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农民

2024-06-09

务农农民(共6篇)

务农农民 篇1

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当前“三农”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比较准确地摸清重庆务农农民现状, 为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依据, 笔者带队在15个区县20个乡镇开展了此项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范围涉及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6个区县8个镇, 即巴南区二圣镇、双沙口镇, 永川区五间镇、永荣镇, 綦江区隆盛镇, 南川区黎香湖镇, 荣昌县龙集镇, 潼南县五桂镇;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5个区县6个乡镇, 即万州区大周镇、铁峰乡, 开县竹溪镇, 巫溪县胜利乡, 忠县任家镇, 丰都县暨龙镇;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4个区县6个乡镇, 即黔江区蓬东乡、水田乡, 武隆县鸭江镇、赵家乡, 石柱县冷水乡, 秀山县钟灵镇。调查方法采取逐户登记与座谈调研相结合, 在市和区县分别召开现场培训会的基础上, 组织调查人员深入乡镇及其各村组, 在当地干部和部分农民代表参与下开展逐户调查登记;与此同时, 深入部分区县、乡镇和村召开有乡镇、村组干部和农民代表参加的调研座谈会。

根据调查汇总资料, 20个乡镇共有141个村、1023个组, 幅员面积1372平方公里, 户籍农户95309户、320988人, 承包耕地490634亩 (确权颁证面积, 下同) , 其中田224951亩、占45.8%。2013年, 20个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841元至9800元不等, 最高的为南川区黎湖镇, 最低的是巫溪县胜利乡, 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332元的有9个乡镇。

二、户籍农户与务农农民现状

(一) 劳动力转移和农户全家转移占比高

20个乡镇, 劳动力转移和随转的家庭非劳动力总数180937人, 占户籍农户人口总数320988人的56.4%, 其中, 劳动力转移151168人, 占户籍农户人口总数、就业劳动力总数 (221573人, 包括超过统计劳动年龄现仍在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 不包括统计劳动年龄内实际没有劳动的病残及其他人, 下同) 的47.1%和68.2%;随转的家庭非劳动力29769人, 占户籍农户人口总数的9.3%。

当前,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 农户全家人口转移正呈增长态势。到2013年底, 20个乡镇全家外出转移的农户达36379户、112001人, 分别占户籍农户及人口总数的38.2%和34.9%。最多的镇, 全家外出农户、人口都超过了一半以上。从全家外出人口的分类看, 外出务工77398人、经商4215人, 分别占69.1%和3.8%;随迁的非劳力29769人、占26.6%, 其他619人、占0.6%。随迁的儿童及学生17188人、老人8847人, 分别占15.3%, 7.9%。从转移的地域看, 转移到重庆市外的50266人, 转移到县外市内的32075人, 转移到区县内的29660人, 分别占44.9%、28.6%和26.5%。

(二) 留守人口以老人、儿童 (学生) 为主

当前, 农村空虚化, 老人、妇女、少儿留守村庄, 老人、妇女种田是普遍现象。调查的20个乡镇, 共有留守人口140051人, 占户籍农户总人数的43.6%, 其中务农农民 (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 下同) 70405人、非劳力69646人, 分别占50.3%和49.7%。留村人口以老人和儿童、学生为主, 据调查统计, 60岁以上老人占31.5%, 儿童、学生占29.7%, 二项合计占61.2%。

(三) 务农农民以老龄化、低文化为主

据对42575名务农农民个人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 当前, 种田以50岁以上的农民为主, 占58.7%;60岁以上的占32.3%;70岁以上的占8.7%;30岁以下仅占7.4%。女性种田的占52.6%。同时, 务农农民以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 小学及以下 (包括文盲、半文盲) 的占60.8%, 初中文化的34.2%, 高中毕业及以上的仅占5.0%。近年来参加过各类培训的务农农民只占23.1%。

(四) 务农农民以兼业种地为主

在20个乡镇户籍农户中, 目前已弃农或暂已弃农的户数43020户、占45.2%, 其中全家转移的36379户、占38.2%, 老人、儿童 (学生) 留守在家, 但基本上不经营农业的6641户, 占7%;经营种养业的农户52289户, 占54.8%, 其务农农民70405人, 占户籍农户人口总数的21.9%和就业劳动力总数的31.8%, 平均每户1.35人。

