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护理模式

2024-07-04

QCC护理模式(精选3篇)

QCC护理模式 篇1

化疗是肺癌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 而化疗对患者造成的不适也不容忽视, 因此多数患者在化疗期间往往表现出生活质量进一步低下的情况, 而这对于患者的治疗信心可造成不良影响[1], 因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非常重要。本文中我们对QCC护理模式在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进行观察,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2年1~10月于本院进行化疗的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 男性20例, 女性10例, 年龄35~70岁, 平均年龄 (57.4±6.8) 岁, 其中鳞癌14例, 腺癌16例;分期:Ⅲ期23例, Ⅳ期7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7例, 高中以下23例, 无文盲。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 男性19例, 女性11例, 年龄35~71岁, 平均年龄 (57.6±6.7) 岁, 其中鳞癌13例, 腺癌17例;分期:Ⅲ期22例, Ⅳ期8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8例, 高中以下22例, 无文盲。两组肺癌患者的男女构成、年龄、病理分类、分期及文化层次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常规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 化疗前给予必要的知识宣教及注意事项告知, 化疗期间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针对性症状护理及心理疏导。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QCC护理模式进行干预, 即按照常规护理程序进行实施的基础上, 对每个护理程序再采用循环的模式进行质量控制及改进, 即每个程序首先进行实施, 然后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总结本次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然后将不足之处的干预措施进行改进, 再进行实施, 整个实施过程呈现循环改进的过程。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1周和护理干预后第1周、第2周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并将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以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进行评估, 本简表涉及对患者的情绪、心理、生理、环境、人际及独立性等6个方面的评估, 每个方面的分值均以0~100分为评估范围, 分值越高则表明这个方面的所处状态越佳[2]。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计量与计数资料均以软件SAS8.0进行处理, 分别以t检验与χ2检验的方式处理, 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1周对照组情绪、心理、生理、环境、人际及独立性等6个方面的评分分别为 (35.4±5.8) 分、 (32.2±4.9) 分、 (33.8±5.2) 分、 (40.9±6.5) 分、 (37.7±5.1) 分及 (35.6±5.0) 分, 观察组分别为 (35.5±5.6) 分、 (32.4±4.8) 分、 (33.7±5.4) 分、 (41.1±6.4) 分、 (37.5±5.3) 分及 (35.4±5.1) 分, 两组6个方面的评分比较, P均>0.05。

护理干预后第1周对照组情绪、心理、生理、环境、人际及独立性等6个方面的评分分别为 (40.3±6.4) 分、 (37.4±5.3) 分、 (38.2±5.9) 分、 (45.3±6.8) 分、 (42.5±5.8) 分及 (41.3±6.6) 分, 观察组分别为 (48.9±6.9) 分、 (45.6±5.7) 分、 (46.7±6.4) 分、 (53.4±7.2) 分、 (51.6±6.3) 分及 (50.8±6.9) 分, 观察组6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均<0.05。

护理干预后第2周对照组情绪、心理、生理、环境、人际及独立性等6个方面的评分分别为 (45.7±6.6) 分、 (42.7±5.5) 分、 (44.1±6.2) 分、 (50.7±6.9) 分、 (47.6±6.0) 分及 (46.4±7.2) 分, 观察组分别为 (58.2±7.3) 分、 (53.8±6.2) 分、 (55.2±7.0) 分、 (62.0±7.5) 分、 (60.8±6.7) 分及 (61.2±7.3) 分, 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且高于护理前1周及护理干预后第1周, P均<0.05。

3 讨论

肺癌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对其治疗的方法较多, 其中化疗即是重要的一类, 化疗的过程中, 由于疾病对机体造成的不适感及化疗导致的不良反应等往往对患者的综合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3,4]。而这种不良影响可导致患者对于治疗产生抗拒感及治疗信心不足等, 对于疾病治疗的顺利进行极为不利, 故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干预非常重要。

本文中我们就QCC护理模式在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进行观察, 发现相对于常规护理干预下的肺癌化疗患者, QCC护理模式干预下的患者表现出更大幅度的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 且这种改善呈现良性循环的状态, 而这些均与QCC护理模式对护理程序的改善呈现持续改进的状态有关。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QCC护理模式在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相对优于常规护理, 更为适用于肺癌化疗患者。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QCC护理模式在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110月于本院进行化疗的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依照常规的护理程序进行干预, 观察组则以QCC理念为指导进行护理干预, 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1周和护理干预后第1周、第2周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并将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前1周两组的生活质量各个方面评分比较, P均>0.05, 而护理干预后第1周、第2周观察组各个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0.05。结论 QCC护理模式在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相对优于常规护理, 更为适用于肺癌化疗患者。

关键词:QCC护理模式,肺癌,化疗,生存质量,效果

参考文献

[1]韩芳朵, 李碧珍.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1) :336-337.

