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化学教育(共4篇)
本科化学教育 篇1
为了让学生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采取了以下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特点, 进行重组优化
目前我校给护理专业授课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是学校指定的、吕以仙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1]。全书共有两大部分, 绪论和有机化学结构理论、有机化合物知识介绍及在生活和医疗保健方向的应用, 全书共有十九章, 内容繁多, 理论深奥。教学学时的安排为理论课18学时, 实验课24学时, 总共有42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 要想将全部内容都讲授完, 显然是不可能的, 此外学生来自不同学科, 各自的起点也不同, 所以在授课时, 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对此我们采取了有选择的教授, 对原教材适当调整和合理压缩, 这样对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有益。
1.1 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 各个击破
根据大纲和将来学生工作的需要, 选择与临床护理专业有密切联系的内容重点讲授, 如生物碱、维生素、糖、蛋白质及核酸等, 这些知识不仅与日常生活和人体健康有关, 而且还与其他医疗护理的基础学科有相关联系, 所以在分配学时的时候, 有侧重点, 将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解, 反复细讲, 把关键问题讲深讲透, 直到学生弄懂为止。而像绪论中的分子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光谱学这方面的知识理论深奥难懂, 且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很少用到, 所以我们尽量压缩或只作一般性的介绍, 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知识就可以了。
1.2 重复的内容自学
教材中有些在中学已学过并且容易掌握的化学知识让学生自学, 如醇、酚、醛酮、碳水化合物、烷、烯、炔等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在高中化学已学过, 条件好的学校与之相关的实验也做过了。并且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熟悉, 不难学习和掌握, 因此我们先让学生自学, 做习题, 再进行抽查, 检验学生自学的效果;这样既解决了课时少的矛盾又培养和增强了学生自学的能力[4]。
2 教学方法的选用
有了确定的教学内容后, 怎样使学生学好是每个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 让学生掌握课程的知识, 所用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传统教学方法有“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法;有介绍知识的“启发式”教学法和“诱导式”教学法;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讨论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等等[2]。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体会是根据不同内容及不同学科来的学生, 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能千篇一律, 一定要因材施教。如教材中的第一章[1], 它既是基础, 又是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 这一章如果学不好, 会影响后续学习。我们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自己预习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再自学, 提示学生预习时联系已学过的无机化学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间相互提问, 查阅资料文献;最后由教师上课提问, 讲解, 小结;课外辅导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并给出习题的正确答案。这样一而再、再而三, 通过一系列的教与学的活动, 让学生把难懂的理论理解了弄懂了,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教师都感到这种教学方法效果较好。所以, 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时用一种, 有时几种方法联合运用, 所以老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3 教学手段的完善
传统的教学手段, 以讲解、板书为主, 以实物、模型为辅。现在的学生大都是90后, 他们思想活跃、脑子灵、反应快、知识面广, 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因此, 我们的教学手段也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要与时俱进。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多重并举、灵活运用, 即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加以现代多媒体的应用, 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教材中有关的分子轨道及有机化合物分子立体结构等;这些内容理论深奥, 高度抽象, 很难理解。我们通过多媒体的声、光、图、文地运用, 使这些抽象的微观的知识内容变成直观的清晰的动态的宏观的。如第一章第二节中的碳的杂化过程[1], 教师上课前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 将碳的SP3→4个SP3, SP2→3个SP2, SP→2个SP杂化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教师上课时先讲解, 板书, 再放映多媒体课件, 这样由静止的变成活动的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再现了碳的杂化过程, 形象逼真, 学生们反映效果很好。这样不仅增加了现实感和趣味性,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4 加强学习自觉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作风
教师想教好书, 让学生掌握好知识, 除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外, 学生的学习作风和学习自觉性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 除了教知识外还要传授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树立良好的学习作风,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学习自觉性首先要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提高了, 学习自觉性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变原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要你学”为“我要学”, 这样学习自觉性就会产生飞跃。要多种渠道提高学习兴趣, 除了上面谈到的多媒体教学, 化学实验等, 还要根据所教内容与化学知识把有关的一些生活素材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如与人体生命有关的氨基酸、蛋白质、微量元素、核酸以及日常生活中粮食、蔬菜、脂肪和各类广告中的保健品等都跟化学有关;还有大家新买的衣服一定要经清水洗过后晒干再穿, 千万不能买来就穿在身上, 因为商家为了使衣服样式和色彩更好看, 更整齐, 在衣服成型后包装储存时要喷洒一些甲醛和乙醛, 如果不进行处理对身体是很有伤害的。