20个乡镇户籍农户共承包耕地490634亩, 其中田224951亩、占45.8%。目前, 承包耕地流转给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部分农民种养大户88942亩 (不包括农户间口头协商流转) , 占18.1%;70405名务农农民, 2013年实际耕种面积369075亩 (其中6.5万亩为栽种果、药、茶、桑等多年生植物) 、占75.2%;其它32617亩、占6.6%。

当前, 务农农民中, 真正职业化的农民数量少, 兼业化的农民数量多。对70405名务农农民实际从事的生产经营规模分析, 一人种地在5亩以下的61364人、占87.2%, 种地面积28.6万亩、占36.9万亩的77.5%, 其中种地在3-4亩的49100人、占69.7%, 耕种面积18.1万亩、占36.9万亩的49.1%。一人耕种经营超过5亩的仅9041人、占12.8%, 耕种面积8.3万亩、占22.5%。其中, 种植大户仅559户, 务农农民1191人、占1.7%, 耕种面积20147亩、占5.4%。种植大户和一人耕种经营10亩以上的务农农民3983人, 占务农农民总数的5.7%, 种地面积占12.8%。在务农农民家庭中, 目前, 饲养生猪的户只占58.9%, 一般饲养2-3头;饲养牛羊的户只占7.9%, 一般饲养3-5头 (只) 。到2013年, 20个乡镇共有畜禽水产养殖大户249户、务农农民421人。其中养猪大户56户, 养殖规模13551头, 平均每户242头;养牛大户36户, 养殖规模659头, 平均每户18.3头;养羊大户99户, 养殖规模2984只, 平均每户30.1只;养殖禽兔大户25户, 养殖规模126300只, 平均每户5052只。20个乡镇水产养殖大户27户, 养殖规模2128亩, 平均每户78.8亩;养蜂大户6户, 养殖规模132箱, 平均每户22箱。

(五) 务农农民家庭收入偏低

根据调查资料分析, 户籍农户人均纯收入水平, 有随家庭务农人数占比增加、种地面积增加和外出转移务工人数占比下降呈明显下降的状况。在全部务农农民家庭中, 除少数种养专业大户外, 家庭人均纯收入都比较低, 2013年, 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7000元 (全市平均数为8332元) 的户数占33%。而其中务农农民一人种地在5亩以上的家庭, 虽然户均种地面积比其他务农农民家庭扩大了近1.3倍, 但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7000元的占比却上升到41%。当前, 家庭以农业为主、就业以务农为主, 而种地又不是较多的, 即是现实农村的低收入群体或贫困户。

三、务农农民现状与农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 面对务农农民“三化”现状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现代化, 现代化的新型农民是基础。当前务农农民老龄化、低文化和种地兼业化的现状, 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极不相适应。从20个乡镇的调查资料看, 务农农民7万多人, 占户籍农户人口总数的21.9%, 占就业劳动力总数的31.8%, 种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5.2%。其中, 务农农民50岁以上的占59%, 60岁以上的占32.3%, 70岁以上的占9%;小学文化的 (包括文盲、半文盲) 占61%, 初中文化的占34%;种地5亩以下的占87.2%, 种地10亩以上的 (包括种植大户) 仅占6%。这一结构现状, 将严重制约以高产、优质、安全、高效为目标, 以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的适度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等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因此,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使之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协调发展的过程中, 当务之急是加快培育、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把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作为一项农业发展战略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来抓, 在规划设计和制度、机制构建以及培育方法、模式创新上着力, 使之成为各级政府制度化、常态化的一项工作。一是要对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做好规划、设计, 指导培育工程科学实施。要根据重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进程要求, 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 明确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等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 科学制定培育对象的标准和政策措施。二是要加快构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健康、规范、有序推进。要从长远抓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 当前抓务农农民职业培训。对农民培训的内容, 要分种养殖项目分类别进行系统设计, 适应现时务农农民特点和要求, 坚持短期、多次培训和实训式、参与式培训为主, 多次培训使内容成系统。要创新培训农民的模式和方式方法,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参训农民的评价为检验标准。要创新农业职业教育办学制度、模式和管理方法, 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 加强对现有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后继者、立志务农的青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等开展在职农业职业学历教育, 为未来农业现代化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三是要调整完善对农民对农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当前, 扶持农业、农民的政策项目较多, 但有的政策扶持对象的针对性不强, 扶持的作用和效果有限, 应适时调整优化。要把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有机结合, 使政策扶持的重点对象更准确和有针对性。要在引导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支持政策上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要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科学认定和管理, 形成激励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有效机制。

