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教学点

2024-06-28

基层教学点(共12篇)

基层教学点 篇1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当下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发展,常引发人们对它的关注与思考。下面是基层教学对教学目标的一些诉求,以期教师对教学目标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一、教学目标分解与整合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和分解,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教学目标,比如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目的是让教师从三个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一个分析性审视。出发点是好的,但也有令人迷惑不解之处。

就拿“过程和方法”目标来说,你能说“过程”中没有“方法”,没有“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正如有些教学专家所言:“三维目标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就是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过程”。既然这样的三维目标不是相对独立的,那又怎能说是三维目标?这样分类好像逻辑上有点行不通。

再说“知识和技能”这一维,尽管有相容的一部分,如技能在形成过程中有认知部分,但二者更多的是不同,一个是认知领域,一个是动作技能领域。以往教学论将它们分别对待,如今将不怎么相容的它们硬撮合到一起,会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将教学目标分解不是不可以,如果因为人为的分解将目标中有些成分都丢掉了就不应该了。像水分子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氢和氧之间的连接就没了。像庖丁解牛,眼里看到的都是一些局部的,岂不有失事物的本来面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在理论上对目标分析研究之后,还需逆向还原整合,要重视因分解而失掉的东西,这样才能做到既深刻又全面。

二、教学目标硬性和弹性

当下,教学目标的制订特别强调具体性,认为越具体越便于人们去操作和实施,但同时会使得灵活性和机动性越来越缺失,这不利于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有些专家认为教学目标应该是“教学结果的底线”,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应该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即师生努力的上线。且不论谁对谁错,给笔者的启示是,教学目标应该是有一个范围、一个区间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点、线的问题。从客观上讲,由于师生个体、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因素之间的差异性,所带来的变化也是参差不齐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学目标定低了,优等生吃不饱,定高了,差等生吃不了,所以教学目标要有必要的弹性,留有必要的空间以适应不同个体差异性的需要,让我们的学生达到他们各自个体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显性与隐性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代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学目标一定要是可见而且可测的。按照这样的观点,那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就不能算是教学目标;只能意会但却实实在在地在发生、在作用的默会知识,也不该在教学目标之列。如果教学目标的制订都将这些排除在外不加考虑的话,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十分的狭窄,这将有悖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取向。所以,教学目标应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明确提出的教学目标称为显性教学目标,那么还有一些教学目标虽然没有直接提出,但在教学行为中发生发展,让人感到其教学目标的客观存在,这种教学目标称为隐性教学目标,隐性教学目标是隐于幕后,含而不露的。目前对隐性目标不够重视,因此,在教学目标制订时,要给隐性教学目标应有的地位和关注,不仅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要正确地处理好教学目标的显与隐的关系,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四、教学目标理性和感性

教学目标的理性表现在教学目标必须从相关的教学理论出发,突出其科学性;教学目标一般以教学专家制订的为准;教学目标的表述中科学专业术语成分比较多;教学目标的结构和形式比较规范。但从我们的教学实际,特别是从学生这一角度去看,则希望教学目标中感性成分多一些,内容直白些,形式活泼些,条目少一些,最好用学生听得懂的话进行表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这样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学目标的效果会更好。

五、教学目标制订与教学

教学目标由谁来制订?我们教师要不要制订教学目标?不少人会这样说:“教参上不是写得好好的,抄一下不就解决问题了,何必自己来搞?如果你搞,你还会比教参的好?”

教师是教学目标制订的主体,教参上专家制订的教学目标是给我们参考和研究的,如果采取“拿来主义”,这就是我们对教学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可以先自己制订教学目标,再与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比较优劣,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进而不断提高自我制订教学目标的水平和质量。

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学目标使用的实际效果并不佳,于是有些老师认为教学目标只要我们教师知道就行了,不需要给学生看。但也有些教师不这么认为:“教学目标并非仅仅是把持在教师手上的法器,只有在目标师生共知的情况下,学生才有可能成为教学中的主动合作者,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与自主性才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教师的种种说法不无道理,要解开他们之间的纠结,我们不妨从另一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将教学目标分为“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教的目标”给我们教师看,理性成分可以高些;“学的目标”给学生看,感性成分可以多些。这样,通过分型辩证、因人而异、各取所需、各尽所能来使我们的教学目标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进而真正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向、控制、激励、中介、测度功能,岂不美哉!

六、教学目标预期与达成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能否达到这个预期和走向,其实这里面变数比较大,不仅涉及教学过程的人、物,还有其他不可预测的偶然因素,因此实际的教学是有教学误差的。更让人担心的是,如果在教学目标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那么有些教学目标就可能半途夭折,根本实现不了,所以教学目标的预期和达成并非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推崇教学目标的潜台词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是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我们也应看到,教学目标的确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教学的一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教师的思维,制约着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因此在肯定其正面作用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

所以,我们要辩证、全面地看待教学目标,在确保教学目标正确的前提下,正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之间的关系以及灵活机智地执行教学目标尤为必要。

以上仅是我们对教学目标表面的问题浮光掠影的浅思,可能未及教学目标深层问题,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议题谈一点思考,主要是想引起大家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并通过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

基层教学点 篇2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龙岗分校

米久奇 汪长军 廖远基

[摘 要] 开放教育教学评估督导,既要重视上级电大他评,也要重视基层电大自评,更要重视基层电大的反思性教学评价。基层电大反思性教学评价,是指基层电大教师通过内外结合的途径广泛搜集信息,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等进行自我对话反思、深度价值判断的过程。电大转型发展为开放大学,教学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基层电大,教学评价的工作重心应是确立基层电大及教师的评价主体地位,充分引导与激励基层电大及教师重视并自觉开展反思性教学评价,切实发挥反思性教学评价在开放大学教学建设中的调节、激励和改进功能。

[关键词] 基层电大;反思性教学评价;调节、激励和改进功能

教学评价为教学活动而生。电大显性的、公开的、大中型的教学评价经常开展。这是电大系统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的教学评价,因为评价的结果涉及到打分、排名和奖惩,甚或挂牌,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调节、激励和改进教学的功能。除大中型教学评价之外,其实还有一种微型的、隐性的(指不事先公告、不由中央电大或省级电大统一组织)、由基层电大及教师自发实施的、反思性的教学评价活动,这是客观上经常发生的、且始终有必要存在的教学评价。但是,这种微型、隐性、自发、反思性的教学评价,在现实中往往不被或不太被重视,因为这种评价多是直指具体、微观、隐性、个别的教学活动,粗看起来不涉及学校整体、不影响电大全局,更与学校之间的打分、排名、奖惩或挂牌无关。然而,这种电大教学基层单位(下称基层电大)的反思性教学评价,却与电大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与电大教学之调节、激励和改进密切相关,与电大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密切相关。

在电大转型发展为开放大学的进程中,教学常规的进一步规范和科学,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质量的持续保证和提高,不仅需要为了电大教学、基于电大教学的宏观教学评价活动,来发挥保证、督导、激励、护航作用,而且更需要基层电大伴随教学活动自觉、持续开展微观的反思性教学评价,来实现具体的调节、激励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只有宏观与微观的教学评价结合进行,才能使电大教学常规得以不断落实,教学模式得以不断创新,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

一、为什么要重视基层电大反思性教学评价? 1.反思性教学评价具有发展功能

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提供服务的教学管理活动。评价主体既包括教学管理机构和有关教学评估专家,也包括教学者和学习者。评价对象是教与学的过程及其结果。评价方式是通过回顾过程、检视经历、搜集信息进而进行教学价值反思判断。评价目的是为教学决策、教学创新和教学发展提供服务。可见,本真意义的[1]教学评价是为教学的评价,是一种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发展的教学管理活动,其功能是服务、调节、激励和改进教学,促进师生发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评价。与此相伴,现实中存在着一种为评价的教学、或说为评价而评价的教学评价活动,即强调教学评价目的在于甄别、筛选、淘汰学生,在于区分、分等、奖惩教师,在于给学校打分、排名、分类。显然,后者是非本质意义的、衍生的、异化的教学评价。主张、倡导、实施本真意义的发展性教学评价,反对、拒绝、排斥异化了的甄别性教学评价,应成为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指导思想。

在一般性的教学评价中,包含着一种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学深度自我评价活动,即反思性教学评价。它指教师通过内在和外在相结合的途径广泛搜集信息,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等进行对话反思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主要靠教师改进教和学生改进学来实现。而作为教学过程中居于教的主体地位并发挥主导作 1 用的教师,从教学目的出发,对自身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全程、深入、自觉的回顾、反观、检查、判断、评价、省视、反省、反思,则是保证教学评价发展性功能得以落实的关键。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学评价功能的发展性取决于教学评价的反思性。通常讲教师也是评价主体,指的是教师自评;但是这里所讲的教师反思性教学评价,不只是包括浅显意义的教师自评,更包括深度意义的渗透教师自我对话和自主反思的教学观念批判、教学设计反省、教学活动检视、教学过程检查总结、教学效果价值判断等。

电大教学质量最根本地取决于基层电大的教学质量。而基层电大及教师必须重视并自觉开展反思性教学评价,才能实现评价为调节、激励、改进教学服务,评价不断促进电大教学质量提高,评价持续促进师生发展的功能。

2.电大不甚重视反思性教学评价堪忧

全国电大教学检查评估督导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常规活动,周而复始地开展着,上面特别地重视,下面层层地发动,教学评价之检查、评估和督导等环节也步步得以落实。从整体上说,反复组织的全国电大常规性的教学评价,促进了电大系统课程资源建设,加强了教学常规的建立和规范,引导了网上课程讨论和答疑等,从一定程度上督促和保障了全国电大教学的规范、有序、有效实施。然而,我们也发现,电大多年来可资借鉴和推广的成功教学经验不见多少;在专业、学科、课程、教师队伍四大建设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在课程资源建设、面授教学和网上辅导、教学效果检测、教学文化氛围营造、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可以说,电大教学评价并没有完全、真正地发挥调节、激励、改进教学的功能,教学评价的形式主义倾向比较明显。

电大教学评价没有发挥好调节、激励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电大教学评价没有真正调动起基层电大及教师参与评价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事实上,每次评价总是将基层电大及教师作为被动接受评价的对象,要求他们按上级通知检查这、总结那、汇报这、提交那,而没有把他们当作能够自觉参与教学评价的主体来对待,没有引导和激发他们自主开展反思性教学评价,忽略了他们自主反思教学、自我专业对话、自觉调节修复与改进教学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结果,导致基层电大及教师将每次教学评价视为额外负担、外来麻烦和痛苦差事,或不得已而被动应付,或被强迫而敷衍了事,或表面地虚与委蛇;进而导致教学评价成为形式而没有达到实质效果。电大系统不太重视或忽视基层电大反思性教学评价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反思性教学评价的意义,真正重视反思性教学评价在促进电大教学质量上的导航性、奠基性和调控性作用。

3.电大转型发展为开放大学必须重视反思性教学评价

当今,电大正在实施战略转型,朝着全面发展为开放大学的方向上努力行动。“开放大学是一种新型大学。它以开放教育为基本特征,强调教育观念的开放、办学方式的开放、学习对象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为每一个有愿望、有能力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高等教育的[2]机会和服务。”

开放大学全面践行“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建成面向全员、宽进严出、没有围墙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新型大学,精心设计在顶层,精细施工在基层。开放大学不是停留在理念上的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而是实践中的新型开放实效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工程,工程奠基和成就在基层电大及教师。因此,电大转型发展为开放大学,教学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基层电大,教学评价的工作重心应是确立基层电大及教师的评价主体地位,增强基层电大及教师积极参与和自觉开展教学评价的主体意识,充分引导与激励基层电大及教师重视并自觉开展反思性教学评价,切实发挥反思性教学评价在开放大学教学建设中的调节、激励和改进功能。

二、何谓基层电大的反思性教学评价?