教师在教学中介绍了学生所见所闻, 亲身经历的例子, 让学生感到原来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生动具体有趣的事实, 使学生觉得学习有机化学用途广泛,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化学的教与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化学基本理论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式,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知识, 比较抽象且难懂难记, 但通过化学实验的验证后, 可使学生获得具有说服力的感性知识,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知道前几年的“毒奶粉”事件, “毒奶粉”中掺入了三聚氰胺, 目的是为了增加奶粉蛋白质含量。当人体摄入有毒的奶粉后, 在胃酸的作用下, 解离成多种不溶于水的物质, 这些物质又与血液和人体中某些组织形成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 随着奶粉不断地摄入, 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沉积在胃肠越积越多, 排不出去, 最后导致泌尿系统结石甚至肾功能衰竭。又如前段时间食盐紧张, 有不法商贩和厂家勾结, 用工业盐冒充碘盐出售给居民, 广大居民不知道鉴别碘盐的方法从而上当受骗, 其实这只要根据我们学过的碘和淀粉的颜色反应知识就很容易辨别真伪。所以通过实验不但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加强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提高了生活能力。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护理专业的学生工作后以操作为主, 所以我们加大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实验课时比理论课时要多。
6 改革考试方法[5]
以往我校不论哪个学科来的, 考试的内容都与临床专业考试内容一样, 这样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显然是不公平的, 同时也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因为学生来源不同, 层次不同, 要求也不同, 所以考试的深度、广度及难易程度等都应有所区别, 不能一概而论。现在我们已将护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化学考试分别对待, 甚至护理专业的文科和理科来的学生考试也有所区别。
以前我们一学期只考一次试, 学生戏称“一锤子买卖”。只考一次试有很多弊端, 其最大的缺点是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 学与教的好坏只有教师说了算。虽然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但我们认为如果只是教师唱独角戏, 没有学生的参与, 那么教学活动就开展不起来。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是不利的, 所以必须得改革, 不能一考定成败, 我们的做法第一是考试多元化。学生成绩由平时和期末两大块组成, 平时成绩是: (1) 作业; (2) 阶段性测试; (3) 实验成绩的平均成绩。期末就是学期结束后总的考试成绩。这几块成绩构成比例是作业占10%, 阶段测试占20%, 实验成绩占30%, 期末占40%。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注重学生平时的努力, 使学生抓紧平时的学习, 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搞突击。第二是在考试内容上改革。考试的内容除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 还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生自学能力及综合知识能力。如有一题:生活中有哪些用途与醛酮有关, 其根据是什么?怎样去区别醛酮?这个题目不是简单的简答题, 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论述题, 必须查阅大量的资料并具备一定的日常生活化学知识的积累, 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这样使学生既复习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知识, 又加深实验操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 教师上好每节课, 提高教学质量, 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 而是要通过长期的摸索和探究, 经过不懈努力的结果。这是一个艰巨而又长期的工作, 只有这样, 方能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摘要:有机化学是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学好有机化学不仅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且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对怎样教好护理专业的有机化学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有机化学,护理,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吕以仙.有机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苗延青, 吴亚, 张小清.有机化学教学经验和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 :35.
[3]聂青红.制药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经验和体会[J].广东化工, 2010 (2) :115.
[4]郭秀玲, 姚书梅.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元素部分教学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05, 12 (7) :6.
[5]李英.当前我院高等护理教育改革动态[J].南方护理学报, 2002, 9 (5) :12~13.
本科化学教育 篇2
一、选择题
1、下列溶剂中,不能用于与水进行萃取的是(B)
A、乙醚 B、正丁醇 C、乙腈 D、苯
2、下列化合物中,含有不饱和内酯环的是(B)
A、黄酮 B、强心苷 C、甾体皂苷元 D、糖类
3、二倍半萜结构母核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A)
A、25个 B、20个 C、28个 D、23个
4、凝胶过滤的洗脱顺序是(D)
A、极性小的先出柱 B、极性大的先出柱 C、分子量小的先出柱 D、分子量大的先出柱
5、生物碱的沉淀反应中,常有一些化学成分干扰,常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反应的成分是(D,)A、粘液质、果胶
B、单糖、氨基酸 C、树胶、无机盐
D、蛋白质、鞣质
6、从水溶液中萃取游离的亲脂性生物碱的最常用溶剂是(/ A)
A、氯仿 B、甲醇 C、乙酸乙酯 D、石油醚
7、下列化合物由甲戊二羟酸途径生成的是(C/)
A、鬼臼毒素 B、水飞蓟素
C、甘草酸
D、肝素
8、下列哪项不是甾体皂苷的性质(D/)
A、溶血性 B、表面活性 C、挥发性 D、与胆甾烷发生沉淀
9、具有抗老年性痴呆活性的天然产物是(/B)
A、水飞蓟素 B、穿心莲内酯 C、长春碱 D、石杉碱甲
10、最容易酸水解的是苷类是(/A)
A、-羟基糖苷 B、-氨基糖苷 C、6-去氧糖苷 D、2,6-二去氧糖苷
11、糖和苷之联结位置的获知有(, B)
A、乙酰解 B、酸水解 C、碱水解 D、全甲基化后醇解
12、环烯醚萜类的结构特点是(D)
A、具有C6-C3-C6的结构 B、具有半缩醛和环戊烷 C、具有不饱和内酯环 D、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结构
13、区别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的依据是((A)
A、甾体母核的取代情况 B、甾体母核的氧化情况 C、侧链内酯环的差别 D、苷元与糖连接位置的差别
14、下列哪一项不是挥发油中的组成成分C)
A、小分子萜类 B、高级脂肪酸或酯 C、苯丙素衍生物 D、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
15、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是(/B,)
A、五味子素 B、长春碱 C、银杏内酯 D、青蒿素
二、用适当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标明反应所需化学试剂以及所产生的现象)
1、OOHABOOH
用Fehling试剂,A(葡萄糖)没有明显变化,B(果糖)呈现砖红色沉淀
2、OglcOAHOOB
运用Molish反应,A(苷类)反应呈阳性在液面交界处出现紫红色环,B无变化
3、OOHOOCH3OOHOAOBC