(二) 农户全家转移将致撂荒地增加需要研究对策措施

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和农业比较效益仍偏低的情况下, 农户全家转移正成逐年增长的趋势。调查的20个乡镇, 到2013年底转移农户达38%, 人口占35%。虽然转移农户的土地, 大部分已流转给了其他农户或其他生产经营主体 (包括农业企业) 耕种, 但由于我市农户承包耕地地块小而分散、插花的特点, 自然就存在一些插花地块或边远地块难流转, 更何况有一部分全家外出的农户不愿流转。在调查中发现, 一些边远的乡村, 耕地撂荒面积呈扩大趋势。

在农户全家转移将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 研究撂荒地问题需提上工作的议事日程。减少和控制农耕地撂荒, 一是要在完善土地资源信息与流转交易平台建设、提高各级服务土地流转工作水平, 构建土地流转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二是要在完善深化改革措施上再着力, 在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使用权基础上, 健全耕地使用、保护的政策制度和权、责、利关系, 促进不愿种地的承包农户将土地经营使用权流转出去;三是要在调整、完善有关政策措施上着力, 将支持农业生产的政策重点向土地耕种者落实, 调动职业农民承接流转地发展家庭农场或专业大户的积极性;四是要在鼓励和正确引导承包农户间自愿调换地块上着力, 促进农户承包地块相对集中, 以利于土地流转和发展家庭农场, 也有利于耕种机械化。

(三) 培育新型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当前, 农村劳动力季节性过剩与农时季节缺劳并存的矛盾突出。调查中, 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反映, 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 在耕、种、收农时季节等雇用农业劳动工越来越难, 特别是雇用青壮年劳力和有知识、有技术的更难。农时季节劳力紧缺问题, 已成为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特别是农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据统计, 到2013年, 全市种植粮油、蔬菜、水果、茶叶和水产养殖等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仅8749户, 经营耕地114.7万亩, 分别占户籍农户总数和承包耕地总数的0.12%、3.25%, 户均耕地131.1亩;畜禽养殖大户95277户 (生猪出栏50头以上, 肉牛出栏10头以上, 奶牛存栏5头以上, 山羊出栏30头以上, 肉鸡出栏2000只以上, 蛋鸡存栏500只以上) , 也仅占户籍农户总数的1.32%。可见,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 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快家庭农场、种养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以提高我市农业适度规模化, 促进农业的产业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另一方面又需要在产前、产中、产后环节, 特别是耕、种、收关键环节加快发展与之相匹配的技、劳、物结合的新型社会化服务, 消除有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发展中的后顾之忧。因此, 在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 必须加快与之相适应的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业的发展。当前, 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各项社会化服务发展严重滞后, 耕、种、收环节的劳务、技术服务更是严重不足, 要大力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劳务的、技术的和优质、廉价物资供应的社会化服务, 如土地耕整机械作业、作物播种栽插、田间病虫防治、产品收割脱粒等, 确保抢抓农时季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同时, 加快农产品收、贮、加工、物流和市场促销等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要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 加大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发展的力度, 大力培植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步协调发展, 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务农农民 篇2

我的外婆是给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都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劳作,一离开她那块熟悉的土地,她就会变得不自在,家里人曾经多次把她从农村接到县城,但不久她又会自己跑回去,刚上大学的我,少了不少学业的负担,所以在这个寒假回到外婆家,探望她老人家和帮她分担田地的工作。

我的外婆家在广西的山区里,那里冬天都会变得非常寒冷,大家都会在家里用火炉生火取暖,大家会围在火炉旁,边取暖边聊天,那是件何等温暖的画面,由于是冬天天气不是很好,大家都不会出去劳作,这个时期算是个农闲的时期吧,本以为这次实践报告没法完成了呢,谁知道外婆家里的木材烧完了,于是我的实践报告又有希望啦。

