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民

2024-06-28

基层农民(共10篇)

基层农民 篇1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征用农村尤其城乡结合部分的土地面积大增,失地农民逐渐增多。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焦点。同时我国的征地补偿制度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因征地而产生的失地农民上访人数越来越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之下,研究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的利益关系,对提高基层政府执政能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发展及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都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1 相关概念

(1)基层政府:我国一般把政府界定为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广义的政府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和;狭义的政府是指一个国家的行政机关。一般我们使用狭义的政府概念。[1]本文中的基层政府是指中国国家农村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最底层,即县、镇一级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2)利益: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利益在法学范畴中指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人们对于一定对象的各种客观需求。[2]人人认可的利益就是金钱、地位、享受等“好处”。

(3)农民利益:本文主要指农民的非报酬性的东西和事件中包含着某些报酬性的成分,即农民对征地的知情权等相关权利和征地过程中的就业保障、养老保障等相关利益。

(4)博弈论:也称对策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3]其假设是:人是理性的。简单说博弈就是人们为了谋取利益而竞争。竞争博弈是一种零和博弈,即博弈一方的收益等于另一方的损失。

2 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利益互动关系分析

2.1 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利益博弈关系的产生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政府征地和农民失地成为必然。政府征地,农民失地,这样一方得到,另一方失去,就出现一种零和博弈。

笔者所调查的C市为实现其宏伟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市政府积极开展规划、考察、招商引资等工作,并在××县实施大面积征地。征地这一工作的落实,必然关系到政府、农民等多方的利益,而不同群体皆要追求其自身的利益。“追求利益是人类最一般、最基础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面对征地这项工作,政府一方面想要维持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又想要增加自身经济收益以加强地区基础建设。农民也需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失地后尽可能得到较满意的补偿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今后发展。双方都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于是在利益竞争中博弈关系就产生了。

2.2 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的利益博弈过程

为解决生计问题,失地农民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以便得到较满意的答案,尽可能使利益博弈趋于公平。

失地农民抗争,首先采取本能手段,不领取补偿费,不愿让出自己的土地。面对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局面,××县政府邀请了村干部及村民代表进行商议、动员。土地是大家的,利益也是大家的,几个村干部做不了主。A村××老村干部介绍说,村里召开过全村会议,号召村民团结一致,并以村干部家人相威胁来阻止签字领钱。其次,动用人力进行阻挠。在政府用地奠基仪式上,发动群众进行阻挠,对工程的奠基造成了影响。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对相关人士也动用了警力。

农民失利后,便进行一系列的上访,先后上访过县政府、市政府、区政府,甚至是中央,结果中央要求其到地方解决,地方则相互推诿。县政府先后多次做思想工作,大部分农民无奈了,只有妥协,他们领取了补偿费并建设住房,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部分村庄依然挣扎,他们知道不公平,但缺乏正确可行的维权手段,至今还处于不接受的抗争状态。

总体来说,农民对失去土地的利益受损,采取了非法抗争和合法抗争两种手段:

(1)非法途径抗争当失地农民的愿望和要求未达到预期结果,便会采取滋事骚乱行动,如在政府奠基现场使用暴力,对相关人员进行人身攻击等。但结果适得其反。政府动用了警力进行压制,逮捕了相关人士并追究其责任。

(2)合法途径抗争合法的抗争是指失地农民通过正式的体制内途径所进行的抗争行动。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种抗争方式是失地农民维权抗争的主要途径,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运用社会网络。在社会危机时刻,凝聚力合成性更高,形成速度也更快。失地农民众多,面临问题相同。因此,利益群体很快就能形成。一旦失地农民结成利益联盟,在利益争取过程中,便容易取得成功,加之集体行动影响力大,也更容易引起政府的关注。二是寻求社会帮助。首先,采取上访。在××县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得不到合理补偿,首先想到的就是上访。上访先从基层政府开始,问题没有解决,则继续向上一级上访,直至上访到中央,但其答复是“地方解决”,地方则互相推诿;其次,媒体帮助。××县征地暴力事件发生后,记者亲临用地现场,并在网上公布政府征地的视频资料;最后,采取法律援助手段。××县发生征地暴力冲突后,村民也曾聘请过律师,但由于事情的发展较为复杂,几经曲折后,律师与村民解除了关系。对于以上农民的合法途径抗议,政府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应付、推诿与不作为。应付是与农民代表进行交流、协商,力图以“推诿”的态度来否定问题的存在。久而久之,部分农民无力抗争,只能是妥协。

2.3 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利益博弈的结果

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的利益博弈实质上是权力、信息和资源的较量。农民群体文化素质较低,处于信息化边缘,缺乏最基本的关于自身利益的征地政策信息;而政府作为中央信息通往农民的主要渠道,具有执行政策的权力,掌握着更多的资源和信息。这种权力、信息、资源的不对等,在博弈中容易造成政府对部分信息的垄断。处劣势地位的农民往往只能被动抵抗,无力于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政府主动出击,有时以推诿、不理会来漠视问题的存在或让时间来冲淡农民的不满,最终在博弈中获胜,达到不公平、不满意的平衡。因而双方在博弈表中更多是处于C状态。

3 几点思考

(1)失地农民文化素质低、思想落后是导致不公正、不平等博弈结果的一个因素。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农民群体政治参与意识淡薄,他们缺乏科学的维权方法与途径,当自身权益受损时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护,要么听天由命,要么莽撞行事,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加大了与政府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农村地区经济、物质、文化等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

同时,落后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失地农民的观念。他们将征地补偿作为唯一的保命钱,除现实生活困难外,他们无法从支持城镇化的角度去配合政府一系列的征地工作,也难以从长远的角度认识到城市化将给自己带来发展和机遇。

(2)在征地过程中,信息传播途径不通畅也是导致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的利益博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能够形成一种公开、透明的信息传播制度,那么双方之间的矛盾关系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消除或弱化。

(3)在博弈过程中,政府由于制度化力量的保障,处于一种天然的优势地位,所以政府在博弈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动用过多的资源,博弈成本很低;而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人”观念深入民众,农民日益缺乏组织性和集体力量,当集体利益受损时,缺乏团结统一的抗争,在博弈过程中易处于劣势地位,博弈成本高,因此较易屈从于政府力量。

(4)在征地过程中,涉及的不只是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还牵涉到开发商这一“隐身”主体的利益。只不过由于市场力量被扭曲,导致在征地过程中开发商无法作为一个正常的主体,以市场化的方式与农民进行谈判,因而三者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便形成一种扭曲的“三角博弈”模式。

本文以政府征地为出发点,对我国现行条件下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进行探究,针对二者在权力、信息和资源上的不对等性,认为基层政府在利益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最终导致一种不公平、不满意的均衡。为了构建基层政府与失地农民和谐的利益关系,促进农村发展及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应该加强双方核心利益沟通,健全法制和监督机制,实行征地市场化运作,达到双方的利益共赢,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及工业用地的增加,在土地征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剖析了基层政府和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及利益互动关系,并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基层政府,失地农民,利益,博弈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78407.htm.

