” (9) 因此, 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视觉接受的本质类似于人们“观看”的本质, 是一种自觉的直观和形象化的理解方式, 具体表现为视觉主体与视觉形式对象的, 即, 装饰图形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是视觉思维活动的结果。

结语

综上所述, 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视觉接受是由接受主体本身固有的观念或者说前理解, 文化心理结构, 和由此影响到对装饰视觉符号信息的接受判断、识别和筛选所决定的。审美的感觉不等同于人的直觉本能, 审美接受主体的审美感知能力会受到过往视觉经验、人生的阅历、哲学态度等众多因素的制约。正因为这样, 源自观看得来的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图形视觉信息, 才能经由视觉思维的过程获得理解、获得接受和欣赏。

参考文献

[1]、刘森林:中华装饰:传统民居装饰意匠, 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陆元鼎:中国传统民居装饰装修艺术, 珠海, 珠海文化出版社, 1992年版。

[3]、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年版。

[4]、钱家渝:视觉心理学—视觉形式的思维与传播,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6年版。

[5]、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6]、张京:论图像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方式.理论界, 2005年04期。

[7]、 (瑞士)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范祖珠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1年版。

[8]、 (法) 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 李幼蒸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中国传统图形语言 篇9

关键词:传统图形,商业环境,现代设计元素

在现代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中, 如何把握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图形设计, 将传统图形运用到现代的商业设计中, 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图形设计语言, 对图形设计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商业图形设计与传统图形密不可分, 设计师需要对传统图形艺术进行重新审视。

一、现代商业图形设计要继承传统图形文化

现代商业图形设计与传统图形是紧密相连的, 商家要在市场竞争中独具特色, 赢得商机, 作为宣传媒介的视觉载体——图形, 就不可避免地要包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

有着深厚积淀的传统图形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流传物的符号形式, 更是反映着民族和国家的审美观念, 并且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图形设计师必须要注重从传统图形中汲取营养来丰富现代设计。商业图形设计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始终要讲求内在的延续, 它的产生及被消费者接纳需要特定的传统文化生活背景, 这其中包括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审美心理等等。著名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指出:“一个人在某一时刻的观察, 总是要受到他在过去看到的, 想到的或学习到的东西的影响 (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影响) ”, 这种审美趋向同样适用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商业交流日益国际化的环境下, 民族特征的体现显得尤为重要, 完美的商业图形设计一定是将民族传统文化特征融汇到设计之中的。

在一些当代著名设计师的作品中, 我们总不难发现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们现代文化语境中始终在寻找和阐释着民族文化传统, 极力突出和强调具有民族的、本土的风格和美学观念。他们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具备的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日本当代著名图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 与他深谙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不无关系, 他既深刻理解日本传统, 又掌握现代感知心理学, 能够恰当地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 不为潮流所左右, 也不为传统所束缚, 显示出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独特视觉魅力与艺术表现力。在我们的印象中, 日本图形设计的风格是十分明显的——流露出日本民族的情韵,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中国的设计家们去作一番思考。我们现在有为数不少的设计师对蜂拥而来的西方设计语汇推崇备至, 对此, 毕加索曾经这样说过:“在这个世界谈艺术, 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为日本, 日本的艺术又源自你们中国……这么多年来, 我常常感到莫名其妙, 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国人乃至东方人来巴黎学艺术!……这岂不是舍本逐末吗?遗憾, 遗憾!”

我们不能无视自身的文化背景去全力模仿西方的设计理念, 而是应积极创造适合本民族审美心理的图形设计, 寻找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能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艺术魅力。现代商业图形设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运用是必需的, 也是必然的。