我们选了天天气不错的中午,我们吃完午餐后,带斧头、锯子就这两件工具向深山出发,可能天气不错,路上有许多去劳作的人们,我们见面都互相问候,这些在我们的城市里是很难见到的,走了段崎岖的山路之后,我们来到了山腰粗,开始工作啦,我们选了棵快枯死的松树,我马上拿出我的锯子,找个地方开始锯下去,刚开始我觉得很轻松,我想原来上山砍柴是这么容易的,但才锯到三分之一多点之后我就开始后悔我刚才的想法啦,锯到这里我的速度就慢下来啦,外婆见到了,就笑我说:“累了吧,别以为干农活这么简单,你现在知道读书的好处啦?”没办法我可不想被外婆看扁,只好硬着头皮说没事,顶着继续锯,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那可松树终于缓缓倒下啦,本以为完工了谁知外婆说:“这还有一棵,你还行不行啊?”我真的手已经麻木了,有种要抽筋的感觉,只好休息一下啦,叫我外婆先定上了,休息了一会后,我有加入了工作,我们把松树用锯子锯倒,在拿斧头把枝条都砍下来,扎成捆,再拿锯子把松树锯成一段段,我们就砍了这两棵松树,到了七点多才搞完,搞完后我们在路上拦了台牛车,叫他帮我们把木材运回家的后门去,我们也搭顺风车回去,一回去吃晚饭,冲完凉掉到床上,一下只就进入了梦乡。其实这只是开始还有更辛苦的等在后面,第二天累得睡到十点多才起床,起床时全身酸痛,吃完午饭后我们有开始第二阶段啦,那就是砍柴,有了昨天的教训后,我知道砍柴不会有像武侠电影里,那些人那样简单,经过我的实践验证了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我要拿着斧头在家的后面把昨天的木头一一劈开,然后拿到屋顶晒干,但我一斧头下去,那木头并没像武侠电影里的高手那样,一劈就开,而是差点把我的斧头给弹了回来,由于昨天以劳累了一天,本已没多少力气,其实根本用不上力,我呢,没办法只好一次一次的劈下去,等木头出现了裂缝后,就用铁凿和铁锤,凿下去,用这种方法把它劈开,我们又是用力整整一天,把所有木头劈完了,干完活后,已经不觉得自己身上的手已不属于自己,累到一点力气都没有了,那天晚上吃饭,我连拿着筷子,手都在发抖,在那之后的几天身体都很痛,也就没再去帮外婆做什么了。

在我回去那晚我和外婆围在火炉边,和我聊起了父母的往事,她说那时候大家都很穷,我的母亲因没钱读书,只好在初中就辍学了,到外打工,挣钱给家里的唯一男丁,就是我舅舅去读师范,对于此外婆都觉得很对不起我妈妈,而舅舅也在19岁那年师范毕业,到学校当上了一名教师,我很惊异他们那时就跟我一样大,怎么可以担当家里的顶梁柱呢?外婆对自己从前的贫困生活唏嘘不已,在这片土地上她留有太太太多岁月了,她也被困在这片土地上,外面的世界怎么样对她来说已无关重要了。

在这段段的一周与外婆务农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城市里没有的,人间温暖,让我深深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和朴素,还有让我更加珍惜我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和学习

论农广校开展务农农民科技培训 篇3

1 加大力度开展务农农民科技培训是新时期赋予农广校的历史重任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城乡经济、文化的差别, 广大农民被束缚在落后的农村, 科技文化素质低, 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差。目前, 我国有7.37亿农民, 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 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 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 高中文化程度占11.62%, 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从这一数字来看, 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很低。这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 也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 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 加大力度开展务农农民科技培训, 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做为一个覆盖广大农村的农民教育机构, 具有熟悉“三农”、贴近农民的优势, 具有健全的5级办学体系和先进的媒体教学手段, 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阵地[2]。为此, 农广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培训, 教会他们先进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培训, 培养出更多懂技术、会管理、科技意识强的新型农民, 让他们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走出去, 投入到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去。因此, 在加快务农农民科技培训过程中, 农广校是最直接、最有效途径之一, 也是新时期赋予农广校新的历史任务。