[2]吴永强.优质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11) :2092-2093.

[3]王东禹, 姜楠, 李佳慧.康复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21) :2012-2013.

[4]冯桂青, 许宗磊, 肖玉荣, 等.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 2012, 18 (11) :21-22.

QCC护理模式 篇2

1资料来源

QCC在中国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的医院中广泛开展,收到较好效果。我国于1978年开始在全国开展品管圈活动,目前在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但尚未广泛推行[3],如QCC活动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尚属于萌芽阶段[4]。我院于2012年开展QCC活动,通过对小组活动状况的跟踪、总结和分析,发现在QCC与问题查检、对策实施、活动管理现场,存在如下的问题。

1.1 QCC现场存在的问题

1.1.1圈会时间长,议而不决:通过对2012、2013年活动中的18个小组开会时间分析,平均时间1.8h,同时2013年我院活动中的28个QCC小组平均会议次数5.8次,按时结题的科室为9个,占32%。有学者认为QCC圈会时间30~60min为宜[1],由于实际工作中缺乏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圈长组织能力的缺乏,导致圈会时间长,议而不决,圈会效率低。

1.1.2圈会任务分配后完成质量差:通过对2013年28个护理QCC现况调查阶段情况的追踪,只有54%科室能顺利按时完成现况调查,同时对参与QCC 300名护士的问卷调查显示,圈员对QCC活动的手法达到非常清楚者只占到6%~20%(表1)。由此可见,圈会的现场管理中质量不到位。

1.2现场查检及对策实施的现场管理问题

1.2.1查检问题模糊或者对策实施概念不清楚:圈会沟通不到位,标准不一致,导致现场管理出现问题。例如刘庭芳教授所说,设定的项目一定要针对事实而不是含义模糊的原因。查检表设计出来后,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修改之后,才能最终确定完成[5]。

1.2.2执行力差:实施过程中有偏差,或监督不到位。护理环节质量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环节质量得到很好地控制,终末质量才能得以保证[6]。

2改进方法

2.1建立圈外参与机制传统观点强调QCC自下而上,以基层人员为核心,主张由内部人员自发主动地解决工作现场存在的问题。然而,实践证明,若QCC活动封闭于圈内成员,长久以往将会导致局限、闭塞的弊端,不利于圈员的思维开拓及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7]。医疗活动由于人的参与导致其存在的问题相比于企业产品而言更复杂、更多样,解决难度更高。同时,有学者认为QCC内部的活动存在局限性,还需要加强相关QCC的技术培训,倡导多元化的圈活动,搭建各QCC之间的交流平台,最终提高护理品质[8]。

2.2针对性的展开培训

2.2.1加强管理者与圈内骨干管理知识的培训: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护士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出现管理者应付不暇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管理,因此,需要建立临床护理环节质量管理组,激发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6]。我院2014年开始对上述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课程学习,圈长们将时间管理、5S管理等方法积极运用到圈会当中,效果明显。以2014年护理QCC开展情况做比较,共开展37圈会,圈会次数平均11.5次,提高了1倍多。26圈会按时结题,占70%,较2013年显著提高。

2.2.2加强对圈员QCC手法的培训:培训过程结合专题讲座,集中授课,或外派参加省内外QCC学习班等途径进行,方式灵活多样,全方位、多元化传授相关知识,保证结果最优化[9]。

2.3增加有效的沟通平台我院QCC开展以来,护士长积极带领科室人员,建立QQ群和飞信、微信群等多途径、多种沟通方式,有效地进行交流,对日常的工作质量改进起到了推动作用。有效的沟通,将问题及时反馈、改进、不把问题留到下次的圈会,减少时间浪费,同时也是PDCA循环导学法改进任务过程中的一个小的循环,也是改进现场管理的一个独特之处。

3讨论

科学知识和护理文化是护理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10],现场管理需要全员的高度重视,虽然我们只是从圈会和圈活动过程中找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外部手段给予了必要的干预,但是要拥有良好的产品品质,人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事讲规范,处处循规则,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现场管理,将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

关键词:品质管理圈,现场管理,对策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4-25.

