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理(共12篇)
品管理 篇1
众所周知, 危化品生产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 链上的每一个环节, 互为产品和原料, 相互不断进行运输转换。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完善, 在生产环节产生重大差错的概率已经被大大地缩小。然而在每个环节之间的运输和存放过程中, 由于我国运输市场、运输线路、运输工具的既有特点, 仍然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 有些属于重大安全隐患却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置。此次天津港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尽管事故原因尚未正式公布, 但从事故发生地情况来看, 在运输存放环节, 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在危化品运输责任追究中, 我们往往会将目标对准承运人, 而托运人则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事实果然如此吗?的确, 承运人是运输的主体, 负有不可推卸的主体责任。他们在获取承运资格的过程中, 往往凭借的仅仅是不合理的压价, 而在实际承运中或是设备简陋, 或是管理松懈, 或是层层转包, 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这些承运人, 应当通过法律的手段, 追究他们的主体责任。然而, 从市场供需情况和我们的国情来看, 这一情况十分普遍而且可能长期存在下去。在大环境未得到有效改变的情况下, 这些承运人在受到严厉惩处以后, 马上会有新的人群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再次重演。因此, 单纯的惩处承运人, 并不是规范市场的唯一和最有效方式。
笔者认为, 必须严肃追究托运人的责任。危化品运输中, 托运人往往是危化品生产企业。出了运输安全事故, 追究生产企业的责任?是的。托运人是运输市场的主导者, 是运输合约的发起人和签约方, 应当对运输品的危险性最为了解, 有义务在选择承运人的过程中严格把关。他有责任全面考量并选择依法合规的承运人来完成这一协约, 而不仅仅是“价低者得”。现实中, 一些托运人还往往会与承运人达成私下交易, 通过非法方式谋取利益, 进一步压缩了运输利润的同时, 大大增加了运输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同时, 托运人具有较强的可追溯性。不同于大量不规范的运输企业, 很多是夫妻搭档而难以被追查, 生产企业作为托运人具有固定而明确的地址和资产。通过对托运人的有效制约, 可以净化危化品运输市场的空气, 一定程度上提升运输市场的安全性。
品管理 篇2
第一条 为规范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押品是指债务人或第三方为担保商业银行相关债权实现,抵押或质押给商业银行,用于缓释信用风险的财产或权利。
第四条 商业银行应将押品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与押品管理相关的治理架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等。第五条 商业银行押品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押品管理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二)有效性原则。抵质押担保手续完备,押品估值合理并易于处置变现,具有较好的债权保障作用。
(三)审慎性原则。充分考虑押品本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审慎制定押品管理政策,动态评估押品价值及风险缓释作用。
(四)从属性原则。商业银行使用押品缓释信用风险应以全面评估债务人的偿债能力为前提。
第六条 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押品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不能满足本指引要求的商业银行,视情况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第二章 管理体系
第七条 商业银行应健全押品管理的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的押品管理职责。
第八条 董事会应督促高级管理层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下构建押品管理体系,切实履行押品管理职责。
第九条 高级管理层应规范押品管理制度流程,落实各项押品管理措施,确保押品管理体系与业务发展、风险管理水平相适应。
第十条 商业银行应明确前、中、后台各业务部门的押品管理职责,内审部门应将押品管理纳入内部审计范畴定期进行审计。商业银行应确定押品管理牵头部门,统筹协调押品管理,包括制定押品管理制度、推动信息化建设、开展风险监测、组织业务培训等。
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需要,设置押品价值评估、抵质押登记、保管等相关业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配备充足人员,确保相关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应采取建立回避制度、流程化管理等措施防范操作风险。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健全押品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可接受的押品类型、目录、抵质押率、估值方法及频率、担保设立及变更、存续期管理、返还和处置等相关要求。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押品管理信息系统,持续收集押品类型、押品估值、抵质押率等相关信息,支持对押品及相关担保业务开展统计分析,动态监控押品债权保障作用和风险缓释能力,将业务管控规则嵌入信息系统,加强系统制约,防范抵质押业务风险。
第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真实、完整保存押品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档,包括押品调查文档、估值文档、存续期管理记录等相关资料,并易于检索和查询。
第三章 风险管理
第十五条 商业银行接受的押品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押品真实存在;
(二)押品权属关系清晰,抵押(出质)人对押品具有处分权;
(三)押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或国家政策要求;
(四)押品具有良好的变现能力。
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至少将押品分为金融质押品、房地产、应收账款和其他押品等类别,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同时,应结合本行业务实践和风控水平,确定可接受的押品目录,且至少每年更新一次。
第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遵循客观、审慎原则,依据评估准则及相关规程、规范,明确各类押品的估值方法,并保持连续性。原则上,对于有活跃交易市场、有明确交易价格的押品,应参考市场价格确定押品价值。采用其他方法估值时,评估价值不能超过当前合理市场价格。
第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押品的价值波动特性,合理确定价值重估频率,每年应至少重估一次。价格波动较大的押品应适当提高重估频率,有活跃交易市场的金融质押品应进行盯市估值。
第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明确押品估值(包括重估)的责任主体以及估值流程,包括发起、评估、确认等相关环节。对于外部估值情形,其评估结果应由内部审核确认。
第二十条 商业银行应审慎确定各类押品的抵质押率上限,并根据经济周期、风险状况和市场环境及时调整。
抵质押率指押品担保本金余额与押品估值的比率:抵质押率=押品担保本金余额÷押品估值×100%。
第二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动态监测机制,跟踪押品相关政策及行业、地区环境变化,分析其对押品价值的影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第二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加强押品集中度管理,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因单一押品或单一种类押品占比过高产生的风险。
第二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押品重要程度和风险状况,定期对押品开展压力测试,原则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根据测试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四章 押品调查与评估 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各类表内外业务采用抵质押担保的,应对押品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估,主要包括受理、调查、估值、审批等环节。
第二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明确抵押(出质)人需提供的材料范围,及时、全面收集押品相关信息和材料。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对抵押(出质)人以及押品情况进行调查并形成书面意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押品权属及抵质押行为的合法性、押品及其权属证书的真实性、押品变现能力、押品与债务人风险的相关性,以及抵押(出质)人的担保意愿、与债务人的关联关系等。