[2http://baike.baidu.com/view/18930.htm.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基层农民 篇2

一忧求职打工无门路。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劳务信息来源单一,多靠老乡帮老乡,以致长期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他们担心进城后找不到权威务工信息的指引,更担心劳务中介收费过高,甚至上当受骗。急盼有关部门能整顿劳务市场,帮助建立劳务协作制度和提供权威劳务用工信息。

二忧家中困难无人助。他们担心自个进城务工,留在家中的老人孩子无人照顾,家里农活误了农时。他们盼望家乡政府能积极引导农村劳务市场,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建立“农忙”服务队;同时,在老人就医、子女入学、财产安全等方面提供帮助。

三忧权益侵害无保护。农民工担忧进城务工受到社会歧视,城里无户籍,就业无保障,失业无救济让他们备感压力。同时担心用工单位不履行合同,劳动条件差,工资打白条,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专项治理,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四忧子女进城无书读。城乡教育存在的巨大差异让农民工更加担心远在家乡的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想把孩子带到城里读书,又怕进城后找不到接收的学校,期望政府能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让农民工子弟能接受城里孩子同等教育。

农民工返乡潮下的基层治理困境 篇3

曾经敲锣打鼓送出去的民工又回来了。据媒体报道,今年下半年,中国2.1亿农民工已有数百万人提前返乡,其中湖南、河南、江西、四川等省民工返乡率明显增加。

这次民工返乡带回来的不是现金、消费和人均纯收入数字的增长,而是再就业的困难和基层稳定的巨大压力。这些思想活跃的农民精英、二代民工该如何管理,成为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新课题。

大量农民工的失业,让习惯于打工致富的农民重新认识他们跟土地的关系,也给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敲响了警钟。

回家

年初去打工“前面有警车开道,领导都来握手”,回来时只领到一张汽车票和几个雪菜包子。

11月18日,第二场霜不久,20岁的李田田和十几个同伴一起回家了。李田田是湖北省潜江市高石碑镇人,今年春节后第一次跟老乡到东莞一家服装厂打工。

高石碑镇是潜江有名的“裁缝镇”,人口3万多,几乎每家都有人“拿剪刀”。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李田田回忆,年初他和镇里几百个“裁缝”是被南方来的老板接走的。南方老板按服装业的规矩,每人预付1000多块钱定金,用3辆大巴车接走他们。“走时非常热闹,前面有警车开道,村里、镇上领导都来和他握手。”李田田说,回来时只领到一张汽车票和几个雪菜包子。

李田田不爱说话,但干活细心,很受服装厂老板喜欢,10月份还领了1千多元加班费,但也在这个月情况突变,他所在的服装厂倒闭,李田田只好和同伴卷铺盖回家。

“这下热闹了,镇里有一万多人外出打工,三分之一的人提前回来了。”李田田说。回到村里,他每天都忙着和朋友聚会、喝酒、打牌。

事实上,据湖北省劳动保障厅统计,湖北省有750万人外出打工,在9、10月里,已经有30万湖北籍农民工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提前返乡。

11月24日,省城武汉长途汽车站人潮涌动。宏基客运站值班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最近两周的日客流量在1.3万人次左右,比往年同期增加将近4000人次,“增加的人次多数都是自广东和浙江等沿海地带的返乡民工”,省内班车实载率基本是100%。而往年,11、12两月正是春运前的客运淡季。

民工群突然返回,一下子打乱了高石碑镇党委书记刘江海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再就业,还要考虑基层的稳控工作。”刘江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全镇24个村,几乎每个村都有人失业回乡,从10月份开始,有关民工安置、培训、维权、处理土地流转纠纷、引导回归创业等各项工作一下子多了起来。“返乡的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年,刚回来大家都忙着访亲探友。如果一段时间再找不到事做,赌博、打架这类治安问题马上就会冒出来。”刘江海说。

从10月开始,全镇的工作都开始围绕农民工返乡的事儿。刘江海先后召集全镇干部及村干部开过三次专题会,不仅远赴外省帮农民工找下家,甚至每个村都设农民工就业“信息员”和一名维稳保安,对返乡农民工进行登记,“其实就是了解返乡民工的思想动向,劝说他们尽快再找工作,防止闹事。”刘江海说。

土地流转纠纷

“在农民保障体系缺失的前提下,土地仍是他们最后的避风港。”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仅让村干部们担心,村里的种粮大户也觉得不安。

高石碑镇渔淌村村民孙绪成是远近有名的种粮大户。从2002年起,孙开始在村里承包土地,不仅承包村里的40亩地,还转包其他五户村民的口粮田,目前他手上的耕地已达到90亩,一年纯收入12万多元。

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这位种粮大户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孙绪成说,他和村民的转包协议是一年一签,目前正值平整土地。拿不准转包的土地会不会被要回去,他至今不敢有太大的投资。

村民之间的转包协议都很不规范,有的甚至只是口头协议。这让孙绪成这样的大户很为难。“转包土地只有进行长期规模经营才能见效益。如果中途要回去,先期投入的肥料、人工如何算?有的为了平整土地、养地力,甚至停种一季,每亩累计投入高达三四百元。而每亩地一年转包费最多两百元。”

显然,如果中途退地,种粮大户会损失很大。

这在高石碑镇另外一个村得到印证,在长市村一组,李良智将11.52亩耕地交给弟弟李良永代耕。弟弟不久前病逝,李良智也从外地返乡,打算收回土地。长期负责耕种的弟媳张腊香不愿意退地,双方口角不断。经过镇经管站多次调解才得以解决。

流转的土地如果不能有序退回,同样影响着返乡民工的生活。笃实村村支书孙勤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农户种田的产出效益不高,但可以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失去土地,返乡农民的日子将更加困难。

孙勤安算了一笔账,如果返乡民工耕有其田,每亩地一年可收800斤小麦和1300年斤稻谷;一家有五亩口粮田,可以口粮无忧,还略有盈余,加上平时打零工,生活是可以维持的。

大家都不愿看到农民失业又失地的局面,但土地流转的纠纷已经开始上升。高石碑镇经管站站长刘汝轩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平均每周都要处理好几起。

刘站长介绍,除了民工托人代耕容易发生纠纷外,部分在土地二轮延包时已申明放弃土地承包权的务工农民,现在也开始找到镇上要求重新分地。2004年,土地二轮延包刚刚重分土地,打乱重来势必影响原先的承包人的利益,这让镇政府左右为难。