1.基层电大反思性教学评价是电大教学自评与教学反思的深度融合

电大教师每个学期都要进行教学自我检查总结评估,简称为教学自评。在自评时,我们总结成功做法和经验常常七八点甚至更多,相当充实,相当夸张;而对不足或失误往往以“不过”“如果”“希望”等句式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自评极其表面化、形式化。在学期末,学校往往会例行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文章。按理,真正的教学反思应该对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果进行比较深入的检视、反观、内省、质询式探索、批判性思考、总结性提炼、建设性提议,但事实是,教学反思的真正功能也被任务主义、论文主义所遮蔽。长期以来形式化的教学自评、论文性的教学反思,都没有真正发挥本来意义的教学评价的功能。原因在于,教学自评过于形式而忽视实质,过分关注评价为甄别、筛选、分等和奖惩等衍生与异化功能,忽略了评价为服务、促进、调节、激励和改进等本质意义的功能。教学反思过于注重理论学术而忽视实践应用,过分追求教学反思的论文性、学术性、发表性,忽略了教学反思的行动研究性、实践指导性、反馈服务和改进本职工作的特性。教学反思或表现为实践反馈之虚,缺少对实践的真反观真发现真琢磨,不能发挥实践反馈改进作用;或表现为理论思考之虚,只萦绕于不着实践边际的所谓新观念新概念新提法的拼凑与组合,不能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调控作用。

为了充分挖掘和综合发挥教学自评和教学反思对服务、调控、激励、改进电大教学的功能与作用,我们提出基层电大反思性教学评价的组合性概念。基层电大反思性教学评价,与基层电大教学自评、教学反思,既相联系,又有区别,是电大教学自评与教学反思的深度融合;是指基层电大教师通过内外结合的途径广泛搜集信息,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等进行自我对话反思、深度价值判断的过程。具体要求基层电大教师摆脱表面化、形式化、功利化的教学自评,抛却过度理论性、论文性、学术性的教学反思,将深度教学自评和深刻教学反思结合起来,贯穿于教学实施和教学改进的全过程中。

2.基层电大反思性教学评价是电大教学的服务器

电大系统教学的宏观设计和质量监控,主要由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负责,而电大教学工作的落实和质量的保证,根本在基层电大。顶层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指标制定,既要充分依据基层电大客观实情和条件支撑度,也要考虑到基层电大可能发展前景和主观能动性激励度;而且,最根本的是,再优美的教学设计和再完美的评价指标,必须靠基层电大来积极实施和全面落实。所以,保证与促进设计实施和指标落实的基层电大教学评价,必须是整合教师主体教学自评和自主教学反思的反思性教学评价。基层电大反思性教学评价是一种为教学的评价,这种评价是本真意义的评价,具有教学评价的本质功能,即评价能够调节、激励、改进教学,是电大教学的服务器,而不是电大教学的指挥棒。

基层电大反思性教学评价贯穿在从教学观念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结果、教学反馈的全过程,能够发挥即时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调节教学的功能,能够发挥及时捕捉亮点、总结经验、激励教学的功能,能够发挥质询探因、经验推广、全面改进教学的功能。反思性教学评价依据教学、为了教学、结伴教学、服务教学,将真自评与真反思结合起来,将实批判与实激励结合起来,将深质询与深改进结合起来,是在教学活动中的自觉行动研究和主动实践改造,是改革与创新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业成长的务求实效的服务器;而不是为评价的教学或为评价的评价,不是为甄别、排名、奖惩的教学指挥棒。

3.基层电大反思性教学评价是电大教师发展的助推器

基层电大的反思性教学评价,作为教师教学自评和教学反思的深度融合,其基本主体是基层电大的教师,其具体功能是改进教学、促进学生成长、助推教师发展。改进教学是反思性教学评价最直接的功能,促进学生成长是反思性教学评价最终极的功能,助推教师发展是条件性(中介性)功能,表面看三大功能有先后达成的秩序之别,实际上是无有先后,是 3 相伴产生、综合实现的。充分调动基层电大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观上是一种针对教学的评价管理活动,客观上却是评价为了教学、基于教学、服务教学的教学行动反思研究活动。这种教学行动反思研究活动,是基层电大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结果、教学反馈等教学环节的回顾性、检查性、总结性、批判性、质询性、对话性、探索性、建设性相结合的反思研究,无疑既能直接研究与改进教学,又能最终服务和促进学生成长,同时能助推与促进教师发展。

美国学者波斯纳:“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其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3]所以,他提出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公式: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里的“经验”即教学实践、教学行动、教学经历、教学经验,这里的“反思”即融合教师教学自评和教学反思的反思性教学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教师自己在不断融合经验(评价)与(教学)反思的专业实践基础上自觉开展反思性教学评价的结果。电大教师要体验职业自豪感和专业成就感,要实现专业发展和职业生命升华,就必须开展深刻的为了教学、基于教学、服务教学的反思性教学评价。

三、基层电大如何开展反思性教学评价?

1.基层电大要视上级电大教学评估督导为发展契机和改革动力,增强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评价意识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学评估督导工作规范(试行)》颁行,旨在“进一步完善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范开放教育教学评估、督导工作,推进教学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估与督导是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估对学校教学及教学管理现状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教学督导对学校教学及教学管理的重点问题进行督查并给出整改指导。教学评估和督导为管理的决策和改进工作提供信息和建议,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4]

基层电大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评估督导工作规范,深刻领会教学评估督导的功能定位、主要内涵、指导原则,切实掌握教学评估督导的工作形式、操作流程、具体方法,将上级电大组织的教学评估督导看作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全面帮助、检查、评估、督促、指导、促进,而不是额外负担、份外事务、故意找茬;要充分认识到,这种评估督导必将促进基层电大不断调节、激励和改进教学,是基层电大探究教学问题、创新教学模式、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契机,是基层电大实现内涵发展和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的动力。如果基层电大能够将上级他评视为契机和动力,那么教师就会增强教学自评、教学反思、教学改进的自觉意识,乐意接受他评,自觉开展教学自评、自判、自反、自思、自改,从而真正实现评价为了教学、服务教学、调节教学、激励教学、改进教学、推进教学质量提高、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本质功能。

2.基层电大要定期组织深度融合的教学自评和教学反思,增强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评价能力

基层电大密切配合上级电大开展的常规性教学评估督导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形成自觉的反思性教学评价机制,具体就是要定期组织深度融合的教学自评与教学反思活动,以不断培养和增强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评价能力。传统的教学自评、教学反思的形式和做法,我们可以继续利用,但必须予以整合,且要增加新的内涵,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作为教学评价主体的主人翁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作用,体现教学评价程序的自我检查性、自我评判性、自我反思性,体现教学评价功能的自我调节性、自我激励性、自我改进性。笔者所在学校定期组织深度融合教学自评和教学反思的反思性教学评价活动,教师不断增强反思性教学评价能力。

第一,每学期组织3次全校性的反思性教学评价活动。一是学期初反思性教学评价,结合学期初工作布置进行,回顾反观、评价反思上学期的教学经验与教训,亮点做法与特色 4 经验予以公开宣讲和推广,突出问题和重大失误予以明确指出和警示。二是期中反思性教学评价,在专业教研组开展专业教学研讨的基础上,学校集中组织教学圆桌会议,及时检视前段教学工作,揭示和研讨问题,发现和推介经验,为后续教学工作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反馈有价值的指导信息。三是期末反思性教学评价,每位教师全面回顾总结学期教学工作,在学校期末集中教学研讨会上,人人既要谈自己的教学改革点、创新点、闪亮点,也要谈自己的失误点、欠缺点、盲目点,同时要形成教学反思文章,或立即载于校园网,或择机汇编成册,以方便彼此交流学习。要强调的是,学校应将每次教学研讨会开成教学案例分析会、教学问题研讨会、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技艺切磋会、教学典型观摩会、教学良法推广会、教学创新动机激发会、教学工作建议改进会,以发挥教学研讨会的反思性教学评价的作用。

第二,每学期分专业教研组开展2次集中的教学自检和反思活动。这是与各专业具体课程教学直接联系的反思性教学评价,重在发现、揭示、陈述问题,及时调节与改进教学。这种反思性教学评价欲求实效,关键在组长的组织和带头,基础是激发教研组成员自觉参与和积极投入,前提是先前的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和教师自己的教学梳理。

第三,每学期组织1次学生教学情况座谈会。不定期地开展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每学期开展1次网上学生评教或书面学生评教,了解学生学习愿望、学习困难、学习参与等情况,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希望与意见,在此基础上组织召开学生学习情况汇报和教学意见反馈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之后,学校召开集中性的教学研讨会,组织教师针对学生反馈信息,开展自我教学反观、反省、反思,继而在后续的教学进程中予以改进。

第四,每学期每师要写1篇教学总结或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各方面进行既全面又有侧重的反思评价。既要纵向行动反思,教后知困,我思我新,又要横向比较反思,虚心求教,反思改进;既要个体总结反思,内视反省,探源究因,又要集体对话反思,切磋琢磨,激发智慧。教学检查与教学反思要努力避免形式化或过分学术化,务求具体微观、切实有效。

第五,通过每学年组织1次教师教学竞赛来开展反思性教学评价。每次教学竞赛确定一个专题,如教学基本功竞赛、网上教学竞赛、对话教学竞赛、反思性教学竞赛、一体化教学设计竞赛等,要求以生为本、因学施导、突出开放教育一体化导学设计特色、体现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倡导师生对话教学互动等。通过教学竞赛观摩、对比、总结、评价、自反、研讨、反馈、督导,实现新老教师之间相互观摩教学、切磋教艺、共研问题、反思评价、协商改进的反思性教学评价目的。

第六,结合课题研究开展教学专题反思性教学评价活动。通过申报课题和自定课题,如中职——电大直通车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基层电大对话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等,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开放教育教学实践行动研究。为了使教师在基于本职实践的课题研究中能够自主驾驭研究进程,自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开放教育理念指导实践研究,学校购买远程教育原理、对话教学理论等类书籍发给教师学习;同时组织了如何开展开放教育对话教学、怎样开展开放教育教学反思等专题培训与研讨会。在理论学习、专题培训、课题研究中,教师自觉开展专题性较强的对话反思、行动研究、教学自评活动。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反思性教学评价特质的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通过反思性教学评价以调节、激励、改进教学的自觉意识和自主能力。

3.基层电大教师要将反思性教学评价当作教学行动研究,融入具体的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上级电大组织的教学评估督导,基层电大引导的反思性教学评价,都必须融入基层电大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都必须转换为基层电大教师的自觉教学行动,都必须内化为基层电大教师的自主教学行为因子,即基层电大教师要将反思性教学评价转变成自觉自愿的教学行动研究,自主地融入日常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这样,才能使反思性教学评价得以真正 5 实施,也才能使电大系统教学评估督导的功能得以真正落实。

基层电大一方面要组织教师学习上级电大教学评估督导规范和文件,提高反思性教学评价的意识;另一方面要组织教师开展一系列深入融合的教学自评和教学反思活动,增强反思性教学评价的能力。同时,基层电大教师自己必须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思考、向专家咨询、向同行请教、向学生学习、向自己追问,努力成为反思性教学评价的自觉主体,成为自我教育、教学创新的主体。只有基层电大教师自觉通过他评反观自我、通过自评反思自我、通过理论提升自我、通过行动研究自我、通过学生检验自我,将教学评估督导转化为积极教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改进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进而形成教师群体的积极教学和教学评价、反思、改进的意识流和能力集,才能充分发挥电大教学评价围绕教学、为了教学、服务教学、调节教学、激励教学、改进教学、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服务器与助推器作用。