第二十七条 押品调查方式包括现场调查和非现场调查,原则上以现场调查为主,非现场调查为辅。
第二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既定的方法、频率、流程对押品进行估值,并将评估价值和变现能力作为业务审批的参考因素。
第二十九条 下列情形下,押品应由外部评估机构进行估值:
(一)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人民法院、仲裁机关等要求必须由外部评估机构估值的押品;
(二)监管部门要求由外部评估机构估值的押品;
(三)估值技术性要求较高的押品;
(四)其他确需外部评估机构估值的押品。
第三十条 商业银行应明确外部评估机构的准入条件,选择符合法定要求、取得相应专业资质的评估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定期开展后评价,动态调整合作名单。原则上不接受名单以外的外部评估机构的估值结果,确需名单以外的外部评估机构估值的,应审慎控制适用范围。
第三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参考押品调查意见和估值结果,对抵质押业务进行审批。
第五章 抵质押设立与存续期管理
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办理抵质押担保业务时,应签订合法、有效的书面主合同及抵质押从合同,押品存续期限原则上不短于主债权期限。主从合同合一的,应在合同中明确抵质押担保事项。
第三十三条 对于法律法规规定抵质押权经登记生效或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的押品,应按登记部门要求办理抵质押登记,取得他项权利证书或其他抵质押登记证明,确保抵质押登记真实有效。
第三十四条 对于法律规定以移交占有为质权生效要件的押品和应移交商业银行保管的权属证书,商业银行应办理转移占有的交付或止付手续,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押品真实有效。
第三十五条 押品由第三方监管的,商业银行应明确押品第三方监管的准入条件,对合作的监管方实行名单制管理,加强日常监控,全面评价其管理能力和资信状况。对于需要移交第三方保管的押品,商业银行应与抵押(出质)人、监管方签订监管合同或协议,明确监管方的监管责任和违约赔偿责任。监管方应将押品与其他资产相分离,不得重复出具仓储单据或类似证明。
第三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明确押品及其权属证书的保管方式和操作要求,妥善保管抵押(出质)人依法移交的押品或权属证书。
第三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按规定频率对押品进行价值重估。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即使未到重估时点,也应重新估值:
(一)押品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
(二)发生合同约定的违约事件;
(三)押品担保的债权形成不良;
(四)其他需要重估的情形。
第三十八条 发生可能影响抵质押权实现或出现其他需要补充变更押品的情形时,商业银行应及时采取补充担保等相关措施防范风险。
第三十九条 抵质押合同明确约定警戒线或平仓线的押品,商业银行应加强押品价格监控,触及警戒线时要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触及强制平仓条件时应按合同约定平仓。
第四十条 商业银行在对押品相关主合同办理展期、重组、担保方案变更等业务时,应确保抵质押担保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防止债权悬空。
第四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对押品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重点检查押品保管情况以及权属变更情况,排查风险隐患,评估相关影响,并以书面形式在相关报告中反映。原则上不低于每年一次。
第六章 押品返还与处置
第四十二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商业银行应办理抵质押注销登记手续,返还押品或权属证书:
(一)抵质押担保合同履行完毕,押品所担保的债务已经全部清偿;
(二)人民法院解除抵质押担保裁判生效;
(三)其他法定或约定情形。
第四十三条 商业银行向受让方转让抵质押担保债权的,应协助受让方办理担保变更手续。
第四十四条 债务人未能按期清偿押品担保的债务或发生其他风险状况的,商业银行应根据合同约定,按照损失最小化原则,合理选择行使抵质押权的时机和方式,通过变卖、拍卖、折价等合法方式及时行使抵质押权,或通过其他方式保障合同约定的权利。
第四十五条 处置押品回收的价款超过合同约定主债权金额、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相关费用的,商业银行应依法将超过部分退还抵押(出质)人;价款低于合同约定主债权本息及相关费用的,不足部分依法由债务人清偿。第七章 附 则
各国危化品物流管理经验 篇3
日本除了《消防法》对危化品的储藏、运送、保管、处理有详细规定外,还出台了《危险品的搬运及运输基本准则》。车辆运输要遵守《道路运送法》及《货物汽车运送事业法》,这两项法规规定,承接危化品物流时,应按照技术标准将危化品放入法定的搬运容器。运行管理员在驾驶员驾乘之前,再次核对搬运容器外部记录的危化品名称、数量、注意事项。
德国形成了《德国关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明确了道路危险货物包装、仓储、装卸、搬运、运单填写、运输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以及道路危化品物流过程中发货人、包装人、装卸人、承运人、驾驶员、安全咨询员、单证填写员、企业管理人员等人员的具体职能和责任。危化品物流事故救援部门通常设有危险货物事故模拟实验室。德国还建立了安全咨询员制度,形成了一套人员培训机制。设有专门负责危险货物包装材料研究与质量检测的部门。
品管理 篇4
关键词:医学院校,实验室,经费配额,目标管理
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材料、低值品、易耗品管理办法》中规定:所称物品包括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基本建设和行政等各方面使用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物资。材料指金属、非金属的各种原材料、燃料、试剂等。低值品指凡不够固定资产标准又不属于材料范围的用具设备, 如低值仪器仪表、工具量具、科教器具等。易耗品指玻璃器皿、元件、零配件、实验小动物等。目前, 部分医学院校在实验室材料、低值品及易耗品使用和管理中存在浪费问题, 采用经济杠杆的经费配额目标管理对实验室材料、低值品及易耗品采购计划进行管理, 是一项既有依据、有实效的措施。
1 造成浪费的各种原因
1.1 管理部门难以监督
国家以价值800元为界划定实验室物资, 分为固定资产和一般资产 (材料、低值品及易耗品) 两大类。固定资产价值较高, 是管理的重点, 也是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的重点;而实验室材料、低值品及易耗品与固定资产相比价值偏低、品种多且耗用量大, 一般医学院校库存的品种多达上万种, 价值逾百万元, 管理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大部分管理人员都不会花费过多时间管理。
1.2 重复购置导致积压
医学院校实验室普遍强调购置, 互不流通、重复购置, 缺乏制约和调控机制, 从而使购置的实验室材料、低值品及易耗品长期积压、过期失效,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3 挪用挤占人为浪费
个别医学院校实验室将用于医学生实验教学的实验室材料、低值品及易耗品挪用于科研项目, 导致教学用物品短缺, 增加采购数量, 造成人为浪费。
2 经费配额目标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2.1 客观性
经费配额目标管理的优势是在控制二级学院耗材、低值品及易耗品年度经费预算的过程中引入生均当量这项客观依据, 这是根据实际发生的经费开支和人时数计算得出, 对下一年经费预算能提供最接近、最客观的参考依据。
2.2 宏观性
每年经费预算时有必要对生均当量进行宏观调控, 特别对超支或节余的生均当量应进行分析研究, 做到下一年度经费预算公正合理。
3 经费配额的目标管理方法
3.1 二级学院的人时数和生均当量
由于学科差异, 医学院校下属各二级学院的经费开支、教学任务人时数和生均当量有所不同。①人时数=实验课人次数×累计学时数;②生均当量=经费÷人时数。以某医学院校为例, 共12个二级学院, 分别对应A至L学院, 2010年实验室材料、低值品及易耗品经费开支、人时数和生均当量表 (表1) 。
3.2 经费预算
生均当量是进行下一学年经费预算的基础, 上一学年的生均当量是最接近、最科学的依据计算下一学年经费预算的依据。根据表1某医学院校各二级学院2010年生均当量, 结合2011年教学任务人时数, 得出各二级学院2011年经费预算表 (表2) 。
3.3 激励机制
二级学院年度使用经费如超出经费预算, 则应分析原因, 对超出部分的经费进行严格审核。二级学院年度使用经费如低于经费预算, 则用节余部分经费对该二级学院相关人员 (包括管理和实验技术人员) 进行奖励, 节余部分80%用于实验室条件改善和实验室人员进修培训, 节余部分的20%用于年度奖金发放。
实验室材料、低值品及易耗品是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的物质基础。随着医学院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 该类物品每年的采购经费少则几十万元, 多则逾百万元[3]。采取经费配额目标管理的方法从采购数量的源头上科学管理, 使经费预算有依据、有实效, 从而促进医学院校实验室材料、低值品及易耗品的经费实现科学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小虎.浅论高校低值易耗品的采购与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7 (15) :13-15.
[2]何丽烂, 区炳庆.浅谈高校实验室低值品和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 24 (4) :474-475.