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转让或者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农民暂时不会收回土地,但刘汝轩担心,如果经济继续不景气,要求退地的农民将越来越多,土地纠纷也会随之升高。“在农民保障体系缺失的前提下,土地仍是他们最后的避风港”。

这实际上是一种流转的风险,湖北省农业厅经管局副局长万志一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称,民工返乡是一次反思土地流转的机会。目前农村的土地流转基本上是一种代耕制度,其流转的程序和合同极不规范,城市经济好时,打工者的土地交给别人代耕,表面看来不易发生纠纷,但城市经济出现危机时,民工返乡,流转风险就开始显现,直接威胁农村基层的稳定。

再就业的困境和努力

“事实上很难找到大规模用工的单位了。”

无论各级政府如何努力,一个现实是,越来越多的返乡民工已成为失地又失业的流民。

11月22日,周五下午,潜江市劳动就业局就业指导科科长田世群正忙着整理一份调查报告。越来越多的民工提前返乡,这位负责全市民工就业工作的科长开始奔波于全市农村。

“主要是摸清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人数、回乡后的就业状况。”田世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民工的再就业目前是各级政府重中之重,潜江市在每一个自然村都设立了劳动保障协理员,上门调查农民工再就业情况。

这份打给市委市政府的紧急报告上这样写着:今年1至10月份,全市外出就业的16万多,仅在服装行业的就有10万人。目前已登记的返乡民工3592人。劳动力回流将直接导致农民收入下降,预计今年每人比上年减少近3000元。“这只是初步汇总的数字,”田世群坦称,实际数字可能比这个要高得多。

田世群分析民工返乡的原因,说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部分出口企业和一部分附属加工性企业,因拿不到订单,企业破产倒闭;其次,部分企业因订单减少,工人工资下降,部分企业甚至拖欠民工工资;第三是部分企业进行转产或搬迁,原有民工没有转产产品的技术,因此被淘汰。

经济本身的不景气,让再就业更加困难。据潜江市劳动就业局一份调查表明,全市登记的返乡民工,目前只有1169人找到工作,2423人工作仍无着落。

田世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进入11月份,全市农民工再就业问题空前紧张;现在市局的大部分领导都在沿海考察,帮助民工找下家。“事实上很难找到大规模用工的单位,即使是效益还不错的单位也不敢大量进人了”。

在各级政府都在为农民工操心时,更多的农民工开始在农村寻找出路。

今年38岁的孙腊秀刚从东莞回来,在家里待了一个星期,便跑到笃实村李义胜的木板厂当起临时工。在粘板车间,孙腊秀的工作是将薄薄的小木碎板儿一层层拼起来,抹上胶,送到冲压车间压成拇指厚的复合板。长期当缝纫工的孙腊秀觉得这事儿就像纳鞋底儿,靠的是细心、巧干,要拼得整齐、节约。

孙腊秀的爱人和她一起失业在家。“谁知道明年是什么状况”,孙腊秀说,她打算明年让爱人在家种地,她就在木板厂继续干下去。

本土企业的希望

“本地加工企业有60多个,长年缺工率达50%,能吸收很大一批返乡民工”

设在镇文化馆楼上的潜江市技工学校高石碑培训基地,也开始招收部分返乡民工。基地负责人董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该基地主是要帮技工学校培训缝纫工,顺带也从附近的小服装厂接些加工活儿,因此很多返乡的民工纷纷涌来就聘。仅上个月就有200多人前来报名。

从10月起,董林的培训基地招收了10几个返乡民工。“能帮一个算一个,”董林无奈地说,即使是本土企业能够维持运转,也有相当多的打工者找不到工作。

10月底,来自渔淌村的返乡民工李珍珍,在董林的基地找到一份活儿。李珍珍此前在广州一家服装厂打工,每月工资2000多元,在董林的基地,她一月只能拿到1500元,“工资比广州低一些,但是离家近,花销少”,李珍珍说“如果明年广州那边的厂子继续关闭,她打算留在基地干下去。

民工近乎本能的选择,让各级劳动就业部门也开始把目光放在本地企业上。

据田世群介绍,作为一个劳务主要输出地,潜江市民每年有16万外出务工人员,而留在本地打工的不到5万人。

对于民工的再就业,分管劳动就业指导的田世群较为乐观地预期:“本地加工企业有60多个,长年缺工率达50%,能吸收很大一批返乡民工,加上最近全市出台了许多鼓励创业的政策,让失岗返乡人员享受下岗人员创业的同等待遇,并对有创业意向、符合条件的返乡人员,在注册登记、办理执照等方面特事特办。将来以创业带动就业,因此就业总体局势暂时还比较稳定。”

“目前回流人群还未集中求职,主要原因是临近春节,许多在外漂泊了大半年的农民工选择暂时与亲人团聚。二是赶上每年11月农村秋播秋收,不少人回家正好帮家里干些农活。”刘江海认为,就业冲击的出现,至少要等到明年3月份以后。

基层农民 篇4

近年来, 在农闲时节、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日积极组织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电影公司、书店等文化单位把丰富的文化食粮送到农村、边远山区, 全市每年组织送文艺下乡达700场以上, 送电影下乡8000余场、送书5万余册, 送春联6000余幅, 下乡辅导1000人次以上, 为基层培养艺术骨干1000余人, 培育文化活动基地30多个。文化下乡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活跃了基层文化生活, 满足了农村文化需求。

一、领导重视, 健全机制, 把文化下乡工作落到实处

迁安市文广新局把文化下乡工作作为落实国家文化惠民政策, 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局成立文化下乡领导小组, 主要领导亲任组长, 主抓领导分工负责, 职能科室具体落实。每年年初, 都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责任具体到相关单位、科室、基层宣传文体站, “三下乡”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特色、有重点、有督导、有落实。年终把文化下乡落实情况、社会效果作为基层文化单位、所站的重要考核内容。为防止文化下乡走过场, 每年在农村文化建设考核调研过程中, 我们都要走访全市30%以上的农村, 了解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把握农村文化工作的着力点, 做到知道农村需要什么, 农民缺乏什么, 把功夫下在文化下乡之前, 明确文化下乡的重点, 保证文化下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使工作落到实处。