笔者所在学校研究学情、因学施导、以生为师、教学相长已成气候,教师同伴互助、相互激励、自主反思、调节改进亦成氛围。网络时代如何当教师?今天如何对待考试?电大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如何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如何提高“三率”?我们自主开展如此等等的教学追问、反身思考和对话讨论。我们还形成了以下反思性教学评价的成果:“研究学情,因学施导”“对话教学促网上学习真正发生”“远程开放对话教学:应然理念与实然策略”“开放教育教师导学和学生学习要求”等。我们逐步养成反求诸己、反观追问、反身思考、自我对话、反馈改进的反思性教学评价的自觉意识和自主能力。师生在开放、自主、多元、反思、共进的校园教学文化中,逐渐体验到了学业成功感和职业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参见杨启亮.为教学的评价与为评价的教学[J].教育研究,2012.(7):98—103.[2] 国家开放大学.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国家开放大学[N].中国教育报, 2012-07-31(03).[3] 姜家凤.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J].中小学管理, 2003.(7):18-19.[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学评估督导工作规范(试行)(电校评估[2008]10号).2009-01-06.作者简介:

米久奇,教育学副教授,教学处主任,深圳广播电视大学龙岗分校。汪长军,教学副校长,深圳广播电视大学龙岗分校。廖远基,校长,深圳广播电视大学龙岗分校。联系方式:

基层竞技体校游泳教学的思考 篇3

【摘 要】 游泳是青少年儿童的业余培训和强身健体的方式。儿童游泳的教学不仅要保证安全,即教学过程的安全和游泳自身安全救人和自救的安全知识。业余体校教学要遵循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采取积极有效、有趣的手段激发学生的乐趣,打好竞技苗子长远发展的基础,挖掘有天赋的游泳人才,培养竞技游泳的苗子。

【关键词】 体校;游泳;教学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1

近年来,基层游泳培训发展迅速,依托业余体校的游泳训练更是培训中的佼佼者,在业余体校,游泳项目的开展较有组织、有规模、有目标,任务和方向更明确,游泳训练不仅讲求基本锻炼和技能习得,更追求竞技人才的培养,目前,就中国的现状分析,基层业余体校是国家竞技体育坚实的后盾。

在游泳教学过程中青少年儿童的学习心理、学习目的、学习兴趣、掌握技能能力等方面都较成年人有所差异,所以对少年儿童初学者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策略等要区别对待。游泳自幼儿时期就可以通过父母培养,越早开始游泳技能越早习得。首先,注重培养初学者的运动兴趣。

一、学会生存技能

就业余体校教学来说,不能单纯以竞技游泳教学为中心,将“生存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第一,将培养竞技游泳苗子作为最终目标。应当重视“快乐游泳”、“安全游泳”、“自救游泳”及“自救他人的游泳”的专业教学。

捉住少年儿童爱玩耍的心理特征,让其在“玩水”中学习游泳,通过游戏与心理引导培养初学者的兴趣爱好,如睁眼练习,水中捡石头等方式。首先从培养“生存技能”着手,消除初学者对水环境陌生的恐惧心理,例如美国游泳教学从直立水中漂浮着手,避免人突然改变体姿,给初学者带来“恐水感”,这对意外落水时自救能力的培养有利。儿童具有模仿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理解能力差的特点,对于少年儿童学员要减少分解练习内容,多采取完整教学法。但由于少年儿童顽皮、好动,在教学中要加强管理以免出现教学事故。

游泳教学自始至终贯穿“自救游泳”技能培养的教学。另外,重视学员潜水教学,增加水下捡物品的教学内容,培养在实用游泳和水中救护的能力。注重培养初学者的“救生法”技能教学,进行如何准确地向溺水者抛掷木棒、绳索等救生用具的练习,要让学生体验、学会懂得溺水者在被救生员救助过程中如何配合救生员的牵拉动作和水中拖带动作。

二、基础教学的专业性

(1)教学基本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熟悉水性的练习:安全下水,全身没入水中,水中睁眼,水中吐气,被他人救助,手抓木棒或衣服,被救助者牵拉滑行,身背浮具漂浮30秒左右,由俯浮到站立,无辅助水中行3米,安全起水。身体划入水中,由仰浮到站立,摇橹式划水将头抬出水面,身体直立水中做摇橹式划水,自救游泳姿势,被他人救助时的游泳练习,捡水下沉积物,利用简易泡沫浮具游。站池边出发,保持身体直立绷直,救生法练习,潜泳练习,套上潜水用的呼吸管、练习呼吸。站池边出发,脚向摇橹式,划水前进,双膝收至胸前,头露出,水中呼吸练习,美国游泳教学中“呼吸技术”的练习安排得很晚。水着装游泳及着装练习并增加救人、自救及着装等考核内容。

(2)四种泳姿教学的顺序

游泳姿势的选择和各种游泳姿势的教学顺序,是根据教学任务、学习时间、学生的年龄、性别、体力、游泳基础等条件而定。如果教学任务是尽快地掌握一种姿势与完成一定的距离,可选择蛙泳进行教学,而且在学蛙泳时,可结合踩水动作的教学,有于安全,但是蛙泳节奏感较强,需要小孩多思考和领悟能力较强。教学对象可以界定在暑期班和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目标的小孩。针对家长要求较严格,需要小孩学会四种泳姿,并且要求姿势有模有样,这样的小运动员就可以从自由泳学起。在掌握了自由泳之后,由于技术的相似转化,对学仰泳、蝶泳都有一定的帮助。但为了避免呼吸调节紧张出现恐水慌张感,亦可先教仰泳,在教学时加强保护并尽快学习踩水和自由泳。综合教学,即教一种姿势还未完全掌握,就教第二种姿势,在较短时间内教完四种姿势,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循环的教学。利用排列顺序上动作相似的特点,使动作技能互相得到良性的转移,互相促进,这样可以加速四式动作的掌握。针对半途接收的有一定姿势的小孩,根据其掌握的姿势,如已会“大爬式”就学自由泳,已会“蛤蟆式”,可先学蛙泳等。

(3)单个技术教学的方法

在采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般是先教腿而后教臂(包括臂与呼吸配合),再教臂腿配合,最后教完整配合。根据有关直观性、循序渐进性和巩固性的教学原则,教学顺序一般是:①讲解示范,使学生明确动作要领。②陆上模仿练习。③水中有固定支撑的练习——扶池边或扶同伴进行腿部动作练习,或站立浅水处划臂练习。④水中没有固定支撑的练习——浮体滑行打(蹬)腿或划臂练习。⑤逐渐增长距离的练习,巩固和提高动作。

另外,从简单的游泳中学习基本技能,为有能力的运动员走上专业道路打下基础。如摇橹式划水技术的学习,此划水动作在每一个教学阶段均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因为,此技术对自救游泳技术的掌握、对自我水中平衡和对水感的培养以及对竞技游泳技术增大我力推进力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竞技苗子的培养

在日常训练中观察和培养竞技体育苗子,应该贯彻“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竞技游泳的教学是一个对游泳规律不断习得和探索的过程,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游泳专业知识、理念和专业方法体系有助于提高游泳竞技水平。影响游泳速度的主要表现在运动员克服阻力和完成动作的效率的能力。训练招收最小运动员是4-5岁,教学任务要结合儿童生理发育的特点,以发展有氧能力为主打好耐力基础,促使心脏充分发育,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为成年后专项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基层训练时,加强有氧耐力的培养。高度的无氧能力应建立在高度发展的有氧代谢基础上,因为高度的有氧能力不仅有助于更有效地进行氧化过程,最快地消除无氧过程中积累的乳酸,而且还能最有效地提高肌肉中糖原的储藏量。有氧供能能力是无氧供能能力的基础。日常训练加大科研合作,配合血乳酸的研究,通过血乳酸的值制定无氧阈强度训练锻炼提高有氧运动能力。训练时控制好有氧和无氧比重,避免过度训练,改变传统训练比例,基本按照比赛或者测试的量训练即可。在游泳比赛中400m以上的项目则是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应采用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训练方法。

传统的技术训练观点是把握运动强度而转换成习得技能,因此,在技术训练中改进技术训练手段是关键,手段和方法决定于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粗糙程度和完成技术动作的效率。在运动员训练的不同阶段通过选取训练效果好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调整动作频率来提高成绩。同时必须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来区别对待采用教学手段。

运动员力量本身不一定意味着快的游泳速度,在缺乏技术能力的情况下,力量越大阻力越大,力量是根据肢体的熟水性通过动作速度发挥作用。游泳力量训练要结合陆地和水上训练共同完成。更加注重水上力量训练的方式和方法。水上力量训练主要是手和脚通过克服阻力练习,其中对有潜力的游泳苗子增加牵拉、增大阻力等方法来练习手脚力量。一般基层青少年儿童训练每周安排2次力量训练,水上陆上各一次,力量训练时间为50-90分钟,每次力量训练完成5-10个练习动作。突出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四肢力量训练及提高动作速度练习。

培养一个好的竞技苗子要制定周期训练计划做指导。全年一般分为2-3个周期,分赛前训练期和常规训练期。注重培养运动员不同状态下的比赛能力和连续比赛能力。整个大周期间采用小周期调控训练,一般一个小周期是7天,或者训练有氧和无氧耐力时采用2-3周的小周期。根据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的变化制定小周期,比如生理指标血红蛋白、心率等,观察身体机能变化,从而达到锻炼体能的目的。

所以要想充分挖掘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潜力,打好坚实的基础是前提,进行系统的技术训练是成绩提高的关键。但是,技术训练本身就应该花时间和精力,甚至要超过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的时间,抓住有氧训练的时机进行技术训练,并且在总训练量中加大比例,效果会更好。根据运动员擅长泳姿安排其专项泳式训练负荷,通常蝶泳、蛙泳、仰泳、自由泳的训练负荷承递增趋势。

基层教学点 篇4

一、我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的概况

上海海洋大学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是在学院层面下按学科专业性质相近和便于科学管理的原则设置的。以食品学院为例, 食品学院下设四个系, 分别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水产品贮藏与加工系、制冷与低温工程系和化学系。每个系根据学科专业性质下设若干基层教育教学组织即教研室, 其师资队伍规模约为5~10人。例如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设置了三个基层教育教学组织, 分别是食品安全与营养教研室、食品工程教研室和生物技术教研室。各个基层教育教学组织主要的工作职责包括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科学研究和师资管理与师资培养。以食品安全与营养教研室为例, 目前的教师队伍由10人组成, 其中教授5人, 副教授3人, 讲师2人。组织讲授的课程、实验以及组织的教学实习共45门, 课程涉及学校食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物流工程、海洋生物制药、食品经济管理、食品物流管理和物流管理等7个专业。作为学校各项教学科研工作的操作层面, 如何发挥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每位老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组织完成学校学院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 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是基层教育教学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活力, 做好连接教学双方的纽带