二、传统图形文化内涵与现代商业设计理念的契合

商业图形设计与文化理念是密切相关的, 将传统图形的深层内涵融入到现代图形设计之中, 必将使商业行为更具文化性和社会性, 充满人性和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美学提倡真、善、美, 重视艺术对人类情感的教化作用, 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 反映在传统图形中与现代图形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根本思想, 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阴阳相生的太极图, 诠释了周而复始、相互依存的朴素的辩证唯物观, 在这里人、自然、社会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当代设计界出现的“绿色设计”理念, 又何尝不是一个现代版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的传统图形往往蕴含着内在的意义, 这些寓意大多是吉祥的, 是人们吉祥愿望的图形化表现。“……时代发展到今天, 虽然很多东西变了, 但是,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对吉祥的追求, 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 都是不会变的, 所以传统图形背后的吉祥意识同样也适宜沿用在现代的商业设计之中。”[1]现代商业图形设计对中国传统纹样吉祥寓意的借用, 能够寄托商家们对事业蒸蒸日上美好愿望, 更能满足消费者对吉祥寓意的追求。龙纹、凤纹、麒麟纹、回纹等都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 这些纹样经过重新设计后, 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形象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商业摄影等商业设计领域中, 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中国联通的“盘长”造型取其“源源流长, 生生不息”之意, 从造型来看, 四周是六个圆形, 中间有十个孔, 六个圆代表六六大顺、处处通畅之意;十个孔则代表十全十美, 这是两个非常吉祥的数字, 中间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联通公司的事业蓬勃发展、无以穷尽。再看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 它借用中国传统图形特有的“喜相逢”结构形式, 寄托了凤凰卫视中文台蒸蒸日上, 越办越好的美好愿望。再比如, 中国电信标志中的“回纹”元素的运用, 回纹代表的是一种回环贯通、吉祥安福的意义。这些吉祥纹样的沿用, 使我们的商业图形设计少了些许商业气息, 多了一些文化韵味和亲和力。

中国的传统图形选材广泛, 寓意丰富, 生活气息浓郁, 是现代图形设计的丰富矿藏。我们从现代优秀的图形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出, 设计师们大都不同程度地从传统图形中获取了创作的原动力。透过北京奥运会会徽, 我们闻到了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味道, 通过北京奥运会奖牌, 我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纹样的魅力。在商业图形设计中, 我们需要将传统艺术底蕴融汇到现代图形设计当中, 使图形在现代化的视觉语言中包涵有东方文化神韵。香港著名设计家靳棣强的设计作品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把握, 他对中国传统图形有着深刻的感悟力。他的“靳埭强设计有限公司”的标志, 将代表“同心双合, 彼此相通”的“方胜”这一传统吉祥图形, 进行设计重组而成的, 使公司标志既具有东方民族特性, 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 并由此提升了公司在商业领域中的形象。

中国经济在迅猛发展, 商业空前繁荣, 企业要赢得商机, 就需要用鲜明的信息特征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心理, 打动消费者。中国传统图形中蕴含的深层积淀, 在现代图形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前途。

三、中国传统图形要融入现代设计元素

在现代商业环境下我们更要处理好民族图形与现代设计元素的关系。随着现代商业的迅猛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国际化的商业交流日益频繁, 图形语言作为重要的商业传播媒介, 不可避免地要国际化, 以达到准确的视觉传达的目的。

以突出民族地域文化的视觉载体为基石, 汲取现代设计观念, 是中国现代图形设计达到深刻的视觉效果并走向多元化的世界的根本途径。在中国绘画理论中有“笔墨当随时代”的名言, 在图形艺术设计中, 设计也当随时代, 我们应当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观照世界。人的审美心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同一时代的人的审美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 这就使图形语言的世界性成为可能。同时,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大众的审美标准的变化, 也促使着设计家们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观念, 开拓图形设计新的视觉表现形式。

商业的国际化发展要求信息的表现超越语言的障碍以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好的商业图形设以信息的传播为首要的存在价值, 商业背景下的图形设计, 视觉识别功能更为重要。商业领域中的全球化交流, 要求现代商业图形设计不仅要满足本国消费者的解读和审美需求, 还要让图形成为全球的通用语言, 从而将商品信息迅速传递给国际消费者。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和激烈的商业竞争使图形设计的直观性成为现代图形设计的潮流, 传递信息的图形设计必须要直观, 使消费者该第一时间内就能清晰地“读”懂图形传达的意思。

商业设计不可与时代脱节。我们在关注个性化和民族化的同时, 也必须融入现代设计元素, 从而在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更准确地展示商业产品。

四、结语

当图形设计走向国际化后, 中国的传统图形文化以其无穷的魅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同和肯定。当然传统图形也有它局限性的一面, 我们需要对传统图形艺术进行重新审视, 汲取现代设计理念, 创造出既具有传统艺术的灵魂, 又融入现代元素的图形艺术。在现代商业图形设计中, 我们只有正视自己文化, 真正体悟其精神内涵, 才能在全球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图形语言 篇10

关键词:中国传统图形;符号;现代平面设计

中國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非常之广泛,甚至被称为是先到平面设计的灵感来源。本文将对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促进现代平面设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发展。

1 中国传统图形概述

中国传统图形造型独特,寓意深刻,极具中国特色,不仅是古代平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现代平面设计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图形指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用点、线、面和一些耳熟能详的图形设计出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图案。这些图案大多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些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不仅其种类繁多,图形精美,其寓意更是深厚,主要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和文字四大类。