先用Feigl反应,A、B(醌类)出现紫色,C无变化,然后用Borntragers反应(加入NaOH)→A(羟基蒽醌)出现红色,B无变化
4、OOAOHOOBO
用FeCl3试剂,A无变化,B中酚羟基使其显紫色
三、分离下列各组化合物(化学法指明所用试剂、现象和结果;层析法指明吸附剂或固定相,展开剂或流动相,Rf值大小或出柱先后顺序)
1、OHOHHOOOHOHOAOHOBHOOOHOHOCOHOHHOOO-rutinoseOHOH
采用聚酰胺柱层析分离,以含有聚酰胺作为固定相,以乙醇-水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Rf大小顺序为:C>A>B。
2、NH3COH3COACH3HOH3COBNCH3H3COH3COCOH-+NCH3
答:
A,B,和C溶于碱水中,氨水调pH 9~10有机溶剂萃取有机层1~2% NaOH溶液萃取碱水层B3、CH2OHCH2OH碱水层有机层AC OCH3AOCH3B
体会:医学本科生物化学教学体会 篇3
一、以教材为依据, 融会贯通
每一门课程的教材都是经过该学科的专家广泛认可的, 其中内容的编排也是要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 这样会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但作为学生常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存在畏难情绪, 认为生物化学内容抽象、复杂、难点很多, 这种情绪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 应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对生物化学教材中各部分内容形成一个概括的轮廓,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各章节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如对于基因信息传递篇中, 可先讲解遗传信息存在从D N A到R N A、再从R N A到蛋白质的传递过程;经过该传递过程之后, 不同的D N 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将表达成不同的蛋白质, 从而表达出不同的生物性状, 如体态的高矮胖瘦、肤色的不同、脸型的不同。在学生对基因信息的传递形成一个总体的认识之后, 再分别对基因从D N A传递到R N A、从R N A传递到蛋白质的过程中不同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在讲解中仍可适时强调某种特点在基因传递的整体过程中的作用。例如D N A复制过程中的高保真性特点是遗传信息正确传递的保证, 若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 将可能导致所编码氨基酸的变化, 从而造成某种疾病;临床上所见的珠蛋白生产障碍性贫血就是由于外显子一第二十六个密码子中的碱基G A G突变为A A G, 使生成的多肽链中第二十六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赖氨酸所致。在课堂讲授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教材的内容“从厚到薄”地进行概括, 随后“从薄到厚”地进行梳理, 从而使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内容建立整理的理解, 以做到融会贯通。
二、紧跟学科研究进展, 培养兴趣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 对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强, 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知识、新进展[2]。给具有这样特点的大学生授课, 更需要教师避免照本宣科, 而应该适时地融入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 引导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样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随着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产生了许多新的技术及知识点, 如蛋白质折叠、R N A干扰、基因治疗等。当教师讲到这些相关内容时, 学生常常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对于蛋白质折叠部分, 可举前几年对全球养殖业造成重创的疯牛病的例子。疯牛病是由朊病毒蛋白 (prion protein, Pr P) 引起的一组人和动物神经退行性病变。正常的Pr P富含α-螺旋, 称为Pr Pc。Pr Pc在某种未知蛋白质的作用下可转变成全为β-折叠的Pr Psc, 就会导致疯牛病的发生。随后可引导学生思考并学习蛋白质折叠的机制以及如何阻止蛋白质的错误折叠, 从而避免疾病的发生。对于R N A干扰 (R N Ainterference, R N A i) 部分, 可先讲解R N A干扰的基本原理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 N A (double-stranded R N A, ds R N A) 诱发的、同源m R N 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之后提示学生由于R N A干扰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 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对于基因治疗 (gene therapy) 部分, 可先讲解基因治疗的概况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 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 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基因治疗的出现, 为人类攻克癌症、艾滋病等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这时, 可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学习, 来为人类攻克这些疾病贡献力量。
总之, 生物化学的理论授课过程需要既以教材为依据, 又要积极引入相关研究进展, 这样才能在为学生打好专业知识基础的同时,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从而获得良好的授课效果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观昌.不同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病例教学法应用效果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17) :45-46.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类) 篇4
专业方向一:化工工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基 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工艺设计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化工、能源、冶金、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 面的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方向二:石油炼制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工程与石油和天然气加工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 术人才。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石油加工工程、催化原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石油炼制、石油化工、能源、化工、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 方面的工作。
【本科化学教育】推荐阅读:
化学专业本科生能力06-17
材料化学本科就业前景12-25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06-14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09-28
本科教育质量10-17
公安本科教育06-24
医学本科教育08-20
本科外语教育08-25
药学本科教育10-08
一流本科教育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