首先, 基层教学组织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行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研室的工作从讨论和编写教学大纲, 每一学期教学任务的下达、教材上报、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期中教学检查、考试安排, 每一学年教学计划更改、新老生入学教育、实践教学安排、毕业答辩、短学期工作, 以及研究生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预答辩的组织和实施, 都是以教研室为单位, 也就是说教研室将教学工作落实好, 学校和学院的各项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实施。其次, 目前教研室活动看似相对被动, 主要是完成学校、学院下达的各项任务。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各教研室有很大的空间进行提高和创新。例如:每年的新生见面会、师生座谈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形式才能缩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老师之间的陌生感少一些, 亲切感多一些, 这些各个教研室都可以做不同的尝试。食品安全与营养教研室在这项工作中一直在不断摸索, 最开始全体学生和教研室老师在一个教室座谈, 老师在前, 学生在后, 学生提问, 老师作答。实践中发现提问的同学比较少, 会场人比较多, 相对嘈杂, 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之后的见面会改为在老师作专业介绍和自我介绍后, 分班进行座谈, 教研室老师分成几组, 分别到各个班级中进行座谈。这样可以创造一个相对融洽的氛围, 便于师生交流。但形式上仍然是学生提问, 老师在前排作答。这两年的新生见面会则尝试让老师们在教室的不同区域, 坐在学生们中间, 师生可以像朋友一样, 促膝交流。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 一下子活跃了见面会的气氛, 师生之间那种或有形或无形的前后距离、上下距离立刻被缩短。学生们围着老师问各种关于专业、学习、生活、前途的问题, 老师们也可以问一下学生们来到大学的第一感受, 了解学生生活安排的情况、学习准备的情况, 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给予指点。这样的见面会, 会让学生们更真切地感受到老师们的亲切, 同时老师们也会感受到学生们的可爱和对美好未来、对知识的渴望。我们教研室正是通过这样一些尝试, 让这些工作的结果不断接近学校、学院布置这些工作的初衷。教研室的活力取决于内在因素和外在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在因素中教研室的凝聚力和同事之间良好的沟通是核心, 而凝聚力的积累以及同事之间保持沟通体现在平日点点滴滴的工作。教研室活动的形式尽管不是教研室活力的决定因素, 但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加强教风建设,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教风首先与教师自身的责任感密切相关。而如何加强教师责任感, 是一个很大的议题。在众多方式中, 与学生保持课内和课后的交流与沟通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 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生的需求和渴望, 而这种需求和渴望可以激发教师潜在的意识和能力。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学校已经出台了一些:例如师生联系制度、新老生与教师见面会等。教师还可以通过课程内和课程结束时与学生面对面的座谈来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要好于纸质、电子的交流, 因为学生和教师能够彼此感受到更多的诚恳。由于教学质量具有难于以数量衡量的性质, 所以教风建设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校和学院对教师的导向。学校和学院要鼓励和激励那些责任感强、教学质量高、肯将精力投入到教学过程中的老师, 以这样的老师作为标杆和导向, 会对更多的老师的教学态度产生影响。

四、设计教研活动, 更新教学理念, 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研室在组织教研活动时, 要注重更新教学理念, 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在教研室两位教师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进行师资培训后, 教研室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 向教研室老师汇报了培训成果, 之后大家对塔斯马尼亚大学所提倡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讨论。该理念的核心是:教与学两者, 学是核心, 学生学习所获更多地取决于学生所为。教师教学的重点不是集中在教师“教什么”, 而应以学生“学什么”作为出发点。这样的理念体现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方法的使用和学生成绩的评定上。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 有一部分内容是陈述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中涵盖两部分内容:课程学习哪些知识, 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能够做什么。以此学习预期结果为出发点, 制定教和学的方式方法, 确定成绩评定的依据。为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为”或“深层次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 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 而应该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课堂上采用一些策略鼓励学生参与, 鼓励学生与老师互动, 这些策略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相互评价、案例研究、课堂发表等。

总之, 作为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 基层教学组织是落实学校、学院各项教学工作的载体。毋庸置疑, 作为基层教学组织, 我们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也要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本文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的基层教学组织为例, 介绍了学校基层教学组织的概况, 并就如何激发基层教学组织的活力, 做好连接教与学的纽带进行了探讨。通过有效的基层教学组织工作, 加强学校教风学风的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基层教学点 篇5

市委党校 陈老师

摘要:党校基层经济教学面临着理论与实践脱节、信息不对称、教学专题设置难等诸多问题,应通过基层教师、党校、和省市党校三方面共同着力,形成合力,有效提高基层党校经济教学质量。关键词:基层党校 经济教学 困境

在新常态下,经济热门问题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逐渐成为基层干部关注的焦点,更是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经济教学是基层党校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基层党校在经济教学中遇到了不少困境和问题,这些困境和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和解决。

一、基层党校经济教学的主要困境

经济教学不同与其它学科不同,专业性强,对教师要求高,一些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经济教学很难生动形象,教师备课花费精力和时间多,学员总体评价不高,这些现象造成不少基层党校教师不愿意上经济学课程。

(一)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 1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一是基层党校专业程度不高。多数基层党校教师较少,一般情况多则十几个,少者五六人,许多基层党校教师都是“万金油”,没有自己的专攻方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哪里需要哪里搬,只要有什么新的热点问题,就开展哪个热门专题教学。二是经济学专业性强,难以触类旁通。一些基层党校即使是招到的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而经济学本身分支较多,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17种专业,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金融学、互联网经济等对专业划分比较细,各个专业之间难以触类旁通,这就要求经济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各类经济专题知识。2教师缺乏实践

经济学教学除了要求教师专业水平高外,更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不少基层党校要求讲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讲“本地话”,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比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以我们XX市党校为例,“XX新型城镇化探索”、“加快推进XX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市”等经济教学课程,都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或需要我们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才敢上讲台给学员讲授。即使这样,难免在产业政策等方面仍不如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的学员理解的透彻、把握的到位。3联系当地实际难度大

一些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课程,在与当地实际相联系难度较大。一是一些试点或示范区虽然是当前区域经济的热点问题,但本身发展并不成熟,甚至部分仍处于刚刚探索发展阶段,试点工作思路也并不清晰,示范成效可能并不明显。二是对于试点或示范区,基于宣传工作,以及对试点基层工作的认可,教师对于试点单位存在的一些敏感问题并不太敢明确点出。三是一些当地政策和规划变化快,也给区域经济课程与当地实际联系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尴尬。4科研薄弱影响教学

科学研究是党校教学的基础。特别是区域性的经济教学,必须需要科研工作。基层党校由于制度、经费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科研的投入。基层经济教学同样由于缺乏激励机制、科研难度大、调研时间长等原因造成科研的主动性不强、科研水平不高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经济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经济信息不透明、不对称

经济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也是经济教学的难度之一。主要表现在经济数据不易获得、不少经济数据比较陈旧、数据与实际有较大出入。1经济数据不易获得

经济数据对于经济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教学过程中运用经济数据说明经济运行规律,最有说服性。但在基层党校经济教学过程中,经常苦于需要的经济数据难以获得。一是不少经济数据保管部门对数据外传持紧慎态度。党校并非经济数据来源部门,教师甚至需要通过自己的渠道向其它有关部门获得。而当前不少数据来源部门既出于对数据的保管秘密性,也不想增添自己麻烦,更不想为此负无必要的责任,因此对于经济数据保管都非常紧慎,增加了基层党校经济教学人员搜索经济数据的难度。二是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滞后,造成网络、报刊等经济数据难以获取。当前多数基层党校图书馆建设落后,基本没有专门的经济数据统计期刊或图书,同时党校内网基本无法登入维普、知网等网上数据库,而这些数据库数据收费价格又比较高,这些原因进一步限制了基层党校经济教学数据获取。三是基层党校经济教学人员精力不足。基层党校相对缺乏专业经济教学人员,不少教学人员仍要坚持行政、管理等方面事务,同时缺少团队配合协作,影响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不少经济数据比较陈旧

在经济类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易获取经济数据,另一个问题获取的不少公布数据都过于陈旧。由于经济数据从采集、整理、公布及发表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一些政府部门政务信息公开不足,统计部门数据更新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师获取教学数据比较陈旧的现象,导致在教学授课过程中无法用新的数据来吸引学员的注意。3数据与实际有较大出入

经济数据在采集、统计、整理等过程中,难免有些误差,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一些地区或为政绩、或为应付任务、或为争取补贴等原因慌报数据的现象也大量存在,这就导致经济数据与实际差距较大。

(三)教学内容和专题设置难度大

目前,经济学科的经济热点问题层出不穷、经济热点话题时效性较短,造成教师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不断的更新来增加学员的可听性。同时经济类教学专业性较强,不论类似海洋经济类的产业经济,还是城镇化类的区域经济,不论教师如何口语化,仍不好摆脱其本身专业性用词,无法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以吸引学员的注意。因此,在教学内容和专题设置上既要兼顾经济热点问题,又要兼顾教师教学难度,还要考虑学员的可听性,使得经济类教学内容和专题设置难度较大。

二、提高基层党校经济教学水平的对策

基层党校经济教学面临着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经济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教学内容和专题设置难度大等诸多问题,经济教师、基层党校、上级党校必须切实拿出有效措施、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联动推进。

(一)基层党校教师必须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基层党校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紧密结合现实问题,来提高自身的整体经济类教学水平。

1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由于经济热点问题时效性、专业性较强,因此,作为基层党校经济类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一是加强学习和培训。作为基层党校教师,你要给人家“一桶水”,自己就要准备“十桶水、百桶水”,课上“一年功”,课下“十年功”,为此,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师资学习和培训,既可以通过上级省市党校的培训班学习,也要吧倡导教师到高校学府去进修,让党校教师在学习和培训中找差距,让党校老师在学习和培训中不断提高。二是增强自身理论水平。党校经济类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容易“空对空”、“就事论事”、“人云亦云”,教学内容就会陈旧、空洞。其实,每个经济热点问题背后,都顾有着本身经济原理。对于每个经济热点的分析,既要从经济学原理去剖析,也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更要紧紧扣住时代主题,紧密结合现实问题,认清热点问题发展趋势,增强分析问题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三是要研究方向要相对集中。许多基层党校对教师的要求是“万金油”,仅要“博”又要“专”,而对于经济类教师来说,学科专业性要求更高,也就是经济类教师必须在研究方向要相对集中,就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候比较全面、比较深入的掌握专业知识,并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面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基层党校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组织水平,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一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要努力打破传统经济类教学的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努力能过创新教学方式,推行“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方式方法,确保经济类教学教学取得实效。二是掌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即能够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以精美的课件恰到好处地配合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三是加强课堂组织能力。在经济类教学的全过程中,只有增强课堂口头表达能力、参与能力和组织能力,才能组织好讲稿,课堂讲授内容才能观点新颖、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逻辑严密;才能有深度、有新意、有吸引力。

3深入基层部门,交流经济信息

对于基层的不了解,和缺乏部门经济信息,是党校经济教学的一个难点。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让党校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通过基层挂职,可以丰富教师的基层实践,切实解决好理论与实际脱节的“两张皮”问题,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二是深入基层调研,努力参与一些政府部门会议。基层党校可以通过参与市委市政府及其它经济部门的课题的机会,深入基层调研,参加一些经济部门会议,及时有效获取基层情况和经济数据。三是增强与学员多交流,获取信息。党校学员都是来自不同的基层实践工作者,他们不仅是拥有丰富着一线的工作经验,更是掌握着基层的基本情况。因此,经济类教师可以通过党校学员的交流沟通,能有效、及时的掌握到基层的一手材料。

4教科研一体化,实现良性互动

基层党校教师要切实加强教科研一体化建设,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作风,坚持把理论学习与研究现实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实现科研和教学良性互动。特别是要紧密结合本地区、基层部门的实际,认真研究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努力研究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经济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基层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科研成果和授课成果能及时运用于当地党委和政府决策中,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二)基层党校加强保障经济教师实践活动