[2]刘治宏,蒋之春,张德华.企业现场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4]周丽萌.品管圈活动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3.

[5]高俊扬,刘庭芳.我国医院品管圈真因验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医院,2015,19(7):7-9.

[6]郭欣,陈赟,施雁.护理环节质量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55-57.

[7]蒋海泥,刘庭芳.我国医院品管圈主题选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医院,2015,19(7):4-6.

[8]钱湘云,谢幸尔,沈娟,等.品管圈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3):1605-1607.

[9]赵庆华,肖明朝,刘捷,等.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4,29(6):94-96.

QCC护理模式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4月我院手术室自发组建了由辅导员、圈长、圈员等12人组成的QCC小组,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男1人, 女11人;年龄20岁~25岁的9人, 26岁~35岁的2人, >35岁的1人;学历:大专以下9人, 本科3人;职称:护士10人, 主管护师2人;工作年限6年以上的6人, 6年以下的6人。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现场一对一跟台教学。麻醉开始后, 参与手术的护士开始外科手术洗手, 穿好手术衣后再现场手把手教学, 简单介绍各个器械的名称及器械的组装, 连续跟1个星期手术后自主担任器械护士参与手术。并对科内护士专科护理知识水平较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找出影响因素共15项, 全体圈员采用鱼骨图从人、方法、学习资料等方面进行要因分析, 共统计出15个小原因, 见图1。

1.2.2 试验组

(1) 微创器械入科后, 全科护理人员参与新器械的简单认识及注意事项。 (2) 科内每周都收集关于微创手术护理配合及微创器械的相关问题。 (3) 科内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1次多媒体教学, 并对每周收集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4) 每2个月内不定期抽查提问及理论知识考核, 对于考核成绩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不合格者严厉批评并扣除一定量的绩效奖金。 (5) 手术前1 d, 由参与手术的器械护士下病房访视手术患者, 了解相关病情及手术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的情况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 参与手术的巡回护士要检查手术间的各个仪器是否性能完好, 对于有问题的仪器要及时上报维修, 确保手术能顺利进行。

2 结果

QCC就是通过持续质量改进 (PDCA) 循环去进行选题, 通过现状调查, 设立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进行要因分析和论证, 制订对策及措施, 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去改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工作方法。而护理科研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疑难问题, 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1]。科内护士通过对FBL培训结合QCC活动的认识, 执行力有了明显提高。另外, 整体护理配合、FBL、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成就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见图2。

3 讨论

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场所、工作性质或相关的基层人员组圈, 针对工作中的问题, 以自动自发的精神, 结合群体智慧, 通过团队力量, 运用各种品管方法, 解决问题的同时使成员感受到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2]。因此, 有人认为QCC能使圈员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激发, 并提高圈员的凝聚力, 使管理活动效率更高[3]。我院手术室自开展FBL-QCC活动以来, 科内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激发了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 对于手术室管理者来说也是种既轻松又愉悦的管理方式。

我们的品管圈活动从筹备至今, 期间经历了很多, 有迷茫、有喜悦、有激烈的讨论、也有一筹莫展的冥想。面对品管圈这样一个新事物, 从最初的一无所知, 到现在的小有成果。起初, 大家对品管圈活动不是很了解, 从心理上有种莫名的压力和负担, 但大家克服困难查阅各种资料, 渐渐有了头绪, 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发挥成员潜在的能力, 实实在在地将其运用到工作中, 通过品管圈解决了大问题, 大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相信: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一定会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毛晓萍, 常后禅, 张秦华.品质圈活动在手术室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16 (2) :104-105.

[2]伍勇军, 伍宇.品管圈操作务实与案例[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4:53-59.

上一篇:角色和职责下一篇:航空科学基金