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创新文化下乡活动方式

我局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迁安的发展实际和文化建设重点确定适合本地特点的文化下乡活动方式。近几年推出了一系列活跃农村文化生活、“送”“建”结合的文化下乡措施。根据农村戏剧演出难的问题, 2012年提出了“千场大戏送农村”文化工程, 2012年、2013年该项工程被列入迁安市政府重点工作、实事工程, 2014年逐步实施;根据农村图书室现状, 结合农家书屋工程, 提出到2012年底全市534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 到目前, 全市所有村全部达到了1500册以上图书建设标准, 有效解决了农村看书难问题;根据农村对科技知识需求和基层文化资源共享服务点建设, 到2012年底全市实现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全覆盖, 到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建立了共享工程服务点, 配备了相关设施, 解决了农村文化信息不畅、信息资源缺乏问题;2012年根据我市农村基层建设年文化建设现状, 在全市启动了“农村文艺辅导基地”创建工程, 积极组织群众文化单位和专业艺术团体业务人员建立联系点制度, 深入各农村文艺辅导基地开展文艺需求调研, 并针对各基地的文化需求和文艺活动特点, 安排专业人员经常深入基地开展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等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 对每个基地的辅导天数每年30天以上, 通过辅导培训, 指导各基地创作推出一批贴近实际、贴近农村、贴近农民, 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时代新农民新风采的优秀文艺作品, 提高了群众文化活动水平, 丰富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为使文化下乡工作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我们根据农村实际特点, 适应农时送文化。在两节期间组织开展送春联活动, 为广大农民送去节日的祝福, 农闲时节、节假日组织开展送文艺演出活动, 使农民朋友安下心了欣赏精彩的文艺节目, 农耕时节组织开送科技图书下乡活动, 把农民急需的科技知识送到他们手中, 冬季组织开展基层辅导工作, 帮助农村建立一支不走的文艺表演队伍。

三、务实为民, 文化下乡活动收到实效

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文化下乡。2013年在基层建设年工作中, 我局组织文化单位、乡镇宣传文体站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全市54个基层建设帮扶点都明确了文化帮扶重点, 市文化馆帮建辅导基地16个, 图书馆组织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并对每个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市艺术团及其他演出团体在每个帮扶村组织了两场以上文艺演出, 每个帮扶村安装了卫星农家书屋,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部达标。

宣传主旋律, 精品文艺进农家。市艺术团根据我市农村优秀党支部书记史明星事迹创作了大型评剧《山沟里的明星》, 在全市乡镇进行了巡演, 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讴歌优秀共产党员一心为民, 立党为公的先进事迹, 在全市党员中开展了一次深入的党性教育。开展信息宣传, 做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图书馆、新华书店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 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信息, 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 田间地头, 乡镇宣传文体站组织农业、林业、畜牧方面培训, 2013年全市文化部门组织各类农村技术培训120多个班次, 培训6500多人次, 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为农村建立一支不走的文化队伍。文化下乡活动的开展, 培养了农村文化人才, 培育了农村文化队伍, 到目前全市城区有8支秧歌队、1支健身舞队常年坚持活动, 362个村建起了秧歌队, 发展文化传播户500多个, 建立和发展业余文艺团体100多个。秧歌协会、皮影协会、戏剧协会、诗词楹联协会、书法研究会、美术家协会等社会文体活动组织已发展到20余个, 11个单位或个人荣获河北省“农村文化之星”称号。

文化下乡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实现了文化活动的社会广泛参与, 转变了农村文化服务方式, 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深受广大群众喜欢。

摘要:文化下乡是一项落实国家文化惠民政策, 深入农村, 服务农民, 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的基础工作。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实现文化活动的社会广泛参与, 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基层农民 篇5

江西省南昌县县委书记 郭 毅

《 人民日报 》(2013年02月03日05 版)

无论补偿标准还是安置政策,无论产业发展还是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都应着眼于维护农民利益,着眼于让农民的生活质量更好、生活水平更高。

南昌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总人口100.9万,其中农业人口81.1万。2011年12月,南昌县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也是全国承担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试验任务的4个县市之一。这为南昌县在“空心村”治理上赋予了先行先试的“特权”。

在实践中,我们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对“空心村”的成因和现状进行进村入户的深入调研,对“空心村”的治理方式进行具体研究,坚持治标与固本相结合、规划与改造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将“空心村”治理变成让人民得实惠的过程。

大量闲置房、危房、空闲宅基地等的存在,是“空心村”治理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南昌县一方面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实行严格的巡查问责制,完善村庄发展规划,规范农民建房;另一方面整合有限资源,打好政策组合拳,解决“空心村”治理遇到的资金和土地问题。我们在黄马乡调查时发现,该乡有6个“空心村”需要治理,涉及农民765户、1154人,仅房屋补偿款就需1.1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从哪里来?我们整合中央、省、市有关政策资金,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稳步推进,确保实效;利用城投、农投等平台,开展投融资;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落实耕地“补占平衡”政策,为“空心村”改造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土地。

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是“空心村”治理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为农民就地转移就业打造平台、创造条件,同时注重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农民收入,努力遏制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趋势;另一方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运用政策和税收杠杆等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在积极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的同时,通过土地流转、组织专业合作社等方式,以产业转型推动实现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赢效果。“十一五”期间,共投入3亿元推进1044个新农村村点建设。2012年,投入农业产业化扶助资金1400万元,培育规模以上种养基地和生态小区596个。

基层农民信息化素质情况调查研究 篇6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反映全国整体情况, 本次调查根据我国东、中、西部的地区划分, 分别选取了东部地区的辽宁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山东省、北京市、福建省和海南省, 中部地区的河南省、山西省、江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及西部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云南省、四川省、甘肃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调查地区。调查组成员自2011年4—8月, 分赴这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2个市和区县。在1 800个接受“三农”网络书屋建设与信息技术科普培训项目的人员中, 抽取1/3的样本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 总量共计623个。

在调查样本的选取上主要面向当前农村基层具有一定网络知识基础, 对农业技术信息具有迫切需求的各类群体, 包括农村基层干部、农技协领办人、农技协技术骨干、农业技术人员、科普工作人员等。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各地区精英农民为主、普通农民为辅作为对象, 从电脑设备、能否上网、电脑使用熟练度、网络使用频率、网络使用内容等5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方法主要是非随机判断抽样发放问卷, 辅以访谈。

2 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从村镇和调查样本家庭应用网络的设施条件、调查样本的网络使用能力和使用手机网络的能力等方面考察农民信息化素质的基本状况。

2.1 调查样本具备的设施条件

对问卷分析结果显示, 调查样本所在乡镇单位能够上网的有548人, 占样本总数的88%, 其中拥有个人电脑的样本数为535个, 占总数比例的86%。上网设备中拥有台式计算机的最多, 比重达到60%;其次是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各占总数的20%和19% (图1) 。

本次参与调查的样本以精英农民为主, 因其家庭收入水平高于一般农民, 因而其家庭信息化设备的拥有率和网络接入率也要高于一般农村居民, 但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层力量, 其自身对信息化设施设备的高拥有率也为网络科技文化知识在农村的应用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2.2 调查样本的网络使用能力