基层党校领导要重视经济教学工作,努力为经济教学提供信息支持、科研支持、部门联系等保障,激发经济教学活力。

1开展培训需求调查,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坚持因需施教,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合理确定各个班次经济热点问题和地区发展问题,努力紧扣住时代主题,紧密结合实际现实问题,使教育培训更好地适应学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吸引更多的干部参加党校培训。2保障实践活动,支持科研工作

经济学的科研工作,有效促进基层党校经济类教学水平的提升。基层党校应该切实保障教师实践活动,支持科研工作,特别是鼓励参与市委部门的课题研究。一是要跟相关经济部门多联系。创造条件让经济教师多接触经济部门工作,为经济教师调研、挂职、获取数据等事项进行沟通协助。二是要支持经济科研工作。在经济信息获取方面,可以将政府部门相关文件和信息转发到经济教师手中,可以通过加强图书馆建设同,增加经济期刊、统计信息,也可以通过多渠道多途径为提供经济教师提供包括知网在内的网上数据库,有条件的基层党校可以出台相关制度鼓励党校教师进行科研工作,鼓励党校教师把科研的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甚至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成果,为中心工作服务。

(三)省市党校加强经济学科指导

基层教学点 篇6

【关键词】远程教学 政治军官 测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89-02

2001年解放军总参谋部制定颁布了《军队现代远程教育2001 2010年发展规划》。2001至2005年为第一阶段,在试点的基础上开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2006-2010为第二阶段,建立完善配套,科学高效的远程教学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目前,据相关资料统计,全军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只有5所,专门针对基层政治军官培养的远程教育院校还没有一所。然而,基层政治军官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基层政治工作建设的实效性,以及党和中央军委各项方针、路线、政策在军队基层建设的力度和效果。因此,对加强基层政治军官队伍建设越来越成为我军全面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今,有限的军队院校教学资源供给与庞大的需要继续教育和能力素质拓展的基层政治军官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差距。要想有效的解决这种矛盾,只有通过在军队政治院校构建科学的、基于网络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来解决。

一、远程教育系统设计

依据远程教学发展现状和军队培养基层政治军官的需求,基层政治军官远程教育系统主要应包含六大模块:注册模块、教学模块、测评模块、教学保障模块、考试模块和查询模块。

1.注册模块

注册模块是基层政治军官远程教学的一把钥匙。对于部分带锁的课程专业和资格认证都需要注册模块来提供密钥。当学员注册成功后,会获得一个唯一密钥并自动建立电子学籍档案。之后,通过密钥登录远程教育平台参与的学习情况都将记录在电子档案。对于只想进行知识能力素质拓展,不想获得资格认证和培训认证的学员则无需在注册模块进行登录注册。

2.测评模块

将测评模块引入基层政治军官远程教育系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是做到科学育人的关键。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基层政治军官,本身的年龄、学历、工作经历、职务和岗位都存在着各种大小不同的差别,统一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测评模块中的各种测评组块,能够较好地了解到每位参与远程教学的学员能力素质状况以及心理状况,从而为其下一步在教学模块进行学习提供难度指导和知识需求。测评模块主要由全军“2110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政治军官能力素质测评系统”来完成,其中包括了政治军官基本知识、政治军官基本能力、政治军官岗位专业知识、政治军官岗位专业能力和政治军官性格取向5个组块。

3.教学保障模块

教学保障模块是整个远程教育系统的后勤保障中心。它包括了电子教材组块、教学课程安排组块、互动交流中心和心理辅导中心。电子教材组块提供所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章节教案和电子版的参考书籍。教学课程安排组块提供不同层级、不同需求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安排。互动交流中心是教学保障的重要环节,它提供了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员之间的一个互动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提供的即时通信软件、bbs以及群,学员可以建立各种不同的交流团体或班级,消除个体学习中容易产生的情感缺失和学习疲劳,从而提高学习的乐趣和互动性。心理辅导中心为每位学员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其中包括了辅导资料组块和专家在线组块。

4.考试模块

考试模块由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经历考试、自我认知考试三个组块构成。注册学员可参与所有组块的考试,而非注册学员只能参加自我认知组块的考试。通过资格认证考试的学员将得到总部颁发的证书,通过培训经历考试的学员将得到承办远程教育的军队政治院校颁发的培训结业证书。

5.查询模块

查询模块可对多种信息资源进行查询。它包括了考试成绩查询、测评报告查询、专家在线查询和新闻信息查询。通过不同的模式查询功能了解与远程教学相关的各种信息。

二、远程教学方式设计

1.教学流程

基层政治军官登录远程教育系统后,首先应进入到教学保障模块。在教学保障模块的教学计划组块中了解资格认证分类、培训经历分类、教学内容划分、教学时间设计和考试说明等问题。当了解清楚教学平台提供的服务后,按照自己的需求到注册模块进行相应的学习注册。完成注册后,学员进入测评模块开始相应的知识测评,目的是了解自身的能力素质状况,并得到一份课程学习难度建议。根据得到的课程学习难度建议并结合自身情况,学员进入到教学模块开始进行网络学习。最后,学员通过教师的导学、资料的助学、彼此的互学等环节完成教学培训,考取资格认证和培训认证。

2.教学方法与形式

远程教育系统在基层政治军官的教学上采取了分层次教学法。分层次教学就是承认学员的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系统的测评模块对将要进行的远程教育学员进行摸底,然后根据测评报告将不同结果的学员划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层次。这里不同层级的划分是按照专业领域来划分的。不同专业领域的认证所要学习的课程种类和难度都是有所区别的。

3.考核与评价

基层政治军官远程教学的考核与评价采取的是分权重多重考核方式,它包括了三个部分。课程论坛的参与情况占评价结果的20%。各种课程会定期在网络论坛进行多种教学活动,包括了视频讨论、案例分析、演讲等多种形式。测评系统给出的综合测评结果占评价的60%。测评模块对网络教学效果的考核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以电子试卷、文件框和情境分析等形式对被试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判定,同时对被试的心理状态给出一个辅助性的参考评价。

三、远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早期网络课的改造

大约10年前开始兴起的网络课程建设,造就了大批的网络课程,这是对网络教学的一种尝试与探索。如今看来当初时代背景下的新型产物已经严重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因此不少院校的网络课已经处于停摆的状态。当初基于Web技术开发设计的网路课在功能架构和技术开发上存在很多问题。只是简单的将录制好的视频、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摆放在了网页上,缺乏教学互动、教学反馈以及考试评价。对于当初建设的这么一大笔教学资源,我们需要很好的加以利用。根据课程的不同和教学目的的不同,有些网络课可以直接合成到远程教育系统平台上使用,如与政治工作相关的普及性法规和政策等。其余的相关课程则需要在远程教育平台上进行改造更新,以达到以交互式教学为手段的远程教学目标。

2.远程教学管理团队

远程教学开展的效果如何,对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不能是简单的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有教学设计人员、专业教员、技术开发人员以及测评人员。教学设计人员对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政治军官教学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专业教员提供专业知识的讲解与指导;技术开发人员为教学提供网络技术支持和多媒体教学支持;测评人员为学员的入学测试、自我认知和综合考评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建议。现代远程教育对专业教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网络课件的制作、互动论坛的应用还是教学资源的管理。随着网络平台功能的不断深化和更新,专业教员面对网络应用的障碍也会渐增加,这就需要定期对专业教员进行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培训,从而达到不影响网络教学效果的目的。测评人员的引入是基层政治军官远程教学平台的一个重要创新。它以现代化的人才测评理论与技术为支撑,为平台上的广大基层政治军官提供性格取向测评和能力素质测评,进而使学员能够达到自我认知,让学习定位和认证考核更加的准确化、科学化。

3.联合办学

基层教学点 篇7

1教学资源与基层教学点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指的是各类媒体环境以及一切可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的总和[2]。也就是说, 教学资源覆盖了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保障条件的方方面面。对于国家开放大学以远程开放教育为主的教育形式来说, 教学资源又有其独有的地方, 教学资源主体围绕远程开放教育的开展而形成, 主要包括了网络环境、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等。我们可以根据资源存在的形式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指的是学习发生所依托的硬件, 如宽带校园网、计算机设备、手机平板等移动学习终端。软件资源指学习所依托的数字化资源, 如音像教材、课件、网络视频等等。

总体来说, 教学资源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视角不同, 看法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对此,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专门为教学资源建设标准进行规范, 发布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文件, 但是鉴于教学资源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人们对此的理解也呈现各种差异。对于基层教学点来说, 教学资源无外乎三个方面:第一, 学习赖以开展的平台。可以说, 国家开放大学成立是中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是伴随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而来的教育信息化的产物, 也是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要求。而教学平台是国家开放大学实施基于网络学习的主要载体, 也是基层教学点发展的基石。原有的基础电大 (教学点) 大部分通过购买中央电大的在线平台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 还有的甚至没有平台, 依托省级电大和中央电大的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第二, 教学活动赖以开展的资源。如课程资源、电子文献资源等。课程资源是基础教学点应该当做核心和重点加以建设的资源, 是基础教学点办学的资本;第三, 教学支持服务教师和管理人员。在远程教育中, 教育“双主体”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倾斜, 更向学生主体靠拢,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在远程教育中真正得以体现, 尤其是教学支持工作, 以及相关的资源和做支持服务的人, 显得及其重要。

2基层教学点教学资源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2.1学习平台

学习平台对于基层教学点的教学开展具有极大意义。我们所讲的“学习平台”是指为了实现开放大学组织的教育教学的体系, 包括框架、流程、标准、机制和工具等等。在某种意义来说, 学习平台塑造的是开放大学的学习环境。按照LCMS (学习内容管理系统) [3]的观点, 学习平台要实现从教学过程到教学评价的全面支持, 从教学管理到资源整合较为完整的网络支持环境, 尤其要重视个性化学习的支持环境。而基层教学点在这个方面尤其缺乏, 由于经费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以及对教学过程没有很清晰的认识, 导致很多教学点没有购买相应平台。这种情况显然不符合现代信息时代个性化学习需求对教学平台的需求。当然, 我们所说的教学平台, 也不需要基层教学点有有功能齐全的平台, 应该是在国家开放大学门户上, 有较大操作权限, 能依托国开大的平台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的平台, 满足教学点对平台资源的需求。

2.2课程资源

课程是开放教育赖以生存的核心资产, 很多学者指出, 开放大学的内涵建设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特色课程的建设, 而在实际操作方面, 课程往往是被忽视的环境, 有意无意的置于办学模式等宏观问题之外。长期处于那种“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地位。在开放教育试点初期, 在有胜于无的思想指导下, 各个教学点建设了大批粗放型课程资源, 在数量上有一定的起色, 也具备了一定的资源制作经验。但是, 有系统、有组织的课程资源没有形成, 尤其是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机制没有形成。因为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基层教学点忙于工作性事务的因素, 造成教学点没有主动建设资源的动力, 共享的行为远远多于共建的行为, 主体意识没有确立。

2.3教学支持服务教师和管理人员

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年10月印发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没事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师配置基本要求》, 规定地级市分校每个专业配备1名专业责任教师, 每门课程 (包括统设课程和省开课程) 至少配置1名课程责任教师, 每名教师最多担任3门课程的课程责任教师, 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可以同时承担1个专业的专业责任教师[4]。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年10月印发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没事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师配置基本要求》对电大生师比更是有严格的规定, 不能超过50:1[4]。实际上基层教学点远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按照相关的统计数据, 远高于这个比例, 而法学等专业, 甚至达到了惊人的454:1[5]。由此可见, 教学支持服务所需要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 以某直辖市电大为例, 该电大共有开放本科23个, 开放专业40个, 成人专科42个, 2012年, 该校从事教学岗位的专业与课程老师共43个。这种规模远远不适宜国家开放大学基础教学建设的需要。当然, 这种情况的产生, 和电大长期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有关, 也和领导人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关注教学质量相关。