易耗品管理制度 篇5
诚信 务实 周到
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
为了节省公司日常运营成本,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规范其申请、购置、使用、保管、内部转移和处置流程,保证低值易耗品的合理、安全、完整,特制定《海南冠亿发展有限公司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
一、低值易耗品的范围
1、管理用品,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家俱用具,如保险柜、文件柜、沙发、椅子、桌子、白板等等。
2、电子产品,单位价格在2000元以下,如MP3、MP4、优盘、软盘、电子书、移动硬盘、显示屏、主机、电暖气、热水器、电话机、对讲机、热水壶等。
3、办公用品,如:笔记本、记事本、工牌、信封、纸张、光盘、铅笔、圆珠笔、签字笔、修正液或修正带、印盒、各种小型机器,如订书机(包括订书针)、打孔机、装订机(包括装订线)、日期号码机、切纸机、计算机、拆信器、碎纸机等、小刀、日历、标签纸、直尺、三角尺、透明胶带、粘胶带、绳带、图钉、橡皮筋、大头针、纸夹等等,日常办公需要用到的其他物品。
4、经营用具,指生产经营中使用的各种工具、用具如:厨房工具、生产工具、工装、量器具、清洁绿化器械、消防器械、劳动防护用品、清洁用品、车载用品等。
二、低值易耗品的申购程序
1、申购:各部门应本着节约降耗、经济适用的原则,在充分利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对经营管理确需购买的物品,由使用部门提出书面采购申请,部门负责人审批,超出预算由总经理审批,方可购买。
2、采购:购买物品符合招投标采购要求的,费用较大的采购需通过竞标进行采购,且需签定采购合同。
第页 GY海南冠亿发展有限公司
诚信 务实 周到 属零星或日常采购采取以下方式采购:
1)、不定点:完成至少三家询价,择优选用,定期对比价格。2)、定时:每月5日前进行物品采购。
3)、不定量:动态调整,根据部门需求行合理采购,需保证常备物资的库存合理性。
3、验收:购进的低值易耗品,由行政部负责人员进行验收入库。
三、低值易耗品的日常管理
1、台帐管理:行政部建立一级管理台帐(电子台账),各部门建立二级管理台帐(电子台账及纸质台账),台帐内容有序号、别类、物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单价、领用部门、领用人、领用变更登记等,注:附易耗品管理台账.xls。
2、责任管理:凡属个人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其使用人为该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责任人;凡属非个人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其使用部门为该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责任部门,部门负责人为责任人。
3、费用管理:部门办公用品申购预算计算方式:部门人数* 5/10/15元=月度可用预算;超出预算需写申请报备总经理审批;其他易耗品根据实际需求填写费用预算申请。
3、每季度末各部门文员将台帐与实物进行数量核对,然后再与行政部进行账目核对。
四、低值易耗品的领用
1)、首次领用,领用人需按照表格要求填写领用信息,包含:领用人、领用日期、数量、领用性质等。
2)、再次领用,应“交旧领新”,并做好销旧领新的台帐记录,领用人签字确认。
五、低值易耗品的退还及调拨
第页 GY海南冠亿发展有限公司
诚信 务实 周到
使用人员岗位调动或调离退休时,需将本人领用的物品交回原使用部门,由部门台账专管人员做好退还记录并由本人签字确认退还。
调拨给其他部门使用的,由调入部门填写调拨移交单,经总经理批准后由行政部负责调拨,并及时进行台帐记录变更。
六、低值易耗品的盘点与报废
各部门应会同行政部每年12月对低值易耗品进行盘点。根据盘点结果,出具盘盈、盘亏明细表。
对物品使用中及价格在1000元或以上因正常损耗报废的,应提出申请予以报废,经行政部负责人审核及总经理批准,行政部管理人员做报废存档备案。
报废物品应由行政部部统一处置,未经允许其他部门不得自行处置。
盘盈或接受外界捐赠的低值易耗品,应增加低值易耗品的台帐记录,并明确使用部门,由领用者签字确认。
七、处罚
造成低值易耗品价格在200元或以上丢失的,要查明原因,由领用人或领用部门照价赔偿;属于个人原因造成损坏的,应依据使用年限折价赔偿。
未经批准及登记,随意挪用、转移、处置,追究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依情节程度、损失多少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罚
八、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领导审批意见:
第3
品管理 篇6
关键词:快消品行业;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运作流程
通常情况下在快消品公司运营的初期,技术部门承担的新产品开发任务也相比较少,开发模式多为职能式开发,随着公司运营规模的越来越大,产品品种的越来越多,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大及多个项目的同时进行,为避免顾此失彼就需要对新产品开发运作流程重新定义和实施,明确项目所需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建立流程表,确定关键过程的期望结果、职责和义务等。
一、快消品行业及新产品开发特点
(一)新产品开发活动并不是一项错综复杂的活动,多为紧跟型、变形性产品的研发,是企业用基础研究成果自行进行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主要是根据销售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产品改进,具有研发周期短,创意性相对较小,技术相对成熟,多产品多层次并行的特点。
(二)要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加强互动,保持良好关系,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需要时刻关注项目能否让顾客满意,增加再次合作的可能性;还要关注顾客的利益,使项目尽早结束,减少后续服务或延期所带来的成本增加。
(三)对开发流程的执行、管理和控制基本处于手工管理状态,流程中产生的数据和流程本身没有关联,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导致不畅通,协作不好等很多问题。在项目完工后欠缺全面深入的事后总结,隐性知识大多存在于企业员工的头脑中而难于共享,更没有促进最佳实践传播。
二、快消品行业研发项目管理运作流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流程管理关注的是项目运行中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以及具体活动的时间、执行者、执行情况,是从流程的角度对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各个任务进行描述与规划,提出面向流程层次化控制的项目管理运行模式,并利用共享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最终实现流程运行驱动项目管理的运行方式。
快消品行业现有的研发项目管理运作流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一)新产品研发与市场的联系不够密切,没有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要旨,可能会造成研发与市场需求脱钩,缺乏研发项目运作的科学性和目的性。
(二)研发人员的急功近利和项目立项的短期行为,导致部分产品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换汤不换药",不能真正体现新产品开发的价值。
(三)产品研发的相关部门间协调性不够紧密,绩效考核难以明确,易造成项目开发周期过长而错失市场机会或潜在客户。
(四)缺乏项目运作流程和知识管理控制,易导致研发人员的流失而中断大量的项目进程或持续的改进。
三、采取有针对性的项目运作流程管理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当项目中具体的任务事件发生时,任务单元触发相应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的执行形成了基本活动单元的运行链,运行链将具体的流程执行人员联系起来,影响运行链中相关人员的交互与合作,这条运行链将项目中各个任务单元链接起来,通过流程的运行承载与推动项目的运行。
(一)注重项目前期调研和产品策划,一切围绕客户的目标需求
对于快消品行业的新产品开发来说,新产品前期面临多种不同的环境因素,需要依靠必要的智力资源并不断积累经验,使新产品开发的观念得以形成并得以在企业组织内进行系统推广,才能在一个剧烈变化的企业环境中,大大增加创造出新产品的机会。
(二)注重电子化信息网络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知识共享与协作平台
基于信息化网络的信息共享,有助于全程记录各种文档材料,使一个组织内部的信息和知识尽可能公开,使项目组成员能够便利地获取各种资料,很快熟悉工作;实时更新知识结构和最新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使组织中的个人或小组的知识转变为组织整体的知识;促进和实现知识整合及共享,为组织活动的更新和创新提供源泉和基础,利于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有利于整个项目运作的并行工程,解决传统的串行产品开发弊端,减少产品的开发时间和成本,以保证开发的一次成功性;有助于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进行多次的阶段工作总结,而尽可能早地发现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各因素之间的冲突关系,以避免单线渠道沟通的滞后、过滤、失真等行为。
(三)注重流程运作的程序管理,执行严格的文档表格并集中管理
界定项目范围,明确项目方案,由项目经理规划项目进展,设计项目质量、统一调度多个部门协同工作。项目组成员及需配合的各职能部门和经理,按文档要求严格执行相关的文档表格,如:申请表的详细填写、项目进展情况跟踪、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实验报告等等。
(四)注重快速反应机制,建立门径管理系统
“应”是基础,关键在“快”,项目申请者一旦搜集信息、了解到市场情况,即快速反映到决策者手中,经过论证,明确产品调整的具体目标并指定项目经理,组织各职能部门人员配合实施。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企业适应市场并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最终将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快速投放市场。
(五)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强调产品开发的时效
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从一开始新产品创意的出现到最后的新产品市场化,任何一个环节管理不当都有可能使新产品夭折,新产品经使用后不能满足客户的初期要求,或客户又临时改变了其原有的产品设想,导致投产后的新品不能收到预期的销售效果,不但能加剧生产安排和原材料储备的工作压力,还会导致原材料库存问题、过期报废等不良问题的频繁发生。
四、结束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快,专业分工越来越细,面对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必须在短时期内集中自己的主要力量对市场机会做出敏捷的反应。结合快消品行业特点,综合运用新产品开发以及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一套适合于快消品行业的研发项目管理运作流程体系,将有助于快消品行业:倡导知识共享的氛围,协调与研发相关的各部门间合作,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效能研发管理运作流程,调动研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迎合客户需求,最终提升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管理绩效和企业的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夏谷.超级食品公司生产运作系统缺陷分析与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4.