2 抓住机遇, 与时俱进, 将农广校办成农民可依赖、可信任的培训机构

当前, 务农农民培训面临的任务十分紧迫。由于受农民自身素质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双重约束, 农民增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新技术、新品种不断开发应用, 广大农民适应能力较弱的矛盾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就要加强农民的竞争意识和科技意识的培养, 在培训过程中, 必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 坚持利用低成本、大容量的远程教育方式, 广挖农村对人才培训需求的巨大潜力。一是充分发挥农广校办学面广、规模大、针对性强、人才可就地培养的特有优势, 将农广校工作重心“下沉”到乡 (镇) 、村、组, 广集培训对象。二是在培训内容选题上, 要融科学性、系统性、基础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于一体。选择一些技术新、品种优的培训内容。另外, 根据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求, 对培训内容也要适时进行调整更新, 突出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和前瞻性。综上所述, 为充分体现农广校办学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 一定要把农广校办好, 使农广校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可依赖和信任的培训机构。

3 注重实效, 找准结合点, 充分发挥农广校的载体作用

农广校在开展务农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 只有紧紧围绕市场需求, 以当地主导产业为导向, 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 因地制宜, 讲究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注重带头性, 努力扩大务农农民培训的覆盖面, 提高培训质量、效益和水平, 才是农广校搞好务农农民培训出路所在。同时, 在培训工作中还要找准结合点, 充分发挥农广校的载体作用。一是将务农农民培训工作与政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以形成合力, 才能抓出成效。在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 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 形成一个以农广校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主体, 相关部门协调合作, 按照分头组织、统一安排、共同实施的原则, 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民科技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做为县级农广校首先应引起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 争取领导的全力支持, 紧紧围绕当地政府工作中心, 结合本地农民科技现状, 根据农民不同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选好培训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务农农民培训的质量。二是将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教育与专业技术培训相结合。在农民科技培训过程中, 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较新, 敢于学习新技术, 愿意尝试新成果, 但大部分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 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生产中。为此, 在培训过程, 不仅要教会他们新技术, 同时还要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 教育农民树立新的思想观念, 积极主动参与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 从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 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三是将务农农民培训与就近、就地就业培训相结合。在开展农民科技培训过程中, 还应对广大务农农民进行一些技术含量低, 能够就地进行生产的非农专业技术培训。例如, 手工编织、简单工艺品制作等。通过这种培训, 不仅可以使广大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 还可进行一些副业生产, 增加经济收入, 使农民有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中, 从而加快农民经济收入增长步伐, 带动更多农民参加农民科技教育培训[3]。

4 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教育教学质量

培训仅仅是个手段, 真正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农民, 并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才是目的。由于农广校过去一直以学历教育为主, 随着农民培训的范围逐渐扩大、培训内容的不断更新, 在农民科技培训过程中, 无论是在师资, 还是在培训经验上都有一定的欠缺。为此, 要在今后培训工作中,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 继续加强和补充师资队伍, 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来解决师资力量不足问题。纵向实行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协作, 按需施教, 培训资源共享。横向联合当地有经验、有技术的专业技术机构, 聘请有经验的专业农民技术员, 补充到教师队伍中, 确保务农农民培训所需的各类师资力量。教育是根本, 质量是保证。只有强化教育教学质量, 才能确保培训质量。在培训工作中, 应做到培训前有计划, 培训中保质量, 培训后有跟踪。要做好摸底调查工作, 了解当地农民文化程度, 种植模式以及生产规模等一系列问题, 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 并依据计划有序地开展培训工作。培训结束后要定期对农户进行回访, 确保培训有效果、农民有收益[4]。

5 结语

农民培训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施教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今后, 农广校必须从实际出发, 继续坚持面向“三农”的办学宗旨, 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 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工作, 努力营造人才培养基地, 使农广校办成一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融通, 学校与非学校相互衔接的良性办学机制, 做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和纽带。以最大限度地做好农民培训工作, 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致富奔小康付出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周舒俐, 付志峰.浅谈新形势下农广校发展之路[J].农民科技培训, 2010 (2) :10-11.

[2]翟兰军, 王鹏科.安阳市农广校农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及基本模式[J].河南农业, 2010 (2) :59.

[3]马菊堂.加强农广校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J].云南农业, 2009 (12) :52.