3基层教学点教学资源建设与整合途径

3.1强化教学工作是基层教学点首要工作的舆论支撑, 实现教学资源建设由“质量保障地位”到“领跑地位”的转变

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规模扩张之后, 进入了内涵建设的时期, 而提及内涵建设, 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将眼光转向质量问题。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开放大学时代, 并不认同高规模导致低质量。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6], 也是开放大学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连续多年的规模上的扩张充分地让基层教学点享受到了电大发展规模的红利, 但是“质量”与“规模”并没有形成很好的协同发展的局面。但是教学建设如果不置于基层教学点的首要工作地位, 必然会导致低质的远程开放教育的产生。教学工作在基层教学点中受到一定的忽视, 和电大运行机制中, 先得有经济规模来能进行教育实践相关的物质基础, 在物质基础具备之后, 教学质量要当做重中之重来抓, 形成自上而下的教学工作是基层教学点首要工作的舆论支撑, 狠抓教学资源建设, 将教学资源的功能定位从原来的“质量保障地位”向“领跑地位”转变, 实现资源建设思想上重视和行动上加强的局面。

3.2颠覆以往关于资源建设者、资源使用者概念, 形成资源共享共建参与者为核心的角色概念体系

教学资源共享共建机制的研究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话题, 尤其是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共建, 更是具备了很多可以直接参考的经验。如由美国教育部、教育科学院和教育国家图书馆提供支持的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 (ERIC) , 其提供巨大且周密的文献资料, 配有易用的搜索引擎, 支持服务也做得很发达, 实际上组织了一个平台, 多个个体参与的资源共享系统。在国内,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等也是比较熟悉的数字资源共享的模式。但是原有教学资源, 严格区分了使用者和建设者的概念, 而在基层教学点中, 教师和教学支持服务工作者依托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和教学支持服务的, 更多的是使用教学资源 (物化和数字化资源) , 是一个资源使用者的定位。但是在新的开放大学体系中, 要深度挖掘各个层级师资力量, 发展各个层级师资潜能, 尤其是占住了大部分教师资源的基层教学点。而培养这部分教师的有效手段就是赋予其复杂性的真实任务, 在实践中形成他们资源建设的能力。但是, 资源建设不可能由单独的教学点能独立完成, 需要各个教学点形成协调机制, 共同来建设资源, 这就要求我们颠覆以往资源建设者、资源使用者的概念, 凸显基层教学点教学工作者的自我意识, 形成“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资源共享共建行为的参与者的概念体系。

3.3给予基层教学点更多自主权, 激发基层教学点办学主体性意识

作为一个教学机构, 基层教学点在历史上都缺乏活力, 其根本原因就是自主性得不到保障, 受制于上级电大和当地政府的程度较大, 参与教学资源建设也存在问题。在原来的办学格局中, 省级电大很少管中央电大的专业和课程, 而基层教学点管理也较少的参与省级电大专业和课程的管理, 更谈不上对专业开设的自主。在专业上, 上级电大开设什么专业、依托什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自身都没有多余选择能力, 只能在此基础上依照实行。而电大生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周期性, 比如在以往人数较多的教育管理专业现在就面临着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而学前教育以往没有开设的专业在近五年来“现象级”增长。在这种模式下, 教育管理专业教师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是很常见的事情。要在这种制度体系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需要给予基层教学点更多的自主权, 将部分课程管理权进行下放, 甚至可以将部分专业设置和管理权交给有团队、有师资的基层教学点, 让其参与实质的教学资源建设, 在建设中体会责任、培养意识、促进提高。

3.4教学资源建设由关注物质建设到更多关注人的建设

教学资源中最为重要的是人, 教师无疑是基础教学点发展的立身之本, 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所在, 抓好师资的建设和培育工作, 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只有拥有一大批符合开放大学基层教学点建设素质和能力要求的教师聚合在一起, 才能真正实现搭建、补充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社会功能, 服务于社会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自身发展。以往的教学资源建设关注资源建设层面, 关注平台建设多, 关注资源建设多, 关注人的培养和发展很少, 有一定的唯“物”倾向和唯“量”倾向, 偏离了教学资源建设中人这个最关键的因素, 有的时候出现了被系统“绑架”、被技术“绑架”的不利局面。基层教学点教学资源建设必须以信息化为手段, 以应用、服务及其政策为手段, 关注人才的引进、成长。

3.5教学建设由只服务学校自身和学历教育, 向兼顾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转变

基层教学点应是终身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型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 是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细胞。《欧洲大学终身学习宪章》明确的规定, 在大学发展战略中必须植入终身学习理念[7]。基础教学点作为国家开放大学组成, 不应该只承担服务学校自身和学历教育, 应该以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形成为己任, 确立终身发展理念, 强调信息强身, 有意对接各个阶段教育, 并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得到体现, 完成社会人群向终身教育、社会构建向学习型社会转变的责任。

3.6开展教学建设的绩效评估, 促进基层教学点的健康发展

我国基层教学点发展已有数十年, 教学建设成效远不够学生规模的壮大, 并且在教学建设中存在浪费、盲目的现在, 有一定的“投资黑洞”。虽然有过开放教育评估, 但是针对教学建设的绩效评估几乎没有。这种不考核、不评估、不反馈的教学建设是不能完成开放大学的教学建设任务的, 也不利于基层教学点本身的发展壮大, 不利于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成长, 这对国家及其对远程教育这项事业是极不负责的。在开放大学基层教学点的挂牌之际, 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 形成教学建设评估方案, 既可以促进学校教学建设的科学健康发展, 又可以在全国创建一种全新的开放教育教学建设发展模式。当然, 教学建设评估方案不仅要在国家层面做好顶层工作, 鉴于基层教学点人事权等把握在地方政府身上, 国家开放大学在推动此项工作的时候, 将政府赋予重要角色, 促进其形成制度化的文件, 形成相应合力, 是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

摘要:教学资源建设是国家开放大学基础教学点发展的第一建设要务。教学资源建设内容有学习平台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教师及支持服务人员建设等范畴。教学资源建设要形成舆论支持, 形成“领跑”地位;参与教学资源共享共建;关注人的建设;同时, 要赋予基层教学点更多自主权;实现由只服务教学点自身兼顾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转变。

关键词:基层教学点,教学资源,建设,整合,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1]南旭光.我国开放大学体系协同能力生成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3 (1) :39-44.

[2]王曼文, 丁益民.浅议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08) :34-37.

[3]赵立冲.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综述[J].广西大学学报, 2006 (10) :21-24.

[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没事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师配置基本要求.

[5]任为民, 施志毅.建设国家开发大学的几点思考[J].

[6]邓幸涛.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推进电大教育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 2001 (07) :6-9.

基层党校聚焦主业主课的教学实践 篇8

作为基层党校更是如此,我们作为基层党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在党课选题上把总关,坚持主课地位不动摇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对坚定党的理想信念起固本培元的作用。党校开展党性教育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史国史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等内容。

近年来,我校共选定出了20多个课题,其中党性教育范畴占到了总课题数的80%。在选题上我校就围绕党性教育下了一番功夫,比如在所选课题中,有关反腐倡廉教育、党史国史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法治思维教育等。在选题之初,我们就在宏观上把好了党校坚持主课地位不动摇的总关,保证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在总体课程数量中占有比重超过60%。

二、在党课设计中下功夫,确保主课内容接地气

教学内容要增强针对性。要坚持主课内容不减量而且接地气,必须搞好教学模块的设计、教学时间的统筹、教学内容的安排,切实做到主课内容不“走样变调”、主课时间不“缺斤少两”。

党性教育是贯穿党校教育的一条红线,对此不能有空洞肤泛的认识,不能在抽象层面上谈党性,更不能离开党性的核心内涵谈党性。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在党课设计中要下足功夫。怎么有一个新颖切题的导入,怎样构建一个逻辑清晰的理论框架,怎样用身边鲜活典型的事例,丰富其中的具体内容,保证理论教育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让主课内容更接地气呢?

讲课是循循诱导、由表及里的思想和心灵的沟通,我们需要理论和情感的双管齐下,触及党员干部内在的认同感,让党性修养等主业主课真正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

三、在试讲实践中细打磨,力求党课培训高质量

为保证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党校的主业不放松,我们在点滴实践中狠抓教学效果,精益求精,着力打造主课培训的高质量。有句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而对于党课教学而言,也必须把党员干部对党性理论教育培训的认可作为衡量党性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

所以在党课的讲解上,我们学校推行良好的试讲制度,在教师用心设计的基础上,在试讲实践中再细细打磨课件及其内容。所以我们的试讲经常是全体党校人员都作为听众和评议员,一遍试讲、建议、修改;第二遍再试讲、建议、修改直至最后的完善定稿。甚至有时我们会细扣到教师的每一张幻灯片,它的标题、理论表述和颜色搭配是否科学合理。比如,今年我们党校一个新考入的理论教师,准备了一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单在党校试讲就试讲了五遍,一遍一遍地给她扣,慢工出细活。李克强总理在倡导“工匠精神”,其实我觉得我们党校备课教学也应该发扬工匠精神,将每一节党课都能精细打磨,磨出高质量,磨出精品课,也就磨出了党课教学的良好效果。

四、在拓展培训中搭平台,提升理论教师真素养

提高教学水平,归根结底在于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功底扎实、能讲课、讲好课的理论师资队伍。提升理论教师的综合素养非常重要,对于我校来说,年轻、积极上进、可塑性强是青年理论教师的优点,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专业素养和政治学术眼界较为局限等劣势。

我们党校尽管培训资金比较紧缺,但还是尽量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通过网上学习、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学术攻坚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培养,打造主业主课的教研学术团队,建设主业主课的骨主干力量,使党校教师真正成为合格的“布道者”和“熔炉工”。

除此之外,为突出我们的主业主课,我们在配合组织部门开展培训时还会根据不同的教学班次、教学对象、教学模块,设置不同的党性教育专题,形成合理的教学布局。并且综合考虑教学对象的年龄结构、工作经历、文化层次等因素,按照干部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同时,我们引导理论教师逐渐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一些风格,在培训实践中不断的积累、夯实并寻求突破,力求党课培训高质量。

古人云:举网提纲,振裘持领。党校要突出主业主课是原则更是责任,基层党校应该在提高教学水平上继续摸索有益的经验,让党课教学形式、内容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基层党校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基层教学点 篇9

关键词:基层电大,面授辅导,有效教学

刘延东强调, 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基层电大作为开放大学最基层的办学实体, 承担着具体的教学管理、教学辅导和学习支持服务工作。本文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白银市分校护理专业为例, 就目前基层电大面授辅导存在的问题和基层电大面授辅导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出解决的策略, 并基于基层电大向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学习中心的战略转型, 探索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基层电大面授辅导教学现状及原因

面授辅导教学是基层电大开放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 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 开放教育的面授辅导教学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学生方面。

开放教育与远程网络教育不同, 虽然也要借助于网络教学, 但面授辅导又是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益补充。然而, 最近几年, 在开放教育学员数量逐步增加的同时, 实际面授辅导到课率却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在一些基层电大, 甚至出现无人来上课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一是电大的学生大部分是在职成年人, 他们既要工作, 又要学习, 甚至还要照顾家庭, 以至于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面授辅导;二是有的学生是迫于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而参加学习的, 一味地追求学历、文凭, 导致学习动机不端正, 缺乏学习积极性;三是面授辅导课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认为来学校参加面授辅导是浪费时间。