在对调查样本对互联网的认识进行考察时发现, 能够熟练使用电脑的占37%, 会简单操作的有57%, 还有6%的人不会使用电脑 (图2) 。调查样本使用网络频率显示, 被调查者有67%会每天上网, 14%每周上网, 16%偶尔上网, 还有3%不上网 (图3) 。学习使用电脑上网的途径主要有向家人及朋友学习、读书自学、参加相关培训和在学校里学习, 分别占总数的26%、25%、23%、21%, 仍有5%的调查样本未学习过相关操作 (图4) 。由此可见, 作为目前农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 其对互联网还缺乏系统的基本知识的学习, 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培训和学习。

对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 被调查者中20%选择看新闻, 19%选择查阅信息, 11%用于收发电子邮件, 11%用于办公, 还有部分人玩游戏、看电影、聊天和销售农产品等, 只有不足1%的被调查者不上网 (图5) 。可见, 互联网在农村已经被普遍应用, 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 这说明可以把互联网应用于农村科技和信息服务, 互联网的作用和影响力将在广大农村地区逐步显现。

2.3 调查样本使用手机网络的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者中有61%会使用手机上网, 39%不会使用手机上网, 其中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占22%, 39%的人偶尔使用手机上网, 还有39%的人从来不用手机上网 (图6) 。这主要与手机配置要求和资费标准较高有关。对于手机上网的被调查者, 有37%的选择看新闻, 19%用于聊天, 10%用于收发邮件, 还有19%从不用手机上网 (图7) 。

3 结语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就被调查者家庭来看, 其计算机拥有率和入网率达到了较高水平;在信息化素质方面, 被调查对象作为农村基层工作者, 其信息化素质较高, 其中绝大部分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 各地区也针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组织过相关培训;此外, 互联网现已逐步应用到农村基层的科技和信息服务工作中, 其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认可。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 要推进网络科普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 还需要在基础条件和保障措施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部分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和资金保障不足, 缺乏相应的网络建设, 无法通过网络进行相关信息知识的查询, 农村信息化活动难以推动;部分农村基层工作者虽然对计算机有初步认识, 但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还停留在简单操作的层次, 且手机上网能力不足, 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地相关知识培训, 并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开展信息技能培训。

“三农”网络书屋建设与农村信息技术科普培训作为提高基层农民信息化素质的有效手段, 对于农村科普、农业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调查发现, 开展信息发布、网络培训等手段受到了大部分农民的认可, 在被调查者中, 94%的被调查者表示培训内容容易理解, 96%的被调查者对培训教材内容很满意, 超过1/2的人认为培训对其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交流机会, 提高了培训人员的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农业科技信息、农村科学生活的能力, 对其实际工作有很大帮助, 达到了培训的预期效果。且参加培训的人员可利用其在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民合作组织中的重要角色, 更好地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带动更多普通农民获取科技文化知识。通过调查发现, 能够熟练运用“三农”网络书屋查找生产生活中所需技术资料的农村基层工作者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方面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三农”网络书屋的建设发展对促进基层农民信息化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因此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力推进此类项目的建设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瑛, 伍艺.湖南省农村文化信息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馆, 2009 (2) :58.

[2]朱丹, 袁小玲, 张忠凤, 等.农村信息服务现状和农民知识获取能力的分析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 2010 (2) :40.

[3]原小玲, 贾君枝, 朱丹.山西省农民信息需求调查研究[J].情报科学, 2009 (8) :1194.

[4]李静, 杨玉麟.陕西省农民居民信息需求调查报告[J].情报杂志, 2011 (8) :80.

浅谈浚县图书馆服务农民服务基层 篇7

关键词:浚县图书馆,服务农民,服务基层

浚县图书馆近年来,大力推进优质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工作,狠抓落实,努力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争取省、县资金,搞好馆内软硬件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和借阅环境,配置电脑40台,设立馆内办公局域网,实行全员聘任制、落实省配送图书工程,增加文献入藏量,开发信息资源,强化优质服务,牢固树立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通过干部职工连年来的共同努力,图书馆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2006年被省文化厅评为省示范性图书馆,2008年建成符合文化部部颁标准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2010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三级图书馆。

一、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建成高标准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服务农民

由中央财政与县财政共同投资68万元,符合部颁标准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工享工程浚县县级支中心落成。中心配备了3台大型服务器、大容量的存储设备磁盘阵列、阅览电脑、投影及网络设施。我馆利用共享工程网站向基层乡、镇、村支中心提供农贸行情: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粮油最高和最低批发价格信息,通过农村种植提供农业种植技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种植技术方法,如:优质小麦无公害生产技术,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大棚作物的新家,石榴丰产栽培,花卉病虫害防治,玉米施肥特性与测土配方施肥,葡萄、草莓高产效益栽培技术。使农民朋友利用共享工程不出家门,便能了解到致富信息。

例如善堂乡东王楼村农民王太胜种植花生多年,没有使用科学的种植方法,产量偏低,09年通过共享工程“花生地膜覆盖栽培讲座”,使花生高产增产。王太胜感动地说:“我种了几十年花生,不知道种地也得用科学方法才能高产稳产,真是太感谢图书馆共享工程讲座,让我走上致富之路。”通过农业养殖提供家畜、家禽、水产、畜产综合利用,动物医学、养殖饲料为农民朋友开展视频库讲座培训班,参加人员由各乡镇村养殖专业户。例如:王庄乡刘喜通过养猪场疾病控制技术一、二讲座培训,由原来的10头增加到现在100头的养猪专业户,增加了猪病防治和饲养技术,扩大了养猪规模,成为王庄乡养猪致富带头人。通过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先进技术设备,使我县的基层农民朋友种植、养殖专业户得到了科学的培训与辅导,提高了科学技术知识,增加了经济收入。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文化部领导来我馆检查指导共享工程工作时,对浚县图书馆在基础设施建设、阅读环境、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等方面工作给予了称赞。

二、开发信息资源,为农民、为基层提供信息服务

浚县是个农业大县,我馆利用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加工、开发、收集、整理、编写参考资料,专题信息,提供二、三次文献信息服务,提高信息加工,存贮和传递的能力,为农民致富提供服务,自己编发《信息指南》、《致富信息》、《农村实用技术》,受到了农民朋友的好评。

三、辅导基层乡、镇学校图书室

因乡、镇学校图书室管理人员大都半路从事图书管理工作,需要培训和业务辅导,我馆多年抽调业务骨干,下乡对基层管理人员进行辅导,对图书的分类、编目、加工、整理排架、借阅、系统的理论讲解,并结合各图书室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了实际操作对图书进行分类、上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基层图书室管理员素质得到提高,图书室能够正常的开展图书借阅工作健康地向前发展,为基层农民和学生服务。