化工企业危化品安全管理探究 篇7
危化品主要指的就是企业以及设备、环境等给人们带来身体的伤害、损坏的化学药品、制剂、原料以及中间体。大多数危化品都有易燃易爆和有毒、易腐蚀等特点, 由于在实际的生产以及运输和存储使用当中往往很容易产生相关的事故, 所产生的事故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害以及环境污染和人员的伤亡等情况。因此, 在现阶段的化工企业当中需要加强对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 以此形成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并且加强对于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以及重视, 从而在一定意义上确保危化品的安全性。
2 化工企业危化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化工企业中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和监管体系无法良好实施的重要因素就是安全监管体系欠缺完善的法律法规, 我国具有较多的化工企业生产安全规范的法律法规, 但在法规中却欠缺具体的危化品安全监管内容, 这样会导致化工企业和工作人员欠缺良好的法制意识, 无法正常实施安全监管体制, 导致化工企业在生产危化品时出现较多的安全事故。并且化工企业中的管理部门对自身的权责不明确, 导致监管部门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存在很多问题, 无法有效提升监管力度, 这样会直接影响安全监督体制发挥本质作用。而且现今我国经济市场正处在竞争激烈的状态中, 有些化工企业只将利益摆在首位, 却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内容忽视, 导致化工企业生产危化品时发生事故。
3 化工企业危化品安全生产管理要点
3.1 大力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化工企业当中的危化品主要是由人员来对其安全性进行管理的, 所以, 就需要加强人员素质的提升, 以此对安全工作有效的开展。在实际的安全教育培训当中, 需要将安全方面的法律以及法规作为培训的重点。需要确保安全知识的有效培训, 并且在这当中聘请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
3.2 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
在企业中采用责任负责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工厂内的管理, 细化各个岗位各个区域的安全情况, 使每个负责人都认识到自己分内的责任, 从而重视对危化品的管理工作。如发生意外情况应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在危化品使用之前, 要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查与治理, 排除安全隐患, 在危化品的使用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 并监督其过程, 减少事故的发生。
3.3 重视运输安全
运输危化品的车辆, 需要加强标识, 确保车辆的稳定性, 对于没有和运输条件相符合的车辆需要及时报废, 对一些运输高危化学品的车辆, 其通常由于非常容易产生燃烧以及爆炸, 因此就需要在当中进行定位系统以及行车记录仪的设置, 以此来实现对于车辆的实时监控, 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对于危化品当中的包装容易在实际的生产当中需要确保专业性。对其特性有效的归纳到相关的安全范围内, 并且相关的质量检测管理部门需要加强检测, 在确认没有相关问题之后才能够将其投入使用, 若是危化品没有相关的特征, 就需要采用多辆车对其进行运输。
3.4 做好危化品储存的安全管理
在对危化品进行存储当中, 对于仓库的设置需要确保其位置处于主流风向当中的下风侧, 若是仓库规模比较大, 这就需要其能够远离市区, 尽可能的在郊区设置。并且不能将人员的宿舍以及办公区域设置在仓库内部, 需要将其和建筑的距离进行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设置, 尤其是需要加强对于仓库地面以及门窗的合理设计。还有一些仓库因为使用的时间比较长, 因此就需要加强资金的投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 设置相关的人员对其安全设施以及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验, 实施维护, 以此来确保各个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转。危化品在出库之前, 需要加强对于其包装以及数量有效检查, 对其实施分类存放。尤其是对于一些剧毒危化品在实际的存储当中一定要采用双方收发的管理模式, 并且需要将其单独存放。
3.5 做好危化品使用的安全管理
加强对于危化品使用人员的严格控制, 除了需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操作水平, 还需要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操作人员的相关作业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防止违章作业, 对于操作人员的不当行为及时制止, 并且对其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消除。
摘要:当前, 安全使用危化品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对其若是使用不当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对于人们的财产安全也会造成影响。在化工企业危化品的安全管理当中需要对安全责任进行明确以及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 加强对于管理体系的健全, 强化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培养, 从多个角度实现对于安全隐患的控制, 在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建立长效机制当中形成新型安全管理体系, 从而保证化工企业对于危化品安全管理的重视, 有效实现化工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快消品企业分销商管理对策分析 篇8
一、快速消费品的产品特点
企业占领市场,当产品的差异性不大时,那么营销渠道就是关键,只要将产品高效的分销到消费者手中就会极大的提高企业的业绩。但是高效的营销渠道需要配备科学的管理方法,因此渠道管理就成了影响快速消费品竞争的关键。快速消费品是指人们日常使用,消耗很快、需要不断重复购买的产品,如食品、日用品、烟草等等。快速消费品具有消费便利性和消费冲动性。由于人们对于这类产品的消耗速度快,需要经常购买,人们普遍是在产品用完之后再购买新的。因此人们习惯在附近购买,会选择家附近或者工作地较近的商场。而且人们在进入商场之前并没有确定要购买哪种品牌的商品,都是在进行细心挑选后决定的,但是时常会受到促销、代言人、服务人员的影响,可能出现购买的产品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情况。
二、消费品分销渠道特点
产品的营销渠道是与产品的特点和消费者的购买特征紧密联系的,消费者对于快速消费品的购买往往是凭借感官进行购买的,因此营销区域中往往会有这大量的广告和促销活动,通过产品的排列和创意增加令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完成销售。快速消费品还是以便利性为主的,所以快速消费品的主要销售渠道还是居民区附近的零售商。快速消费品一般是多种渠道并存的销售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传统通路和现代通路,现代通路主要是在城市中的国际或国内大型的超市和卖场进行销售,他们一般直接从厂家拿货,由高效的物流体系保证产品的利润。而传统通路则主要面对的是镇乡结合部以及村落等区域的居民,一般采用经销商分销的方式。
三、企业经销商的现状和问题
在快速消费品的领域,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购买具有冲动性和便利性特征,这就要求企业要具有宽而扁也就是扁平化的分销渠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需要与经销商形成一种共赢的状态,企业希望经销商能够配合企业产品的销售,对产品给予足够的重视,利用经销商的销售网络实现产品的销售,保证产品销售价格的稳定等等。而经销商则希望企业能够可进行赊销,并阶段性给予返利,提供独家代理权,提供指导,货源充足等等。双方的要求既对立又统一,要把握一个既保证经销商的利益,又达到了企业的要求,只要双方抱有诚意,就能够实现双赢。但是目前上有几个问题尚未解决:首先是渠道冲突的问题,企业与经销商存在的冲突,企业希望经销商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销量,但是企业最终的目的还是终端销售,将经销商作为一个跳板,而经销商也会考虑企业与自己产生利益冲突的问题。其次,终端管理能力不足,终端作为传统分销方式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由经销商或零售商进行控制,企业的不参与使经销商有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对部分区域的产品进行价格变动,使企业产品在不同地区出现差别,造成市场混乱。最后,企业对于渠道的掌控不够,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意见和喜好推动着企业对于产品的改进,而企业与经销商的分离,导致企业不能够及时获取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意见,也就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应对,很可能损失市场。
四、经销商的管理
首先是区域经销商的选取,只有优秀适合的经销商才能实现企业的深度分销,推动企业发展。优秀的经销商需要有完善的营销团队,有着广阔的销售网络,并且对于现代的销售思路和理念有所了解和一定的物流配送能力等等。其次是深度分销,通过减少原有渠道的层次,扩大市场,增强渠道的控制力和经销商的忠诚度,提高产品的销售量。
经销商深度分销要做到以下4点:第一,制定一个实际可行的计划。其次是与经销商进行深度合作,加深成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经销商的能力。第三,企业对经销商进行培训指导,逐渐培养经销商的能力。最后,企业需要加强对于经销商的管理,提高经销商的服务水平,从终端上提高产品的销售量。
关于渠道分销商,必须要明确其与产品制造商之间的关系,对于制造商而言,为了保证系统可以实现稳定运行,需要加强分销商的管理,维护好分销商与制造方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分销商的激励,这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即直接鼓励法与间接鼓励法。直接鼓励就是物质和金钱的刺激,间接鼓励法就是在工作中予以员工帮助,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提升他们的积极性。现在的状况是中国的流通业不管是从员工的素质上,还是从市场开发能力上,再或者是在推销能力上都是落后于制造业的发展,作为经销商,需要定期予以下级分支一定的提升,提升产品铺货率,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到产品。
五、结语
我国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对策 篇9
1. 安全管理对危化品物流的重要性
目前,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 石油和化工产业持续高速增长, 我国各行各业对危险化工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 危化品物流作为物流领域的一个分支其作用和影响也就逐渐显示出来。我国危化品道路运输总量据统计每年高达2.5亿吨。尽管危化品运输安全事故的总体占比并不高, 但危化品流通过程中的事故往往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2. 安全管理对危化品物流的意义