2. 教师方面。

由于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基本处于准分离状态, 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 教师容易凭自己的经验设计面授辅导, 并在辅导实施的过程中, 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 主观臆断地提供面授辅导的内容。教学方法也基本采用传统的讲授式, 未能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把学生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实施教学行为, 缺乏学习方法、媒体资源利用、自学方法等指导, 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不高。

3. 教学管理方面。

电大发展到今天的远程开放教育, 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并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的, 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处于分离或准分离状态[1], 与面授辅导相矛盾。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 基层电大为了发挥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 十分重视开展网上教学工作, 但对面授辅导的重视程度却有所下降, 不但开设面授辅导课的课程不足、课时不足, 而且对面授辅导教学的管理措施针对性不强, 对教师面授辅导课的要求比较少, 对如何提高面授辅导课的质量未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二、基层电大有效面授辅导的内涵及作用

1.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一种提倡效果、效用、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学观, 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2]。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3]。在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中, 有效果指的是学有所得, 学有所获。教学效果强调的是教学产生的结果, 与动机无关, 并且教学效果的落脚点是学, 而不是教, 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4]。有效用指的是学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有用的, 它强调学生所学的知识能为学生所用。有效率指的是学的过程和方法是科学、简洁、省时的。教学有效率是指一定的教学投入产生了尽可能大或多的教学产出。减少投入、增加产出成为教学活动有效率所追求的目标[5]。

2. 有效面授辅导的内涵。

第一, 面授辅导有效果。评价学生通过面授辅导有无进步和发展的指标可以是学生的成绩, 也可以是学生的认知变化、学习态度的转变。美国学者玛扎诺等人把“有效”定义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6]。因此, 提高课程及格率、消灭不及格率是教学有效果的突出表征。第二, 面授辅导有效用。教学的效益实际上是教学价值的体现, 表现在个体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面授辅导教学由师生的共同活动构成, 其社会效益即由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所带来的社会发展进步是间接的效益;其个体效益, 不仅包括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促进个人智慧、品质、体格等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还包括它所带来的教师的满足感和进一步完善的愿望, 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7]。第三, 面授辅导有效率。使面授辅导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产生了尽可能大或多的教学产出, 是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考虑的。考虑到开放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及学生是成人的特点, 面授辅导教学必须特别注重效率。因此, 面授辅导课必须针对课程的疑难重点, 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辅导, 而不是系统地讲授课程, 如此才能达到最大的收益。

3. 有效面授辅导的作用。

开放大学不同于纯粹的远程网络教育, 虽然它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借助于网络教育, 而面授辅导又是基于学习者为中心、个别化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主要途径, 自主学习需要面授辅导提供以引导为主的学习服务。面授辅导具有远程网络教育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能充分体现广大师生同时互动交流, 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传授知识、答疑解惑、言语交流和思想碰撞, 一方面, 让学员更具体、更生动地学习知识;另一方面,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实现有效教学的反馈。面授辅导还具有监控学生学习过程的作用, 避免学生出现由于教师监控不力而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现象。

三、基层电大有效面授辅导的方法及策略

处在向国家开放大学转型的电大, 强调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在此背景下, 有必要借鉴有效教学理论, 结合电大远程教学特点, 探索和研究实现电大面授辅导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对制约基层电大面授辅导发展的原因, 以及有效教学的内涵的研究, 为这一探索提供了基础。

1. 采取“约课制”, 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有效教学实现的一个基本条件是教学共同体的同时参与, 即教师学生之间存在有效互动。因此, 实现有效教学必须从提高学生实际参与教学活动率抓起。只有大多数学生都到课, 学生才可能获取各种教学信息, 才能与教师产生互动, 才能及时进行交流讨论, 才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并通过及时进行教学设计的反馈和调整, 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约课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以专业为单位, 每个月公布面授辅导的时间和内容安排, 采取滚动的方式进行面授辅导。以护理专业面授辅导安排为例, 每月安排三次面授辅导, 这三次面授辅导内容相同, 时间不同。月初时, 班主任把面授辅导安排表挂在QQ群共享里,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三次中的一次参加面授辅导并在网上报名, 授课教师根据学生报名人数以及学生情况, 准备面授辅导资料、确定面授辅导的内容和方式, 以及是否需要配备助教, 如果面授人数较多, 就需要安排一个助教帮助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以满足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2. 采取“复式教学”, 教师准备工作充分。

以专业为单位, 把在校的学生都编排入一个面授辅导班, 一个辅导教师在同一次辅导课里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辅导。电大的课程一般是3-4个学期就能修完所有的学分, 而第四学期基本上都是实践性教学, 有专门的辅导教师。所以, 基本上就是把3个班级的学生编排在一个辅导班里, 辅导教师准备三份教案。为了保证复式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辅导教师采取措施, 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设计一系列问题探索, 由学生直接参与、主动求知。因此, 学案的设计应突出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 侧重于使学生“会学”。

3. 辅导教师精心准备面授辅导的内容。

电大的学生大多为在职成人, 因此, 面授辅导内容的安排应更加个体化, 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从而使学生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都乐于参加面授辅导活动。

(1) 做好入学教育辅导。这是辅导教师和学生第一次见面和接触, 在整个面授辅导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入学指南课程的学习和电大在线平台的培训, 一方面, 可以让学生了解开放教育的特点、教与学的模式、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和方式, 以及利用电子邮件、网上讨论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 引导学生在认识自我、分析自我的基础上, 依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制订学期学习计划。为了使他们愿意学习、学会学习, 成为终身学习的受益者, 还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告知学习者交流的途径和方法, 可以使他们在遇到疑难问题时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寻求帮助, 使时空上分离的师生没有孤立无援的感觉。

(2) 做好课程中期辅导。在学期中, 精选比较困难的课程进行面授辅导, 可以解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帮助他们建立通过努力学习战胜自我的自信心。以护理专业为例, 本科学生的专业课程通常不存在问题, 而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B”、“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两门课程, 绝大部分学生都存在问题。对这两门课程进行集中面授辅导, 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对于专科学生, “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外科护理学”等课程需要集中面授辅导, 难度较大的“医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 可能还需要适当增加面授辅导课次数, 进行答疑解惑。

(3) 做好考前辅导。基层电大面授辅导教学需要围绕考试开展。只有做好考前辅导的工作, 才能确保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在学期末, 面授辅导教师从中央电大、省电大网站上下载课程期末考前辅导资料, 进行整合, 以课程为单位进行面授辅导。考试通过率较低的课程, 如“医用基础化学”等, 尤其需要通过试题分析, 进行分类指导、强化练习, 以保证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4. 加强面授辅导教学监控评价。

对面授辅导质量和效果进行跟踪和监控, 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反馈调整, 是实现面授辅导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一方面, 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面授辅导,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肯定成绩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采取有效措施, 增加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 辅导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 积极探索新的辅导方法及方式, 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提高辅导教师专业成长水平。另外, 面授辅导教学是通过各个辅导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完成的, 因此, 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保证有赖于学校通过教学检查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等监督措施, 确保教学运行的良性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总之, 面授辅导作为电大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 决定了电大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因此,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不断研究电大面授辅导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努力思考对策, 使面授辅导教学真正做到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从而提高面授辅导教学质量。笔者的分析表明, 确保学生的参与率是实现有效面授辅导教学的基础, 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辅导教师精心准备内容是实现有效面授辅导教学的关键, 教学监控评价是实现有效面授辅导教学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 2004 (5) :10-13.

[3]刘立明.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2 (2) :34.

[4]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9卷[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0:143.

[5]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 2012 (5) :42-46.

[6]玛扎诺, 等.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实用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3.

论远程教育基层教学站的教学管理 篇10

“远程教育”的形式在世界有近百年的历史, 这一术语 (Distance Education) 源于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正式将所属的“国际函授教育协会”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 ICCE) 更名为“国际远程教育协会”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ICDE) 。就目前而言, ICDE是国际上远程教育最大的学术团体。在我国, “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主要用来表示“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育, 本文所指的远程教育也是指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

二、远程教育基层教学站的教学管理

(一) 教学站的基本概况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教学站是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与北京联合大学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于2001年联合创建的。北京联合大学是一所以高职为主三教统筹的综合性市属大学, 现有在册学生三万余人。教学站成立的目的是发挥两所大学的优势, 拓宽北京市成人高等教育的领域。联大教学站依托北京联合大学全国重点建设在职教师资格培训基地全方位开展远程教育工作。教学站开设了职业教育、教育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六个专业, 专业类型由专升本拓宽至高起本, 在校学生近八百人。

(二) 教学站教学管理的目标及工作计划的制订

北师大网院联大教学站在网院的直接领导下, 以完成网院下达的教学计划并通过对站点辅导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达到通过远程教育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技术、懂管理、会研究的合格本科毕业生的目的为管理目标。以此目标为前提, 结合教育管理理论, 在一定的政策指导下, 对教学站工作内容、管理质量、管理方式、工作方法等进行预先安排, 从而完成工作计划的制订, 为教学站工作人员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政策。教学站既以管理育人为基本方针, 以学生和教师为管理对象, 以培养合格人才为最终目标, 所有工作围绕上述三个方面开展。

(三) 教学站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教学站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就是工作计划的执行和落实。尽管远程教育具备很多优势, 但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学并不简单, 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为了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特点, 不仅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 更要从课程结构形式和内容安排及教学管理上下工夫。

1. 对辅导教师的管理。

对教师的管理是远程教育中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项内容。在远程教育中, 主讲教师一般与学生是不需见面的, 通过课件、广播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针对远程教育时学员依靠网上和课件学习而出现学习困难的特点, 教学站为了解决学员在网上学习存在的问题及部分学员缺乏自主学习的自觉性等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专业每学期开设的主要课程安排了定期面授辅导串讲。

2. 加强学生管理, 确保远程教育质量。

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主要是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成人, 他们在社会中担任一定的职务, 同时又要为自己知识的完善和素质的提高而继续参加业余学习。对这些学生的管理与还未走出校门的在校学生相比, 是有很大困难的。但正因为这一特点, 远程教育才能体现出其优势。学生想学习, 而又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按时按计划学习, 这就要求学生有充分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只有对自己的学习具有了较大的自主和控制权, 学习才能更为主动和有效。

3. 协调辅导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远程教育中的师生主要通过网络等媒体进行间接交流, 面授辅导成为交流的途径。由于辅导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任务、利益、能力、认识等方面不尽相同, 在面授辅导中可能产生矛盾与不和谐, 可能导致辅导效果不佳。教学站通过协调二者关系来减少矛盾的产生。

(四) 教学站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通过教学站的管理, 发现远程教育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 很难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如果不经过教师引导, 直接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 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浏览式的学习就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习效果差。

2. 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单纯通过网络自学难以入门。

如计算机、数学等理科概念, 难以在既定的学时内完成学习内容。

3. 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中, 由于理解不深, 容易误入歧

途, 产生迷路现象, 而且一旦迷路, 很难回到正轨上, 从而偏离既定的学习目标, 在广阔的网络资源中迷失学习方向。

经过多次问卷测试、访谈调查研究以后, 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整, 根据具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

1.在学生进入到某一部分重点、难点内容学习之前, 采取网上答疑、教师面授等教学方式, 对该部分的重点内容进行概述、归纳总结, 提出这一部分的学习目的与学习要求, 让学生整体了解以后, 带着问题学习, 同时也避免了“迷路”现象。

2.对于学生初次接触的技术内容、抽象概念, 采用课堂演示教学进行入门引导学习, 进行示范教学, 对其中的一些抽象概念进行讲解, 然后提出问题和要求,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践练习, 效果很好。

3.定期进行网上答疑或专题讨论, 开展网络协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 解决了学生在远程自学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 并且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实现了教学相长,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增加作业中的论文和调查报告的比例, 或以小组讨论发言稿的形式完成某门程的大作业。

如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心理学》课程, 通过5次小组讨论, 大家合作完成讨论稿。

三、结语

探讨教学站的管理问题, 更能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远程教育的现实问题, 在网络教育中, 教学站的管理是必要和有效的, 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了教学站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借鉴各种管理的优点, 采用更细致的适合教学站需要的、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管理方法才是最有意义的。进一步的工作是要解决如下问题:制定更细致的管理规定和制订工作计划, 加大管理力度。用现有教学资源, 开发更好的教学课件。充分调动辅导教师的积极性, 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继续大力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策略, 建立起一整套质量保障体系, 使质量管理工作进入更高阶段。完善远程教育管理机制, 加强网络管理。

在管理实践的探索中, 还会有更多的问题产生, 但只要我们注意多思考、多总结, 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完善管理方法, 教学管理就会有更大的成效, 必将对远程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于远程教育的诸多优点, 它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相继设立了网络学院或是在继续教育学院设立网络教学部, 并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 设立了相应数量的教学站。基层教学站作为受教育者与教育者衔接的平台, 在远程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远程教育中基层教学站的特点和作用, 其次以北师大网院联大教学站为例, 对其日常的教学管理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教学管理实践, 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远程教育教学管理方法。

关键词:远程教育,基层教学站,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马和民, 吴瑞君.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第一版.