四、不断强化优质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为基层服务

我馆的图书、报纸、期刊实行全开架对外借阅。到馆读者阅览报纸、期刊、查阅各种资料免费,办理少儿图书证,可免费借阅成年图书。馆内实行无节假日工作和首问责任制制度,订立了图书馆优质服务公约,馆员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开展了为读者代借代还、预约借书、上门服务、课题服务等业务。开展了送书到企业、学校、农村基层图书室等送书下乡活动,开展了社会再教育,并利用节假日对学生进行知识培训,目前举办的学习班有作文班、外语班、奥数班、抬拳道班。积极为县直机关、企业、基层图书室提供业务指导和业务培训。以上优质服务措施和优质服务工作,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和学习知识的愿望,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全民的整体文化素养,为我县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服务和保障。

基层农民 篇8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17个地市, 58个县 (市、区) 的89个乡镇168个村的1 694位基层村民 (不含在校学生和常年在外打工人员) 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30余篇。 (2) 问卷调查法:请有关专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 其结果符合社会学调查要求。通过委托学生、走访调查、邮寄等方式, 对58个县 (市、区) 的89个乡镇, 168个村的1 694位基层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 000份, 收回1 837份, 回收率为91.9%, 有效问卷1 694份, 有效率92.2%。其中, 男性农民问卷896份, 占有效问卷的52.9%;女性农民问卷798份, 占有效问卷的47.1%。 (3) 访谈法:拟定访谈提纲, 由课题组成员和作者本人选取部分基层农民进行面谈, 并详细记录访谈结果。

二、结果与分析

1. 基层农民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与价值取向。体育价

值观是推动体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山东基层农民对体育价值层面的认知水平, 我们对“体育锻炼是否有必要”进行了问卷调查, 有72.4%的基层农民认为开展体育活动是有必要的, 另有14.2%的人选择“无所谓”, 13.4%的人选择“没必要”。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的基层农民都是认同体育锻炼的必要性的, 但这似乎与基层农村的体育人口比例和现状不符。在对“劳动能否代替体育锻炼”、“阻碍你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的调查中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 有57.3%的人选择了“劳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 28.2%的人选择“不好意思, 怕人耻笑”, 另有19.1%的人感觉“没有兴趣、不喜欢”, 有21.4%的人“想锻炼, 但无法克服自己的惰性”。在对“除劳动、学习、饮食、睡眠、家务以外的选择”的问卷中得知, 基层农民在余暇时间选择看电视的最多, 占被调查对象的46.6%, 其次是闲聊29.3%, 打麻将、打扑克、棋类12.4%, 选择参加体育锻炼的只有11.7%。由此反映出基层农民对体育健身价值的认知水平较低。原因在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社会最基层, 远离城镇, 余暇文化生活贫乏, 经济相对落后, 生活压力大。另外, 受农村多年来的村民村风、劳作习惯、村民受教育程度和传统的体育观念的影响较大, 一些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在基层农村, 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仍然存在, 这都是导致基层农民体育人口比例低的主要原因。

2. 基层农民参加体育锻炼频数。

通过调查得知, 山东省基层农民中有12.1%的男性农民和11.3%的女性农民达到中国“每周参加3次, 每次参加30分钟, 活动强度为中等”的体育人口衡量标准, 这个比例虽高于中国农村体育人口7.13%的比例, 但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较大。分析认为, 青壮年外出打工较多, 留守的大多是既要照顾学生上学, 又要承担农田劳作和家务管理的中老年人和妇女, 他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 很难有余暇时间锻炼身体。另外, 基层农民体育观念较差, 许多人认为体育活动是闹着玩的事, 蹦蹦跳跳也跳不出钞票;干活就是锻炼;体育活动是城里人的事, 是富足无聊人的事, 不符合农民的身份和举止等。另外, 教育差异、经济差异及文化差异也是导致87.9%的男性农民和88.7%的女性农民体育健身频度较低, 体育人口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

3. 阻碍基层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 基层农民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除劳动可代替体育锻炼占被调查对象的61.3%以外, 缺乏场地设施和器材是客观因素中占比例最高的, 为57.4%, 庭院、空地、路边、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成为他们选择的主要活动场所;同时, 有41.5%的人认为缺乏组织指导导致他们健身方法单一;另外, 有44.2%的被调查对象感觉没有时间和生活压力大, 大部分基层农民家庭面临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巨大经济压力, 不得不承认部分基层农村的不少家庭仍然生活在低收入线以下, 人们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经济收入, 维持生计这种基本的需要上面, 而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条件来满足体育健身。这也是阻碍其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党的富民政策为广大农民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生活奔小康”成为农民的物质追求, 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成为宝贵的资源, 由于社会进步, 经济增长, 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 从而导致基层农民感到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是显而易见的。

4. 基层农民体育消费观念。

山东是个农业大省, 远离城镇的基层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不高, 在对其“家庭收入余额的用途”的调查中发现, 用于医疗和子女教育的占54.7%;购置家用电器占13.5%;盖房和用于农业生产的占20.5%;用于体育消费的资金仅占家庭收入余额的11.3%。基层农民每年用于体育消费的数额分别是, 零消费占40.5%;1—30元占29.2%;31—50元占10.9%;51—100元占11.7%;100元以上占7.7%。由此反映出, 基层农民收入水平低, 体育消费数额少, 在这种低收入, 低消费的条件下, 体育消费对基层农民来说就是奢侈品。而对其“购买的体育用品”的调查看, 购买运动服装的占被调查对象的73.6%;买运动器材17.1%;买体育书籍4.2%;买体育彩票5.1%。购置运动服装的如此多, 说明运动服装在基层农民的生活中最为实用, 一年四季、随时随地, 无论平时还是劳作都可以穿着, 反映出基层农民需求的是物美价廉、实用性较强的体育消费品。

三、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 大多数基层农民对体育健身价值和体育的功能有一定的认知, 但存在认知和参与行为的不一致性。 (2) 由于留守农民受教育程度、闲暇时间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并未形成有规律的健身习惯。 (3) 因缺乏场地设施和组织指导, 他们大多选择一些不受场地设施限制且技术难度较低的项目, 导致健身方法单一, 体育人口较少。 (4) 受经济收入水平的影响, 基层农民用于体育消费的资金较少。