2014年, 国家安监总局召开了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题视频会, 会议通报了九起危化品较大的安全事故。从接二连三危化品的事故可以看出, 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是实现生态文明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是保证相关化工行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危化品物流企业首先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才能在同行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壮大。因此, 加强危化品各环节的物流的安全管理, 使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保障作用。根据危化品的特点, 它是科学实验和检验的必需品, 所以, 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对科研的成功与失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是企业的利润源泉。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增强物流企业对危化品物流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及控制能力, 改善物流企业运营质量、提高总体绩效, 获得更高的利润。
二、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
1. 危化品物流及其相关概述
危化品顾名思议, 指的就是有危险的化学品, 也称危险化学品, 它具有易燃、易爆、有害、有毒、放射性和剧腐蚀的特性, 因此, 它的运输安全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不容忽视。危化品的安全管理应得到重视, 它不仅仅涉及个人的生命安全, 而且关系到家庭的美满幸福, 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定。
据统计, 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品种我国有4200多个, 其中有80%以上是危化品, 这些危化品从生产地到某企业或个人手中, 物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物流的安全对危化品的安全到达目的地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近几年来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各行各业需要危险品越来越多, 危化品物流企业的队伍不断发展和壮大, 但频繁地危化品运输事故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烦恼。由于危化品物流在不同的运输方式中都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 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给社会带来压力, 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危化品物流简单的理解就是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和保管等过程。危化品大多数是工业生产的原材料或产品, 在处理的没一个过程都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每一条要求和规则, 防止发生不必要的事故, 导致严重的后果, 危化品物流是不同于普通货物的物流运输过程, 因为危化品有特殊的化学和物理性能, 它的运输是由技术性和专业性来保障的, 这体现出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以确保危化品安全送达目的地。危化品物流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 种类繁多、货物性质各异。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在册的已达到了2763个品名。并且这些危险货物和每年不断增加的危险品, 他们的物理和化学关异又非常大。即使同类物品中有的不同物品都不能混装给消防和灭火造成非常大的困难。
第二, 危险性大, 易造成严重的后果。由于危化品自身就具有危险的特性, 在作业过程中, 一个微小的错误极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比如, 2014年3月1日的载有甲醇罐式汽车交通事故, 造成的31人死亡, 9人失踪。还有3月13日的危化品槽罐车突然发生爆炸, 致使驾驶员和押运员当场死亡等。接二连三的事故让我们意识到危化品运输事故的风险性非常高, 危化品运输管理任务更加艰巨。
第三, 运输管理方面程序繁琐、规章规定多。虽然危化品的运输可以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 如航空、铁路、海运、汽运等运输方式运输, 但其运输是货物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除了要遵循道路货物运输的共同规章, 还要遵循有关危化品的特殊规定和标准。
第四, 专业性强, 运输保管配送要求高。危化品的运输保管及配送不但要满足普通货物运输的基本要求和条件, 还要考虑到危化品的性质, 满足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所需要的包装运输保管配竤条件。其专业性要达到专用车辆、专营业务、专区存储、专业人员等。
此外, 还要通过安全管理危化品来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危化品物流事故的不断发生, 安全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所以, 加强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措施目前已成为政府和相关物流企业和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安全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三、国内外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的比较论述
1. 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国外的研究现状和应用现状
美国对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极度重视, 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用卫星定位系统对危化品载运车辆进行途中状况监控的远程信息服务。发货人在发危化品时必须提供相应的应急文档, 运输过程中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时, 运输人员可以根据文档的内容, 从而对其货物的危险性有所了解, 同时对货物进行相应的处理。此外, 车辆上还提供24h咨询电话号码。如果在应急文档中没有找到有关资料时, 就可以拨打此号码进行专家咨询, 及时获取处置现场的建议和措施。美国有明确的对危化品物流的立法, 明确危化品物流管理应有哪个部门管理。从事危化品运输的员工只有经过相关培训才能上岗。
德国在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方面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调整完善机制, 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危化品物流的每个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 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德国借助建立的人员培训机制, 加强人员培训来提高相关人员业务与技术素质, 确保了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德国还重视危化品的包装技术, 通过科学合理的包装技术, 来掌握控制包装的质量。
早在1948年日本就制定了《消防法》, 对危化品物流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从事危化品物流的企业, 人员上岗必须是具有从事危化品处理资格的。日本还设置管理员岗位, 目的是实时指导和监督车辆驾驶员, 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对车辆运行速度管理, 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 并规定驾驶员的休息时间。
2. 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国内的研究现状和应用现状
近几年, 随着我国危化品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 危化品物流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服务业, 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发展在给化工企业带来了很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弊端。在我国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的事故接连不断地发生, 造成了人员及财产的重大损失。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现状主要如下。
(1) 危化品专业人才匮乏及相关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
在我国, 危化品物流事故的发生, 人的因素占99%, 可见, 人的因素是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 从事危化品物流的人员缺乏专业性, 对专业性知识似懂非懂, 特别是高级人才的极度短缺。有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知识、技术等方面的岗前培训, 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危害。另一方面, 从事危化品物流行业的人员, 存在从业门槛偏低的严重问题, 有一部分虽然在危化品行业工作, 但未曾获得相关认可的从业资格证, 也就是无证上岗。还存在从事危化品行业的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象, 存在初中文化水平, 甚至有的是小学文化水平。再加上企业对员工的各方面培训不到位或者有的甚至都未曾参加过培训, 导致大部分员工危化品安全意识不高和操作技能缺乏、没有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能力, 经常出现驾驶员疲劳驾驶、违章驾驶的现象, 给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及运输到来了安全隐患。
(2) 运输危化品的车辆设施不符合规定, 存在安全隐患
车辆作为危化品物流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在我国存在对危化品运输车辆设施的管理不严格的现象, 有的车辆没有达到国家级车况要求就上路。部分物流公司只关注利益, 而忽视运输车辆超载超限现象, 极易造成刹车系统失灵, 从而引发事故。同时, 危化品物流对设备设施等硬件的要求高, 而危化品物流行业进入门槛低, 普遍物流公司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就直接承担运输和配送业务, 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3) 危化品物流运输过程的没有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就目前而言, 我国绝大多数运输危化品的物流企业并没有对运输的车辆进行安全行驶的记录, 也没有专业的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人员通过专业的安全管理知识对运输事故的发生进行预防性分析。由于我们国家危化品安全管理立法相对落后, 没有适合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的行政立法。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系统对车辆驾驶员以及押运员发挥作用。另外, 危化品物流事故在我国由于没有事故处理的应急救援体系和相关机制, 缺少处理急突发事故的救援组织, 导致事故现场局面混乱, 致使救援的速度、效率偏低, 使救援没有在最佳时期发挥作用, 后果不堪设想。