[2]刘凡丰.网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 第一版.

[3]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第二版.

[4]董纯才等.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

[5]张洪明.基于IP的实时远程教学系统的构建.计算机工程, 2002, VOL28 (增刊) .

[6]叶翔鹰, 伍秀娟.电大现行远程教学模式评析.中国远程教育, 2001 (12) .

基层教学点 篇11

【关键词】成人学生 写作 教学 教学对策

一、电大成人学习的特点

1.受传统写作教学模式的影响。英语写作一般都是遵循注重结果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步骤一般是先阅读范文并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最后教师来进行分析讲解。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虽然能够了解英语写作的基本技能技巧,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得不到体现,因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成人学习投入的时间问题。电大的学生都是成人,都有着自己本身的工作,在闲暇时间才能过来进修,基层电大的开课时间一般都是星期六、星期天或者是周一至周五的晚上,这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因为加班或是上夜班等问题使得学生的课时课余所投入时间严重不足。

3.成人的英语水平相对比较差。因为大学的逐年扩招和电大的免试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来电大进修的学生大多都是已经参加工作的,平时很少会系统的接触英语,曾经有报读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竟然星期一到星期天的英文都没办法完整拼写出来,这也导致了教学的难度,并且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也都是提笔忘词,很难写出完整的句子。

4.成人英语学习者有着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成人来校学习都有着明确的动机和学习目标,或是为了工作的需要,或是为了出国留学,所以学习动力很足,实践机会也比较多,譬如说有很多学生是从事外贸工作的,他们平时都是通过E-mail与外商联系。并且成人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全面,同时社会经验、工作经验又比较丰富,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悟性。

成人学生的这些特点都好坏参半的影响着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如在电大商务英语专业就开设了英语写作基础、商务英语写作两门写作课程,并且在综合英语和商务交际英语的课程里,写作也是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这也能看出写作的举足轻重。

二、教学对策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写作成果的教学模式,转而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本人及其写作过程中的各种策略和认知能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支持性的写作氛围,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组合小组进行讨论,相互交流意见。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足够的个人写作时间,并让学生相互修改文稿。教师在课堂上倾听学生的意见,分析和诊断学生的写作问题,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

2.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英语写作作为英语教学和学习的一个薄弱环节,对于成人来说,其中最突出的原因就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王彤褔的研究表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汉语干扰错误在英语学习中的比例高达4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汉英对比揭示出汉英两种语言的某些差異,进而帮助学生有意识的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3.增加学生的知识输入和储备。很多成人学生在写作时,总觉得脑袋空空如也,简单句还勉强能表达出来,但稍微带点修饰性的语句就很难下笔了,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脑中的输入、输出严重不成正比,写作不是单一的,我们需要与听、说、读结合起来,首先我们需要的是加大英语的输入量。由于成人学生的英语知识量及时间有限,我们可以去找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短的、趣味性较强的文章让学生来进行阅读,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美国读者文摘以及纽约时报等网站来引导学生阅读。在阅读的同时也要加大学生的背诵输入,找一些好的文章如I have a dream等等来让学生背诵,使学生的语感增强,从而可以具备更多关于英语语言规则的认识,提高英语写作的水平。

4.适应成人的学习特性,扬长避短。成人学生与全日制在校青少年不同,他们社会经验丰富,不愿意受到过多的约束,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并且成人学生很多都是有家庭的,学习时间相对全日制学生来说比较少,所以课堂上学生也想得到肯定,能学到一些实用的英文写作,于是在课堂上尽量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所遇到的英语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课堂上要以鼓励为主,克服学生恐惧写作的心理障碍。

5.利用电大教学资源,完善写作教学。成人学生上课时间比较少,学习时间也不稳定,并且学习水平也比较参差,课堂上很难让学生的水平有很大提高,电大的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可以利用电大的在线平台、IP教学课件、试题库、以及上载一些具体的实例练习(阳江电大提供的商务英语写作的专门网站,学生可以上去做实时的模拟练习,并且有着实时的评价,这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大大的增加,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除了利用这些资源外,学生可以利用在线论坛或QQ群等交流手段,就学习中或工作中遇到的写作问题实时进行交流。

成人的写作教学应该分析成人的特点,让学生正确认识写作的重要性,从基础抓起,对注重本文中所提到的教学对策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让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青.成人学习英语的心理特点及教学方法[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3.

对基层少儿武术教学方法的探索 篇12

按照“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要求,注重教法选择,强化教学要求,不但能有效的帮助儿童准确地控制力量和动作的速度,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并趋于完善,同时改变“要我练”的被动局面,达到有效增强儿童体质和训练水平的目的。为建立起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又能综合提高儿童身体素质与训练水平的全新教学模式,首先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1 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武术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少儿优点给予表扬,训练实践告诉我们:少儿运动员喜欢“戴高帽子”,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有时可让他们出来示范一下,谁完成的好,谁出来示范。激发少儿竞争心理,提高训练效果,往往有些教练员看到少儿运动员完成不好,就训斥,使学生自信心下降,这样在训练中看似严肃,但少儿大脑皮层神经处于抑制状态,训练效果并不好。做为教练员,就应该指出学生完成不好的原因,找出关键环节,给予适当的帮助与纠正,能有效的改进提高运动成绩。

2 狠抓双基训练

“双基”就是武术基本功,武术技术的基础动作,在基层业余训练中,初始年龄一般在8—10岁之间,本阶段处于打基础阶段,应着重抓紧基本功,基础技术的训练,并持之以恒,保持训练系统性,双基训练贯穿整个训练的全过程。此阶段身体训练比例应略大于技术,大致身体训练占55%,技术训练占45%,前期侧重于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后期则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并重,通过双基的练习,使身体各部位得到较全面的的发展,并能较快地提高武术运动所需要的专项素质,同时对武术动作的规范、基本姿式的形成,技能掌握以及为今后学习套路提高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少儿武术教学以示范、讲解为主

教练员的示范动作,要力求准确和规范,正确优美的示范可以激发少儿学武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教练员的示范动作,应先慢再常速,这样便于少儿跟着摹仿先会动作外形,主要弄清动作路线、方向以及用力的轻重、快慢和着力点。如动作结构复杂的,可采用分解示范进行教学。有的可按上下肢两部分进行分解教学,也可按动作顺序进行分解教学,或按改变方向的部位分解示范教学,如“乌龙盘打”动作,首先教运动员上肢两臂的动作,然后教下肢俩腿的步伐与步型,最后上下结合动作的教学,这样便于摹仿掌握动作细节,能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整个动作。讲解与示范是互为补充的,运用时往往将两者结合起来。武术教学中常采用先示范后讲解和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教练员在示范中,多以形象化语言配合教学。形象化语言容易引起少儿兴趣,便于少儿记忆和理解,促进他们尽快正确地学会和掌握动作。讲解一般是结合动作过程或定势时进行。讲解要尽量简学扼要,抓住重点不讲废话,可根据少儿特点编成口诀来讲述动作,也可缩编成单字如蹬、摆、提等等来提示,便于少儿牢记。

4 少儿武术训练方法要灵活多样

由于少儿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他们的精力不易集中,兴趣易转移,而双基训练往往比较单调枯燥、艰苦,所以在选择训练方法时一定要注意灵活多样,内容要生动活泼,而且要经常变换花样,做到“见好就收”所谓“见好就收”是指运动员兴奋性较高的情况下转换到下一个练习,不要练得时间过长,使它恰到好处,使运动员大脑皮层中总有一个适度的兴奋灶,并使它产生良性循环,这样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下是笔者从事多年基层工作总结出来的几种训练方法:

4.1 动作与攻防意识相结合,不断启发队员求知欲

求知欲是推动队员自己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的一种内心渴望,它能使队员在训练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从而产生训练兴趣,增强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欲望,比如:在学习练习一路弹腿的基本动作时,教练员同时讲解冲拳、盘肘、撩拳、砸拳、弹腿腿的具体攻防用法,既提高了少儿学习兴趣,又利于记忆,同时也增强了武术的意识。

4.2 倒数数练习方法

在我们进行训练时,往往要队员重复训练某一动作时达到一定指标,而且习惯于正数数,如一、二、三、四、五,这样在小运动员练习次数较多而产生肌肉疲劳时,对这样越多的数字会产生厌烦心理,而失去坚持到底的信心,心理上的变化导致他们行动上的失败,相反,在运动员感到疲劳时,他们听到数字是一个比一个小,他们会产生一种轻松感,会由此而鼓足干劲,坚持到底,完成训练指标。如:“压腿时的停顿时间、倒立,各种步型的静力练习等,均可运用此方法。

4.3 利用比赛形式进行训练

因为少儿运动员均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为了争第一,他们可以不顾一切,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训练中可订出一定指标,或用时间限制练习后评定出名次来,如:连续踢腿10次,看谁用的时间少或用10秒时间连续踢腿看谁踢的次数多,亦可将某些基本动作编在游戏中,如分二队,做连续侧手翻4次的跑步接力赛等,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5 合理安排训练运动量与运动后的恢复

根据少儿的年龄、生理特征,少儿时期肌肉含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物多,富于弹性,肌肉主要量纵向发展,伸展性好,活动范围大,韧带易于拉长,相对力量较小,应练习以灵敏、协调、速度动力性训练,少做长时间、大强度的静力性练习。不懂得恢复,就不懂得训练,教练员在训练结束后要采取适当恢复措施。放松活动与整理运动对少儿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另外,运动员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在生活方面营养充分,只有多方面的相互作用,运动员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训练,否则,运动员处一个疲惫状态,得不到调整,就不会有一个好的成绩出现,事与愿违。

基层少儿武术的教学与训练,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训练方法外,还要根据武术运动教学训练的客观规律,结合少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基层教学训练的总结实践过程中,探索出更多的、更好的适应武术发展的教学方法。

摘要:基层少儿武术教学训练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涉及多种学科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少儿武术教学训练工作有它一定的规律。在教学训练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教学训练的方法也会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充实。

关键词:少儿武术训练,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专修教材.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上一篇:GPS差分系统下一篇:实时能耗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