2. 建议。

(1)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宣传力度。调查显示, 在基层村镇至今没有成立任何体育协会, 没有专、兼职农民体育工作者的现象普遍存在, 致使基层农村体育处在无组织、无管理状态, 影响了农村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即便是农民有了闲暇时间, 其选择的活动内容依然是看电视、闲聊、打麻将打扑克等。因此, 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和体育主管部门, 要重视基层农村的体育工作, 建立健全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 加强对体育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 真正从各方面、多角度不断扩大和发挥体育功能的作用, 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动起来, 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提高基层农民的身心健康水平。 (2) 多搞体育活动, 加强引导和技术支持。农民需要体育, 但农民又缺乏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完整的体育价值观, 加强体育健身和体育科普知识的宣传、提供技术支持是农村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根据农民劳作比较分散、平时忙于生产、劳作的季节性和农民对民族、民间及新颖的体育活动比较感兴趣的特点, 向农民宣传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 将体育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传授给他们, 正确引导农民的农闲、余暇和节假日时间, 通过形式新颖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表演、活动和简便易行的趣味项目, 把体育的文化、思想和科学健身的方法、知识送到农民身边, 提高基层农民的体育兴趣, 增强体育健身意识, 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 搞好场地设施建设, 提供必要的健身器材。缺乏场地设施和器材, 这一问题无论在农村或城市, 都是开展体育健身运动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同时也是个难题。有限的财力维持正常的工作运转都十分困难, 几乎没有经费用于体育活动。另外, 基层农民经济收入较低, 又没有良好的体育习惯, 加之农村体育观念和消费观念的差异, 使得农民用于体育消费的资金较少, 甚至有40.5%的农民还是零消费。因此建议, 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 动员企业赞助,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改变基层农民的生活方式, 营造小规模、不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体育活动、竞赛模式, 引导基层农民的体育消费, 建立适合基层农民参与的体育健身平台, 逐步使基层农民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 为基层农村体育健身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邵蒙蒙, 赵蕾.全民健身热潮背景下农村体育组织运行机制研究[J].内江科技, 2010, (4) .

[2]陈灿.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广东农村体育的建议[J].南方农村, 2006, (3) .

[3]吕树庭, 裴立新.关于小城镇作为农村体育发展战略重点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 .

[4]吴建伟.特色体育乡镇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9, (8) .

基层农民 篇9

一、保护农民利益是农村头等的民生问题

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 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 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待农民的准则。在中国, 农民问题始终是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 农村民生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 农民利益是否得到保障, 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发展, 解决农村民生问题重在保护农民利益。

(一) 保护农民利益是加快发展农业生产, 推进农村改革引向深入。

中国改革事业, 发端于农村。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不同历史阶段, 中央农村工作文件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 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 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 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二是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 统筹城乡发展,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三是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 实行农村综合改革, 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总的来说, 在新的阶段, 中央把农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同时不断深化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因素。

(二) 保护农民利益是增加农民收入, 减轻农民负担, 让农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上世纪80年代, 邓小平同志强调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90年代至世纪之交, 江泽民同志指出, 实现跨世纪发展的目标, 就是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他强调, 必须更加重视和加强农业, 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党对工农、城乡关系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胡锦涛总书记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给农民平等权利, 给农村更多支持, 给农业更多反哺, 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由此看到, 中央是非常重视“三农”问题, 中央和地方各级不断加大财政投入, 出台了3项前所未有的惠农政策, 极大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农业增收了, 农民收入增加了。

(三) 保护农民利益是确保农村稳定与各领域和谐发展。

我国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导而闻名世界的农业大国, 农村拥有约8亿农民。农村的稳定与发展问题, 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性问题, 是国家稳定繁荣发展的前提。加强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 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民生和利益。因此, 要积极维护土地管理秩序, 做到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 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

二、当前侵害城中村农民利益深层分析

温家宝在2010年中国政府报告中指出, 将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城中村的实质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集中反映。目前, 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大量城中村的存在, 比如, 北京有城中村231个, 西安有187个, 广州有138个, 南京绕城公路以内有71个, 太原有83个, 郑州有141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城市化水准的提高,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 使得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发、复杂的局面, 也积累了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 特别是城中村改造力度不断加大, 农民权利意识增强, 农民上访呈上升趋势, 造成社会各种矛盾的显化。另外, “城中村”失地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不仅影响到了社会稳定, 也影响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 “城中村”全面改造, 纠纷现象频现。

城中村”是城市的一块“夹缝地”, 城市规划滞后, 人口杂乱, 治安形势严峻;基础设施不完善, 卫生条件太差, 村民居住环境差, 这些都阻碍城市化进程, 制约着城市的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掀起了旧城改造、旧村改造以及城中村改造高潮, 纠纷现象频现。一是征地过程透明度不高, 存在暗箱操作, 侵害了城中村农民利益, 引发群众上访, 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直接影响了城中村和谐与稳定, 极大地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城中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原则和补偿安置标准未尽民意。根据土地性质的不同, 房屋拆迁可分为农村房屋拆迁 (征地拆迁) 和城市房屋拆迁, 房屋拆迁主要发生在土地征用和“城中村”改造中。当前, 在城中村全面改造过程中, 基层政府对私有财产保护不够, 补偿标准过低, 安置不合理;拆迁透明度不高, “暗箱操作”现象严重, 侵害城中村农民合法权益, 造成社会矛盾激化。

(二) 利益失衡, 分配不公导致城中村农民不满情绪增加。

城乡之间及乡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不断扩大的比较利益差别所形成的分配不公, 引起城中村农民严重的心理失衡和不满, 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如城中村出嫁女权益保障问题、村民待遇、转居读书人群的权益保障问题等;又或者是由于征地转居后不能享受征地款分配的问题、联社换届选举及经济问题以及劳动纠纷、公司欠薪及配股等问题, 都不同程度地导致城中村农民不满情绪的产生。

(三) 腐败现象使干群关系日益紧张。

近年来, 中央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查处了一大批腐败分子。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失职渎职、作风漂浮等不正之风以及以权谋私、行贿受贿、徇私枉法、执法犯法等腐败行为、腐败现象在基层、经济联社屡次发生, 如征地款被没收、侵占;联社干部用公款以个人名义购买小汽车、商业保险等, 腐败形式隐蔽、层出不穷, 造成基层干群、党群关系日益紧张。

三、发挥基层政府危机处置能力和公共管理能力, 保护城中村农民合法权益

厚民生才能聚民心, 顺民意才能保民安。温家宝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 深究“城中村”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性, 实现利益共赢。

城中村是指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 被城市建成区包围的, 没有或仅有少量农用耕地, 实行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行政管理仍然实行中国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农村社区。它是中国的独有现象, 城中村的形成包含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特殊的国情。它也是在我国特有的二元体制框架下, 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城中村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科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中村改造是国内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与结果。这对城市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要以客观的态度正确认识“城中村”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性, 通过对城中村全面改造, 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提高村民生活水平;解决城乡并存的二元结构,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盘活土地使用效益, 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完善城中村公共管理职能, 优化社会公共管理方式, 解决村民的居住、出行、医疗、教育、社保等保障问题, 实现利益共赢。