1.1 中国传统图形的形态

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民族聚集,为中国古代传统图形的设计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素材宝库,因此造就了中国传统图形的种类如繁星般多而灿烂,是其他国家的图形所无法比拟的。中国传统图形取材于人民的生活而运用于人民的生活,其主要是运用自然界中的一些材料,通过一些独具特色的艺术加工之后,设计成一些美丽的图形。

1.2 中国传统图形的寓意

中国传统图形的运用非常之广泛,在建筑、瓷器、铁器、铜器等的制作和建造上比比皆是。这些图形往往具有独特的寓意,其寓意之深刻是其他一些图形所无法比拟的。譬如,中国传统图形中有一种植物形象是“莲花”,在馈赠友人的书画和瓷器中是最为常见的植物形象,“莲花”在中国极富内涵,多表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纯洁品质的化身。

1.3 中国传统图形的内涵

中国历史上有多种思想的交融,曾有“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道”“释”三家。中国传统图形在儒道释三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具有了文化的特征。譬如儒家的“中庸之道”在中国传统的图腾组合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而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在中国的植物图形中也同样有所表现,最后是佛家的“禅”,中国的山水水墨画中,表现的最多的恐怕就是佛家的禅意了。

2 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关系

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浓缩,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对于中国现代的平面设计来说,中国传统图形就是现代平面设计源源不断的素材来源。同样,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也带动了中国传统图形在国际上的地位的提升。

2.1 中国传统图形是现代平面设计的灵感来源

中国传统图形种类繁多,多以人物、植物、动物的形象为主,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它也是现代平面设计灵感的来源。近几年来,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向传统文化靠拢。现代平面设计发展伊始,一味地追求作品的国际化,而忽略了中国最为本土、最为传统的一些内容,因此,发展得步履维艰,甚至在其他国家眼中,中国的平面设计是没有灵魂和内容的。现代平面设计开始在作品中运用中国传统的图形,运用中国传统的文化,使作品表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和潜力。国外的设计师开始惊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设计,中国传统的图形成为了中外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比较常用的一些元素。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传统图形是现代平面设计的灵感来源。

2.2 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提高了中国传统图形的国际地位

中国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广泛运用,使中国传统图形纷纷出现在了国内外设计师的服装、建筑等的设计图纸上。中国传统图形的融入提高了中国平面设计的整体水准,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新的高度。譬如,中国龙袍中的龙凤图案,是中国古代皇室中常用的图形,由于中国传统图形的广泛运用,现今常常出现在国外设计师的作品中。

3 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非常之广泛,上文已经述及了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作用,以下将对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进行详细的阐述。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主要包括造型、色彩、理念等方面。

3.1 中国传统图形的造型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图形造型独特,具有中国传统的特色。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很多作品基本上都是在中国传统图形的基础上,经过设计师的改进和处理而形成的。譬如中国传统图形中的中国娃娃,就是对中国人的浓缩,是中国最具特征的人物形象。传统文化的兴起,使中国娃娃的形象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出现在了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有中国传统图形中的牡丹形象,是花中最富贵的,在一些平面设计中,都有出现牡丹的形象,就是对中国传统图形的运用。

3.2 中国传统图形的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图形的色彩运用也是一门艺术,在传统的图形中,对色彩的运用非常严格。在中国传统服饰旗袍中,色彩偏爱使用大红大紫等颜色,花朵等偏爱黄红等颜色。中国色彩运用讲求对比,这在中国的太极图中是表现最为明显的。对比明显黑白两色在太极图的运用展现出了一种深奥的寓意。现代的平面设计中,也常常使用对比较为强烈的黑白或黄红颜色,这种色彩的运用极具中国传统的特色。

3.3 中国传统图形的理念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貔貅是中国传统的神兽,在中国的神话中被称为“龙之九子”,是龙的第九个孩子,由于其为龙最小的儿子,因此备受关怀,在金钱上“只进不出”。基于此,在中国被称为“守财”的象征,被用于各种随身佩戴的玉石中,借以象征“发财”。另外还有中国古代的关公,被称为“义”。中国传统图形的设计理念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代平面设计中也正是本着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才能在国际上屹立不倒,甚至因此引起一阵中国传统图形的设计风潮。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图形的理念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大大地提升了中国平面设计的竞争力。

4 结语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很多造型独特的传统造型,这些造型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给中国传统图形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也给中国的平面设计带来了新的繁荣。

参考文献:

[1]王素洁.浅析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6(03):103.

上一篇:灵活性设计下一篇:防腐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