2021年暑假务农实践报告 篇4

2021年暑假务农.实践报告范文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从前对农村实际情况只是道听途说、知之甚少。通过这次亲身学习和参与了务农后,我们对农村以用务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此次.考察活动,不仅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关注.,也给我们一次实践的机会,使我们体察一个真实的农村,真是收获良多。下面是整理的关于2021年暑假务农.实践报告全文:

2021年x月1日星期一,由明静、李雨轩、闻雪组成的务农学习小组按照计划到鞍山市城昂堡村进行务农学习实践活动。我们采取学习加实践等方式,在实践中了解了关于务农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认识和学习了黄瓜和圣女果的培育方法以及农业温棚的管理方法。并通过走访与实践进一步体现活动的意义。

早上十点半我和李雨轩坐十五路公交车来到明家所在的鞍山市城昂堡村,到达目的地后,我们迫不及待的跟随明静一起来到她家五十米的蔬菜大棚。一进大棚从未进过温棚的我们就被眼前的冗长的地垄吸引住了,那一道道垄上,齐齐的生长着嫩嫩的秧苗,好奇的我们便向在地里劳作的明静的妈妈询问,这才知道这齐齐的秧苗便是圣女果秧苗。明静的妈妈还为我们讲述了圣女果的种植方法以及培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圣女果的大棚养植及培育方法

1、圣女果生育适温为24~31℃,喜欢在较强光照及土层深厚的土壤种植。圣女果的栽培应选择有机质丰富、耕层深、结构好、疏松透气的壤土为宜。

2、整地时畦宽1.5米,垄高25厘米,垄沟宽40厘米。1.5米宽的畦田可栽4行,株距25~30厘米,每亩可种6000~8000株。定植时,先在畦内或半高垄上开沟,沟深16厘米,开沟后,每亩撒施250公斤腐熟的粪干,增施磷肥,每亩可同时撒施30公斤过磷酸钙。

3、另外由于北方冬季土壤,在秧苗吐果初期还应喷撒适量助长剂帮助秧苗吐果。

4、据明静母亲告诉我们,这批圣女果将于五月采摘出售。

随后我们又跟随明静来到她家种植黄的80米大棚,大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摘种黄秧苗的垄沟棚,另一部分为黄秧苗初期培育棚。大棚在不同时期要保持不同的温度,以保证秧苗正常生长。为此,明静的父亲每年在秧苗培育期都会住在秧苗培育棚24小时随时控制棚内温度。我们去的时候,她家的黄秧苗还没有从培育棚转种到大棚垄沟里。所以我们看到的大棚只用打眼机打出的一排排待种坑。

明静又耐心的向我们讲述了有关黄种植的相关知识:

二、黄瓜在温棚的管理和栽种过程

早春大棚黄瓜在一些老菜区由于种植面积大、连年重茬,使黄瓜枯萎病、疫病大发生,给大棚黄瓜生产构成威胁。我们通过黄瓜嫁接育苗、炉火临时加温等措施综合配套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土传病害问题。

1、选用保护地黄瓜品种

山东密刺(黄品种之一)抗低温也耐高温、瓜码密,非常适合早春大棚种植。

2、嫁接育苗

经催芽播种在炉灰加珍珠岩或用热水浸泡过的锯末加一些营养土的木箱或塑料盘内。嫁接后在温室内扣小拱棚并盖草苫遮光管理。

3、乙烯利处理苗及移苗

定植后按畦形扣小拱棚,用地膜进行三膜覆盖,晚上及时点燃装有烟道的土炉子置于棚.,棚外四周用草苫围盖好。

4、大棚管理

(1)温度管理:黄瓜嫁接苗缓苗期间小拱棚内保持在30℃左右,白天达到35℃时及时掀开小拱棚膜,晚上盖。定植后10

天去掉嫁接夹和小拱棚膜,中午可适当打开二膜,白天保持棚温28℃以上,当外界夜间最低温度5℃时去掉二膜,进入常规管理。(2)水肥管理:一般根瓜坐住浇第二水,到腰瓜时水肥齐攻,稀粪和化肥交替使用(粪稀—清水—化肥),黄瓜全生育期共追施粪稀3~4次。

三、我们的所看所学所感

通过这次务农实践活动,我们想到了很多:

(一)农民的过去和现在在明静家里学习务农的几天里,每天早晨明静的父母要将用于温棚保温的草帘卷起,半晚日落西山之时又要将草帘放下用于夜间保温。每当遇到雪天,还要加盖一层半帘。遇到风天雨天雪天明静的父母往往深夜也不能入睡,有时干脆住进温棚里,防止温棚被雪压塌被风吹毁。这一过程从过去延续到现在。从表面看来农民务农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科学务农已经渗透到农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与此同时,农民也面临些许的问题和无奈,耕地面积过少,销售渠道窄,种植成本高也不容忽视,这使农民的总收入和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希望国家在重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耕地面积。

(二)科学务农与现代农民

在我们小的时候,就学过

李绅的《悯农》。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过去农民务农的辛苦,他们只能凭借老一辈的经验,面朝黄土背朝天,企盼风调雨顺造丰年。而如今,随着科学走进农村,像明静父母这样的农民已经学会参考书籍去防治虫害,避免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在这次实践中,我们看到的只是科学务农为农民造福的一小部分,实际上,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以圣女果为例:过去农民们只能春种秋收,过着每年一次播种一次收获的生活。如今,随着科学的发展,农民们利用温棚每年可以收获两到三次。另外,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从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从种植到餐桌所有环节的机械操作等等。利用科学务农,产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就随之提高。

(三)务农实践对我们的影响

外资“务农” 篇5

外资务农, 中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 有无还手之力?

外资加紧布局中国农产品市场

跨国粮商试水中国粮食加工流通领域。隶属世界四大粮商 (简称“ABCD”的四大跨国粮商是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 通常被称为国际粮食市场的“幕后之手”。他们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 是包括大豆等大宗农作物的定价者) 之一ADM公司的益海嘉里集团, 是在中国扩张的典型代表, 目前该集团已经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粮食主产区建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 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达38家。通过几年的发展, 集团已对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 占中国市场份额的60%~70%, 该集团先后投资控股和参股铁路物流、收储基地、船务、船代等辅助公司, 向着多品种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国际资本垂涎中国农产品市场。2007年, 德意志银行面向全球发行了定位于食物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面向不同企业的“德银DWS环球神农基金”, 该基金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向中国。早在2004年, 高盛即入股肉制品企业雨润集团, 2006年更以20.1亿元将中国最大食品企业双汇集团收入囊中。已抓住了加工环节的高盛最近又斥资2亿至3亿美元, 在中国生猪养殖重点地区湖南、福建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 向对市场和价格更有影响力的产业上游推进。

农业成为外资新热点, 农产品投资和交易活动极度活跃。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中, 第一产业同比增长69.5%, 加快32个百分点。农业股泡沫逐渐积累, 截至2008年7月底, 两市农林牧渔业36家上市企业, 静态市盈率平均达到了46倍, 相当于两市平均静态市盈率的2.26倍。国内期货市场, 农产品交易异军突起。郑州商交所上半年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了283.98%和449.67%, 大连同比分别增长了179.68%和381.24%。

外资为何热衷中国农业

相比对外资进入保持高度警惕的能源、金融、矿产、电讯等产业, 中国的农业相对开放, 该行业的并购对外资基本上没有任何门槛限制。2004年颁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 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 只要具备资金、仓储以及检验和保管能力, 就可以取得收购资格。2008年, 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结束, 国内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 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

国内对农业相关产业的各类补贴以及财政扶助措施同样可以惠及进入这一领域的国际资本。2007年以来, 国内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以及国家加大农业投入的政策, 开始吸引大量的资金投向农业, “三资”开发农业由此成为社会热点。

中国粮价长期看涨, 也刺激外资的投机、投资行为。中国粮价处于世界“洼地”, 2008年5月以来, 国际市场上1斤大米的价格超过了6元, 而国内市场价在每斤1.50元左右, 只有国际市场价格的1/4。同期, 国内面粉价格大约5800元/吨, 国际市场价接近7000元/吨, 相差约20%。当前中国小麦的绝对价位, 不仅大大低于国际麦价, 甚至仍不及1996年的中国小麦价格水平。

国际热钱在从投资前景黯淡的楼市与股市退出后, 开始加速进军粮食产业;作为世界上粮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中国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国际热钱追逐的对象。随着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国家补贴增加, 农业补贴稳定粮价的功能减弱, 这加大了热钱指向价格上涨潜力最大的粮食市场的动机。