(4) 危化品物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 监管存在困难
随着我国化工产业和石油产业的飞速发展, 危化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我国缺乏相应的危化品物流市场的行业标准来支持, 给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带来了隐患。危化品物流企业同时受到多个部门的治理和监管, 交通、公安、卫生、环保、质检以及工商等部门都制定了自己行业相关的规章和法规, 但各部门的管理存在承接问题, 再加上管理力度和管理标准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造成管理难度非常大。
3. 国内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措施
有效的借鉴国外对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对策, 使我国避免及减少事故发生的核心任务就是找到其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企业对物流安全管理的投资、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及素质是决定危化品运输过程中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
(1) 加强人员招聘、培训和培养是关键
危化品安全运输首先必须管理好相关的人员, 据有关数据统计分析, 危化品事故中有70%~80%是人的原因所引起的。危化品物流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必选按照程序严格执行, 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审查核对。被录用人员, 再上岗之前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及三级安全教育。从业人员为了与企业的发展同步还要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 与此同时要进行考核, 本企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参加, 保证达到100%的培训率。通过大力宣传安全管理危化品物流的方法, 达到相关人员安全意识有所提升, 同时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有所提高。
(2) 不断修改和完善运输方式的管理流程
危化品的运输离不开运输方式, 就选择汽运运输而言, 对车辆的购置、检查、保养与维修的管理体现了该企业对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企业在购买车辆时要选择优质的供应商, 目的是保证车辆不但要有良好的载运能力, 而且还能保证安全。要对运输车辆进行合理的检查, 发现异常要及时修复, 防止造成巨大的危害。此外, 还要根据车辆的保养与维修标准对车辆的相关部分进行记录的更新。要严格执行危化品物流过程中的的安全管理, 禁止危化品运输车辆不安装切断装置上路。
(3) 信息化运用到危化的品的安全管理, 实时掌握危化品物流的动态
为了避免或降低危化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 建立健全我国危化品物流管理的信息平台是必要的。通过卫星定位系统 (GPS) 、地理信息系统 (FIS) 、无线射频技术 (RFID) 等先进技术, 全方位监督控制危化品, 实时监控危化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基本情况, 并将信息反馈给有关负责部门, 一旦危化品事故发生, 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处理, 尽可能的降低危害和损失。
(4) 对危化品运输物联网平台进行完善
我国应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 通过网路平台, 将所有的危化品供应商、消费者、物流方都在公安系统备案, 尽量加少危化品物流的手续, 并使物流企业和公安系统随时随地的观察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实时信息。
(5) 标准化运用到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 使企业的发展走向规范化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每个行业都离不开本行业的标准, 危化品物流企业也不例外, 危化品物流发展的基础就是标准化。由于目前我国有关危化品物流水平还相对滞后, 存在行业标准、监管困难的难题。因此, 我们首先应该制定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 建立危化品行业监管体系的标注, 并为物流发展打好基础。
(6) 合理规划、设计、调整危化品物流企业的布局
政府应该将从事危化品物流的企业的地理位置进行布局结构的规划设计等, 利于将危化品运输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在危化品突发意外情况时, 可以迅速做出应急措施, 将危害程度尽可能的降低。
(7) 完善危化品道路运输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
危化品的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发展, 还与人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危化品物流过程当中遇到了坏天气、交通不便、驾驶员因疲惫状态不佳等原因, 极有可能造成事故, 导致危化品燃烧、扩散或爆炸等严重后果。所以, 应该讲科学技术应用到危化品道路运输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中去, 是救援能力有所提高, 并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或降低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四、总结语
由于我国对危化品数量的需求不断增加, 使危化品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但在发展的同时, 必须把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放在首位, 并不断修改和完善安全管理流程, 相关部门还要监督和管理危化品物流企业, 是企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同时让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更加合理化及科学化。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存在的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我国加强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并通过国内外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的比较论述, 提出我国危化品物流发展的安全管理对策。
关键词: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方巍巍.RFID技术在剧毒品物流管理中的运用[J].物流科技, 2010.
[2]刘翔, 钱宏文.基于RFID/GPS/GPRS的危险品监管系统的研究[J].物流与工程管理, 2010.
[3]郑海棠.美国的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模式值得借鉴[J].中国远洋航务, 2009.
[4]李前喜.日本的危化品物流管理状况[J].中国集体经济, 2008.
[5]王海燕.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管理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 2009.
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方法探讨 篇10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受到运来越多的重视, 沈小燕等 (2012) 对2004~2011 年866 起危化品物流运输事故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82.8%的事故由交通事故引发, 其中车辆单独事故占44.1%, 车辆碰撞事故占38.7%;9.1%的事故由罐体及附件泄漏和阀门失效引起;就事故形态而言, 67%的事故因人员因素导致[2];王海燕 (2009) 以预防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后的应急管理体系为核心, 构建了危险品运输管理的总体框架, 研究了基于危险性与可操作性分析的危险品运输预防性的管理手段[3]。
为降低运输事故率, 企业在逐渐重视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在企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摸索着如何使安全管理更加的科学与合理化。
1 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频发的危化品运输事故映射出的是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合理, 企业在过度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 忽略了安全管理的“不安全”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根据对多起事故进行分析总结, 目前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1) 人员素质是导致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目前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行业中人员从业门槛过低, 部分从业人员并未获得国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 即存在着无证上岗现象, 且危险液体化学品企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大多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从业人员所进行的安全培训不足, 致使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缺乏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 频繁出现违章驾驶、疲劳驾驶等行为, 为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安全带来了隐患。
(2) 导致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事故当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运输车辆不合格。车辆是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在日常运作中最为重要的工具, 但是我国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对于车辆的管理却不尽如人意。许多运输企业至今未建立车辆管理信息档案, 从事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的车辆车况不良, 加之缺乏合理的保养与维护, 未达到国家的一级车况要求, 出现“病车”上路现象;车上安全设施不齐全, 车辆内部GPS监控设备损坏, 不能正常使用且长时间不进行维修;为扩大装载量对车辆、罐体违法改装, 罐体清洗与维护不当, 危险货物混装、超载等现象频现。