(二)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保护城中村农民合法权益。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城乡建设都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城中村,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大, 工业化道路的不断推进, 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耕地。因此, 按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保护城中村农民合法权益。一是实行最严格的城中村耕地保护制度, 保护城中村农民耕地。根据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 确保城中村基本农田, 严禁地方擅自调整规划改变基本农田区位。二是制定城中村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具体办法。由于以往城中村征地过程透明度不高, 或用作折抵建设占用耕地补偿指标不高、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不尽民意, 都不同程度地侵害了城中村农民利益。因此, 基层政府应制定城中村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 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地推进城中村升级与全面改造。

(三) 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危机管理作用, 依法打击城中村各种侵害农民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犯罪活动。

在城市化过程中, 基层政府充分考虑到不同利益团体的利益, 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 及时、妥善、有效地治理可能发生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与危机, 为城中村农民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确保城中村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构建良好的干群党群关系。二要进一步提高城中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提升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公共管理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 解决城中村突出矛盾和各种问题, 做到把问题化解在基层。三要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严肃查办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纪案件。四是建立城中村领导问责制, 加强监督管理, 保证城中村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五是完善城中村农村集体征地补偿费分配使用制度, 完善城中村公共服务管理机制。六是发挥城中村的示范、辐射作用。

(四) 创建城中村生态环境, 营造惠农发展环境, 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我们特别注意发扬民主、倾听基层群众意见, 重视维护群众利益。强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我们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 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因此, 基层政府充分发挥危机管理能力, 严肃惩治、打击各种经济犯罪, 营造一个长治久安的城中村生态环境, 加快推进城中村各项经济发展措施, 营造惠农发展环境, 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一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 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要求, 加快城中村改造, 推进城镇化进程。二是加快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城中村的规划布局与整合, 以推动城市综合体建设为契机, 加快城中村改造。三是加强城中村环境治理, 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 加强水系生态建设, 积极推进生态建设,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打造城中村生态屏障。四是培养城中村生态公民。所谓生态公民是具有生态文明意识且积极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公民, 是生态文明的建设, 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和运转的前提。生态公民具有环境人权意识, 良好美德和责任意识, 世界主义理论。培养生态公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因此, 创建城中村生态环境, 不仅要培养村民具有生态公民意识, 还要有良好美德和责任意识, 共同把城中村建设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一个幸福生活的大家庭。

参考文献

[1]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0-3-4.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24.

[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07-12-23.

[4]袁源.“城中村”问题形成与改造的居住地选择机制分析.2009-10-29.

基层农民 篇10

1 阻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的因素分析

随着农业不断地向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以及新农村进程的不断加加快, 粮食紧缺问题以及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问题, 如何打破这种局面, 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大力推广农技技术。然而, 虽然国家也在此方面做了许多改进工作, 职工的工资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很大程度的促进了其积极性的不断提高, 使农技推广工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分析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应当予以重视, 下面就简单就其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1.1 认识不充分

因为大家并没有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农技的推广普及上, 大家对此的看法也不一。有的认为进行农技推广工作不断耗时耗力, 而且增加了经费开支, 得到的效益却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 不仅然本身就吃紧的财政经费雪上加霜, 而且基层农村问题存在非常大的复杂性, 导致农机推广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还有的认为抓农业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困难, 难以立竿见影的取得成效, 增加财政收入, 体现不出政绩, 这就导致有些领导不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

1.2 推广手段与服务体系要达到与实地工作相匹配

虽然农技推广过程中, 都是运用实地推广的方法来进行推广服务, 但是由于实地推广服务中存在受众人数过多的现象, 这就导致大多数人得不到受惠, 然而进行一对一的形式服务, 又不能够实现, 所以达到服务到位的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

1.3 激励措施的缺乏

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 很难将农技成果进行有效的激化, 使之转化为积极的工作动力, 致使农技推广工作普遍停留在表面, 达不到农民的要求, 满意度下降。另外, 有基层农业推广没有强有力的经费做后盾, 缺乏必要的办公设施, 没有专用办公室, 办公设备缺乏, 技术手段可想而知, 在遇到问题时技术人员这时评直接的经验来应对, 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技推广工作停滞不前。

2 有效对策

由于目前的农技推广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非常大的不足, 缺乏有效的约束力, 对人才的吸引与财产的聚集上还不具备较大的吸引力, 机制不活、权责不清、保障不足, 导致应用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达不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就以上问题, 就应当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

2.1 坚强制度与基础设施建设

对各项基础性的工作一定要做好, 特别是应当对一些乡镇的基建工作更应当重视。利用一切办法筹措资金, 组织人员进行乡镇站编制建设规划, 而且对中央投资建设资金进行有力争取, 进行乡镇站建设。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对现有的机构人员进行重新调整编制定岗, 使人力资源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 加强机制创新, 服务到位。使公益性职能与服务同步进行, 进村入户加强服务, 使农技推广真正的落到实处。

2.2 增加推广手段

为使农技推广得到很好的实施, 应当进一步加强推广手段的增加, 进行专门站点的建设, 定人定岗, 加强责任分工致力于农技普及, 提高普及力度。进村入户, 针对性的开展农机服务, 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 加强沟通互动, 使农民更加的信赖, 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作用, 树立典型, 以点带面, 加大对典型的宣传力度, 推广使用的先进方法与经验, 促进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持续向好的发展。

2.3 实行分片包干

在基层农机推广中, 实施分片包干,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根据受众的多少对片区进行确定, 合理配备相应的农机推广人员, 可以在一个村设立一个农技推广人员, 也可一村配备两个。要求乡镇责任农技员包村联户, 对自己所负责的片区受众全面的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在片区内树立科技示范户, 并对其针对性的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使其发挥好带头作用, 并对受众提出的农机问题进行及时针对解决, 碰到难以自己解决的农技问题, 要向上级农技推广部门进行求助, 达到问题彻底被解决。

2.4 对具体的工作进行量化

在农技推广过程中要对相关工作进行量化, 例如时间上。基于分片包干在基层农技推广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片区内有一个专门的农机人员进行相关的农技推广工作, 实现了每一个农户、每一块地都有专门的农技人员负责的全覆盖, 而且, 对农业结构调整后产业多, 设置农技推广专业比较少的局面, 对农民来说是带来了很大方便。对农技推广工作进行量化以后, 农技人员就可以专门的开展农技工作, 避免了过去还要承担的行政事务, 相应的提高进村入户的时间。

3 总结

作为一个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 农业生产很大程度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实践证明, 只有积极的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才能将其专化为先进的生产力, 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 陈洪涛, 黄银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 2012 (04) .

[2]推动农业科技加快发展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2 (03) .

上一篇:城市景观模块化设计下一篇:HPL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