外资进入威胁中国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弱势明显, 难敌外资。处于中国农产品行业中的企业小而散, 企业数量众多导致恶性竞争, 并且由于实力比较弱, 国外资本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能很快介入, 少量的资金就能控制终端市场。以大米加工业为例, 据不完全数据, 湖南、江西、湖北等大米主产省, 各种大米加工企业数量都在2000家以上;生猪养殖及加工业集中度很低, 中国前三大肉类加工企业占全国的总市场份额仅为3.7%。与高度分散的中国个体农业相比, 国际农业巨头在资金、技术、组织等各方面都领先很多, 并享受巨额政府补贴, 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中国粮食流通中间环节多、流通方式粗放、效率低、成本高。从供应链可以看出, 市场需求主体缺乏直接采购原粮和销售成品粮食的能力, 中间环节过多, 由于供应链中各主体都是利益个体, 导致流通成本很高。零散、无序、小量的流通需求难以整合成为统一、有序、大量的物流活动, 导致各种资源不能合理利用, 粮食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效率低下。

目前中国的粮食市场没有对加工品和销售的调控, 对储备的控制也有所放松, 整个产业链没有有效的宏观把握。2004年《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正式对外颁布, 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之后, 国家不再给县级粮库拨款, 完全自负盈亏。这容易造成外国粮商的乘虚而入, 掌握中国的粮源。

跨国粮商的操控, 也是国内植物油价格暴涨后, 国家难以调控的重要原因, 一旦这种局面在其他农产品上重演, 结果就会像植物油一样, 中国将失去对粮食市场的话语权。自2006年末以来, 世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在世界经济的失衡及中国农产品价格低谷的前提下, 如果中国失去定价话语权, 将给中国控制通货膨胀制造很大障碍。

国际资本控制了中国农产品市场的产业链, 就能控制定价权, 用中国的粮源和市场运作起来, 获得持久的超额利润。外资已掌握了中国植物油销售的终端渠道, 如果他们再建立或收购面粉厂、大米加工厂, 就可以通过植物油的渠道销售进入粮食消费市场。在中国, 粮油共用一个销售渠道, 这就给粮食流通带来极大风险。中国拥有世界几乎最低的劳动成本, 国际资本通过对产业链的影响力与控制力, 还可在海外获得相应的收益, 如原材料的收益或出口产品的收益等。当农业产业链形成以后, 中国甚至可能沦为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倾销市场, 进而危及中国的农业安全。

面对凶猛外资中国的应对策略

摆脱低水平的安全状态, 强化外资进入带来的正面影响。通过外资进入中国农业, 进一步促进产业整合和生产专业化, 利用规模效应压缩生产和交易成本, 推进农业现代化, 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借鉴外资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刺激国内粮食企业做大做强。通过适度的企业兼并收购, 解决过度的资本沉淀在低效产业的问题。

避免农产品市场过快开放, 限制和收紧外资进入农业及其上下游行业投资。在世贸组织规则的框架内, 建立和强化粮食加工严格的外商准入制度, 严格控制外资进入的速度和规模, 强化对本土粮食加工流通环节的保护, 增强粮食终端的控制力。政府应当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 积极推动国内农产品产业链的整合, 完善市场结构。在粮食生产的上下游, 培植国有控股企业, 稳定粮价成本和价格, 加大国有企业向粮食销售网络、重要粮食加工等领域的投资, 发挥国有经济在稳定农业安全方面的主导作用。

女白领务农创商机 篇6

毕业于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的王黎娜, 原本有着一份在外人看来不错的银行工作。但工作2年后, 她却毅然决然辞职, 回家随父种植青扁豆。如今, 她和父亲带领着一支技术团队, 指导多达4180名合作社社员种植出高质量的青扁豆, 去年产值超过3亿元, 在上海青扁豆市场占有率达97%, 华东地区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青扁豆盆景生态农业新创意

青扁豆开花时, 到处都是一串串紫色或白色的花, 形状与蝴蝶兰颇为类似, 略带清香, 时而会引来蝴蝶翩翩飞舞, 非常好看。可以将青扁豆种植在盆中, 制成高约40厘米的盆栽, 之后销往花卉市场, 让青扁豆从田间地头走到市民家中。盆栽青扁豆经过专业技术培育后便于市民种植, 今后, 在都市的阳台上就可以感受种植乐趣, 吃到自己种植的青扁豆了。

上一篇:品管理下一篇:粮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