(3) 运输过程管理是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过程中最复杂也是最难以控制的管理环节。目前, 我国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中众多企业缺乏对于运输中车辆的安全行驶记录, 没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应用安全管理方法对事故进行预防性分析;运输过程中对驾驶员、押运员起到制约作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除此之外, 多数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过低, 对于运输过程监控手段不足, 导致对在途运输车辆的状况不清, 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差。
(4) 应急事故响应机制是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但是目前危险液体化学品事故发生时, 由于企业平时的事故应急演练不充分, 导致了应急救援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救援能力的不足, 加之企业普遍缺少应急救援协调组织以及缺乏应急预案的设定, 处置现场比较混乱, 严重影响了应急救援的速度和效率, 容易错过最佳的事故控制时机。
2 改善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探讨
面对上述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找到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成为避免事故发生的核心。危化品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是由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投资以及人员安全意识和素质的提高所共同决定的。而在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投资当中, 既包括企业为了增强安全管理水平而进行的安全设备、设施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 也包括了企业根据政府政策法规, 制定安全作业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行为细则并保障其实施, 还包括进行员工的安全培训、宣传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的投入。因此, 在危化品运输企业改善安全管理水平的过程中, 要做到投入的平衡, 切忌出现佩尔兹曼效应[4]。
危化品运输的过程中涉及到了人、车、物的安全管理问题, 因此, 本文的危化品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是建立在信息化系统基础上, 从人员管理、车辆管理、运输过程管理和应急事故响应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框架见图1) 。
2.1 严把人员管理关
做好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必须要把好人员管理这道关, 据统计我国危化品事故中, 70%~80%是由于人为因素所引发的[5]。人员管理具体分为三个方面:
(1) 人员招聘。危化品运输企业在人员招聘的过程中要建立严格的人员招聘程序, 从资格审查、理论考试、道路考试、场地考试、评定到最终的录取层层把关, 不可放宽招聘门槛, 对于人员素质水平的硬性资质如驾驶员准驾范围、相关车辆的驾驶经验、驾驶员危险品道路运输资格证、身体状况等必须经过认真审查, 务必在招聘这一环节避免“南郭先生”的出现。
(2) 人员培训。人员培训是提高从业人员对相关从业知识和从业能力的有效手段。从业人员在录用后, 要进行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 通过之后才能上岗。除此之外, 为了使从业人员与行业发展同步, 从业人员每年都需要接受货物知识培训、货物品种更换培训一次以上。企业应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可根据最新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 进行培训学习。在培训期间, 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书面考试检查, 未能及时参加培训的人员, 需进行补充培训, 保证每次培训率均达到100%。
(3) 人员培养。为了提升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 危化品运输企业应与当地高校建立校企合作, 成为高校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践基地, 为公司的关键岗位提前培养和储备优秀人才。
2.2 完善车辆管理流程
对于危化品运输企业来说, 车辆无疑是企业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具, 车辆管理水平体现了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1) 购买车辆。在车辆购置方面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选择优质的生产商, 对车辆的发动机、变速箱、前桥、挂车罐箱、后桥与轮胎等进行优化配置, 确保车辆具有良好的运载能力与安全性能。
(2) 车辆检查。合理的车辆检查是车辆保持优越性能的前提条件。应当注重车辆的日常检查, 严格遵守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和年检制度, 确保所有车辆达到一级技术标准, 并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对于像车辆顶盖密封、紧固螺栓、各阀门关闭度等影响车辆密闭性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经常性的进行检查, 发现异常及时进行修复。
(3) 车辆保养与维修。车辆的保养主要根据车辆运行的里程以及车辆使用年限按照保养标准及保养内容进行保养和维修 (如表1 所示) , 尤其要做好具有使用生命周期的车辆部件如轮胎等的使用及更换记录。
2.3 运输过程管理科学化
运输途中由于企业对于车辆的管理有限, 安全管理主要集中在运输前的预防性安全风险识别、路线规划以及车辆监控方面。
(1) 预防性安全风险识别。在运输之前, 公司安全部门应当有专业人员根据车辆、货物的化学及物理性质、路线、具体作业活动等具体因素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法进行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将部分可控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常见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包括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 、安全检查表 (SCL)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HAZOP) 、故障树分析法 (FTA) 、事件树分析法 (ETA) 、预先危险分析法 (PHA) 等。
(2) 路线规划。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严把线路风险的评估关。由于线路制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车辆在途的安全, 因此对于每一条新开发线路的规划企业都应当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线路安全风险评估, 通过实地的勘察, 将高风险路段和事故敏感点进行拍照, 并汇编至企业线路图中, 通过培训等方式告知驾驶员注意事项与防范措施。
(3) 车辆监控。由于危化品运输过程中危险性大, 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对整个车辆在外运输的全程进行监控与控制。目前我国已经强制要求危化品运输车辆安全GPS全球定位系统, 确保车辆的运行情况能够被控制。除此之外, 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使用视频监控技术来提高车辆监控能力, 危化品运输车辆中有4 个部位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因此, 随车监控摄像头要能够将驾驶室、油箱、装卸料口和前方道路的实施情况拍摄出来, 并通过3G网络将信息实时传输至企业监控室, 使监控人员能够密切掌握车辆情况, 并能够强化驾驶员的自律能力, 确保驾驶行为和车载货物的安全。
2.4 全面制定应急事故响应机制
应急事故响应机制犹如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张底牌, 应急事故处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事故危害的程度。为尽量的避免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及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应详细制定应急事故响应机制, 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
(1) 建立企业应急事故响应领导小组。危化品运输企业为了能够更有效率的组织人员进行事故的应急处理, 在企业内部需建立应急事故响应领导小组, 确定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和每个成员的职责分工。一旦事故发生, 每个成员都能迅速的到达自己的位置, 领导员工展开事故处理工作。
(2)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工作规划, 应急预案应当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反应的依据, 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根据公司营业范围内的所有货物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 并不断的完善。对于重大节假日或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也要制定工作预案。除此之外, 危化品运输企业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还应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演练, 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3 结束语
上述的每一个环节看似简单, 都必须凝聚了危化品运输企业无数的心血和精力才能真正的达到。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不断受到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为更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提供了主客观条件。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的完善需要逐步的规范危化品运输标准, 提高危化品运输的精细化, 努力打造安全、绿色、和谐的危化品运输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全昌.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须警钟长鸣[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2 (11) :36-37.
[2]沈小燕, 李小楠, 谢培, 等.886起危险品罐式车辆道路运输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11) :43-48.
[3]王海燕.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管理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1) :71-74.
[4]肖兴志, 郭启光.中国危化品安全事故频发之谜———基于佩尔兹曼效应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 2012 (11) :31-38.
品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温高压;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行业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同时建立健全跟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符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的对所建立的制度进行审核和改进。
目前,就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是制度的建立问题,而是制度执行落实问题。比如主要负责人没有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未定期开展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在发生事故以后没有进行再教育程序、特种设备没有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等等。
我们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多年来安全生产的经验和教训总结,是员工必须应该遵守的,我们只有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去执行,才可以确保安全生产。
二、强化企业安全标准化的管理
依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 —2008 的要求,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依据本规范的要求,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
三、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
危化品生产企业大多涉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各种特种设备,生产环节的危害因素存在多样化,所以对此类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则应更加严格。
除了正常开展的三级安全教育外,还应根据各自的生产特点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培训。比如,空气呼吸器使用、防毒面具使用培训、为防止有毒气体泄漏而开展的应急救援和疏散知识培训、易燃易爆气体泄漏进行防火防爆知识讲解、冻伤事故的预防和前期治疗知识等等。
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不应一味只追求内容全面而采取“灌输”的方法,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尽量增加互动环节,多提问,多举事例,引发员工思考问题,确保培训效果。
四、开展安全文化基础建设
一个企业想要在商场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安全形象”是至关重要的,而“安全形象”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上。
五、建立隐患排查体制
危化企业应依据《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建立长效的隐患排查体制。及时排查、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
六、加强工艺安全的管理
工艺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危险化学品(或能量)的意外泄漏,完善的工艺安全管理系统不但能帮助减少人员伤害,也能避免重大的财产损失
七、做好事故预防工作
危化企业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因素,危险无处不在,事故发生的频率较高,做好事故预防是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重点是做好事前的预防工作。
八、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危化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应急救援体系,保证事故发生时最大程度的减少各方面损失。应急救援体系的完整性包括救援知识的培训、管理网络的建立、定期的演练、内容的更新、救援设施的保障等。
九、企业要保证有效投入。
安全投入包括人才、资金、物资、科技、信息等各种资源。有效的安全投入不仅是提高本质安全的必要物质基础,而且是改善安全生产管理绩效的必要保障,还是赢得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不仅要把安全投入列入安全生产监管规划预算,确保其稳定、有效地配置使用,而且要使安全投入水平与安全发展战略、安全绩效目标、经济规模与安全风险、现有安全生产条件等相匹配,充分满足安全生产与发展的实际需要。
十、要让每位员工树立危机意识。
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和事故的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因此,要树立对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危机意识,在严峻的安全形势下,“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并在危机意识的驱动下,从自身做起,真正建立安全健康理念,自觉遵守安全健康规则,主动追求安全健康绩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品管理 篇12
一、押品处置变现遇到的主要问题
1. 押品评估价值高带来变现率低。
银行是按照押品价值的一定比例确定抵押率并发放贷款的, 抵押率=押品担保债权的本息金额/押品评估值×100%。因此, 合理确定押品价值, 确保押品在贷款到期或债务人违约后变现回收价值能够有效覆盖其所担保的债权, 是押品管理的关键。而实际工作中, 贷款发放时押品价值经常被高估, 即使不被高估, 反映的也只是市场价值, 而不是变现价值, 变现价值往往与市场价值存在较大差距。一是贷款发放时押品是与企业其他的生产要素一起, 按照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中资产的使用价值评估的, 但当借款人偿债能力不足时, 押品从现有经济实体分离出来, 并要求在有限的期限内变现, 快速变现价值低于其在生产经营中的使用价值;二是押品在处置时发生的各种税费增加了处置成本;三是押品存在借款人欠税、欠职工工资、欠工程款、抵押物出租、被他人占用等瑕疵, 减少了押品变现回收价值;四是押品处置时往往需要通过法院、评估公司、拍卖行等机构, 这些参与主体往往会从自身利益考虑, 以各种方式影响押品处置价值。
2. 押品选择不当造成无法变现。
在不良处置中常遇到押品抵押有效但无法处置, 银行贷款只能采取核销、收取抵债资产、减免表外欠息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 押品没有起到应有的风险缓释作用。一是在建工程抵押, 项目自有资金不足或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变更设计造成项目资金不足, 企业出现拖欠工程款或重复抵押融资的情况引起诉讼, 给执行带来障碍;或与动迁户存在纠纷, 动迁户自行搬入抵押物居住, 致使法院难以执行;还有因在建工程一直未竣工, 导致押品无法正常使用, 处置时无买受人问津。二是土地厂房抵押, 因抵押后厂区扩建, 导致押品处于厂区中心位置, 或土地与地上的房屋没有一并抵押, 导致押品无法单独处置;或因地理位置偏僻无买受人问津;或市政规划调整, 押品被政府征用, 法院无法执行。三是押品单体价值大, 无法分割, 整体拍卖需要的资金量大, 能够一次性买断的买家少, 如果法院三次拍卖仍然流拍的话, 法院将按照规定将该押品作价判给银行抵债, 如果抵债价格高于贷款本息, 银行还要向抵押人支付差价部分。四是押品被出租或处于使用状态, 法院难以执行。五是唯一住房抵押, 虽然法院可以执行并处置, 但法律规定了较为严格的程序和条件:在裁定拍卖、变卖或者抵债后, 应当给予被执行人6个月的宽限期;被执行人属于低保对象且无法自行解决居住问题的, 法院不应强制其迁出等等。目前在司法实践中, 法院对设定抵押的唯一住房一般不予执行。
3. 处置时遇银行不可控因素导致押品贬值。
虽然银行贷款时设置了70%或更低的抵押率, 并且在押品的选择、评估、监控等方面日益完善, 但在押品处置中仍遇到一些不可控因素, 导致押品贬值。一是企业破产重整。一些企业破产重整中存在非市场行为, 银行作为债权人难以协商制定最优受偿方案, 即使银行的抵押权在破产重整中设定为优先债权, 因企业破产重整中采用清算法进行资产评估, 债权的受偿率会很低。如某银行在某大型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受偿比例仅为32.75%, 损失数额巨大。有时甚至会出现在支付完职工安置费后债权清偿率为零的情况。依《破产法》第九十四条“按照重整计划减免的债务, 自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时起, 债务人不再承担清偿责任”的规定, 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 剩余债权银行将丧失追索权, 损失惨重。二是政府干预。法院在处理诸多涉及财产抵押, 特别是企业将全部或大部分资产设定抵押的执行案件中, 往往会遇到职工上访及政府出于维稳的需要, 对法院施加压力, 使银行押品的处置陷入执行难、拍卖难的困境。三是司法环境的影响。贷款形成不良后, 即使抵押物足值有效, 履行司法程序也需要漫长的过程, 还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遭遇执行难。到了法院拍卖环节, 会遇到评估价高于押品价值, 导致拍卖底价过高, 不能真实反应市场可成交价格, 限制了押品变现, 如果法院第三次拍卖仍然流拍的话, 法院将依照规定将押品作价判给银行抵债, 否则, 法院将解除查封、扣押、冻结, 并将该押品退还被执行人。银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收取抵债资产后, 可能还会面临二次处置损失。
二、降低抵押贷款风险的措施
1. 应更加重视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
抵押贷款从理论上讲多了一道风险屏障, 但不良贷款处置的实践表明, 当借款人用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归还贷款出现困难时, 风险会随着借款人经营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和可能存在的押品的贬值而不断增加, 即使押品充足有效, 银行对第二还款来源的追偿也往往是艰辛和很难如愿, 常遇到押品变现价值低于预期的问题。所以银行在授信时要更加重视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和判断, 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切实可行的押品增加一道风险防线。
2. 加强对押品的评估管理。
银行要建立起专业的评估队伍和独立的押品评估数据库, 改变被动接受外部评估机构评估结论的状况。在评估押品市场价值的同时还应充分评估押品的变现能力, 要考虑贷款出现违约情况下押品快速变现的价值以及法律、政策、社会等因素对押品变现的影响, 审慎确定押品的评估价值, 减少押品价值高估现象。若押品初始评估价值高会使银行对贷款可能的损失估计不足, 从而造成不能及时发现和化解贷款风险。
3. 慎重选择抵押物。
要对拟抵押物进行实地考察并到相关部门查验权属, 调查借款人自身是否存在诸如拖欠工程款等影响债权实现的种种瑕疵。也要慎重选择位置偏僻的房产、机器设备、在建工程、单体价值大、无法独立处置等处置变现能力差的抵押物和有权属瑕疵的抵押物。
4. 加强对抵押物存续期间的监控。
抵押权设立后, 银行并不实际占有押品, 押品仍由抵押人占有、使用和收益, 在抵押期间, 有可能由于抵押人的行为致使押品价值减少, 因此银行必须对抵押品价值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的、连续性的跟踪和监控, 并对押品进行定期重估, 在押品出现价值下降和实物毁损时, 及时要求借款人恢复押品价值、追加押品或采取收回贷款等有效措施, 确保贷款存续期内的任一时点上押品都足额有效, 争取在出现问题的前期进行化解。当贷款出现不良时, 要及时采取保全措施, 防止押品被其他债权人查封无法处置。
摘要:近年来, 押品的难以处置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角度出发, 结合实践总结出商业银行对押品的选择与管理中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应引起商业银行的反思。
【品管理】推荐阅读:
押品评估管理制度07-17
公司押品管理办法06-28
危化品合同管理制度08-09
学校危化品管理预案10-15
论企业危化品安全管理08-10
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制度06-08
银行押品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课后测试08-22
5S管理标语6S管理标语7S管理标语09-21
德育管理内涵管理07-24
危机管理媒体管理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